📖 ZKIZ Archives


小企业钱荒困局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2952&time=2011-06-25&cl=115&page=all

小企业倒闭潮并未出现,但已普遍陷入资金紧张的局面,而且短期内看不到实质性的改善前景
财新《新世纪》 记者 霍侃

 

  小企业总能最先感知经济冷暖。最近,长三角和珠三角小企业资金链紧张、大规模停工甚至倒闭的传言频现,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的人视之为风险苗头。

小企业正面临资金链紧绷、融资成本抬升、工资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压力。郭斌/CFP


  中国小企业的困境到底有多严重?财新《新世纪》从小企业较为密集的浙江和广东了解的情况显示,小企业大规模倒闭的说法尚难以得到确证。

  “个别企业倒闭的现象有,但‘倒闭潮’还没有看到。”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秘书长陈文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企业的订单并不少。该协会参与了5月中旬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小企业融资情况调研。

  最坏的局面暂未出现。但不可否认,小企业正面临资金链紧绷、融资成本抬升、工资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压力。

  为了帮助小企业纾困,银监会发布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意在通过差别监管,鼓励银行投放小企业贷款。但多家银行认为,小企业贷款监管新政不够细化、欠缺可操作性,“看得见、摸不着”。正规融资渠道能否真正疏通,尚需观其后效。

未见“倒闭潮”

  在小企业“倒闭潮”传言盛行之时,有人认为,当前小企业面临的局面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加艰难。

  “从小企业面临情况的复杂性看,可以说比2008年更困难。”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亿联担保公司董事长沈立刚接受财新 《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当时小企业面临的困境相对简单,主要是外需订单减少,企业的应对策略是从美国市场转向欧洲和发展中国家,或者转向内销,是营 销策略和市场的转换。

  “目前则是多重因素叠加,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沈立刚说,企业招不到人、工资上涨,原材料涨价、利率提高,利润空间变得很薄,“最初投资决策时可行的项目,现在也变得不可行了。”

  尽管如此,沈立刚认为,“倒闭潮”的说法言过其实,“起码目前还没有看到”,以后是否会出现,要看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

  上述广东省的调研显示,通胀压力和物价高位运行并预期将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压力趋大,财务状况偏紧,进一步削弱企业信贷融资、还本付息能力,“但未发现有社会流传那种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大批倒闭的现象。”

  陈文说,目前企业的订单并不少,关键是资金紧张,很多企业有订单却没钱去做,“上游企业都不能赊账了,得拿现金去买原材料,很多企业资金周转不过来,压了两三个月的货期。”

  调研结果与企业微观层面感受接近。在东莞金鑫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春林看来,周围企业的经营还算正常,没有大规模倒闭,很多小店铺、小作坊开业,说明大企业的订单还不错,能溢出一些订单给小作坊做,“只是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的压力比较大。”

  近两年货币政策从宽松到回归稳健的快速转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前小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程度。

  在银行贷款规模非常大的2009年,小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资金盛宴。“小企业很惊讶地发现,有银行向自己主动营销贷款。”沈立刚说,结果一批 当时本来活不下去的企业缓过来了,本来不敢做的一些项目也有钱做了,但去年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转向,信贷规模收缩,银行对有限的贷款资源再分配,调整客 户结构,收回了在银行看来免疫力相对较差的小企业的贷款,“资金一涝一旱,很多小企业会受伤。”

  贷款收放之间,受伤最重的,反而是那些把资金投向实业的小企业。沈立刚说,浙江省制造业居多,制造业的资金投入后,想抽出来是很难的,一旦收缩,企业资金流就会大受影响,“现在不少企业是这种情况,上下游企业资金关系很紧张,应收账款大量出现。”

  此外,也有部分企业把资金投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认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但很多企业还有大笔钱在楼市,只好不断地抽走实业上的资金,来保楼市里的钱,也是一些企业资金紧的重要原因。

无水可放

  在银根收紧的大背景下,小企业从正规渠道获得资金难度加大。广东省的调研显示,一季度,该省中小企业户数合计155.7713万家,资金需求满足度为38.44%;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生额,占贷款总发生额的比例为79.85%,环比下降3.45个百分点。

  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个新问题,只不过其严重程度随着货币信贷环境的宽松或紧缩,时弱时强。

  5月下旬的调研后,陈文总结出,抵押物不足、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信用记录,小企业自身先天不足的这些因素一直存在,导致达不到一些银行的贷款标准。

  这与中国银行宁波北仑区支行信贷部的一位人士的感受吻合,“有些小企业即使有抵押,但没有审计报告,在中行的内部评级中就很差,根本进不了信贷系统。”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的信贷评级更为灵活,“不看报表看品行”。但在货币政策趋紧的调控背景下,却面临“无水可放”的瓶颈。“由于银根收紧,一些小银行去年11月就没有信贷额度了,企业排队到现在都没有钱。”陈文说。

  广东省的调研显示,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难点与去年有所不同,融资成本加大成为突出问题。

  来自正规渠道的银行贷款成本不菲。中金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达到13%-15%。沈立刚介绍,浙江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成本也在15%左右。

  目前,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利率一般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30%。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为满足存贷比的考核要求,通常会要 求企业做1:1的配套存款,但小企业通常很难有富余的钱用于存款,就得把已经贷到的钱存入银行,然后用这笔存款再做质押贷款,或者承兑汇票,相应的成本都 由企业承担。此外,小企业贷款一般需要第三方担保,沈立刚介绍,亿联担保公司的担保费是年息3%,其他公司更高的担保费有年息5%。

  民间借贷利率也明显上涨。沈立刚介绍,目前浙江民间借贷,经营好的小企业,利率最低可以拿到年息15%的钱,与银行贷款成本相当,但对于一些资金链特别紧张的企业,利率可能高达月息5分、合年息60%。浙江中小企业局介绍,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在25%-30%。

  广东省在调研中发现,该省中小企业最近一次民间借贷月息在3%以下的占55%。一季度东莞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23.62%,比年初上升0.97%。

正规渠道待疏堵

  广东省的调研显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仍以大型银行为主,四大国有银行与股份商业银行占57%,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占31%,同业拆借、民间借款占7%,信托公司、典当行等其他渠道占5%。

  从商业银行流向小企业的资金,堵在哪里呢?不同规模和资产负债结构的银行,面临的瓶颈各异。一位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银行小企业贷款的制约因素有三个,一是资本充足率,二是存贷比考核,三是贷款规模。

  陈文建议,为鼓励银行主动服务中小企业,人民银行可在目前的调控政策之下,不考虑各银行的存贷比等因素,确定中小企业专项信贷规模,并确保专项规模投向政府希望的方向。

  近期,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十项措施,试图通过差别化监管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几乎所有银行都面临更高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银监会正在起草修订中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将对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资产执行更高风险权重,其结果是资本充足率降低、资本金短缺将成为银行业普遍问题。

  针对资本金约束,《通知》提出,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础上,对于运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允许其将单户500万元(含)以下 的小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处理;未使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在满足一定前提下,也可视为零售贷款。这意味着,小企业贷款的风 险权重将从目前的100%进一步调低。

  来自浙江台州的浙江民泰银行行长郭伯成认为,风险权重调整对小银行是好消息,因为该行的资产业务基本上是百分之百消耗资本的,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很大。

  存贷比考核指标,是二季度多家银行信贷投放面临的硬约束,此次在小企业贷款中有所突破。《通知》指出,优先支持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其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

  申银万国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董樑认为,小微企业贷款突破贷存比考核意义重大,将改善当前信贷偏紧格局,发行金融债也解决了存款不足的硬约束。

  多家银行对发行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感兴趣。郭伯成认为,这为小银行扩大负债业务增加了一个渠道。包商银行小企业金融部的一位负责人说,如果能让银行在信贷额度用完后,发专项金融债,当然是好事。

  不过,上述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主要是针对存贷比达标压力较大的银行,现在有银行感兴趣,但是否发债还要银行权衡发金融债的成本收益。

  为解除银行发放小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通知》提出,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

  对于银监会出台的措施,有银行认为“没法执行”。一位股份制银行小企业贷款部门负责人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满足一定前提下”“适当提高容忍度”,都没有量化指标,不知道能否达到这些标准,感觉政策“看得见、摸不着”,需要监管部门尽快详细解读。

  郭伯成也建议,在几条原则性规定基础上,期待监管部门尽快拿出具体可操作的规定。

  对于银行的这些疑虑,上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原则性的规定恰恰体现出政策的弹性,由于全国不同规模和东中西部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尽相同,如果监管政策“一刀切”,制定细化的量化标准,可能会对某一类银行产生约束。

  例如,不良贷款率指标,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新增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很低,甚至低于全部贷款的不良率,但农商行和农信社等支持涉农小企业的机构,不良率则较高。

  “监管政策的调整,是机制上的变化,引导银行按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做,把贷款资金投向小企业。”上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说。

  财新《新世纪》记者赵静婷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1

17省民企生存難九成企業遇「錢荒」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824/2413338.shtml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長白山
低資源、低人工、低環境成本的時代已經結束,高生產成本的時代已然到來。昨日(8月23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全哲洙在中國民營經濟研討會上指出,目前微型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薄。
此次研討會由全國工商聯和吉林省政府共同舉辦,旨在為中小企業尤其是微型企業的發展尋計問道。
今年上半年,全國工商聯對包括吉林、遼寧、河南等17個省的中小企業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較2008年還在持續惡化。
全哲洙表示,調研發現,中小企業面臨著成本急劇上升、利潤空間越發薄弱、過於依賴資源、關鍵核心技術缺乏等挑戰。他認為,解決這些問題,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力素質和管理創新等措施,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企業普遍遭遇「錢荒」
如今,「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全球復甦的不確定性增加,同時在國內經濟領域中,存在著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全哲洙說。
工商聯有官員稱,2008年金融危機時外需雖然有所縮減,但信貸的放鬆讓企業資金並不緊張,但此前面臨的是外需未能全然恢復和「錢荒」的雙重壓力。
他表示,調研報告顯示,今年下半年中小企業的處境更為艱難,最近一段時間東南沿海部分企業的倒閉已經印證了這樣的情況。
工商聯在調研中瞭解到,90%以上的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微型企業的融資狀態更為窘迫,「中小企業能從銀行拿到2~3分利(月息)的貸款已經相當不錯,浙江地下金融的月息利率甚至已經高達5分以上。」
融資困境下,企業的產品價格難以同步提升,使得利潤持續被擠壓,相當一部分企業出現虧損。
挑戰與機遇並存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在會上指出,未來對於中小企業的考驗還將持續,主要因為整個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具體來說,「世界經濟將進入低速增長,預示著出口導向必須轉向內需擴大;剩餘勞動力不再充裕,意味著低成本製造不再具有持續競爭優勢」。
曹遠征表示,「未來人口紅利趨於消失,意味著投資驅動性經濟增長能力減弱;節能減排成為世界性趨勢,意味著資源消耗性經濟難以維持。」
除了這些挑戰之外,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尚有許多機遇,比如「十二五」時期,我國為更好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速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出的一系列政策。
全哲洙說,這些政策蘊含著重大機遇,企業「要善於在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中捕捉發展機遇」。
結構調整之切
如何紓解企業的諸多困局,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艾豐認為,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增長方式由粗放到集約,另外要改變經濟發展的模式。
要改變中國「廉價打工仔」的地位,艾豐指出,必須利用兩種資源,一種是「硬資源」,就是物質性資源。另一種是「軟資源」,就是包括信息、技術等信息性資源。
在這樣的情況下,曹遠征稱結構調整必將成為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成長的主基調。
全哲洙也表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已經成為民營經濟有效應對國際國內複雜經濟形勢的需要;成為民營經濟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需要;成為民營經濟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中小企業轉型需要項目和資金支持。朱衛華認為,要建立有效的途徑,盤活民間資本,為民間資本市場搭建新的平台。目前佛山就建立了投資基金等,來解決企業的融資難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未來還將出台系列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優化結構,引導企業集群發展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5

【钱荒与钱祸】逃跑的“炒钱团” 浙江高利贷“跑路”成风 中小企业危险迫近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368

在温州民间金融史上,如此大规模的“跑路”潮实属罕见

炒钱已取代炒房成为浙江人的投资首选,高利贷资金近一半在民间借贷市场来回拆借“空转”

化解高利贷危局,必须要放开投资渠道以疏导资金,同时给民间金融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监管

杭州:“世道疯狂”

杭州城高利贷庄家不下2000家。近期跑路的庄家,何金认识的已有3位,都是因为借款人跑路而随之跑路的,而借款人跑路的更是“多了去”。

2011年9月10日凌晨,杭州一个小区停车场入口,高利贷业者何金(化名)一行四人冒雨“踩点”。

“现在是最乱的时候。”昏暗路灯下,身着正装的何金踩灭烟头,对南方周末记者喟叹。

何金三十出头,入行3年,运作一只数千万元的“信贷基金”。两天前,基金的一名客户——杭州一家服装企业老板关机“跑路”(即潜逃)了。之前他向基 金借了370万元高利贷,作为银行到期还贷的过桥资金,而4天后此人从银行续贷出500万元便人间蒸发,名下资产早以离婚等安排悄然转移。

报案后公安局刑侦和经侦部门均不接案,答曰:“这种情况属于欺骗,不是诈骗。”按现行法律,该笔贷款利息率超过法定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56%)的4倍,合约不受法律保护。

何金面临基金数十名股东的问责,记者9月7日联系采访时,他回复短信,“水深火热、焦头烂额中”。

9日晚上,“线人”报说该客户“前妻”将出现在这家小区,何金等人赶来彻夜守候,但无功而返。

第二天,何金又据线报远赴江苏找人。中秋节3天长假他都在“跨省追捕”中,还是无功而返。

如果这370万元最后追不回来,何金大约要向股东们赔付20万元,“小半年白干了”。

一家银行贴出拒绝高利贷的宣传画。但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与监管不解决,再多的宣传也没有用。 (CFP/图)

但变故却丝毫没影响何金的职业热情。“干了这行之后不会想干别的。”他坦言,因为“来钱太快、太容易了”。

入行的第一单放贷600万元,两个月他挣了7.2万元(月息6%,他提成10%)。他还亲眼见到有人3年前拎着5万元入行,如今身家2000万元; 另一方面,干这行有个最大好处——“不求人”,“无论多大身家的老板,见了我们都是低声下气的。”他说,“这个行业的人都由内而外地自信和强势。”

如此的行业魅力吸引的当然远非何金等人。江浙民间借贷的平均月息已经超过1毛(年化利息率120%),最高的能达到月息100%。在畸高利润的诱惑下,眼下杭州城从事高利贷业务的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售行、地下钱庄等,据何金估计不下2000家。

即使是投资何金基金的投资者,也都集体作出了更冒险的选择——他所在的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两类选择,一类风险相对低收益相对低,另一类风险更高收益更高,但他介绍说,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选择了后者。

在他看来,放高利贷和赌博是一回事,赌的是借款人的信用。“什么都靠不住,最可靠的是感觉,看面相,印堂发黑的人千万不能借。”何金总结他的经验, “干我们这行,《易经》、风水啥的也要懂点”;其次,忌贪,“借高利贷就像吸毒,借了一次就有第二、第三次,直到被毒死。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他摄毒过量之前 切断毒源”。

“火眼金睛”的何金把自己的这次走眼,归咎于“世道疯狂”,杭州城高利贷庄家中跑路的,他认识的已有3位,都是因为借款人跑路而随之跑路的,而借款人跑路的更是“多了去”。

放眼全国,今年以来因民间高利贷而起的跑路、暴力追债、自杀等恶性事件在浙江、陕西、郑州、江苏、福建、内蒙古包头、鄂尔多斯等地都不绝于耳。

温州:多米诺“跑路潮”

周德文说,在“重灾区”龙湾永强,仅8月份就发生了二十多起跑路事件,其中涉及10亿元以上的“老高”跑了3人。

在民营经济和民间金融最发达的“借贷之城”浙江温州,资金链条已异常紧绷。

中秋夜,本报记者获悉,至少有3家温州企业老板因无力偿债而做了“走佬”:洞头县奥米流体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高管集体失踪;“泵阀之乡”永嘉县的阿斯泰泵阀公司老板跑路和浙江祥源钢业、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失踪(现已归案)。

节后的温州,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本地网上论坛“703”中,“老高”(放高利贷的人)跑路、“走佬”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9月14日,记者赶往宝康公司所在的蓝田标准厂房东区2号查看,占地约1000平米的厂房大门紧锁,没有任何标牌显示这家公司的身份。绕道至厂房 后,紧闭的铁皮门上有一行小字“宝康不锈钢管有限公司”。透过门缝,偌大的厂房内除了一堆不锈钢管和设备外空无一人。记者长叩厂办公室铁门,躲进屋内的数 人始终不应答。

坊间传言,董事长吴保忠所欠债务包括2亿元银行贷款、8000万元民间借贷和5000万元承兑汇票。

在此之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温州已见诸报端的涉嫌高利贷的“老高”跑路事件已不下10家: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逃往国外,波特曼咖啡老板严 勤为、天石电子老板叶建乐、巨邦鞋业老板王和霞、锦潮电器老板戴列竣、耐当劳鞋材公司老板戴志雄、落之神鞋业老板吴伟华、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等均出走,百 乐家电女老板郑珠菊携款潜逃被警方追捕归案。

由于楼市低迷,据估计温州至少有220亿热钱转战民间借贷。 (CFP/图)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在跑路“重灾区”龙湾永强,仅8月份就发生了二十多起跑路事件,其中涉及10亿元以上的“老高”跑了3人。

在温州民间金融史上,如此大规模的跑路潮实属罕见。“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这些人不会逃的。”浙江人民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延法告诉记者,有的债权人 有黑社会后台,债务人一跑人身安全就失去了保障,而温州人乡土观念重、好面子,跑路等于自毁后半生的信用,“一般欠个几千万都不会跑”。

但数量级已经改变。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郑珠菊案”自发登记的债主名单已经上升至7页,涉及85人共计8948.62万元,郑珠菊共欠债权人的现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等高达2.8亿元。

而江南皮革一案,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一份由中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江南皮革破产清算专项审计报告》显示,截至4月6日,江南皮革公司负债约2.6亿元,其留下的资产总计约为1.7亿元,所有者权益约为-8741万元,严重资不抵债。

江南皮革欠中国银行、深发展、浙江农合三家银行的短期借款和应付票据分别为6400多万元、1400多万元和2200多万元。而通过银行借款和办理 应付票据,从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和中国银行借出却又无法确认资金使用情况的,总计达6315万元,其中光大银行达到3000万元。另外,截至5 月31日,其供应商向龙湾区成立的清算组申报债权整理数为8231万余元。

“这只是账面上,最近几个月又有很多债权人登记,没统计在内。”清算组内部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还不知道黄鹤私底下跟民间借了多少钱。”他认为,江南皮革倒下引起的恐慌导致了民间借贷的资金挤兑效应,“后面发生一系列事件,或多或少跟它有关系”。

最典型的便是8月案发的涉及15亿元的原瓯海区国土资源分局公务员王晓东案,当时王遭到债权人“挤兑”,以“自首”形式向警方寻求庇护,被控于温州龟湖饭店。

王的一位朋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王平时为人和善,不赌博、不玩女人,“只爱喝点小酒”。事发前,一位借给他180万元的债权人因银行贷款到期,向其讨要债款。他一直敷衍,债权人警觉后联系数名债权人一起逼债,王为自保,前去警局自首。

还有更多的高利贷业者行踪已在警方的掌控之中,“债主们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就这样硬挺着,还公开放话:把我逼死了,一分钱也拿不到。”温州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天龙集团总裁陈奎洪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这场地震让我想起1985年的温州‘抬会’崩盘。”浙江攀远律师事务所主任颜贻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近几个月来,他几乎每天都会接待上门咨询或委托高利贷合同纠纷事宜的客户,“超过2亿元的不少于10个人”。

他所指的当年温州乐清抬会“炸会”(即崩盘),会款发生额达8亿元,参与人数达30万之多,致63人自杀,200余人潜逃,近千人被追债者非法关押、拷打,数万家庭倾家荡产。类似的事件还包括1999年温州平阳水头发生的“会案”,2004年苍南爆发的“矾山连环会案”。


"链接:银行的钱如何转入高利贷?

1.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多数是银行授信。

2.银行和担保公司的“交易”。每季度末,银行高息向企业或担保公司吸储,完成“存贷比”指标,下季度初再由对方取出存款。作为交换,银行向对方提供低息贷款。

3.银行职员就任民间高利贷公司的股东,甚至直接放贷。

4.通过信用卡办卡公司从银行申请办理大量信用卡,刷卡购物在黑市变现,获得资金进行放贷。

(南方周末记者冯禹丁采访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4

【記者手記】錢荒下的「淘金」道

http://www.eeo.com.cn/2011/1223/218524.shtml

經濟觀察報 龐麗靜/文 11月28日第546期經濟觀察報《韓資私募青島抄底 鎖定城中村項目》發表後,本報記者接連接到讀者電話,他們有急需找錢的開發商掮客,有希望尋求大資金支撐穩定項目的建築商,希望本報引薦韓資私募基金Inpex中國總代表王可鋒。

王可鋒作為Inpex中國總代表,正在為Inpex這家韓資背景的私募基金尋找國內投資項目。在談的投資項目中,40%為地產項目,偏向於城中村改造項目。每個項目投入資金不少於1億美元。

開發商掮客

文章剛剛見報,趙波(化名)就急急地給本報記者打來電話,希望引薦王可鋒,稱「有生意要談」。趙波是四川成都一家投資公司的副總。趙波的客戶,主要是缺錢的開發商,他們主要分佈在四川、云南、貴州等地,以重慶、昆明、貴陽居多。

這些開發商在當前政策大環境下,由於缺錢,沒法進行正常的項目開發。 趙波說,有的開發商是樓盤需要後續資金投入,才能完成接下來的開發;有的是房子建好了,要把樓盤賣出去,拿到資金才能去繼續買地,但眼下房子賣不出去,現金流出現問題。

在趙波的客戶中,有些開發商甚至是一、二線城市中,當地排名前五的開發商,也包括縣域經濟中的大項目,比如舊城改造、新城開發。其中貴陽有個客戶的舊城改造項目,投資在十多個億,非常需要擁有大量資金又有操盤經驗的投資者進入。

趙波介紹,他的這些開發商客戶,以前很多是做輕工、商貿、製造等行業,後來跨行介入到房產之中。如今遇到政策調整,因為資金問題,難以脫身。趙波願 意跟他們合作,是覺得這些企業與政府打交道的部門比較寬泛,不僅是建委、國土局、房管局,還包括商務局、工業部門等,政府資源比較豐富,關係廣,對未來他 們整合政府資源很有好處。

今年,開發商在銀行方面很難貸款,信託對地產也停止了支持,私募股權基金,條件又很苛刻,退出機制也很嚴格。 找到趙波的開發商,商業和住宅地產開發項目都有,很多商業地產都是從住宅地產轉過來的,也貸不到款。

這家3月份剛剛成立的小投資公司,目前在全國總投資額為十多個億,主要提供短期資金,通常最長提供6個月的貸款,他們無法滿足那麼多開發商的資金要求以及較長期的資金需求。 趙波從本報看到韓資Inpex進駐的消息後,馬上有了一個想法。

他想讓王可鋒和他代理的Inpex,介入到他的客戶中,他可以賺取介紹費。這樣既解決了客戶的難題,自己也可以獲得一些中間收益。 找到更大的資金靠山,找到更有資金實力的公司合作,投資兼做開發商掮客,成為趙波這段時間的一個中心工作。

12月,趙波找到了王可鋒,與王可鋒進行了初步交流,互相發送了相關資料,交流了經營模式、流程和想法。趙波說,接近年底了,都較忙,需要找個時間坐下來,談談怎樣具體對接。項目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溝通和磨合,才能進行下一步的交流和合作。

兩棲開發商

前幾日還在東北給本報記者打電話的福建建築商鄭雨平,這幾日已經到了青島膠州。 鄭雨平看到《韓資私募青島抄底 鎖定城中村項目》文章後,找到本報,希望結識王可鋒,談談項目合作的事情,他很想成為王可鋒城中村項目的建築商。在他看來,這是很穩定的生計。眼下開發商 有錢,就是建築商的福氣。

有20年建築開發經驗的鄭雨平,掛靠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南北建築工程公司旗下,是二級資質建築商,在四川、福建、黑龍江等省都有施工隊伍。 在房地產形勢好的時候,鄭雨平就做開發商,搞房地產開發。

幾年前,他在黑龍江省黑河市開發過地產項目。賺到錢之後,他看到房地產形勢不樂觀,馬上又轉做了建築商。他認為,建築商賺錢比較穩妥,只要保證質量,完成進度就行。

鄭雨平算了一筆賬,房地產行情不好,作為建築商,壓力不那麼大。開發商沒有錢,建築商就不會繼續施工,所以壓力在開發商那裡,建築商日子相對好過,通常都是開發商給撥款,建築商才去採購建築材料,進行施工,這樣風險就小得多。

做建築商的利潤,有時是一口價,有時按面積計算。通常,一平方米能賺到100-200元的淨利,一般建築商都能賺到每平方米100多元,建高層會更多。1萬平方米干下來,去除各種費用,能賺到200萬元,還是比較穩妥的。

鄭雨平說,做開發商則比較繁瑣,要有前期投入、中期銷售、後期物業,要好幾年的週期,但開發商確實很賺錢。「以青島為例,一般能賺到每平方米1000元以上的淨利。

這要是建1萬平方米,就可賺到1000萬元淨利,是做建築商的5倍。」 如今鄭雨平和他的建築隊伍正在青島膠州施工。他們的項目有400多畝,也是城中村改造項目,先期開發300畝,鄭雨平和他的隊伍承包了總項目的1/4。

作為建築商,鄭雨平希望膠州這邊項目進行過程中,能找到下一個目標。他希望跟王可鋒合作,參與王可鋒和Inpex投資項目的建築部分。

鄭雨平說,邊做建築商的活,也邊看青島周邊是否有好項目,看看能否作為開發商介入,他打算用做建築商賺來的錢,投入到房地產開發項目中。「一般資金要幾個億。有好地皮,就會去做。」鄭雨平說。

回訪王可鋒

王可鋒近期異常繁忙,找他的客戶越來越多,其中在談的有一個北京近百億的項目。

他說,找我的其實就是找錢的,都是看重私募資金的資金實力、運作方式和城中村穩妥的項目。對於找上門來的這些項目,關鍵是看項目是否符合我們的要求,項目合適,都可以做。

王可鋒表示,2012年第二、三季度,應該是開發商最難的時候。國家不可能讓房地產死掉,但是房地產行業會經歷洗牌淘汰的過程,那些靠銀行貸款發家的房地產公司、中小企業會死掉。

「我認為行業洗掉30%沒有問題,好的話可能洗掉50%,使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但行業不可能倒掉。」王可鋒說,實力雄厚的大地產商、綜合型的、走不同路線的專業公司也會活下來。專做商業或者專做住宅的細分公司也可能活下來。

王可鋒分析,開發商正在想盡一切辦法融資。銀行貸款路子卡死之後,民間資本風險加大,很多民間資本,是通過銀行二次融資,但實際上,信託這些方式也沒辦法了。

只能想辦法變現,拿個人資產、親戚朋友的資產做抵押。但是從銀行拿錢、從民間拿錢都越來越難。目前解決資金難題,沒有更好的方法,或打折,買一套送一套,或者抵給建築商。

開發商的難題也給韓資私募資金帶來機遇。王可鋒表示,周圍很多中小地產商開始賣房子賣地,進行項目轉讓。有的地產公司是儲備型的,拿下很多地,眼下資金流就很麻煩。

那些喜歡快進快出的,手裡沒地、但資金雄厚,也比較輕鬆。難受的是正在建的那些項目。今年是血淚史,明年可能是訣別史了。明年日子也很難,下半年利好消息會逐步來,但不會一步到位。

王可鋒說,近期,北京這個近百億的項目,開發商手裡只有20多億資金,正在尋求資金支持和合作者。王可鋒和他的團隊正在進行相關分析論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93

錢荒,與錢的「體外循環」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690

一邊是氾濫的流動性堆出一個個資產泡沫,一邊是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因為缺血而在痛苦地呻吟;

一邊是銀行的傳統資金大動脈被牢牢掐著,一邊是數目並不算小的資金秘密進行著「體外循環」;

這是怎樣一場關於錢的亂象?又將如何深刻影響中國經濟的未來?

缺錢,缺錢,缺錢。

從年初開始,石波就發現錢少了。

石波是位明星私募基金經理,過去人們總是追著給他錢,請他打理投資。2011年,他感慨說,股市上的那點回報失去了吸引力,基金的募集越來越難。

當貨幣政策的主動脈被牢牢掐住,從銀行到企業,從投資者到各級政府,一覺從前兩年遍地資金的美夢中醒來,各行各業都感到一陣陣窒息的絕望。

但詭異的是,大批的錢,卻正在傳統的融資渠道之外扭曲地流動著。

錢的詭異變化

在這條資金通道上,募集來的錢,與「貸」出去的錢,很多時候都是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外進行「體外循環」

老百姓的錢,正在發生著一場詭異的變化,從股市、樓市、銀行存款,變成銀行的理財產品。

2011年4月份,存款大搬家,減少了4678億。而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從2007年的3萬多億元降至目前的2.3萬億元。此外,證券公司理財規模只有1270億元,陽光私募1000億元。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觀察到,老百姓的錢正從證券市場回到銀行,紛紛變成了理財產品。

2006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總規模僅在4000億元左右,今年則達7萬億,翻了17.5倍。僅僅是今年前5個月,銀行理財產品就吸金5萬多億元。據金融界網站發佈的理財產品報告顯示。截至6月初,今年以來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5228只,最近每個月都突破1000只。

理財產品為什麼突然繁榮?因為銀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飢渴地缺錢。

6月14日,貨幣政策再次緊縮,央行再次宣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將存款準備金率調上歷史新高。上調後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將達21.5%——這意味著100元的存款,商業銀行只能貸出78.5元。

一批又一批資金被強制凍結,而且銀監會對銀行實行嚴格的存貸比考核,使得銀行正面臨一場普遍的「錢荒」,不得不展開存款拉鋸戰。「銀行從來沒這麼緊 過,每到月末,我們這裡的18家銀行行長就開始PK,拉存款。馬上會考核得更嚴,要看月度日均存貸比,行長越來越難當。」說話的是浙江省紹興縣金融辦主任 陳文榮,「企業存1000萬,銀行就會有5—8萬的存款利息返現。」「高息攬儲」讓賬上有點閒錢的老闆們開始了「銀行一日遊」,小儲戶們則根據存入金額的 不同,分別拿到銀行雞蛋和食用油等不同檔次的實物回饋。

但是,負利率讓存款變得毫無吸引力,新的秘密就在於理財產品,後者的收益率遠高於存款。比如,民生銀行一年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攀至6.2%,而另一股份制銀行32天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高達4.35%。

對於已經沒多少錢來放貸的銀行來說,這些理財產品,成了為實體經濟項目「輸血」的一條最新通道,通常的路徑是:信託公司為某一個項目募集信託,銀行將這個信託產品做成理財產品向公眾發放,募集的資金投向實體經濟中的這個項目。

有時候,銀行還會通過委託貸款的方式更直接地放錢:將從某處找到的錢直接定向地投向某個項目。

不過,在這條資金通道上,募集來的錢,與「貸」出去的錢,都並不進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而是在其體外循環。

為了讓理財產品募集的錢能進入「表內」,以滿足銀監會對存貸比的監管要求,許多銀行想出了一個小「花招」:為了應對月末的存貸比檢查,市面上許多理財產品都是在月末開始募集,但下個月初才正式啟動,在啟動之前募集到的錢都以存款形式進入「表內」。

柯橋鎮的痛苦

這兩樣票據融資,同樣都在銀行的「體外」。

「實體企業很麻煩,基本上已經無法獲得生存發展所需的資金供給。」陳文榮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說道,「能夠弄到錢的企業融資成本也增加了50%。」

被譽為全球紡織品之都的小小紹興縣,工業產值是全國百強縣的第五位,「在迪拜,巴黎的採購商人不知道上海,也不知道北京,卻都認識紹興柯橋。」

在這裡,民營企業一家挨著一家,這個小鎮也因此成為銀行必爭之地,一個柯橋鎮就密佈著大大小小18家商業銀行。

但現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地方正在經歷著2003年以來最為嚴峻的痛苦,因為很難貸到錢了。「沒有金融海嘯,可是企業的感覺比金融海嘯時更困難。」陳文榮說。

隨著資金的日益緊缺,一個沒有懸念的伴生事實就是資金價格的節節攀升,銀行為了吸收存款付出更高的成本,而這些成本轉手又被轉嫁到企業身上。

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銀行業內平均的資金費用為一年內保證日均存款在1億元的,營銷成本約十幾萬元,即不到2‰,但目前,多家銀行的資金費用已升高至5‰-6‰。有的銀行甚至高至1%,比平均水平高出近10倍。

根據銀行內部收益模型,有股份制銀行為1億元以上存款開出的獎金和內部收益合計達10%。

即使貸款價格貴得驚人——貸款利率至少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而且往往有各種名目的中間費用,仍有相當多的企業貸不到款。一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銀行已經沒有貸款額度,除非你和銀行關係很「鐵」,而且銀行有回款進來,否則很難貸到款。

「在企業有銀行的貸款授信額度,但銀行沒有貸款規模的情況下,只能利用國內信用證和承兌匯票了,可以緩解企業的短期融資難問題。」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無錫分行行長告訴記者。

從前,國內信用證只是一種結算工具,但在資金短缺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它作為融資工具。

所謂信用證業務,是指開證銀行依照申請企業(購貨方)的申請向受益人 (銷貨方)開出的有一定金額、在一定期限內憑信用證規定的單據支付款項的書面承諾。在銀行的財務報表上,屬於表外業務,對開立信用證的銀行而言並不佔用信貸規模。

對於購貨方來說,利用國內信用證來解決資金問題,其成本並不大。假設一企業開具一張金額為1000萬元、期限為3個月的國內信用證,所需要支付的費用為3萬元。

而同樣屬於銀行表外業務的銀行承兌匯票,則被更廣泛地使用。

承兌匯票,通俗的理解,就是「購貨方」向「銷貨方」開具一張支票,「銷貨方」憑支票到銀行領取貨款。與國內信用證一樣,它的最長期限也是6個月,提前支取也需要向銀行貼息。

據瞭解,浙江的貼現率已經由去年年末的3‰升至當前的8‰。和信用證不同的是,銀行承兌匯票所需要的保證金比例,通常會高於國內信用證。

記者詢問了從內蒙到浙江的多家商業銀行,目前國內信用證的保證金比例在10%左右,而銀行承兌匯票的保證金比例浮動較大,一般需要50%左右的保證 金,部分銀行對一些資信稍微差一些的企業,要求保證金比例甚至為100%。同樣是1000萬元的「融資」,開信用證,只需要在銀行存入100萬元的保證 金,而開具銀行承兌匯票,一般需要500萬元左右。

折騰了一圈,企業直接拿到的並不是現金,而是承兌匯票或者信用證。

而這兩樣票據融資,同樣都在銀行的「體外」。

小額信貸突然繁榮

隨著央行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雖然作為融資的主動脈——銀行被牢牢掐住,但資金依然從枝枝蔓蔓的更小的血管裡不斷流向飢渴的經濟肌體。

錢如此之緊的另一個結果,是民間放貸的意外繁榮。「現在溫州的錢不搞資源,也不搞煤炭了,更不高興去弄實業,全部把錢都拿去搞高利貸了。」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著急地告訴記者。

民間利率最高的已經到了月息1毛至1.5毛,如果按照這個年化收益,從事民間高利貸的資金收益最大可以達到一年12—18倍的收益。

隨著央行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雖然作為融資的主動脈——銀行被牢牢掐住,但資金依然從枝枝蔓蔓的更小的血管裡不斷流向飢渴的經濟肌體。

小額信貸公司便是其中的重要的一支。

從2006年,第一批官方批准的4家小額信貸公司試點開始,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已經有小額貸款公司3027家。一季度,他們一共貸出了427億元。成立以來,小額貸款公司總共貸出了2408億元,相當於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貸款規模。

現在,小貸公司坐在家裡都不愁貸不出款,而且為擴大資金使用率,他們只辦理3個月內的短期貸款。

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農村小額信貸公司副總楊軍說:「從2009年成立以來,貸款量差不多每年翻倍。」

「一筆貸款到期了,後面總有10—20個基本符合條件的客戶在等待貸款。」上海松江駿合集團副總裁張磊告訴記者。這家從前是松江小有名氣的房地產公司,早已提前轉型,將生意撲到小額信貸、典當、投資等系列金融業務上。張磊保守地估計說,「今年的純利可以達到15%。」

一家小額貸款公司員工透露,由於有著不得高於央行貸款基準利率4倍的監管要求,小貸公司在發放貸款中,合同上寫明的貸款利率月息為1%或1.5%, 再通過諮詢費、服務費等名目另外收費,這樣可較好地規避違規風險。「15%的純利,對於運行得十分紅火的小額貸款公司來說,沒有一家願意轉讓牌照,不斷有 人找上門來希望入股,現在勢頭好,我們也在準備增資擴股。」

在過去,小額貸款公司因為面臨兩大限制——「只貸不存」和放款比例「不超過資本金1.5倍」,一直發展緩慢,南方週末記者此前在重慶等地採訪時發現有不少牌照正在市場上轉讓,而且鮮有問津者。

上海小額貸款公司協會理事長張玉峰告訴記者,僅僅上海松江區就有3-4家小額信貸公司在等待政府牌照,註冊資金的門檻也在一路水漲船高,從最初的5000萬,到現在的2個億。

當主流金融渠道銀行被限制時,小額信貸公司卻積極和各種租賃、信託合作,想盡一切辦法盤活現有的信貸資金——有不少小額信貸公司開始陷入無錢可放的窘境,比如內蒙古小額信貸協會會長李毅剛就告訴記者:「我們這裡小額信貸公司的貸款早就放完了。」

最近,山西信託推出千禧匯鑫小額貸款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信託資金以貸款的形式用於補充山西千禧匯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流動資金。該信託產品規模為3000萬元,投資門檻為60萬元。

業內人士稱,在當前的信託產品中,收益率頗為穩定的是小額貸款公司項目。投資者的收益率在7%-8%之間,信託公司一般都很「懂行」,小額貸款公司 的融資成本可能在10%以上。「如果真的要解決高利貸問題,要逆轉民間利率太高的局面,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放開民間金融,要把金融供給最大化,應該大量發 展民間金融,政府更多地批准小額貸款公司。」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呼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64

神州租車CEO陸正耀:止步納市是理性選擇 否認錢荒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7434/

在神州租車暫停IPO整一個月後,昨日,神州租車再次宣佈,公司已經撤回向納斯達克提交的上市申請,未來上市日期未定。

在神州租車位於望京的新辦公室裡,剛剛從美國趕回來的神州租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首度接受記者專訪,回應外界對神州租車終止IPO,以及神州租車負債率過高,現金流緊張等諸多問題的疑問。

市場環境對中概股不利

今年1月18日,神州租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募集資金3億美元;4月上旬,神州租車向SE C提交IPO申請更新文件,改變此前在紐交所上市的計劃,計劃轉投納斯達克市場,並降低募集資金(由原來的3億美元縮至1.58億美元);4月25日凌 晨,神州租車緊急宣佈,暫停在納斯達克的IPO;昨日,神州租車又宣佈,撤回上市申請,未來什麼時候再申請上市並沒有時間表。

一波三折的IPO經歷,讓神州租車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焦點。「負債率過高」、「現金流緊張」、「投資者不認可」等等諸多質疑接踵而至。

面對各種質疑,陸正耀昨日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一一給予回應。

陸正耀告訴本報記者,神州租車之所以撤回上市申請,並不是因為自身經營問題,而是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被冷落的大環境所致。「神州租車目前的經營狀況十分健康,現金流也十分充裕。」

陸正耀表示,2011年以來,購買中概股的投資者都虧了錢。誰也想不到,3、4月份,三家中概股公司接連出事,中概股再次成為做空對象,加上大的市 場環境不好,很多機構明確表示,不允許投資中概股。「長線基金不敢投中概股,短線基金也藉機大幅壓價,我們覺得,如果接受短線基金的低價,公司的價值未能 得到合理體現,且對包括聯想控股在內的長期投資者也不公平。神州租車撤回上市申請,是理性選擇。」

陸正耀告訴記者,之所以撤回上市申請,是因為根據美國相關法律規定,如果不撤回,需要每個月都向S E C遞交財務報表,十分麻煩。「短期看,美國資本市場很難回暖,中概股重建信任更需要時間。因此,神州租車什麼時候再啟動IP O進程,目前還沒有時間表。所以,我們就撤回了上市申請。等條件成熟的時候,再提交申請不遲。」

質疑是因對行業不瞭解

神州租車撤回上市申請,輿論再將矛頭直指公司的高負債率、低毛利率、現金流緊張等問題。

對於來自市場的各種質疑,陸正耀表示,這是因為很多人對租車行業的行業特性不瞭解,用其他行業的標準來衡量租車業,從而對神州租車產生誤解。

招股書顯示,神州租車的負債率高達90%以上。高企的負債率,受到輿論的廣泛質疑。對此問題,陸正耀解釋稱,「租車業前期投資巨大,都是靠舉債發展 起來的,這是行業特性決定的。在美國這個租車業高度成熟的市場,租車公司巨頭也都是高負債率。機構投資者最關注的,是增長速度,對盈利沒有要求,對高負債 率也是認可的。」

對於神州租車不斷發動價格戰,大量圈地建門店,導致租車價格不斷降低,租車業毛利率大幅降低的質疑,陸正耀回應,2011年,神州租車確實發動了幾 輪價格戰,將租車價格大幅降了下來。「租車業是典型規模經濟行業,只有做大規模,才能形成成本優勢,管理成本、採購成本才會下降。在降價之前,我們做了大 量的市場調查,中國要普及租車,關鍵是兩點:一個是價格,一個是門店的便利性。此前的價格,大多數消費者還很難接受,所以要降價。降價不是打擊同行,而是 要滿足客戶需求。」陸認為,租車是一個典型的規模經濟的行業,對資金,網絡,管理等高要求,讓區域性公司難以全國覆蓋,可能將來會走些個性化路線。

對於「現金流緊張」的質疑,陸正耀表示,去年底神州租車已經進入「盈利拐點」,現在神州租車每個月都有大量的正現金流,根本就不存在「錢荒」。「這 點你從我們的上市申請書中就能看見。關注一個業務主要是看利潤率,我們淨利潤率在一季度由負轉正,530萬人民幣。四月份數據已經出爐,比第一季度的總和 還要多。」

陸正耀告訴記者,之所以撤回上市申請,是因為4月25日公司暫停上市後,如果不撤回上市申請,仍然得遵守很多SE C針對上市公司申請靜默期的要求。「短期看,美國資本市場很難回暖,中概股重建信任更需要時間。因此,神州租車什麼時候再啟動IPO進程,目前還沒有時間 表。所以,我們就撤回了上市申請。等條件成熟的時候,再提交申請不遲。」

鏈接

神州租車IPO曲折之路

1月18日:神州租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 C)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募集資金3億美元

4月上旬:神州租車向SE C提交IPO(申請更新文件,改變此前在紐交所上市的計劃,計劃轉投納斯達克市場,並降低募集資金(由原來的3億美元縮至1.58億美元)

4月25日凌晨:神州租車緊急宣佈,暫停在納斯達克的IPO

5月24日:神州租車宣佈,撤回上市申請,未來什麼時候再申請上市並沒有時間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91

一個銀行職員對銀行鬧錢荒的理解 最愛分紅股

http://xueqiu.com/2426780244/24253853
這幾天銀行鬧錢荒。據說有家銀行以程序故障為由推遲交易,表明支付真的發生困難了。

老百姓會問,銀行還會沒錢?一個有上萬億存款的銀行,咋會沒錢支付呢?

這裡面有一個簡單的道理。在下好歹在銀行混了些許年,容俺嘮叨片刻。

銀行的存款多,但貸款也多,一旦貸款超出一定的限度,也就是借出去的錢太多了,就會發生支付困難。當你要去銀行取款時,它就緊張。

這個支付困難是怎麼發生的呢?假如銀行吸收了一個億的存款,交二千萬給人民銀行作為存款准本金,放七千萬貸款,留一千萬備付。這是一個典型的假設。要是在一定期間內取款的人多,金額又大,超出了一千萬,備用的這部分就不夠了,就要向人民銀行或其他銀行臨時借款。要是各家銀行都發生困難,就只有一齊向人行求救。在這種情況下要是人行不放水,銀行就緊張,一些迴旋餘地不大的小銀行就只有關門。目前的人行,好像真的掛出了今日無米的牌子。

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保支付不止借款一條路,還可以要人民銀行退回這20%(這個比例經常變動,不是常數)的存款準備金,一個億的存款就是二千萬的準備金吶。但這是行不通的。這是國家政策,國家靠這個準備金來調節社會的貨幣供應量。

那麼,還有一條路,就是收回貸款,即把借出去的錢收回來,再還給存款人。這裡的問題是借出去的錢有期限,期限沒到,人家不還,也沒辦法。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問題是許多借出去的錢,就是到期了人家也還不了或者不想還。於是,銀行就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向存款人借來的錢,到期就要取走,借出去的錢,到期要不回來,支付危機由此發生。

分析到這裡,大家一目瞭然,所謂銀行支付危機,根源在於放款多了,而且放款爛了。

首先是多了。如果不放70%,只放50%或40%,那備付金就有30%到40%,情況就會不同。其次是貸款爛了,如果放出去的貸款能夠如期全部收回,自然沒有問題,即便大部能夠收回,只要收回的數額能夠保證支付,也不會發生危機。

朋友們又要問了,銀行為什麼要多放貸款爛放貸款呢?這裡面有個中國銀行的特色在發生作用。這個特色反映在放款問題上,就是三突出,即突出政治,突出效益,突出和諧。

朋友們要是有耐心,就接著看俺的嘮叨。

突出政治,就是銀行從上到下,從北京的總行到縣城的支行都很自覺的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去積極組織資金發放貸款。大夥知道,這些年,我們從中央到地方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突出GDP的提升,這就是政治,是最大的政治。緊跟這個政治,銀行就要猛烈放款。在這個總前提之下,中央也經常調整側重點。每有重點調整,銀行就立即跟上。中央強調教育產業化的時候,就向學校猛烈放款;中央提出房地產是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的時候,就向地產商猛烈放款;中央大興開發區的時候,就向政府的城投公司猛烈放款。這幾年中央提出要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小微企業,解決就業問題,銀行就聞風而動,下任務要求各分支機構向小微企業猛烈放款。當然,無論往哪兒放款,都要求審慎行事,控制風險。但朋友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個傳統,一當什麼事與政治掛上鉤了,就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別的就是說說而已了。這麼猛烈的結果,幾年沉積下來,就有大量的爛帳呆賬了。

要是有人問為什麼銀行的人緊盯著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而不按照金融自身的規律辦事呢?有三個原因,一是說到底,銀行是國家的一部分,銀行行長的帽子是黨和政府給的,自然要聽黨和政府的話。二是我們國家的經濟,說到底是政府主導的經濟,緊跟政府的決策可以抓住商機賺大錢。三是緊跟政府的決策投放貸款,即便出現損失也是好心辦壞事,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可以免責。

突出效益,就是緊盯存貸利差儘可能加大貸款投放把當期的利潤盤子做大,賺得盆滿缽滿皆大歡喜。我國的存貸利差巨大,一般總在3%以上,投放貸款當期有暴利。據說去年五大商業銀行的利潤在一萬億以上。巨大的利潤,對高層的管理者來說,是巨大的政績,可以向國家邀功,對低層的經營者和基層的操作者來說,是豐厚的薪酬,可以向家人邀賞。至於這些貸款能不能如期收回,長遠的效益如何,也考慮,但不是最主要,不好意思啦。從北京最大的行長到縣城最小的行長,都是代理人,干幾年走人,要他們完全不搞短期行為,不切實際。

說到這裡,可能有朋友要問了:既然爛貸款連本金都收不回,怎麼還有效益?朋友有所不知,不要說是爛貸款,即便是被騙的貸款,在發放的最初幾年,一般也不會欠息,從賬面上看,效益一樣可觀。一個紅薯的潰爛要一個過程,發現紅薯潰爛了又要一個過程,認定紅薯的確爛了還要一道手續,貸款潰爛的道理一也。這個過程少則一二年,多則三五年甚至六七年。等到貸款爛到表面上來了,已經物是人非了。追究責任?從手續上看,一切合規合法,無懈可擊。從上到下當年因為業績輝煌而晉陞的職位和領取的豐厚報酬,早就融入大家的生活,不可能再要回去了。

突出和諧,就是明知有風險但各級各類風險控制人員為了和諧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銀行各級都設有多層次多職能的風險控制職位,目的是根據審慎的原則批准控制貸款,防止經營人員為了當前利益拚命踩油門狂奔。但這些風險控制人員底氣不足,雖然他們的帽子由上一級頒發,但業績與當地捆綁在一起。更主要的是,全國提倡和諧,大家很忌諱對著干。如果一個風控人員堅持原則拒絕批准自認為不合格的貸款,就會承受無名的壓力,長此以往,上下都不會給予好評。

有了這個三突出,要銀行的貸款質量保持良好,難上加難呵!銀行在這樣的體制下運行,恐怕過七八年又要來一次。幹什麼?剝離不良貸款!

銀行為啥鬧錢荒,你的明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266

【方舟評論】錢荒事件呼喚更深刻的市場平權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845

2013年6月24日,上證指數創近四年單日最大跌幅,載入中國資本市場史冊。這場跳水表演的直接原因,就是震驚世界的中國「錢荒」事件。

跳水前,上海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暴漲至13.44%,各商業銀行流動性紛紛告急。在正常市場經濟國家,央行在商業銀行流動性告急時,有責任向市場釋放流動性,以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中國往常也是如此,但這次央行卻一反常態,不僅在6月23日正常發行央票回收流動性,而且明確要求各商業銀行「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場「錢荒」發端於2007年中國重要的一項金融創新:銀行同業拆借資金市場。允許各商業銀行間以市場化方式相互拆借資金,為市場提供真實利率基準,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不過,以商業銀行、券商為代表的中國各金融機構很快發現了同業拆借資金的另類用途:通過同業拆借方式獲取成本極低的資金,轉而在其他市場獲取更高收益。和民間動輒高達10%到30%的利率相比,同業拆借的融資成本極其低廉,利用其與真實利率的利差放「高利貸」,成為各金融機構心照不宣的盈利模式。

在金融界人士看來,只要對方能付本償息,就是一場皆大歡喜的雙贏遊戲,何樂而不為?但是,這種金融創新的前提,是各金融機構必須遵紀守法和審慎自律。《人民銀行同業拆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為了控制風險,同業拆借資金「禁止發放固定資產貸款及投資」。

但各銀行機構顯然有足夠聰明的辦法繞過去。隨便翻看任何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目錄都可以發現,這些資金,拐彎抹角進入了地產業、信託和外匯市場等進行風險投機,並未進入能帶來增加就業和真實增長的實體行業。每年高達10萬億的理財產品項目,絕大多數建立在人民幣升值和房地產保值的假定上。

可惜,房價畸高,房地產銷售日益困難,隨著房地產資本平台(含地方政府城市開發建設項目)現金流日益下降,對商業銀行貸款償付普遍出現各種困難,鄂爾多斯和溫州的困局就是這種困難的真實反映。根據費雪公式,市場流動性等於貨幣總量乘以流動速率,它不僅取決於央行的貨幣總量,更取決於流通速度。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周轉率已經越來越低,經濟體的真實流動性已惡化到了無法繼續維繫的程度。

雪上加霜的是,2013年6月美國宣佈逐步退出量化寬鬆QE3,境外熱錢對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熱錢回流以及各種應付款項的到期,許多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和金融機構出現了短期流動性危機,乃至上演了震撼中國資本市場的驚魂一幕。

對這場錢荒危機,央行和中央政府的表現非常耐人尋味,不僅沒第一時間釋放流動性,相反對各商業銀行提出了「控制增量、盤活存量」的政策指導。

為什麼不進行干預?直接原因在於,從投放量看,商業銀行不存在流動性危機。事實上,更深刻的原因和考量,是管理層希望借這次危機促進中國經濟轉型。

當下,政府將「城鎮化」視作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但可持續的城鎮化,顯然不是人口的簡單聚集,強大的實體經濟而非房地產,才是城鎮化的前提。

中國這十年的實體經濟狀況,用「國進民退」或「中小企業困難」來描述並不準確,在一些領域,是根據與公權力關係遠近形成的差序格局:企業與作為公權力佔有者的個體關係越近,市場處境往往會越好。那些被權力不恰當地「眷顧」的中小企業,要遠遠比無靠山的大型國企的日子要過得舒服。

在一些領域,形成了「有權-無權者」這種二元經濟的結構,大量寶貴資金被關係戶們佔用,他們優先獲得了大量信貸資金和扶持政策,獨佔了稀缺的經濟機遇,卻將通貨膨脹的後果轉移給全社會。他們享受經濟增長的成果卻不承擔任何成本,在這次「錢荒」遊戲中扮演不光彩角色的一些金融機構,就是其中重要的食利環節。

中國金融機構極其龐大的表外資金空轉問題已經暴露出來,央行拒絕繼續輸血自然也可以理解。銀行、地產等權重股就此劇烈下跌,股民脫身不及,一些儲戶也慌了神。

從國家財政的角度看,「錢荒」已經表明中國的財政安排出現了極大隱患。各項「與國力相符合」的支出急劇增加,各項社會、政治乃至軍事支出都大大增加,而作為基石的製造業收入卻停滯不前,這種財政缺口,對高度依賴經濟增長維繫穩定的國家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錢荒」的背後,是一些強勢者在市場名義下對實體經濟的掠奪,更是「權力-非權力」二元經濟的病症。當社會再也支付不起權力差序格局帶來的索取,製造業會越來越蕭條,「錢荒」也可能會一次次重複發生。這次「錢荒」事件,其實是由管理層主動引爆的,意圖儘早排雷,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接下來,還需要更堅定地改革。如果這類危機再現,將首先衝擊商業銀行,接著將衝擊整個金融體系,最後蔓延到整個實體經濟。對於這種總體危機,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全力避免。

惟有改革體制,實現真正的市場平等,才有望延續較高經濟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11

「錢荒」只是開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817

令市場恐慌一時的「錢荒」在近期有所降溫,SHIBOR也從之前觸及的13.44%的歷史高位回落至一個月低點3.71%。儘管如此,市場仍對此次「錢荒」心有餘悸,且認為「錢荒」並未因此結束,甚至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利率的飆升也在市場上引發了一系列負面的衝擊:銀行倒閉傳聞、擠兌陰影、電子支付故障以及股市的暴跌。

路透社指出,在央行最終出手向銀行業釋放流動性之後,市場情緒得到極大的緩解。不過,若央行在利率去監管化的路上進一步推進,則中國銀行業在風險管理方面面臨的挑戰將繼續升溫。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經理、前任世界銀行中國主管Yukon Huang表示:

近期市場的不穩定反映出了利率自由化進展太快的潛在風險,更確切的來說,是關於過度依賴利率來實現目標的潛在風險。

中國國務院此前也曾表達過關於利率自由化的意願,且中國央行在2012年6月份上調了存款利率的浮動空間,此舉被市場解讀為利率自由化的新的措施。

而市場對利率自由化潛在風險的擔憂也並非毫無道理,一旦利率自由化,則銀行間為爭奪客戶存款的激烈競爭可能會因此而爆發。IMF亞太地區副主管Markus Rodlauer表示,若銀行業變得過於激進的話,我們應該怎麼做?若銀行業因競爭而導致損失又該如何?

而中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的興起則已經增加了銀行業的流動性風險:

1.相比較於存款,這些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會為了更高的收益率而頻繁的更換銀行。
2.理財產品通常會在短期理財產品和長期理財產品之間進行期限錯配。此前SHIBOR的飆升正是因銀行從大宗市場融資支付到期理財產品所致。

相對於未來中國銀行業即將面臨的殘酷競爭,近期銀行的遭遇或只是開端而已。

中國銀監會主席此前稱,截至3月底,中國銀行業理財產品已經達到8.2萬億元(約合1.3萬億美元)。

如今理財產品佔銀行業存款比重僅為8%,若上調存款利率上限,則高達99萬億元的存款市場或也將面臨一樣激烈的競爭。

華夏銀行副行長黃金老曾表示:

眼下利率自由化將不可避免的導致存款利率的走高,在降低利差的壓力下,銀行業可能會承擔過度的風險進而引發金融危機。

但也有人士對此持樂觀態度,普華永道中國銀行和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Jimmy Leung稱:

若我們能更加激進的推進利率自由化,則銀行領域將能夠從影子銀行或個人手中吸引更多的資金過來,這些資金將進入正式的銀行體系。

利率自由化的另一個負面影響在於其可能會對私人銀行構成衝擊,但只要嚴格的資本管制措施仍在發揮作用,多數的資金仍將會被鎖在中國,進而使得系統性的危機大不可能發生。

反之,若中國繼續推進資本賬戶下的人民幣自由兌換,則潛在的不穩定性可能會因此而增加。此外,資本賬戶下的人民幣自由兌換之後,中國存款者可能會因為一個傳聞就將資金取出從而導致銀行擠兌。

即使有資本管制,中國在2012年仍遭遇過溫和的資本外流。不過,中國領導人一直在降低資本外流的風險。中國央行官員也表示,從長期來看,中國面臨的是資本內流的風險,而非外流的壓力。

不過,只要對政策的一些細節進行觀察就會發現,決策者們仍意識到了資本突然外流的風險。上述中國央行官員表示:

短期內,我們仍鼓勵企業對外擴張;中期內,我們會放鬆對基於實際貿易基礎之上的商業信貸的管制;長期內,我們將謹慎的開放房地產市場、股市和債市。對於投機性較強的短期債券項目,我們在較長時期內將不會開放。

除了高利率和資本之爭,此次「錢荒」也彰顯了中國金融領域制度缺陷所帶來的風險。美銀美林駐香港的經濟學家陸挺表示:

應當通過改善審慎性監管來應對違反監管規則的銀行,而非通過製造一場可能弄巧成拙的信貸緊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130

江南憤青:金融常識,錢荒簡史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309.html

我們來看下銀行是怎麼運作的就能明白這個問題。假設銀行拿到一百塊錢,首先要交給人民銀行20塊錢,剩餘的80塊,留在銀行的賬戶上。這個80塊錢,對於銀行來說,其實是欠了存錢的人的錢,而且還要支付利息。

如果就任其放在賬戶上,銀行只是損失,不但儲戶來要錢的時候要還80塊,還要給利息,如果都這樣,銀行早喝西北風了。還養什麼員工,造什麼大樓啊。那銀行怎麼辦呢。當然是拿了這80塊錢去放貸款了。這80塊錢的貸款利息而且還要高於給儲戶的100塊錢利息才能賺錢。那就是意味著銀行拿了100塊錢存款,必然是需要趕快把貸款放出去,如果不放出去啊,就是虧的。

但是,一旦貸款放的太多了,那也不行啊,手上總要留點現金吧,不然的話,萬一存款人都來取錢怎麼辦呢?但是這個現金留多少就成了關鍵問題。留的少了,萬一不夠存款人取錢的話,那就會陷入大麻煩之中。留的多了,那盈利壓力就很大。所以,這個點的平衡很重要。

我們講銀行的三性,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

在我看來,安全性比較虛,本質跟流動性是一樣的,因為銀行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來自於流動性。沒有流動性,即使你看上去賺錢了,也一樣死翹翹。舉個例子,有個人買了幾十套房子,看上去資產上億,但是因為欠了人家幾百萬,他可能就死了。人家說怎麼會?當然會了,兩個原因:第一個是他的房子賣不掉,估值上億,跟能賣掉是兩個概念。還有個原因就是本來也賣的掉的,但是市場聽說你要死了,就非要等到你死了再來買,你就活活被逼死了。

當年的金信信託不就是如此麼。死了以後,一賣資產,嗨,這傢伙死了以後把負債都還完,還多了六十幾個億出來。你妹的。世界就是如此殘酷。沒辦法,所以銀行要在流動性和盈利性兩個裡面走鋼絲,選擇個平衡點,既要保證每年能賺更多的錢,還要保證流動性不出問題。就是有存款人來要錢的時候,能給出的出錢。

這麼說,其實大家也都明白了。現在說資金緊張,必然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銀行的流動性沒管好唄,有儲戶找銀行還錢,銀行還不了錢了。拍拍腦袋也都能想是什麼原因了吧,就兩個原因,第一個是虧的太多,傾家蕩產了。第二個就是沒虧,但是錢都放出去了,還沒收回來。就這麼兩個可能了。如果第一個,我估計不需要別人來借錢,早就自己解散了。所以只能是第二個。

那第二個原因,就挺有意思了,因為銀行貸款的資金,其實本質只是個數字,因為錢貸給了A,A拿到錢,買了東西B、C什麼的,最終B、C拿到錢,還是以存款的形式會回到銀行的賬戶上的,銀行拿到存款之後,繳納20%給央行,還留了80%。怎麼辦呢?繼續放貸款。然後層層疊加,所以,貸款越放,其實市場上錢是越來越多的,並不會少下去。

但是這裡就出現兩個需要梳理的問題了,第一個問題是銀行的錢和儲戶的錢,其實是兩個概念,什麼意思呢?你說你在銀行有一百萬錢,的確你是有錢,但是這錢因為存在銀行這裡,其實是銀行的負債,銀行未必會有一百萬錢在賬上,他都拿出去放貸款了。所以就會出現,你明明有一百萬的錢,但是你去拿的時候,銀行沒錢給你。這裡要表達的問題是你的錢,其實不是銀行的錢,是銀行欠你的錢。

所以,我們拿M2的數字很高,說市場不缺錢,我覺得不太對。事實上,這個情況就是我們的確有很多錢,但是銀行就是沒錢給你,那銀行的錢去了哪裡?很多人說,你自己也說了,銀行放貸款出去,沉澱到資產去了啊。問題是我們仔細想下去,資產最後也只是個數字啊,鋼筋水泥,都只是錢的表現形式,最終並不沉澱貨幣本身。

貨幣去了哪裡呢?其實前面說了麼,你給銀行100快,銀行交給了央行20塊,80塊放貸款去。然後80塊存到銀行,在交16塊到央行,剩餘64放貸款。再存,再放,再存,再放。你們自己想想,到哪裡去了?全部到了央行口袋裡了。錢最終以貨幣的形式都到了央行手裡。

所以,理論上,一個極致的情況就是,商業銀行只要把貸款放到極致的話,一點流動性也不預留的話,那麼商業的錢最終都是到了央行手裡,大家留著在手裡的都只是數字而已。那麼看到這裡其實大家明白了,為什麼央行是媽啊,因為你怎麼做,到最後錢都在他手裡。

那麼講到這裡,我們就基本可以推導出一個規律,就是銀行存款增加,放貸就必然增加。放貸增加,帶來存款進一步增加,然後又推動了放貸增加,又帶來存款增加。這個循環玩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銀行的存款不斷增加的同時,銀行的資產也不斷的增加,但是銀行的現金卻在減少,錢荒的背後其實往往表現出市場不缺錢的特徵。

所以我們現在去看市場,市場缺錢與否很多人在扯M2,M2其實包含了很多儲蓄存款,所以很多人以M2高來說我國市場不缺錢,其實才是個偽命題。高儲蓄率的背後必然帶來銀行的放貸衝動,從而造成銀行流動性的緊缺。

看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吧,銀行為什麼缺錢?很多人說是因為銀行把錢放錯了地方,我認為也是扯淡。理論上,無論把錢放在哪裡,只要貸款不斷的放,流動性必然是緊張的。這裡面不少專業人士會說,不對啊,央行不是規定了存貸比麼?不可能無限放大槓桿啊。

這裡面就扯出另外一個問題了,啥問題呢?表外業務的問題。啥是表外業務呢?舉個例子吧。有人找你借錢,你有錢,卻被你媽媽管的死死地,不讓你放貸,然後你怎麼辦呢?

簡單,因為你是有錢人,所以你身邊都是有錢人,那就隨手拉一個,一個不夠,就拉一群,跟他們說,老子有個兄弟缺錢了,你們給借點。大家看你面子上說,借可以啊,你給擔保不?你因為你媽媽管的緊,擔保也不准,只能說,我不擔保,但是你們丫還不信我麼,借了就是了。

大家看看你,再看看你媽媽,覺得都挺牛逼的,不會有事,就借了。他們就這麼一借,得,他們大概也就賺個8%,你到好,就這麼一吆喝,不擔保也不出錢反倒能賺個10%,比他們多了去了。那個高興啊。於是就拚命的做這個業務了。

這個業務本質就是拉皮條的業務,因為你啥都沒出啊,也不帶風險啊,他們真出事情了,跟你也沒關係啊。你媽來責問你,你也就說一句,關我屁事。當真是光你屁事麼。當然不是啊,真項目出問題,還不出錢的時候,你難道還真一句話關你屁事麼?如果真能光你屁事的話,那還真到不會出問題了。

可是問題是,現實都沒想像的那麼好。真項目出問題的時候,你朋友估計一個個堵著你家門,不讓你出去了。你媽也得救你,除非你真做好了再也不在這個世界上混了的地步,否則這個你看上去光你屁事的錢,你還得還。前段時間看報導說,光大得收回90%的貸款,才能實現理財產品的兌付,你妹的。這個業務得做的多大啊。

同業市場的問題

我前面說了,規模不斷的放貸款,必然意味著銀行的存款也是日益增加的,有很多銀行存款增加了,但是又找不到特別好的地方去放貸,或者短時間不用,就都會放到同業市場裡去,什麼是同業市場呢。簡單說就是兄弟姐妹自己間玩借錢的地方,今天我多點,明天我多點,大家互相借,都是一個媽生的,總歸沒問題,本來大家都是在外面借錢的,現在發現原來兄弟姐妹都這麼有錢啊,沒必要外面借啊,成本低,速度快,就這裡借吧。

於是個別孩子,就開始別的地方也不去借了,就在這裡借,今天借大哥200塊,明天去二哥那裡借個200還大哥的,反正一年又一年都這麼借下去就是了。弄的最後,大家也都這麼幹了,問題就來了。總的有人去別地方借進來吧。否則都加都借入,誰來借出啊。於是借到後來,發現這個市場都沒錢了,央媽本來平時還扔點錢到這裡來的。現在也突然不扔了,於是,一個個開始鬧翻天了,本來民生該還光大的錢,結果沒還,光大也就沒錢還興業了。反正一個欠一個。一個還不了,大家都還不了。也就幾個大哥還好點,因為聽話。一邊是借不進來錢,另外一邊卻是要很長時間才能把錢收回來,資金緊張的問題,就出現了。

所謂同業市場的問題其實跟存款的問題本質是一樣的都是銀行找資金的地方,但是呢,因為儲戶的錢相對穩定,不太會形成擠兌性的風險,但是同業市場的錢,規模大,穩定性也差,並不是隨時都能借到,所以一般的銀行都不會把同業市場的錢當成主要融資的地方,而個別銀行還真就這麼幹了,所以,碰到流動性整體緊張的時候,同業特別會成為出問題的地方,一個頭寸麼有調撥好,就違約了。

但是這裡的核心其實都是銀行不斷放大槓桿的後果,所以要解決流動性緊張的問題,其實要解決的是貸款為什麼會不斷擴大的問題。為什麼金融機構不斷的想辦法想放貸款?簡單點想,就是想賺錢唄。因為只有不斷的放貸款,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利息收入啊。這麼簡單的道理誰都知道。但是他們難道不知道不斷的擴槓桿放貸款,碰到流動性問題怎麼辦?

這裡面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個命題,我國走的是,嚴准入,寬監管的監管路線,什麼叫寬監管呢?說白了,我國的銀行機構的誕生,其實就是個十月懷胎的過程,每個但生下來的金融機構啊,到最後都是央媽的親生兒子,要成為這樣的兒子不容易,既然生下來了,做媽的,基本上就是護犢子一樣的護著了。

事實上,所謂的存貸比突破,違規放貸,表外業務表內化,做媽的能不知道麼。都知道,但是都睜隻眼,閉隻眼,一直就這麼慣著。越慣著,這些紈褲子弟就越來勁,一個個飛揚跋扈,整天正事不干,就想著調戲良家婦女,偶爾幹點拉皮條的事情。

長久以來,銀行就是這麼個認識,很少會把流動性的問題放在心上,事實上,在國外,不少銀行都是死在流動性上,前面說了,哪怕你資產再好,在你出事之後,再好的資產都是個屁,壓根沒人要,估計還不少人就在邊上,等著你死,收你的資產,娶你的老婆,讓你兒子喊他爹,但是中國不會。這個媽太牛逼。怎麼都慣著你。有這個認識之後,他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擴槓桿,哪怕這個媽媽,沒事也喊著,你們啊,給我低調點。在這樣,就打你了。但是事實上,真到了生死存亡,做媽媽的還真必然會出手,所以這次所謂的危機,我第一天就說了沒事,做個家法罷了。打一頓也就了事了。鬼才信,會看著兒子死。事實就是如此。

當然這裡還有個問題自然就是做媽媽的也不容易,護犢子是一回事,但是怕小孩子死了引來一堆麻煩事情也是實情,銀行的倒閉在市場都是大事情,會引起很大的社會不安,所以,為什麼央行一直在強調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估計這幾年做媽媽的也想明白了,不能在這麼慣著了,否則早晚得出大事情,所以在想辦法先做善後的事情,做好後,估計也就任其自生自滅了吧。

如果能做到這一天,我看大量的銀行,會真的把流動性當一回事,否則我看中國的銀行永遠不會有流動性的問題。國家的背書在身後,讓沒人會相信銀行會破產,沒人會來擠兌,你們看,連兄弟借錢都不肯還了,居然外人都只是看看熱鬧,誰也沒想過要去把錢提出來。這是什麼?這就是中國銀行業的集體牛逼之處啊。

上面是我的第一個考慮的可能性,就是缺乏對流動性的顧慮,使得銀行業會不斷的放大自己的槓桿,不斷的想實現高利潤的增長,最終使得流動性出現問題。

其實這裡面還衍生出另外一個問題,因為貸款的不斷發放,市場的錢越來越多啊,就會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就是貨幣流動性氾濫,說白了就是銀行想盡辦法放貸款,誕生出了兩個很有意思的邏輯,第一個是錢追著項目走,事實上,很多時候,金融是零和遊戲,很多人肯定不認同,但是我舉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

理論上資金的投入最終是要靠實體產生收益來歸還資金利息的,實體產生收益的可能性是資金投入的最終來源,但是我們其實往往能發現,資金的投入量遠遠大於實體能創造的效益,尤其是社會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大量的資金,回到最後都到了擊鼓傳花的遊戲裡去。這個時候,資金是不斷疊加利息的,卻沒有地方產生收益,於是資金到最後就是零和遊戲,高於經濟增長部分的資金投入到最後就是零和遊戲。

大量的資金要放出去,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投入到了這種遊戲中去,因為根本沒有那麼多項目需要來借錢。很多人這裡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那麼多錢不去投向小企業呢?你不是要放錢麼,怎麼不投呢?這裡就是資本的兩個特性了,第一個特性是風險評價特性的不確定下的高收益追逐特性。同樣都不具備風險明確評價依據的情況洗啊,資本首先是選擇高收益的項目。

第二個特性就是所有的銀行都著急放貸款的情況下,一般都選擇大體量的項目盡快越早實現項目投放,而小企業都不具備這兩個特性,使得資金氾濫的情況下,都投向了大體量和高收益的項目。所以在錢追著項目走的情況下,你們會發現,反而小企業其實是更拿不到錢的。悖論就出現了。

我們現在說我們要倒逼著把錢流向小企業,事實上,如果小企業不賺錢,你把資金逼也逼不回去,傻逼才去投虧錢的企業。但是如果我們分析小企業為什麼不賺錢的時候,就可以發現把資金從這種追逐遊戲中脫離出來其實到是的確可以降低小企業的成本的,因為資金每天追逐那些高收益的項目,推動了大量的實體企業的成本的,現在的政策的確不需要把資金回流到實體,讓他們在銀行的體系裡安分的呆著,就已經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實體企業成本了。

但是這個很難,因為讓銀行每天看著躺了那麼多錢,不拿出去放了,心裡就難受啊。於是博弈就是這麼出現的。銀行就是想放貸款賺錢,政府就是要不讓你放。怎麼辦,我看讓整天想著放貸款的銀行死個一家兩家,給個教訓的確是挺好的事情。就看你央行敢不敢了。

不過回到這裡,我們要深刻反思的其實還有個命題,很重要,是什麼呢?就是商業銀行的逐利性是怎麼養成的,商業銀行猶如一頭吃不飽的恐龍,未必是天性。我自己看了下我們的商業銀行其實有時候也挺為難的,事實上商業銀行的高逐利性跟我國的貨幣發行體制是有很大關聯性的,當然還有跟最近的巴塞爾協議三的出台也是有很大的關聯度。從當前的幾個情況下,商業銀行陷入的一個困境就是換成誰,成為了商業銀行,其實都會被逼的不得不去放貸。這裡面因為時間關係,我就不扯下去了。

江南憤青點評:

這文章不是寫給專業人士看的,純粹做金融普及用的,所以寫的很隨意,大家也就湊合著看吧,沒太多扯關於外匯大量流入流出對流動性方面的影響什麼的。太深奧一時半會也講不清楚。就談點相對大家能接受也比較簡單的錢荒方面的原因吧。

事實上,金融問題,不是一個兩個原因導致的結果的,他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過程,A推動了B,B往往反過來也會推動著A前進,所以很難說什麼是什麼的原因,我們都只是在大量的原因結果中互相尋找因果論而已。真實的金融之間必然是互為因果的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