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胡海:《Asian Godfathers(亞洲教父)》感想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nxl.html

我早就把這本書放在亞馬遜的購書欄裏了,但因為還有不少書沒看完,所以也一直沒買。但前幾天和張志雄交流時,談到他一直在等這本書的中文版在臺灣出版,卻一直沒等到。這讓陡然增加了興趣,馬上把它買來看完。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讀過的最好的,紀實類財經書籍之一,而在關於亞洲的書籍裏,無疑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我懷疑,該書的中文版,至少在一段時間裏,可能都是不會出現。

該書的主要內容雖然是關於東南亞(僅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和香港的超級富豪們不那麼光彩的致富之道。書中眾多的故事,使全書有相 當的可讀性。但這不是一本簡單的“財經八卦”書,而是對這些富豪們所代表的東南亞經濟特點,有著細緻/有說服力的分析。其目的,正如作者所指出的,不是為 了“揭醜”,而是為了激發讀者思考,怎麼樣才是持久的/平衡的發展之道。

雖然作者所暗示的政治化的改革方式,以我偏自由市場的口味來說,有點過於簡單化,但毫無疑問,他的認識要比絕大多數的“左派”改良理論家的認識深刻/實際得多。但作者也確實相當有說服力地,對以弗裏得曼為代表的所謂“自由派”的觀點,提出了有力的挑戰。

當讀到這些富豪們如何官商勾結,愚弄大眾,瘋狂斂財時,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憤怒:相對比而言,你會覺得中國的陳良宇/周正毅們真是太小兒科了;但接下 來你會覺得困惑:在這些看上去是“民主”/“開放”的社會裏,他們為什麼能一次次地得片懲呢?最後,你會思考,到底是怎樣的社會/經濟/政治環境,養育了 這些富豪(畢竟他們本質上和全世界的商人一樣,都是在適應環境以獲得利益最大化)?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從中可以得到什麼啟發?

雖然我們早就知道馬/泰/印/菲的腐敗和混亂,但我原來對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並不很瞭解,而該書讓我在這方面增加了很多知識,使我對這些國家中一 系列眼花繚亂的政變/政權交替,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比如他信的起落)。如果要對這些國家進行投資的話,我現在會非常謹慎。(當然因為我原來對這些國家就 缺乏瞭解,對作者論述的正確與否缺乏判斷能力,但就與我所瞭解的一些資訊相印證,感覺還是相當可信的。)

但給我帶來最大啟發的,還是作者對新加坡/香港經濟模式/富豪的批評。(我讀後的感覺,就像人們第一次聽到極富洞察力的觀點之後所常有的那樣:我怎麼這麼笨,這麼明顯的事都沒想到?)

雖然人們把新加坡/香港視為發展的模範,但實際上,這兩個城市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被腐敗/低效的國家/地區所包圍,而他們把自己定位為這些國家 /地區提供洗錢/走私服務的中心。而新加坡/香港這兩個地方,在政治/經濟體制上雖然差別很大,但他們的人均GDP卻沒有大的區別。顯示他們的根本優勢, 還是在於他們的地理位置和市場定位。

這也就解答了我原有一個疑惑:為什麼一貫強調儒家道德的新加坡,會開賭,而且據說對賣淫態度 比較寬鬆:它的定位就是一個洗錢中心,是經濟罪犯的天堂。 許多被印尼所追捕的經濟罪犯都生活在新加坡,新加坡的相當大部分金融資產來自印尼富豪。近幾年新加坡金融業發展很快的一個很大原因,在於歐洲的反洗錢法規 越來越嚴,很多不願見光的資金從瑞士轉了過來。

而香港的起家源自走私,本來就不是什麼秘密,而人們常有的一個錯覺,以為它是一個 完全自由化的經濟體(弗裏得曼認為它是全球經濟最自己的地區)。但實 際上,香港的對外經濟(貿易)確實是最自由,但它的內部經濟,卻一點不自由,地產/公用事業/零售等各行各業都被寡頭所壟斷。(為了阻擊零售業的競爭,李 嘉誠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打斷水電供應)

李嘉誠/李兆基這些富家們,儘管被大眾視為“超人”/“股神 ”,但他們本質上都是“尋租者”。他們的利潤都是來自於與壟斷相關的行業,而沒有一個人建 立過一家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儘管幾乎所有的富豪都要建立一個由窮至富/白手起家的形象,但正如作者所指出,除了個別隨蘇哈托起家的富豪外,幾乎沒有一個 是真正出身窮人的。要麼本來家庭出身就優越,要麼是做了優越家庭的女婿。當然這些富豪確實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原有家庭的財富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這種努力 主要是體現在利用已有的財富做資本,進行政治尋租。

李嘉誠總是說自己小時候如何窮,怎麼沒機會讀書,實際上,在他為他自己富有的 uncle(叔叔?舅舅?)工作之前,他讀過幾年書。然後他娶了老闆的女 兒(堂妹?表妹?)。他開始的生意得到丈人丈母娘的經濟支援。毫無疑問,李是一名商業天才,但他的天才在於他搞關係/做交易的能力。而在自由競爭的環境 下,他並沒有體現出多少投資/管理的能力。作者指出,如果扣除他在壟斷性資產和操縱市場/內幕交易中獲得的利潤後,即使加上他售“橙”中獲得的巨額收益, 他在開放市場上的投資收益,並不比被動投資的收益高。(有意思的是,就像熱衷“莊股”的內地股民一樣,被李一次次玩弄的香港股民,始終對“超人概念”樂此 不疲。)

可是正是由於他們財富“尋租”的特徵,這些富豪通常儘量保持低調,如果有負面新聞的話,馬上毫不留情地打壓。當蘋果日報 要登關於李嘉誠早已去世的夫人 (港人普遍認為是自殺)的報導時,長江實業馬上停止了在該報的所有廣告。謝國忠的辭職,據說就是因為他給同事關於新加坡是洗錢中心的郵件被曝光(當然,摩 根斯坦利表示他的郵件只是為了“激發內部討論”,而他的辭職與此毫無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說我們可能永遠看不到該書的中文版。

當然,相對而言,新加坡/香港還是比較好的地方。菲律賓員警表示2001年以來,有110其政治謀殺事件,而國際人權組織認為有200~700起。所以,香港積極推動小股東權益的David Webbs表示,他不會在馬尼拉或吉隆玻做類似的嘗試。

本書的一大觀點,就是反駁流行的“文化論”/“種族論”:東南亞富豪普遍是華人後裔或有華人血統,不是因為“儒家文化”或“中華民族”像李光耀所宣稱 的那樣,有什麼特別的優勢,而是歷史和環境的原因。我認為作者的論述相當有說明力。(就像中國古代的“商(朝)人”並不是有什麼天生做貿易的優勢,而是因 為商朝滅亡後,其後裔被禁止進入政治等領域,而只能從事當時最低賤的貿易。歐洲的猶太人也是類似的情況。)

作者指出,在東南亞, 儘管華人掌握了大部分財富,但掌握這些財富的只是極少數人,大部分華人仍然過著很普通的生活。而從整體上講,華人確實是要比當地 人更勤奮/節儉,但那主要是因為作為後來的移民,他們只能得到貧瘠的土地(最好的資源早被當地人佔有),不勤奮/節儉,就無法生存。而正是因為華人的政治 地位是最低下的,所以他們被當地的貴族/精英/軍人選擇為政治威脅最小的商業代理人。實際上,有跡象顯示,東南亞富豪們的財富/地位,和他們的“去中國 化”程度上是成正比的:與當地文化融合越深,地位越高。

當然,更準確地講,他們的財富地位,與他們的“文化本質”並無太大關係, 而是取決於他們的適應/變化的能力。無論是早期的殖民統治者,後來的民族主義 者,還是日本佔領軍,成功的富豪就是要能夠根據政治統治者的變化,不斷改變自己的顏色。隨著香港/澳門的回歸,以及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強盛,越來越多的富豪 成了“愛國人士”。(何賭王以二戰時與日本人做貿易起家,現在則是知名的愛國人士。)一些為了開拓中國市場而盡力要向國人體現自己的“華人性”的富豪,實 際上他們的華語能力已經很糟糕。

作者還有不少觀點也很有見地:雖然大家都說中國做生意要靠“關係”,但由於中國社會的複雜性,“ 關係”也變得很複雜。(我也有這樣的體會:即使你搞定 了表面上的決策人,但一個小小科員的作梗,都可能讓你面臨麻煩。)作者舉的一個例子是新加坡在蘇州搞的新城。儘管李光耀是關係高手,搞定了中央政府,但蘇 州當地政府的不同意見,導致計畫的失敗。而真正的關係王國就是在東南亞:如果你搞定了當權者,就可以把國庫當自己的ATM機用,直接從中央銀行提錢。

作者所提到的富豪們所極力要顯示的“節儉”/“勤奮”,也讓我很有共鳴。全世界都知道李嘉誠戴西鐵城手錶,或者某某富豪飛機只坐經濟倉,等等。但同樣 是這些節儉的富豪,卻擁有眾多的豪宅,勞斯來斯和女人。(不斷說巴菲特住著老房子不也讓人有點煩?也放他住的房子是有年頭了,但有多少人有自己的私人飛機 呢?)這些富豪經常稱自己一周工作7天,每天12小時。但不要忘記,他們所說的工作可不是一般企業主所說的研究客戶需求,開發新的產品,監督生產流程,而 是指使下屬,陪重要人物吃飯,打高爾夫球,和其他的娛樂節目。

當然,如作者一開始所說,指責這些富豪是沒有意義的。尋租本身也是 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的一種方式,在特定市場情況下有其價值。而在過去幾十年中,東南亞 經濟也確實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這種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於出口生產業,而東南亞富豪幾乎全部出自尋租者而不是這些出口製造業(沒有一傢俱全球競爭力的品牌公 司)這一事實,使人擔憂這種發展的可持續性。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尋租者所賴以生存的屏障,就會成為制約進一步發展的障礙。而尋租者的利益所在,以及尋 租者已具備的強大的經濟/政治實力,使得打破這種屏障極度困難。而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目前好象也正在體現這一問題。

“菲律賓,從 更小的程度講還有泰國,經常被李光耀等政治人物引為太多的民主對發展不利的證據。但這些國家所真正證明的是,民主有不同的形式,而且僅僅 是一個組成部份。可行的自由政治體制,還需要有效的、獨立的法律體系、員警隊伍、政府機構和中央銀行。。。。東南亞並沒提供民主是失敗的教訓,但提供了很 多教訓讓我們瞭解讓民主能運作是很複雜的。”

東南亞金融危機前的一些跡象:投資在GDP中的比例從25%上升到40%;實際利率很低或是負值;1/5~1/4的銀行貸款投向房產專案;外資大量流入;東南亞貨幣所盯住的美元匯率相對日元走軟。(有多少跡象和目前中國相像?)

與東南亞所不同的,顯示出更有競爭力的日本/韓國/臺灣模式(這些國家/地區地擁有具全球品牌/競爭力的企業):(1)都實際了土地改革;(2)政府 扶持能顯示創新能力的企業;(3)對政治改革更認真。(我認為第1條比較有說服力,而第2第3條,似乎與實際情況並非完全附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

亚洲互动传媒退市故事:崔建平资金路线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0805/1641516984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1

中環在線:福布斯選最佳亞洲企業彤叔乖孫交足貨 李華華

2008-09-22  AppleDaily

過周末,《福布斯》公佈「200家最佳亞洲企業榜」,上榜包括自中、港、台華資上市公司,合共88家,佔個榜44%。個榜係按企業過去3年,營業額、盈利增長等選出,其中條件係過去1年營業額10億美金樓下(即78億港銀)。當中市值最大係阿里巴巴(1688),市值65.36億美元(509.8億港銀),雖然阿里巴巴股價唔生性,上個禮拜五市值得番407.7億港銀,但無損佢呢個榜市值一哥地位。至於盈利最高企業,係合景泰富(1813)。

理文李文俊踢出榜

華華留意到,香港有個富豪新一代入榜──彤叔鄭裕彤旗下新世界百貨(825)今年上榜,呢檔百貨雖然由阿仔鄭家純做主席,但近年都由乖孫鄭志剛(Adrian)擔大旗,今次佢都算交到成績畀阿爺睇。同人唔同命,同係新一代富豪李文俊,檔理文造紙(2314)就被踢出榜。據《福布斯》講,佢市值由上年30億美金(即234億港元),跌到得番5.88億美金(即45.86億港銀)。今年踢出榜,仲有上年營業額仲係6.93億美金、市值216.95億美金港交所(388)。美國金融企業巨無霸逐一檔,睇怕當地經濟有排衰。香港勝在背後仲有大陸頂住,一靠做內地生意上市公司,受影響反而冇咁大,有更加受惠北京奧運,好似李寧(2331)同內地運動服裝品牌鴻星爾克,都齊齊入榜。

福布斯200佳企業榜部份香港上市公司

‧港上市公司:李寧(2331)07年營業額:45‧港上市公司:合景泰富(1813)07年營業額:42‧港上市公司:信義玻璃(868)07年營業額:28‧港上市公司:阿里巴巴(1688)07年營業額:24‧港上市公司:稻香(573)07年營業額:21 ‧港上市公司:新世界百貨(825)07年營業額:10‧港上市公司:味千中國(538)07年營業額:9‧港上市公司:現代美容(919)07年營業額:8‧港上市公司:安東油田服務(3337)07年營業額:5單位:億港元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

中環在線:吳光正千金膺亞洲商界女星 李華華

2008-11-11 AppleDaily



《華 爾街日報》噚日公佈08年全球最值得關注嘅50位商界女性,有4位亞洲女強人入選。更加吸引華華嘅,係同時選出10位亞洲最值得關注嘅商界女性。榜上除咗 有百度首席財務官(CFO)李昕晢同美國私募基金德太投資(TPG)馬雪征,華華留意到有兩粒新星──賭王愛女何超瓊(Pansy)同吳光正囡囡吳宗恩 (Jennifer)。賭王都讚過Pansy虎父無犬女,佢入選可以話係順理成章。咁Jennifer呢?應該係後來居上,而且越戰越勇,加入連卡佛唔夠 十年就坐上第二把交椅,市場人士都視佢為新一代時裝女王、明日嘅Joyce Ma。今次連《華爾街日報》都留意到佢,睇嚟吳小姐的確耀眼。至於全球計50位商界女性中,排名最高嘅亞洲代表,係最多香港人識嘅人行副行長胡曉煉,排第 4;其次係排第7嘅淡馬錫首席執行官何晶,佢老公就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另外兩位分別係日本DeNA Co創辦人Tomoko Namba同韓國Hann Corp創辦人。

08亞洲最值得關注10位商界女性

入選人:Shamshad Akhtar公司:巴基斯坦銀行

入選人:孫瑋公司:摩根士丹利

入選人:何超瓊公司:美高梅MGM

入選人:李昕晢公司:百度

入選人:馬雪征公司:德太投資

入選人:Chisato Nojiri公司:Terumo Heart

入選人:Yoshiko Shinohara公司:Temp Holdings

入選人:Pia Singh公司:DLF

入選人:吳宗恩公司:連卡佛

入選人:張蘭公司:俏江南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

突然發達-亞洲聯網科技(67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03/LTN20080203013_C.pdf

3. 出售之資產
銷售股份,最少為11,709,910股及最多為16,728,443股已發行及未發行之亞智股份,相當於本公告日期亞智全部已發行股本約19.1%(最少情況)或27.3%(最多情況)。
倘公開收購人於公開收購下收到之接納總數低於公開收購上限及高於公開收購下限,本公司須出售所有銷售股份(相當於16,728,443股銷售股份)予買方。倘公開收購人於公關收購下收到之接納總數高於公開收購上限,則買方將只會向本公司收購部份銷售股份,而買方將收購之銷售股份之確實數目,將按比例以亞智股份總數為公開收購上限作為分子,及以在公開收購下由公開收購人收到之亞智股份總數為分母。因此,倘在公開收購下公開收購人接獲亞智股東全數接納公開收購,買方將只向本公司收購11,709,910股銷售股份。
......
4. 代價
銷售股份之公開收購價為每股銷售股份新台幣37 元(相當於約港幣8.82 元),銷售股份之總代價為新台幣618,952,391 元(相當於約港幣147,510,103 元)(假設本公司透過公開收購將所有銷售股份出售),而買方根據相關公開收購規則,以現金清償。公開收購價較 (i)亞智股份於購股協議前之最後交易日於臺交所所報之收市價新台幣26.6 元溢價39.1%;(ii)亞智股份於購股協議前截至最後交易日(包括該日)止五個交易日,在臺交所所報之平均收市價新台幣26.4 元溢價40.1%; 及(iii) 亞智股份於購股協議前截至最後交易日(包括該日)止最
後十個交易日,在臺交所所報之平均收市價新台幣25.94 元溢價42.6%。公開收購價由買方決定,而買方以其自行就亞智股份進行之獨立評估作參考。

greatsoup:
公司持有的淨現金為零。流動項目也幾乎為零。
公司上半年業績扣除特殊項目後大幅惡化。
但這次接受收購後,套現價值一點六億,折合每股接近四毛錢,以淨市值扣價,殼價大概六千萬,約每股一毛多,值不值錢,見仁見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5

AIG欲卖亚洲资产:工行关注 人寿无意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126/0903555407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9

亚洲最大氧化铝基地中铝河南120万吨产能闲置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08/0619560274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51

搞笑的新上市-亞洲木薯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398


由於業務同味丹類似,因此我想細閱其招股章程,看看有沒有味丹業績的提示

味丹就看不到了,反而看見證監會玩世不恭的態度

亞洲木薯的總股數3億股,出售7500萬股,但當中90%配售比機構,只有10%售予公眾,一開始就處於貨源歸邊的狀態,根本沒有任何公眾持股量可 言,幾乎可以肯定它上市後的價格走向是隨心所慾的,另外其招股價最低1.02同最高2.04相差100%,簡直聞所未聞,亦代表多出的100%完全是冇特 別用途的(地上執到寶,問天問地囉唔到)

公司的生意是買賣木薯,而本身不種木薯,即係批發商,其利潤可以想像

不過其招股章程不斷強調再生能源政策,酒精的用途,泰國的木薯產量,木薯的用途等,但是....這公司既不種木薯,又不整酒精,連木薯磨粉都不會,說所有野都是同自己冇關的事

既然業務同味丹類似,當然可以類比:

                                       亞洲木薯            味丹

倉庫大小(平方米)       少於27000       多於50000

運輸                                租船           自有車隊船隊碼頭  

木薯量                 年經手50-80萬噸   年加工30-40萬噸 

廠區面積(平方米)   打算買入48萬     已經超過200萬

07年營運數字            營業額8億          買貨成本20億  

員工數                            68人                     4000人

固定資產                     1800萬                     16億

公司的有形資產合計為8000萬,出售公司的25%集資7650萬-1.53億,市值3.06-6.12億,這就是只有個位數毛利率的生意的出價了

味丹的規模是它的25倍,市值僅6億

先不管這些,亞洲木薯有幾個有趣的特點,舉少少例:

                      06      07        08         08年5個月

存貨(億)     1.57    1.41      0.59       0.54

應付賬款    0.87    0.47     0.13         0.15

現金流        0.12    0.07     0.13          n/a

利息支出    0.15    0.15     0.15         0.06

純利            0.15    0.34     1.01         0.05

融資現金流 0.75    0.08    -1.83       -0.59

流動資產    3.18    3.42     1.89        1.69

現金            0.24    0.55     0.45         0.09

公司年年賺錢,但存貨賬款卻都顯示公司正在縮水,利息支出龐大,余下的些微現金會立即食清光,不知是誰抽資,其中現金流出令人側目,那人發達了,但公司卻有即時破產的危險

同三林的背景一樣,都是上市救亡的,不過三林出價較低,而佢出天價咁解

無論盈利定財政,都不應具有上市資格,能夠比佢上市,證監會果神人也

味皇吟曰:"我食的東西是香的,但排出的東西卻是臭的,他食的東西是臭的,但排出的東西卻是香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54

亚洲铝业要约回购海外债务遭质疑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06/110113868.html


一些境外债券持有人与分析人士对其目前财务状况提出质疑,并认为如果这一条件苛刻的要约获得通过,将可能严重打击亚洲企业高收益债券市场的信心

  【《财经网》专稿/记者 吴莹】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一些面向海外发债的中国民营企业近期因盈利状况下滑,向其海外债权人发出要约重组债务的情况并不鲜见。
然而,一家中国铝制品生产企业向海外债权人发出的债券回购要约,令持有近12亿美元面值债券的境外债权人困惑不已,并提出质疑。一些境外债券持有人与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一要约获得通过,将可能严重打击亚洲企业高收益债券市场的信心。
2月13日,地处广东肇庆的亚洲铝业控股有限
公司(下称亚洲铝业)向海外债券持有人提出期限至5月18日的要约收购,回购面值金额合计约11.8亿美元的两类债券——优先无担保债券(优先债)与实物支付债券(下称PIK),收购价分别为债券面值的27.5%与13.5%。
亚洲铝业表示,如果本次要约收购无法完成,公司将面临破产,债券持有人的损失会更大。对此,海外债券持有人发出了强烈的不满之声。
标普公司评级部的副董事廖强介绍,当前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下,发出要约要求重组债务的企业并不鲜见。但像亚洲铝业这样要求债权人不接受要约便可能破产的情况尚不多,多数企业只是为了改善现金流状况而重组债务。

要约被指过度苛刻
截至2月14日,该公司未到期的优先债和PIK本金金额分别为4.5亿美元和7.28亿美元。
亚洲铝业称,因销售下滑,流动资金吃紧,公司须再融资,而当地银行再贷款条件包括要求公司回购所有海外债券。若境外债券持有人不接受要约,则公司将面临破产。
随后,该公司发布要约修改条款指出,在破产情况下,如公司重组,债券持有者只能获得优先债面值的16%、PIK面值的0.9%;若公司清盘,停止所有业务,债券持有者只能获得优先债面值的3.82%、PIK面值的0.06%。
上述公告意味着,债券持有人除选择接受要约,已没有更好的选择。对此,不少债券持有人纷纷表示困惑,甚至质疑。
“亚洲铝业似乎有意让要约条款更为苛刻,迫使债券持有人接受这一高折扣的回购条款,”一家持有PIK的海外基金人士向《财经》记者称,由于海外债权人的权益有该公司大股东股权作质押,中国当地银行将回购海外债券作为再融资先决条件的做法并不合理。
阿联酋个人投资者Sami Caracand亦表示,目前要约条件非常苛刻,且感觉亚洲铝业的运作不够透明,更像是多方合谋让海外债券持有人承担损失。
Caracand称,目前债券投资者正积极联合起来,希望在表决前能够与肇庆政府、贷款银行等多个利益相关方进行共同商议。Caracand持有比例高达5%的亚洲铝业优先债。
有分析人士认为,与此前的玖龙纸业等公司相比,本次亚洲铝业的回购条款相当苛刻,确为近年少见。
标普分析师符蓓指出,由于境外债权人无实物担保,而境内银行有土地设备担保,因此境外债券持有人与当地银行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美国律师事务所Allen & Overy的律师David Kidd表示,鉴于过去几个月亚洲铝业的大量
资本支出,债券投资者觉得难以接受目前的苛刻要约条件。根本上,该要约颠覆了债权人与股权人的优先顺序,将股权人利益置于债券持有人之上。
Kidd表示,在其长期从事亚洲企业债务重组法律事务经历中,亚洲铝业可能是中国发行高收益债券企业中,迫使境外债权人接受高折扣要约回购的第一例,该公司不愿协商的强硬态度,对于亚洲企业高收益债券市场将可能产生相当负面的影响。
法律分析人士指出,在2007年起实施新破产法的背景下,境外债权人在类似破产债务纠纷中,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财务状况的质疑
更多的质疑之声指向亚洲铝业的财务状况:该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是否真的面临破产威胁?如果该公司财务困难,为何公司近期仍大量进行包括固定资产投入与并购非核心资产在内的资本支出(Capex)?
符蓓认为,亚洲铝业的资金流动性的确存在问题,为了上马新铝板材项目,最近四五年该公司财务状况一直较为被动,杠杆率过高。然而,虽有风险,但该公司的高收益债券在2006年的市场条件下对海外投资者仍有吸引力。
本次亚洲铝业要约发布后,标普将其债券评级连降五个等级。
瑞士

信贷
第一波士顿的亚洲信用分析师Damien Wood则认为,亚洲铝业的财务状况与前景并没有回归要约中所描述的那么糟糕,去年9月底公司财务数字显示,该公司运营状况正常,挤压铝件业务一直以来盈利稳定,新上马平板铝项目也具有相当盈利潜力。
Wood认为,公司2006年大肆举债进行私有化以及固定资产投入,由于市场环境原因,成本费用高企,项目不断拖延,公司也许有些流动资金问题,但更大 的问题在于公司举债过度,股东想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情况更像是,公司控制人决定让债券投资人为他的错误商业决定负责。
2月13日,亚洲铝业在要约公告中称,公司去年下半年销售量同比下滑20%,以及为投产铝板带项目导致支出高企,现金流遭遇困难。
3月5日,亚洲铝业销售部门一位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2008年11月投产的铝板带FRP项目目前销量良好,2009年前两个月单月的铝板销量大概是500吨至600吨,预计今年的年产值可以达到40万吨。
不过,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亚洲铝业共有124亿港元债务,母公司高达177亿港元债务。
截至发稿,亚洲铝业主席、创立人和大股东邝汇珍及其他亚洲铝业管理层人士未对《财经》记者发出的采访请求给予回应。该公司发言人称,管理层有关人士“因出差与会议缠身”无法接受采访。
根据Dealogic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发债在2004年到2005年达到高峰,总量分别为40亿美元与30亿美元,2006年到2008年稳定在每年约20亿美元的发债总量。
符蓓认为,目前须要重组债务改善资金状况并可能面临公司违约风险的企业,除亚洲铝业这样的资源加工型企业,在房地产行业也相当突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43

五粮液巨资炒股失陷亚洲证券 投资者质疑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317/02285983648.shtml


  一家上市公司5500万资金长期失陷亚洲证券,为何却在年报中毫无披露?上周末,本报记者收到一中小投资者投诉,指上市公司五粮液(15.03,0.54,3.73%)大量资金失陷亚洲证券,长期未披露。在2008年年报中,五粮液披露了部分资金失陷中科证券,未收回资金8294万元,但这笔款项未做计提处理。

  记者获得的一份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显示,五粮液的子公司五粮液投资公司与一家名为“智溢公司”的公司合作炒股,存入亚洲证券的7500万资金中,5500万被转做委托理财资金。由于亚洲证券破产,这笔巨资至今没有追回。

  一场官司牵出五粮液投资公司

  2009年1月21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原亚洲证券经纪人向晓卫在亚洲证券成都营业部担任客户经理期间,以购买可转债为名让智溢公司到 亚洲证券成都营业部开户,并存入7500余万元资金,向晓卫为获取与亚洲证券成都营业部约定的275万元佣金,未征得智溢公司及其委托代理人尹启胜的同 意,向亚洲证券提供了盖有伪造的智溢公司印章,构成合同诈骗罪。

  尹启胜并非智溢公司职员。公开资料显示,尹启胜2002年时任五粮液集团办公室主任兼公关部部长,2004年时任五粮液投资公司总经理。

  据悉,亚洲证券是一家全国性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全国拥有48家证券营业部和12家证券服务部。其前身为三峡证券,成立于 1993年,当时仅为一家注册资本为5000万的小证券公司。1997通过增资扩股,三峡证券将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2002年3月,三峡证券更名为 亚洲证券,注册资本金进一步增至近10亿元,当时在证券公司中名列前茅。

  2005年,证监会调查出亚洲证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挪用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挪用客户证券等严重违规行为且数额巨大,在委托理财业务上也出现了巨大漏洞,随即取消了其业务许可并责令关闭。

  5500万系五粮液与智溢合作炒股

  1月21日的判决书显示,时任五粮液投资公司董事长的冯光兴在法庭上证实,2002年五粮液投资公司和智溢公司共同出资用于炒股,以智溢公司名义开户,尹启胜负责操作。

  2004年初,尹启胜在接受智溢公司委托炒股期间,亚洲证券经纪人向晓卫到宜宾找到尹启胜提供了一份亚洲证券内部书写的可转债项目投资意向书,建议购买丰原可转债。

  2004年5月双方将7500万元转入该账户,其中5500万元作为委托理财金。2005年亚洲证券破产,这笔资金作为破产资产尚未追回。

  昨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五粮液董事会办公室,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笔钱与五粮液股份公司和五粮液投资公司都没有关系,五粮液投资公司是五粮液股份公司的子公司没有错,但是智溢公司跟五粮液没有关系。

  根据五粮液年报,五粮液投资公司是五粮液股份公司持股95%的子公司,这家公司在2002年由五粮液股份公司和五粮液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另外5%的股份由五粮液集团持有。

  五粮液历年年报显示,五粮液炒股的历史由来已久。在2002年年报中,五粮液账上就有1.39亿元“其他货币资金”;2003年这笔钱增加到 1.44亿元;2004年末“其他货币资金”没有增长,仍为1.44亿元。2004年五粮液在年报中注释,“其他货币资金”是指存放在证券公司的存款。

  从年报数据来看,2001年到2004年,即五粮液资金陷入亚洲证券之前,股票投资都是亏损的,存放在证券公司的资金余额总体上变动不大。根据报表计算得出,五粮液投资股票的资金一直占存放在证券公司资金的5%以下。

  本报记者 吴敏

   链接

  智溢与五粮春控制人一致

  和五粮液投资公司合作炒股,资金却全盘交付五粮液投资公司的员工。这家公司是什么背景?

  法院判决书显示,这家公司全名为“成都市智溢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谢军。工商资料显示,2001年后谢军转让了在该公司的全部股份。

  据尹启胜证实,当时购买丰原可转债也征得了谢军的同意。

  五粮液的经销商们都知道另一个“智溢”,那就是“五粮春”系列白酒的全国总经销商。根据工商资料,智溢酒业的法定代表人也是谢军,其背后还有一家“智溢实业”的公司。

  据五粮液一位经销商透露,智溢酒业的两个老板,一个是谢军,另一个是五粮液前任某高管的胞弟。但这一信息未见工商资料确证。

  (吴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