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點評和美團合並的消息終於塵埃落定,不過這的確是利好消息,無論對資本還是創業者。
第一,餐飲食品行業規模巨大,互聯網巨頭還不能左右行業發展,但吃貨們將很受傷
2014年餐飲食品行業銷售額3萬多億人民幣,大眾點評+美團+餓了麽的銷售額大約500億左右,只是總體的1.6%左右,即使三家合並也不能左右全國餐飲食品行業的發展。但是一家巨頭的出現,肯定會對主要大城市的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變革性的實質影響。
從提高生活效率的角度看,大美合並的確是好消息;但是,從他們要上市要求財務逐步走向健康的角度看,減少補貼對被他們培養出占便宜心態的重度消費者來說不是好消息啊。大學生們再也不能過土豪生活,1元/份壕買2份午餐吃1份扔1份了;白領們再也不能在寫字樓樓下掃下二維碼就直接領1份的真的免費的午餐了;公司前臺小MM再也不能享受免費午餐的福利了。
對餐飲食品行業的老板和管理層們來說,由大美餓們引發的市場競爭卻未必會消停,那些跨界新晉的餐廳依然用互聯網手段、甚至互聯網思維,繼續擾亂品牌餐廳和傳統連鎖餐廳只想靜靜賺錢的心情,使他們不得不繼續延長固定資產攤分時間和下調投資回報率期望值;那些產品、管理不到位,生意不好的餐飲企業,依然會被忽悠,對通過互聯網來彌補自己不足抱有希望。
對於吃貨們來說,團購、補貼、外賣燒錢,已經象盜版打擊唱片工業、打擊創作欲望那樣,打擊了整個餐飲食品行業的健康生態,這意味著吃貨們將要繼續忍受餐飲口味多樣性減退、菜品食品標準化、快餐化和去好吃化;對於吃貨們來說,如果創新只是用餐環境、餐具和儀式化的創新,而不是菜品創新和制作、口味創新,這又有什麽意義呢?!不過,即使這些不能接受,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最後還會因為部分城市的銷售渠道過於集中,結果還將導致銷售渠道有能力影響產品供應,所有產品都必須滿足可打包、可外送、金額低、流轉快等條件,平臺供應什麽你們就只能吃什麽,受到最大損害的可能是這些城市的吃貨們,只能被迫關註外賣了。
第二,根據人類歷史一般規律,巨頭合並一般都是內耗兩年,期間1+1小於2
只有那些親身經歷過HP和Compaq合並、網通和聯通合並、微軟收購諾基亞、58和趕集合並的人們才會有真實的感受,在管理層、銷售管理和總部的職能部門,合並後肯定是重複的,肯定是第一時間壓縮人頭數以減少高額工資福利支出,而相應帶來的巨額賠付短時間內要支出大量現金,於是從財務上考慮和盡量減少對公司業務影響,這種支出將被安排成循序漸進的、從主動到被動的、從調整戰略到調整部門的、等合同到期不續約的……一般12-24個月是合理的。
上面說到的各個山頭的BOSS形式上是代表其屬下幾十到幾百甚至上千員工的利益的,無論TA個人有沒有想法,到時候也會被綁架成為同事們的飯碗而戰鬥,因此,為了保住自己飯碗和一大幫跟自己打拼的同事的飯碗,繼續留在公司不被裁員,很自然地就演變成兩個體系重複的大部門之間為生存而戰的內鬥。而這里面誰掌握公司戰略的制定權尤為重要,因為公司戰略是影響一切的遊戲規則,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收入目標,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兩個體系的分工,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部門設置和職能,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激勵政策,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某些不能解約的員工的職稱或職位……然而,這一切大多數情況都是十幾個人以內關在會議室或酒店里面生磕出來的,你能指望它有多科學、考慮多周全?!
首先是因為戰略調整而成建制地裁減部門,整個整個部門的裁減,也有運氣好的被轉換成另外一個不熟悉的業務,不過做不來或者做不順手最後還是選擇離開。接著是那些暫時不能解約的部門BOSS,將由於戰略調整或部門合並,被調職、降職,甚至是養起來,最後也會因為不適應、不順心、覺得再呆下去自己都會嫌棄自己而離職;結果,罩著大家都BOSS沒了,順理成章那一個分支的同事們也就只好四散了。很多情況下,強勢的體系不會脫離很多同事,而弱勢的體系在掙紮幾下之後自然就範了,一般的規律是有本事的、被獵頭看上的會拿賠償或不拿賠償離開,弱體系留下的多數是沒地方可去又聽話沒有殺傷力的同事,合同到期大部分也會被離開的。
不過,根據完稿前最新披露,據說是Co-CEO的平行架構,不會改變現狀。所以發稿前要緊急補充以下這段:以上只是根據對多起巨頭合並的觀察,並不能據此推測大美合並就一定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沒有任何事實根據說事情一定會這樣發展。
不過,保險起見,CEO們和獵頭們還是早做準備的好,畢竟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第三,合並後戰略意圖明確,業務更聚焦,將釋放出來很多市場空間
正常來說,大美合並無論目標融資,還是形成行業壟斷,背後都是一種戰略意圖在驅動。公司戰略一調整,為了實現戰略意圖,戰略意圖需要業務策略和KPI來實施,業務和KPI的調整隨之而來就是組織機構相應調整,這會使得公司業務更聚焦,所謂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長期霸占某個大領域的巨頭開始聚焦業務和KPI,為了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結果是將釋放很多原來一直霸占著的連帶空間,甚至是在戰略調整中被放棄掉的原來的主營業務;這樣一來,對於垂直細分領域來說,機會和跑道更多了。
分拆出售也是一種可能性,比如某些(不敢說)弱體系賴以起家的業務,可能因為戰略調整而被放在二級業務位置,但是創始人又鐘愛這個業務,而這個業務在市場上還是沒有明確的競爭對手,於是,創始人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把這個業務收購出去,單獨發展。不過,這樣的想法也有可能是然並卵,因為體量太大的公司需要巨額業務收入,在情況還沒有明確之前,不會放過任何年收入超5000萬的業務。
但是,傳言中說,合並後大眾點評的業務重點是低頻、高客單價業務,如婚慶、會展等,不再參與高頻、低客單價領域的價格戰、補貼戰,好象又沒有什麽業務被新聞稿拉下了,呵呵,大家拭目以待吧。餐飲食品相關產業是每年3萬億以上的銷售規模,互聯網+什麽都可以是一片新的藍海,何況之前大家粗淺經營這麽多年,很多處女地根本就沒有被開發過,機會甚至是黃金機會遍地都是,如果沒有靜下心來仔細研究,當然發現不了。還是那句話,機會是留給提前準備好的人的。
第四, 巨頭合並的附帶傷害,多人躺槍
按照筆者自己個人喜好,大眾點評對餐飲行業乃至生活服務的理解更深,走的路更正確;但是美團發展更快,動作更狠;這是在市場上做公司不是在公司里面做項目,於是狠的人往往會贏對的人,呃,其實辦公室政治不也是這樣嗎?
大美加起來融資太多,體量太大,想上市還是要很漂亮的成績表的,所以大美合並後必須集中精力沖刺一段時間,調整組織結構和成本結構,把業務收入和利潤做上去,把財務報表做漂亮。
所以,
如果說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了。
那麽老大和老二合並了,會怎麽樣呢?
老三順位變成老二而安全了嗎?
老大和老二的弟兄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會進行內部競爭,勝者可以留下來;但是因為合並後是自家兄弟了,所以不能再象以前那樣打架了,那怎麽辦?
大BOSS放話說:“你們傻啊,槍口一致對外唄”。
然後,
老大和老二的弟兄們就拿起刀槍去砍老三老四和其他不知名的嘍羅了,
然後,
外面就更加血流成河了……
連帶傷害一:餓了麽
根據媒體報道所見,與美團發生賣身肉搏的更多的是餓了麽,而餓了麽的業務模式幾乎與美團外賣是完全一樣的,按道理來說美團心里最痛還是餓了麽,大美合並減少的血拼量一定遠低於美團合並餓了麽;於是問題來了,大美合並是不是大眾點評是餓了麽的股東身份呢?難道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連帶傷害二:地方外賣平臺
相同業務模式,相同用戶群客戶群,相同業務區域,相同市場策略,相同業務手段,地方外賣平臺的優勢只剩下熟悉“地形”了。可是,在美團都遇到融資障礙的天氣,地方外賣平臺也不會是春天啊。而且,大美合並後,再通過並購來消除競爭的需求就小多了,再要合並也是合並餓了麽,地方小外賣平臺更難登上並購名單。這說明什麽?這說明大美合並順帶把地方外賣平臺的VC退出的其中一條路徑堵死了,於是,地方外賣平臺的融資路徑也可能堵死了。
連帶傷害三:在線電影票平臺
之前已經有其他公眾號的文章提過格瓦拉們跟大眾點評的合作關系了,筆者認為象美團這樣忠實貫徹戰略意圖的公司是不會給對手任何機會的。基於前面提到的區域城市銷售渠道過度集中的可能性,如果我是美團就堅決壟斷線上電影票的市場份額,在電影發行市場分一杯羹,為下一部中國票房冠軍電影出一分力。
連帶傷害四:適應了某種業務政策的商家
之前其他公眾號的文章文章也說過,大眾點評和美團的BOSS是不同的性格,業務策略也不一樣,於是部分餐飲商家就形成合作偏好,一部分商家偏好美團的銷售人員的溝通風格和業務政策,另一部分商家偏好大眾點評的銷售人員的溝通風格和業務政策。這樣的局面在合並過渡期之後將會被打破,大家不得不重新進行一番糾結和選擇,選擇不合作也是其中一種選擇。
第五,巨頭合並的附帶紅包,多份待領取
巨頭合並更多的是從自身角度進行考慮,無論是附帶傷害還是附帶紅包,都不是巨頭合並決策者們的本意。不過,確實有可能有多人躺槍,相應也會有多人有拿到紅包的機會。
得益者一:微信美食公眾號
《美食公眾號是不是大眾點評的競爭對手?》筆者剛剛寫好這個題目的文章草稿,大美合並的傳言就發生了。在文章里,筆者嘗試從用戶群、使用動機、解決問題、客戶群、收入業務、產品、商業模式等多個方面,將美食公眾號和大眾點評進行對比,試圖找出兩者是不是競爭對手的答案。從大美合並安排大眾點評從事低頻高單價業務的情況看,美食公眾號很可能成為第一個紅包的得主。
大家怎麽看?
我過幾天發分析文章出來請大家投票。
得益者二:近場優惠應用
鮮老虎、微信等近場優惠應用,本來就是測試好了大眾點評就跟進的局面。現在好了,大眾點評的發展重點可能不再是深挖餐飲食品行業生態了,而美團可能上市前都聚焦高頻次收入規模大的外賣業務,於是,這些近場應用有可能跟閃惠分庭抗禮,甚至占主導地位了。
得益者三:與吃貨和美食相關的APP
從大眾點評到口碑網,從美團到餓了麽,從來沒有人關註吃貨們想要什麽。雖然大眾點評至今還是吃貨們唯一的找吃工具,但是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沒有第二個可以找吃的工具了。註意,吃貨們是要找吃,不是要找店啊!!!至於美團和餓了麽、以及各種品牌外賣們,甚至直接勸解大家說這就是外賣啊,您為什麽會要求外賣是好吃的呢?外賣最重要是在時間窘迫的午間和不方便出去吃的時間,讓您能不至於餓肚子啊……好象比吃貨的需求還有道理的樣子,真是嚇死寶寶了。大美合並後,弱化大眾點評慢公司期間深耕的為吃貨提供帶評論功能的餐廳黃頁產品成為了趨勢,這一趨勢一旦落實,必定激勵與吃貨和美食相關的APP進入這個新的市場空間,為吃貨們提供大眾點評一直致力深耕的這個大領域的服務。當然,要跟大眾點評類似還是完全不同是一種選擇,而不跟大眾點評對比走自己的路也是一種選擇,唯一的判斷標準是吃貨們西部喜歡,是否黏度高,是否每天打開,是否每天打開多次?例如一個叫“吃貨足跡”的APP,它是一個吃貨連接器,已經接近內測。
投資人們也會突然醒悟過來,原來這後面還隱藏著這麽大一條跑道啊。
無論如何,吃貨們將有機會轉換口味,不再只能關註外賣,這是一個天大的紅包!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司徒悅愉(微信公眾號:chihuozuji-app),文章為投稿,不代表i黑馬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