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解非洲人鄉愁 「奈萊塢」前進線上影院

2015-07-13  TCW





六月,美國雜誌《財星》(Fortune)報導,影音串流龍頭奈飛思 Netflix)搶先業界,布局好萊塢、寶萊塢以外的非洲新勢力:奈萊塢(Nollywood)。這個全球產量第二大的電影王國一旦結合網路串流服務,《經濟學人》預期,商機驚人。

至 今,奈飛思已陸續發行十多部奈萊塢電影,包括今年初商購《十月一日》(暫譯,英文片名October 1)獨家發行權,並買下奈及利亞小說《無國界野獸》(暫譯,英文片名Beasts of No Nation)改編權。奈飛思相中的賣點,恐非它的老二地位,而是散居海內、外幾億名非洲鐵粉。

調查顯示,非洲人無論教育程度,八成受訪者 表示鍾愛種族相近、文化熟悉的奈萊塢口味,尤其是在外打拚的移民亟盼藉此一解鄉愁。奈及利亞盟約大學(Covenant University)學者表示:「奈萊塢影視產業不只提供非洲貧民娛樂,也滲入撒哈拉以南高社經人士、海外非裔族群的生活裡。」

傳統電影產業一向視網路串流服務為搶客的最大威脅,好比YouTube就已被《彭博商業週刊》 Bloomberg Business week)喻為取代好萊塢的「新世代強片工廠」。然而,《經濟學人》卻認為,網路串流服務很可能搭著智慧型手機的行動風潮,一改奈萊塢敵人的形象,反倒成為貴人。

在 硬體建設談不上發達的奈及利亞,街頭幾乎看不到電影院,倒是有小販向路人兜售VCD、DVD。流通太慢,加上盜版猖獗,奈萊塢的多產卻只是低質的同義詞: 平均一部片只花十到二十天製作,成本最多不超過四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四萬元),劇情大都圍繞著巫術鬥法等脫離現實的魔幻想像。

月繳45元看電影、肥皂劇

不過,非洲的行動產業呈跳躍式發展,上億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跳過買桌上型電話、電腦,直接改用手機通話、上網,街頭不見電影院反倒是影音串流服務商壯大的好機會。

當 地網路串流服務iROKO創辦人恩喬庫(Jason Njoku)也說,奈萊塢的發展重點是把電影數位化,套進正確的商業模式,高營收、高品質才能一網打盡。iROKO獲管理雜誌《快公司》(Fast Company)封為「非洲版奈飛思」,已獲避險基金老虎環球(Tiger Global)等金主投資二千五百萬美元,試圖在全球推行每月繳一.五美元就能訂閱奈萊塢電影、肥皂劇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99

必要商城的C2M“短路經濟”模式 線上定制吉利汽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05/152681.shtml

導讀 : 主打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的必要商城與吉利集團合作推出了線上發售可定制的吉利熊貓酷趣版轎車。

i 黑馬訊(宮盈)11月5日消息,“雙11”還差6天,主打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的必要商城帶來了不一樣的玩法,與吉利集團合作推出了線上發售可定制的吉利熊貓酷趣版轎車。售價為41999元起。前66名付款者可享受2000元優惠,再扣除3000元國家補貼,只需36999元就能拿到手。

為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消費者可自行定制車身外觀和車內配置等,外觀共有11色可選,包括8種單色和3種貼膜雙色車身,配置上可自行選擇手、自動車型,加裝10寸pad大屏等。

必要商城CEO畢勝表示,必要商城要做的事就是顛覆傳統的電商模式,必要商城並非單一的電商交易平臺,而是要通過C2M的“短路經濟”模式,一頭連著制造商,一頭連著消費者,短路掉庫存、物流、總銷、分銷等一切可以短路掉的環節,砍掉所有不必要的成本。必要商城每一類產品均需奢侈品或國際一流制造商生產,制造商必須接受必要商城的定價體系,只要高額利潤的一律不合作。

汽車之後,必要商城還有什麽可賣?必要商城到底想賣什麽?畢勝表示,自上線以來,已先後與NIKE、PRADA、ARMANI、MAXMARA等多家奢侈品制造商合作,推出了男鞋、女鞋、眼鏡、箱包、運動服、女裝等品類商品,“產品制造商只要能滿足我的三個條件,一切都可以拿來”。三個條件為:一、必須是奢侈品制造商,擁有自己的柔性生產鏈鏈(每一家制造商的柔性生產鏈改造成本至少在5000萬以上);二、必須接受必要的定價體系(在制造成本的基礎上加價不超過20元);三、必須與全球頂級的設計機構合作。

必要商城公布的數據顯示, 4月試運營,7月正式上線,最初訂單一個月僅有4000單,現在已經增長到50萬單。截至上月底,必要商城的產品定價如果按照現有市場定價比較的話,為消費者省去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223

必要商城的C2M“短路經濟”模式 線上定制吉利汽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05/152681.shtml

導讀 : 主打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的必要商城與吉利集團合作推出了線上發售可定制的吉利熊貓酷趣版轎車。

i 黑馬訊(宮盈)11月5日消息,“雙11”還差6天,主打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的必要商城帶來了不一樣的玩法,與吉利集團合作推出了線上發售可定制的吉利熊貓酷趣版轎車。售價為41999元起。前66名付款者可享受2000元優惠,再扣除3000元國家補貼,只需36999元就能拿到手。

為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消費者可自行定制車身外觀和車內配置等,外觀共有11色可選,包括8種單色和3種貼膜雙色車身,配置上可自行選擇手、自動車型,加裝10寸pad大屏等。

必要商城CEO畢勝表示,必要商城要做的事就是顛覆傳統的電商模式,必要商城並非單一的電商交易平臺,而是要通過C2M的“短路經濟”模式,一頭連著制造商,一頭連著消費者,短路掉庫存、物流、總銷、分銷等一切可以短路掉的環節,砍掉所有不必要的成本。必要商城每一類產品均需奢侈品或國際一流制造商生產,制造商必須接受必要商城的定價體系,只要高額利潤的一律不合作。

汽車之後,必要商城還有什麽可賣?必要商城到底想賣什麽?畢勝表示,自上線以來,已先後與NIKE、PRADA、ARMANI、MAXMARA等多家奢侈品制造商合作,推出了男鞋、女鞋、眼鏡、箱包、運動服、女裝等品類商品,“產品制造商只要能滿足我的三個條件,一切都可以拿來”。三個條件為:一、必須是奢侈品制造商,擁有自己的柔性生產鏈鏈(每一家制造商的柔性生產鏈改造成本至少在5000萬以上);二、必須接受必要的定價體系(在制造成本的基礎上加價不超過20元);三、必須與全球頂級的設計機構合作。

必要商城公布的數據顯示, 4月試運營,7月正式上線,最初訂單一個月僅有4000單,現在已經增長到50萬單。截至上月底,必要商城的產品定價如果按照現有市場定價比較的話,為消費者省去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224

“慢半拍”的Dior推臨時店試水電商 高冷奢侈品牌要如何打造完美線上購物體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006.html

“慢半拍”的Dior推臨時店試水電商 高冷奢侈品牌要如何打造完美線上購物體驗?

一財網 劉瓊 2015-11-17 15:44:00

“即便是最好的在線購物平臺也無法替代一名有魅力的銷售員。主要的挑戰來自於將3D的、可觸摸的、實體的人際交互體驗轉換為視覺2D的數字體驗。”

2015年對於奢侈品牌來說,或是其面對電商轉變最大的一年。相當多曾經拒絕電商或是觀望電商發展的品牌,紛紛加入電商洪流。

在CHANEL、GUCCI等奢侈品牌宣布進軍電商試水在線購物後,最新采取動作的是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其本周首次推出電商服務,與美國知名的奢侈品百貨精品店Bergdorf Goodman合作,利用假日型pop-up鞋店(臨時性的店鋪)試水電商,但其目前的電商戰略中尚未有將品牌全線商品上線的計劃。

一位美國奢侈品牌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奢侈品牌接觸電商也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是如何將線下店體驗和客戶關系管理與線上結合。對於此前線上經驗單薄的奢侈品牌來說,借助第三方電商平臺的臨時店鋪往往只是試水的第一步,面對電商潮流趨勢,往後還有很多路要走。

臨時店鋪試水電商

Dior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的品牌之一,由法國時裝設計師Christian Dior於1946年創於巴黎,主要經營女裝、男裝、首飾、香水、化妝品等高檔消費品。

從11月16日到12月31日,Dior 2016度假系列的14種鞋款將登陸BG.com(Bergdorf Goodman的電商網站)。包括Dior Fushion運動鞋,Dior Verso和Dior Flore高跟鞋和平底單鞋,價格區間從830美元至1140美元左右。

為了推廣這一pop-up商店,Dior已經與Instagram紅人Eva Chen等大量社交媒體時尚達人溝通,希望借助他們的口碑力量通過Instagram和其他社交媒體平臺傳播該系列產品。

LVMH集團美國區香水和化妝品總裁兼CEO、Christian Dior成衣總裁Pamela Baxter說:“Dior在北美沒有電商平臺,這次合作的目標是真正借助與Bergdorf的夥伴關系,共享雙方的用戶群。”

Bergdorf總裁Joshua Schulman兩年前向Dior提出這個合作的想法,而後花了一年的時間將其付諸實現。Alexander Wang和香奈兒等品牌也曾在BG.com平臺上推出過特殊的店中店。鞋履pop-up店是BG.com尤為成功的品類,包括最近與Christian Louboutin合作的“nudes”系列,這或許是Dior選擇在該電商平臺上最先推出鞋履品類的原因。

借助第三方電商平臺開設短期、臨時店鋪往往是初涉電商的奢侈品牌試水的第一步。2015年4月香奈兒跟奢侈品購物網站Net-a-porter合作,為旗下售價在1970~19000歐元區間的精品高級珠寶系列Coco Crush開設銷售專區,據報道其僅僅在售賣6小時之後就快被搶光。最近在美國市場,香奈兒還將太陽眼鏡商品加入現有的化妝品類電商業務。

對於Dior的電商試水動作,上述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戰略步伐,電商是奢侈品零售的必經之路。和香奈兒等品牌一樣,奢侈品牌接觸電商都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對於此前線上經驗單薄的奢侈品牌來說,借助第三方電商平臺的臨時店鋪往往是低成本的試探方式之一。”

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預計,未來十年奢侈品電子商務增長勢頭強勁,電商占比將達到18%。從2009年以來,奢侈品電子商務規模每年增長了27%,是線下銷售額增長速度的4倍。而且智能手機的逐漸普及讓消費者上網購物更加方便舒適,因此麥肯錫公司認為電子商務規模將繼續增長。2009年時麥肯錫公司預測,到2015年奢侈品的電商銷售額為40億美元,占2%。而實際數據為140億美元,比例達6%,該公司因此也重新審視了奢侈品的電商銷售渠道。

關系與體驗是最大的難題

LVMH集團旗下的品牌Céline是剩下為數不多的拒絕電商的奢侈品牌之一,在其他奢侈品牌都已經邁出電商步伐的時候,Dior、Céline為什麽一直與電商保持距離?

此前,香奈兒是堅決排斥電商的奢侈品牌典型代表。香奈兒時尚總裁Bruno Pavlovsky曾在解釋香奈兒為什麽不開展配件和成衣的在線銷售時表示:“時裝是需要人們去看,去觸摸,去感受與了解的。”不過,在今年春香奈兒也多次試水電商,並計劃2016年正式推出電商平臺。

Baxter表示:“對Dior而言,零售經驗、專家銷售團隊和顧客之間的關系建立至關重要。Dior是一個非常高端的奢侈品牌,價格昂貴,用戶關系體驗是首要戰略。實體店銷售人員非常清楚他們的客戶是誰,店內也有專門的項目用作吸引新顧客。

“我們不知道這種關系要如何在線上建立。只要我們找到一種方法使這種關系的連接也能在線上實現,我們就會全身心投入電商。”Baxter坦白說,他透露,Dior並沒有推出自己電商平臺的具體規劃。公司將利用與Bergdorf的合作進行試水和研究。

已經意識到電商趨勢的Baxter表示:“奢侈品消費者往往擁有非常繁忙且積極的生活,他們已經習慣於在線上線下購物。品牌意識到這兩者並不是互斥的,一加一大於二,消費者可以從兩方體驗中獲得額外的愉悅感。”

Christian Dior公布截至9月30日的新一財年首季報顯示,集團收入達4.71億歐元,折合5.534億美元,上升幅度達12.9%。排除匯率波動的因素,有機收入增幅達5%。在零售銷售額方面,以實際匯率和恒定匯率計算,分別增長15%和7%,與上一財年三、四季度的增幅相比有所放緩。

面對電商趨勢,Dior也在調整自己的實體店布局。在今年韓國首爾等地增設新店的同時,2010年開始至今,Dior已關閉了30多家不盈利的門店,目前在全球共有195家直營門店。

在網絡上複制實體經營體驗?

Baxter對於奢侈品牌網絡購物體驗的擔心不是空穴來風。

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團歷峰集團旗下最重要品牌之一Cartier(卡地亞),在繼2010年上線美國電商網站,並與3年後推廣至歐洲主要市場。近日其推出中文在線電子商務網站,消費者可以通過其官方網站直接購買部分Cartier產品,涵蓋珠寶、手表、香水等多個系列。

不過,這個“新生兒”因“部分產品無法在線支付”、“客服電話難以接通”等不佳的服務體驗遭到不少質疑。

“即便是最好的在線購物平臺也無法替代一名有魅力的銷售員。”奢侈品研究專家、巴黎HEC商學院營銷教授Gachoucha Kretz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主要的挑戰來自於將3D的、可觸摸的、實體的人際交互體驗轉換為視覺2D的數字體驗。”

“我在這方面的擔憂是,一些奢侈品品牌管理者認為,走向網絡意味著複制線下實體經營的體驗。”Gachoucha Kretz認為,如果管理者依然認為,可以依照實體店的經驗找到在線經營的途徑,創造在線經營的體驗,那麽他們將面臨無數挑戰:如何展示、推銷商品?如何再造產品的系列並保留購物的便捷和網站功能的易用性?如何在整個網站中和“奢侈品”相符的外觀,同時保持產品的多樣化?如何保持並激發“WOW效應”?如何為消費者提供建議和服務,但不使用主流品牌或快速消費品慣用的“主流工具”,以凸顯“奢侈品”形象……

“所以我們需要發現新的途徑,而不是嘗試複制實體店的體驗。”Gachoucha Kretz說。

編輯:郭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55

搶先書摘》它,顛覆你看電視、電影習慣 全球線上影音王將登台 衝擊有線電視業者

2016-01-11  TCW

矽谷,是地表上新創能量最大的創業聖地;好萊塢,是引領全球影視產業的第一把交椅。當矽谷遇上好萊塢,結果是,誕生了顛覆人們看影片的習慣、讓全球影視業者都苦苦追趕的全球線上影音服務龍頭──網飛(Netflix)。

十九年前在矽谷創業,成功以小蝦米對大鯨魚之姿,撂倒DVD連鎖出租業霸主百視達,讓百視達以破產收場。如今,網飛即將來台開播,本土頻道與電視業者都「剉咧等」。

探討Netflix十九年神奇歷程的唯一書籍,作者花費近九年時間,走訪一百多位產企業界大老、關鍵決策者、敵對玩家,翻閱數千頁資料,由舊金山追蹤到洛 杉磯、波士頓、紐約,寫出二十一世紀最精彩的實體與網路夢幻大戰,一次揭開網飛傳奇的成功方程式。以下為書籍精彩摘錄。

網飛的崛起,體現了一個產業虛實模武切切實實的典範移轉。

一開始的經營模式,簡言之,把錄影帶出租店搬到網路上,消費者等待自己選好的影片郵寄到府,而錄影帶更進一步從VHS規格換成DVD。換句話說,網飛挑戰一個既定產業:商店、製片廠、影片批發商,改變長久以來的規格。

網飛創辦團隊在建立網路影片商店時,先得要兌現對消費者承諾的「郵寄到府」新形態服務,經濟、快速寄送產品是網飛的成敗關鍵,他們是這樣解決問題的:

網飛當時負責郵遞業

務的負責人,先在郵局工作三個月,盡可能了解美國郵遞系統,確認DVD郵件如何避免被分揀機撕開信封、弄壞光碟。另一方面,設計能同時容納三張光碟的信封,還能撕去原來的地址,做回郵信封使用(租片客戶寄回DVD,跟到實體店面歸還錄影帶一樣)。

網飛不斷改進郵寄程武,從集中寄送一個客戶多張訂單,到分批大宗寄送降低價錢等。持續蒐集顧客行為資訊中,發現隔夜到貨和新客戶註冊比率有關聯性,「只要一天」不但吸引新客戶,研究顯示他們還會向朋友推薦這項新服務!這個發現從根本上改變網飛的配送和行銷計畫。

網飛「駭」了一張全美郵遞區號寄送資料的郵局光碟,利用這些資料設計軟體程武,把客戶統統安排到離郵局最近的隔夜到貨半徑,隨著客戶群增加和變動,不斷評估並調整設置配送中心的最佳位置。

也就是說,網飛設計配送系統是以靠近消費者所在地為原則,而不是以地理區域為基準,顛覆長久運輸邏輯的安排。

這個系統透過訂戶回饋的收送時間,可以密切追蹤郵差的每天行程,額外幫助郵局檢查員抓到郵件小偷。

往後網飛的死對頭百視達想拷貝偷學時,還被郵局拒絕。

被看扁》主動提議結盟

被百視達執行長當場嘲笑

二OOO年時,網飛成立三年,仍無法取得製片廠的信任,沒有新電影版權,一直專注在老電影和小眾電影,只有三十萬用戶,八O%使用者仍是科技阿宅,虧損接近五千七百四十萬美元。這時候網飛創辦人哈斯汀主動想和百視達結盟,說服百視達花五千萬美元收購網飛。

網飛可以成為百視達在網路上的左右手,省下他們把VHS庫存轉成DVD的龐大成本,網飛可利用百視達店面的五千萬註冊用戶,並支付權利金給百視達。

在網飛創立同時問點接任百視達執行長的安提奧科,在雙方會面時當場嘲笑哈斯汀的提議,還抱怨市場高估網飛這種未經檢驗的矽谷模式。

安提奧科有「值得信賴的翻盤專家」美譽,他助7-Eleven的南方公司虧為盈,帶領Circlc K便利商店走出破產並上市,拯救百事公司塔可鐘(Taco Bell) 速食連鎖店。Viacom媒體大亨雷史東邀他來改造旗下百視達連鎖店,協助上市。

安提奧科從門市清潔管理起,再到與製片廠達成收益分成交易,一年內租片收入、活躍會員都增加,Viacom股票價格也翻漲一倍,一九九九年百視達分割上市。

雖然百視達在與網飛爭戰中,一直被認為技術低能,但安提奧科不是沒有遠見的人。高速上網和隨時隨地使用數位內容的風潮,使安提奧科認同數位化未來的趨勢, 也知道網飛是門市租借業的潛在威脅之一,他甚王仿效HBO投資電影製作發行的子公司。他將龐大的VHS庫存轉變成DVD格式,投入了四億五千萬美元資金, 期待新格武的低成本和耐用性,可為百視達提高三%利潤率。

網飛和百視達真正決定性的翻轉戰役,發生在二00四年,安提奧科雇用一批年輕的科技與商業碩士,投資超過二千五百萬美元,全力支持百視達設立自己的網路商店「百視達線上」。

O三年網飛的用戶突破一百萬,安提奧科意識到拒絕當年網飛提議收購的錯誤,必須想辦法一次就讓網飛關門。雖與核心能力不相符合,也沒有網路品牌,但挾著龍頭優勢,百視達籌畫實體結合線上方案,以價格行銷戰壓制苦撐多年的網飛。

遭打壓夠敵手派間諜臥底

營運機密遭破解,重傷業績百視達籌畫一整年,派出間諜成為網飛訂戶,要求參觀倉庫;到YouTube網站研究網飛的影片;在部落格 HackingNetelix com,百視達線上找出了網飛大部分的配送中心,破解網飛的營運模式,甚至百視達線上的網站流程設計都被批評為「山寨版網飛」。即使網飛立刻提出侵權訴 訟,仍然擋不住百視達線上的強力行銷作為。

百視達買下超級盃總決賽的廣告,強打電視和通路廣告,強調線上租借門市服務,以優於網飛訂戶的門市與線上混合租借方案搶市,提供優惠券或下調月租費等等。

這樣的行銷攻勢持續好幾波,對網飛造成嚴重影響,新舊訂戶一起流向百視達。

壞消息使二OO二年上市的網飛股價連連下挫。網飛創辦人哈斯汀在解釋這個窘境時,卻表達了出入意表的思考。他認為,雖然各路英雄投入線上市場,對網飛有所衝擊,但線上租借越蓬勃,就代表實體門市的潰散,全美八十億美元門市業務將注入線上租片業,直到門市關門大吉。

不為人知的是,網飛內部設計了複雜先進的財務模型FlexFile,解網飛刊登廣告的所有行銷通路、預測終身訂戶價值與購買次數等等。利用這項工具,網飛 可以精準預測連續十六季的行銷成本和訂戶數量。隨著與百視達的戰鬥越演越烈,這個模型紆解了高階主管的壓力,因為可以估算出百視達線上和門市之間的資費補 貼代價,預測百視達到了一定階段就無法支撐優惠價格。網飛必須苦撐待變。

哈斯汀的看法並非空穴來風。O一到O四年,影片出租業收入縮水一九%,曾經不可一世的七萬家店面,淘汰到只剩一萬八千家,證明創新模式的方向是對的。

逆轉勝鑼靠數據演算找優勢擊敗百視達,扭轉美國人看電影習慣馬拉松夥伴公司(Marathon Partner)的投資顧問奇貝利說明,網飛表面上看來是大型影片商店,靠月租賺現金,事實上這家公司是個智庫,創造演算法,在各種方案和流程中,爭取客 戶價值長期的極大化,甚王首創複雜的配送系統,降低服務成本。這是網飛不為人知的領先優勢。

百視達自認為線上業務是核心競爭力的自然延伸,奇貝利卻以為,「很少有哪個成熟的公司,會滿腔熱血追逐注定要瓜分掉企業原有資源的新業務」,很快的百視達就會提高線上服務的價格。

奇貝利精準預測了接下來的發展。

安提奧科要求門市補貼線上的營業損失,在公司裡造成門市派和線上派失和,加盟業主更在門市作業上抵制線上推廣流程。建置線上服務的費用和行銷支出,與門市 業績下滑兩相夾擊,百視達營收戲劇性下降,二〇〇五年百視達公布虧損五億美元。為了提振經營,安提奧科主張百視達應該收購擁有全美兩千家門市的影視連鎖店 好萊塢影片,這項提議引來惡名昭彰的狙擊手伊坎(Carl ICahn)襲擊。

七十來歲的伊坎是市場有名作手,經常藉由槓桿收購方式接管、分割、打折出售公司。伊坎買進百視達一億五干萬美元的股份,和大約六百萬元的好萊塢股份後,進 而和安提奧科談判,脅迫他必須盡可能提高報價收購好萊塢影片。安提奧科拒不從命,伊坎競聯合百視達兩位董事,爭取到七七%贊成票,在二〇〇四年股東會上罷 黜安提奧科,雖然他事後回任董事長,但伊坎徹底掌握董事會。

百視達與網飛持續三年的價格之爭,到二〇〇七年,線上訂戶規模已超過一千二百萬人,哈斯汀託人安排與安提奧科會面,提議由網飛以總額約六億美元收購百視達 線上,終止雙方的流血競爭。安提奧科將此案報給董事會,沒想到董事會卻討論起高階主管年度獎金。在伊坎主導下,安提奧科被無理削減獎金,促使安提奧科和許 多高階主管離開了百視達。

百視達接下來跌破眾人眼鏡,雇用了曾在7-Eleven與安提奧科共事的凱斯,他削減甚而停止百視達線上的投入,在門市端重演以往雜貨店式的經營鬧劇。二〇一〇年,百視達股價跌破一美元下市,接下來就是大家熟知的破產戲碼。

網飛呢?終於擺脫掉百視達威脅後,網飛開始成長,吸引了更多合作者。

到了一二年,網飛從創新公司茁壯為擁有五十億美元資產和國際影響力的公司,隨著全球寬頻普及率超過五〇%,更獲得龐大成長空間。網飛擁有世界最大DVD 庫存,新推出的網路影音串流服務從〇七年一月剛問世時的一千部影片,成長至四萬五千部影片,能用七百種裝置播放。

當你窩在客廳的沙發上,膝蓋上放著一盆爆米花,打開電視機觀看Netflix推薦的內容時,會很難回憶起曾在某個週五晚上興匆匆驅車趕往錄影帶店,而在樓 上的臥室,你十幾歲的女兒完成家庭作業後,在她的筆記型電腦上登錄亞馬遜即時影片網站,買了一部新電影《伴娘我最大》(Bridesmaids),一邊觀 看,一邊在臉書上與朋友聊天。

美國人現在正是這樣觀看電影的,所有這些都是由網飛帶來的。

(文 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197

峰瑞報告:未來5年中國創業公司有可能產生線上宜家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5/153960.shtml

導讀 : 這是一份很長的研究報告,有點耐心,文中不只是提出問題,還提供了分析的各種因素。

移動電商風起雲湧,無論是服裝、3C、還是化妝品,都湧現出一大批優質的創業公司。但家居領域卻並未出現明顯的領跑者。1980 年,無印良品成立於日本——當年日本年人均 GDP 在 8000 美元左右,正與中國當下的經濟發展階段相仿,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家居行業會在未來十年以高於 GDP 的速度增長。“山雨欲來風滿樓”,未來中國會誕生像宜家一樣成功的線上家居電商巨頭嗎?

家居市場規模及機會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3_4

本報告對家居市場的定義為家庭場景內的軟裝(可移動物品),不包括硬裝裝修。2014 年中國家居軟裝市場規模約 1.3 萬億1,其中,家具的市場規模超過 7000 億2,家紡用品超過 3000 億3。同時,中國的家居市場最近 10 年的年增長率達到 30%,約為同期 GDP 增速的 4  倍。

在研究中國家居市場的發展之前,讓我們把視角切換到隔海相望的日本,從歷史和社會發展的角度比較兩國。根據摩根大通4,中國實體經濟未來十年發展階段與 20 世紀 80 年代的日本類似,主要體現在人均 GDP 和城鎮化率兩個維度。

中國2014年的人均 GDP(現價美元)為 7590 美元,而日本在 1981 年的人均 GDP(現價美元)為 10212.4 美元,兩者幾乎處在同一水平。中國的城鎮化比率仍然較低,2011 年中國的城鎮化率才第一次突破 50%,2012 年為 52.6%。而根據統計,日本家居市場的規模為 1.6 萬億人民幣左右5,並且在上世紀 80 年代期間增長了近 10 倍。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3_5

中國和日本的家居環境在很多方面有著相似之處。戶型小、單價高是兩國目前新房型的相同特征。無印良品於 1980 年在日本成立,作為日本家居雜貨品牌的代表,可以被視為日本家居業發展的典型例證。根據無印良品 2015 上半年財報顯示,無印良品目前在中國大陸市場進入擴張器,已經擁有 132 間的門店,上半年收入增幅已達 62.4%,並將以每年新增約 50 家門店的速度增長,幾乎一年增長 50% 的店量。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4_6

除了市場潛力巨大,家居用品線上購買行為的普及化也是電商機會的重要助推。2015年淘寶日均 GMV 約為 45-50 億,天貓日均 GMV 約為 25-30 億,年增長 40% 左右6。根據行業人士訪談,目前家居品類已經成為淘寶及天貓第二大品類,僅次於服裝,高於鞋包類。

峰瑞觀點(freesvc)

家居行業還存在以下特征,給創業公司留下大量空間和機會。就需求層面而言:

1.以 85 後為代表的新生消費群體步入職場和婚姻,產生大量家居消費需求,但對於年輕中產階級而言,目前家居各細分品類線上線下幾乎都沒有品質感強而且可信賴的品牌;

2.家庭購買、布置的決策者從 60 後轉變為 85 後、90 後,代際之間審美、品位差異巨大,急需更多符合年輕人需求的家居產品;

就供應鏈層面而言:

1.工廠普遍產能過剩,家居供應鏈上存在大量整合機會。據相關數據統計,由於近年家具出口遇到瓶頸,珠三角地區倒閉的家具廠商已達數百家7;

2.大公司壓榨代工廠的現象普遍,部分代工廠客戶類型單一,生產模塊被切碎,利潤一再削弱,急需尋找新的銷售渠道;

3.有外貿經驗的生產商的產品款式更符合年輕消費者口味;

就商業模式而言:

1.SKU 呈現非標化和長尾化,具有較大的撮合價值;

2.家居用品毛利 40% 以上,家具超過 60%,盡管購買頻次不算高,但毛利空間非常可觀;

3.在家居電商領域當下沒有明顯的領先者;

現有解決方案的不足

現有的家居零售方案仍舊存在諸多痛點。

小件家居:以淘寶為例

我們把行業分成家居小件物品和家具兩個部分。小件的家居商品,我們以淘寶為例,可以看出傳統電商在這個垂直領域很難給消費者充分滿足的體驗:

1.銷售產品多以單件為主,缺乏場景搭配;

2.圖片和實物不符合,質量及包裝粗糙,無品質感,信賴度偏低;

3.SKU 過多,消費者無法進行有效選擇,大部分優質店家得不到曝光,淘寶上線的 “極有家” 平臺正是為了通過 SKU 與商家數量整合來解決此問題。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6_7

淘寶的搜索結果讓消費者難以選擇

大件家具,以紅星美凱龍為例

根據紅星美凱龍 2014 財年年報顯示,作為家具平臺模式銷售的上市公司,平臺銷售額(GMV)約 1000 億,營業收入約 80 億,凈利潤率大約為 50%8。然而這類模式問題也很明顯:

1.缺乏場景搭配,各店獨立運營,多僅提供單品展示;

2.零售價是出廠價的 2.5 到 3 倍,但多數經銷商仍處於虧損狀態,主要是由於租金及營銷成本高;

3.賣場模式對消費者需求缺乏研究,大部分產品不符合年輕人品味;

4.同時售後服務由經銷商自行提供,缺乏有效整合。

兩者對比之下,家具產品的痛點更為明顯,單價更高,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但是由於需求相對低頻,需要通過品類交叉,提供一些吸引力強的價廉質優解決獲客問題,再通過高毛利的大件家具提高利潤。

行業實例:宜家

為了尋找行業痛點合理的解決方案,我們關註兩家模式非常典型的公司——宜家與尚品宅配,其線下以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案將給我們帶來啟發。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7_8

宜家作為家居行業線下切入的典範,在二十年間,從 250 億瑞典克朗營業額發展到 2500 億,從集中在北歐的 70 個門店發展到遍及全球的 250 個,給全球的家居零售商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解決方案。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8_9

我們認為,宜家對於供應鏈的控制是其成功的重要砝碼。其中,模塊式生產這一創新尤其值得稱道。通過將一件商品拆分給不同供應商生產,宜家讓每個生產廠商高度專業化,削弱了每個生產商獨立生存能力及議價能力,同時也大幅降低了倉儲和物流成本。消費者把模塊式的產品拿回家自行組裝,在宜家的推動下已成為家居行業習以為常的銷售方式。

作為供應鏈控制的典範,宜家的單品價格逐年降低。目前宜家已有超過 50% 的采購來自中國,80% 的單品在中國都有制造商,對於大部分供應商而言,宜家占比 50% 以上甚至是唯一客戶。在擁有極強的控制力之後,宜家對於供應商上采取分級淘汰機制,使供應商之間進行全球化競爭。

此外,宜家在前端的銷售環節方面也將細節的處理做到近乎極致: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8_10

1.提供搭配而非單品的立體解決方案,以場景布置激發客戶沖動購買的欲望;

2.宜家沒有導購員,依靠暢銷品、高毛利品與 “心動品” 的品類交叉,實現流量與利潤的雙收;

3.宜家已經作為一種生活符號,吸引消費者會單純因閑逛而進店,宜家餐廳作為消費者的憩息地,銷售額已占總銷售額的 10% 左右。

宜家發展模式的局限性在於其重資產的模式與非電商策略的長期推行。宜家進入中國 17 年,開店已達 18 家,主要集中於沿海一線城市和少量二線城市,大部分二三線城市存在真空。然而此類消費群體對宜家依舊存在較強的消費需求,“宜家代購” 甚至成為高頻搜索關鍵詞,其淘寶指數一度超過日均 6000。

此外,宜家的選址交通不方便,大多位於城市邊緣地帶。其供應商由於利潤率持續走低,隨著新生家具品牌的簽約,也開始逃離宜家。根據宜家 2015 年財報顯示,宜家在中國銷售額為 105 億,年增長率超過 18 %,但僅為紅星美凱龍千億銷售額的 1/10,在整個家居市場占比少於 1%9。面對宜家這樣的對手,家居電商仍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

家居行業的關鍵要素:供應鏈能力

正如上述分析宜家是提到的,家居電商在供應鏈方面必須深入耕耘,這一點與傳統線下零售一樣,是不能移除的競爭門檻。而因為供應鏈並不 “輕”,又往往容易被互聯網創業團隊所忽視。

家居類供應鏈不同於其他標準化消費品,非常複雜,是從業者所必須面對的難題: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19_11

1.SKU 數量多。根據統計,宜家的 SKU 在 9000 左右,對應成百上千家供應商,行業當中 SKU 數量/供應商< 10 是常態,管理難度大;

2.產品質量層次不齊。以脫膠為例,可能只是這一批膠水不好,波動性很大,因此 SOP 和質檢需要團隊的嚴格篩選和掌握。

3.供應商缺少整合。家居行業供應商比較小,缺少整合,比如一個供應商可能只能做玻璃杯。很多優質供應商需要創業團隊耗費大量時間去找。因此企業往往需要有專門的供應商 sourcing 團隊。

4.需要與供應商建立較為中長期的規劃。理順賬期,留足空間,避免資金流短缺,優化貨物配送體驗。

如之前提到的,宜家在供應鏈管理非常值得家居電商企業借鑒。雖然在創業早期限於規模無法一一實現,中長期的供應鏈規劃勢在必行:

1.實現多元化采購,家居電商應當及早建立采購戰略,實地選好采購源;

2.控制上遊,掌握最初定價權,建立供應商競爭體系,由於供應商並不大且處於外貿轉內銷的階段,因此家居電商(尤其有一定規模之後)具備議價空間

3.控制物流每一個環節,保證最低成本和最短運輸時間,模塊化的生產與倉儲配送的地理最優化有利於充分降低成本。

創業公司如何切入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20_12

創業公司該如何從家居電商行業切入?我們通過 XY 坐標軸來映射創業公司的切入點。X 軸按照家居搭配服務的複雜程度來漸進,最輕的單品銷售(完全沒有搭配服務)在左側,最重的設計師服務在右側,中間有許多公司致力於把家庭場景搭配進行線上化。Y 軸則按照商品的體積來漸進,小件商品和大件家具在銷售頻次、用戶行為和倉儲運輸要求上都有顯著的差異。

我們認為該行業的較佳切入區域如上圖。為從產品化線上場景搭配內容切入,以中小件交易為主導培養用戶習慣,再向單價高、利潤率高的家具品類發展的模式。

為什麽場景搭配這一環節在家居領域如此重要?每個品類的核心痛點都會對應最優的產品展現形態。例如化妝品用戶的核心痛點是產品質量和合適度,UGC 的用戶真實評價就會成為最吸引的產品形態。而對衣服來說,核心痛點則變成了上身效果,UGC 評價就不如化妝品來得重要。

家居電商的核心痛點在於搭配效果,最優的表達方式在於場景化圖像。目前高效的具體形態仍需摸索,現有的創業公司試圖從搭配眾包問答、搭配生成工具、用戶 UGC 曬家、PGC 圖片、3D 場景、VR 場景等切入,最優的形態尚不明確。基於行業探索的現狀,我們總結出幾個關鍵點:

1.搭配不等於純審美,需和具體功能場景結合;

2.美國 Houzz 強調整體設計,國內可更加註重局部功能區域;

3.國內純社區氛圍不成熟,內容和交易需要結合更緊密,商業化需要更加直接地與電商相結合。

搜狗截圖16年01月25日1620_13

峰瑞觀點

家居電商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窗口期,但是競爭也會非常殘酷,我們建議創業者:

1.團隊構成需線上線下具備。單純互聯網背景的團隊此方面經驗稍缺,最優方案是團隊中同時有來自互聯網及線下家居行業的合夥人

2.充滿耐心,準備好打一場 5-10 年的仗。家居消費欲望和頻次相對較低。相對於和個人形象直接相關的品類(如服裝、化妝品),家居的購買 “買了別人也看不到”,通過口碑傳播或者沖動性消費而起量的速度相對較慢。

3.不斷探索最優的產品模式。 在這個行業上,並沒有成熟可以借鑒的國外模式。例如,國外家裝設計平臺最成功的代表 Houzz,其模式其核心角色為室內設計師,然而中國室內設計師市場並不成熟。國內更常見的情況是裝修公司不收設計費,將盈利附加在軟硬裝本身上,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獨立設計師的市場空間。在中國照搬 Houzz 模式已證明不可行,需要團隊有更多國情下的獨創性。

部分參考資料

1. 《新華網:家居行業轉型角逐4萬億市場規模》,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7/02/c_127974375.htm

2. 《人民網:中國軟裝飾年消費能力高達3千億 仍處於初級階段》,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0409/c1004-26820787.html

3. 《中國產業洞察網:中國家紡行業市場規模調查報告 大家紡約8000億市場規模》,http://www.51report.com/free/3017374.html

4. 《摩根大通:今天的中國和上世紀80年代日本有多像(組圖)》,http://business.sohu.com/20130723/n382322763.shtml

5.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Home Furnishings in Japan, http://www.euromonitor.com/home-furnishings-in-japan/report

6. 《阿里投資者關系資料》

7. 《珠三角制造業倒閉調查:家具陶瓷等行業成重災區》,http://jiaju.sina.com.cn/news/20151103/6067122115809968690.shtml

8. 《紅星美凱龍 2015 年全球發售公告》,http://www.chinaredstar.com/Attachments/Document/2015091516313848836.pdf

9. 《宜家 2015 年財報:中國市場 105 億刷新紀錄榜》,http://home.163.com/15/1213/10/BAN8IA8E00104JS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630

獨家深入線上影音王Netflix矽谷總部》全球最當紅企業長這樣!

2016-02-01  TWM

Cool or Cruel?很酷還是殘酷?聽說,Netflix的管理文化很殘酷(cruel)?」Netflix公關糾正:「cool、cool、cool。」一個有趣的誤會,開啟了這場矽谷採訪之旅……

「聽說,Netflix的管理文化很殘酷(cruel)?」

「是很酷(cool)吧?」一旁的公關以為我發音錯誤,著急的糾正「是cool、cool、cool……。」

這趟採訪之旅一開始,就出現這個搞笑的誤會。好吧!我同意,這家企業既酷,但也很殘酷。它,大概是全球最貫徹適者生存之道的企業。

它有很酷的條件。

網飛(Netflix),全球網路影音串流第一大業者,它把市值原本是他一千五百倍大的百視達,逼到破產;投入自製影片才五年,它撼動HBO經營了四十年的版圖。今年初頒獎的金球獎,網飛獲八項入圍,打敗了蟬聯十四年的HBO。

它每次進入的都是成熟市場,卻總能以小搏大。破壞式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說,連掀起共享經濟風潮的Uber都還不夠創新,只有網飛才算!

上述成績,讓網飛打敗電子商務之王亞馬遜(Amzaon),成為二O一五年美國大型股漲幅第一名。

但它也有殘酷的一面。

第一幕 就是他,把千倍以上的百事達「算」到破產「像這種時候,需要有人動手做令人不舒服但又非做不可的事。」~《紙牌屋》男主角法蘭克

一月十五日,我飛到位於美國矽谷的網飛總部,獨家專訪這公司的創辦人、第二把手(產品長)、內容長三大巨頭。

出發前,我再三研讀一份二OO九年公開的文件。這份長達一百二十八頁、名為「自由與責任」的簡報,詳述了這公司的人力管理方武,被臉書營運長桑伯格(Sheryl Sandberg)喻為矽谷最重要的文件。

《哈佛商業評論》說:它,重新定義了管人是怎麼一回事。

它給了員工全面的自由:不打考績、假期無上限、差旅費隨你報、薪資保證同業最高;想離職,還有豐厚離職金奉上。

但也極度現實。它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哈斯汀(Reed Hastings)說:表現只算稱職的人,就只配拿豐厚的資遣費走人。他對員工說:「We are not family(我們不是一家人)。」

有意思的是,這種看來很難「維繫人心」的管理方式,套議公司每位員工平均創造的營收還高於蘋果,稱冠全球科技產業;連社群網站龍頭臉書,都禮聘哈斯汀加入董事會,只為了「偷師」其獨特的企業文化。

出發前,製作團隊拋給了我兩個問題:

「它的文化之於網飛今日成就的關係是什麼?」

「如果是你,敢不敢進入網飛工作?」

第二題的難度,真的不遜於前者。

網飛園區在矽谷最南端的小城洛思加圖斯(Los Gatos)挑高兩層樓的接待大廳,放滿了美國電視艾美獎(Emmy Award)獎座,氣派程度一點也不遜好萊塢大片商。

氣派要足,因為它的來往對象有好萊塢明星與片商,但走入內部,這個矽谷最「高效能」的企業,竟然,一個休閒設施也沒有!

這裡,沒有Google園區炫酷的沙灘排球場、游泳池跟健身房;沒有臉書總部的免費冰淇淋店、大型電動玩具遊樂間;矽谷新創公司的基本款娛樂配備—手足球檯(拉桿以人偶踢桌上足球),抱歉,一個也沒有。

矽谷必備的免費午餐?有,但不像Google臉書般聘請大廚,讓員工愜意點菜享受美食,這裡只有一疊疊餐盒,「方便開會前拿了就走,」亞太區客戶溝通經理萬琳(Anne Wallin)說。

做事只挑重點做,沒效益的事情完全不用浪費時間。這個風格,就出自主修數學的執行長哈斯汀。

就是他,把DVD租賃之王百視達「算」到破產。剛出版的新書《NNETELX:全球線上影音服務龍頭網飛大崛起》形容他:「包括人際關係在內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分解成一個數學方程式。」不需要的,他就會立刻刪除。

執行長哈斯汀做事抓重點,他的重點就是:人。他算過,一個優秀人才的產值,是平庸人才的十倍。

「最好的工作環境不是豐盛大餐、盛大派對或豪華辦公室,而是有一群超厲害的同事。」

哈斯汀接受我專訪時說,「網飛就像是支職業球隊,用業界最好的薪水招募,並培養最頂尖人才。」在這裡,主管們則像是教練,只負責每個位置放上最優秀的球員。

第二幕 請記住:這裡不玩家家酒「努力工作讓事情變得有意義且美麗,當做到了,請記得,成功都只是暫時的。」~《女子監獄》女主角派普受開導

它真把自己當作一個頂級球隊在經營。

據人力網站Glassdoor統計,網飛事二〇一五年全美第二高薪企業,員工年薪中間值為十八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萬元),僅些微落後一家華爾街律師事務所,比Google還要高出二五%。

公司營運有高低潮,但它始終維持高薪。它要每位員工都在全球商務人才挖角聖地Linkedin網站詳列自己的經歷,鼓勵員工接受獵人頭公司徵詢,讓薪水隨著市場變動。如果同樣的能力,市場對員工開出更高的價碼,網飛就給予調薪,但若市場有更便宜、更好的人才,它也會請你離開。

哇,很酷,也很殘酷吧?在這裡,每個人就像球員般,身價完全公開,隨時可談判接觸。

它用最好的人,也隨時換掉跟不上變化的人。它為了股票上市瘦身,資遣了四成員工;將DVD包裝自動化時,請走了大半包裝勞工;轉型做網路服務時,廣聘技術人員;將服務資料庫雲端化時,又汰換了一批技術人員。

最經典的例子是,在這裡當了十四年人資長的麥科德(Patty McCord),也是當年負責整理、撰寫傳奇文件的推手。最後,因為階段任務結束,而在二O一二年離開網飛。

只靠高薪與壓力,網飛就能擁有A+的團隊,我感到匪夷所思。

「我們將每位員工都視為成熟的成年人。」產品長杭特(Neil Hunt)笑咪咪的回我。

這個主管八五%業績的主管,是網飛的第二把手,也是跟我產生「殘酷」還是「很酷」誤會的主角。

他說,「成年人」進入網飛後,會享有絕對的自由。

內容長薩蘭德斯(Ted Satandos)記得自己獲得充分授權洽談公司首部自製影集《紙牌屋》,而哈斯汀只聽不到三十分鐘簡報,就拍板敲定這項豪賭。當時投資金額高達一億美元,是前一年購片預算的五成。事後證明,這個拿下大大小小十七座獎項的影集,擁有大批收視群,連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變粉絲,是超划算投資。

這也是網飛休假無上限與差旅費隨你報的邏輯所在。因為,高自律性的員工,定能自行安排如期完成任務,何必限制休假天數。

但自由與責任,是一體兩面。它們不安排輪調制度,不談職涯路徑(CareerPath)。員工有責任自己提高身價。「我們想吸引願意冒險的人,不要那種一心想在公司待上十年的員工。所有人都沒綁雇傭合約,包括我自己。」薩蘭德斯說。

《紙牌屋》第一集中,有這個場景:影帝凱文.史貝西(Kecin Spacey)主演的男主角,見到鄰居狗兒車禍受傷哀鳴,傷勢過重已沒得救。鏡頭前,他冷靜說著,這時候需要有人來做必要、但讓人不舒服的事。鏡頭外、狗兒哀鳴聲隨著他緊掐的雙手逐漸歇止。看似殘酷的做法,背後是免除無謂痛苦的抉擇。

鏡頭很殘忍,不人性,但卻與這公司的理性選擇部分巧合:與其被動被市場淘汰,不如主動淘汰自己。

第三幕 當A+人才碰上A+人才時的赤裸對白「光是好還不夠 ,變得偉大才是我要的。」~《毒梟》男主角艾斯卡巴

網飛的做法,恐將是大勢所趨。

南加大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勞勒(Edward E.Lawler ?)指出,過去的理論總認為,要在組織內培養人才、建立長期雇傭關係,才能讓員工忠心,將公司利益擺在第一。

然而,當環境轉變,企業根本沒時間等待員工轉型成長,雇傭關係,正逐漸從家人變成輕旅行(travel light)的夥伴;公司與員工的關係將變成階段性。

職涯規畫與技能養成的責任,正從公司回歸到個人。唯有個人技能與公司需求相符合,才會建立雇傭關係。這,就是網飛能擁有高彈性的秘訣。

研究網飛多年,曾任台積電人資副總的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瑞華肯定,並認為台灣企業當然可學習上述做法。

在這樣的高壓環境裡,不會有更多鬥爭嗎?如果不想讓自己被淘汰。

網飛員工的答案,跟我想的截然不同。

網飛亞洲區技術總監黃峰來自香港,曾在微軟、亞馬遜等公司工作,才剛到任四個月,「我明顯慼覺到自己生產力大增二、三OO%,」他說,關鍵在於同事互動。

他沒時間鬥,也不需要。

因為,價值是被外面的市場,而不是踩低內部同事而決定。

這公司從不打考績,沒有紅利獎金,但每天都有同事「回蹟」對你的評價,「剛來的時候很不習慣,覺得常被挑剔這個、挑剔那個,」黃峰說,但一陣子後發現,這些直白的「挑剔」,是大家真心想提供幫助的禮物,「後來我還主動問:嘿,我今天做得怎樣?」而他也早在會議中對創辦人哈斯汀直接「開嗆」,讓後者追著他要建議。

甚至,現在他們還進行一個新實驗:決定要不要讓某員工升職時,邀請同事與會,本人則在場聽批評。杭特說,「他們會說,這部分做得很棒、那部分不怎麼樣,甚至說白了:現在還不到升官的時候。」

當事人不會受傷?「是有這個可能,」杭特說,「但如果你想表現頂尖,你就要能聽進,有時讓人受傷的同儕回饅。這是下次能做得更好的唯一方法。」

心打開了,團隊就能真正合作。

負責網飛大數據分析的產品創新部門副總裁葉林(Todd Yellin)說,網飛強項是算出消費者會喜歡什麼。若有人選了一部瘋狂浪漫劇,看了五分鐘就中斷不看。到底他是瘋狂、浪漫片都不愛,還是只愛不瘋的浪漫片?網飛有辦法找到答案。

但電腦只能找出規律。影片歸類,卻都是聘請電影系畢業生給予精準分類標籤。

「這套結合文化敏感度與人腦判斷的系統,比起只會用電腦運算的競爭對手,如亞馬遜,還出色。」《洛杉磯時報》指出。

HBO等對手並非不會用大數據。但是跨部門合作,讓內容製作部門信任IT部門判斷,才是關鍵。

第四幕 未來,當我們和公司成為旅行的夥伴......「 我唯一的恐懼,就是有一天醒來發現,要在過著平凡的生活。」~《馬可波羅》男主角馬可

這趟採訪,我見證到一個未來企業可能的樣貌。

我看到,當人能真正為自己負責時,取得信任後,可以發揮的能量有多大。這對東方人是從未被深究的議題。從小,我們把主導權上繳父母、老師,進入職場則是老闆。

自己表現不好,就認為老闆沒看到自己的長處、授權不夠......。我們想要自由,但卻忘了相伴而生的責任。

網飛,把自由交給員工,但也要員工對自己的價值;責、無、旁、貸」。

這家企業的邏輯,還真基本,但卻逼得我不斷自問:如果真的有機會進入這類企業,我敢讓自己的價值攤開來被人檢視?有沒有勇氣面對身價起落的事實?我能一直跟團隊同步?我在市場無可取代?

採訪結束,我不斷與自己對話著。越自問,我發現自己的勇氣也緩緩的往上加碼。原來,拿回人生的主導權,真的沒有這麼難。

這套做法亞洲適用,但別只學一半

「在我看,網飛一點都不殘酷,」曾任台積電人資副總的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瑞華分析,網飛的所有雇傭條件在一開始,就對員工說得清楚。付高薪,就要求高績效,員工必須隨時認清自己的價值;你得隨時維持高於市場的競爭力;若被要求離開,高額資遣費也讓人走得風光,過去培養出的高競爭力,也會讓離職員工有奸出路。

這套做法,「亞洲企業也能適用!」操作時,有三大重點必學:第一,不找聰明的混蛋!徵人只要最好的人,必須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直接刪掉B咖。

第二,堅持汰換,篩掉不適任員工。

第三,調整制度,塑造適合小員工的自由環境。他分析,每個公司有不同的需求,若只是仿照網飛休假無上限、沒紅利沒考績,學的只是外形,唯能真正給出自由與高薪,才能要求員工肩負全責。很多台灣企業想學這套,卻不夠大方,肯定留不住好人才。(文.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43

關鍵人物》對自己殘忍、對客戶仁慈的傳奇CEO 一個數學老師 變身全球線上影音之王

2016-02-01  TCW

網飛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哈斯汀(Reed Hastings)在創業時,把數學運用在公司經營。不管同事、對手或自己,不符合其方程式者一律刪除。「理性的殘忍」,正是信奉數學邏輯的哈斯汀最大特色。

出身數學世家 外曾祖父的實驗室催生網路和雷達

哈斯汀的家族和數學早有淵源。他的外曾祖父盧米斯(Alfred Lee Loomis)靠其數學天賦,在一九二九年美國股災中獲利。盧米斯致富後成立了一個實驗室,廣邀全球最傑出科學家研發軍事應用,為後來的原子彈、雷達和全球定位系統打下基礎。美國聯邦政府成立的「國防先進研究計畫署」(DARPA),就是源自盧米斯的實驗室,該單位後來開發出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就是網路的前身。

繼承家族數學天賦的哈斯汀,大二時就獲得高等數學榮譽獎,大學畢業後加入和平部隊,奉派到非洲史瓦濟蘭教數學。一九九一年,哈斯汀創辦軟體公司「純粹」(Pure)。隨著公司員工逐漸從十人成長到六百四十人,「我覺得我已跟不上腳步,腦袋一片空白。」董事會要他擔任執行長,他自我檢討:「我做得實在不怎麼樣。」最後他要求董事會將他解雇,「我炒我自己魷魚,而且是兩次。」

對老戰友不留情公司利益第一,裁他前資遣費早算好

哈斯汀對待老戰友也是同樣的標準。藍道夫(Marc Randolph)和哈斯汀後來一起創立網飛。不過,當時哈斯汀的興趣轉向教育與政治,真正將網飛概念落實的,其實是藍道夫。

後來哈斯汀重拾對網飛的興趣,他一回到公司不久,就在某次公開會議上,當眾宣布他要和藍道夫擔任共同執行長。藍道夫臉色頓時慘白,與會者發現,哈斯汀根本事先沒和藍道夫討論過。哈斯汀隨後轉向藍道夫聘用的人資經理,當場將其解雇,讓在場同事目瞪口呆。

在哈斯汀成為公司主導者後,藍道夫有意將自己定位在產品開發,然而哈斯汀後來卻將這份工作分配給技術長,要藍道夫去測試一個自動租片機的點子。「若這次測試失敗會怎樣?」藍道夫問。「那你就得離開這家公司。」哈斯汀在回答之時,藍道夫甚至發現他已擬好了資譴條件。

《富比世》專欄記者基廷(Gina Keauing)形容哈斯汀:「堅定不移要求自己的員工做到最好,並以公司利益來行事。」哈斯汀不在乎人情世故,他聘請麥卡錫(BarryMcCarthy)為財務長,看重其市場眼光敏銳,麥卡錫也被視為哈斯汀接班人。不過後來哈斯汀又聘用基爾戈(Leslic Kilgore)主管行銷,在一次董事會上,哈斯汀當著麥卡錫的面,公開說他心目中接班人是基爾戈,讓麥卡錫一臉尷尬。

有些主管會對下屬搞「恐怖平衡」之類的帝王心術,哈斯汀不搞這一套,他只有「誰適合做什麼」的理性分析。如基廷所說:「哈斯汀把公司比喻成一個專業球隊,球員只能靠業績贏得上場比賽的時間。」當員工在哈斯汀的數學方程式裡沒有作用,下場就是被刪除。

二〇〇一年九月,網飛首次公開募股前夕,為改善公司財務狀況,哈斯汀決定親自裁員。他要所有員工立刻到公司中庭,當眾宣布若要打敗競爭者,網飛須削減成本:「這就是今天局面,你們有很多人會失去工作,我對此很遺憾。」那天結束時,網飛有四成員工遭解雇。

對敵人更狠心建財務模型,「算」對手債務違約死期

哈斯汀還把數學分析套用到對手身上。二〇〇四年,百視達決定和網飛打價格戰,消息一出讓網飛股價暴跌。哈斯汀立刻開啟他的數學模式:由財務長領軍,利用公司建立的訂戶指標,為百視達的線上及門市業務建立財務模型,測算價格戰對百視達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經過數學推算,財務人員告訴哈斯汀,他們完全確定百視達會在何時終止價格戰,否則就會債務違約。當時市場一面倒看衰網飛,華爾街大量做空網飛股票,該公司將被收購傳聞不絕,但哈斯汀對數學模型深具信心,不斷澄清市場傳言。

他的堅持有了回報:隔年市場開始擔心百視達債務攀升,惠譽(Fitch)和標準普爾(S&P)把百視達的信用大幅調降為垃圾等級。二〇〇五年夏天百視達爆發財務危機,後來主動漲價,這場價格戰以網飛勝利告終,它的市值也超越百視達。他接受本刊專訪時說:「我們的成功,是基於專注在一件事,並把它做到最好。」

金庸曾說,政治人物要有兩種忍功:一是忍耐,二是殘忍,兩者的最高目標都是為奪權。信奉數學的哈斯汀深信「對消費者仁慈,就要對自己殘忍」,這是哈斯汀在市場競爭下的「適者生存」哲學,也是網飛能席捲全球一百九十國的最終之秘。

若追根究柢,網飛成事關鍵還是:制定規則能落實,不說一套做一套。這原則聽來簡單,卻是多數領導人未及之處。

撰文 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56

別聽劉強東,傳統企業不做電商和線上必然死得更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4/154386.shtml

導讀 : 互聯網對每個企業而言,如果是工具,該如何使用它?

最近幾天關於“傳統企業該不該做電商”的這個話題持續發酵,起因是亞布力的企業家論壇上劉強東讓“傳統品牌企業家忘記電商,回去第一件事是把電商部門撤掉”。

劉強東說,品牌商應該專註品牌和研發,銷售管道交給線上零售商和經銷商,沒必要成立電商部門,組建團隊,以高薪水待遇去做網上營銷。對於試圖通過自建電商部門來實現轉型的傳統企業,劉強東說:“所有的傳統品牌,只要是自營電商,如果建立了電商部門,銷售相當於電商部門自己賣出去的,那絕對是一個災難。”

一石激起千層浪。馬雲在隨後的演講中隔空喊話,他認為“砍掉某個部門或業務是企業家最容易做的事情,但企業家不能做最簡單的決策。傳統零售企業現在面臨的困境,不是電商太好,而是此前中國零售行業對於客戶體驗的認知太差。而且長久以來,電子商務只是被當做銷售渠道來對待,打敗傳統零售的不是互聯網,而是沒有意識到未來大趨勢的傳統企業。”

緊接著有傳統企業家跳出來炮轟劉強東炒作,並質問京東為何不先關掉第三方電商平臺?他反擊:在新經濟時代,網上再現“沃爾瑪”是種行業罪過。平臺零售商借助互聯網的渠道,可以更加便捷的盤剝商家,例如擅自替生產商家降價、擅自“協助”商家鎖掉庫存、甚至說把你關店,你的店鋪就會馬上從平臺消失。

這位傳統企業家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如果完全把產品交給渠道商,特別是線上自營模式渠道商,我會‘夜里整夜睡不著覺’。”

那麽,傳統企業究竟該不該做電商?這其實是兩個問題,首先是要不要做?接著是如何去做?前者是方向,後者是方法。

我的觀點是:傳統企業一定要做電商,擁抱線上。

關於傳統企業做電商是“等死”還是“找死”的談論已經很多,當電子商務已經不再新鮮,傳統企業如果不想坐以待斃,必須自主升級換代,否則很可能被已經越來越“傳統”的互聯網企業所替代。

現在大家熱烈討論的“供給側改革”其實就是企業和產業的升級,並非消費者的升級。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喊經濟形勢差的人,往往是那些不肯改變、不肯叠代的人。

過去,許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在練外功,多找客戶,多拿訂單,但是,當外部發展遇到障礙時,其實企業應該考慮如何去修煉內功了,現在社會已經發展到了這樣一個階段。當大家都去解決存量問題的時候,社會的底子就會夯實一些。過去中國10~20年的發展中,企業都忙著去解決增量,沒有人去思考IT化的問題。

企業IT化就涉及到“如何去做”的問題。之所以說IT化而不是電商化是因為許多傳統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基礎是非常差的,傳統企業的內外信息是不通的。信息不通包括產品、會員、訂單中心不通,客戶在線上和線下的感受體驗不通,就連電商團隊以及內部工作的團隊利益也不相通。所以,信息化是電商化的前提。

在美國,企業的信息化已經非常成熟,企業的每個點的信息化都做的很好,所以自然地能夠到延伸到電商。而中國企業的信息延伸不出去,信息化的基礎不牢,因為每個點的信息化都做的不夠,所以連接也難以完成。

不讓信息成為孤島,對一個企業的信息化、電商化至關重要。企業電商化是同時解決增量和存量問題的:一方面解決外部鏈接的問題,一方面是內部效率的問題,所以它對產業、對社會的意義是至關重要的。我一直認為,電商將會成為一個常識,它會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

劉強東在演講中還舉了一個沒有向京東供貨的鞋企的例子,它去年線上做了22個億,但凈利潤只有一千萬。劉強東認為這個鞋企如果讓“專業的銷售渠道去賣,凈利潤應該會達到3.8億。”

除了渠道的問題,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自建電商的鞋企為什麽不掙錢的問題,成本太高一定是最重要的原因。企業成本中最大的一塊是人力成本,對上面這個企業來說即養電商團隊的成本,養技術團隊的成本是很貴的。如果它的業務需要通過養一支規模龐大的線上團隊來支撐,那麽業務越多,團隊就越大,利潤會越來越薄。

那麽,誰來做讓企業信息化的這個事情?我認為這個工作絕不應該是傳統企業自己來做,好事不難,但傳統企業往往覺得做IT很複雜。其實,這件事情真的不難,沒做過的事情才會覺得難,做過一遍就不再覺得難,做過十遍會覺得簡單。

幫助傳統企業進行升級改造,去IT化、電商化的這件事情有誰做過十遍、幾十遍、上百遍?答案是第三方的技術和服務提供商。專業人去做專業的事,幫助中國企業去實現信息化,催生出一些相關的行業。我認為,用SaaS的方法從電商的角度幫助企業進行升級改造,解決信息化的問題,是比較聰明的選擇。

如果這個鞋企砍掉硬件、技術和人員的成本,他的22億能掙多少?我想這道數學題對每個企業家都不難。我堅定的認為,無論是在線下還是線上,企業都應該保護好自己的品牌,每個企業都應該有自己品牌的電商平臺。

有些傳統企業習慣將互聯網理解為一種工具,但當這個工具已經和身體融為一體,它雖然是工具,但本質上它已經改變了你。如同手機對每個人而言是工具,但就是這個工具,一旦你把它用得出神入化,它背後存在的很多理念就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你其實已經變化。

互聯網對每個企業而言,如果是工具,該如何使用它?但企業更應該忘記互聯網的存在,如同忘記雙腳的存在,因為,它早已是身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630

創業黑馬發布學吧APP 牛文文:打造線上學習場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26/154894.shtml

導讀 : “學吧”是為黑馬會員量身打造、以“約在線上、自由學習”為核心目的的創業者學習場景移動化產品。

第三屆黑馬運動會於2016年3月26、27日召開。本次黑馬運動會主題為“學霸來了”,創業黑馬所提出的“學霸”即“學霸型創業者”,是指創業企業融資B輪以後,10億元人民幣以上估值,有正現金流的創業者。

據介紹,在全國範圍甄選“學霸型創業者”的過程中,黑馬社群內部湧現黑馬學霸估值百強,這張含金量(總市值)超過2100億的榜單選拔了八大行業領域的100家創業企業。

這群黑馬學霸被視為黑馬社群的中堅力量、“重度垂直”的踐行者:瞄準一個細分垂直領域,將傳統生意與移動互聯網結合,在線下構築重度運營體系經營用戶,從而形成O2O閉環。這種會融錢、會賺錢、掌握了互聯網工具的新型公司,被認為是未來A股上市公司的主流形態。

在思想運動會現場,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指出了黑馬學霸的湧現意味著創業者學習場景變革機會來臨,即“去中心化群組學習”。他表示,“去中心化群組學習”完成了從企業家培養黑馬到基於明星黑馬成長方法論的自組織、自學習、自成長的轉變。而這種轉變無疑將促使創業者學習效率的大幅提升,牛文文表示,創業黑馬將在不久的將來打造中國最活躍的學習社群,因為學習能力是創業者最大的競爭力。

牛文文詼諧地打了個比方,每年黑馬思想運動會都很熱鬧,但場地所限,很多黑馬還是不能有圍觀的機會。但是現在有了去中心化群組學習方式,三十多個黑馬分會可以把學霸搶回家上課。

據創業黑馬CTO唐昕介紹,黑馬社群將圍繞學霸推出一攬子去中心化群組學習產品,這些群組學習產品是由創業黑馬最新研制推出的一款名叫“學吧”的APP產品承接。

“學吧”是為黑馬會員量身打造、以“約在線上、自由學習”為核心目的的創業者學習場景移動化產品。目前主要包括群組學習、萬馬在線、黑馬導師課程、黑馬人脈、黑馬花名冊五大板塊,通過線上課堂、線上約人功能幫助創業者搞定學習、搞定資源、搞定圈子。

“萬馬在線”是黑馬社群的線上加速學習產品。黑馬社群的大學霸們將在商業模式、眾籌融資、落地孵化等方面為黑馬提供線上點撥與指導,幫助黑馬梳理創業方向。

“群組學習”板塊則有學霸與投資人強強聯合的小組互動,結合線上線下組員自主學習,通過“扒皮抽筋”的深度研討、直擊痛點的案例分析,鞭辟入里的學霸點評,黑馬們高效獲取幹貨,實現快速突破,共同進步。

“黑馬人脈”則為黑馬們提供了求指導、求幫助、求資源的平臺,黑馬資源在線上全開放,想約誰約誰,一鍵即達,幫助黑馬們少走彎路少填坑,快速搞定自己、搞定模式、搞定資本。

黑馬學院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5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