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深入線上影音王Netflix矽谷總部》全球最當紅企業長這樣!

2016-02-01  TWM

Cool or Cruel?很酷還是殘酷?聽說,Netflix的管理文化很殘酷(cruel)?」Netflix公關糾正:「cool、cool、cool。」一個有趣的誤會,開啟了這場矽谷採訪之旅……

「聽說,Netflix的管理文化很殘酷(cruel)?」

「是很酷(cool)吧?」一旁的公關以為我發音錯誤,著急的糾正「是cool、cool、cool……。」

這趟採訪之旅一開始,就出現這個搞笑的誤會。好吧!我同意,這家企業既酷,但也很殘酷。它,大概是全球最貫徹適者生存之道的企業。

它有很酷的條件。

網飛(Netflix),全球網路影音串流第一大業者,它把市值原本是他一千五百倍大的百視達,逼到破產;投入自製影片才五年,它撼動HBO經營了四十年的版圖。今年初頒獎的金球獎,網飛獲八項入圍,打敗了蟬聯十四年的HBO。

它每次進入的都是成熟市場,卻總能以小搏大。破壞式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說,連掀起共享經濟風潮的Uber都還不夠創新,只有網飛才算!

上述成績,讓網飛打敗電子商務之王亞馬遜(Amzaon),成為二O一五年美國大型股漲幅第一名。

但它也有殘酷的一面。

第一幕 就是他,把千倍以上的百事達「算」到破產「像這種時候,需要有人動手做令人不舒服但又非做不可的事。」~《紙牌屋》男主角法蘭克

一月十五日,我飛到位於美國矽谷的網飛總部,獨家專訪這公司的創辦人、第二把手(產品長)、內容長三大巨頭。

出發前,我再三研讀一份二OO九年公開的文件。這份長達一百二十八頁、名為「自由與責任」的簡報,詳述了這公司的人力管理方武,被臉書營運長桑伯格(Sheryl Sandberg)喻為矽谷最重要的文件。

《哈佛商業評論》說:它,重新定義了管人是怎麼一回事。

它給了員工全面的自由:不打考績、假期無上限、差旅費隨你報、薪資保證同業最高;想離職,還有豐厚離職金奉上。

但也極度現實。它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哈斯汀(Reed Hastings)說:表現只算稱職的人,就只配拿豐厚的資遣費走人。他對員工說:「We are not family(我們不是一家人)。」

有意思的是,這種看來很難「維繫人心」的管理方式,套議公司每位員工平均創造的營收還高於蘋果,稱冠全球科技產業;連社群網站龍頭臉書,都禮聘哈斯汀加入董事會,只為了「偷師」其獨特的企業文化。

出發前,製作團隊拋給了我兩個問題:

「它的文化之於網飛今日成就的關係是什麼?」

「如果是你,敢不敢進入網飛工作?」

第二題的難度,真的不遜於前者。

網飛園區在矽谷最南端的小城洛思加圖斯(Los Gatos)挑高兩層樓的接待大廳,放滿了美國電視艾美獎(Emmy Award)獎座,氣派程度一點也不遜好萊塢大片商。

氣派要足,因為它的來往對象有好萊塢明星與片商,但走入內部,這個矽谷最「高效能」的企業,竟然,一個休閒設施也沒有!

這裡,沒有Google園區炫酷的沙灘排球場、游泳池跟健身房;沒有臉書總部的免費冰淇淋店、大型電動玩具遊樂間;矽谷新創公司的基本款娛樂配備—手足球檯(拉桿以人偶踢桌上足球),抱歉,一個也沒有。

矽谷必備的免費午餐?有,但不像Google臉書般聘請大廚,讓員工愜意點菜享受美食,這裡只有一疊疊餐盒,「方便開會前拿了就走,」亞太區客戶溝通經理萬琳(Anne Wallin)說。

做事只挑重點做,沒效益的事情完全不用浪費時間。這個風格,就出自主修數學的執行長哈斯汀。

就是他,把DVD租賃之王百視達「算」到破產。剛出版的新書《NNETELX:全球線上影音服務龍頭網飛大崛起》形容他:「包括人際關係在內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分解成一個數學方程式。」不需要的,他就會立刻刪除。

執行長哈斯汀做事抓重點,他的重點就是:人。他算過,一個優秀人才的產值,是平庸人才的十倍。

「最好的工作環境不是豐盛大餐、盛大派對或豪華辦公室,而是有一群超厲害的同事。」

哈斯汀接受我專訪時說,「網飛就像是支職業球隊,用業界最好的薪水招募,並培養最頂尖人才。」在這裡,主管們則像是教練,只負責每個位置放上最優秀的球員。

第二幕 請記住:這裡不玩家家酒「努力工作讓事情變得有意義且美麗,當做到了,請記得,成功都只是暫時的。」~《女子監獄》女主角派普受開導

它真把自己當作一個頂級球隊在經營。

據人力網站Glassdoor統計,網飛事二〇一五年全美第二高薪企業,員工年薪中間值為十八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萬元),僅些微落後一家華爾街律師事務所,比Google還要高出二五%。

公司營運有高低潮,但它始終維持高薪。它要每位員工都在全球商務人才挖角聖地Linkedin網站詳列自己的經歷,鼓勵員工接受獵人頭公司徵詢,讓薪水隨著市場變動。如果同樣的能力,市場對員工開出更高的價碼,網飛就給予調薪,但若市場有更便宜、更好的人才,它也會請你離開。

哇,很酷,也很殘酷吧?在這裡,每個人就像球員般,身價完全公開,隨時可談判接觸。

它用最好的人,也隨時換掉跟不上變化的人。它為了股票上市瘦身,資遣了四成員工;將DVD包裝自動化時,請走了大半包裝勞工;轉型做網路服務時,廣聘技術人員;將服務資料庫雲端化時,又汰換了一批技術人員。

最經典的例子是,在這裡當了十四年人資長的麥科德(Patty McCord),也是當年負責整理、撰寫傳奇文件的推手。最後,因為階段任務結束,而在二O一二年離開網飛。

只靠高薪與壓力,網飛就能擁有A+的團隊,我感到匪夷所思。

「我們將每位員工都視為成熟的成年人。」產品長杭特(Neil Hunt)笑咪咪的回我。

這個主管八五%業績的主管,是網飛的第二把手,也是跟我產生「殘酷」還是「很酷」誤會的主角。

他說,「成年人」進入網飛後,會享有絕對的自由。

內容長薩蘭德斯(Ted Satandos)記得自己獲得充分授權洽談公司首部自製影集《紙牌屋》,而哈斯汀只聽不到三十分鐘簡報,就拍板敲定這項豪賭。當時投資金額高達一億美元,是前一年購片預算的五成。事後證明,這個拿下大大小小十七座獎項的影集,擁有大批收視群,連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變粉絲,是超划算投資。

這也是網飛休假無上限與差旅費隨你報的邏輯所在。因為,高自律性的員工,定能自行安排如期完成任務,何必限制休假天數。

但自由與責任,是一體兩面。它們不安排輪調制度,不談職涯路徑(CareerPath)。員工有責任自己提高身價。「我們想吸引願意冒險的人,不要那種一心想在公司待上十年的員工。所有人都沒綁雇傭合約,包括我自己。」薩蘭德斯說。

《紙牌屋》第一集中,有這個場景:影帝凱文.史貝西(Kecin Spacey)主演的男主角,見到鄰居狗兒車禍受傷哀鳴,傷勢過重已沒得救。鏡頭前,他冷靜說著,這時候需要有人來做必要、但讓人不舒服的事。鏡頭外、狗兒哀鳴聲隨著他緊掐的雙手逐漸歇止。看似殘酷的做法,背後是免除無謂痛苦的抉擇。

鏡頭很殘忍,不人性,但卻與這公司的理性選擇部分巧合:與其被動被市場淘汰,不如主動淘汰自己。

第三幕 當A+人才碰上A+人才時的赤裸對白「光是好還不夠 ,變得偉大才是我要的。」~《毒梟》男主角艾斯卡巴

網飛的做法,恐將是大勢所趨。

南加大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勞勒(Edward E.Lawler ?)指出,過去的理論總認為,要在組織內培養人才、建立長期雇傭關係,才能讓員工忠心,將公司利益擺在第一。

然而,當環境轉變,企業根本沒時間等待員工轉型成長,雇傭關係,正逐漸從家人變成輕旅行(travel light)的夥伴;公司與員工的關係將變成階段性。

職涯規畫與技能養成的責任,正從公司回歸到個人。唯有個人技能與公司需求相符合,才會建立雇傭關係。這,就是網飛能擁有高彈性的秘訣。

研究網飛多年,曾任台積電人資副總的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瑞華肯定,並認為台灣企業當然可學習上述做法。

在這樣的高壓環境裡,不會有更多鬥爭嗎?如果不想讓自己被淘汰。

網飛員工的答案,跟我想的截然不同。

網飛亞洲區技術總監黃峰來自香港,曾在微軟、亞馬遜等公司工作,才剛到任四個月,「我明顯慼覺到自己生產力大增二、三OO%,」他說,關鍵在於同事互動。

他沒時間鬥,也不需要。

因為,價值是被外面的市場,而不是踩低內部同事而決定。

這公司從不打考績,沒有紅利獎金,但每天都有同事「回蹟」對你的評價,「剛來的時候很不習慣,覺得常被挑剔這個、挑剔那個,」黃峰說,但一陣子後發現,這些直白的「挑剔」,是大家真心想提供幫助的禮物,「後來我還主動問:嘿,我今天做得怎樣?」而他也早在會議中對創辦人哈斯汀直接「開嗆」,讓後者追著他要建議。

甚至,現在他們還進行一個新實驗:決定要不要讓某員工升職時,邀請同事與會,本人則在場聽批評。杭特說,「他們會說,這部分做得很棒、那部分不怎麼樣,甚至說白了:現在還不到升官的時候。」

當事人不會受傷?「是有這個可能,」杭特說,「但如果你想表現頂尖,你就要能聽進,有時讓人受傷的同儕回饅。這是下次能做得更好的唯一方法。」

心打開了,團隊就能真正合作。

負責網飛大數據分析的產品創新部門副總裁葉林(Todd Yellin)說,網飛強項是算出消費者會喜歡什麼。若有人選了一部瘋狂浪漫劇,看了五分鐘就中斷不看。到底他是瘋狂、浪漫片都不愛,還是只愛不瘋的浪漫片?網飛有辦法找到答案。

但電腦只能找出規律。影片歸類,卻都是聘請電影系畢業生給予精準分類標籤。

「這套結合文化敏感度與人腦判斷的系統,比起只會用電腦運算的競爭對手,如亞馬遜,還出色。」《洛杉磯時報》指出。

HBO等對手並非不會用大數據。但是跨部門合作,讓內容製作部門信任IT部門判斷,才是關鍵。

第四幕 未來,當我們和公司成為旅行的夥伴......「 我唯一的恐懼,就是有一天醒來發現,要在過著平凡的生活。」~《馬可波羅》男主角馬可

這趟採訪,我見證到一個未來企業可能的樣貌。

我看到,當人能真正為自己負責時,取得信任後,可以發揮的能量有多大。這對東方人是從未被深究的議題。從小,我們把主導權上繳父母、老師,進入職場則是老闆。

自己表現不好,就認為老闆沒看到自己的長處、授權不夠......。我們想要自由,但卻忘了相伴而生的責任。

網飛,把自由交給員工,但也要員工對自己的價值;責、無、旁、貸」。

這家企業的邏輯,還真基本,但卻逼得我不斷自問:如果真的有機會進入這類企業,我敢讓自己的價值攤開來被人檢視?有沒有勇氣面對身價起落的事實?我能一直跟團隊同步?我在市場無可取代?

採訪結束,我不斷與自己對話著。越自問,我發現自己的勇氣也緩緩的往上加碼。原來,拿回人生的主導權,真的沒有這麼難。

這套做法亞洲適用,但別只學一半

「在我看,網飛一點都不殘酷,」曾任台積電人資副總的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李瑞華分析,網飛的所有雇傭條件在一開始,就對員工說得清楚。付高薪,就要求高績效,員工必須隨時認清自己的價值;你得隨時維持高於市場的競爭力;若被要求離開,高額資遣費也讓人走得風光,過去培養出的高競爭力,也會讓離職員工有奸出路。

這套做法,「亞洲企業也能適用!」操作時,有三大重點必學:第一,不找聰明的混蛋!徵人只要最好的人,必須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直接刪掉B咖。

第二,堅持汰換,篩掉不適任員工。

第三,調整制度,塑造適合小員工的自由環境。他分析,每個公司有不同的需求,若只是仿照網飛休假無上限、沒紅利沒考績,學的只是外形,唯能真正給出自由與高薪,才能要求員工肩負全責。很多台灣企業想學這套,卻不夠大方,肯定留不住好人才。(文.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