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倉,是台灣的新興產業,因租金報酬高而異軍突起,但,要賺得到,須看口袋深度及經營者的管理能力。 台北一○一大樓租金,是台灣商務辦公室指標,它曾在二○一四年,創下每坪四千四百多元的月租金高價,但如今卻有人把「租人」的商辦,改裝成「租東西」的迷你倉庫,每坪月租金,最高甚至達七千多元,比一○一大樓還要貴。 倉庫當精品店開專供名包、名酒入住 「我把迷你倉當精品店在經營。」經營「大典藏家」迷你倉的大人物綜合企業公司董事長吳豈典說。 「迷你倉」,是一種將商辦隔成小型倉庫出租的產業,在美國已有四十年歷史,是一個年營收超過兩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億元)的產業,訴求讓大家可以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地方,儲放私物。全世界房價高的城市,如紐約、倫敦、新加坡、香港等地,迷你倉都蓬勃發展。 台灣在金融海嘯後,才開始發展迷你倉,目前大約有十王十五家廠商競逐,約有一萬個迷你倉,每倉的月租金,換算成坪為單位,一坪大約兩干多元到七干多元。目前,有業者把迷你倉當成精品店在經營,目標即吸引金字塔頂端客戶。 走入位於台北市饒河街夜市附近的大典藏家八德店,這裡原本是商辦,如今,隔成一排排紅白相間的雙層櫃,空間明亮清爽,空氣中還有股淡淡的清香,是來自法國的香精油,吳豈典打開其中一個櫃子,裡面有兩個LV皮箱,上百雙Lavin、Ferragamo Tod、s等名牌鞋,還有單瓶要價十二萬元的路易十三白蘭地,櫃子裡的東西,總價值約兩百萬元。 「這些都是我心愛的東西,」他說,每次客人來參觀,他就會打開自己的櫃子,告訴客人,他放了什麼東西在裡面,「我都敢把我最心愛的東西放這裡了,你有什麼不敢的?」他說,當客人看到這些東西,大部分會回葸承租。 在這個小小空間裡,存放客戶珍愛的物品,有長輩拿著泛黃的寶貝相本來放,有人買下一個要價一百一十六萬元的愛馬仕空氣鐘,直接從鐘表店送來存放,也有人因為搬家裝潢,暫時把家具放在這裡,更有年輕人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店面,商品放在倉庫,和客戶就在店裡面談起生意。 租金是商辦的四倍 裝潢費也動輒數百萬起跳 大典藏家兩年前成立,目前有五個店面,總倉庫數一千個,一千個迷你倉已八、九成滿,年營收約四千多萬元,獲利超過三成。 亞洲最大的迷你倉集團香港「儲存易」,三年前來台灣設分店,目前在台有八個據點,據點之一就是在寸土寸金的信義區。 負責台灣市場的協理賴淑君說,以五十坪商辦來看,租給公司行號,月租金大約四萬元,但,裝潢成迷你倉出租,租金收入可達十七萬元,迷你倉租金是商辦的四倍左右。 獲利誘人,但這筆生意並不比想像中好做。 以大典藏家八德店為例,「光裝潢就花六百萬,」以一百坪計算,每坪裝潢成本六萬元,比同業每坪三萬元多一倍。其倉庫材質是可使用二十年的組合屋鋼材,外加鋼琴烤漆:坪數上百坪的店面,就放了十幾台歐洲空氣清淨機,要花三十萬元左右;另外,一每問迷你倉都有獨立慼應裝置,當門打開,系統會自動照相存證,同時記錄下開啟次數。 「進入門檻不低,尤其,初期投資(金額)較大,」以香港模式來看,如果不動產是承租,「要開兩、三問店,才可能賺錢,」她分析,只開一家店,要賺錢至少要花五年,以一家五十坪的店為例,第三年後,才可能有八、九成滿租,第六年才可能小賺,但熬過五年,之後每年就會有至少三成的穩定獲利。 獲利來源不只租金 自有資產增值收益更關鍵 若攤開這些迷你倉商家的獲利結構。其獲利的來源除了租金,更關鍵的是自有資產的增值收益。 以大典藏家的八德店來看,當初用七千萬元買房地產,現在市價將近一億元。而儲存易的發展方式,也是以自用不動產出發開始。 當迷你倉市場開始細分化,加上台灣房價低迷,更是逢低進場的不錯時機。「迷你倉,會像房仲業一樣百家爭鳴,」賴淑君說。現在,店數最多的摩爾空間仍持續擴充,如今全台有二十五個點,還到香港開分店,還有知名企業,如新光集團旗下誼光保全也紛紛投入這產業,新加坡業者,甚至還來台灣購併了「收多易」。 「過去跟十個人講迷你倉,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現在,會有六個人知道,」賴淑君說,「晅表示市場逐漸擴大當中。」 當房地產產業低迷,利率持續定低,商辦市場空置率上升三%左右,卻有另一群人看到操作迷你倉庫生意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乍看雖是投資者入門的好時機,但摩爾空間副總經理鄭維穎也說, 「這是一刀兩刀」,當景氣低迷,顧客花錢租迷你倉庫的意願也可能降低。到最後,比的還是大家差異化的能耐。 撰文者賴寧寧 |
| ||||
買賣冷、租屋需求增,農曆年後,租屋仲介受委託物件增一成,若想置產收租,要留意當地房價走勢,免得賺租金、賠本金。 央行再降息,你,還把錢放在銀行嗎?不懂股票、不會基金操盤,這時候,你還有個好選擇,趁著租屋市場近十年來最活絡的榮景,養個「啞巴兒子」,每月穩穩收租,賺五%投報率。 中央銀行日前宣布解禁豪宅以外的信用管制,被視為救房市的一大利多。但在國內經濟局勢未見明顯成長、餘屋壓力龐大的此刻,投資買盤仍多持觀望態度。這時,許多人轉賣為租、也有人轉買為租,供需雙方同時湧進租賃市場,造就近十年難得一見的租市榮景。 最明顯的,是租金逆勢成長。今年第一季,全國六都房價創十五季新低;去年全國買賣栘轉棟數僅約二十二萬戶,寫下近十四年最慘紀錄。房市交易價量齊衰,租金行情卻脫鉤成長,據五九一租屋網母公司數字科技統計,二〇一五年,北中南四大城市,租金較〇八年成長一成到三成,今年第一季更創近八年新高。 租金投報率, 台中比台北高 四都之中,以全台第二大城市高雄市成長三三%最多,台中市成長二六%居次。然而,租市首重人口需求,根據內政部統計,近五年高雄市人口成長下滑,去年少了兩千餘人,台中增加逾一萬四千人,僅次桃園市。台中市建經協會理事長林正昇分析,台中是西部城市的中心點,有精密機械園區、中科進駐,磁吸苗栗縣以南、雲林縣以北的就業人口湧進,人口紅利帶動租屋需求。 根據信義房屋、數字科技統計,今年台中市套房單坪均價約十八萬六千元,每月每坪租金約八百元,換算租金投資報酬率達五.三%,比台北市僅二.九%,高出二.四個百分點。 永勝租售管理執行長徐銘達分析,雖然房價下跌趨勢明顯,但目前薪資水平沒有提升,對許多年輕人來說,買房仍不易,以租「代買」、「待買」的求租者眾;此外,現在要順利賣房,屋主多半得降價,有些屋主乾脆先將住宅出租,租市供給同樣增加,今年過年後,雙北市與台中市委託出租、求租量皆成長約一成,造成租市比房市更熱絡的景況。 三心法精選標的、放長線 投資人想賺高租金投報率,心法一,即是鎖定收益最高、房價相對穩定的中南部。三十歲的家庭主婦張小姐,三月中旬買進鄰近台中醫院、一戶權狀十三坪的小套房,總價僅一百四十萬元,每月可收租五千元,租金投報率達四%,全以現金埋單。「錢放在銀行也不知道做什麼,」張小姐說,台中市西區房價近十年漲跌幅不大,不熟股票、基金操作,乾脆把錢放進「看得到」的房地產,較安心。 心法二,挑地段、鎖定租客。 中信房屋中彰投區域經理楊乾意分析,租屋市場以學生、上班族為兩大客群,兩者交集處,租賃市場更活躍。例如逢甲商圈,附近還有東海大學、榮總醫院與中科、精密機械園區的租屋需求;一中商圈,附近有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科大,以及服務業上班族,皆是台中市租屋人口活絡的區位。徐銘達表示,鎮定學區投資,還要緊盯大專院校入學分數,國立大學招生人數較為穩定;分數排名較落後學校,在少子化壓力下,較快面臨招生人數銳減風險,須格外注意。 鎖定上班族、商務客群,則要挑選已經成熟的金融商圈,例如台灣大道沿線辦公大樓多,換租接手性較強。 心法三,包裝產品。在台中市擁逾二十戶出租宅的林姓包租公指出,屋齡約二十年左右的中古屋,最有可塑性,「花個五、六萬元裝潢一下,就很好租了,每個月房租還多收五百到八百元,」他指出,中古屋房價較低,簡易裝潢,每月租金就能比無裝潢產品多一成,且出租速度快一倍,有效縮短空租率。以他投資逾十二年經驗,旗下出租宅每年可收滿十一.五個月租金。 「著眼於出租收益率的投 資,應該被鼓勵,」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林左裕表示,台灣住宅空置率高,有資產者買房出租當房東,有助於活絡市場;但他也提醒,置產之前,要考慮當地房價走勢,免得賺了租金、賠了本金。另外,同時要將房貸利息、稅負、住宅折舊等成本算清楚,確保淨投報率符合預期再人手。 以往,房地產是國人側重的置產工具,但在房市前景混沌的此刻,短進短出的槓桿操作,不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此刻,是重新配置資產的關鍵時刻。挑對產品,放長線、求穩健租金投資報酬率,才是聰明投資房市的決勝心法。 撰文者王柔雅 |
二○一一年,日本東北大地震,重挫日本經濟,造就CEC國際控股(759)阿信屋成名契機。短短六年間,隨日圓下跌,CEC由多年徘徊低位的「毫子股」,升至一三年歷史高位近五蚊,分店由一一年的四十間升至現時約二百七十間。同樣是日本,但今次卻可能是摧毀阿信屋的奪命符。阿信屋標榜對抗超市霸權,形勢卻在近年漸起暗湧。上年開始,日圓急升、租金高企、同行惡性競爭,加上近日熊本地震影響來貨,令零食王國地位岌岌可危,股價由高位再撻番落一元水平。壞消息相繼而至,老闆林偉駿直指今年要「抖一抖」:「一定要調整,唔係我哋會玩完!」 近日林偉駿接受傳媒訪問時,聽得最多的問題是:「今年執幾多間?」林偉駿坦言現時市場已不能與往年相比:「以前邊有咁多零食鋪?個餅愈嚟愈細,但仲多人去爭,唔縮皮真係無辦法!」翻開公司一五年半年業績,截至十月三十一日零售業務經營溢利為二千二百一十五萬,按年跌百分之三十二,而純利更跌百分之五十三至八百零九萬,平均每間分店每月賺得一萬多元。市道每況愈下,林偉駿近期放盡風聲指「今年真係要縮」,由四月初計劃今年關閉十四至十五間店鋪,到近期指最壞打算關閉三十間,「愈講愈衰!」他坦言曾受行家指責「唱衰個市」:「仲托住個市做咩!朋友有個仔嚟我度做開實習,近排突然話學校唔俾做兼職,唔嚟做啦。我問係唔係驚執,佢話唔係,但係大家心知肚明啦。」他續指:「跌咪跌囉,呢排特別多朋友走嚟安慰我,如果個個都為面子去死撐,死撐就真係玩完啦!」 加三十萬人工留人 不少光顧阿信屋的市民發現,以往較平的「正價」貨品愈來愈少,取而代之的是折扣較少的「公價」貨。林偉駿承認與近期市況有關:「真係平唔到咁多,除咗兌換率問題,其實日本貨本身有部分都加咗價。」他指出五月將有七成貨品換成公價:「公價嘅毛利率都係百分之三十五至三十七,有部分仲要得百分之三十,呢個仲要係入貨價嘅毛利,仲未包鋪租同人工嗰啲,加加埋埋要成百分之三十一至二成本,我哋控制成本已經做得好好,已經唔係話其他方面使多咗,但如果唔加人工,依家點請人?」他指單單在三月,人工開支已經增加了八十萬:「前線好難請人,依家周街都要店長,俾唔到好條件就走。」他坦承現時不少大財團入小量貨源,以低價來做噱頭搶攻營業額:「好似OK便利店咁,麵同啫喱特別平,呢兩款我哋照跟就死。」他又否認現時分店多能造就霸權:「五年前仲有可能,依家周街都係(零食店),水貨又大把,我哋根本無可能定價太貴。」 二百間是界限 很多人質疑阿信屋「點解行兩步就有?咁多間唔驚蝕?」原來林偉駿深知問題所在:「五十幾間就break-even,一百到百二間係最賺錢,因為唔使租倉,車四架就夠,過二百間就係一個界限。」雖然每間平均盈利減少,但他最終仍以四百間作為目標:「生意係分薄咗,但係穩定啲,預計要三年調整,但係奈何呢個時間遇到呢個情況,我哋惟有沉一沉,重整一下。」他指出,領展(823)及港鐵(66)的鋪租較貴,其中港鐵沿線鋪因營業額未如理想,年內最少結束五間,佔總數約一半。他坦言:「四五間無論點都會結業,其他都要等傾續租,但係地鐵鋪咁矜貴,點會平租俾你!」他直指細鋪的生意額遠比大鋪低:「好多旺區、四五百呎嘅鋪都係蝕錢,千五呎大鋪先有錢賺,屋邨啲婆仔情願行遠啲都要去大鋪。」 領展賣場搏減租 林偉駿直指領展租金加幅驚人:「沙田禾輋,原本七萬蚊租,依家仲要分利潤俾佢,夾夾埋埋十六萬,我附近仲開咗分店,分薄咗生意,點同佢續?佢點肯減咁多?」近日領展出售資產給炒家,他反而期望租金能夠受惠:「賣嘅多數都係啲邊皮鋪。啲炒家多數都係炒車位,最近有一間係轉咗新業主,反而有得講數。」領展「頭號」炒家之一林子峰,旗下持有零食店優品360°,他就指不怕被趕走:「佢都要租俾惠康百佳,啲炒家都係志在炒車位,租好定自己開好,有數得計,我反而唔擔心。」他反而擔心管理不善,令商場人流減少:「領展唯一優點就係管理做得唔錯,始終佢都要保持個形象,但係定時定候都會喺商場搞吓活動,炒家就未必咁落力做宣傳。」 無人再買日本貨 有報導指出,日圓再升,阿信屋就要按比例結束分店,林偉駿澄清:「其實條數唔係咁計,關鍵係再升啲,日本同歐洲貨就無人買。好似日本版可樂,依家賣七蚊左右,遲啲要賣到八、九蚊,但依家香港版都只係四個幾五蚊,到時仲邊有人買?日圓再升,啲貨就矜貴番,大家仲食合味道咩,都走晒去食康師傅啦。」他坦承現時大多新貨都來自日本以外地方:「好似急凍嘢咁,大部分都唔係來自日本,就係知道日圓無可能一直咁跌。」林偉駿指出,一年前日本零食商開始「出蠱惑」:「一係加價,但係佢哋覺得加價好大件事,所以多數都減量。」他透露生產商務求令消費者有錯覺,在生產時下了不少功夫:「好似即食麵咁,個包裝一樣,但係成個麵扁咗,但係睇落唔知,因為麵條同麵條之間空隙大咗,無咁實,無一間生產商唔係咁做。但係佢哋始終都有良心,唔會整化學嘢,佢情願偷減少少料。」 連環開副線之謎 除了日本零食,阿信屋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副線種類繁多,由最初的急凍食品,到現時寢具、麵包店、雲吞麵店都有,林偉駿就指很多都只是無心插柳:「其實好多都係業主要求,第一間急凍食品,就係因為領展唔俾賣米,但係冷凍嘢就可以,可以開喺街市位。有啲就業主可以租多間鋪,但係無理由一個商場開兩間,惟有拆出嚟。」至於今年會不會有新的店種,他即答:「無啦,唔通賣雜誌咩,有新嘢都會放去鋪頭。」沒有新副線,林偉駿反而力谷糧油市場,擺明向惠康和百佳「挑機」:「以往都係經米商入貨,但係依家直接向泰國攞貨,可以平百分之十幾,個牌都等咗七個月先拎到。」他解釋:「經濟好唔好大家都要開飯,我知超市好緊張呢個市場,依家其實係擺到明同佢哋爭生意。香港人呢幾年係食少咗米,我哋賣一包即係佢哋賣少一包。」問到會否害怕大財團再打壓,他表示:「誠哥邊度得閒理我哋啲小兒科!」他補充:「同超市競爭,好過同士多鬥啦。」 網民挑機Q&A 上週五,林偉駿到本刊facebook fanpage直播,即時與網友對話,不少網民都提出尖銳問題。 問:為何好吃的零食常斷貨?答:啲貨賣完一(貨)櫃就要等下一(貨)櫃,有啲貨原本打算一直賣,但發現原來一段時間斷貨,生意更加好。 問:聽聞阿信屋七月會結束?答:最多都只係少開分店啫,上得市,爛船始終都有三斤釘。 問:你本人知唔知點分熱賣價、街坊價、超筍價、公價、正價?答:啲價我自己定,點會唔知啫!(記︰其實有咩分別?)其實無分別o架,正價就(較來貨價)mark高42至44%;街坊價40至42%;公價35至37.5%;熱賣價25至30%。有啲超底價見底嗰啲,仲低啲。 問:你會不會請零食試食專員?答:當然唔會啦,你過到來覺得試食好得意,可能試一次、兩次。如果你日日試食……我話你聽,我試嘢好有興趣,手淥到咁,就因為試壓力熱水鍋,噴到我手爛咗十幾廿日,日日食抗生素。 問:點睇759股價由2蚊4毫跌到1蚊?答:咁點解唔講佢由1毫升到5蚊呢?最緊要係由1毫升到5蚊的過程,我無利用呢個機會去集資、去呃佢哋。我專心工作,你話做老細做到你咁白痴,日日自己做。你可以話我無能,我接受,但炒股票,我真係無咩興趣。 問:最好生意係邊間?答:最好生意、一直保持係元朗,有個叫布殊嘅伙記,以前是7仔老闆,丟低老闆唔做,走過來做,所以就第一,做幾百萬o架。第二就係粉嶺聯和墟嗰間。 問:有無諗住減肥?答:我梗係無啦,我係270幾磅,即係你的兩倍幾。(記︰你又知我幾重?)我睇我個女都係一百磅。 問:不如做多啲唔同行業,例如寵物用品店。答:幫狗沖涼?梗係唔啱啦。去到依家經濟問題,專注番。小家電cut剩18間,日本城咪開心啲。 問:成日合埋眼,係咪好疲累?答:呢個係我習慣,呢個唔係唔尊重,係我習慣諗嘢。(編按:林早前接受本刊訪問指每日只睡四小時) 問:高登網民洪非凡係759邀請嘅「網上打手」?答:我真係唔識佢。佢幫我哋寫嘢?我無俾過錢喎。如果有人唔收我錢而幫我擺平啲嘢,真係要識吓佢。 撰文:梁延宇攝影、攝錄:財經組協力:黃嘉慧[email protected] |
6月3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支持住房租賃消費,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2020年基本形成供應主體多元、經營規範的住房租賃市場體系。支持符合條件住房租賃企業發行債券、不動產證券化產品,穩步推進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鼓勵地方政府盤活城區存量土地增加租賃住房用地供應。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早在今年5月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陸克華就介紹了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有關情況。
此次《意見》明確指出,允許將商業用房的土地用途調整為居住用地。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土地使用年限和容積率不變,土地用途調整為居住用地,調整後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應當按照居民標準執行。
同時,允許將現有住房按照國家和地方的住宅設計規範改造後出租,改造中不得改變原有防火分區、安全疏散和防火分隔設施,必須確保消防設施完好有效。
“此前管理層也多次談到住房市場‘租售並舉’,這對建立多層次的住房消費市場提供有力支持。而允許商業用房改建成居住用途出租可以說一舉兩得。一方面化解商業用房庫存過高的壓力,另一方面,經過結構調整後,增加居住用房的供應,滿足租賃消費的同時有望抑制租賃價格快速上行。”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告訴記者。
記者註意到,《意見》中也強調了要發展住房租賃企業以及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住房租賃業務。
《意見》指出,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調動企業積極性,通過租賃、購買等方式多渠道籌集房源,提高住房租賃企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形成大、中、小住房租賃企業協同發展的格局,滿足不斷增長的住房租賃需求。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對於低端租賃市場而言,尤其是從保障性住房的角度來講,公共租賃房貨幣化,有助於解決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問題,再加上PPP模式的介入,租售結合方式的推進,也有助於解決住房閑置庫存問題。
盧文曦認為,是否能夠得到開發商或者投資機構積極響應存在不確定性。主要是經濟賬。投資需要通過租金來實現回報,整個投資回報周期會比較長,尤其像上海住宅的租金回報率只有2%左右,外加上出租需要管理、維護等等,都是投資成本。
其實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做起了長租公寓,包括魔方公寓、蘑菇公寓、青客公寓、貝客公寓、灣流國際社區、YOU+公寓、優客逸家等都是已經運營超過2年的長租公寓品牌。也有開發商開始從事公寓,比如萬科、旭輝等。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培育住房租賃市場,打通購租並舉市場,是我國住房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國務院住房租賃政策,順應住房市場改革的需求,為後續租賃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原則性的指導。後續包括各大部委、地方政府、企業、消費者和投資者等將基於此類政策精神而積極落實,進而會有更多細化的政策和相應策略出現。
這次《意見》同時提到了稅收優惠,對依法登記備案的住房租賃企業、機構和個人,給予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落實營改增關於住房租賃的有關政策,對個人出租住房的,由按照5%的征收率減按1.5%計算繳納增值稅;對個人出租住房月收入不超過3萬元的,2017年底之前可按規定享受免征增值稅政策;對房地產中介機構提供住房租賃經紀代理服務,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對一般納稅人出租在實施營改增試點前取得的不動產,允許選擇適用簡易計稅辦法,按照5%的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對個人出租住房所得,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對個人承租住房的租金支出,結合個人所得稅改革,統籌研究有關費用扣除問題。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也認為,該《意見》將大大促進租房市場的發展。但是同時,這個市場目前還是存在問題。
今年兩會期間,住建部副部長倪虹曾表示,我國的房屋交易市場是在不斷發展,也在不斷完善,保障體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來,特別是近幾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規模建設。“但我們租賃市場的發育確實相對於那兩個方面是落後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我們現在還缺少專營住房租賃的企業,也沒有形成規模。二是我們的租賃市場現在主要是二手房和舊房,一手房租賃市場還比較少。三是中介機構服務上還存在不規範無序競爭的問題。四是在機制體制方面和有關法律方面還都需要完善。”
每經記者 黃博文 深圳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隋丕寧
同樣都叫世紀匯廣場,同樣都跟李嘉誠相關,因為所在地的不同,命運也截然不同。10月,李嘉誠200億元賣掉上海浦東世紀匯廣場,而遠在深圳的另一個世紀匯廣場的命運,則要坎坷得多。
11月23日,十幾名深圳世紀匯廣場的商家來到香港長江中心,要求會見集團高層反映情況。據商戶介紹,由於深圳世紀匯項目的開業情況不理想,入駐商戶因蒙受損失而無力交租,深圳和記黃埔中航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和黃中航地產)將他們告上法庭,要求繳交所欠租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向深圳和黃中航地產咨詢詳情,對方在予記者的回函中表示,“關於近期深圳世紀匯商場部分租戶對早前雙方簽署訂立的租約條款有所異議,我司與商戶溝通後未能達到共識,我司已循法律途徑處理,日前深圳法院就個案頒發了判決書,並判我公司之入稟獲得勝訴。”“然而,該批拖欠租金及服務費之商戶於深圳法院判決前後,曾多次到世紀匯及我司總部所在的香港長江集團中心要求反映情況,嚴重影響長江集團中心租戶及我司總部的正常運作, 對公眾人士更造成不便。另外,於現場展示之橫額及標語,構成對我司的無理及失實的指控,我司深感憤慨。”
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揭秘李嘉誠旗下這一深圳物業項目背後的糾紛歷程。
現場調查:黃金地段商場有點冷清
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網站顯示,深圳世紀匯項目修建在深圳地鐵一號線華強路站上,人流量匯集,商場共7層(含負1樓),總建築面積約5.9萬平方米。
12月2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華強北商圈的世紀匯購物中心。商場頗為冷清,開業率確實不高,一、二樓底層單元有部分商鋪空置,外墻上張貼“原創設計品牌,精彩待現”字樣,高層部分除了餐飲,大部分沒有開業,外墻同樣是某某品牌即將開業的海報。
在最高層6樓,一家餐飲負責人告訴記者,店鋪每月租金10萬元,但經營慘淡。“從2014年進駐就這樣,現在情況更慘了,你看這走動的人,除了工作人員哪有顧客?”她指著空蕩蕩的走廊無奈地表示。據悉,餐廳每月的成本大概要50萬元左右,而從開業到現在,平均每月只有不到30萬元的收入,虧損甚多。
在寫字樓通向商場一個幽暗的通道中,張貼著商場入駐品牌的導引牌,有屈臣氏、老鳳祥等,但在商場卻找不到入駐店鋪。記者走完7層商場,粗略估算開業率在20%~30%左右。
位處黃金地段,又是李嘉誠旗下物業,正是這響亮的招牌吸引著商家入駐,但結果卻是租戶大面積虧損的窘境,為此雙方開始了長達兩年的矛盾糾紛。
和黃起訴:談判未果對簿公堂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7月,深圳市早年的地標建築天虹商場進行拆除重建,中國航空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宣布與和黃聯手,開發新地標中航廣場。中航提供土地,和黃負責開發、運營及一切費用支出,處於控股地位。深圳和黃中航地產的管理層,也都來自香港。
2014年8月,整個項目的收尾部分世紀匯購物中心低調試業,它的面世時間比外界預期晚了至少一年。
做車險的楊先生是第一批進駐的租戶,他租下世紀匯一樓一處15平方米大小的店鋪,和朋友合夥開了一間皮革奢侈品護理店,每月租金610元/平方米。楊先生稱,進駐這麽早是因為商場方面承諾開業率達到70%,當年國慶節正式開業。
記者拿到招商時和黃中航地產出具的商場落位圖顯示,深圳世紀匯引入的都是國際品牌,包括Tommy Hilfiger、Versace Collection、Club Monaco等。
據商戶反應,世紀匯的正式開業從2014年的國慶拖到2015年的五一,到最後不了了之。原先通告的知名品牌沒有入駐,開業率不到30%,更有君尚等大品牌相繼撤走,人氣更是慘淡,入駐商戶大面積虧損,無力交租。
2014年底,即有部分商戶對商場經營不滿,開始停繳租金,2015年上半年商戶不滿集中爆發,大部分商戶開始停繳租金,並有部分品牌陸續撤場。
楊先生告訴記者,期間和黃中航地產方面代表找商戶談過兩三次,希望商戶不要撤場繼續經營,大家共渡難關,承諾給持續經營的商戶租金六折的優惠。但仍有部份商戶虧損嚴重撤場,並提出和商場解約。楊先生的皮革店在2015年5月份撤場,前後虧損30多萬元,屬於數額較小一類。
和黃中航地產一方面和商戶談判,另一方面以拖欠租金為由起訴商戶,要求追討租戶拖欠的基本租金、推廣費及違約金。像楊先生一樣的被告有60至70家,他們大多數都欠租金等費用幾十萬到數百萬元不等。
2016年11月,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法院判決,第一批被起訴的商戶敗訴,數名商家被要求支付所欠租金、推廣費及違約金等費用。法院判決結果出來後,深圳和黃中航地產關閉了與這些商戶的溝通通道。商戶稱,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到香港長江中心,要求和高層溝通。
針對部分商戶的這種做法,深圳和黃中航地產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回函中稱,“部分商戶漠視法院之判決,企圖以抗議等行為向我司施壓,以達到豁免繳付其拖欠租金及服務費之目的,我司不同意並將嚴格按照深圳法院頒發判決書執行。對有關人士的上述行為,我司對此予以強烈譴責。”
記者了解到,目前,部分拿到深圳市福田區法院民事判決書的商戶已經到深圳市中級法院上訴,以求得到他們認為更合理的判決結果。
商戶反訴:開業率70%的承諾未兌現
虧損嚴重卻要支付高昂租金,世紀匯的租戶們覺得很冤。在接到敗訴判決前後,部分虧損嚴重的租戶開始聯合起來反訴深圳和黃中航地產“合同欺詐”。
上述租戶楊先生稱,當時的和黃中航地產承諾,商場開業率可以達到70%,國際一線大牌進場,以及電影院、遊樂場綜合體都會到位,還稱深圳世紀匯將來會成為亞洲國際旗艦商場。然而,這些承諾都沒有兌現,就連君尚百貨,也在2015年8月徹底退出。
記者了解到,和黃中航與租戶的租賃合同並不全然相同,少數租戶合同明確約定了70%的開業率。合同寫明:“如該商場整體簽約率低於70%,甲方同意豁免乙方支付基本租金,直至該商場整體簽約率達到70%以上,但該段期間內乙方仍須向甲方支付相當於該房產每月提成租金(該提成租金不得扣減基本租金)”。
租約中一條款還明確稱,“該商場整體簽約率達到70%以上(含70%)的日期以甲方(深圳和黃中航地產)書面通知的日期為準,乙方不得有異議”。據記者向多名商戶咨詢,他們從未收到商場關於開業率是否達到70%的回應。深圳和黃中航地產表示,關於開業率的相關證據已經提交至法院,在此不做單獨說明。
記者在采訪多名商戶後了解到,商戶的訴求並不是要抵賴掉所有的租金,而是要求深圳和黃中航地產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求共同承擔這些損失。
“我們撤場後,重新進駐的商戶租金大約100元/平方米,當時我們租金610元/平方米,差距這麽大,我們感到不平衡。”楊先生稱,和黃中航地產卻要追討全額租金,商戶當然不滿意,畢竟商場經營不善是事實。
對此,深圳和黃中航地產向記者回應稱,深圳世紀匯自2014年8月營業以來,公司投入大量資源,進行不少宣傳及推廣活動,在不同媒體包括報章、雜誌、電臺、戶外媒體以及新媒體如微信大 V、網絡論壇、朋友圈等投放廣告。
“我司不斷積極引進不同的主題行業,力求豐富及拓寬商場的業態,以增加客流。近期已有多家新商戶陸續開業及積極籌備開業中,當中包括知名運動品牌旗艦店、大型高端健身中心、知名美容及化妝品牌、專業兒童教育中心、大型兒童遊樂中心、多間特色餐飲等。”和黃中航地產回應表示。
原因揭秘:定位不準,經營不善
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深圳世紀匯項目人氣慘淡?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世紀匯周邊目前多為中低端的傳統電子小商品市場,諸如華強北電子世界、都會電子城等,並不是公認的商業聚集區,地理位置剛好卡在萬象城和福田CBD的中間,世紀匯、中航九方屬於培養區域商業氛圍的先行者。
除此之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項目人氣慘淡但更多的還是與經營團隊有關,深圳和黃中航地產管理層大部分來自香港。
一名熟悉深圳商業市場的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世紀匯項目中和黃占股比例大,香港人在運營管理方面,很多運營思路跟內地不一樣。當時是先開業後招商,開業時還引入了深圳的高端百貨品牌君尚,也有引進一些大牌。開業後負一樓、一樓和二樓的招商情況一直不好,君尚也撤出了。
2015年,深圳世紀匯姊妹項目——隸屬中航地產的九方購物中心開業,很多餐飲品牌都搬去九方,這對世紀匯造成很大沖擊。
《第一財經日報》援引上述市場人士的話表示,和黃根本無心經營這個商場,導致深圳世紀匯的定位規劃不清晰,品牌業態也很亂,招商更加混亂,什麽品牌都可以進駐,讓消費者感覺很低端,直接導致商場人氣一直不旺。
和黃與中航聯袂打造的中航廣場,除了深圳世紀匯購物中心外,還有48層的甲級寫字樓“世紀匯廣場”項目和商務公寓“世紀匯都會軒”項目。其中商務公寓“世紀匯都會軒”是公寓產品,總建築面積為17.9萬平方米。
2011年8月,產品首次亮相,首批逾400套,在整個福田區每平米均價還不到4萬元的情況下,和黃以高達5萬元的每平米均價,短短數天售罄,創造了當時深圳商務公寓的銷售傳奇。
2013年2月,李嘉誠又以近30億元的價格把世紀匯27個樓層賣給了交通銀行,此舉成為當時深圳樓市史上最大單筆交易之一。世紀匯現剩下的樓層被用以出租,由和黃租賃公司打理。
上海浦東世紀匯廣場,已被李嘉誠200億元賣給中國人壽,而惹了諸多麻煩的深圳世紀匯廣場會是他的下一個交易對象嗎?這一切暫時還是個未知數。
近年來,香港黃金地段的甲級寫字樓一直受到中資機構的追捧。
“中資機構近年來在香港掃入了很多整座的甲級寫字樓,作為自用或者出租。然而局限於成本效益,中資機構的寫字樓租賃叫價一般高於市場平均水平。過去三個月,租務市場有明顯放緩的跡象,中環和上環的寫字樓主要都是一些小面積的成交,面積達到一萬平方英尺(即英尺,下同)以上的租賃極少。”高力國際商業服務總經理顏慧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流動性最強的投資物業之一,香港寫字樓物業每年可以提供2.5%-3%的穩定租金回報,因而成為香港商業地產市場中的“香餑餑”。據市場人士指出,去年單筆成交金額超過1億港元的投資物業成交中,寫字樓占比達到74%。
2015年底,恒大地產以125億港元的天價購入全幢灣仔美國萬通中心,英尺價高達3.6萬港元,創下當時最大額商廈買賣及英尺價最高紀錄。去年2月,光大控股斥資100億港元,收購同樣位於灣仔優質地段的甲級辦公大樓“大新金融中心”,以總樓面面積約40萬方英尺計算,英尺價達到2.5萬港元。
中環寫字樓租金遠超紐約和倫敦
隨著大批的內地金融機構湧入香港市場,中環甲級寫字樓租金亦連年飆漲。
戴德梁行香港區董事總經理蕭亮輝指出,中資機構占用中環甲級寫字樓的樓面比例,由5年前約13%,增加至去年第四季約19%。他指出,內地中資機構仍然積極在香港物色寫字樓用於擴充香港業務,預期今年超甲級寫字樓的租金增長3%至6%。
根據戴德梁行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資機構在香港甲級寫字樓共租賃了40萬平方英尺的面積,其中65%位於中環。去年中環甲級寫字樓新租賃成交達到50萬平方英尺,其中60%的租賃方為中資機構,而2015年該比例僅為31%。目前,內地企業占香港各區甲級寫字樓總面積的比例達到11.7%,相比2011年的8.6%明顯增加。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香港,中環寫字樓的租金則已“貴”絕全球。根據仲量聯行的統計數據,香港的甲級寫字樓租賃成本遠超同為國際級城市的紐約和倫敦。香港中環的甲級寫字樓每平方英尺租金為302美元,相比之下倫敦西區為197美元,紐約中城區為194美元。
高力國際研究部總監石峰指出,今年中環、金鐘的寫字樓租金的平均水平將達到每平方英尺117.6港元,相比之下,銅鑼灣、灣仔,港島東等租務較為活躍的地區則分別漲至67.7港元、48.7港元,租金差距十分明顯。
“過去三年,中環甲級寫字樓的租金水平升幅達到20%左右,一些企業需要重新估算運營成本。我們預計,未來五年一些跨國公司將加快遷往非核心商業區,比如兩家外資律師事務所已經從中環搬至港島東,這是之前從未出現過的現象。一些大型的跨國銀行也紛紛縮減在中環的寫字樓規模。”某外資寫字樓租務部主管表示。
去年下半年,匯豐銀行在位於銅鑼灣WeWork服務點租下300多張辦公桌以壓縮辦公租金成本。摩根大通則在去年第四季度在九龍東的海濱道領展項目承租了22.5萬平方英尺的寫字樓面積,並將現有分散於旺角、沙田、港島東等多個辦公地點進行整合。
九龍東或成香港第二大甲級寫字樓集中地
由於中環甲級寫字樓供應持續緊張,租金節節飆升,已無法應付跨國公司對優質辦公室的需求。近年來特區政府積極將九龍東打造成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
九龍東包括啟德機場舊址、觀塘和九龍灣商貿區,曾是香港制造業鼎盛時期的重要工業基地。隨著機場遷往赤英尺角、香港制造業的基地北移,該區失去了一些舊有的活力,留下大量未有被充分使用的工業大廈。
為此,香港特區政府推出“起動九龍”計劃,並於2001年將觀塘及九龍灣的工業用地改劃為“商貿”用地,容許將工業單位用作辦公室用途或將工業樓宇改建為辦公室及商業樓宇。2010年4月,政府推出了活化香港工業大廈的措施。同時,連接中環的紗中線計劃於2021年落成。
“事實上,早在1998年渣打銀行就率先在觀塘創世紀之城一期購入其中15層,並命名為渣打中心,作為該行的後勤總部。在2002年,東亞銀行亦在該區設立東亞銀行中心。未來一些銀行如果需要較大的面積,也會傾向選擇九龍東。”顏慧萍表示。
她預測,未來五年內,九龍東甲級寫字樓的占地面積將會增加400萬平方英尺,至2020年該區將成為香港第二大甲級寫字樓集中地,占地面積將超過1.5萬平方英尺。同時,由於該區寫字樓的空置率過去五年徘徊在7%-7.8%,隨著供應增加,今年該區的租金將會下調7.5%至34.6港元/平方英尺。
這兩天,我們一直在努力把近期召開的亞布力論壇內容分享給大家,特別是馮叔他們「萬通六君子」老友再聚首的圓桌論壇,很多讀者留言說精彩得可以拍成一部電影。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一直被稱為「東方達沃斯」,每一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優秀企業家們都會不遠萬里地聚集到亞布力這個地方,不談理論,不談成就,而是根據每年不同的主題,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所思所得,如今已經是第17個年頭了。
但在更遙遠的瑞士,在更久遠的1850年,格勞賓登州一個偏遠、貧窮的小鎮達沃斯,因為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的德國醫生,悄然開始了變身國際高端經濟會議中心之路。
亞歷山大:發現全世界空氣最潔凈的地方
亞歷山大在沒有成為醫生之前,是一名真正的革命者;革命失敗後,他流亡瑞士,在那里學醫,並成為一名主治呼吸系統疾病的鄉村醫生。
1853年11月,大雪飄飛的某一天,亞歷山大醫生一路顛簸,從熱鬧的蘇黎世孤獨漂泊到名叫達沃斯的一個小鎮。
小鎮人口不多,沒有蘇黎世那樣的咖啡館和影院,起伏的山谷和安靜的飄雪以一種別樣的安寧呈現在亞歷山大眼前。稀疏的民房分散錯落在山谷上下,哪怕遇上一段像樣的公路,也會顯得無比奢侈。
這個小鎮直到現在人口才有1.3萬人,所以不難想象他初到此地的落寞。沒有了複雜的政治鬥爭和不必要的人際往來,醫生很快以職業的敏感性淡化了略顯枯燥的生活現實。
此時,1853年歷史的天空下,全球都為肆虐的結核病而困擾,亞歷山大和所有同行一樣,都在四處尋找解決方案。
亞歷山大發現,小鎮里的人身材勻稱,都有強壯的胸肌和心肌,長距離的徒步和頻繁的翻越峽谷竟能如履平地。更重要的是,但凡小鎮居民,基本上沒有發現結核病史。
為何上帝會獨獨偏愛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呢?
亞歷山大開始著手尋找老天獨賜的那份神奇免疫力。最後他確信,這里的人沒有任何呼吸系統疾病,絕大部分是這里的空氣和水在發揮神奇作用,尤其是空氣更為重要。
亞歷山大堅信自己發現了全世界空氣最潔凈的地方,而且通過空氣和水療法完全有可能攻克結核病難題。
接下來的日子,他以革命者的激情傳播這一有可能真正治療結核病難題的重大發現。但這套極具創意的空氣療法沒有預想的那樣,得到太多人認可和接受,倒最終吸引了兩名病重的德國人,他們遠道而來,表示願意冒險一試。
結果,病情得到明顯改善的兩個德國人很快成為活廣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達沃斯小鎮。
人氣大增的的達沃斯很快引起了荷蘭投資人威廉姆·霍爾斯博爾的註意,他說服亞歷山大聯手經營,成立了小鎮第一家大型水療酒店Hoelsboer-Spengler,以及鐵路沿線的Landquart和Schatzalp療養院。
於是,不差錢的名流人士也來達沃斯療養身體,像1929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大家較為熟悉的他的大作《魔山》,正是他與妻子在1912年在達沃斯接受肺結核治療時,以自身經歷為藍本所創作出的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藝術源於生活,這句話看來的確一點不假啊。
而福爾摩斯之父阿瑟·柯南·道爾則在此療養之外,還依據當地優勢,順手學會了滑雪,也算是意外人生收獲。
還有《金銀島》和《化身博士》的作者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也曾在1881至1882年在達沃斯療養。
小鎮不再只有單純的原生地貌和生活在此地的原生居民,更多的人因為這個亞歷山大醫生的努力,開始奔赴這個療養之地,呼吸這全世界最潔凈的空氣。
小鎮也以幾十年的時間,從一個偏僻落寞貧民村鎮成長為一個時尚的大城市,這里慢慢有了電燈和馬車,有了酒店和電影院。人們可以緩慢地在街區散步,一起相約下午茶,聊聊小鎮發生的故事,聽一場愉悅身心的經典音樂會。
而我們的亞歷山大醫生則始終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為更多窮人的免費治療上,直到1901年去世為止。如今,達沃斯在醫學界的地位不減當年,每年仍有不少國際醫學大會在此舉行。
想一想那里的好天氣,我們就會對經常性接收到的霧霾預警深惡痛絕,分分秒的妒忌心就這樣生起。每當這個時刻,我們就會更加向往達沃斯那個地方,更加感謝和懷念那個名叫亞歷山大的德國醫生。
運動度假勝地:冰雪世界,人人都是孩子
來達沃斯深呼吸一下阿爾卑斯山中特有的潔凈空氣,這肯定是喜靜的都市人的選擇,醒腦、沈思,誰會不喜歡呢?
但是喜動的越野派風也會塵僕僕趕來,因為他們都知道,那里有條全球著名的700公里長的徒步長廊。
此時的達沃斯已經有了較強的自我發展意識,經過前人亞歷山大的基礎性工作的累計,他們開始不斷嘗試以更好的方式來面對全世界的探訪。
在1877年,歐洲最大的天然冰場在達沃斯落成,很多世界級的選手匯集此地,集中在這里開展專業性訓練。此外達沃斯還建了一座冰雪體育館。有了這個體育館,每年賽事不斷,成為冰雪運動者最大的樂事。
網絡版說把達沃斯從療養區升級成為旅遊勝地的是一個旅店老板。大概的意思是說,當時達沃斯的觀光客很少,而且都只在夏天為了避暑才來。
這個旅店老板向顧客許諾:如果他們肯冬天來度假,第二年夏天的房費全免。如此占便宜的事,客人簡直沒有理由拒絕誘惑,紛紛趕來,結果發現這里的冬天更好玩,達沃斯小鎮從此天下聞名。
實際上,自1900年後,達沃斯看到更多客戶們更為註重休閑和體育運動,於是他們加緊行動起來:世界上第一條雪橇道、第一條滑雪索道、第一個高爾夫球場等等,就這樣應運而生。
看來達沃斯人的市場敏感度和辦事效果好高,那個年代有此意識,還是一個小鎮,試問還有誰?
又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達沃斯根據需要不斷升級改變自身面貌,確保成為阿爾卑斯地區旅遊的絕對先驅,並讓冬季旅遊旺季的發展帶動和完善夏季旅遊,最終使得達沃斯成為全球少見的全年旅遊勝地。
有數據統計說,在滑雪旺季,會同時湧進70萬遊客來這里度假。雲南大理的周邊村莊,平均一年大約接待遊客數量也就是70萬人次。大寫的一個服字。
沒有親身走進達沃斯,可能無法感受達沃斯的美。去過達沃斯的人,多以傲嬌姿態來描述達沃斯的美。
他們形容達沃斯的美,美在安靜無風的雪,因為那緩慢而落的雪花,給足欣賞它的人以時間去欣賞。
他們還說達沃斯的美,美在如中國山水畫般的黑白相間,白的是雪,黑的則是程度不一的村落、峰巒和樹木。
他們也說達沃斯的美,美在人與自然的結合,這里的雪花飛揚、林木漫山,而房屋不高,一切人為因素全被包裹在自然環境當中。
一切和諧得自然天成,活在童話世界里一般。此番感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吧。
關於達沃斯小鎮的安靜,很多人說那里的夜晚,躺在房間里時,可以寂靜到聽到自己的心跳。這讓活在喧囂世界的我們有多尷尬,若真能在某一刻聽到自己的心跳,可能會被這不適應的安靜嚇一跳。
冬天的達沃斯,街上的人群明顯更多,老老少少都在冰雪世界里撒歡,前面在打雪仗的,後面的可能就是兩個趴在爬犁上比賽的老頭,可能這個時候,我們才會體會「人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這句話的深刻。
克勞斯·施瓦布:用46年時間喊全世界經濟精英來開會
把會議和旅遊產業放在一起來做,這是達沃斯邁向新領域的一個開端。但是真正喊來全世界經濟精英來達沃斯開會的老人家——克勞斯·施瓦布,則是把達沃斯推向全世界的最大功臣。
實際上,早有媒體透漏,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之所以選址達沃斯,是因為時年32歲的論壇創始人、日內瓦商學院教授克勞斯·施瓦布先生酷愛滑雪。看來這是一個相當任性的絕對玩家啊。
當然,早在1969年,達沃斯會議中心建築部分皆以建成。從那以後的40年中,達沃斯不僅承辦了許多會議,更使一些世界之名會議在這里安家。
今天,最著名的世界經濟論壇,自1970年以後,基本都在達沃斯舉辦。這就使得世界經濟論壇與達沃斯一同發展,同時達沃斯因為世界經濟論壇和它的客人們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也許是受了達沃斯小鎮自身獨特的輕松、休閑氣息所感染,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從最初便把「非正式、平等、休閑」的概念濃縮為「達沃斯精神」,使得論壇成為了一個在輕松、休閑氣息中探討國際經濟走勢和風雲變幻之地。
只有兩條街道的小鎮,在會議期間頓時擁擠不堪;房間也很小,小得只能容下一張小床和小桌子的房間。
如此狹小的達沃斯,每年卻聚集了來自全球2400多位各國政界、商界重量級的人物,醞釀著影響世界的重大話題。
於是,問題來了,如此級別的國際級會議,錢從何來?
創始人盡管努力告訴媒體說自己只是個藝術家,而不是商人,但的確他很早就做好了最初的商業設置。
比如費用這一塊,論壇的經費維持主要來自會員的會費,參會企業的繳費、合作企業的資金和物資支持以及各類捐獻等,這些來源的持續性保證了論壇的「財務持續性」。
通過多年良好運作,論壇的經營和管理、資金的來源和運用已經形成良性循環。嗯,很優秀的一個商人藝術家或者說藝術家商人,框架設置都很實在、落地嘛。
達沃斯小鎮自身也會對應如此剛需的遊客和會議人群,打造達沃斯版的雪地小屋,租金嘛,大約14萬美金,不打折且要排隊,想一想達沃斯人好有頭腦。
盛傳有錢的比爾·蓋茨為了能在達沃斯旅遊或參會方便,能保有一個穩定居所,不惜提前十年把租金都提前預支了。
每年,大公司都有在達沃斯開Party的壯舉,達沃斯本身也積極提供這樣的服務,服務費用為60-80人一小時的費用在8000美元。Google辦過一個數百人的party,一夜的花費在25萬美金左右。
初步估算,對於參會的企業家來說,大約需要百萬美金左右,這是在普通公務艙往返、青年旅社住宿、沒有任何娛樂開支的前提下。
不在乎多少錢都要去參加這個論壇的秘密,就在於很多企業家都受益於這個行業會議,這樣無法在正式議程上找到的會議,是以私密的方式進行的,參與者也均是行業巨頭,恐怕參與者在乎的不是錢,擔心的只是時間太少、會議太多而已。
也因此,成功的論壇很好地滋養著這個小鎮的發展,1.3萬居民中,直接從事旅遊、服務業的就有4000多人,這就很大比例地解決了小鎮居民的就業問題。每年,這個小鎮至少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230多萬名遊客。
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這個小鎮,如今發展成為地球上最適合開會的一個小鎮和頂級精英最想去參會的一個小鎮,這有幾代人的努力,有全球格局變化的影響,更有一些不為察覺的因素的多方面加持,使得它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認為理所當然的樣子。
其實想一想,曾經的那個避難的革命者亞歷山大,假如在他還沒有成為醫生亞歷山大前,就已經知道有那樣一個小鎮,是否還願意把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留在那里?
還有那個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如果他不是因為喜歡滑雪而選擇確定固定論壇場所,是否會有今天意義上的達沃斯?
我們都曾盛年,和他們一樣曾為理想奔波,但是真正喚起我們熱血的,可能並非一個地方、一個小鎮,它只是因為我們到了那里,然後彼此包容、成全,最終以最為合適的方式呈現給了全世界。
所以,更實實在在地堅定我們探索、創新和展望的內心,未來我們也終將收獲一個獨屬於自己標示的那個「達沃斯小鎮」。
(完)
掃描下載新財富APP,深度投研,大咖講座,盡在新財富:
讓眾人費解的是,資本為何如此看好共享單車,圍觀群眾們為共享單車如何盈利操碎了心。
雖然業界對共享單車的質疑聲從未間斷過,但並沒有影響資本市場對共享單車的興趣,而對於一部分用戶而言,作為大城市中短距離的輕便代步工具,共享單車也確實有足夠的使用需求。只不過,讓眾人費解的是,資本為何如此看好共享單車,圍觀群眾們為共享單車如何盈利操碎了心。
競爭白熱化的共享單車市場,盈利問題延後考慮,獲取用戶才是首要目標
從媒體輿論的反應來看,不看好共享單車的人顯然要更多,可就是在這種輿論環境之下,共享單車公司仍能不到的拿到資本投資,這讓不少圍觀群眾有些蒙圈,共享單車究竟如何盈利的問題也成為眾人關心的市場焦點?有專家跳出來解釋說,共享單車靠租金的營收很難賺錢,拿押金做金融才是未來的賺錢方式。可如今的市場不僅出現了超低租金的共享單車,甚至還有低押金、免押金的共享單車,這再次讓圍觀群眾對共享單車的未來感到困惑。
現在考慮如何盈利還有點早,無論是共享單車公司還是其背後的投資方,現階段更關註的是如何能獲取更多的用戶,並且留住用戶。共享單車市場競爭還遠沒有結束,各公司都在加大投入提升用戶體驗並爭取更多的用戶,他們的首要目標不是盈利,而是在騎行體驗、租還便捷、租金價格、押金高低等方面進行投入和優化。
共享單車市場的發展實在太快,而且競爭已白熱化,對現有業務邏輯的推演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例如,市場競爭很有可能導致押金金額不斷降低,分時租賃的租金也會越來越便宜,而隨著業務擴張的需要,共享單車公司對資金的需要越來越強烈,其所獲得的租金收益和押金很有可能被直接用於業務擴張,而不是用於金融投資。
對資本市場而言,目前能夠看到的是,租金可以帶來穩定的營收,而押金又可以沈澱下來用於經營性的金融投資,這兩種方式已能滿足資本對共享單車的未來預期。而如若能成為最後的市場贏家,共享單車的營收方式還有很多可以嘗試地方,例如保險、廣告等,所以近期各路資本爭相提升了對共享單車市場的投入。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一:租金
預付租金是共享單車最基本的營收方式,目前的市場價格是每半小時幾毛到1元不等的定價。很多人都給共享單車公司算過使用壽命和成本周期的賬,不過算法不同,結論不同,有的認為共享單車的租金營收利潤豐厚,有的則認為依靠租金很難帶來盈利。還是那句話,以目前並不穩定並且越來越複雜的市場使用情況來算共享單車的未來潛力,得出的結論肯定不準確。
算賬誰都會,我們也可以來算一下。共享單車最大的市場需要來自於地鐵公交上班族的擺渡通勤需求,所以潮汐現象明顯,大家基本都這個時間段在用,一般正常情況下是早晚上下班兩次需求。排除周末的話,一個月約22天(工作日),一年約260天,然後再排除天氣因素,例如下雨、下雪、霧霾、低溫、高溫等,大概去掉60天(不同城市不一樣),一名上班族一年的上下班的通勤中需求次數大概400次,月均使用天數16.7天,月均使用單車次數33.4次。
以OFO單車為例,其造車成本約300元,每次使用費算1元計算,需要被上班族使用300次才能收回成本,這大概需要9個月的時間,而OFO每輛車的預計壽命是6個月,當然,除了上班族基本的固定需求,總會有額外的使用頻次,另外再加各種維修、運營等成本,共享單車依靠租金其實很難獲得大額利潤。
事實上,就如前面所言,每個人都有不同算法,這個賬肯定不能用這麽簡單粗暴的算法。不同城市的需求總量不同,不同單車的成本壽命比不同,這需要共享單車公司根據具體的運營數據測算,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但有一點其實不算也能知道,短期內想依靠共享租金獲得豐厚利潤的可能性並不高,市場還不夠成熟。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二:金融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共享單車其實不靠租金盈利,而是利用押金做金融來獲利。邏輯上這個想法很互聯網化,也說的通,其實也是傳統市場中常見的資金運作手段。但對目前的共享單車市場而言,自身對資金的需求量極大,如果手中有可用的資金最大的用途不是用於投資金融,而是用於發展用戶量。
另外,未來共享單車能獲得多少押金也是一個疑問,隨著競爭的加劇,共享單車的押金額正在減少,相應的資金池也會減少。不過,共享單車正在享受用戶紅利期,比達咨詢預計到2017年年底,用戶規模將達5000萬。用戶總量上來,押金沈澱的資金池也會更大,共享單車公司就有更多的資金可以用於金融或投資其他業務。
反過來看,若以押金的方式做金融,市場的想象空間也有限。以99元押金計算,當共享單車的用戶量達到1億時,押金總額是99億,99億看起來很多,但對於金融公司而言其實也沒多少。而且,共享單車公司一定能用這99億獲得金融投資收益麽?未必,也有可能會虧損。實際上,當某家共享單車公司的用戶規模達到數千萬時,金融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值得去發展的業務,但指望幾十億的資金池每年帶來幾億的凈利潤是不現實的。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三:保險
當共享單車公司有了足夠多的用戶時,變現方式也會越發多樣。例如,保險服務,也是獲取額外營收利潤的方式之一。有些電商、有些旅遊公司嘗試都是通過保險獲利,共享單車也有銷售保險的市場空間。自行車騎在路上,難免會遇到磕碰,要麽你撞了別人,要麽別人開車碰了你,或者是自己不小心受傷了,共享單車完全有理由捆綁保險銷售。以一個用戶每月1元,一年12元錢計算,一億用戶一年也有12億的營收,去掉各種賠付款,剩個幾個億也是有可能的,這個利潤已很可觀了。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四:廣告
另外,廣告也是最基本的營收方式。雖然現在各共享單車公司為了用戶體驗以及車身美觀並沒有做APP廣告和車身廣告,但廣告在未來必然會成為共享單車的主要營收方式之一。APP啟動頁,單車車身、手把、車筐、車輪後殼等都是廣告位,每年在廣告上獲得幾個億營收也是可以實現。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五:健身
當共享單車公司掌握了千萬級用戶之後,圍繞用戶的精細化運營也會被提升日程。共享單車除了被當成是通勤工具之外,也被一些用戶當成是健身減壓的一種途徑,而在健康、健身、體育產業愈發興盛的今天,共享單車公司完全可以搭建一個以單車為主體的健身活動中心。如今無論是室外騎行,還是健身房內的動感單車,都越來越受到歡迎,在這個方向上,共享單車公司有很大的可延伸空間。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六:活動
當共享單車形成粘性用戶和品牌效應之後,還可以舉行一些賽事活動、公益活動等,雖然活動本身帶來不了多少利潤,但可以提升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和社會認同感。而影響力和認同感是公司持續發展下去並提升可變現途徑的市場要素之一。
盈利,是市場留給最後贏家的禮物
不過,無論是租金、金融、保險、廣告、還是健康體育等產生的盈利,都是市場留給最後贏家的禮物。目前市場中的共享單車公司實在太多,不死幾家的話,激烈的競爭會持續推高經營成本,並且還會持續壓低營收空間,而共享單車公司不產生規模效益的話,無法獲得指數級的變現能力。所以,根據以往諸多互聯網項目的最終結果來看,共享單車市場肯定有公司會死,就看最後是誰死,誰活了。
中資擴充 諾亞集團租交易廣場
近一個月中區主要租務來自中資機構擴充,如金鐘太古廣場1期32樓全層,面積約1.2萬平方呎,以及20樓部分樓面,涉及3,000餘平方呎,合共約1.5萬平方呎,成交呎租約120元。新租客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集團。該集團現使用中環美國銀行中心樓面,是次集團承租樓面作投資銀行業務之用。
另外,中環交易廣場1期中層單位,面積約6,000平方呎,以每平方呎約140元租出,租客為中資機構諾亞集團,旗下業務包括資產管理、保險等,集團原租用上環李寶椿大廈單位,是次轉租交易廣場屬提升物業質素。至於同區聖佐治大廈中層全層,面積約9,000平方呎,以每平方呎約90元租出,新租客為外資顧問公司GLG,單位原租客為測量師行。
個別金融機構推出樓面分層,中環德輔道中渣打銀行大廈錄得全層租務成交,涉及物業9樓全層,面積約7,500平方呎。單位原由項目大租客渣打銀行承租,早前銀行決定棄租該層樓面,並推出市場分租,近日獲承租,呎租約80元,略低於市場水平。新租客為金融機構Dealogic,原租用同區萬宜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