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共享單車如何盈利?租金、金融、保險、廣告、活動、健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3/161830.shtml

共享單車如何盈利?租金、金融、保險、廣告、活動、健身
科技不吐不快 科技不吐不快

共享單車如何盈利?租金、金融、保險、廣告、活動、健身

讓眾人費解的是,資本為何如此看好共享單車,圍觀群眾們為共享單車如何盈利操碎了心。

雖然業界對共享單車的質疑聲從未間斷過,但並沒有影響資本市場對共享單車的興趣,而對於一部分用戶而言,作為大城市中短距離的輕便代步工具,共享單車也確實有足夠的使用需求。只不過,讓眾人費解的是,資本為何如此看好共享單車,圍觀群眾們為共享單車如何盈利操碎了心。

競爭白熱化的共享單車市場,盈利問題延後考慮,獲取用戶才是首要目標

從媒體輿論的反應來看,不看好共享單車的人顯然要更多,可就是在這種輿論環境之下,共享單車公司仍能不到的拿到資本投資,這讓不少圍觀群眾有些蒙圈,共享單車究竟如何盈利的問題也成為眾人關心的市場焦點?有專家跳出來解釋說,共享單車靠租金的營收很難賺錢,拿押金做金融才是未來的賺錢方式。可如今的市場不僅出現了超低租金的共享單車,甚至還有低押金、免押金的共享單車,這再次讓圍觀群眾對共享單車的未來感到困惑。

現在考慮如何盈利還有點早,無論是共享單車公司還是其背後的投資方,現階段更關註的是如何能獲取更多的用戶,並且留住用戶。共享單車市場競爭還遠沒有結束,各公司都在加大投入提升用戶體驗並爭取更多的用戶,他們的首要目標不是盈利,而是在騎行體驗、租還便捷、租金價格、押金高低等方面進行投入和優化。

共享單車市場的發展實在太快,而且競爭已白熱化,對現有業務邏輯的推演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例如,市場競爭很有可能導致押金金額不斷降低,分時租賃的租金也會越來越便宜,而隨著業務擴張的需要,共享單車公司對資金的需要越來越強烈,其所獲得的租金收益和押金很有可能被直接用於業務擴張,而不是用於金融投資。

對資本市場而言,目前能夠看到的是,租金可以帶來穩定的營收,而押金又可以沈澱下來用於經營性的金融投資,這兩種方式已能滿足資本對共享單車的未來預期。而如若能成為最後的市場贏家,共享單車的營收方式還有很多可以嘗試地方,例如保險、廣告等,所以近期各路資本爭相提升了對共享單車市場的投入。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一:租金

預付租金是共享單車最基本的營收方式,目前的市場價格是每半小時幾毛到1元不等的定價。很多人都給共享單車公司算過使用壽命和成本周期的賬,不過算法不同,結論不同,有的認為共享單車的租金營收利潤豐厚,有的則認為依靠租金很難帶來盈利。還是那句話,以目前並不穩定並且越來越複雜的市場使用情況來算共享單車的未來潛力,得出的結論肯定不準確。

算賬誰都會,我們也可以來算一下。共享單車最大的市場需要來自於地鐵公交上班族的擺渡通勤需求,所以潮汐現象明顯,大家基本都這個時間段在用,一般正常情況下是早晚上下班兩次需求。排除周末的話,一個月約22天(工作日),一年約260天,然後再排除天氣因素,例如下雨、下雪、霧霾、低溫、高溫等,大概去掉60天(不同城市不一樣),一名上班族一年的上下班的通勤中需求次數大概400次,月均使用天數16.7天,月均使用單車次數33.4次。 

以OFO單車為例,其造車成本約300元,每次使用費算1元計算,需要被上班族使用300次才能收回成本,這大概需要9個月的時間,而OFO每輛車的預計壽命是6個月,當然,除了上班族基本的固定需求,總會有額外的使用頻次,另外再加各種維修、運營等成本,共享單車依靠租金其實很難獲得大額利潤。 

事實上,就如前面所言,每個人都有不同算法,這個賬肯定不能用這麽簡單粗暴的算法。不同城市的需求總量不同,不同單車的成本壽命比不同,這需要共享單車公司根據具體的運營數據測算,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但有一點其實不算也能知道,短期內想依靠共享租金獲得豐厚利潤的可能性並不高,市場還不夠成熟。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二:金融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共享單車其實不靠租金盈利,而是利用押金做金融來獲利。邏輯上這個想法很互聯網化,也說的通,其實也是傳統市場中常見的資金運作手段。但對目前的共享單車市場而言,自身對資金的需求量極大,如果手中有可用的資金最大的用途不是用於投資金融,而是用於發展用戶量。 

另外,未來共享單車能獲得多少押金也是一個疑問,隨著競爭的加劇,共享單車的押金額正在減少,相應的資金池也會減少。不過,共享單車正在享受用戶紅利期,比達咨詢預計到2017年年底,用戶規模將達5000萬。用戶總量上來,押金沈澱的資金池也會更大,共享單車公司就有更多的資金可以用於金融或投資其他業務。 

反過來看,若以押金的方式做金融,市場的想象空間也有限。以99元押金計算,當共享單車的用戶量達到1億時,押金總額是99億,99億看起來很多,但對於金融公司而言其實也沒多少。而且,共享單車公司一定能用這99億獲得金融投資收益麽?未必,也有可能會虧損。實際上,當某家共享單車公司的用戶規模達到數千萬時,金融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值得去發展的業務,但指望幾十億的資金池每年帶來幾億的凈利潤是不現實的。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三:保險

當共享單車公司有了足夠多的用戶時,變現方式也會越發多樣。例如,保險服務,也是獲取額外營收利潤的方式之一。有些電商、有些旅遊公司嘗試都是通過保險獲利,共享單車也有銷售保險的市場空間。自行車騎在路上,難免會遇到磕碰,要麽你撞了別人,要麽別人開車碰了你,或者是自己不小心受傷了,共享單車完全有理由捆綁保險銷售。以一個用戶每月1元,一年12元錢計算,一億用戶一年也有12億的營收,去掉各種賠付款,剩個幾個億也是有可能的,這個利潤已很可觀了。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四:廣告

另外,廣告也是最基本的營收方式。雖然現在各共享單車公司為了用戶體驗以及車身美觀並沒有做APP廣告和車身廣告,但廣告在未來必然會成為共享單車的主要營收方式之一。APP啟動頁,單車車身、手把、車筐、車輪後殼等都是廣告位,每年在廣告上獲得幾個億營收也是可以實現。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五:健身

當共享單車公司掌握了千萬級用戶之後,圍繞用戶的精細化運營也會被提升日程。共享單車除了被當成是通勤工具之外,也被一些用戶當成是健身減壓的一種途徑,而在健康、健身、體育產業愈發興盛的今天,共享單車公司完全可以搭建一個以單車為主體的健身活動中心。如今無論是室外騎行,還是健身房內的動感單車,都越來越受到歡迎,在這個方向上,共享單車公司有很大的可延伸空間。 

共享單車營收方式六:活動

當共享單車形成粘性用戶和品牌效應之後,還可以舉行一些賽事活動、公益活動等,雖然活動本身帶來不了多少利潤,但可以提升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和社會認同感。而影響力和認同感是公司持續發展下去並提升可變現途徑的市場要素之一。 

盈利,是市場留給最後贏家的禮物

不過,無論是租金、金融、保險、廣告、還是健康體育等產生的盈利,都是市場留給最後贏家的禮物。目前市場中的共享單車公司實在太多,不死幾家的話,激烈的競爭會持續推高經營成本,並且還會持續壓低營收空間,而共享單車公司不產生規模效益的話,無法獲得指數級的變現能力。所以,根據以往諸多互聯網項目的最終結果來看,共享單車市場肯定有公司會死,就看最後是誰死,誰活了。

 
共享單車 共享經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3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