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方潤華等車派頭十足 李華華


2011-6-2  AD




 

中環撞口撞面都係有頭有面嘅大人物。前日華華經過中環德輔道中歐米茄專門店對面,見到有位老伯好有排場,外賣有保鑣拎,烈日當空等車,保鑣又幫佢擔遮。華華越睇呢位老伯越覺面善,見埋佢座駕個車牌就更加肯定,佢就係著名慈善家、協成行主席方潤華。

方潤華今年應該都86歲,仲精神奕奕,一定好識得養生之道。協成行地址喺中環德輔道中協成行中心,華華經過時正值食晏時間,唔知佢係食完晏返屋企瞓覺,定係做完嘢叫司機車佢返屋企食晏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5

四五%台灣人曾用手機購物 市場潛力十足 蘋果新玩意強勢上路 第三方支付沒得玩?

2014-11-03  TWM
 
 

 

Apple Pay還沒正式上路,行動支付大戰還沒開打,卻意外搞掉eBay兩位執行長,到底行動支付上路後,是否會衝擊金流系統?第三方支付還有沒有得玩,業者都在等著看。

撰文‧賴筱凡

十月二十日,Apple Pay正式上路了,然而,就在兩周前更讓業界震撼的是,電子商務網站決定分拆旗下支付平台PayPal,預計在明年獨立營運。外界都在猜測,Apple Pay強勢上路後,第三方支付還玩得下去嗎?

早在Apply Pay推出前,蘋果就曾為了行動支付系統找上PayPal,畢竟PayPal成立十六年,穩坐全球最大支付平台寶座,去年營收高達六十六億美元,年增二○%,維持高成長動能,會被蘋果相中尋求合作,是可預料的事。

兩方商談才進行到一半,沒想到今年二月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上,三星就宣布了將與PayPal合作,一樣有指紋驗證功能,透過手機內建的NFC晶片,就能快速付款。蘋果為此中止了與PayPal合作的可能性,甚至就連主倡要與蘋果合作的PayPal前任執行長馬可斯(David Marcus),因為在內部反對三星合作案,最後只能選擇在六月黯然辭職、跳槽臉書(facebook)。

美國網站Bank Innovation就指出,PayPal的母公司eBay前執行長多納漢(John Donahoe)主張要與三星合作,這樣的立場卻與主張與蘋果合作的馬可斯相反,最後不只蘋果的合作案吹了,PayPal也跟著折損了一位執行長。

三星戰蘋果 意外折損eBay兩大將九月,蘋果大動作推出Apple Pay,直接找上三大信用卡公司合作,便利的使用方式與採用的商家數,都讓市場大為驚豔,反倒打了PayPal一巴掌,不只eBay小股東對於當初主導三星合作案的多納漢大表不滿,還挑明要他下台負責。結果,九月底一到,多納漢只能宣布分拆PayPal,且他也會在PayPal獨立運作後,辭職下台。

事情演變至此,應該是無人可預料,誰也想不到,行動支付大戰還沒開打,就因決策錯誤讓eBay折損了兩位執行長,股價也因而從三月的五十九.三美元,跌到今年新低的四十七.九五美元。

儘管如此,PayPal的一時落寞,不見得蘋果就能笑到最後,畢竟不願意向蘋果買單的業者大有人在,像是美國最大零售通路業者沃爾瑪(Walmart)、最大電子產品通路百思買(BESTBUY),就明白地向蘋果說不,堅持要開發自家支付系統。

就連部分零售業者也自行串聯,共同組成MCX(Merchant Customer Exchange,一種類似遠東集團旗下的HAPPY GO組織),串聯了美國超過十一萬個商家,年交易額超過一兆美元,要推出聯盟通用的支付系統。即使如此,這也才占美國零售通路交易額的二○%,換句話說,還有八成的市場可供蘋果開發。

美國行動支付大戰已然山雨欲來,他們瞄準的都是更方便、更安全的行動付費方式。但原本就存在多年的第三方支付呢?消費者還需要將錢存進第三方平台的帳戶,用它來付款、消費嗎?答案恐怕是未必。

直接找信用卡公司 省去處理費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師胡自立指出,過去十年,美國跟中國為了因應電子商務市場的快速成長,因而催生了PayPal與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買賣雙方都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將金流放到第三方手上,隨著電子商務的需求越大,第三方交易平台也越壯大。

如今,蘋果跳過第三方支付,找上信用卡公司,在實體店的消費上,自然不用再提前儲值於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而是將每筆交易的處理費用直接進到信用卡公司與蘋果的口袋。美國太平洋皇冠證券分析師就預估,與Apple Pay的合作,將會讓VISA公司賺進額外的二十億美元,對於VISA來說,自然樂觀其成。

面對Apple Pay來勢洶洶,有些分析師則悲觀地認為,一旦金管會點頭開放,勢必對才剛萌芽的台灣第三方支付造成衝擊,「畢竟,台灣第三方支付老早就落後國外十年。」台灣消費者的信用卡使用習慣根深柢固,流通信用卡數達三千七百萬張,平均每個人手上持有信用卡張數約一.五八張,加上台灣行動裝置普及度達八八.三%,甚至有四五%的民眾曾用手機購物,潛力十足。

這點與中國差異很大,根據《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藍皮書》統計顯示,去年中國信用卡交易總額雖達人民幣十三.一兆元,平均每人持卡量卻只有○.二九張,與其拿信用卡付帳,中國消費者更喜歡用支付寶來做金融活動,小至繳水電費、大至買車,都能用支付寶。

「金流其實很強調地域性,台灣便利商店很發達,即使在網路消費,到樓下轉角就能付錢,不一定要透過第三方支付才行。」胡自立認為,從這角度看,或許台灣消費者對行動支付的接受度更高。也有App業者曾私下質疑,「台灣消費者真的需要第三方支付嗎?」儘管如此,還是有業內人士樂觀地認為,這並不是一個零和遊戲,Apple Pay也不一定會完全取代PayPal這類第三方支付平台,因為喜歡在家用電腦購物的人,自然還是會比較習慣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可避免的是,不管是行動支付還是第三方支付,都已是市場潮流所趨,零售業、商家要如何因應這波新潮流,甚至利用這股動力創造更多商機,才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83

強敵環伺 松本清會丟藥妝龍頭寶座?化妝品人氣十足 食品、配藥卻輸入一截

2015-12-28  TWM

台灣觀光客相當熟悉的日本藥妝店松本清,因成功掌握遊客商機,在大城市的業績表現亮眼,但在藥妝店必勝的兩大項目:食品與配藥,卻輸入一截。面對強敵環伺,它的龍頭寶座可能很快就要拱手讓人。

九0年代,東京澀谷的女高中生,放學後就流行結伴逛藥妝店松本清(Matsumoto Kiyoshi)。二十多年來,松本清一直能滿足同時重視流行與價格的都會女性,如今化妝品營收占整體近四成(業界平均兩成),在全國的站前或鬧區共有一 五四0家店(至九月底)。從七坪的小店面到大店面都有,可因應不同地段的需求。

品項多中港台遊客愛買

松本清在十一月宣布業績

上修,預料會再創暌違兩年的最高獲利,營收也將破五千億日圓。研究藥妝店的台灣作家鄭世彬說,「松本清的品項豐富,優質的自有品牌商品也人氣十足。」據經 濟產業省統計,中港台觀光客有七成會購買藥妝品。松本清看準趨勢,把店面集中在觀光客多的市區,並推動免稅等吸客措施。早在二00七年,松本清已提供外國 遊客使用中國銀聯卡結帳。去年十月,化妝品與日用品成為免稅對象後,松本清立即增加提供免稅服務的商店。四到九月的半年間,松本清的免稅商品營收達二四0 億日圓,約占整體一0%,遠遠領先競爭者。

但松本清並不只倚賴觀光

客「爆買」。今年松本清不打電視廣告,改走SNS(社群網路服務)或LINE的宣傳路線,只要加好友,就能收到美容資訊與折價券;該公司透過LINE、App及集點卡收集顧客資訊,將累計近四千萬人的資料庫,用於商品的安排與開店地點的重要參考。

不過,這家堪稱日本第一的藥妝店,不久後可能得拱手讓出寶座。因為Welcia控股明年度的營收預計將奪下第一。

該公司被外界視為了水旺系藥妝店聯盟的盟主」(編按:永旺集團為日本零售業巨頭),正積極推動購併當中。

藥妝店一向是零售業的優

等生,在二000年代還有一0%以上成長率,現在只有二%。一吉經濟研究所分析師柳平孝指出,「首都圈店面飽和,加上人口減少使得商圈縮小。」這也成了業界版圖重整的背景。

威脅到松本清的,還包括現居業界第二的SUNDRUG藥妝店,有些店甚至開在松本清隔壁,在都心短兵相接。

0一年左右起,松本清與SUNDRCG都開始購併非都會企業、擴增郊區店面。但業界第三的TSURUHA控股,在0七年收購了關東的福太郎,開始「由外縣市攻向首都圈」。

以九州為地盤的COSMOS 藥妝店,營收則有一半以上都靠食品,品項齊全度可媲美超市,商品也很便宜。

另外,日本政府正

推動「帶處方箋到自家

或公司附近的藥局領

藥」,以改善病患到多

家醫院看診、重複開藥

等情形,使得配藥服務也成藥妝店吸客重點。

面對強敵環伺,松

本清在目前藥妝店必勝

的兩大項目:食品與配

藥,卻顯得輸人一截。

松本清的食品比率只占

一成,配藥服務的比率更低。在店面狹窄、周轉率高的都心,把重心放在藥妝上可以理解,

但在非都會區就行不

通。在郊外型店面方面,和講究低價食品與強化配藥服務的其他業者比起來,松本清的方便性略遜一籌。

非都會區子公司獲利偏低

松本清自二000年以來

購併的非都會子公司,獲利性也偏低。原因在於「總公司過去對子公司的經營沒有提出改善要求」,野村證券分析師成清康介說。由於未能活用規模,總公司與子公司的營業利益率有三%以上的落差。

首都圈遭競爭者攻入,自己進攻非都會區又挫敗。松本清將如何突破重圍?去年,四十一歲就成為控股公司社長的松本清雄,一上任就祭出各種改革,如整合集團的資訊系統、指派人才到子公司等。前社長松本南海雄是他的父親,也是強勢經營者。相較之下,他給人較為內斂的印象。

「暫時失去第一寶座也無所謂,反正我們不久再奪回來就好了。」這位新社長的手腕如何,應該會是左右這場大混戰走向的一大重點。

譯者 江裕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23

鴻夏戀 郭台銘沒學的「大阪談判術」 鴻海收購夏普誠意十足 為何仍被「打臉」?

2016-02-22  TWM

鴻夏戀談了四年,過程相當曲折。畢竟異國戀情會牽涉到不同的文化,難度本來就比較高。未來是否會修成正果,全世界都在看。

編按:二月四日,日本媒體報導夏普董事會已決議傾向支持鴻海收購案,但隨後夏普表示否認。當天深夜,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急飛日本大阪夏普總部,並訂二月五日在與夏普高層會談後舉行記者會說明。

記者會中,郭台銘表示已與夏普簽署優先談判協議,並預計在二月底簽署收購協議;不料,這些說法不久後仍遭夏普否認,強調雙方協議僅為「鴻海提案的有效期限延至二月底」。

「郭台銘的舉止並不符合『日式』的禮數。」早稻田大學經營管理學院副教授長內厚表示。他曾任職於索尼,並擔任台灣奇美實業集團新視代科技公司顧問,對台灣和日本的科技產業生態有獨到的觀察和見解;他同時也是日本交流協會日台商業聯盟委員,以及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所研究員。《今周刊》特邀長內厚撰文,從這場記者會的得與失,分析鴻夏戀成局與否的未來關鍵及影響。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夏普總公司前面宣布,取得和夏普優先談判權,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從〈二月五日的〉那場記者會就可以看出端倪。

郭台銘原定接受訪問的時間是〈日本時間〉下午三點,可是因為談判不順,延到五點三十分以後才開始。而且那個場地,看起來是在夏普公司外的大馬路上,記者會上放著麥克風的桌子是夏普的,但,這是記者們臨時去借來的── 自始至終,夏普都抱持著和這場記者會完全無關的立場。

從台灣人的角度來看,可能覺得這次郭台銘的行動很禮遇;鴻海是年營業額高達十五兆日圓的大企業,董事長卻親自去和一家陷入經營危機的公司談判。但從日本人的角度,卻有不同的看法。

郭董舉止 不符日式禮數

首先,大家原本就不該期待夏普高層會很快做出決策。其實夏普現在開發產品的能力仍強,有問題的只是經營團隊的資質,而這是日本特有終生雇用制度造成的弊病;日本人把社長這個職位,用來犒賞績效佳的中階主管,很少考慮這個人是否有經營者的資質。郭台銘應該要先設定一個前提,就是他的談判對象是「無法做出決策」的低能力經營高層。

其次,即使在日本,大阪也是一個有獨特文化的地方,Panasonic和夏普之於大阪人,就像奇美實業之於台南人,是當地的驕傲。而對日本人、尤其是大阪人引以為傲的夏普這家企業,郭台銘的舉止並不符合「日式」的禮數。

例如,台灣的經營者彼此如果達成協議,就代表企業間正式做成決定了;但是日本企業必須再召開董事會,經過審議和決議,否則即使談判對象是社長,也不是「組織的決定」。二月四日郭台銘臨時到日本,二月五日兩位最高層級的人達成協議,但日本企業要正式做成代表企業的決定,必須經過召開董事會等手續,無視這個程序就要簽約,等於是無視日本的企業習慣。

我們這些和台灣有往來的少數日本人,知道鴻海是台灣多大的一家企業,但是多數日本人並不知道,日本大企業的社長也不會在門口或大馬路上開記者會。鴻海應該在二月五日傍晚,預約夏普總公司附近一家飯店的會議室或宴會廳,在正式的場所舉行記者會,否則無法取得多數日本人的信任。

而且台灣、香港、上海等地的大企業經營者,或許常使用顏色鮮豔的領帶或圍巾,但是在日本,這種花稍的衣服看起來不夠莊重。

日本有一種「經團聯〈經濟團體聯合會〉造形」,指的是深藍色或灰色的樸素西裝,搭配不太花稍的領帶。一流企業經營者穿著沉穩的西裝來顯現威嚴,這是日本的習慣,給媒體的形象也會不同。一名日本記者就私下說:「既然見對方社長,至少應該剃個鬍子吧……。」

情勢扭轉 鴻海可能出線

這些可能是日本企業凋零的缺點,也是日本應改進的地方,但如果希望早日和夏普達成正式協議,就應該依照日本的規矩,讓日本輿論有好感。

一月下旬前,外界都認為夏普的重整會由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主導。沒想到二月以後,鴻海提供協助的可能性卻急速升高。產業革新機構的提案是:一、出資約三千億日圓,負債差額部分,將要求夏普兩家主要往來銀行放棄債權來支應;二、液晶部門由日本液晶面板廠商J DI(日本顯示器公司)吸收;三、東芝等其他經營不善的綜合電機廠商,將分割出家電部門,產業革新機構將來會把它們和夏普整合起來,成立一家大型家電業者,這樣就能避免技術從日本流出。

另一方面,鴻海的提案是:一、出資約七千億日圓〈原本是六千億日圓),不要求銀行放棄債權;二、由鴻海重整,其中也包括液晶部門;三、夏普這家企業和品牌都會保留,只是要在鴻海旗下,重整夏普單獨一家企業。

鴻海協助重整的提議浮上枱面,一般認為不只夏普,連日本政府和銀行都很有意願接受。夏普社長高橋興三雖未否定液晶和家電部門分離的作法,但對於家電部門的切割出售或重整態度消極,筆者認為這是正確的判斷。

夏普和東芝有很多領域重疊,勢必要進一步裁員,規模縮小後,許多員工被裁撤,反而導致技術擴大外流。

而且,產業革新機構這個官民基金成立於前民主黨政權時代,雖曾成功主導了日本航空公司重整案,但是安倍經濟學的政策之一,是藉由日圓貶值積極引進外資,如果捨棄外國企業將投資金額加倍的提案,這違反了政府的方針。《華爾街日報》也批評,產業革新機構的援助是「日本股份有限公司」的古典作法。

而這次產業革新機構的夏普重整案,並未要求夏普減資,而是逼迫銀行放棄債權。意即夏普股東不必負責,銀行股東卻受傷,這是違反資本主義經濟的提案,銀行當然覺得鴻海的提案較有吸引力。

培育夏普 成「日版蘋果」上個月索尼公布財報,幾乎所有部門都轉虧為盈,但之前獲利最多的CMOS感測器部門卻由盈轉虧,一般認為原因是蘋果的需求減少。鴻海應該也受到這樣的影響。倚賴蘋果程度很高的鴻海,應該也希望透過蘋果+1來穩定經營,而夏普具有製造獨特商品能力,可望培育為日版的蘋果。

夏普的強項是想法嶄新與商品企畫力,鴻海的強項則是在接收到一個概念後,能以最高效率設計和製造。它們是最佳夥伴,且夏普應進入鴻海旗下,以成為日本的蘋果為目標。只是鴻海和夏普的合作談判很脆弱,至今尚難定論。

撰文 / 長內厚 譯者.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53

珠三角基建刺激港企北上 前海自貿區後勁十足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208.html

在香港寫字樓市場出現稀缺的情況下,世邦魏理仕發布報告稱,隨著珠三角的基礎建設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香港企業將會到內地尋求發展機會,深圳前海自貿區首當其沖。

世邦魏理仕發布《大珠三角基礎建設展望》報告稱,看好珠三角大型基建項目的推進對區內城市融合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拉動作用,當中位於深圳前海自貿區的寫字樓市場將感受到來自香港公司的強烈需求。

世邦魏理仕香港、華南及臺灣研究部主管陳錦平在香港的研討會上稱,大珠三角的四個核心城市廣州、深圳、香港、澳門貢獻了區域GDP的70%,其中以金融、專業服務、現代物流以及IT產業為主導的深圳前海自貿區最具發展潛力。據統計,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共有74000家公司在深圳前海註冊,而5月底,這一數字估計達到80000至85000家,由此可見前海地區發展之迅速。

陳錦平認為,這一增長歸功於大珠三角正在進行的基建項目建設,包括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項目。這些基建項目拉動了廣東自貿區的經濟發展,在此過程中,香港、澳門、珠三角三地在人口、資金、貨運等的流轉明顯加快。自貿區及傳統商圈的日漸成熟會令地區內經濟活動增加,收入、消費力及旅遊吸引力提升,從而使大珠三角成為大中華以至亞洲地區的一個領先的大都會。

陳錦平相信,隨著高鐵的完工,考慮到成本因素,更多來自香港的公司會選擇在深圳設立辦公地點。世邦魏理仕研究部此前發表的《全球主要寫字樓租用成本》調查報告顯示,香港中環超越倫敦西岸成為全球最昂貴寫字樓市場。而標準普爾此前也指出當前香港寫字樓的空置率僅為2.7%並持續走低,但租金卻長期居高不下。對於想在香港發展業務的公司而言,深圳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隨著基建項目的推進,不少人擔心前海自貿區過度建設的問題。陳錦平表示這樣的擔心沒有必要,當前的商用寫字樓就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前海有74000間公司,假設每間公司需300平方米的辦公地點,這一需求總和為2200萬平方米,而政府規劃中的寫字樓建設面積僅為1800萬平方米。同時,在深圳前海自貿區註冊成立的公司數量仍在繼續攀升。

根據規劃,到2020年,大珠三角的人口將從2014年的6800萬人增至8100萬人,經濟規模將擴大至1.7萬億美元。世邦魏理仕此前一項報告顯示,如果把大珠三角地區跟其他獨立國家相比,其GDP在全球能排到第13位,超過澳大利亞的GDP總量。按目前的增長速度,這一數字預計將在2020年超越韓國,達到全球第10位,接近加拿大的GDP水平。

大珠三角區域目前有廣州、深圳等九個主要城市,以及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一直以來是華南板塊的經濟引擎,以全國0.6%的土地面積和5%的人口貢獻了中國1/8的GDP。盡管中國經濟整體增速放緩,但廣州和深圳的GDP仍然保持著7%年增長率。

世邦魏理仕的報告還指出,都市區內一小時生活圈及兩小時橫越大珠三角實現後,居民穿梭於地區內各城市將更加頻繁,拉近了生活模式。對於旅遊業而言,高鐵開通後還會形成協同效應,帶動區域內的一周行,使7天的珠三角深度遊成為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24

調研發現深圳企業走出去“狼性十足” 11%的企業已全球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248.html

22日,深圳市政府部門和民間咨詢機構聯合發起的一項針對當地企業全球化程度的調查顯示, 66家上榜企業正處在“一腳門里,一腳門外”的關鍵階段。

這些優秀的企業不僅包括華為和中興等發展非常成熟的企業,也包括一批靜悄悄湧現出的、以高科技為主導的新銳公司。

上述民間咨詢機構華也國際的副總裁喬遷介紹,在調研的企業中,50%的企業還位於出口階段,39%的企業進入了區域型的跨國企業階段,只有11%的企業真正達到了全球性企業的程度。

深圳高新技術企業雲集,被譽為“創新之都”。這項調查對於了解全國企業的全球化來說,或許具有代表意義。

深圳研發投入和經濟表現搶眼

調查項目名稱為“2016年全球化·深圳100”,由深圳市福田區經濟促進局、南山區經濟促進局和華也國際聯合發起。

華也國際CEO葉雪泥介紹,一開始他們想要做100個樣本,但困難重重。“其中一個困難是數據不全,政府給的大部分數據是進出口和納稅狀況,參考性並不強。采集數據的過程非常艱巨,最後只能做了60多個樣本。”

上述調查報告不是按照企業的固定資產總和或年收入對深圳企業進行排名,而是通過對企業的全球化成熟度進行排名,包括管理及人才、合作模式、研發等九個要素。

調查主要聚焦於深圳的四大核心行業,分別為:高技術、健康醫療、新能源和新型材料、個人消費品及服務。

為什麽深圳會成為一家國際咨詢公司選取樣本之地?深圳的特殊性在哪里?

這和深圳目前的對外投資規模密切相關。深圳副市長艾學峰在當天的論壇上表示,2015年深圳對外投資規模居全國大中城市前三,對外承包工程規模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

深圳市政府也在努力實現“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新的本土跨國企業、本土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數量達到8至10家”的目標。

葉雪泥則認為,深圳研發投入大,發展後勁足。此外,經濟增長快,GDP總額對全球經濟都有影響。

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15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4.05%,PCT國際專利申請1.33萬件,占全國46.9%,連續十二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2015年,深圳GDP總值也達到1.75萬億余元,和新加坡的GDP總量非常接近,差不多是一個交叉點。

但是,深圳的GDP增幅遠遠高於新加坡。2015年,深圳GDP增幅為8.9%,而新加坡的GDP增幅為2.0%。

在深圳GDP引人註目的背後,是深圳高新企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對當地GDP的大力拉動。今年一季度,深圳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6%和11.9%,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75.8%和67.3%。

大批新銳企業成為深圳沖刺全球化的生力軍

造就這些亮眼的數字的,除了華為和中信等發展成熟的企業之外,還有一大批新銳企業。

報告發現,深圳的全球化新銳型公司,數量眾多,素質良好。這些公司全球化戰略目標清晰而堅定,行動敏捷,不畏艱險,在技術、產品進軍世界市場中,淩厲而兇猛,猶如“雪豹”。

這些企業多以初創型為主,以高技術為導向,自企業在本土成立之初就具備國際化的特征和全球化視野,其產品和服務也是針對國際市場,定位於全球。

報告稱,這一大批全球化新銳公司幾乎是靜悄悄的湧現,形成了深圳沖刺全球化戰略目標的生力軍。

為什麽這些企業會集中地出現在深圳?

深圳一位研究區域經濟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珠三角的企業,尤其是深圳的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這些年在摸爬滾打中,充分地經歷了市場的洗禮,狼性十足,對市場的風向非常敏感,企業活力很強,這也創造了深圳這種適合初創企業打拼的氛圍,吸引了眾多後來者。

而在葉雪泥看來,深圳這座從小漁村發展而來的城市非常年輕,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八九歲,“這個城市也有著非常完整的供應鏈和創新的氣候。”

新銳企業代表人物之一黃源浩對這句話感受頗深。他是一位3D傳感器生廠商,3年多以前從美國回來創業。

對他來說,完善的硬件產業鏈是他最終決定將企業設在深圳的主要原因。他告訴本報記者:“深圳的創新創業環境是最好的,因為周邊的代工廠多,原材料供應商也多,硬件產業鏈完善。這對於做智能硬件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地方。”

另一家新銳企業光峰光電早在13年前就在美國創辦了,但是10年前搬到了深圳。企業創始人李屹回憶起當時的決定說:“那時候覺得深圳是一座沈得下心的城市,我們願意在這里待下來,一步一步地走。”

他補充道:“當時影響我來深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華為。華為這個公司能夠沈得下心來,我覺得在它身上能看到深圳的影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68

美、日貨幣政策偃旗息鼓 人民幣回升動力十足

剛剛過去的一周,在美聯儲與日本央行利率決議的輪番“轟炸”下,人民幣匯率不貶反升,進一步遠離此前市場預期的6.70心理關口。

美聯儲7月利率決議再次按兵不動,7月29日最新公布的二季度GDP遠不及預期,令市場對美國年內加息預期繼續下降;日本央行意外選擇暫緩寬松步伐,令市場大失所望。不利因素導致美元指數大跌,離岸人民幣獲得上漲動力單日漲幅超300個基點。與此同時,隨著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日期的臨近,市場對於人民幣長期需求的增加也有利於人民幣匯率企穩回升。

法國巴黎銀行大中華區環球市場部主管賴長庚(CG Lai)近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人民幣正成為全球投資貨幣,令投資者感到十分興奮,人民幣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一起納入SDR貨幣籃子,這將更加鞏固其作為全球投資貨幣的地位。

美、日政策助推人民幣回升

上周,全球主要央行輪番登場,被市場寄予厚望。然而在外部環境風雲變幻、“黑天鵝”事件時有發生的情況下,各國央行變得更加小心翼翼,不敢輕舉妄動。

7月27日,美聯儲7月FOMC會議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普遍預期,但美聯儲在聲明中透露出偏鷹派預期,令市場重燃美聯儲年內加息可能。

美聯儲在聲明中表示:“威脅美國經濟的風險因素正在減小,勞動力市場有所好轉,這意味著美聯儲認為形勢在朝著有利於加息的方向轉變。”此言一出,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美聯儲加息大門再次打開,最早或將於9月加息。

7月22日,美元指數曾創下今年3月1日以來新高,報97.5761,大漲0.42%。正當市場認為美元指數將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升高再走出一輪上漲勢頭時,7月29日公布的美國GDP數據澆滅了這種可能。

美國商務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二季度GDP年化環比初值增速1.2%,遠不及預期的2.5%。

美國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也從此前的1.1%下調至0.8%。這意味著美國已經連續三個季度經濟增幅低於2%。

低迷的經濟增速使得美聯儲能否在今年年底前加息再次打上問號。彭博調查顯示,市場對於美聯儲年內加息的預期已從上周的50%下降為36%。

數據分析公司HIS Markit分析師克里斯(Chris Williamson)認為,第二季度美國經濟繼續走軟無疑會讓政策制定者保持謹慎的態度,這無疑將大幅降低今年年底前加息的概率。

受此影響,美元指數立即掉頭直下,上周成為近兩個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截至7月29日收盤,美元指數報95.5532,下跌1.17%。

值得註意的是,有分析認為,美元的大幅走低或許受到日本央行政策的疊加影響。

7月29日,日本央行意外宣布維持政策利率-0.1%不變,同時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目標80萬億日元,唯一有所變化的是日本央行將ETF年度購買規模從此前的3.3萬億日元擴大至6萬億日元。

這令此前期待日本央行將再次祭出寬松政策的投資者大失所望。對此,日本央行給出的理由是,在英國意外脫歐以及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海外經濟體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同時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局面也在持續。

寬松預期落空,導致日元快速上漲,與此同時美元指數走低,導致7月29日美元對日元跌幅擴大至2.56%,刷新兩周新低102.54。

在GDP數據顯示出美國經濟依然疲弱,以及日本央行進一步寬松顧慮增多的影響下,人民幣出現明顯回升。

截至7月29日夜盤收盤, 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收報6.6309 ,創6月28日以來新高。盤中一度升至6.6298,日內大幅上升303個基點,幅度為0.45%。

(CNH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

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也出現明顯漲勢,7月29日盤中最高升至6.6321,成功獲得連續四日回升,創下6月24日以來新高。

(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走勢)

長期需求推動匯率企穩

事實上,自7月19日以來,人民幣匯率已經逐漸擺脫此前的連續走低壓力,重新獲得上漲動力。

上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報告稱,人民幣幣值大致符合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有業內人士認為,結合國際國內的經濟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本輪調整或已經到位。從中期看,人民幣匯率將在現有的基礎上小幅波動,大致維持穩定。

花旗零售銀行研究與投資策略主管唐君豪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則認為,不能忽略人民幣匯率仍面臨的貶值壓力。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情況下,資金流入安全資產或導致美元指數回升。同時,歐元和英鎊占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權重達22%,這兩種貨幣的波動和弱勢或推動人民幣籃子的波動性。

但唐君豪強調,未來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增加,是匯率的有序調整,從貿易盈余和外匯儲備的角度來看,人民幣一次性貶值的概率很低。此外,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與人民幣即期匯率走勢更加趨於一致。

值得註意的是,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我國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給外國投資者參與,或可以擺脫外部市場對於人民幣單邊貶值的預期。

賴長庚對本報記者表示,“隨著人民幣在今年10月1日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國際地位更加穩固,中國債券市場作為全球收益率最高的債市之一,人們投資中國債券更多的是看重其價值,而不會擔心匯率波動。

“在未完全放開資本管制的情況下,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中國開放資本市場的一大重要舉措。進入這一活躍市場的海外投資者可充分利用中國的投資機會。” 賴長庚說道。

法國巴黎銀行在近日發布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白皮書中寫到,目前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規模大約為7萬億美元,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是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僅次於美國和日本。自2002年以來,中國債券余額一直以21%的複合年增長率不斷增長。其中,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占此類債券的大頭,約為總市值的90%,其余10%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45

經濟向好 英國選擇“硬退歐”底氣十足

種種跡象表明,一場“硬脫歐”已無法避免。

在英國政府內部,以財政大臣哈蒙德為代表的謹慎“軟脫歐”派和外交大臣約翰遜、脫歐大臣戴維斯以及國際貿易大臣福克斯所代表的“硬脫歐”派就英國應如何脫歐歐洲展開激辯。考慮到首相特蕾莎·梅在控制移民方面的堅定立場,“硬脫歐”派在辯論中更占上風。

在最近一次的國會議員問詢中,戴維斯公開表示,“如果維持成員國身份意味著放棄我們的邊境管控,那麽英國仍作為歐盟單一市場成員的可能性就‘非常不可能了’。”

實際上,如果實現“硬脫歐”,將嚴重沖擊倫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比如失去“歐盟金融市場護照”權,包括日本等國家也已當面對梅發出過警告。

然而,是什麽讓英國的政治力量不顧各方警告,如此理直氣壯的要“脫”個幹凈、痛快呢?其中一大原因在於,英國經濟並未像留歐派所警示的那樣陷入衰退。

與之相反,在脫歐之後,英國的零售銷售、訂單和就業水平都出現了反彈,當然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匯率的因素。智庫歐洲改革中心研究員斯普林福特(John Springford)就表示,樂觀的經濟數據使脫歐派現在可以把有關對經濟風險的考量放在一邊。

9月21日最新出爐的經合組織(OECD)數據也佐證了這種觀點。與脫歐之前相反,OECD對於英國短期經濟的預測出現了大轉彎,表示2016年英國經濟表現將強於預期,當然這主要源於英國脫歐投票後,英國央行果斷出手降息的結果。

梅和她的“三個脫歐代表”

英國政府的權利核心中正出現“三個脫歐代表”。他們可謂是幹脆的“硬脫歐”派。

“硬脫歐”意味著完全退出歐盟的單一市場,甚至連歐盟經濟區成員國的身份都不要了。此外,還要正式切斷英國同歐盟剩余27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紐帶,重新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

所謂“軟脫歐”,則是保留歐盟經濟區成員國的身份,與歐盟的關系類似於挪威同歐盟的關系,以犧牲一些立法權為代價,換取進入單一市場的權利。對於英國而言,如果保留這種權利,意味著英國可以保留金融機構的“歐盟金融市場護照”權利。

哈蒙德就是“軟脫歐”的支持者。這位曾經的溫和“留歐派”,目前仍希望保持英國同歐盟之間的緊密聯系。在近幾個星期內在內部爭論中,他一直保持英國要維持通向歐盟單一市場的暢通渠道的觀點,並反對保守黨要同歐盟做“幹凈分手”的打算。

而以約翰遜為首的“三個脫歐人”組成的“硬脫歐”派則希望使用更大膽的策略。

據英國媒體報道,有高級官員匿名表示,“三個脫歐人希望使用更冒險的方式,但是哈蒙德則一直警告不要走得太遠了,否則會很危險。”其中,哈蒙德更不惜指出,硬脫歐對於英國經濟所帶來的危險。

“三個脫歐人”支持“硬脫歐”的觀點在於,徹底擺脫英國的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可以讓英國同全球更自由的進行貿易並享受全面的自主權。

為此,約翰遜還支持了英國保守黨成員新近成立的宣傳組織“硬脫歐”,以及另外一個叫做“離開意味著離開”的強硬脫歐組織。

歐盟不妥協:要走快走

之所以最終偏向於“硬脫歐”,原因在於單一市場必須允許人員在市場內自由流動,而歐盟與英國目前雙方在此方面都分寸不讓。

在英國傳出將選擇“硬脫歐”的消息後,歐盟依然采取了“要走快走”的態度。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最近在發言中表示,在單一市場問題上,不存在著“挑挑揀揀”、“專挑好的”的談判方式,且在歐盟27國剛剛召開的布拉迪斯拉發峰會上,他沒有看到在這個問題上“妥協的可能性。”

德意誌銀行行長魏德曼(Jens Weidmann)則在本周一表示,如果英國選擇“硬脫歐”,英國的金融機構將喪失“歐盟金融市場護照”權。“歐盟金融市場護照”權對於總部設在英國的銀行、保險商以及基金機構而言非常重要,這一機制使它們可以在任何歐盟成員國內銷售產品而不需要再勞神去單獨獲得當地許可。

英國財政部專責委員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約有5500家在英國註冊的公司依賴於“歐盟金融市場護照”權,這些公司收入總和在90億英鎊。“硬脫歐”將令這些公司的未來堪憂,同時如果上述企業前往其他歐洲金融中心,將對於倫敦的稅收構成重創。

實際上,就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期間,日本外務省就發出備忘錄警告英國政府,必須確保在英日企的正當權益。這份備忘錄指出,日本企業對歐投資50%都在英國,其選擇英國的主要原因在於英國曾以“歐洲門戶”為口號,吸引日企到英國投資。

當下,日本三大汽車制造商尼桑、本田和豐田都在英國設立了分部。此外,共有1300家日企在英國設立分部。截至2014年底,日本在英國的投資規模達到了380億英鎊。

為何如此有底氣?

在各方警告之下,英國保守黨人士為何仍有底氣選擇硬脫歐?

這很大程度上在於英國經濟在脫歐之後依然向好。對於英國為何沒有出現衰退,OECD首席經濟學家曼娜(Catherine Mann)表示,在脫歐之後,英國央行果斷出手降息,平息了市場。

OECD預測2016年英國經濟將增長1.8%,這一預測比公投前還高出了0.1個百分點。不過OECD仍認為,英國經濟將在2017年放緩至年增長1%。換而言之,未來之路更加艱辛。

斯普林福特亦警告道,“脫歐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是解體的過程。”

他表示,如果實現硬脫歐,即結束單一市場成員資格,轉而變為英國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成本可能是英國國民生產總值的0.75%~3%。因此,英國經濟短期內還可以保持向好,但在長期仍有惡化的風險,除非出現經濟恐慌,否則沒有什麽可以阻止“硬脫歐”派的腳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94

音樂170425幾首「美」味十足的作品(上)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4/25/%e9%9f%b3%e6%a8%82170425%e5%b9%be%e9%a6%96%e3%80%8c%e7%be%8e%e3%80%8d%e5%91%b3%e5%8d%81%e8%b6%b3%e7%9a%84%e4%bd%9c%e5%93%81%ef%bc%88%e4%b8%8a%ef%bc%89/

音樂170425
幾首「美」味十足的作品(上)
蕭律師執筆

170425a

音樂作是用耳聽的,不是用舌去嚐的,然則 “美味”何來?
這裡所說的「美」,是指充滿美國風味的「美」。這篇所介紹的是美國兩位近代作曲家 格羅菲Ferde Grofe及 科普蘭Aaron Copland四首純美國題材的作品。

格羅菲(1892-1972)出生於紐約,家族四代以來都是與古典音樂緊密聯繫:父親是一位男中音、母親和外公都是大提琴手,而舅父是洛杉磯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手,亦即是樂團首席。父親去世後,他由母親帶領到德國萊比錫學習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和作曲。回國後和被稱「爵士樂王」的 哥舒詠Gershwin合作,以編寫哥舒詠的鋼琴爵士樂為樂團音樂而聞名,被《紐約時報》譽為哥舒詠的「首相」。

格羅菲除了編曲外,亦自己創作樂曲。他一生的作品大部份都是以美國為主題,如《壯麗大峽谷》組曲、《密西西比河》組曲、《尼亞加拉瀑布》組曲、《克德遜河》組曲等。《壯麗大峽谷》組曲、《密西西比河》組曲是較多錄音的兩首,現在本文介紹。

《壯麗大峽谷》組曲 Grand Canyon
此曲作於1929-1931年間,原名叫《大峽谷的五張圖畫》,是一首描寫美國西南部 阿利桑拿州大峽谷奇景。眾所週知,大峽谷奇景世界馳名,每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四百多萬遊客。 格羅菲有一次去到阿利桑拿州渡假,面對大峽谷,他的靈感油然萌生。很多人以為美國作品一定很難聽,其實是一種錯覺。我覺得美國多位作曲家,像Gottschalk、Ives和此文所介紹的兩位,他們多在歐洲接受作曲訓練,手法都非常「歐洲」式,都以接近傳統手法譜寫樂曲。

全首組曲分五段,分別描寫大峽谷不同的景緻,每段他都賦與一個標題,是一首典型的標題音樂:
1日出 Sunrise
2著色的沙漠 Painted Desert
3在小徑上 On the Trail
4日落 Sunset
5大暴雨 Cloudburst

這首組曲是格羅菲觀賞到大峽谷奇景後開始譜寫的。 他深知這個宏大的奇景,必須利用宏大的音量、最寬廣音層的樂器去表達。這曲的第一樂章「日出」完成於1921年春天,而第四樂章「日落」完成於同年的秋天。1931年,他的好友兼導師Paul Whiteman希望他能早點完成這首組曲,盼能在幾個月後的 芝加哥音樂節中演出。在他的努力下,整首組曲在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首演,空前成功,大獲好評。格羅菲之名,遂於此役為世所知。

兩年後,格羅菲獲委任為紐約市 首都劇院樂團Capitol Theatre Orchestra指揮。他將整首組曲修訂,盡量利用樂團豐富的音色,使樂曲適合供現代龐大樂團演出。此後多名指揮名家如Antal Dorati(指揮底特律交響樂團 )、Leonard Bernstein(紐約愛樂管弦樂團)、Stanley Black(倫敦交響樂團)、Morton Gound(他自己的樂團)等相繼指揮演出及灌錄唱片。

格羅菲自己描述這首作品是“產生於一般人的所見、所聽、所感的景象。我認為在這首樂曲中我為美國喊話,因為美國向我喊話,即如美國向你及任何一個人喊話。”

《密西西比河》組曲
格羅菲以《壯麗大峽谷》相同的情懷,在1925年完成了《密西西比河》組曲,並同年在卡內基大廳Carnegie Hall首演。 密西西比河南北縱貫整個美國而向北流入加拿大境,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全長3730公里,比我國的黃河還要長。美國人以此為傲,即如中國人以黃河為傲。這首組曲充滿美洲印第安味道、爵士及黑人主題,最後描述新奧利蘭州的嘉年華盛況。此曲亦是一首標題音樂,共有四個樂章,作者亦在每一個樂章都賦以一個標題:
1眾水之父 The Father of All Waters
2克高貝利‧佛恩Huckleberry Finn
3克里奧爾的往昔Old Creole Days
4狂歡節Mardi Gras
以上四個樂章需要簡略說明一下。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引流系統,北起於明尼蘇達Minnesota,蜿蜒向南流至面臨墨西哥灣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其支流範圍幾乎覆蓋美國所有的州及向北影響加拿大兩個省,故被稱為「眾水之父」。

克高貝利‧佛恩Huckleberry(或簡稱“Huck”)Finn是美國名小說作家 馬克‧吐溫Mark Twain筆下很成功的虛構人物,首先出現在暢銷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Adventures of Tom Sawyer》,之後就以主人公身份出現在前書續篇《頑童歷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中。

Creole克里奧爾是指早期歐洲移民過來北美洲的白種人;他們的語言、文化或種族是基於移民時代的歐洲移民和非歐洲人種間的互動而產生。此樂章遠溯美國早期移民的時代。

「新奧爾良嘉年華會」是美國最大的嘉年華會,連續幾天,是美國大學生心目中的朝聖地,每年估計有五十萬人參加。在基督世界裡,自星期三「聖灰日Ash Wednesday」起至復活節前夕之四十個週日是「封齋期Lent」。對其他人來說,封齋期前的星期二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對新奧爾良人的居民來說,這個星期二是《肥胖星期二Fat Tuesday》,是盡情大吃大喝的日子。這個樂章就描寫這個盛況。

《密西西比河》組曲甚少歐洲唱片公司錄音,要往美國唱片公司如RCA、CBS、Everest、Westminster及Mercury等處尋。

(原文刊登於《發燒音響》2017年四月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31

音樂170509幾首「美」味十足的作品(下)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5/10/%e9%9f%b3%e6%a8%82170509%e5%b9%be%e9%a6%96%e3%80%8c%e7%be%8e%e3%80%8d%e5%91%b3%e5%8d%81%e8%b6%b3%e7%9a%84%e4%bd%9c%e5%93%81%ef%bc%88%e4%b8%8b%ef%bc%89/

音樂170509
幾首「美」味十足的作品(下)
蕭律師執筆

170509a

另一位 格羅菲後輩的近代作曲家 柯普蘭,也寫了兩首「美」味十足的作品:《林肯肖像Lincoln Portrait》和《阿爾巴契亞山脈之春組曲Apallachian Spring Suite》。

科普蘭(1900-1990)是美國作曲家及指揮家(指揮自己及美國作品),被同輩及樂評人譽為「美國音樂院長Dean of American music」。他的廣闊而緩慢轉變的和聲使人一聽就認出是「美國聲」。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所寫的樂曲最出名,而其刻意使人容易明白的風格使時人將他標簽為「民粹主義者」,而其作品為「民間風格」。

《林肯肖像Lincoln Portrait
這是一首別開生面的樂曲。1942年,指揮家Andre Kostelanetz要求科普蘭譜寫一首聲名顯赫的「音樂肖像」,指明是要「很美國的」。科普蘭遂選取了美國第十六任總統 林肯為對象,夠「美國」了罷!他從林肯的演詞與書信中選取若幹段落,再加插一些美國民歌素材,以人聲敍述為主,配以音樂而成這首獨特的「音樂肖像」。這首樂曲需要一個敍述者,可以說這首是寫給一位敍述者與樂隊的樂曲。

除了加入一些對林肯個人的描述,如「林肯是一個沈靜而憂鬱的人」、他有多少高度等外,敍述以他的演辭片斷作中軸,如:

“親愛的國民,我們不能逃避歷史。……. 無論重要與不重要的人,都不能沒有對方。…….我們在這議會中擁有權力,但也肩負責任。”

“世界上兩個永恆鬪爭的原則,是 對與錯。”

我不要做奴隸,所以我不會做主人。這是我表達民主的意念。與此違背,就不是民主。”

“由於他們光榮的死,我們要加倍投入以實現他們最後付出的努力,不要讓他們白白地犧牲。這個國家在上帝之下將有一個新誕生的自由,一個人民的政府(government)of the people、一個由人民管治的政府by the people、一個為人民而設for the people的政府將永不會在地球上磨滅。”(有名的「蓋茨堡宣言」。前人將最後三句譯做「民有、民治、民享」,我覺得太「雅」而近乎「不達」,雅到可能一般人會不太明白。整段是我自己重譯。)

樂曲的敍述者多由名人出任:亞肯薩斯州交響樂團由美國總統 克林頓出任;雪梨交響樂團由塔斯曼尼亞州州長 李察‧畢拿出任;倫敦交響樂團由影帝 享利方達出任;洛杉磯愛樂管弦樂團由影帝 格力哥利柏出任;聖路易士交響樂團由影帝 保羅紐曼主任。此樂曲也需要一個龐大樂團。除了傳統的樂噐組合外,並加重銅管樂成分及幾種鮮用的樂器。

《阿帕拉契山之春組曲》
此組曲完成於1945年,看標題似乎就是描寫位於美國東部阿帕拉契山的春天。此山脈橫跨美國十三個省份,北起紐芬蘭省,南阿拉巴馬省,有不少深峭峽谷和陡峭的山脊,將美國東、西部隔開。

1942年,科普蘭受委任譜寫一首要以「美國主題」的芭蕾舞曲。1945年,名指揮家Artur Rodzinski委任柯普蘭將該芭蕾舞曲重新編寫為一首可供交響樂團演奏的組曲。科普蘭不辱使命將之完成。在發表這份組曲樂譜時,他寫下這一段序言:

“原譜要求只有十三件樂噐的室樂團。現譜可供交響樂團演奏,是本人在1945年春天完成。這是芭蕾舞曲的濃縮版,撇除了基上純為舞藝所需部份,保留了原曲所有基本要素。”

現在芭蕾舞曲版本和組曲版本同樣受歡迎,但組曲版本似乎使作者更能受普羅大眾所接受。

由於科普蘭在創作此曲時樂有固定標題,有人在和科普蘭開玩笑時稱他這首音樂捕捉了阿帕拉契山山川春天之美,所以在首演前就定名為《阿帕拉契山之春》。這首樂曲在1945年獲得音樂類普立茲獎。

唱片推介

CBS(英版)S-61266(Eugene Ormandy指揮費城交響樂團 / 大峽谷和Alfven瑞典狂想曲)

RCA LSC-2433(Morton Gould指揮他自己的樂隊 /大峽谷與貝多芬威靈頓的勝利)

MERCURY SR-90049(Howard Hanson指揮 洛杉磯交響樂團 / 大峽谷與密西西比河)

DECCA 410-110-1 (Antal Dorati指揮底特律交響樂團 / 大峽谷及Gershwin Porgy and Bess)

LONDON SPC-21002 Phase 4 (Stanley指揮London Festival Orchestra /大峽谷)

VANGUARD VSD-2115(影帝查爾登希士頓任敘述者 /林肯肖像、靜寂的城市和戶外序曲。)

SOUND 80 SPCO-42很難找的一張唱片,發行量甚少,屬天碟級(密西西比河及Ives的 Three Places in New Enbgland)。

CBS MS-6355(Leonard Bernstein指揮紐約管弦樂團 /阿帕拉契山之春組曲、El Salon Mexico)

CBS 72872(英版)Copland自任指揮倫敦交響樂團(阿帕拉契山之春組曲、林肯肖像)

DGG 2532083(阿帕拉契山之春組曲及其他美國作曲家作品,包括Barber的弦樂慢版)

原文刊登於《發燒音響》2017年四月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