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東時間18日下午4時許,總理特恩布爾正式宣布了新一屆政府內閣成員名單。在這份新名單中,特恩布爾保留了參加聯邦大選的大多數部長職位,並進行了內閣職位的小規模改動。
其中,最大的贏家要數榮膺國防產業部長的佩尼(Christopher Pyne)及首進內閣前座的國家黨議員卡納萬(Matthew Canavan)。而此前一直被呼籲進入內閣的前總理阿博特(Tony Abbott)希望再次落空。
阿博特(Tony Abbott)
新政府的第一個“受害者”要數塔州參議員、旅遊及國際教育部長科爾貝克(Richard Colbeck)。由於其參議院票數在塔州墊底,其參議院席位仍不能確定,他不得不失去原部長職位。特恩布爾表示,如果在適當的時間科爾貝克被重新選入參議院,那麽他返回內閣的道路將沒有障礙。
同時,奧德懷爾(Kelly O'Dwyer)將不再擔任小企業部長及助理財長職位。她的新頭銜是稅收及金融服務部長。特恩布爾表示,這將更好地詮釋奧德懷爾的職責。而國家黨議員麥考馬克(Michael McCormack)將接管其小企業部長職位。
在此次內閣調整中,贏家還包括了國家黨議員卡納萬(Matthew Canavan)。在國家黨額外獲得一個席位後,卡納萬被任命為資源及澳北部長,接管弗萊登伯格的原職。
據悉,本屆新內閣將於不久後宣誓就職。
以下為調整後部分內閣重要成員名單(含未更改職位):
●總理:
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
●副總理兼農業部長:
喬伊斯(Barnaby Joyce)
●外交部長:
畢曉普(Julie Bishop)
●國防產業部長:
佩尼(Christopher Pyne)
●國防部長:
佩恩(Marise Payne)
●財政部長:
莫里森(Scott Morrison)
●工業、科學及創新部長:
亨特(Greg Hunt)
●環境及能源部長:
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
●資源及澳北部長:
卡納萬(Matt Canavan)
●總檢察長:
布蘭迪斯(George Brandis)
●稅收及金融服務部長:
奧德懷爾(Kelly O'Dwyer)
(綜合中國新聞網、新華網報道)
所謂概念,所謂情懷,所謂講故事,你其實都可以理解為,一種試圖降低流量成本的方法。
推薦人:黑馬哥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8分鐘
推薦理由:資本寒冬帶來了人們對於創業的恐慌,本文作者從自己的理解,講述了資本寒冬的另一面——太多創業機會,都是創業者和資本方的一廂情願。
題圖含義為,一半冰封,一半火焰,也是互聯網的真實現狀。
其實很多內容我以前都寫過,不過換個標題估計訪問量還不少。
凜冬將至 去年提過,今年資本圈全面喊冷。最近各種自媒體,投資機構,以及一些線下分享會,也都在說資本寒冬。
但,話說回來,當我們說資本寒冬的時候,仔細看看市場狀況,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互聯網其實整體發展並不差,看看騰訊財報,市值是不是創新高,阿里財報夠不夠亮眼,網易,微博,甚至陌陌,很多巨頭,準巨頭,上市公司都在創下新高,或強勁反彈。巨頭里只有百度狀況不太好,這是另一個話題。
簡單說就是,互聯網現在的真相是,強者更強,寡頭壟斷趨勢更加明顯,而創業公司的市場空間則越發窘迫。
還是用我熟悉的遊戲行業來說,手遊時代,剛開始的時候,亂世江湖,草莽崛起,幾千家上萬家工作室轟轟烈烈的搶市場,現在呢,騰訊加網易,兩家控制了70%-80%,一堆端遊老江湖和其他上市遊戲公司瓜分剩下的絕大部分,留給創業公司的份額是多少,5%有沒有,我覺得都沒有。市場在成長,但創業者的機會窗口非常窄了。
所以,回過頭來,所謂資本寒冬,並不是整個行業的寒冬,而是創業者和新興企業的寒冬,這跟我們以前所說的寒冬,還是有所不同。那麽,新的問題來了,為什麽創業公司的機會越來越小?
我整理了一個我的認知,就是太多創業機會,都是創業者和資本方的一廂情願,而這個一廂情願的核心是,無視或低估流量的成本,在特定時期,流量紅利期,確實有成功案例可以看到,但當流量紅利破滅,巨頭的流量優勢凸顯,創業公司被流量成本迅速拖垮,一蹶不振。 流量獲取能力依然是現在創業公司最核心,最需要強調的能力,但很多所謂新領域的公司都無視了這一點,甚至藐視這一點。
這是我前幾天在坡國私人分享會開場的核心觀點,今天延伸一下。
雷軍說,站在風口,豬都會飛起來,什麽是風口,用我的說法,就是流量紅利期。
什麽是流量紅利
1、新的平臺用戶快速增長,而相關資源匱乏,誰占領先機,誰就充分擁有流量紅利。
早期pc互聯網的時代,為什麽草莽出英雄,草根站長蜂擁而起,最初就是互聯網資源匱乏,而網民數一直激增,只要你能提供優質穩定的內容,流量紅利期持續較長。
移動互聯網剛崛起的時候,第一批去做手遊的,就占了這個用戶快速增長的流量紅利。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速度太快,巨頭跟進速度也太快,所以流量紅利期非常的短。
微信公眾平臺剛起來的時候,自媒體也占了這個流量紅利的甜頭。
2、新的媒體,用戶平臺,其廣告價值尚未被挖掘的時候,先入者獲得流量紅利。
最早淘寶剛出來的時候,電商用戶激增,而淘寶本身也開始花大價錢做推廣,這時候開淘寶店就是有流量紅利,因為你成本很低可以獲得淘寶推廣的用戶人群;但今天,淘寶上的用戶獲取成本已經極高了,再想占這個便宜真沒有了。
最早做百度競價的,最早買廣點通的,都是有流量紅利在,但晚了就沒了。
新的廣告載體,或者舊的廣告載體,在新環境里,經常出現價值被低估,或者信息不對稱的情況,誰掌握了這些資訊,誰就擁有了這樣的流量紅利。
3、新的話題和新的產業出現的時候,媒體自發傳播造成的流量紅利。
典型的小米,為什麽小米當年能成功,因為其話題效應太強,自發傳播性太強,所謂風口,就在於此。
後面那麽多互聯網品牌想學小米,話題性和傳播性都做不到,那麽用戶認知成本和信任成本就高上來了。
有些創新的領域,或者跨界領域,有些新的概念,新的模式,新的操作方法,會形成一定的話題熱度,在這種熱度下,媒體和各種社交網絡會自發傳播,帶來流量紅利。
4、新的推廣途徑,新的宣傳方式,在用戶尚未免疫的情況下,所獲得的低成本宣傳優勢,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流量紅利。
國內的典型案例有單頁電商,不展開講。只說結論,曾經很賺錢(當時連提都不敢提),但用戶免疫力越來越強,現在沒之前容易賺了。
微商早期也是,用戶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很容易形成購買熱情,現在滿屏都是。
國外,我就說一個,臭名昭著的,誘導式安裝和欺詐式安裝,欺負外國人沒見識,中國一些互聯網巨頭都這麽幹,(當然,決策者可能真不知情),安裝成本低到幾個美分。這也是一種流量紅利,中國出海企業輝煌的業績背後,有些東西實在不幹凈。
再說一下什麽是流量成本,以及解釋一下相關的案例。
流量成本說白了就是獲取用戶的成本,說起來很簡單,但為什麽一直被創業者低估呢?
很多成功企業,占了流量紅利期的便宜,得以壯大,得以發展,但創始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認為是自己公司努力,產品出色的原因;當紅利期不在,發展乏力的時候,各種怨天尤人,卻總是有意無意忽略這方面的反思。
我看到去年底,到今年初,一直有一些文章說,流量為王的時代過去了,現在是什麽什麽的時代,他們把流量紅利當作理所當然,把用戶自發傳播當作理所當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廂情願。
下面延伸來講
1、從流量成本角度來看產品。
所謂好產品,有兩個目標方向,第一是流量獲取成本低,也就是容易傳播;第二是流量轉化收益高,也就是多高的流量獲取成本都能hold住。
前幾天facebook的人又跟我提那個案例,某知名重度遊戲,在facebook獲取北美精準高質量用戶的成本是多少?標到了100美元1個用戶安裝,這就是流量轉化收益高的案例,當然,這也是facebook最樂於看到的案例,如果他們的用戶都能賣出高價,那股票還不是要再翻幾倍。 但我們學不來,這樣的產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挖坑遊戲,深挖大R的消費潛力; 對應的極端案例是pokeman,全球爆款,在facebook上投了多少廣告?你猜猜?0! 這就是強IP和好產品的威力,流量獲取成本低的令人發指。
如果說好產品,這就是兩個極端
一個是用戶能自發蜂擁傳播,流量獲取成本極低。
一個是流量轉化價值極高,從而在流量獲取成本上可以壓制所有競爭對手。
前段時間在廣州,一個創業團隊的投資人,給我看他們團隊制作的視頻,他說這個視頻找了很多測試用戶,收集反饋,好評率達到97%,他覺得非常有價值,我當面沒好意思直說,私下我跟他那邊的一個合作夥伴說,這個評估方式不對,他們的視頻雖然好評度高,但是內容設計引導上缺乏傳播性的考慮,很難形成用戶主動傳播,其價值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說的更直接一點,某些爭議性更強的視頻可能更容易傳播。
我之前提遊戲系列,其實也是把兩邊呢都說了一遍
遊戲是怎麽賺錢的 - 聊聊挖坑 這種,就是說走深度大R,對抗現在渠道高流量獲取成本的路子,深度數據挖掘,已經被很多同行踩爛的路子。
遊戲是怎麽賺錢的 - 回歸好玩 這種,就是說,走用戶自發傳播,能夠降低流量獲取成本的路子,但其實想做好也非常的難,需要對玩家有深刻的理解。我自忖是差不少。
2、傳統與互聯網的界限
當互聯網崛起的時候,我總說,有兩個經久不衰的說法欺騙了很多人,第一個是互聯網省掉了渠道和營銷的成本;第二個說法是互聯網解決了信息不對稱。
然而並不是,今天只說第一個,剛才講了,最開始,你淘寶開店,確實可以享受一些流量紅利,只要你認真做一些好產品,是可以獲得免費用戶的,但現在,說白了,你看淘寶財報就明白,哪有一直免費的午餐。
現在,從淘寶的交易額,和淘寶財報對比,你就可以大約估算出來,流量獲取成本,占整個交易額的比例是多少(實際上並不止,因為很多淘寶店家也會買百度,廣點通,以及新浪騰訊的門戶廣告,或其他平臺的廣告來導流),然後你在傳統零售領域數據看一看,你會發現,互聯網的流量獲取成本,和傳統領域的流量獲取成本,其實已經站在一條線上了。
傳統開店面,最重要的是地段對不對,為什麽地段最重要,因為有人流對不對,所謂地租,你去看,其實對應的就是這個地方你能獲得的人流規模,如果你想獲得更多,也有辦法,在路口掛牌子,派一些業務人員發傳單,或者背著門店的宣傳板在附近遊街,這些,你算下來,其實都是流量獲取成本,然後折算你能帶來的人流,平均每個潛在購買者,或者平均每個購買者,你會花多少錢,然後你的銷售毛利能不能賺回來。
現在,互聯網上的電商用戶獲取成本,和傳統店面比,如果跟二線,三線城市的旺鋪比,你真以為互聯網便宜麽?自己去算算吧,早就不是了。
知乎有個好問題,vivo和oppo,性價比那麽低為啥賣的這麽好。
有個回答我覺得還是不錯的,首先當然這兩家產品其實並不差,很多所謂配置低只是IT人士的一種偏見;但更重要的是,人家算了一下線下渠道的營銷成本,其實並不比線上貴很多,實際上很多線上品牌或互聯網品牌,除了小米,還有錘子可以說是拿了流量紅利外,基本上都是要花大價錢做營銷,成本並不低。
那麽我這里可以補充一點答案,正因為vivo和oppo有利潤空間,所以才可以支撐足夠的流量獲取成本。雖說是線下的營銷,但其實本質沒什麽區別。
這答案你們想想是不是,那些把價格和利潤率壓倒極致的產品,反而很難獲得用戶,特別是線下渠道。憑什麽你賣的便宜用戶就會知道你,就會信任你。
在線上,只有暴利產品才能買的起百度競價排名,在線下,也只有有利潤支撐的產品才能搞得起渠道推廣。當線上單位用戶獲取成本開始超過線下成本的時候,互聯網不再是唯一或者說是必須的選擇。
3、規模效應的一廂情願
很多創業項目,其美好的願景在於,如果燒錢,各種補貼,各種推廣,實現規模效應後,形成用戶依賴,取消補貼和推廣,就賺錢了。
這里存在幾個問題
第一,這事是你一家的生意不?如果你一家獨大,沒啥說的,如果市場上有很多競爭者,你真的以為,你錢多就能贏麽?
今天我們說團購最後剩者為王是美團,當然,美團直到今天整體並不盈利,但我們先不說這個,回過頭來看,美團當年是最有錢的?肯定不是,當年市場老大拉手網怎麽死的? 說白了,還是你能用盡一切辦法,控制住你的流量獲取成本,比拼的是什麽,是有限資源里,誰能把握更多用戶的信任。
規模效應的成功案例也有,比如滴滴,總算熬出來了,但你也看到了滴滴之外屍橫遍野。滴滴為啥撐下來了,巨頭為了打通移動支付,在後面撐腰,當年惡戰的時候,資金抗的住。就燒錢這事,投資人真沒法跟巨頭比。
打到後來,美團,點評,糯米,你看活著的,都要靠巨頭輸血,投資人已經玩不起了。而巨頭輸血,除了錢之外,流量資源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糯米是個典型,百度如果不給量,基本就是死了。
所以,想形成規模效應,錢多固然重要,流量獲取成本依然是核心競爭力。
第二,這個用戶真的是你的用戶麽?
很多用戶看在你補貼,看在你各種優惠的份上,來用你的產品,來享受你的優惠,等你正常收費,正常想賺點收益了,分分鐘拋棄你沒商量。
所以,如果不能形成用戶持續的留存和依賴性,一些數據指標只是賬面好看。
很多創業公司燒錢買用戶,買流量,為了節省成本,買各種垃圾流量沖用戶數,但沒有留存,沒有依賴,騙一輪投資算一輪,現在投資人也受到教育了,知道很多數據虛的沒法看,一到流量變現這塊,全部原形畢露。
還有就是服務行業o2o,跑單基本上是躲不開的問題,作為中間平臺,你要想明白你的價值在哪里。
第三,邊際成本怎麽算
有些事情規模後邊際成本會下降,有些則不然。
比如上門廚師,上門洗車,上門輔導,上門按摩,這些邊際成本根本下不來。
甚至有些從整體來說是很糟糕的資源損耗,比如上門做飯,一個優秀的廚師上門做飯,這是極大的資源浪費,這種事情規模化對整體社會成本來說都是非常壞的開銷。
4、新概念的核心
粉絲經濟,網紅經濟,所謂影響力變現,說白了,不依然是流量獲取的能力。
這個之前講過,第一是獲得用戶認知,第二是獲得用戶信任。
額外說句百度的問題,百度流量變現的能力在前幾年,在財報的壓力下,被透支的很厲害,也就導致了流量的信用下降,這是往下百度最大的困境。
我們講流量的價值,除了獲得用戶認知,還有一點是獲得用戶信任。
參見舊文
談談創業這點事之 流量的價值 ,其實這里說的也很多了。
自媒體,新媒體,這玩意也是一樣,跟著用戶的瀏覽習慣走,依然是流量獲取能力的問題。
所謂IP為王,各種翻情懷,翻故事,也是因為這玩意能降低流量獲取成本,說白了,還是套路。
前幾年,我跟很多身邊的朋友講,apus這玩意厲害,了不起,移動時代的hao123,有不少人不以為然,很多人覺得移動時代,流量入口這個概念不存在了,今天我們看,在所謂資本寒冬里,apus不僅僅估值上去了,而且快速盈利了。
5、誰可以不依賴流量
這個以前也講過,重述一下
第一,你有獨特的資源,而且是緊缺型的獨特資源,比如12306,獨家經營,這個可以。
第二,你有獨特的技術,比如我說有個很好的朋友做的公司,業績不咋樣,銷售能力一般,市場能力幾乎是0,但人家核心技術就是強,就算不賺錢,依然被巨頭收購。
獨特的模式啥的就別提了,可複制型強的東西是沒門檻的,中國聰明人太多太多。
再度強調,今天說的其實都是舊東西,但我覺得,真有這個意識的創業者,還是很少。
所謂資本寒冬,就是一批試圖在新概念,新領域搶一波流量紅利的創業企業,因為流量紅利快速破滅,而自身又缺乏流量獲取方面的競爭力,所以被高昂的流量獲取成本拖垮的故事。
所謂概念,所謂情懷,所謂講故事,你其實都可以理解為,一種試圖降低流量成本的方法。
而隨著用戶免疫力的增加,一些新的營銷手段,推廣方式的效果也直線下降,各種段子手和營銷專家的價值已經邁過了巔峰。所以,試圖複制流量紅利期的成功故事,已經越來越難。
最後再說一個真相,掌握流量獲取能力的創業者,據我所知,目前活得都挺滋潤,也許有些不夠風光,但基本上一直都在賺錢。
現在什麽人才特別緊俏?會做Facebook投放優化的,會做ASO優化的。
http://www.eeo.com.cn/2016/1210/295021.shtml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斐斐 白金蕾 回首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虽然不是票房冠军,但也许没有一部电影比《叶问3》更值得业界反思与深省。
作为一个非电影人,快鹿集团实际控制人施建祥通过2亿元购买了《叶问3》的中国大陆发行权,希望用“电影+金融+互联网”的新模式创造30亿元的票房神话,却因票房压力过大,平台间管理混乱,涉嫌票房造假,引发P2P网站兑付危机,最终也用“快鹿帝国”的倒塌,亲自划下了电影与金融结合发展的界线。
在这个大计划当中,快鹿系希望将P2P平台的客户人群与票房相连接,借“票房保底”的上市关联公司的股票收益来弥补高票房、高补贴的代价,同时用众筹、P2P等互联网金融方式将电影的投资权、收益权分散到中小投资者手中。“叶问3事件”的发酵,也让金融资本和影视行业越来越密切的关系逐渐浮出水面,新的影视投融资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2015年到2016年春节,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火热,极大地推动了电影与金融结合的步伐,一时间各种新模式层出不穷,但事实上,市场本身并没有什么成熟的模式可以进行借鉴与参考。”艺恩智库合伙人侯涛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现在电影市场出现调整期,正是反思的好时机,资本要对电影产业存在敬畏心理,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高投资收益的电影金融产品。”
背后的资本运作
今年3月4日,电影《叶问 3》在中国内地上映,首日票房达到1.55亿元,并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就累计了7.9亿元票房,但其票房造假的消息也随即传来。微博网友贴出的一张某影城(光谷天河店)的实时售票图显示,该影城从凌晨0:56起,间隔10分钟放映一场《叶问3》,票价高达203元。陆续也有网友爆出了该片,幽灵场放映、超高票单价和不佳的位置先售空等疑似“票房注水”的现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随即介入调查,结果显示《叶问3》确实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或自购票房的现象, 查实的票房累计为 8800 万元。伴随票房造假事件的披露,《叶问3》背后的资本运作“黑箱”也被揭开。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艺术电影制片人介绍,在电影上映初期,也会出现个别发行方集中包场,制作票房火爆的假象,进而吸引潜在观影观众、拉升影院排片的情况。
但快鹿集团的问题除了过于浮夸的“注水票房”外,还有过早的将影片版权、票房收益,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给普通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妄图通过“高票房”,提升金融产品的收益和二级市场的股价,进而撬动几倍于票房的收益。更有甚者,《叶问3》的融资方、担保方、发行方及受益方都与快鹿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快鹿集团的资产布局极为复杂。工商资料显示,快鹿集团成立于2003年12月,注册资本20亿元,股东包括上海快鹿实业有限公司、施建兴、谷平,施建祥为实际控制人。旗下至少控股或参股了16家公司,2014年,旗下公司数由6家猛增至15家。
与《叶问3》相关的快鹿系上市公司共有两家。2015年,其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业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入股A股公司神开股份,一度成为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施建祥为港股公司十方控股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3.26%。
根据快鹿集团官方网站,围绕集团,有上海长宁东虹桥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虹桥小贷)、东虹桥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影视制作行业关联公司包括上海合禾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禾影业)、麒麟影业;而P2P行业关联公司则包括上海金鹿财行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鹿财行)、上海当天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天财富)、上海当天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天金融),担保方有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投金控)。
而按照事发时零壹财经网站的统计,快鹿集团旗下有中海投金控、东虹桥担保、东虹桥小贷、东虹桥金融在线、东虹桥资管、新盛典当、基冉资产、当天金融、当天财富、趣豆理财、菜苗金融、火柴快鹿基金等金融类平台。
上述公司的布局虽然复杂,但这些公司却在日后《叶问3》的募资、发行、担保和认购中悉数登场,扮演重要角色。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经济观察报进行了不完全整理:《叶问3》的融资方是合禾影视和大银幕发行;担保方有快鹿集团和东虹桥担保;融资平台有金鹿财行、易联天下、当天财富、当天金融、趣豆理财、东虹桥金融在线、菜苗金融及苏宁众筹、小米贷等15家;后期进行保底发行的是中海投金控,而其票房收益又被十方控股和神开股份分别认购。也就是说除了认购P2P理财产品和参与类似P2P的众筹的“散户”投资者外,这场“资本+互联网+电影”的“大棋”都是快鹿系公司一家在下。
或为二级市场套现
在叶问3事件中,最具争议的点是,先用旗下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为电影造势,然后再用持股的上市公司购买电影票房收益。虽然十方控股,曾发布公告称并没有参与内地影片发行,只是认购票房收益。但炒作股价、减持套现的质疑依然不绝于耳。
2016年2月23日,施建祥担任第二大股东的十方控股与合禾影视订立电影投资协议,以约1.1亿人民币收购《叶问3》中国大陆地区55%票房收益权。
2016年2月24日,快鹿集团控制的神开股份公告,拟以自有资金出资4900万元,认购上海规高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LP)份额,投资标的为《叶问3》票房收益权投资基金。公告显示,当达到10亿票房的时候,神开股份将获得8%的收益,票房越高收益也相应提高。上海中海投金控为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叶问3》提供10亿元的票房保底承诺。若基金收益小于或等于0,则由中海投金控补足本金和预期收益,这意味着神开股份的这项投资没有任何风险。
2月24日,公告发布当天,神开股份涨停。3月4日,《叶问3》在大陆首映并创票房纪录,神开股份涨6.53%,十方控股涨22.03%。
为什么购买《叶问3》的票房收益会给两家上市公司带来涨停的利好?从事传媒与新闻法律事务多年的张春杰律师解释说,因为该片进行了保底发行。影片发行方式有三种,分账发行、买断发行和保底分成发行。考虑到影片票房的不确定性,保底分成发行一般用于制片方比较强势、院线影院方或发行方对影片票房比较有信心的情况下。简而言之,这种影片的票房一般都比较高,即使不如预期,也有保底方托着。
但令人费解的是,对该片进行保底发行的中海投金控却又和快鹿集团有关系,除上文所述快鹿官网显示的担任担保方外。工商信息还显示,方纪红同时担任中海投金控和当天财富的股东;邵永华则担任当天财富的前股东,东虹桥小贷的前董事;施建兴担任东虹桥小贷的现任董事;施建兴与施建祥是兄弟;施建祥则是快鹿集团上海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快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快鹿集团又是东虹桥融资担保股份公司企业法人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珠江电影集团副总经理赵军曾撰文指出,这次运作的实质是:基金公司和两家上市公司勾结,对一部影片的票房进行了预期很高的保底,然后煞有介事地出售它的预期收益,一批关联公司争相购买,企图一举抬起上市公司的股价,再几十倍地攫取前期投入到票房保底中的投资回报。
或涉及重复募集
2015年年底到2016年年初,关于电影《叶问3》的多种金融产品就陆续出现在互联网融资平台和众筹平台上。看着募集情况,不禁要问一句,拍一部《叶问3》到底需要多少钱?其中是否涉嫌超募、重募嫌疑?
前述制片人告诉经济观察报,电影一般采用项目制,相比企业经营而言预算没有那么精确,经常会出现超支的现象。但根据之前的报道,《叶问》系列前两部在内地投资成本并不过亿,只有几千万。据此推算,《叶问3》的投资即使大幅超出预算,也不会上升到数亿的标准。
经济观察报整理发现,《叶问3》的公开募款数额已经达到2.5亿以上。
其中,当天财富在其官网发行了名为“咏春盈泰”的电影收益权转让计划,期限9个月,产品规模2亿元人民币,预期年化收益率10%+浮动收益,保底票房8亿元。
在当天财富的线上平台——当天金融上,《叶问3》影投专属标也已经完成了募集,募资金额30万元,出让人为上海法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起息日为2016年2月6日。
类似的借贷还出现在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平台(P2P平台):如“海投汇”上《叶问3》一期募资200万元、玖那里金融在线募资约414万元、当天金融平台上募资30万元、趣豆理财上的趣影-影视臻享《叶问3》专属标已经发行到第7期等。另据零壹财经统计数据,《叶问3》的资金方来自至少18家P2P平台,不少为快鹿投资的关联公司。
而今年5月,苏宁众筹因兑付问题将快鹿系告上法庭,也是因为一款众筹产品。该影视众筹的产品也是为《叶问3》募款,并已经超额募资810%,共筹集资金4050万元,预期年化增值收益为8%,募集时间为2015年10月28日到11月8日。
对于会否出现超额募资,金鹿财行执行总裁张伯伟曾回应,“易联天下是一个借贷信息的撮合平台,所有融资方我们都一清二楚,并且均由易联天下介绍。举个例子,股票的二级交易市场会不会上市公司只有100万股,但是卖出了超过100万股?”
但查询工商资料可以发现,快鹿事件爆发时,易联天下和金鹿财行的自然人股东都有一位名叫王书凤,并且持股比例不低。而从上文所述也可知晓,事发时易联天下、金鹿财行和快鹿集团也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并且现已被快鹿收购。那么,易联天下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怎么能确保公平的第三方监督呢?其又是怎么担任第三方撮合平台的呢?
票房能当股票炒?
全国人大代表、知名导演胡玫曾在采访时说:“现在的电影市场运作已有资本介入,有些方面和股票市场相像,以至连名词都互相借鉴,电影票房叫大盘,电影上映叫IPO。”胡玫导演的话很大程度的反应了,近年来,金融资本对电影市场的深度介入。
近年来,有不少知名影片也采用了金融+电影的运作模式。目前的大陆地区票房纪录保持者《美人鱼》也采用了保底发行+基金认购的方式,即一家公司成立针对该电影的基金,其他公司以认购的方式来投资。《美人鱼》投资方共有三家,主控方发行基金,另外两家进行认购,共同承担十几亿的保底发行成本。而《太平轮》、《摇滚藏獒》却出现了虽然大额保底发行,但最终票房惨淡的现象。以《太平轮》为例,据传乐视影业对其的保底发行价为8亿元,但影片最终分为上、下两集上映,票房累计只有2.5亿元。
阿里巴巴推出的“娱乐宝”,则含有为拍摄影片进行融资的理财产品。《小时代》《狼图腾》等影片也发行过类似的产品。动画片《大鱼海棠》也进行过多次网上众筹。甚至连冯小刚、张国立、范冰冰、吴奇隆等影视明星也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已经通过或者正在通过收购、融资等方式,完成了变现,探索明星证券化的道路。
由此可见,电影行业并不畏惧资本的介入。前述艺术电影制片人也认为, 在资本的推动下,电影“股票化”将成为近年电影市场发展的趋势。而“快鹿事件”让行业内外皆哗的根本原因在于,刻意地设计了多重复杂的金融产品,将未知的电影票房过早的变成“赌注”,并且只能赢不能输。
前述艺术电影制片人告诉经济观察报:“其实《叶问3》从影片质量上还不错,过多的金融捆绑和关联交易是其失败的最终原因。施建祥只把电影当做敛财的工具,最终受难的却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和广大的中小投资者。”
在許多場合,人類的常識和理性,比複雜的理論和情感,更可靠和更容易穿透時空。但是在大千世界面前,人們通常看到的僅僅是自己願意看到的,對不願意看到的會視而不見。人們願意接受的並非正確的觀念,而往往是和自己相近的觀念。這種我執之心,在許多場合造就了我們對一些簡單事實的判斷。判斷房價是否泡沫,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京滬深房價當然是巨大的泡沫
對這一點並不需要太多懷疑。我們可以用三個例子來解釋。
一是如果你有興趣看看在京滬不少單套住宅過千萬的小區,不難發現,這些小區淩亂地停滿了自行車、電摩、老年代步車。這些出行工具的存在,絕對不是因為業主有多麽重視環保,而往往是他們最常用的出行方式。廉價出行方式本身,顯示出幾乎絕大部分業主都已喪失了在當下價格水平下購買新房的能力,他們之所以還能居住在千萬豪宅之內,無非是因為其買得早,很可能不是目前收入高。
二是如果你在京滬生活,有統計數據顯示,京滬中位數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在約12萬元,位列前20%的高收入家庭的年可支配收入為約20萬元。假定你是個月入2萬的收入不菲的白領,省下50%的收入去養房,京滬最廉價可居住的住宅可能要每套300萬。這意味著,作為高收入白領的你,收入也追趕不上哪怕每年5%的房價漲幅,憑一己之力去買房,也幾乎不再可能。
三是如果我們計算一下京滬深的住宅市值,可能會發現其荒誕。粗略估計北京約有800萬套住宅,每套300萬元,則市值約為24萬元。那麽京滬深的住宅市值目前很可能超過70萬億元,這還不包這三個城市酒店、商鋪、寫字樓等在內。而當下滬深港三地股市的全部上市公司的市值之和,也就僅僅70萬億。
如果常識告訴我們,作為普羅大眾的我們住不起、買不起這麽貴的住宅,這三個城市的住宅甚至超過了有關國民經濟命脈的如此龐大的上市公司的價值時,試圖要回避甚至否定一線城市的房價泡沫,很困難。
為什麽京滬深房價如此之貴?
對此也並不難解釋,大城市病和最富裕的一代人共同催生了房價奇跡。
一是大城市病。以北京為例,五環內面積約為750平方公里,占北京行政區劃面積的約5%,但是教育、醫療、就業、娛樂、創新等各種資源,幾乎全部集中在五環之內。如果不合理界定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不疏解功能、分散資源,就不太可能解決過多的人、財、物過度超載地集聚在狹窄區域內的都市病問題。但疏浚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城市,談何容易!例如大堆央企,金融機構、外資和民營企業總部在市紮堆,帶來了高房價的同時,還帶來了地方政府的稅收,消費和就業,誰願意離開?
二是最富裕的一代人。出生在1955-1980年代的人群,也許是中國最富裕的國民,當然“最富裕”是相對而非絕對,即這些年代的人,其擁有的財富和其收入相比,是最為龐大的。不是貨幣工資差異造成了貧富分化,而是你是否買房等財富差異,造成了貧富分化。我將這群人稱為最富裕人群的理由有三:一是這些人經歷了中國最快速的貨幣化進程,從1998年到2015年,中國GDP增長了約8倍,城鎮職工貨幣工資收入也增長了約8倍,但廣義貨幣M2增長了14倍。二是這些人經歷了中國城市化帶來的資產價格膨脹最快的階段。1998年至今,京滬深的房價可能上漲了約15倍,主要上漲是在2005年之後。三是這些人經歷了中國家庭最輕稅負和最高儲蓄率的階段。說國人稅負輕可能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爭議,但中國家庭以占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約40%的份額僅提供了政府稅收的約8%,中國企業占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約50%卻支撐了政府稅收的約70%。中國家庭稅輕加之儲蓄意願強烈,造就了最有錢買房和儲蓄的特殊階段。我們甚至可以這麽說,過去十年,不是你的工資,而是你有無多買房,造就了你是窮還是富。
三是最懸殊的收入分配。許多人可能會驚訝,目前京滬深新房價格動輒過千萬,誰仍有買房實力?據說在美國,占據人口約0.1%的富人,擁有美國家庭部門80%的財富。而在中國,約120萬人擁有37萬億可投資金融資產,而全部中國民眾的可投資金融資產約為100萬億。正是這萬分之一的國民,仍擁有強大的購房能力,仍擁有在京滬深購入新房能力者,可能已不足中國居民的0.1%.
過去20年,貨幣化、城市化和貧富懸殊,推動了繁華大都市的房價,目前為止,大都市病尚未明顯緩解。
京滬深房價泡沫何時見頂甚至崩潰?
泡沫之後?也許是更大的泡沫,也許是泡沫崩潰。判斷京滬深房價是否是泡沫並不困難,但要判斷泡沫何時破滅卻極端困難,甚至不可能精準判斷。如果資產價格泡沫崩潰可預測,那人類大致就可以避免了。也許我們可以粗略地觀察兩個快變量,兩個慢變量來觀察泡沫的存亡。
兩個快變量分別是人民幣廣義貨幣的增速,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
股票和債券對利率、匯率等的反應和價格調整非常迅速,幾乎沒有粘性,但樓市價格似乎有較強的粘性。陳啟宗曾言,在日本和香港,當貨幣當局對M2的增速從10%以上逐漸放緩至個位數,是一個危險時期,通常在M2增速從10%跌落至8%的大約數年內,房價就會不堪壓力。我沒有驗證過這個說法,但當下中國央行的貨幣供應增速似乎在放緩,2017年期待貨幣政策大放水是不現實的。
另一個快變量是人民幣匯率,我們可以基本不看人們對貨幣籃子、對SDR或者其他複雜參照基準的匯率變動,僅僅需要觀察人民幣對美元指數的變動。目前看,美元似乎處於一個強勢周期的中後段,很可能未來1-2年,人民幣兌美元仍呈有序貶值之勢。但如果我們觀察到人民幣匯率反轉,則需要予以警惕。因為這種匯率反轉意味著京滬深房價泄氣閥的關閉,並且很可能匯率反轉並沒有伴隨中國經濟增速或者外匯儲備余額的回升。
兩個慢變量是儲蓄率和家庭部門稅制。
目前中國家庭部門的納稅是很少的,個人所得稅、遺產稅、房產稅都沒有有效征管甚至沒有開征,這是解釋為什麽中國人覺得自身比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還有錢的重要原因。一個相對理想化的政策設計是首先開征遺產稅,然後完善個人所得稅,尤其是分項納稅之後的綜合報稅納稅是否有效十分重要。然後是作為財產稅的房產稅的普遍開征。考慮到京滬深不足2%的住宅租金收益率,房產稅的開征必然導致房價劇烈下調。當我們覺得只有死亡和稅收不能避免時,已經意味著流向樓市的貨幣加速枯竭。
另一個慢變量是儲蓄率,中國最富裕的群體正在逐漸老去,我相信85後、90後要比其父母輩相對窮困得多。中國生育率的陡峭下行,以及年輕群體對高消費的渴望,使中國家庭儲蓄率的下行節奏飛快。徐滇慶的研究指出,東亞經濟體高成長階段的高儲蓄率通常僅能維持20-30年。曾經高儲蓄率的日本,家庭部門的儲蓄率已降至零以下,甚至不及美國的約6%。徐教授估計2030-2035年中國儲蓄率將會顯著下行。我相信中國90後在人到中年時,應該積攢不下什麽錢財,其目前買方買車甚至日常消費的啃老行為,即意味著其儲蓄率為負,因此中國家庭部門儲蓄率的下行會比日本更快,其也必然帶來房價難以為繼。
京滬深房價,曾經神話,仍然神話,見證神話破滅,運氣不好的話,也許並不需等待慢變量,快變量也許就足夠了。
延伸閱讀:
社科院預警樓市泡沫:深圳回調空間超180%
“在供求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的背景下,房價沒有支撐的暴漲正在加大樓市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說。她是在11月30日舉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6-2017)》(以下簡稱《報告》)的發布會上做出上述表述的。據其透露,未來房地產調控不會選擇主動戳破泡沫,而是將慢撒氣,逐步的釋放泡沫帶來的風險與影響,既要消除恐慌,減少投資和投機,也要保持市場的平穩。
“國務院研究中心曾做測算,在2012年、2013年前後,我國城鎮家庭已達到戶均一套房,和過去的極度的全面短缺完全不同。這也意味著,現階段的房地產存在泡沫。”任興洲表示,目前部分行業受過剩產能拖累,導致資金湧入房地產,風險和泡沫又被加大。
《報告》稱,35個大中城市中24個城市房價收入比正向偏離歷史均值,且22個城市的偏離程度高達10%以上。其中,深圳在收入增速保持平穩的狀況下,房價存在超過180%的回調空間,風險狀況堪憂。
《報告》預測,2017年中國樓市將迎調整期,總體呈平穩回落態勢,但具有不確定性。未來樓市調整幅度和時長將基於調控和改革的力度,空間上,調控也將呈差異化。具體指標上,將是全國房價整體增幅收窄,個別月份或將絕對下降。其中,一二線先前房價漲幅較快的城市房價增幅回落會更大,三四線城市分化,去庫存任務仍然艱巨。
房地產泡沫磨滅,購房人將有多慘?
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房價勢必出現大幅下挫。這一局勢對普通老百姓有何影響,是不是真如大多數購房者所想象的那樣——房價跌破貸款余額,房子扔給銀行,最多是首付款的損失?
為此,筆者仔細研讀了一份《匯豐銀行(中國)房地產抵押貸款合同》,該合同通篇未涉及前述多數購房者所想象的條款,與房價下跌導致抵押物價值不足的條款如下:“如抵押物房地產因任何原因貶值或遭受毀損後其價值低於以下三者中之較低者:
(1)簽約前之評估價或(2)放款前之評估價或(3)抵押房地產的購入價(即貸款滿評價),抵押人有責任重新提供或增加能被抵押權人接收的擔保物以彌補不足,或者根據抵押權人的要求提前歸還部分貸款,以降低未償貸款余額”。如出現每月房貸未償還等違約責任,合同規定“處分抵押房地產所得價款,如不足以償還借款人所欠抵押權人的一切款項及貸款利息,抵押權人有權依法另行追索借款人”。在查閱了其他銀行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合同之後,相關的條款內容也大同小異。
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上述條款會有怎麽的後果?
在此,舉一個例子,2016年8月,趙先生在北京購買了一套市場價1200萬元的房產,銀行評估價1000萬元,銀行貸款800萬元,首付400萬元。2017年8月,這套房屋市場價跌至900萬元,銀行要求趙先生補足100萬元抵押物或提前償還100萬元貸款,否則將沒收拍賣房產。但趙先生難以補足擔保物或提前償還貸款。由此,銀行沒收房產,拍賣房產得750萬元(通常都大幅低於市場價)。最後,趙先生的損失是400萬首付款和扣除拍賣房產後的債務50萬元。趙先生房子被銀行無情收走,同時還欠下銀行50萬元的債務,進入名副其實的負資產狀態。由此可見,房價暴跌之後的銀行債權並不會因抵押房地產拍賣後而消失。
最後,奉勸購房者和與泡沫共舞的投資者一句:泡沫形成初期,請擁抱泡沫,泡沫加速趕頂和全民資金加速湧入的時候,請遠離泡沫。(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弄虛作假、內心浮躁、缺乏創意,長期的陋習正在擠破中國電影票房的泡沫,一場國內非理性繁榮的底褲正在被掀開。
告別了2016,中國電影票房終於艱難地在2016年最後幾天爬過了440億元關口,勉強站上了457.12億元(廣電總局數據),比去年微漲16.43億,增幅3.73%。那麽2015年是多少呢?根據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比2014年多了150億,同比增長48.7%。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占總票房的61.58%。是不是覺得太觸目驚心了?
2015年票房增長48.7%,如果照此增速下去,2016年票房即便保持2015年的增長比例不變,票房也有655.3億元,正好與美國100億美元左右票房相當。而2016年年初爆款影片《美人魚》擊穿30億票房榮登中國票房寶座也更加加深了業內對中國票房破百億美元的信念。
然而,細心的人會發現,票房節節攀升背後一直有一個聲音如幽靈般時不時回蕩在每一次電影票房“破紀錄”的時候。《捉妖記》、《港囧》,甚至《美人魚》均被曝票房存在造假嫌疑,幽靈場頻現。所謂的“幽靈場”,指的就是“片方自己花錢來包場買票,其實電影院里並沒有觀眾”,這種情況一般都出現在午夜或者淩晨的場次。
紙包不住火,積累多年的票房造假問題終於在2016年3月大爆發。3月上映的《葉問3》一下子捅破了票房造假的窗戶紙,根據廣電總局電影局查實,該影片有涉及3200萬票房的7600多場電影的場次,都出現了非正常時間虛假排片的現象。電影發行等相關方都被勒令暫停發行業務,參與不實排場、情節嚴重的73家影院,當時也被進行了通報批評。
《葉問3》之後中國電影票房如同遭遇了詛咒,一蹶不振。在2016年一季度之後陷入了令人困惑的票房低迷。
二季度開始,“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便迎面撲來:國產片集體淪陷,進口片也不盡如人意。票房勉強過7億元的《北京遇上西雅圖2》成為該季度國產票房冠軍,要知道,一季度冠軍《美人魚》票房可達到了33.8億元。
如果說二季度票房低迷很多人還能以“淡季”作為借口,那麽傳統“旺季”暑期檔票房遭遇滑鐵盧,則擊碎了大多數人的幻想,把中國票房打回原形。
2016年電影暑期檔中,6月、7月、8月內地票房總產出約124.24億,不要說高增長了,跟上年相比幾乎沒有增長。但對於大多數關註中國電影的人來說,最引以為傲的票房表現上不再高歌猛進,原地踏步的局面讓很多人不適應,繼而開始反思中國電影票房到底怎麽了。
很顯然,多年的票房註水帶來了中國電影票房的虛假繁榮,水分到底有多大?並沒有權威的官方數據,一些影視公司老總說大約10%的票房是票補的。票補分兩方面,一個是純粹造假,並未產生真實消費;一個是片方大量補貼,以低於合理的市場價出售電影票,諸如9.9元一張電影票,但票務平臺計算仍然按照市場價計算。
僅以票房造假或註水還不足以解釋中國電影票房低迷。電影人的浮躁與缺乏創新也遏制了電影行業的增長。
幾年前,影視明星趙薇導演處女作《致青春》票房火爆點燃了青春片的熱潮,然而,大量青春片不僅透支了觀眾的青春片需求,帶來審美疲勞,還暴露了本土電影題材狹窄,缺乏創新。
長達十年票房高速增長依舊無法掩蓋“品質”是中國電影痛點的一大現實。中國電影經過連續十年複合增長30%的高速發展之後,工業體系、傳播體系、有效資源及深度開發、創意與想象力多方面的短板已越發凸顯。
如果說2016年的中國電影真正超過好萊塢的,那就是銀幕數,廣電總局的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12月20日,中國內地銀幕數已達40917塊,超過美國的40759塊,成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的國家。
這些銀幕數如果結合票房情況來看令筆者不寒而栗。這樣的數據一方面說明了,即便在中國大規模興建影院擴大銀幕數的基礎上票房依舊低迷,可見僅靠銀幕數增長已經難以給中國電影票房帶來增量了;另一方面,大量影院恐要運營困難甚至虧損了。筆者預測,接下來必然會有大量影院倒閉或被收購,中國電影院市場恐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回過頭來,放眼看中國各大產業,少有達到一年48%以上增速的,這背後有很多原因,我們無法一一剖析,但對於真心想要做電影的人或公司來說,增速放緩並非壞事,泡沫破滅才能帶來真正的反思,才能放下內心的浮躁,重新上路。
2017年剛剛開年,歐洲政壇就動蕩不已:德國十年“默克爾神話”破滅,法國選情則頻頻告急,令法國走在脫歐的懸崖邊上。
十年來,德國政壇第一次顯出德國總理默克爾有可能輸掉大選的跡象:按照1~2月德國的多家民調結果,換了黨主席的社民黨(SPD)首次在民調中反超默克爾領導下的基民盟(CDU),而默克爾本人的民調支持率也以大幅落後於社民黨新任黨主席舒爾茨,即如果在2月舉行德國大選,默克爾的第四任期可能就要落空了。
在法國方面,法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菲永在“空餉門”醜聞中越陷越深。在記者會上剛痛訴遭受“媒體私刑”後,法國媒體再次爆出菲永妻子佩內洛普還領過高達4.5萬歐元的離職補償金。菲永競選之路意外受阻令法國極右翼國民陣線負責人勒龐的選情再次看漲,恐將以排名第一的身份進入法國大選投票第二輪,而與默克爾敗選相比,勒龐的當選對歐盟所造成的破壞,才真正不可估量。
德國人厭倦了默克爾?
德國大選將於今年9月24日舉行。社民黨原主席加布里爾長期在德國民眾之間沒有“人緣”,多年來民調低迷,沒有任何與默克爾爭奪總理職位的可能。然而,恰逢大選之年,德國總統高克因年事已高不願留任,而在德國民眾中聲望極高的德國原外長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隨之出任總統一職。
這一突變讓社民黨看到了翻盤的希望:加布里爾卸任黨主席並擔任德國外交部長職位後,社民黨果斷換血,任命特地為2017年大選辭官回國的前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出任黨主席職位,與默克爾同場競技。
僅在10余天中,此舉效果立竿見影,並出現了“舒爾茨效應”:在德國ARD電視臺以及INSA民調等重要民調中,均顯示社民黨等支持率和舒爾茨的支持率同時大幅度上升。以往加布里爾在位時期,即便社民黨支持率上升,他的個人支持率也不會上升太多。
INSA民調:2017年1月中旬以來德國各黨派支持率變化
在ARD民調顯示,如德國立即進行大選,舒爾茨將得到50%選票,而默克爾僅能得到34%選票,同時社民黨可以獲得28%的選票,這一數據比上月增長了8%;而默克爾率領的基民盟則將得到34%選票,比上月減少3%,不過好消息是,舒爾茨的歸來令民眾對德國選項黨的支持率繼續下降,民調顯示選項黨獲得的支持率繼續下降3%,到12%左右。
而在INSA的民調中,社民黨獲支持率達31%,已經超過了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CDU/CSU)的30%,這是默克爾10年執政以來,社民黨在民調中罕見的支持率超過基民盟,其支持率從1月23日以來大增約10%。此外包括Emnid民調機構的民調結果也佐證了上述民調中社民黨支持率大幅反彈的趨勢。
INSA民調:社民黨(SPD)首次反超默克爾領導下的基民盟(CDU)
同時,更加有可能促成德國政府大洗牌的是,如果將目前社民黨、左翼黨和綠黨三者支持率相加,其總支持率已經達到48%,如左翼黨的支持率繼續上升,社民黨完全可以甩開基民盟組閣了。
社民黨內資深黨人卡爾斯(Johannes Kahrs)表示:“現在的默克爾就像1998年的科爾(1982年~1998年執政的基民盟黨總理)一樣,人們希望看見的是一張新面孔。”
而德國的民粹報紙《圖片報》則在以大題形式發問:“德國厭倦默克爾了嗎?”
舒爾茨從布魯塞爾辭職返回德國政壇,並試圖成為挑戰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人,此前默克爾並不支持舒爾茨在布魯塞爾的所有行動,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這也是為什麽舒爾茨私下給默克爾起外號叫“黑寡婦”的原因。
不過在外人面前,默克爾對舒爾茨不錯。與歐洲大陸許多世家政客相比,舒爾茨只是一個來自德國北威州小城平常人家的書商。在他第一次在歐盟峰會亮相時,彼時法國總統薩科齊壓根不把這位來自小城的平民議長看在眼里,在舒爾茨發言的時候大聲和其他歐洲議員說話。默克爾於是半是開玩笑半是認真的說:“尼古拉斯,你閉嘴吧。”
舒爾茨的上臺並不會改變德國在歐盟的立場,也不會改變大部分目前的德國政策方向。他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私下甚至是好朋友。對於舒爾茨的辭職,容克十分不舍,曾表示:“舒爾茨是一位堅定的歐洲人,這是為什麽我們在布魯塞爾請他工作的原因。”
“不過,他在柏林,對於我們也會同樣有用的。”容克揶揄道。
舒爾茨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目前的政策表示不滿。舒爾茨在近期表示,如果做了德國總理,他將告訴美國總統特朗普,其政策不符合德國和歐洲價值觀。
勒龐企圖複制特朗普式勝利
公器私用與貪汙受賄向來是法國政壇的陰暗面和在大選之年摧毀政敵的得力殺手鐧。
右翼陣營在一周之內連爆醜聞,不僅菲永在“空餉門”事件中越陷越深,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在當地時間7日被法庭再度傳喚,要求他對2012年開具的大量假發票作出解釋。
2012年,薩科齊所在黨在薩科齊的連任競選中為了隱匿競選經費而大量開具假發票,總共隱匿了1500萬歐元的競選經費。
而醜聞纏身的菲永並未退出競選,反而召開記者會指責媒體對他不公,並表示其妻子佩內洛普所領取83萬歐元薪水在法律上並無錯誤,雖然在道德上或許不太妥當;隨後,法國《鴨鳴報》再次發表報道稱,佩內洛普還另外分別取了一次1.6萬歐元和2.9萬歐元的離職補償,且其中的補償金額明顯高於議會的有關薪資規定。
原本民調領先的菲永是阻擊極右翼領導人勒龐的利器:從數據看,菲永能從國民陣線黨方面奪走10%的選民;但在私下,勒龐曾透露菲永比任何其他候選人都危險。
按照目前的民調結果,代表中右翼的菲永可能在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中屈居第三,無法進入第二輪。
按照法國的兩輪投票制規定,如果第一輪投票中無人獲得50%以上的票數,得票率最高的兩位候選人將進行第二輪對決。實際上由於候選人眾多,分票現象嚴重,在近些年來很少有人能夠一輪就挺進愛麗舍宮。
而菲永無法翻盤給勒龐造成重大利好——目前勒龐已經成為了民調中第一輪投票支持率最高的候選人。
第一財經記者向多位專家問詢勒龐上臺的可能性,趨向一致的觀點是:按照法國左右派聯手“做掉”極端黨派的傳統,即便勒龐挺進第二輪,左右聯手仍有可能將中間派獨立候選人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送上總統寶座,而在民調中,勒龐在第二輪的得票率也遠低於馬克龍的得票率。
中債資信國家風險部資深分析師李昕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即便極右翼勒龐能夠進入第二輪,最終獲勝的難度依然較大。
需要看到的是,在特朗普勝選後,勒龐試圖在法國複制其模式,轉而向法國選舉中通常沈默的藍領工人尋求選票,並提出了包括脫歐以及恢複法郎等一系列極端措施。通常是社會黨中堅選民的上述藍領左翼選民曾經在上一次選舉中將法國總統奧朗德選上臺,但並未感到有任何生活改善,於是在失望中投向了“國民陣線”的懷抱。
根據民調機構Cevipof的數據,法國有45%的藍領工人以及38%的失業或正在尋找第一份工作的年輕人表示,他們要在選舉中支持勒龐,這一群體占法國就業人口的40%左右。當下,馬克龍可以接替菲永的位置,打動的是(小)資產階級、高收入者以及工商業群體,但是如何贏得藍領工人的選票,仍是馬克龍面前極難逾越的障礙。
近期,多家影視傳媒類上市公司發布了2016年業績快報。與2015年的高歌猛進相比,2016年影視傳媒類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增速開始下滑,市場進入調整期,爆炸式增長不再。
除了市場進入冷靜期的因素外,行業並購重組難度增加也是影視股業績增速下滑、難現高估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海市某私募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來看,市場開始逐漸飽和,所以影視制作公司的業績短期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善。再加上行業並購重組難度的加大,影視股難以獲得以前那麽高的估值。”
以電影行業而言,2016年中國全年票房457.12億,相較去年440.69億票房同比增加3.73%,創下10年新低。有業內人士認為,傳媒板塊前期股指偏高,泡沫化比較嚴重,在2016年進入估值修複期。但是在經濟轉型持續加碼和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註重內生成長的傳媒股或具有一定的配置價值。
電影票房增速創新低 爆炸式增長不再
3月3日,新股宣亞國際(300612.SZ)迎來第13個漲停板,報收72.93元/股,換手率達63.02%,這是傳媒板塊當日唯一一只漲停股,宣亞國際所在的傳媒板塊卻未改下跌走勢,跌幅達0.23%。
年初至今,傳媒板塊作為為數不多的下跌板塊之一,跌幅達1.72%。傳媒影視股的頹勢是有跡可循的,經歷了2015年的野蠻生長階段,傳媒影視股自2016年開始就進入調整期。Wind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傳媒影視板塊表現一路走跌,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跌幅達-9.86%,位列倒數第五。具體到上市公司,2016年中萬達院線(002739.SZ)股價跌幅為54.82%,華誼兄弟(300027.SZ)跌幅為46.81%,華策影視(300133.SZ)跌幅為38.93%。
和2015年的高歌猛進相比,由於市場進入調整期,去年部分影視傳媒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增速也開始下滑。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記者發稿,申萬傳媒行業中的109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發布了2016年報,博瑞傳播(600880.SH)、時代出版(600551.SH)和當代明誠(600136.SH)2016年凈利潤分別為6013.61萬元、4.03億元、1.22億元,漲幅分別為-19.06%、12.38%、31.98%;另有61家公司發布了業績快報。
在目前已公布業績快報的影視類上市公司中,萬達院線以13.64億元的凈利潤超過其他影視上市公司,成為凈利潤規模最大的公司。但是其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增幅為15.05%,與2015年創下的48.04%的同比增長幅度相比,明顯放緩。
萬達院線並非個例,新文化2016年凈利潤同比增長6.86%,但該公司在2015年凈利潤同比增長達到104.52%;華策影視2016年凈利潤同比增長不足1%,而在2015年,該公司的凈利潤則實現同比增長21.9%。除此以外,華誼兄弟2016年的凈利潤更同比下降17.19%。
面對增速放緩甚至凈利潤下降的情況,不少公司均表示這與去年影視行業處於調整期有關。其中華誼兄弟稱,公司業績下滑原因在於2016年影視娛樂行業整體增速低於市場預期,突出表現在票房增速的斷崖式下跌,從2015年的48.7%驟降至2016年的3.7%。
申萬宏源傳媒團隊也發布研報,下調對華策影視的盈利預測,“由於華策影視全網劇業務項目投資占比減少導致毛利率下滑,電影業務帶來利潤增量尚需時間積累,我們下調盈利預測。”2016年華策影視營業收入為44.4億元,同比增長67.1%,但是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只有4.8億元,同比增長1%。華策影視在公告中稱,收入和利潤增速不匹配主要源於占據公司60%收入來源的全網劇業務其項目權益占比下降。
此前曾連續五年保持在40%以上增速的電影票房市場,在2016年突然踩了急剎車,包括國慶檔在內的多個熱門檔期出現票房同比下降的情況,多部影片最終報收的票房不及預期。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2016 年中國全年電影票房457.12 億,同比增速3.73% 。2003年至2015年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增長期,年複合增速達到35%,2015年達到48%高峰。2016年全年票房457.12億,相較去年440.69億票房同比增加3.73%,創下10年新低,爆炸式增長不再。
亦有業內人士認為,傳媒板塊前期股指偏高,泡沫化比較嚴重,在2016年進入估值修複期。但是在經濟轉型持續加碼和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註重內生成長的傳媒股或具有一定的配置價值。
行業並購重組難度加大 影視股難獲高估值
傳媒行業歷來是定增融資外延並購的集中區域,外延收購由此帶來的業績高速增長也是傳媒業的重要投資邏輯。但是在2016年,傳媒行業多家上市公司影視資產重組因政策監管的趨嚴或其他原因而失敗,包括暴風集團、唐德影視、萬達院線、華誼兄弟等,特別是再融資新規對影視股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滬上一家券商分析師表示:“再融資新規中對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及募集配套資金中的配套融資部分的定價機制規定,以及發行數量不超過20%總股本的要求,會使傳媒上市公司的並購外延受到限制,傳媒影視公司的內生增長能力受考驗。”
在電影票房市場火熱的2015年,A股市場涉及影視相關並購超70多起,涉及資本2000億元。紅紅火火的並購也帶動了影視股股價的上升。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的股價在2015年上漲了57.78%和67%。而在這一年新上市的萬達院線憑借著火熱的行情和自身的次新股效應,股價上漲了683.3%。
但是到了2016年,整個行業風格突變,票房出現下跌,各種預期紛紛落空,市場環境發生轉變,影視股也就成了下跌的重災區。從2016年至今,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萬達院線的股價分別下跌了47.92%、35.33%和51.79%。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華誼兄弟的業績增速就開始放緩。到2016年上半年,華誼兄弟的業績更出現了下跌,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54%,而凈利潤同比下滑了39.91%。
華誼兄弟在業績預告里表示, 2016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業績同比下降,主要原因為2016年根據公司經營計劃,主要影視劇項目《搖滾藏獒》、《陸垚知馬俐》、《羅曼蒂克消亡史》、《我不是潘金蓮》等預計在2016年下半年發行上映;另外,公司參投於2016年6月18日上映的《魔獸》,因參與全球分賬,確認收入時間較長,在上半年尚未形成分賬收入。
華誼兄弟於2月23日晚間發布2016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收34.7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8.08億元,相比2015年同期呈現雙下降。業績下滑除了行業環境增速放緩的因素之外,還包括制作片子的票房表現平淡。
由於近年來業績一直保持昂頭向上的態勢,投資者對其有相當高的預期,另外,華誼兄弟原計劃擬收購北京英雄互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的告吹,也讓其股價蒙上陰影。華誼兄弟的股價在1月份的時候跌到了9.68元的歷史低點。
“很多研究員會說一些影視公司業績表現好是片子制作精良,但其實這不是根本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前幾年院線的不斷擴大。目前來看,這一塊市場也開始逐漸飽和,所以影視制作公司的業績短期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善。再加上行業並購重組難度的加大,影視股難以獲得以前那麽高的估值。”上海市某私募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2015年,暴風集團憑借VR(虛擬現實)概念連拉29個漲停,一時間VR概念席卷A股市場。但是隨著光環褪去,多家VR概念上市公司股價遭遇市場“重估”,更有甚者跌去七成。產品未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市場尚未放量,所以大幅下降的業績也成為此類公司不能回避的難題。
3月6日,憑借著VR概念一度上漲到314.68元的易尚展示了最新公布的年報,其去年凈利潤同比下降了61.69%,而VR概念的另一代表公司暴風集團去年凈利潤同比下降了69.42%。
盈利處境艱難,讓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概念在真正要落地的時候困難重重。而與之相伴隨的是,這些概念股的股價自高點以來一路下挫,截至目前,易尚展示的股價為43.73元,而暴風集團的股價為43.28元,相對於高峰時期的價格,分別跌去了74.4%和71.56% 。
VR概念股業績大幅度下降
3月6日,易尚展示發布的2016年年報,年報顯示,公司在2016年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公告顯示,易尚展示在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6.4億元,同比增長19.23%。而易尚展示同期實現歸屬凈利潤約1511.6萬元,同比暴跌61.69%。
對於公司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易尚展示在公告中解釋稱,公司營收增長是由於品牌終端展示業務保持基本穩定,循環會展業務和虛擬展示業務取得較大幅度增長。凈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則是由於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易尚數字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無形資產攤銷和財務費用增加所致。
資料顯示,易尚展示在2015年4月24日登陸A股。而2015年下半年,資本市場上出現了VR熱潮。由於本身具備次新效應,有高送轉概念,還疊加了熱門的VR概念,易尚展示的股價一飛沖天,一度上漲到了170.62元。
此外,上市的第一年,易尚展示的業績表現也還算不錯。2015年當年,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為3945.49萬元,業績同比增長了11.95%。不過,進入到2016年以來,公司的業績就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挫。
另一家VR概念股代表公司暴風集團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去年,暴風集團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6.47億元,較上年挺起增長152.61%;凈利潤約5300萬元,同比下降69.42%。
此前,暴風集團通過參股、控股,開始涉足VR、TV、體育、直播、金融等領域,也因此遭遇了多元化的陣痛。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去年實現的營業利潤為-3.69億元,同比下降的幅度達到了329.26%。
公司方面表示,凈利潤下滑有多方面因素,包括2015年公司轉讓持有的北京暴風魔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以及剩余股權按照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等事項確認的投資收益1.04億元,2016年度投資收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較2015年度大幅降低。
而早在2015年下半年,憑借著閃亮的VR概念,暴風集團的股價走勢強勁,一度收獲29個漲停,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牛股,股價曾經上沖到148.64元。
不過,可惜的是VR概念來勢洶洶,去時匆匆。由於產品未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尚未形成大規模商業化應用,VR市場的發展舉步維艱。
2015 年底,各大投行和券商紛紛發布 VR 產業報告,對 VR 消費市場給出了非常樂觀的預期。然而,到了 2016 年,市場的冷淡給了它們當頭一棒。
廣證恒生分析師趙巧敏認為,目前國內VR技術水平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硬件、圖像技術、數據等方面的技術缺陷制約了產品的突破,難以商業化。國內VR內容主要集中在遊戲、視頻方面,其他優質內容過少,使得用戶黏性不強。
顯示效果好的VR設備成本相對較高,國內一些價格較低的VR產品山寨化、同質化嚴重。此外,大部分VR設備過重,長期佩戴後會有不適感與暈眩感,交互體驗欠佳。
泡沫破滅背後 個別股東“落袋為安”
事實上,在VR概念股的資金炒作路徑來看,遊資總是充當著急先鋒,而機構則抱團造勢。
不管是炒作前布局、炒作時順勢而為還是炒作降溫後調研做功課,總能見到機構的身影。
而自2015年以來,市場上就有多份看好VR發展前景的報告,不過隨著虛擬現實概念的“降溫”,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看好VR研究報告的數量也已經有所下降。
公開信息顯示,在VR概念股股價一路下跌的過程中,不少基金也在紛紛“跑路”。如易方達科訊混合基金就在去年選擇退出易尚展示,而中歐明睿新起點基金就選擇在去年退出了暴風集團。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公司股東也已經實現了“落袋為安”。去年4月21日,易尚展示發布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陳銘和同一控制下合並持股5%以上的股東深圳市卓佳匯智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匯智成長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擬清倉減持公司股份。
從公司公布的年報可以看出來,前十大股東已經不見這兩家公司的身影,可見已經在去年實現了退出。
“高科技股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投資價值。一個概念剛起來的時候,往往是一場預演。這時候不需要等業績出來,只需要看市場的熱度,就像互聯網1999年和2000年的熱度,當時還沒有商業模式,但股價漲得很快,泡沫很大,對長期投資者而言這不是好階段。”一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他表示,下一個階段是商業模式出來的時候,還是以互聯網熱為例,2004年之後,互聯網企業開始真正賺錢。包括亞馬遜的現金流開始變好,谷歌開始有了廣告模式,百度拷貝谷歌的模式。VR領域要等到真正擴大規模的產品出來之後,盈利模式才會清晰。
3月28日,正處於風口行業——影視娛樂業的“一哥”華誼兄弟(300027.SZ)發布了2016年財報,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35.03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21%。雖然受整體市場環境不利及電影業務表現不佳影響,華誼兄弟業績遭遇了上市8年來的首次下滑,但受惠於產業投資板塊的亮眼表現,其凈利潤仍位居上市影視娛樂公司榜首,表現出整體布局較高的抗風險能力。
有趣的是,同期發布財務數據的地產“一哥”萬科營收高達2400億元,以近69倍差距實力碾壓“影視一哥”,足見電影產業之弱小,同時電影產業的波動抗風險能力均呈現較弱的態勢,這也刺激了華誼兄弟這幾年瘋狂布局產業鏈上下遊、投資遊戲等以分散風險,無奈顧此失彼,電影業務卻拖了後腿。
業績下滑高層“痛定思痛” 電影業務難逃“大小年”波動
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曾在2016年底給員工的公開信中表示:“今年無論是單片票房還是市場占有率都有明顯退步”。受電影業務表現不及預期拖累,華誼兄弟影視娛樂板塊整體業績較去年同比下滑。
2016年全年華誼兄弟實現全球總票房約65億元,其中國內總票房31億元,來自於《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魔獸》、《陸垚知馬俐》、《尋龍訣》、《老炮兒》等10部影片,其中《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兩部影片雖然市場表現不盡人意,但在各大國際電影節收獲多項大獎,並得到了業界和觀眾的認可;華誼兄弟海外總票房34億元,主要來自於和美國STX合作影片及《魔獸》的海外票房。其中美國STX出品的小成本影片《壞媽媽》票房斬獲1.8億美元(逾12億人民幣),堪稱華誼兄弟國際化戰略中依靠品質以小博大的代表之作。但由於其中一些國際合作項目的分賬確認周期較長,尚未計入2016年收入。
為了彌補電影業務不足,2017年,華誼兄弟在內容領域的投入將繼續加大。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曾多次公開表示,2017年將是華誼兄弟的制作大年: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已公布定檔2017年國慶上映,去年底開機的罪案動作片《引爆者》也在緊張制作中,成龍和007扮演者布魯斯南共同主演的動作大戲《英倫對決》也將在國慶檔全球同步上映。管虎導演的《八佰》、徐克導演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田羽生導演的《前任攻略3》等多部電影作品也將陸續開機。華誼兄弟點睛動畫也將推出首部真人動畫電影。3月初,華誼兄弟和陳國富監制的工夫影業一起發布了一份重量級的片單,里面只有5部片,卻涵蓋了華語電影最具工業化基礎的3個高概念IP,包括《狄仁傑》系列,《鬼吹燈摸金校尉》系列,《畫皮》系列。再加上熱門遊戲改編電影《陰陽師》,和黑澤明的大師遺作《黑色假面》。
面對地產巨頭弱勢盡顯 發力院線渠道
除了一直堅守內容生產的核心地位,在經歷過多部影片叫好卻不叫座的傷痛之後,華誼兄弟也開始認識到自己在終端放映市場話語權的不足。在面對地產巨頭萬達旗下的本土第一大院線萬達院線時表現出的弱勢令人唏噓。去年馮小剛導演作品《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馮小剛及華誼兄弟高層指出萬達院線因為“挖人恩怨”故意壓低電影拍片,在面對強勢的渠道方,華誼兄弟只能靠導演及高層的微薄喊話,以期對方能夠幫助提高排片,令人唏噓。
這些年,萬達集團憑借在地產積累的豐厚資本以及物業優勢,在電影院線領域稱王爭霸,目前已經擁有亞洲第一大院線萬達院線,北美第一大院線AMC(包括收購的卡邁克)、歐洲最大院線歐典院線(Odeon & UCI)、北歐最大院線——北歐院線集團(Nordic Cinema Group)、澳洲第二大院線Hoyts……面對擁有龐大渠道資源、年營收超過2500億元的巨頭,影業一哥多少有些無奈。
由於意識到渠道的不足,2016年下半年,華誼兄弟開始有意加強院線端布局。根據公告,截止報告期末華誼兄弟已建成投入運營的影院為19家,其中報告期內新增開業的影院為4家,包括高端定制影院品牌——華誼兄弟電影匯。
2017年初,華誼兄弟又通過其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互娛(天津)投資有限公司以7885萬元參與大地院線定增,認購其95萬股,進一步彰顯了加碼院線布局的決心。王中磊在同期接受采訪時表示:2017年華誼兄弟將加速影院布局,計劃在五年之內躋身院線行業前列;但我們不會盲目追求數量和規模,而是更依靠品質,有品質的影院才更有競爭力。
與影院布局同步,華誼兄弟也開始一步步強化其發行能力。根據公告,華誼兄弟(北京)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已於2016年正式成立,這是華誼兄弟進入電影行業近20年來首次組建專業發行公司,緊隨其後華誼兄弟又通過華誼兄弟(北京)電影發行有限公司投資設立了華影天下(天津)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並引入上影集團、微影時代、大地時創等各具優勢的股東,其進一步提升對終端市場影響力、提振電影業務票房表現的決心可見一斑。一系列強化終端影響力的措施也將有助於華誼兄弟電影業務的內容優勢順暢貫穿至全產業鏈,整體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分散布局抵禦影業高風險
事實上,就算有了渠道話語權,電影票房依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提高抗風險能力,華誼兄弟這幾年加大了對其他產業的布局,包括發力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目前已經累計簽約項目16個,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62.34%。
華誼兄弟方面向第一財經表示,華誼兄弟自2011年開始布局實景娛樂,是國內最早布局實景娛樂業務的影視娛樂公司。華誼兄弟基於自身品牌影響力和IP資產儲備,整合文化、影視、金融、政府、互聯網、商業、旅遊資源,創新性地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文化旅遊業態。於2014年正式開街的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在2016年年度遊客量已突破200萬人次。
此外,在挖掘粉絲經濟、遊戲業務領域華誼兄弟也在布局。去年6月,華誼兄弟控股子公司華誼創星入選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創新層,其打造的“星影聯盟”是背靠華誼兄弟、騰訊兩大跨行業龍頭推出的國內首款移動互聯網粉絲經濟產品,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明星粉絲互動平臺,擁有總用戶量超過1.8億。3月24日,華誼創星發布年報,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9億元,凈利潤6590.2萬元,同比上升19.43%。
遊戲方面,華誼兄弟控股公司銀漢遊戲2016年整體運營表現穩定,推出首個影遊聯動手遊《幻城》,並已開始圍繞其爆款IP《時空獵人》籌備影視劇、文學、動畫、周邊等多維度衍生產品。2017年,銀漢還將研發全新遊戲《時空獵人3D》,5月將推出影遊聯動IP手遊——《思美人》,S級IP手遊《拳皇命運》將於暑期上市。銀漢遊戲還將在2017年攜手動漫IP《本草仙雲》,進軍二次元市場。
在產業投資領域,2016年華誼兄弟積極參與投資網絡大電影及網劇,拓寬業務模式,與北京七娛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投資包括《山炮進城》系列,《超能太監》系列在內的多部網絡電影項目;此外,華誼兄弟還通過參投向上影業、劇角映畫等各具風格的電影公司,深度布局更年輕、更風格化的原創內容源。在遊戲領域,2016年年初,華誼兄弟完成了對移動電競公司英雄互娛的股份認購,成為英雄互娛的第二大股東。自此,華誼兄弟建立起從遊戲制作、遊戲發行到電子競技賽事的完整鏈條,並由此收獲了不菲收益。
報告期間,英雄互娛迎來業績井噴,全年凈利潤達到5.32億元,華誼兄弟根據持股比例可確認相應投資收益1.09億元。在新興娛樂科技領域,繼先後投資暴風魔鏡和聖威特兩家公司覆蓋VR技術在個人應用市場和大型場景應用上的訴求之後,華誼兄弟又於2017年2月宣布跨境投資美國矽谷的VR(虛擬現實)技術公司——Lytro,Inc,正是看重其光場成像技術對於娛樂業未來的深刻影響,其前瞻性的布局可能成長為“獨角獸”乃至“平臺型”的VR科技公司。
年報發布時,華誼兄弟同時發布了2017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虧6300萬元~6800萬元。在2016年在市場劇烈震蕩下,華誼兄弟受其電影業務影響遭遇“小年”,但其發力補齊短板的決心非常明確。未來如果華誼兄弟能夠進一步完善業務版圖、推動電影業務重回強勢地位,或許還能重新奪回電影產業強勢話語權。
我的人生,因為創業夥伴之間的信任、尊敬以及相互扶持,在四十歲之際獲得新生,逐漸綻放出奪人的光芒。即使走到今天,我也覺得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文 | 徐小平
來源 | 美篇美文(ID:gh_bdc99eae1900)
生日總是一個人反思自己的人生,展望未來的時刻。前幾日是我61歲的生日,青春歲月的記憶忽而如暮春的柳絮般飄入腦海,撩起了種種思緒和情緒。我想起了過去30年中,幾個格外重要的生日,幾次讓命運轉折的選擇。
30歲生日的時候,我已經在北大做了五年團委文化部的老師。青年時的夢想原是從政,成為文化部部長!但五年足以讓一個人認識自己,即使還不知道你是誰,也起碼看清你不擅長什麽。80年代出國潮湧動,我內心也湧起了一種強烈的沖動:我想去看看惠特曼、莫紮特、巴赫的世界,他們的文字、他們的歌,我已經讀了十幾年,聽了十幾年。
那時候,我愛人率先拿到了加拿大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和獎學金。而我,在北大社科處的一個英語培訓班學習了半年之後,英文終於達到了國際水平!憑著這一口裹挾著泰興鄉音的“國際英語”,我暫時在華盛頓的一家餐館找到了一份刷盤子的工作……這家叫做“春卷先生”的中餐廳,據說直到今天還生意興隆。
飛機在美國落地時,兜里揣著的100美元是我全部的家當——出國前,我拍賣了最心愛的格洛弗音樂詞典。一下飛機,我就遇到了一個為當地慈善機構募捐的人。捐吧,舍不得。不捐,又怕給中國人丟臉。假裝慷慨地遞上1美元 —— 我的一頓飯錢—— 五臟六腑其實都跟著手在顫抖。
幸運的是,一年之後我獲得了加拿大同一所大學的錄取和獎學金,從華盛頓坐了整整3天長途大巴,終於在加拿大一個草原省份的小鎮與家人團圓。後來我才知道,在同一時期,還有另外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來到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省份,就是特斯拉的創始人“鋼鐵俠”埃隆-馬斯克...
留學,是留下來學習的意思。在加拿大這一留,就是10年。當時在北大“混得好”的,很多都出國了。但想不到10年之後,當年“我們中間混得最不好的俞敏洪”,卻創立了新東方,並且很快成為了百萬富翁。
而我在加拿大研究生畢業之後,做了各種各樣的工作:移民局的翻譯,華語電臺的主持人,必勝客送餅員,UBS卡車司機,私人音樂課老師,還有全職奶爸!90年代初,我回國創立了一家唱片公司。起初,我還擔心盜版猖狂!結果不僅盜版沒有,連正版都少見。唱片公司以失敗落幕,我失意地回到了加拿大。
如果不是40歲那年,我接受了俞敏洪的邀請回到新東方,出國留學相比之下,也許會成為我人生的巔峰。我曾寫過一首歌《留學生涯》,記錄了當時已經跌入谷底又無處訴說的心情,歌詞是這樣寫的:
西方月亮升起來,和家鄉的一樣圓讀了
一天PHD(博士課),卻要去Chinatown(唐人街)洗碗
打黑工,不浪漫;沒有錢,更困難
留學出國,前途渺茫後路已斷
歲月,來去匆匆,忙亂
青春,一誤再誤,短暫
山窮水盡疑無路,出國好像是陽關
兩只皮箱一個夢,雄心壯誌離家園
誰知留學的心酸
...
...
買了一輛舊汽車,照張相片寄回家
告訴朋友,告訴爹媽,這是輛豐田Toyota
Toyota,Nissan,Honda,日本車遍天下
中華民族,難道你就不如人家
地球,日日夜夜旋轉
中國,你分分秒秒追趕
十年一覺出國夢,夢里常回舊家園
老父老母天天盼,心中姑娘夜夜盼
故鄉水最美最甜
但就像《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在哈佛大學演講時所說的一樣,失敗使你赤裸,褪去不重要的東西並且卸下對自我的偽裝,使你集中全部精力在唯一重要的工作上。
經歷了加拿大那幾年的迷茫求索,我在俞敏洪的邀請之下,義無反顧地回國加入了新東方。我知道,中國才是能讓我枝繁葉茂的土壤,只有在中國,我才能找回我自己。
十年之後,在我50歲生日那年,新東方上市了。那時候應該算是功成名就。
生日當天我安排得滿滿當當,用一整天時間見到了一批需要進行留學以及人生規劃咨詢,但之前又沒有機會見到的學生。50歲的生日,是對於在新東方這壯懷激烈的十年,一次致敬與回饋。這期間我給成千上萬個學生、年輕人做了咨詢,偶爾擡頭、回首,會發現身後已是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近些年來,我已經很少慶祝自己的生日,我希望自己過的是“無齡感”的生活。
有個即將步入40歲的年輕人曾經問我,如果我要對40歲的自己提一些建議,會說什麽?我告訴他,很簡單,就是記得目標,忘記年齡。忘記年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40歲當20歲過,生命就多出20年。
雖然現在,我已經離開了新東方這座成就了我人生的宮殿,但星翰燦爛的蒼穹成了我新的歸宿。身後的宮殿依然是我的出發點,但眼前的璀璨星空已經吸引了我全部的註意力。55歲之際,我與王強一起創立了真格基金。遠行,才剛剛啟航。
61歲的生日,我在平淡無奇的一天中度過了。那天我與兩個創業團隊的年輕人聊天,下午三點鐘一個,晚上九點鐘一個,這樣過生日,也算是一種對生命和未來的慶祝。
下午4點的時候,俞敏洪給我發來一個短信,他是這樣寫的:"小平,我在外地帶著家人孩子祝你生日快樂,萬事如意。我的生命和事業,因為有你這樣的朋友更加精彩,感謝你。" 後面送了我好多微信表情蛋糕,只是沒法切。 給他回複的短信,我編輯了好久。我說,"謝謝敏洪,你從遠方發來的祝賀,令我熱淚盈眶;你是我人生重要的朋友,是我創業的引路人和指導者,在你的帶領和陪伴下我從一個藝術家,一個文藝青年,演變成一個偉大教育企業的核心成員,成為這個商業時代的搏擊風浪者,這個轉折使得我的人生超越了平庸,獲得了不凡。與你在北大結下的友誼和在新東方輝煌的合作,是我人生與事業最大的奇跡"。
晚飯時我把這段話讀給我兩個兒子聽。小兒子說,你跟俞敏洪不是老朋友嗎?為什麽要這麽……肉麻? 我家里掛了一幅字,是15年前一位來自古城開封的書法家送給我的,上書“唯大丈夫能本色,是真英雄自風流”。 本色、真情是人的重要品質。我告訴兒子們,在人生的一些重要時刻,一定要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情展示、表達出來,讓對方知道你的真情實感。
當我在生日之際回想過去30年,我的內心深處感到無比充實。這種充實感,來自於俞敏洪、王強這樣的老朋友對我的祝福,來自於我從他們那里獲得的友誼與信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卻有幸能獲得很多個。我的人生,因為創業夥伴之間的信任、尊敬以及相互扶持,在四十歲之際獲得新生,逐漸綻放出奪人的光芒。即使走到今天,我也覺得一切都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