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評論】票房神話破滅 真電影人叫好

弄虛作假、內心浮躁、缺乏創意,長期的陋習正在擠破中國電影票房的泡沫,一場國內非理性繁榮的底褲正在被掀開。

告別了2016,中國電影票房終於艱難地在2016年最後幾天爬過了440億元關口,勉強站上了457.12億元(廣電總局數據),比去年微漲16.43億,增幅3.73%。那麽2015年是多少呢?根據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比2014年多了150億,同比增長48.7%。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占總票房的61.58%。是不是覺得太觸目驚心了?

2015年票房增長48.7%,如果照此增速下去,2016年票房即便保持2015年的增長比例不變,票房也有655.3億元,正好與美國100億美元左右票房相當。而2016年年初爆款影片《美人魚》擊穿30億票房榮登中國票房寶座也更加加深了業內對中國票房破百億美元的信念。

然而,細心的人會發現,票房節節攀升背後一直有一個聲音如幽靈般時不時回蕩在每一次電影票房“破紀錄”的時候。《捉妖記》、《港囧》,甚至《美人魚》均被曝票房存在造假嫌疑,幽靈場頻現。所謂的“幽靈場”,指的就是“片方自己花錢來包場買票,其實電影院里並沒有觀眾”,這種情況一般都出現在午夜或者淩晨的場次。

紙包不住火,積累多年的票房造假問題終於在2016年3月大爆發。3月上映的《葉問3》一下子捅破了票房造假的窗戶紙,根據廣電總局電影局查實,該影片有涉及3200萬票房的7600多場電影的場次,都出現了非正常時間虛假排片的現象。電影發行等相關方都被勒令暫停發行業務,參與不實排場、情節嚴重的73家影院,當時也被進行了通報批評。

《葉問3》之後中國電影票房如同遭遇了詛咒,一蹶不振。在2016年一季度之後陷入了令人困惑的票房低迷。

二季度開始,“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便迎面撲來:國產片集體淪陷,進口片也不盡如人意。票房勉強過7億元的《北京遇上西雅圖2》成為該季度國產票房冠軍,要知道,一季度冠軍《美人魚》票房可達到了33.8億元。

如果說二季度票房低迷很多人還能以“淡季”作為借口,那麽傳統“旺季”暑期檔票房遭遇滑鐵盧,則擊碎了大多數人的幻想,把中國票房打回原形。

2016年電影暑期檔中,6月、7月、8月內地票房總產出約124.24億,不要說高增長了,跟上年相比幾乎沒有增長。但對於大多數關註中國電影的人來說,最引以為傲的票房表現上不再高歌猛進,原地踏步的局面讓很多人不適應,繼而開始反思中國電影票房到底怎麽了。

很顯然,多年的票房註水帶來了中國電影票房的虛假繁榮,水分到底有多大?並沒有權威的官方數據,一些影視公司老總說大約10%的票房是票補的。票補分兩方面,一個是純粹造假,並未產生真實消費;一個是片方大量補貼,以低於合理的市場價出售電影票,諸如9.9元一張電影票,但票務平臺計算仍然按照市場價計算。

僅以票房造假或註水還不足以解釋中國電影票房低迷。電影人的浮躁與缺乏創新也遏制了電影行業的增長。

幾年前,影視明星趙薇導演處女作《致青春》票房火爆點燃了青春片的熱潮,然而,大量青春片不僅透支了觀眾的青春片需求,帶來審美疲勞,還暴露了本土電影題材狹窄,缺乏創新。

長達十年票房高速增長依舊無法掩蓋“品質”是中國電影痛點的一大現實。中國電影經過連續十年複合增長30%的高速發展之後,工業體系、傳播體系、有效資源及深度開發、創意與想象力多方面的短板已越發凸顯。

如果說2016年的中國電影真正超過好萊塢的,那就是銀幕數,廣電總局的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12月20日,中國內地銀幕數已達40917塊,超過美國的40759塊,成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的國家。

這些銀幕數如果結合票房情況來看令筆者不寒而栗。這樣的數據一方面說明了,即便在中國大規模興建影院擴大銀幕數的基礎上票房依舊低迷,可見僅靠銀幕數增長已經難以給中國電影票房帶來增量了;另一方面,大量影院恐要運營困難甚至虧損了。筆者預測,接下來必然會有大量影院倒閉或被收購,中國電影院市場恐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回過頭來,放眼看中國各大產業,少有達到一年48%以上增速的,這背後有很多原因,我們無法一一剖析,但對於真心想要做電影的人或公司來說,增速放緩並非壞事,泡沫破滅才能帶來真正的反思,才能放下內心的浮躁,重新上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