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控制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實在好處:讓你少得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042.html

控制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實在好處:讓你少得病

一財網 殷賅 2015-06-25 10:35:00

一份最新報告稱,氣候變化將破壞半個世紀以來全球在提升人類健康方面的取得的成績。

一份最新報告稱,氣候變化將破壞半個世紀以來全球在提升人類健康方面的取得的成績。

但該報告亦表示,削減化石能源的使用對人類健康的益處很大,控制全球變暖成為21世紀提升人類健康最大的機會。

這一報告由《柳葉刀》雜誌(Lancet)和倫敦大學學院(UCL)聯合組成的一個關於健康與氣候變化的委員會發布,該委員會中有來自全球的數十位專家,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對這一項目表示支持。

看得見摸得著的健康紅利

報告稱,僅英國一地,空氣汙染造成的死亡就比此前預想的要多。委員會的聯席主席、倫敦大學學院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科斯特羅說:“我們認為空氣汙染是導致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而它在公共政策討論中卻經常被忽視。“

他說:“如果沿著我們現有的軌跡下去,氣溫(比1880年工業化前)上升4℃就會對人類健康和生存造成非常嚴重、災難性的後果,會讓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所有的(公共衛生)成果破壞殆盡。我們認為這將導致出現醫學上的緊急狀況。為了阻止世界沿著這個軌跡滑下去,我們必須采取行動,回到‘將地球平均表面溫度控制在僅高於工業化前2℃甚至更低’的軌道上,這樣的行動必須在未來10年持續下去,否則就完了。”

上述委員會的研究報告給出了全球升溫對人類健康構成的直接危險,包括酷暑、洪水、幹旱,以及間接但同樣致命的危險,包括空氣汙染、傳染病、饑荒和精神疾病。委員會給出的建議中,盡早將煤炭從全球的能源使用中剔除出去被列為優先選擇。他們表示,這能夠減少數百萬例因空氣汙染而導致的過早死亡。

報告認為,在發展低碳經濟及與之相關的改善健康、解決貧困方面,政治意願構成了主要妨礙因素,相比之下,財政和技術因素反倒不是大問題。

專家們認為,在關於氣候變化的討論中,人類健康因素被忽視了。報告表示,在終結這個社會對化石能源的“癮”這事兒上,醫生和其他專業衛生專家必須扮演先鋒角色——過去,在對抗煙草業等強大的利益集團時,他們已經這樣做了。

“公眾的未來健康問題能夠團結起一項共同事業中的所有角色。”報告寫道,“我們家庭、社區、國家的健康與福利——這些概念比起一噸噸二氧化碳來,更看得見摸得著,能夠得到所有人的理解與優先考慮。”

科斯特羅說:“我們正在變得越來越胖,正在得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抑郁癥、焦慮癥,而我們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的所有努力都將有益於我們的健康,不管是主動運輸——步行、騎車,食用更健康、可持續的當地食品,還是控制空氣汙染。這些都會產生巨大的健康紅利,還能省很多錢。”

15年內每年減少50萬例過早死亡

這份報告也是供今年12月的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參考的一份重要文獻。屆時,各國須就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達成新的協議。去年11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警告稱,須警惕全球變暖“嚴重、廣泛而不可逆的影響”。在此之前,另有一些經濟學家表示,未來的世界經濟增速取決於人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5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發布報告稱,全球納稅人每分鐘共需為化石能源的使用支付1000萬美元的補貼,遠高於政府花在公共衛生上的開銷。

陳馮富珍表示,Lancet/UCL聯合委員會的報告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之前發布,“非常及時。”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之前,該委員會發布過其首份報告,警告稱“氣候變化是21世紀最大的健康威脅”。

陳馮富珍說:“比起吸煙,空氣汙染才是全球影響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在一些國家,它已經是最大的殺手。”

空氣汙染導致的死亡人數正在全球範圍內上升。Lancet/UCL的報告引用研究數據稱,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控制溫度升幅在2℃以下,能在2030年前每年減少50萬例過早死亡,2050年前每年減少130萬例,2100年前每年減少220萬例——尤其是在印度、中國這樣汙染嚴重的國家。美國學者則認為,減排的成本能產生10倍的健康收益。

Lancet/UCL的報告詳細列舉了全球變暖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各種危害,例如:酷暑致死人數增多,僅2010年就在俄羅斯導致1.1萬人死亡;登革熱更容易傳播;瘧疾病例在某些地方減少的同時,卻在其他有些地區增長;颶風導致飲用水受汙染,致使霍亂暴發。

報告還說,氣候變化將危害農作物和牲畜生長,降低人類在高溫下的工作能力,從而導致食品短缺。而食品短缺會迫使人們遷徙,成為“氣候難民”,從而產生更嚴重的健康問題乃至沖突。而不管是因為食品短缺、風暴還是洪水而移民的人們都可能產生嚴重的精神問題。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68

“一人得病,網上攤費”,這能成為一個生意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8/157263.shtml

“一人得病,網上攤費”,這能成為一個生意嗎?
劉雪兒 劉雪兒

“一人得病,網上攤費”,這能成為一個生意嗎?

隨著正規軍的出現,新生的網絡互助平臺,會面臨合規性的風險嗎?

文 | 劉雪兒  

編輯 | 楊潔

網絡互助,一股剛剛萌芽的新生力量。

當下,一大波網絡互助平臺紛紛湧現,一群健康的人組成一個團體,一人生病,全員攤費。

這似乎回歸了保險的本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投資人紛紛關註,而政府方面在相關政策法規上,也沒有明確禁止。現在在“相互保險”這個領域,更是傳達了鼓勵發展的訊息。6月22日,信美人壽等三家相互保險社獲保監會正式批籌,這標誌著相互保險這一國際傳統、主流的保險組織形式即將在中國開啟新一輪實踐探索。

閘門已經放開,網絡互助和相互保險的玩家們湧入。但機遇與風險常常相隨,就在7月7日,未來互助發布公告稱,因會員數未達到預期,會員每年會攤付1000元,有違低成本保障初衷,因此決定停運。僅運營了一個多月,平臺就宣告夭折。

那麽,在這片新興的領域中,不同資歷和水準的玩家們究竟面臨著怎樣的市場環境?市場中主要玩家們要如何撬動用戶和資本?有牌照的“正規軍”與無牌照的“遊擊隊”有哪些區別?監管的加強,對於大小網絡互助平臺而言,究竟是幫助它們走向規範化,還是它們將面臨更大的合規風險?

環境:中產崛起與互聯網浪潮

縱觀整個市場環境,新形態的網絡互助似乎正走向一個風口。在傳統保障領域,社保只能覆蓋基本面,對重大疾病的救助似乎無能為力:社保沒有生命保額、無法豁免保費、無法避稅避債、報銷藥品有限。同時,商業保險價格較高、理賠較難、重理財輕保障,轟炸式的營銷模式常引人詬病,真正需要保障的中低層人士也找不到合適的路徑。

門檻低、人人均攤的網絡互助形式似乎正對這些群體的胃口:一群真正有風險、需要保障卻囊中羞澀的中下層民眾和年輕的互聯網愛好者。

政策導向是催生網絡互助平臺的另一縷春風。

早在2014年8月,“新國十條”就“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一年後,“加快發展相互保險等新業務”進一步明確。2016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同意開展相互保險社試點並進行工商登記註冊。5月,保監會審議通過三家相互保險社的籌建申請;6月,申請正式獲批,三家相互保險社步入籌建期。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策是非同尋常的一面旗幟。龐大的潛在用戶群也在這場浪潮中漸漸浮出水面。

根據2015年CHFS調查數據測算,中國的中產階級的數量約為2.04億人,掌握的財富總量為28.3萬億元,超過美國和日本,躍居世界首位。而這個階層在財富背後懷有的焦慮也漸漸呈現,醫療健康意識與風險預防意識在增強,這其中有不少人會接受新興的保險模式。連同迫切需要一個社群去提供保障傘的低收入人群,用戶群體的潛力是可以想象的。

有了政策的旗幟和用戶的支撐,工具就可以成為另一個有力的助推器,那就是互聯網。互聯網+的重要特點是大數據化、全球化,能以極短時間獲取多維度的跨區域的海量客戶數據信息。這也非常符合相互保險的要求。保險的運作原理就是“大數法則”,精算師需要海量的統計對象,才能較精確地統計出保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的額度,這樣設計出產品才具有專業效力,相互保險也是如此。

玩家:從遊擊隊到正規軍

目前這塊市場上最早的玩家要說是抗癌公社了,它已有5年的歷史。其創始人張馬丁是在國內較早提出眾保模式的人之一,也曾發起過中國最早的互聯網保險公司——上海人壽。

張馬丁的母親因癌去世,這是他內心深處的痛楚受基督教會為大病會員募捐的啟發,他當時思考:為什麽要讓個人獨立承受重大風險?有什麽方式可以讓身患重疾的普通病人得到更好救治?於是在2011年,他從保險公司辭職創立了抗癌公社。

“當時沒想那麽多,創辦後才發現問題越來越多,我被經費、外部環境、規章制度等弄得焦頭爛額,而第一年過去了,還連100個用戶都做不到。但我還是決定硬著頭皮做下去,不然愧對信任我們的那些用戶。”張馬丁對創業家-i黑馬說。

抗癌公社從成立時起,就帶有強烈的公益色彩,這種公益性也體現在業務設置上。眾所周知,幾乎所有的保險平臺都不會為65周歲以上的人提供服務,抗癌公社卻推出了針對65-85周歲人群的“爸媽互助社”。除會員相互補助外,年輕人每起需要補貼1毛錢。“現在先試行1000例,如果發病多了後續年輕人不願意補貼,項目就會終止。”張馬丁表示,這也是為了向更多人提供保障,雖然老年人生病的風險極高。

而隨著政策的放開與市場的逐漸成熟,更多新興玩家也陸續加入,甚至有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比如帶有眾籌平臺性質的輕松籌。

輕松籌在大病救助這塊最初服務的是病人眾籌醫療費,但在今年四五月份,它在保留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推出了針對健康人群的網絡互助計劃。聯合創始人於亮表示,推出該業務的初衷是“我們發現得病的人畢竟是少數,很大部分群體還是想提前預防的,而且我們也一直順著政策和市場在觀察這種模式”。

“除了產品預售電商業務,互助保障計劃是我們目前比較看重的,我們看好這塊市場。”於亮說。

除了半道出家的輕松籌,跟著利好形勢上馬的水滴互助,則是迅速獲得了業界的廣泛關註。

水滴互助今年5月9日一上線就獲得了矚目。其創始人沈鵬是是美團網第十號員工,也是美團外賣聯合創始人,曾挑起美團外賣全國業務的大梁,平臺上線之初就獲得了高榕資本、真格基金、騰訊、新美大、IDG等投資的5000萬天使輪融資。

談及為什麽在這方面創業,沈鵬向創業家-i黑馬表示,他在美團大眾點評時,朋友圈隔三差五就有人眾籌捐款。配送員的保障體系很不健全,眾籌的效率也非常低。另外,沈鵬受醫療與保險的家庭背景影響,深知社保與商業保險的痛點,於是選擇了互助醫療平臺這個創業方向。

與其他平臺的“一鍋端”模式不同,水滴互助有面向少兒、中青年、老年人設立的三款互助產品,同時目前不缺錢的水滴還備有1000萬元的抗癌互助準備金,當籌措的錢達不到目標保障金時,風險準備金就會上陣。

國家在看好這片市場的同時,也在給予必要的引導,於是,相互保險牌照“破冰”,現在“正規軍”來了。它們需要符合保監會的諸多要求,比如“一般發起會員數不低於500個,有不低於1億元人民幣的初始運營資金”等。

首批批準籌建的三家相互保險組織中,信美人壽是初始運營資金最大(達到10億元),且是唯一一家壽險相互保險組織。據創業家-i黑馬了解,其前期工作從2015年上半年開始,目前正處於緊鑼密鼓的批籌期。

信美人壽對創業家-i黑馬表示,未來它們將專註發展養老和健康等長期保障型產品,不經營類似短期理財業務的高現價保險產品,還會充分利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與會員開展產品共創,讓保險更加個性化和精準化。

信美人壽方面強調,他們沒有股東壓力,會追求長期穩健的經營方式,另外會員是機構的主人,被保險人與保險人利益一致,盈余可能會與會員做分享。“我們不追求規模擴張,相互保險才是保險的初心所在。”信美人壽方面表示。

市場:風險與風景並行

一個不斷有新人湧入的市場必然有它的令人著迷之處。與社保相比,互助保險能做到對癌癥等重大疾病的更有效救治,切實覆蓋到人們關註的醫療費和疾病領域。與商業保險相比,互助保險相對民主,會員自願加入;互助保險理賠高效,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申請到保障金,條條框框的限制較少;互助保險價格低廉,成本較少。在接受采訪的幾家平臺中,抗癌公社是0元入會,水滴互助9元入會,輕松籌10元入會,信美人壽暫未透露。

於是,我們可以從會員數量角度窺見互助保險的用戶號召力。截至目前,成立5年的抗癌公社已擁有40萬用戶,完成8次累計161萬的互助;輕松籌利用整個平臺6000萬的註冊用戶基礎,僅用兩三個月就積累了116萬會員,用戶平均賬戶留存17元,目前輕松籌的資金池近1234萬元,人均攤費0.26元;上線近兩個月的水滴互助的會員量已突破16萬人。

但相比傳統保險,它們的體量和力量,還是薄弱的。從它們萌芽之日起,外界對它們的質疑也從未停止。

首先,資金池如何管理?如何不讓網絡互助平臺成為“非法集資的第二張面孔”?

資金池是不能非法建立的。而采訪中透露消息的玩家,目前資金都是交由第三方托管。現在抗癌公社是0元入會,不需要預存錢,每次多付出的錢交給公益基金會管理。輕松籌在大病救助這塊的用戶平均賬戶留存17元,這塊的資金池有1234萬元,由建設銀行托管,安永負責審計。水滴的資金交給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托管。信美相互尚處於批籌期,對此表示尚不便透露。

而相互保險發揚的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助模式,足夠的賠付除了建立在資金管理等風控措施基礎上,更多的是數以萬計的用戶的獲取。而一旦用戶數不能達到一定規模,未來互助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

如何才能迅速搶占用戶,並在後續的發展中不斷加強運營增強用戶粘性,如何留住風險系數較低的健康用戶,如何才能取得用戶持久的信任,都是這些平臺需要思考的問題。

目前,抗癌公社的“無門檻入會”是吸引用戶的亮點,再加上口碑傳播,張馬丁稱,現在用戶的平均轉化率為85%-90%。輕松籌整體平臺的6000萬用戶為互助保障計劃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一群關註健康、熱心公益、基數龐大的優質群體。6月16日,輕松籌推出了主要針對新會員的1000萬元補貼計劃,對獲取用戶而言,返利是個好用的模式。

而對於水滴互助來說,強大的創始人背景與資本青睞為它贏得了不少關註,憑借金湯匙效應和“拉人獲利”的技巧,其會員量也在快速提升。

未來,一些平臺還表示,可能會推出線下活動,並分類進行社群經營。當然,做到更好的服務還是至關重要的。

盈利前的長夜如何度過?

對於這些平臺來說,在用戶量尚不具規模的當下和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盈利還幾乎是紙上談兵。但這偏偏是它們面臨的最大的限制。

抗癌公社起步時,張馬丁就是自掏腰包的。直至今日,平臺仍然不收任何費用,運營資金來源於張本人、壹基金等愛心基金會和風投,雖然平臺只在2014年獲得數百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和創業家-i黑馬談起這件事,張馬丁也略顯無奈,表示仍會繼續尋求基金會與風投的幫助。

沈鵬則表示,水滴互助起碼三年之內不會考慮盈利,“我做這個事情是為情懷而做,願意把青春打進去,去做有成就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事情。”目前水滴互助平臺主要依靠剛融來的5000萬天使輪資金運作。

相比上面兩家,輕松籌的日子算好過點的,因為平臺會收取2%的手續費用於日常運營。“我們對一味燒錢的商業模式不太感冒。”於亮坦言。“除了5月獲得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輕松籌的產品預售等電商模塊也可以補貼大病救助,況且現在我們還沒有虧損。”

雖然輕松籌的手續費率在它的所有項目中已算最低,但也引起了不少議論。但是即使是風投,也不會放棄對投資收益的期待。對於盈利模式問題,仍然值得這些平臺思考。不管之後有多麽美好的設想,起碼得熬到黎明到來。

“正規軍”與“遊擊隊”的區別

雖然說這些平臺們處於一個市場中,但現在在牌照破冰的情況下,獲得保監會批籌認可的相互保險機構“正規軍”與遊走於法律監管之外的“遊擊隊”,能夠在未來發展中體現出何等的差異性?

我們先從定義上了解下。

相互保險指的是,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並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相互保險是當今世界保險市場上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但在國內,仍是剛剛起步。

而網絡互助,主要是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撮合功能將同一風險類型的會員集合起來,會員之間通過協議承諾風險共擔,並且采取小額保障,避免個人負擔過重。

監管層一直沒有放松對網絡互助保險業務的關註。2015年,保監會就曾兩次對“虛假相互保險公司”和“互助計劃”進行風險提示;在今年5月初,保監會在答記者問時,直接點名誇克聯盟及其“駕車風險互助計劃”。

而監管層如此關心,主要是因為一般網絡互助平臺不具備保險經營與保險中介經營資質,互助計劃也非保險產品,缺乏政府監管,這容易演變成非法集資。目前監管層對網絡互助平臺的態度是這樣的:

要求在開展相關業務活動和宣傳的過程中,不得使用保險術語,承諾責任保障,或與保險產品進行對比掛鉤;

不得宣稱互助計劃及資金管理受到政府監管、具備保險經營資質;

不得非法建立資金池。

在監管措施沒有明確出臺時,合規性是個待解的未知數。但是,監管層也並沒有取締之的說法。而相互保險牌照的開閘,與其說是監管的加強,不如說,是推動這一市場中的玩家逐步走向規範化。

多家平臺也對創業家-i黑馬表示,目前依據自身資歷等方面沒有申請保險牌照,但如果未來監管有這方面的要求,他們也會考慮加入“正規軍”的隊伍中。政策風險往往不可預料,“正規軍”則可以避開這些擔憂。

獲得牌照資歷的相互保險機構,其風控能力也更有保障,由保監會監管,資金托管同時也有明確監管方,產品設計依據保險精算進行風險定價與費率厘定,需要科學提取責任準備金,在財務穩定性與賠付能力上具有相對充分的保障。

不管怎樣,網絡互助保險在現階段也是對社保與商業保險業的一種重要補充。但目前眾多平臺尚在初期發展的起步階段,許多新興平臺還處於180天的觀察期內,未來的關乎監管、資金池等諸多風險還沒有顯現,無論是“正規軍”還是“遊擊隊”,還有許多東西需要探索。

眾多的玩家都還在等待中。等待不可預料的風險,以及可以抓住的時機。

抗癌 水滴互助 保險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91

國家發改委專家:“大健康”不能窄化為治病 最重要的是“不得病”

“目前‘健康中國’已成為國策,但不能將‘大健康’理解為醫療治病,最重要的是‘不得病’”。11月19日,在第四屆中國(桂林)國際健康養生服務產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項目改善辦公室主任於小冬表示。

今年8月,中央召開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隨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並於日前印發。

當前,打造“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這需要接受“大健康”、“大醫療”的概念。

於小冬稱, “大健康”是全面的健康,包括體格、智力的健康,心態要陽光,道德觀念和修養要健康,還包括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以及與代際傳遞相關的健康。

他認為,“大健康”最根本的是科學的生活方式本身。現在對慢性病治療的主動權更多的從醫院、醫生轉移到個人手中。“大健康”是一種先進的理念,我們應該引導人們去追求全方位的健康,不能把“大健康”窄化,也不能純醫學化、純技術化。

至於“大醫療”,他說,醫療的目標是人,醫療的目的是人們的“大健康”。因此,“大醫療”實際上是“大健康”的組成部分,所以“大醫療”必須包容開放、與時俱進,把防病、醫治和療養結合在一起。

同時,在醫療技術不斷提升和拓展的同時,醫療的一些哲學思想也發生了改變。於小冬提到,過去對醫療本身,特別是現代醫學,更註意點的治療。發展到現代的保健醫學以來,在治療點的時候也更註意整個微生態的環境治療。

在打造“健康中國”的背景下,於小冬稱,中國要占領世界大健康產業中的哪一塊,完全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作為健康服務業的一部分,養生醫療服務產業在中國,比如傳統醫學、治療康複和中藥種養殖方面,有世界都承認的優勢,而且“治未病”的醫療哲學思想在很早的時候就領先全世界,而且還有很多的實踐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18

失衡得病:苟芸慧暴肥170磅

1 : GS(14)@2015-07-17 08:36:09

苟芸慧


臉腫的崔碧珈與最弗時,容貌相差甚遠,過去不少藝人也因工作未能平衡壓力爆煲,令身體響起警號。



甲狀問題

苟芸慧,2013年被指介入郭富城與熊黛林戀情後,不堪壓力爆發情緒病,後證實患上甲狀腺功能減退導致肥胖,傳最高峯時有170磅。




浸水出禍

夏尉喻,2015年有寸嘴Barbie之稱的夏尉喻今年初因拍攝周星馳電影《美人魚》時,經常浸於水中令到身體出現毛病,由105磅脹至130磅。




得獎受困

陳靜,2013年憑《低俗喜劇》奪得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後,突於微博上留言稱抵受不住壓力宣佈退出娛樂圈。




情緒難紓

鄧萃雯,2012年於無綫拍攝《金枝慾孽(貳)》時,因經常「飛紙仔」和捱更抵夜,不堪壓力而患上情緒病,暴肥現雙下巴。




抑鬱失調

張可頤,2005年拍攝劇集《長恨歌》,因入戲太深而被指患上抑鬱症,更導致甲狀腺分泌失調,要休養三年。


劇照

入戲崩潰

鄭秀文,2004年拍攝關錦鵬的電影《長恨歌》時入戲太深幾近崩潰,導致患上抑鬱症,加上身體欠佳,出現脫髮、水腫等情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717/192219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3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