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機械臂助柏金遜病人活動

1 : GS(14)@2016-08-13 12:30:38

【明報專訊】MedEXO Robotics創辦人禤彥勳表示,他早在中六時,已設計了一款供截肢人士使用的機械義肢,參加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舉辦的「全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還以此參加「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我比陳易希遲一年參加該比賽。他拿物理學二等獎,我則拿三等獎。」禤彥勳笑言,當年差一點就可以成為另一個「星之子」。

這次他在「挑戰盃」全國賽香港區選拔賽初創企業組別獲得三等獎的,是一款供柏金遜病人使用的外骨骼機械臂。這機械臂能夠提供輔助力,紓緩因神經障礙而引致的手震和手指僵硬徵狀,讓病人更容易撿拾或拿着物件。由於這項目甚具社會意義,該公司已獲星展基金會同意提供45萬港元資助。他預計,半年後將可推出市場。

[生意眼 企業管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29&issue=201608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52

星LMTX藥抑制15%病人徵狀

1 : GS(14)@2016-09-02 05:49:28

除了「Aducanumab」,世界各地的科學界和藥廠都在努力不懈地研究對抗腦退化症的藥物,但成果仍有待驗證。新加坡TauRx藥廠四周前指其「LMTX」藥丸,在臨床測試中成功抑制15%阿茲海默症病人的症狀,可惜它的功效會被其他藥物抵銷,因而被部份專家及投資者評為試驗失敗。另一藥物「solanezumab」與「Aducanumab」一樣,都是透過對抗腦內的類澱粉蛋白斑塊達到療效。四年前,「solanezumab」曾被廣泛認為試驗失敗,但新一輪臨床實驗卻再現曙光,成為最有望成功面世的緩和輕微阿茲海默症藥物。實驗預計在年底完成,將確定醫藥界針對類澱粉蛋白斑塊的治療方向是否正確。


改生活模式治療

醫學界也有人另闢蹊徑,研究出一套名為「布雷德森守則」(Bredesen Protocol)的生活模式,透過運動、改善睡眠、服用營養補充品等方法,治療腦退化症,更聲稱已有數宗成功康復的病例,但有科學家認為證據不齊全和不可靠。英美都有人計劃進行臨床「準測試」。英國《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2/197576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150

曾與柯文哲競逐市長 涉胸襲強吻病人 台名醫停職

1 : GS(14)@2016-09-06 04:41:48

台灣驚傳耳鼻喉科名醫捲入性騷擾醜聞。曾與柯文哲競逐台北市長而落選的鼻敏感醫生李宏信,被一名女大學生控訴,指李在洗傷口期間,涉嫌對她熊抱、摸胸及強吻。受害女子事後情緒崩潰,報案求助。涉事李醫生則否認指控,強調當時是「拍肩膀安慰」,醫院調查後已將其停職。台灣《蘋果日報》今日報道,李宏信自稱是華人鼻敏感權威,包括節目主持人吳淡如等多位名人亦曾由他診治,門診不時大排長龍。受害者小美(化名)近日向《台蘋》表示,她是鼻敏感患者,從小鼻水流不停,今年2月家人看到李宏信上電視節目,覺得對方是名醫,於是力勸她求診。



■李宏信被指性騷擾女病人。台灣《蘋果日報》

案發時無護士在場

小美隨後得知李宏信引進「鼻過敏神經截除手術」,聲稱一次手術根除病源,費用8萬元新台幣(約1.9萬港元)。她隨後獲安排本月10日在中山醫院做手術,由李宏信執刀,手術後住院5日,每日都被推到診室由李為她洗傷口。小美透露,在住院最後一日,她再次被帶至李的診室洗傷口,李宏信關門後轉身便正面貼近她,將她緊緊抱在懷裏,隨後親了她的嘴角,還說:「妳今天好漂亮,我可以親妳嗎?」小美被對方突如其來的動作,嚇得打哆嗦及後退,但「他就順勢用左手抓了我右邊的胸部」。


小美當場愣住,醫生則扮無事要她坐下洗傷口。最離奇的是,小美當日洗傷口時,門診時間尚沒開始,故沒有護士在場。李宏信事後告訴小美,自己是紅十字會台北分會會長等,還暗示「有一定財力」,威脅她切勿將事件張揚出去。然而,被醫生羞辱的小美,出院時當場崩潰痛哭,並憤而向警方報案。中山醫院副院長李世明證實,李遭病患控告,院方已啟動調查程序,並先將李停職。李世明又引述被告指,沒抱住女病人,僅拍她肩膀安慰她,且自己戴口罩,「怎麼親她?」



■中山醫院目前將李宏信停職。台灣《蘋果日報》

向記者連嚷4次「沒有」

《台蘋》記者致電李宏信時,他急嚷:「沒有、沒有、沒有,沒有這件事!」便掛斷電話拒絕回應。北市婦幼隊依涉嫌觸犯《刑法》妨害性自主罪調查。衞福部醫事司表示,依《醫師法》規定,醫生若有業務上不正當行為,可由醫生公會或主管機關移付懲戒,恐有停業、廢止執業執照,最重將廢止醫生證書。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5/197605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617

口服新藥可「溶掉腫瘤」血癌病人現曙光

1 : GS(14)@2016-09-09 05:36:44

澳洲研發一款口服抗癌藥,成功「溶化腫瘤」,在臨床試驗中,8成患者服藥後都有正面效果,五分一病人完成療程後癌腫瘤完全消失。此藥已獲得美國及歐盟批准。這款名為「Venetoclax」的全新口服抗癌藥,專門針對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由墨爾本的霍爾醫學研究院(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人員開發。臨床實驗有116位病人參與,在5星期療程期間,每天口服「Venetoclax」藥丸,而藥劑則由20毫克增加至400毫克。負責研究的羅伯茨教授(Andrew Roberts)表示,實驗顯示,20%病人服藥後,腫瘤被「溶化」;另一位協助實驗的西摩教授(John Seymour)解釋,癌細胞尤其是白血病細胞,會利用一種叫「BCL2」的蛋白質來延緩細胞死亡,「Venetoclax」的作用就是阻擋「BCL2」發揮作用,讓細胞自然死去。不過,雖然大部份參與「Venetoclax」臨床試驗的病人都有正面效果,但仍有部份人出現負面結果。這種藥物已經獲歐盟及美國批准使用,但未在澳洲提供。英國《獨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9/197655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328

偷拍兼外洩病人陰道照賤護士轉發取笑:超恐怖

1 : GS(14)@2016-09-27 07:14:35

內地傳媒前天報道,近日一篇名為《南江婦幼保健院岳護士竟然到處公佈患者隱私》的投訴網帖在「問政四川」發佈後引起軒然大波,一名女子在婦科檢查時的私密照片被護士傳到微信群組,護士更嘲笑該女病人,被網友指摘侵犯私隱,無職業道德。「你們招的是些甚麼護士哦,能有點人品嗎?」9月22日,上午7點55分,一名匿名網友在「問政四川」發文鬧南江保健院院長,質疑該院護士無職業道德。事緣南江縣婦幼保健院一名護士拍攝病人婦科檢查時的私密照片後,傳到微信群組與他人一起「討論」,微信內外洩,被網友鬧爆。幾張微信聊天截圖顯示,一張生了3個孩子的中年婦女正在做婦檢的照片,儀器上顯示該女子患有婦科疾病,相片傳到群組隨即議論紛紛,「好惡心」、「她老公不用下手」、「一塊爛掉的肉」...。正是因為這幾張微信截圖引起了網友的不滿,稱護士應該做該做的事,而不是去侵犯別人的私隱,表示以後不敢到該院婦檢,希望醫院相關負責人作出解釋。據了解,南江縣婦幼保健院是一所公立醫院,每一個護士入職時都會進行嚴格培訓。那為何患者隱私遭洩露?對此,南江縣婦幼保健院紀檢組長廖奇稱,今年,6月27日,關於該投訴網帖及微信截圖首次發佈到當地論壇,隨後,爆出是南江縣婦幼保健院護士所為,展開調查獲悉,是該院一名兒科護士前往婦產科替更時遇到一名患者在做婦檢,拍攝照片後向外發佈。涉事女護是一名20多歲的年輕人,2014年入職。事發後,醫院在大會上公開此事、向女護罰款500元人民幣,其因輿論壓力,主動提出辭職,並於8月離開醫院。內地網民紛紛對護士洩病人私隱事件發炮,「處罰太輕了」「職業道德去哪兒了?」「不能簡單將責任推到護士個人,醫院必須承擔責任。」「我也是護士,實在說現在的護士素質真的良莠不齊,也不敢恭維新聞中的護士,只能做好自己,盡量減少醫患糾紛...」。綜合報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6/197823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106

巨型脂肪瘤撩極唔出病人忍痛似生仔

1 : GS(14)@2016-09-27 07:14:40

美國「即瘡大師」(Dr Pimple Popper)、加州著名皮膚科醫生桑德拉李(Sandra Lee)再公開一宗恐怖個案,她為一名男子抽出一團巨型脂肪瘤(lipoma),片段令人毛骨悚然。男子左肩下長出一粒脂肪瘤,桑德拉李一邊開刀,一邊跟他閒話家常,來舒緩對方的情緒,她用剪刀剪開患處皮膚,之後將一大團橙色脂肪拉出來。桑德拉李不忘鼓勵病人:「你做得很好。」要將巨型脂肪瘤移除一點都不易,桑德拉李要用力地拉扯,男子痛極呻吟,雖然他堅持自己一點都不覺得痛,只是有點不舒服,不過桑德拉李打趣道︰「他的聲音聽起來像在生孩子。」男子也很配合地答︰「快取出我的寶寶。」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6/197823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118

【動畫】中醫機上救癲癇病人牙籤插穴位係咪咁神?

1 : GS(14)@2016-09-27 08:02:06

新疆喀什飛往烏魯木齊的中國國航CA1478航班上,本月23日傍晚6時許,一名30多歲男乘客突發癲癇發作,神志不清、口吐白沫,此時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醫生田雨正好在機上,聽到廣播後立即趕到後排,讓患者保持一個安全姿勢。在航班上缺乏醫療設備的情況下,田雨借助2支牙籤幫助患者進行頭部穴位刺激,最終在航班到達目的地前十多分鐘,患者蘇醒過來。田雨透露,自己曾在醫院急症室具備7年臨床經驗,立即意識到病人是癲癇發作。他第一時間讓患者平躺,頭部側向一邊,同時指揮機組人員和病人的朋友,趕緊去拿小毛巾和勺子,隨後他用毛巾裹住自己的手指,把病人口中的痰涎分泌物摳出來,又用毛巾裹住不銹鋼勺子,一邊用力撬開患者的牙齒,一邊將勺子墊在牙齒間。「考慮到飛機上沒有臨床用的『壓舌板』,只能用勺子和毛巾替代,這樣可以防止病人咬傷舌頭,也可以及時讓病人的嘔吐物流出來,不至於流入氣道引發窒息。」與此同時,田雨一直觀察患者的面部和呼吸是否異常,好在患者保持口唇紅潤,氣息也一直保持通暢。在整個搶救過程中,田雨查問病人的朋友了解到,該乘客以前頭部受創,有癲癇病歷,經常發作,甚至就在前一天還發作過,但病人從不吃藥。「這名病人癲癇並不是先天性的,但他頭部外傷可能會引起繼發性癲癇。」田雨進一步表示,針灸穴位刺激來治療癲癇,這種治療辦法古書早有記載,距今大概有1千多年左右的歷史,「一般這種治療辦法在癲癇疾病緩解期用的較多,也就是不發作的時候,在急性發作時也常用這種方法來醒腦開竅。」他想到用牙籤,刺入病人百會穴、四神聰穴,患者就慢慢緩過神來,手也不再僵硬,隨後更自行坐起來表示「很累,想要喝水」。田雨日前表示,癲癇患者乘坐航班尤其需要注意,在氣壓影響和缺氧條件下,加上飛機引擎聲音、窗外陽光刺激等狀態,都可能成為誘發癲癇的一個因素。該類患者在乘坐航班前最好能提前告知機組人員,身上也必須攜帶緊急藥物,確保在航班上不發生意外事故。香港醫管局派發的宣傳單張介紹「癲癇症發作的急救處理」,指不應該強塞東西放入患者口內,以及避免給予患者服食額外的抗癲癇藥物,若然有嘔吐物、假牙或唾液等哽塞喉部,應立即清除,同時將在抽搐過後將患者轉身至復原臥式,以保持呼吸通暢,可用薄軟枕墊在頭下,讓患者舒地慢慢復原。香港醫管局/上海澎湃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7/197834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239

上季公院錄10宗嚴重醫療事故18cm鼻喉遺病人胃

1 : GS(14)@2016-10-29 13:08:38

【本報訊】公立醫院今年第二季醫療事故急增,錄得10宗嚴重醫療事故,包括4宗遺留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另外有31宗重要風險事件,包括29宗藥物事故,兩者均是過去4季以來最高。其中一宗個案遺留一條長18厘米的鼻胃喉在病人胃部。有醫生指,若喉管跌入小腸可引致腸塞。記者:陳沛冰



醫院管理局昨公佈最新一期《風險通報》,今年第二季接獲10宗嚴重醫療事故呈報,包括5宗病人自殺、4宗遺留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及一宗血管空氣栓塞致命事故。今年首季、去年第四季及第三季各錄得7宗、9宗及8宗嚴重醫療事故。嚴重醫療事故包括一名急性中風病人入院後要長期使用鼻胃喉餵食,病人經常拉出喉管,病人入院3個月後照X光,發現體內有兩條鼻胃喉,一條是新插入,另一條長18厘米的舊喉管遺留在胃內,病人要再做介入程序取出喉管。院方發現醫護人員沒按指引記錄拔出的喉管是否完整。外科專科醫生傅錦峰表示,一條鼻胃喉或有40至50厘米長,當病人拔出喉管,醫護人員再為病人插入新喉管後,須即時照X光確保喉管位置正確,院方亦須了解有否延遲發現喉管遺留在病人體內。鼻胃喉屬膠喉,遺留在病人體內引起感染風險較低,但若經胃部跌入小腸可引致腸塞,後果嚴重。


拔引流管時折斷藏腳掌內

《通報》亦發表了另一宗嚴重事故,病人右腳掌骨折入院,醫生做骨水泥手術,兩日後護士拔除引流管時有困難而折斷喉管,但兩周後才發現部份引流管遺留在病人腳掌內,要做手術取出。此外,一名病人因胰腺炎及休克入院,醫生置入中央靜脈導管治療期間不小心將導管絲跌落地,需用另一套新導管,完成程序後醫護人員沒點算數目,遺留一條導管絲在病人體內。公院今年第二季有31宗重要風險事件,包括忽略病人病歷及向病人處方令其有敏感反應藥物。今年首季、去年第四季及第三季分別接獲14宗、25宗及14宗重要風險事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29/198158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912

【動畫】病人婚姻危危乎訴苦醫生竟趁機溝人妻

1 : GS(14)@2016-11-11 08:10:26

英國森德蘭一名家庭醫生知道一名男病人的婚姻亮紅燈後,竟然從病歷中尋得對方妻子的電話號碼,並向她發短訊調情,該醫生被控專業失德。案情指,41歲男醫生阿內特(William Arnett)於2014年10月在診所內治療一名男病人,期間男病人向他表示工作嚴重影響了他的家庭,導致婚姻出現危機。豈料翌年7月,阿內特竟然從該男病人的病歷表中尋得其妻子的電話號碼,再向對方發調情短訊。醫療法庭以「病人甲」(Patient A)作為該妻子的代號,病人甲其後因胸部不適到阿內特的診所求診,阿內特幫她檢查後,兩人親吻。病人甲於一星期後約阿內特喝咖啡,但後來兩人到了一間酒吧消遣。其後病人甲因丈夫致電急急趕著回家,當她準備駕車離開時,阿內特走到車旁吻她。病人甲回家後受不了丈夫質問,最後向丈夫坦承說謊。病人甲與丈夫自2012年起光顧阿內特,事後病人甲的丈夫怒不可竭,決定告上醫療法庭。他說:「我的婚姻原本不算愉快,但我向這人求助,卻反遭他欺騙。」控方指阿內特利用他的專業去追求一段不恰當的關係,而且他傳的短訊並非有關治療情況,短訊內容是不適當、輕佻及具有性動機。聆訊仍然繼續。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1/198304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53

癌症病人咪食朱古力?研究:高脂加快癌症擴散

1 : GS(14)@2016-12-10 13:29:23

醫學界一直努力想找出可更有效治療癌症的藥物,西班牙一項醫學研究發現,原來要抑制癌細胞擴散,可能與少食朱古力、餅乾和麵包有關。巴塞隆拿科學技術學院(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Barcelona)生物醫學研究所的專家團隊,發現常用於製作朱古力、餅乾等食物的棕櫚油,當中有成份會刺激人體一種「CD36」蛋白,助長部份癌細胞擴散。領導研究的教授貝尼塔(Salvador Benitah)表示,在末期口腔癌、皮膚癌、卵巢癌、膀胱癌、肺癌和乳癌病人的癌細胞膜,都會找到「CD36」蛋白,而食物脂肪是會刺激「CD36」活動,導致癌細胞擴散。研究員為驗證脂肪攝取與靠「CD36」擴散癌細胞的關係,向一批白老鼠注射一種末期口腔癌細胞,再分別餵牠們進食低脂及高脂的餐單,結果發現只要癌細胞接觸到「CD36」,就會開始轉移擴散。研究同時發現,只要用抗體阻擋「CD36」活動,可以防止擴散或令擴散明顯減少。團隊將進一步研究針對「CD36」的抗體治療,希望未來可應用到人體藥物上。貝尼塔指:「脂肪為身體提供能量,但不加節制地攝取會影響健康,包括令癌細胞擴散」。有關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國際醫學雜誌《自然》(Nature)。不過美國芝加哥大學婦科腫瘤專家倫吉爾(Ernst Lengyel)就稱,現階段來說要癌症病人避免吃脂肪食物仍是言之尚早,特別是可能需要服食高能量餐單的癌症患者,「這會是非常危險的訊息。」倫吉爾並無參與有關研究。英國《每日郵報》/中央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0/198612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0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