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興櫃股后四個月飆漲五八○%傳奇

2010-8-23 TCW




太陽能族群,成了近期台股熱力四射的產業,興櫃更有一檔神秘的個股,沾上太陽能題材,股價從六十元起漲,四個月之內,股價大漲五八○%,這期間的漲幅堪稱國內上市櫃公司裡的第一。

八月十六日,股價突破四百元大關,站上興櫃股后的位子。

這家神秘公司叫做盈正豫順,以八月十六日收盤價計算,市值已逾一百六十億元,盈正董事長陳友安、總經理許文身價合計超過四十億元。

一路將盈正供上興櫃股后位置的,就是今年第二季,占了盈正營收近四七%的太陽能電力轉換器(PV inverter)。簡單說,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就是將太陽能電力,轉換成一般電力供家庭使用,同時,還能將剩餘的電力賣給電廠,等於是太陽能電池模組裡的 心臟,將全身的血液輸送到需要的地方。

毛利驚人是龍頭茂迪的近三倍

更驚人的是,盈正的太陽能轉換器毛利近四○%,這個數字,等於是國內太陽能電池龍頭茂迪毛利率的二‧八倍。

根據專業機構Solarbuzz統計,今年太陽能市場將達一五(GW),較去年成長一○二%,除了德國外,義、法、日、美,今年都有太陽能補助政策,美國 更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市場,美國太陽能市場在未來五年將以十倍速成長,每一年將新增一百萬個太陽能屋頂,每一個屋頂都需要一套太陽能轉換器。

搭上全球政府補助太陽能產業的商機,盈正豫順成為台灣太陽能轉換器出貨量最大的廠商。根據法人保守估算,今年盈正每股盈餘上看二十五元,明年具備挑戰三十元實力。

就是因為這個題材,讓盈正的股價一路飆升。然而,在十二年前,這卻是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

時間回到二○○○年,從事無塵室工程的漢唐集成上市,客戶多為竹科大廠如台積電、聯電等,股價在掛牌後,直衝上八○元。

但當時漢唐有一個負責UPS(不斷電系統)產品的部門,卻是當時漢唐營運上的大麻煩。

盈正董事長陳友安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回憶,「UPS部門營收不到公司十分之一,但是人員卻占公司三分之一以上,」不賺錢又尾大不掉,在公司是「非主流」,照這樣下去只會是一個養不大會夭折的孩子。

當時,陳友安是漢唐總經理,面對這樣的困境,他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卸下漢唐總經理的棒子,將UPS部門獨立出來成立豫順電子,由他自己擔任董事長,接手這個燙手山芋。

「我可以選擇結束部門,這是最聰明的辦法,但是我卻選擇最笨的路。」陳友安說,看著一百多名員工,每一位都是他當漢唐總經理時聘過來的,人數又這麼多,於是決定下海接下重擔。

一分割出來,盈正面對的是飛瑞、台達電營收上百億元的大鯨魚,當時豫順營收不過兩億,「我們出來是像小螞蟻一樣……,唉!很痛苦的。」陳友安坦承心態必須調整,在漢唐時,他是經手上億元工程案,現在一個UPS賣幾百塊美金,很像「沿門托缽去賣小東西」。

苦有製造能力卻無突破性技術,當時市場上的UPS業者少說三十家,都在搶低階生意,陳友安認為一定得往中高階技術開發,直到一次意外的會面,開啟的新局。

合併求生技術和製造互補才獲利

當時在做UPS代理的盈正公司老闆許文,透過朋友介紹,原本要帶一筆生意,給陳友安,但第一次見面時,陳友安談的不是一筆生意,反倒是合併。

盈正公司雖是代理商,卻有不少研發人員,但卻沒有量產能力,豫順空有產能,卻缺少研發UPS的能力。陳友安看中盈正與豫順的互補之處,雙方談了兩小時後,一拍即合,成立盈正豫順。

二○○五年,盈正剛跨入太陽能的市場,碰上第一波太陽能多頭,但當時政府鼓勵的是設立電廠,獲利的大都是做電廠生意的太陽能電池模組業者,茂迪、益通的股價輪流飆破千元價位,締造出台股的太陽能傳奇。

陳友安苦笑說,「當時我們冒不出頭,因為用不到我們的東西。」

過去在UPS產業的經驗,讓陳友安思索出,在大潮流上要思考要站哪個位置,「電廠生意哪輪得到你?就跟UPS一樣,大廠早就切進入。」盈正豫順決定反向操作,選擇家用市場必備的太陽能電力轉換器。

當太陽能電池大廠忙著作電廠生意,無暇顧及家用產品市場時,正好是盈正紮馬步的時間。「我能做的就是準備好自己,等時間到來。」

太陽能電力轉換器要克服兩項技術:安全連接電網,和提高轉換率。這都必須突破國外專利封鎖,剛開始研發團隊拆開外商的產品一看,設下重重的專利陷阱。

光是繞過外商專利就花了三年,又花了一年多送認證,要拒絕賺快錢的誘惑不易,當同業,在太陽能電池大好,宣稱要買產線做太陽能電池時,就輕易的讓股價往上飆。

陳友安卻持續投入研發,四年下來,這個產品帶給公司的營收幾乎是零,即便如此,他還是每年撥營收四%作研發,「我做的事很簡單就是keep投資,沒營收還是持續投資。」

通過認證後,接到第一張訂單來自西班牙,最後還是以賠錢收場。那只有幾十台,但是和一般市電並聯時一直出問題,還派工程師出差維修,倒賠咧!「不過也學到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太陽能在二○○八下半年開始泡沫化,上游原材料多晶矽,由一公斤五百美元走跌到六十美元,益通的股價也由過去的高點近千元,滑落到現在不到五十元,投資人一看到太陽能三個字就怕,絲毫都沒有動搖陳友安的決心。

陳友安說,「那只是洗牌,反倒是他拚成本越低,對我越好,」太陽能模組成本占最大的就是電池,價格下降用的人反倒多。

二○○九年海嘯過後,機會來了,太陽能模組在模組價格開始每年下跌二○%到三○%,歐洲買家為了降低成本,開始尋求亞洲的製造商,在台灣拿下所有歐洲國家認證,且有出貨經驗就是盈正豫順,苦等五年,終於讓陳友安等到打入市場的機會。

九月掛牌將成太陽能產業新指標

一位上市不斷電系統業者觀察,一般太陽能電力轉換器(PV inverter)的轉換效率約在九二%到九五%之間,但盈正可以做到九六%。

但為了這一%,在主要零件價格上的成本,需要多付出十倍的代價。一般可能覺得轉換效率九五%就夠用了,但陳友安卻更早想到下一步。「現在來看,他的技術應該是領先別人一年的。」這位不斷電系統業者認為。

德勝安聯基金經理人鍾兆陽指出,海嘯後政府政策轉向補助一般家庭用市場,需求量突然大增,國際大廠產能不足,讓盈正豫順有機會切入,他估算到明年為止都是一個賣方市場。就算是德國政府補助要降低一六%,模組價格會持續下降更多,估算模組今年還會往下砍二○%。

隨著盈正股價不斷創新高價,台股市場裡具備生產太陽能電力轉換器題材的公司,從科風、達方、均豪等也一個接一個冒出來,形成了一個太陽能產業的新族群。

九月九日,盈正掛牌後,將成為太陽能族群的新指標。

過去十二年來,盈正豫順從瀕臨倒閉邊緣,到如今在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大豐收,機會財的來臨,讓陳友安反倒有身在高處的危機感,當同業將資源重壓在太陽能時, 他已開始把大軍抽回到UPS,太陽能產品只由總經理負責。「生意太好跑,反倒會慣壞員工,」陳友安說,為了逃脫一代拳王的股王股后宿命,他正思考下一步 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28

解密社交網路流行密碼:製造模因的四個法則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30.html

在最新一集熱門美劇《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和艾米發現模因(即Meme,指八卦和其他社交資訊)像傳染性生物一樣繁殖自己,並將人類作為宿主。他們使 用了“模因流行病學”的理論在朋友中進行實驗,同時用帶有刺激、惡性和世俗資訊的八卦勾引朋友,以檢驗前者是否傳播得更快。

4月20日,開心網以這集《生活大爆炸》的故事做開場,發佈了獨立於開心網的群組產品“海貝”。開心網品牌戰略總監孫璐說:“八卦在小圈子、小群體裏 傳播,傳來傳去不出幾個人。而放大到現實世界,還會有‘好事者’(連接不同圈子的結點用戶)將小圈子八卦傳播到另一個圈子,甚至有些變成社會流行新聞。模 擬這些特點,海貝具有嚴格邀請註冊和一鍵跨群分享等功能。

顯然,這種對於資訊傳播的深入思考,今後必然還會引發更多的功能和應用。

在《商業價值》對社交網路的系列思考裏,我們曾在上一篇報道中描述了一個社交新世界的到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好處在於,如果你想成 為主角,社交網路能夠幫助你迅速成為焦點;壞處在於,所有人都像孤單的遊魚,瞬間就被淹沒在資訊的海洋中。在這個時代,每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了數字移 民,遷移著過去的關係,也構建著新的自己。

那麼,社交新世界讓資訊傳遞的成本前所未有地降低,我們該如何在這個新世界中把握流行的密碼?

被免疫的病毒傳播

技術哲學大師凱文·凱利曾經提出過“傳真機效應”的理論:第一台傳真機的研發費用高達上千萬美元,零售價格也要超過2000美元,但是這臺傳真機卻毫 無價值,因為世界上還沒有其他傳真機可以同它聯繫。第二台傳真機的出現使得第一台傳真機具備了價值,第三台傳真機讓前兩台更有價值,以此類推。因此凱文· 凱利得出結論:用戶買下傳真機,實則是買下整個傳真網路——這個網路遠比傳真機本身更加值錢。

凱文·凱利的理論為市場行銷專家帶來了直接的啟發:在社會網路中要想創造流行,就要盡可能地擴展這個網路的寬度和廣度,加入網路的人數越多,流行影響 的範圍就會越廣。然而遺憾的是,急劇擴大的網路固然增強了產品所能影響的範圍,但對網路的過度迷信者卻為自己掘下了墳墓。

在社交網路出現初期,由於資訊傳遞的成本極度降低,於是就出現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病毒行銷和瘋狂的粉絲買賣。廣告商興奮地看著自己的廣告傳達到的人群與 日俱增;然而不久,他們就發現這些鋪天蓋地的資訊轟炸,不僅沒有帶來更多忠實的客戶,反倒是每年鉅額的廣告費用大都打了水漂。買賣粉絲的人看著一夜驟增的 粉絲數目,除了滿足虛榮並未有更好的感覺,因為這些粉絲中的大多數根本無法與之形成有效的交流。

事實上,病毒傳播的最大剋星恰恰是用戶的免疫。例如,每一次流行感冒發生時,感冒病毒都會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感染病毒的人越多,流 行病就越有威力;然而,流行感冒大都不久之後就中止了,原因在於通過接種流感疫苗,大多數人對感冒病毒具有免疫力之後,這流行也就結束了。足夠大的、能夠 被影響的網路固然是流行的先決條件,但過度的病毒傳播引發出受眾免疫力,則會最終葬送這場流行。

20世紀70年代末期,電話的普及使得商家意識到這是一個經濟高效的推銷方式,從此針對目標客戶家庭的電話推銷增加了10倍。但是真相卻是,在那之後 的20多年裏,電話推銷的有效性卻降低了50%。網路越大固然威力就越大,但是在網路規模擴大的同時,網路成員遭遇的騷擾也就越多,他們的免疫力也就越發 提高。

人們關於流行的社會學認識,也因為社交新世界的誕生出現了許多進步。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的助教朱·萊斯科夫(Jure Leskovec)曾經做過一個在社交網路上進行產品推薦的實驗。結果顯示,在通常情況下,病毒式的推廣並不能有效地推動用戶的實際購買行為,同時病毒式 推廣的傳播範圍和實際影響亦有限,過度推廣反而造成負面結果。對於用戶確實不需要的產品,即使是社交關係中的強關係做出的推薦,也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唯 一讓病毒推廣的支援者欣慰的是,相對於其他產品,宗教類和科技類的產品更適合進行病毒推廣。

萊斯科夫還和斯坦福大學在讀博士生Jaewon Yang在新著的兩篇研究論文中揭示了新聞線上共用的模式,從而提供了一種提早預測新聞流行度上升還是下降的方法。他們研發出一種工具,可以畫出資訊在網 上傳播的流量圖。這個可視化的效果顯示了博客與新聞網站之間的聯繫。

他們分析了1年內的1.7億篇新聞文章和博客,以及8個月內的Twitter微博。他們跟蹤每篇作品在其他博客、新聞和微博中提到的次數,以測量其受 到的關注度。他們不看鏈結,而是跟蹤博客和文章中有特色的片語——如“做無用功”(lipstick on a pig)——的出現頻度。他們利用這些數據創建了一個揭示6種不同模式的圖表。例如,一些新聞快速傳播達到頂峰後消失,圖上形成一個尖峰形狀。其他的則更 有持久力,上升和下降都比較平緩。

“通過觀察特定類型的媒體在什麼時間節點上參與到轉播中來,你能看到不同模式的出現。”萊斯科夫說。例如,如果某事件由一篇博客爆料,其傳播模式會與 傳統新聞媒體爆料不同。萊斯科夫說,“博客在哪一點上介入報道,是決定新聞持久性的一個主要因素。比如,即便傳統媒體只短暫集中在一篇報道上,而博客的討 論卻能讓該新聞更長時間地停留在公眾的視野中。

萊斯科夫認為,預測一則新聞或任何其他消息在網路流行的廣度,可以幫助網站更有效地安排其內容和廣告。這種方法也能顯示出作者或博客是如何被共用的, 並以此來判斷其影響力。通過研究新出現的新聞的早期反響,研究者能夠預測較長一段時間裏某個內容的流行程度圖,準確度達75%。

萊斯科夫說:“這些結果與預測工具結合使用時將更加有力。這些工具能預測一個新聞獲得的關注量,而不是只預測其傳播的模式。為預測關注量,研究者要看新聞的發佈地點、主題以及其他因素。”

萊斯科夫的研究是建立在大規模實時數據的基礎上,實驗條件的改變讓該領域的研究者們相信,流行是可控、也可以製造的,雖然模因本身具有突變性和不穩定性。

製造模因的四個法則

前不久,社會化問答網站知乎裏,一個豆瓣面試產品經理的問題在11個小時內成為當時知乎最熱門的帖子。與知乎裏其他問題和回答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這個 問題的提出者是參加豆瓣產品經理的壓力測試被“刺激”到的應聘者,回答者則是他的面試官。提問者的敘述口吻還有時下網路流行的“吐槽”特點。

同樣是知乎上的一則公司八卦——“騰訊員工朱小草關於馬化騰的評價”,在新浪微博上被轉發(截止發稿時間)近3000次之多。

從很多流行案例中,我們發現其實傳播起來的八卦或者模因具有一些共同特徵:比如內部人、簡短易懂、社會或小群體環境、短時間爆發、具有故事性等。我們可以粗略總結為“模因製造”的四法則:

一、內部人法則

流行製造的第一步是資訊源可信任。解決可信問題,內部人是一個很好的組成元素。這方面的商業案例已經很多。

1990年,雷克薩斯轎車在美國剛剛建立其豪華車生產線不久,技術人員發現LS400車生產線上的兩個小問題,產品需要被召回。這讓本想圍繞品質和做工佔領市場的雷克薩斯無比尷尬——進入美國市場才一年,就要承認自己旗艦產品的品質問題,實在讓人難堪。

相對於以往在媒體道歉、發佈公告的傳統做法,這一次雷克薩斯獨闢蹊徑:在產品召回的當日,分別給每一位用戶打電話。用戶從經銷商那裏檢修完車之後,每一輛車都被認真清洗,並且免費把油加滿。如果用戶住處距離經銷商超過100英里,專門的技工會登門拜訪。

雷克薩斯的做法一時被圈內人士認為過於緊張。事實上,雷克薩斯清楚的知道願意冒險購買一輛新上線的豪華車的顧客是什麼樣的人群。當時的用戶數量雖然只有幾千人,但這些人都是
汽車內行,熱衷於談論汽車,是朋友圈中汽車方面的權威,人群雖少但卻決定了這個汽車品牌在新市場的口碑。事情的結果印證了雷克薩斯管理層的判斷,一場本會成為災難的汽車品質問題卻為公司贏得了客戶服務的美譽。

雷克薩斯的案例中,企業的高明之處在於牢牢抓住了品牌形象傳播中最核心的一群人——內行,借助這些人的意見權威引爆了一個品牌的流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國外的一些香皂品牌會在產品說明書中留下客服電話——幾乎沒有人會為如何使用香皂
諮詢客服的,然而廠家卻了解:哪怕只有一個人打來電話,那個人一定是對香皂產品充滿熱情的人。他或者是香皂內行,或者是設計專家,他們的建議對於產品的改進意義重大。通過一個客服電話,香皂廠商就能輕鬆地找到對於他們意義重大的“內行”。

這些“內行”在品牌傳播的網路中或許只佔微不足道的比例,但是他們卻對於流行的引爆意義重大。在社交網路上,他們可能就是那些超連結者,或者是能夠影響細分人群的意見領袖。如何準確的找到並影響他們,很大程度上能夠助推產品的流行。

二、環境法則

人類歸根結底是社會動物,儘管大多數人自認為意志堅定,但是沒有人能夠做到完全不受環境的影響。

上世紀70年代,斯坦福大學社會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囚徒實驗”。他和他的助手們在斯坦福大學心理係大樓的地下室建立了一座模擬監 獄,通過當地報紙招募了75名身心健康的志願者。他將這些社會志願者連同一些教師志願者分成兩組,一組作為守衛,一組作為囚犯。津巴多讓當地警察局協助, 以一個假罪名逮捕了這些囚犯並將他們關進了監獄,由另外一批志願者看守,模擬監獄的情形。

實驗結果讓人大吃一驚,那些原來以為自己是反對暴力、品行優秀的看守們,很快變成了冷酷的訓導者。第一天晚上,他們在淩晨把囚犯弄醒,強迫他們做俯臥 撐。第二天,囚犯們造反了,他們開始拿著滅火器和看守對噴。隨著實驗的進展,看守們變得越來越殘忍,個個施虐成性,不少囚犯已經變得極度精神抑鬱。以至於 到後來,身處其中的人已經忘記了那只是一個模擬的監獄而已。

津巴多的結論是,在某些具體的情況下,人類內在的癖性會屈服於強大的情境,我們的親人,身邊的朋友都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尤其是在社交網路中,我們的行為總是潛移默化中被他人影響,哪怕是一個自認為意志堅定的人。

哈佛大學的尼古拉斯·克裏斯塔吉斯教授通過研究進一步證明瞭環境對個體的影響。他在TED做過一場演講。他介紹了“寡婦效應(Widower Effect)” ——即夫妻當中的一個人過世後的那一年裏,在世的另一人的死亡概率會翻倍。“寡婦效應”和其他一些相似的現象引發了克裏斯塔吉斯的思考。他意識到,類似的 現象不只是發生在成對的人當中,而是存在於整體社會中。社會中的眾多獨立個體組成了巨大的社會網路,人與人直接或者間接地相互影響。當一個陌生人朝你微笑 的時候,你也會用笑臉來回應,這就是社會網路中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一個例子。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克裏斯塔吉斯分析了肥胖“傳染”的方式。這種“傳染”更複雜,更神秘。它不像SARS病毒那樣從一個中心點向外傳播開去,而 是包含了多個方向的相互影響。研究顯示,在這30年裏,超重的人越來越多,並且與肥胖者關係越近的人,發胖的機率越高。另一個研究結論更讓克裏斯塔吉斯震 驚:即使一個肥胖者死了之後,他的影響依然存在,社會網路會自發地試圖恢復到從前的狀態,就像有記憶力的生命體一樣。

三、簡約法則

奇普·希思《讓創意更有黏性》一書中,提出的創意讓人們記住的第一法則就是簡約。在該書中他例舉了不少商業案例:

殼牌是一家擁有百年曆史並且始終居於《財富》500強前10位的明星企業。在其推行的新的企業文化中包含了四大部分:簡化、快速、業績導向、關注外 部,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簡化”。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瞭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以自己複雜的流程為傲,而是希望用簡單來應對當前混沌的商業環境。

當我們把網站做得無所不包之時,Google的首頁卻只放置了一個搜索框,但又有誰能夠否認Google是全世界最實用的網站之一呢?

當以亞馬遜為首的B2C網站將品類打造得無比豐富之時,Groupon卻反其道而行,簡化到每天只出售一種商品,並且價格極低,天天替換。這種讓消費者始終處於期待與驚喜中的嶄新電子商務模式成為了當下的一大熱點,模倣者眾多。

在喬布斯近乎偏執的堅持下,iPhone最終只在機身上留下了一個按鈕。但就是這種簡化到極致的設計,使得一部複雜的智慧手機幾乎不需要使用說明書,小孩都能夠輕易的把玩。

我們的設計人員都太喜歡做“加法”了,不斷添加更多的功能,但真正能“黏住”客戶的始終是遵循簡單理念的產品和服務,從Google到iPhone無 不如此。設計領域有一條至關重要的原則:“Don't make me think”。理解這點你就會明白,客戶是不會花時間揣摩各個按鈕的功能的,對於他們來說更簡單的選擇便是放棄,然後選擇你競爭對手的產品——更友好、更 簡單的東西。

回到傳播理念上,如果你想讓對方完全理解你,就必須將內容設計得精簡,核心觀點必須讓別人一目了然。正如矽谷的一些商業計劃書能夠寫在餐巾紙的背面,而往往就是這樣簡單的商業理念最容易受到
投資者的青睞。關於這方面的內容,還有另一本優秀的書籍《餐巾紙的背面》(The Back of the Napkin)可以提供更詳盡的指導。

最後借用飛利浦的品牌承諾來為這段內容做一個簡短的總結,那就是:精於心,簡于型(Sense and Simplicity)。

 四、時機法則

如果說在傳統社會結構中,人們更多的還是關心環境影響這一空間因素的話,那麼在資訊爆發轉瞬消亡的社交網路時代,對於時間因素的把握就顯得至關重要。某種程度上來說,社交網路時代流行的把握更需要追求“時機的藝術”。

研究複雜網路領域的權威艾伯特-拉斯絡·巴拉巴希(Albert-Laszlo Barabasi)在研究社交網路時代的資訊傳播後,得出結論稱:由於資訊傳遞速度的加快,如今的資訊傳播越來越從原來的長尾演變到“粗頭重尾”,即現在 的資訊會在發佈之時起,迅速爆發並迅速衰減。一篇文章,一條新聞能夠風靡並流傳數年越來越成為了歷史。

對於希望在社交時代把握流行的人,或許更應該注意到“時機”的價值。在社交網路中,一條資訊在什麼時候開始推送,讓它在什麼時候影響到特定人群,越來越成為一種藝術而不單單是技術層面的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模因理論”並不是為了製造流行而產生的理論,它是基於社會學、流行病學等研究基礎上提出的大膽假設。“模因理論”的社會意義遠大於它為商業製造流行帶來的價值。在適當的時機,利用聰明的方法,模因甚至會推動社會變革,改變歷史。

身為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外甥,愛德華·伯尼斯試圖把心理學理論和行銷技巧相結合。一戰爆發後,伯尼斯的構想找到了實踐的機會。他參與美國公共資訊 委員會(CPI),利用大眾媒體、好萊塢電影等工具,成為推動美國參戰的“說服工程”的幕後策劃者,是“山姆大叔”形象的製造者。

更具社會學意義的是,模因中的一些不經意間會沉澱為一些習俗,這也是一個眾多模因競爭的結果。最後,有助維持母體不死和低成本維繫的模因被上升為習 俗,成為社會文化和制度的組成部分。習俗會造成群體認同,個體不遵守會被視為異類,因此好的模因製造出來可以相互約束,維持社會秩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2

八歲女孩 四個步驟搶淘金

2011-7-25  TCW




Barbie,一個想聽故事的台灣小女孩,如今靠著一個說故事的教育類App《三十六計》,每月賺進新台幣六千元,零用錢是過去五十倍。Barbie的創業夥伴是媽媽趙婉卿,沒有技術背景的母女,如今已推出十支App,跟著以下的步驟,用App把荷包變滿,你也做得到。

步驟1-如何找對目標市場?提醒:跟著行動裝置滲入生活、路況、氣象、股市看盤等,都是市場機會。如何將市場與App應用連結、與競爭對手差異化是重點。

舉例:以Barbie為例,將近1年前,中文教育性軟體極少,無法滿足聽故事的需求,於是Barbie錄製自己的童稚聲音,搭配媽媽用Keynote(簡報軟體)設計的簡單畫面,滑指間一次滿足眼睛和耳朵的好奇。

步驟2-如何選擇開發工具? 提醒:沒有技術背景的人,或者缺乏大筆預算尋找專案代工,開發平台是你另一個選擇。.有預算者:許多廠商提供簡易開發平台,「就像以前部落格是會寫網頁的 人才能做,現在只要上網勾一勾(欄位)就可以。」奇多比行動軟體公司執行長洪轟誌解釋。2小時設計與後台管理訓練課上完,素人也能設計App。.無預算 者:如果真的沒預算,利用Google推出的軟體開發工具App Inventor,放上文字、圖片、音樂,加上內建功能選項,你的專屬App就誕生了。

步驟3-如何選定獲利模式? 提醒:目前App開發者收入來源有兩個,一是下載收入,一是廣告收入。.付費下載:定價從0.99美元到999.9美元都有,但都屬一次性的收入。.免費 下載:收入來源來自廣告和程式內購買(in-App-purchase)。開發者可將版面委由行動廣告商Vpon、AdSense等經營,共享廣告收入; 程式內購買則適合遊戲、功能性App的內容更新。

步驟4-如何做到成功行銷? 提醒:App下載平台早已成為紅海,爬上排行榜是成功的基本條件,以下是兩個讓自己的App快速上榜的關鍵。.推出前:除了花錢在臉書 (Facebook)、同類型App中打廣告外,推出前,先在重點網路論壇如Mobile01、iPhone4.TW等發文介紹,或邀請知名部落客、 App寫手來試用,做為測試的焦點團體,並可以邀請發表心得文,聚集市場關注。.推出後:可成立粉絲專頁與用戶互動,隨時修正內容,培養用戶忠誠度,「一 支(App)起來就有品牌,之後就母雞帶小雞了!」個人App開發者陳坤助說。另外,付費App在社群經營外適時推出限時免費下載,也是衝上排行榜的關 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1

自保之道》有被炒作之嫌的個股 連碰都不要碰 看穿股市陷阱的四個警訊

2011-10-17  TWM




股市投資人面對刻意炒作,如何避 免誤入陷阱? 當出現以下四項指標:本益比過高、被主管機關列為「注意股票」、經營動態常見諸媒體、被投顧老師點名,就要提高警覺,才能趨吉避凶。

撰文‧周岐原

今年台股開高走低,加權指數一度跌到六八七七點,相當於從高點修正逾二五%;統計資料也顯示,今年股價跌幅超過大盤的個股達七三四檔,約為上市櫃公司總數 的一半。在大盤重挫情況下,投資人難免因選擇標的不慎,使資金部位受傷。

市場信心低落時,投資人不妨定下心來,重新檢討進出策略;若貿然布局炒作股票,不但無法賺錢,更容易虧損。所以選擇標的時最好提高警覺,曾有疑似炒作紀錄 的股票,就應該從理想標的刪除,並且堅持先做好準備功課,才進場買股票,如此才能趨吉避凶。

被有心人士盯上的股票,往往有一、本益比過高。二、被主管機關列為注意股票。三、經營動態常見諸媒體。四、被投顧老師點名。如果有以上四項指標出現,就應 該對其敬而遠之。因為股民訊息落後,往往見到明顯漲勢才匆匆布局,又無從得知行情何時結束,萬一來不及「下車」,被套牢的機率相當高。尤其是遇到類似今年 中,全球股市集體重挫的系統性風險,更是難以擺脫虧損夢魘,所以根本不碰有被炒作之嫌的個股,是最理想的作法。

本益比高出大盤太多很難賺到價差以本益比來看,雖然本益比是根據各公司所屬產業,及不同年度獲利的情況而變動,但與相近產業或指數比較,仍可客觀反映個股 的價位是否偏高、投資價值是否滑落。如英格爾股價去年十二月中漲到一九九元,接著在今年三月初衝上最高價二五七元。如果以前一年度獲利計算,英格爾的本益 比已達五十五倍。

五十五倍的本益比是否偏高?投資人只須略加研究產業,找出同樣生產電源供應器的企業,像是台達電、飛宏、幸康、新巨等公司,再觀察其財報表現,便不難找到 分辨方法。

以連年獲利不錯的幸康為例,若用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五.○六元計算,今年三月股價來到五十八.五元高點時,本益比約為十一倍;去年稅後純益回升的 新巨,以今年高價計算的本益比是十四倍。對照同業股價,本益比超出甚多的英格爾,就算強勁成長,但投資價值勢必難有太大空間。

在此同時,大盤在今年元月初的本益比約為十六.四倍,重挫二千點後,本益比更降至十四倍左右,也就是約英格爾本益比高點的四分之一。可見英格爾驚人的股價 與其說是大機會,更像是危險訊號;因為五十倍的本益比,代表公司每年維持這股成長趨勢,買進者也要五十年才回本。所以投資這類股票,通常很難賺到價差,投 資人應特別當心。

知名股市投資作家、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郭恭克則指出,對於營收、獲利高成長的個股,市場通常給予較高的本益比評價。但即使公司快速成長,投資人仍應仔細審 視其現金流量變化;若本業的現金流量持續流出,表示公司雖然賺錢,但獲利款項又持續投入經營運用,無法成為自由現金。所以投資時,並非個股具有高本益比、 高成長特質,就是最理想的選擇,而應搭配其他指標共同檢視、篩選。

主管機關列「注意股」出事機率高時常觀察主管機關公告的「注意股票」,並且避開這些標的,是另一條簡單的自保之道。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會不定期公告被列為注 意股票的標的,標準包括漲跌幅放大、成交量或周轉率放大、單一券商成交量占當日成交比重過高等。當這些跡象出現,通常意味著這檔個股已被有心人士介入,才 會出現價格暴漲暴跌,籌碼大量換手,或集中特定券商進出的情況。

最顯著的例子,非去年股價狂飆的唐鋒莫屬。唐鋒從去年一月的二十二.二元,一度漲到二九九.五元,一年之內大漲近十三倍;在這段過程中,單一券商成交比重 過高、周轉率放大、漲幅放大等特徵,唐鋒全都具備。由於該公司無法如期申報完整財務預測,終於導致股票被主管機關暫停買賣。恢復交易後,唐鋒一路無量跌 停,目前已經回到起漲時價位,而且幾乎無人聞問。這段「轟轟烈烈」的暴漲暴跌之路,堪稱投資人最好的借鏡。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第三季至今有一一二家上市櫃公司因股價表現異常,被主管機關提列為注意股票。他們的共同特徵,多半是在短期內大幅漲跌。其實一檔股價劇 烈波動的股票,散戶越心存僥倖買進,越容易成為撿到最後一波籌碼的倒楣鬼;較晚進場者,更可能因主管機關祭出管制措施,而難以脫手。可見遠離「注意股」, 是股市求生的重要原則之一。

媒體、名嘴常點名個股應敬而遠之此外,經營消息常在媒體曝光的個股,投資人也要多加留意,最好是先研究其月營收變化、財報獲利結構等數據,是否符合報導指 稱的展望,再思考布局策略,以提防被特定人士利用報導出貨的可能性。

舉例來說,今年初曾有消息指出,LED產業可望出現顯著成長,但從獲利能力、存貨周轉來看,不少LED業者的表現較去年差,甚至有逐季下滑的情形。例如以 合併財報觀察,LED大廠晶電、億光的存貨周轉率都有持續下滑現象,同時營業利益率降低,意味著獲利能力比先前弱化。不只是大廠,璨圓、佰鴻、泰谷等公司 也有這個現象,可見LED產業確實面臨結構性調整。

今年中就有多家LED廠股價重挫,到了八、九月股災期間,股價又跌得更低。如果只根據片面消息就買進LED相關個股,很可能受傷慘重。至於投顧老師經常點 名的個股,更是應該敬而遠之,免得被當作抬轎的冤大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4

中企赴美IPO現四個月「真空」

http://news.imeigu.com/a/1323815172183.html

在經歷上半年轟轟烈烈的上市熱潮後,下半年美國市場上中國企業IPO驟然陷入冰點。統計顯示,下半年迄今美國市場僅有一宗中國企業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 土豆網8月登陸納斯達克。這意味著美國市場至今已出現長達四個月的中企上市「空白」。

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執行副總裁兼美國上市及現金交易執行聯合主管史考特·卡特勒13日在北京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中企在美IPO數量的下降主要是市場波動造成的。他指出,過去幾個月內在全球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大筆資金從股市抽出,流入其他市場。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受美歐債務危機、「做空中概股」風波影響,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IPO的活動出現明顯下滑,但目前仍有大批中國企業具有赴美上市的意願,隨著市場波動趨緩,IPO市場將實現復甦。

全球IPO突遭寒流

由 於今夏美國兩黨「債限之爭」給金融市場信心帶來巨大衝擊,加之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增加了不確定性,下半年全球資本市場IPO遭遇寒流。據安永報告,2011 年第三季度全球IPO活動大幅下降,IPO數量為284宗,環比下降26%,同比下降6%;籌資額285億美元,環比下降57%,同比下降46%。

中 國企業IPO情況同樣不佳。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在其關注的境外13個市場和境內3個市場上,第三季度共有82家中企上市,同比和環比的降幅均在20%左 右,為2009年境內IPO重啟、創業板開閘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融資額為111.56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降低了32.7%和69.9%。

在美國資本市場,第三季度中企IPO險些交出白卷,更凸顯出市場的冷清。清科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企海外IPO共有16宗,但美國市場僅有「土豆網」一家破冰,且上市首日即破發,股價跌幅超過10%。

這與今年上半年中企在美國上市的火爆場面形成鮮明對比。統計顯示,上半年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為13家,總融資額近20億美元。其中3月份登陸紐交所的奇虎360公司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34%,成為過去十年美國資本市場上市首日股價漲幅第三高的IPO。

清 科認為,第三季度歐債危機陰霾未散,美國的經濟疲軟給予市場更大程度的打擊,市場對於未來全球經濟走勢普遍持謹慎態度,加之互聯網企業前景撲朔迷離,市場 觀望氣氛濃烈,美國、香港等重要海外市場的市盈率和上市後表現均不樂觀,因此很多有意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逐漸放慢了腳步。

多重因素困擾中概股

納斯達克OMX集團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格雷菲爾德此前表示,並不只是中國企業推遲上市,其他許多企業也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這是整個市場問題」。

儘管市況不佳被視為影響中企赴美IPO的最重要因素,但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今年以來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屢屢遭遇「獵殺」,令不少中企望而卻步。

對於這一點,卡特勒認為儘管中國公司由於被做空而遭受了較大的估值壓力,但做空舉動並不只針對中國企業。卡特勒表示,中國企業仍有很多機會到美國資本市場融資,2010年曾有大批中國TMT(科技、媒體及通信)企業在紐交所上市,這一趨勢會在2012年延續。

也 有業內人士稱,做空中概股風潮的延續導致美國市場上中國公司估值水平明顯低於其他市場的同類企業,一些中概股已經在考慮在美國退市,轉戰中國香港市場。對 此紐交所全球上市業務部亞洲區總經理楊戈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國公司選擇何處上市與其所屬行業有關係,一些行業的中國公司在美國估值水平相對較低,這 種情況下它們選擇從美國市場摘牌回到香港或上海重新上市是比較合理的,但其它行業例如互聯網,在美國的估值水平則遠遠高於香港或上海。

格雷 菲爾德此前表示,有30家左右的中國公司進入納斯達克上市通道,目前的上市通道「和以前一樣強勁」。該集團亞太區總裁尼爾森·格里戈斯也對2012年市場 反彈表示有信心,他指出中國有很多高成長科技公司,納斯達克的計劃是在2012年把中美兩個市場的優勢結合在一起,相互學習。

對於未來中企赴美IPO前景,卡特勒同樣表現出樂觀。他表示,自己在中國考察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有前景有潛力的公司都準備在2012年上市。儘管過去六個月在紐交所沒有一家中國公司上市,但中國企業重啟上市進程的機會仍然很大。

公司名稱 行業 上市日期 上市地點 融資額(百萬美元)

香格里拉藏藥 醫藥 1月25日 納斯達克 16.5

BCD半導體 科技 1月28日 納斯達克 63

創博國際 軟件服務 2月3日 納斯達克 20

左岸服飾 消費 2月14日 紐交所 42

奇虎360 互聯網 3月30日 紐交所 175.61

世紀互聯 互聯網 4月20日 納斯達克 195

人人公司 互聯網 5月4日 紐交所 743.4

網秦 互聯網 5月5日 紐交所 89.13

世紀佳緣 互聯網 5月11日 納斯達克 78.1

正興車輪 製造業 5月12日 紐交所 77.4

鳳凰新媒體 互聯網 5月12日 紐交所 140.44

淘米 互聯網 6月9日 紐交所 64.69

土豆網 互聯網 8月17日 納斯達克 174

( 作者:楊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8

投資進階 賺「中財」一定要懂的四個數字「雙十法則」讓破產小資賺回千萬身價

2012-6-4  TWM




學會技術分析訣竅,掌握股市多空脈動,是賺「中財」最方便的管道之一。

原本在股市賠掉九成財富的退役職業軍人陳璨瑋,形容自己靠著「瘋狂」般地學習技術分析,打贏了個人財富逆轉勝的漂亮戰役。

撰文‧謝富旭

因為一場與「股神」巴菲特邂逅的美麗誤會,讓陳璨瑋一度瀕臨破產!

陸軍官校畢業的他,二○○六年還在工兵部隊服役時,就曾以一七○元價位買進鴻海股票,隔年鴻海漲到三百多元,帳面獲利一度超過七五%,讓他自以為有當股神的天賦。○七年他從部隊退役後,在保險與投顧業任職時,陳璨瑋勤讀投資理財書籍,尤其是巴菲特的相關著作。「不管是他的書還是漫畫,我總計看了十六本,有一段時期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八年年初,這一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市場彌漫一股藍營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大解凍,台股將於選後重返萬點的樂觀氣氛。他認為機不可失,把多年來累積的積蓄,以及靠買進小套房的投資獲利,重押在跌深的「好股票」上。當時見獵心喜的他,卻不知這個舉動,已經開啟了他生涯最驚心動魄的災難序幕!

金融海嘯的可怕不必多作形容,但是,從陳璨瑋口中道出那段時期的投資「成績單」,仍然令人感到怵目驚心。「國泰金,八十二元買進,二十九元賣出;皇翔九十元買進,約九元賣出;台肥一三三元買進,三十八元賣出;中鋼五十四元買進,二十二元賣出!」「最痛的莫過於綠能,二五○元買進,八十元賣出!」

金融海嘯吞噬九成積蓄

資金所剩不多 仍花錢學技術分析「短短不到一年,我的資金賠了近九成,超過一千萬元!」他懊惱地說。這一千萬元損失的教訓,只讓陳璨瑋學到一件事:「我的個性根本不適合價值投資法,與巴菲特理論的邂逅,根本是一場美麗的誤會!」讓陳璨瑋重新站起來的,是已過世的父親送給他最寶貴的人生禮物:用不斷地學習,衝破人生的難關。「小時候,父親一度失業,但父親並沒有失志,忍受旁人異樣的眼光,一直在家裡苦讀,甚至年屆中年,還跑去大學進修房地產相關的課程。最後,父親在營建業做得有聲有色,賺了不少錢,還買了一幢大別墅!」陳璨瑋回憶說。

因此,金融海嘯的投資挫敗,並沒有擊垮這個年輕人的鬥志。陳璨瑋學習的方向轉向技術分析。「金融海嘯後,我身上能運用的資金已所剩不多了,但我還是決定花數萬元去上技術分析課!」○九年迄今,陳璨瑋靠著學來的技術分析,不但把虧損的錢賺了回來,因操作績效斐然,還成為許多理財講座邀請分享經驗的常客。陳璨瑋認為,靠技術分析在股市要賺「中財」,致勝關鍵有三:趨勢的判斷、資金的配置,以及停利與停損點的紀律落實。要掌握這三個致勝關鍵,則可以透過以下四個數字力的修煉。

數字一:六十日線

判斷多空 運用三大戰術順勢而為季線=過去60個交易收盤價的總和÷60=多空的分水嶺季線代表過去六十個交易日,市場投資人的平均成本線,也是衡量法人、主力與散戶平均成本最重要的指標。大盤跌破季線,代表市場上極可能一半以上的投資人都處於賠錢狀況,這可能導致投資人對市場轉趨悲觀,而使後續的賣壓更加沉重。因此,季線又稱判斷股市多空的「景氣線」。

陳璨瑋指出,所謂順勢而為,就是市場(大盤)走多,你要作多;市場走空,就要保守,甚至作空。大盤的季線一直是他操作上最重要的戰略制高點,擬定好戰略後,接下來就是運用以下三個戰術:第一:大盤站上季線時,選擇率先站上季線的股票介入。站上季線,代表主力又開始活躍,選擇領先大盤率先上漲的股票優先介入,從中選到強勢股的機率較高。多頭趨勢來臨時,強勢股有主力照顧,漲個五○%到一○○%都不稀奇,落後補漲的落後股可能漲一○%至二○%就拉回!「因此,大盤在季線以上,我只專注於強勢股,假使連年線也站上,即使是追高也在所不惜,落後補漲股完全不考慮。」第二:大盤跌落至季線以下,即使手上的個股仍在季線之上,也要大幅減碼。陳璨瑋解釋:「市場主力非常精明,看到大盤苗頭不對,一定會想辦法開始撤出資金;有些甚至還會製造個股續攻噴出的假象,引誘散戶接手。」所以,一旦大盤季線苗頭不對,手上股票一定要大幅減碼,不要戀棧。

第三:如果大盤不只跌破季線,連年線也失守,手上籌碼則要全部出清,甚至還可找尋放空標的。陳璨瑋認為,年線可視為大股東成本線,如果連大股東都開始虧錢,市場信心將動搖甚至崩潰,後市還有得跌。

根據這樣的技術分析戰略與戰術運用,陳璨瑋○九年在台股展開跌深反彈行情時,逮到許多大飆股如揚明光、禾昌、天翰、華園、皇翔、士紙等,一年多的時間就大賺八倍出場。

數字二:倒金字塔加碼法

先投二成 賠錢賣一半 賺錢加碼至五成技術分析投資致勝最重要原則之一在於,操作時要大膽,但資金配置要謹慎。落實這個原則,陳璨瑋運用的是先買二成的「倒金字塔式加碼法」。

「找到一檔好標的時,我會先投一○%到二○%的資金,走勢不如預期的話,則先賣出一半退場觀望,如果再轉弱就全部賣出!」「如果做對方向,賺到錢了,我會選擇加碼至五○%;再做對,則再加碼,把資金分三份進場!」這種資金配置法雖然會導致持股成本持續墊高,不過,卻是給自己留活路的重要思惟!」陳璨瑋自承,剛開始學技術分析操作時,總是先重押五○%,如果方向做錯,常常自亂陣腳,不知所措;把持不住的話,則再把其他五○%押下去進行攤平,犯下技術操作者的大忌。「利用倒金字塔式加碼法,其實是一種用小錯換取小勝,進而達到中勝的思惟。」「選擇一開始就重押,可能的結果是大勝,但也可能是大錯,完全沒有迴轉餘地,這與賭博沒什麼兩樣!」

數字三:虧損不逾三○%

失血過多就修養生息 把損失賺回再出發懂得運用季線制定股市操作的戰略與戰術,並不代表你就從此穩操勝券,因為,大盤與個股出現「假突破」與「假破底」的現象屢見不鮮。陳璨瑋雖在○九年大盤從三九五五點急彈至一○年初的八三九五點波段獲利豐碩,卻在八三九五點急挫至七○四八點,再反彈至九千點的劇烈震盪過程中,遭遇重大挫敗。

陳璨瑋回憶說:「從○九年三月開始,加權指數站上季線後,一路沿著季線往上攻,每當指數拉回碰到季線,就出現強勁支撐再度攀高。」在這種慣性下,順勢操作的直覺告訴陳璨瑋,加權指數於一○年一月再度拉回至季線,是一個好買點。

於是陳璨瑋用融資方式,買進太陽能股如新日光、昱晶以及茂迪。豈料買進後,大盤短短五天內摜破季線,並大跌五百多點,他只有賣出因應。沒想到,才過兩個月,大盤又站回季線之上,陳璨瑋又重新介入太陽能股,豈料買進後又告大跌。這一來一回折騰個兩次,讓陳璨瑋損失逾四成的資金。

從這次操作失利經驗,陳璨瑋訂下鐵律:本金絕不虧損三○%以上。「你損失三○%,要回到原有的資金水準,要賺四三%才行;如果損失五○%,則要賺一○○%才能回本!」如果本金損失三○%該怎麼辦?陳璨瑋說:「那就休養生息,靠工作或其他收入,把損失的三○%補回來,重新出發!」

數字四:雙十法則

停損設在一○% 跌破十日線就停利陳璨瑋從歐洲明星級股票投資達人傅利克(Markus Frick)的著作學到很實用的一招:一○%的移動停損法。

他舉例說:「如果你以一百元價位買進,首先就把停損設在一○%,股價如跌破九十元,就認賠出場。」如果股價上漲每一○%,就把停損點往上調高一○%,設在100 × (1+10%) × 90%=99元。如果股價上漲二○%,就再把停損點往上提高一○%,設在100 × (1+20%) × 90%=108元。」用這種移動停損的方法,比較容易抱得牢上漲的股票,尤其是股性較活潑的小型股,而賺到波段行情。

陳璨瑋遵行不悖的「雙十停利停損法則」,另外一個「十」是指十日線。這主要運用在中、大型股上,理由是十日線通常是主力進貨成本的重要考量。如果你根據起漲訊號買進股票,很幸運地股票開始攻堅,這時陳璨瑋就會以十日線作為操作依據,股價上攻的過程中,跌破十日線就停利出場。

從○八年金融海嘯大虧後,陳璨瑋花了三年多鑽研技術分析,並摸索出一套資金配置與風險控管竅門,終於嘗到反敗為勝的滋味。他的經驗,不論成功或失敗,都值得有志靠技術分析在股市賺錢的人學習。

陳璨瑋

出生:1975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職業軍人

學歷:陸軍官校

著作:《當股神來敲門》(聚財出版)

讓陳璨瑋反敗為勝的

4個數字力

60日均線

(季線)

定義

過去60天收盤價總和/60天=多空分水嶺=景氣線

應用心法

季線以上,作多為主;季線以下,作空為主。

倒金字塔加碼法

定義

鎖定標的後,先以10%到20%資金試水溫,賺錢後,再加碼至50%。

應用心法

用小錯換取小勝,再求中勝。避免犯下大錯,導致操作節奏被打亂。

最多虧損30%的保本法

定義

本金絕對不虧損超過30%。

應用心法

本金虧30%後,暫時退出市場,等工作或其他收入補充至原來本金水準,再重新進入市場。

停利停損的

雙十法則

定義

虧損10%或跌破10日線,兩者擇一停損。

應用心法

虧損10%應用在較活潑的小型股;跌破10日線停損運用在大型股。如果兩個停損皆觸及,則應轉為保守。

投資進階班隨堂測驗

回答以下四個問題,看看本篇四個理財數字力,你真的了解嗎?

Q1 你屬於技術操作者。大盤轉空處於季線之下,而且持續轉弱;但很幸運地,你手上有一檔持股強勢整理,仍處於季線之上。如果依照陳璨瑋的觀念,你應該對該股持股做:(A)加碼 (B)減碼 (C)按兵不動Q2 某檔市價100元的股票,出現買進訊號。謹慎的小明有100萬元的投資本金,先拿20萬元出來買,但不幸買進後股票下跌10%,讓小明被迫停損手上一半的股票。請問小明已實現的損失占本金比重多少?

(A)10% (B)5% (C)1% Q3 如果你有100萬元本金投資股票,很不幸地虧損50%,請問未來你要獲利多少%,才能回復至原來本金100萬元的水準?

(A)50% (B)100% (C)80% Q4 你採用10%移動停損法來進行風險控管,意即隨著股票每上漲10%,就把停損點也提高至10%。如果你以100元買進一檔股票,這檔股票上漲至160元,請問這時的停損價位應在哪裡?

(A)150元 (B)90元 (C)144元

解答

1. B。季線轉空代表市場空頭力量大於多頭力量,大部分股票下跌的機率大,主力拉抬股價意願降低。因此,即使手上有強勢股也應減碼。

2. C。小明投資20萬元、虧損10%,即20萬× 10%=2萬元,認賠殺出10萬元部位,帳面損失為1萬元。1/100 × 100%=1%,所以小明只虧損1%本金。

3. B。100萬元損失50%,即虧損50萬元,本金剩50萬元。要賺回100萬元,則需獲利50萬元,故50/50 × 100%=100%。

4. C。160元 × 90%=144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5

巴菲特選擇銀行股的四個標準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x1m.html
作者:劉建位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美國以及歐洲的大銀行出現重大危機,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銀行股股價一落千丈。目前我國股市的銀行股,儘管比歐美銀行盈利高,經營更穩健,但多只股票市盈率僅為個位數。

   危機,也謂危中有機。最近4年巴菲特增持富國銀行24億美元、買入美國銀行50億美元優先股。巴菲特正是在別人恐懼時貪婪,才得以低價買入最好的銀行股。巴菲特在2012年致股東的信中說:「美國銀行業正在起死回生。」

   重溫1990年度巴菲特對他的第一大銀行重倉股富國銀行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巴菲特選擇銀行股的四個標準:業績一流、管理一流、規模較大、股價便宜。

   巴菲特說:「過去的淨資產收益率為20%,總資產收益率為1.25%。」請注意,巴菲特除了淨資產收益率以外,還使用總資產收益率評估銀行業績。

   巴菲特重視銀行管理,因為管理對銀行業績影響很大:「銀行業並非我們偏愛的行業。如果資產是股東權益的20倍——這是銀行業的普遍資產權益比率(資本充足率的倒數)。那麼,只是涉及一小部分資產的錯誤就能夠毀滅很大部分的股東權益。因此,在許多大型銀行中,錯誤不是例外,而是已經成為慣例。大多數錯誤源自於一種管理上的失敗,這就是去年年報中我們討論過的『機構盲從症』:管理層盲目模仿同行行為。」

   由於資產與權益比率為20:1的財務槓桿,同時放大管理上的優勢和劣勢的影響,巴菲特對以「便宜的」的價格買進一家管理糟糕的銀行的股票毫無興趣。相反,他惟一的興趣是以合理的價格買進管理良好的銀行。

   巴菲特1990年投資的富國銀行是一家規模很大的銀行,當時資產規模高達560億美元。2011年巴菲特投資組合中四大銀行資產規模在美國排名分別是,美國銀行第1,富國銀行第4,美國運通第19,合眾銀行第10,都是規模很大的銀行。巴菲特之所以只投資大銀行,是因為銀行業規模優勢很重要,而且規模越大的銀行股很難被收購,股價往往更加便宜。巴菲特說:「我們買進資產規模560億美元的富國銀行的股票,佔其股權比例為10%,大致相當於100%整體收購一家具有相同的財務指標,而資產規模只有50億美元的小銀行。我們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價花費2.9億美元,但是如果整體收購這樣一家小銀行,我們就必須支付2倍的價格。」

   巴菲特1990年買入富國銀行時市盈率不到5倍:「1990年我們能夠大規模買入富國銀行,得益於當時一片混亂的銀行股市場行情。這種混亂的市場行情是理所應當的:一個月接著一個月,一些過去一直很受尊敬的銀行被公開曝光做出愚蠢的貸款決策。隨著巨大貸款損失被揭露出來,投資者情理之中自然會這樣推論:沒有一家銀行披露的財務數據值得信賴。在投資者紛紛拋售逃離銀行股的風潮中,我們才得以投資2.9億美元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份,買入的股價低於稅後利潤的5倍,低於稅前利潤的3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16

宏碁與宏達電出了什麼大問題?台灣品牌落敗的四個啟示

2012-8-13  TCW




還記得我們因為宏碁、宏達電站上全球第二大品牌,那份「台灣之光」的喜悅嗎?

曾幾何時,我們引以為傲的台灣科技品牌,如今雙雙落難,到底台灣品牌遇到的難題是什麼?又該如何走出重重困局?

撰文‧林宏文

近來,台灣品牌價值第一名的智慧型手機廠商宏達電,以及經營電腦品牌已近三十年的宏碁,都遇到業績滑落、品牌知名度蒙塵的大危機,美國《商業周刊》更撰文直指宏碁與宏達電的困境,反映了「台灣品牌的大問題」。

宏碁與宏達電等台灣的品牌,同樣都從代工起家,轉做品牌之後,靠著品質及價格受到消費者歡迎。但在面對蘋果、三星等大型企業,以及產業生態朝向軟體與應用發展的衝擊下,宏達電日漸失去在高價手機市場的競爭力,而宏碁更只能在利潤微薄的筆電市場掙扎。兩家企業面臨的困境,其實正是台灣品牌的寫照。

寫過︽藍海策略台灣版︾、︽綠金就是藍海︾,為台灣資訊產業點出新方向的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湧表示,台灣發展自有品牌有兩大困境,第一個是「對產品了解很多,對客戶了解太少」;第二個則是,當典範移轉時,台灣企業無法及時反應,因而錯失商機。

知道消費者要什麼,提升忠誠度到底怎麼算是成功的品牌?說蘋果是目前最成功的品牌,應該不為過,因為蘋果不僅能從美國市場橫跨世界各地,還能從電腦、MP3、手機、平板電腦到未來的電視,讓所有買過它產品的客人都變成粉絲,願意掏錢購買它的下一個產品。三星同樣也是如此,橫跨各種產品、各個國家,讓品牌知名度真正達到世界級的水準。

因此,一個品牌要成功,必須能征服異地市場,能跨各產品線,要能了解自己的產品,也要了解客戶需要什麼,那我們再回頭看宏碁與宏達電,這兩個曾經令我們引以為傲的「台灣之光」。

台灣市場太小,無法成為讓品牌成長茁壯的本土市場(home market),這一直是台灣企業積極走向國際的主因。宏碁、宏達電分別選擇了歐洲與美國作為他們的home market,並藉此坐上全球第二大品牌。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即使宏碁在「蘭奇時代」坐擁歐洲第一的地位,在美國及中國市場,卻遲遲難越雷池一步,而宏達電同樣也在中國踢到鐵板。

除了市場難以跨越之外,宏碁與宏達電同樣也無法跨越自己的產品線,例如宏碁想從筆電跨進手機,宏達電想從手機延伸到平板電腦,至今都遇到很大的挑戰。當客戶留不住時,品牌就會出現危機。

朱博湧分析,經營品牌最重要的是忠誠度,宏碁在歐洲是客戶的第一選擇,但到別的市場就不是,買過宏碁NB的客人,卻不一定會買宏碁的平板電腦與手機,或者是不願意等待,看到別家有更好的產品就換過去了。「代表宏碁雖然很了解自己手上的產品,也就是NB,卻可能不那麼了解客戶,無法讓客戶變死忠。」近年來已喪失手機龍頭地位的諾基亞,原本是手機用戶忠誠度最高的企業,但在智慧型手機從鍵盤走向觸控式螢幕的過程中,卻一直抗拒這個潮流,無法及時提供觸控手機,讓許多用戶失去耐心,也失去了忠誠度。

至於台灣品牌一向以產品及價格領先同業,吸引到的是以性價比來決定要不要買的消費者,這種精打細算的消費者,忠誠度本來就不高,當下一個產品推出時,一樣用性價比來判斷,當別家公司有更適合的產品時,就買別家的東西了。

朱博湧再進一步分析,宏碁是透過經銷商銷售產品,宏達電是透過電信營運商賣產品,都不是直接與客戶接觸,但蘋果與三星都有直接賣給消費者的終端據點,在了解客戶這一點,蘋果、三星顯然強很多。

豐田汽車就是最好的案例,它發跡於日本,卻能行銷到全世界,產品線從Corona、Camry、Lexus再到油電混合車,讓消費者可以跟著升級買單。早期豐田也只做日本適用的小車,但在其他市場,就要為不同市場量身訂做不同產品,豐田的成功,一樣是因為很了解消費者。

反觀,曾是消費產品第一選擇的索尼(SONY),從錄影機、隨身聽、電視機到照相機,如今卻被三星所取代;而諾基亞也曾是手機的首選,同樣也被蘋果、三星給取代。而他們共同的問題,則是無法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未能掌握到客戶的需求已經改變。

產業遊戲規則改變,必須快速調整台灣品牌面臨的第二個大挑戰是,台灣企業太著重在硬體思惟上。因此,當產業的遊戲規則改變,硬體利潤被壓縮,軟體及應用才是獲利王道後,台廠往往無法調整策略,或轉型速度過慢,錯失新商機。

宏碁過去的成功,是建立在微軟與英特爾(Wintel)強大的奧援,Wintel把軟、硬體規範好後,再以快速大量的產品打進市場。其實,宏碁本身並不須投入太多研發,就連製造也外包,這是宏碁能夠大幅降低成本,並將利潤與通路業者分享的最大魔法。

換句話說,宏碁品牌的核心,偏重在通路的經營,缺乏軟體的著墨,更甭談是軟、硬體的實力整合。因此,當市場遊戲規則改變,iPad問世後,宏碁成了第一批落難者,拿不出因應之道,就連長期仰賴的微軟,都難有作為。於是,將近一年時間裡,宏碁都無法針對平板電腦推出新品應戰。

事實上,宏碁只是縮影,台灣引以為傲的PC產業,都有著類似的挑戰,儘管華碩還能推出一些創新產品,一樣面臨跨不出PC範疇的限制;至於其他二線品牌技嘉、微星等,更是被邊緣化,等著遭市場淘汰。

但該緊張的,絕對不會只有PC業者,因為三星帶來的典範移轉,改變更大,範圍更擴及台灣科技業的上、中、下游各個領域。從這個經驗來看,當產業遊戲規則已經轉變,業者須快速調整因應,否則就只有走向衰敗一途。

拋開成功的傲慢,及時做危機處理此外,針對宏達電One系列在台灣使用不同的晶片,宏達電的處理速度不夠快,而且讓市場認為公司並沒有說實話。這對於宏達電的老家台灣的支持者來說,確實是一個負面宣傳,網友的批評更重傷了宏達電的品牌信譽。

此外,在One系列準備到美國開賣時,卻遇到蘋果控告宏達電侵犯專利,結果One系列產品被卡在海關兩周。這個訴訟重傷了宏達電在美國市場的形象,而宏達電也因為沒有快速處理,讓黃金銷售期白白流失。

世紀奧美公關董事長丁菱娟認為,任何危機處理一定要掌握幾個重要原則,那就是危機處理的黃金時間只有四十八小時,企業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並且要指派人員出面,真誠關懷並提供事實,任何否認與傲慢的處理態度,都是兵家大忌。

確實,不管是否認、輕忽或傲慢,都會讓消費者的怒火,有理由繼續延燒下去。過去台灣品牌業者的危機處理史上,也出現過不少負面教材,包括耐吉(NIKE)喬丹的快閃事件、寶路乾狗糧事件;有的沒有同理心,不願表達負責到底的態度,或是不願以開放的態度,持續與消費者溝通,這些都是企業應該記取的教訓。

「台灣品牌業者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太輕忽三星的實力了!」研究資訊產業已近三十年的工研院競爭力中心首席研究員陳清文,談到台灣資訊產業此次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三星把全部競爭者都打敗了!

千萬別太輕忽對手,永遠保持警戒根據英國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的最新統計,三星在今年第二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五二一○萬支,比對手蘋果的二六○○萬支,足足高出一倍。事實證明,各家品牌銷售量都走下坡,即使蘋果也難擋衰退之際,唯有三星維持出貨正成長。

更恐怖的是,三星的領先,不僅在智慧型手機,在電視戰場,三星也把索尼、夏普等日商狠狠拋在後頭,平板電腦的銷售量也不斷提升;接下來,三星更擬定一連串強攻超薄筆電(Ultrabook)的計畫,直搗台灣資訊產業最後的堡壘——PC。

陳清文說,「兩年前我就預言,三星的目標是要打敗蘋果的,但當時大家都不以為然。」如今,三星不僅更強大了,而且接下來的幾年,將出現「蘋果下,三星上」的趨勢,三星將超越蘋果,成為3C電子業最大的創新者。

拓墣產業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協理尤克熙說,蘋果與三星的全面對戰,將從手機擴展到各個領域,其他廠商想勝出,得在三大領域尋求突破,一是軟體能力,其次是硬體技術的創新,第三則是零售通路的布建。而蘋果與三星在這三大面向都做得相當徹底,才成為市場的贏家。

成功企業最常犯的毛病就是輕忽對手實力,過度沉迷於昔日的成功,而忽略了敵人已經逼近,三星的快速崛起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

昔日的台灣之光,如今卻一一蒙上一層灰,裡頭有台灣品牌先天不足的困境,也有後天的努力不夠。不過,正如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所說,當產業附加價值不斷移轉,企業轉型的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具備新思惟。誰能真正了解客戶、照顧客戶,顯然才是品牌成功的最大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62

四個月內已募資50億 太鋼不鏽擬再"圈"121億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2021841.html

鋼不鏽(000825,收盤價3.45元)今日披露2012年半年報,業績同比下滑56.39%。公司同時推出公開增發方案,擬向全體股東募資31.6億元加碼主業,並打算發行短期融資券9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8月20日,太鋼不鏽剛剛完成第二期公司債券的發行工作,募集資金25億元;一期發行工作則已於今年4月結束,募集金額與二期相同。這也就是說,僅僅4個月時間,太鋼不鏽已融資50億元,並計劃再「圈錢」121.6億元。

擬公開增發加碼主業

太鋼不鏽的半年報顯示,今年1~6月,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01.42億元,同比增長9.39%;實現淨利潤3.656億元,同比下滑56.39%;基本每股收益為0.0642元,去年同期則為每股0.1472元。對於業績出現下滑,公司解釋,鋼鐵產能過剩、供需矛盾突出,鋼材價格大幅下滑,鋼鐵行業微利,鋼材出口形勢嚴峻。

行業如此慘淡,太鋼不鏽卻決定繼續加碼。在公佈中報的同時,公司推出公開增發方案,擬增發不超過8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31.6258億元,用於投資不鏽鋼冷連軋技術改造工程、寬幅光亮版技術改造工程兩個項目。其中前者為建設以鐵素體為主的冷連軋不鏽鋼產品90萬噸/年;後者為建設不鏽光亮板12萬噸/年。

對於實施項目的必要性,太鋼不鏽表示,項目目標為積極推進產品結構調整,特別是不鏽鋼產品結構調整,通過實施軋鋼系統技改升級,加大鐵素體不鏽鋼的生產比例,佔領國內不鏽鋼光亮板市場。

再發短期融資券90億元

公開增發募資31.6258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8月20日,太鋼不鏽剛剛完成第二期公司債券的發行工作,募集資金25億元;一期發行工作則已於今年4月結束,募集金額也是25億元,兩項合計50億元。

兩期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的用途大體相似。一期25億元中的10億元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剩餘部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二期償還銀行借款的金額為15億元,剩餘部分同樣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發行公司債券已募資50億元,擬公開增發再募資31.6258億元,太鋼不鏽的「圈錢計劃」並沒結束。在這份公告最末尾,公司董事會還通過另一項議案,擬發行短期融資券90億元!

對於募資原因,太鋼不鏽解釋為滿足公司生產經營資金需求,置換銀行借款,降低融資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67

思考的碎片--8/28 四個重要結論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js1.html
思考的碎片--8/28四個重要結論 

1.希臘不會退出歐元區。

這個是看完魯賓的《在不確定的世界》前三章得到的結論。很是有趣。
P28
A行政當局既然對一項行動計劃做出了承諾,就要信守諾言,即使失敗的幾率增加了。行政當局出爾反爾的代價,也就是說失去信用的代價將是非常巨大的
B那次討論反映出在華爾街和在政府做決策的不同

通過這兩個思路幾乎可以判定德國是不會放棄希臘的。何況希臘現在也在改變也在做出一些努力。
德國如果現在放棄承諾,那麼默克爾估計位置不保。
任何組織的都以生存和繁衍為第一要務。
所以由此可以得到一個有趣的結論和市面上流行的所謂希臘退出歐元區概率極大相反。我覺得希臘鐵定會留在歐元區。

這裡有一個衍生的思考。就是貨幣的本質是政治。
記得92年Soros做空英鎊那次嗎
也不就是根據德國央行行長Helmut Schlesinger講話體會到了德國的態度?

2.刪貼費流行了,那麼新聞自由還會遙遠嗎?
這個是@trustno1 的提法。很棒。
刪貼費讓我想到了90年代初的雙軌制。
雙軌制是物價改革的第一步。前奏。

沒有雙軌制就一定沒有後來的自由市場經濟。這是毋庸置疑的。

某種程度上說正因為對雙軌制對批文批條子的厭惡才導致後來的自由市場經濟的改革。
現在也一樣。

更有趣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眾多的博弈都是從媒體出發。

大家如果還記得那次著名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次大探討的前因後果。

回想去年最著名的條塊博弈中,劉總明康利用新聞媒體倒逼西南省會城市試圖拖欠平台貸款?

都是例子。

當下的體制內的制約機制比如預算法之類,都是在利用媒體監督體制。這是未來十年的新動向。

3.房地產稅VS行政倫理
上海黑車釣魚案最後的處理據說是領導提到了行政倫理這個詞。

如果領導未來跑到人大那麼我相信房地產稅在行政倫理上無論如何是說不過過去的。

同時別忘記,房地產稅是地方稅。不是國稅。搞毛呀。
誰會背黑鍋?

長期的長期看房地產稅是不可避免。但是放5年的尺度,全面的房地產稅。特別是針對第一套住房和保有住房的房地產稅是不可想像的。

4A股今年總是沒戲了

A股的特徵是政策市+資金市

政策難道年底前會有動作?18後還要醞釀期。熬吧。

資金看來是不少但是會投入到股市?

所以現在應該還不是底,慢慢等吧

四個結論都是可驗證的。希望讓時間證明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