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斯拉考慮在中國建立第一家海外工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101

特斯拉創始人兼CEO Elon Musk表示,特斯拉十分看好中國市場,中國可能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甚至可能超越美國市場,並且特斯拉考慮將會在中國設立全球第一家工廠。 特斯拉目前正準備進入中國市場。華爾街見聞曾報道,美國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1月22日正式公布了旗下的Model S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售價,其最低價格為73.4萬元(約合12.1萬美元)。該價格比美國售價8.1萬多出了50%,主要增加了關稅和增值稅。 由於對中國市場有著巨大的需求預期,Musk表示,公司考慮將第一家海外工廠設在中國。但Musk並沒有提供在中國建廠的時間表。 “長期來看,毫無疑問我們會在中國設廠,而且我們考慮將國外的第一家工廠設在中國。” Musk將會在3月底以公司首席執行官身份前往中國參加在當地的首發儀式。 目前,美國是特斯拉最大且唯一的市場,但Musk稱,中國最快可能在2015年超越美國。他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我認為中國市場非常重要,我認為中國市場可能和美國市場一樣大,甚至可能超過美國。”但他同時也表示會謹慎對待:“我不會對此過於興奮”。 除了工廠外,特斯拉還準備在中國設立品牌專賣店和服務中心。並且,特斯拉計劃在中國打造一個超級充電站網絡,以便讓其在華銷售的特斯拉純電動車車主能夠在長距離行駛途中進行免費充電,該網絡可能首先沿京滬線鋪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07

特斯拉恐怖的超級充電網絡! GT周

http://xueqiu.com/2465455092/27352715
今天見福布斯報導,特斯拉的充電網絡已經橫跨美國大陸了。。。這什麼節奏啊。。。
這可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有橫跨一個大洲的太陽能充電網絡啊!意義堪比世界上第一條橫跨一個大洲的鐵路!堪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堪比人類首次登月!堪比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遷徙活動——春運!能堪比的實在太多太多了!

已建成網絡見下圖。

查看原圖
讓我們看看一年多前,也就是2012年年底的時候,特斯拉的充電網絡是什麼規模。。。沒錯!只有6個。。。而且就蝸居在一個州,加利福尼亞州。。。


查看原圖
速度驚人吧!更恐怖的是,2015年要建成如下圖規模的充電網絡。。。



查看原圖
2020年的圖已經不敢再貼了。這個充電網絡就是由$SolarCity(SCTY)$ 負責建設,運營的吧!以後特斯拉的車過來充電,全部免費!比亞迪的車開過來想充電,乖乖交錢吧!

充電網絡建成後,宇航員在太空中能看到的唯一人類建築就是連綿不斷的發光的$SolarCity(SCTY)$ !還有哪個國家能打贏美國?切斷他們的海上石油運輸線?沒用!人家有$SolarCity(SCTY)$ !轟炸他們的發電廠?沒用!人家有$SolarCity(SCTY)$ !陰雨霧霾天突襲?沒用!人家$SolarCity(SCTY)$ 有特斯拉的儲能電池!

充分發揮了這種去中心化的電網的好處啊!這一切不就是比特幣的核心思想嘛。。。難道中本聰是受了$SolarCity(SCTY)$ 的啟發???所以別再糾結今後用什麼能源了!去中心化,分佈式的能源網絡才是未來的不二之選啊!

現在E神正準備把這雄心勃勃的計劃在中國推進!又是準備建特斯拉的汽車工廠,又是準備先沿京滬線建設充電網絡!中國還未通電的貧困地區就靠美帝的E神來幫忙解決了啊!

我準備下個月開始,每月的餘錢不存餘額寶了!全部定投$SolarCity(SCTY)$ !不為別的,就為了以後對我孩子自豪的說,你看!那連綿不斷地太陽能面板,有老爸的一份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166

特斯拉風暴來了

2014-02-10  NCW
 
 

 

73.4萬元的定價遠低於預期,特斯拉會在中國賣斷貨嗎?

◎ 本刊實習記者 葛菁 記者 梁冬梅 文1月24日,特斯拉公佈其旗艦車型 Model S 的中國市場零售價——人民幣73.4萬元,遠低於之前預期的200萬元。

在2014年開年首月,全球汽車界最引人關注的無疑是特斯拉(Tesla)——這個號稱汽車界「蘋果公司」的電動車品牌,正在密集地釋放消息。

最新的消息是,特斯拉 CEO 艾倫 · 馬斯科(Elon Musk)1月26日在推特(Twitter)上透露,特斯拉要舉辦一項橫跨美國大陸的電動汽車競速賽,1月31日從洛杉磯出發, 2月2日到達紐約,全程3600英里。特斯拉派出兩支車隊參與這項賽事。同時,馬斯科還將利用春假,親自與家人一起完成一次由洛杉磯到紐約的公路旅行。

通過賽事或旅行,馬斯科最想彰顯的是其剛建成的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的「充電走廊」 。目前,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網已覆蓋美國80% 的人口居住地區,這一進度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年。在過去一個多月內,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的數量幾乎以每天新增一個的速度在增長。

在歐洲,特斯拉也動作迅速。1月21日,特斯拉宣佈新建了連接荷蘭、德國、瑞士和奧地利的6個新超級充電站,至此其在歐洲的充電站達到14個。預計 到今年3月,特斯拉超級充電網將覆蓋德國50% 的人口生活區域,到2014年底,這個比例將上升到100%。

更重磅的消息被投在了中國。1月24日,特斯拉公佈其旗艦車型 Model S的中國市場零售價——人民幣73.4萬元,遠低於之前市場普遍預期的200萬元左右——尤其 「拉粉」們認為特斯拉從檔次到價位都足以 「媲美」法拉利。一位汽車業諮詢機構人士稱,報價一發佈,「周邊一陣歡呼聲,好驚訝!」特斯拉風暴會影響誰?有人說,目前來看誰都不影響,因為誰都搆不著它,尤其中國國產電動車都在中低端徘徊;也有人說,寶馬(BMW)最傷腦筋,它有 i 系列電動車計劃,其中BMWi3很可能在2014年進中國,這款車的定價一定會受特斯拉影響;還有人說,特斯拉會影響中國的電動車政策,目前只有國產電動車有補貼,而進口電動車領域的補貼政策還是空白。

隨後,特斯拉又放出在中國建設充電網絡的消息,令 A 股的電動車、電池等相關概念股都大受鼓舞。而在2013年前九個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特斯拉股價已經漲了6倍。

至於特斯拉的中國市場銷售表現,大部分受訪者相當樂觀。多位業內人士判斷, 「特斯拉會在中國賣斷貨,銷量會超過美國本土。 」接近特斯拉北京公司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這十來天,特斯拉在全國訂單已增至五六百輛,比價格公佈前翻了一番。位於北京 CBD的中國首家特斯拉直營店,於2013年11 月8日開業,今年6月第一批提車。

還沒在中國真正上路,特斯拉已經火了。

定價挑戰 BBA

發佈中國價格後,特斯拉官方博客稱,「完全可以把 Model S 在中國的價格定位美國的兩倍以上」 ,但最終與美國定價保持一致, 「多的是不可避免的關稅、運輸費用和其他稅費,我們甚至未考慮匯率波動和特斯拉將在中國建設超級充電站網絡(供免費使用)的費用。 」特 斯 拉 中 國 區 副 主 席 吳 碧 瑄(Veronica Wu)在接受財新記者的專訪 時透露,這次的定價策略和富有感染力的博文均出自創始人馬斯科, 「他非常堅持要給中國消費者一個公平開放的價格」 。出生於北京,畢業於耶魯大學的吳碧瑄,曾在摩托羅拉和蘋果公司擔任高管。她說,一般外資公司都會考慮匯 率等風險因素,按一定比率提高在中國市場的價格,但特斯拉決定由自己承擔這些風險。

獨立汽車分析師鐘師認為,特斯拉定價策略是高明的,過去進口車多是賺眼前利益,能多賺就多賺,而特斯拉的眼光更長遠,它著意透明自己的價格組合, 「別的車企沒這樣給消費者算過賬」 。

因為特斯拉有優良的風阻和類似於跑車的運動型設計,市場人士常將其與法拉利等超跑相比,但現在特斯拉Model S 的價格僅為日產 GTR、保時捷911等名車價格的一半,不到法拉利跑車的三分之一。

1月22日,特斯拉全球銷售副總裁傑羅姆· 吉倫(Jerome Guillen)在美國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會參照豪華車在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價格進行定價,暗示盯準的競爭對手是 BBA(奔馳、寶馬、奧迪)三家。

過去的一年裡, 「特斯拉風」已經席捲美國。根據特斯拉1月14日公佈的四季度財報,其在2013年的最後三個月賣出了6900輛車,同比增長近25%。

Model S 銷量已把 BBA 甩在了後面。

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美國市場奔馳S 級售出1.33萬輛,寶馬7系售出1.09萬輛,奧迪 A8只售出了6300輛。雖然特斯拉尚未公佈其全年銷量,但據四季報保守推測,其全年銷量在2.23萬輛,超出奔馳S級近70%。

特斯拉的定價策略還試圖站上一個追求公平的道德高點,這讓中國市場的「拉粉」們感動。特斯拉大膽評論說,「 (競爭對手)定價較高的真實原因是,他們在中國銷售的每一輛汽車的利潤是在美國或歐洲的2倍。 」吳碧瑄說,特斯拉的個性就是 「顛覆」 ,顛覆傳統豪車的秩序,打開電動車的新局面。

中國進口汽車平均售價為國外的兩三倍,這是公開的秘密。路虎攬勝2013 款 SUV 在美國售價8.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4萬元,而在中國4S 店售價在140萬元以上。

與大多數汽車品牌採取4S 店經銷模式不同,特斯拉只設直營店,不設中間商,精簡銷售環節,特斯拉公司總部掌控終端價格決策權。知名汽車顧問機構LMC 上海公司總經理曾志淩對財新記者分析稱,以電池為技術核心的特斯拉,與傳統燃油豪車企業在生產環節中動輒幾十億的投入相比,顯得「輕資 產」 ,定價上更具優勢。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恆認為,特斯拉低定價還與中國日趨嚴格的反腐倡廉、高端豪華車去泡沫化直接有關。

比亞迪公司公關部一位人士對財新記者稱,特斯拉售價的確低於預期,但因其屬於豪華車陣營,跟比亞迪不在一個層次上競爭。自認更 「親民」的比亞迪表示, 「特斯拉賣得好,對整個電動車市場都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

追捧和質疑

上述比亞迪人士坦承, 「特斯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包括它另類的營銷 模式。 」立志要做中國國產手機界 「蘋果公司」的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說起特斯拉及其創始人馬斯科,連聲贊 「酷」 。雷軍是馬斯科的忠實粉絲,已購買兩輛Model S,一輛給自己,一輛給他參與投資的 UC CEO俞永福。

「訂購特斯拉的兩大顧客群是金融界和 IT 界人士,去年特斯拉在美股市場的表現令金融界震撼。同時,馬斯科給特斯拉植入了車聯網等概念,很受IT 界的歡迎。 」一位特斯拉銷售人士說,特斯拉在中國預訂以來,確實得到不少IT 界人士青睞,比如搜狗 CEO 王小川及合一資本創始合夥人許亮等。

特斯拉去年1-9月股價暴漲6倍,從33美元漲到200美元以上,市值一度超過一年賣出百萬輛汽車的大廠馬自達、三菱,創造美股奇蹟。截至2014年1月27日,納斯達克綜合統計顯示,包括巴克萊資本和摩根大通在內的五大投行仍將特斯拉列為「強烈推薦」股票。

不過,特斯拉在中國的知名度仍有待提高,其安全性也讓不少消費者心存疑慮。充電裝置也是個問題。截至目前,特斯拉在中國還不採用電樁充電,推薦顧客購買一個類似手機充電器的裝置,使用220伏的交流電,Model S 滿 充一次電需要四五個小時,行駛里程為265英里(約合426公里) 。

「能充手機,就能沖特斯拉」 ,固然是個誘人的概念,但銷售人員也承認,目前沒有建設專用的超級充電站,在中國長途駕駛特斯拉還 「基本不可能」 。

40多歲的朱女士家中已有一輛寶馬7系,正考慮購置一輛新車。最近在朋友圈中聽說了特斯拉,價格對她也很有吸引力。她認為: 「說白了,寶馬是用來撐門面的,但特斯拉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但處於安全問題的顧慮讓她暫時不打算考慮特斯拉, 「我學物理出身,特斯拉的技術能聽明白,但它歷史還是太短,我看到有好多起著火事件,覺得電動車技術成熟還需要時間。 」2013年下半年,特斯拉Model S在墨西哥,美國華盛頓、田納西和加州等地出現了四起起火事件,有一次是車撞上了一堵牆;有兩次因為高速運動的異物撞到車;還有一次是車在充電時起火,並將車庫燒成廢墟。所幸四起事故均無人員傷亡。

特斯拉否認著火事件和質量有關。但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下稱 NHTSA)調查認為,車輛在充電過程中起火,特斯拉應進行召回。馬斯科反駁稱,傳統燃油汽車每1300輛就有一輛因碰撞起火或自燃,相比之下特斯拉要安全得多。

接連的起火事件令特斯拉股價大幅下挫,從2013年9月30日曆史性的最高點到年尾縮水約26%。1月13日,NHTSA 在其網站上稱,因擔心特斯拉電池充電器、電線或牆面電源可能過熱,特斯拉將召回29222輛 Model S 汽車,甚至可能對特斯拉隱報安全缺陷的行為處以數百萬美元的罰款。

一位年輕的風險投資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他一定不會買特斯拉 Model S,主要原因是反感特斯拉的股票虛高, 「觀念的改變需要幾十年,巴菲特曾看好比亞迪,現在如何?」事實上,華爾街的分析師們已對特斯拉的估值出現巨大分歧,各大行給出的目標價中,最低只有30多美元,最高則達307美元。

吳碧瑄坦承,改變人們的傳統理念,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就像幾十年前一樣,電腦價格昂貴,IBM 甚至曾預言全世界不會有超過20台電腦;iPhone 出世時,很多人覺得它的電話功能不佳而斷定它沒有市場。她相信,特斯拉也能引領這場巨變。

中國夢多大

吳碧瑄對財新記者表示,特斯拉的當務之急是贏得中國用戶的認可。公佈在華售價之後,馬斯科即表態:「我們將在中國建廠,這是毫無疑問的。 」他還開 通並發表了第一條微博,對中國用戶表示感謝。

吳碧瑄透露,特斯拉考慮推出購車分期付款政策,正在尋求和中國的銀行合作。 「另外,公司希望自己的純電動車可以進入中國新能源車目錄,讓購車人拿到政府補貼,並幫助解決上牌搖號等問題。 」她說。

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可能會進一步拉低價格。僅因進口關稅,Model S 在中國的售價就增加了至少11.9萬元。鑑於中國還有對零排放汽車的鼓勵政策,購買純電動乘用車有望獲得6萬元政府補貼,本地化生產後,一輛 Model S 省下來的錢至少有18萬元。

1月中旬特斯拉宣佈,計劃在中國京滬線打造一個超級充電站網路,以便讓車主能夠途中免費充電。長期以來,發電站、充電樁項目是制約純電動汽車推廣的重要因素。 「特斯拉在中國面臨的問題主要來自電網企業。 」中投顧問 高級研究員李宇恆分析稱。

吳碧瑄表示,特斯拉正積極地在中國尋求企業合作,解決上述充電設施建設的問題,並希望政府正在大力推行的充電樁可以和特斯拉車型匹配, 「希望中國政府可以把我們當作一員」 。

傑羅姆· 吉倫曾宣稱: 「2014年等待特斯拉的什麼?是增長、增長,不斷地增長。對於銷售和服務部,這種增長是不計後果的。 」吳碧瑄透露,到2014年底前,特斯拉預計在中國十個城市開直營店, 「東西南北都會有」 ,今年全球銷量將增至4.6萬 -4.8萬輛,中國市場將成為重要的增長動力。

曾志淩認為,特斯拉井噴式的銷量增長,在未來一年應該不會實現。他甚至認為特斯拉修建超級充電站等動作也有賺取眼球、提振消費者信心的意圖。

汽車行業資深人士田永秋認為,目前特斯拉這幾百訂戶,對汽車行業來講 微不足道。在各項配套設施尚未完善、消費群體尚未穩固前,特斯拉很難颳起中國 「風暴」 。一二線城市有購買能力、崇尚環保、願意「嘗鮮」的優質白領,可能會成為特斯拉的主力購買人群,這與傳統豪車的消費群體略有區別。

據財新記者統計,寶馬7系2013年前11個月在華銷售2.45萬輛,奔馳 S 級 2.04萬輛,奧迪 A8L 全年售量1.8萬輛,特斯拉2014年還很難衝擊 BBA 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曾志淩還警告說,特斯拉在華銷售也可能水土不服, 「豐田的混合動力車普銳斯就是一例,它在美國銷售火爆,在中國鮮有問津」 。

一些中國自主品牌,倒是樂見特斯拉概念風起,目的是拉動整個行業發展。比亞迪公司董事長王傳福甚至霸氣地表示,比亞迪的電池及電機等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電動車技術上勝過特斯拉。特斯拉要向日本松下採購電池,但比亞迪擁有自主研發並獲全球專利的電池技術。比亞迪新一款的電動車品牌「騰勢」 (DENZA)會在今年6月發佈,屆時將與特斯拉競爭。

「特斯拉的到來,也給中國自主品牌車廠打開了一扇窗,它的核心技術也許不是最先進的,但是獨特的商業模式值得中國公司深思。 」曾志淩說。

發電站、充電樁是制約

純電動汽車推廣的重要

因素, 「特斯拉在中國面

臨的問題主要來自電網

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71

【案例】上網本中的“特斯拉”:Chromebook為什麽能成功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1/59122.html

身處一個如此特殊的市場,中國消費者很少有機會瞭解到Chromebook這款產品,所以這裡需要特別解釋一下—通俗地說,這是一款以Google的Chrome瀏覽器做所有事情的筆記本電腦。

從價位和配置上來說,Chromebook和早些年在中國市場大熱的上網本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比如,作為最暢銷的Chromebook之一,三星Chromebook的售價為249美元,內存是2G,CPU為1.7GHz,屏幕分辨率是1366×768。實際上,Chromebook的配置比主流的上網本更低,很多娛樂功能和處理複雜任務的能力都比上網本要差。

但現在上網本已經是一個沒落的產品線了,京東商城甚至已經取消了這個分類。Chromebook卻是另一種狀態。根據市場調查機構NPD Group的數據,2013年Chromebook已經佔到美國商用筆記本市場份額的21%。現在主流的PC廠商都已經推出了Chromebook,包括戴爾、三星、惠普、宏碁、聯想和東芝等。過去一年美國亞馬遜的筆記本銷量排行榜上,通常都是Chromebook佔據榜首。

作為Google眾多產品線中的一個,Chromebook於2011年6月才推出,Google也並沒有投入太多的營銷費用去推動這款產品的銷售。這麼一款看起來功能簡陋,又沒有經過太多推廣的產品是如何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獲得成功的呢?

定位 雖然價位和配置都和上網本類似,但Chromebook的定位不是廉價版的Windows筆記本,而是一款基於云、專注於工作效率的筆記本。其目標消費群是那些只關注工作效率,對娛樂功能要求極低的群體,比如學校、政府和商業組織等。2013年年初,Google曾公佈Chromebook已經被美國2000個學校改採用。

產品 雖然硬件配置較低,但針對工作效率方面Chromebook卻有諸多優點:啟動和關機都只需要數秒鐘時間;便攜性很好(1.1公斤);續航時間長(6至8小時);價格便宜(199美元起)。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Chromebook的系統和軟件都是免費的。雖然其他硬件配置不高,但對於Chromebook的目標用戶來說,這已經是一款很好的解決需求的產品了。

Chrome 新的操作系統通常都會面臨用戶習慣和軟件資源的問題,但Chrome幫助Chromebook解決了這兩個關鍵問題。作為目前最流行的瀏覽器之一,Chrome在手機和PC上都擁有大規模的用戶和開發者。通過Chrome和Google的云服務,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同步和調用其他設備上的資源,使用習慣上沒有任何差別;而開發者在相關軟件的開發上也同樣可以減少各種成本。

對於很多Chromebook的用戶來說,除了價格便宜以及針對工作效率的諸多優勢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Chromebook帶來的不同視角。Chromebook是一款基於云的筆記本電腦,這意味著Chromebook本身更像是一個信息入口,用戶的所有信息和資源都存儲在云中,這使得用戶可以不侷限於某一台電腦,而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處理自己的事情。

表面上看,上網本的沒落是因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興起,導致消費者減少了相關支出。但更深層的問題是,上網本只是一個廉價版的Windows筆記本。

上網本帶給用戶的是一種1990年代的視角—所有的資源都在本地,用戶需要不斷投資以提高自己電腦的配置,而且離不開自己的那台電腦。這種電腦目前依然統治著市場,但肯定並不代表著未來。

一款產品的好壞和前景,不在於價位和硬件配置,而在於這款產品所體現出來的視角。這也是特斯拉在豪華汽車市場所體現出來的差異性—從配置和豪華程度來看,特斯拉並不比同價位的豪華汽車強很多,但特斯拉展現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是特斯拉和傳統豪華汽車最核心的區別,也是最吸引消費者的地方。如果一個產品對消費者能講的只有自己的價格和硬件配置,那它的熱度很可能只是暫時的,而代表未來的產品一定是創造了新的需求和新的生活方式,商業就是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92

大摩做旗手、股價創新高,特斯拉巨額融資背後的陽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304

週三美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宣佈將發16億美元可轉債以加快美國和國際業務的發展,致力於「千兆工廠」的建設和Gen 3 系汽車的研發。其中2019年及2021年到期的可轉債各8.00億美元。此外其承銷商還將獲得2019年和2021年到期的、各1.20億美元額度、30天期限的認購期權,因此其潛在籌資總額或高達18.4億美元。

      此次籌資將建的超級電池工廠產能可達千兆瓦級,故創始人馬斯克將其稱為「千兆工廠」。該工廠預計耗資20至50億美元,佔地面積達500至1000公頃,可提供6500個就業崗位。完工後將擁有每年30兆瓦的產能,可提供年50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的電池量。這意味著其不僅是世界最大的電池工廠,產能也直逼現有全球電池工廠總和。電池作為電動汽車中成本最高的部件之一,該工廠的建立或將大幅降低鋰離子電池電動車的生產成本。

      股價屢創新高之際,特斯拉拋出巨額融資方案。而這筆高達16億美元可轉債的承銷商正是其IPO承銷商之一的摩根士丹利。是機緣巧合,還是巧妙安排?讓我們跟隨Zerohedge撰稿人Tyler Durden的腳步,一探始末:

      早前受創始人馬斯克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透露正與蘋果公司接觸以及宣佈將建超級電池工廠的消息刺激,公司股價躍躍欲上。

      接著是上週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和馬斯克的電話會議:

Jonas:  艾倫,最近公司股價表現很好。眼下有些很好的、高成長的投資機會,不光是汽車領域,非汽車和電池領域你也可以涉足。你覺得我們要不要趁此機會引進新資金以降低風險,或者投資那些領域?

Musk:主意很好,我贊成這一明智之舉。 下個星期我們可以仔細談一下,順便討論「千兆工廠」的計劃。現在電話談不方便,總之我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Jonas:好的。不過關於「千兆工廠」我還想問一下,融資是建電廠的先決條件麼?

Musk:  如果要在3年內實現的話,我覺得還是要先融資。

 

      隨後,Jonas發表研報,基於公司光明的前途,大膽而富有想像力地給予2013至2016年10倍,2016至2020年30倍,2020至2028年60倍的收入增長,並以此作為估值基礎,大幅上調特斯拉的目標價至320美元。研報發表後,公司股價應聲大漲。此時,公司可轉債計劃終於浮出水面。

      儘管摩根士丹利披露了未來3個月將向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數十家公司收取投資銀行服務費用的信息。但Durden認為如果包括CNBC在內的主流媒體只為大投行代言,那麼二級市場投資者們依然很難聽到像這位投資者一樣的聲音:

    「分析師總是慫恿小散去高位接貨,股東權益被大幅稀釋,股價最終走向崩潰。我映像中沒有一次增發之前,分析師不提高目標價的。」

      對於此類現象,《金融時報》的Dan McCrum表示了他的擔憂,「長此以往,1999年那樣的泡沫破裂或難避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41

特斯拉值多少錢?你需要想象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121
受摩根士丹利大幅上調目標價提振,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週二股價高開高走,大漲14%收報於248.00美元,盤中創259.20美元的歷史新高。其企業價值也一舉突破300億美元,頗有挑戰行業翹楚通用汽車的和福特汽車之勢。但距離該行分析師Adam Jonas設定的320美元目標價仍有24.5%的上漲空間。激動的投資者們,毫不避諱地對特斯拉傾訴著心聲。 

      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Jonas以其深邃而犀利的眼光,洞悉了特斯拉未來15年的光輝歲月。在人類當前的估值方法已無法解釋特斯拉屢創新高的市值之際,他挺身而出,發揮想像,制定了四步走的戰略,為特斯拉在未來15年稱霸能源儲備和汽車市場指明了前進方向。當戰略和估值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時,股價創新高是水到渠成之事。市場用行動投票,該估值法雖缺乏事實依據但勝在敢於想像,雖有違傳統但具有破壞性創造力。

未免言語太過平淡,Jonas喜歡圖文並茂:

      第一階段:2012-2016,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打入汽車市場。

      第二階段:2015-2019,塑造核心競爭力,減少產品可替代性。

      第三階段:2018-2022,實現核心競爭力,產品不可替代。 

      第四階段:2021-2025,一統江山,臻入烏托邦社會。

     

     

什麼?你認為特斯拉是汽車公司。你錯了,Jonas會告訴你,汽車只是個開始:

  

      生產與服務雙管齊下,銷售與淨利倍增,電池、能源、設備和汽車可四輪驅動,Jonas所描繪的藍圖和戰略著實令人歎為觀止。有了這樣天衣無縫的戰略和廣闊的想像空間,市場還有什麼可缺的呢。

特斯拉還要建造全球最大的電池廠呢?這肯定更值錢。但如果你覺得這些短期的投資模型仍然不夠,沒關係,Jonas還有絕招。

首先,預測未來15年的銷售增長:

有此競爭力,超高增長率可期,故認為2013至2016年收入將增長10倍,2016至2020年增長30倍,2020至2028年達到60倍。長達15年戰線,足夠其旗下S型,X型以及Gen3產品一統天下了。其估值可以現金流貼現法計算,其資金成本(WACC)在9%到13%之間,就取11%好了。終值以10倍的EV/EBITDA來估算,大約相當於DCF模型下總價值的50%。以此推算,其每股股價最少也要320美元,對應400億市值。如果遇到牛市,500美元每股,市值超600億美元也不在話下。

 市場參與者隨機應變的能力更是不容小覷。從以嘲諷鄙夷為樂到奉若神明,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並不需要很長時間。誰能抵制如此美好前景的誘惑呢?而昨日特斯拉股價的表現似乎再一次證明,在金融市場混,不懂得見風使舵遲早會翻船。

《金融時報》評論員Izabella Kaminska 今天收到的郵件,見證了特斯拉從狗熊到英雄的華麗轉身:

      你怎麼可以懷疑我們,把我們吐槽你前景的話當真呢?

      刁難你,是為了把你逼成一家像現在這般偉大的公司。

      你破壞性的創新終於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現在你與福特、谷歌、蘋果等偉大公司齊名。

      現在我們終於看到了你的偉大願景,顛覆汽車行業根本不是你的目標,你要做的是顛覆所有行業。最重要的是,你執意引領我們步入烏托邦式的完美世界,即便那裡根本沒有資本市場,你也在所不惜!

 難怪就連Kaminska本人也不得不承認,現在恐怕只有摩根大通和通用電器能和它搶一搶風頭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52

特斯拉股價市值超300億美元,創始人馬斯克身價一夜暴漲11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058

摩根士丹利將特斯拉目標價由153美元上調至320美元,受消息提振,周二特斯拉盤中大漲超18%,最高達259.2美元,收於248美元。截至今日,特斯拉市值已超300億美元,其創始人兼CEO馬斯克身價一夜暴漲11億美元。彭博社的數據顯示,特斯拉的企業價值已超過300億美元,僅比通用汽車低25%,比福特汽車低40%。企業價值基於公司股票和債券計算得出。2013年2月,特斯拉股價僅位於30~40美元附近;再往前追溯,2010年IPO後的幾天內,特斯拉最低跌至14.98美元。 特斯拉股價走勢圖: 本周特斯拉宣布將耗資20~50億美元建造全球最大的電池工廠,計劃產能30GW左右,接近全球總和。工廠建成後將為公司帶來額外收入,同時大大降低電動車成本,幫助特斯拉進入中端市場。 大摩為何將特斯拉目標價上調了一倍多?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認為,特斯拉在顛覆價值數萬億美元規模的汽車行業,這給特斯拉再次顛覆數萬億美元規模的電力工業帶來機會。大摩對特斯拉股價的樂觀預計主要是由於看好其在電池領域的未來。特斯拉表示將與合作夥伴共同創造世界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組設備,並建立新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該工廠將所有電池生產的元素結合起來。具體來看,大摩預計2028年以前,特斯拉將通過大規模銷售降低電池成本,也即規模效應,其全球市場份額將翻番。如果特斯拉可以通過低成本生產電池,那麽它顛覆臨近產業的可能性將大幅增加。 大摩還預計,長遠看,軟件將在汽車行業起到重要作用,特斯拉可能會引領無人駕駛。全球範圍看,無人駕駛可為社會節約5.6萬億美元,特斯拉依舊可能是無人駕駛領域的龍頭。特斯拉是個極具野心的公司,經常給競爭對手沈重的打擊。 2013年特斯拉營業收入為25億美元,大摩預計到2016年前,其營業收入將增長超過10倍,2020年前將增長約30倍,2028年前將增長約60倍。大摩表示,特斯拉的前景高度取決於技術創新,不過Jonas指出沒有其它公司能給出更好的前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65

特斯拉將建世界最大電池廠 產能接近全球總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939

毫無疑問,中國的金融系統在過去十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往實體企業主要的融資方式是向銀行借款,佔比幾乎達到100%,而當前這一比例的降幅超過了50%。

同樣驚人的變化還體現在表外融資方面,其中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是社會總融資中最接近影子銀行的類別,因缺乏足夠的監管,這幾項業務增長迅猛。在2013年,這些業務的融資規模佔到了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30%,達到創紀錄的新高。

而在本月20號,央行首度公佈了各省市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

該數據顯示中國地方政府對影子銀行的風險分佈並不平均,某些省市格外突出。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將接近影子銀行的社會融資類別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相加彙總,畫出了中國不同省市(港澳台除外)對銀子銀行的風險敞口地圖,具體如下圖所示,紅色、黃色、綠色所代表風險程度依次遞減。

風險最高的省市排名依次如下:

上海——46%

西藏——45%

黑龍江——45%

貴州——42%

云南——42%

山東——40%

湖北——39%

福建——38%

河北——38%

這些數據揭示了中國不同地區的金融風險,包括西藏、云南、貴州和黑龍江在內的一些內陸省份的風險敞口都比較大,類似的還包括河北、山東、福建、江西和湖北。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因為上海、北京和重慶屬於區域性的金融中心,所以這些地方的風險不一定像數據顯示的那麼高。

隨著很多信託產品、理財產品的到期,風險敞口較大的省市可能會更容易出現違約和財政困境,為應對危機的出現,地方政府可能會加強對地方金融機構的審查力度。

如果想知道地方出現債務違約的風險,一個有意思的做法是將上面提到的這些數據與地方政府債務情況進行對比,來看看哪些省市最有能力為金融機構提供救助。下面這張圖顯示了不同省市的情況,其中藍色代表地方債務與GDP的比例,紅色代表地方政府對影子銀行的風險敞口。

目前能夠得到的關於地方政府債務的數據非常有限,官方的數據可能低於預期,而且很多地方省份的數據是缺失的,所以想要畫出一張完整準確的全景圖有不小的難度。上述的圖表均來自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69

特斯拉“綠色環保”背後的中國“黑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906

盡管市場普遍對設計感前衛、節能環保的“特斯拉”電動汽車好評如潮,但事實上特斯拉的制造正間接給中國帶來汙染。 汙染的罪魁禍首便是“石墨”- 特斯拉Model S電池中的重要原料之一,豐田的混合動力車普銳斯和其他一些電動車電池甚至iPhone手機電池中都包含這種原料。而全球最大的石墨生產國便是中國,石墨生產的過程除了汙染水源,破壞農作物種植,大量的石墨粉塵顯然還會汙染空氣。所以,中國相關當局已經開始對石墨行業進行整治,關閉了一系列礦廠,盡管全球對石墨的需求在高速增長。 (特斯拉的電池) 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Josh Landes表示: 中國的環境汙染問題顯然十分嚴重,但諷刺的是這其中竟然有新能源汽車的一份“功勞”。 因以普銳斯和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概念開始流行,為滿足市場不斷膨脹的需求,特斯拉上個月表示,計劃投資50億美元建造電池工廠。該公司首席執行官Elon Musk將這個工廠命名為“千兆工廠Gigafactory”,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同類工廠。 根據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數據,每輛純電動車含有約50千克石墨,混合動力車含有約10千克,電動自行車含有約1千克,筆記本電腦含有約100克,手機含有約15克。電動車及各式電子設備的增長必定會增加可充電電池的需求。 彭博新聞社引述Industrial Minerals Data的分析師Simon Moores稱,僅特斯拉的工廠就將增加一倍電池行業對石墨的需求,這需要新增六個石墨礦的開采。但是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除了中國,全球沒有開發多少新的大型石墨礦。 瑞信集團分析師Michael Slifirsk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在去年12月,山東省就有約55個石墨礦被叫停,僅這一地區就貢獻了全球10%的產量。政府決心整治環境的行動將來很可能延伸至生產條件更落後的黑龍江省。 (石墨生產汙染後的土地) (被石墨粉塵汙染的農作物) 石墨制造過程中會排放含大量重金屬的強酸性汙水,汙染農田及飲用水,石墨粉塵漂浮至空中會引起“黑雨”和霧霾現象。 中國方面對石墨行業進行的重大整治會對整個市場的供給產生較為重大的影響。Simon Moores認為中國的鐵腕治理今年可能將石墨價格推升30%。但也有分析師認為石墨的價格對電動車整體價格影響不大,因為長期看來電池的生產成本一直在下降。 一如此前蘋果手機“汙染門”事件,高價時尚的手機制造是以“毒害環境、傷害社區、犧牲工人利益”為代價,特斯拉電動車風靡全球的背後,以中國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卻在默默承受著汙染之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02

蘋果、特斯拉合拱 工具機股還會漲

2014-03-10  TCW
 
 

 

股市加權指數在八千五百點附近整理近三個月,漲幅四‧二八%,在膠著的盤整局中,工具機族群以平均漲幅二九%,遠超過大盤近七倍,不僅引來外資瑞銀證券與巴克萊證券「背書」看好,連國內的大型法人也悄悄把資金往這個族群佈局。

而幕後的推手,讓這些「大咖」資金挪動的關鍵竟然是美國蘋果。

蘋果全力拚自動化設備需求增,帶旺工具機廠

蘋果在財務報表中揭露,二○一四年的資本支出為一百一十億美元,比上一個年度增加了五七%,其中的一百零五億美元,將投入自動化,包括iPad、iPhone等生產線都將引進自動化方式生產。同時,為了因應中國節節攀升的工資,要求供應鏈中的製造商,包括iPhone 5塑膠外殼的拋光、製造MacBook的鋁製機身,以及測試iPad 和iPhone的相機鏡頭等,至少五成改由自動化設備完成,為提供自動化設備的工具機及系統整合業者,帶來了新商機。

蘋果要求供應鏈自動化趨勢,摩根大通證券認為將帶動工具機的需求。瑞銀證券在報告中指出,近期參訪國內工具機廠,業者釋出二○一四年營收普遍將成長一五%到二○%的預期。加上美國、歐洲市場從二○一三年年底開始復甦,所以持續看好工具機產業表現。

另外,中國政府規畫到二○二○年,要達到城鄉居民收入倍增,巴克萊證券指出,面對中國工資年年調漲,原本以勞力密集為主的工廠,為降低薪資成本,對自動化有迫切的需求。市場持續成長的汽車產業,也不例外的要提高工廠自動化比重,因此提供自動化設備的工具機產業,更值得關注。

「生產線自動化與特斯拉(Tesla)概念股,是帶動工具機股上漲的兩大主軸,」瑞展產經研究公司董事長陳忠瑞說。「趨勢才剛形成,雖然股價漲了一段,後續還有上漲空間,」陳忠瑞說。因此,連大型的壽險公司如國泰人壽等,都高度關注與這個族群相關的標的,如上銀與艾訊。

從族群表現來看,這一波帶領工具機族群往前衝的瀧澤科,一年來漲幅高達二‧八六倍,最近一個月的漲幅也達四五‧五七%;同屬程泰集團的程泰、亞崴,漲幅也分別超過兩成。順著法人選股的邏輯,挑選出值得關注的和大、F-貿聯、F-亞德與亞崴四檔標的。

和大、F-貿聯特斯拉訂單挹注,營收進補

屬於特斯拉概念股的和大,由於客戶特斯拉的汽車銷售優於預期,加上追加訂單提前從二月份開始出貨,預估二月份的營收將比元月份成長三成;此外,該公司幫英國客戶代工的電動輪椅與多功能代步車將從四月份開始出貨,下半年起,自有品牌「Hota」多功能代步車也將在台灣市場銷售。該公司將從傳統的汽車零組件產業,跨足到電動車概念領域。

同屬特斯拉概念股的F-貿聯,同時擁有兩家大客戶特斯拉與太陽城(Solar City),該公司二○一三年的合併營收將近二億四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十二億元),比上一年度成長了二二‧一六%。除了出貨電動車線束給特斯拉之外,還接到了電動車充電站線束訂單,並將從二○一四年第二季開始出貨。

F-貿聯董事長梁華哲與媒體聚會時提到,明顯感受到美國企業製造回流。他說,北美汽車、家電、醫療等產業對線材需求增加,除原有的墨西哥廠外,配合特斯拉需求,將在美國德州新設製造基地,支援歐美訂單,預計第三季投產。加上在遊戲機、穿戴裝置、太陽能後伺服器等相關連接器出貨帶動下,F-貿聯預估二○一四年營收至少還要成長二二%。

F-亞德陸廠自動化商機,推升獲利

而以生產氣動元件為主的F-亞德,受惠於大陸自動化設備需求,加上持續擴增大陸佛山及寧波兩地工廠機器設備,今年產能至少可增加二○%。此外,持續開發新產品,在大陸、東南亞及日本增設銷售通路的效益將逐步顯現。F-亞德去年營收與稅後淨利雙雙寫下歷史,分別達七十三億元與十七億一千三百萬元,年增率五五%,每股稅後淨利十‧五七元。法人預估,亞德今年仍有再拚一個股本的實力。

亞崴受惠歐經濟復甦,訂單成長

而生產汽車與航太用模具工具機的亞崴,也感受到歐洲景氣復甦。董事長楊德華在法人說明會中明確的說,除了國內訂單,也有不少來自大陸、歐洲及泰國的高階臥式加工機、大型龍門、五軸機與天車式龍門加工機訂單,這些設備主要應用在汽車及模具業。楊德華預估從第二季開始,景氣可望從谷底攀升。

預期接單成長,亞崴在嘉義大埔美的建廠計畫也加速進行,以生產大型立式車床為主,加強在能源、軌道、造船、風力發電等重工業佈局,隨著新產能開出,亞崴的業績還有走高的機會。

在設備自動化效益帶動下,為原本的工具機帶來一波汰換商機,抓到趨勢脈動的公司,就有機會成為這一波的贏家。

【延伸閱讀】工具機廠接單旺,帶動股價上揚——4檔後市還有表現的工具機股

F-貿聯~近3個月股價漲幅(註):52.7%2013年前3季每股稅後淨利:5.59元看好理由:受惠於2家大客戶特斯拉與太陽城業績同步成長,預估2014年營收比上一年度成長22%

亞崴~近3個月股價漲幅(註):49.56%2013年前3季每股稅後淨利:1.69元看好理由:歐洲景氣回升,營收自第2季開始從谷底攀升,法人預估目前在手訂單約10億元,2014年淨利可望超過2013年

F-亞德~近3個月股價漲幅(註):34.4%2013年前3季每股稅後淨利:8.06元看好理由:大陸工廠自動化需求增加,大陸、東南亞及日本增設銷售通路的效益逐漸顯現

和大~近3個月股價漲幅(註):23.88%2013年前3季每股稅後淨利:1.8元看好理由:特斯拉概念股,受惠於追加訂單,加上電動代步車下半年推出,有助業績表現

註:股價漲幅以1/3至3/3的收盤價計算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整理: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