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該斷就斷!台達電營收40年新高心法

2015-06-15  TCW


在台灣五十的科技類股中,有一家股本將近二百五十億元,公司成立近四十年,這樣的老公司在投資人眼中,往往是漲不動的「牛皮股」。但它的股價,居然能在三年半內漲了一.三倍,從七十二元漲到一百六十七元,比台灣五十的龍頭台積電還會漲。這家公司究竟是抓住了哪個當紅話題,才有這麼亮眼的表現?

令人意外,這家公司是成立超過四十年的台達電子,去年營收一千九百億元,每股稅後淨利(EPS)八•四九元,創下歷年新高。

它的產品,一般消費者大部分都買不到。它的購併,甚少選擇資本市場熱門話題。眾人對台達電的印象,多半是模糊的──一家從電源供應器起家的老公司。

不過,對比同樣背景,如今股價只剩三十五?五元的光寶科,對投資人來說,台達電卻是越老越迷人。面臨產業轉型、成長趨緩的棘手問題,台達電怎麼做到的?

「決心與執行力,讓台達電的創新速度與力道都較十年前快。」台灣大學前EMBA執行長,也是台達電外部董事的黃崇興教授說道。

為了尋找新的成長動能,台達電經歷三次重大變革,十年前投資視訊產品、五年前揮軍綠能,現在又聚焦工業自動化,並從無數次失敗經驗中,悟出一套「常保青春」心法。

該斷就斷親手結束發展不佳新事業做不下去就別拖,否則對公司或員工都不好。

二○一二年,海英俊從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手上,接下董事長的位置。

他的第一個動作,不是繼續創造新事業,而是大刀闊斧把台達電從二○一○年起大舉轉進但進展不順的新事業,紛紛結束,把轉投資的太陽能公司旺能賣給新日光,而與日商普利司通(Bridgestone)合作的電子紙事業,也宣告結束。曾經以自有品牌產品大打廣告的LED照明產品,也悄悄退出消費性電子市場。

「做不下去就別拖,否則對公司或員工都不好。」海英俊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每一次喊停都是很困難的決定。他曾經提出台達選擇新事業的NUD三大法則:新(New)、獨特(Unique)、難(Difficult)。在親手結束了許多符合法則、但發展卻不如預期的新事業後,他發現,光是符合法則還不夠,還要針對產業生態變化,建立檢驗機制。

訪問過程中,海英俊多次提到電子紙的失敗經驗。這起失敗的投資案,雖然就財務面來說損失不大,但卻給海英俊帶來很大的挫敗感。

二○一○年,在三年審慎研究後,台達電決定與普利司通簽署電子紙技術的合作協議,也在桃園平鎮買了一座工廠,準備量產。豈料蘋果推出iPad打趴發展中的電子紙業者;不過兩年時間,上游原料供應商普利司通決定不玩了。

「我們沒有跟上產業生態的變化,對夥伴也沒有足夠的了解。」事後檢討,海英俊認為自己輕忽了市場變化速度。他也說,台達電投資太陽能,一年就賺錢,但中國後進者爭相投入打爛市場後,上游原料狂漲價,不願意訂長約的業者就拿不到料。「當時哪想得到?大家都被搞得灰頭土臉!」海英俊說。

「很多公司都很會投資,但是卻不會設停損點。」黃崇興分析說,領導人心裡的尺要清楚,要有拍板的擔當、員工才能放心跟進。

不要貪吃不擅代工,拒絕索尼訂單看起來很好吃的肉,但你有沒有這個牙齒吃?

海英俊當斷則斷的治理風格,其實是銜接自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的理念。

「我覺得台灣公司喔,最麻煩的就是每個月都在追營收。」海英俊在台達電工作十六年,○三年起就擔任執行長,他的經營理念與鄭崇華類似──不適合自己的業務,不會貪多。

鄭崇華跟海英俊共治台達電期間,兩人所做過的「不貪吃」決策,最經典代表,就是二○○七年,拒絕踏入液晶電視代工領域。

當時,日商索尼主動向台達電下單,委託液晶電視組裝。海英俊時任執行長,管理階層陷入兩難:接了這個單,台達電的營收將有跳躍性成長,甚至有機會與鴻海爭搶代工一哥地位。但是,最後台達電決定將這個訂單連同電視、監視器部門,一起賣給緯創。

「看起來很好吃的肉,但是你吃不吃得下?你有沒有這個牙齒吃?」海英俊解釋,從技術面看,台達電並不擅長低毛利的代工業務,稍有閃失就會賠錢;從財務面來看,擴廠備料的資金風險也很高。海英俊坦承,這個決定經過反覆商討,其實是一個很難的決定。

那一年,台達電的股價平穩無波,建起代工帝國的鴻海,股價卻一度漲到上看三百元,創下鴻海史上第二高紀錄。但,把時間拉長,陷入低利戰爭的鴻海,股價已超過三年在百元關卡掙扎,只有台達電的一半。

「組裝營收來得很快,一百萬台就幾億美元進帳。但是我很清楚不賺錢的、風險高,我不要做。」時過境遷,談起當時的決定,海英俊更堅定認為,必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禁得起誘惑。

延續新枝建立檢核機制,產品過兩關我們一季做一次檢討,沒有達到里程碑就要回頭。

那麼,台達電是怎麼選擇「自己要的」新事業呢?

過去,曾經提出台達電選擇新事業的三大法則,但在親手結束了許多明明符合法則、但發展卻不如預期的新事業後,他發現,有原則還不夠,必須建立檢核機制。

海英俊說,台達電的新產品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是既有事業單位,比如最近集團寄予厚望的機器人手臂產品,就隸屬於工業自動化部門。

另一層,則是在總部下設研發中心,負責三年內不會產生獲利、但未來五到十年內可能會成為主力產品的研發。研發中心的產品,如要併入既有事業群、或獨立出來,都要通過新事業發展流程。海英俊說,是否達到預計里程碑、生態系統變化、都過關了才能「畢業」、加入台達電既存事業單位。「我們一季做一次檢討,所有新事業都會來這,如果沒有達到里程碑就要回頭,如果再做不到,可能就是要喊停,」海英俊說。

黃崇興認為,企業發展新事業往往雷聲大、雨點小,就因為新事業又難做又不賺錢,各事業部當然淨挑簡單的做。台達電過去十幾年來對於發展新事業始終流於形式,直到近五年才突破盲點──總部要承擔風險最高的產品發展,並且在新產品進入業務組織的過程中,建立確切統一的評估標準。「生一個小孩出來要叫誰養?這都是要燒錢的!」黃崇興打了一個簡單的比方。

一切穩紮穩打,就算新事業最後無法商品化,也會留下基礎。比如台達電曾與湯淺電池合資開發鎳氫電池,雖然最後失敗收場,但也奠基了如今台達電工業自動化部門的實力。台達電的策略,與宿敵光寶科就截然不同。

不亂跟風購併不只是賺錢,更要互補我不可能花個幾億元去買一個很夯、但我完全陌生的公司,就算他是明日的Facebook也一樣。

同樣成立超過四十年,靠電源控制器站穩地位的光寶科,歷年來從不放過每一個亮眼的投資話題。手機代工、觸控模組、相機模組、LED照明、太陽能、光碟機、汽車電子,無役不與。

不過,光寶科轉投資的成績單卻並不漂亮。二○一三年,才把每年虧損超過兩億元的光寶動能、光寶綠能併回母集團整頓;二○一四年,光寶科董事長宋恭源又高調宣布成立自有品牌切入醫療生技市場,推出第一款產品就喊出五年營收上看百億的目標。

「我不可能花個幾億元去買一個很夯、但我完全陌生的公司,就算他是明日的Facebook也一樣。」購併雖然是台達電未來成長的主要動能,但海英俊也說得坦白,如果無法管理購併對象,自然也無法創造雙贏。所以,台達電只考慮購併跟己身業務相關、有互補價值、並且能清楚掌握上下游產業鏈的公司。

去年,台達電砸一百七十億元購併歐洲通訊電源管理大廠Eltek。海英俊說,台達電對於通訊電源產業生態了解透徹,而且Eltek的客戶與台達電有高度互補性,兩者相加後,幾乎囊括全球前一百名客戶。

「購併不是一筆錢丟下去就好,如何重新調配整合兩家公司資源,才是購併成功的關鍵。」黃崇興認為,台達電大型購併案經驗雖然不多,但是二○○三年,砸約一億一千萬美元買下歐洲大廠Ascom旗下電源供應器部門AES。花了五年的時間打平虧損,還讓台達電獲得高階產品能力、並取得多項政府標案,躋身成功案例。台達電這一次再出手,一線高階主管還慎重其事進棚錄了一段歡迎Eltek的影片,黃崇興認為,台達電知道自己要的產品、市場,也知道如何處理購併案的繁瑣細節,企業格局已把競爭對手拋在遠方。

不過,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柏齡在其發布報告中表示,Eltek今年內對台達電的獲利貢獻並不大。

「我是為了要互補、要永續經營,不是只為了賺錢,那種買進來馬上要上市的,這種案子我不看。」海英俊強調,自己並不急於立刻獲得市場掌聲。

接下來,台達電出手購併的頻率會越來越高,光是去年,海英俊就看過了十幾個案子。

現在,正身處轉捩點外資調降評等,保守看前景

瑞銀證券台灣電子硬體首席分析師謝宗文,是去年第一個調降台達電評等的外資分析師。他說,台達電積極走向購併,就是因為成長趨緩。「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點,我對台達電前景保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最要緊的就是要去做,如果不嘗試,什麼都不可能了。」十六年間,看過無數個新事業夭折,海英俊只能堅持把每一年的策略會議眼光放遠,如今,台達電小有成績的機器手臂、電動車配件,其實早在五、六年前就投入研發,堅持至今才能成為潛在成長動能。

事實上,台達電跟大部分台灣科技業者一樣,都站在轉型的分水嶺上,差別在於對待失敗的態度,以及認識自我的勇氣。

黃崇興點出了海英俊之所以能夠在艱困的時局中,還能夠穩穩跨出步伐,讓投資人抱持信心的原因:「做每一個決定,企業都應該向未來的股東交代。」

【延伸閱讀】世運場館屋頂、台中歌劇院外牆,都有它的產品—台達電產品布局網● 電源零組件產品:電源供應器、風扇、資通訊零組件代表作:電源供應器全球市占率超過50%,除了電腦、筆記型電腦之外,足跡遍及所有電子產品

● 能源管理產品:通訊電源系統、資料中心、可再生能源、汽車電子、電動車充電代表作:1.高雄世運主場館屋頂太陽能系統;2.高雄那瑪夏民權小學再生能源系統

● 智能綠生活產品:網通系統、視訊顯像系統、LED、醫療裝置、行動電源、投影機代表作:1.台中國家歌劇院外牆3D光雕投影;2.新北市超過10萬盞LED路燈;

資料來源:台達電 整理:朱致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0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