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廖晓霞的奥特迅延伸核电,搞不懂沃尔核材为何抛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7/4NMDAwMDE5OTE4Ng.html

这看上去不是为民营力量准备的战场,她的荣光与赞礼似乎只献给技术与资本的双向寡头。这就是核能核电市场。    这里水草肥美。《新能源振兴规划草案》显示,到2020年,核电规划装机容量将达到86GW,这个数字连接的是未来10年核电1万亿的市场盛宴。

这里丛林法则优胜劣汰,胜者王败者寇。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是毫无争议的三大巨头,朝着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目标博弈争斗。

宏大的行业里更有细分行业,夹缝里才见生命的张力。“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间隙多狭,它必定要曲折而顽强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奥特迅--廖晓霞

奥特迅在核电市场是一家隐形受益的公司,有默默关注散户在研究完所有公司相关资料后,总结一句:“这是一家很好的公司”。半年报上显示,前十大流通股纷纷被机构挤占。

核 电市场对这家公司的业绩其实贡献不大,2009年订单中,来自核电的只占12%。它主要给各大电站提供自动化电源设备。但是没有人能够忽视奥特迅在核电市 场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它是国内唯一具有核电站电力电源供货资质的企业,在奥特迅过往14次国内核电常规岛项目建设投标中,中标率达到100%。

这家公司背后的控制人叫廖晓霞,今年49岁。她低调并且专注于技术。除了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期间内,她再没有在媒体前公开露面过。

提起奥特迅还有一个人不能忽略,那就是董秘廖晓东。他是廖晓霞的弟弟,今年42岁。廖晓霞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廖晓东毕业于中山大学无线电与信息系统工程。他们从一个几乎赤贫的家庭走出来。

廖晓霞跟每一个亲人分享上市的硕果。在奥特迅的股权结构中,通过间接持股,廖晓霞与廖晓东的妈妈肖美珠,廖晓东的妻子,妻子的哥哥,都是奥特迅的股东。廖晓霞自己持有56.59%的股份,廖晓东有30.92%,他妻子间接持有5.4%。

奥特迅的最初发迹来源于行业巨变。上个世纪90时代,廖晓霞创办欧华实业公司已经几年。她在电子产品的代理中赚取一份薄利。她在寻找一个突破的机会,行业可能也正在寻找一个人。

90年代国内传统的相控式电源已不再能满足发电站的需求。1998年廖晓霞第一个在国内引进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填补市场空白并一举成为行业龙头。此后十余年中,高频开关直流电源体统的销售收入在奥特迅占有超过80%的比率。

2004年,奥特迅敲开了核电的门槛。在深圳市东部的大亚湾,有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奥特迅正是与其签订了大亚湾常规岛(CI)LAB、LBM改造项目,为其提供直流电源设备。2007年,奥特迅又完成了大亚湾核电站核岛(NI)LBJ项目改造工程。

奥特迅内部格局改变了,核电成为一个重要市场。继田湾核电站及大亚湾核电站之后,奥特迅又在岭澳二期中标。

听,种子破土而出,生命勃发。

沃尔核材--周和平

在周和平身上你将看到技术通过资本市场上演一出活生生的点石成金。

周和平创办沃尔核材,从事热缩材料的研发与销售。1998年,他像无数个创业者一样从家乡保定来到深圳寻梦。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踏足深圳。

早在1991年,周和平就跟随导师来到深圳的长园新材工作,并因为业绩突出,一度担任母料厂厂长。1995年他离开公司的时候没有想到十年后他还会与这段经历再发生纠葛。

创业初期的公司如野草般肆意生长。2001年,周和平的产品被国家授权使用国际通用条形码进行标识,取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身份证”。两年之后,周和平开始酝酿自己上市路。

他太清楚资金不够的苦楚了。为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周和平设立了两个采购部,互相竞价。他不能直接做客户,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铺设销售渠道,而需要通过3000多家经销商来销售产品。

2006年,登陆资本市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周和平收到了发审委对沃尔核材首发暂缓的通告。究其原因,蛛丝马迹指向当年周和平在长园新材的一段工作经历。当时的媒体报道,长园新材认为周和平涉嫌窃取公司的技术秘密。

这是当年周和平突然离职的原因,十年后再一次跳出来。周和平对这个说法不屑一顾,他说当年就已经有了判决结果,而且他离开长园新材都十多年了。

次年四月,周和平终于如愿以偿,沃尔核材成功登陆A股。

股票首发价格为15.72元,上市首日收盘价格飙涨至52.50元,涨幅达到233.97%。当时周和平持有公司股份30,272,808股,首日身家就从4.8亿暴涨至15.9亿。

好戏还在后面。今年4月沃尔核材解禁。减持套现的号角由周和平首先吹响。他在四月减持9.5万股,套现约195万元。

8月,周和平一鸣惊人。一天之内,他个人减持1000万股,套现1.46亿元。账面财富,纸上身家终于成为周和平手里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周和平一举登上中小板董事长减持的冠军宝座。

根据招股说明书,周和平的持股成本为1元每股,十余年后一朝减持,投资收益率超过60倍。

他亦是技术起家型,为了公司发展废过寝忘过食,其辛劳之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不打高尔夫,不去高档场所,偶尔出游也是与公司的大部队一起。据以前报道,尽管上市以后身家过亿,他只有唯一一次出国经历,去英国参加妻子MBA的毕业典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40

请教:统一企业利润率为何远低于康师傅?味丹与阜丰集团的比较?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mkfn.html

如题的几家公司都未进行过深入研究,只是粗略看看。这里偷一下懒,看看是否有同道研究过。

 

首先,统一企业和康师傅的毛利率都差不多,但是净利润率却相差近一倍,不知为何。如果净利润率相同,则统一应该还有估值提升空间。统一老是有大额对外不成 功的投资(可能由于台湾对投资大陆的资金限制,它不得不如此),不知这种投资是否会在损益表中产生减少利润的项目?另外,统一净利润率多年如此,又不像是 一次性因素引起的。

 

味丹与阜丰集团好像都是搞味精的,业绩却相差极大。味丹今年碰到了一些一次性支出和减产,不知有同道研究过去除这些一次性因素后(包括复产),其真实收益应该是多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7

為何泡沫不會爆? FOOLISH INVESTOR


現在回顧今年以來此博客所寫的文章,會很容易感覺到,有些觀點目前看來是錯的。

宏觀分析難就難在,世勢轉變地很快,當時適用的觀點,總是會因為客觀環境改變了,結論就不同了。至少我還是做了這方面的嘗試,並勇於認錯。

在今年初,整個金融市場,包括本人,討論的都是“退市”,而到五月份之後,各個指標顯示經濟疲弱,大家關心的是“雙底衰退”和“通縮”,以及歐洲五豬的危機。我還試圖探討過“熊市”這個話題。

還好,在八月底連發兩文,表達了對中港兩地經濟和股市的樂觀看法。這是在港股中期業績公佈後,經過對不少公司的調研,一種親身的體會,算是為此博客挽回一點薄面。

沒有專家會去說(或記得?)以前講過什麼話,我不是專家,在此可以暢所欲言。“泡沫為何還不爆”這個標題可能是一年以後暢銷書的書名呢?不是嗎?每天財經專家和官員都對你說存在泡沫,可是這個泡沫就是不爆,還越脹越大,結果慨歎錯過投資機會。

四月以來中央政府繼最強救市計畫後,出臺最強打壓樓市政策。半年之後,樓市下跌以後穀底回升創下新高,不跌反漲。剛需們不禁感歎,是樓市忽悠了中央,還是中央把剛需們給忽悠了,總之,最後必須面對的現實還是只有老百姓。

問題出在哪裡?我認為,市場表現強勁的趨勢時,一定有它背後的客觀因素支持。內地,香港的股市和樓市都有背後基本因素支撐。中國內地和香港目前都還是相對低息環境,令資產的回報率吸引,要回到平衡點,未來只有價格上漲或息率上調兩條路。

行政手段有一定的用處,尤其是政府希望發出信號來管理市場預期。但非市場化的手段有時只會扭曲市場行為並沒有對症下藥。例如,限購令變相令租金上漲,而且很多人又有借用他人名額買房的方式去投資。其關鍵,是沒有解決供求失衡的根本問題。

泡沫為什麼不爆?其實,原因很簡單,這根本不是泡沫,或者還沒有到大到要爆的地步。太多人用“升幅”和“升速”來辨別泡沫,或者供樓負擔比率。我認為這些指標有一些啟示,但還是沒有觸及到關鍵問題。關鍵問題是,供求關係,而供求關係,由資產的回報率和市場供應量來決定。

當資產的價格升得太快,短期確實會有不少人拋售獲利,但如果資產的回報還是吸引,遲早又會有很多人買。

所以,以後大家聽到專家說擔心有泡沫,又不知道幾時會爆時,至少該知道,“泡沫”和“爆”的準則和條件,好好盤算一下,不要又被忽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7

湖北“隐形冠军”为何对上市不感冒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86112.html

全国三大医药商业流通企业之一的九州通(600998.SH)今日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市场上市交易。

然而,就在6年来沪市首次迎来新鄂股之际,湖北省上市办却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诉起了苦。

担心上市不成反遭税务部门“追债”,受累历史遗留问题、改制不果断引发上市障碍,“不差钱”民企老板拒上市分享财富……相关负责人在介绍该省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时连发感慨:“实际上都是企业对上市存在畏难情绪和模糊认识在作怪。”

这也折射出当前国内众多企业公司治理有待完善的迫切性。

“隐形冠军”对上市不感兴趣?

湖北省上市办近期对省内346家具有上市潜质的后备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包括劲酒、金牛管业、玉立砂纸、湖北神丹、知音集团、福娃集团在内的本土企 业,虽然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甚至是所在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对上市预期却“兴趣不大”。这让主管企业上市工作的政府官员伤透了脑筋。

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湖北省今年新增7家上市公司,总数至73家,居全国第八位。尽管如此,河南、安徽、湖南等周边省区“来势很猛”,其中湖南省今年新增19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0家。作为中部龙头的湖北省“压力很大”。

为鼓励引导更多“潜力股”上市,湖北省未来将在资金奖励与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筹备上市“减负”,并调整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的入库企业甄选方式。

本次调研考察的后备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96家,占比72.25%。全省346家上市后备企业中的54.91%集中在制造业,其中不乏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涉足“高新技术”领域的上市后备企业占比达35%以上。

但从财务指标方面来看,以已上市的中小板公司为参照,如果按照发行前3年3000多万元年平均税后净利润为“入门”指标,仅有31.5%的后备企业能跨过中小板或创业板的上市基本门槛。

而有望登陆上交所主板的后备企业资源则“基本枯竭”。本次调研的样本企业中,拥有10亿股本规模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目前来看,346家上市后备企 业中,将来有可能登陆沪市主板的只有骆驼蓄电池、知音集团、新洋丰等3家本土企业。“它们还都只是刚刚够门槛,不能担当当前沪市主板的代表性企业。”上市 办相关负责人说。

“小富即安”思想阻碍上市

湖北本土企业已江郎“财”尽?湖北省上市办调研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一位外国投行人士昨日告诉记者,与湖南省内企业家争先恐后谋求上市的火热局面截然不同,湖北不少企业是细分行业里的龙头,但他们依旧对上市充满顾虑,甚至担心向中介机构支付了大笔辅导费后上市不成功。

湖北省上市办补充说,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担心因上市规范而曝光问题,失去一些眼前利益或上市后难以驾驭企业,甚至担心因规范财务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成本。

“小富即安”思想在一些先富起来的本土企业老板头脑中比较顽固。调研发现,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个人独大或家族式企业,在经历了艰苦创业取得一定成绩后趋于保守,自认为不缺钱了,也不愿意别人分享他的企业,因此不愿意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1

原本可爱的企鹅,为何手里却藏着刀?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89774.html

要QQ,还是360?许多网民在两者之间苦苦抉择,“这么多年形成的使用习惯,怎能说改就扔?”一位网友在微博 上诉苦。而更多的是想等两者协调出结果,让QQ与360共存。事实上,两者的冲突已涉嫌触犯反垄断法,法律界人士给出的依据显示,一旦认定触犯反垄断法, 腾讯或将面临最高12.4亿元罚款。

“用户就这么被绑架着。”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兼董事长方兴东表示,“腾讯此举显然无视了一个大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家知名门户网站老总评价说:“如果腾讯不掀起我的裙子,它怎么知道我穿360的内裤?腾讯这次为什么也受到广泛批评?因为它不能不让用户选择,不能因为和对手的矛盾挟持用户的选择权。”

在腾讯单方面宣布不兼容360软件之后,多家网站发起了抵制腾讯的签名活动,新浪微博发起了起诉腾讯万人微博签名活动,迅速获得了近6万网友支持。一位网友这样写道:“原本可爱的企鹅,为何手里却藏着刀?”

腾讯逼宫,让舆论大都站在了360一方。据一份新浪网发起的参与者超过百万网友的调查显示,若在360软件与QQ软件之间必须卸载其一,有近60% 的网友表示将卸载QQ软件,不到四分之一的网友选择卸载360。而几乎五分之四的网友认为这两家公司都只是在为自身利益争斗,无视用户权益。

虽然网络舆论站在了360这边,但腾讯对360的打击却开始悄悄发生作用,据一家热门购物网站统计,在所有浏览该网站的浏览器中,前两天用360浏览器访问该网站的占比为25%,现在占比只有6.11%。面对如此大的降幅,可见已有很多网友被迫卸载了360。

针对用户被胁迫的问题,上海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业务委员会主任商建刚指出,数亿腾讯用户应该站出来起诉腾讯,维护自身利益。中国互联网协会 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学术专家胡刚发给《第一财经日报》的一份法律解读中指出,腾讯此次逼迫用户作出选择涉嫌违反用户协议;另外,长期以来,两家公司存在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构成垄断的嫌疑。

胡刚认为,由于两家公司的行为或涉及触犯反垄断法,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两家公司依法调查并处理。据我国《反垄断法》第47条规定,经营者违 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款。公开资料显示,腾 讯2009年全年总收入为124.4亿元,一旦认定触犯反垄断法,腾讯或将面临最高12.4亿元的罚款。

事实上,除了腾讯、360,其他互联网公司又何曾把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三方分析机构缔元信互联网数据公司互联网行业高级分析师于明说:“长期以来国内互联网上的多次明争暗斗,都是互联网行业缺乏行业规范,互联网公司缺乏自律导致的,发展到最后,谁都不是赢家。”

于明称:“在国外,有很多第三方测评机构以及相关公益组织,这些第三方机构通过出台行业标准、对应用软件等进行公正有效地检测认证来促使行业规范。而中国往往缺乏这样的机构,偶有出现一些机构也很快被利益驱使,无法做到公正客观。中国急需出现更多公正客观的第三方机构。”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助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执行总编辑石现升告诉记者:“互联网协会已约谈了冲突双方,要求双方以用户利益为第一位。双方也将在近期推出和解时间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97

請問經濟達人:39元店為何要採均一價?

2010-11-08 TCM




Q:市面上的「三十九元店」,為什麼能每個東西都賣三十九元?客人買到成本比較低的不就貴到了?

A:這種三十九元店是為了節省各種交易費用出現的。首先,對顧客來說,這種店節省了搜尋物品的費用。

有 些小東西雖然價格低,但顧客想買到,卻要付出高昂的搜尋費用。例如某人只是要買把指甲刀或梳子,這種小東西雖然價格不高,但顧客要找到哪裡才有賣這些東 西,卻得花很多時間搜尋或到處奔波,這對日理萬機的現代人來說,花那麼大代價卻只為買到價格如此低的小東西,相當不划算。

三十九元店就解決了這種問題。這種店都是賣一些價格不高的小東西,對顧客來說,這些不值得花太多心力去搜尋的小東西,都可以在這裡一次買到,這就節省了顧客「踏破鐵鞋無覓處」的費用。

更進一步說,這些三十九元店賣的東西,都是搜尋費用占價格比例較高的東西。像指甲刀或梳子的價格很低,顧客負擔的搜尋費用卻很高,在顧客不願意為這種低價品負擔高昂搜尋費用的情況下,三十九元店賣這種東西才有意義。

反過來說,你不會看到珠寶店打著「店內商品統統一萬元」,因為像珠寶這種高價品,其搜尋費用占物品價格的比例很低,顧客寧願多花時間,去找更物美價廉或更可靠的店家,因此,想要買這種高價品的顧客節省搜尋費用就沒有太大意義。

其次,這種三十九元店還節省顧客比價或討價還價費用。像指甲刀或梳子這些低價物品,要顧客到處去比價詢價,多負擔的費用往往讓他得不償失。

三十九元店的商品全都定價三十九元,對顧客來說,就不用再花心力去比價。因為價格的「訊息費用」很高,只要買家認為夠便宜,他不會再去到處詢價,這就是為何店裡商品儘管有的貴有的便宜,卻統統賣三十九元的原因。

對店家來說,店裡東西全部都定價三十九元,好處之一就是節省量度費用。對店家最好的狀況是:每件東西可以按消費者的需求冷熱來標價,例如若指甲刀最近熱賣,可以漲價賣四十九元;梳子最近沒人買,就可降為二十九元。

但對店家來說,他得隨時去觀察哪件商品特別熱賣,哪件商品又乏人問津,這就要負擔額外的費用。如果所有商品都統一價格,雖然有的多賺有的少賺,但店家卻節省了因此要量度消費者對不同商品需求的費用,這對店家還是有利的。

另外,店內商品全部定價三十九元,也是一種競爭策略:若老闆開家百貨雜貨店,未必會比街頭巷尾的便利商店更有競爭力,但老闆把店內商品全標成三十九元,這種特色就可和其他標價不一的店家區隔開來,這就是「沒有比別人強,就要和別人不一樣」的「產品差異化」競爭道理。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 http://www.bwnet.com.tw/Dr.A/ 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0

我為何一直看錯市場?


2010-11-29 TCW




也許這世界上,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投資大師了。

他沒有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波克夏集團(Berkshire Hathaway)大軍,卻能與股神平起平坐;他也沒有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千百人的研究團隊,但只要他動口,全球市場皆側耳傾聽;他不像投資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會在各地發動貨幣戰爭,但當他一派優雅提出某國貨幣被錯估時,沒有一個政府敢掉以輕心。

他是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古往今來的大師中,唯一不打團體戰,特立獨行的散戶投機家。一九○六年出生於匈牙利,他在十三歲,就靠貨幣套利賺下生平第一筆投機 財,二十一歲踏入證券業,三十出頭便已賺到相當於目前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二千萬元)的身價;但也曾因看錯方向而破產兩次。

他總是反著看市場 因為市場像醉鬼,聽到好消息竟在哭

他去世至今已屆十一載,但八年前在台灣出版的遺作,至今仍熱賣,四十萬個投資人,透過他的書,認識這個乾瘦老頭,進而被他影響。

如果你在二○○八年市場喊出「台股萬點論」時,不小心搭上了九千三百點的狂瀉列車;如果你錯過了二○○九年三月,台股從四千多點一舉攻上七千點的上升波 段;如果你在今年五月歐債危機時,又慌張的丟掉手中的股票及基金;亦或者,想要在這個實物經濟強權換手的當下,改造自己的投資基因,都應該拿起科老的經 典,潛心重做學生。

一甲子的市場打滾經驗,他知道交易市場是一個逆反人性的世界,他總是說市場「常常像醉鬼一樣,聽到好消息哭,聽到不好的消息卻笑了!」一般世俗的看法,放 到投資這行,都必須「反著看」:獲利佳、前景好的公司,股價一定漲嗎?錯!只要沒有人願意進場買股票,股價依然不振;經濟成長一定會刺激股市嗎?錯!第一 次在本刊曝光的《科斯托蘭尼的交易所研究課——為投資人與投機家而開》一書中,科老就提醒,如果銀行吸走了大部分存款,留給市場的不太多,那還是漲不起 來。

他用極簡投資鐵律 只看資金和人心判斷漲跌

面對詭譎多變的市場,他用「極簡」的態度,處理最複雜的事務。他認為,決定所有交易市場價格起伏的只有兩個變數:一是人心、二是資金,是這兩個變數交替作用,決定了市場的起落。

所有市場,不論交易標的為何,股票也好、債券也罷,甚至是原物料、貴金屬,最後決定買賣的主體都是「人」,「人」才是決定價格的最重要因素。「對我而言,技術狀態只和一個問題有關:股票掌握在什麼人手裡?」

他把投資者分為兩類:固執的及猶豫的。每一次行情的大漲大跌,就是由這兩類人操縱。為了方便解釋,他把市場起伏循環畫成了著名的「科斯托蘭尼雞蛋圖」。

在科斯托蘭尼的雞蛋中,完整的市場循環,被分為三個階段:修正階段、相隨階段及過熱(度)階段,而決定階段進程的,不是景氣,而是看籌碼握在誰的手上。

修正階段,參與人數最少,股價在低檔(A1)徘徊,股票集中在少數固執的人手上。隨著買家越聚越多,股價開始上升(A2),進入緩步上升的調整階段;行情 續熱,更多猶豫的投資人進場,股價越來越高,過熱階段(A3)開始;直到價格高到沒有人願意接手,盤面開始轉弱,進入下跌段的修正階段(B1);此時,更 多人大量拋售股票,恐慌的賣超階段開始(B2),直到最有實力的固執買家再度進場,蒐集籌碼,股價才會落底(B3),新的循環開始。

他是優雅的投機家 有勇氣在眾人搶進時賣掉

投資要成功,就必須當個固執的投資人,有勇氣在眾人搶股票時賣股票。當大家都不要股票時,大膽買進;當眾人搶購時,從容賣出,逆著人類一窩蜂的心理,在「槍炮戰火中買進,在悠揚音樂中賣出」,才能摸懂市場起落的道理。

六十五年的投機生涯,出入全球七十八個交易所,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數次股市崩盤和石油危機,二十世紀所有的通膨、緊縮、升值、貶值,都深刻在腦中,科斯托 蘭尼用自己的財富告訴世人,只要貫徹幾個簡單的想法,就能在雜音四處的交易市場中,找到主旋律,交易所也就會從殺聲震天的賭場,變成充滿美妙音樂的樂園, 再加上資金、耐心及堅強的心臟,一個散戶,或許比專業法人,更有機會成為自由支配時間及財富的貴族。

【延伸閱讀】他見證了二十世紀資本市場起落——科斯托蘭尼大事紀展露投機天分1906年: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 1914年8歲: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學經濟的哥哥教授黃金、外匯與物資交換理論 1919年13歲:移居奧地利維也納,學習貨幣套利投資,第一次投資利潤一○% 1924年18歲:父親送他至巴黎學習股票,自此展開他投機與套利的一生。 1929年23歲:年底股市上漲至最高點時獨看壞市場,放空賺到第一桶金 1932年26歲:兩年內因錯誤的大筆放空,身陷龐大債務,轉任證券營業員,靠佣金為生

展開投機事業 1940年34歲: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占領法國前,變賣家產逃至美國 1941年35歲:至一九五○年擔任G. Ballai and Cie財務公司總經理,也是主要股東 1946年40歲:看好戰後義大利經濟復甦,以一百五十里拉買進一檔將破產的汽車股,幾個月後股價飆漲到四百五十里拉 1955年49歲:融資買進美國電腦和電子股,遇到美國總統艾森豪逝世,股票重挫兩成,慘遭追繳保證金

創下經典戰役 1961年55歲:出版第一本書《這就是證券市場》,之後被翻譯成七國語言,自此躋身暢銷作家三十餘年 1965年59歲:開始為《資本》雜誌撰寫專欄,直至去世為止,歷時三十五年,共四百一十四篇專欄 1967年61歲:加入黃金投機,購買一萬盎司黃金,四天後卻遇政府頒布黃金禁運令,僅小賺出場 1980年74歲:強烈批評金本位,認為是造成通貨緊縮的元凶 1986年80歲:出版《科斯托蘭尼的交易所研究課—為投資人與投機家而開》 1987年81歲:發生黑色星期一全球性股災,當時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大幅降息提供流動性資金,他判斷危機解除,大量買進股票

晚年致力寫作 1991年85歲:出版《證券心理學》 1993年87歲:出版《最佳的賺錢故事》 1994年88歲:出版《貨幣與證券市場:創造財富的藝術》 1993年93歲:寫下人生的最後著作《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九月因腿部骨折引起併發症辭世

【延伸閱讀】科斯托蘭尼想的和你不一樣2008.3.31台股指數8,572 成交量1,396億元 融資餘額3,300億元

當時市場心理:大量買進‧ 認為馬英九會當選總統,媒體喊出台股萬點論‧ 美元大貶、油價飆翻‧ 美國降息,資金源源不絕到亞股科老會怎麼想:應該大量賣出‧ 成交量遽增,融資餘額衝破3,000億,固執投資人可能乘機離場,行情屬於B 1修正賣出階段‧ 通膨嚴重,歐洲和亞洲都大力升息緊縮,資金缺口大,不利股市發展

2008.12.29台股指數4,416 成交量238億元 融資餘額1,193億元

當時市場心理:大量拋售‧ 原物料大崩盤,媒體預言大蕭條到來,市場拋售股票‧ 電子業狂放無薪假、台灣DRAM廠恐倒閉,銀行業挫咧等科老會怎麼想:應該積極買進‧ 成交量萎縮至300億不到,融資餘額屢創新低,指數陷入盤整卻不破底,屬於B3買入階段‧ 各國利率逼近零,同時美國聯準會推出7,500億美元量化寬鬆政策,資金勢必往股票攏

2010.5.25台股指數7,086 成交量1,035億元 融資餘額2,483億元

當時市場心理:恐慌賣出‧ 歐洲債信危機,加上美國失業率不振,恐將二次衰退,股市再次急跌‧ 中國強力打房,湧現拋售潮科老會怎麼想:應該適時買進‧ 聯準會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歐洲央行更提供紓困基金,資金面有利股市‧ 成交量萎縮至1,000億左右,融資餘額創半年來新低;且美股破底利空下,台股有守住低點,顯示固執投資人仍在,屬於A2等待或保留現金階段

註: 成交量是觀察市場交易熱度,當成交量越大,表示籌碼是從固執投資人換手到猶豫投資人。融資餘額是觀察散戶籌碼指標。資料來源:證交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5

争议优酷泡沫 亏损公司为何给出60倍市盈率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28936.html

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对于优酷在美国上市的暴涨给出了四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投资银行用五岁小孩都能懂的语言包装了这个公司——中国的Youtube。

不过优酷CEO古永锵却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学习模仿美日韩互联网模式,而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从用户角度来看优酷是独一无二的模式。”

之所以说优酷是中国的Youtube,显然是指优酷通过播放视频来获取广告,而且优酷与Youtube在美国的地位和情况基本相仿,优酷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视频网站,从未实现单季度盈利,时常遭遇版权纠纷。

当然,最大的区别在于,优酷终于实现了独立上市,但是Youtube却已被谷歌收购。

价值

在经历了两天上涨之后,优酷连跌三天。昨日,优酷收于29.72美元/股,总市值为19.71亿美元,已经低于搜狐市值26.44亿美元。而在优酷12月8日上市首日收于33.44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61%,市值高达35亿美元,超越搜狐。

优酷在Youtube+Hulu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付费观看和自制影视剧等新盈利模式,并尝试开拓无线视频领域。这也是古永锵的信心所在,同样是Youtube和Hulu都没有开拓过的新盈利模式。

对于视频领域的成长,德勤全球科技、传媒及电信业务部预测,2010年,全球电视广告预计价值1800亿美元,而全球网络广告预计为6300亿美 元,同时使用网络广告和电视广告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实现的品牌正面认知高47%。互联网分析师许单单认为,目前传统领域广告向新媒体转移的趋势很明显,包 括央视也在限制广告的数量和时间,“所以传统广告主会倾向于向视频网站进行投放。”

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告诉记者,作为视频业界的第一名,优酷理应享受更高的估值,尤其中国的视频行业应该享受更高的估值。“因为当用户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观看视频的时候,电视所享有的大量广告,也将随着观众的转移,而转向视频互联网领域。”

至于现在视频网站的竞争格局,洪波认为也已基本确定,几乎所有的视频大公司都有上市公司背景或者已经实现上市,“无论是资本门槛,还是政府发放的牌照门槛,都会让后来者很难在视频这一巨大市场做大,优酷、土豆等大公司会有先发优势。”

泡沫?

不过,一个从未实现盈利、单季度亏损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的公司,上市后却能够获得相当于优酷2011年预期收入60倍市盈率的高估值,虽然未来前景颇为光明,但其中是否存在泡沫呢?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率先在新浪微博中发难:“昨天和几位从硅谷来的风险投资者聊到最近中国的IPO热。都感觉华尔街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追崇在重现1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大把烧钱、概念炒作、没有清晰盈利模式,我把它叫互联网泡沫2.0。”

对于张亚勤的警示,《商业价值》杂志总经理万宁认为投资者的信用是消费不得的:“到头来损害的是中国那些真正用心创业的朋友,等到市场时机合适、商业模式创新、团队也很优秀,但却无法获得投资者足够的资金支持时,心会痛的。”

在专业美股网站i美股组织的一次小型访谈中,不同的专业人士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凯威莱德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大诚认为优酷股价已处于不合理区间:“我个人觉得中国概念股目前过热,不过优酷公允估值究竟多少合理,还需要6个月到1年时间来检验。”

博然思维北京合伙人Philip Lisio则给出了优酷高价格的理由:“优酷涨那么高,目前很难判断它是否到正确的价值区间,因为它具有想象力。”

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则承认了泡沫的存在,但他对泡沫现象并不悲观,“泡沫或许有些,但是不会持久。”

刚刚获得了5000万美元融资的拉手网创始人吴波对于当前的泡沫就很满意。“这实际上对中国互联网公司是天大的好事!迅速融资,将你认为有泡沫的资产置换成没有泡沫的资产。这一点,任何一个经历过2000年的创业者都应该学会了。但关键是别换错了!

分众传媒财务副总裁徐舸表达了乐观的看法,他认为短期内并不能判断中国概念股是否存在泡沫:“如果就单个公司的股价而言优酷IPO回报率确实比较高,但中国概念股整体股价并不离谱。”

至于目前优酷的状态,徐舸认为有些类似当年新浪、搜狐、网易等三大门户刚上市时期。优酷拥有如此大的流量,其未来广告也都来自电视广告,中国广告市 场规模有1000多亿元,且每年有15%~20%的增长,因此优酷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虽然没有盈利,但有流量就有一切。”

张亚勤则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泡沫现象做了一个结语:“互联网整个产业绝对不是泡沫,只是有太多的泡沫企业。过度包装炒概念过几天就露馅了而且还堵了后面人的路。”

做过投资人、现任UC首席执行官的俞永福对此次大量公司以奔跑和包装的方式上市则有所担心,他向记者做出了比较悲观的预测:“此轮有些企业的上市对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影响很大,如果最终出现问题,付出的将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信誉。预计明年4月份之后,美国这轮上市市场窗口会关闭至少一年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6

它為何讓全球團購龍頭掏錢收購?

2010-12-13  TCW

十二月一日,全球最大團購網Groupon正式宣布購併台灣第三大社群網站「地圖日記」。這是繼雅虎(Yahoo)斥資新台幣七億元購併無名小站後,另一起美國大型網路公司直接收購台灣本土網站的購併案。

三年多前成立的地圖日記,最早是以文章結合地圖定位的部落格服務網站,今年八月成立「百萬網友團購網」,才跨入團購第一天,就靠每天打出比市價五折還低的團購商品,一炮而紅;不到三個月,讓市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團購龍頭網站搶招親。

階段一:做部落格 赴美國參賽,獲創新大獎

「同一樣東西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價值,」擅長企業購併的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吳必然表示,地圖日記所掌握的「每日半價」團購服務模式,除了和國際接軌,又有廣大社群基礎,有助Groupon藉購併更快速進入台灣市場,因此雀屏中選。

至於購併金額,地圖日記執行長郭書齊以簽訂保密協定為由,不願透露,但吳必然指出,外傳至少有三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千萬元),金額雖比不上動輒數億美元的一般購併案,但對新創公司來說,已是不錯的成績。

這個麻雀變鳳凰的故事始於民國九十六年四月。有一天,郭書齊與弟弟郭家齊(地圖日記營運長)在台北車站附近的咖啡店小憩,兩人看到店外人來人往,突然靈機 一動,想到可以把地圖與當時最熱門的部落格聯結,在文章前後會標記用戶的位置,及鄰近有哪些部落客發表文章,藉此創造部落客的生活圈與社群,於是誕生了 「地圖日記」。

兄弟倆各擁有美國大學MBA與電腦科學碩士,一個負責業務行銷,另一個負責程式設計與網站開發,並分別拿出僅有的二十五萬元積蓄,在一個三坪大的空間裡, 花三週架設出網站。為節省成本,他們上網打關鍵字找「免費頻寬」,在搜尋結果中看到資策會的育成競賽訊息,結果進入育成團隊,因緣赴美國參加網路界最大選 秀會DEMO展比賽。

「九十七年地圖結合部落格是比較新的概念,……得獎對創業信心也有很大幫助,」郭書齊回憶,當年公司從七十七家決選全球創業團隊中脫穎而出,獲最具創新性 人氣隊伍大獎,是首度由非美國團隊摘下該獎項。過去,包括YouTube、Skype與Flickr也曾因DEMO展一戰成名。

階段二:經營社群 強調互動,累積百萬會員

初期公司一路成長,但會員數破十萬時卻面臨瓶頸。兄弟倆深知網路要獲利,流量非得夠大不可,便在網站中加入更多交友、社群活動操作等互動元素,「九十七年我會說(地圖日記)是地圖部落格,但九十八年我會說是地圖的社群網站,」郭書齊說。

九十七年下半年,網站首度轉型初見成效,流量達一定水準後,他們開始聚焦廣告業務,隔年損益平衡,年底甚至已靠網路廣告與會員收費等營運模式,開始獲利。

九十八年,Groupon在美國成立,以每日半價團購掀起風潮,並迅速靠購併擴張到三十多國。這成功模式吸引了兩兄弟的注意,布局仿效。今年七月,地圖日記會員人數破百萬,他們認為已掌握社群黏性優勢,正式跨入團購領域。

階段三:投入團購 五折誘因,幫店家創客源

「從百萬會員的社群角度出發,『虛實整合』(編按:指以團購為號召,先在網路付款,再到實體店面消費)是地圖日記的厲害之處,」PayEasy旗下的團購 網17Life總經理李易騰不諱言,如何替店家創造價值、帶來有效消費者,向來是團購網最難的課題之一,而社群正是地圖日記最大的競爭優勢。

不像同業先做團購,再建立社群,地圖日記是運用已奠基的社群力量,再投入團購市場,等於事半功倍。「先建立電子商務再做社群比較難,畢竟買東西跟變好朋友是兩回事,但好朋友一起去買東西,比較容易,」郭書齊透露。

流量是成功的首要關鍵,接下來,如何說服店家願意用低於五折的價格合作,更是重頭戲。

「五折其實是一個人性心理上的門檻,」郭書齊分析,地圖日記不和既有的網路購物大廠正面廝殺,因此不做實體商品團購與宅配服務,只做餐飲、美容spa、遊樂、電影等虛擬有價票券的服務業團購,「考量地域、時間與店家知名度等限制,唯有價格非常划算才能讓網友埋單。」

地圖日記的團購模式,是每天凌晨十二點新推出至少一檔低於市價五折的限量產品或服務,網友一旦下訂,會取得票券憑證,在一定期限內前往兌換,不用再花錢就能享有同等級的商品或服務。地圖日記不收廣告費、上架費,但向店家抽取佣金,最多達五成。

郭書齊透露,「(地圖日記團購)本質就是廣告,有效率又便宜,保證有成效。」他解釋,假設一件商品兩百元,五折剩一百元,地圖日記再抽五十元,乍看店家好像賠了一百五十元,但用廣告的角度想,代表用一百五十元就帶來一個新客戶。

「今天你的店空在那裡,是不是也虧?不像實體商品,今天沒賣出去明天還是可以賣,(但)今天店裡頭一百個位置,明天不會變成兩百個位置,」他解釋,「我們 業務要灌輸客戶這不是賠錢,認知它就是廣告費,而不是要在這一筆賺大錢。」 「五折事實上讓店家的行銷成本變成銷售成本,反而是最有效的成本控制。」李易騰觀察。

地圖日記主打想讓生意變好、有企圖心的店家,折價券可確保來客數,比其他廣告更有效果。至於不缺客人或擁有龐大廣告預算的大品牌,則非他們的目標對象。

曾和地圖日記兩度合作,專營純天然手工冰淇淋與甜品的艾思蜜創辦人李惠芝認為,儘管五折後還要讓對方抽成,但等於創造新客源與知名度,又能因此增加回頭客 與公司團購的新生意,才願意用五折價搭配。她坦言,這種合作模式某種程度是雙面刃,一旦員工有大小眼,服務跟著五折價打折扣,一疏忽就可能砸了口碑。

階段四:被龍頭購併 有資金和技術,加速擴充

郭書齊說,五折團購推出第一個月就有千萬元業績,此後每月呈倍數成長,五折檔數也越做越多,台北地區目前最多一天四檔,「就像東森購物台,越做越好,開一台、兩台、三台,……除了新鮮感,其實也是結合需求,」他指出。

由於地圖網站會員登入,一定要註冊居住地,而餐飲等消費又有地域之別,地圖日記便設計出可針對性別、活動地區等族群的相對應商品,讓網友一進入網站,就能一眼看到適合自己的商品,達到更精準的行銷。

既然靠己力已如此成功,為何還要投入Groupon懷抱?「畢竟大家都是山寨版,只有它是正版,……原版還是比較厲害,」郭書齊答得灑脫。兩個月 前,Groupon美國總部寫了一封email給郭書齊,雙方約在香港會談,他考量地圖日記目前一百五十萬以上的會員數,以及每天五、六百萬的流量,為快 速擴充業務團隊,需要資金與國際團購網技術,才決定被併。

「之前團購都是台灣本土公司在玩,國際大站(指Groupon)來台,提高團購市場能見度是好事,」台灣最大團購網站愛合購創辦人劉謦豪指出,相較全台每 年營收三千多億元的電子商務商機,現階段台灣仿效Groupon模式的團購網,營收規模約五、六億元左右,未來有機會上看百億元。

不過他也認為,地圖日記獲得Groupon購併後,能否在國際資源挹注下,在台灣團購市場持續達成業績目標,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購併綜效,各界都在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54

安踏为何天价购买COC赞助权益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7/1NMDAwMDIxMTI1Nw.html

“体育营销”,有人谈的是概念,丁世忠聊起来就是一门生意。

为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安踏 (2020.HK)再次开展了一轮营销宣传,该项权益是2009年6月安踏与中国奥委会战略合作协议中的核心条款,根据协议,2009至2012年期间, 安踏独家为参与重大国际赛事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出场装备,协议中的赛事包括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

据中国奥委会一位官员的公开说法,此项赞助金额“不低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TOP级的赞助门槛”。一个案例可以形象诠释所谓“TOP级”的概念,联想集团曾是北京奥运会TOP级赞助商,其支付代价为6500万美元,按照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

丁 世忠不讳言,安踏拿下中国奥委会赞助权益代价不菲,“有一个竞品企业跟我说,从实在生意的角度算,只能支付安踏价格的70%,高出70%就觉得不合适,可 是他们衡量价值的角度,没有考虑我们的战略需求。就安踏来说,最缺的就是代表中国体育至高点的资源。”他反问记者,“现在中国体育资源中哪一个比中国奥委 会位势更高?”

“捆绑”体育资源

“作为一个专业运动品牌,如何才能在公众心目当中建立起公信 度?运动品牌一个很有趣的游戏规则,就是占据高端的体育资源,无论耐克或阿迪达斯都概莫能外。跟何种层面的运动资源绑定,决定着运动品牌在行业里的地 位。”安踏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郑捷说,此前他以中国区总经理的身份为锐步服务。包括利润、库存周转率在内的若干财务指标,安踏目前领跑中国本土体育服装 品牌,其市值规模一度超过400亿港币,在全球运动服装品牌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战略目标直指本土运动品牌销售量和美誉度的No.1,然而,令丁世忠尴 尬的是,他手头就缺少“位势高”的体育资源。

翻阅一下安踏和李宁(02331.HK)2008年年报,安踏此前在优势体育资源的捉襟见肘一 目了然:奥运年,李宁品牌赞助的中国国家体操、跳水、乒乓球和射击四支队伍,获得了中国代表团51枚金牌中的27枚,而安踏的品牌赞助论述中甚至都没有出 现“奥运”字眼,只有CBA 和“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这样的本土资源。郑捷道出了安踏当时的落寞:“我们是这个行业的后来者,很多的优势体育资源都被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三大巨头瓜 分了,他们该拿的都拿走了,剩下的我们还能有什么?”

当中国奥委会决定将2009至2012年期间赞助权益打包出售,丁世忠决定果断出手, “不会有第二个选择”,价格甚至不是他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安踏副总裁张涛回忆,当时安踏管理层内部就赞助权益的价格存在很大分歧,丁世忠用一句话一锤定 音,“你们谁能告诉我还有哪个是更好的?如果没有更好的,我们就没有选择。”

丁世忠说他喜欢看英超,不过目前英超的价值对安踏并不大,“我 刚去英国看了英超,赛事资源真的不错,可是安踏99%的产品在中国内地销售,我去英超投入很大的营销资源,跟我目标消费者没有关联。”既然强调的要与品牌 定位和目标市场吻合度。那么,除去战略考虑,重金拿下的中国奥委会赞助权益,安踏凭什么说这是划得来的生意?

在郑捷看来,一个运动品牌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考量:是否真正体现运动精神和体育精神,帮助提升消费者的运动水平;是否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运动形象,借此提升运动品牌的公信力和知名度;是否具有国际化的形象,以时尚设计、舒适体验的捕捉到年轻的消费者。

因 此,就安踏赞助体育盛事实现的效果,郑捷总结为两点,:一是代表中国体育,另外一个是代表体育精神。“这两点来讲都是站在国内最高的制高点上。而中国奥委 会的赞助资源,对于前两方面来说,价值非常大,毕竟,任何一个品牌只要可以跟国旗和五环能够结合在一起,代表的就是国家形象。所以,这样一个赞助本身对我 们来讲意义重大。”

求同与存异

顺延下来,一个要追问的问题是,这种听起来有点过于“宏大叙事”的中国体育的精神内涵,究竟能与安踏的消费人群产生怎样的实质性的联系及互动?

郑 捷的解释是,这种连接的纽带就是中国大众体育用品市场,这是安踏品牌的核心市场,也是与“三巨头”的区分所在,郑捷对于竞品的人群有着这样的解读:“耐 克、阿迪达斯,他们主力消费人群是中高端收入的白领,一二线城市为主。李宁进行的品牌再造,其消费群同样是一二线城市的90后年轻消费者。这个人群要的是 特立独行的,追求相对个性化、张扬自我的品牌性格,他要穿出来的东西跟同学、跟朋友就是有些不一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潮。”

然而,安踏所谓的“大众市场”,更为明确的指向是,分布在中国腹地更广泛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四线城市)的年轻消费群。中国社会发展的 梯度结构,赋予这个消费群另外一种精神特质。郑捷说,安踏聘请的三家市场调研公司,都不约而同捕捉到了这一点:“二、三线城市里的年轻人,他们希望大家认 为,他在穿着方面有一点点自己的特色,但是他不愿意脱离开这个群体,他非常恐惧自己不属于团队的一份子,这就是中国更大部分年轻人的现状,他们是寻找一种 差异化,但是寻找差异化是要有条件的,不能让别人觉得我是另外一个族群的人,跟其他人不搭界。”

也就是说,安踏的目标客户群,既希望有点小个性,但又希望与群体密不可分。这与李宁的新口号“让改变发生(Make the Change)”,有着明显的区隔。

于是,安踏便把二三线市场目标人群的这种心理倾向转化为产品设计,即产品要提供差异化,但是差异化或者个性化的程度不宜太明显;如果转化为品牌的精神特质,就是品牌需要为这个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共性的价值取向,产生集体归属感。

“即 便从目标市场出发,我们也一定要拿到一些体现共性的体育资源。这种共性,相当部分就是国家的一种归属感,对不对?亚运会看刘翔比赛,8万人的场馆全部爆 满,中国大多数年轻人都在看,很激动,都在摇旗呐喊,这种国家的荣誉感其实是根深蒂固的,并不会因为你相对前卫,有一点点特立独行而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 品牌诉求寻找的共同点。我们立足一个大众品牌,借助奥委会的平台,运动员穿着我们的服装,看着国旗冉冉升起,就有一个更好的位势去扩大我们的基础。”郑捷 说。

当然,奥委会的特许权益并不是体育营销的全部。安踏运动品牌拓展的细分市场以篮球、网球以及跑步相关为重点。为了突出品牌专业会,亦在多个细分领域提供赞助,以篮球为例,即包括NBA球星、CBA和CUBA这样的本土赛事。

丁 世忠说,未来3-5年,安踏的品牌定位仍然立足于中国的大众市场,其体育营销的目标仍在于代表国家最高的体育精神,并以设计和产品创新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拿一个篮球来讲,在5年之前,95%中国的篮球运动员,都是穿国际品牌,现在95%都是穿中国品牌,这个数字你们都可以去调查。你拿耐克的1500元的 鞋,跟安踏的500元的鞋,我们确实没有办法比,但凡是国际品牌比我们贵30%的产品,就力争全部做得都要好,追求‘创新超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