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2-12-12 上海實業控股 燕子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f8lh.html

繼續整理上海實業控股的房地產項目

2007年上海實業控股斥資38.6億港元收購了上海城開集團59%的股權才涉入房地產項目

這次收購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佔地13.2公頃的徐家匯中心項目,離港匯很近哦

2012-12-12 <wbr>上海实业控股 <wbr>燕子

網上查了點這個項目信息:當然算是舊聞了
徐家匯中心沉寂13年後重啟

2008-12-25   http://www.ztjzzx.com/hyzx.asp?id=46762

核心提示:被稱為「上海市中心面積最大、最後一塊黃金地塊、浦西第一高樓」的「徐家匯中心」項目首個地塊拆遷工作近日正式開始,這個項目終於在沉寂13年後有了實質性啟動。根據計劃,明年年初所有地塊的動遷工程將全面啟動,並將在明年年內推向土地交易市場出讓。

明年完成土地出讓

「徐家匯中心」的項目公司—上海寰宇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2月,由上海城開(集團)有限公司、徐匯土地發展有限公司和徐家匯商城(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成。

 

記者從內部人士處瞭解到,目前3.5公頃的1號地塊上已全部動遷完畢,地塊權屬已歸寰宇公司所有。佔地面積3.72公頃的2、3號地塊今年年底前將啟動拆遷,並預計在明年6月前後掛牌出讓;最先啟動拆遷的6號地塊以及4號、5號地塊預計都將於明年下半年在土地交易市場掛牌出讓。

 

如果進展順利,明年年中所有地塊即可完成拆遷,爭取年底前進入建造施工階段。

業態配比再做修改

根據最新的項目規劃,徐家匯中心項目建築佈局以地塊綜合體的形式為主,1號、2號、3號地塊是項目的核心,將會建造三棟超高層建築,高度分別是380米、180米和130米。

各種業態的配比已經做了修改,其中商務辦公為33萬平方米;公寓式酒店約3萬平方米;酒店為8.3萬平方米;商業餐飲為12.4萬平方米;文化設施為2.4萬平方米。建築底部以商業和SOHO酒店式公寓為主,中部以辦公為主,建築上部主要以五星級酒店為主;地下主要以商業和停車為主,設置停車位2900個,並結合軌交9號線和11號線,打造交通樞紐中心。

 

上海徐家匯中心:2012-9-13    

http://www.ztjzzx.com/hyzx.asp?id=46762

上海:徐家匯中心 (工程信息網,中天建設網,www.zjzzx.com)


9月12日,記者從上實城市開發獲悉,項目總佔地面積13.2公頃的徐家匯中心項目最早2014年開工建設。

2007年就已立項的徐家匯中心項目因「政府拆遷問題」遲遲無法動工。
2011年10月21日《徐家匯中心修建性詳細規劃》獲正式批准。


「目前項目地塊建設計劃分為二期進行。」上實城開拒絕透露投資金額,此前消息稱150億元-300億元。

目前徐家匯中心項目的前期工作由上海城開(集團)下屬合資子公司上海寰宇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操作,上海寰宇擁有項目的1號地塊,股權結構為上海城開集團佔60%、徐匯土發公司佔30%、徐家匯商城集團佔10%。上實城開擁有上海城開59%的股權。


2007年,倪建達籍「徐家匯中心」項目,一手促成了上實集團與上海城開的合併,使得上海城開由徐匯區屬企業變身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收購後,上實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城開59%的股份。倪建達也升任為上實控股行政副總裁。


2010年,上實控股再次變身,收購中新地產45.02%的股權,成為中新最大股東,並將上海城開59%的股權作價56.4億港元注入,中新地產更名為上實城開。上實城開為海外上市公司。2012年4月23日,倪建達調任上實城開主席、總裁兼執行董事。


與人們的厚望不同,倪建達上任後,不僅徐家匯中心遲遲無法動工,而且上實城開業績疲弱。2012年上半年營業額20.32億港元,同比減少46%,公司稱因上半年交付的總建築面積少,均價低。同期預售款98.6億港元,下半年可陸續轉為收入。上半年毛利率亦由去年同期的40.6%下降至21.5%。股東應佔溢利為虧損3億港元(去年同期為應佔溢利0.82億港元)。

關於徐家匯中心1號地塊,也有非常不一般的歷史:

市區地王回購一波三折

來源:http://sh.eastday.com/eastday/node545/node3954/userobject1ai56585.html 2006-1-21

  弘基休閒廣場所在地塊(面積3.5343萬平方米)是徐家匯中心地塊中的一部分,稱徐家匯88號地塊,或稱大宇地塊。因其位於徐家匯區核心地帶,又被稱為「上海市面積最大、最後一塊黃金地塊、地王」。這塊市區旺地的轉讓曾掀起軒然大波。

  1995年10月,韓國大宇與徐匯商城共同出資1億美元成立上海大宇,計劃在徐家匯88號地塊開發建造辦公樓、公寓、酒店、購物中心及健身中心等項目,原計劃主樓高92層,號稱浦西第一高樓。韓國大宇以9000萬美元代價擁有項目90%的股權,另需出資3000萬美元,用於支付95美元/平方米的出讓金、動遷以及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後因亞洲金融危機,大宇沒有能力繼續開發。

  1999年6月,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與上海大宇就徐家匯88號地塊問題籤訂了補充協議——將這一地塊改為臨時綠地;上海大宇如果重新復工,應提前6個月向房屋土地管理局提起申請,經批准後,向上海大宇重新發放《上海市房地產權證》。但此地塊至今沒有用於相關建設項目。在地塊閒置近10年後,大宇決定出讓該地塊股權。

  2003年底,持有另10%股份的徐匯商城曾發函希望收購大宇中心股權,當時報價為5100萬美元,因價格差距過大,雙方未達成協議。

  2004年2月20日,頂新國際與上海大宇簽署了90%股權轉讓協議。以其下屬的頂新(開曼島)名義、9000萬美元的價格受讓韓國大宇持有的上海大宇的90%的股權,並承擔上海大宇約3000萬美元債務(主要是大宇拖欠徐匯區政府的動遷、配套設施費以及滯納金)。按協議要求,頂新國際已將3000萬美元的簽約定金匯入了境外共管賬戶中。頂新方面表示,購買此地塊的目的,是計劃把位於天津的總部遷往上海,預計投資20億元人民幣。當時的規劃為:建立一座五星級酒店以及公寓、辦公樓和購物中心,2006年竣工後,將其管理中心和財務中心移至上海,並將考慮在上海建立產品研發中心、人才培訓基地和跨國採購中心。

  2004年3月22日,持有88號地塊10%股權的小股東徐匯商城書面通知韓國大宇,決定行使優先購買權。按照合資經營企業的規定,股東雙方在同第三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後,必須通知另一方股東,可以以同等條件行使優先購買權。

  2004年4月15日,韓國大宇有關負責人到達上海。當日,大宇與徐匯商城簽訂了另一份相同標的物的類似「股權轉讓協議」。在新華社對此事件的報導中,徐匯區政府領導首次提出,收回這塊地是「為了整體規劃、整體開發」。

  2005年,徐匯區政府收回該地後,上海城開受讓地塊的部分股權,獲得了部分開發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47

讀《股市真規則》有感(64)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f935.html

硬件行業的動力學特徵

 

硬件行業的客戶在信息技術方面的需求是很不穩定的。在經濟衰退時,消費者在高技術上的購物慾和服務上的支出一樣會被阻止。

比如芯片製造商認為他們產品的需求足以支撐很長的時期,於是花費巨額資金擴大生產能力,但是需求一旦破裂客戶停止訂貨,這些製造商會被超額的生產能所困惑,於是芯片價格開始迅速下跌。別忘記---在新技術上下賭注是最常見的投資陷阱之一。

 

硬件行業的競爭優勢

 

評估技術型公司的競爭優勢往往特別複雜。因為一旦進入一個技術泡沫時期,人們很容易錯誤地隨之假設這些技術類公司會擁有持久的競爭優勢。

儘管大多數技術型公司會時刻注意自己的技術優勢所在,但是一定要切記:技術本身不構成競爭優勢!這點是違背大多數人意願的,但是卻是真的。因為再一流的技術公司也很容易會失敗。英特爾和IBM等公司的競爭優勢不是憑藉一流的技術,而是憑藉銷售渠道+規模經濟+寬闊的產品線。

高客戶的轉換成本:電信設備製造商比如朗訊、北電網絡等公司受益於高客戶的轉換成本。它們的基本客戶的採購習慣非常保守。這些客戶經營龐大而複雜的網絡,所以必須對新採購的設備有100%的把握,要與現存的網絡無縫連接。於是這些客戶與供應商往往會有10年以上的關係。

低成本的製造商:戴爾就是典型的例子。因為它採購芯片和磁盤驅動器的數量巨大,所以它能得到更低的進價。而直銷模式又比競爭對手更有效率。通過網絡銷售時不但可以避免給佣金,而且還能更有效的控制存貨和應收賬款。這些是很明顯的優勢所在。

還有就是戴爾作為最大規模的PC製造商,它的供應商願意它付款時間更長一些,這樣就讓戴爾在所需部件方面享有更大的靈活性,這就允許戴爾保持很低的存貨。低存貨+直銷模式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競爭優勢,因為戴爾可以在它付款給供應商之前收到貨款。存貨幾乎不佔用資金,所以所需要的營運資本很少,這樣高的投入資本收益率就成為可能。

無形資產:技術公司常常使用無形資產,比如專利和品牌,這些無形資產有助於支撐長期的超額投資收益。這些高毛利率和投入資本收益率的公司成功的關鍵在於它們針對的是利基市場,因此缺乏直接的替代品,而設計這些產品的工程師的知識和經驗是讓他們賺取顯著超額利潤的無形資產。

網絡效應:因為硬件常常需要(1)與其他硬件一起運轉(2)讓人來維護。所以其網絡效應可能提升。某一類產品變得越是流行,其他硬件產品就越需要它的特性,而且帶來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為了維護這些硬件,比如路由器等,公司會花時間對客戶進行語言和使用的廣泛培訓。被培訓者往往會有機會決定要買哪些設備。於是這些證書和培訓也有助於硬件公司的發展。

 

成功硬件公司的特點

 

穩固的市場份額和始終如一的盈利能力:穩固的市場份額和強大的盈利能力是可以抵禦強烈競爭的最有利的優勢。這並不一定要在某些領域佔優勢地位,但它們都有一個穩定的市場份額,而且在行業最糟糕時期仍然取得了穩定的資本收益率。

強勢的經營和市場營銷:這些公司不在它們沒有特別競爭優勢或者不適合它們戰略重點的業務上浪費時間。比如思科公司的戰略不是普通人想像的那樣自己製造產品而是特許合同製造商來製造路由器。這種戰略的聚焦有助於指導決定哪些新產品公司應當自己生產、怎樣做資金預算或者是否購買一家公司等等。同樣,戴爾公司同樣得益於它在市場營銷方面的定位,它意識到自己的業務建立在直接銷售、按訂單生產的預付款模式上,一切策略和方案偏離這個模式就得不到支持了,所以當發現硬件公司超出自己能力圈時就要密切注意風險了。

彈性的經濟狀況:好公司能夠很好的做到收入和費用在時間和數量上的匹配。這是因為硬件行業本身在需求上的不可預測性,於是哪些彈性大的公司因為超越了自己成本和生產能力的限制,因此風險就最小。這些彈性包括外包生產、資本支出的需求很低、勞動力成本低以及員工總量可變。當然,即使在公司業務沒有外包而自己生產的情況下,也可以找到具有彈性或者風險小的跡象。

 

投資者清單:硬件行業

 

1.        信息技術是發達國家提高生產力的重要資源,因此需求很大;

2.        技術創新意味著硬件公司能以越來越便宜的價格提供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因此,信息技術將承擔越來越多的任務;

3.        因為快速創新,硬件公司趨向於收入和利潤的快速增長;

4.        與此同時,硬件技術領域的競爭對手常常都很強大。此外,硬件需求具有很強的週期性;

5.        就技術本身而言,不可能有持續的競爭優勢。那些經過長期努力建立競爭優勢的公司比單純依賴於技術的公司更易獲得成功;

6.        硬件公司依靠競爭優勢的案例包括:低成本製造商(戴爾)、無形資產(凌特)、高轉換成本(北電和朗訊)以及網絡效應(思科);

7.        一家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應當可以有效地抵禦它的競爭對手並保持主要市場份額,或者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毛利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48

2012-12-09 例會記錄 kath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9g1.html

今天上午照例是整理髮言筆記,下午去開例會。昨晚沒錄完剛錄了一個公司就熄燈了,今天錄了一半筆記居然手一哆嗦把網頁關了……!!!!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例會先聽了燕子姐的滬寧高速。滬寧高速投資166.97億,擴建後延長了五年,可以用到2032年,收入是16.37百萬/公里。312國道滬寧段用到2024年。廣靖高速和錫澄高速是一家,收入分別是14.35和12.7,後來都合著報了。公司的歷史:1992.8.1成立,97年發行了H股,募集了12.22億股,每股三塊,募集資金40.68億,用來建錫澄和廣靖。2011.1發行A股,建江蘇揚子大橋。2002.12月發行了存托憑證ADR.2006.11建了江蘇段。這個公司最初主要由江蘇省交通廳發起,2011年超過10%股權的有江蘇交通和華建。通行費在2005年減少了一半,主要是由於改建封路了。寧滬二級公路1977年開始運營,錫澄和廣靖挺好的,1999年開始運營。寧連公路南京段表現一般。公路配套服務成長挺快的但不是很賺錢。毛利率方面,滬寧高速穩中有升,寧滬二級公路2006年以來一直虧損,並有所增大,錫澄廣靖大約是70%左右,寧連南京還行。江蘇省民用汽車擁有量2011年達到了688萬,翻番了。滬寧高速沿途都是比較富裕的地方,佔江蘇省GDP的60%。車流量換算成了全程的,這種方法得學習下。其他業務收入一直在增加,但利潤不高,近幾年有幾項併入了主營業務收入,比如公路配套服務達到了20億。資產負債表分析:存貨主要是房地產,佔了20億,無形資產中的路產在2008年後由固定資產轉到無形資產中。資產負債率不是很高,有息負債率20%左右。2008年以後融資頻繁,股本自2000年後沒怎麼變,一直是50.38億。淨資產中母公司一直是180億,股價是4.92.公司的分紅率非常高,管理費用挺低,融資後財務費率一度上升,現在又回落了。自由現金流有34個億,融資期限都挺短的。管理層的一個特點是獨立董事基本都是老師,董事長是從監事會主席轉過來的,總經理錢永祥之前在東南大學任教。員工分析從工資上看不高,但用現金流算還蠻高的。資產是按照車流量法攤銷的。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接下來是cece姐的日本電力,日本的電力系統與國內不同,沒有單獨的電網公司,資產分數電力公司所有。按照電力劃分為一般電氣事業、卸電氣(只供應前十)和特定規模。從趨勢圖上看日本的發電量和用電量都處於上升階段,發電量略高。從發電結構看,水力佔了900億,火力為1000億(主要的,佔了81.9%),原子能(核電)有100億(去年還200億,地震少了一半,現在佔比9.2%),地熱佔比0.2%。工業電力和家庭電燈都上升了,而且工業電力高於家庭電燈(最初的時候家停電燈更多)。十大電力公司中水利和太陽能最大的是關西電力(大阪太陽充足),地熱是九州電力最大(有溫泉),火力和原子能是東京電力最大,而風能最大的在名古屋。然後詳細講了東京電力股份公司(TEPCO),從1951到1985年,資本金一直上升,之後保持平穩,ROE在1976年為5.5%,2007變成-66.7%了,自有資本率成倒V型。東京電力主要覆蓋東京及四周地區,人口為4000多萬,日本總人口為12000多萬,可以說東京電力用33%的電供應了37%的人口。電價在1980年進行了大調節,之後四次降價。公司效率在2010年達到峰值後有所回落。用電高峰為8點到21點,低峰為2點到5點,正好是睡眠時間,可以看出日本的睡眠時間比中國普遍晚些,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睡覺越來越晚了,cece姐說是越發達睡得越晚,也不知是不是睡得晚了經濟就更發達了,這種雞生蛋的問題其實多是互相促進的。需求預計,電燈將會上升,電力下降,總計會上升但變化不大。之後大家一起討論了各國的電力系統,法國75%的電力來自核電,成本低廉,但不抗風險,一旦發生日本那樣的危機,就需要大批從國外進口LPG,成本會大幅增加,德國沒有依靠財政撥款,而是通過漲價方式反映在了社會成本上。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接下來是jackie講的華潤電力。煤電方面由全資子公司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公司戰略是建立華東華南大型煤電機組。03年的年報提出建立坑口電站,04年年報提出要發展煤電一體化,04年開建,06年全部投產。2011年9.27在內蒙古發展,11.7與重慶能源集團簽訂協議建立畢節煤電化基地,2007.11月涉足煤炭開採。新能源方面,風能搞得如火如荼,06年收購了荷蘭一家公司,進軍風力,07年開始獨立建設,08年瘋狂擴建,六大風電區域。水電先是收購了紅河水電站,09年發展其他新能源,控股湖南核電25%,現在這個項目悲劇了,2012.10.24《中國核電安全規劃》出爐,全面開發核電。煤炭方面,2004.1.9,華潤電力燃料有限公司成立,04年投資煤礦,07年提出發展上游,五間房,07年11月19日涉足煤炭開採,2010.8.11,華潤煤業控股有限公司成立。航運方面,華潤電力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港口仍在籌劃。現在主要有火電事業部(包括江蘇、河南、湖南、華南、東北分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和煤炭事業部(煤電一體化沒什麼動靜)。公司出了很多搞不懂的認股權,也由大堆的激勵措施(如有限公司的紅利股),分紅達到了30%。融資主要用來建廠和還債。公司的股權結構看起來變化很多,其實就是左手到右手的問題。公司的董事長任職前的職位從集團董事長降到副董事長再到副總裁,一直在下降。高管薪酬這兩年很高,主要是因為大量的股權激勵。看利潤表,營業額在03年達到了近5億,上升很快。折舊主要涉及採礦權的問題,聯營公司的質量很好,沒什麼債,但人員稍多。採礦權在增多,然後還有個資源探測權,這兩者類似於固定資產和在建資產的關係,資源探測到了之後就轉到採礦權了。毛利率在2008年的時候由於煤價上升有所下降,2010年也下降額。經營利潤率(毛利加上其他收入)和毛利情況差不多,淨利率在06年恢復正常,11年達到9.3%,ROE06年16%,07年14%,08年6.4%,11年9.1%,投資收益由於之前沒有電廠設備所以很高,現在也就一二十,採礦權是以生產量折舊的。

2012-12-09 <wbr>例会记录 <wbr>kathy最後是歐陽姐的交行。交行的淨利息收益率等指標都不是很好,資產收益為5.21%,負債中存款佔74%(不足),成本也高(2.17%),這就是總成本達到了2.74%。交行的貸款比較特殊,大約80%的為企業,這裡面活期又比較少,工行和建行的對公業務大約是66%,招行最小為60%,中行也大約是67%。債券投資增長嚴重縮小,可能是近年來資金緊張,資金更多地投入收益率高的貸款中。交行的同業業務稍大。貸款質量中不良的還好(招行最低),逾期貸款排名為招行交行建行中行和工行。交行額撥備計提最文件了,08年大,之後也同樣大,其他銀行多在08年提很多,之後就減少了。交行的個人活期存款比較費勁。交行的貸存比最高,為78%,超過了紅線,但是交行的存款中不包含保險公司等的,因此統計口徑不是很一眼。最後看修正的ROE,招行波動最大,工行和建行差不多,比較穩健,交行的為23.22%,每股撥備高。交行的PB最低,最便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7

2012-12-10 例會記錄 sherr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9qt.html
 
 剛剛上完會計學講座,趕緊跑回來補例會記錄,昨晚回來有點晚,又有點暈車和困,懶得沒寫工作記錄。
    一、寧滬高速
   主要包括的線路有1、滬寧高速2、312國道滬寧段3、寧連公路南京段4、廣靖高速5、錫澄高速6、江陰長江公路大橋7、蘇嘉杭高速,燕子姐主要從其長度、權益佔比、行車道、總投資,單公里成本、單公里收入、經營期限,剩餘收費期等幾個方面介紹,其中滬寧高速算是表現突出的一個了,屬於一級路,單公里成本達到64.6百萬/公里,收入也不錯是16.7百萬/每公里,好像山東這邊的高速一般也就幾百萬的收益,這一下子到了一千六百多萬,非常的賺錢啊。
   寧滬高速最初主要是由江蘇省交通廳發起設立的,佔比達到99。55%,在通行費收入方面,滬寧高速一直是在增長的,由1997年的5.7億元增長到了43億元,這其中只有2005年改造時有所減少,總體趨勢增長較快,而與之對應的寧滬二級路在擴建後就一直在下降,與其旁邊有一條完全平行的路也是莫大關係。配套服務方面一直有所增長,但不怎麼賺錢。主營業務成本方面,單公里車費的收入大部分是上漲的,寧連公路是下降的。由於江蘇省整個的GDP,人均GDP,民用汽車擁有量和私人擁有量都很高,而這幾天公路經過的城市佔了江蘇GDP60%以上,因此毛利偏高,具體數字沒有記下來。
   總資產:253億元,8億現金,房地產存貨有20億,淨資產50.38億元,歸母公司所有的180億元,每股淨資產3.59元。寧滬置業,每股分工0.36元,分紅率為67%-74%,毛利在50%左右,長期而言下降,淨利潤率33%。
   09年進入房地產業,收購崑山、句容和蘇州,樓面地價2-3萬。管理層方面,楊根林是從監事會主席發展到董事長的。
    二、日本電力
   日本電力系統:無單獨電網公司,資產分屬各個電力公司所有。電燈指一般家庭用,電力是工業用電。
   覺得Cece的蒐集能力很強啊!09年數據來自日本統計局,10年來自電力事業聯合會,11年好像又換了數據來源,發電量和用電量之差為電損,在增長,因為基數在增大。綜合損失率主要是內損+運送途中,水力發電900億,火力10000億,佔最大比重,為81.9%,原子力佔9.2%,日本電價:國家定一部分,公司可以調整,但要經過審批。基本費+電量價+可再生能源促進費。十大電力公司為:北海道電力、東北電力、東京電力、關西電力、北陸電力、中部電力、中國電力和九州電力(地熱比較多)。人員差不多,不喜歡裁員。LNG,LPG環保、乾淨,東京電力的比重越來越多。電價變動:1980年變動最大,二次石油危機,提價5%,現在電價約22.51日元。J-POWER固定客戶,即10大電力公司。千葉港是LNG,LPG進口第一大港,用來發電,東電總共有196個電廠。
   東京地區的家庭用電比工業用電是要少很多的。能源進出口逆差,能源脆弱,日本東京核輻射量達到平均值3倍,之後肯定還會逐漸關停。法國核電依賴達到75%,若也出現類似情況,抵禦風險能力差,其現在的收支表都未體現出高成本的。而德國電價已經通過漲電價的方式,體現在了社會成本中,現在的收支表基本就是未來趨勢。
    三、華潤電力
   每次都覺得Jackie講案例講的很有范,涉及的內容很多,知識深度也走狗,華潤電力起始於煤電,現在一直在搞煤電一體化,煤層厚大80米,但煤質不是很好。處於簽合同和計劃的階段,新能源,如風電、核電、光伏、垃圾發電等都在2010年後逐步鋪展開。05年收購了北京熱電廠,06年收購汕頭丹南風電,04,05年是收購紅河水電站21萬瓦,發展水電,核電則是在2012年10月與中廣核、中核工和中電投洽談。
   每天點採購主要是長期供應,煤電一體化是投資煤炭作出成效。航運主要是物流,海運、散貨船,港口是在2011年1月4日,和黃斥資57億元收購華潤旗下港口業務。火電總結,江蘇838萬千瓦,廣東也叨叨360萬瓦,現在而言,60萬千瓦的仍是主題,此外300萬和1000萬的也比較多了。
   華潤的董事長變更:宋林-王帥廷-周俊卿,高管薪酬很高,平均236萬元,最高的五個道道900多萬,好賺啊!!普通職工8萬多港幣,也還算可以吧。高管薪酬高,主要公司有眾多的認購權、限制性股利獎勵政策。
   聯營公司質量還行,主要是老電廠,不會有什麼債務,頂多是人員冗雜些。
   最後歐陽姐講了交行,跟之前的結構差不多,再次不多寫了,還是很佩服歐陽姐臨危受命的,那麼快的接著開口就講,也是心中確實有東西啊!希望自己以後掌握的也能更牢固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8

2012-12-11 工作記錄 Fann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bqr.html

今天上午把巴菲特致股東的信1988年看了一遍。看的還蠻仔細的,所以收穫也蠻多的。而且到了後期,巴菲特喜歡在心中講一些知識。

概括起來,大概有一下幾點:

1.關於會計規則,不管GAAP、非GAAP、額外GAAP,我們需要的報告數據,應該能大致說清楚以下三個問題,(1)公司值多少(2)多大可能能夠償付債務(3)在正常情況下,管理層的經營能力如何。但事實是,很多公司將會計規則作為不可踰越的障礙,而非應該遵守的規則。公司管理層經常會與會計師同流合污,欺騙股東。

2.巴菲特依據內布拉斯加家具店和波仙珠寶的成功總結出了該類行業成功企業的特徵:(1)單店經營,但貨品樣式價格種類齊全,滿足消費者各式需求(2)老闆每天專心經營(3)貨品周轉快速(4)精明的採購(5)費用開銷難以想像地低。當然,這只是表現出來的結果,而更重要的是,如何達到這些特徵。

3.巴菲特支出了一些失敗的CEO的典型特徵。一方面,由於根本沒有一套可以衡量其表現的標準存在,而且老闆本身沒有一個直接可以衡量判斷其表現的上司,因此往往即便是CEO的工作做的很失敗,董事會也不會對其批評。

4.套利的基本知識。所謂的套利是指在不同的市場同時買賣相同的有價證券或是外匯。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套利或者說風險套利的定義,已延伸包括從已公開的企業購併、重整再造、清算等企業活動中獲利,大部分的情況下,套利者期望不管股市變動如何皆能獲利,相對的他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宣佈的事件未如預期般發生。

在評估套利活動時,你必須要能回答四個問題(1)已公佈的事件有多少可能性確實會發生?(2)你的資金總計要投入多久?(3)有多少可能更好的結果會發生,例如購併競價提高(4)因為反托拉斯或是財務意外狀況發生導致購併案觸礁的機率有多高?

巴菲特所堅持的套利標準一是每年只參與少量的套利項目,而對每一個項目的都細心研究。二是只參與公開對外宣佈的案子,而不聽從小道消息。

5.效率市場理論

基本上它認為分析股票是沒有用的,因為所有公開的信息皆已反應在其股價之上,換句話說,市場永遠知道所有的事,作為推論,有效市場理論的教授認為,隨意從一個籃子裡面扔飛鏢選擇的股票,與勤奮聰明的證券分析師選擇的股票,表現不會有差別。而巴菲特以它連續60多年的經驗,堅信效率市場理論是愚蠢的。但有一項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市場已經比之前的有效率多了。

今天下午繼續做中國國貿,原來都是往Excel裡填基本數據,現在慢慢的開始做分析了,就發現好多指標都不太懂,像基本每股收益,灘薄每股收益,稀釋每股收益原來雖然看到過,理解卻都不準確,今天就只能再百度一下了。

下午sherry講長江電力,自己在一邊旁聽,感覺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只做了很多無用功,也有很多還沒有做。突然發現,或許早該講的,確實是指明方向。

PS:

回來吃了個飯就差不多7點半了,找個自習室找到現在。看來是塊期末考試了,2012-12-11 <wbr>工作记录 <wbr>Fanny應該佔個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59

2012-12-14 工作記錄 Fann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eh1l.html

白天的實習花了很多時間來做杜邦分析的表格,而且今天聽kathy講的時候聽燕姐指點,就覺得我有必要把《股市真規則》裡討論的那些指標的意義再想想,再列列。晚上去上了會兒自習,看《旁觀者》,只得說,旁觀者的深度,已經從為人處事,教育等話題轉移到政治、社會形態、社會矛盾、哲學思考等領域,自知才疏學淺,讀來甚是費勁。舊世界裡的年輕人這一部分,看了拉波尼這一家,基辛格的再造恩人以及怪獸與綿羊這幾章。德魯克這麼評價不同凡響的拉波尼這一家「最重要的並不是他們的生平事蹟,而是他們的理想與挫敗。他們家每個人都極有成就,卻沒有達成理想。他們都深信經由社會得到的救贖,最後卻放棄了社會,而深深失望」,並認為他們的失敗象徵著西方人追尋的落空——追尋一個十全十美的社會。誠然,這是不存在的,但在那個年代,他們每個人剛開始都對此深信不疑,並冒險勇敢追尋,卻是令人感動與敬畏的,或許這正是其父隔絕式教育的功效,「徹底和社會的偽善和腐敗隔絕」。

在基辛格的再造恩人一章,作者介紹了很多克雷默的政治、外交官點,並借此表述了自己的觀點。而之所以在題目中提到基辛格,我想,正是為了突出克雷默的那兩個夢想,「一是成為軍方參謀總長的顧問,二是做外交大臣的政治導師」,即便他說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但內心卻從不曾放棄過這兩個夢想,所以,讓作者震驚的,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這不禁讓我和下一章的「怪獸」聯繫起來,同樣是平凡的出身,相比克雷默的腳踏實地,「怪獸」卻內心自卑,膽小怯懦,但又一心出人頭地,所以才會最終成為「怪獸」,為人民唾棄;當然,另一位驕傲自負的綿羊,也沒見得有什麼好下場。

默多克的總結值得我們深思:人是如此的渺小,脆弱,因此,請求上帝不要讓我們遇見誘惑,因罪惡從不平凡,平庸的是人。人千萬不要和罪惡打交道,人會成文罪惡的工具。又或許,這一切的本質原因在於冷漠。只想說,我想到了魯迅筆下的「看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60

2012-12-10 工作記錄 燕子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f4wn.html

上午補充了一點寧滬高速的東西、找了點母公司的資料,還沒整理

下午看了下上海實業控股的業務結構,房地產項目還真多啊

簡單瞭解了下公司三條高速公路的相關情況:滬寧高速上海段、滬昆高速上海段和滬渝高速上海段

昨天講過滬寧高速江蘇段,原來剩下的一點點的上海段在上海實業控股

2012-12-10 <wbr>工作记录 <wbr>燕子

看下單公里收入,非常好的哦,滬寧高速江蘇段單公里收入1670萬元

但是上海段的成本就要高了

沒有找到原始投資,但是2003年收購上海段花了20個億,這樣單公里收購價都有7700萬了,之後又花了20多億進行了擴建,上海實業只出了一半

 

晚上整理幾個公司的資料,又把山東高速好好看了下,山東高速的存貨也有20億元,我大概估算的權益未售可售收入也有100億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61

20121211 廣州友誼 歐陽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f6jn.html

今天繼續看廣州友誼,明天還需一點時間總結和諮詢。

公司業務挺簡單的,這麼多年一直專注百貨,也沒幹其他別的,在商場裡面有一點點超市。

公司一共7個店,只有2家是自有,78%的面積是租賃。

公司各方面情況都挺好的,總店的坪效很高,現金流情況特別好,無負債,預收不錯,費用控制良好,毛利率穩定,管理層穩定且有激勵機制,分紅高且穩定。

但未來可預見的壓力也非常明顯:

1、租賃物業面積大,租賃的這幾個物業的位置來看,未來的租金壓力不可小覷,這在2011年已經凸顯,未來只增不減,尤其是租賃物業的租賃期限很短,只有6-7年。正佳廣場貢獻22%的收入,但是是租賃的。

2、最近兩年集中新開門店,是否能快速培育起來,國金是高端的,但位置在新城,待定。

3、老店的增速下滑,南寧的增速下滑,不知是短期狀況還是長期?如果是,那內生增長能力就弱很多;

4、新中國大廈每年貢獻1億的租金收入,但這塊物業的權屬還沒最終落實,存在風險;

5、自有的物業中,時代廣場表現糟糕,時代店雖說也處在天河路,但2006年時代廣場整體經營管理不善破產後,除廣州友誼時代店自有面積以外的廣場物業遭銀行拍賣,目前時代廣場經營缺乏整體規劃,影響了時代店的經營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62

2012-12-12 工作記錄 Jacki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f809.html

今天把華潤所有的歷史資料都整出來了,做了點預測。下面說說預測上碰到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想法。

1)收入預測上的困難:

收入主要分為售電收入、售熱收入和煤炭收入。

電量和煤炭產量數據還好辦,煤價也好說;

看售電收入之後,就比較麻煩了,要考慮風電、燃煤、燃氣、水電,尤其是風電的佔比還不太小,統一估計的話,電價上就更粗糙了;分類估計基本上沒辦法,要想準確一些就單電廠來算,這樣又太麻煩了,總共有近90個電廠,基本上每個電廠由一個公司經營。

再者就是售熱收入,這個公司只是披露了一個收入,根本沒有量上的數據,初步的打算是根據華潤電力投資披露的一點售熱的數據,倒推華潤電力整個公司的售熱量和售熱單價,再根據熱電機組的售電量,算一個售熱量,如果這樣做,就意味著要單電廠算電量和收入的數據。

2)成本預測上的困難:

即便收入上能準確,成本項上也很難辦,燃料成本這個基本上也能搞定。公司只披露煤價的變動,自己算出來的煤價波動與其波動相似,因此這個數據基本上是可用的,再根據公司披露的煤耗,基本上燃料成本就能確定了。

員工成本這塊有點麻煩,關鍵問題是煤礦的人工說不清楚,現有的幾個煤礦,知道產能的就兩個。這塊自己拍一個出來,估計差距也不會太大。

折舊和攤銷,這個就比較噁心了,不僅要考慮到電廠的折舊(這個比較容易),還要考慮到採礦權的攤銷(這個基本上是搞不清楚的,畢竟公司現在的煤礦才剛剛起步,這塊是搞不明白的。)

維修和維護,這塊也是同樣的問題,電廠這個基本上能搞清楚,但是煤礦的維護就說不準了。

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其他經營成本」:不僅包括一些電廠中說不清楚的成本,更主要的部分是煤礦的運營費用,其中包括可持續發展基金及其他費用,中國政府徵收的費用及基金。公司的煤礦由於橫跨湖南、河南、山西、江蘇、貴州等省份,各個省的規章條例不同,收取的亂七八糟的費用也就會大相庭徑。

3)現金流預測上的困難:

還有一個難度,來源於現金流的預測了。香港的現金流量表一向都是披露細項的,按照一個的分類總起來看,這樣預測上又會打一個折扣。

資本支出項,公司的擴張基本上是收購和新建對半分的,但是未來的收購是不可預見的,畢竟集團那邊沒東西了。新建的話,就只能考慮目前的在建項目,公司根本不提規劃的項目。這樣子算下來,公司的電廠最晚的也就是在2014年投產,那2015年之後豈不是現金流上會出現大漲。並且,公司披露的在建工程是和固定資產一塊披露的,只有每年增加了多少,轉固了多少,也不清楚目前在建的這些項目到底已經投資了多少。

4)稅項預測上的困難:

2012年,火電的適用稅率基本上都是25%了;風電享受的是盈利年度的第一年起,實行三免三減半政策;基本的稅率肯定是在25%以下,但也應該不會低於20%

但是,公司有眾多的遞延項目,主要有加速稅項折舊、探礦權、預付租賃費用、固定資產的公平價值、退休福利計劃、應收款項等等,使用手法之多啊。並且2012年上半年,光遞延稅項2.6個億。

5)其他:

由於公司有不少是外幣的負債,每年的匯兌淨損益也不是很少,2012年上半年光匯兌上就虧損了1.17個億。說到匯兌上了,每年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也都有幣值的調整,相應地就會影響折舊,而且每年的幣值調整數額都不是小數。

投資收益上,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的質量都不錯,每年都能貢獻七八個億的利潤,這個也是不容忽視的。

公司未來幾年的發展重點肯定是煤電一體化,或者說煤礦上,而煤礦這塊又是最難以考量的。現有的煤炭公司量上正在逐漸爬坡,關鍵問題是,大部分煤礦都不知道產能,也就不知道量上的增加到哪裡。更進一步,要考慮的是,這些煤礦公司,雖然目前內部供應的量並不大,但是未來會不會像神華那樣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63

讀《股市真規則》有感(66)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fltz.html

媒體行業的競爭優勢

 

媒體公司擁有很多競爭優勢,比如規模經濟、壟斷和獨特的無形資產等等,這些都有助於它們產生持續的自由現金流。規模經濟在出版行業和廣播行業尤其重要,而壟斷在有限電視和報紙行業起重要作用,獨特的無形資產(許可證、商標、版權和品牌)則對整個行業都很重要。

 

壟斷、許可證和放鬆管制

 

應該致力於尋找那些在各自市場上佔據壟斷地位的公司,這些公司有強大的競爭力和極好的經濟效益。但是佔據壟斷必須維護好和法規制定者的關係,維護好了,這些媒體公司就會獲得長期的利潤增長。而且隨著利潤的增長公司價值也相應地增長。報紙就是具有這種競爭優勢的很好的例子。

許可證也會導致豐厚的利潤,尤其是在電視和廣播行業。即便這個行業的參與者不是必須享有壟斷優勢,但是對於新進入者來說進去也是很難的,因為每家必須有國家通訊委員會頒發的傳輸信號到某個地區的許可證。許可證阻撓了競爭,因為某個地區的進入者數量有限制的,而且一般會給持證很久的公司續發許可證。

放鬆管制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由於放鬆管制,才能夠有機會購買多家電視台,這無疑大大減少了競爭並創造了更高的利潤,因為收購後可以分攤費用。媒體行業還保留著部分管制,任何未來放鬆的管制都會照成更大的合併,從而帶來更高的盈利能力。資產負債表好的報紙、電視和廣播電台都可能在未來的放鬆管制中獲得收益。

 

出版行業的利潤

 

出版行業是發現投資機會的好地方,尤其是報紙行業的公司,它們享有各自所在市場的壟斷優勢。這種壟斷優勢給這些公司帶來了不怕客戶流失的提價能力,而且這些公司還可能擴張這種能力到其他地區以擴大它的利潤使股東投資價值增長。

在出版業的公司還受益於規模經濟,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行業本身具有的成百結構屬性。進入現有的體系的數量越大,盈利能力就越高。和CD發行一樣,印刷100萬本書和101完本書的成本幾乎一樣,所以這100萬零一本書的大部分收入都轉化為利潤,於是規模效益提高了公司的毛利率。因為這個特性,出版業公司就不斷尋找增加市場份額、提高盈利能力的收購對象。更大規模就是超越對手的更大優勢。那些保守、深思熟慮為企業文化的公司,一旦具有規模後,問問在利潤和股東收益方面做的更好。

 

廣播有線電視行業

 

這個子行業往往具有穩定的競爭優勢,這些優勢顯示出高於平均水平和能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利潤率。

廣播公司大部分錢是從廣告上賺的,這樣才能通過給儘可能多的觀眾提供節目來吸引廣告。製作廣播節目是公司最大的費用,而且這些成本是固定的,一家廣播公司為一個節目播出權支付的金額基本是一樣的,不管觀眾、聽眾有多少,費用是一樣的。所以聽眾越多,吸引廣告就越大,這就意味著增長的廣告收入可以直接作為利潤。而且廣播公司擁有的電台、電視台數目增加後(因為放鬆管制),固定節目成本可以有更多電台、電視台來分攤。

全面來看,廣播公司有穩定的商業模式,所以這個行業投資的關鍵是價值評估。如果能在估值低位時買入,那麼長期投資的收益將會很好。但是要注意確認有沒有捲入其他可能耗盡公司現金流的壞生意在做。

有線行業,這個行業在很多獨立的市場享有奢侈地壟斷地位。在同一個市場幾乎沒有2家有線公司同時運營,這就讓它能夠一直擁有可以持續增長的月租費收入。上一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衛星電視迫使有線公司通過互聯網的高速接入逐步強化自己與對方的區別。有線電視公司開始嘗試在某些領域展開價格競爭。

這2個變化導致了有線公司盈利能力和自由現金流的削弱,而它的成本卻是資本高度密集的,也就是自由現金流微不足道,這是個很大的缺點。很多有線公司宣稱在完成網絡升級後有更先進的服務(比如數字電視、視頻點播和互聯網高速接入)後,資本支出會下降,但是,往往是這些資本支出反覆投入,所以隨著衛星電視的出現,有線行業的未來經濟狀況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減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