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壞 也是最好的時代 歐陽敏盛

1 : GS(14)@2011-04-03 18:13:08

2011-3-24 TNM


就在人們以為核電廠已經夠安全時,一向一絲不茍的日本人竟無法控制海嘯引發的核災。

前原能會主委歐陽敏盛是核能專家,他經歷過擁抱核能、與核電最蕭條的年代,一生猶如台灣核能發展的簡史。

他至今支持核電,私下生活卻節能減碳至極,不開冷氣、用手洗衣服。反核聲浪再起,他說,不論擁核反核,人們繼續浪費電,是在跟大自然挑戰,而這個最恐慌的時機,也正是台灣人檢討能源使用與電價政策,最好的時機。

核電在台灣剛發展的七○年代,清華大學蓋了一棟嶄新的核子工程系辦公室,歐陽敏盛說:「玻璃窗都是密封的,無法通風,人家問為什麼這樣蓋,我們老師說,用空調就好,以後電幾乎不用錢,比自來水還便宜。」

六十二歲的歐陽敏盛是二○○二至○七年扁政府時代的原能會主委,是核能專家,也是台灣核能專家中少數對核電持較保守態度者。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後,他成了恐慌的台灣人爭相詢問的對象,頻上媒體解說。過去當了五年原能會主委,即使是反核運動最盛時,也不曾如此重要。

如今人人成了反核人士,幾乎忘了,這幾年全球暖化速度加快,不少先進國家的核電政策因此逆轉,連最強調環保的德國都決定將核電廠延役。卻又在連環保團體也不再積極反核的此時,日本發生了驚人核災。

核能神話

約歐陽敏盛採訪時,他正在搭捷運,電話裡他還問我若要到某處,在哪站下車轉計程車較近。原能會主委卸任後他回到新竹,對台北其實不熟。他搭大眾運輸工具我有些意外,他後來解釋:「汽車耗油,不是我常態性的交通工具,我的車開十五年才十一萬多公里。」

核電議題的擺盪與無解,歐陽敏盛很早就經歷過,他的人生可說是一頁台灣的核能發展史,也經歷過核能發電最好和最壞的年代。他生於一九四九年,那是美國對日本丟下兩顆原子彈的四年後,也是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那年。

他考大學時選填清大核子工程系。在那個國共對抗、東西方冷戰的年代,核工系其實是為了培育核武專才。他當年受國民黨的愛國教育影響,想學核武、研發原子彈,畢業後如願被分派到秘密研發核武的組織:中科院核能研究所,他說,「裡面有研究用原子爐,拚命運轉,把鈾二三八轉換成鈽二三九(核武原料)。」他則負責輻射安全防護。

台灣的核武計劃直到一九八八年蔣經國過世兩天後,美國派人來台突襲檢查、抓個正著,才徹底終止。但在此之前歐陽敏盛一九七九年就赴美,當時台灣正在興建核一廠,核能發電前途無限。

未料那年三月美國發生三哩島核電災變,「我正在申請學校,結果美國宣佈還沒興建的核電廠,通通取消。」前途黯淡,他改讀機械工程,但論文題目仍與核電廠的穩定性有關。後來將近二十年全球幾乎沒再新建核電廠。拿到博士回台後,卻又正逢台灣核電廠全盛時期,核一、核二廠已啟用數年,核三開始運轉,清大核工系熱門到增為兩班,師資缺乏下,歐陽敏盛很快就回母校任教。

相較於其他核工學者,歐陽敏盛對核電並非毫無保留的支持,他說,也許因為讀的是機械,並非專研核工。後來台灣陸續爆發輻射屋事件,他也主張政府應賠償居民。

機器與人

台灣民間的反核風氣則慢慢萌芽,尤其是一九八六年、三哩島事件七年後,蘇聯又發生車諾比核電廠爆炸,那是目前為止最慘烈的核災。之後,清大核工系在聯考的排名從二十多名急速掉到幾年後的一百多名,後來改名為工程物理系,招生仍差,不久又改名「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直到這幾年,全球暖化嚴重惡化,先進國家轉而接受核能發電,核工研究所才又在清大復活。

政府決定興建核四時,歐陽敏盛曾表態反對,「當時只是有點缺電,不嚴重,全球這麼久沒蓋核電廠,為什麼不等一等,當時已經在設計第三代電廠,效率高,也比較安全,核四卻是用二代半。現在都在研究第四代了。」

他在學校主要教「自動控制」,用機械取代人。有趣的是,私下他的日常生活卻不太依賴機器,例如家中幾乎不開冷氣,「只有兒子房間有冷氣,讀書時開。」一旁的妻子任倢補充,家中電費最貴一次是一千兩百元。

洗衣服也是,「我跟我太太不用洗衣機,用手洗,手洗最乾淨,也節水。」夫妻倆洗衣服的過程,更是將水運用到極致:「放好幾個水桶,洗完第一道,衣服挪到第二個水桶,第一桶用過的肥皂水可以繼續洗比較髒的衣服,這樣一道、一道,最髒的襪子最後洗。全部洗完,剩下的水拖地、澆花。」

他說,習慣節省可能與出身窮苦有關,「小時候全家靠我媽媽幫人家燙頭髮維生,我常要幫忙提水。」父親呢?他說,父親是有錢人家小孩,從沒出去做過事,此時妻子輕聲補充:「他父親年輕時賭博,把家產都賭光。」歐陽敏盛的祖父開布莊,原本十分有錢,父親繼承家產後卻被親友帶去賭場,「一夜之間輸光,沒地方住,去租房子。」

歐陽敏盛這才說,因此自己從不碰賭,「我連抽獎都拒絕,不勞而獲的事絕對不碰。」父親脾氣暴躁,年輕時會打母親,後來好些,但發怒時常摔東西。「我不怨恨,只是父親的影像隨時在我心裡,給我一面鏡子,我這輩子都在逃脫父親的陰影。」

他是長子,有四個弟弟,他常得煮飯,練就一身好廚藝。他至今煮飯都不用電鍋,「用瓦斯爐煮,煮到水沸騰五分鐘後,蓋上玻璃鍋蓋,再兩分鐘關瓦斯,慢慢把飯悶熟。如果用電鍋,電的發熱效能只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一度電要用二、三度的熱能去轉換,但瓦斯爐的效能有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他既然支持核電,有必要這樣節能嗎?他搖搖頭:「不管什麼發電都會消耗地球資源,應該先節約能源,真的不夠,還需要的能源才是必須的,而不是貪圖方便,去抱一個讓自己驚嚇的東西(核電廠)。」

二○○○年陳水扁上台後,他被延攬入閣,從原能會副主委當到主委,卻轉而支持核四續建,「因為已經接近完工,沒理由廢掉。或許現在看來我不是完全正確,可是你想想,頭都剃了。」

他說,以台灣目前電力需求,「(替代能源)很明顯是來不及,不要只是呼口號,比如風力發電,三分之一停機中,沒有風就無法發電,效率太低。」但他轉而又說,風力發電雖貴,起碼不會造成災害,「貴,還付得起,若不安全再便宜也會被淘汰。」

廉價電力

核電廠究竟如何不安全?他說,現在天災頻繁,最迫切的是地質調查,「地震還好,海域的東西我們一直沒有去碰。」原來核一、核二廠位在東北角,是台灣最容易發生海嘯的海岸,過去卻從未進行海嘯方面的風險評估。

歐陽敏盛說,台灣社會基於政治考量,電價長年不敢大幅調漲,「喊節能,電費還是收得那麼便宜,幾乎亞洲最便宜。漲百分之五十都算合理,強迫節約,電費貴,不當的浪費就會減少。」他說,調漲的電費可以用來改善核安,「大家要廉價但很危險的電,還是貴而安全的電?」

他用「很危險」形容核電。到底多危險,他說,「九○年代後期台灣核電廠引進『機率安全評估技術』,安全性高很多。早年運轉技術、維修能力都不好,『盲人騎瞎馬』的時候很多。」所以台灣只是運氣好沒出事?他沒直接點頭,只說:「以現在的觀點看,早年是最容易發生事情。」只是,不知二十年後再回頭看,我們會不會同樣為現在的核安捏把冷汗。

歐陽敏盛提醒,現在應該是核廢料最好的解決時機。「我還在當主委時,法國承諾只要我們把核廢料送去,他們負責處理,開的條件很寬闊。」他說,核廢料仍有經濟價值,法國有再利用的技術。

「但台灣不敢跟法國申請,美國管我們很嚴,怕法國不小心流到第三世界國家。不過經過這次核災,看能不能趁機把最危險的東西先處理。」目前台灣核廢料皆暫存各個核電廠,他說,密度實在太大,萬一地震,後果難料。核廢料幅射極強,日本這次核災,一部份便來自核廢料溫度失控、引發輻射外洩。

「我們用核電,是不得已,要用很謙卑的心對待它、很細膩的心服侍它。」學核工的他對於核電廠似乎頗矛盾心情。只是,台灣人一面擔憂核安、一面依舊貪圖科技便利、貪圖廉價電費,不也同樣充滿矛盾?

那個「電比自來水還便宜」的願景終究是個夢,清大核工系辦公室不久淪為圖書館加倉庫,十幾年後拆了。在這個沒有電力神話的年代,核能專家如歐陽敏盛,也只能不停叨叨提醒:「人類浪費電,是跟大自然挑戰呀。」

歐陽敏盛 小檔案

◎出生:1949年1月25日生於台南新營

◎學歷: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畢、核工所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機械工程碩、博士

◎經歷:清大核工系(現更名為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動力機械系教授、清大原科中心主任、臺電公司核能安全委員、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副主委(2000~2002)、主委(2002~2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760

最壞的打算 最好的準備 黃國英 (Alex Wong)

1 : GS(14)@2011-08-19 08:13:48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5150
2 : Sunny^_^(11601)@2011-08-19 10:58:27

佢好似睇得淡左D...
3 : 清風詩人(3217)@2011-08-19 11:02:07

2樓提及
佢好似睇得淡左D...

maybe he is right. no one knows .
4 : GS(14)@2011-08-19 16:02:03

我自從跌破2萬以後就看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02

金融雲端:為脫歐作最壞打算

1 : GS(14)@2012-05-17 00:33: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16/16341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420

港視走投無路 藝人作最壞打算 艾威:賣車賣樓移民台灣

1 : GS(14)@2014-03-18 23:20:5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0318/18659626

                              【電視風雲】政府再度出招力阻香港電視網絡(HKTV)開台,不但令老闆王維基走投無路,更令不獲港視續約的艾威淪為失業大軍,前路茫茫。艾威昨形容今次事件是個災難,為了生活,他計劃變賣家當:「先賣錶,跟住賣車,最後係賣樓,賣得幾多得幾多!」他甚至考慮退出娛樂圈,並撤出香港移居台灣。

                港視開台無期,除現時正在拍攝的兩部劇集《惡毒老人同盟》、《大眾情性》及綜藝節目《HKTV"Working"Holiday》繼續拍攝外,其他製作被迫一律叫停,而約滿的港視藝人即使願意減薪、減騷也於事無補,齊齊不獲港視續約,令不少藝人頓感前路茫茫,淪為失業大軍,本月初已約滿港視的艾威便是其中之一。

              ■艾威見港視地盤重門深鎖,唉聲嘆氣。

「嬲到跳起」

                艾威昨重臨港視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地盤,見到地盤「一潭死水」時倍覺感慨,他說:「而家真係嬲到跳起!今次感覺同上次好唔同,個殺傷力係好大,更加震撼!但有咗第一次經驗,話畀我哋聽,呢個世界乜嘢事都可能發生。咁變咗可能有咗心理預備去迎接呢個災難,會更加積極去計劃一下應該點做。」
對前路感到徬徨?艾威說:「會㗎,咁大個仔未試過回復自由身,因為35年嚟電視台份合約從未中斷過,嗰邊(無綫)33年,加埋呢邊(港視)兩年就35年,假如係後生仔、初初出嚟,冇俾一份電視台合約綁死,未必唔係一件好事,可以有好多新嘗試,因為大把時間,但我而家好似剩番啲時間有限,真係要諗清諗楚到底下一步要點做,係咪真係要退出娛樂圈呢?」
失去電視台合約變成失業大軍,為了生活,艾威不諱言要變賣家當:「假如一路冇收入嘅話,真係要變賣家當。先賣錶,跟住賣車,最後係賣樓。因為使晒啲錢嘅時候,有好多生活上必須開支要繼續,雖然我冇仔女,但都有阿媽、有老婆,仲有啲小朋友助養嘅,有12個小朋友,一個月幾千蚊啦。我有隻勞力士古董錶,下次喺九龍城再撞到發哥(周潤發)嘅話,會問佢有冇興趣。另外有一隻錶都賣得吓錢,賣得幾多得幾多,跟住就賣車啦,兩架賣咁一架,最後就會賣樓。」對於養自己及家人都成問題,會否中止助養計劃?艾威說:「盡量唔好中止啦,咁幾千蚊應該都解決到嘅。」

拒叩無綫門

                艾威月前曾經考慮移民台灣,現時會否重新考慮?艾威說:「係呀,嗰個計劃都可以繼續諗,實行性都幾大,但當我同啲朋友講起,啲朋友就提出反對,話唔需要做到咁悲觀,撤離香港,可能朋友唔捨得我。台灣生活指數低啲。我退可守,但係冇得進攻。我層樓而家都賣到幾百萬。睇吓將嗰幾百萬點分配,投資又好,慢慢搣又好。有好多同事佢哋生活開支唔可以停,例如小朋友教育費,我相信唔係咁多同事好似我咁好彩,有個機會可以買到層樓,作為最後堡壘。」有否考慮過叩其他電視台門?如亞視或無綫?艾威擰一擰頭說:「完全冇諗過。我感覺到唔會死嘅,點都生存到,中國人嗰句,馬死落地行啦。」
採訪:戴彩煥                                                        
2 : GS(14)@2014-03-18 23:21: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0318/18659628


港視走投無路,大大減少藝人出路,助長無綫向藝人提出苛刻續約條件,藝人往往迫於無奈接受。據悉,無綫除計劃將譚玉瑛踢出兒童節目外,楊思琦近日與無綫洽談續約事宜,亦慘遭無綫「㩒住打」,要減她人工。由於楊思琦要獨力養女兒,迫於無奈之下亦只好接受。記者昨曾致電楊思琦,但未獲回覆。
[■楊思琦細心照顧卧病在床的長輩。DV圖片] ■楊思琦細心照顧卧病在床的長輩。DV圖片

此外,楊思琦日前和媽咪開車到灣仔律敦治醫院探望卧病在床的女長者,楊思琦走到床邊對女長者貼心照顧,但對方卻未有任何反應。兩母女探病至晚上8時多才離開,還有其他男親友同行,其間楊思琦又為其中一位阿伯拉好羽絨大衣的拉鏈,相當細心。
採訪、攝影:李志明、吳耀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36

葉家寶嘆已作最壞打算亞視5.29執笠

1 : GS(14)@2015-04-22 01:19:50

■葉家寶透露亞視可能在5月29日即58周年台慶日「光榮結業」。陳志嵐攝



【本報訊】政府不再續牌,股東停止注資,亞洲電視生命步入倒數階段。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昨日接受《蘋果》專訪,表示若再沒有股東或投資者注資,最壞打算將於5月29日、亞視58周年台慶當日舉行紀錄片式節目,回顧過去光輝日子,並正式「光榮結業」,化生日為死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回應指,亞視作為持牌機構,有責任在餘下牌照期內繼續按規定廣播。記者:戴彩煥 周鳳儀 佘錦洪


政府月初公佈亞視不獲續牌,廣播牌照延到明年4月1日屆滿。葉家寶表示至今已有20多名員工陸續離職,雖然4月薪金可按時發放,但5月仍未籌得足夠資金支薪,餘下約570人「唔可以無了期咁等」,促請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應在4月底前正式決定去向。他指亞視昨晨曾召開董事會,大股東黃炳均及主要投資者王征僅派代表參與,「睇唔到有再注資嘅意圖」。




台慶日播回顧節目後結業

葉家寶稱曾與有意投資的徐小明通電話,指若入主會帶來自製節目及播放外購片,惟自己僅知對方正與股東接洽,不了解當中詳情。至於早前胡景邵財團曾明言亞視要有香港廣播牌照或內地落地權才會注資,惟通訊局昨日正式通知收回所有頻譜,「未知佢會唔會有新計劃」,估計凶多吉少。死亡的腳步聲越走越近,葉家寶稱已作最壞打算。他指若要結束,會選擇在下月29日亞視台慶日時,舉行紀錄片式回顧節目,當中會列出不同人及經典作品的名字,讓所有人一同緬懷亞視有過的光輝日子,並正式「光榮結業」。葉家寶又指,即使亞視不再廣播,旗下節目如亞洲小姐等因已成為品牌,可獨立製作,供有線或now等電視台播放。他透露即使明知亞視不獲續牌,但仍有內地女性用品品牌願意為亞姐冠名,想藉機打入香港市場。獨力撐起亞視早已褪色的牌匾,葉家寶稱自己亦是「打工仔」,亦非如外界流傳般是高薪階級,「走容乜易吖,留到而家都係想大家有個好地方打工」,即使被人埋怨亦覺無所謂,認為毋須向他人逐一解釋。



商經局:有責任繼續廣播

亞視藝員兼六合彩主持蔡國威對捱不到明年4月1日感到可惜,但認為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台前幕後員工早啲搵番份工,唔使再拖」。另一藝員張家瑩則指,無論如何仍會做好手頭上的工作,又希望有風雲人物出現可挽救香港電視圈。商經局回覆稱,亞視作為持牌機構有責任在餘下的牌照期內,繼續遵守所有相關法例和牌照條件的規定,相信通訊局會密切監察亞視的情況,若有違法會按法例的要求及程序處理。通訊局昨發出通知,基於公眾利益及亞視免費電視牌照不獲續期的決定,明年4月2日起將撤銷指配予亞視的所有頻譜,以符合該局須促進頻譜作為香港公眾資源有效率使用的職責,顧及推動通訊市場內的競爭。亞視現有的兩條模擬頻道將由港台接手,數碼頻道則未有決定歸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1/191200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47

湯文亮:最壞情況已現 現階段可上車

1 : GS(14)@2016-06-20 03:42:45

2016-06-11 EW

近月樓市回暖,樓價指數反彈,新盤銷情亦理想,惟美國聯儲局何時再加息存在未知之數,市場對下半年樓市走勢未敢太樂觀。早於年初時預測,樓價將於年中反彈的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坦言樓市最壞的情況已過去,現時樓市充斥強勁購買力,相信下半年下跌空間不大。最重要的,是他認為超低息環境將持續,指若負擔得起,且有實際需要的人,現階段可以上車。

樓價自去年9月高位轉勢回落,近月轉趨平穩,差餉物業估價署早前公布最新4月份私樓樓價指數報300.2點,按月升0.7%,連跌6個月後首度回升。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自今年3月中開始,至今一直徘徊於127點至128點水平。樓價止跌回升,成買家入市催化劑,新盤、豪宅市場回勇,其中信置(00083)旗下粉嶺聯和墟囍逸,周三(8日)進行首輪銷售推出220伙,單日沽217伙,近乎沽清。

超級豪宅也有價有市,山頂歌賦山道15號屋地日前以約21億元易手,每平方呎樓面地價達22.8萬元,創全港屋地呎價歷史新高。惟對於下半年樓市走勢,各方仍持不同看法,最大未知之數,就是加息因素,盡管美國五月份就業數據表現慘淡,6月加息可能性不大,惟聯儲局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堅決指相信美國經濟會逐步改善,換句話說,加息陰霾仍存在。

購買力強勁 隨時轉勢

去年2月提出「細價樓爆煲論」而一炮而紅,兼被市場定位為「樓市大淡友」的湯文亮,自樓價回落,今年他對樓市的看法轉軚,並成功預測樓價於年中會反彈。對於下半年樓價走勢,他的看法較樂觀,認為樓市最壞的情況已過去,他表示:「現時樓價並不是假反彈或死貓彈,而是有相當數量購買力被釋放出來。」

目前樓市購買力來自三股力量:一、去年打算買樓而沒有買樓的年輕人;二、受惠於內地去庫存計劃,將內地物業沽出,套現再轉買香港樓的人,特別是沽出升幅驚人的深圳樓;三、有自住需要的人,今年應該買樓。湯文亮指,以上三股力量也十分強大,因此購買力會持續,樓市要跌並不容易。

「理論上我覺得樓價於今年底前再跌10%,即跌至112、113點的水平可能性也不大,現在CCL為128點左右,指數曾跌至126點左右,再反彈至這水平,徘徊已有一陣子,不少想於去年買樓的人看到這情況就忍不住想買樓。」

他又指樓市的不利因素已出現,「供應方面,雖然供應是很多,但同時需求也不斷;同時有很多辣招控制市場,就算樓市真的下跌,政府將辣招或逆周期措施放鬆,市場就會轉勢。」他指出,香港定位為金融中心,資金一定會選擇留在香港,「特首梁振英經常說『一帶一路』,其實『一帶一路』分為5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融資,而香港在融資方面有作用,因此香港一定要定位為金融中心,一定會有很多資金選擇留在香港,因為資金能自由進出,港元由於跟美元掛鈎,也不會大幅浮動,這是一個重要優勢。」

有負擔能力 無妨上車

湯文亮認為樓價再跌空間不大,現階段入市風險相對低,「如果你負擔得起,同時有實際需要,現階段是可以上車的,因為低息期會繼續,實際上應該是超低息期。究竟超低息期會到甚麼時間,實在很難估計,若以加兩厘為上限,我估計10年也未必加到,你看到美國每次加息只是四分一厘,但每次加息也十分困難。」

事實上,他早於年初時已呼籲有能力,同時有需要的用家可入市,並分享了一個經驗,「今年農曆新年時,有幾個年輕人邀請我拍照,其中一個說自己剛買了樓,他說去年該物業樓價為500萬元,現在用400萬元就買到了,單位面積一樣,樓層更高,較去年買的話足足慳了100萬元,除了少付40萬元首期,每月供款也少了近2,500元,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比去年置業大為輕鬆,因此我在之後發表文章指,只要你覺得啱價就可以買,就算樓價在之後跌至350萬元,你仍賺了100萬元。」

他續稱,現在買樓自用,業主可以享受超低息,相反如果繼續租樓,選擇權始終不在租客手上。不過他認為現在不是買樓作投資用途的好時機,「現在買樓作投資用途就要小心,回報不會太好,也有可能出現空置情況;反觀你自住的話,並不會出現空置情況,分別很大。」

防經濟轉差 拖累大市

隨着樓價反彈,港府放寬樓市辣招的機會降低,湯文亮表示,如樓價指數不跌,就要用另一個方式作撤招的指標,就是負資產的數目,「負資產數目增加得很快,負資產一開始後,就會以幾何級數上升,如果樓價不跌還好,樓價再跌的話,就會升得很厲害。」

他說去年第四季負資產數字為94宗,今年第一季尾為1,432宗,估計至今年5、6月將達4000、5000宗,至9月時將達1萬宗,「如果負資產數字達到這水平,就有需要放寬辣招以幫助負資產。」他又指,最教金管局擔心的是,放寬按揭後樓價會大幅反彈,故當局現時有兩個處理方式,先是盡量批出多些按揭保險,另外是任由發展商為新盤買家提供高成數按揭,「以上兩個做法,可以將打算買樓的人購買力先釋放,當金管局真的放寬按揭後,購買力不會突然大幅增加,樓價也能保持穩定。」

盡管樓市大跌風險低,但湯文亮認為不能忽視經濟轉差的因素,「事實上,政府有需要知道經濟環境轉差而去面對,作出準備,但現在政府看似不知道,你看公務員加薪幅度達5%。但社會上的裁員潮即將開始,東亞炒了180人後,我相信其他銀行也會裁員。」他認為失業率、空置率、負資產、銀主盤及破產人士,以上五項數未來都處於上升趨勢,市民平均收入將會下跌,經濟會慢慢轉差。「雖然我認為樓價不會大跌,但要小心經濟轉壞將是個大浪潮,政府要在適當時間釋放資金予做生意的人士,讓他們可以維持生意,如果資金未能及時釋放,部分商戶惟有結業。」

逢三退一 趁旺減持次等物業

「逢三退一」是湯文亮奉行的投資策略,如將這策略應用到物業投資,就是投資者可趁樓市處於旺市時,賣走手上最不值得繼續持有的物業,即是趁樓價高企、有市有價時賣出質較差的單位,如位置不佳、長期空置、物業潛力已被用盡的單位,在市況大旺及缺盤的情況下,這些本來無人問津的物業,亦有人會出價,甚至有機會賣得不錯的價錢。另方面於旺市要保留較優質的物業,自住樓更絕不要賣,若大市續升,仍有物業享受升值,如樓市下跌,也有資金趁低吸納。

美今年最多加息一次

美國聯儲局將於下周14日至15日議息,市場普遍估計6月加息機會微乎其微,但未來7月及9月也會再舉行議息會議,對樓市氣氛有一定影響。湯文亮認為市場雖然對美國的加息步伐甚為關注,但加息對樓市而言只屬陰影,「就算美國真的再加息,香港也未必跟隨。」

他以「似近實遠」形容美國的加息情況,「美國加息是有一個軌迹,聯儲局每次都會說出預言來恐嚇市場會加息,最後卻會說出不加息的理由,很多評論員說今年會加息3至4次,我卻認為今年只會加1次,我一早已認為上半年不會加息,因為耶倫以『步伐緩慢』的字眼,下半年美國有大選,通常都不會加息。」

加息太多社會捱不住

他表示,低息期已維持多年,加息存在甚大困難,「如果低息政策只維持一兩年,你之後要加息難度不大;但低息政策由2008年開始至今已有8年時間,市場已經習慣了低息,通脹率也低,如果現在聯儲局想加息2厘,社會一定捱不住。情況好像食降膽固醇或降血壓丸一樣,如果你一直有食藥,突然有天停止服用,打算吃清淡些就算,你的血壓可能一下子上升,因為你已經習慣了。」

物業投資最緊要守

本刊於上周一(6日)邀請湯文亮擔任講座「樓市真面目」的主講者,講座反應熱烈,全場爆滿,吸引近170位聽眾支持,湯博士以生動的方式詳細分析樓市最新情況及當中值得留意之處。及至問答時間,聽眾也積極向湯博士發問,本刊揀選了部分精采的問答:

問:發展商推出很多優惠,想買樓的人應不應該買樓?

答:現在如果你有錢買樓的話,是唔怕賭的,你買入新盤後樓價在3年後即使跌20%,你可賺到住(編按:即慳到租金),這是吸引的。

問:內地一綫城市住宅樓價升了一倍,有沒有爆破危機?如果真的爆破,中國政府有能力去處理嗎?

答:中國政府這次好厲害,本來中國的債務問題多出現在內地開發商,去庫存計劃的另一個意義就是還債於民,將債務轉移至市民,市民借錢去買樓。我相信內地樓市不會「爆煲」,但出現調整是有可能的,上限調整30%是最頂點。

問:美國加息後,供應量同時增加,市場又出現裁員,如果我想在港島區買一個三房單位作自住,樓價600萬至700萬元,樓價跌10%已涉及60萬至70萬元,應否再等多一會,等待年底才買樓?

答:我為何說最壞時間過去?其實是指你不用急於在現在買樓,現在短期最壞的情況已過去,但大家都看不到很長遠,情況像買股票一般,股票下跌後反彈,你不需急於在股票回升時購入,可以再等其再跌時購入。如果真的買不到,現階段不需急於買入;我的意思是現時買樓作自住相對少一個考慮,因為息口會維持在低水平,可享受低息環境。

問:你說過逢三退一,現在樓價不算好癲,如我手上持有3個中小型單位,應有何步署?

答:市道好時退一,是指沽出你手上質素最差的物業,每年我會將公司所有物業列出來,將租客不好、租金不好、升值過龍的物業拿出來賣,收到的錢再購入心頭好。

問:想買樓收租應何時買入?

答:如收租的話,現在不是對的入市時機,除非你是用現金購入,不用借銀行錢,另外緊記要向業主大膽還價。當然現時市道不好的情況,才會有高層、較優質的放盤。但要小心的,是現在租客的質素開始下跌,由於無錢交租的人增加,租霸出現的機會增加,租金也開始跌。

問:重建概念的舊樓值得投資嗎?防守性高嗎?

答:如你博重建,其實只是博,可能要等很長時間。我自己做法,是可攻可守,如你買舊樓收取3厘至4厘的租金回報,就唔怕買。你買物業最重要是可以守得住,能攻能守,這樣做生意就好穩陣了。

問:近年香港政治爭拗持續,你對香港前景會很差嗎?

答:不要忘記,愈來愈多人來香港,當一個人對城市失望,就會離開城市,城市會步向滅亡。就算比你移民到新加坡,你認為當地的言論自由會比香港好嗎?當大家真的對城市死心,鬧也不想鬧時,這城市就會滅亡。至於政治爭拗,其實一個城市地位重要才會有政治爭拗出現,我從來都不認為新加坡可以代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方。

問:你認為哪區物業具前景?

答:港島區最好,我覺得堅尼地城不錯,未來港珠澳大橋通車,該區有望受惠。至於柴灣那邊較死角,港島南區較吸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29

基金界:美大選要作最壞打算 增持現金至一成 見15年新高水平

1 : GS(14)@2016-11-08 05:34:20

【明報專訊】美國大選結果將於本周揭盅,有調查指環球基金經理的現金比例達到15年新高,本報訪問本港的基金經理,亦有同樣部署,減持股債並增持現金,採取防守策略,甚至表示今年提早「埋數」。分析認為,無論大選結果如何,對金融市場亦非好事,况且大選後市場會把焦點轉移至加息及脫歐問題,避險情緒將持續高漲。

莫文輝:今年市場提早「埋數」

瑞士盈豐中國基金高級投資基金經理莫文輝表示,留意到今年市場有提早「埋數」的現象,以往多是11月中開始才粉飾櫥窗,但今年基金經理提早沽貨,增持現金,不願持貨太久,亦不會開新倉。他管理的基金雖然是中港股票基金,但現金水平亦由8月份的1%至2%,增至10月份的9%。

主要管理對冲基金的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亦稱,儘管他重視長期投資策略,最近亦已減少股票倉位,改為增持現金或轉倉亞洲債券,他表示,部分東南亞國家的國債受歐美亂局影響小,故較為安全。另外,亦有透過沽期指或「波幅長倉」(Long Volatility)的操作去對冲股市風險。

譚新強:舊經濟股或成避風港

譚新強續稱,前幾年一直是成熟市場的天下,但今年情况開始逆轉,美國大選以致脫歐隱憂,都令資金從成熟市場流向新興市場,而他預料這趨勢至少會延續多兩至三年。新興市場或亞洲股市當中,以港股估值最便宜。尤其是近月內地經濟數據回穩,舊經濟股有「翻生」迹象,未來有機會繼續作為對冲歐美風險的避風港。

莫文輝亦表示,近月有增持水泥股,他相信這版塊不是短暫的回勇。但他強調,增持現金不只因為大選後可能出現的拋售潮,長遠來看,美息持續上升、強美元都會對亞洲市場有影響。

明年德法大選 避險情緒持續

有基金經理透露,市場的避險情緒不會在美國大選後就會好轉,因為大選後市場焦點會轉移至加息,而歐洲方面,即使英國脫歐存在變數,脫歐陰霾亦持續籠罩市場,尤其明年法國及德國等會相繼舉行大選。

陳柏鉅:政治影響不會長久

景順投資管理多元資產及香港退休金主管陳柏鉅表示,這類政治因素對大市的影響不會長久,近日連港股也回吐,主要是因升至高位借勢調整。該行不會集中歐美的政治局勢,而是看基本因素及企業的盈利,因此沒有因大選而特別減持或進行對冲。

明報記者 廖毅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16&issue=2016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14

奧巴馬呼籲各國合作勿作最壞打算

1 : GS(14)@2016-11-22 00:24:34

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雖沒有出席APEC峯會,但他的反貿易協議取態卻成為焦點,與會多國領袖都出言提及,討論在他上任後如何與美國維持貿易關係,以及推進岌岌可危的TPP。法新社指峯會閉幕聲明草稿強調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特朗普在競選時曾表示,為保障國內就業,他如當選,上任後將讓美國退出TPP,並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墨西哥總統培尼亞(Pena Nieto)前天指,NAFTA有利美墨的工人和企業,擔心特朗普決定退出,因此希望透過對話,保持墨美貿易。



■奧巴馬(右)任內最後一次「習奧會」。  路透社

特朗普人不在仍成焦點

新西蘭總理基伊直言,不容許特朗普貿易觀點所引發的「巨大絕望」窒礙世界經濟融合,「就算美國不想參與自由貿易,特朗普需要知道其他國家想參與」。他提議可將TPP小修小補,吸引特朗普接受,基伊指特朗普「是一個靈活的商人,會明白自己有角色要擔當」,又戲言不如將TPP改名為「特朗普太平洋夥伴關係」(Trump Pacific Partnership),或者撇開美國照推TPP。對於中國有意以RCEP取代TPP,澳洲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認為,RCEP只是範圍較大的傳統貿易協議,着重於降低關稅,不像TPP般能深入地涵蓋環保、勞工等範疇,但特恩布爾亦承認,RCEP有利澳洲擴大出口市場。美國總統奧巴馬前天與TPP參與國領袖會面,呼籲他們繼續合作推動TPP。他又提醒各國「不要一味只作最壞打算」,須等待新政府上任後,才能做出判斷。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1/198407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97

英最壞打算:500萬港人淪難民

1 : GS(14)@2017-01-02 00:48:52

■1996年3月30日,大批港人趕於限期(31日)前換領BNO,人龍從入境事務大樓排至灣仔運動場。



【本報訊】六四事件爆發後,港人對中共政權信心盡失,掀起大規模移民潮,民間要求賦予居英權的訴求越趨強烈。英國解密檔案揭露,英方曾作最壞打算,即全港500萬人或會全數淪為「政治難民」,要求英方提供政治庇護,屆時或需尋求國際社會協助。1989年6月15日的英國內閣會議,前外相賀維(Geoffrey Howe)指港人自六四事件後,已聚焦未來的民主進程,持英國護照的市民也要求居英權,預計1997年回歸後,會有市民以政治難民(political refugees)身份要求英國提供政治庇護,最壞打算預計人數或高達500萬、即全港總人口。賀維又指,英政府有義務、亦需認真看待香港難民,屆時或需尋求國際社會協助。



■英方曾作最壞打算,預計回歸後會有500萬港人以難民身份湧英(黃框示)。

甄選計劃 22.5萬人入籍

文件又提到,由於不少港人持有英國護照,英方無法拒絕他們入境,因護照賦予他們短暫在英國逗留的權利,當時評估持英護照的港人數目高達350萬人。外交事務環環緊扣,在港的越南船民也備受六四事件影響。另一內閣會議上曾提到,如接受越南船民以難民身份進入英國,除了造成房屋問題外,持有英護照的港人將可更有理據地要求優先享有居英權;首相戴卓爾夫人在會上提出,處理護照事宜時,需避免觸發龐大難民問題。不過,香港商界的取態略有不同。文件顯示,賀維在同年7月訪港後,指香港商界對中方的暴力鎮壓表示憤慨,但同時認為要保持中港商業往來,因他們在內地已投資了大量廠房。最終,港府在同年12月公佈英國國籍甄選計劃(British Nationality Selection Scheme),只准許香港5萬個家庭、約22.5萬港人成為英國公民,主要為政府公務員及對殖民地有貢獻人士;也陸續對越南船民作出遣返行動。■記者梁御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01/198831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69

八十後投機客: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1 : GS(14)@2018-01-15 03:31:55

“When I see a bubble forming I rush in to buy, adding fuel to the fire. That is not irrational.”這是索羅斯在科網股時代過早預估泡沫爆破後的結論。相信沒有人反對現今最大的兩個泡沫出現的可能性會發生在股票市場和加密貨幣。最令人覺得又愛又恨的相信是最近兩個泡沫融合的可能性。最近香港市場內出現以區塊鏈作名的小型股份不在話下,而國際上如柯達等比較著名的公司更參與發展區塊鏈,希望在加密貨幣的泡沫中分一杯羹,令股價急升一倍。相信香港市場中將會有不少公司複制這個模式繼續在市場上售賣夢想。而加密貨幣在政府打壓下很多人都擔心會泡沫爆破,不過回顧歷史,國家/政府往往口裏不會說支持泡沫的形成,在資產價格上升之時會不斷推出逆周期措施,不過有辦你睇,香港或是內地政府一路對樓市推出逆周期措施,樓價便越禁越升,政府的措施最多只能減慢資產的上升速度,或是減低流動性而不能亦不希望完全阻止該資產的上升。本來在各國政府打壓、入場方法牽涉技術含量和交易費用昂貴情況下,加密貨幣的泡沫未必能影響實體經濟,而即使泡沫吹得多大短期內亦難以和股市、債市等成熟交易池比較,但“Life will find a way”,最終加密貨幣市場參與者要排洪、解決政府打壓等問題和找出大流通性的市場獲利,亦會找上股市。兩個泡沫的融合是否會出現價值,成功機會又有多大,除了未來人,相信無人得知,但是對信奉趨勢的投資者而言,反映的可能是加密貨幣的泡沫可能會更大眾化而令泡沫出現reinforcement,越吹越大。而加入股市的加持後,更令政府在加入逆周期措施時多了一重考慮,同時免費為加密貨幣作出宣傳,引入更多人在無形間間接投注了在加密貨幣之上,如果越來越多公司參與,相信會是一個很恐怖的泡沫。要估泡沫何時爆破,即使強如索老,亦稱難矣,最好的方案,可能是衝入泡沫,先賺一轉,在爆破時未到損手爛腳前回吐一點給市場,盡早退出來。身處泡沫之中,對我們投資者來說,只能用大文豪狄更斯的一句總結:「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灝昇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4/20274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