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知识后天可获得,性格先天已形成--没几个人可成为聂夫 李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15bad0100k5hx.html

           您想成为一名逆向交易者吗?


 
                                              
2010-07-24 01:42:00 来源: 证券时报
您想成为一名逆向交易者吗?(图)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约翰·聂夫史蒂文·明茨著吴炯 谢小梅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约翰·聂夫毫无疑问是很强大的投资者,在他掌管温莎基金的31年中,投资增长55倍,累计平均年复利回报率达13.7%。按照这本书的说法,他所遵循 的是低市盈率投资法,选股法则大致遵循7点:1、低市盈率;2、基本增长率超过7%;3、收益有保障;4、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比例合理;5、 除非市盈率超低,否则不买周期性股票;6、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7、基本面好。

围绕书中所描述的这些信条,在网上看到过不少相关的讨论,这里不想去重复。我所关注的是,他能够利用这种投资方法持续赚钱的关键是什么?因为从这些概 括出的原则来看,其实很简单,不外乎公司基本面稳定(行业波动小)、股价超跌而已。如果说这样就能够带来成功的投资,那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市场中始终只有少 量的投资者能够持续盈利(包括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机构投资者)呢?

何为价值?

股票价格的形成,大家都知道,是由投资者愿意为股票这个商品支付多少代价而决定的。由于参与者众多,大家的判断标准不一,自然就形成了价格的大幅波 动。而在作者和诸多所谓价值投资者的眼中,“该看的是有无价值”。也就是说,有价值这么一个中枢存在,价格始终在围绕这个中枢波动。如果说价格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那么,价值就应该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了。聂夫所奉行的低市盈率投资,市盈率就是他认为把握这个中枢的重要标杆之一。真是如此吗?

而在我看来,现实世界中似乎并不存在这么一个绝对的价值的概念。市盈率是一个衡量公司价格和公司既往业绩之间偏离度的标尺,但很明显,它是一个相对而 非绝对的标尺。随着公司业绩的变化,同样的价格往往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很明显,一家目前市盈率超高达100倍的公司,如果其维持30%的高增长,股价不 变,3年后市盈率就会大幅降低到45倍,第5年市盈率就只有27倍。实际上,在新兴经济体的小型公司中,维持30%年利润增幅的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在聂夫的书中,实际上他也并没有给出一个绝对的价值的概念。从他的投资经历中可以看到,他所遵循的低市盈率投资,就是一个双低的概念:一是股价比市场平均估值水平有折让;一是市盈率较公司盈利增长率存在折让。

简单归纳,聂夫的投资秉持的关键就是折让。也就是说,他认为市场是经常会犯错误的,所以才会出现错误的价格。在市场犯错时买入,等到市场修正错误的时候,也就是他要离场的时候了。

左侧的困扰

这种投资方法,实际上是逆向投资,也就是所谓的“左侧交易”。这又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成为一名能够赚钱的左侧交易者?

在我看来,聂夫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成功的逆向投资者,与这几点有很大关系。首先,他有独立思考能力。当几乎所有的机构都认为2008年将延续黄金十年 之梦的时候,你敢对自己说:“市场已经太狂热了,我先出来凉快凉快”吗?或者这里不应该用敢,而要用舍得。我们总是舍不得放弃或许能够到手的每一分钱,而 往往却会为了这一分钱从悬崖上坠落。

其次,他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脏。左侧交易,意味着你认为市场正在运行的趋势是错误的,也就是认为大多数人是错的,这需要的是充分的自信和长时间训练才能形成的独立思考能力。但问题是,趋势是有巨大惯性的,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是无法预知这种惯性将持续到何时。在石头停下来之前,试图去阻挡下滑趋势的人,在我们的字典中有个现成的成语为他们准备着——螳臂挡车。像聂夫关于花旗的投资,1987年大量买入,1991年最低时较其初始成本下跌了75%。虽然最终这是个喜剧,但个中滋味,恐怕绝非美妙,否则聂夫也不会把这个投资经历放在开篇之处了。




  再次,他有可持续投入的资金。从他的投资经历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逆向投资者,必须 先买一个足够饱满的钱包,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固执买单。花旗以及他的其他不少左侧交易最终能从悲剧变成喜剧,除了他有足够坚强的毅力外,能够有钱在低位摊薄 成本,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而这一点,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实际上比坚强更重要。从自己和自己身边朋友们的投资经验来看,入市之初,大多觉得这里钱多、人傻、 速来,恨不得满仓加透支,懂得留出预备队重要性的人实在太少。只有板子挨多了才知道,降低预期,随时给自己保留一些预备队,对投资是何等重要。

还有一点我认为值得大家思考的是,逆向投资如何在保持独立思考精神的同时,又能避免陷入偏执的境地。这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真理前进半步就会变成谬误,尺度,这个尺度在哪里呢?暂时没有答案,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旧菜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一大早在床头读今天的《证券时报》,发现也有朋友识货,在推荐《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一书,而且推荐文章写得不错,在此刊出,免费为该书做做广告。


 

黎明静静好开卷,经典从来不封尘。

知识后天可获得,性格先天已形成。

 

    【尽管我悲观的结论是:没有几个人可成为聂夫,但读读聂夫绝对没有坏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84

Ben Horowitz告誡創始人:CEO是後天磨練出來的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68780.html
者按:本文的作者是Ben Horowitz,他是硅谷頂級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聯合創始人。他的公司先後投資了Groupon、Skype、Zynga、Foursquare和Facebook等著名的互聯網公司,外媒BusinessInsider把他譽為硅谷最牛逼的50個天使投資人之一。在這篇文章裡面,他對創業者表達了自己對CEO的看法:CEO這個職位並不是靠天賦吃飯,它更多的是需要後天努力學習和磨練。

在一次聚會上,朋友把「CEO是靠天賦吃飯,還是依靠後天的磨練和培養。」這個問題丟給了我。而我當時很草率的回答了他:「這就等同於問別人羅馬帝國是憑空而來的,還是慢慢發展起來的。CEO並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我的回答的確震驚了他,而我也瞬間意識到,事情並不是我最初所說的那麼簡單。

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我發現很多人認為CEO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來自於後天的磨練和努力。我時常聽到一些投資人和董事會成員大聲指責一個公司的創始人,並輕率給出「他不適合當CEO」之類的結論。其實我並不知道他們的依據是什麼。一般情況下,創始人想到成為合格的CEO是需要數年的時間去磨練的,旁人根本就不應該在短期內妄自下定論。

在田徑運動項目裡面,像短跑這類型的運動是可以迅速掌握的,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很自然的動作。但是對於拳擊這類運動來說,它更多是需要依靠後天的磨練。迫使自己熟悉不自然的動作需要大量的練習的。如果你覺得當CEO是很自然的事,那你就有可能會被潑冷水。

當CEO需要應付很多不自然的場合。從人類學的角度上來看,一般人是更偏向於做一些討人喜歡的事情,因為這樣能夠和別人更好的相處。要想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CEO,你必須要經歷很多事情才能掌握真諦。從短期上來說,CEO是要處理很多煩心事的,這會讓他們覺得很不自然。

比如說當朋友向你講一個故事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你會因為表達效果不佳而要求他改日再講一次嗎?沒錯,這樣的確很怪異,但是CEO卻經常做類似的事情。如果員工的報告並沒有達到他的要求,他就會命令員工重新整理一遍,從而再次評估和反饋。如果一個CEO連這點工作都不能勝任的話,那些像評價、市場計劃、政治處理和解僱賠償等工作就更難做好了。

對於CEO來說,給予反饋並不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但是它是管理技能的基石。對於這種不自然,有應該如何處理呢?

「狗屎三文治」

對於「反饋初學者」來說,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技巧,它被經驗豐富的經理叫做「狗屎三文治(The Shit Sandwich)」,來源於管理寶典《The One Minute Manager》。其理論就是先對員工說一些讚揚性的話(面包層),然後給他們傳遞一些富有挑戰的消息(狗屎夾心),最後告訴他們自己非常重視他們的能力(面包層)。這種「狗屎三文治」能夠引導別人把注意力放到事件行為上,而不是針對任何一個人而言,因為他們的價值已經得到承認。這對於反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不過這種方法只適合一般初級員工。它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它往往過於正式。因為CEO需要預先想好場景和劇本,確保這個流程能夠讓員工覺得真實和客觀。

不過這個方法使用的次數過多之後,就會缺乏真實性。如果員工經常聽到這種話,他們聽到第一句的反應就是:「他現在稱讚我了,接下來這句肯定是狗屎!」

對於那些高級員工來說,他們對這個方法可謂瞭如指掌,根本就不會吃這一套,甚至會反感。

在我的早期生涯裡面,我曾經試過為高級僱員精心設計「狗屎三文治」。而他們卻很坦然的告訴我:「別跟我來這套了,直接告訴我做錯了什麼就行了。」當時我就也覺得自己沒有做CEO的天賦。

關鍵要素

想成為處理反饋的精英,你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巧(包括「狗屎三文治」)來提升自己。你必須向員工展示與自己性格、價值觀相符的領導風格。怎麼才能做到這點呢?

較真不裝。你要讓員工意識到自己的反饋是非常重要的,並不是純粹的玩笑。在這方面你要嚴肅,虛偽不得。

指明正確方向。你之所以給出反饋是希望他們成功,而不是失敗。你要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讓他們瞭解自己的想法。在這個基礎上,你還要提供相應的幫助,這樣他們才會聽從你的命令。

不要感情用事。比如說你決定要炒某個員工,就直接點,不要有任何的遲疑。不然的話你就會把自己陷入僵局。

·不要在員工的圈子裡當面羞辱他們。有些反饋具有普遍性,的確可以公開說,但是不要在大家面前羞辱任何一個員工。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你的反饋就沒有那麼大的效果了,而且員工還會記恨你。

·在反饋的過程中,要直接了當,而不是繞圈子。比如說你覺得某人的演示很差勁,你最好還是指出問題的所在,而不是說一些客套話。反饋不到位,它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因為這樣的反饋有欺騙色彩,會給員工帶來一定的困惑。但是你不能藉著自己在行業上的權威把話說絕,這樣可能會引發爭論。

讓反饋變成對話,而不是獨唱戲

你可能是一家的CEO,並經常告訴員工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但並不代表你就是對的。在某些職位上,員工比你懂的要多很多,他們掌握了更有力的數據,而你只是瞎胡鬧而已。

因此你的目標是為反饋提供一個開放式的討論氛圍,鼓勵員工挑戰你的判斷,並為結論而展開合理爭論。通過這種方式,你將會獲得更深入的探討,並引發高質量的思考,甚至察覺自己的錯誤所在。

高頻反饋

一旦你掌握了關鍵技巧,你就應該頻繁的練習。作為一個CEO,你應該對每樣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另外你要對所有預測、產品計劃、演說甚至一個評論都有自己的見解。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喜歡別人的評論就給他及時的反饋。如果你不同意某個員工的看法,就說出來。沒必要隱藏什麼。這樣做的話,任何來自你的反饋都不會被理解為「針對」。因為和CEO打交道的員工已經習以為常,他們只是覺得高層「對事不對人」。這樣一來,每個人都會關注這些問題,而不是把它幻想成類似於隱性的績效評估。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員工願意針對壞消息而進行討論。如果員工能夠毫無顧忌地提及彼此的錯誤,這對於公司來說是好事。企業文化好的公司能夠讓員工開放地討論錯誤。而企業文化差的公司就非常令人堪憂,因為員工都要想盡辦法把自己的過錯藏起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努力成為一名CEO

想要成為一名CEO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先進技能,我應該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了很多類似的文章,但是可以告訴你的是,那些習慣不自然行為的人,才是當CEO的料。如果你剛剛開始扮演一家公司的創始人兼CEO的角色,遇到什麼尷尬或者無能為力的事情的時候也許會找不到路 ,這也是很正常的。這都是大家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我也不例外。只要你迎難而上,不斷學習,你就能勝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97

AMD的尷尬今生:先天不足,後天無力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401/t20140124_546347.htm
2013年11月中旬,芯片企業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宣佈即將在2014年春季推出全球第一款專為超級計算機設計的圖像處理器(GPU),再加上近期加速處理器(APU)在遊戲機市場表現不錯,這些積極的信息將其股價從2013年初的2美元/股提升至當前的3.6美元/股。然而,與2000年45美元/股的峰值相比,仍相去甚遠—哪怕是在2006年,其182億美元的市值也超越了如今的英特爾(118億美元)。但其後,AMD的表現一直難以讓人滿意,曾經連續8個季度虧損,數度瀕臨破產邊緣。雖然在2013年稍有起色,但復興之路困難重重,很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在不遠的將來退出高科技產業的舞台。

  欲與英特爾試比高

  AMD的名號並不廣為人知,但貴為全球第二大電腦芯片提供商,它幾乎是英特爾唯一的競爭對手。在2006年收購同為芯片生產商的ATI後,AMD成為圖像處理器的最大提供商之一。這家由傑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和他在飛兆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同事們於1969年創立的企業和大名鼎鼎的英特爾幾乎同歲。

  上世紀70年代中期,AMD開始專注於電腦芯片的設計和生產。到了80年代則主要生產英特爾芯片的低價克隆版。1995年以後,AMD不再依賴英特爾,開始自主創新,經過幾番起伏,在1999年成功推出Athlon芯片,性能超越英特爾同代的奔騰,讓業界大為吃驚。2003年,它又率先推出64節的Opteron芯片,其後在雙核芯片開發上,繼續領先於英特爾。2006年,AMD進入黃金時代,在技術上真正實現了對英特爾的超越,大有要和英特爾平分天下的勢頭。

  遺憾的是,好景不長,AMD很快在設計和生產上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這讓英特爾抓住機會,不斷推出性能更為優異的芯片,並利用其雄厚的資金和市場影響力,通過價格戰和廠商協議,封鎖了AMD的突破路徑,使其短暫的技術優勢根本無法轉化成為市場優勢。此後,全球經濟衰退和電腦市場的飽和對經營狀況不斷惡化的AMD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生存,它不得不大幅削減員工和剝離資產。目前的AMD雖在若干領域裡努力開拓以求有所突破,但一系列的深層問題阻礙著其向前發展。從長遠來看,AMD的前景極為黯淡。

  英特爾的小型克隆工廠

  AMD的致命問題,是它的商業模式從創立伊始就隱含著重大缺陷,這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最大障礙。

  其實,當年默默無聞的AMD正是因為英特爾才被推到了時代的最前沿。早在1981年,當IBM推出基於英特爾芯片的個人電腦後,PC市場飛速擴張。為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避免被英特爾套牢,IBM要求英特爾向另一家企業提供技術使用權,以建立芯片的第二貨源。AMD因此被英特爾選中,從此開始生產英特爾芯片的低價克隆版。

  但英特爾的知遇之恩也成為對AMD的「詛咒」。因為多年來一直依賴於英特爾的技術,AMD始終沒有建立起強大的研發能力。同時,由於一直在生產低價克隆芯片,它只能成為棲身於電腦低端市場的小眾經營者,無法形成足夠的生產能力和規模。所以,從本質上來說,AMD就是英特爾的一個小型克隆工廠,具有完全相同的商業模式—即設計、開發與生產為一體的垂直整合,但規模卻小10倍不止。

  雖然身處高科技行業,但芯片行業與其他領域有著明顯的不同。首先,它有很強的逐代替換性以及產品季節性,而且產品換代很快。先推出的芯片往往佔儘先機,後來者幾乎沒有生存空間。一旦錯過最佳上市時機,針對芯片的所有投資都可能會付之東流。其二,芯片行業的投入甚高。投建一座標準的芯片廠需要30億美元,建造週期長達6年,且每兩到三年就需要更新設備,運營費用驚人。即便順利建成投產,能否接到訂單也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不僅如此,開發芯片的投資也動輒上億。因此,芯片企業只有依靠穩定的大宗訂單才能維持。換句話說,垂直整合型商業模式可維持的核心條件就是大規模生產,否則就會陷入入不敷出的惡性循環。

  持續獲得大宗訂單的條件是不斷推出高性能的芯片。這就要求芯片企業同時具備強大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但多年來AMD一直生活在英特爾的「庇護」和陰影之下,騰飛所依賴的左右兩翼根本沒有長成。1995年和英特爾終止技術協議後,AMD獨立開發的K系列芯片幾乎一敗塗地。所幸它收購了美國半導體公司NexGen,依靠新團隊開發的K6芯片,才遏止住頹勢。

  沒有足夠的生產能力支撐也是AMD的致命短板之一。它僅有兩間工廠,而英特爾則有15間。這就導致當它偶爾推出高質的芯片時,卻又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從而使用戶對它的可靠性失去信心。這才是眾多電腦商對AMD一直若即若離的最關鍵原因。

  由此看來,在這個資金高密型行業,規模經濟就是市場法則。大則為王,小則滅亡。在殘酷的遊戲規則下,AMD和強大無比的英特爾採用同樣的商業模式,卻根本不具備同樣的實力和規模去競爭。因此,一直以來,無論AMD如何奮發圖強,甚至也實現過數次驕人的突破,但在電腦廠商心中,它永遠都只能是與英特爾談判的籌碼,而非合格的供貨商。

  AMD的商業模式決定了這種尷尬的定位。其實,它成功的唯一突破口就是深度變革其商業模式,如轉戰其他市場空間,在圖像處理器、移動平台和大眾產品智能化芯片領域另闢蹊徑,不與英特爾直接爭鋒;或改走輕資產路線,完全轉型為一家如同英國ARM一樣的設計企業。但直到2009年AMD才開始實踐輕資產運作,2012年完全剝離。但彼時,天下格局已定,此舉已然晚矣。

  內憂外患 雙重夾擊

  作為行業老二,AMD一直都在利潤空間狹小的低端市場經營,現金流相當薄弱,並長期負債,多年來都未能解決其研發和生產問題,這是它最嚴重的內部缺陷。

  英特爾每年的研發投入為100億美元,而AMD只有區區10億美元。其實,當年英特爾選擇AMD就是因為它的基礎薄弱,就算分享技術也無法對自身形成真正的威脅。有限的研發能力使AMD在開發諸多產品時都顯得捉襟見肘,中央處理器結構「推土機」和2006年推出的巴塞羅那融合芯片都充滿了設計缺陷。其後的Llano加速處理器雖算AMD的首創,卻表現更糟,不得不在2012年承受1億美元的庫存註銷。

  除了嚴重的設計問題,AMD還面臨生產能力的不足。它僅有的兩間工廠根本無法應對供求上的大幅波動,而長期資金的缺乏也使它無法對製造技術實現必需的升級,不得不將部分生產外包。但與此同時,英特爾則不斷推出更出色的產品,並保證貨源充足。更糟糕的是,瑞茲(Ruiz)和梅爾(Meyer)兩任總裁均未實施清晰而有效的技術升級戰略,導致許多核心開發人員離開,進一步削弱了AMD的研發能力。

  不但要應對內憂,AMD還要面對巨大的外患。PC市場的飽和對以電腦芯片為生的AMD衝擊極大。更重要的是,巨無霸英特爾實施的市場封鎖和打壓更讓AMD舉步維艱。英特爾不但採用激進的價格戰,更向大型電腦商提供巨額回扣,促使它們購買自家芯片。2007年,英特爾給戴爾的回款竟高達其一季度總收入的76%。因此,雖然AMD多年來一直試圖說服主要PC生產商給它更多訂單,並向它們提供免費芯片,但收效甚微。在亞洲市場,英特爾對AMD的封鎖就更為嚴重。

  為突破困境,AMD在2005年終於採取法律手段。幾番較量後,兩家企業在2009年達成庭外和解,AMD獲賠12.5億美元。雖然勝訴,但此曠日持久的糾紛耗費了AMD大量人力物力,不但損害了投資者信心,還嚴重扭曲了AMD的商業心態。其實,AMD早應看出其失敗的真正原因並非英特爾的打壓,而是廠商對其產品質量和生產能力缺乏基本的信賴。換句話說,廠商和英特爾合作並非是源於後者的威逼利誘,而是根本不相信AMD是一個可長期合作的合格夥伴。AMD應做的是儘早全力進行深度的戰略轉型。

  其實在芯片行業,還有一個重要的競爭法則,就是成功需要整體企業生態系統的支持。當前電腦產業鏈完全由英特爾和微軟控制,數目眾多的各級配套企業都參與其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企業生態系統。系統內各企業相互依存,共生共榮。所以,AMD要想和英特爾競爭,僅有良好的產品遠遠不夠。沒有配套企業的支持,如微軟開發操作系統、電腦廠商設計相應的電腦等,即使AMD芯片的性能再優良,也不會成功。這就是為什麼AMD耗費4億美元開發的64節芯片Opteron,雖然性能極優,但仍然沒有獲得廣泛成功的原因。本質上來說,AMD不是在和英特爾,而是在和一個龐大的企業生態系統競爭。所以,無論其產品多麼優異,根本沒有取勝的機會。

  換帥頻繁 缺乏領袖

  和英特爾的持續拉鋸其實掩蓋了AMD一個更為深層的問題,就是它多年以來一直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袖。創始人桑德斯擔任總裁長達29年之久,雖然他本人特立獨行、高調張揚,卻在企業文化中注入了二等公民的心態,甘於在英特爾的牙縫間生存。企業上下既無挑戰它的意願,也無這種自信。

  桑德斯的繼任者瑞茲雖然給AMD帶來了秩序和效率,但他缺乏遠見卓識,錯誤地發起了對英特爾的法律戰,延誤了AMD戰略轉型的時機。而瑞茲本人也捲入了內部交易的醜聞,於2009年從AMD的剝離企業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辭職。下一任總裁梅爾雖然因為大幅出售資產改善了AMD的財務狀況,但卻因缺乏清晰的移動平台戰略,並傲慢自滿,而在2010年被董事會解僱。其後是財務總監賽弗特(Siefert)毫無建樹的短期任職。目前,AMD由聯想的前任總裁瑞德(Read)執掌帥旗。

  因為換帥頻繁,AMD的高管團隊也一直無法穩定。過去4年,共有8位總監級管理人員離職。領導層如此動盪不堪,使得AMD無法形成一個清晰而長期的戰略方向,同時也無法有效實施重要的戰略決策。高層的動盪還嚴重影響了士氣,導致核心人才大量流失,包括當年開發出明星產品Athlon芯片的團隊。缺乏領袖人物和AMD的董事會也有直接關係—不但自身能力有限,也未負起應盡的責任,且與AMD的歷任總裁摩擦不斷。恐怕AMD在這一關鍵時刻需要的是一個新的董事會,而不僅是另一個新CEO。

  苦鬥一生 前景黯淡

  40多年來,AMD雖然艱苦奮鬥,但一直被低質產品、法律糾紛、高層爭鬥,乃至供貨不足等諸多問題所困擾,可謂命運多舛。已入中年的AMD須採取激進的行動,否則它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從高科技舞台上消失。

  目前來看,遊戲機市場應是AMD的希望所在,其芯片已被微軟和索尼採用。這是AMD在2013年前兩季度虧損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但在這個領域,英偉達(Nvidia)也實力雄厚,AMD在它面前毫無優勢可言。在移動平台市場,英偉達更是已捷足先登,走在了英特爾和AMD前面,不但為安卓系統設立了手機遊戲網上店,還開始為汽車等其他大眾產品生產專用芯片。當然,英特爾也在大舉挺進移動平台領域,新推出的Haswell芯片性能優良,移動和桌面平台的界限已經模糊。這兩家企業的綜合能力都是AMD無法匹敵的。

  和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合作或可提供一些機會。AMD在2012年宣佈要設計以ARM技術為基礎的芯片,面向云端和大數據中心所使用的高端服務器。但英偉達也在朝這個方向邁進。而且,ARM自身也已進入PC市場,並得到了微軟的支持。它的市場總監曾預言,到2020年,全球只會有ARM和英特爾兩家芯片設計商。從各方面來看,這個預言可能會成為現實。

  其實,AMD繼續存在的最大希望依然來自英特爾的支持。因為擔心招致政府的壟斷調查,英特爾並不希望AMD破產。它會想辦法讓AMD生存,同時限制它的成長。這樣看來,AMD從誕生之始就是一場由英特爾主導大戲中的小配角,命運幾乎完全掌握在英特爾手中,注定無法興盛,也未必滅亡。這恐怕就是它的宿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34

身高全靠遺傳,後天影響不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959

Wuttichai Suksara來自泰國,18歲就高達2.2米,他是全球最高的排球運動員,要穿56碼的鞋。(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6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身高全靠遺傳,後天影響不大?》)

最新研究表明,對人類身高有直接和間接作用的基因多達400個。身高幾乎完全是由遺傳決定的。如果說過去的研究只能解釋身高的十分之一的遺傳影響機制,那麽現在的研究可以解釋五分之一的身高遺傳機制了。

人的身高是生物學性狀之一,千百年來,人們認為身高的主要決定因素是遺傳、飲食和環境因素綜合形成的。但是,在人類認識了基因的作用後,開始認為基因在決定身高中占主要作用,於是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後,開始尋找與身高相關的基因,並且通過尋找這樣的基因,獲得了更多的身高基因與健康、疾病有關的信息和知識。

多基因作用

由美國和世界其他300個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對25萬人的基因組進行研究,於2014年10月初步完成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關於人類身高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項目,並且由美國最大的人體性狀遺傳研究協會(GIANT)公布了這項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發現,對人的身高有直接和間接作用的基因區域多達400個,之前研究人員認為,與人類身高相關的基因區域可能有200多個,但2014年發表的研究結果大大超出了之前的估計。這項研究是從253288個人的基因組中收集並分析數據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約200萬個常見基因變異,然後從這些基因中篩選出了697個與身高有關的基因(分布在424個基因區域),是當時與性狀特征和疾病有關的最大數目基因。

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博德(Broad)研究院的約珥·希爾施霍恩(Joel Hirschhorn)博士(也是GIANT協會主任)認為,根據研究結果,可以認為,人類的身高幾乎完全是由遺傳決定的。如果說過去的研究只能解釋身高的十分之一的遺傳影響機制,那麽現在的研究可以解釋五分之一的身高遺傳機制了。

早在2007年,這個研究組就在探索人類身高的遺傳作用時發現了第一個常見身高基因,而2014年發表的研究結果則表明,人類80%的身高突變來自於遺傳,即基因。而且,以往的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表明有許多基因影響了身高,這說明大多數遺傳來自常見遺傳突變,而不是稀有突變。但是,由於之前的研究規模不夠大,難以得出明確的結論,但現在能得出結論了。

在發現的與697個與身高有關的遺傳變異都定位在與生長有關的基因中,這與預期相符,但也有一些發現出乎意料。例如,現在證實了以前鑒定的許多基因與骨骼生長調控有關,但也發現有一些基因與兒童不明原因的骨骼異常生長綜合征有關。

例如,mTOR基因是眾所周知的與細胞生長相關基因,但是之前的研究並未將其與人體骨骼生長聯系在一起,現在發現它有這樣的作用。還有一些其他的基因參與了膠原蛋白(骨骼組成部分)和硫酸軟骨素(軟骨組成部分)的代謝,以及生長板中基因活性網絡,生長板(growth plates)是指長骨末端附近的生長組織區域。與骨骼生長有關的基因都決定或影響著身高。

進一步的認識

在2014年的研究結果發表後,希爾施霍恩等人又與加拿大蒙特利爾心臟病研究所、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和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員等近280個其他研究團隊合作完成了另一項更為深入的研究,研究結果於2017年2月1日在線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

這項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尋找低頻率發生和罕見發生變化的基因,這些基因變異直接改變蛋白功能,而且往往對身高具有更強大的影響。由於這些基因難以發現,以及它們編碼的蛋白功能的變化也難以測定,因此需要大量的統計學研究人員參與。

這次研究獲得了更多的人的基因,提供基因的誌願者人數達到七十多萬。同時,由於國際團隊的通力合作,研究人員對這些龐大人群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有更深入的發現,初步表明有83種以前未發現的基因在影響人的身高,盡管這些基因的變異是不常見的,但是它們對人的身高的影響比以前發現的基因都要強烈得多。例如,這些基因中的一些可以調節2厘米以上的身高,這種量化作用是從來沒有發現過的。此外,這項研究也發現了幾個以前未知的與身高相關的生物學通道的基因,它們都參與骨骼生長。

這次的研究取得更深入的結果的重要原因是采用不同於2014年研究的新的基因檢測技術。2014年的研究采用的是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這種研究方法是可以對大量人群的基因組進行快速掃描,以尋找和追蹤一種特定性狀的標誌物。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優勢是,善於發現常見的基因變異體,但是經測定,幾乎所有鑒定出的基因變異體改變身高不到1毫米。

另外,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也有弱點,最大的弱點是並不善於捕捉到不常見的但具有更大影響的基因變異體。而且,全基因組關聯研究追蹤到的基因變異體往往多數位於基因的蛋白編碼部分的外面,這就很難找出和確認它們影響到哪些基因。

研究人員對711428個成年人的基因進行外顯子芯片的檢測,開始時有46萬人參與研究,隨後約有25萬多人用於驗證前期的發現。最終,研究團隊鑒定出83個不常見的與成年人身高相關的變異體。在這83個與身高相關的基因變異體中有51個低頻率變異體(在不到5%的人中發現到),有32個罕見的變異體(在不到0.5%的人中發現到)。

通過這些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可以解釋27.4%的身高遺傳力(heritability),而2014年的研究結果能解釋五分之一的身高遺傳機制。24%的這些新發現的基因變異體對身高的影響超過1厘米,而且相比於常見的變異體一般產生的影響,它們產生的影響更大。但是,常見的基因變異體仍然控制著大部分的身高遺傳力。

另外,包括SUSD5、GLT8D2、LOXL4、FIBIN和SFRP4等在內的基因在以前並不知道與骨骼生長有關聯性,現在研究也證明了它們的確影響身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75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將在明天或後天穹頂吊裝

5月24日下午,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中核集團舉行“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穹頂吊裝新聞發布會。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的福清核電5號機組進展很順利,現場已準備就緒,將在明天或後天進行穹頂吊裝。

“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創新,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項目實現穹頂吊裝後,即將實現主體工程從土建轉向全面安裝階段。俞培根表示,中核集團“華龍一號”國內外四臺示範工程進展有序,各關鍵工程節點均按期或提前實現,是全球唯一按照計劃進度建設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工程,有信心打破首堆“必拖”的魔咒。

俞培根介紹,“華龍一號”追求設備中國制造。中核集團一直以來大力支持核電設備的自主化、國產化,在滿足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持續為設備的國產化創造條件,提供研發技術支持,創造產研合作平臺,推進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能力水平。“華龍一號”的設備共計有6萬多個臺套,生產、設備、組裝涉及上海、四川等28個省市,53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了項目的研制和建設。“華龍一號”的裝備國產化率可以達到85%以上,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核心裝備,代表著我國制造業的先進水平,保證了“華龍一號”的安全性、先進性、成熟性與經濟性。

俞培根表示,“華龍一號”已成為中國“一帶一路”的新名片。目前中核集團已經與阿根廷、英國、埃及、巴西、沙特、阿爾及利亞、蘇丹、加拿大、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在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合作論壇期間,中核集團公司的董事長王壽君先生,與阿根廷核電公司總裁塞默洛尼簽署了關於阿根廷第4座和第5座的核電站的總合同,根據雙方的約定,中核集團將和阿根廷核電公司在2018年開工建設一臺70萬千瓦的重水堆核電機組,在2020年開工建設一臺百萬千瓦級的“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機組,這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重要成果,也是中核集團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共同繁榮的具體舉措。至此,中核集團出口海外的核電機組增加到了8臺。

中核集團已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經貿關系,正在商談核電以及鈾資源、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等核工業全產業鏈的合作。據了解,全世界有超過70多個國家已經或者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到2030年計劃新建機組超過200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44

九龍塘地皮後天拍賣 估值30億

1 : GS(14)@2010-11-01 22:23:3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101/News/ea_eac1.htm


【明報專訊】今年樓巿表現暢旺,港府本財政年度(2010至2011)以來賣地收益較去年大幅增長,巿場關注後天將拍賣位於九龍塘延文禮士道住宅地皮,業界一般估計,成交價介乎23億至近30億元,較勾地價高出34%至72%不等。此外,有房地產學者預期,料今年底前繼續有發展商「勾出」豪宅地皮。

豪宅地供應少 料吸引競投

港府拍賣的九龍塘延文禮士道地皮(新九龍地段第6493號),大可興建豪宅,巿場人士認為其位置中,附近有華人基督教永遠墳場,料景觀均較今年8至 10月拍出的九龍塘義德道1號、3及5號地皮稍為遜色。不過,也有巿場人士預期,目前豪宅物業供應較少,料拍賣上述地皮仍可吸引不少發展商競投。

萊坊執行董事陳致馨表示,政府明年4月將執行地產發展項目限「發水」最多一成指引,但內地資金充裕及人民幣升值,料續有內地資金來港入巿房地產物業,本周三拍賣上述地皮仍對發展商有吸引力。

今年港府賣地收益較去年理想。地政總署資料顯示,本年度(截至昨天為止)售出土地共12幅(9幅住宅地皮、其餘3幅是油站及商貿地皮),總金額381.656億元,分別較去年全年度10幅(當中4幅住宅地皮)及總金額近144.6億元增加20%及1.64倍。

不過,本年度拍賣售出的住宅地,涉資370.34億元(當中6幅透過勾地拍賣售出),較去年全年度其中售出4幅住宅地金額138.31億元(4幅住宅地均透過勾地拍賣售出)大幅高出1.68倍。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一手豪宅物業存貨量逐步減少、低息環境持續至明年、政府增加土地拍賣、內地資金陸續投入樓巿等,促使賣地收入持續上升。

年底前料續有豪宅地被勾出

許稱,雖然今年內如九龍塘義德道等地皮,以創九龍區新高樓面地價至每平方呎17,976元成交,但未必因麵粉(地價)貴過麵包(樓宇)而推高樓價,因為將來建成後令樓價太高,也會脫離巿場承受力而難以售出。許認為,港府明年4月開始限制新項目發水比例不逾一成,但預期有部分發展商為趕搭尾班車,料今年底前繼續有部分豪宅地皮有機會被勾出。
2 : GS(14)@2010-11-01 22:35: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612630

新地密吸土儲 九龍塘豪宅地後日拍賣
郭氏兄弟親落場睇地
2010年11月01日

【泡沫樓市】
【本報訊】樓市旺勢沒法擋,發展商賣樓收入豐厚之餘,亦積極吸納地皮。新地( 016)郭氏兄弟(郭炳江及郭炳聯),昨日在高層陪同下一行逾 10人,到後日拍賣的九龍塘延文禮士道地皮作現場實地「睇辦」,逗留達半小時。其間郭氏兄弟不斷視察四周環境,看來對地皮甚有興趣。 記者:林志光 朱連峰

新地今年除買樓勇進外,亦積極吸納土儲。政府今年至今售出的 10幅地皮,新地奪得 3幅,涉資逾 147億元。而其位於元朗錦田沙埔的大型項目,則趕上發水樓尾班車,取得建築圖則,批建近 4000伙,為區內近年最具規模的住宅項目。
未回應是否志在必得


對於郭氏兄弟親自到現場視察,新地代理執行董事周國賢表示,「幅幅地我哋都會到現場睇」,至於是否志在必得,他未有回應,只表示集團一向克制,不會刻意高價搶地。
無獨有偶,今年 8月紅磡灣地皮拍賣前,郭氏家族實地考察亦被本報撞破。該地拍賣時亦有傳新地派影子人舉牌競投,惟最終不敵長實( 001)。至於早前售出的兩幅九龍塘義德道地王,亦傳新地影子人在早段曾經參與,反映新地對九龍塘豪宅地皮的興趣甚濃。
業界認為,即將拍賣的延文禮士道地皮,因位置及周遭環境較遜色,加上顧慮到能否趕上發水樓尾班車,測量師估價較為保守,最高每呎樓面地價 1.35萬元,明顯較同區義德道 1、 3及 5號地皮的每呎樓面地價 1.66萬及 1.8萬元,低了 19%及 25%。不過,業界未因限制發水,而調低延文禮士道地皮的估值。
由於政府鐵定明年 4月開始,推行發水樓面在一成內的限制,業界擔心後日拍賣的延文禮士道地皮,發展商會考量地皮未必趕及限期前入則,因而影響出價態度。
地皮估值 25至 31億元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為該地皮估值時,已加入上述因素,加上其位置不及義德道地皮優越,更甚的是位於九龍塘區邊緣及有墳景,故他估計成交價約 27億元,每呎樓面地價不足 1.2萬元。
宏基測量師行董事陳昌傑指出,地皮除了位置不如義德道外,附近更有不少學校,產生較多噪音,且有塞車問題,又只可建 10層,再加上受新限發水措施影響,估計每呎樓面地價約 1.2萬元。美聯測量師行董事林子彬更因上述原因,估計每呎樓面地價低於 1.1萬元。
不過,天俊測量師行執行董事張楚然較樂觀,認為發展商應可趕及限期前獲批則,保守保計可額外多約 4.5萬方呎樓面,加上發展商對市區地皮渴求,成交價可超 30億元,每呎樓面地價接近 1.35萬元。
政府之前拍賣的兩幅義德道地,成交價創九龍地價新高,嘉里( 683)及華懋,分別以每呎樓面地價近 1.66萬及 1.8萬元,各取一幅地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85

歐盟要求後天前通過改革證緊縮決心希臘恐被迫暫時脫歐5年

1 : GS(14)@2015-07-21 02:36:39

■歐元集團前天的馬拉松財長會議氣氛惡劣,希臘財長察卡洛托斯(前排)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後排中)都神色凝重。路透社



希臘離失救脫歐,只懸一線。希臘雖「跪低」滿足國際債權人大部份緊縮要求,但其他歐元區國家鑑於希臘沒誠信,要求更多落實改革的保證,其中德國更開出被指旨在「羞辱希臘」的辛辣條件才肯泵水。正當歐盟領袖原定本港時間今天凌晨召開的緊急峯會決定希臘的命運,歐盟突然宣佈取消峯會,待歐元區峯會商討到有結果為止,假如峯會仍未為救助希臘開綠燈,希臘可能要被迫「暫時退出歐元區」五年。


歐元集團財長會議前天在布魯塞爾開會9小時無結果,昨天再開會前,歐盟卻宣佈取消峯會,但歐元區領袖會議會如常召開。



歐盟突取消緊急峯會


歐盟歐元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示,歐盟委員會「相對不可能」得到授權,就高達740億歐元(6,400億港元)的第三輪債務救助計劃,跟希臘展開談判。希臘左翼政府上周四晚限期前提交的新方案,在加稅和退休金改革等方面,都幾乎依足債權人之前要求,但有與會人士披露,約十國認為新方案估計開源節流130億歐元(1,124億歐元)並不足夠,要求再撙節10億歐元(86億港元),進一步減軍費,並在私有化、產品市場、勞工法和政府等方面改革作出更多承諾,並要盡快立法增加增值稅,讓國家統計局獨立運作。歐元集團主席戴塞爾布盧姆(Jeroen Dijsselbloem)前晚在中止財長會議後表示,會上除討論希臘的財政問題,亦討論「誠信和信任問題」。消息指會上多名財長要求希臘最快今日就立法加增值稅,以示落實改革決心;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則要求希臘將總值500億歐元(4,324億港元)的準備私有化國有資產,轉移到一個獨立基金,以確保有關資產會變賣還國債。芬蘭財長表示,歐元區同意一些「廣泛條件」才會跟希臘展開第三輪援助談判,包括要求希臘政府必須在後天前通過一些已承諾的改革、進一步實施私有化措施。德國財政部在一份向傳媒披露的立場文件上,還要求希臘在歐委會監督下改革公共行政,而且要立法在財政不達標時自動削政府開支,否則就應暫時退出不准削債的歐元區五年,削債重整經濟,其間可繼續留在歐盟接受人道和技術援助。



左聯轟德「羞辱希臘人」


路透社引述消息,指該文件得到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首肯,但德國仍希望希臘選擇改革留歐,朔伊布勒在會上未有提出希臘脫歐。芬蘭在國內政治壓力下,立場比德國更強硬,完全反對再出錢救希臘。希臘執政激進左翼聯盟高層,對德國的新要求反應憤怒,指分明是為了「羞辱希臘人」。意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據指將在峯會向默克爾說「夠了」,希臘已受夠了羞辱,是時候妥協達成協議。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3/192175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66

香港快運後天再推$22機票

1 : GS(14)@2015-10-14 07:50:29

■香港快運機組人員將換上紫銀色新制服。


【本報訊】香港快運兩歲生日「賣大包」推超平機票,指定目的地未連稅及行李費每程僅22元,每兩日推3個航點,總數約1.5萬個機位,優惠期至本月27日。不過,首批優惠機票原定於昨午5時在官網(www.hkexpress.com)開售,惟4時許突然「偷步」開放訂購,大批守時網民向隅,另外又引發網絡大塞車,不少人抱怨未能完成交易。下一批優惠機票開售日期為10月16日零時零分。首批優惠機票目的地為日本大阪、中國昆明及泰國布吉,計算來回機票及機場稅後,分別為466、473及424元。香港快運原公佈昨午5時起開售機票,但本報記者及部份旅遊網站於約4時已發現可訂票,不少以為5時才開售的網民紛紛鬧爆失去先機。




偷步開售 大塞車遭鬧爆


優惠票引發網絡大塞車,訂購網頁長期顯示「very busy」。有人稱在網頁上看到22元選項,「但一click就變咗千幾」;亦有人幾經艱辛到達信用卡付費頁面,「load完一輪乜都冇,打去熱線話冇(付款)紀錄」。《蘋果》記者又發現,就算同一天的22元票,手機版官網提供選擇的時間較電腦版理想,例如手機版回程可選下午機位,但電腦版只有清晨「紅眼」航班。香港快運回覆聲稱,「偷步」開售目的在確保網站伺服器穩定,測試系統流暢性;又指系統會視乎當時機位空缺提供航班時間,「可能㩒入去啱啱冇晒位,同用手機定電腦冇關係」。優惠票將陸續推出,下批為10月16日零時零分,航點於當天才公佈。今次優惠票,香港大阪來回連稅466元,如需託運20公斤行李再加450元,埋單916元。其他廉航如捷星航空同一航線來回連稅現時最低1,083元,託運行李費另加320元,共1,403元。樂桃航空來回機票連稅及加託運行李費則共2,429元。香港快運又宣佈明年將增加4架A320neo低耗能客機及2架A321客機,令機隊由13架增至19架。機組人員亦將換上以紫色及銀色為主色的新設計制服。香港快運行政總裁安浩恩表示,本地廉航市場未飽和,公司去年起開始獲利,明年可迎來第500萬名客人。■記者佘錦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14/193324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63

後天多區2℃打鼓嶺-1℃昨76長者難抵嚴寒送院

1 : GS(14)@2016-01-23 18:13:26

■有童軍昨在黃石碼頭冒寒撐傘燒烤。何柏佳攝


【本報訊】強烈寒潮正式襲港,天文台預測今天起一連4天,最低氣溫徘徊10℃以下。今天巿區氣溫將降至最低8℃,未來數天氣溫料持續破底,跌至下周一最低的5℃;打鼓嶺更會跌穿冰點,周一清晨料降至零下1℃。天氣驟冷,昨有76名長者不敵冷天氣送院,但有巿民選擇在塔門等山頭露營。有商戶更因保暖產品熱賣,生意較去年同期增三成。記者:鄭啟源



寒潮昨日掀起序幕,下午氣溫開始顯著轉冷,氣溫較前一日降約4℃。天文台昨午4時20分發出寒冷天氣警告,大埔、流浮山、荃灣及石崗等多區,入夜後氣溫跌至10℃。長者安居協會截至昨午7時,共接獲1,561人次使用協會平安鐘,其中76名長者需要送院接受治療,主要是暈眩及身體痛症。天文台科學主任楊國仲指,與強烈寒潮相關的冷空氣,於昨天日間抵達本港,天氣顯著轉冷,氣溫持續下降。明天及下周一,市區氣溫將跌至6℃或以下,新界地區及高地更有機會再低多幾度,甚至有機會出現結冰及結霜情況。天文台預測,今天氣溫介乎8至11℃,新界再低幾度,密雲並間中有雨,吹清勁至強風程度北風,高地及離岸地區風勢,間中達烈風程度。各區氣溫勢將持續插水,天文台的分區天氣系統,再度調低氣溫預測。下周一清晨6時將會最凍,打鼓嶺會錄得零下1℃,同屬新界東的上水、大埔、沙田及將軍澳,也只有2℃,至於市區最低氣溫則為5℃。




下周二氣溫回升


不過,氣溫由下周二開始回升,下周五最低氣溫將升至16℃,不過會帶來雷暴天氣。按現時天文台預測,強烈寒潮帶來的低溫,尚未能刷新本港最低溫紀錄。天文台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曾20次在市區錄得4.6℃或以下低溫,1893年更曾錄得0℃,是本港最低溫紀錄。面對寒潮,家庭醫生鄭智文表示,巿民外出時應穿上足夠禦寒衣物如帽、手套、頸巾等,保持身體暖和。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泡腳以皮膚吸收藥材功效,也可驅寒暖身。許推介將花椒3錢、粗鹽30克與水一起煲煮15分鐘,倒入高身桶中浸腳,加入不逾45℃熱水,浸至差不多膝部位置。泡腳後即時將腳抹乾及穿上襪子保暖。腳有傷口、孕婦及體質過熱的人,不宜浸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23/19463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33

【趣味科普】同理心等於同情心?可以後天鍛鍊嗎?

1 : GS(14)@2016-07-13 05:16:45

近年西方學界刻意把同理心(empathy)和同情心(sympathy)區分出來,認為empathy比較高明。(互聯網圖片)



人人都話要有同理心,但這個心是先天還是後天,可以鍛鍊嗎?跟同情心和憐憫又有甚麼分別?美國暢銷書《Daring Greatly》作家Brene Brown解釋,同理心(empathy)讓大家更親近,同情心(sympathy)若只懂憐憫別人,反倒會讓關係疏離,因為當我們憐憫別人時,通常都是站在較高位置去可憐人,充其量只會說些同情說話,譬如說:「他真可憐,無理給人拘禁,見不到家人。」事不關己的人或許只會在旁食花生,說些涼薄話如:「你看無穿無爛,八個月也不是沒有飽飯吃吧。」同理心則不同,跟受害者是平等的,看着別人受難也會感同身受。若果對象是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那我們就感到真的關自己事,甚至有「人人都是林榮基」的想法,而不會冷血到有「佢死佢賤」的心態。


我們天生有同理心,懂得易地而處將心比己。科學家發現,這個功能在腦不在心,他們認為是在顳頂聯合區(temporo-parietal junction, TPJ)和內側前額葉皮層(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我們經過很多實驗知道,mPFC近眉心位置,在想念朋友時最活躍,說明了一旦發動了這個心,我們也會關懷陌路人,把他們當朋友看待。然而科學家亦發現,這個天生的功能不好好培養,人也會變得冷漠,人與人之間就會出現鴻溝。現實生活裏,人人其實都需要同理心。有研究指出,醫生應診時,這個部位特別活躍,縱使他們外表冷靜處變不驚,但心底裏還是很有同理心的。參考資料:
Cheng Y, Lin CP, Liu HL, Hsu YY, Lim KE, Hung D, Decety J."Expertise modulates the perception of pain in others."Curr Biol.2007 Oct9;17(19):1708-13.
Tusche A, Böckler A, Kanske P, Trautwein FM, Singer T."Decoding the Charitable Brain: Empathy, Perspective Taking, and Attention Shifts Differentially Predict Altruistic Giving." J Neurosci.2016 Apr27;36(17):4719-32.記者﹕陳以恒



美國暢銷書作家Brene Brown是美國TED常客。(互聯網圖片)

同理心是平等的,可以拉近兩個人的關係。(互聯網圖片)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13/196920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5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