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十後創咖啡Instagram記錄每杯咖啡味道

2016-12-15  NM

說到咖啡,大家都知道是有點酸有點苦,但當被問到再細緻的味道卻說不上來,又或者忘記了。三個二十八歲的年輕人——王皓炘(Jimmy)、林天麗(Teresa)及潘振業(Kensome)認為每杯咖啡會因為產地或沖調的人不同,味道及層次也有分別。他們想記下每杯咖啡的獨特味道,於是設計一個名為「Listcup」的手機應用程式,參考Instagram(Ig)的用法,以熟悉的介面鼓勵人們記錄,認識一杯咖啡,感受咖啡的真實味道,更重要的是尊重咖啡師的手藝!記者以為三位創辦人飲了咖啡多年,怎料Jimmy說他四年前在北京工作才開始認真飲咖啡,而Teresa跟Kensome更是在Jimmy介紹下,於大約一年前開始。當時是設計師的Jimmy在北京有較多自己的時間,會經常到訪一些獨立咖啡店,因而結識不少咖啡師,「咖啡師沖一杯咖啡給我後,問我飲到啲咩。待咖啡放涼了,他又會問我有否試到另一種味道。當我飲到時,腦海『叮』一聲,發現原來咖啡有不同味道。是咖啡師告訴我如何飲,我才識得欣賞。」研發app解決問題

Jimmy認為,一般人覺得咖啡種類繁多,用具複雜,在沒有咖啡師介紹的情況下,不知道如何開始着手。咖啡除了讓人感覺小眾及「離地」,Jimmy也發現其他「問題」。他嘆息道,咖啡師具備專業知識及技能,但待遇不佳;很多小型咖啡店都很有特色,但只是局限於服務某地區的客人,難以擴大客源。於是他決定研發一個可以幫助解決以上問題的app,並邀得小學同學Teresa及Kensome幫忙。受這個想法吸引,又想一嘗創業滋味,Teresa跟Kensome最終加入Jimmy,一同離開正職,全心投入Listcup的營運。

我點sell?視覺記錄味覺

用家首先要以咖啡迷(Coffee Lover)、咖啡師(Barista)或咖啡店(Coffee Shop)身份,登記成為用戶。要記錄咖啡的味道,用家為咖啡拍照後,便可以在不同選項中點選有關咖啡的資料,包括咖啡名、沖煮法、產地、處理法等。除此之外,用家更可以在Listcup設計的「風味輪」圖表,簡單用手指「勾畫」出一杯咖啡的香氣、甜度、酸度,連「餘韻」也可以記錄下來!Teresa笑言:「透過為一杯咖啡作記錄,用家在自拍同時也可以學到嘢。」用家更可以互相「關注」(follow)其他咖啡迷、咖啡師或咖啡店,以「視覺」細味其他人的咖啡味道,從而增加對咖啡的認識。Jimmy坦言:「當人們知道如何飲咖啡,整個市場的價值才會有所提高,咖啡師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待遇。另外,咖啡師更可以透過我們的app,尋找一些新的工作機會。」

搜尋咖啡店邀請咖啡迷

Listcup也可以透過用家的位置搜尋附近的咖啡店。不只香港,app也有顯示其他地方的咖啡店,包括內地、台灣、日本及泰國等。不過,不是所有咖啡店皆可以出現在app上;他們要先符合一些條件。「第一要有張吧枱,讓咖啡師可跟客人溝通,令客人知道咖啡是什麼;第二是有自己烘焙的咖啡豆,或有自己的精品咖啡。另外,它們不能是連鎖咖啡店。」咖啡店更可以邀請在附近的咖啡迷來店鋪飲咖啡,發掘新客人。

交易功能

Listcup推出約五個月,用戶可免費使用,團隊指這段時間主要是累積用家數目,令他們先記錄咖啡味道,了解咖啡文化。現時用戶約有一萬名,七成是咖啡迷,三成是咖啡店或咖啡師。他們計劃在未來推出新功能,供不同用戶買賣咖啡豆或咖啡用品。另外,如果咖啡店舉辦不同活動或比賽,他們也可以在此平台招募參加者,團隊會在每宗交易或招募收取百分之五的手續費。Jimmy希望人們一想起咖啡,便會想到Listcup,「如果咖啡是宗教,咖啡師是傳道人,我希望我們的app是聖經。」

專家盤問

J:Listcup王皓炘(Jimmy)T:Listcup林天麗(Teresa)G:StartupHK總監蘇頌禮(Gene)

G:未推出app前,你們有什麼的籌備工作?J:我們設計了一本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可以「寫下」咖啡的味道,是app的前身。我們印了一千本,並擺放在不同咖啡店派發,讓大家知道我們是跟咖啡有關。G:這個小冊子的意念不錯!可以測試用家在app上架後會否真的使用,app因為要滿足三類用家的需要,變得複雜,難以在社區迅速傳開去。

你們有沒有收集用家的意見,反映哪一個功能是可以集中資源發展?T:我們透過app也認識了不少咖啡迷、咖啡店主及咖啡師,我們從中也會收集他們的意見。我曾經向一個韓國用戶了解他如何得知我們的app,他是一個咖啡師,有自己的咖啡店,他說一直想找一個app可以記錄咖啡的味道,所以特地在網上搜尋。所以我認為我們有成功針對我們的用家,社會確實存在着一群想記錄咖啡味道的人。G:現時有多少活躍用戶?T:現時有約一萬個用家,當中百分之十是每日活躍用戶的數量。如果當中再有幾個百分比的用戶參與我們的交易平台,已經可以做到每月收支平衡。

歌手顏培珊

大學時已飲咖啡,現時跟其他拍檔在灣仔開設咖啡店。因為不是很多人有時間特地來咖啡店買產品,所以app的交易功能可以把產品直接寄給客人,方便他們。

「咖啡日常」Facebook專頁版主Sophie

有時經Listcup搜尋到一些咖啡店,也會在我的專頁上介紹,有大約三至四間。因為app同時涵蓋內地的咖啡店,所以在內地時也會使用這個搜尋功能。

終極判決

十分滿分,我會給七點五分。我個人也嘗試過不少咖啡,但不清楚它們產地的分別。飲完一杯咖啡後,我有一些感想,但又沒有記錄下來,然後很快就忘記那種感覺。Listcup可以讓對咖啡有興趣的人記錄對每杯咖啡的感覺,是十分特別及獨特的一個app。雖然只針對喜歡咖啡的人,客戶群較細,但以另一角度而言,他們可以更容易對app作出調整,滿足這個市場,所以我認為它是有潛力。

撰文:王敬蓮攝錄/攝影:關永浩、梁正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52

80後創團購網 半年賺近百萬 美容飲食半價 攻陷年輕OL

1 : GS(14)@2011-02-23 22:55:09


Mycutepons潘國偉。

GroupBuyer王俊華。

ubuyibuy楊聖武。

團購網站善用Facebook,建立一群粉絲支持,達「一傳百」宣傳效果。


網絡世界造就無限掘金機會,青年除打工外,建立團購平台,隨時成為賺取「第一桶金」捷徑。有美國回流學生創辦網站,以飲食美容優惠主攻年輕OL,開業不足半年即賺近百萬元,更獲企業收購,年內轉攻內地。另有網絡營銷公司,讓團購成為客戶網上第三宣傳途徑,成功開拓更多客源,商戶優惠已排至4月中。
本港團購網站概念源自美國,近一年見報率最高的全球團購網站Groupon,去年底收購本地網站uBuyiBuy,創辦人楊聖武及區致恒皆為美國回流學生,將當地整套團購概念搬到本港,成功賺取第一桶金。同期本港大小團購網站,亦急增至60、70個,爭相分一杯羹。
Mycutepons創辦人潘國偉(Garrick),在加里福利亞州大學完成工業工程學學士課程後,經歷多份實習工作,發覺對打工無興趣,經與友人討論後,決定將美國團購的概念搬回香港實踐。
去年8月,他以年僅25歲建立團購網站,直至年底與uBuyiBuy競爭,雖然最終因未達「一日一優惠」,未獲Groupon收購,但近日被擁有國內脈絡的公司看中,年中完成收購後計劃進軍國內市場,再一次向其他團購網站下戰書。
切合商戶及消費者需要
Garrick指,當初投資約10萬元,以至少半價的美容、飲食優惠劵,主攻年輕女性消費群,不足半年已賺取近百萬利潤,證明當初市場定位無誤。不過,要服務消費者之餘,優惠同需切合商戶需要,Garrick指時刻與客戶溝通了解所需,成為拓闊客源基本條件,鞏固與兩者關係。
年輕創業的經營之道,可誘發其他競爭者思考。早已經營網絡營銷生意HKiShop負責人王俊華(Toni)形容,「團購」成為繼Yahoo、Google 後,第三種網絡廣告宣傳途徑。去年12月成立Group Buyer團購網站,初期向原客戶群推介團購宣傳方法,除部分以比例拆帳,大部分客戶百分百將賣出優惠數額,悉數當作宣傳費。而每日優惠由當初一日一個,至現時「一大二小」,優惠已排期至4月中,業務已進入成熟階段。
建立專門討論站
團購在本港急速發展,難免讓人想到行內有惡鬥情況。Toni卻指,事實上行內反而仍有擴展空間,互相不存在惡性鬥價競爭,因各個客戶都有自己宣傳計劃,團購只是一個廣告宣傳平台,在短時間內組織客戶消費,網站按客戶預算、計劃協助推廣而已。
相反,Toni指已計劃建立更專門的團購網站,如紅酒優惠專頁,除定期提供限時優惠,更為愛好者提供討論平台,讓平台經營者適時了解消費者嗜好,消費者亦從平台獲得優惠及資訊更新,締造雙贏局面。
﹏﹏﹏﹏﹏﹏﹏﹏﹏﹏﹏﹏﹏﹏﹏﹏
篩選商戶 要先起底
食店有否抬價提供「至抵」優惠、美容店是否「黑店」專劏客人?為免用家團購後「中招」,不忿留下劣評影響團購網站商譽,故團購網主首要工作,是確認優惠是否貨真價實。
第1關:團購網職員須為商舖「起底」,如發現該店經常劏客,定必不會合作,避免團體客戶投訴,影響網站聲譽。
第2關:團購網職員神秘上門考察時一眼關七,如到食店細看餐牌價錢,是否有先抬價、再推優惠情況;而觀察美容院除視乎公司規模及分店數量,另要有詳細價目表。事關市民手持優惠劵到店內消費,少不免被游說另購美容服務,收費透明度愈高,合作機會愈大。
第3關:團購優惠定必較平常更佳,絕不能與「街邊」優惠無異。
雖然不少商舖推出自家Coupon,但宣傳效果未必跟派出的Coupon數量成正比;反之團購則設有「成團」最低限額,確保一定用家數量,有些更有保證成團協議,保障團購網站利潤,商舖優惠須提供更吸引優惠。
﹏﹏﹏﹏﹏﹏﹏﹏﹏﹏﹏﹏﹏﹏﹏﹏
團購網危機處理 最緊要快
網絡社交平台成為公司宣傳最佳拍檔,在Facebook、Twitter等建立粉絲群,人數愈多,「一傳十、十傳百」的宣傳效果愈佳。但凡事兩面看,在FB「讚好」易,留下劣評引致的負面效果更嚴重,團購網站需訂立快捷危機處理方式。
Facebook特點是當自己成為某一團購專頁粉絲,即時看到其他好友加入情況,愈多朋友加入,自然對網站信心愈大,繼而將網站及優惠轉發,推薦其他好友,因此粉絲人數多寡,直接決定團購網站宣傳效果大小。
Mycutepons創辦人Garrick坦言,開頁初期僅有1,000粉絲,引起關注後即時跟大型商戶合作。他們發現海洋公園設有傍晚入場半價優惠,遂爭取合作,在網上宣傳免費派發半價優惠劵,令粉絲人數短時間暴增八千多人。網站絕處現生機,帶動粉絲留意其他優惠,至今累計有近8萬粉絲。
Group Buyer創辦人Toni指,銷售人員定時與粉絲網上互動交流,加強對方歸屬感外,更可了解他們的優惠喜好。但社交網站信息傳播速度快,對團購網站亦有壞處,Toni指,曾有用家購了美容劵後,到店舖消費時被告知不可同時使用數張優惠劵,跟當時網上宣傳有異,即時向他們投訴。
經Group Buyer與店舖了解,得悉是店員錯解優惠劵用法,Group Buyer遂向用家解釋,事件才不致在FB發布。Toni稱,一早訂立團購獨特的危機處理竅門,就是要「快」,最快速度接手投訴,用最快速度向店舖了解,再快速回應事主,將問題盡快解決,減少對公司負面影響。
撰文:梁愚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15

【扮金仔做強國】90後創末日卡game 全球網民出錢撐

1 : GS(14)@2016-12-21 23:43:16

各國肆意擴張軍備,隨時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有冇諗過變身國家元首,以金仔、習大大、特朗普身份與其他領袖決議世界大事?我唔是在癡人說夢話,這些機會真是我的,係因為我玩緊呢副名為「世界議事會」(The World Council)的遊戲卡。三個剛剛大專畢業的90後男仔創作了這個體驗政治黑暗,爭資源爭土地的遊戲,各國在遊戲中爾虞我詐,也可暗地合作,但同時有可能一失足成世界末日。



「睇國際新聞代入感唔重,創作呢個遊戲,係希望大家化身為國家領袖,體驗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利益想爭取時的狀態。」遊戲卡創作人梁樂聞說。平日喜歡與朋友自創桌上遊戲的他,提及自己從中學通識科的「能源科技與環保」一課得知國際合作之事。「能源危機」、「減碳排放」、「氣候會議」等,他跟另外兩位遊戲卡創作人都頗了解。他們為了創作遊戲卡,都有積極翻查國際新聞。朱寶城說:「我哋寫呢個遊戲的確係根據真實情況去寫。例如發展中國家唔願意減排,因為佢哋要透過工業發展提升經濟實力,便會指摘超級大國以往一樣這樣做。」遊戲適合三位或以上玩家,每人要先抽國家牌,看自己是超級大國、已發展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等等,每個國家各有任務要鬥快完成,例如極權國家想贏,就要儲齊資源起四個軍事設施。之不過瘋狂發展,起呢樣起嗰樣,耗用資源,會加快世界末日的來臨,攬炒指日可待。遊戲卡有「末日鐘」倒數大難臨頭的日子,一儲夠就齊齊做輸家。他們把遊戲卡放到眾籌平台kickstarter,目標是籌10萬港元投產。「有預計過不成功,第一次設計,如果失敗就當成功之母。」另一位創作人莫冠生說。點知話咁快一星期已達標,截稿前已籌到超過27萬,當中有七成買家都是外國人。梁樂聞說:「遠至南美洲都有人買。」三人曾在高登討論區出post,請巴絲打畀意見,反應很好。「本身以為肯出錢的香港人比例一定大過外國人。」他們也承認定價150元對香港人來說可能偏貴,但很感激網民願意出力持。「我哋本身英文水平唔高,有人肯幫我哋繙譯kickstarter上的英文解說,而且係專業的。」拍片團體Rec.Now更為三人拍攝了一條高質宣傳片。「片段係題材式,又反映到香港文化。」一班香港年輕人用創意把遊戲變出來,本土力量值得鼓勵。他們日後會設計有本土特色的桌上遊戲,留名等玩!
The World Council@ facebook記者:葉青霞攝影:劉永發


三位90後首次設計card game便集資成功。

The World Council遊戲卡設計超精美,而且宣傳片後製效果也相當專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1/198718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11

90後創ICO保薦人生意冀新集資模式衝擊傳統市場

1 : GS(14)@2017-09-17 16:19:12

■鄧進一指公司正處理一宗籌幣額等值1億美元項目。 李潤芳攝



【本報訊】首次代幣發行(ICO)未遭監管機構封殺前,項目在內地多如繁花盛放,香港人參與程度似乎不高,殊不知幾名香港90後由「掘礦」起家,近年成立ICO Investment Club,在兩岸三地悄悄建立ICO保薦人生意,當中正處理台灣一宗籌幣額等值1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項目,無懼中國辣招禁絕ICO。記者:周家誠



近年成立的ICO Investment Club聯合創辦人鄧進一接受訪問時,提及本身在科大修讀電子工程系,以「掘礦」(以程式運算獲取虛擬貨幣)為興趣,與另一創辦人歐陽駿經常討論數碼貨幣的事情,兩人畢業後曾創業,其後賣盤變成打工仔,1年前開始留意ICO,成立ICO Investment Club後參與AppWorks加速器計劃,引起不少企業青睞,詢問能否協助籌辦ICO。


為手遊公司籌6,000萬元代幣

所謂ICO,實際是另類集資方式,企業籌集以太幣等虛擬貨幣,與此同時再發放代幣予投資者,這些代幣在集資項目中具有實際用途,同時亦有投機價值。經手第一個項目後,該俱落部逐漸有人認識,常有公司主動接觸,若項目適合,他們就會洽談籌幣的規模、形式等,然後搭建平台展開預售,並進行以內地投資者為主要對象的路演,再公開發行。參考新股上市費用,他們亦會收取相當於集資額約2%的代幣。鄧進一未有提及在這個「虛擬貨幣大時代」到底賺了多少,僅指由於所收取的是代幣,故其身家亦隨代幣價格上落而非常浮動。全球ICO項目眾多,莨莠不齊,鄧同意內地確存在不少垃圾項目,例如曾有奶粉供應商、抗癌藥公司找上門,要求籌幣融資,「唔合理嘅項目,我哋一個都唔會做」,但若項目本身能透過區塊鏈而增值,則未嘗不可。鄧進一舉例,今年曾為內地手機遊戲公司新動旗下兩隻新遊戲進行ICO,籌集值5,000萬元人幣(約6,014萬港元)之代幣,「公司本身唔缺錢,但發行代幣後,投資者可以直接喺遊戲入面用,反而令人有誘因玩隻遊戲」。此外,一般參與者在遊戲上購買武器,製作商通常會被發行商抽取佣金,遲遲才分賬,若透過ICO發售代幣,則可避免這些缺點。
ICO Investment Club另一項目,為幫一家台資公司進行ICO,集資額目標為1億美元,正等待虛擬貨幣市道較好時才開售。鄧進一遊走內地,接觸不少投資者,介紹項目期間,竟發現他們大部份不認識區塊鏈,甚至從未購買虛擬貨幣,「必須承認市場有個大泡沫」。但他指出,雖然ICO市場混亂,但區塊鏈技術本身具突破性,例如融資成本便宜、流動性高、無國界之分,希望未來中國法規明確後,新集資模式可衝擊傳統資本市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1/201489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