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科院課題組報告: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廈門最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973.html

中國科學院宜居城市研究團隊14日發布最新研究成果《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最高的依次是廈門、威海、寧波、濟南和蘇州。

課題組介紹,該報告首次通過大量居民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反映了公眾真實的城市宜居性感受。城市宜居性與居民幸福感存在對應性,通常宜居指數高的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也較前。

研究顯示,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也是城市宜居指數排名靠前的城市。另外,不同群體對幸福感的認知也不同。其中,女性、中年人的幸福感更高;高學歷、從事生產性行業群體感覺更幸福;高收入、本地戶口群體幸福感也高於其他人群。

該報告通過計算一個城市內部居民認為“很幸福”和“比較幸福”的人數占被調查人數總和的比例來測度各個城市幸福感狀況。結果發現,40個被調查城市的高幸福感占比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47.67%、48.75%。其中,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主要包括廈門、威海、寧波、濟南和蘇州等,這些城市被調查居民的高幸福感占比均超過50%,成為國內幸福感評價相對較高的城市。

課題組介紹,環境的宜人性對居民的幸福感有正面的作用。在光照充足、氣溫適宜的地區,城市的宜居性明顯優於幹旱內陸地區,居民對身體健康狀態和生活穩定性有更高的評價,相應地也對生活狀態感到滿意和幸福。以全國40個主要城市為例,威海、廈門、福州、蘇州既是自然環境舒適性高的城市,同時也是居民幸福感高的城市。這四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宜人性評價結果分別為66.04、62.52、62.48、62.50,高於40個城市的均值。

課題組介紹,與其他城市比較可得,幸福感高的城市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城市宜居水平較高,宜居性要素均不存在“短板”,宜居性要素評價在均值以上或接近於均值;主要位於中國東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良好;所在城市生活壓力比一線城市要小,發展活力都很強,是適合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分析顯示,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幸福感相對較低,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環境健康性差,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北上廣這類大城市的環境健康性均為居民最不滿意的宜居性要素,北京的自然環境宜人性評價也較低,深圳與北京的交通條件也為居民所不能接受,這些因素制約了城市居民幸福感的提升;物價高,購房難。這些城市的收入相對其他城市更高,但同時生活成本也很高,尤其是在購買或租賃住房的價格上,居高不下的生活費是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一個因素。競爭激烈,壓力大。雖然這些城市的工作機會多,但是不可否認就業競爭也更激烈,另外,職場競爭還會帶給個人負面影響,高強度工作與高壓的心理狀態,不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

研究報告稱,城市安全、環境健康、交通便捷成為當前我國城市宜居性評價最低的三個方面,表明安全、健康和交通等關鍵詞是制約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短板。

一個有意思的結果是:不同年齡、學歷、戶籍狀況、家庭月收入等屬性的居民對城市宜居性評價結果明顯不同。其中,20-29歲、40-49歲、本地戶口、高學歷、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和2萬元以上等社會群體的城市宜居性評價較低。也就是說中等收入群體的滿意度要高於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相關:

中國宜居城市總體評價

中國城市宜居指數整體不高。40個代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高水準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數平均值僅為59.92分,中位數為59.83分,均低於60分的居民基本認可值,反映出中國和諧宜居城市建設道路還很漫長。

中國城市宜居指數評價最高的城市為青島、昆明、三亞、大連和威海。其中,青島市城市的綜合宜居性評價最高,位居全國第一位;昆明具備舒適宜人的自然環境和特色的社會文化環境,位居第二位;三亞市以空氣環境健康取勝,位居第三位;大連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環境宜人性上表現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環境舒適性和宜人性優勢明顯,位居全國第五位。

東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環境宜人性更強。自然環境宜人性評價也相對較高,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61.14、60.06分,獲得了居民的基本認可,也是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相對優勢內容。其中,自然環境宜人性評價最高的五個城市依次為深圳、上海、蘇州、青島和南京,主要集中於東部沿海城市。

文化特質提升了城市人文環境舒適性。人文環境舒適性評價的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61.13、60.80分,成為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相對優勢內容。其中,人文環境舒適性評價最高的城市主要包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和威海等城市,均具備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抑或包容開放的城市文化。

二三線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評價較高。40個調查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評價相對較低且得分較為集中,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58.59和59.11分,屬於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短板領域。而交通便捷性評價最高的城市分別為廈門、蘇州、濟南、海口和銀川等,另外威海、石家莊和昆明的交通便捷性評價也相對較高,主要以二三線城市為主。

東部沿海和西部高原城市的環境健康性評價較高。40個調查城市的環境健康性評價相對較低,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58.24、59.17分,是制約我國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瓶頸。在40個案例城市中,環境健康性評價較高的不僅包括廈門、青島和威海等東部沿海城市,還包括西寧和銀川等西部地區高原城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42

行政區房價排名:京滬深包攬前20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238.html

今年以來,在樓市進入到高燒模式之後,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的房價均已十分高昂。那麽,若以行政區來看,哪些城區的房價高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發布全國行政區住宅房價排行榜顯示,目前在北上深的中心區,房價都已是“7字頭”。這其中,北京的西城和東城最貴。此外最貴的24個區,全部被北上深三大一線城市包攬。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始建於2005年,而2010年後,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的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一些區被合並取消。例如2010年7月,北京東城區、崇文區合並,成立新的東城區,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2011年,上海黃浦區、盧灣區兩區建制撤銷,設立新的黃浦區;閘北區、靜安區"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靜安區。

在南京,南京市將撤銷秦淮區、白下區,以原兩區所轄區域設立新的秦淮區;撤銷鼓樓區、下關區,以原兩區所轄區域設立新的鼓樓區。

由於原有的區域之間房價差別較大,比如原靜安區與原閘北區房價就相差較大,因此為了更具有可比性,這里的數據仍沿用原有的行政區劃來劃分。各城市行政區的小區在當月出售的存量住宅均價的算術平均值(元/㎡)即為該區域的房價。

這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原西城區,該區域房價已經達到94877元,逼近了十萬大關。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原東城區和原宣武區。也就是說,北京的核心區是目前中國房價最貴的城區。

在北京之後,上海的原靜安區和原盧灣區位居四、五位,房價均超過了7萬大關。深圳的南山區位居第6,也接近了7萬大關。在前十名中,有5個區域來自北京,3個來自上海,2個來自深圳。

值得註意的是,房價超過4萬大關的22個城區,全部來自北上深三大一線城市,主要是這些城市的中心城區。

在隨後的23名到50名的區,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北上深三大一線城市的遠郊區,如上海的寶山、松江,北京的順義、大興,深圳的龍崗等。還有一部分則是一線城市中房價最低的廣州和廈門、南京、天津等二線城市的主城區,如廣州的天河、越秀、海珠,廈門的思明、湖里,南京的建鄴、鼓樓、玄武,天津的和平,杭州的上城、西湖等。這些區域的均價在2萬2到4萬之間。

這其中,一線城市廣州最貴的天河區均價為3.2萬元左右,僅位列第29位,不到其他三個一線城市中心區域的一半。大體上,目前廣州市區的房價也不到北上深的一半。在2015年以來,北上深房價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廣州房價一直保持平穩理性,即便是今年三月以後連創天量成交,但價格方面仍很平穩,漲幅很小。

在廣州之外,南京和廈門這兩個二線城市也有多區入圍前50強。其中,南京的建鄴位居第31,原鼓樓區位居第34,玄武第43,原下關區位居第47,原白下區位居第49。廈門入圍的3個中,島內的思明和湖里分列26和32位,島外的海滄也位居第50。這樣的分布也符合整體城市的房價水平,即在北上深三大一線城市之後,廈門房價高居全國第四,南京第五,廣州第六。

排名

行政區名稱

所屬城市

平均單價(元/㎡)

同比上年

1

西城區(原)

北京

94,877

+35.53%

2

東城區(原)

北京

78,227

+32.86%

3

宣武區(原)

北京

73,747

+40.71%

4

靜安區(原)

上海

72,070

+34.94%

5

盧灣區(原)

上海

70,869

+36.97%

6

南山區

深圳

68,578

--

7

崇文區(原)

北京

66,805

+33.41%

8

黃浦區(原)

上海

66,680

+41.56%

9

福田區

深圳

65,414

--

10

海澱區

北京

63,651

+27.25%

11

徐匯區

上海

58,247

+39.50%

12

長寧區

上海

54,253

+32.60%

13

朝陽區

北京

51,779

+25.36%

14

閘北區(原)

上海

51,642

+42.44%

15

楊浦區

上海

48,811

+42.26%

16

羅湖區

深圳

48,654

--

17

普陀區

上海

48,374

+42.96%

18

虹口區

上海

46,833

+26.21%

19

浦東新區

上海

45,302

+39.24%

20

鹽田區

深圳

43,715

+40.29%

21

寶安區

深圳

41,139

+44.44%

22

豐臺區

北京

40,036

+17.15%

23

石景山區

北京

38,147

+15.92%

24

閔行區

上海

37,073

+36.71%

25

和平區

天津

36,824

+32.94%

26

思明區

廈門

36,332

+27.85%

27

寶山區

上海

33,394

+39.83%

28

龍崗區

深圳

32,757

--

29

天河區

廣州

32,057

+19.11%

30

通州區

北京

31,476

+49.39%

31

建鄴區

南京

31,081

+35.28%

32

湖里區

廈門

30,898

+23.97%

33

越秀區

廣州

29,888

+1.02%

34

鼓樓區(原)

南京

29,008

+16.77%

35

大興區

北京

28,806

+19.14%

36

順義區

北京

27,014

+21.38%

37

工業園區

蘇州

26,974

--

38

海棠區

三亞

26,676

+43.42%

39

上城區

杭州

26,219

+5.53%

40

門頭溝區

北京

25,726

+21.41%

41

西湖區

杭州

24,587

+4.51%

42

海珠區

廣州

24,497

+5.50%

43

玄武區

南京

24,452

+8.86%

44

昌平區

北京

24,305

+12.30%

45

松江區

上海

24,082

+29.40%

46

青浦區

上海

23,325

+22.10%

47

下關區(原)

南京

23,225

+22.11%

48

河西區

天津

22,925

+20.87%

49

白下區(原)

南京

22,792

+9.54%

50

海滄區

廈門

22,658

+34.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56

省城房價排名:南京超廣杭居首 長沙買房最容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554.html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在外貿出口受阻的情況下,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更加依賴加大投資和擴內需的作用。在2008年以後的4萬億投資大潮中,基建投資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而省會城市在這方面,比普通地級市更具備明顯的優勢。

與此同時,省會城市的科教文化資源雄厚,各種高端生產要素在省會城市的聚集度比較高。在經濟轉型升級,產業、價值鏈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省會城市比非省會城市往往更有優勢。這也是為何近年來省會城市比普通地級市經濟更為迅猛的原因所在。

此外,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省會城市往往具備了所在省份最好的教育和醫療等公共資源,在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資金、人口進一步向省會城市集中,這些城市也成為未來城鎮化的核心區域。

那麽各個省會城市的房價是怎麽樣的?哪些省會城市的房價更合理呢?第一財經記者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對包括四大直轄市和除拉薩之外的26省會城市房價梳理比較發現,共有7個省會城市房價超過萬元大關,其中,南京超越廣州和杭州位居榜首。在中西部,合肥已躍居第一。

南京超廣杭位居榜首

數據顯示,5月南京房價均價為20956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9.94%,超過了一線城市廣州以及近年來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杭州,在各省城中位列第一。

南京之所以位居第一,一方面是因為去年下半年以來,南京房價快速上漲,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廣州和杭州近年來房價都比較平穩理性。

6月18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5月70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其中,南京房價環比上漲4.1%,迎來15連漲,居全國第三。雖然之前南京出臺的調控政策,使樓市雖有所“退燒”,但市場因供應不足仍過熱,搶房、搶地“大戲”不斷上演。

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35個城市住宅庫存報告,目前南京的去庫存周期僅有2個月,與合肥一樣在全國城市中最低,房價仍面臨不小的上漲壓力。

在南京快速上漲的同時,廣州和杭州兩個供應量比較大的城市房價相對要平穩很多。以廣州為例,根據陽光家緣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廣州全市一手住宅網簽量達到12715套,不僅是“史上最紅”5月,而且還刷新了限購之後廣州單月的成交量紀錄,僅次於2010年10月廣州樓市限購政策出臺時成交“井噴”的16759套。

這是廣州樓市成交繼3月、4月破萬後,連續第三個月創出成交天量。不過雖然成交連創天量,但價格卻一直比較平穩,價格有所上漲,但漲幅並不是很大。

在杭州,盡管今年房價也漲幅也達到了7.2%,但是要知道,早在2010年,杭州房價就已經達到了17000多,一度與北上深並駕齊驅,比南京高出了60%以上。不過從2010年開始政府實施了嚴格的調控舉措,加上一系列因素,杭州房價也量價齊跌,至2015年後才開始重新上漲。也就是說,杭州房價已經橫盤多年。

在南京、廣州和杭州之後,排名第四的是福建省會福州,同比漲幅也超過了兩位數,增速位居省會城市第四。這四個省會對應的江蘇、廣東、浙江和福建剛好也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四個省份。當然福州樓市的漲速相比省內兄弟廈門還是要低不少。

相比之下,以重化工業和農業為主的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其省會濟南的房價就要低了不少,5月,濟南房價10736元/平方米,不僅遠不如南京、廣州、杭州和福州四個東南沿海省會,而且也不如中部的省城合肥和武漢。

不過,目前濟南樓市正日趨火爆。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分析,目前二線城市的市場交易熱呈現了“板塊輪回”的態勢,此前為蘇州、南京、合肥等市場,而後為成都、天津等市場,而現在包括濟南、南寧等城市也開始呈現出火熱的態勢。目前濟南的存銷比僅有7個月左右,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中西部:合肥武漢領銜 長沙房價最親民

在中西部的省城中,房價比較高的主要是在中部的幾個省城,包括合肥、武漢、鄭州和南昌。其中合肥以11503元/平方米位居中西部首位,同比漲幅更是達到47.69%,在所有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一。

房價上漲過快、過高,也引起當地政府部門的擔憂。根據當地媒體報道,6月21日,合肥市土地管理委員會第五次主任會議在政務會議中心召開,合肥房產局、招商局、土地局、財政局等近20多部門參加會議。會上明確合肥不會出臺限購政策,但是會出臺差別化信貸政策,首付門檻提高,地王一個月內付清地款。

在合肥之後,武漢以11157元/平方米位居第二。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武漢的教育、醫療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例如以華中開頭的大學基本都集中在武漢。在今年以來二線城市的快速上漲過程中,武漢的增速也達到了15.76%,在所有省會城市中位居第三。

在武漢一家金融機構上班的李小姐一直心儀位於武漢二環邊的樓盤中建南湖一號,“之前沒開盤的時候說大概1.2萬,三月份開盤均價1.35萬,還日光,四月底又有開盤的,均價已經1.萬了。”

另一個人口大省河南的省會鄭州,目前房價已經達到了9973元/平方米,很快就要突破萬元大關。早在2010年末,河南省的戶籍人口就超過1億人。盡管有1000多萬人口流向了沿海發達地區,但本省常住人口還有9000萬左右,城鎮化還有很大的空間,這其中,鄭州將可能吸引大量的人口進入,因此近年來鄭州的房地產市場也被廣為看好。

相比之下,同為中部省城的長沙房價要“親民”很多,目前長沙的房價仍在“6字頭”,為6565元/平方米,僅為合肥的57%,武漢的59%,這個價格甚至不如江浙和福建的很多縣城。

根據第一財經的統計,在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2015年長沙這一數字達到了39961元,位居中西部省會城市、直轄市第一位,比合肥高出近8000元,與不少沿海發達城市相當。易居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去年長沙的房價收入比僅為5.2,在所有的省會城市中最低,由此可見長沙的房價有多麽“親民”。

一個城市的房價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關。但這並不等於說,房價越高,經濟發展水平就越好,競爭力就越強;房價越低,經濟發展就越差,城市競爭力就越弱。例如,目前南京的房價超過了廣州和杭州,但南京的經濟發展水平、就業機會和收入水平仍與一線城市廣州有不小的差距。在新興產業發展、收入水平方面也明顯不如同處長三角的杭州。

恰恰相反,一個較為合理的房價水平,有利於為當地的實體制造業提供較好的外部成本環境,區域經濟也得以快速發展。以長沙為例,數據顯示,2006年長沙GDP總量僅位列全國第二十八,但到2015年,長沙GDP已躍居全國各大城市第十四位,9年間上升了14位。這其中當地主打產業裝備制造業、文化產業、醫藥、汽車等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這其中,在裝備制造業方面,近年來長沙湧現出了三一重工、中聯、山河智能等在國內響當當的裝備制造企業,而制造業就需要大量的產業工人,需要較為合理的外部成本環境。

再比如,位於長三角的杭州,自2010年之後房價幾無上漲,甚至一度出現明顯下跌,目前房價也低於南京、廈門等二線城市。但恰恰是近幾年,杭州的信息經濟快速增長,去年以來經濟增速在沿海主要城市中位居榜首,多個指標甚至超越了一線城市廣州。

值得註意的是,杭州和長沙作為省會,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同時,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進入,並不缺少需求。這兩個城市的一大共同點是,近幾年土地供應十分充足。這也說明,目前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二線城市應當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增加土地供應,才能使得房地產保持在平穩健康的水平,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較為合理的外部綜合成本環境。

此外,雖然省會城市作為所在省份的核心城市,聚集了所在省份最好的教育和醫療文化等各種公共資源,但仍有不少省會由於供應量過大,目前仍處在去庫存的階段,在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的過程中,這些省會仍處於下滑或不溫不火的水平。

從漲幅來看,目前長春、烏魯木齊、西寧和銀川四個省城的房價同比出現下跌,沈陽同比也僅增長了0.67%,西安上漲了0.39%,這些城市大多來自能源重化省份或西部地廣人稀省份,供應過大,人口流入緩慢,面臨著不小的去庫存壓力。

 

各省會城市房價一覽(數據來源:中國房價行情平臺)

排名

城市名稱

省份

平均房價(元/平方米)

同比上年

1

南京

江蘇

20,956

+19.94%

2

廣州

廣東

20,712

+9.08%

3

杭州

浙江

18,516

+7.20%

4

福州

福建

15,745

+12.62%

5

合肥

安徽

11,503

+47.69%

6

武漢

湖北

11,157

+15.76%

7

濟南

山東

10,736

+9.93%

8

鄭州

河南

9,973

+9.00%

9

南昌

江西

9,220

+3.77%

10

石家莊

河北

9,018

+8.11%

11

蘭州

甘肅

8,721

+4.60%

12

昆明

雲南

8,218

+1.03%

13

成都

四川

8,179

+1.00%

14

太原

山西

8,043

+3.29%

15

海口

海南

7,654

+2.62%

16

哈爾濱

黑龍江

7,484

+5.12%

17

南寧

廣西

7,181

+2.48%

18

沈陽

遼寧

7,142

+0.67%

19

西安

陜西

6,966

+0.39%

20

烏魯木齊

新疆

6,604

-3.61%

21

長沙

湖南

6,565

+3.65%

22

呼和浩特

內蒙古

6,512

+2.65%

23

長春

吉林

6,451

-3.71%

24

貴陽

貴州

6,334

+5.09%

25

西寧

青海

5,722

-0.71%

26

銀川

寧夏

4,965

-1.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60

世行:2016年全球物流績效排名中國靠前

世界銀行兩年一期的最新版《2016聯接以競爭:全球經濟中的貿易物流》報告出爐,在其對160個國家的貿易物流績效進行排名的榜單中,德國連續三屆蟬聯榜首,敘利亞墊底。

該報告按照收入組別對物流績效進行分區。有趣的是,無論國家收入高低,物流專業人員最不滿意的都是鐵路。

世界銀行集團貿易與競爭力全球實踐局高級局長安納貝爾·岡薩雷斯表示:“國際貿易和國內的物流績效對國家經濟增長與競爭力至關重要。高效的物流將人和企業與市場和機遇聯通,有助於提高生產率和民生福祉。令人遺憾的是,富國與窮國之間的物流績效差距仍然存在。”

按收入組別的物流績效最佳國家

高收入國家

中高收入國家

中低收入國家

低收入國家

德國

南非

印度

烏幹達

盧森堡

中國

肯尼亞

坦桑尼亞

瑞典

馬來西亞

埃及

盧旺達

在過去6年里,物流績效排名前十的國家保持穩定,這其中就包括在供應鏈行業占主導的國家。績效最差的低收入經濟體往往是內陸、小島嶼或沖突後國家。

在其中,按照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以及低收入四組劃分,對應四組中物流績效最高的國家分別是:德國、盧森堡和瑞典;南非、中國和馬來西亞;印度、肯尼亞和埃及;烏幹達、坦桑尼亞和盧旺達。

該報告依據供應鏈績效的多項指標進行排名,這些指標包括基礎設施、服務質量、運輸可靠性、邊境清關效率等。

報告作者之一、世行貿易與競爭力全球實踐局的讓-弗朗索瓦∙阿維斯表示:“物流績效就是關於實現連接經濟與市場的供應鏈的可靠性。物流最緊張的國家主要需要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或海關與邊境管理。物流較好的國家則需要解決圍繞服務開發與服務質量的一系列複雜問題。在所有物流績效最佳的國家,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都開展密切合作,采取全面綜合的方式提高物流效率。”

該報告表明,在衡量各國物流績效的標準中,物流服務都在改善。不過,無論國家收入高低,物流專業人員最不滿意的是鐵路。在邊境管理方面,海關得分高於所有其他有關部門,衛生和動植物檢疫部門得分落後。

需要註意的是,在過去10年中,物流業議程的優先重點發生了變化,特別是貿易增長放緩加大了物流業網絡重組和創新的壓力。針對物流績效的政策範圍,由貿易與運輸便利化的邊境問題轉向國內績效問題。此外,物流業與公共部門必須應對技能與能力水平提升等重大挑戰,適應貿易增長放緩的局面。管理供應鏈的足跡與可持續性也是當務之急。

報告另一位作者、世行貿易與競爭力全球實踐局的丹尼爾·薩斯拉夫斯基說:“今年的物流績效指標繼續反映出改革的複雜性與取決於國家物流績效的不同重點。物流政策現在不僅限於交通運輸或貿易便利化,而且還包括服務、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和空間規劃的更廣泛議程的組成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53

二季度75%基金公司排名生變 中型梯隊競爭最激烈

二季度已經落下帷幕,公募基金截至6月末的資產規模也浮出水面。據WIND統計,二季度上證指數下跌2.47%,公募基金資產規模逆勢上漲,從3月底的7.77萬億元擴張至7.95萬億元。

震蕩市下,基金公司的排名大戰仍舊激烈,座次排名也出現大洗牌。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和一季度相比,105家基金公司中,79家基金公司名次有所變動。這意味著,三個月的時間,超過75%的公司行業排名出現了變化。79家行業排名變動的基金公司中,26家排名變化超過5個名次。

截止今年二季度末,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只有三家位次發生變化,其中僅一家公司排名變化超過5名。而排在最後十名的基金公司中,4家名次生變,且變化幅度在5個名次以內。

排名真正激烈的還屬中型基金公司,記者統計了規模500億-1000億的18家中型基金公司。其中,15家即80%的中型基金公司排名已變,7家即近50%的中型基金公司變化幅度超過5名。

具體來看,融通基金、景順長城基金、長城基金等三家基金公司的排名均提升超過5個名次,成為排名增長最快的中型基金公司。

以融通基金為例,該公司一季度末資產規模為714.28億元,今年二季度末為889.10億元,資產規模增加了174.81億元,增幅為24.47%,排名從一季度末的第30名提升至第23名。數據統計顯示,債券基金、貨幣基金規模的增長是融通基金排名上升的主因。

另外,有4家中型基金公司排名下降超過5個名次,中型基金公司之間的排名大戰日趨白熱化。

業內人士介紹,對大型基金公司來講,規模動輒相差百億甚至千億,守住座次相對容易。而中型基金公司規模相差千萬元即拉開名次。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型基金公司的排名爭奪戰將愈發激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93

74城空氣質量最差排名:北京天津並列倒數第十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8日從環境保護部獲悉,今年6月,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城市分別是:唐山、邢臺、邯鄲、濟南、保定、鄭州、太原、廊坊、衡水、北京和天津(北京、天津並列倒數第10位)。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當日通報了2016年6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監測數據顯示,6月,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好的前10位城市依次是珠海、中山、海口、廈門、深圳、江門、舟山、惠州、南寧和麗水。

監測表明,北京市優良天數比例為36.7%,同比降低6.6個百分點,主要汙染物為O3和PM2.5。PM2.5平均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PM10平均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SO2平均濃度為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NO2平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O3超標率為63.3%,同比升高18.5個百分點。

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7%,同比降低0.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PM10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8%。

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48.3%,同比降低6.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5%;PM10濃度為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0%;O3超標率為46.4%,同比升高16.3個百分點。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3.9%,同比升高7.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今年以來PM2.5和PM10濃度首次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O3超標率為15.1%,同比降低6.0個百分點。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7.0%,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PM2.5濃度為17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O3超標率為3.0%,同比升高3.0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環境保護部了解到,今年5月,全國範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47件,罰款數額達4532.129萬元;實施查封、扣押案件共714件;實施限產、停產案件共230件;移送行政拘留共332起;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共195件。

與4月情況相比,適用限產停產案件數量上升39%;適用查封扣押案件數量上升25%;移送拘留案件數量上升18%;按日計罰案件數量持平,罰款數額增長10%;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數量基本持平。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介紹,新疆、黑龍江、遼寧等地按日連續處罰案件查處有較大突破。其中,葛洲壩新疆供熱有限公司因大氣汙染物超標排放被新疆烏魯木齊市環保局按日計罰800萬元。雞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因脫硝設施未建設,汙染物超標排放,被黑龍江雞西市環保局按日計罰300萬元。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連普灣新區松木島化工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化分公司因汙染物超標排放被遼寧省大連市環保局分別按日計罰290萬元。

霧霾中的北京城。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66

新三板券商6月排名出爐 執業質量不斷改善

周二,全國股轉系統公布了6月的主辦券商質量評價結果,一共95家券商參評,包括銀河證券、華融證券在內的六家券商獲得滿分。

主辦券商質量評價是新三板在自律監管外股轉公司針對券商中介機構設立的激勵體系,從今年4月起開始實行。根據評價辦法,主辦券商將被分為四檔,在制度上受到差異化對待。排名靠前的券商將在新業務或新產品的試點中享有優先權,倒數十名的主辦券商並將需要提交書面說明,並被通報到證監會。

從4月到6月累積看,中泰證券、銀河證券和東北證券排名前三,中金公司、東方財富證券在6月進步較大,從總分60多分提高到100分。

主辦券商質量評價主要是考核主辦券商掛牌業務、督導業務、交易管理和綜合管理四方面,以100分為基礎,根據負面行為占業務總量的比例進行扣分。評價體系實施以來,券商各項業務的負面行為明顯減少,記錄的負面行為總數已經從4月的728條降到6月的315條。有多達58家券商負面行為記錄在5條以內。

華南一家券商掛牌業務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負面行為主要是經驗不足、粗心造成的。現在執業人員更有經驗了,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券商內部會給執業人員進行指導和激勵。”

盡管券商總體表現改善,但是此前出錯頻率較高的業務領域現在仍然是負面行為的高發地。在推薦掛牌方面,BPM報送申請掛牌材料被駁回、反饋回複文件上傳錯誤、反饋回複文件無公司簽章等情形依然突出。

在持續督導方面,不少券商因為企業定增發行申請時沒有補充代持和持股平臺情況、自願限售條款、私募基金核查等內容而被記為負面行為。另外,掛牌公司臨時公告更正各種錯誤都會直接扣主辦券商的分數。

一家上市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執業質量評價與投行水平無關,唯一的區別是券商業務尺度,口子放得大一點,什麽項目都做的話肯定有問題。”

值得關註的是,在交易管理方面,負面行為記錄居高不下,甚至有所加重,主要反映在做市商開盤未報價,和在前次做市申報撤銷或其申報數量經成交後不足1000股的,未在5分鐘內重新報價。

對於做市商消極報價,新三板個人投資者大胡告訴本報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做市商缺乏交易對手,市場買盤不足,目前不少做市股票的價格已經跌破做市商持倉成本,這種現象可能仍會持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28

保險系公募再添華泰基金 規模排名上升迅速

近日,華泰保險集團投資的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批設立,保險系公募基金再落一子,在大資管版圖下,保險系正成為越來越多領域的“座上賓”。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目前保險系公募基金隊伍中已有多個成員,包括平安大華基金、國壽安保基金、安邦基金、泓德基金及浙商基金,而早在2015年上半年,泰康人壽旗下子公司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獲得監管機構批準,成為業內首家獲批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險資資管公司,以公募事業部的方式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今年上半年,中國保監會亦披露了對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業務範圍的批複,中國人壽已獲批複在業務範圍中增加“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成為第五家獲公開募集基金銷售機構資格的保險機構,其余四家保險機構分別為: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陽光人壽股份保險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除了保險機構外,有四家保險代理公司和保險經紀機構獲得公開募集基金銷售資格,分別為華瑞保險銷售有限公司、上海玄元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和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及永鑫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無論是單獨落子、事業部制布局還是基金代銷牌照,均是保險機構根據業務需要作出的選擇。根據天相投顧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108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公募基金合計規模約為7.95萬億元,比去年年底減少4271億元,縮水比例為5.1%。

而在基金管理人公募規模排名中,保險系亦不可小覷。記者發現,國壽安保基金從2015年底的規模排名39上升至2016年年中規模排名的37,平安大華基金名次上升7位,泰康資產管理公司上升6位。

事實上,雖然“公募基金已是競爭紅海”的說法早已有之,但基金牌照對於向往全牌照的保險機構而言不可或缺。近兩年,基金行業的競爭亦加劇,在基金全球化進程提速和資管行業競爭全面化的雙重背景下,有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境內共有公募基金公司106家,取得基金管理資格的券商9家,保險資管機構1家,已遞交材料、排隊待批的公司30余家。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銀行系、券商系、保險系紛紛上陣,“不過,目前而言,銀行系和券商系並沒有結合股東優勢做出大的‘聲響’來,保險系如果牌照拿全的話,潛力巨大。”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如是分析。

他所指的“潛力”,一方面是渠道優勢,交叉銷售將為公募基金獲取大量客戶;另一方面則是在投資上,險資的趨勢判斷和投資優勢。

以泰康資產為例,在獲批開展公募業務之前,泰康資產所服務的客戶主要為保險公司及保險業外機構客戶,所發行的產品均為私募性質產品。數據顯示,2014年,泰康資產所管理的10只投連賬戶規模加權平均收益率為33.78%,在所有投連賬戶中保持領先,與基金業相比亦可圈可點。截至2015年4月27日,泰康進取型投資連接賬戶凈值為27.3201元,自2003年1月30日成立以來凈值增長超過26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60

濟南治霾“痛下決心” 空氣質量排名仍不容樂觀

今日國家環保部公布的上半年空氣質量數據排名讓濟南人“心有不甘”:在全國74個城市中,濟南空氣質量由去年全年的排名倒數第六,今年上半年排名倒數第五。

去年全年的空氣質量狀況,排在倒數第一到倒數第十位的分別是:保定、邢臺、衡水、唐山、鄭州、濟南、邯鄲、石家莊、廊坊和沈陽。今年上半年排名倒數前十位分別是保定、邢臺、鄭州、邯鄲、濟南、唐山、烏魯木齊、衡水、石家莊、西安。沈陽這次離開了倒數前十名的行列,保定依然“穩居”倒數第一位。

濟南的經濟總量不大,空氣質量狀況卻很差。這是令山東省和濟南市領導感到頭疼的問題。今年4月,中國綠公司年會在濟南召開,山東省省長郭樹清曾經自我調侃道:以前濟南是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現在是“滿城霧霾半城堵”。

這種狀況給濟南市也帶來了巨大壓力,防霾治霾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尤其是去年10月前後,濟南市連續兩個月空氣質量全國倒數第一。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曾經“發狠”擺脫倒數第一的位置。強調必須痛下決心,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動空氣質量盡快改善。

他曾說:“所謂痛下決心、壯士斷腕,我的理解就是急診送過來的病人40度 ,或者41度,你現在還研究他是炎癥引起的,還是其它原因引起的,先把燒給降了,然後再來給他檢查,檢查以後再對癥下藥。該做手術做手術,然後再來中醫調理。都燒到40℃了還上老中醫怎麽行?”

隨後濟南市展開了一場治霾攻堅戰。媒體上經常可以見到濟南市幾大班子領導視察工地,看看裸露工地覆蓋了沒有,運渣土的車輛是否合格,道路灑水沒有。街道上也隨處可見防霾水炮緊張工作。

濟南市還下決心把曾經的經濟支柱山東鋼鐵集團濟南鋼鐵公司遷走。

來自濟南市環保局的信息:與去年上半年相比,濟南市大氣4項汙染物同比均改善,其中PM10改善率山東全省第一。上半年濟南市“藍天白雲”天數達到9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1天。因此,上半年濟南市可獲得生態補償資金630萬元,列全省第5名。

不過,濟南的空氣質量仍讓人“喘不過氣來”。來自濟南市環保局的數據,上半年,濟南市大氣4項汙染物平均濃度分別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152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7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4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45微克/立方米。除二氧化硫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年度二級標準外,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和二氧化氮分別超過二級標準1.2倍、1.2倍和0.12倍。

要見到清新的“夏雨荷”,濟南人可能還要等一段時間。山東省確定,未來5年,全面實施煤電機組超低排放行動;推廣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逐步淘汰設區市建成區外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到2020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基本達標,比2010年改善50%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06

上半年空氣質量城市排名最前廣東占五最後河北占六

環境保護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顆粒物監測實驗室。攝影/章軻

環境保護部17日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全國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顯示,2016年上半年,74個城市中,從第74名到第65名,保定、邢臺、鄭州、邯鄲、濟南、唐山、烏魯木齊、衡水、石家莊、西安空氣質量相對較差。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10個城市(從第1名到第10名)分別是海口、惠州、廈門、深圳、珠海、中山、舟山、江門、麗水、拉薩。

環保部門的監測表明,北京市主要汙染物濃度持續下降,優良天數同比有所增加。北京市上半年優良天數比例為58.8%,同比升高10.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9%,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37.9%;PM10濃度為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3%,較2013年同期下降31.3%;O3濃度為2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5%,較2013年同期上升6.0%。

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重點區域大氣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78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同比提高6.5個百分點;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7%,同比提高4.0個百分點;重汙染天數比例為2.9%,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PM10濃度為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

羅毅介紹,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7.4%,同比升高11.0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63微克/立方米、1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20.3%,較2013年同期下降45.2%、40.9%;O3濃度為1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9%,較2013年同期上升16.4%。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2.9%,同比升高3.8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53微克/立方米、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4.4%,較2013年同期下降23.2%、15.5%;O3濃度為1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與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9.9%。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4.7%,同比升高4.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14.3%、13.2%,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31.8%、28.1%;O3濃度為1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3%,較2013年同期下降1.6%。

羅毅說,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16年上半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1940個斷面中,除33個斷面因斷流未進行監測外,其余斷面均開展監測,其中,Ⅰ類水質斷面54個,占2.8%;Ⅱ類679個,占35.6%;Ⅲ類579個,占30.4%;Ⅳ類296個,占15.5%;Ⅴ類98個,占5.1%;劣Ⅴ類201個,占10.5%。與2015年全年水質相比,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68.8%,上升2.8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上升0.8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氨氮。

十大流域中,Ⅰ類水質斷面占2.6%,Ⅱ類占39.2%,Ⅲ類占30.4%,Ⅳ類占12.1%,Ⅴ類占4.4%,劣Ⅴ類占11.3%。與2015年全年水質相比,水質優良斷面比例上升3.2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上升1.4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十大流域中,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水質為優,長江、珠江流域水質良好,黃河、松花江、淮河流域為輕度汙染,遼河流域為中度汙染,海河流域為重度汙染。

112個重點湖(庫)中,9個湖(庫)水質為Ⅰ類,占8.0%;32個為Ⅱ類,占28.6%;36個為Ⅲ類,占32.1%;19個為Ⅳ類,占17.0%;5個為Ⅴ類,占4.5%;11個為劣Ⅴ類,占9.8%。主要汙染指標是總磷、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氟化物。106個開展營養狀態監測湖(庫)中,貧營養的10個,中營養的76個,輕度富營養的15個,中度富營養的5個(呼倫湖、沙湖、星雲湖、異龍湖和杞麓湖)。重點湖泊中,滇池湖體水質平均為Ⅴ類,同比明顯改善;太湖、巢湖湖體為Ⅳ類,同比有所改善。“三湖”營養狀態均為輕度富營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