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順豐20年來首次募資近80億 三大機構入股不超25%

http://big5.chinanews.com:89/it/2013/08-20/5182452.shtml
20年不鳴,一鳴則驚人——神秘且低調的王衛,終於在他創立順豐的第20個年頭,迎來了首批外部投資者。

  本報記者從權威信源處獲悉,順豐即將獲得來自蘇州元禾控股、招商局及中信資本的聯合投資,三大投資機構將成為順豐新股東,持有不高於25%的股份。

  上述三個投資方將總共向順豐投資近80億元,支援順豐進一步拓展核心業務。

  “在三方入股順豐之前,元禾等機構的高管已經與王衛有過多年的深入交流,”上述人士透露,“他們為順豐帶來了非常契合其業務發展的建議,王衛才願意在此基礎上,接受他們的入股。”

  歲月輪轉,1993年,順豐、申通和宅急送相繼成立,開啟了國內快遞業的戰國時代。20年後,繼馬雲號稱斥資3000億打造中國智慧物流骨幹網“菜鳥”後,順豐終於聯手外部投資者,他顯然是感受到了時不我待的格局變化。

  人們當拭目以待,插上網際網路與資本這一對翅膀的中國物流業可以飛多遠?

  王衛如何選擇新夥伴

  相比于“四通一達”等國內其他快遞企業,順豐的業務規模、市場佔有率等核心指標,均讓資本圈早已對順豐頻拋橄欖枝。

  數據顯示,2010年順豐銷售額已達到130億元,僅次於EMS,佔全國約20%的市場份額,遠超“四通一達”;而至2012年,順豐的銷售額已突破了200億,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

  此外,目前順豐已擁有30架全貨運包機、逾5000多個營業網點、150余個各級轉机場以及1萬多臺營運車輛。

  這顯然給了此次攜手投資順豐的三大投資機構足夠的理由。但王衛為什麼選擇這三家投資機構入股順豐?

  相比于其他兩大企業的聲望,元禾的名字多少讓人有些陌生。事實上,它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蘇州創業投資集團,2012年11月,蘇州創投正式更名為蘇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

  元禾的官網顯示,公司註冊資本達30億元,目前管理約210億元的資金。其中包括國內第一隻國家級股權投資母基金,資本規模達150億。

  而中信資本及招商局的實力則自不待言。

  正是因這三家投資機構的強大實力及共同的國資背景,也引發了市場上關於“國進民退”的爭論。

  但知情人士透露,王衛的選擇並不著眼於此,而是多方因素的綜合決策。

  “他只願意選擇非常熟悉的機構和人合作。”知情人士透露,“在三方入股順豐之前,元禾等機構的高管已經與王衛有過多年的深入交流,”上述人士透露,“不僅是資金,他們為順豐帶來了非常契合其業務發展的戰略資源,王衛才願意此基礎上,接受他們的入股。”

  另一位權威人士對本報分析稱,順豐敲定與上述投資方合作之前,肯定已理順了引入新投資後,順豐和投資者資金的使用方向,以及順豐原管理層對公司發展的主導權等關係。

  “王衛相當低調務實,但具有極大的控制力和主導意識。”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所以,即便有新的投資者加入順豐,也不太可能改變王衛領銜的原團隊為順豐設計的發展規劃。”

  正因為王衛對順豐事業的獨立性非常堅持,這決定了他排斥競爭型的產業類本。而全部選擇了沒有衝突性的投資性機構。

  至於為什麼都是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入圍,該權威人士分析了兩個要素。

  “第一,法律原因決定了順豐不能接受外資。”該人士指出,由於2009年開始實施的《郵政法》明令禁止外商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而相關業務正是順豐的核心業務,使得順豐不可能考慮接受外資的產業或金融資本。

  “第二,順豐龐大的規模使得大部分民資PE望而卻步”。該人士披露,此次順豐不到25%的股份,融資額達到80億左右,“一般市場化運作的PE的行規是,單筆投資額不能超過資金額的20%,也就是說投資順豐的機構,自身資金規模應該在百億以上。一般的民資誰投得起呢?”

  他介紹,正因如此,此次即便是三家國資背景的超大機構,也必須聯合投資,才能吃得下順豐近25%的股份。

  順豐的下一步

  業界早已傳聞,早在2004,聯邦快遞(FedEx)在佈局中國業務時即已接觸王衛,試圖以50億元左右收購順豐,被王衛拒絕。此後,試圖接觸王衛投資順豐的PE和VC逐漸增多,但王衛從未應允。

  而王衛的神秘、低調以及勤奮,在快遞業界人所共知。即便本次順豐在成立20年來首次引入外部投資者,王衛和他的順豐,也始終未向外界事先透露任何風聲。

  但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業界已普遍認為,順豐引入外部投資者只是時間問題,因為與順豐構成直接競爭的EMS、“四通一達”等,都在資本市場有了不小的動作。

  去年4月,EMS宣佈將通過IPO募集資金99.7億;4個月後,申通斥資1.6億從海航購得天天快遞60%的股權;今年5月,中通速遞董事長賴梅松也公開表示,紅杉資本購買了中通一位股東的股權。

  除了競爭者的動作頻頻,順豐也在近年開拓了不少新的業務,如順豐E商圈、試水網點便利店以及在去年年中推出的順豐優選等。

  順豐優選是目前為止,順豐涉足電商領域最大的手筆,但其發展速度和規模並未在電商界引發震撼——順豐優選的SKU規模遠低於京東等國內B2C巨頭,而且順豐優選的運費並不便宜。

  據其官網公佈的最新運費規則,不足99元的訂單將按照20元/單收取運費,與順豐優選品類相近的1號店相比,沒有任何優勢。

  因此,外界在此前認為,如果順豐接受外部投資,新資金將可能大部分被開拓順豐優選等電商業務。

  然而,本報記者則從權威人士處獲悉,三家機構與順豐就未來發展戰略已經達成一致,“這些在決定募資投向之前已形成共識。新融資金主要將被用來繼續鞏固並拓展順豐現有的核心業務,電商業務不是未來的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59

馬云的「亞歷山大東征」:阿里小微金融公佈股權架構:馬云持股不超7.3%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1/55973.html

【i黑馬導讀】亞歷山大東征時把家財散發給將士,有人問他給自己留下了什麼?亞歷山大目視東方,說道:「希望!」近日阿里旗下的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以下簡稱:小微金服)宣佈公司新股權架構。根據新的架構,小微金服將以40%的股份,作為對小微和阿里集團全體員工的分享和激勵,只要是11月1日在職的小微金服及阿里巴巴集團的每一位員工都會獲得小微金服的股份。值得關注的是,馬云本人在小微金服的持股比例,不會高於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7.3%,而不是之前一直被認為的80%。

本文根據騰訊科技《小微金服股權架構公佈:馬云欲借此洗刷VIE風波陰影》和獵云網《阿里小微金融公佈股權架構:馬云持股不超7.3%》改寫而成。

這是小微金服的股權架構首次浮出水面,而「人人有份,共創共享」的股權分享方式也再次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企業開放、分享的本質所在。

股權分享 全部員工人人有份

小微金服CEO彭蕾在給員工的郵件裡做了同樣的表述,彭蕾在郵件裡說: 「伴隨著這樣快速的發展,小微金服包括此前的支付寶從未停止過建立健康、高效、持久發展的股權架構的思考。隨著小微金服的戰略和員工分享方案的思考逐步成熟,具體方案出爐的時機已經成熟。」根據小微金服的新股權架構,2013年11月1日在職的小微金服及阿里巴巴集團的23810員工每一位都會獲得小微金服的股份。除了當天的一次性股份授予之外,這40%的股份還將用於未來對員工的績效激勵和未來吸引優秀人才的股權激勵。而剩餘的60%的小微金服股份將用於在未來分步引進戰略投資者。小微金服方面表示,「希望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是與我們理念一致、文化相近並且願意與小微金服集團長期共同發展的投資者。」

馬云持股比例不超過7.3%,讓圍繞支付寶的爭議停止

對於備受關注的馬云在小微金服的持股問題,小微金服方面表示,馬云在小微金服的持股比例不會高於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

公開數據顯示,馬云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為7.3%,這也意味著馬云在小微金服的持股不會超過7.3%。

早在2011年支付寶股權變更時,變身內資的支付寶的股權結構就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甚至有不瞭解情況的人質疑,馬云是將支付寶放到了自己口袋。對此,馬云當時就明確向媒體表示,「支付寶落入我的口袋,這不是事實。」

小微金服CEO彭蕾在今日給員工的信中表示,為了當初那個決定,阿里集團和馬云個人都承受了巨大的非議與質疑。「但實際上從第一天開始,就沒有、也絕不可能有任何一個人,如外界所描述的那樣,把支付寶裝進自己口袋裡!」

小微金服方面表示,全體員工佔比40%,戰略投資者佔比60%,其中馬云作為全體員工的一員,持有比例不會高於他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這是小微金服設定的目標股權結構。目前小微金服的股權架構還處於過渡期,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結構,公司會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盡快完成過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00

虛擬運營商面臨生死大考,最終存活者或不超5家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8/150157.html

黑馬說:今年是虛擬運營商試點期的最後一年,目前這42家虛擬運營商過得怎樣?從現狀看,大多數虛擬運營商還沒找到做電信業務的“門道”。而在艱難的探索與嘗試中,留給它們的時間已經不多。
 
文 | i黑馬  楊博丞
編輯 | 王冀

 
\時隔兩年,虛擬運營商在經歷了前段時間的燥熱之後,無一例外地將面臨成長的煩惱,是生還是死?今年是國家規定試點期的最後一年。據透露,試點結束之後,發展不佳的轉售企業將會被工信部吊銷其業務牌照。
 
虛擬運營商就像是實體運營商代理商,它們從三大基礎運營商那里承包一部分通訊網絡的使用權,然後通過自己的計費系統、客服號、營銷和管理體系把通信服務賣給消費者。工信部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先後頒發了兩批虛擬運營商牌照,國內的虛擬運營商運營放號於2014年初正式拉開大幕。
 
目前,虛擬運營商一共分為七大派別,分別為渠道派、互聯網派、電商派、終端派、金融派、行業派、CP/SP(內容服務商)派。
 
渠道派
這里大牌雲集,有蘇寧、國美、迪信通、天音、樂語、話機世界、愛施德等。它們在通信圈混跡多年,與運營商有著深厚的合作關系以及豐富的群眾基礎,其現有的業務資源與虛擬運營商的要求也最為匹配,做虛商可謂近水樓臺。他們動作最快,其中樂語打響了第一槍。
 
互聯網派
以360、百度為首。這兩家公司還沒有獲得牌照,不過都與運營商達成協議,在互聯網思維盛行的當下,他們的揮戈殺入無疑將競爭推向白熱化。“殺手”360善打免費牌,業界已見證它在殺毒市場的所向披靡,這一次殺入移動轉售領域絕對是來者不善。
 
電商派
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分析指出,意在獲取移動平臺入口,完善O2O生態。
 
終端派
如小米、聯想、富士康、海爾、海信等。它們在中國電信牽手的第三批名單中。這些智能終端廠商正圖謀轉型,從單純提供硬件向軟硬一體看齊。
 
金融派
以平安保險、民生銀行、中期集團為代表。其中,平安、民生的參與令業界吃驚。分析認為,其意在移動支付和移動金融,如何提供便利的基於移動設備的支付和金融服務是它們的著眼點。
 
行業派
指那些為特定行業用戶服務的公司,如北京華翔聯信、分享通信、中麥通信、三五互聯、長江時代等,即將獲牌的鳳凰資產、星美、海航也可歸入此派。
 
CP/SP派
以北緯通信、遠特通信、朗瑪信息為代表。它們出身於電信增值業務,活躍在以手機為窗口的移動互聯網江湖,與運營商關系密切。做手機遊戲的蝸牛移動也可歸入此派,該公司出手迅猛,上周末還召開了第一屆合作者大會,聯合眾多內容商吹響了全面進軍的號角。
 
派別雖多,但目前的形勢不容樂觀。據有關數據統計,經過一年多發展,現數十家虛擬運營商截至目前累計發展用戶不到200萬戶,其中多以聯通轉售業務為主,其次是中電信業務。從用戶規模來看,用戶及市場對虛擬運營商所持態度遠不及企業宣傳那樣。
 
一些虛擬運營商負責人曾表示,“過去半年,虛擬運營商的心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觀望居多。”
 
在他們看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國家鼓勵民企進入電信業是好事,但卻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統一的發展標準,導致各行其道;其次,虛擬運營商方面也存諸多問題,如缺乏標準監督、批零倒掛、互聯互通、短信識別等問題,這些已然成為阻礙虛擬運營商發展的最大攔路虎。
 
i黑馬記者采訪了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他就虛擬運營商的現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項立剛表示,現在虛擬運營商的狀況不容樂觀,發牌的一共有42家,現在做起來的也就有五六家,用戶數不到200萬,而且這個數字的真實性也無法確定,目前這40多家中有三分之二基本等同於已經死了,而且很多發牌之後沒有做起來,因為它們不知如何去運營,能活到最後的不會超過5家。
 
他舉例稱,“我曾經用過一段時間的虛商號碼,是京東的,但要求每月要消費1000元才能得到500分鐘和500M的流量,我現在已經不用了,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每個月不可能都去消費1000元,二是京東在價格方面沒有任何優勢。”
 
“絕大多數虛擬運營商仍停留在基礎通信業務的轉售,無非是在優惠力度上和一些新的運營賣點上敢於打破常規,真正細分市場的商業模式還未出現,或者說離成熟還有不小差距。”項立剛說。
 
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認為,虛擬運營商應更專註於企業級市場和細分市場。
 
舉例來說,專註手機遊戲的蘇州蝸牛,可以讓它的用戶玩自己的手機遊戲免流量,以獲取更多的用戶數,然後通過廣告等其他業務創收,貼補流量成本。這種‘遊戲+手機+流量’的經營方式就是對傳統收費模式的顛覆。又比如京東,專註零售業,可以讓用戶通過夠買商品而獲得一定的通信資源。這種創新才會帶來通訊行業的新一輪變革,也意味著電信行業的免費時代到來。
 
據悉,蘇寧通訊公司於7月1日正式推出中國聯通虛擬運營商4G業務,該公司分別在去年和今年得到了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4G轉售業務,這也標誌著該公司成為國內首家集三大運營商為一體的全4G運營虛擬運營商。蘇寧通訊公司總經理顧偉表示,目前蘇寧聯通4G轉售業務已經進入最後聯調測試階段,7月6日即將向用戶開放申請。
 
不過,項立剛認為,即使得到了三大運營商的4G轉售業務,虛擬運營商的通訊市場也不會太樂觀,因為它們沒有自己獨立的通信網絡、費用較高,且在服務方面缺乏新意,公眾接受度不會太高,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較小。
 
工信部近期高調宣布至今年底,三大運營商的資費將下降30%。屆時,還是滿足於做代理商的虛擬運營商,將受到很大沖擊。虛擬運營商要想真正盈利和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少現在這種模式是不行的。它們需要更大力度的變革,否則只能成為中國通訊業發展道路上的試驗品。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博丞
,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一財網 楊海艷 2015-09-29 20:44:00

在多次點名要求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的背景下,9月29日,國家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打出“組合拳”,表示將通過完善新能源扶持政策,加大對各地公交系統中新能源占比的考核、對1.6L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以及加快黃標車淘汰等三大主要手段,以緩解能源與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和消費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多次點名要求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的背景下,9月29日,國家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打出“組合拳”,表示將通過完善新能源扶持政策,加大對各地公交系統中新能源占比的考核、對1.6L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以及加快黃標車淘汰等三大主要手段,以緩解能源與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和消費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高頻次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意味著,發展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車將成為汽車行業節能減排、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舉措。

小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

調整產品消費類稅收,一直是國家調整消費結構的重要舉措。在汽車領域,多年來,國家一直在利用稅收手段對市場消費進行調節。車輛購置稅也是如此,在目前,除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之外,其余車型的購置稅率均為10%。

不過,這一稅率並不是恒定不變的,在2009年1月12日至12月31日期間,國家也曾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施行減稅政策,按5%征收購置稅。在在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調整為按7.5%征收。

不過,與這次的購置稅減免稍有不同的是,更多是為了減少國際金融危機對汽車行業的沖擊,並進一步振興汽車產業。在國家政策的刺激下,2009年,國內汽車產銷分別為1379.1萬輛和1364.5萬輛,同比增長分別高達48.3%和46.15%,首次問鼎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達到1826.47萬輛和1806.1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44%和32.37%。再度問鼎世界冠軍的同時,也創下全球歷史新高紀錄。

在刺激消費的同時,針對小排量購置稅優惠的政策也客觀促進了車市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數據顯示,2009年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累計銷售達719.55萬輛,同比增長7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70%,比上年同期提高近8個百分點,市場占有率為歷年最高。

不過,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和消費水平的提升,近年來市場SUV產品熱逐漸興起,一份來自“汽車之家”的調研報告顯示,SUV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從2008年的7%提升到2014年的24%,短短6年間翻了三倍多;而相對應的是,1.6L及以下排量車型的市場份額在逐漸降低。單從發動機排量來看,從從2011年開始,1.6L及以下排量車型占比縮水,1.7L-2.0L排量車型則出現小幅度的增長。

因此,在此時對1.6L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府更多在意的是節能減排的效果。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政府“救市”的表現,今年來車市連續萎靡,甚至出現單月下降之勢,而購置稅減免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消費,只不過,在業內看來,這次減稅的政策效果不僅恐難和當年相比,甚至可能連當時的1/3也達不到。

回到節能減排上來,這並不是當下國家鼓勵消費者購買小排量車型的唯一政策。可以看到,為了增加消費端的節能意識,政府采用了“減免”+“補貼”並舉的政策,從2010年6月開始,國家三部委曾推出多批節能汽車推廣目錄,對排量1.6L及以下,百公里油耗低於政府確定的限值的車型給予3000元/輛的補貼,這一政策至今仍在進一步延續。只不過,從當時到現在,入圍節能汽車推廣目錄的車型的油耗標準在進一步趨於嚴格,從之前的百公里6.9L進一步下調至5.9L,不僅如此,入圍車輛的排放也必須達到“國V”排放標準。

多拳並舉力促減排

消費端之外,在企業監督方面,近年來國家的政策也越來越嚴格。百公里6.9升第三階段油耗限值標準剛剛於今年全面執行,新一階段的油耗標準再次出臺。就在年初,工信部發布了新修訂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這兩項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執行的國家強制性標準,明確表示每年將設置油耗達標值,直至到2020乘用車平均油耗降至5.0升/100公里。

這源自於快速爆發的汽車市場需求給能源和環境帶來的壓力。據統計,2013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約為4.9億噸,進口依存度57%。目前,汽車用汽柴油消費占全國汽柴油消費的比例已經達到55%左右,每年新增石油消費量的70%以上被新增汽車所消耗。與此同時,汽車社會帶來的環境治理壓力也日趨明顯。

因此,早在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國家就明確表示,在傳統內燃機節能化發展的同時,要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以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

因此,在此次會議上,除了購置稅減免政策外,李克強總理還進一步強調了完善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支持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研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範試點。機關企事業單位要落實車輛更新中新能源汽車占比要求,加大對新增及更新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的考核力度,對不達標地區要扣減燃油和運營補貼。創新分時租賃、車輛共享等運營模式。與此同時,要加快淘汰營運黃標車,開展清理整頓專項行動。對進度嚴重滯後省份要強化問責。在現有資金支持基礎上,允許地方政府將盤活的財政存量資金用於推動淘汰工作。確保完成到2017年全國基本淘汰黃標車任務。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58

星巴克菲亞特在歐遭重罰 補繳不超3000萬歐稅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573.html

星巴克菲亞特在歐遭重罰 補繳不超3000萬歐稅款

北京晨報 2015-10-23 15:10:00

據了解,不少跨國企業在歐盟境內想方設法避稅,引起歐盟強烈不滿。歐盟已經啟動一系列納稅調查,矛頭直指蘋果、亞馬遜、星巴克等“業界大腕”。

歐洲聯盟21日批評兩家跨國公司在歐盟成員國“避稅太狠”,責令美國咖啡連鎖業巨頭星巴克、意大利汽車制造商菲亞特分別補繳不超過3000萬歐元(約合2.1億元人民幣)稅款。據了解,不少跨國企業在歐盟境內想方設法避稅,引起歐盟強烈不滿。歐盟已經啟動一系列納稅調查,矛頭直指蘋果、亞馬遜、星巴克等“業界大腕”。

出拳 責令補繳稅款

負責競爭事務的歐盟委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21日透露,星巴克公司與荷蘭政府私下達成的避稅協議違反歐盟規定,而菲亞特公司與盧森堡也曾達成類似避稅協議。據她估算,如果菲亞特公司未曾與盧森堡政府達成避稅協議,“那麽將多納稅20倍”。

因此,歐盟委員會責令星巴克、菲亞特向荷蘭、盧森堡當局分別補繳2000萬歐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至3000萬歐元(約合2.1億元人民幣)稅款。

歐盟成員國對企業的補貼措施和稅率政策,不得違反歐盟公平競爭和反壟斷相關規定。然而,一些歐盟成員國私下向跨國企業提供稅率優惠,以吸引全球大公司把業務轉移至該國境內,從而在歐盟內部造成不公平競爭。

歐盟已著手加大對這類現象的調查和打擊力度。韋斯塔格21日說,讓星巴克和菲亞特補繳稅款,“可以抵消它們所獲的不公平優待”。

回應 兩家拒不認錯

星巴克和菲亞特21日均作出回應,否認以不當手段避稅。星巴克公司表示,該公司一直遵守荷蘭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政策法規,將對歐盟委員會的裁決提起上訴。菲亞特公司否認從盧森堡當局領取非法補貼,聲稱該公司與盧森堡達成的稅率協議只是為了“明晰定價規則”。

荷蘭和盧森堡政府也對歐盟委員會的裁決持反對態度。盧森堡方面稱,將會動用一切法律手段推翻歐盟裁決。荷蘭方面表示,對歐盟裁決感到“驚訝”,將向議會通報此事並商討對策。

信號 調查不會止步

韋斯塔格21日說,歐盟還在調查更多類似違規案件,“不會止步於此”。

“我希望這兩起案件能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今後可能會啟動更多調查,”韋斯塔格說。

去年,盧森堡政府被曝與多家跨國公司私下簽訂避稅協議,其中某些協議中的約定稅率低至1%。不少人指責盧森堡的做法對歐盟其他成員國有失公允,呼籲盧森堡終止這類私下協議。

韋斯塔格21日強調,“所有公司,無論規模大小,無論是否跨國公司,都應公平繳納稅款”。據新華社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46

專家預測:全面二孩落地後明年新增出生人口不超360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531.html

專家預測:全面二孩落地後明年新增出生人口不超360萬

一財網 王羚 2015-10-29 20:46:00

絕大部分學者認為,要用科學的態度看待出生堆積。全面放開二孩並不會引起此前擔憂的巨大出生堆積,每年新增加的出生人數將會大大低於預期。

假如2015年11月1日全國同時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估計明年政策新增出生人口在230萬左右,超過360萬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預測專家王廣州今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之後,到底會增加多少新出生人口?這是最值得關註的一個問題,正是對這個問題的爭議,導致政策出臺過程一波三折。

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兩年前,正是擔心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可能會帶來過大的生育堆積,才采取漸進的方法,先放開單獨二孩。單獨二孩放開後,2014年全年僅增加出生人口47萬,這說明民眾整體生育意願低下讓人口學者都感到意外。這也在客觀上加速了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

據王廣州的測算,全面二孩的受益人群總數在8000萬~9000萬左右。目前已婚一孩育齡婦女中,約有40%超過40歲,已經接近生育期的末端。

王廣州認為,全面二孩政策放開肯定會帶來一些政策新增出生人口,但估計明年政策新增人口不會特別顯著。比較大的影響可能在2017年,新增出生人口達到430萬人左右。

但此前有多位人口學者測算認為,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後將帶來較大的生育堆積。比如,2014年,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曾發文預測,全面二孩會導致每年出生人口最高增加3000多萬,一度引起業內震驚。

根據王廣州今年發表的題為《生育政策調整中存在的問題與反思》,假定在2015年全國統一放開二孩,2016年新增出生人口為565.8萬人。2017年達到增量最高峰,為583.2萬人。此後逐年降低。

王廣州介紹,他根據最新的調查、單獨二孩的實施情況和現有可獲得數據做出的新的推測,與2011年的研究有一些差別,主要是政策實施的時點、單獨二孩已經實施和生育意願方面的差別。他認為,即使實際情況遠遠超出目前的判斷,但比較有把握的判斷是明年不太可能出現超過1000萬的政策新增出生人口。

人口學者、生物統計學博士黃文政認為,全面放開二孩後每年新增人口可能在300萬到800萬之間。而從單獨二孩在全國的實踐看,全面二孩後的新增人口可能會大大低於預期。

2014年12月舉行的第三次生育政策研討會上,多位人口學者圍繞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後的出生堆積展開激烈的爭論。絕大部分學者認為,要用科學的態度看待出生堆積。全面放開二孩並不會引起此前擔憂的巨大出生堆積,每年新增加的出生人數將會大大低於預期。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人口學者郭誌剛認為,壓低生育率的原因除了生育限制之外,還包括城鎮化、生育年齡推遲等。這些因素的作用很強,不會因為生育政策放開就消失。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了,如果政府沒有采取積極的鼓勵倡導措施,到出生堆積釋放完了之後生育率會繼續下降,中國將會面臨人口衰減、老齡化嚴峻的挑戰。”黃文政說。

編輯:楊小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48

“十三五”上海設定四條底線 常住人口不超2500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673.html

“十三五”上海設定四條底線 常住人口不超2500萬

一財網 胥會雲 2015-12-16 22:03:00

守住常住人口規模底線,就是把常住人口不超過2500萬作為長期調控目標。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內,上海的常住人口增加,不能超過74.32萬人。

作為上海發展十分重要的五年,上海在“十三五”建議稿中牢牢把握底線思維,共設定了四條底線。

12月15~16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舉行。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總結2015年工作,認真研究上海“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標任務,審議並通過《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上海必須守住的四條底線,分別是常住人口規模底線、建設用地總量底線、生態環境底線、安全底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指出,“十三五”是上海發展十分重要的五年,我們不能有絲毫松懈,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更加積極主動防範和應對可能的風險,堅持底線思維。

底線一:2500萬常住人口

守住常住人口規模底線,就是把常住人口不超過2500萬作為長期調控目標。

本世紀以來,上海常住人口激增800多萬,從2000年1608萬人,增加到2014年底的2425.68萬人。這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29.26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96.42萬人。

上海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共2301.92萬,也就是說,4年中上海人口增加了123.76萬人。而要守住2500萬人的底線,就意味著未來幾年內,上海的常住人口增加,不能超過74.32萬人。

按照國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要求,以及上海的發展定位,上海也在通過各種舉措實現調控。

比如,上海推出以積分制為主的居住證制度,持證人可根據積分的不同,享受階梯式的就學、就醫等公共服務。

底線二:建設用地總量負增長

守住建設用地總量底線,就是未來幾年上海的建設用地增量要逐年減少,規劃建設用地總量只減不增、實現負增長。

土地是上海當前面臨的一大資源瓶頸。

上海建設用地總規模接近規劃天花板,新增用地空間非常狹小。截止2014年底,上海全市建成區面積3124平方公里,超過市域陸地面積的45%,與規劃規模3226平方公里相比,只有102平方公里的空間。

與此同時,土地利用結構不夠合理,工業用地比重過大,達27%。而公共設施和綠地的用地比例偏低。

根據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必須遵循的一條原則就是嚴守用地底線,實現建設用地“零增長”甚至負增長。這也就意味著,今後6年上海平均每年新增建設用地只能控制在17平方公里以內。

此前,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莊少勤曾表示,在土地利用問題上,上海已經給自己戴上了‘緊箍咒’,城市發展進入資源‘緊約束’階段,必須轉型升級。

根據“規劃建設用地規模負增長”、“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倒逼城市發展轉型”的要求,上海已進入存量土地開發為主的階段,城市更新將成為上海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式。

底線三:生態環境

守住生態環境底線,就是在大氣、水、土壤等關鍵領域加大治理力度,標本兼治、源頭治理,綜合監管、嚴格執法。

上海市人大財經委和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發布的上海“十三五”規劃人大代表和市民調查問卷顯示,調查對象對於“十三五”時期最關註的方面(可多選)中,改善環境(41.1%)位列第三。

根據今年早些時候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部分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上海已經確定了9個區縣11個地塊作為2015年治理對象,包括浦東合慶鎮、青浦青東農場和練塘鎮、金山朱涇鎮等。總面積約6700畝,涉及企業約1300家。

並力爭用3年時間使這些重點整治區域環境汙染問題得到遏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並探索出一條環境綜合整治、區域轉型發展的新途徑。

在今年9月15日,上海市委、市政府還專門在浦東合慶鎮勤奮村召開現場會,部署推進合慶鎮環境綜合整治,對全市加強違法建築拆除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全面動員。

底線四:安全

守住安全底線,就是保障城市生產安全和運行安全。要防控風險,主動防範經濟金融風險,積極穩妥化解社會矛盾,處置社會穩定風險。

除了城市生產安全和運行安全,上海還特別提出,主動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自從上海明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以來,金融業一直在上海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統計數據顯示,上海一季度金融業對上海經濟的貢獻首次超過了一半,達到了58.7%。整個上半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活躍,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729.6萬億元,同比增長1.5倍。

今年前3季度,上海金融業增加值2861.31億元,增長27.2%,金融業生產總值占GDP比重達到16.01%。

也因此,主動防範經濟金融風險,也成為上海確保城市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部分。

編輯:楊小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282

【獨家】新代理費制度7月1日前實施 代理費可能每航段不超20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4/4769683.html

【獨家】新代理費制度7月1日前實施 代理費可能每航段不超20元

一財網 陳姍姍 2016-04-01 15:34:00

包括三大國有航空在內的幾家航空公司銷售部代表,近日參加了中國航協規範航空客運銷售市場秩序會議,航協要求7月1日前各會員航空公司按照民航局6號文精神實行新的代理費制度,並在此前同代理人簽署完畢新的協議,但具體標準由航空公司和代理人協商確定。

在一系列對“去哪兒”網的“聯合圍剿”行動之後,航空公司正在醞釀分銷政策的變革,與機票代理新的合作模式也逐漸浮出水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4月1日獲悉,包括三大國有航空在內的幾家航空公司銷售部代表,近日參加了中國航協規範航空客運銷售市場秩序會議,航協要求7月1日前各會員航空公司按照民航局6號文精神實行新的代理費制度,並在此前同代理人簽署完畢新的協議,但具體標準由航空公司和代理人協商確定。

代理費可能每航段不超20元

所謂6號文件,是指上個月民航局下發的《關於國內航空旅客運輸銷售代理手續費有關問題的通知》,在嚴禁銷售代理企業向旅客額外加收客票價格以外的任何服務費的同時,還要求航空運輸企業委托銷售代理企業銷售國內客票,要合理確定客運手續費基準定額,可適度浮動。

不過,到底基準定額如何確定,文件中並沒有細則。目前,中航協已經要求航空公司制定實施細則,再提交中航協討論,包括“定額”是否區分代理人、區分航線、區分子艙位,以及“定額”之後是否還有後返等。

據記者了解,目前各航空公司已經對具體的細則進行了探討,比如南航希望的是不區分代理人、不區分地區、僅按照所銷售航段數定額發放,即每個航段給同樣固定的代理費,當然經濟艙和頭等艙可以有區分,畢竟售後服務有差異。而一旦定額確定,之前還存在的前返Z值和後返也會取消。不過,國際客票銷售的代理費暫時維持目前的機制,國際聯程客票的國內段也會按照行業通用規則執行國際客票代理費標準。

在此之前,航空公司已經將國內航線前返部分的基礎代理費傭金以及很多航段的Z值降為0,後返也並非所有代理都能獲得。

那麽,新代理費定額的標準會是多少呢?

多家航空公司的內部管理層對記者透露,由於三大航有國資委的“提直降代”要求(其中包括年度總代理費率不得高於2%),所以理論上三大航每航段代理費最高可能不會超過20元(國內平均票價大概900元左右)。

一位擁有自有客戶和渠道的成熟代理人曾經為記者測算過機票代理的成本:呼叫中心銷售一張機票成本如下:接線員獎勵2元+出票及財務獎勵2元+送票員獎勵2元+售後及墊資成本2元+房租水電平攤2元+電話費1元+員工社保2元+稅收為定額服務費x20%,假如一張機票給到定額二十元,直接成本已達17元,其中還未計算廣告費、差旅費、招待費、福利、水電費。

禁止機票代理供貨平臺

據記者了解,在這次會議上,各航空公司還對目前的客運銷售市場現狀進行了充分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票代應該擁有自己的銷售渠道,純粹“搬磚”將機票拿到別人家去賣的對航空公司不具備價值;供貨商模式是導致目前機票銷售亂象的重要原因,未來各航空公司會以協議方式約束各自代理人的供貨行為,至少要經過航空公司審批同意。

在此之前,南航已經率先下發優化中國境內分銷渠道結構的通知,主要包括重新簽署銷售代理協議,實行新的國內代理費標準和支付方式,以及禁止機票標準產品的供應商銷售模式等。

其中,要求銷售部在新版代理協議中明確規定,從7月1日起嚴禁代理人通過C端、B端平臺等第三方渠道銷售南航機票標準產品(單程、往返程及缺口程等裸機票產品,或以機票為主體,附加保險、代金券等低價值標準化配件的機票套餐)。對於包含南航機票的打包、組合產品,代理人也需經過南航審批後,方可投放至與南航簽署商務合作協議的第三方渠道展開銷售。

銷售部將與符合南航要求的主要機票交易平臺簽署商務合作協議,只允許南航直營店鋪或平臺自有的南航授權代理人賬號銷售南航機票標準產品。包含南航機票的打包或組合產品,允許平臺引入經南航審批同意供貨的代理人,作為供應商開展銷售,但相關打包或組合產品的上線和銷售均需經南航審批後方可實施。

而在本次會議召開後,預計其他航空公司也會與代理簽訂類似的新協議。

對於目前的銷售渠道變革,一位行業內人士建議,傳統代理必須要思考轉型了,需要因地制宜,定位於“小而美“,比如國際票定位於做精一個目的地,服務好一個行業(會議、專業TMC、小眾戶外俱樂部),為一個熟人社區提供服務等。而平臺也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通過技使用多種技術手段來規範代理行為,幫助普通旅客,比如監控出票,監管資金,及時將旅客信息告訴航空公司,幫助航空公司做好旅客服務等。

編輯:樂琰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72

公路治超新規出臺 “不超不掙錢”怪圈怎麽破?

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五部委今天下午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進一步做好貨車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治理工作。

針對貨車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的兩個文件中提出,要杜絕貨車非法改裝現象,努力消除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公路超載超限。

貨車超限超載現象,造成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嚴重幹擾道路運輸市場秩序。新規出臺了哪些舉措?能否改變貨車司機“不超不掙錢”的怪圈?

統一車型標準成為治超契機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路網管理處處長陶漢祥介紹,此次公路超載超限治理新規有七大舉措,分別是修訂國標GB1589對於貨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的標準;修訂《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使之與國標GB1589統一標準;開展源頭治超;實施路警聯合執法;完善信用治超;開展跨省大件運輸並聯許可;推進治超大數據應用。

“新規對於超限運輸的認定標準進行了修改、優化了超限運輸許可流程、規範超限許可收費、明確了貨運源頭管理措施、規範治超路面執法行為。”陶漢祥認為,從源頭上統一標準車型,這是新規不同於以往的亮點。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貨運與物流管理處處長戰榆林介紹,根據《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方案》,將嚴把高速公路入口,自9月21日起,嚴禁雙排車輛運輸車進入高速公路,同時做好勸返分流保障措施。到2018年7月,禁止不合規車輛運輸車上高速公路。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物流所研究員譚小平表示,此次新規出臺,充分考慮了道路運輸市場的現狀,同時對照國際標準,對車型標準化進行統一規定,成為公路治理超載超限的重要契機。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我國現有治超站點或設施共計2181處,主要分布在國省幹線公路,以固定治超站為主,流動治超站、計重收費站為主要輔助方式。

一位貨車司機告訴記者,許多地方實際裝載高度超過4.8米都不罰款,有的地方超過4.5米就罰款。多年來各部門對超載超限的執法口徑不一,讓司機無所適從。希望有統一的執法標準、文明執法。

運能會下降嗎?成本上漲如何化解?

截至2015年底,我國現有貨運車輛1500多萬輛,其中個體戶占90%。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調查顯示,在大型物流企業中,26%的自有車輛存在非標準化問題。

新規出臺後,一些不合規車輛面臨淘汰,公路貨運市場是否會出現運能下降?規範統一車輛標準,會不會引發運輸成本上漲?

對此,不少企業存在一定疑慮。一些重點企業反映,目前長途幹線市場中大量存在17.5米非標低平板車。主要是由於市場準入不嚴,原來主要保障大件運輸的車輛進入普通貨運領域,憑借較大的容積水平,已成為幹線運輸的主力車型。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說,隨著新規的實施,大量非標車輛面臨退出市場壓力。由於非標車輛擁有者大部分為中小企業和個體司機,抗風險能力較弱,“一刀切”地禁止該類車輛進入市場存在較大的執行難度。

戰榆林說,新規實施後能保障公路貨運市場的總體運能。根據測算,市場需新增車輛運輸車約2萬輛,我國牽引車、半掛車年產能均在20萬輛以上,可以彌補運力的缺口。從現在起到2018年,逐步禁止雙排車、超規單排車上高速公路。統一標準車型有個過渡期,可以減少對市場的沖擊和影響。此外,治理後處罰減少、可白天上路通行,運輸效率也將大幅提高。

據測算,違規車輛整改為標準車型後,單輛車運輸價格將約上漲300元至450元。“車輛運輸車治理引起的運價上漲,是驅除劣幣必然經歷的陣痛。”戰榆林說。

“不超不掙錢”怪圈怎麽破?

“治超是老話題,治一陣子好一陣子,稍不註意就反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說,治理超限要抓源頭,超限不能只罰司機,要罰裝貨的貨站或者公司。必須給貨車司機一個合理的出路,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超載超限。

魏際剛說,當前公路貨運市場粗放式發展,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對於個體運輸戶來說,生存的手段就是拉貨,以超負荷服務來打拼市場。要想取得貨源,只能被迫超載超限以及提供24小時服務,造成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魏際剛認為,公路貨運市場的經營模式必須要改變,逐步從傳統的生存模式向集約化、網絡化提升,確實要倒逼其轉型。政府在監管的同時可以給司機引導和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提升其自身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據測算,由於水路、鐵路運輸能力不足,大量貨運長途運輸都壓到公路運輸上,我國400公里以上的物流運輸有80%以上都在公路物流,只有不足20%在水路和鐵路。

譚小平說,公路治理超載超限從2004年起集中治理,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根上的問題沒有解決。發展合理的多式聯運機制,可以解決公路超限超載的市場需求問題。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趙國清說,要整治非法違規車輛生產源頭。他介紹,目前貨車整車進行非法改裝的較少,多數是半掛車企業改裝。由於主車、半掛車都是獨立目錄、獨立上牌,很多人就買一個合規的主車,再配一個不符合標準的半掛車。

趙國清說,對於貨車來說,主要有生產、上牌、運輸三個環節。要對生產廠家申報的產品進行監管,對上牌進行複核,只要控制住前兩個環節,基本就控制了超載超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59

新華網上海銀行等12家企業IPO獲準 募資總額不超155億元

證監會9月23日消息,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準了12家企業的首發申請,新華網上海銀行等企業過會,募資總額不超155億元。

其中,上交所5家,包括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五洲新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能科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電魂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交所中小板2家,包括深圳市和科達精密清洗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黃山膠囊股份有限公司。

創業板5家,包括北京萬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錫路通視信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鰲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集智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證監會稱,本次將有無錫路通視信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鰲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集智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直接定價發行。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滬深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上述12家企業的籌資總額預計不超過155億元。

截至2016年9月22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837家,其中,已過會91家,未過會746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89家,中止審查企業57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