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正在亮起又一盞黃燈:由於“婚姻危機”和“關系危機”,日本年輕人對於真實世界里愛情的興趣逐漸減弱,不少人甚至放棄尋找伴侶,轉而向網絡或視頻遊戲等虛擬世界中的人物尋求愛的慰籍。
三成單身青年承認迷戀遊戲人物
最新的數據顯示,在未婚的日本青年中,有超過70%的男性和75%的女性在他們20歲的時候從未有過性經驗,在他們25歲時,這一比例達到了50%左右。
日本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正弘(Masahiro Yamada)專門就婚戀危機做了研究,並為這一現象創造了一個新詞——“受困單身族群”(Stranded Singles)。而不斷攀升的處男/女比率對應的正是也在上升的、失去了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真實伴侶的興趣。
日本政府做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大約有30%的日本單身女性和15%的單身男性(年齡在20~29歲)承認自己愛上了遊戲人物,超過24%的單身女性和11%的單生男性承認自己迷戀某一位流行明星或演員。
初音未來的演唱會現場歌迷湧動
虛擬戀愛產業規模達數千萬
山田正弘表示,由於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在現實生活中尋找伴侶的興趣,虛擬戀愛產業才得以在日本迅速發展。目前,該產業在日本已經達到相當於數千萬元人民幣的規模。
日本還出現了一個新的俚語——“萌”(moe),專門為那些與虛擬電腦人物“戀愛”的人在虛擬約會中提供愛的表達。這些虛擬約會還允許用戶設定自己的心情以及線上伴侶的角色。這類用戶中,女性用戶和男性一樣多。
在過去的6~7年里,虛擬戀愛的亞文化在日本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甚至一些酒店房間里都設有專門讓客人與他/她的虛擬伴侶享受浪漫時光的空間。
事實上,不管是在日本還是歐美國家,乃至中國,近年來都有不少初創企業瞄準了單身男女,專門為他們提供虛擬戀愛的服務和平臺,以求在這個需求快速擴大的市場分得一杯羹。
時崎狂三是不少日本宅男的最愛
動漫作品《魔法禁書目錄》主人公禦阪美琴有著男人般的性格
婚外生育率全球最低
但是,山田正弘認為,這種亞文化只是社會問題的一小部分,更根深蒂固的問題還在於傳統文化。年輕人想要真實婚姻並且在等待它的到來,而且他們並不接受在沒有婚姻的情況下撫養孩子,這直接導致了日本極低的生育率。日本的非婚生育率只有2.2%,處於全球最低水平。以英國為例,英國的非婚生育率為47%,是日本的20多倍,當然,這與巨大的文化差異有關,在歐洲多地,生育和婚姻幾乎是兩個可以分隔開的概念,這跟亞洲地區很不同,因此歐洲的非婚生育率甚至有超過50%的情況。
再加上由於經濟原因而不得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年輕“啃老族”,多種社會問題共同導致了日本人口的萎縮。山田正弘表示:“如果男性和女性無法成功維持一段關系,他們就不可能會生孩子。這不只是婚姻危機,現代的日本社會在關系配對上也存在問題。”
“尤其是女孩們,成年後繼續住在父母的家中可以讓她們在父母的照顧下等待理想婚姻伴侶的到來。”山田正弘補充說,“她們不用勉強自己和收入不怎麽穩定的男性嘗試交往,而是可以采取在家等待,腦中幻想遲早會有一天遇到一位多金又理想的結婚對象。這大概是日本的年輕人不那麽有交友沖動的原因之一。”
在山田正弘看來,現實和理想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很多年輕人也開始慢慢放棄現實中的希望而轉向他們可以更好掌控“生活”的虛擬世界。
不過英國利茲大學社會學教授費弗爾(Adrian Favell)並不太認同“日本年輕人婚戀不太正常”之類的看法,他認為這是西方人誇大了這群日本年輕人的“奇異性”,而人口減少也並不一定是壞消息。另外,年輕人沈迷於流行歌手、電影明星或迷戀一些虛擬形象以及沈迷於網絡遊戲都並非日本特有的現象。
“大眾版:存入9233.03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9420(就是愛你);
小資版:存入12884.29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13145.20(一生一世我愛你);
富豪版:存入50980.78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
土豪版:存入493015.4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520999(我愛你天長地久)。”
今天是情人節。以上是多家銀行“傍”上情人節的契機正在熱推的一款一年期存單產品。從往年的訂制款理財產品、實物黃金,再到今年這款巧取到期本息金額諧音的定期存單,情人節已成為銀行們攬儲酣戰的一大契機。
“領導要求我們都在微信朋友圈里轉發,我們就是想刷爆朋友圈,凡是肯花錢哄女朋友開心的男士,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某正在推廣此產品的銀行一名基層行員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們的目標,是通過這次創意營銷,吸引年輕客群,以及吸引資金存在其他同業機構的潛在客戶。
“還真有女士把產品的H5頁面轉發給她們先生或男友的。”她打趣稱。
這款“愛情存單”已然成了網紅產品。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郵儲銀行、哈爾濱銀行、雲南紅塔銀行等,都采用了同樣的存單到期金額諧音創意。
其中,民生等多家銀行都是由總行統一設計規劃此產品,分行落地營銷,並具有一定可浮動的定價空間。
噱頭大於收益
除了討口彩示愛,投資人最關心的莫過於存單收益率是否劃算。
第一財經記者收集多家銀行同類存單產品信息發現:第一,不同的銀行給出的存單利率不盡相同;第二,即便是其中定價偏高的銀行,給出的存單收益率仍沒超過個別中小銀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上浮定價。
某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研究總監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營銷與運作是兩碼事,最賺吆喝的產品未必最賺錢。”
如下圖所示,從正在發售的此類存單產品來看,不同銀行給出的定價不同,基本可分為兩檔:一年期利率1.95%和2.025%。相對於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基準利率1.5%而言,相當於上浮了30%-35%。
值得註意的是,在銀行攬儲難的大背景下,據第一財經記者就公開數據統計,絕大多數銀行都對一年期定存利率進行了上浮,超過七成銀行上浮比例達到或超過30%。換言之,那些打著情人節“愛情存單”的招牌、卻將利率設在1.95%的產品,就定價而言,和業內多數銀行相比並沒有競爭力;而後者還是常設利率,即便不是情人節,在其他時間點都可以獲得同樣的利率上浮。亦即,這款存單產品除了噱頭,銀行缺乏實打實的讓利。
此外,中小銀行中也不乏定存利率上浮較高者,如寧波銀行、廣東南粵銀行等,一年期定存定價本就為2.025%,相對於這款情人節專供的“愛情存單”具有同等競爭力,且在金額選擇和流動性方面更為自由。
不過,這種“缺乏實打實的讓利”,或許正符合一些銀行的獲客策略。上述正在推廣此產品的銀行基層行員工說,恰恰是那些對小幅價格波動不敏感的、追求浪漫的年輕客群,才是她們真正想吸引的“優質客戶”。
不過,對於那些對定價敏感的客戶群,上述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研究總監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投資者最好“貨比三家”。
此外,也有業內專家看到了此次銀行創意營銷中的積極意義。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以存單的形式發紅包或是表白,也是為了吸引年輕人眼球,這反而是銀行業服務更加精細化及創新意識的體現。
理財、黃金產品也趕趟
除了“愛情存單”外,一些銀行的理財、現貨黃金零售產品營銷,也“傍”上了情人節主題。
比如某銀行分行推出了一款收益率年化5.20%的理財產品,同樣是采用了收益率諧音“我愛你”的創意,並需要情侶或夫妻在支行內合影方能購買。5.20%的年化收益率顯然高於眼下市場的同類理財平均收益率,而該行對此的負債成本管理方式則是“限量”——“一對情侶僅限購買9.9萬”。這一產品的小幅讓利,不失為一種獲客營銷。
此外,還有銀行在情人節當日,給儲蓄或購買產品的情侶客戶準備了巧克力和鮮花等禮物;也有銀行將定投計劃產品的金額設置成“520”、“1314”等特殊數字以吸引顧客;或是將現貨黃金制作成“玫瑰”、“一對娃娃”等形狀以討口彩。
上述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研究總監稱,加入創意的新產品可以拉動市場需求,激發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
國產愛情片到底怎麽了?觀眾為何越來越不喜歡看愛情片了?
來源 | 文創資訊(ID:chuangyiyun)
作者 |
2017年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全國票房272億元,進口片167.1億元,國產片104.56億元。國產片除了賀歲檔、春節檔多部影片近10億票房以外,很少再見票房佳話。除了國產電影票房整體現頹勢,國產愛情電影缺乏有實力的代表作,也是2017年一大現象。
和2013年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2015年暑期檔的《夏洛特煩惱》、2016年的《北京遇上西雅2》、《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情聖》相比,2017年上半年上映的愛情片票房、口碑雙撲街。國產愛情片到底怎麽了?觀眾為何越來越不喜歡看愛情片了?
相比於情人節上映的美國愛情電影《愛樂之城》聲名在外,國產愛情片多是默默無聞,在內容、人設、營銷等多方面都大不如前。
1.《傲嬌與偏見》
上映時間:2017年4月20日
票房:1.24億
導演: 李海蜀 、黃彥威
主演:迪麗熱巴、張雲龍、高偉光
出品公司:阿里影業、嘉行傳媒
發行公司:阿里影業
由阿里影業主控的這部愛情片,在國產愛情片中算是反響不錯的作品,票房過億,沾了不少劇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光。《傲嬌與偏見》主演迪麗熱巴、高偉光此前也演了劇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氣指數上升。不過,這部愛情片講了一個網文寫手與高富帥、賤萌男之間的愛情,編織灰姑娘的瑪麗蘇之夢。笑點低俗,劇情老套,是觀眾的普遍評價。
2.《李雷和韓梅梅》
上映時間:2017年6月9日
票房:4056萬
導演: 楊永春
主演: 張子楓 、張逸傑、 成梓寧
出品公司:成都天音奇林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大地時代電影發行(北京)有限公司
其實觀眾對“李雷和韓梅梅”這個IP還是充滿期待的。雖然以前也有相關電視劇、話劇、漫畫、音樂作品,但都反響平平。當大電影上映時,這個存在於80後英語課本中的IP故事還是能喚起不少人的回憶。然而情懷往往會被透支。《李雷和韓梅梅》豆瓣評分僅有3.0分,快趕上觀眾集體吐槽的中國翻拍劇《深夜食堂》了。電影只是借了李雷和韓梅梅的名字而已,與我們熟知的形象相差太遠,一段段校園狗血橋段堆砌在一起,讓人找不到一點懷舊情懷。
3.《春嬌救誌明》
上映時間:2017年4月27日
票房:1.7億
導演: 彭浩翔
主演: 余文樂 、 楊千嬅 、蔣夢婕
出品公司:寰亞電影制作有限公司 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霍爾果斯青春光線影業有限公司
《春嬌救誌明》是春嬌誌明系列電影第三部,講述了余春嬌、張誌明在一起5年後兩人分手又複合、結婚的愛情故事。相比於內地愛情片缺乏生活化、原創力的劇情,這部港式愛情片故事層次也豐富些,也更接地氣,不少觀眾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愛情的影子。而且三部曲中有呼應,有遞進,從迷迷蒙蒙的戀愛到認清自己,思考婚姻,現實感強烈。不過,亂入恐怖、科幻元素,也讓作品無焦點。女性觀眾也不滿作品中滿滿的直男傾向。
4.《原諒他77次》
上映時間:2017年6月23日
票房:7312萬
導演: 邱禮濤
主演: 蔡卓妍 / 周柏豪 / 詩雅
出品公司:英皇電影、星美影業
發行公司:星美影業有限公司
和《春嬌救誌明》差不多,《原諒他77次》也是講述相戀10多年的戀人,在面臨繼續往前走的時候,男的幼稚、毛病很多,女的厭倦,需要安全感。當男人無法改變自己時,女主就決心離開。分手後,男人會發現女主的各種好,於是轉身求複合。
可能是香港導演在拍這類愛情電影時,細節把握得比較好,很多場景,尤其是吵架場景都很真實。加上女主都是自立自強略帶聖母心形象,因此很受女性觀眾喜歡。但是過於瑣碎的劇情,也導致影片立意不高。
5.《反轉人生》
上映時間:2017年4月20日
票房:1.24億
導演: 伍仕賢
主演: 夏雨 、閆妮 、 潘斌龍 、宋茜
出品公司:大壬文化、聯瑞影業、小米影業、盛夏星空、藍港影業
發行公司:安樂(北京)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伍仕賢的《反轉人生》沒能超越10多年前的《獨自等待》,讓人意外。《反轉人生》基本上將國產愛情片的缺點都用上了。整體看下來,是做作、慢節奏、浮誇、低俗、平庸,再也看不到底層小人物那種自省、自勵的心聲了。從《春嬌救誌明》、《原諒他77次》到《發轉人生》,可以看出,不管是內地還是香港,大家都在思考錯過的愛情還能再找回嗎?可惜,它們都看到了男主的悔恨、改變,卻看不到女主的失望。所以,很多女性觀眾都指責這三部電影的直男癌傾向,多少也影響了電影的票房。既然這種愛情已然成為熱點,那麽從男女兩性平等的角度來創作劇情,豈不是更好?
6.《“吃吃”的愛》
上映時間:2017年5月27日
票房:2744萬
導演: 蔡康永
主演: 徐熙娣 、林誌玲 、金世佳
出品公司:樂視影業、海灘娛樂、原子映象、凱擘香港
發行公司:樂視影業(北京)有限公司
蔡康永的《“吃吃”的愛》算是跨界失敗的產品了,更像是一部綜藝大電影,再一次證明了電影不是任何人想拍就能拍好的。和今年的香港愛情片相比,《“吃吃”的愛》資源更好,由樂視影業主控,又由小S、林誌玲主演,話題感十足,但是劇情不過硬,缺少電影感。唯一讓觀眾滿意的可能就是將男主從賈乃亮換成了金世佳,金世佳演活了小男友形象。
7.《指甲刀人魔》
上映時間:2017年4月11日
票房:450萬
導演:關智耀
主演: 周冬雨 、張孝全、 納豆
出品公司:太陽娛樂文化有限公司等
發行公司:喀什嘉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指甲刀人魔》票房只有450萬,也頗讓人意外。之前,《指甲刀人魔》有一個同名短片,由周迅主演,講述邊緣人的愛情。這部由周冬雨主演的愛情電影,走的是小妞電影路線,在原來短片的基礎上,劇情加長。不過,《速度與激情8》上映後,這部電影很快就被人們忘記了。
8.《喜歡你》
上映時間:2017年4月20日
票房:2.09億
導演: 許宏宇
主演: 金城武 、周冬雨
出品公司:北京鳳儀文化傳媒、上海阿里巴巴影業、嘉映影業、藍色星空影業、華夏電影等
發行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周冬雨、金城武搭配的《喜歡你》,票房比《指甲刀人魔》票房要高得多,口碑也更好,豆瓣評分7.0分,是目前上映的愛情片中的最大贏家。女主是一個平凡的廚師,意外認識了霸道總裁,用美食征服了男主的味蕾,兩人漸漸產生了感情。美食+愛情的劇情有新意、有看點,但是霸道總裁、灰姑娘人設又讓不少觀眾不滿。
周冬雨兩部電影走的都是小妞電影路線,只是反響遠不如預期,沒有達到小妞電影掌門人白百合那樣的票房號召力。
從這些上映的愛情電影來看,缺少知名度、內容平庸、過於直男癌傾向是它們共同的特點。在上映的愛情片中很少看到國內一線明星出演,也很少看見大公司主控的作品,在營銷、曝光度方面有所不足。國產愛情片市場低迷,與愛情片本身質量差有關,也與整體環境有關。
缺少大公司撐腰
2017年上半年上映的國產愛情片,多達10多部,每月都有新片上映。但這些影片背後很少有中影、萬達、華誼、新麗傳媒等大佬身影,多是一些中小公司在操作。《“吃吃”的愛》和《傲嬌與偏見》是由樂視影業、阿里影業出品、發行,只有《傲嬌與偏見》市場反響還不錯,這其中多少也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粉絲引流。此前票房順利破億,甚至接近10億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小時代》系列、《北京遇上西雅圖2》、《情聖》有中影、樂視、光線等大公司加持,在發行、營銷層面占據主導地位,影片熱度超過同期作品。而且,今年自春節檔過後好萊塢大片紮堆上映,體量大、密度集,讓很多國產片成為炮灰,國產愛情片自然被碾壓。
觀眾正在拋棄愛情片
愛情片市場出了問題,不只是愛情片本身出了問題,我們的觀眾口味也在變化。例如,2017年情人節同期上映的不僅有四部愛情片,還有好萊塢動作片《極限特工:終極歸來》。從票房來看,《極限特工:終極歸來》情人節當日斬獲1.6億票房,而斬獲奧斯卡的《愛樂之城》卻只有7000萬票房,國產愛情片《瘋嶽撬佳人》、《合約男女》、《歐爸的情人》則更低。情人節票房冠軍居然不是愛情片?也讓人費解。
不過這也反映出觀眾對電影類型的喜好變化。在近兩年上億的電影中,劇情片、愛情片數量確實很多,但是真正體量大、口碑好的頭部內容卻非常少。頭部內容基本集中在玄幻、動作、科幻類電影。不可否認的是,觀眾正在拋棄愛情片。加之國產愛情片整體質量差,缺乏原創優質劇本,長期積攢的差評,也影響了觀眾的選擇。
演員斷層
四旦雙冰年齡已大也很少再演愛情片,而曾經在愛情片大施拳腳的白百合、湯唯、陳意涵、陳妍希等面臨人生大事,很少再有新作品。白百合鬧醜聞,湯唯、陳妍希結婚生子,新生代女演員周冬雨、張子楓、關曉彤初露鋒芒,還沒有代表作,無法扛起愛情片代表人的大旗。因此國產愛情片中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也面臨斷層。
演員斷層、沒有好劇本應該是國產愛情片出現困局的最主要原因。如何做到打動觀眾,如何打通這個市場已成為難題。那麽,對於愛情片來說,曾經的輝煌就一去不複返了嗎?中國就拍不出《愛樂之城》那樣的片子了嗎?
其實,愛情片體量小,利潤高,最容易實現以小博大,2016年冬季上映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票房累計8億多,成為國產愛情片的冠軍,超過《X戰警:天啟》、《神奇動物在哪里》等好萊塢影片。不過這部影片拍得並不怎麽好,劇情改編也不算成功,可以說原著張嘉佳的小說名氣帶動了電影票房的大賣,並不是作為愛情片這種類型而獲勝。如今,部分作品失利,還不能代表這種類型電影的失敗。
如果觀眾角度來看,愛情片在中國依然有著很大的市場前景。情人節《愛樂之城》在中國上映,除了有奧斯卡大獎傍身吸引中國人的註意之外,影片反好萊塢套路的愛情故事也讓觀眾喜歡。很多觀眾可能聽不懂片中的爵士,也欣賞不了歌舞,但是向往片中男女人格獨立的愛情,表明導演準確地把握了當下觀眾到底需要什麽樣的愛情。
反觀國產愛情片還停留在男強女弱、瑪麗蘇、霸道總裁、賢妻良母的陳舊觀念中,多是從男性角度進行創作,很少從女性的視角展現愛情,導致很多劇情沖突、情節偏離生活實際,難以讓人信服。就連像《夏洛特煩惱》中不滿婚姻、犯錯、求原諒的戲碼不知道在多少部電影中出現了,基本上走不出直男癌劇情怪圈中。
如果不是劇情跟不上時代變化,沒有沈下心好好做劇本,國產愛情片也能撐起一片天。相較而言,愛情片比科幻片、玄幻片更容易受到資本青睞。動作片、奇幻片投資成本一般相對較高,風險也較大,而愛情片整體制作難度小,成本低,成熟度較高,投資風險度較小。當然愛情片面對好萊塢大片,也是最容易成為炮灰的電影類型。在情人節、女生節、表白日這些檔期逐漸火熱、成熟起來之際,國產愛情片日漸成為一種剛需,現象級作品很快也會到來。
他們找到了可以相伴一生的靈魂伴侶,他們共享同樣的價值觀,為同樣的理想戰鬥。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走不動了
爐火旁打盹回憶青春
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還愛你虔誠的靈魂
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
用《當你老了》這首歌送給以下
矽谷最有權勢的夫妻檔
比爾蓋茨 & 梅林達蓋茨
蓋茨與梅琳達相識時於1987年,彼時微軟剛剛上市。初識時,他們在身份、閱歷上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一個是年輕有為的上市公司CEO,一個是杜克大學新鮮出爐的MBA。
面對心愛的人,蓋茨也像大多數程序猿那樣,木訥、羞澀、害怕被拒絕。蓋茨在人煙稀少的停車場小心翼翼地問梅琳達:“可以和我約會嗎?”
面對來自梅琳達母親反對的聲音,蓋茨也會因為深愛而不自信,最終是梅琳達放下羞澀與矜持,穿著“娶我吧,比爾”的T恤再度敲開蓋茨的心房。
面對婚姻的承諾,蓋茨與梅琳達是謹慎理智的,激情會隨著時間褪去,荷爾蒙不會維持一輩子。
他們經歷了七年的愛情長跑,終於決定在七年之癢時步入婚姻殿堂。七年,足夠讓他們彼此充分了解,了解對方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了解對方是否是值得信賴、共度一生的伴侶。
婚後,梅琳達離開微軟,隱居幕後。她放棄了成為職業經理人的事業追求,但實現人生價值從來不只一條路徑,她兢兢業業的經營家庭、照顧子女,她致力於實現和蓋茨共同的理想:盡己之力,改變世界。他們共同成立致力於讓所有人享受免費的互聯網服務的蓋茨圖書館基金會,他們共同創立了致力於解決貧困、健康和教育問題的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23年的婚姻生活彌合了曾經的鴻溝,
梅琳達與蓋茨站在了同一高度,
愛情並不是生命的全部,
他們在共同的理想信念的驅動下,
並肩攜手,
成為人生最好的合作夥伴。
巴菲特曾給予了梅琳達很高的評價:"蓋茨當然是絕頂聰明,但在把握全局方面,梅琳達更勝一籌。"
當被問到如果沒有梅琳達,他是否還會向蓋茨基金會捐款時,巴菲特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答案是 '我無法確定'。
雅虎前CEO瑪麗莎·梅耶和 Data Collective紮克·布格
Marissa Mayer 梅姐,雅虎前CEO,引領矽谷時尚風潮的高科技女魔頭。
她曾就讀於斯坦福,還沒畢業就 offer 收到手軟。1999年,加入還處在創業階段的谷歌,之後成為谷歌的第一位產品經理和首位女工程師,並最終晉升為谷歌副總裁。
2012年,梅姐轉投雅虎的懷抱,成為雅虎新任CEO。上任僅兩年就將雅虎從困境中拯救出來,讓雅虎的股價兩年內翻了兩番。
不同於我們對程序媛的刻板印象,身高173的梅姐愛好時尚,最愛oscar de la renta的禮服和Stuar Weitzman的鞋子,甚至曾經花6萬美元買下和 oscar de la renta 的設計師共進午飯的時間。
在男性統治的科技行業,在一片 hoodie 和各種免費贈送的 t-shirt 中間,梅姐一枝獨秀,在矽谷聲名遠播。她是矽谷的時尚標桿、科技女魔頭,做事風格極富爭議,兼具極端的理性與完美主義,她說話直來直往,不知變通,冷酷,過度強調考核標準,著名的矽谷八卦博客 Valleywag 甚至稱她為機器人。
37歲時,梅姐遇到她的真命天子紮克·布格,布格當過律師、運動員、基金經理,最後聯合創立了矽谷知名風投基金Data Collective。
兩強相遇,梅姐+布格=?
矽谷超級工作狂夫妻檔。
兩人婚前的生活狀態是:
吃飯、約會、工作,
兩人婚後的日常生活是:
吃飯、照顧孩子、工作,
工作是貫穿生活永恒的主題。
梅姐生完雙胞胎後只休了不到2周,就返回工作,
老公布格明確表示:我們晚上下班回到家會繼續工作,工作與家庭之間從未有過明確的分界線。
努力工作是兩人的共同價值觀與相處模式,一起工作更是讓他們的感情不斷升溫。
不過,自從雅虎被 Verizon 收購後,梅姐在今年6月宣布了辭職的消息。
看來這回,夫妻二人終於能慢下來,好好享受生活了。
YC 創建者 Paul Graham和Jessica Livingston
創業難,夫妻創業更是難於上青天,而這對夫妻創業者Paul Graham(保羅·格雷厄姆)和Jessica Livingston,不僅在創業中相知相愛,感情更加堅固,他們更是締造了矽谷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孵化器—Y Combinator。
他們倆的相識、相知、相愛,不僅改變了彼此的人生軌跡,更是在矽谷的創投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認識Jessica時,Paul是一名非常成功的碼農,自己創立的SaaS公司剛剛賣給了雅虎,繼續留在技術領域大概會成為矽谷最頂級的產品經理。
認識Paul時,Jessica也是事業有成,擔任Adams Harkness投行的市場營銷副總裁,正在思考要不要轉行,加入風投。
Paul作為一個創過公司、融過資還成功退出的有故事的創業者,成為Jessica決定要不要轉行做VC的最佳咨詢顧問,於是碼農和投行高管的約會,有了一個總也聊不完的話題—早期投資。
兩人棋逢對手,你來我往,在一次次討論早期投資的約會中,感情迅速升溫,Y Combinator這個顛覆性的點子逐漸成型。Paul的產品思維加上Jessica的市場嗅覺,最終讓兩人下定決心放手一搏,2005年Y Combinator第一期孵化營誕生。
Paul和Jessica的愛情成就了YC,
YC更是他們最得意的愛情果實。
他們視YC如自己的孩子,
為YC帶來了如家一般的文化氛圍,
家里每個成員彼此信任、坦誠相待。
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成為YC區別於沙丘路上傳統風投機構的一大特色。有人說 YC 是 one man show,Paul聽後大為反感,他親自撰寫文章,稱Jessica才是YC背後的靈魂人物,Jessica對YC的文化氛圍影響至深。
Paul說:Jessica不喜歡暴露在聚光燈下,不喜歡被記者采訪。我願做Jessica的喉舌,用我的紙和筆告訴大眾Jessica的故事和她對YC無可比擬的貢獻。
Sheryl Sandberg 又戀愛了
Facebook 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與先夫 SurveyMonkey 首席執行官 Dave Goldberg 曾經是全矽谷最有權勢的夫婦,也是最恩愛美滿的一對。
在桑德伯格的書 《向前一步》中,Dave 完全符合美國女性理想的擇偶標準,儒雅謙遜、體貼入微、寬容溫暖。桑德伯格一直非常感激,說 Dave 不僅僅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更是一個支持自己事業和家庭的人。她覺得他是她的完美伴侶,兩人彼此彌補不足,變得更加完美。
但,誰也沒有想到,結婚11年,夫妻倆正在墨西哥度假時,Dave 在跑步機上突發心率不齊,倒地離世。
桑德伯格一度崩潰,無法思考和呼吸。
今年,在伯克利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傷痛過後堅強起來的桑德伯格發表了一場演講,談如何走出失去摯愛的陰影,以及如何鍛煉韌性。
之後,桑德伯格又戀愛了,她的現男友是 Bobby Kotick,也是矽谷大佬,“遊戲界的國王”。兩人曾經是老朋友。
桑德伯格在她的書中提過:“你應該找一個願意與你平等相處的男人”。
不論是逝去的愛人,還是現在的男友,對她都是這樣的存在。
因為她需要的是靈魂伴侶,不是一個依賴的對象。
這四對矽谷的老夫老妻讓媒體惦記十幾年不停歇,他們的愛情里有羅密歐朱麗葉般的童話故事,也有《紙牌屋》般的驚心動魄,有細水長流,也有癡情無限。
他們找到了可以相伴一生的靈魂伴侶,
他們共享同樣的價值觀,
為同樣的理想戰鬥。
他們互信互賴,
將背後交給彼此,
放心的馳騁人生的疆場。
戀愛最大的成功是浪漫和成長,
婚姻最大的成功是長久和共贏,
兩者共同的保鮮秘籍是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把對方放在前面。
最近重讀了幾本書,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其中一本《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里面主要說了三塊內容:如何愉快的工作?如何和家人保持幸福的生活?如何誠信的過好一生(英文原標題:Staying Out of Jail)?
三條中,給我震撼最大的,就是這最後一條:Staying Out of Jail。
為了闡釋清楚這個樸素的道理,作者從一個公司由巔峰到滅亡的故事開始說起的。1990年代末期,在美國有一家很厲害的上市公司叫做Blockbuster,主要做DVD影片租賃,全國開了幾千家店,雇傭了幾萬名員工。
生意模式是這樣的:他們首先花錢買入大量DVD,然後向消費者租賃DVD,消費者看完還回來,再向下一個消費者租賃DVD。這個生意模式,決定了Blockbuster非常有動力讓消費者以最快的速度歸還DVD。
為了達到他們的目標,他們采取向消費者征收很高的逾期歸還罰款費用。不過沒多久就發現,懶是全球通用的病,借出去的DVD,消費者並不是很喜歡及時歸還。於是Blockbuster幹脆就把逾期罰款的費用又提高了,猿猴們掐指一算,公司大概有70%的利潤都是來自逾期罰款。
差不多也是在那個時候,美國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創業公司,他們也看中了DVD租賃市場,不過與其讓消費者來店里借DVD,還不如讓消費者每個月付一點租賃費用,然後直接把DVD寄給消費者。如果消費者一直沒有看DVD,或者懶癌發作,不把DVD寄回來,這個小小的創業公司就不用支付寄回來的郵費和下一次DVD的周轉郵費啊。他們跟Blockbuster不一樣,不靠逾期罰款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轉眼時間到了2002年,這個小小的初創公司已經有了1.5億美元的收入,毛利率達到了36%。Blockbuster的投資者開始緊張了,他們跑去問公司怎麽看競爭,得到這樣的回複:
“我們為什麽要在意個初創公司啊,他們針對的市場那麽小,現在增速是好,但未來的不明朗因素更多啊。而且他們的毛利率比我們低這麽多,我們要真想做他們的業務,那就是動動小拇指的事,我們看不上他們在的小眾市場,chill~~”
影片租賃屆的巨無霸表示不會加入戰爭後,這絕對是這間小小的初創公司的大好機會啊。雖然是個小眾市場,但初創公司沒有過往的負擔,他們創造了一個以前根本不存在的市場,所以收入能做到多少,都是好事!
最終到了2011年,這間小小的初創公司已經有了2400萬消費者。而Blockbuster,一個曾經幾十億美元資產、幾萬員工、100%品牌認知度的公司,在2010年就申請破產了。
為什麽?因為Blockbuster遵循了一套非常經典的財務邏輯:從marginal thinking去看待新業務模式;初創公司36%的毛利跟他們已有的66%的毛利相比,根本不吸引;與其發展新業務,不如在原有業務上加杠桿;最最關鍵的,如果發展新業務,那基本會把原有業務直接競爭殺死,太自殺了,不能做。
Blockbuster思前想後了這麽多年,他們沒有想到的一點是:縱使開辟新業務會有很多痛苦,但不開辟新業務的結局是破產啊。他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假設如果沒有持續經營業務,他們要怎樣做一個更好的業務,怎樣更好的服務消費者;而不是保住自己已有的。
相反那家小小的初創公司,沒有Blockbuster般舊有業務的顧慮,擺在他們前面的僅僅是一個小眾市場的機會,他們抓住了。他的名字,你們現在一定聽說過——Netflix。
當然,沒有公司想自掘墳墓,但讓公司走向最終滅亡的道路,通常都是由多年前一個小小的決定開始的。這條規則,也同樣適應於個人。
跟公司一樣,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很多決策組成的。你永遠也不會知道,是哪個決定,會改變你的一生。
曾經有個二十幾歲的trader,叫做Nick Leeson,一直以來有一顆渴望成功的心。
結果做交易時,虧了點錢;但他想成功啊,犯錯是阻止自己成功的啊;於是他開始編造賬戶交易情況;接著為了矯正之前的錯誤,下了更大的賭註去把錢賺回來;向公司撒謊、偽造文件、誤導審計、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虛假陳述。
最後,他最開始那個小小的交易,滾雪球般虧損了14億美元。直接讓自己的雇主,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霸菱銀行倒閉了;自己被判在新加坡監獄里服刑六年半。
你說,在第一個虧損出現時,Nick Leeson能想到他的不坦誠,能把整個公司整垮,把自己送進新加坡監獄麽?
就跟企業對新業務視而不見,卻願意對原有業務加杠桿一樣。在面臨人生道德選擇時,通過掩蓋來解決問題,可能比對自己行為保持負責更加好受,畢竟,我們都會說服自己,“就這一次,下不為例”。但也就是這些“就這一次,下不為例”,我們的人生可能就被徹底改變了。
不信,想想老虎伍茲在第一次出軌時,能想到他最後的下場是身敗名裂麽?
阿姆斯特朗在濫用藥物時,能想到辛辛苦苦拿下的所有環法冠軍都要還回去麽?
徐翔在實現財富自由的時候,能想到自己最後是以一個醫生的形象為廣大股民記住麽?
高育良書記在讀《萬歷十五年》的時候,能想到自己最後是因為一本書,而失去了奮鬥終身的事業麽?
對個人來說,100%堅守住自己的原則,比98%堅守自己的原則更加容易。如何正直誠信的過好一生,就要遠離所有“就這一次,下不為例”的情況,做一個堅持自己道德底線的人。
沒有什麽比自由,更珍貴。
8月10日,《愛情公寓》《一出好戲》《巨齒鯊》等影片上映,將單日票房總量拉升至5.8億,創造影史暑期檔單日票房紀錄。同樣也是在戰績輝煌的這一天,圍繞著《愛情公寓》不斷發酵的負面新聞,向一路高歌猛進的電影市場投下一抹暗影。
《愛情公寓》預售破億,上映首日收割3億票房,至上映第七天排片量跌去七成,單日票房斷崖式下跌、票房總量被同檔期的《一出好戲》、《巨齒鯊》接連趕超。截至8月18日8:50,上映9日票房為5:48億元。貓眼專業版預測其最終票房為5.67億,破十億已成泡影。
比高影院管理副總裁吳鶴滬總結:“首日票房是讓人驚喜的,低評分是苦澀的,逆襲與被反超都是市場的正常反應。電影市場是殘酷的,同行競爭是激烈的,一只手無形地操縱著,那就是觀眾的選擇。”
吳鶴滬認為,從影片本身質量來看,《愛情公寓》並沒有爛到極致,是片方一系列營銷失誤讓“公寓”變成“公墓”,“驚喜”變成了“驚嚇”:“如果能夠在標題中加上‘愛情公寓之盜墓筆記’,諸如此類能夠透露影片真正內容的文字信息,不耍滑頭,也不要保密,大家自然就有思想準備,也不會是現在的局面。”
愛情加盜墓的尷尬組合
關於《愛情公寓》最後一則熱度來自“偷票房”傳聞。8月12日,《中國電影報道》在官方微博下征集該片“偷票房”證據,針對網友曬出的問題票據,“愛情公寓”連發20條微博逐個澄清。8月13日,《中國電影報道》發微博稱:“未出現確鑿證據證明《愛情公寓》存在偷票房行為,部分網友表示出現買A電影出B電影票的情況,當時無保留證據的意識。”電影《愛情公寓》官微轉發了這則微博,並“感謝澄清”。
吳鶴滬告訴第一財經,自去年3月出臺電影促進法之後,“偷票房”現象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愛情公寓》的相關曝光極可能是無端指責:“全國電影類的售票處都有舉報電話,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接到舉報會查處,有問題的影院將會受到嚴厲懲罰,重則歇業一個月,正常情況下,影院不可能鋌而走險,違規成本比較高。”然而,從網友們如潮抨擊來看,《愛情公寓》的信用已經破產。
回到影片首映日,與另外幾部同期公映的影片相比,《愛情公寓》的公映時間有些反常,選擇當天下午兩點,直到傍晚各大電影網站才陸續公布評分。《愛情公寓》在豆瓣得到了2.5分的罕見低分,這一水平逼近影史最低《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比先前因票房失利退檔的《阿修羅》還跌去半分。批評的焦點除了影片本身不盡如人意之外,影片內容與宣傳嚴重不符,讓粉絲們和觀眾的情感受到傷害。滬上一家影院經理告訴第一財經,網上負面評論發酵之後,影院根據情況馬上調整排片,上映第二天就開始大量削減《愛情公寓》尚未出票的場次。
從電影本身來看,“愛情公寓”與“盜墓筆記”的結合,使得整部電影展現出分裂、混亂的結構,玄幻元素、人工智能亂入,一邊盜墓一邊談情說愛,成為一部盜墓不像盜墓,愛情不像愛情的混合體。“搞飛機”、“666”等已經過時的網絡詞匯,再加上與好萊塢大片《環太平洋》極其相似的原聲音樂,種種令人眼熟的笑料,即便有特效場景加持,仍然難讓人對主創們的勞動成果心生尊敬。導演之一韋正稱,他們要“皮一下,搞點大事情,要把電影版做成《愛情公寓》史上最大的腦洞”。然而,大部分觀眾對這個腦洞感到憤怒,真正和“愛情公寓”相關的內容僅有片頭和片尾幾分鐘。
“片方可能覺得,我《愛情公寓》有那麽多粉絲了,那《盜墓筆記》也是一個大IP,結合一下。實際上從內容上看,很可能喜歡《愛情公寓》的人,並不喜歡《盜墓筆記》,喜歡《盜墓筆記》的人,對《愛情公寓》不感興趣。它這個電影勉強把這兩個IP弄到一起,到最後都實現得不理想。”
吳鶴滬分析,《愛情公寓》的粉絲分成兩種,一種從第一季追到第四季,跟隨《愛情公寓》一起成長,他們對於劇情走向非常投入,這批觀眾對電影版《愛情公寓》非常不滿意:“他們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想看主角之間的結局,結果發現怎麽弄到墓里去了。這批人打低分的比較多,他們太失望了。”另外一種粉絲,他們喜歡的就是幾個演員,不管他們做什麽都支持。“但是講十年情懷,原班人馬重聚,事實上還有兩個演員沒在里面嘛!”《愛情公寓》劇版關谷神奇的扮演者王傳君、 陸展博的扮演者金世佳都未參與其中,而作為影片主角的袁弘,在前期宣傳時從未被提及。
版權糾紛
如果說“掛羊頭賣狗肉”的營銷是最終壓垮《愛情公寓》的一根稻草,那麽從上映前開始的種種負面曝光就已經預示著《愛情公寓》在口碑上的全面潰敗,如同連鎖反應,綿延多年的抄襲汙點、版權糾紛,片名幾度更改,將觀眾對這一IP的情懷一點點消耗幹凈。
電影《愛情公寓》在上海舉辦十周年慶生會的第二天,8月6日,微博賬號“愛情公寓”發布一則聲明稱:“《愛情公寓》是由聯凡計算機技術上海公司投資並享有全部權利,在聯凡不知情的情況下,高格公司和汪遠等人擅自投資、制作、發行《愛情公寓》電影,聯凡已向各大出品、發行公司寄送法律文件,提起民事訴訟,並向電影局及中影要求停止上映。”
當天《愛情公寓》電影片方回應稱,影片由高格公司基於電視系列劇《愛情公寓》編劇汪遠的原創劇本制作,高格公司依法擁有電影《愛情公寓》完整著作權,並已事先獲得了一切必需的法律授權與許可。
8月9日,上海高院的官方微博“浦江天平”發布消息稱,上海徐匯法院對該知識產權合同糾紛案一審宣判,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原始微博中的表述:“《愛情公寓》系列影視劇制作方之間長達七年的權利紛爭也畫上了句號。”現更正為:“據了解,原告已提出上訴。”同一天,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此案,聯凡請求判令高格公司等六被告停止所有宣傳、發行電影《愛情公寓》的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目前網絡公開的信息,在上海匯臻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敏濤看來,上海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原告聯凡的贏面並不大:“高格擁有完整著作權,這是非常良好的基礎。故事是誰編的,著作權就在誰手里,改編權是著作權的一部分,《愛情公寓》改成歌劇、音樂劇……應當征求《愛情公寓》著作權方的許可。”
陳敏濤告訴第一財經,聯凡最新訴訟理由中的“不正當競爭”,通俗理解就是認為電影版《愛情公寓》蹭劇版熱度:“在影視劇領域,不正當競爭的關鍵點在於對原告是否產生實際利益損害,電影版《愛情公寓》被認為蹭了熱度,但對於劇版沒有產生實際損害,或者說可得利益損失很難計算,這樣看來,聯凡的官司就難打了,很有可能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題材之爭,現實力壓魔幻
雖然版權糾紛上暫時占據上風,但電影《愛情公寓》在公映期間與競爭對手的角力中敗下陣來。黃渤導演的處女作《一出好戲》後來居上,排片翻了一番,預測票房能突破十億,這部充滿荒誕色彩、隱喻人類文明進程,反映極端環境中人性善惡的故事得到了眾多業內人士的好評,雖然影片後半程的密集反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影片節奏,但和《愛情公寓》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相比,觀眾給予了較大寬容。
不過同為喜劇類型,吳鶴滬認為,《一出好戲》票房不會超過《西虹市首富》:“如果把電影作為一個娛樂文化產品來看的話,《西虹市首富》淺顯易懂,節奏明快。”
今年的暑期檔也是一出魔幻與現實輪番上演的“好戲”,《我不是藥神》破30億,《西虹市首富》破24億,雖然沒有出現去年《戰狼2》式的巨無霸,但多部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票房成績都不錯,至8月5日,2018年總票房突破400億,比去年提前近一個月達到這一數字,票房榜前十名的影片中,國產片以七部占據優勢也是往年少見的情形,而七部影片中僅有一部《捉妖記2》是奇幻題材。
“和身邊生活、社會話題比較接近的影片,講究一點,觀眾的受眾面還是蠻廣的。”相比而言,類似《愛情公寓》、《阿修羅》甚至《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這樣強調特效而忽略故事的影片在市場上反應都不算良好,吳鶴滬說:“特效不能當情懷來買單,特效也得建立在內容紮實的基礎上去發揮作用。”由此可見,前幾年盛行的玄幻特效大片,對中國觀眾已經失去吸引力,假如老老實實拍一部真正的“愛情公寓”,或許局面不會像現在這樣難看。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