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頁巖油企業違約潮拉開序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05

美國一家頁巖油企業近日宣布將不會就幾個月前的債務付息,顯示在油價大跌的背景下,美國高成本的頁巖油行業面臨危機。

根據彭博新聞社的報道,美國鷹能源公司(American Eagle Energy)本周一表示,該公司將不會為半年前的1.75億美元借款進行首次付息。這筆錢以公司發行債券的形式募得。

不僅如此,據三位知情人士還透露,美國鷹能源公司雇傭了Canaccord Genuity Group以及Seaport Global Holdings這兩家咨詢公司來與債券投資者進行協商,以求重組其債務。

現在美國鷹能源公司的債券投資者面臨的問題是,留一些時間給這家公司等待其經營狀況好轉,或試圖挽回盡可能多本金但可能逼迫該公司違約。

美國鷹能源公司這筆2019年9月到期的借款年息高達11%,該公司需要在接下來30天內付出980萬美元利息才能避免違約。

該公司股價一年時間里從8美元跌至20美分,本周可能債務違約的消息公布後,更是出現了加速下跌:

QQ圖片20150306085910

美國原油價格自去年7月以來下跌了52%,美國鷹和其它小型能源公司為了維持生產不得不背負大量高息債務。能源企業在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占到了14%的份額,不少分析師預期今年這類企業的違約情況將加劇,因這些企業將被迫縮減生產規模並且其手中的原油庫存也較以前大幅貶值。

此外,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近期宣布下調19家美國油氣勘探和生產企業的信用評級,其中8家企業的信用評級被降至“垃圾級”。全球金融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4年美國油氣勘探和生產企業共發行1630億美元的高收益債券。

“美國鷹能源公司較小的規模和相對高的鉆探成本導致其成為能源價格下跌的首批受害者,”彭博社分析師Spencer Cutter表示,“不幸的是在該公司發行完債券後油價很快又跌了許多,這導致該公司無法對這筆債券進行首次付息。”

不過高盛預計,油價大跌對債市的影響將是“暫時的”。盡管並不預期油價將反彈,但認為風險情緒將有所改善。該行指出,預計未來幾個季度,NYMEX原油期貨將仍維持在45美元/桶附近,年底將漲至65美元/桶。

此外,高盛認為高收益率當期收入和利潤(E&Ps)違約風險溫和,大部分再融資風險低企,總發行債券中,不到10%的債券將在2018年前到期。這些企業擁有強勁的流動性,“平均”高EPS企業能承受NYMEX原油期貨三個季度低於50美元/桶。

高盛認為,預計那些資產等級最差,資產負債表杠桿最高的債券將最終違約,不過大部分企業將不會。該行預計高收益債務違約幾率將從當前的1.9%上漲,年底將漲至3.2%。即使漲至高達4%,也是位於高收益率市場長期平均水平附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72

帶動低價天然氣的頁岩油先驅

2016-03-14  TCW

「沒有天然氣,就沒有現代生活。」美國第二大能源公司切沙皮克(Chesapeake)創辦人麥克倫登(Aubrey McClendon)曾如是說,這位頁岩油開採先驅日前因車禍身亡,他一生也是天然氣「飛入尋常百姓家」縮影。

麥克倫登一九五九年生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市,他叔公曾當過州長,妻子凱薩琳(KathleenUptopm Byrns )是美國著名家電惠而浦(Whirlpool)創辦人的孫女。他最初是從「土地經理人」(landman)起家—代表油氣公司與地主簽署合約,在其上開採油氣。後來他創辦切沙皮克,向眾人募資開採土地,若挖出油氣則大家分紅,當起所謂的「野貓探勘者」(wildcatter)。麥克倫登的目標是買下那些尚未落入油氣大廠的土地,若挖到油氣就將其高價售出,全盛時期他曾一度擁有十萬英畝土地,是全美最大地主之一。二OO七年他向同為杜克大學校友的伊得斯(Ralph Eads III)透露,自己已悄悄買下美國南部數十萬公頃土地的租賃權,但開採資金需數十億美元,伊得斯最後為他及多家企業募來二百八十億美元。

麥克倫登亦是開採頁岩油氣的先驅,他堅持用水力裂解法及水平鉆孔開採,遭環保團體批評,《富比世》稱他為「最魯莽的億萬富豪」。其他企業也跟進開採頁岩油氣,產量大增使天然氣價格近來創十七年新低,切沙皮克業績也一落千丈,股價從高峰期超過六十五美元跌至如今約五美元。

他後來也被控以公司資產進行個人貸款,在二O三一年辭去切沙皮克執行長,不過又創辦一家新能源公司「美國能源夥伴」《A E P》,繼續探勘油氣,不過官司仍不放過他,最近一起是今年三月初美國司法部宣布,將調查過去他在切沙皮克聯合操縱油氣探勘價格,若罪名成立,他將面臨十年牢獄之災,他否認這些指控,不過隔天即車禍身亡。

儘管不乏爭議,但麥克倫登的貢獻卻長留人心,著名投資大鱷伊坎(Carl Icahn)表示「他是我共事過最優秀的人之一。」麥克倫登生前和妻子曾捐出七千五百萬美元做慈善,他還買下一支N B A球隊進駐奧克拉荷馬市,在他死後,當地市民自發性的赴其住所悼念。

但麥克倫登更大的貢獻,卻是大量生產天然氣使其成為廉價品,讓無數窮人在寒冬中也用得起暖氣。《紐約時報》引述美國休士頓大學教授赫爾斯(Edward HirS)的研究,天然氣價格走低,對美國經濟帶來一年一千億美元的好處。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曾說:「我從沒聽說哪個為公眾利益做生意的人做過多少好事。」為了營利做生意的麥克倫登,卻比大多數宣稱為公眾服務的人帶來更大公眾利益,這正是他畢生最佳註解。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197

市場擔憂頁巖油卷土重來 美油布油跌幅擴大至逾2%

周一紐約時段國際油價跌幅擴大,美原油8月期貨一度跌逾2%、創三日低點至44.88美元/桶,布倫特原油9月期貨最低觸及46.53美元/桶,基本面各種利空消息再次籠罩市場,黑色系大宗商品的大跌也對油價形成拖累,且市場擔憂美國頁巖油卷土重來會加劇供應過剩。

摩根士丹利表示,受石油化工產品而非柴油、汽油等燃油的需求前景黯淡影響,原油需求前景疲軟,盡管非石油化工品需求迅速增加提振了整體需求,但無助於油價,預計直到2017年年中油市才會實現平衡。

此外,近期美國原油鉆井數據持續增加,令市場擔憂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的回歸可能再次加劇供應過剩。

上周五(7月15日)美國油服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15日當周美國石油活躍鉆井數增加6座至357座,為連續第三周增加。為過去7周以來第6周增加(共增加41座),為2014年5月以來最大絕對增加值。目前自低位已經上漲逾10%,為2011年12月以來最大增幅。

技術面來看,美油布林線中軌拐頭向下良好運行,對油價形成較強的壓制,後市油價仍有下行風險,關註43美元(5月10日低點)附近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33

美國頁巖油“垂簾聽政” ,歐佩克限產難救油價

時隔八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再度達成限產協議,目標為每日3250萬~3300萬桶(較今年8月水平減少0.6%~2.1%)。這個以內部博弈、爭奪市場份額著稱的組織震驚全球,美油一度暴漲6%。

盡管如此,各大機構似乎並不買賬。“是否達成限產協議不重要,關鍵還是人性。”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計WTI(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輕質低硫原油期貨)下半年的價格運行區間為每桶35~55美元。

“即便按照每天3300萬桶的產量上限來計算,歐佩克需要在現有產量基礎上每天削減150萬桶。考慮到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的複產,預計沙特和伊拉克兩國每天至少要削減200萬桶才能實現產量上限,但這很難實現。”金曉表示,“從過往歷史看,歐佩克在絕大多數時候的實際產量均超過產量上限,最高時每天甚至高出400萬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今年6月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前油價由歐佩克定價,其供給數量直接決定油價。現在油價的頂部將以美國頁巖油價格決定,技術進步使得成本不斷下降,為每桶40~50美元左右。歐佩克當前只能設定底層價格,其生產量越多,這個底就越低,而生產越少底就越高,但此時頁巖油的產量又會隨著油價走高而再度回升,進一步把價格打壓下去。”

石油限產“重出江湖”

歐佩克28日達成限產協議震驚了全球市場。要知道,從今年年初傳出“凍產”消息後,幾次限產會議都無疾而終。

9月28日,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歐佩克輪值主席、卡塔爾能源和工業大臣薩達出席新聞發布會

沙特石油部長納伊米(Al-Naimi)2月16日表示,沙特、委內瑞拉、卡塔爾、俄羅斯同意產量凍結在1月11日水平,並認為這一水平是合適的。消息公布後,油價短線跳水,WTI當日最低跌至每桶29.59美元。市場對該消息顯然並不買賬。

另一個關鍵時點是4月17日。擁有全球60%產量的產油國匯聚卡塔爾多哈的凍產大會,共同商討將原油產量凍結在今年1月水平的可行性。然而,伊朗的臨陣缺席使得凍產會議開始時間三次推遲。4月18日淩晨三點左右,經過6個小時的激烈會談,限產協議最終未能在多哈達成。油價此後一路上行。

良運期貨大宗商品分析師何北當時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原本就預感凍產會議不會有太樂觀的結果,畢竟伊朗的制裁剛剛解除,對於增產蓄勢待發。”

今年6月的歐佩克凍產大會依然以失敗告終。俄羅斯能源部長當時表示,由於油價已經較年初大幅走高,目前凍產問題已經失去了迫切性。

“這表明歐佩克未能就新的產量目標達成協議,將維持目前無產量目標的狀態不變。”中大期貨研究院指出。

誰能料到,歐佩克在阿爾及爾舉行的特別會議上達成了減產協議。歐佩克表示將成立技術性委員會,研究限產的實施機制。委內瑞拉能源部長稱,歐佩克今年11月將決定減產實施的時間長度,之前會決定如何分配減產任務。

事實上,限產協議達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伊朗和沙特的讓步。嘉盛集團分析師拉紮齊達(Fawad Razaqzad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伊朗希望重回制裁前的產油水平,並爭取更多市場份額,但與今年早前不同,現在伊朗已十分接近每天400萬桶的目標。

金曉也表示,伊朗、利比亞和尼日利亞不在凍產的限制範圍之內,伊朗反而可以再增加一些。可見,年初凍產的主要“阻力軍”已經不對限產協議構成威脅。

此外,對“視市場份額如生命”的沙特而言,每天削減50萬桶的產量並不難接受。“沙特 8 月的原油產量是每天1063萬桶。”金曉表示,這一次歐佩克之所以能達成一致,也是沙特主動讓步的結果。

限產仍將“名不副實”

根據達成的限產協議,沙特和伊拉克兩國承擔著每天削減200萬桶的任務。但要真正實現並不容易。

沙特和伊拉克是過去歐佩克產量增長的引擎。“沙特8月原油產量是每天1063萬桶,每天削減50萬桶還是能夠接受的,但要與伊拉克分擔每天200萬桶的減產量,幾乎是一件不太可能實現的事。”金曉表示。

從歐佩克過往歷史來看,絕大多數時候的實際產量均超過上限,最高甚至每天高出400萬桶。

高盛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該機構認為,2017年歐佩克配額可能使油價每桶上升7~10美元,前提是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嚴格執行歐佩克的產量配額。2017年日產量可能比高盛預測的水平低48萬~98萬桶。不過,按照產量比配額高出4.8%的歷史平均水平計算,日產量目標將為3370萬桶,高於當前的產量水平。

鑒於限產協議的執行存在不確定性、配額可能超標、中斷生產可能超出預期及對非歐佩克供應的保守預測,高盛重申了今年年底每桶43美元、2017年每桶53美元的油價預測。

廣發期貨表示,連續數周的美國原油庫存超預期下降說明庫存正處於拐點,油價短期將維持漲勢;東證期貨則認為,就油價的未來走勢而言,市場對於歐佩克恢複產量上限政策的信心可能會驅動WTI油價短期向上突破每桶50美元,但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有限。

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大

限產協議的達成對全球經濟利好還是利空?

很久以來,各界默認的邏輯是,低油價對於全球增長的凈影響是正面的,因為原油進口國將從低油價中受益,其節省的油費將利好消費,而進口國總體消費力遠大於產油國,這將帶動全球經濟的增長。

不過,似乎這一個看似不變的“真理”也在發生變化。朱民表示,過去,石油生產國的消費系數很低,生產1美元石油,30美分將被用於消費;如美國等石油進口國,油價下跌1美元,90美分都被用於消費。可見,當1美元從沙特轉換到美國手里,全球消費就凈增加了60美分,因此油價處於中低位的凈影響是正確的。

但現在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金融危機後,美國開始重視儲蓄,美國家庭負債表還需要繼續修複,因此消費率有所降低。”朱民稱。

除此之外,無論凍產協議能否真正執行,全球能源格局的“結構性”變化仍將使得低油價長期持續,“100美元時代”重來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朱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油價很長時間會在低位徘徊,預計今年油價將處於每桶40~50美元,未來也不會走得很高。

所謂的結構性變化在於,歐佩克再也不是油價的唯一定價者,油價的頂部將以美國頁巖油價格決定,技術進步使得成本不斷下降至每桶40~50美元。即使歐佩克減產或凍產,油價隨之企穩走高,此時頁巖油的產量又會再度回升,進一步將價格打壓下去。這也可能決定了“歐佩克宿命”。

“頁巖油的生產成本決定了未來油價,因此短中期油價也就維持在每桶60美元。”朱民表示。

換句話說,歐佩克此次達成限產協議,對於油價的提振作用已遠不如前,加上此輪油價走低本身就與全球經濟疲軟、需求下降有著直接關系,油價的高低對於經濟的刺激作用早已“捉襟見肘”。

從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來看,事實也正是如此。在油價長期走低的背景下,IMF已多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各國央行的貨幣寬松似乎也已經走到了極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32

頁巖油迎戰OPEC減產 油價兩周暴跌10%

眼下,全球經濟複蘇、通脹預期回升,這少不了油價反彈的功勞;然而,市場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可持續性存疑,成本更高的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又趁油價反彈時大幅增產,這導致國際油價近兩周暴跌近10%。難道,原油熊市又要重啟了?

“近期油價下跌主要體現了市場對OPEC減產協議可持續的懷疑,未來兩個季度國際油價可能需要在45美元附近實現OPEC與美國頁巖油的再平衡。”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對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盡管當前美國頁巖油增產的速度必然趕不上OPEC國家減產的力度,“OPEC減產幅度為140萬桶/天左右,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今年美國原油產量增加30萬桶/天,但重要的並不在於頁巖油產量變化自身,而是頁巖油產量變化導致OPEC政策可能有轉向的風險,即下半年不再減產,這是市場目前最為關註的。”今年5月25日,OPEC召開半年度會議,屆時將決定是不是延續減產政策。

招商證券(香港)原油分析師Anna Yu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期油價暴跌可能更是季節性因素擾動,但由於全球需求轉暖、經濟複蘇,原油需求端上行,若OPEC減產不出意外,仍維持2017~2018年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區間55~65美元/桶。

美國增產重挫油價

截至上周,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最低跌至50.25美元/桶,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最低跌至47.06美元/桶,近兩周跌幅均接近10%。截至北京時間3月20日17:40記者發稿前,布倫特報51.20美元/桶,WTI報48. 70美元/桶。

回顧去年末OPEC達成減產協議以來,國際油價中樞整體上移,年初以來近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主要在55~57美元的區間震蕩,這主要得益於OPEC減產的提振。

根據2016年12月初達成的協議,OPEC成員將在2017年上半年減產120萬桶/天,以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國家也將貢獻60萬桶/天的減產。據統計,在沙特的強力推動下,今年前兩個月OPEC的減產執行率均在90%以上。

然而,市場對於油價前景的遲疑仍體現無遺——布倫特油價自去年12月中期以來持續維持在55美元/桶上下,可見原油市場仍處於觀望狀態之中。

終於,這種遲疑在美國庫存數據公布後徹底爆發。由於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正利用原油價格處於高位的時間窗口開足馬力生產,對沖基金開始大砍多頭倉位,導致“市場踩踏”。

3月8日,EIA數據顯示,3月3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新增820.9萬桶,至季節性紀錄新高。受此消息影響,WTI、布倫特原油盤中大跌逾5%;3月11日淩晨,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其中美國WTI原油4月期貨周跌幅9.09%,創下5個月來最大周跌幅。

另據統計,美國原油鉆機總數已經從2016年5月27日的316臺的低點大幅回升至了目前的617臺。3月10日當周,美國原油產量也回升至了910.9萬桶/天。

市場份額搶奪戰重燃

盡管OPEC減產仍在持續,但是新一輪的全球市場份額“爭奪戰”似乎已經開始。

機構預計,按照目前的趨勢,美國原油產量將在今年下半年創出新高,而這也將填補大部分OPEC減產量。由於美國頁巖油廠商還在WTI遠期合約上對未來產量進行了大量套保,鎖定了未來的收入,即使短期油價大幅下跌,頁巖油廠商也不會減產。此外,1~2月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的減產執行率不足50%。這意味著OPEC的減產紅利被美國頁巖油廠商和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搭了“便車”。

這顯然是OPEC成員所不願意看到的,市場已經嗅到了“火藥味”。一方面,沙特通過提高成品油出口,對原油減產進行彌補;另一方面,沙特意外下調了4月對亞洲客戶的出口價格。

“市場需要密切關註5月25日的OPEC半年度會議。”金曉告訴記者,市場預期一旦反轉,拋售壓力可能極大。

值得註意的還有,當前油價與全球通脹預期密切相關,而通脹預期也將直接影響央行的貨幣政策判斷。例如,歐元區2月通脹率反彈至2%,達到了歐洲央行的目標,但如果油價持續下挫導致通脹預期逆轉,量化寬松(QE)的退出或將進一步推遲。

就中國而言,國際油價除了將影響中國成品油價的調整,同時興業研究也預計,如果PPI(生產者價格指數)要在今年同比始終維持在2月的高位,則布油全年均價需超過74美元/桶。這一假設難以實現,因此其也預計中國PPI的年內高點或已過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67

油價再現“閃崩”:OPEC大會、頁巖油將主導市場

今年以來,在減產、地緣政治風險擡頭的格局下,油價持續震蕩上漲。然而,從周四(5月4日)開始,油價出現“閃崩”,WTI 一度跌破 44 美元/桶,近期曾高達55美元/桶。

利比亞和加拿大原油產量上升、俄羅斯對配合減產的曖昧態度令市場擔憂。“4月中旬以來,油價止步反彈而突然掉頭向下,跌幅超過 15%。基本面自身並無顯著惡化的轉變。”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OPEC半年度會議召開在即(5月25日),油價大跌實為倒逼成員國摒棄分歧並達成延長減產的決定。OPEC減產歷時4月有余,然成效十分有限。即便達成減產,油價也難以大幅上揚。再平衡的實現需要在更低的油價環境中才能實現,因此油價後市也不容樂觀,預計WTI中樞水平下行至45美元/桶附近,在抑制鉆機數量增長和OPEC所能承受的價格下限之間尋找新的平衡。

截至北京時間5月7日記者發稿前,油價有所回升,布倫特油價報49.43美元/桶,WTI油價報46.51美元/桶。不過二者離近期58美元/桶和55美元/桶的高位仍相去甚遠。

油價意外“閃崩”

周四,油價暴跌5%。俄羅斯政府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尚未決定是否延長原油減產協議是當日油價下跌的“罪魁禍首”。

俄羅斯能源部發布聲明稱,該國已經從去年10月產量的基礎上實現減產30.079萬桶/日,超額完成減產任務。根據此前達成的協議規定,俄羅斯需要在今年上半年減產至1094.7萬桶/日。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指出,他將和國內主要原油企業高層進行會談,共同商討延長減產協議的事宜,但他拒絕針對是否支持延長減產協議做出表態。

雪上加霜的是,全球最大場外原油經紀商PVM表示,利比亞、尼日利亞的產油量或已開始上升,導致美油、布油再度下探。信達期貨表示,利比亞和尼日利亞可以說是油市的萬能牌。這兩個被豁免減產的歐佩克產油國上個月的產油量為205萬桶/日。較去年10月下降了逾10萬桶/日,但是這種局面或在本月逆轉。兩天時間,這兩個產油國已分別宣布產量升至76萬桶/日(利比亞)和200萬桶/日 (尼日利亞),兩個國家的進一步增產將使全球油市的希望受損。

盡管如此,金曉對記者表示,5月25日的OPEC半年度會議,達成延長減產的概率較大。不過,即便如此,油價上行動能也會十分有限,根本原因在於減產並沒有導致庫存水平顯著回歸。倘若OPEC未能就減產達成一致,油價則將面臨著較大的下行風險。從主要成員國石油部長們的表態來看,絕大部分國家均支持延長減產協議,一方面是因為政策不延續付出的代價過於高昂,另一方面則是減產過程中實際出力並不大,因此維持現狀是對各國的最優選擇。

頁巖油企鉆井數快速回升

不論OPEC的態度如何變化,其最終能夠決定的也僅是油價的“底”,真正決定“頂”的仍然是美國頁巖油。

能源信息署(EIA)公布,4月28日當周美國原油產出增至929.3萬桶/日,較之前一周926.5萬桶/日的產量進一步增長。而再上周的數據顯示,美國活躍石油鉆井平臺數連漲15周,再創兩年新高。這意味著,美國產油商在加快恢複生產,美國原油庫存量和產量持續高漲對國際油價將持續施加下行壓力。

一般而言,頁巖油的生產成本高於OPEC。東證期貨研究院分析稱,2015年2季度油價反彈對鉆機數量的傳導並不是很明顯,鉆機數量回升只持續2月便重回下行趨勢。但是2016年5月以來,鉆機數量一路上升。截至2017年4月底,鉆機數量已經超越2016年底部的一倍還多,表明頁巖油企業降本增效的成果已然十分突出,也就是說WTI均值為50美元/桶時,企業不會停止新增投資。

此外,金曉也對記者表示,在經歷2014-2016年的低油價淘汰後,存活下來的頁巖油企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油價需要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在抑制鉆機數量增長和OPEC所能承受的價格下限之間。如果抑制鉆機增長的油價低於OPEC所能承受的價格下限,那麽只能恢複價格戰。

經濟周期見頂打壓商品

除了供給端,油價的強弱和需求面也不無關系。

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分析稱,從國家角度來看,美國仍是全球石油需求量最大的國家,約占全球需求總量的25%,但比例一直在微幅下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2016年石油需求量在全球中的比例已經超過12%;印度作為全球重要的新興經濟體,近年來經濟快速增長帶動石油需求快速增長,2016年石油需求同比增速達到7.3%,然而印度石油需求總量較小,僅為中國的35%左右,因此增長規模不大。

4月時,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1-3月份原油進口1.05億噸,同比增長15%;。至此,一季度中國進口原油855萬桶/日,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去年一季度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處於低位,之後持續反彈,受大宗商品價格同比大幅上升影響,一季度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上漲13.5%,其中鐵礦砂進口均價上漲80.5%,原油上漲64.7%。

不過,近期中國和亞洲部分國家的經濟周期性預期強烈, 這也打擊了市場情緒。中國鐵礦石、螺紋鋼、焦炭 期貨都大幅下跌。財新上周公布的中國4月制造業 PMI 回落至 7 個月來最低,此前公布的中國4月官方制造業及服務業PMI分別較3月回落0.6%及1.6%,顯示服務業和制造業產出增速雙雙放緩,莫尼塔鐘正生稱增長的拐點似乎已經出現。

除卻上述負面因素,未來原油的政治屬性能否繼續支撐油價呢?

“當前石油供需寬松的格局降低了市場對供應中斷的擔憂,導致油價對地緣政治的敏感性大幅降低,”管清友表示,2014年以來,全球發生了諸多地緣政治事件,如烏克蘭危機、伊斯蘭國(IS)崛起引發伊拉克戰火、沙特出兵也門、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土耳其軍事政變、英國退出歐盟等,均未對油價波動產生較大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03

憂美頁岩油增產 油價微跌

1 : GS(14)@2017-02-07 04:56:50

【明報專訊】市場憂慮美國向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可能影響原油供應,刺激國際油價一度向上,布蘭特期油曾升穿每桶57美元水平。主要產油國自去年11月達成減產協議以來,油價已飈升20%。不過減產對油價的作用,部分被美國頁岩油產量增加的預期所抵消,油價昨日微跌。

伊朗副石油部長Hossein Zamaninia昨表示,伊朗沒有對美國油企實施限制,但美國的制裁使他們不能參與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合作計劃。伊朗將於2月中為油氣項目招標,是自國際解除制裁以來首次。作為油組第三大產油國,伊朗盼吸引外國公司在當地投資,以提高產量;然而,制裁撤銷後外國的投資仍然很少。特朗普政府稱對伊朗的新制裁只是開始,不會對伊朗的敵意行為視若無睹。

大行預測現貨價將高於期貨

《華爾街日報》稱,兩年多以來期油價格一直高於現貨價,使儲存石油更有利可圖。這成為原油庫存增加的原因之一。隨着油組和主要生產國同意今年上半年減產,刺激近期油價上漲。美銀美林和高盛預測,原油現貨價格可望在第二季超越期貨價格。這種轉變利好油價,使石油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持倉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二的一周,投資者持有的紐約原油淨長倉合約增長2.4%至379,927份合約,是8周以來最高。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現價超越期貨價預示市場押注美國頁岩油企增產為未來油價帶來壓力。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74&issue=20170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7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