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球經濟複蘇、通脹預期回升,這少不了油價反彈的功勞;然而,市場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可持續性存疑,成本更高的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又趁油價反彈時大幅增產,這導致國際油價近兩周暴跌近10%。難道,原油熊市又要重啟了?
“近期油價下跌主要體現了市場對OPEC減產協議可持續的懷疑,未來兩個季度國際油價可能需要在45美元附近實現OPEC與美國頁巖油的再平衡。”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對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盡管當前美國頁巖油增產的速度必然趕不上OPEC國家減產的力度,“OPEC減產幅度為140萬桶/天左右,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今年美國原油產量增加30萬桶/天,但重要的並不在於頁巖油產量變化自身,而是頁巖油產量變化導致OPEC政策可能有轉向的風險,即下半年不再減產,這是市場目前最為關註的。”今年5月25日,OPEC召開半年度會議,屆時將決定是不是延續減產政策。
招商證券(香港)原油分析師Anna Yu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期油價暴跌可能更是季節性因素擾動,但由於全球需求轉暖、經濟複蘇,原油需求端上行,若OPEC減產不出意外,仍維持2017~2018年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區間55~65美元/桶。
美國增產重挫油價
截至上周,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最低跌至50.25美元/桶,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最低跌至47.06美元/桶,近兩周跌幅均接近10%。截至北京時間3月20日17:40記者發稿前,布倫特報51.20美元/桶,WTI報48. 70美元/桶。
回顧去年末OPEC達成減產協議以來,國際油價中樞整體上移,年初以來近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主要在55~57美元的區間震蕩,這主要得益於OPEC減產的提振。
根據2016年12月初達成的協議,OPEC成員將在2017年上半年減產120萬桶/天,以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國家也將貢獻60萬桶/天的減產。據統計,在沙特的強力推動下,今年前兩個月OPEC的減產執行率均在90%以上。
然而,市場對於油價前景的遲疑仍體現無遺——布倫特油價自去年12月中期以來持續維持在55美元/桶上下,可見原油市場仍處於觀望狀態之中。
終於,這種遲疑在美國庫存數據公布後徹底爆發。由於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正利用原油價格處於高位的時間窗口開足馬力生產,對沖基金開始大砍多頭倉位,導致“市場踩踏”。
3月8日,EIA數據顯示,3月3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新增820.9萬桶,至季節性紀錄新高。受此消息影響,WTI、布倫特原油盤中大跌逾5%;3月11日淩晨,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其中美國WTI原油4月期貨周跌幅9.09%,創下5個月來最大周跌幅。
另據統計,美國原油鉆機總數已經從2016年5月27日的316臺的低點大幅回升至了目前的617臺。3月10日當周,美國原油產量也回升至了910.9萬桶/天。
市場份額“搶奪戰”重燃
盡管OPEC減產仍在持續,但是新一輪的全球市場份額“爭奪戰”似乎已經開始。
機構預計,按照目前的趨勢,美國原油產量將在今年下半年創出新高,而這也將填補大部分OPEC減產量。由於美國頁巖油廠商還在WTI遠期合約上對未來產量進行了大量套保,鎖定了未來的收入,即使短期油價大幅下跌,頁巖油廠商也不會減產。此外,1~2月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的減產執行率不足50%。這意味著OPEC的減產紅利被美國頁巖油廠商和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搭了“便車”。
這顯然是OPEC成員所不願意看到的,市場已經嗅到了“火藥味”。一方面,沙特通過提高成品油出口,對原油減產進行彌補;另一方面,沙特意外下調了4月對亞洲客戶的出口價格。
“市場需要密切關註5月25日的OPEC半年度會議。”金曉告訴記者,市場預期一旦反轉,拋售壓力可能極大。
值得註意的還有,當前油價與全球通脹預期密切相關,而通脹預期也將直接影響央行的貨幣政策判斷。例如,歐元區2月通脹率反彈至2%,達到了歐洲央行的目標,但如果油價持續下挫導致通脹預期逆轉,量化寬松(QE)的退出或將進一步推遲。
就中國而言,國際油價除了將影響中國成品油價的調整,同時興業研究也預計,如果PPI(生產者價格指數)要在今年同比始終維持在2月的高位,則布油全年均價需超過74美元/桶。這一假設難以實現,因此其也預計中國PPI的年內高點或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