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間人?- 中國科技(985)、智庫能源(105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2/LTN2009051252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3/LTN20090513011_C.pdf


其本上這個買賣,涉了兩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國科技只是一個中間人,又創了香港股壇歷史。


如有二十個留言的話,明天會寫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68

中間人?- 中國科技(985)、智庫能源(1051)(完成@10:03pm)


昨天話有二十個留言會寫,但是一日有幾百人看我的Blog,卻沒有十個巴仙的人去留言,真的令人洩氣。


但是我喜歡寫,所以就寫給大家看吧。


兩個多月前,曾經寫過這一家公司。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080


(1) 大把錢,要集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4/LTN20090224068_C.pdf


公司宣佈25合1,再1供5,每股0.15元,集資3.86億至4.16億,包銷商為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利豐。



公告稱:


供 股之總所得款項將不少於398,000,000港元(假設於記錄日期前 並無行使可換股票據所附任何權利),但不多於約428,000,000港元(假設於記錄日期前已全面行使可換股票據所附權利)。供股所得款項淨額估計將不 少於約386,000,000港元,但不多於約416,000,000港元。



按本公司日期為二零零八年四月八日有關(其中包括)更改第 二組配售事項所 得款項用途之公告,第二組配售事項之部份所得款項淨額約915,000,000港元擬用作就日後收購礦物資源業務提供資金。基於建議收購上海虹口世紀大酒 店(按本公司日期為二零零九年二月十三日之公告所披露),董事會希望更改上述來自第二組配售事項之部份所得款項之用途,將該所得款項之部份連同供股之所得 款項淨額用作收購上海虹口世紀大酒店及/或投資於本集團主要業務(即投資金融工具及物業投資)。


但是細看公司的業績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8/LTN20081218474_C.pdf


公司有14億的現金及5億的股票投資。


又無端端去買樓投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1/LTN20090211371_C.pdf


其後又和人簽訂諒解備忘錄購入上海物業,但最後不了了之。


但最後供股仍繼續進行,手上現金及股票投資在供股後估計達22億元。


終於,這筆錢有了著落,不過只是被人用作借款之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2/LTN20090512522_C.pdf

前日,中國科技宣佈向OZ Mineral 購入印尼一礦,作價估計為2.11億美金加上償付金額,付款方法為先付1,000萬美金,完成時付2.01億美金,其後按準則付出調整代價。


另外向智富能源以1元港元購入加上付出價值1,000萬美元的新股,每股價格合股後35仙(合股前3.5仙),發行約221,428,571股股份,加上礦價才購入此礦。


但是看完這份公告仍是一頭霧水。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3/LTN20090513011_C.pdf


其後,智富能源在第二天六點幾分出這份公告,講明這件事情條件和以上一樣。


但是為籌集資金,發行130億新股,較公司股本多29倍,每股不少於35仙,集資共45.5億,由大摩出任配售代理。


其中分兩批配售,第一批需集資17.05億元以支付予中國科技作為買礦的費用,而第二批集資28.35億作為開礦的費用。


另外委任兩位專業人員Hegarty先生及Albert先生,授予各人股本1.5%的期權,每股行使價合股後38.5仙(3.85仙),或配股價溢價10%,作為其酬勞。


另外,和中聯石化(346)一樣,「據稱」亦和印尼名門望族的世聯國際合作發展此礦,並聲稱認購當中3,000萬-6,000萬美元的新股,公告的東西很好看,並出現諒解備忘錄這些炒作絕招,在此引述如下。


世 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為由印尼名門望族Soeryadjaya家族之成員Judith Soeryadjaya女士控制之公司。Soeryadjaya家族在印尼擁有數之不盡的業務權益,包括天然資源行業。諒解備忘錄列明雙方均有意建立策略 關係,決意將Martabe項目發展為鴻圖大業。


....


諒 解備忘錄列明雙方均有意建立策略關係,決意將Martabe項目發展為鴻圖大業。印尼夥伴負責提供在天然資源行業之豐富知識及在印尼之營商環境。諒解備忘 錄允許印尼夥伴根據配售按配售價認購合共30,000,000美元或本公司與印尼夥伴議定較高金額(但不得超過60,000,000美元)之本公司配售股 份。


由於條件之一為配售代理將在並無配售股份之投資者將持有本公司經擴大股本逾5%之情況下始就配售提供服務,故印尼夥伴(一如配售股份任何其他投資者)不會持有本公司之經擴大股本逾5%。(greatsoup:即是有信心還是炒作?)就董事會所知,印尼夥伴並非批授人之擔保人或OML之股東。


greatsoup:


由OZ Mineral 賣礦,且由大摩配售新股,這礦應該是真的,絕非一些垃圾上市公司所謂礦業可比。

但是,中國科技作為中間人,在此次收購只是協助智庫能源暫時出錢購入這個礦,然後由智庫能源付錢給它,加上約221,428,571股合併股份的回報。


以合併後股價1.28元計算,即約2.8億,以購礦價16.35億元計算,佔礦價約17%,就算加上其他財務費用,亦算偏高,可謂肥到穿不上襪。


 

從之前業績報告看來,其帳上現金足以收購所需,終於明白為何之前不動用資金購入大樓,而需要供股。

智 庫能源方面,集資了45億,扣除配售佣金,大概都有44億多,扣除買礦的16.35億,都仍有27億多。但是購入礦業,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帳面上先虧損 了3億期權費用,雖是非現金虧損,但會計上絕非好看。然後,開一個礦,兩個高管是不足夠的,需要好多人去支援,另外又要花時間,20多億的現金看來燒不了 多久,可謂是炒作概念而已。


但是,我想講的是,中國科技帳上的現金及股票後,經過這次中間人交易後,不但無減,而且有增,之前的新股及供股包銷的股票是金利豐,應該掌握不少貨源,主席等股票持股應不比它多。


若是一個正常香港人,對一項要先花十多億現金,但是那家公司未必會真的即時產生回報,或是無後續資金支持發展的項目,應該不會有興趣,中間取得的報酬,又是公司的公仔紙,不是現金,看來並沒有多大吸引力,所以有合理懷疑這是協助融資用途。
我 相信中國科技的現金是真的,但使用權就屬於第三者。今次第三方為協助智庫能源融資,但手上暫時沒錢,故使用上市公司資金協助礦業收購,而期權股票就是利息 加中間人回報,其後出資方就是用其他方法移出此等獲利,如購入自家包銷股票,以促進該等股票的銷量,令其賺得包銷供金。


其實,除老千一系外,金氏融資產業鏈正逐漸形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09

回柴九兄-智庫能源(1051)


其實柴九兄不要扮了,其實一直都是鱷兄嘛,今日他回了幾個留言給大家看看:


我本身沒有留意,見了通告後,也想研究他們玩甚麼把戲,不過看來要看很多資料才能弄清楚,想起就想睡覺,將來有時間才算。

澳洲鬼的礦一定是真的,不用懷疑。

以下是個礦的一些技術資料(page 5)

http://www.ozminerals.com/Media/docs/OZOreReservesExplanatory%20Notes30062008-b63ca27a-ff64-4426-8ac3-dcfdbb4d55f3-0.pdf


1.2 Results
The Ore Reserve is reported within the Purnama final open pit design prepared in June 2008.


Table 2 summarises the Purnama Ore Reserves.
Table 2 Purnama Ore Reserve Statement, June 2008
Classification
                   Tonnes(Mt)  Au(g/t)   Ag(g/t)  Au(Moz)  Ag(koz)
Proved         3.9                2.7        41.8      0.336         5.288
Probable    31.8              1.8         23.9      1.883       24.419
Total            35.7              1.9         25.9       2.219      29.707



Compared to the 2007 Ore Reserve estimate, in-fill drilling has upgraded the Mineral Resource classification in parts of near surface Resources and allowed 3.9 Mt of Ore Reserves to be classified as Proved. Apart from this, there are no material changes to the Ore Reserves from 2007 to 2008.



還有這個(page 3-7),看不明是應該的

http://www.ozminerals.com/Media/docs/OZMineralResourcesExplanatory%20Notes30062008-c4460792-a91a-4e80-bd7c-eaf90ab3482c-0.pdf


第3-4頁的表看來很有用的。



國際估值公司就 Martabe項目的評估報告,具備蘊藏量約 222萬盎斯黃金及 2971萬盎斯白銀,另具備額外資源 369萬盎斯黃金及 3178萬盎斯白銀。 Martabe每年可生產 23萬盎斯黃金,成本平均每盎斯約 230美元,每年毛利有 1.5億美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0515&sec_id=15307&subsec_id=15326&art_id=12759462&cat_id=64&coln_id=6794978


港股終於急跌,恒指收 16541,大跌 517點,成交縮到 636億元。大市由上周五 17389高收後開始的調整,已進入第 4日,並跌穿 10日線,出現第一個警號, 16000關及 20日線係重要支持位,應可守得住。
智富能源( 1051)同中國科技( 985)有收購金礦大動作,前日復牌,雙雙大升幾成,在噚日大跌市中,智富強勢依然,逆流而上,收 0.128元,升 0.4仙。事實上,中科在整個交易中,只係充當「中間人」角色,智富才係金礦真正買家。

透過發新股籌 45億 放大圖片 12345678910

中 科以 16.35億元,收購澳洲 OZ Minerals旗下 OMM全部權益, OMM擁有印尼 Martabe金銀礦項目的礦物勘探、興建及採礦權。智富已向中科行使認購期權,以原價另加 7750萬元,購入 OMM全部權益,並透過摩根士丹利按每股不少於 0.35元發行最多 130億股新股,籌集最多 45.5億元,以支付收購代價及開發金礦的資本開支。


其 實,智富能夠在 OZ Minerals的礦產爭奪戰中,脫穎而出,可謂「有段古」。 OZ為澳洲第 3大上市綜合礦業公司,礦產資源遍佈澳洲、印尼、亞洲及北美等地。在 Hegarty領導下, 12年間市值由 1000萬澳元發展至 60億澳元,去年受財困影響,吸引多家國際頂尖企業洽購其資產,除美國私募基金及中信集團外,中國五礦集團更提出以現金代價 26億澳元收購 OZ全部股權。


不過,澳洲政府以 OZ其中一項礦產鄰近該國軍事敏感區為由,否決全面收購,惟五礦鍥而不捨,提出修訂方案,收購敏感項目之外的其他礦產。現時智富奪得 OZ旗下的金銀礦的世界級優質礦產,並邀得 Hegarty加入智富管理層,為晉身黃金生產商開展新里程。


國際估值公司就 Martabe項目的評估報告,具備蘊藏量約 222萬盎斯黃金及 2971萬盎斯白銀,另具備額外資源 369萬盎斯黃金及 3178萬盎斯白銀。 Martabe每年可生產 23萬盎斯黃金,成本平均每盎斯約 230美元,每年毛利有 1.5億美元。



智富上月 21日建議重組股份 10合 1,並改名為「國際資源集團」,而有關發新股集資行動可望在一兩個月完成。智富係一家預期會有大動作的變身股,可以留意。

郭兆誠


問題1: 數字從那裡得來?通告是2970萬盎斯,他卻寫2971萬盎斯,而更準確應為2970.7萬盎斯,他的數字竟然比通告更準確!

問題2: 成本平均每盎斯約 230美元,資料從那裡來?資料update得很,我只發現舊資料220美元,哈哈

澳洲鬼搞磺披露的資料一向有板有眼,不像香港一些公司那樣亂來,資料有一定可信性。但不要忘記,22億資本開支應該是沒有計入成本,而OZ資料顯示整個項目的資本開支估計是USD3.1億;毛利不同盈利,還有稅的問題,而且還有很多風險因素。

greatsoup:

我每天都看它的Heading。

其實我常常懷疑呢位人兄是莊家打手,推介的大部分股票不是炒過幾倍跌回平台區,就是炒到接近爆煲的股票,或是路子太野的股票,但是時不時夾雜一些正常,但是股價稍為偏高的股票,以混淆視聽。

現在回答問題:

1. 呢條友一是查過公告,一是就有人比晒資料,他就照抄,但是寫了這麼久,不懂找資料,根本無可能,所以他可能有時間找資料。

2. 一是抄錯,一是真是有人已經給資料,或是找到其他數據呢,我也不知道呢。

其實,我覺得呢個礦是無問題,但是請兩個有經驗的人,就話搞礦,真是非常離奇。另外,集資27億發展了這個礦,花去3.1億美元,剩下4億多,以他這樣的經驗,可能不到一年就虧光,另外,找的這個夥伴看來都不是太大信心,只肯購入5%的股票,如果可以的話,為何不購入多些?

另外風險因素,可以詳閱公告。

仲有我想提醒這個作家,今次不是中國科技參與收購,其實是人地唔夠錢,但是他手上握有不少現金,代人出資購入這個礦,做一位中間人,賺的是一批新股。

今次收購是能夠有足夠資金完成,是有極大機會成功,只是能不能夠持續是另一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37

真係值100元?-智庫媒體(817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64456J.htm
公司原名鐳射國際(Panaroma),在2002年股市低潮,發行1億股上市,每股33仙,其中3分1是原股東出售,其餘則是新股,公司淨集資額只1,650萬,你可以知道這家公司如何吧。

公司賣殼前年年都賺錢,但在2006年竟然以低價賣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5020_C.pdf
已易名的德信集團(313,財困後復牌再易手,改名裕田國際)的原副主席錢先生購入283,335,000股,每股4仙,斥資1,113.4萬元,財顧為金仔及和菱控主席甚有淵源的智略資本。以當年賺231萬元計算,市盈率只5倍,簡直不可思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7009_C.pdf
其後只有18萬股接受全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800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9008_C.pdf
以550萬購入今次主角之一Datawell,以6.84仙發行8,064萬股支付,並易至現名智庫媒體,以現時觀點看來,可見其實是無本拿貨,炒高套現,取回收購成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8006_C.pdf
2007年4月,以1,500萬購入第二位《喜羊羊與灰太狼》之150集電視動畫的版權,以600萬每股行使價32.8仙的無息可換股業務,及900萬現金支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3006_C.pdf
2日後,以28.6仙,配售3,730萬股,以作收購代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100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6021_C.pdf
9月,2供1,每股5仙,集資約1,500萬,包銷商為敦沛,大股東照供,包銷不足,可見是收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6000_C.pdf
2008年1月,發行5,000萬可換股票據,行使價5仙,無息,贖回價為108%,可換10億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7045_C.pdf
4月,以44仙,批售1.14億股,配售代理為光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8001_C.pdf
下月,以蛇吞象方式購入菲律賓一煤礦,作價57億,以4,000萬現金、2億承兌票據、5億股及51.1億無息可換股債支付,新股及可換股債換股價為70仙,共發行78億新股,確是氣魄過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5000_C.pdf
成 功取得2億歐元可換股貸款,年息3%,若股價超過0.10歐元變換股份(根據匯率1.00歐元兌11.1678港元計算,相等於每股1.11678港 元),則強制換股,佔擴大後股本16.875%,以作礦的進行開採活動、採樣、購置挖泥船及選礦設備以及興建相關基建設施、支付收購事項之承兌票據之到期 款項200,000,000港元及餘額368,000,000港元用作本集團菲律賓開採項目之一般營運資金。

原大股東錢先生陸續在高位減持,大賺幾倍,獲利相信有幾千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4059_C.pdf
公司今日以100大元出售Datewell及CPE Program全部股權予一位獨立第三者陳先生。

Data Well 主要持有廣東原創動力動畫設計有限公司,其主要資產為電視卡通系列《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版權,亦負責該等卡通人物的設計,另外,全套150集《喜羊羊與灰太狼》已在中國各地多個電視台播放。

據2009年2月稱:
智庫奪卡通授權 攻億元內銷

內地父母的經濟力漸強,不會吝嗇為寶貝花錢購買兒童產品。有港商瞄準內地兒童市場商機,取得內地熱播卡通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總授權,主力發展授權業務,授權產品中現以服裝較受廠商垂青,另亦正籌辦主題樂園及嘉年華會,料今年營業額可達逾億元。


取得經驗後,兩間公司於06年再合作推出《喜羊羊與灰太狼》卡通片,並向中央電視台爭取播放機會,但被拒絕。「卡通最後在部分地方的省市電視台播放,贏得大眾歡迎;反過來,中央台邀請我們為其製作特別版播放。」

.....
翌年該片成為內地最受歡迎卡通片,成功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公司要求加盟,生產玩具、服裝、圖書文具、雪條等授權產品,當中包括連鎖快餐店肯德基、招商銀行等。

 蘇永樂說,內地小朋友較喜歡卡通服裝,因此在授權產品中,以服裝生產商較多,其次是文具、公仔、書包、玩具等。

除產品外,該片亦已踏足舞台。蘇指出,該片的舞台劇版本去年底已於內地演出,電影版將於今年農曆新年檔期上映,並計劃今年於北京、上海等地開設主題專賣店,而現正籌辦主題式嘉年華會及興建主題樂園。

香港方面,該片現於收費電視台播放,稍後將於免費電視台播放。蘇稱,今年卡通授權業務營業額有望增至逾億元。


前業績公告亦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7056_C.pdf

本集團先前在動畫角色「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投資已證實可取得成效。國內製作的相關動畫電影於農曆新年檔期在多個內地城市上映,大獲好評。本集團期望在電影上映完畢後,可於下一個財政年度實現相關動畫角色之版權授權業務的成果。

為甚麼大好的業務都要賣,據公司公告稱:
鑑於過去兩至三年之業務及市況持續困難,本公司無法產生足夠現金流應付營運開支,加上創意開發以及產品宣傳及推擴之資金支出龐大,本公司難以在該業務上,特別是在妥善保護其最大市場-中國市場之知識產權上作進一步投資。

這 項業務收入這樣多,理應是勁賺,我也不明白為何公司以100元售出這項有前景的業務,加上之前煤礦收購也取得十多億的融資,更顯得「鑑於過去兩至三年之業 務及市況持續困難,本公司無法產生足夠現金流應付營運開支」是一句廢話,故其後公告稱「資源發展在中短期內前景良好之行業」才是真的理由,但清除業務仍未完成,但原大股東不知甚麼原因無買番原來的業務,可能是無心戀戰吧,或是另用第二個名開過檔。

但以股價,新的遊戲可能開始,但以股本看,因股權太分散,升完後,又會合完又供,以取回控制權,礦業亦可能只是炒作概念,未來亦有機售出,等新概念進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7

讀者好文-智庫媒體(8173)


今日,有一位中國讀者8173先生,向筆者發了一個留言,是關於智庫媒體的炒過過程,他組織了多項新聞,寫出了這篇佳作,內容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747


8173的抄做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增发股份,主要是可转换债或者增发,由相关机构或关联人士认购。然后,就抄做拉高股价,出货。
2008年1月16日,发行到2010年到期可转换票据,融资5000万,股数10亿股,价格5分。当时股价9分。
2008年4月7日,向当时的钱主席配售1.14亿股,每股0.44港元,配售代理光大控股。当时股价0.6元。


(greatsoup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921/GLN20070921002_C.pdf


其實最開始取貨是這次在2007年9月的一次2供1供股,發行3億股,集資僅1,500萬元。


此外2008年4月的批股(增發),實是「先舊後新」,這個名詞實是因為大股東先減持舊股,然後大股東用套現現金來認購增發新股票,故大股東在此過程並無任何得益,這個過程只是加快了股票到手的速度,有利配售代理賺取佣金及儘快把籌碼集中。)

在此过程中,通过发布朦胧的矿业收购消息,股价不断的被拉高,2008年7月22日,股价达到1.42的历史最高价。可想而知,在此过程中,2008年1 月16日配售的10亿股和钱主席的1.14亿股,盈利有多么的丰厚。(在2008年的年报中,10亿股已经成为公众持有,说明已经卖出去啦)

第二阶段:出真的收购消息,转移资产,大量注水,虚假估值。再次过程中,大股东其实在不断减持。

从2008年7月22日股价达到1.42开始,还真的不断公告收购消息,2亿欧元的可转换债(真实性不可靠,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提现,贷款的是私人机构,无从查证,但是1.16港元的转换价确真是胡弄不少散户)。但是,股价确不断下走,这时候最容易减持出货。

更巧合的是,收购矿业需要5000万保证金,这和2008年1月16日正好数字相等。不出所料,这是乾坤挪移大发。


(greatsoup 再按: 即指前述友好認購5,000萬的可換股債,已用這次收購的按金取出,實是無本生利,也由此估計,108%贖回價只是協助友好借款回來的利息支出能夠補回。 由此可見,實是一進可攻(炒高後可以兌換股票散貨),退可守(可透過贖回價機制連本帶利取回借回來認購可換股債的錢。)

第三阶段:收尾阶段。时间从2009年3月份到现在。

股价在2009年3月份达到最低的5分钱。然后拉升。

在此过程中,大股东不停的转换所谓的0.7港元股票。

然后,剥离其以前的动画公司,价格只要100元。造成真的要变身的信号。其实,这些公司不过是和以前的大股东讲好的,原封还给人家(如果真的破产,不要危害自己人,那个喜洋洋和灰太郎动画应该不至于值100元,在音像店一套也多于100元)。


(greatsoup3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724/GLN20090724016_C.pdf

前數天,8173正式賣出原本上市時的實體Panaroma,作價都是100元。可以說是正式轉營了,但是這盤生意在賣殼前都賺幾百萬,為何現時又虧錢,又負資產呢? 可見只是數字把戲,目的是讓這次賣出合理化。)

现在债转股至少还有50亿,按照0.1元,全卖出去也值5亿啦,够赚。

另外,如果猜想,真的有矿,真值50亿港元,那么干吗要把0.7港元的债转股转换,0.1元多减持呢?真有这种菩萨?

下一步推想:现在的操作是2008年以来的延续和尾声。

大股东很难出发现大矿的消息,如果发布这样的虚假消息,要坐牢的。另外,30%的要约收购,他们也不会超越,因为也要坐牢的。他们的矿业收购已经讲的很清楚,没拿到勘探证和采矿权,这么讲,真的不犯法。

如果大股东减持的差不多,估计也就要破产啦。或者新的股东进入,来个10合一,20合一,故事将重新开始。


(greatsoup 按:
不過,這家公司肯定是不會破產呢,因為它有上市地位,應該差不多的時候,又會轉營了,之前金仔應該知道不少這家公司不少的東西,可能弄個人頭,之後合完供一次,把籌碼集中了,可能來個新能源概念也說不定。)


由此可見,這位舊殼主,加上一批友好,運用多種財技及發佈消息技巧,加上市場之助,使自己順利地退出,賺取厚利。但所有股民也好像未汲取教訓,一次又一次地中這些招數,這個就是要深思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2

智庫媒體(8173)的新股東揭祕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p=1327688#p1327688


應kzx兄的要求,先寫一篇關於智庫媒體的東西,寫著寫著竟有一些可愛的發現:


1.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NoticeSSList.aspx?sa2=ns&sid=80013700&corpn=Intelli-Media+Group+(Holdings)+Ltd.&corpndisp=%u667a%u5eab%u5a92%u9ad4%u96c6%u5718(%u63a7%u80a1)%u6709%u9650%u516c%u53f8&sd=09%2f03%2f2007&ed=16%2f10%2f2009&sa1=cl&scsd=01%2f01%2f1900&sced=31%2f10%2f2009&sc=8173&src=MAIN⟨=ZH&pg=1


郭秀萍小姐在8月11日增持4億股智庫媒體。其後在10月16日再增持2億股,持股比率根據港交所表述,現時達11.54%。
它在第一次增持的時間也相當巧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2093_C.doc
10日,有價值1.785億元,2.55億股,每股換股價70仙可換股債券已獲兌換,該批可換股債券是2008年5月購礦之一。

12日,公司宣佈易名寰亞礦業。

同日,亦出公函出售公司原上市的資產-Panaroma,並在9月4日表決中獲得通過。

易名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2027_C.doc
股東特別大會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2107_C.doc
售Panaroma 通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2128_C.pdf
股東特別大會投票情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4025_C.doc

由此可見,這4億股的作用極大。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9011_C.pdf
9月28日,公司宣佈和獨立非執行董事朱宏霖先生之胞兄朱濤先生訂立具法律約束力之諒解備忘錄,購入印尼朋古魯的磁鐵礦擁有60%權益,該礦涵蓋3,645公頃採礦面積。

再者,公司已支付350萬按金,並這三個月內會進行盡職審查,而朱霖先生在這三個月不會給資料第三方資料作為購入的參考。

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500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5132_C.pdf
10月5日,終止可換股貸款協議,這是肯定會終止的,因為之前都以前為拉抬的消息之一。

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2029_C.doc
在10月22日,公司正式易名寰亞礦業。

5.
至於之前賣出礦予公司的Kesterion Investments Limited及Singson Ryan Luis V.不停地在11仙減持,但可換股債的換股價是70仙,可見公司購礦很大機會是物非所值。

由此可見,郭秀萍增持的時間是很巧合,或有可能是聽到所謂內幕消息購入一些股票,故意義也有一點,就是應該有一點好消息,至於好消息就是購入那個印尼礦,這個印尼礦,側面可說是拉抬股價的手段。

但是,由於股數太多,原大股東、郭小姐要沽的貨也非常多,故此我也對這隻股未敢看好。

後話: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SrchP ... IN⟨=ZH


至於這位郭秀萍,若非同名同姓,原來同時亦是合和主席胡先生的妻子,其持有合和實業(54)的股份,其在維基的簡述如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3%AD% ... 0%E8%90%8D


胡應湘爵士夫人郭秀萍太平紳士,(Lady Ivy Sau Ping KWOK WU JP 1948年-),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的妻子,二人育有一子胡文新。現任合和集團非執行董事。

胡夫人熱心公益,為多個商業及社交組織之委員會及董事會成員,包括亞洲文化協會(香港分會)、亞洲協會和香港紅十字會。

胡應湘伉儷為香港賽馬會會員,曾育有馬匹「各施各法」、「歡樂滿堂」。



秀萍新聞報導: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5/21/MR0805210001.htm



延伸閱讀:

真係值100元?-智庫媒體(817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747

讀者好文-智庫媒體(817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9902

公司發換股債 避反向收購 股壇X檔案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4

智庫:美國打擊敘利亞策略分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710

昨天美國總統奧巴馬說美國有了定論,敘利亞政府就是上週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的始作俑者。同一天,北約秘書長Rasmussen說:「我們將利用化學武器視為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威脅。」

而美國眾議院議長博納就致信奧巴馬,稱今後對敘如使用武力,需要總統解釋法律依據以及「潛在軍事打擊的預期效果」。  
雖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美方準備繞過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對敘採取行動,但英國首相卡梅倫已經因軍事打擊提議未獲安理會通過而被迫推遲打擊計劃。

國際社會還未達成共識聲討敘利亞政府,英美國內也有反戰壓力。面對這種形勢,接下來美國與盟國將怎樣對敘利亞政府「還以顏色」?

智庫Stratfor認為,美國及盟友干預敘利亞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如果決定幹預,他們的可選方法很少,主要有以下三種:

1、有限的懲罰性攻擊

有限打擊目標是風險最小的選擇,需要的資源也最少,其做法包括打擊指揮控制設施和其他很有價值和象徵性意義的目標。

有限的懲罰性打擊要害目標應該是最簡單的行動方式,其目的是挫傷敘未來使用化學武器的積極性。

它可以展示美國及盟友的信譽,最終目的將是無需削弱敘利亞政權就讓基地組織打消念頭,此後不願在敘國內戰爭中使用化學武器。

此前華爾街見聞「美國對敘利亞戰爭的邏輯推演」文章分析預測,有限軍事打擊的主要目標將是阿薩德的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以及第四裝甲師,因為美國情報人員確信敘利亞的化學武器正儲藏在他們的駐地附近。

2、削弱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的能力

如果美國及盟友進一步行動,就可能不僅打擊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的積極性,也會摧毀其使用武器的能力。

在這種情境下,打擊目標範圍自然擴大了。

指揮、控制及通信設備仍然會是打擊目標,但操作及相關的防禦設施也需要納入目標範圍。

3、奪取敘利亞的化學武器

這是風險最高的行動,目的是徹底杜絕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它可能也意味著搗毀基地組織的老巢。

既然奪走敘利亞政府的化學武器不可避免地要出動相當一部分地面部隊,這種選擇就等同於入侵敘利亞。

有理由認為選擇這種方式的可能性很小。

 

從以下敘利亞附近美軍部署圖可以看到,美國已經有足夠的力量發起行動。

 

Stratfor據此進一步預計,四艘Arleigh Burke級導彈驅逐艦、可能還有一艘巡航導彈核潛艇都已經將敘利亞的目標鎖定在戰斧巡航導彈的射程範圍內。

此外,美國還可以派遣美國大陸的戰略轟炸機以及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的B-1轟炸機增援。

按照這樣部署,美國可以在敘利亞空軍防禦力量無法企及的地方發起攻擊,B-1轟炸機還能洞穿敘利亞的防空網,以最小風險投下摧毀掩體的炸彈。

鑑於敘利亞政府軍有多種方式發射化學武器,戰術空襲將在這類軍事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美軍相應需要派遣執行空中加油、情報蒐集、偵察、監控等任務的大型飛機。

考慮到敘利亞防空力量對敘上空的載人戰術飛機存在威脅,美軍應該會需要增派大批巡航導彈艦艇,壓制敘防空反擊。此外,還需要運輸機增加軍事行動所需的戰術空襲資源。

Stratfor指出,美國還未對敘部署武裝干預級別的軍事力量,但可以投入戰鬥的力量距敘並不遠。

幾天前,兩艘美國的超級航母及其護衛艦還出現在美第五艦隊活動地區。

如有必要,美國可以迅速派遣多支空軍中隊殺向敘利亞,特別是設在土耳其、希臘、約旦和塞浦路斯的空軍基地,它們都可以策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75

三中全會前的智庫方案競賽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934

在中國改革日益複雜的背景下,決策者開始更為開放地傾聽各方聲音。而為經濟與改革定調的三中全會,成為各路智庫、機構與研究者們「推銷」各自改革方案的隱形賽場。

不同的方案與主張,不僅在爭論之中為決策提供了參考,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緩衝墊——這些方案公開之後的社會反應,相當於無形的「壓力測試」。

2013年10月底,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一份來自部級官方智庫、簡稱為「383」的改革方案橫空出世,迅速引發各界關注。

這份報告之所以引發轟動,不僅是由於細節的豐富程度——涵蓋從行政放權、打破壟斷到土地制度改革等領域,以及呼應近來官方頻發的改革呼聲,提出了未來10年的改革路線圖;也由於該報告的兩位牽頭者特別引人注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稱「國研中心」)主任李偉和發改委副主任劉鶴,前者曾經是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的秘書,後者則被媒體認為是新一屆政府的重要經濟「智囊」。

事實上,這不過是千百份試圖影響決策的報告中的一份。南方週末記者發現,自稱已送達決策層的方案就有10個。

除了官方智庫,民間智庫、海外投行等各種機構也以各自的渠道和方式,向決策層或者公眾「推銷」自己的改革方案。

眾多智庫的運營者能感受到的一個明顯變化是,「新一屆領導班子」對智庫的重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下稱「國經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前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總書記習近平最近對智庫建設專門做了批示,要發揮智庫的作用。「這一次聽取智庫的意見範圍更廣,也是因為全面改革,涉及的領域比較多。」

「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

「我們要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能夠把各個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宏觀決策的政策建議提上去。給政府提建設性意見,有可行性才提,沒有可行性就不提。」

這些方案最重要的推銷對象,便是決策層。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將報告送達最高層?

在諸如國研中心、社科院這樣的官方智庫體系內,報告的上送下達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對於民間智庫來說,這一環至為重要,但也至為困難。

有趣的是,在民間智庫體系內,也存在「貴族」和「草根」的不同通路。

比如,鄭新立所在的國經中心儘管屬於資金自籌的「民間智庫」,但實為民間中的「貴族」。2009年成立之初即以122人組成的跨經濟、學術、外交和政府高層官員的超豪華領導陣容,被媒體稱為「中國最高級別智庫」。

據鄭新立介紹,這次國經中心提交的改革方案,主題是「建立一個能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具體對策和建議包括,建立衡量發展方式轉變的評價指標體系、分配製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創新、放寬金融行業准入、土地制度改革等內容。

他們提出「借鑑波蘭國有經濟改革的經驗,以現有的管資產為主轉變到管資本為主,把國有企業交給這些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下面再設立若干股份制公司,跟其他企業展開平等競爭」;在鼓勵創新方面,建議「鼓勵將大學的研究成果用於實踐,允許大學參與所得分成」。

這套方案正是由國經中心理事長、前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掛帥」,「組織了一個比較強大的研究班子」。鄭新立介紹,報告直接送給了最高層。

這個高層及理事均由退休高官組成的智庫,顯然被「另眼相看」。據鄭新立透露,國經中心有代表可以「列席國務院常務會議」,政府也會將一些研究課題委託國經中心研究。

國經中心裡的退休官員,此前長期在國務院、中央各個部門(主要是商務部、發改委、外交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五個部門)工作,顯然更明白國務院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宏觀決策上哪一項決策需要改進,哪一些需要作出新的決定。「根據使用者的需要我們把成果送上去。上面覺得你送上來的正好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命中率比較高。」

不過,即便是與決策層關係深厚,若想影響決策也需積極遊說。

過去兩年,國經中心就曾對兩項重要政策的落地施加了影響。2012年國經中心向中央提出:為了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搞國際併購,建議允許商業銀行以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作為質押,獲得央行外匯支持。而過去商業銀行發放外匯貸款必須購匯。「打了三次報告,最終獲得解決。」鄭新立說。

2013年,國經中心提出要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一政策最終於2013年10月初被公之於眾。

「曾培炎理事長叫我們要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能夠把各個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宏觀決策的政策建議提上去。」鄭新立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有些智庫與宏觀決策離得太遠,提不進去,也有些智庫專門跟政府唱反調,更提不進去。「我們給政府提建設性意見,有可行性才提,沒有可行性就不提。」

擠到高層桌上

「我們為什麼能走進外圍的決策圈子?一些決策僅僅依靠官方或者半官方的研究機構是不夠的,需要依託市場的力量。」

2009年7月,剛成立不久的國經中心組織了一次全球智庫峰會,邀請全球知名智庫前來參加,從此讓智庫(Think Tank)這個詞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

中國傳統智庫的作用集中體現於19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當時的社科院、國家體改委、體改辦等機構,聚集了一大批嶄露頭角的青年學子,其中包括今天活躍在官學兩界的周小川、樓繼偉等,他們在杜潤生、吳敬璉、厲以寧等老一代經濟學家的帶領下,為決策層提供了改革開放的整體方案設計。

1990年代以後,這些智庫大多歸於沉寂,或者轉型為附屬於中央部委的體制內研究機構,在財務、人事編制和業務上缺乏真正的獨立性。

近五六年來,決策層逐漸發現官方智庫的力量不足,開始積極引進市場派學者的力量。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還記得,他從2006年開始以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的身份受邀參加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的相關專家諮詢會。

「市場派學者為什麼能走進外圍的決策圈子?因為經濟決策僅僅依靠官方或者半官方的研究機構是不夠的,需要依託市場的力量。」滕泰說,「邀請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是有好處的,只有金融機構願意每年花幾千萬上億的資金,一兩百個分析師跑去調查各行業,他們對經濟是最敏感的。」

民間智庫由此生長起來。老牌的如天則經濟研究所,新銳的有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中國經濟50人論壇、博源基金會,以及研究新供給經濟學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萬博經濟研究院等。

三中全會之前,這些獨立智庫幾乎都成功將自己的研究報告送抵領導層。送達的渠道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年度重大課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一攬子方案」,「六個子課題都遞交到相關部門,並有報告得到決策層領導的批示」 。

據論壇秘書長王海明介紹,這個創立於2008年的機構,聚焦在金融領域。最初通過內參和有關領導遞送一些內部報告,憑藉每年舉辦的上百場閉門研討會和研究成果的口耳相傳積聚了一定的影響力,並進而打通了內部報送的渠道。

一位民間智庫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些影響力比較大、口碑較好的民間智庫,可以通過一些半官方管道遞送報告。比如,新華社內參、中財辦、國務院研究室、中央辦公廳(對領導的秘書局)、中央政策研究室等。

一些活躍的智庫每週或每月都會向自己的官方管道遞送電子版或印刷版的內部報告,但哪些會被這些「管道」遴選出來向更高級別呈送,呈送到哪個層次,他們並不知曉,除非偶爾被反饋說「領導已經批示,要求研究」。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報告並不會有反饋。

一些贏得官員信任的智庫,還可能通過部委之間的「交換送件」抵達決策層——比如,國務院、央行、財政部等機構之間常會互送文件。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保密則是此類溝通的第一要務,「絕不會通過郵局遞送」。

更多的民間智庫要想「直通中南海」,則需要通過自己積累的私人關係。更有渠道的,則直接送達領導人的秘書手中,再經由他們轉交。

更多的時候,智庫們會多管齊下,特別是在三中全會這種要出政策的重要會議之前。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自2013年初研究院就著手研究一攬子改革方案,最終提出「改革建議30條」。四條報送通路同時進行:中改院董事局主席高尚全將建議「直接送達有關領導」;通過內參等途徑提交相關建議;報告相關部委,比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在《經濟參考報》及網絡全文公開這份報告,徵求社會各方的意見。

除了真正意義上的智庫,一些海外投行的經濟學家也試圖積極影響國內的改革方案。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有以個人名義參加一些改革方案的研究,主要的平台是金融四十人論壇。而一位熟悉博源基金會的海外智庫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聚集了一些「紅二代」的博源基金會對決策層的影響是因為他們有管道。「他們跟海外很多投行比較熟,海外投行通過他們這個管道把研究成果報到國內。」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等確認將報告送抵領導層的智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提的一攬子建議都獲得了領導人的批示。

體制內與外一起聚集

一批有學術理想的學者型官員正在自發地加入一些民間智庫的討論,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平台。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體制內外的力量都在通過智庫或類似平台聚集,共同為改革尋找藥方。

這也是「智庫」近年來最為明顯的變化。影響力最大的幾家民間智庫,很多時候被外界稱為「半官方」——全部自行籌資,不隸屬於哪個政府機構,但活躍成員很多是現任或卸任的中高級官員。

一批有學術理想的學者型官員正在自發地加入一些民間智庫的討論,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平台。比如,四個司局級幹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姚余棟、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黃劍輝——牽頭髮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搖起「新供給學派」的大旗。他們撰寫的「以新供給經濟學理論促進可持續發展建議稿」,於6月中旬呈報最高領導層。

而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金融40人論壇,也有相當大的官員比例。這些官員接近決策層,或者自身就某種程度上參與決策。

毫無疑問,這些官員大大拓寬了所在智庫影響決策的渠道。比如,2013年7月22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第48次內部研討會上,論壇成員和論壇企業家理事會成員三十餘人出席會議。該論壇公開稱,「應邀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成員』」。

這些官員為智庫帶來了極為重要的真正的影響決策的能力。清華大學教授朱旭峰在調查了來自全國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301家智庫的情況後,提出「司長策國論」——在所有級別的官員中,司級官員網絡對智庫實現影響力的貢獻最大,動員決策資源的能力最強。

有趣的是,許多智庫不僅會選擇官員這條直接渠道,也會選擇媒體這條間接渠道——向媒體發佈自己的主張,希望能夠向高層「折射」。

匡賢明解釋中改院同時將方案公之於眾的原因:「主要考慮是改革到了今天,是在一定的社會共識、一定的社會需求、一定的社會壓力推動下的。有了相關的社會需求,會對領導形成相關的改革決策有促進作用。」

不過,向媒體公開有時候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特別是那些以個人身份參與智庫討論的官員,更容易遭遇尷尬。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一個子報告《土地制度改革與新型城鎮化》公開上網之後,就曾引發軒然大波。文章提到,「過去固守的實物形態的18億畝耕地紅線是可突破的」。在微博上,有人瘋轉「智庫建議18億畝紅線可以突破,不拿民意當回事」的段子,這也使得報告的撰寫者之一、來自發改委的某位官員壓力頗大。「事實上他是以個人身份參加報告撰寫的,並不代表官方意見。」王海明說。

這使得中國的智庫往往不像國外那樣公開,而是刻意低調。

一位民間智庫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提交了相關改革建言之後,也曾計劃召開記者發佈會向社會公開提案內容,邀請函都已發出,但到了發佈會當天卻臨時決定取消發佈會。

民意與政策之間的緩衝墊

在中國改革充滿複雜性的背景下,改革主張往往面臨著嚴重的分歧,很多時候研究者也難以達成共識,即使是在同一個智庫內部。但這種爭論,有助於決策層更好地聽到社會的真實聲音。

要想更好地「推銷」,除了渠道,報告的包裝也很重要。

呈送給領導的版本與課題組形成的報告原文往往並不相同,而是經過專門的研究員字斟句酌地重新寫作,成文更加精煉、可讀性強。一位參與「包裝」的智庫成員說,「跟記者寫文章一樣,講究『倒金字塔』結構和新聞元素,得讓領導看了有閱讀欲」。

比如,擬標題就是一門學問。這位人士說,「『當下經濟風險與應對』就比『當下經濟形勢與應對』更能引起領導的興趣。」

在中改院的30條方案中,成員們就曾經因此發生過爭執。有人認為「治理轉型」這個說法不夠直接,有人則認為「改革與危機賽跑」過於尖銳。

為了方便高層領導閱讀,遞送的報告字體要比較大,「一般規範是辦公軟件的『小三』號字」。

踩準時點,拋出有針對性的方案,也是提高命中率的「法門」。

王海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關於政策建議的採納率,「最重要的還是選題,看選題在當下是不是足夠重要,是不是能有助於解決當下的主要矛盾和風險」。

2012年11月9日,十八大開幕第二天,滕泰發表《新供給主義宣言》,並在其後一年陸續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涵蓋取消壟斷和管制、人口、土地(流轉)、產權、科技創新體制等領域的改革措施,以及通過增加有效供給調控房價等思路。

選擇這一時點並非偶然。「好菜要在最合適的時候上,」他感覺到新一屆政府「想改革」,「而只有政府本身有非常強烈的願望推動改革,你提出的改革方案才可能被參考甚至採納。」

「智庫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是根據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需要提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滕泰說,「智庫的你建議不能直接轉化成改革方案,必須通過政治家接受和政府採納才有現實意義。」

也有人對智庫「投領導人所好」頗不以為然。

「今年參加了幾個研究,有一個問題,現在更多注意力放在用一個什麼樣的提法領導比較容易接受,在猜領導能接受到什麼程度。我覺得這比較悲哀。」一位官方智庫學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應該更多從現實出發討論要不要改革、怎麼改。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先生曾在全球智庫峰會上指出,成功智庫需要具備的特質包括:質量、獨立性和影響力。

「智庫競爭的核心問題是報告的質量。」王海明說。至於如何保證質量,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讓各方真正形成討論甚至爭論。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的處理方式是,保證一定的私密性,從而內部能暢所欲言;其次保證觀點的獨立性,內部約定不管是學者還是官員,發表的所有的意見都只代表個人意見,與其所在單位立場無關;再次,課題的評審由獨立的學術委員會做出,並形成競爭氛圍。

2013年5月19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佈了《新形勢下對外開放的戰略佈局》子報告,其中提到「用3-5年時間實現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報告發佈後,社科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等學者公開提出反對,認為資本項目完全開放的時機並不成熟。

在6月底博源基金會成立五週年論壇上,余永定等與央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司長邢毓靜等就此問題激烈辯論。隨後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也加入戰團:7月21日,四十人論壇邀請爭論各方坐下來開了一次內部研討會,會上林毅夫發表演講,之後以《我為什麼不支持資本賬戶開放》一文公開發表。

據王海明介紹,經過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那次內部討論,爭論各方最終形成了改革的共識,並認為在具體操作上,「可以有路線圖,但不必設定時間表」。

在中國改革充滿複雜性的背景下,改革主張往往面臨著嚴重的分歧,很多時候研究者也難以達成共識,即使是在同一個智庫內部。

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佈的六個子報告中,事實上圍繞財稅改革的有兩個報告,分別是《關於財稅體制改革的思路》、《構建有利於地方改革創新的統一大市場》,這是因為課題組內部有不同意見。前一份報告是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合作撰寫的,主張事權上收、財權維持現有格局。後一份報告由國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司長李波合作撰寫,主張分權合作的統一大市場。

據王海明介紹,原本想把兩份報告合二為一,但分歧雙方均堅決反對,最後只好提交了兩份思路迥異的報告。

「我主張開門搞改革,方案由專家來提,聽聽大家的意見,避免閉門造車。」 魏加寧認為,從歷史經驗看,智庫內外觀點碰撞、充分討論,能助推改革。在他看來,智庫相當於起到民意與政府決策的緩衝墊的角色,「智庫的方案亮出來,能聽聽社會上真實的反應,相當於給政府一個迴旋餘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56

【智庫】創業公司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2/56521.html
Sean Dalton高原資本一般合夥人,投資的公司有S t a r e n tN e t w o r k s 、A l t i g aNet work s、Tel ica和PA

我的經驗,創業公司失敗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董事會向一樁沒有希望的生意不斷追加資金,即使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不應這樣做。這完全符合精神失常的定義——重複做同樣的事情,卻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在公司失敗前,通常都會有非常明顯的跡象,但創業者和董事會都不見棺材不掉淚。創業公司失敗的另一種方式比較少見,但更體面。風險投資人與CEO或管理團隊坐下來討論:「我們從事過某某業務,不可行,接著嘗試開展了其他業務,也行不通,所以咱們還是實事求是,制訂一個體面退出的方案吧,以後如果有機會再合作。」如果投資人正確地應用了投資模式,這種失敗方式更可取。我希望這兩種失敗方式的比例為20︰80,但不幸的是,實際情況完全相反。

Tim Draper德豐傑投資公司創始人兼執行董事,投資的公司有百度、S k y p e、Hot m a i l、分眾傳媒AdMob等Harry Weller恩頤投資合夥人,投資的公司包括Groupon和OpowerDavid Cowan柏尚投資合夥人,投資的公司包括LinkedIn、Smule和Zoosk

創業公司失敗的原因很多。首要原因是錢花光了,人也筋疲力盡了。優秀的創業者能夠在山窮水盡時苦苦支撐,讓公司活下來。創業公司能否成功取決於起飛跑道有多長。要想讓人逐漸注意到,公司就必須存活足夠長的時間。因此公司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跑道過短或突然中斷。導致跑道突然中斷的原因有:銀行提前收回貸款;創業者心灰意冷,決心放棄;創業團隊關係不融洽,不再彼此信任等,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團隊不融洽時,會出現很多危險信號。如果團隊成員只是彼此不喜歡對方,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如果事後彼此指責,不再信任對方的決策能力,問題就嚴重了。我認為另一個危險信號是創業者動機不純。創業者應該持這樣的態度:「我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主要市場。」如果創業者只想追逐名利,就不會有正確的動機。創業者必須致力於在目標行業中打造出一家成功的公司,在這個行業中,他們認為自己的做法正確,其他人的做法都是錯誤的。還有就是運氣不好。創業公司可能失去一位大客戶,公司內部也可能出現導致失敗的問題。但通常這些都是人為因素,是人禍導致公司走向失敗。

Harry Weller恩頤投資合夥人,投資的公司包括Groupon和Opower

風險投資人投資的公司失敗,在一定程度上可歸咎於很多外部因素,如競爭和市場變化。但就我的經驗而言,幾乎都有一條相同的脈絡可尋,那就是創業者不能將洞察力轉換為執行,而最大的利益攸關方(創業者和投資人)不能通力合作。創業者天生愛幻想,在他們看來,一切皆有可能。而風險投資人總是考慮可能性,即便那些曾經創業的風險投資人也不例外,他們根據專業知識、經驗和直覺評估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創業者與投資人考慮的角度存在微妙的差異,而公司最終的成敗與這種差異密切相關。如果溝通渠道不暢,創業者

與投資人之間的關係就可能越來越糟。一旦一方試圖控制另一方(董事會想獲得控制權,而CEO或創始人也想佔上風),平衡就會被打破,公司將陷入危險境地。在打造傑出公司的過程中,有很多調整方向的機會,也有很多實現願景的途徑,但前提條件是重要的各方能夠通力合作。

David Cowan柏尚投資合夥人,投資的公司包括LinkedIn、Smule和Zoosk

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風險投資的大多數資金都投向了面向企業市場的商業化科技公司。在此期間,存在一種普遍的錯誤,準確地說是一個導致創業公司失敗的普遍原因,那就是錯誤地認為針對兩三家Beta客戶設計的解決方案可推廣到整個市場。通常,針對每家Beta客戶為解決方案進行了高度定製,這樣的產品肯定不能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這種企業實際上是提供專業服務的。當前的情形顯然並非如此。當前,大

多數資金都投向了面向消費者的技術,即為大量用戶提供服務的B2B技術。因此,當前創業公司失敗的原因不再那麼單一。創業者不會像下國際象棋那樣往前看兩三步,這是我經常擔心的問題,也是很多風險投資人擔心的。他們只演示服務的吸引力,卻不考慮競爭對手和新進入者將採取什麼措施實現跨越式發展或搶佔市場份額。如果有人想出了一個有趣的點子,讓青少年能夠彼此交流、分享音樂和評論等,這可能成為曇花一現的時尚。每天的時間就那麼多,眾所周知,利用網絡娛樂的人總是朝三暮四。當然,有時也會出現能長期得到用戶青睞的服務,如YouTube和Facebook。

Scott Sandell恩頤投資一般合夥人,投資的公司包括S a l e s f or ce、We bE x和Bloom Energy

我認為創業公司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創業者總以為事情的發展會遂心如意,業務將按計劃的速度發展,並據此揮霍資金。結果是預計的營業收入未能實現,資金倒是按計劃消耗掉了。創業者未能調整支出,因為要縮減開支總是很難。另一方面,大多數成功創業者都對何時能有收入以及產品或服務何時能得到客戶青睞持謹慎態度。無論最初向風險投資人展示的計劃如何,他們都像守財奴一樣珍惜每個子兒,從不會讓自己陷入要依靠沒有說服力的計劃和成果去融資的窘境。在業務發展的道路上走得越遠,融資能力就越取決於成果而不是希望和潛力。如果企業按計劃花錢,倘若事情的進展並不像預期的那樣順利,那麼融資條款將日益苛刻,甚至根本融不到資;而如果企業花錢的速度比最初的計劃慢得多,那麼企業將有更長的時間搞明白自己從事的業務。這樣的企業也可能會失敗,但他們有更長的時間來尋找出路。利用這段時間,他們通常可以在急需資金之前就早早地完成了再次融資。

Gus TaiTrinity Ventures一般合夥人,投資的公司包括Blue Nile、Photobucket、Modulus、Zulily和TrionWorlds

我認為首要原因是,管理團隊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確切地瞭解客戶,我稱之為「珍愛客戶」。創業公司需要聚精會神地

傾聽並瞭解客戶的需求和想法,還需要充滿同情心。專家談到傾聽客戶的心聲時,指的並

不僅僅是傾聽客戶的心聲,甚至不僅僅是瞭解客戶,他實際上指的是珍愛客戶。我個人認為,應該像珍愛嬰兒一樣珍愛客戶:不是命令嬰兒將需求告訴你,而是全盤接受他,並想方設法去搞清楚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更舒適,如何做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客戶不是嬰兒,但創業公必須珍愛客戶,這與珍愛嬰兒一樣重要。我認為很多創業公司之所以失敗,都源於他們試圖去限制客戶的需求。這些創業公司沒有根據對客戶環境及其根本需求的認識來提供產品。創業公司需要瞭解客戶的需求—不管是潛在需求還是已知需求,並以令人愉快的方式滿足這種需求。有些公司非常善於發現、描述並滿足客戶的潛在需求。在我看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蒂夫·喬布斯和蘋果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97

美國智庫:即使周小川離任 中國貨幣政策也不會大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48

郭樹清,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PBOC,貨幣寬松

多年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Nicholas Lardy認為,即使未來幾個月中國央行會有新的行長上任,也不要期待中國的貨幣政策會有任何大的改變。

在中國進入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期,面臨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市場人士大多猜測中國央行不會全面降息降準,而是將推出有針對性的定向寬松。是要增長還是要改革的爭論逐步升溫時,《華爾街日報》昨日傳出了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可能離任的消息。其報道稱知情官員透露,前證監會主席、現任山東省省長郭樹清是主要候選人。

對上述未經證實的消息,Lardy認為,即使高層確實在考慮替換人選,也不意味著周小川近期離任是板上釘釘的事。周小川的第三任央行行長任期本來就跨越了通常高層官員65歲退休的年齡門檻,如果這時離任倒有點讓人意外。

周小川的繼任人選方面,Lardy認為,郭樹清也支持改革,主張要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並且支持反腐。假如中國政府對當前貨幣政策的分歧很大,就不會選擇郭樹清這樣的改革派。郭樹清就任山東省省長以來從嚴金融監管,他青睞的經濟改革方式應該也是周小川青睞的那種。

Lardy指出,中國政府爭論的問題不是政府要看牢利率,而是利率應不應該更受市場影響。至於是否這次人事更叠體現出加快利率市場化之爭,Lardy認為,如果對利率市場化的速度存在巨大分歧,也不會選郭樹清出任央行行長。

從高層的立場看,Lardy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大力支持改革,即便經濟指標已普遍下滑,預計他也不會認同目前應全面貨幣刺激。當前的首要任務還是改革。而且周小川的看法也基本與他一致,周小川此前並沒有為外界對央行降息刺激經濟的呼聲所動。

假如郭樹清接任,Lardy預計中國央行的政策也會繼續保持下去,即更有可能體現政策的延續性。而市場可能要花一些時間適應央行行長的更叠。

Lardy認為,這對市場來說是略有點負面的消息,畢竟市場已經很習慣周小川,他傳遞了一種穩定的力量。不論是出席BIS的國際會議,還是和全球主要央行行長溝通交流,周小川都做得很好。郭樹清一時之間還難以立即起到和周小川完全同等的穩定作用。

雖然郭樹清上任後會稍有不同,但Lardy預計那只是短期現象,而且就貨幣擴張的速度來說,中國國內的貨幣政策還不會有什麽大變動。

何況,對中國經濟而言,更重要的是推行改革,不是央行的政策。Lardy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取決於多快推行結構改革,如果按日程推進改革,未來三到五年中國平均經濟增速可以達到7%-8%。(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