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業績首讀讀後感 - 大平洋恩利 (1174.HK), 裕元工業 (551.HK)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107

太平洋恩利 (1174.HK)

業績透明度不高
本公司擁有人只佔盈利的45%,非控股權益佔盈利的55%,因它大部分業務都來自旗下新加坡上市的中漁集團(大平洋恩利佔42%)這加重了投資者研究公司的工作量。(我並沒有看中漁業績)

奇怪的年結日子
財政年度是截至928日而不用正常的930日,奇怪。

裕元工業 (551.HK)

裕元說由於需求不斷增長,但產能只作有限擴充導致二零一一年財政年度,集團的首季營業額躍升,因此本集團的營業額按年上升約28%至約16.9億美元。鷹美(裕元佔38%)也面臨產能的相同問題,營業額會否也跟隨上升?

業績首讀讀後感說明:

只是非常初步的閱讀,並沒有仔細分析,犯錯的機會大。有機會在之後對公司完全改觀。

後記:

我寫《業績首讀讀後感》的原因只是為了將看過的記下來,等將來重新探討時可以反省和檢討,因此文章質數可能十分參差,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敬請原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7

中國綠色食品(904.HK) – 不尋常的商業行為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114

事件:

 

上星期四,20日,美銀美林的分析員Timothy在一份報告裡質疑中國綠色食品(904.HK)銷售有造假嫌疑,因為佔集團整體飲品業務的比重達50%之多的主力產品「玉米乳」在廈門25個零售渠道未有一個門店出售該項產品。結果報告一出,股價即時瀉逾6%,並於翌日停牌。

 

星期五中國綠色澄清了事件,重點如下:
·        2010財政年度 , 玉米乳產品的銷售額達到人民幣1.36億元。2011財政年度上半年的銷售額, 達到人民幣7千5百萬元。
·        2010年8月, 公司做出飲料的品牌整合決定, 將果蔬汁飲料列入作中綠青菜園品牌系列, 亦把水果型甜玉米飲料歸入中綠粗糧王品牌系列,取代原有玉米乳產品。
·       
水果型甜玉米粗糧王品牌的TP250包裝飲品將於2011年3月份起陸續上市,把水果型甜玉米飲料作為粗糧王品牌系列中的王中王。
·        2010年8月之後,本公司暫停TP250玉米乳產品在超市管道和常規管道的銷售, 但中綠食品不同包裝的玉米乳飲品仍在餐飲和特通管道進行銷售, 包括廈門航空、浙江、江蘇,、上海等的餐飲和特通管道。

天知觀點:

玉米乳產品的銷售分別佔中國綠色2010財政年度及2011財政年度上半年總營業額的7.1%及6.7%,如此重要的產品,竟在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間8 個月停止於超市出售,非常不尋常。

 

我曾致電公司問及原因是否因為玉米乳產品賺不了錢,他卻堅決否認,只說“賣晒咪唔再生產囉”,試問如果你是該公司的老闆,在新舊產品交接期間賺錢的舊產品被賣清,你會怎麼辦?“死都死包奶出黎啦!”怎會有錢不賺,“嫌錢腥”,非常不尋常。

他另一個解釋是因為舊包裝的代言人合約已滿,因此公司不能用該相片,需換新裝,當問及合約是否突然終止時,他又說只是不續約而已。有充足時間換包裝賺錢,不賺,不尋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8

價值的定義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137

價值分為五類:市場價值﹑投資者價值﹑賬面價值﹑清算價值和內在價值。

市場價值:
又 稱市值,是市場上的買賣雙方同意的價值,又可以叫做“公平”值。“公平”的定義並非說這個價值是正確的,只不過說明“一個願打﹑一個願捱”,雙方認為公平 的價值,又可稱作“成交價”。這可與真正的價值一樣,亦可不同。股市上這價值更參差,因為市場上充斥著不理會真正價值的投機者。

 

投資者價值:
這是每個投資者心中對不同公司的價值,是一個主觀的價值。譬如,有人要每年20%資本增長,那他只會在A公司$20時覺得它一年後$24或5年後$50才會買入。又如,一位投資者要求5%股息率,他只會在$20時買入派$1息的公司。每個人心中的價不同,投資者對公司的不同要求構成了投資者價值,當市場價值與投資者價值有異時,投資者的買賣指令就不能成交。

 

賬面價值:
這是會計學上的價值,是以“持續經營”的角度去計算一間公司的資產淨價值。

 

清算價值:
顧名思義,這時公司清算時資產可賣得的價值,當然,可賣得的價值又會與市場價值相近。這不是以“持續經營”的角度去計算的,有別於賬面價值。通常會比賬面價值低,因為清算時公司心急賣資產,往往會以折讓價成交。當然會有例外,譬如說賬面資產會升值,而又未能反映於資產負債表上。

 

內在價值:
是一個客觀的價值,是公司在餘下壽命裡可產生的現金流的貼現值。它不受市場價值或投資者價值影響,或影響不大,但肯定高於清算價值,因為清算價值就是餘下壽命等於零時所產生的現金流。

 

它們的關係是:
內在價值 > 清算價值
賬面價值 > 清算價值 (多數)
場價值 =/= 內在價值
投資者價值 =/= 內在價值

 

價值投資者的做法是:
市場價值 < 清算價值 (買入,資本策略和巴黎先生的宏安就是例子)
清算價值 < 市場價值 < 內在價值 (買入)
市場價值 > 內在價值 (賣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8

供股的誤解(一)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139

何謂“供股”?我在香港投資者學會裡找到了解釋,節錄如下(完文參考以下網址:http://td.hkii.org/investu/168ch5/5-5.php)

l   所謂供股是指公司發行新增股票給予現有股東認購。

l   二供一即是指原有股東手持每兩股舊股,就可以有權去購買多一股新股。

l   公司之所以供股集資,通常是為了作新增投資,或者減債。

l   果公司有充分理由去供股,例如作新投資,而新投資預計可以增加公司盈利,那麼供股未必是一件壞事,因為供股之後,公司的盈利會因新增投資而增加。

l   因為這要小股東付出額外的投資,但不是所有股東都願意作出更多投資。所以,當公司宣告供股時,現有股東會收到供股權利,叫做供股權。如果股東不想供股,可以放棄這個權利,或者在市場上把這供股權沽出套現。

l   一般情況,公司為了吸引股東供股,會把供股價調低,相對正股價格有些折讓。不過,這又會使股價受壓,再加上這些新股會把公司每股盈利攤薄,難怪一般散戶都不喜歡供股。

正好,我和我兩個朋友合資的公司也準備供股。本身是這樣的,我和朋友們之前每人出資一百萬元搞飲食,成立了公司總股本3股,每人1股,公司總資產3百萬。配在上了軌道之後準備供股集資發展,大概需要多三百萬元,我們大致商量了幾個方案。

方案一︰一供一,以每股一百萬元供股,完成供股之後總股本6股,每人佔1股。供股價與起始投資價相同。

方案二︰一供二,以每股五十萬元供股,完成供股之後總股本9股,每人佔3股。供股價與起始投資價折讓50%

方案三︰一供十,以每股十萬元供股,完成供股之後總股本33股,每人佔11股。供股價與起始投資價折讓90%

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選呢?那個較吸引?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93

中國動向(3818.hk) - 無"動"力﹑無方"向"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227

強差人意的業績......回顧自己當初的分析,竟然是完全高估了 它的增長動力和低估了存貨問題,而後者其實就是增長動力被牽制的主要原因。當初自己是一廂情願地期望動向的增長會與同業同步,介乎17至31%,而對於存 貨問題,自己卻認為是行業問題而非公司自身問題。這兩個嚴重錯誤,變使這是投資帳面虧損近26%。望以此文為戒,警惕以後更小心分析零售業。
  Earnings growth (YoY) P/E (X) PEG
Li Ning 17% 10.4 0.60
Anta 24% 16.2 0.68
Peak 31% 11.2 0.36
Xtep 26% 11.9 0.46
Dongxiang 0% 8.2 31.00
Meike 29% 12.8 0.45
Flyke Annual results to be announced on 25 March
以新CEO桑坦德女士所言,應收帳的上升是要幫助分銷商處理滯銷的存貨。 她說道分銷商的存貨對銷售比是9.4個月,而一般來說是3至4個月。因此她說2011年是"Year of adjustment",希望今年能將分銷商的存貨對銷售比控制在6個月。分銷商滯銷,換言之訂單也會減少,她預期第3季訂單減少中雙位數字,全年平均下 跌高單位數。因此,“唔洗問阿貴”,2011年盈利肯定是要倒退的了。
以現市值來看,市場先生估計每間動向值3百80萬(人民幣,下同),而每間動向每年能為總公司賺46萬;至於安踏,市場先生的報價是每間安踏值4百萬(比動向多20萬),而每間安踏每年能為總公司賺24萬(比動向少22萬)。我認為,如果市場先生繼續壓低動向與其同業的估值,動向比低估的可能性就更大。
  Number of stores Valuation per store (RMB) Earnings per store (RMB)
Li Ning 7915 1,740,016 166,560
Anta 7549 3,970,840 238,712
Peak 7224 1,515,927 135,371
Xtep 7031 1,637,184 137,635
Dongxiang 3771 3,771,590 461,620
Meike 1865 948,311 74,261
Flyke Annual results to be announced on 25 March

至於“標準”分析員的鐘擺,當然盪至另一極端,紛紛下調其目標價,建議其 客戶止蝕或沽空。可能久而久之會對動向失去興趣,那動向被低估的機會又會更大。Peter Lynch的18號守則是:When even the analysts are bored, it's time to start buying.
總括而言,我不認為現時是買動向的最好時機,但會緊貼它的一舉一動以捕捉時機。另外,其實個人認為匹克(1968.hk)和特步(1368.hk)。前者是31%增長者,P/E卻只得11倍,後者是26%增長者而P/E亦只12倍,值得繼續緊貼研究。
後記:
寫此文時心情極為沉重,之前還以為自己對零售業有不錯的認識,現在才發現自己不知道的還有很多很多......
佐丹奴(709.hk)業績好到不得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57

德林國際(1126.HK) - Duffy的威力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257

日本分部按年上升了77%至6.4億(港元,下同),全因其OEM業務生產的Duffy,因為Duffy是由德林設計的,因此全部都是它生產的。至於Duffy有多受歡迎?我不知道,但維基說很受歡迎。

巴西的客戶,BANDAI去年的一個一次性的訂貨,而且還是在淡季出貨的,導致廠房使用率較高,純利率也因而進步。但第二次訂貨卻因之前的貨未清,導致貨期延誤,本來說延後3個月,現在估計要延至明年。

增長方面,它是全球最大玩具OEM生產商,增長應該不大。唯一可說的就是國內人均元具消費是24元人民幣每年,亞洲其他國家是88元人民幣。再者,上海迪士尼會於2014年落成。

外在風險,就是那些公司無法預計和控制的,主要有二。一是日本地震,之前日本迪士尼說好今年給公司的訂單最少是6千5百萬(2010年是6千萬), 現在雖然迪士尼方面未有給任何指示,但管理層自己的目標已降至5千萬。二是油價,利比亞的局勢對公司成本影響舉足輕重,因為玩具原材料合成纖維是原油的副 產品。最後還有一個小風險,就是巴西訂單。

雖然真心希望公司好,但卻希望股價繼續下跌!現價雖比先前沽出時低,卻未能看出與公司價值太大的分野,無論如何,以高於帳面值的價錢買入一間OEM公司都不甚化算!

帳面值:6億4千萬
市值:9億

其他首讀還在寫:公司包括奧普(477.HK)﹑新昌營造(404.HK)﹑恆富(643.HK)等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4

進智公共交通(0077.hk) - 賣得好!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346

進智公共交通(77.hk)宣佈,出售其於旭雅之100%股權予冠忠巴士集團(306.hk),代價為300,000,000 港元,收購市盈率為36倍。

公告指出:

旭雅之核心資產為透過其於多間附屬公司之間接權益持有之中港通集團之80%股權。中港通集團之核心業務為提供穿梭香港及深圳國際機場、廣州、佛山、雲浮、梧州、寶安車站、江門及開平之跨境巴士服務以及荃灣線。

這對進智來說是好事,觀點與前文一樣

出售之後,進智可以更加專注於在香港經營綠色小巴客運服務,對它的估值會有所提升,因為正如前文所講,綠色小巴有更強的護城河,又不需要無謂的資本投入。

綠色小巴分部過往12個月稅前盈利有43百萬,稅後盈利大約是36百萬,如此優秀的資產賣10倍市盈率都不難,因此就是36千萬。加上出售所得的3億,減去淨負債7千7百萬和豁免了的股東貸款1.26億,整間企業起碼值4億5千萬。比起現市值3.62億,高出26%

當然這要雙方股東同意下才可達成,作為進智的股東,我當然投贊成票!

但唯一看不過眼的是,公司在314竟然向其中一位獨立非執行董事授出了300,000份購股權,行使價為$1.58,明天股價可能不知去到那兒,公司的企業管治是否出了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6

上游紡織業 – 天虹紡織(2678.hk)和魏橋紡織(2698.hk) – 將面臨虧損?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368

報導一 棉花329级棉花27000/吨,山东河北多数棉纺企业用的棉花为本地棉弱三级25800/吨,四级棉25300/吨。山东一家大型棉纺企业两天下调1500/吨,现在三级棉收购25500/吨,根据现场情况棉花供应商已是慌不择路,大批棉花涌向概企业,收购多少有多少,山东整个市场已被打乱,纱线大幅下跌,特别是纯棉企业亏损累累,有的停产有的减产,有一个十万纱锭的棉纺企业前期库存较大已停产,40支纯棉纱下跌了5000/吨,库存一千多吨,损失惨重,棉纺下一步有被冼牌的可能。织造企业跟随棉线的下跌而下跌,每米22元的棉布已下跌4元左右,织造企业多数库存在一个半月以上,现在定单还没有确定,等待广交会有无起色。纯涤线和涤棉混纺比纯棉纱现在情况较好,纯涤32支纱市场价19500/吨,还有一千多元的利润。

指的是否就是魏橋紡織(“魏橋”)

報導二

下游纱线价格方面,昨日涤短、粘短、KC32SJC40S分别下跌50100400400,跌幅扩大,价格走势堪忧,制约棉价恢复性行情的出现。坯布市场方面,织里坯布城纯棉坯布节日期间成交减少、价格走低,市场整体继续低迷。

天虹紡織(“天虹”)8成做紗線,2成做坯布。
魏橋4成半做紗線,5成做坯布。

報導 上周(425-29日),国内棉花价格跌速加快,现货市场周跌幅近2000/吨。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周末为26927/吨,较前一周下跌1794元,四月份全月共下跌3201元。

我們來看一看CC Index328的圖。

根據天虹2010年報所指,公司於去年十月份與主要棉花供應商簽訂採購合同,以確保今年上半年的供應穩定。現在棉花的價格又與之前所簽訂的差不多了。

公司又說:

於二零一零年十一月,本集團就25,000噸棉花賣出若干期貨合同,以就部分手頭存貨及棉花採購責任對沖棉花價格的波動風險。於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由於年底棉花價格上漲,本集團就該等期貨合同錄得公平值為人民幣3,320萬元的未實現虧損。

由上圖可見,期貨應該是11月尾“摸頂”簽的,因此年底才出現虧損,現在棉花又跌價,以現價計應該可賺回3千萬,平手到期。

天知觀點:

棉價下跌會導致毛利縮窄,這是必然的事實。這次還是暴跌,對於一般有2個月存貨的紡織企業來說,可以“打個和”已是偷笑。

問題是,天虹和魏橋在2010年年底都屯了不了貨存,以此看來,今年業績有機會“見紅”。

天虹的存貨

魏橋的存貨

後記:
有些公司面對一些外在風險是毫無辦法的,這並非它們的錯。就像德林國際(1126.hk)一樣,它也有兩大外在風險。之前3月29日寫了它
一篇比較負面的文章,當時股價是$1.35,僅一個多月已下跌了至$0.94,跌幅達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0

奧普集團(0477.hk) - 投資風險 (一)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433

如果能把一項投資的風險完全理解,股價下跌就變得不再可怕。

風險一︰單一化產品

奧普的產品是浴霸或浴頂,前者是將發熱﹑發光和換氣功能集中在一個盒子裡,後者是折散放在整個浴室天花板。2010年有93%收入是靠售賣浴霸和浴頂。

 

根據奧普的2010年年報

,它指出……

 

現階段,董事已意識到產品經營的單一、新品支持強度不夠等被動局面將成為增長之瓶頸。

而在2009年新產品總值上,奧普十大不入。

幸好,公司在2010年已經加大研究經費,2011也陸陸續續推出一些新產品,主攻兩線城市。

 

(待續)

後記:

坊間很多分析員都懂寫很好的投資個案(investment cases),厚厚的幾十頁的一份報告去支持自己的故事。大部分的故事,是非常有趣的,極有參考價值。但當提及風險時,往往都是輕輕帶過,30頁的報告佔 不到一頁,寫也只是馬虎了事,如“比預期低的xx”﹑“原材料價格上升”等等。但我認為,風險是投資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首要考慮因素,不著重風險的人不 算投資。我認為在寫報告或作估值的同時,不應只把風險列出,應該把該風險會帶來的影響也考慮及,並且計入估值模型內,而不是只用beta去衡量風險。當然 我明白很多風險很難量化,但忽略了明顯是不負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4

奧普集團(477.hk) - 投資風險 (二)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448

風險二:市場佔有率太大

根據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CIIIC”)奧普已經是行業裡的龍頭老大,佔了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由2002件至2010,浴霸以銷售量計市佔率一直都維持在50%左右。2010年市佔率比去年下跌了5.7個百分點,可能是因為主要競爭對手“美的”的競爭。根據CIIIC,“美的”市佔率由2008年的第九位跳至2009件的第四位再到2010年的第二位。

可是奧普指出,“美的”“未夠班”,反而一間位於浙江省的叫“友邦”的做得不錯,而“友邦”是賣集成吊頂的。

以下這條連結,我認為對奧普的興趣的人非常有用:

http://www.cncnsky.cn/zz/yb/262.htm

看完這篇文篇,自然就會明白下圖形成的原因了。

因為奧普在浴霸的市佔率太大,而浴霸的“餅”又被集成吊頂搶去,因此預測浴霸的收入將會在未來保持平穩或輕微下降是合理的。至於浴頂的收入,平穩或上升是合理的預測。

我認為,奧普必須橫向發展,才能重上增長的軌道,向廚房發展是不錯的選擇,至於那個主攻汽車服務行業的成都牽銀投資,我覺得僅屬中性。還有一個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我覺得是“diworseification”。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