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環境保護部年初重點督查的河南省鶴壁市傳出消息:
截至3月18日,鶴壁市優良天數33天,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中排名第1;
3月1日至18日,鶴壁市優良天數14天,河南省排名第1;在京津冀2+26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中與邯鄲、廊坊並列第1;PM2.5平均濃度54微克,河南省排名第1;PM10平均濃度114微克,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中排名第1;綜合指數6.146,同期削減率達到39.12%,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排名第1。
截至3月18日,鶴壁市今年優良天數達到33天,在河南省7個通道城市中排名第1。圖為鶴壁市高鐵站臺上的標語。攝影/章軻
鶴壁因煤而建,屬煤炭資源型城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電力、水泥生產基地,工業占全市經濟總量的70%左右,而煤電化材板塊又占工業增加值的40%以上。由於處於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加上本地汙染,產業結構總體偏重,與傳統農區相比,大氣汙染防治壓力較大。
“今年以來,鶴壁市總結2016年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和協同作戰能力,重點解決了部門各自為戰、職責不清、落實不力、傳導衰減等問題。”鶴壁市環境保護局局長袁遠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和河南省政府確定鶴壁市目標為:優良天數211天、PM10平均濃度108微克、PM2.5平均濃度62微克。
袁遠介紹,今年鶴壁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安排部署早。1月13日,鶴壁市率先召開環境汙染防治工作市、縣區、鄉鎮(街道辦)三級會議,市委書記主持會議,市長和7位相關市領導出席,對今年環境汙染防治進行全面安排部署。
3月4日,鶴壁市又召開了環境汙染防治工作市、縣區、鄉鎮(街道辦)、村(社區)四級會議,對當前環境汙染防治進行再安排、再部署。鶴壁市還成立了高規格的攻堅戰指揮部,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8位市委常委、副市長任副指揮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常務副指揮長,33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統籌謀劃推進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5名常委和3名副市長牽頭分包8個縣區的環境汙染防治,按照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各副市長還分包所管重點行業的環保。
“厘清工作責任,在落實上才能實現新突破。”袁遠介紹,在市級層面,分領域深化治理,實行系統作戰。由4位副市長牽頭組織實施8個專項深化治理攻堅戰,實行鏈條治汙、系統作戰。
如揚塵汙染防治,從石渣廠到商砼站到工地,包括渣土車運輸,由分管住建的副市長全過程負責;工業汙染防治,從嚴控直排偷排超排到整治小散亂汙,從物料堆場到工業減排,由分管環保的副市長全方位監管。
“監管不是簡單的一停了之,而是通過嚴格環保標準,建立起系統治汙的樣板,樹立起行業環保的標桿,倒逼企業自我革新、轉型發展。”袁遠說,在縣區及以下層面,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各縣區黨委、政府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層層分解責任,將目標任務細化到崗位、分解到人頭,確保每個責任環節都有人落實推進。
在今年“兩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一再表示,“現在仍然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特別是在區縣一級,這是我們目前工作的著力點。”
在鶴壁,鄉鎮(街道辦)、村(社區)兩級實現了環境汙染防治新突破。袁遠介紹,鶴壁市縣區、鄉鎮、村已經完善了環境監管網格“一長三員”制度,全市共劃分各級網格1023個,其中,縣區級網格8個,鄉鎮級網格49個,村級網格966個,配置各級網格長1023人。目前已到位網格員、巡查員、監督員2509人,其他人員月底前全部到位。
“我們將對全市1015個鄉鎮、村基層網格再細化責任,要求每個網格長必須掌握網格內有多少汙染源,如何分布,誰來治理,措施是什麽,一一列出臺賬,掛圖作戰,確保每項工作可檢查,可考核,能追責。”袁遠說,鶴壁市還采取市對縣區,縣區對鄉鎮、街道辦,鄉鎮、街道辦對村、社區層層分解,簽訂環保目標責任書,每家每戶對社區或村兩委簽訂環保承諾書的辦法,將環保監管責任層層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和每位群眾。特別是在農村,每家每戶的所有家庭成員都要在環保承諾書上簽字按手印,有外出打工的要電話通知到位,只要回家就要按承諾書落實。
在行政與刑事聯動執法上鶴壁市也實現了新突破。袁遠介紹,鶴壁市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充實到5個現場執法督導組,采取行政、經濟、刑事等多種手段,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市環保、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聯合執法,對屢查屢改、屢改屢犯的單位一律依法頂格處罰。還借鑒蘭州經驗模式,探索籌建市環境保護警察大隊,加強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對環境違法相關責任人,采取拘留等刑事措施,依法嚴懲,快速打擊。今年以來,已拘留責任人4人,治安處罰6人。
同時,鶴壁市紀委監察局牽頭的綜合督察組,重點督促檢查各縣區各部門工作職責落實情況,對責任落實不力、執行能力不夠、工作標準不高、問題整改不到位的,實施追責並將處理結果及時公開。今年以來,已對25人實施問責,其中縣級2人,鄉科級17人,其他6人。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鶴壁市今年計劃實施10個大氣汙染防治項目,預計總投資2.69億元,包括3家企業810蒸噸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項目,3家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項目,2家水泥企業窯爐廢氣提標改造項目,1個煤炭物流園區煤場堆放防塵治理項目,1個老城區集中供熱擴容項目。項目實施後,年可減排煙塵390噸、二氧化硫2650噸、氮氧化物2146噸,減少煤炭使用量140萬噸。
此外,鶴壁市今年還計劃實施14個水汙染防治項目,預計總投資5.69億元,包括7個汙水處理新建擴建及管網配套工程、3家企業汙水治理項目、2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規範化建設項目、1個湯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和1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項目實施後,年可減排化學需氧量5622噸、氨氮533噸。
應對重汙染天氣過程期間,鶴壁市城區對渣土貨車禁行。攝影/章軻
采訪中,袁遠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加強“通道城市的聯防聯控”。他說,比如位於湯陰縣的亞新鋼鐵公司距鶴壁新區不足5公里,對鶴壁市影響較大。河南省7個地市列入京津冀2+26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建議省攻堅辦統籌部署7市聯防聯控工作。如統一邀請專家團隊,制定一市一策方案,做到標準一致、政策一致、信息共享。
“還要加大對鶴壁市環境汙染防治項目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袁遠說,鶴壁市今年計劃實施的10個大氣汙染防治項目、14個水汙染防治項目,是實現環境質量改善的基礎支撐和重要保障,總投資達8.38億元。由於鶴壁市總量較小,底子較薄,在當前經濟下行情況下,今年財力非常困難,建議河南省環保廳在項目資金上予以大力支持。
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鶴壁全市優良天數達到204天,居河南省第7位,比全省平均多8天。PM10平均濃度128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11位,與全省平均濃度持平。PM2.5平均濃度73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9位,與全省平均濃度持平。在豫北5個通道城市中,鶴壁市的優良天數、PM10和PM2.5平均濃度均排名第1位。
“鶴壁空氣質量改善成效仍然不夠理想。”鶴壁市副市長胡潤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鶴壁市工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較大,分別高出河南全省、全國17個百分點和25.6個百分點,煤炭消費量雖然逐年下降,但仍然超過1500萬噸,汙染物減排和治理任務十分艱巨。
“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仍需一個較長的過程。”胡潤身說。
4月1日,環境保護部對北京市大興區,天津市北辰區,河北省石家莊趙縣、唐山開平區、邯鄲永年區、衡水深州市,山西省運城河津市政府主要負責同誌進行集中約談,督促落實大氣汙染治理措施,夯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進一步向基層傳導環保壓力。
約談認為,7個區(市、縣)大氣環境治理突出問題有:
環境質量形勢十分嚴峻
北京大興區2016年PM10、PM2.5濃度均為北京市各區中最高,今年截至3月26日,全區PM10、PM2.5濃度仍不降反升,大氣環境質量形勢嚴峻。
天津北辰區今年以來大氣環境質量惡化明顯,截至3月26日全區PM2.5濃度較2016年同期上升36.5%,濃度均值為天津市各區縣最高。
2017年1月1日至3月26日,石家莊趙縣PM10、PM2.5濃度均值較2016年同期分別上升55.6%和66.7%。
唐山開平區2016年大氣環境質量在河北省143個縣(市、區)中排名倒數第一,今年以來繼續呈明顯惡化趨勢。
邯鄲永年區目前已成為邯鄲市大氣環境汙染最重的區縣。
衡水深州市今年截至3月26日,全市PM10、PM2.5濃度均值分別高達183μg/m3和127μg/m3,大氣環境質量形勢十分嚴峻。
運城河津市2016年PM10濃度同比上年不降反升,今年以來大氣環境質量仍呈惡化趨勢。
重點環保措施落實不力
機動車汙染治理工作不力。大興區是北京市重要貨運物流通道,機動車汙染問題較為突出,但對大型貨運車輛環保監管執法力度不夠,相關部門也未建立有效監管協作機制。督查發現,鳳河營、榆垡等檢查站未按有關要求對進京重型柴油貨車排放情況進行環保查驗。雖然配備較強機動車環保監管執法能力,但沒有發揮應有作用,榆垡檢查站固定式機動車遙感監測設備長久閑置,區里配置的移動式遙感監測設備使用率較低。
“散亂汙”企業清理工作滯後。大興區安定鎮後安定村、金都建材城、澳華產業基地、舊宮鎮德茂莊村等聚集大量“散亂汙”小企業,多數無大氣治理設施或治理設施運行不正常,目前未按要求清理到位。
錯峰生產措施沒有得到落實。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天津北辰區富萊德有色金屬制品、千鑫有色金屬制品、金天馬冶煉、國剛鑄模、津西北園機械鑄造等5家鑄造企業未落實錯峰生產要求。衡水深州市河北凱普達汽車部件制造公司、河北瑞豐動力缸體公司鑄造車間未落實錯峰停產要求;深州嘉信化工公司、衡水宏森五金制造公司在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未按要求落實減排措施。
企業違法排汙問題多發頻發
大興區北京金尚德源工貿,嘉華家具廠、道康明家具廠,北臧村鎮西大營村加工砂漿和膩子粉的小作坊等均無大氣治汙設施,粉塵未經處理直排;北京金盛彩色印刷設計公司廢氣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煙塵無組織排放明顯;北京金屬回收車輛公司、北京天交報廢汽車回收處理公司近年新建的拆解生產線無環保手續,拆解過程VOCs無組織排放嚴重。
天津北辰區天津市隆興偉業噴塗房和表面處理車間無處理設施,酸霧逸散環境;森雷電器、恩特裝飾、城利達發泡制品、富爾欣車料、萊利斯特科技等企業,無組織排放汙染突出;金運龍金屬制品、三泰建築、成遠金屬制品等企業違規使用劣質散煤。
唐山開平區騰達石灰廠治汙設施未運行,車間內粉塵汙染嚴重;隆源新型制磚廠無環保手續擅自違法生產。
邯鄲永年區永洋特鋼、永興鋼鐵、永年縣水泥公司、七星山水泥廠等企業或環保設施老化,或大氣治理設施簡易,或廠區管理混亂,煙塵無組織排放明顯。
衡水深州市顧家家居河北公司家具噴漆車間收集處理措施不到位,漆霧無組織排放嚴重;河北澤安絲網制造公司一條浸塑生產線在除塵設施尚未同步完工情況下即擅自投入生產。
運城河津市華鑫源鋼鐵公司私設暗管,多次向廠外滲坑排放未經處理的含鉻廢水;中國鋁業山西分公司氧化鋁廠區雨汙不分,多次通過雨水口外排堿性生產廢水,汙染澗河水體,導致下遊澗河水質pH值高達9-12。
“散亂汙”企業汙染整治不力
大興區北京南郊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心,青雲店鎮北辛屯村多家廢品收購站和小服裝加工廠,青雲店鎮楊各莊黑豬宴飯店,黃村鎮狼垡四村世紀華聯超市等使用無治汙設施的燃煤小鍋爐或生物質燃料鍋爐,汙染排放突出。
天津北辰區劉家碼頭村、青光鎮羊圈村、澤湧路等周邊地區集聚數百家廢塑料回收、家電拆解回收、廢舊電器回收、廢油桶油壺回收等作坊,以及大量小家具、小機械等企業,大量使用劣質散煤,環境普遍臟亂,大氣汙染嚴重。
邯鄲永年區裴坡莊村周邊多家小型螺絲標準件加工企業未安裝油煙凈化設施,無組織排放明顯。
衡水深州市唐奉鎮趙八莊村10余家小散亂汙企業無任何審批手續和治汙設施,環境汙染突出。
不作為、亂作為問題仍然多見
大興區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不實,北京藍天開思班鋼結構公司早已於2015年8月停產,但均列入應急響應停限產清單;經信部門工作不嚴不實,北京宏豐嘉都建材銷售中心、北京建英億發商貿公司、中原華宇(北京)貿易公司等企業,於2012年至2013年已搬遷,但仍被列入2017年“散亂汙”企業清理整治工作臺賬中。
天津北辰區發展改革委未按要求落實散煤清潔化有關職責,青光鎮、西堤頭鎮潔凈型煤需求計劃分別為11354噸和17278噸,但實際配送僅6687噸和12268噸。
石家莊趙縣工信部門對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不力,不清楚企業停限產清單及其落實情況;發展改革、質監、工商等部門推廣或監管的部分型煤煤質沒有達到質量要求;住建部門未采取有效的揚塵管控措施,縣域揚塵汙染問題突出。
唐山開平區商務部門在2016至2017年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時未按要求對油氣回收設施開展應急檢查;巍山區域環境整治不力,環境臟亂問題長期未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
衡水深州市住建局和開發區管委會互相推諉,均未履行建築工地揚塵監管職責。
運城河津市有關部門對潤升豆業未依法取締關停等問題失察。經現場核查發現,該企業不僅未被取締,反而頂風生產,廢水未經處理通過暗管直排廠外農田。
約談要求,大興區,北辰區,趙縣、開平、永年、深州,河津等7區(市、縣)應提高認識,深化治理,狠抓落實,不斷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要按要求制定整改方案,並在20個工作日內報送環境保護部,並抄報相關省級人民政府。
“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目標正在催生更多的環保新技術,但諸多瓶頸也讓環保界感到困惑。
眼下,盡管各地紛紛拿出了汙染物源解析,但霧霾的真正成因仍是一個“謎”。水汙染特別是流域汙染治理難度加大,土壤汙染治理更是讓一些地方一籌莫展。汙染形成機理不清,一些汙染治理技術針對性不強,環境監測預警僅能滿足常規監測,區域聯防聯控仍需技術支撐。
在3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等聯合召開的“2017中國環境技術大會”上,環保部有關專家以大氣汙染防治為例稱,目前大氣汙染防治科研仍“缺乏大規模系統的現場觀測驗證,現有的實驗室機理研究也缺乏外場觀測驗證。”
這位專家介紹,目前,我國傳統非重點排放源如非電工業、交通、農業等行業的研究基礎、治理技術和監管能力嚴重不足,民用散煤、“散亂汙”企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氨等重要汙染源、重要汙染物缺少排放信息和治理途徑,難以支持精準治汙。
“科技創新不僅是科學技術的發明和發現,還應包括將這些新技術變成有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產品和工程,從而達到防止汙染改善環境的目的,這是科技創新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目前的短板。”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原理事長王玉慶說。
技術大會上,環保部科技標準司技術處處長王澤林表示,“改善環境質量,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王澤林認為,目前應加快建立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環保科技創新體系,依托重大科研項目和重點治理工程,不斷提升環保科技創新能力。
王澤林透露,未來,環保部將從三方面提升環保科技創新能力:
圍繞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展支撐管理決策的技術研究,進一步發揮環保科技的基礎性、前瞻性和引領性作用,圍繞水體、大氣、土壤等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開展汙染成因分析、模型方法構建、環境標準等基礎研究,以及開展汙染過程的監控預警、監測監管、環境風險判別評估、管理與控制等應用研究,並將這些研究成果有效迅速地轉化為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環保標準,來實現監管水平和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圍繞環境質量需求,開展治理關鍵技術創新與技術集成。圍繞著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目標,以及水體、大氣、土壤三大戰役要求,國家已啟動實施了一批圍繞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重大科技項目,包括水專項、大氣汙染成因研究、清潔空氣研究計劃、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等重大科技工程項目,以及重點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等,通過這些項目和示範將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裝備,示範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形成一批系統性解決方案,以促進區域流域環境質量改善。
圍繞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開展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王澤林表示,針對我國環保科技整體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繼續完善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科學觀測研究站的建設,搭建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同時探索推進環境領域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引導支持環保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的重點研發,推廣應用及示範產業化,借助環境大數據建立展示及轉化平臺。以全面形成與國家防治需求相適應的環境技術支撐。
王澤林透露,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汙染成因以及重點行業和汙染物排放研究專項將啟動,由中央財政專項支持,環保部牽頭,以進一步推動大氣重汙染這一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
而對於提升環保科技創新能力,技術大會上,多位環保企業界人士也表示,環境產業毫無疑問是未來最有預期的產業形態,環保技術市場前景看好。“環保產業有充分的預期會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中成為產業界的領跑者。”E20環境平臺首席合夥人、董事長傅濤說。
上海濟邦投資咨詢董事長張燎也表示,環保除技術以外,還涉及諸多領域。他以海綿城市建設為例說,無論是從環保方面來看,還是從城市管理方面來看,甚至從投融資、經濟、財務角度去看,大家越來越有共識,就是治理水環境也好,治理大的環境也好,不僅僅是單一的技術工程措施,還有經濟措施、環境措施、社會措施等,考慮到可持續的社會發展的需求,甚至還有文化的恢複和保存等。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去年北京市城管執法局聯合市住建委積極開展施工工地專項執法工作,全面加強施工揚塵治理力度。據悉,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去年共查處施工工地和道路遺撒違法行為15271起,罰款7825.45萬元。市住建委對231家施工揚塵治理不達標的參建單位進行全市通報批評和媒體曝光,對61家施工揚塵問題嚴重的施工單位暫停在京投標資格30至90天。
昨日,北京晨報記者在市城管執法局指揮中心看到,巨大的視頻監控顯示屏上,四個監控探頭正對準朝陽區一處在施工地,進行現場全方位抓拍。“從監控畫面里可以看到,這處施工工地的渣土已被苫蓋,揚塵汙染防治措施達到標準。”市城管執法局執法總隊副總隊長汪軍鵬表示,目前全市1713處施工工地應用視頻監控系統實施源頭監管,該系統具備錄像和拍照截圖的功能,可以進行遠程監控和執法取證,有力地節約了執法力量。
自動噴淋降塵裝置、可周轉式防塵防護鋼板網、高空垃圾密閉式運輸管道……記者在豐臺區麗澤商務區中國鐵物大廈項目工地看到,施工現場裸露地面均使用雙層密目防塵網全面覆蓋,所有車輛出入現場均進行沖洗,避免產生道路遺撒。據施工單位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現場采用了不少綠色節能環保措施,有效提高了降塵效率和防塵效果。
據介紹,2017年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全面落實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首先,推進施工工地精細化管理,加強屬地指導督察工作。建立施工管理臺賬,對全市2000余處施工工地落實屬地執法隊責任,實施執法人員實名制管理。其次,重點工作提前動員,引導企業自律自查。根據施工工地停複工及新出土等不同階段管理要求,采取“提前一步,防治結合”的管理模式。此外,強化科技支撐,應用視頻監控系統實施源頭監管。充分利用施工工地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施源頭精細管控,利用系統實施非現場執法取證,對施工揚塵、渣土運輸實施全過程監管,對發現的施工單位擅自斷電、撤除、挪動、遮擋、汙損視頻監控系統前端設備的,移送住建部門予以查處。同時,啟動應急預案,加強極端天氣執法檢查。依托建築垃圾管理平臺,強化渣土運輸管理。並強化與行業主管部門聯動機制,共同加強施工管理。將施工工地揚塵汙染案件處罰信息移送環保部門征收建設單位揚塵排汙費。對施工揚塵、渣土運輸和違規夜施違法行為,對施工單位予以罰款並記分;對問題嚴重、整改不力的施工工地,移送市住建委,予以停工整頓。
去年,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施工工地和道路遺撒違法行為15271起,罰款7825.45萬元。96310城管熱線共受理渣土車類舉報6201件,比2016年下降34%。去年市區兩級城管督察部門共派發涉及大氣汙染防控的《監管通知單》8200余件,解決問題8700余個。此外,市住建委去年不斷加大施工揚塵治理工作力度,共出臺13份相關通報性文件,對231家施工揚塵治理不達標的參建單位進行全市通報批評和媒體曝光,對8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了記分處理,對61家施工揚塵問題嚴重的施工單位暫停在京投標資格30至90天,同時將發現的施工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移送至城管部門進行處罰,並計入市場行為信用評價系統,全力保證施工現場揚塵監管、治理到位。
(來源:北京晨報 記者 樊一婧)
船舶排放控制區、加嚴船用油硫含量標準、建立船舶港口排放清單……這背後是日益嚴重的船舶港口大氣汙染。
長期從事移動源汙染防治研究、機動車排汙監控中心項目主管、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專家馬冬日前表示,船舶航運業的快速發展,在給貿易運輸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區域空氣質量改善帶來巨大壓力。
他介紹,研究結果顯示,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長江等沿海沿江地區,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船舶運輸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等優點,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目前在全球範圍內,80%以上的國際貨物通過海運完成,我國更是高達90%以上。
《2017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末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0.07億噸,旅客吞吐量1.85億人,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4.49萬艘,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366個。按貨物吞吐量計算,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七個在中國,2017年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
“船舶港口汙染呈明顯的區域性。”馬冬介紹,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船舶排放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分別為78.8萬噸、2.8萬噸、121.4萬噸、11.9萬噸。其中,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分別占移動源排放的10%和12%。
上海、深圳、香港等港口城市大氣源解析研究顯示,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重要的排放源之一。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和香港環保署的研究結果均顯示,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
船舶港口大氣汙染問題已引起各界高度關註。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開展工程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汙染控制。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強船舶港口汙染控制,積極治理船舶汙染,增強港口碼頭汙染防治能力。
馬冬說,雖然我國船舶港口汙染防治在排放標準制定、排放控制區設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目前船舶港口汙染防治也面臨諸多問題。
他介紹,這些問題包括排放清單基礎研究薄弱,尚未建立國家和地方層面的船舶港口排放清單。缺乏系統、全面的船舶保有量及活動水平統計數據,無法準確獲得各類船舶的排放清單。
船舶排放控制區存在差距。國際排放控制區自2015年開始燃油硫含量水平已達0.1%,我國排放控制區燃油硫含量水平為0.5%,且到2019年才全面實施。國際排放控制區一般為海基線外200海里的封閉區域,而我國的排放控制區僅覆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重點水域海基線外12海里。
船舶排放監管困難。由於船舶數量多、流動性強,監管難度大,隨著船舶排放控制區的實施,監管範圍擴展到離岸12海里,現有的登船隨機檢測方法越發困難。
另外,我國船舶排放控制水平低。馬冬表示,以往我國僅對功率小於37千瓦的船舶柴油機進行環保達標管理,2018年7月1日後,將會把大於37千瓦的船舶柴油機納入監管範疇。除新建船舶外,我國對在用船舶尚未提出大氣汙染控制要求。我國在船用油硫含量標準、執法監管等方面存在明顯地區差異。船舶屬於移動汙染源,只有聯防聯控,才能全面控制。
馬冬認為,應依托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開展船舶港口排放物清單編制,盡快制定《船舶港口大氣汙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指南》,建立船舶港口排放基礎數據統計監測及共享制度,編制國家和地方船舶港口排放清單,準確評估船舶港口汙染現狀,為精細化控制提供數據支撐。
馬冬還建議國家逐步加嚴船舶排放控制區要求,研究申請國際船舶排放控制區,最終實現與國際船舶排放控制區接軌。加快船舶排放監測技術研發應用。加強在重點航道利用遙測技術對船舶排放監管技術上的研究,加大監管的覆蓋面積。實施《國家清潔柴油機行動計劃》,推動綠色航運體系建設。加快老舊船舶發動機改造及淘汰更新,並加強油品生產、進口、流通、使用等全過程監管。
同時加快船舶岸電設施建設與使用,在港作船、公務船、短途固定航線船舶中推廣應用LNG等清潔能源。優化港口集疏運結構,發展多式聯運,提高鐵路貨運比重。推廣應用集疏運貨車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提高貨物周轉效率。結合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逐步擴大排放控制區範圍,建立全國封閉統一的排放控制區。
全國各地哪里的百姓熱衷於環保舉報?喜歡通過什麽手段舉報?都反映哪些環保問題?生態環境部今日(10日)剛剛公布的一組大數據給出了答案。
大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後,全國“12369”環保舉報量迅速回升。3月,全國環保舉報管理平臺(下稱“平臺”)共接到環保舉報46929件,相比上月增加158.5%,其中“12369”環保舉報熱線電話25054件,約占53.4%,微信舉報15445件,約占32.9%,網上舉報6430件,約占13.7%。受理的40417件舉報中,已辦結25305件,其余15112件正在辦理中。
其中,電話舉報環比增幅顯著、同比略有下降。3月,平臺共錄入電話舉報25054件,相比上月增加15931件,環比增長174.6%;相比去年同期減少2270件,同比降低8.3%。其中數據錄入比較完整的省(直轄市)有:重慶、上海、海南、江蘇、遼寧、北京等,城市有:無錫、蘇州、南通、沈陽、青島、廈門等。
大數據統計顯示,微信舉報環比、同比增幅均超過一倍。3月,平臺共接到微信舉報15445件,相比上月增加9219件,環比增長148.1%;相比去年同期增加9067件,同比增長142.2%。從地區來看,廣東和河南兩省公眾使用微信舉報相對頻繁,舉報數量合計占全國總數的32.7%。
生態環境部介紹,網上舉報環比增幅顯著,同比增長近五成。3月,平臺共接到網上舉報6430件,相比上月增加3626件,環比增長129.3%;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126件,同比增長49.4%。其中廣東、山東、河南三省公眾使用網上舉報相對頻繁,舉報數量合計約占全國總數的31.6%。
通過對全國舉報特點的分析,生態環境部發現,大氣和噪聲汙染舉報分列前兩位,惡臭/異味和施工噪聲舉報最多。
從汙染類型來看,本月涉及大氣、噪聲汙染的舉報較多,分別占51.5%、40.6%,其次為涉及水汙染的舉報,占13.4%,涉及固廢、生態破壞和輻射汙染的舉報相對較少,分別占6.1%、3.1%和1.2%。
大數據統計顯示,大氣汙染方面,反映惡臭/異味汙染的舉報最多,占涉氣舉報的40.5%,其次為反映煙粉塵及工業廢氣汙染的舉報,分別占涉氣舉報的37.4%和22.4%。噪聲汙染方面,反映建設施工噪聲汙染的舉報最多,占噪聲舉報的45.0%,其次為反映工業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汙染的舉報,分別占30.0%和15.4%。水汙染方面,反映工業廢水汙染的舉報最多,占涉水舉報的53.3%。
此外,建築業、住宿餐飲娛樂業舉報合計近六成。從行業類型來看,本月公眾反映最集中的行業是建築業及住宿餐飲娛樂業,分別占33.3%和26.2%,主要問題包括夜間施工噪聲、餐飲油煙、生活娛樂噪聲汙染等。
因大氣汙染防治不力,黑龍江省哈爾濱、佳木斯、鶴崗、雙鴨山等4市65名責任人實施問責,其中廳級幹部8人,處級幹部39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5人,誡勉17人,通報批評3人。
生態環境部今天(29日)通報稱,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要求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對東北地區2017年秋冬季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專門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但是,黑龍江省哈爾濱、佳木斯、鶴崗、雙鴨山等4市沒有落實到位,2017年10月18日至20日連續出現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AQI長時間“爆表”,影響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通報稱,針對上述情況,原環境保護部迅速組成督察組開展專項督察。督察發現,哈爾濱等4市稭稈禁燒工作不力,大面積焚燒稭稈問題十分突出,重汙染天氣應對流於形式,應急減排措施落實不到位,企業超標排放時有發生。黑龍江省農委履行稭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職責不到位,稭稈禁燒巡查督導流於表面,全省大面積稭稈焚燒問題沒有得到遏制,甚至在2017年10月18日至25日期間更為嚴重。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介紹,為切實傳導壓力,壓實責任,根據專項督察情況,原環境保護部及時公開通報督察發現的問題,於2017年11月28日組織對哈爾濱等4市政府及黑龍江省農委開展公開約談,並同步移交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案卷。黑龍江省高度重視,黨政主要領導均作出明確批示,要求依法依規嚴肅問責。省紀委監察委立即組織調查,厘清責任,根據調查情況並報請省委批準,決定對65名責任人實施問責,其中廳級幹部8人,處級幹部39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5人,誡勉17人,通報批評3人。
責令省農委向省政府作出書面檢查,並對省農委主任王金會和副主任李世潤予以通報批評,對種植業管理處處長龐海濤予以誡勉談話。
對哈爾濱市委常委、副市長張萬平(時任哈爾濱市副市長,分管農業工作)予以誡勉談話;給予市農委主任劉軍政務警告處分;給予雙城區副區長武傳剛(因另案合並處理)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給予五常市副市長倪航、巴彥縣副縣長譚麗穎、木蘭縣副縣長朱振博、依蘭縣副縣長杜建國政務警告處分;給予五常市委副書記王憲全黨內警告處分。同時對市工信委、環保局,以及有關縣(市、區)農業局主要領導等9名責任人分別給予黨內嚴重警告、政務警告處分及誡勉談話。
給予佳木斯市農委主任肖誠政務警告處分;對市政府應急辦主任林春雷予以誡勉談話;給予郊區副區長王俊波、同江市副市長張誌文、富錦市副市長李慶飈、樺南縣副縣長宋鵬程、樺川縣副縣長張義利、湯原縣副縣長馬廣勝政務警告處分。同時對市環保局,以及有關縣(市、區)農業局、應急辦的主要領導等8名責任人分別給予政務警告處分及誡勉談話和通報批評。
對雙鴨山市副市長馮海軍予以誡勉談話;給予市農委主任王經環、副主任董玉慧,四方臺區副區長王斌,集賢縣副縣長張春學,饒河縣副縣長景國棟,寶清縣副縣長韓恩波,友誼縣副縣長許有明政務警告處分;對寶山區副區長於國洺、嶺東區副區長劉桂榮、集賢縣副縣長聶建輝予以誡勉談話。同時對市環保局、工信委,以及有關縣(市、區)農業局主要領導等6名責任人分別給予政務警告處分和誡勉談話。
對鶴崗市副市長謝殿才予以誡勉談話;給予市農委主任柳鴻雁、副主任方德臣,東山區副區長段鵬程,綏濱縣副縣長楊樹發,蘿北縣副縣長袁翔龍政務警告處分。同時對市環保局、工信委、城管局,以及有關縣(市、區)農業局主要領導等6名責任人分別給予政務警告處分及誡勉談話。
生態環境部表示,黑龍江省農委和哈爾濱等4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不力問題及背後的原因十分典型,必須汲取教訓,舉一反三,以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為紅線,切實落實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以更大的決心和更有力的措施,切實抓好工作落實,以環境質量改善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2017年全國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土壤環境風險有所遏制,生態系統格局總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積極變化。
生態環境部31日舉辦的月度新聞例會上,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誌全如上表示。
劉誌全介紹,按照《環境保護法》規定,生態環境部日前會同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等11個部門共同編制完成了《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近期將向社會公開發布,這是反映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的公開年度報告。
公報顯示,在大氣環境空氣方面,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9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29.3%;23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70.7%。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22.0%。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下降6.5%;超標天數比例為12.4%,比2016年下降1.7個百分點。PM10平均濃度為75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下降5.1%;超標天數比例為7.1%,比2016年下降2.3個百分點。
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PM2.5年平均濃度分別是64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與2016年相比,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分別下降9.9%、4.3%,珠三角地區上升6.2%,與2013年相比,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PM2.5年平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下降20.5%,比2013年下降了35.2%。
74個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10個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依次是石家莊、邯鄲、邢臺、保定、唐山、太原、西安、衡水、鄭州和濟南,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10個城市(從第1名到第10名)依次是海口、拉薩、舟山、廈門、福州、惠州、深圳、麗水、貴陽和珠海。
水環境方面,1940個水質斷面(點位)中,優良(Ⅰ~Ⅲ類)水質比例67.9%,與2016年相比上升0.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8.3%,與2016年相比下降0.3個百分點。大江大河幹流水質穩步改善。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71.8%,與2016年相比上升0.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8.4%,與2016年相比下降0.7個百分點。
西北諸河和西南諸河水質為優,浙閩片河流、長江和珠江流域水質良好,黃河、松花江、淮河和遼河流域為輕度汙染,海河流域為中度汙染。112個重要湖泊(水庫)中,Ⅰ~Ⅲ類水質的湖泊(水庫)70個,占62.5%,劣Ⅴ類12個,占10.7%。太湖、巢湖和滇池湖體分別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汙染。
地下水中,5100個水質監測點位中,優良級、良好級、較好級、較差級和極差級點位分別占8.8%、23.1%、1.5%、51.8%和14.8%。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級及以上城市898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斷面(點位)中,有813個全年水質均達標,占90.5%,其中地表水水源達標率93.7%,地下水水源標率85.1%。
劉誌全說,監測顯示,生態環境質量“優”和“良”的縣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42.0%,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及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一般”的縣域占24.5%,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東北平原中西部和內蒙古中部;“較差”和“差”的縣域占33.5%,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西部、甘肅中西部、西藏西部和新疆大部。
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匯槐建材有限公司工業企業粉塵無組織排放;贊皇縣昌盛石料加工廠露天礦山未落實減塵抑塵措施;唐山市天路水泥廠有限公司治汙設施不正常運行;唐山市鑫碩紡紗廠新發現清單外應淘汰燃煤鍋爐;河南省鶴壁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南威科特瑞實業有限公司未落實排放揮發性有機物(VOCs)整治要求……
6月11日,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正式開始,200個督查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85個縣(市、區)進行督查,當日現場檢查1544家企業(單位),發現其中的193家企業(單位)存在環境問題,占比高達12.5%。
這僅僅是第一天的戰果。
強化督查第二天,督查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2個縣(市、區)進行督查,又發現201家企業(單位)存在環境問題。
這一次,督查組檢查發現清單外應淘汰燃煤鍋爐3家,其中河北省廊坊霸州市堂二里商業賓館仍在使用燃煤鍋爐;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永利家庭農場、慶雲縣慶雲科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未按照燃煤鍋爐淘汰要求進行拆除。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京華陶瓷有限公司未按當地應淘汰燃煤鍋爐清單要求淘汰鏈排爐。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已進入攻堅期,但各地督查組反饋的信息顯示,多地大氣汙染防治處處“漏氣”。涉氣“散亂汙”企業排查不徹底、整改不到位,為數不少工業企業未安裝大氣汙染防治設施,裝了也不正常運行,大批建築工地、工業企業及露天礦山等揚塵。
“當前,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繼續改善,但個別地區汙染仍然較重。”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京津冀地區仍然是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最差的地區,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東5省(市)優良天氣比例仍不到60%,汾渭平原更是近年來大氣汙染不降反升,反彈比較厲害的區域。
一位地方環保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7年,“大氣十條”目標如期實現、空氣質量總體改善。但隨之各地有松懈之勢,汙染天數開始增加。
1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5月和1-5月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顯示,北京市5月優良天數比例為39.3%,同比下降10.7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0%。1-5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9.9%,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3%;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5月PM2.5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6%,1-5月,PM2.5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0%。
當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為主戰場,通過3年努力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三條主要措施:
源頭防控、重點防治。在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等產能,提高過剩產能淘汰標準。集中力量推進散煤治理。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鼓勵淘汰使用20年以上內河航運船舶。明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培育發展節能綠色環保產業。
科學合理、循序漸進有效治理汙染。在重點區域繼續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有力有序淘汰不達標的燃煤機組和燃煤小鍋爐。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達不到排放標準的堅決依法整治。加強揚塵、露天礦山整治,完善稭稈禁燒措施。堅持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確保北方地區群眾安全取暖過冬。
創新環境監管方式。推廣“雙隨機、一公開”等監管,鼓勵群眾舉報環境違法行為。嚴格環境執法督察,開展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汙染、柴油貨車汙染、工業爐窯治理和揮發性有機物整治等重大攻堅。完善法規標準和環境監測網絡,強化信息公開和考核問責,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保衛藍天。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重中之重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表示,當前應緊緊扭住“四個重點”,即重點防控汙染因子是PM2.5,重點區域是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重點時段是秋冬季和初春,重點行業和領域是鋼鐵、火電、建材等行業以及“散亂汙”企業、散煤、柴油貨車、揚塵治理等領域。同時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