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問新一輪電力改革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2-04/100489245_all.html#page2
進一步推動和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中長期的發展目標,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近十年間,與其他部門相比較,中國能源部門的改革顯得停滯和落後。電力行業是能源部門的重要領域,電力改革能夠積極帶動整個能源部門更深層次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前30年,幾次重大的電力市場化改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遺留下不少缺陷和問題。中國能源部門面臨著氣候變化、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能源供應安全的重大挑戰,電力部門如何清理遺留的問題和應對未來的挑戰,是新一輪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問,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電力改革進展如何?取得什麼成效?

  中國改革開放前期的1980年-1995年期間,生產力迸發性地高速增長,能源和電力供應極其短缺。這一期間電力改革主要針對如何打破電力部門獨家辦電和依靠國家投資的局面,使發電建設能夠跟上經濟迅速發展的步伐。這次投資多樣化、多方辦電和多種電價改革的浪潮,調動了各方投資者的積極性,激勵了國內外、中央、地方和企業辦電的願求,通過不同的電價給予合理的回報,電廠建設突飛猛進。與此同時,增加了不少小型煤電廠。

  1995年-1998年期間,孕育了政府電力管理體制改革的動力。這一輪改革主要是以電力部門政企分開為核心,電力部門管理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撤銷了電力部。電力部在以往的部門管理機構調整中,幾經撤銷、合併和恢復,都沒有走出政企分開的路子。這一次改革,使電力行業市場發展機能由國家行政部門管理的做法一去不復返了。

  1998年-2002年,電力改革遵循「廠網分開、競價上網,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的指導方針,廠網分開比較徹底。由於2002年底新一輪電力短缺的衝擊,電力改革陷入停頓。根據政監分離的原則,2003年成立了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這一輪電力改革產生了巨大的效果,使中國的電力供應徹底擺脫了長期不足的局面。發電端的競爭,提供了比較充足的電力供應。中國的電力行業成長和壯大了,即使在今後發生電力短缺的狀況,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加以克服,一改中國長期以來缺電的局面。

  通過市場化改革,現在電力年度總投資比2002年增加3.2倍以上,電力增長速度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0倍,中國建立了裝機容量世界第二和發電量世界第一的強大電力產業。

二問,為何要進一步深化電力部門改革?現在是繼續改革的好時機嗎?改革的動力是什麼?

  2011年,中國用電量已經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國裝機容量達到10.5億千瓦,但總裝機容量的70%和總發電量的82.5%是煤電。

  煤炭消費對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空氣都造成很大的破壞和污染,嚴重威脅公眾身體健康。據有關機構報告,煤炭造成的經濟損失約佔年GDP的7.1%以上。中國是世界碳排放的第一大國,2011年排放約71億噸二氧化碳。估計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是目前的1.4-1.6倍,中國面對著極其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發電用煤炭(含供熱)佔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近53.7%。與國外發達國家的能源效率相比,中國電力部門在發電效率、輸配電損失,尤其在電力終端利用效率上,都有很大差距。在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方面,電力部門都是關鍵領域。

  有人認為前一輪改革目標尚未完成,應繼續貫徹2002國務院「五號文件」的內容。在2002年的電力改革中,遺留了許多問題。如何進一步推動「競價上網」,如何正確理解「打破壟斷、引入競爭;輸配分離,配電和零售競爭」,都還沒有形成共識。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需要重新審視前幾輪的電力改革,找出在前30年電力市場化改革中所遺留的缺陷,例如,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

  時過境遷,我們需要調整和規劃新一輪電力改革的目標、指導方針、戰略設計和具體內容,而不是簡單地承接前一輪電力改革的內容。

  現在出現新一輪電改的重要契機。目前經濟增長減緩和經濟轉型,電力需求供應基本平衡,應該抓緊時間討論和規劃電力改革的目標和戰略。在電力需求旺盛和供應不足時,改革會很難推進,因為注意力都轉移到如何保障電力穩定供應上。現在是國家經濟和各個經濟部門轉型期,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要充分利用有利局面,在政府主導下,推動電力部門新一輪改革。

  前幾輪的電改中,問題集中,目標明確,各方容易形成共識,能夠充分調動廣大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電力改革。相比之下,在提高能效、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重大公共利益方面,各利益相關方的看法有分歧,利益相牴觸,關心程度低,動力不足。新一輪改革急需政府主導,應充實和發揮電監會的職能,引導企業向低碳綠色的可持續方向發展。

  中國電力改革要遵循中國的實際情況、條件和發展總戰略,將頂層設計和實踐經驗相結合。

三問,新一輪電力改革的指導方針和重點是什麼?

  與前十年的電力改革相比,新一輪改革的任務更艱巨、更困難。新一輪電力改革要講求實效。電力改革必須由政府主導,制定一系列目標、戰略、方法和步驟。現在國家能源管理的綜合部門(國家發改委)任務繁重,尚沒有全盤考慮能源部門的改革。在推進大部制的改革中,建議成立能源部,主導能源和電力改革,解決電力改革中首要的領導和協調問題。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電力監管機構的具體指導,改革攻堅和打破壟斷環節之時,可能會形成混亂的局面。

  電力改革不能與整個能源部門改革隔離開來。可持續發展是中國能源部門發展的方向。我們認為,在下一個30年(2011年-2040年),能源部門改革的目標是:提供穩定可靠的、可負擔得起的、低碳綠色的能源服務。具體說,應對氣候變化、資源可持續利用、環境保護、綠色發展、能源安全和合理價格是能源部門改革的六大重點內容。

  中國電力行業改革的具體指導方針是:低碳結構、節能高效、供應安全、公平公益。發展超智能電網,狠抓全過程節能(發電、供電、輸配電、終端用電)和結構優化,使電力供應結構低碳化、清潔化,以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圍繞煤的角色,把煤炭發電比重和煤炭發電總量降下來,開發和利用清潔煤技術,研發CCUS(CO2捕捉、利用和儲存),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和提高清潔能源的比例。放鬆天然氣價格管制,提高天然氣的發電比重。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比例逐年增大,要有強制性的比例要求。加強核電安全監管。電能利用要有量化測量手段,加強節能技術研發和應用,提高能效。電能的供能系統、電網和調控系統要穩定可靠,輸配電網投資多元化。加強需求側管理和響應,削峰填谷。充實和提高電監會的權力和職責。加強綜合電力規劃和管理,比較需求端和供應端的成本,讓需求端參與競爭。實施電廠排污權管理和交易,建立電力行業碳市場,開展CO2排放總量控制和交易。所有公民都有權利獲得電力。保障供給,同網同價,照顧低收入階層居民用電。理順電價,繼續實施差別電價,完善階梯電價和採納實時電價。

四問,電力改革的步驟是什麼?

  電改牽涉面廣、影響大,要採用漸進方式。改革的時候,先走一步,看看這一步對改革的目標有什麼影響,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前30年的改革證明,這種改革的步驟是正確的。在應對更艱巨的新一輪改革時,也應該繼續採用這種步驟。新電改的一條前提是,每一步改變對原有的電力系統不要衝擊太大,這不是顛覆性的一次改革。原有的電力系統維繫著電力的安全供應,不要一下子把原有的電力系統都打亂重組。電力改革切忌從理論條條出發,不要迷信簡單的自由競爭是靈丹妙藥。美國加州在2000年初的電力改革失敗就是一個很大的教訓。加州電改把原有的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全部分解,引入競爭,徹底改變電力垂直一體化的系統,實行廠網分開、競爭上網、輸配分開、配零售端競爭。在遭遇到電力供應不足和市場支配力干擾的衝擊下,電力改革被迫中斷和停止。目前,在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和地區保持垂直一體化的電力系統,都在正常運行。智利、英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較早實行電力改革,美國的一些州也在推進電力改革,但是,這些案例還不能完全說明改革能有效地提高能效和應對氣候變化。垂直一體化的電力系統結構已經運行了100多年,沒有太大的安全穩定運行問題,缺陷是效率低、服務差、成本高。克服這些缺陷的改革模式有多種。電力改革應該遵循各國的不同政治和經濟條件,穩步推行。

五問,電監會成立至今能很好地履行職責嗎?在新一輪電改中如何才能更好發揮電監會的作用?

  在各方積極的推動下,2003年,中國成立了電力監管委員會。電監會是國務院直屬的事業機構。電監會應該具有決策的獨立性、監督的權威性、管理的專業性和處置的科學性。電監會現有的職責與原先的設計差異很大。電監會應擁有的最重要的兩個權力是:定價權(包括價格監管)和制定市場規則的權力,包括市場准入、退出以及投資要求。但是,電價制定權沒有從發改委剝離,仍在發改委價格司手裡,電監會缺乏實施行業監管的手段和資源,也缺乏權威性。

  因為缺少定價權和市場規則的制定權,電監會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尤其在對國家電網等超大型壟斷企業的監管中,需要強有力的監管權威、手段和措施,使電網公司等壟斷企業能夠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例如,美國各州的電力監管機構除擁有上述權力外,還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和財力來實施監管,僅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就有1000多名工作人員。在監管權力不到位的情況下,中國各省的電監辦和國家電監會都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形同虛設。國家發改委掌管電價,將電價視為政府宏觀經濟調控手段,而不是由監管機構掌握。

  在新一輪的電力改革中,必須授予和加強電監會應有的權力,才能履行其職能。在改革中,人們往往認為「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就能夠促使電力企業加強節能、減少污染和碳排放,實際上市場競爭並不保證能做到這一點。在強有力的監管下,才能促使電力公司和電力企業更好地擔當和履行社會責任。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管機構,在某些壟斷環節引入競爭,很可能會引起混亂,達不到預期目的。在新一輪電改中,要將綠色、低碳、環保的社會監管責任與價格監管等主要責任列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電改目標才能有實現的保證。例如,不滿足2012年最新的電廠排放標準和其他環保標準不能達標的電力企業,要分期、分批退出電力市場。

六問,如何在新一輪改革中繼續推動「廠網分開、競價上網」?

  實踐證明,廠網分開是一個正確、成功、有實效的改革。廠網分開後,國家的五大電力公司加上地方電力公司積極性高漲。恰逢電力需求急劇增長,電力供需缺口很大,考驗了廠網分開的改革效果。發電公司專管發電,能集中精力搞電廠建設。不比之前電力系統垂直一體化,電力公司決策遲緩,既要管輸配,又要管發電。廠網分開後,多家電力公司各自招兵買馬,擴張迅速,籌資渠道拓寬,通過與國內外投資者合作、與地方合作等各種形式開發電源。2002年-2005年四年內,新裝機容量達三億多千瓦。發電競爭使裝機單位千瓦造價決算下降20%左右,發電煤耗在2002年至2011年期間下降48克/千瓦時,節省約1.6億噸標煤。發電端超高速發展,滿足了2002年-2011年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在新一輪電改中,要繼續擴大發電端的市場准入門檻和競爭,尤其是放寬清潔電源獨立廠商和民營企業的進入。國有五大電力公司佔有50%以上的發電份額。應降低較大發電商的市場份額,克服其市場支配力的作用,為「競價上網」打好基礎。

  在上一輪電改中,試圖通過「競價上網」降低電價,有設計構想但並未實行。「競價上網」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系統,原先的設計構想已不符合新一輪改革目標和方針的要求,不會達到降低社會成本和鼓勵清潔能源發電的要求。競價上網應包含更多內容,如南方電網的綠色調度,考慮了環境成本,支持清潔電力,而不是僅僅按發電成本競價上網。競價上網要區別對待電量和容量問題。發電企業「競價上網」首先要滿足發電配額制,即可再生能源電源的配額比例,對可再生能源實施固定(某段時間)電價。參加「競價上網」的基本上是燃煤燃油電廠。發電廠商根據電網綠色調度的優先權上網售電。在「競價上網」中,必須考慮能效電廠的競爭(需求側節能和響應),使能效電廠能迅速擴增。

七問,「輸配電分離,配電、零售電競爭」可以促進改革目標的實現嗎?

  這兩者之間並沒有一種必然由此及彼的因果關係。關鍵是電力改革的設計中,如何實現改革目標並取得實際效果。從國際經驗來看,將區域電網連結成一張全國大電網是一種發展趨勢。歐盟不僅設想要把各成員國的電網連接起來形成區域性大電網,還將歐盟的電網延伸到北非,利用北非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形成跨洲際的大電網,這是歐洲智能電網的規劃藍圖。美國也積極地在以州和若干州為基礎的區域電網上,試圖連接成全國電網,克服地區電網供應安全的不足。但是,美國的政治體制有可能會阻礙全國電網的形成。在輸配電分開的改革設計中,輸電具有壟斷的性質,把國家電網分解成幾個區域電網,或者是分成以省為基礎的地區電網,這仍然是從一個獨頭壟斷的形式轉變成幾個區域或地區的多頭壟斷電網的形式。地區壟斷電網之間是否能夠展開充分的競爭,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加以證明。在設計之前,我們需要回答下幾個問題:輸配電分開就能夠帶來更好的服務嗎?在配電網之間和零售之間的競爭應該是什麼形式呢?會幫助我們在實現新一輪改革目標上取得成效嗎?世界上有一些國家實行了電力改革,建立了競爭性的電力批發和零售市場,卻都沒有能夠滿足提高能效、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要求,從而希望發起新的電力改革。

  大電網形式能很好地調度電力和安全供電。舉例說,華中電網缺電了,國家大電網可以從東北、華北、華東或其他富餘的電網調度資源,若輸配分開,各自為政,缺少全國統一的調度,會不會造成電力發展不平衡和投資過度浪費?配電競爭會否形成新的地區壁壘,不利於規範市場?從理論和實踐來說,國家電網如果是在強力的監管機構監督下,可以按照國家的監控目標按市場模式運作。各地區的配電網公司在各省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下,把提高能效、保護環境、綠色調度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作為其業務考核的重要指標,同時把提升效率、服務水平和價格透明度也作為監管的重要內容。中國電監會的權威先天不足的問題應該首先獲得解決,其應加強對國家電網和各省電網的監管。如果這點都沒做到,就匆忙拆分電網,主次輕重不分,可能會引起混亂。

  中國的輸配電網是國有資產,但同時又按市場化運行,具有二重性。國資委的要求強調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市場化運作,國有資產的性質又要求電網公司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這部分主要由電監會實施監管。隨著電網投資領域多元化改革,中國輸配電網公司市場化的傾向會更加明顯。

  在過去十幾年,電網公司強調市場化運作,忽略其社會責任和承擔的公共利益的角色,利用壟斷特權,在價格透明度和服務質量上產生了許多問題,引起各方不滿,要求在輸配環節上「打破壟斷,引入競爭」。

  在新形勢下,電網公司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用平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來處理本身的二重性,以適應改革浪潮。監管機構應採取強制和激勵二種手段,使電力公司價格透明合理,服務優良,既在經濟上贏利又能促進公共利益的發展。

  智能技術和智能電網的發展帶來電力行業的創新性革命,極可能會改變現有的電力系統運行模式。現在歐盟、美國和中國都在大力發展智能電網,不僅要加強輸配能力,還要在各個環節和需求側加強節能。利用智能電網和ICT(信息和通訊技術),可以從發電端、輸電、配電、零售電到消費者之間加強交流和反饋,鼓勵採用新的技術,可以達到前所未有的節能效果。

  目前已有成熟的商品化技術,新的技術研發也突飛猛進。在智能電網的模式中,電網公司承擔的社會責任可以履行得更多也更有效。電網公司不會自動把節能減排和社會效益作為首要目標,但智能電網可能巨大地衝擊和改變電力部門的政治生態。使電網公司履行其應盡的社會責任,不僅不會是一種負擔,反而是一種贏利的商業模式。

  從目前實施的在配電端和零售端開展競爭的國家來看,也在加強對公共效益的考慮。英國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認為要實施新一輪的電力改革,才能把應對氣候變化、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作為重點。因為他們在原先的電力改革中「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既不能應對這些新的挑戰,其改革的實際效果也差強人意。

八問,降低電價和降低成本,哪一種是切實可行的電力改革目標?大用戶和發電企業的電力直供適合新一輪電力改革嗎?

  在前幾輪的電力改革中,都希望把電價降下來。但是,實踐證明,電改的結果並沒有降低電價。因為在集資辦電過程中採用多種電價,新蓋的電廠越多,不同的電價也越多,總的平均電價是上升的。近幾年,尤其是清潔電源和可再生能源電源的發展,也使電價上升。當然,如果沒有競爭性的電力市場化改革,也許電價上升的幅度會更高些。把電改前後的電價相比,很難見到有降低電價的結果發生,以此作為評價電力改革的成效是不全面的。比如,美國發展頁岩氣降低了發電的氣價,但並沒有導致電價降低。除了「競價上網」需要啟動,目前輸配電成本和價格制定的透明度很低,缺乏嚴格監管。這些環節阻礙了對合理電價的梳理和制定。

  電價要進一步理順。目前的價格制定體系要改進,要透明化。首先價格監管到位,按供電實際成本對不同消費者制定不同的價格,價格調整的週期短一些。在降低電價和降低成本中,電力改革要提倡降低成本。目前中國實施的階梯電價是一個很好的措施。階梯電價能夠使低收入階層有供電保障,體現了社會公平。在居民電價的調整中,能夠減少在電價消費中的不公平現象,消費多者多付費。在電價改革中也應該同時實施實時電價。實時電價反映了電力供應中不同時段的電力成本。實時電價可以使消費者避開用電峰段,促進削峰填谷,達到節約能源、減少排放的目的。在工業消費者中,差別電價仍然應該保留。沒有完成國家規定的節能減排任務的工業企業,應該付出污染環境和浪費資源的費用。

  推進發電企業與電力用戶直接交易,構建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這可能會與新一輪電改中提高能效、減少污染物和碳排放的目標相牴觸。我們首先明確,大用戶一般指的是工業用戶(高耗能或非高耗能工業)。由發電企業和用戶自行協商電力、電價和電量,並簽訂合同。這會導致用戶只與能提供最低電價的發電企業簽訂合同。發電企業給大用戶的售電價會比其上網電價高,因為工業用戶看到的發電企業的電價比電網的售電價要低。在發電企業中,燃煤電廠的成本最低。這種交易的結果是,燃煤電廠擴充發電能力,追求更高的利潤。而工業用戶有了較低價格的電力供應,使工業用戶的競爭力增強而不會注重自身節能。

  這種做法提高了社會平均環境成本,也就是說相應地提高了電網平均售電成本和價格。大用戶和發電企業之間的直通車,衝擊了不鼓勵發電競爭的、經濟效率差的壟斷電網系統,但對綠色、低碳和可持續電力發展的新一輪改革目標,恐無助益。

九問,修改《電力法》是在電力行業完善法制和制度安排的第一步嗎?

  修改《電力法》是完善法制和制度安排的第一步。1995年12月28日,八屆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並於1996年4月1日起實施。《電力法》的配套條例和實施措施至今沒有完全出台。在《電力法》中,沒有明確表明支持電力改革,也沒有把應對氣候變化、優化低碳結構和加強電力部門監管作為主要內容。新一輪電改應該是在《電力法》的框架內推進,但是,現有的《電力法》並沒有充分法理依據支持電力改革。《電力法》出台至今已將近17年,《電力法》與電力部門發展和變化的實踐相脫離,急需對《電力法》加以修改,以適應和指導電力部門發展的需要。根據中共十八大報告精神,今後國家的電力發展和改革應該是在法制框架內推行,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

十問,電力改革首期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最新的國際經驗表明,競爭性的電力市場自身不太可能產生和提供能夠滿足國家經濟和環境目標的最優資源量或資源組合。應該重新評估中國十年前提出的電力行業改革規劃,並做出適當調整,以確保未來的幾十年裡,電力部門的改革為實現全國宏觀經濟和環境目標做出顯著貢獻。例如,2020年,風電裝機將會超過2億千瓦以上。電網公司要防止「棄風」現象,全額收購風電。分佈式和集中發電均衡發展,但是,西部風力資源豐富地區的大規模發電,需要全網分攤,電網公司的角色十分關鍵。根據中國目前的情況,我們建議第一階段開展以下工作。

  1. 在發電端推動新形式的「競價上網」。考慮環境成本,實施可再生能源市場配額制,鼓勵清潔電源發展,降低煤電比例,優化電源結構,採用環保節能調度,提供可負擔得起的綠色低碳電力服務。重視電力終端用能效率的提高,電網公司要設立強制性的能效提高目標。

  2. 採用綜合資源戰略規劃和需求側管理方法,找到最優的供應側和需求側方案,以最小成本滿足中國未來電力需求增長和環境保護目標。

  3. 建立競爭招標制度,以最低成本獲得所需的供應側和需求側電力資源。中國可以通過競價手段獲得所需的電力資源,但並不依賴競價來管理發電調度或零售服務(如果沒有非常嚴格的控制,市場操縱力很難避免)。

  4. 重新確定國家電網公司的角色,強調其在長期系統規劃(包括需求側管理)、投資、調度以及在可再生能源上網方面應發揮的作用,以保證系統設計和運行的統一,節省資金投入。電網運行成本透明化。

  5. 重新定位配電公司在投資能效方面的角色。2010年11月,國家發改委頒佈了《電力需求側管理實施辦法》,其中要求電網公司通過提高最終用戶的能效,節約0.3%的電力負荷。綜合資源戰略規劃和需求側管理方法將體現出最優的能效投資水平。隨著電網公司提高能效經驗的積累,這種強制性要求可以修改成要求他們「在其電網覆蓋區域對所有成本效益好的終端用戶能效項目進行投資」,並設立能效目標。

  6. 加強和充實電監會的權力和職責,嚴格監管電網公司的價格、成本及綠色低碳發展。監管政策也需要調整,以保證各公司在成功提供最小全社會成本能源服務的同時,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7. 電網公司投資多元化。鼓勵民企、外資和私人投資電網建設。 

  作者Rick Weston 是美國電力監管援助機構高級專家、電力監管援助項目經理董事兼中國區主任;David Maskoviz 是電力監管援助項目資深專家;楊富強是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77

2014中國在線旅遊十問:"無線戰爭"會否全面爆發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5/57373.html

1. 價格戰是否會繼續升級?

2013年「雙十二」在線旅遊全行業大促銷,攜程早早地就公佈了高達5億美金的促銷總投入,藝龍、同程、芒果也緊隨其後,一時間價格戰似乎再次全面回歸,而藝龍CEO崔廣福微博「約架」攜程的舉動則將行業內緊張的氛圍推向了頂峰。2014年,行業平均利潤率將繼續下降,移動互聯網的影響將向縱深發展,價格戰還會繼續打下去嗎?

2. 無線旅行預訂比例能否超越PC端?

在過去一年的各種行業會議和論壇上,無線旅行預訂是被提及頻率最高的行業趨勢,並被各方確定為重要戰略方向。據公開報導,攜程目前酒店、機票等業務的無線訂單佔比在30%至40%之間,去哪兒和藝龍大體相當,同程網則宣稱其自助遊和酒店的無線訂單比例均在40%以上。按照2013年的發展勢頭,2014年國內無線旅行預訂能否超越PC端?

3. 去哪兒能否止虧為盈?

去哪兒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無疑是2013年在線旅遊業界的一件大事,它使整個行業的格局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但更多的業內人士迅速將目光集中到了去哪兒一直虧損的財報上。2014年,去哪兒將成為百度在PC端「知心搜索」合作平台上機票、酒店及商務旅行等旅遊產品的獨家運營商,百度承諾2014年將為去哪兒輸送至少21.9億的用戶網頁瀏覽點擊量,這將為去哪兒搭建直銷平台和全面發展TTS系統提供強有力的流量支持。2014年,有了百度的大力支持,去哪兒能夠止虧為盈嗎?

4. OTA開放平台能否挑戰垂直搜索平台?

在「攜程旅遊合作夥伴大會」上,攜程旅遊總裁郭東傑表示,攜程所有的旅遊產品都將會平台化,2014年將大規模引入代理產品、合作產品,預計這一平台的合作夥伴將達到數千家。在此之前,同程網也於2012年提出了「雙向開放」的平台化戰略,芒果等也有類似戰略推出。2014,若OTA全面推進開放戰略,是否會對現有的旅遊垂直搜索平台形成實質性的挑戰?

5. 巨頭收購是否會再次發生?

從2011年到2013年,國內互聯網三巨頭「BAT」先後對在線旅遊行業發起過多筆大規模投資或收購,百度投資去哪兒,騰訊投資藝龍和同程網,阿里巴巴收購窮游網……隨著去哪兒的成功上市,百度的3.06億美元投資在兩年間獲得了數倍的增值,這無疑使其他巨頭更加看重來自在線旅遊行業的投資機會。2014,互聯網巨頭大手筆收購(或投資)還會再現嗎?

6. 行業內是否會出現新的上市公司?

2013年去哪兒的成功上市給其他準備上市的在線旅遊企業以極大的鼓舞,對行業格局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12年底,同程網發佈上市輔導公告幾乎與去哪兒赴美上市的傳聞同時見諸媒體,並在2013年10月底獲得中信銀行20億元授信。另外,途牛在2013年成功獲得D輪融資,並發布了雄心勃勃的發展規劃。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在有關證劵市場的內容中破天荒地提出了股票發行備案制的改革方向,新三板擴容的消息隨之流出,正在IPO排隊的數百家企業燃起了一絲希望。2014,在線旅遊行業會出現新的上市公司嗎?

7. 「無線戰爭」是否會全面爆發?

自梁建章重新執掌攜程以來,「手機+水泥」以及MTA迅速成為攜程「二次創業」的重中之重,無線儼然成了這個老牌OTA尋求蛻變的戰略核心。去哪兒在上市路演中也明確給出了包含無線戰略在內的多項業務發展規劃。同程網在獲得中信銀行20億授信後也明確表示,將會把新獲得的融資用於發展無線業務。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所有人都看到了機會也感受到了危機,誰也不甘落後。2014,價格戰之外,在線旅遊行業會爆發一場「無線戰爭」嗎?

8. 明星APP能否分得一杯羹?

在線旅遊市場的良好前景不僅吸引了互聯網巨頭的關注,也同樣使當前盛極一時的明星APP垂涎。2013年11月份,擁有近2億用戶的高德地圖宣佈旅遊將是其下一個重點拓展的業務。相比之下,百度地圖動作更快,目前百度地圖中已添加了周邊酒店、餐廳以及休閒服務的快速定位功能,直指當下風生水起的休閒旅遊「O2O」。2014年,明星APP們能否從在線旅遊的高速成長中分得一杯羹呢?

9. 淘寶旅行能否實現華麗轉身?

阿里巴巴收購窮游網是目前為止互聯網巨頭對在線旅遊行業發起的第四筆併購,另外,業界盛傳淘寶旅行在2014年將使用獨立域名運作。很明顯,同為平台模式的去哪兒的成功上市多少給予了淘寶旅行大干一場的信心。從收購窮游網這一舉動來看,淘寶旅行將同時在旅行預訂平台和旅遊資訊兩個方向發力——2014,淘寶旅行華麗轉身能否實現?

10. 「門票之戰」鹿死誰手?

2013年12月份,攜程正式成立了以景點門票為核心的地面服務事業部,並計劃投入2億元用於拓展門票市場,並聲言寧願虧損也要在這一市場佔據最大市場份額。而在過去數年間,同程網的景區門票業務的市場佔有率一直位居行業第一,並一直致力於打造基於門票業務的自助遊產品線。據艾瑞諮詢數據,2012年度同程網周邊自助遊業務的營收規模在行業內的份額為21.8%,比攜程、驢媽媽、途牛、悠哉四家所佔份額的總和還要多。毫無疑問,2014年攜程全力發展門票業務必將會與同程網狹路相逢——2014,在線旅遊「門票之戰」鹿死誰手值得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23

關於馬航MH17墜機:俄羅斯十問烏克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293

俄羅斯副國防部長Anatoly Antonov對今日俄羅斯稱,西方國家和烏克蘭急於認為俄羅斯參與馬航MH17墜機事件,但是這並沒有證據支持。 Anatoly Antonov已經批評了西方國家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妄下結論。Antonov稱: 他們試圖向全世界說,我們應該對馬航MH17被擊落負責。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西方媒體就想找人對這件事負責,這非常奇怪。 在我看來,這是向俄羅斯聯邦和武裝部隊發動信息戰的一部分。 與其毫無根據的指責其它國家,馬航MH17客機空難應該被當作重新合作的契機,以阻止未來類似事件發生。Antonov稱: 我並不想借機指責任何人。我們只是希望向烏克蘭武裝軍隊提出一些問題。我希望他們能夠回答這些問題,這將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所處位置,能否有機會再次展開合作,以及找出誰該為此次空難負責。 回答這些問題能夠幫助我們找到防止類似事件發生的機會。 Antonov的10個問題如下: 1.馬航MH17客機墜落不久,烏克蘭當局就很自然的將此事歸咎於該國自衛武裝力量。他們的結論的依據是什麽? 2.烏克蘭能否詳細解釋在東部沖突地區如何使用BUK導彈發射器的嗎?烏克蘭自衛武裝又沒有任何飛機,這些(能擊落飛機的)系統為何會部署在這里? 3.為什麽烏克蘭當局沒有為建立一個國際委員會做任何努力?這樣一個委員會將在何時開始工作? 4.烏克蘭武裝部隊願意讓國際調查員查看他們的空對動、地對空導彈庫存清單(包括在SAM發射器中使用導彈)嗎? 5.關於烏克蘭戰機在空難發生日的活動,國際委員會有渠道查詢來源可靠的跟隨數據嗎? 6.為什麽烏克蘭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允許飛機改變常規航線,向北朝著“反恐行動”區域飛行呢? 7.為何戰區上空沒有對民航關閉,尤其是在戰區沒有完全被雷達導航系統覆蓋情況下。 8.據社交媒體報道,在烏克蘭工作的一個西班牙空中交通管制員表示,有兩架烏克蘭軍機曾在烏克蘭領空跟蹤MH17客機。烏克蘭政府怎樣評論上述報道呢? 9.為什麽在不等國際調查員的情況下,烏克蘭安全局使用烏克蘭空中交通管制員與MH17機組的通訊記錄,以及烏克蘭雷達數據存儲系統獨自開展工作? 10.2001年,俄羅斯一架Tu-154飛機墜入黑海。烏克蘭從這一相似事故中吸取了什麽教訓?當時,烏克蘭當局起初否認軍事力量參與其中,但是最後無可辯駁的證據顯示烏克蘭難則其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98

摩根大通:十問中國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76

摩根大通:十問中國



今年是中國經濟轉型的第一年,對於中國意義非常。雖然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但多項醞釀多年的重大改革在今年破土,結構性改革也在持續不斷地推進。摩根大通近日推出由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濱執筆年度巨制,對經濟增速、房地產市場和結構性改革等作出詳盡解讀。(來源:香港萬得通訊社譯自《巴倫周刊》)


  1. 2015年中國政府是否會下調經濟增速目標?

  預計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為7.4%,中國今年在經濟再平衡方面取得較大成就,包括部分工業過剩產能受到遏制,特別是過熱的房地產市場今年也出現調整,這令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承壓。

  預計2015年中國將經濟增速目標下調至7%(有30的可能性增速目標位於7%-7.5%之間),同時,結構性改革還將繼續推進。習主席強調了新常態的三大特征: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但需要註意的是,雖然中國當局願意一定程度上下調增速目標,但下調至IMF此前建議的6-6.5%可能性很小。


  2. 經濟再平衡進程是否還會繼續?

  雖然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逐步回落,但經濟再平衡在今年取得的成就仍令人鼓舞,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大。此外,勞動力市場也沒有受到經濟下滑的影響,仍然保持穩健,前三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物價因素)同比增長8.2%,超過了7.4%的GDP增速。

  在經濟結構方面,與第二產業(以制造業為主)波動較大相比,第三產業(主要是服務業)增長相對穩定,第三產業份額已從2010年的43.2%穩步上升至2013年的46.1% ,在今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同比增長7.9%,超過了第二產業7.4%的增速。

  摩根大通稱,預計2015年,房地產市場和部分工業行業的產能過剩仍將拖累制造業複蘇,而服務業將延續穩健增長步伐。因此,2015年中國經濟再平衡過程仍將穩步進行下去。


  3. 房地產市場調整是否仍將繼續?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房地產市場下滑成為今年中國經濟的最大拖累因素。今年前10個月,去年曾占固定資產投資近四分之一的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下降至12.4%,去年為19.8%。其他關鍵指標均出現大幅回落:房地產價格自4月高點下跌3.5%,前10個月新建面積下跌9.5%,房屋銷售下跌9.9%,新屋開工下跌9.8%。

  房地產市場調整對中國經濟增長有著顯著影響。預計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將從2013年的20%降至11-12%,這將拖累GDP1個百分點,包括其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房地產市場占鋼材需求的58%,水泥需求的28%。因此,其溢出效應將影響到中國整個經濟活動。

  但房地產下滑對中國金融體系造成的影響遠沒有想象嚴重。10月房價從4月高點下跌3.5%,跌幅仍然較為溫和,同時開發商的資產質量仍然較為穩健,在2013年底,抵押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僅為0.26%,而開發商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為0.48%,低於1%的總不良貸款率。而2014年迄今,抵押貸款的質量仍然很高,雖然開發商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但仍低於總不良貸款率(從去年的1%增加至三季度的1.16%)。

  中國政府近幾個月來出臺多項寬松措施救市,包括大部分城市取消限購和抵押貸款限制放寬。摩根大通認為,政府不僅為了托底房市,還希望緩沖其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為結構轉型爭取時間。放松政策一定程度上已取得部分成果,10月樓市交易量出現反彈,新屋開工也開始回升。

  預計2015年樓市調整仍將持續,短期內樓市供應過剩局面仍難以緩解。房屋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但預計將在明年二季度企穩。從高點到低點,全國平均房價跌幅預計將在5%~10%,而二、三線城市房價則面臨著更大跌幅。此外,預計2014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為11-12%,而2015年將進一步放緩至5%-6%。因此,明年房地產市場仍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阻力,打壓土地銷售收入和相關行業的需求,包括鋼鐵、水泥和家具。

  摩根大通認為,中國樓市的“黃金十年”已經結束,行業將進入一個穩定階段(如新屋供應每年將持穩於10億平方米左右)。房地產開發商需要更加專業化並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才能取得成功。將有一部分中小開發商退出房地產行業,但並不會對金融體系構成系統性風險。


  4. 金融風險是否會全面爆發?

  近幾年來,隨著債務規模迅速擴張,金融風險始終是中國經濟揮之不去的擔憂,但其並未成為現實,且近期爆發的可能性也不大。

  今年中國金融體系可謂喜憂參半。從積極面來看,隨著監管的收緊,影子銀行增長勢頭受到遏制,包括信托貸款、財富管理產品。特別是銀行間同業業務新規即127號文發布後,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如委托貸款和銀行間承兌匯票等)大幅收縮。

  但與此同時,中國債務規模仍在持續增長。截止今年9月,預計社會債務占GDP比例從去年年底的208%升至220%。此外,雖然政府宣稱打破“隱形擔保”對重建市場秩序意義重大,但“隱形擔保”現象仍然存在,推高了無風險利率,並推動了影子銀行規模增長。例如,今年3月,超日債成為中國債市首例違約事件,但10月超日宣布重組,投資者本息全額受償。

  總體而言,最近幾年中國金融風險正在不斷升高。基於當前的交易價格,隱性不良貸款率為4.2%,明顯高於今年三季度官方的1.16%。此外,根據摩根大通銀行業分析師Katherine Lei估計,如果算上銀行間影子銀行業務,不良貸款率可能高達5%-7%。

  而金融系統中最大的風險則來自企業債,因其規模處於高位且增速較快。我們估計,2013年中國企業債占GDP的比例已從2007年的90%上升到129%,並在今年三季度進一步增至137%。


  但摩根大通指出,雖然金融風險上升,但未來幾年不太可能會爆發全面危機。首先,雖然與歷史和國際水平相比,企業債已處於高位,但家庭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仍然很低,且政府債務(包括中央債和地方債,但不包括國企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9%,仍然可控。第二,今明兩年中國7%以上的增速預期仍然高於全球其他經濟體。第三,中國的債務主要是國內持有,外債占GDP比例僅略高於10%,而國內儲蓄率則超過50%,在世界上最高的。第四,盡管債務增速較快,但除部分行業特別是房地產和礦業外,負債率仍保持穩定。且中國擁有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足以應付潛在的危機。最後,中國的資本賬戶尚未開放,資本流動相對封閉,因此,資本外逃引發的金融危機風險還是很低的。


  5. 中國是否會遭遇“財政懸崖”?

  中國政府近期發布了一系列財政改革措施,特別關註了地方政府債務。財政改革的重點在三個關鍵領域:完善預算管理體系;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一個新系統,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聯系起來。政府規定,多數財政改革應在2016年前完成。

  在各項措施中,摩根大通認為,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新規尤為重要,其總的原則是“打開前門,關好後門”。特別是新的預算法律允許地方政府自行發行市政債券,但發行規模將由中央政府進行額度控制。更為重要的是,在新制度下,地方政府不再可以通過地方融資平臺籌集資金。

  新的規則將有助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在短期內,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融資向市政債券融資的轉變,將緩和資金和地方政府項目的期限錯配問題,降低利率負擔,從而有助於控制違約風險。從長遠來看,它可以加強地方政府借貸市場的紀律,因市政債券比影子銀行往往有更嚴格的要求(例如外部評級的要求,披露財政資產負債表和政府開支監測)。此外,新規則還規定,地方政府不應該參與商業項目,公共項目應該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且地方政府債務將成為地方政府官員的績效評價主要指標。因此,我們認為,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將被限制在一個合理水平。

  然而,如果嚴格執行這些規則,而沒有補償性政策,將使中國在未來幾年面臨“財政懸崖”。摩根大通稱,中國官方財政赤字和實際財政赤字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官方財政赤字僅包括中央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在2012-2014年期間約為GDP的2%。然而,算上地方政府債務增長,地方政府預算赤字要大得多。根據國家審計署公布的統計數據,地方政府債務從2010年底的10.7萬億元增長到2013年6月的17.9萬億元。換句話說,每年地方政府債務的增量相當於GDP的6%-7%,將2012年和2013年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占GDP比例推高至8%-9%。



  因此,摩根大通認為,如果中央政府不提高財政赤字目標,或流入的社會資本無法填補地方政府資金和目前的支出水平之間的差距,那麽中國將面臨“財政懸崖”。預計在2015年,中央政府將提高預算赤字占GDP比例目標至3%,2014年為2%,包括將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從4000億元提高至1萬億元。這將是本世紀以來中央財政赤字最高的,2009年大規模刺激時財政赤字占GDP比例也才為2.3%。

  除了提高財政赤字目標外,另一個緩沖地方政府資金來源收窄負面影響的方法則是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如特許經營模式。今年有80個政府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但預計短期效果有限。第一,公共投資項目回報周期長,且回報率相對較低,很難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第二,社會資本和政府的合作關系並不是由政府擔保,因此投資者很難獲得相對較低的融資成本。最後,企業債規模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在去杠桿化背景下,推進社會資本增加投資困難較大。通過實地考察發現,地方政府項目主要參與者仍是國有企業。


  6. 中國央行的運作框架是否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11月21日,央行意外宣布降息,這是自2012年7月以來首次降息。雖然降息提振了市場情緒,但也提出了個新問題:中國央行是否已轉變貨幣政策操作方式?

  自2012年7月以來,中國央行一直避免再度使用傳統貨幣政策。在今年前10個月,雖然經濟放緩,但央行仍一直未祭出降息、降準大招,而是通過新貨幣政策運作框架,來引導資金流向,對特定行業輸血。其主要有三大特征:

  (1) 政策性降息被引導市場實際利率下降所取代,如7天回購利率和3個月SHIBOR。央行今年通過多項流動性工具,如公開市場操作和常備借貸便利(SLF)來保證市場流動性穩定以及引導短期市場利率下降。截止10月底,7天回購利率已從年初的5.25%下降至3.28%,3個月SHIBOR從5.5%下降至4.4%。

  (2)通過定向寬松代替全面降準,如中期借貸便利(MLF)和抵押補充貸款(PSL)以及定向降準。央行通過這三種方式今年註入的流動性共有1.37萬億元,相當於全面降準125個基點。定向寬松可以使央行從全局調控資金流向,避免資金繼續流入過剩行業、高杠桿行業、地方政府和國企等,降低信貸風險。

  (3)信貸寬松方式多樣,多位一體,刺激新增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跌至歷史低位,就是因為影子銀行的主要兩大方式——信托貸款和銀行間承兌匯票規模近幾個月大幅下降。


  摩根大通稱,央行改變貨幣政策運作框架主要是因為擔心傳統貨幣寬松造成扭曲。當央行通過降息或加速信貸發放來放松貨幣政策,地方政府和國企往往可以優先獲得信貸,而那些對利率不敏感(願意接受較高利率)的借貸者將對其他板塊造成擠出效應。新的運作框架正是針對上述擔憂的一個短期解決方案。央行通過定向寬松可以向特定板塊註入流動性,包括中小企業、保障房和農村地區。不過這種新做法本身也有其缺陷,可能造成新的扭曲,因為中國央行可能並不具備引導行業借貸的專業能力。另外,新框架下貨幣政策操作的透明度較低,給市場造成不必要的不確定性。

  那麽這對於2015年的貨幣政策意味著什麽?摩根大通認為,近期的降息決定顯示央行正在向力度更大的寬松政策轉變。預計2015年至少還會降息一次,此外央行還會采取降存準率等其他措施。


  7. 國際油價大跌對中國影響幾何?

  近幾個月原油價格大跌,布倫特油價跌至80美元下方,摩根大通預計未來幾個月將進一步下跌至70美元下方,但預計到2015年四季度將反彈至88美元附近。預計2015年布倫特平均價格為82美元/桶,較2014年降幅高達20%。

  而國際油價大跌對中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通脹和外部資產負債表兩個方面。

  從通脹因素來看,外生性的、供給驅動的國際油價下跌所引發的PPI通縮將傳導向CPI。從歷史上來看,油價每上漲10%,CPI將上漲0.2個百分點。因此,油價下跌將加劇中國的通縮壓力,推動2015年通脹率降至1.5%左右,寬松的通脹壓力也給央行進一步寬松提供了可行空間。且油價下跌也給中國推動能源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提供良好契機。

  此外,中國是全球石油進口大國,油價下跌毫無疑問將有利於降低石油進口成本,擴大經常帳盈余。預計油價每跌10美元/桶,中國經常帳盈余占GDP比例將上升0.3%。油價下跌還將有利於企業提高利潤以及家庭收入的增長,支撐經濟增長。



  8. 中國的經常賬戶盈余是否將再次擴大?對人民幣意味著什麽?

  低油價意味著中國的經常項目盈余將擴大。預計2014年中國經常帳盈余占GDP比例從2013年的2.1%升至3.1%,並在2015年進一步升至3.5%,逆轉近幾年的下跌趨勢。以美元計價,預計2014年和2015年的經常帳盈余將創2008年以來新高,占GDP比例將創2010年以來新高。

  展望2015年,全球經濟將繼續複蘇,中國出口增速將保持穩健,預計明年商品出口增速將達9%。另一方面,由於房地產市場仍在調整和部分制造業產能過剩,預計內需仍將保持疲弱,因此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增速將有所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仍將承壓。

  經常項目盈余擴大將加劇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但摩根大通預計2015年人民幣不會繼續升值。預計到2015年底,美元/人民幣將達到6.15元,與2014年底目標相同。但預計匯率波動性將會加大,明年上半年國內經濟疲軟和聯儲加息預期所引發的美元強勢可能讓人民幣站上6.20。


  9. 中國經濟轉型對世界其他地區影響如何?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結構性調整勢必會產生全球性影響,可以分為兩個領域:

  (1)大宗商品

  摩根大通稱,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幾乎吸收了大部分新增大宗商品需求,包括粗鋼、鋁、銅、鎳、鋅、鐵礦石等。全球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已經結束,且中國經濟增速正在放緩,因此中國的大宗商品消費需求露出疲態。

  但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會崩潰,因中國經濟轉型並不意味著將放棄投資。中國投資占GDP比重2013年為47.8%,是不可持續的。轉型目標是將投資降至更合理的水平,如2020年降至35-40%。這意味著中國投資將會減速,但並不會崩潰,因此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存在。



  (2)對外直接投資(ODI)

  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ODI)近幾年迅速擴張。 200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265億美元,比外商直接投資(FDI)835億美元要少得多。但到了2013年,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猛增至1080億美元,僅略低外商直接投資1180億美元,預計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將首次實現超越。

  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源於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以及政府的支持。首先,政府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限制放寬。其次,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多達12份自由貿易協定,包括近期的亞太自貿區。第三,中國的國際金融地位大幅上升,擁有更大話語權,如近期主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此外,海外並購也是對外直接投資猛增的重要推手,且呈現三大特征:1)並購主體從央企逐步多元化,跟多的私營企業也加入到海外並購浪潮中。2)從行業來看,從資源和礦產行業向制造業以及其他行業轉變。3)中國海外投資不再局限於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逐步拓展到發達市場,美國目前就是中國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國。



  10. 中國結構性改革下一步是什麽?

  去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深化改革的進程,預計2015年中國政府將主要推進財政和行政改革,以及國有企業改革、土地政策以及戶籍制改革。

  當前階段,摩根大通認為,中國政府將繼續循序漸進地推進各方面的改革。因此,我們看到幾乎所有領域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卻難以獲得突破性成果。這種漸進的改革將有助於維護金融穩定。考慮到近年來中國財政失衡問題的快速積累,摩根大通認為這是中國政府近幾年需優先考慮的一個問題。

  1)金融改革

  預計2015年金融改革仍將延續2014年的步伐,包括利率市場化,匯率改革,資本賬戶開放一級人民幣國際化。此外,發展國內資本市場也成為近期政府的重點工作,以建立多渠道的融資體系,分散金融風險。如註冊制、加強上市公司監管和建立退市制度等。而滬港通的開啟和加大QFII/RQFII配額將吸引更多海外機構投資者進入A股,這將有利於中國股票市場的長期發展。A股在2015年能否被列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仍有待觀察。與此同時,債券市場近年來增長迅速,到今年10月債市規模已增至29萬億元,較2010年增長了43.2%。

  2)財政改革

  2014年中國在財政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績令人鼓舞,包括改善財政預算管理體系,主要瞄準地方債;健全稅制體系;建立更完善的地方財政收支體系。預計前兩點仍是2015年財政改革的重點。

  3)行政改革

  預計明年國務院將繼續推進李克強此前定下的目標:任期內行政審批事項要再削減三分之一。這將有利於市場在經濟活動和資源分配方面發揮更重要角色。

  4)戶籍制度和土地改革

  戶籍制度和土地改革是緊密相連的,與土地權利相關的改革(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對戶籍制度和土地改革都有很大影響。而最近的改革意見似乎更傾向於將二者分離開來,避免改革進入死胡同。

  戶籍改革建議的重點是廢除中小城市的城市戶口和非城市戶口的劃分,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建立居住證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然而,統一的戶籍制度並不會自動解決不平等待遇問題。摩根大通認為,目前的戶籍制度改革,只是消除戶籍差異的一個中間步驟,但沒有解決城市戶口和非城市戶口待遇不平等的敏感問題。因此,預計短期內戶籍限制將繼續存在。

  土地改革近期關註的焦點是明晰土地產權,這是未來更深層次改革的必要步驟。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澄清和明確土地所有權、承包權,並允許經營權轉讓。試點經營權流轉的改革將在未來1-2年在地方開展,但是全國範圍的土地改革可能仍需要等待幾年。土地改革可以說是整個改革進程中最複雜、最困難的任務。

  5)國企改革

  地方國有企業改革似乎在實現混合所有制方面更加積極和靈活。例如,重慶的目標是未來三到五年,將三分之二的地方國有企業轉變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另一方面,上海改革計劃的重點是基於國有企業的特點和優勢,如競爭、功能和公共服務等。與地方國有企業改革相比,中央國有企業改革似乎缺乏清晰的目標。( Wind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35

新三板十問:什麽樣的企業適合掛牌新三板?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1/150114.html

黑馬說:新三板火了。無數的中小企業想要掛牌新三板,獲得資金和企業價值的提升。但你真的懂新三板嗎?你的企業能上新三板嗎?能上就一定要上嗎?掛牌的具體操作流程是怎樣的?

帶著這些問題,黑馬會文創分會請來了北京藍石律師事務所何勝文律師為有掛牌新三板需求的企業創始人解答了他們的疑惑。

口述 | 何勝文
整理 | 田牧

 

一問:新三板啥時候開始火了?

何勝文:新三板是針對主板和中小板而言的,所以叫它新三板。最早的根源來自於中關村的股權交易市場,新三板市場真正火爆的轉折點有兩個。第一個是2014年5月份新三板的結算系統從深圳全面移交到北京來,全國統一的結算系統建立。第二個轉折點是2014年8月份做市商制度的推出,這個制度推出後,帶來了中小板整體的變化和繁榮。


二問:新三板和創業板、主板的區別是什麽?

何勝文:新三板企業的股東一般不超過兩百個人,如果超過兩百個人的話是不批的。

另一個是交易方式的不同,新三板目前的股票交易只能協議轉讓或者是做市,目前競價交易這個方式還沒有實行。主板和創業板一般都是競價交易,通過掛牌不但企業的融資能力提高,市場可能會增值,更主要的是企業的規範性會提高很多。


三問:掛牌新三板對企業有什麽好處?

何勝文:主要有以下7點:1、提升公司治理規範度;2、實現股份轉讓和增值;3、提高綜合融資能力;4、發行優先股,拓寬融資渠道;5、獲取更多發展資源;6、進入主板市場的快速通道;7、提升企業公眾形象和認知程度。


四問:哪些行業適合掛牌新三板?

何勝文:掛牌的股轉系統青睞的公司有文創公司,和互聯網相關的信息技術、環保節能這些領域也比較熱。傳統領域比較慎重,主要看傳統領域的產值、價值、產業鏈好不好。在農業方面,如果是基礎農業,股轉系統不太看好,因為農業系統投資的周期比較漫長。做小貸公司,P2P這種就不太好。有風險的都不太看好,稀缺性很重要。

在這個地方我要強調一下,經營能力和虧損沒有必然的聯系。有一些企業虧損也可以掛牌,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中就有每年虧損一個億的,他還是在經營著。我們認為盈利率、收益這是評判一個公司做市空間和產業的重要標準。


五問:什麽樣的企業能掛牌新三板?

何勝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不受股東所有制性質的限制,不限於高新技術產業,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依法設立且存續滿兩年;

二、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三、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範經營;

四、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

五、主辦券商推薦並持續督導;

六、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要求的其他條件。


六問:那國有企業或者外資企業是否可以申請掛牌?

何勝文:《業務規則》第2.1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不受股東所有制性質的限制。”因此,符合條件的境內股份公司包括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均可申請掛牌,對國有或外資持股比例、股東背景也無特殊要求。

如申請掛牌的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國有股東或外資股東,申請掛牌材料除常規材料以外,還需增加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出具的國有股權設置批複文件及商務主管部門出具的外資股確認文件。


七問:掛牌新三板是怎樣一個流程?


何勝文:掛牌具體的操作流程如下:

1、中介機構二次進場,進行盡職調查;2、律師制作《法律意見書》;3、券商制作《公開轉讓說明書》;4、主辦券商內部審核;5、向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報送備案文件(至審查“齊備性、完整性”,有需要時提出補正要求;完全符合條件的,出具《接受確認單》);6、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意見反饋(送至申請人及主辦券商;申請人在收到反饋意見後的30個工作日內提交反饋回複意見,實踐中會更短。);7、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備案確認(出具同意或不同意掛牌的審查意見);8、證監會核準公開轉讓(在受理申請文件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準予或不予行政許可的決定);9、公分初始登記、辦理掛牌手續。


八問:做市商制度是什麽?

何勝文:做市商制度指的是,在證券市場上,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證券經營機構作為特許交易商,不斷地向公眾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並在該價位上接受公眾投資者的買賣要求,以其自有資金、證券與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

做市商制度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股票市場活躍起來,讓交易流通,股票流通。做市商制度的優勢有很多種,可以保持市場的流通,防止操作做假。


九問:公司高管或實際控制人在國外擁有居留權且較長時間駐留境外是否會對其勤勉履行職責造成不利影響?如影響,如何妥善處理該種關系而不影響公司掛牌新三板?

何勝文:一般做法是由實際控制人合理安排好公司幾個關鍵崗位的負責人,一般事務由他們妥善處理,較大事務通過通訊、電郵、視頻會議等方式向實際控制人請示,協商好處理。公司遇到重大事務,實際控制人可直接到公司現場指揮處理。


十問:區域性股權交易場所掛牌公司是否可以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如可以需要履行什麽程序?

何勝文:符合條件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場所掛牌公司均可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相關業務規則規定的掛牌程序。但在申請掛牌前須停止其在區域股權市場的轉讓、發行等行為,已進行的發行、轉讓行為應合法合規,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前應完成在區域股權市場的掛牌手續。\版權聲明:本文述者何勝文,整理田牧,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以下是根據采訪內容摘選的十個問題:

1.有媒體用“銷量慘淡”來形容fiil的銷量,您怎麽看?實際情況怎麽樣?

汪峰:我記得我在大概移動大會上當時說到的,那時候我們銷量大概5萬臺,現在差不多將近7萬臺。對於一個6~7個月的新生品牌來講,這個銷量我覺得還是不錯的。而且我從來也沒有打算fiil從一開始就只求數據只求量,我希望它是一個長久的、能夠越來越受人歡迎的越來越棒的品牌。尤其是我們接下來會推出越來越多的款,而不只是過去的三款。

還有就是我不擔心我們的銷量,fiil肯定會是一個越賣越多,最終會讓很多很多年輕人會當做他聽音樂的必備品,我有這個信心。所以在一開始我們要打下很多的基礎,無論是品牌的特性,還是對於產品極為嚴格的研發,包括去開發很多更人性的功能,這個我們投入了很多精力、物力、財力。

2.未來會推出新品嗎?是否可以透露更多的信息?

汪峰:新品超越了耳機和聲音的範疇,會和用戶在交互上有特別重要的突破,在多項功能上面非常人性化的,有些功能超出你們的想象的,是你們能夠更簡便的聽取音樂,超出你們的想象的人性化。而且我們還在耳機存儲和音樂源這方面做了重大突破。

3.新品的名稱?未來醒醒媽會為Fiil代言嗎?

汪峰:這款新產品的名字叫DIVA,它的含義就是最高級別的,有點類似圖騰和象征意義的女神。於耳機來講,起這個名字就是因為賦予了它更多超越了本身的意義,更加人性化,我們相信它會成為年輕人的生活必備伴侶。不排除(章子怡代言)這種可能性,我要在適合的時候看看有沒有這個打算。到底會不會有答案呢,以後就會知道了。

4.元璟資本去年投資了Fiil,Fiil可以說是泛阿里系的一員,據說,fii作為硬件未來會不會被整合到阿里星球的音樂項目里面?

汪峰:準確意義上講不屬於阿里系,的確元璟資本確實是Fiil的股東,和馬雲先生也是不錯的朋友,我希望未來能和阿里有更多的合作,我想在產品程度上來講應該更多地學習這些偉大的企業。

5.提到了資本,公司預期什麽時候可以實現收支平衡?有融資計劃嗎?Fiil公司現在大概多少人?負責研發的人數大概有多少呢?

汪峰:整個團隊的研發隊伍占整個人數的70%,團隊大概70~80人,我們在研發上投入很多。收支平衡不是我們考慮的最主要問題,因為我們對Fiil很有信心的,現在我們都處在一個良性的循環當中,對這塊我們一直很有信心。我覺得一年的時間10萬部應該沒有問題,這個數據肯定達到收支平衡,而且這是我們的保守估計。

融資是在我們這款下月發布推出的新產品之後,我們會有下一輪融資的打算。

6.耳機設計需要多方面的專才和經驗積累,公司的研發團隊力量如何?

汪峰:每一款產品是基於前面產品作為基礎。我們現在更多投入開發交互功能和更人性化的體驗,這一定是未來趨勢的體現,包括耳機與流媒體的。Fiil在最早的時候,我就對研發團隊非常有信心,在這方面是我引以驕傲的。

7.年輕人寧願花4000、5000元買一部手機,也不願花1000元買個耳機,怎樣看Fiil的市場空間,是否註定是個小眾的產品?作為國產耳機的代表,Fill耳機如何站穩中高端市場?

汪峰:我覺得這個問題我早就考慮過,它是一個事實,但是它是有原因的。我認為滿1000元左右耳機的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少,也肯定不會我們樂觀估計的那麽多。但是重要的還是在於用戶的體驗,是否真正的切入用戶剛需,在同樣價位的下面更多我們的身邊人會去關註和相信國外的品牌。我覺得這個沒問題,因為國外品牌一直做的很不錯,但是負責任地說,Fiil在各個方面的數據、質量以及創意,絕對不屬於任何同價位的國外任何一個品牌。

8.我們知道,您的歌曲基本是原創的,那麽在做耳機時,您是如何體現自己的原創技術?目前是否已經對自己研發的技術進行專利保護?

汪峰:我們耳機其實有很多的技術和開發、研發方面都是有專利的,都是享受專利保護的。一款產品它,尤其是Fiil開發產品的很多新技術和體驗方面的突破都會盡早的申請專利。謝謝你的提醒,我相信慢慢的會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而且這個其實就是我們的財富。

9.以Fiil為例,之前您提過作為產品經理您主要提供了耳朵與設計感,未來您還會在產品上加入什麽汪峰元素。去年,您曾說“希望我的耳機和我沒關系”,Fiil今後如何去汪峰化?

汪峰:作為我對於耳機的作用,我覺得在初期是一種積極的作用。對於大眾的認知,還有就是這些方面都會起到比較好的作用。但是一個產品終究不應該依附於某一個個人,即使是明星,產品本身的出色度和強大才是根本的。我從一開始對這點是很清楚的,所以慢慢地去汪峰化也不是一個好像神秘的事情。其實去汪峰化就是產品本身強大,只要產品本身足夠出色和強大的話,它本身就是一個IP,不需要依附於任何人。

10.產能還是大家比較關註的問題,報道稱fiil耳機出貨量受代工廠供貨能力限制,能否透露代工廠方面合作情況?供貨問題是否解決?最後,請您分享下過去一年跨界創業的心路歷程以及對耳機行業的感受?

汪峰:給我們代工的都是一線的代工廠,質量包括能力方面都不會有問題的。對於困難不要輕易放棄,和覺得天好像要塌下來了。任何產品都要經歷很多波折,任何產品都需要在夾縫中求生存最後勝出。所以對於我們來講,到現在我對未來始終是信心百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40

十問巴曙松:資管新規系列配套文件落地是動態微調,非全面轉向

隨著一系列資管新規的配套文件靴子落地,資管行業又迎來新變化。一方面,隨著過渡期更多彈性安排明確,一些銀行目前正在積極發行“老產品”,“資產荒”正在得到緩解。

從實際出發對資管新規的一些細節進行明確,增加了可操作性,及時緩解市場焦慮情緒,有助於改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有助於表外融資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回升,將為實體經濟創造健康的貨幣金融環境。但另一方面,市場也在擔憂,系列配套文件是否會增加兩年過渡期後的監管壓力?甚至是對資管新規的轉向?

“目前機構多發老產品並不意味著多數金融機構會選擇違背資管新規的目標、過渡利用《通知》中更有彈性安排以謀取短期的利益。”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指出。

巴曙松在第一財經研究院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推出的《中國金融風險和穩定報告2018》中指出,在資產新規的推動下,剛性兌付逐步被打破之後,資產管理行業在整條產業鏈上預計逐步會出現持續性的變革,從上遊的基礎資產融資方、到作為金融中介的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到下遊的普通投資者,均需要對資產新規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化。報告第二章《資管新規與打破剛兌》由巴曙松撰寫。

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巴曙松,他對近期市場最關心的十大問題一一詳細解讀。

(攝影:潘石屹)

1.配套文件是資管新規的放松?

巴曙松:7月20日,一行兩會發布了系列資管新規的配套文件,分別是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及《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及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從文件內容來看,這一系列的配套文件總體上是對2018年4月28日發布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也即業界所稱的“資管新規”的細化和完善。如果說資管新規確定的是總體的政策框架,那麽,細則就是在這個大的框架下的進一步明確和完善。一方面,出臺的配套文件中並沒有出現與資管新規中的要求直接沖突的地方,因此,系列配套文件的出臺並沒有出現對資管新規政策的方向性調整。

另一方面,資管新規的實施,會顯著影響整個投融資市場,其政策效應是逐步顯現出來的,資管新規實施的政策效應,也會與其他政策工具產生的效果形成疊加,因此,在大框架之下確定這些細節文件時,動態地評估資管新規已經產生的效應,在不違反現有大方向的基礎上,就實施的進度、力度、範圍進行適應性的微調,也是必要的。

市場之所以形成對機構監管要求有酌情放松的感覺,應當主要來自於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不僅明確了公募類產品可以適當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同時對於過渡期內部分產品的久期、估值方式等做了更為富有彈性的安排。

但同時我們也應當註意的是,其一,資管新規中原有規定是“公募產品主要投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從未明確“公募產品不得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在資管新規落地執行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特定情形下執行從嚴要求而暫不允許公募產品進行非標投資的情況發生,或會對市場及部分企業的融資安排造成一定的沖擊或影響。針對這種情況,監管部門及時發布了《通知》對該點進行明確,以保持資管新規在執行和落地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因解讀不同而造成偏差。

與此同時,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也對於銀行理財產品進行非標投資時的限額和集中度做了更為詳盡的規定;該項規定與“資管新規”和《通知》中所作的規定內容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補充,不過對非標投資進行更為規範管理的大方向並未發生方向性的變化。

其二,《通知》中對於部分產品在久期、估值方式等內容的放寬,主要還是限於過渡期之內,並未明確在過渡期之後此類產品是否還可以按照《通知》中所確定的方式繼續開展業務。但是從趨勢看,資管新規對金融體系的影響非常深遠,特別是在去杠桿的過程中,資管新規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在總體上取得滿意的效果,還需要與其他各項政策配合,避免監管政策單兵獨進。另外,根據資管新規實施後產生的政策效果,動態進行評估,則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進行合理微調,也應當是資管新規實施過程中的題中應有之義。我曾經參與過1994年的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在這個影響深遠的改革中,在改革正式啟動後,根據實施中的反饋,先後發布了各種各樣的完善和補充性質的文件數十份,這些微調的文件,也為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成功實施奠定了基礎。

2. 非標回表進程是否會變緩?

巴曙松:首先,不論是“資管新規”、還是其配套文件,到目前為止,從方向看,均不意味著資產管理市場發展的方向是“回表”。資產管理行業作為金融體系的一種形態,在金融體系中有其獨特的功能,在中國金融市場近十數年的發展過程中,資產管理行業迅速發展,帶動許多資金資產由表內專向表外,一定程度上是金融體系自身不斷發展、特別是適應市場化的利率環境和跨領域的大資管配置的內在要求。

與此同時,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過程中,因為多種原因在一些業務形態中形成了“剛性兌付”的特征,將銀行表內的資金資產以“影子銀行”的形式轉向了資管市場;這部分資金或資產在資管新規頒布實施之後,部分會陸續回到銀行表內。

在這部分資金和資產陸續回表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對市場和對部分企業融資安排可能造成的沖擊,因為這些渠道畢竟在事實上形成了部分實體經濟的融資來源,因此央行頒布了《通知》以使得該進程變得更為平穩、更為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但無論過渡期節奏如何,在過渡期末,即2020年底,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這些都是需要落實的。

目前,基於《通知》中對於過渡期節奏做了更有彈性的安排,部分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擬多發行一些“老產品”以應對產品規模收縮導致的負債端相對於資產端過於不穩定的狀況,這是基於各家金融機構為防範自身風險所做出的理性選擇,並不意味著多數金融機構會選擇違背資管新規的目標、過渡利用《通知》中更有彈性安排以謀取短期的利益。預計在“資管新規”及系列配套措施的指引和要求下,金融監管部門與市場會形成良性的互動,最終實現資產管理體系的平穩轉型。

3.銀行理財“量價齊跌”將扭轉?

巴曙松:銀行理財的轉型,可以說是此次監管層推行資管新規及其配套文件過程中,所面臨的最為重要、也是難度最高的領域之一:一方面,30萬億左右規模的銀行理財是其他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最為重要的委托人,其運行模式的變動具有最為廣泛的市場影響;另一方面,其龐大的規模和原有的運轉模式使得其轉型難度不小,如果處理不慎,或帶來局部金融風險的積累。

因此,在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十分慎重。過緩則轉型進展遙遙無期,過嚴則或可能人為觸發金融風險。此次《通知》對於過渡期做的更為有彈性的安排,一方面銀行理財發行量會根據各家銀行的自身需要適度放量,以滿足過渡期平穩度過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金融監管部門也會隨時保持密切關註,預計也不會放任銀行理財在此期間無序擴張。

從目前的情況看,銀行理財預期收益型產品的收益率主要還是與銀行間市場短端利率水平直接相關,與資管新規推行的節奏和進度還沒有構成十分直接的關系。

4. 資產管理機構類型將被逐步淡化?

巴曙松:資管新規的基本原則之一,即是同一類型的資產管理產品,不論其發行的金融機構是那種各類型,都不應當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樣就避免了監管套利。因此,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後,只要底層資產、投資策略和產品設計相同或相近,同一類型的資產管理產品均會體現出相同或相近的“風險-收益”特征,其基本的風險收益機理是一致的,監管要求也應當是一致的,因而也就相應地會受到某一種“風險-收益”偏好類型的投資者的歡迎。

未來,隨著資管新規逐步落地,資產管理機構的機構類型也將被逐步淡化,資產管理能力、產品設計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品牌、金融科技引用等因素將會成為各家資產管理機構比拼的核心內容。一家資產管理機構如具備更為優異的資產管理能力、更為敏銳的產品設計能力、更為嚴謹的風險管理能力、更為響亮的資產管理品牌、更為高效的金融科技手段等,則其自然會獲得較大的成功和較為廣闊的發展機遇。

5.哪類產品將率先破剛兌?

巴曙松:研究表明,銀行發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以預期收益形式發售的集合信托產品,基金子公司以預期收益形式發售的一對多專項計劃都屬於“強剛性兌付意願”的資產管理產品。此類資產管理產品在法律上雖不具備剛性兌付的義務,但是基於各種原因,資產管理機構往往對此類產品具有較強的剛性兌付的意願。

以上幾種類型的產品,並非全部都是資金池模式,也並非必然要以“打破剛性兌付”收場。其一,此類型中有大量的產品,底層資產是非標準化債券資產,其有到期結束的概念,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設置也充分考慮到了這類產品的到期結束時間。因此,以非標為投資標的的、“一對多”類型的資產管理產品,只要未發生信用風險,基本均會在2020年底之前到期,實現平穩過渡。當然如出現了信用風險,依據資管新規要求,還是必須“打破剛兌”,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投資者進行補償。

其二,部分集合類型的、以資金池模式運作的資產管理產品,如券商預期收益型大集合等,監管機構在與市場的溝通互動中基本形成了規模逐漸遞減、到期並表結束的過渡安排。即在過渡期末,資產管理機構一次性吸收此前預期收益型產品形成的損失,此類產品今後不再允許存在。

其三,部分資金池模式運作的資產管理產品,如銀行非保本理財等,總體來講還是在監管的要求下,根據資管新規及其配套措施逐步、有序地減少規模,同時發行新產品承接客戶需求和符合新產品要求的資產;部分非標類、股權類等資產在過渡期結束之後采取回表或與監管部門協商等方式妥善處理。

總體來說,監管框架在基本原則和實施進展中,總體還是體現了“新老劃斷”的原則,“剛性兌付”並不需要被強行人為打破,通過舊的產品逐步減少,發行新產品逐步替代的方式,實現資產管理行業不同業務模式之間的平穩切換,應當是主流的方式。

6.資管子公司前景如何?

巴曙松:在資管新規推出之後,多家銀行從戰略角度考慮,積極布局資管子公司。相較於此前將資管業務混同於“影子銀行”模式進行操作管理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進步。

首先,銀行資管子公司相較於其他類型的資產管理機構,仍然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商業銀行依舊擁有廣泛的網點和渠道,依舊擁有豐富的客戶群體和融資需求資源,這些優勢不僅可以幫助商業銀行在資產管理行業轉型過程中占得先機,也有助於商業銀行發展FOF、MOM等業務模式。

但是,商業銀行成立資管子公司也面臨著不少較為現實的問題:比如商業銀行作為一個龐大且完善的體系,在文化,人事、薪酬等體制機制方面有其獨特的要求,但是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也對文化和相關體制機制有一定的要求;如何平衡商業銀行其他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之間在文化和相關體制機制內在需求的異同,是商業銀行成立資管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另外,此前多數商業銀行在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過程中,往往習慣於資金池模式運作,投研方式較為簡單,通常並沒有搭建自身的投研體系,缺乏相關的經驗積累和人員配備。在商業銀行成立資管子公司後,首先需要對自身的資產管理業務如何開展進行戰略性的定位,明確自身在資管市場上所扮演的角色並確定與之相匹配的商業模式;同時需要在文化、人員、體系、機制等方面進行梳理和再建設。總體而言,商業銀行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依舊具備較大的優勢,但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7.後資管新規時代如何提高投研能力?

巴曙松: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步落地實施,資產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將會是各家資管機構比拼的核心內容。當前,公募基金和部分券商資管、保險資管在投研能力建設方面具有較長時間的積累,在投研能力競爭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而其他資產管理機構則面臨盡快從原有的相對較為粗放的資產管理業務模式中轉型、構建並提升投研能力。

投研能力的建設更類似於是一個體系或者是生態的建設。例如,需要具備優秀的投研人員,同時需要與之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以及文化的配套;優秀的投研人員,在完善的管理機制下,以正確的投研方法下工作,才有可能較為持續地產出優秀的投研成果。

8. 過渡期市場焦慮是否消除?

巴曙松:隨著資管新規以及其配套措施的陸續頒布,市場對於資管新規的內容、方向與目的應當日益明確;如今市場還不明確的是關於資管新規執行的節奏,以及執行的節奏對市場可能會造成的影響,這需要監管機構與市場保持密切的溝通與良性互動。

未來一段時間內,商業銀行面臨著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通知》也明確了“為解決表外回表占用資本問題,支持商業銀行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的方式,對商業銀行資本進行補充。但是,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在市場上目前看來還比較缺乏流動性,通常的情況是幾家銀行通過表外理財互持他行二級資本債的方式互相解決問題。隨著資管新規的持續推行,銀行表外理財部分也將面臨一定的調整改革,是否會對二級資本債的發行形成一定的壓力也有待觀察。

9.為何適度放開期限錯配?

巴曙松:資管新規對於期限錯配問題做了較為充分的考量,如給予較為寬泛的過渡期,對新老產品續接做了一定的安排等。因此自資管新規頒布之後,市場上並未出現較大規模的資產拋售,可以說在市場風險方面,資管新規已經做了較為妥善的安排。

《通知》中對於“過渡期內銀行定期開放式產品持有資產組合的久期不得長於封閉期的1.5倍”的規定,個人人為,其政策目的並非在解決過渡期內期限錯配問題,而應主要是針對此類產品的估值方式、資產期限結構等做了一個較為系統性的、更為妥當的安排調整;適度放開錯配使得過渡期內的安排變得更有彈性。

10.如何加強投資者教育?

巴曙松:從當前的市場實踐來看,資管新規執行過程中,各類資產管理機構的轉型速度要高於投資者“風險-收益”偏好轉變的程度;從短期內的實踐來看,打破剛性兌付不僅沒有削弱現有的預期收益型產品的吸引力,反而使得還在續發的預期收益型產品變得更為稀缺和受歡迎。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不少凈值型產品在一定的產品設計和投資策略下,也基本可以實現較為穩定的投資收益的效果。因此短期內,隨著預期收益型產品的逐步退出,部分低“風險-收益”特征的產品會較為迅速地承接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得到一定的發展。

但是,隨著剛性兌付逐步被打破,投資者也有一個自我“風險-收益”偏好逐步發現和重新定位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部分投資者的“風險-收益”偏好將會變得更為健康和理性,多樣化的資產管理產品均逐漸會找到適合自身的客戶群體。

調查數據表明,當前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風險分布呈現的是一個“U”型分布,極低的風險偏好和極高的風險偏好呈現兩極分布,中間部分占比較低。理論上講,這個風險分布形式是有待改進的,這既是剛性兌付產生的原因,又是居民與具有剛性兌付特征的資產管理體系長期互動而被扭曲所形成的結果。這種不正常的分布,需要在資管新規逐步推行的過程中,投資者、市場、金融機構、監管層長期互動的過程中逐步扭轉過來,投資者也需要更多的金融常識去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39

野生捕獲甄文達 Yan Can Cook十問

1 : GS(14)@2015-03-27 01:16:56





甄文達難得在港出沒。


影壇有發哥,個個人見到他都會笑呵呵,誓言要野生捕獲。而廚界裡同樣有江湖地位又個個見到他都一定笑聲連連的,便一定要數到Yan Can Cook的甄文達師傅。甄文達雖然定居美國,但卻經常四圍走,飛完香港又會隨時上廣州,緊接又會上海再飛馬來西亞,行程比空中服務員還緊密呢!難得碰巧他路經香港,當然要捉住他。平日看他煮菜的手藝勁,但對他個人的認識和口味又知道多少呢?



關於甄文達

Q1:在家會不會煮飯?
A1:如果我在家,一定是我煮飯,買菜、煮飯、洗碗,倒垃圾都是我!如果等我太太做,一定餓到標冷汗!
Q2:最喜歡吃麼菜?
A2:我自己很喜歡吃潮州菜,潮州霸王的師傅是我老友,大家很友好,所以每次去,他都會做些特別的菜式給我,再加上機鐵附近有間潮州百樂,再加上機鐵附近有間潮州百樂,所以我上機前會去那兒吃東西。因利乘便,再加上人人都識我,所以一定給我最好最新鮮的。
Q3:男粉絲還是女粉絲多?
A3:我的擁躉都是男士為主,因為我用把刀用得好,他們覺得很有男士的風格,有一次去到多倫多,有一個男觀眾是消防員,原來他花了兩小時坐火車,專程來看我。其實我的觀眾層面很廣,男女老幼都有,可是最少嘛,就是美女!



關於香港

Q4:最喜歡的香港街巿?
A4:因為我不是長住香港,平日很少去街市買菜,但很多時也會帶外國廚師去鵝頸橋的露天街市。那個街市雖然細小,但空間很開放,蔬菜、水果、海鮮等各個攤檔都排列清楚,附近也有些小店,像是賣麵呀,甚麼都有。
Q5:會推介甚麼香港土產給外國廚師?
A5:外國人最少接觸乾貨海味的食材,通常我一定會帶外國廚師朋友去西環海味街去看不同的食材,像是鮑魚、燕窩、海參、乾貝,還包括鹹魚,所有不同的海味都會看。



關於外國中菜

Q6:有沒有遇過不懂翻譯的中菜?
A6:好像北方菜中有道叫夫妻肺片,國內是直譯的,就叫Husband and wife lungs!我的譯法則是“Husband and wife gourmet delight”,將剩下的頭頭尾尾做成美食,由兩人構思出來的。
Q7:外國的咕嚕肉同中國的有無分別?
A7:通常在香港吃到的咕嚕肉,以半肥瘦豬肉來做,炸得外層脆口,內層鬆軟,配料方面最多只加菠蘿或少許荔枝。而外國吃到的咕嚕肉則五花百門,醬汁會很多,不是剛剛沾住表層的份量,而是有大量醬汁包住,而且一定有青椒、紅椒、菠蘿,味道口感會完全不同。
Q8:有見過外國才有的中菜嗎?
A8:外國人最喜歡春卷,他們所謂的春卷非常巨型,用的不是春卷皮,是用一大塊雲吞皮包的,外面再有很多豆皮,一層一層的。吃的時候是用甜酸醬,不是用酸梅醬點,而且還包有很多菜,是大隻的巨無霸春卷。



關於入廚

Q9:自製可保存的清雞湯?
A9:每星期我都會在家自製雞湯,我會買很多雞骨、雞肋,還有豬骨、牛骨,加入洋蔥、紅蘿蔔、薑、蔥、香茅,還有少許蝦米和一兩片乾魷魚去熬煮。通常我會煮一大煲,然後一直煮到水份剩下約煲的三分之一便先取出,再在原煲又加加一次水再煲,將兩次煲好的湯混合,待涼後放入雪櫃,隔天會有層厚肥油浮面。把油去掉,剩下的湯很濃很清,沒有油。然後我會用膠盒分開十份,每次用一份,煲湯煮菜都可以加,在一星期內要用完。
Q10:如何令素食更鮮味?
A10:如果我在家,一星期我會吃兩次素,因為我們身體根本不用這麼多蛋白質,食素還有一個好處是通腸胃,可多吃大葉蔬菜,例如君達菜、芥菜、大白菜。煮的時候可以加入很香的香菇。又或者在做湯炒菜時,可加入新鮮的香料如香茅、芫荽、蔥、薑、蒜,味道便出來了。記者:謝翠玲攝影:林栢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326/190897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80

【十問旅遊記者】有冇被逼吃過不喜歡的食物?有冇遇過恐怖襲擊?

1 : GS(14)@2016-11-29 00:15:40

近年頌華專注編輯工作,多了時間留港,可以照顧貓貓。



做過街訪,十居其九的人都認為任職旅遊記者是「好荀」,對這份工作充滿憧憬,同時又充滿疑問。鄒頌華是著名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的特約作者,主要撰寫內地和台灣版;而卓文慧(Joanne)入行16年,遊走過70個國家,住過1000間酒店,是位資深旅遊記者。



她們解答了十條街頭受訪者的問題,為我們剖析這份令人羨慕的工作。1.點樣先做到旅遊記者?鄒:好奇心好緊要的,要懂得寫作。寫作不好,還是不能的。2.有沒有被逼吃過不想吃的食物?
J:有!食物方面,我最討厭是野味和不能吃的動物。3.幾錢人工?鄒:我的生活都算過得不錯,有能力付家用。4.是否所有都是饍稿(宣傳稿)?
J:讀者不是傻的,寫饍稿讀者是知道的5.有沒有遇過恐怖襲擊?鄒:哪類型的恐怖襲擊?哈哈,沒有,我不是去戰區。6.將興趣變成工作,會否連興趣都變得很大壓力?
J:不會要視乎自己如何調節7.只為採訪,但不想做的事?鄒:最不過想去內地不同城鎮的汽車站,那兒不是一個久留的地方,大家不會想待在那裡。8.見過最特別的民族是哪個?
J:藏族的文化。因為他們不是富有但願意無條件幫助身邊不同的人。9.最難忘的地方?鄒:新彊。過去十幾年去過幾次,見證這個地方的轉變。10.你喜歡工作嘛?
J:非常喜歡!我想我會做到有日飛不起為止。鄒:鄒頌華
J:卓文慧(Joanne)記者:劉芷晞攝影:潘志恆、周芝瑩、徐振國


頌華最討厭內地的汽車站,但班次時間表、目的地等自助旅遊所需的資料都在這裡找到。

新彊是頌華最難忘的地方。圖攝自新疆的墳場。

工作讓Joanne接觸不同的地方和思想,讓她覺得得著大於辛苦。圖攝於印度。


Joanne一次在克羅地亞採訪期間,有幸遇上總統,更與其合照。

記者平時要一人分飾幾角,即使出海著住救生衣都不忘要攝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8/198477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23

【十問男神】黃子華現真身棟篤答哲學問題考起佢

1 : GS(14)@2016-12-31 01:10:18

子華神答市民問題時,表情搞鬼,交足貨,絕無hea答。



黃子華作為香港棟篤笑始祖,騷內金句多不勝數,最離奇的是十之八九的金句皆預言成真,不過今年他卻說香港社會已經令自己笑不出,所以暫時都不會再登台做棟篤笑。我們知道大家都有很多問題想問子華神,所以特地找了子華現真身,一一解答大家的問題。想知市民能否?到子華即場表演棟篤笑?即刻去片!



場地提供:Liquid Gold記者:黃子卓攝影:黃子偉、鄧鴻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30/198808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7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