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官媒電台 侵港大氣電波發射功率高本地173倍 協議如虛設
1 :
GS(14)@2016-03-09 16:12:30■深圳梧桐山發射站功率料達86千瓦,較本港強173倍。夏家朗攝
【本報訊】《蘋果》調查發現,香港的大氣電波頻譜已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為首的4個內地官媒電台攻入,網頁公然把香港列為指定廣播地區,遠至港島南部也可清晰收到普通話節目,發射站強度更較本港高173倍,完全漠視兩地早年簽訂的協調協議。商台指一直關注問題,但只能交通訊辦處理。通訊辦默許節目在香港廣播,國際電信聯盟指涉中國內部事宜拒回應。記者:梁御和 林偉聰
■港大副教授張星煒用頻譜分析儀測試政總一帶的訊號強度。
香港只有3個持牌電台,租用FM88至108MHz頻譜廣播。為免與內地電台頻譜互相干擾,香港及廣東省政府在2000年簽訂《頻率協調協議書》;現時越接近內地的發射站,發射功率也會調低,避免過強的本地訊號覆蓋內地。相反,現時由新界北區至港島鴨脷洲也接收到逾10個內地電台節目。收得最好的分別為深圳人民廣播電台(89.8MHz)、廣東人民廣播電台(91.8MHz)、中央人民廣播電台(95.8MHz)及中國國際廣播電台(107.1MHz)。各台官網更將香港列為指定廣播地區,發射站位於深圳梧桐山。記者邀請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張星煒走訪全港11個地點,以頻譜分析儀分析訊號強度。按記者測試,強度高於-120分貝微瓦(dBm/Hz),家用收音機可清晰接收。
訊號遠至鴨脷洲
以金鐘政府總部為例,該處收到近10個內地電台節目,深圳電台訊號高達-98分貝微瓦;鴨脷洲也收到5個內地電台,強度達-111分貝微瓦。越接近新界或高地,內地訊號也越強。大帽山荃錦公路收到的最強訊號,首9個全來自內地,強度由-70至-86分貝微瓦不等。沙頭角紅花嶺更錄得最高的-61分貝微瓦,較商台訊號強約千倍。官方資料指,深圳梧桐山發射站的發射功率為10千瓦(kW);大埔九龍坑山只有0.5千瓦。惟張星煒以收集的數據估算,深圳實際發射功率較本地強173倍,即高達86千瓦。張估計,內地或以放大器及天線加大強度,將訊號指向香港發射。張又指,內地其實可調整訊號發射方向,或調低梧桐山發射站功率,避免訊號覆蓋香港。通訊辦回應指,本港的FM頻率與內地共用,並按國際電信聯盟的技術建議,與廣東省簽訂協議避免干擾,承認香港會收到內地電台,但不會影響市民接收本地訊號。通訊辦又稱2014年至今接獲7宗內地電台干擾的投訴,全屬市民收音機問題。有關協議書的內容,因涉及中國內部資料,拒絕公開。聯合國轄下、負責制定無線電技術準則的國際電信聯盟指,事件涉及中國內部事宜,拒絕回應。商業電台及香港電台指,兩台頻率與內地電台沒有重叠;商台補充,業界一向關注內地電台的輸出率問題,惟只能交通訊局處理。新城電台及涉事的內地電台至截稿無回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9/19521811
告別DBC數碼聲音廣播消失於大氣電波?
1 :
GS(14)@2016-09-07 08:06:29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早前宣佈,決定向政府交還牌照,逾百名員工明天(7日)最後一日上班。有資深傳媒人表示,政府未有做好數碼聲音廣播發展規劃,淪為時代棄嬰,斥政府對問題視而不見;又指政治勢力已逐步干預電媒,經營者愈趨艱難。有學者則指,反映政府政策失敗,未有利用新科技開拓新商機。記者張文鈴資深傳媒人謝志峰表示,政府多年前推動數碼聲音廣播,其優點是可接收圖像和音質較佳,但未料手機應用程式科技的發展,最終淪為時代政策和科技棄嬰。他坦言,數碼聲音廣播前景是難以生存,因政策上未有要求所有電台完全更換數碼聲音廣播,仍保留模擬聲音廣播(即FM和AM),加上要額外買數碼收音機方可收聽節目,令聽眾沒有誘因轉聽數碼廣播。他認為,過去DBC已盡最大努力發展數碼聲音廣播,包括為部份的士和小巴免費安裝數碼收音機等,但接收訊號差和數碼收音機未普及,以至沒有廣告商青睞,令經營困難,斥政府對有關問題視而不見。政府未有就數碼聲音廣播發展作長線規劃,令取得牌照的鳳凰優悅和DBC先後決定交還牌照。謝表示,政府無心推廣數碼廣播,同時傳統電台的市場份額逐漸萎縮,受眾轉趨新媒體,「電台好難搶(觀眾),可以話係進入艱苦狀態」。對於本港電子傳媒近年對面的壓力,他認為,已牽涉政治勢力,例如電子媒體需續牌和發牌,但發生過有傳商台解僱時政節目主持李慧玲以換續牌、港視發牌事件、空降政務官出任港台管理層等,反映媒體在監察政府的空間收窄。他指,若本地媒體若與民意脫節,「就會冇人睇冇廣告,(最後)就要搵官方打救,變成另一個亞視」。他又提到,TVB新聞部的「七警事件」破壞了市民心目中無綫新聞的形象,「以往TVB快捷、可信,但依家仲係咪事事關心?廿幾年既老招牌打爛」。他指,一間媒體能否營運,主要看有沒有廣告,而廣告的金主是商人,商人最終要看政府面色,「如果社會去到呢個狀態,傳媒冇得搞」。他笑言,內地控制傳媒手法較以往高明,不會動輒以言入罪,「依家唔聽話就買起你(傳媒公司),但呢個(已經)唔係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則表示,DBC數碼電台停播反映政府的政策失敗,「原本數碼廣播科技可以有聲音同圖像,但政府冇好好運用呢種新科技,開發新商機,是政策最大敗筆」。事實上,收聽數碼電台節目的門檻高,需添置數碼收音機,惟成本較傳統收音機高。杜耀明指,政府對這種屬多媒體的電台卻沿用舊聲音廣播觀念處理,只是重複舊制度,最終加劇廣播界競爭,新加入者好難生存,「將新科技用舊傳統方式限制發展,好難生存得到」。他認為,政府應重新思考數碼電台的生存空間,如何才能發揮數碼聲音廣播的潛能,建議由政府派發免費數碼收音機,並取消傳統電台使用的模擬聲音廣播制式,統一用數碼聲音廣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7/19763292
神情沉重 離開時唞大氣
1 :
GS(14)@2016-12-10 12:53:54【特寫】特首梁振英於昨日下午突然宣佈不會角逐連任,除了令一眾梁粉大感意外以及失望外,可能連梁振英本人之前也未有想過他會在昨日召開記者會,為其角逐連任特首劃上句號。從梁振英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現沉重,離開政府總部上車後,更大力呼了一口氣,似乎顯示他對於現在的結果心有不甘。
馮煒光未見蹤影
按照梁振英原本的行程,他昨日並沒有計劃會見記者。不過,政府新聞處昨日下午2時半突然通知傳媒,梁振英於下午3時30分會於政府總部見記者,隨即傳出梁振英有重大事件宣佈,包括正式表態不會角逐連任,近百記者下午立即趕到政府總部。梁振英於預定的時間與特首辦官員會見記者,以往伴隨梁振英左右的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卻未見蹤影,當梁振英讀出放棄連任的聲明時,神情沉重,而當他談及家人時,其聲調有點激動。梁振英讀完聲明之後,回答了記者數條問題,隨即便趕着乘坐政府車前往深圳,出席一個商界活動。由於政府昨日並未有圍封梁振英上車的通道,所以大批記者追着梁振英上車,其間梁振英一直不發一言,他上車坐好之後,隨行人員即向他遞上公事包,梁振英接過公事包後,隨即用力地深深呼出一口氣,似乎對於其特首生涯快要告終感到不甘心。■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10/19861059
南韓質疑未掌握重返大氣層技術
1 :
GS(14)@2017-07-07 01:32:45美韓雖確認北韓前天試射的「火星14型」射程屬洲際彈道導彈,但北韓反覆聲稱已掌握洲際彈道導彈的重返大氣層技術,南韓卻有保留。北韓官方朝中社特別為其洲際導彈試射提供英語報道,詳述技術細節,指試射目的是測試「可搭載大型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的戰略與技術特點及科技特性」,導彈重返大氣層時「採用新開發碳複合材料的核彈頭的耐熱性能及結構安全」都得到證實。此外,朝中社指彈頭內部溫度為25℃至45℃,且所有核心裝置運作正常,發射洲際導彈所須的「一切技術特性」都得到確認。事實上洲際導彈除了射程要夠遠,還需要到姿態控制、引導操縱、重返大氣層及核彈頭小型化的技術,後兩者最教外界關注。導彈在再次進入大氣層的過程中,會產生極高熱量,高溫下核彈頭表面須均勻縮小,才能精準打擊目標。所載的核武亦要小型化,才能夠裝上導彈。
彈頭須抵受7,000℃高溫
美韓情報迄今均相信北韓缺乏材料製造這種彈頭,南韓國防部長韓民求昨天在國會就質疑,「即使導彈射程有7,000至8,000公里,但彈頭得抵受最少7,000℃高溫,如果北韓想宣稱那確實是一枚洲際導彈,最好向外界展示彈頭可抵受這高熱」。無論如何,研究所「北緯38度」直言今次試射無可否認來得比預期早及成功,估計北韓一兩年內就擁有洲際導彈的「最低限度執行力」,另一個壞消息是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亦同樣只有「最低限度執行力」,得多耗兩年才能提供更可靠防衞。韓聯社/《中央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6/2008056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