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信用卡迎新優惠 每月簽$5,800換里數 夠飛日本兩次
1 :
GS(14)@2016-10-24 06:09:32■飛往沖繩需要2萬Asia Miles飛行里數。 資料圖片
【個人理財】銀行信用卡里數大戰升溫,渣打香港及花旗香港迎新優惠均低至簽賬每0.5元換1里數,若開齊兩張新卡,未來三個月平均每月簽賬5,800元,已夠換里數去一次沖繩再加一次東京。專家則提醒在精明賺盡優惠的同時,亦要警剔勿墮消費陷阱。記者:陳洛嘉
平日透過信用卡簽賬換飛行里數,最少要簽賬4至5元換1里,不過渣打及花旗10月份的迎新優惠就低至簽賬0.5元換1里。若然是上述兩間銀行的新客戶,10月底前先申請花旗Rewards卡,再於11月底前申請渣打亞洲萬里通(Asia Miles)萬事達卡,就可有三個月時間達到總共1.75萬元的簽賬要求,換到共4萬里數,平均每月需簽賬約5,833元。已打算換新電話,或預期聖誕旺季期間有大額消費的消費者,則不難達到此簽賬要求。
花旗卡收兌換手續費
由於花旗卡優惠較早截止,故10月底前先申請花旗卡,首兩個月內簽滿1萬元便有30萬積分,可用作兌換2萬Asia Miles或Avios里數。「信用卡達人」小斯就建議,若以短線旅遊為目標,兌換2萬里Avios則更着數,足夠換一套日航來回東京機票,或兩次來回台灣機票。若1萬元簽賬全部來自超級市場消費,則額外再有五倍積分,可換多3,000里數。不過由於花旗卡每兌換5,000里數,需收取50元手續費,故兌換2萬里數需額外支付200元。至於渣打卡優惠則截至11月底,由於信用卡迎新優惠一般限開卡後首2個月要簽到一定消費額,若不希望兩張卡「堆埋」2個月內簽,則可留待11月底才申請渣打卡,先簽夠花旗後再簽渣打。渣打迎新優惠亦較花旗抵,開卡後首2個月簽賬7,500元有1.5萬里,卡戶若經網上平台MoneyHero組隊申請,則額外再多5,000里,即一共有2萬里數,已可換一套國泰機票來回去沖繩、濟州、曼谷等地。渣打卡亦免兌換手續費,每月月底會自動將里數存入戶口。
學者籲慎防過度消費
不過,透過信用卡簽賬換飛行里數雖容易,但信用卡利息始終動輒數十厘。中大商學院助理院長李兆波提醒,卡戶若因強行滿足簽賬要求而過度消費,隨時跌入消費陷阱。「除非聖誕新年諗住會一家人會出去食飯,或者已經諗好要換雪櫃、手機等等,否則就要問下自己係咪每個月有幾千蚊消費需要」。此外,以飛行里數兌換機票亦非完全免費,同樣需要就不同目的地支付介乎300元至2,000元的離境稅及燃油附加費等雜費。港人較常儲的Asia Miles里數自存入當月起計亦有三年限期,故收到迎新里數後宜盡早兌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4/19810301
人幣波動 兌換差價變闊 換現鈔宜善用外幣戶口
1 :
GS(14)@2017-01-06 08:16:46【明報專訊】當市場普遍唱淡人民幣之際,周三人民幣出現日盤大漲逾600點子,升破6.90元關口,創近一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而昨日繼續上升,升幅擴大至685點子或1%,見6.7975,創去年11月初以來高位,單日連破9個關口;在岸人民幣同樣飈升,升幅擴大至586點子或0.85%,見6.8756。在人民幣出現單日轉向,會否令本港一些重倉人民幣存戶重現希望呢?
昨日筆者走訪多間人民幣找換店,人龍重現,更有找換店貼出人民幣沽清告示,可見很多市民對人民幣有很大需求,在預期人民幣短線將轉看好,預先兌換人民幣現鈔。而不少銀行近日也為吸引人民幣存戶推出存款高息優惠,有專家提醒,在波動匯市時兌換現鈔,買賣差價有機會擴闊,最好行多幾間,或可善加利用外幣戶口。
市場由特朗普勝出美國大選後,美元一直受到支持,其他主要貨幣也回落,人民幣兌美元連續兩天快速上漲,觸及近兩個月高位。美元兌人民幣意外大幅下挫,令美元兌主要貨幣匯率產生骨牌效應,如美元兌日圓和歐元昨天也受壓,因交易員也爭相削減美元兌這些貨幣的倉位。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漲逾1%至6.7845高位,中國當局提高中間價並進行市場干預,試圖支撐人民幣。儘管中國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日符合市場預期,但人民幣淡友回補操作在持續。財新/Markit聯合公布,中國12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刷新2015年7月以來最高,支持了人民幣。
網上銀行交易時段買賣 差價較窄
經本報統計,以昨日(1月5日)網上銀行或網站電匯牌價為例,匯豐現鈔買賣差價闊達289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恒生則200點子及星展相差100點子左右,存戶或投資者在人幣交易時段內買賣,通常差價較窄,因一般來說,收市價再開闊個價;當然,即使是交易時段,每分鐘買賣價也不同,因此兌換時價格均按銀行為準。另外,成為銀行指定理財客戶或經網上銀行以港元兌換人民幣,亦能夠以較低成本兌換人民幣。
當然,銀行與找換店比較,若以現鈔作為兌換,則個別找換店較廉宜,昨日走訪上環多間兌換店,很多是賣出價為89.4及買入價89.95元,行過隔籬店買入價為89.65及賣出價89.1元,也有附近一間兌換店的買入89.6及賣出89元,故差價約為55至65點子左右,若兌換1萬港元,相差幾十元左右人民幣,大家要貨比三家。
人幣拆息飈 近日定存利率較高
另外,人民幣隔夜拆息昨天一度升至逾38厘,本港銀行近日人民幣定存息率亦有所調整,恒生銀行昨天將人民幣12個月定存息率,由前天的2.7厘上調至3.6厘,星展銀行由周二的3.8厘下調至3.6厘。華僑永亨、建行亞洲、交通銀行及永隆的人民幣6個月定期存款亦有接近5厘至5.25厘不等,但需符合特定條款或存款額門檻。留意銀行定存息率可以每日變動,此輪人民幣匯價上升及高息料不會維持太長時間,持有人民幣的投資者可於近日進行兌換或鎖定較高利率。
新年伊始,內地市民每年的個人購匯限額重新計算,新加坡銀行執行董事卓弘鑌表示,近日內地政府提出收緊購匯用途,或為避免新年大量的購匯令外匯儲備出現突然縮減。他表示,人民幣一旦跌破7算,或會令資金外流增加。前天人民幣匯價突然抽上,讓人不禁聯想是否為緩和走資而進行「托市」。
除了匯率上升,人民幣隔夜拆息亦連日急升,而與零售投資者較有切身關係的,就是不少銀行亦紛紛調整人民幣定存息率。近日華僑永亨推出人民幣定存優惠,100萬或以上的全新資金可享5厘年利率。而中銀香港的個人綜合理財服務客戶或特選「商業理財帳戶」客戶,以新資金、現有資金或透過兌換而成的資金開立2萬元人民幣或以上的 12個月定期存款,可享年利率高達3.60厘。以新資金、現有資金或透過兌換而成的資金開立2萬元人民幣或以上的 6 個月定期存款,可享年利率高達3.40厘。另外,以新資金、現有資金或透過兌換而成的資金開立2萬元人民幣或以上的 3 個月定期存款,亦可享年利率高達3厘。 而恒生也在昨日提高存款優惠0.1厘,由3.5厘加至3.6厘。
恒生:人幣續貶值 毋須急於搶購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昨日人民幣隔夜拆息最高見110厘,拆息扯高主要是由於國際炒家在美元強勢下看淡人民幣,大量沽空導致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不斷縮細,拆借成本增加。
他指出,近日在岸人民幣中間價的波幅其實不大,離岸人民幣的波動是由炒家平倉所致。他認為,上半年人民幣繼續貶值的大方向不變,市民毋須急於搶購人民幣。投資建議方面,他認為未來數天人民幣拆息將仍然高企,能夠承受匯價風險,又未有人民幣在手的投資者,如果有大約6厘的6個月定息存款,不妨考慮。
明報記者
[龍彩霞、蘇樂恩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01&issue=20170106
楊書健:投資如屯田制 善用資金流
1 :
GS(14)@2017-01-24 00:10:00【明報專訊】最近本報前輩談到,他的地產組合每月收取租金,現金流充裕,因此不斷有新資金投入地產巿場。前輩認為不少投資者也處於同樣景况,因而推斷,香港地產巿場仍將有資金支持,前景看好。其實這個模式很接近歷代的屯田制。由漢武帝開始,歷代成功的君王,大都會主動開墾征戰得來的荒地,增加收入。繼而再用新資本,投資下一波發展,一直滾存,最終成就事業。
巴菲特李嘉誠 投資手法如出一轍
到了現代,巴菲特和李嘉誠的投資手法亦有屯田的影子。兩人都有公開討論過,公司資產分為核心和進取業務。核心事業每年生產穩定收入,現金流則用以投資新業務。兩者最大的分別,是巴菲特主要收購其他成熟公司,李嘉誠則偏向發展新業務。
當然,以長期配置為核心,並不代表機會來臨之時,他們不會把握機會。例如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機,就大舉入股高盛,成為他最近十年來,最成功的大型投資之一。不過要做到人棄我取,必需要有強勁的現金流,否則眼光再準,在那一刻沒有資金,還是成不了事。
當然,近十年全球金融體制資金氾濫,擁有實力的投資者數目大大增加。隨着美國3年前停止了量化寬鬆政策,游資或會慢慢消失。但像前輩那種資產穩健配置,游資減少,不會減少他們的投資意欲。
現代最有活力的科技業,所需成本其實不高。過去10年,最新的產品已經不再需要傳統的投資。Facebook和Google,就從來不需要將產品放在商場出售。因此,新一代的公司,其實除了工資和辦公室租金之外,實際已經沒有太多其他成本。現在剛面巿或正在醞釀中的公司,連伺服器都可以按量租用,未成氣候之前,花費實在不多。
科技業起動成本低 基金要選擇更多
因此,現代走到最尖端的企業,反而像傳統的律師樓和會計師樓一樣,都是以人為本的行業,起動成本不高。傳統資金就算有心投資,亦不容易找到目標。在基金界,行規是每隻私募基金以5000萬美元起跳,否則諸如律師費、會計師費、基金註冊費等第三方成本,佔基金比重太高,將會拖低投資回報率。新公司普遍需要的起動資金不多,5000萬美元所需要的投資目標就自然增加,很容易良莠不齊,拉低基金整體回報率。所以如何參與下一波的科技發展,反而令各實力的投資者非常頭痛。
在香港和亞洲其他地方,因為文化關係,一般人更加是偏向實體經濟為主。因此,資金流入房地產、基建、以及各種大型股票,或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745&issue=20170123
善用兒童理財戶口月供儲蓄利是錢存銀行 年息最高1.6厘
1 :
GS(14)@2017-02-02 02:32:00■新春期間子女逗到不少利是,家長可幫子女開戶口,存款賺息。 資料圖片
【兒童理財】農曆新年過後小朋友逗到不少利是,很多家長們都想幫子女儲起,家長們不妨把握新年優惠替子女開立兒童理財戶口,有戶口一年期月供存款計劃年息可達1.625厘。專家建議,子女儲起零用錢時,家長應同步加碼「注資」子女儲蓄戶口;教育基金投資亦不能單靠「平均成本法」,累積一定金額後必須積極檢視投資組合。記者:陳洛嘉
儲蓄是累積財富的第一步,各大銀行亦趁新春推兒童理財戶口優惠「吸客」,其中有不少月供存款計劃年息更可達1.2厘以上。若以1年期存款期計,以華僑永亨最高息,年息有1.625厘;中銀香港(2388)亦有1.2厘,於大行中算較高息選擇,每月最低存款額則為500元(見優惠表)。
家長宜加碼「注資」子女戶口
不過,由於小朋友零用錢及利是錢有限,以1年月供1,000元,年息1.625厘計,1年後本金加利息亦僅得12,105元。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財富管理部副總經理葉慧文就建議,家長可同步加碼「注資」子女儲蓄戶口,「比如子女每儲起10蚊零用錢,媽媽就額外存100蚊入子女儲蓄戶口,加大存款額。」華僑永亨零售銀行處主管黃循球亦認為,若果能夠讓子女擁有屬於自己的戶口,可以增加孩子的責任感,子女將收到的利是錢儲起而不是即時花在購物上,家長亦應該加以獎勵,從而鼓勵他們繼續儲蓄。
趙海珠幫子女做人壽儲蓄
除了存款外,不少家長亦會替子女購買保險儲蓄計劃或設立教育基金,如擁有一對仔女的前新聞主播趙海珠就透露,由於親戚朋友多,兒子去年已收到5位數字利是錢。「阿女今年第一年逗利是,金額都可能有5位數,會幫佢哋放落人壽儲蓄保險計劃,18歲就可以拎返讀書用。」兒童教育基金投資就應該以穩健長線為主,不過,中銀香港投資產品顧問及投資產略主管高耀豪亦提醒家長,並不能夠一心單靠「平均成本法」投資,家長必須不時檢視子女的投資組合。「雖然長年期定期入市可以減低短期資產價格波動,但好似遇著近2年上落市,好可能令最後無預期回報。」他建議,家長要先預算好打算用多少時間來進行投資,比如18年的儲蓄計劃,於金額累積至一定規模及目標後,家長便應開始積極審視組合。
【家長意見】
■趙海珠
前新聞主播 趙海珠:「本身有為一對仔女買人壽儲蓄保險,等佢哋18歲時就可以拎出黎睇下點用。舊年阿仔第一年逗利是,收穫多啲,有成5位數字,都全部放番入份保險計劃。今年到阿女第一年逗利是,都會咁樣幫佢儲起。」
■蘇沛豐
招銀國際策略師 蘇沛豐:「阿女太細個,未有咁快幫佢計劃理財,今年可能都會逗到兩、三千蚊,但相信都係我自己袋番。等到佢3歲左右,就會開始將利是錢畀番佢教她儲錢……如果佢對投資有天份,會趁細個教佢投資股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1/19914246
張佩儀﹕善用價值投資 4年半20萬變100萬
1 :
GS(14)@2017-02-05 10:33:50【明報專訊】先祝大家雞年大吉,身體健康,恭喜發財,投資旗開得勝!
根據去年發表的市場調查,香港個人月入中位數為1.4萬元,但卻有76.8萬人(約10%)擁有超過100萬元流動資產。試想像,即使每月儲50%收入,加上通脹等因素,也要儲足15年才有100萬元;但如果只存20萬元本金,再利用理財投資規劃,把本金滾大,只需約一半時間已可達100萬元。以下將利用一個真實個案,為你分析如何把20萬元變100萬元,成為一個真正的「百萬富豪」。
阿成大學畢業後在銀行工作,月入18,000元。他的目標是在5年內儲得100萬元。為了達成目標,他盡量慳下一分一毫,紀錄並控制生活開支,令自己能月儲一萬元。最終,他只用了4年半便達標。當然,他不是只靠定存,100萬元中儲蓄得的本金佔20萬元,其餘是投資所得的。
視乎個人需要 釐定理財目標
事實上,阿成在中學已開始炒股,曾借孖展炒股而輸了幾萬元。這令他明白價值投資的重要性,並重新部署投資策略:他每月將40%作日常開支,30%用作儲蓄,其餘30%則投放在股票基金或債券基金等定息產品上,而且入市前一定做足功課。利用這個投資計劃,他成功成為一名百萬富翁,訂下更高目標,希望10年內將100萬元變成1000萬元。
從阿成的個案可見,只要做好財富管理、投資規劃,要從20萬元變100萬元,絕非難事。首先,需認清目標。如阿成的目標是「5年內儲得100萬元」,你不一定要像阿成那麼進取,而是視乎自己能力及需要而釐定目標。這能作為一個推動力,使您用盡一切方法維持預算,能在限期前「達標」。另外,目標亦可分長、中、短線,例如達到100萬元後的目標是10年內賺到1000萬元,能令整個計劃更長遠。
有了目標後,便要作投資規劃,善用複式效果,把本金滾大。根據72法則,如把20萬元投資於報酬率15%的投資組合,只要用4.8年(72÷15),該資產便可增長至40萬元。如此類推,只要約11年就能達成100萬元的目標了。但是,需注意別為了高回報率而集中投資高風險產品,如像阿成初學投資時,借孖展買一些高風險的股票,最終損失數萬元。幸好他最終懂得汲取經驗,分散投資,才能達成目標。由此可見,風險管理是投資規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要分散投資不同風險、年期的產品,才能避免「一鋪清袋」。
分散投資 避免「一鋪清袋」
在投資規劃中,除了風險管理,分析及調整也是致勝關鍵。選擇投資工具前,必須學阿成般做足功課,如在揀股時閱讀5年公司年報,分析公司質素、盈利表現及前景;並根據預期回報、年期等,選擇最符合目標的投資工具。投資者也應定期為計劃作全面檢討,檢視計劃的回報及風險是否合理,如不符合預算及目標,便需要調整或重新篩選及規劃 。總括而言,要儲20萬元本金並不難,但把20萬元滾大至100萬元,就要懂得妥善理財及精明投資。
美國萬利理財控股有限公司 亞太區總裁
[張佩儀 財女手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80&issue=20170203
善用物資 增生存機會
1 :
GS(14)@2017-04-29 23:24:34【專家之言】台灣情侶在尼泊爾登山時遇風雪墮崖,最終造成一死一傷悲劇。隨着本港近年掀起海外登山熱潮,登山者一旦在山區遇困要如何自救?香港攀山專家鍾健民(圖)向《蘋果》教路,攀山遇困要懂得隨機應變,除靠求生意志,也盡力利用身邊物資,包括用石頭砌「SOS」字樣或生火製造黑煙,增加獲救機會。曾征服珠穆朗瑪峯等7大峯的鍾健民昨向《蘋果》說,登山者出發前應向家人說明預定的路線和時間表,而在登山途中的日誌簿(Log Book)上,記下自己的姓名和抵達時間,一旦遇困可協助搜救者進行搜救。鍾健民續指,攀山不幸遇困,必須要隨機應變,除靠求生意志,也盡力利用身邊物資。
多帶大膠袋作臨時帳棚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副理事長王士豪表示,登山時受困應保持鎮定,找尋安全地點、做好保暖、做好飲食、飲水、鹽份攝取的管控,才能增加生存機會,他建議,臨行準備備用衣物,及多帶幾個1米以上的大膠袋,危急時可做為臨時帳棚使用,多帶些糖果、鹽,以備不時之需。■記者文志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8/20004310
盧駿匡﹕善用CCASS數據 突破技術分析盲點
1 :
GS(14)@2017-05-19 05:20:42【明報專訊】筆者研究技術分析多年,與股票有關的系統達數百個,當中有不少的成功率接近七成。雖然表現尚算不俗,但要再上一層樓並不簡單。為了進一步將勝算提升,必須要突破現有的框架,因此筆者嘗試從另一方向研究。
近年港交所網站增加了不少寶貴的免費資訊。當中包括主要股東的持貨比率及中央結算系統(CCASS)數據。然而,後者可有助了解股份的分佈及變化。例如由實貨轉至中央結算系統。相關的變化或會為配股或炒上帶來一點啟示。當然,必須要配合技術走勢。
以建滔積層板(1888)為例,在3月24日突破了過去一個月的上落區間,成交量亦見同步增加,屬利好的技術信號。股價從此展開升勢並升至4月3日才見頂(見圖),以突破當日的開市價起計,期間最多曾升21.44%。在4月7日的中央結算系統顯示有58,402,500股由實貨存入,佔已發行股份約1.91%。於同日,中信里昂證券增加3.64%的股份。
大批股份轉倉 料有大動作跟尾
由於中央結算系統顯示的數據是在交收後兩日,意味這批股份早已於4月5日存入。巧合地是股價見頂的翌日,暗示此舉應有所圖。最終在4月11日早上停牌並宣布配股。而配售代理正好是中信里昂證券。
利用分析中央結算系統數據可有助突破技術分析的盲點,而且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勝算。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沒持有上述股份)
ASC分析系統創辦人
[盧駿匡 圖金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37&issue=20170519
善用綠表資格買居屋
1 :
GS(14)@2017-06-08 00:28:13【明報專訊】彭先生沒有迫切的置業需要,但若情况許可的話,可善用你和家人現時住在公屋的權利,可考慮選擇用綠表方式在二手居屋市場購置樓齡較新的免補地價居屋。若以目標500萬元的居屋為例,因彭先生現有淨資產約127萬元,再加上每月盈餘的收入作為儲蓄,以二成至三成的首期作為目標,相信兩年後購入心儀的二手居屋並不困難。一來省卻了預計往後樓價的升幅擔憂,還可以善用彭先生現時單身沒有太大負擔的財務情况置業上車,亦可妥善改善家中環境方便照顧母親。
不宜削危疾壽險保障省開支
理財方面,遇到要照顧家人的長期醫療開支和生活財務需要有時相當困難,因為病情的變化和每年醫療開支的預算實在很難拿捏,單單在醫療開支上就遠遠超越通脹的增幅。同時聘請外傭或本地家居護理員的成本也日漸上升,相信彭先生想用現時持有的分紅保險幫補,也只能幫補小部分。其實作為兒子,無論在財政和關愛上彭先生也是母親的最大支持,所以保持自己個人身體健康及財務健康尤其重要。因此不認同降彭先生以降低自己個人危疾及人壽保險的保額來節省開支的做法。這樣除了會喪失年輕時投保而擁有的較平保費的保障外,當彭先生想重新投保時還有機會面對更高的保費開支。
長輩身後安排 先了解意願再作預算
至於籌備家人身後事的開支預算,建議彭先生與家人好好商討以長輩的意願為先,送別先人的儀式和長生樂土位置。當清楚了解到長輩的意願,在市場上尋找現時的開支作參考來預算開支。至於長生樂土,因與土地需求和個人因素喜惡有關,可以多與家人多走和了解不同類型的長生樂土位置選擇,若有需要可先給予一小部分作首期,避免日後成本太高。若考慮選擇政府提供的長生樂土,一些較偏遠地區等候處理的時間亦較短,可作參考!
置業決定左右退休部署
至於個人退休計劃,取決於彭先生會否置業或何時置業,因在置業首期上會產生龐大的開支和長期的供樓開支,同時彭先生希望60歲時退休,在儲蓄退休開支時,建議選擇一些保證回報的年金計劃,或波幅較低而定時派息的高收益債券基金作退休儲蓄。 此兩種投資方案,各有自己的優點。年金的回報較穩定但在儲蓄期內彈性較低,不能隨時提取現金作財務上的解困。以投資在高收益債券基金,可提供較彈性的財務,但彭先生必須面對投資上的系統風險。
雖然此類基金的價格風險較低但必須定時檢討及評估,而平衡每年的派息率能否達致你預期投資儲蓄的目標也需要詳細了解和預算!有需要時可聯絡專業的理財策劃顧問作詳細的分析和評估,為你和家人作妥善的理財策劃!
余淑穎
美聯金融高級副總裁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
[email protected]
■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余淑穎 理財信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29&issue=20170606
何濼生:政府宜實事求是 善用工廈
1 :
GS(14)@2017-06-08 00:31:00【明報專訊】筆者對於特區政府處理工廈違契事件的手法有一些意見,希望當局可以考慮。
工廈違契使用的問題由來已久。工廈地契指明物業只能用作工業用途,但香港傳統工業式微。1980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近24%來自工業;2015製造業對本地生產總值僅為1.2%。傳統工業風光不再,但工業大廈仍在,它們絕大部分已不再經營製造業。若真的依法執行地契條款,恐變成是十室九空,於是政府多年來對違反地契用途採容忍態度,即既不嚴厲執法、也不去更改地契。這種隻眼開隻眼閉的政策多年來「行之有效」。一方面善用空間,讓業主仍有租可收,另一方面也給很多經營文化創意產業、或做小買賣的人留下生存空間。
過去「容忍」違契 留文化產業生存空間
有鑑於寫字樓出現嚴重短缺,2009年政府建議活化工廈。整幢工廈可申請活化改建,合乎指定條件的工廈可搖身一變成為商廈。政策甫推出,工廈單位的租金便急升。但由於活化工廈須整幢申請,未能取得絕大多數業主共識,個別業主無法申請。活化工廈政策於2010年4月落實,經中期檢討後曾作出若干更改,政策至去年3月底暫不再接受活化申請。埋單計,政府合共接獲248宗活化工廈申請。據美聯工商董事陳偉志表示,活化工廈令觀塘、葵涌、長沙灣及黃竹坑等傳統工業區逐漸變成新商業區。同時,活化政策令傳統工廈供應減少,推升其租售價格。傳統工廈租金上升,把寄居其中的文化人藝術人逼至搬完又搬,卻仍可能因觸犯地契條款被迫關門。
定合理安全條件 經營者料樂意接受
最近音樂會經營者Hidden Agenda被告上法庭,突顯經營者的無助和政策荒謬。特首梁振英指工業大廈安全考慮至為重要。這當然無錯。但安全是相對的,依足地契要求,單位仍可能出現火警甚至人命傷亡。Hidden Agenda搬完又搬,每次都花不少錢。如果消防署和建築署開出合理可行條件,筆者相信經營者會樂意接受。
事實是:2016年出現了淘大工業村迷你倉火警觸發政府對工業大廈違反地契問題嚴肅處理。但淘大工業村迷你倉的問題主要源於該大廈屬早期建築獲豁免設灑水系統的要求而造成。筆者認為政府宜實事求是善用香港土地資源,靈活適時改變過時的政策。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何濼生 濼觀天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61&issue=20170605
為子女學費華人平均儲2.9萬美元理財顧問籲善用理財工具
1 :
GS(14)@2017-07-09 03:39:03華人渴望子女成材,甘願犧牲個人利益,在美國十分普遍。調查發現,華人家長為準備子女大學學費,平均儲蓄近3萬美元(約23.4萬港元),較白人高出53%。理財公司顧問指,家長「情願唔買車、唔買樓」,亦要為下一代提供最好教育,惟大部份人欠缺理財知識,「決心有餘,認知不足」。駐紐約記者:鄭柏齡萬通互惠理財(MassMutal)委託市場調查公司,去年底向全美5個族裔,包括拉丁裔、非裔、華裔、韓裔及印度裔進行小組訪談及問卷調查,共收集1,750份答卷。受訪家長年齡介乎30歲至64歲,子女則介乎5歲至15歲,家庭年收入最少5萬美元(約39萬港元)。結果顯示,華人最重視子女教育,為他們準備將來大學學費所需,平均儲蓄達29,219美元(約22.7萬港元),較美國白人平均儲蓄19,045美元(約14.8萬港元),高出超過一半;排第二為印度裔家長,平均儲蓄25,247美元(約19.6萬港元)學費,5個族裔中儲蓄金額最少的族裔為韓裔,平均為子女儲起17,343美元(約13.5萬港元)。調查又發現,超過40%華人家長聲稱,計劃為子女支付最少四分之三學費,而僅25%美國白人家庭打算資助同等份額。不過,華人對市面上各種理財工具欠缺了解,為所有族裔中,唯一視個人銀行儲蓄戶口,為累積財富主要途徑的族裔,比例達50%。萬通互惠理財亞裔市場總監陳綺敏坦言,華人往往「將最好嘅留給子女」,甘願犧牲個人財務目標,「唔買車、唔買樓、唔去旅行,將個人願望暫時放低,視子女教育儲備為首要目標」,受訪者中,47%華人家長表示子女教育為首要儲備目標,其餘分別為應急基金(44%)及支付首期(31%)。有趣是,不同族裔對子女升學目的,各有期盼。該行多元文化市場開發總監Wonhong Lee說,非裔家長希望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提升社會地位,不再受歧視,拉丁裔則期望子女成為專業人士;亞裔家長視供養子女升讀大學為「責任」,「很多人在20年、30年移民到美國,冀子女實現自己未完的美國夢」。陳綺敏提醒,華裔家長應平衡自己退休及子女教育的儲蓄目標,適當地參考理財顧問意見,又建議除個人儲蓄外,人壽保險、美國政府的Coverdell戶口等,亦可成為教育基金一部份,避免出現「決心有餘,認知不足」的情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8/2008299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