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服貿協議即將啟動 衝擊台灣407萬勞工 狼性襲台

2013-09-09  TWM
 
 

 

有錢絕對買不到什麼?窮滋味。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因為在他們心中,時時有個魔鬼會督促他們前進。

中國,剛脫貧不久,極度競爭下的背景,沒有「狼性」出不了頭;台灣,30年前經濟起飛,現在生活安逸,「狼性」磨掉了。

但如今兩岸開放,尤其《服貿協議》將開大門,就算你不去中國,也不代表他們不會過來。

當溫良恭儉讓的美德,對上了往死裡幹的狼性,你以為你還能繼續過著小確幸、小清新的小日子嗎?

撰文 施禔盈 研究員 辛曉昀大群的黃羊警惕地搶草吃,狼群包圍線的一端,愈來愈逼近。

狼群要下手了。開始悄悄收緊半月形的包圍圈,黃羊群的東、北、西三面是狼,而南面則是一道大山樑,山樑後面是草原出了名的大雪窩。

突然,狼群開始總攻,沒有一聲吶喊、沒有一聲狼嗥,最原始、最殘忍、最負盛名的恐怖:狼來了!

都說狼有智慧。一場殺戮,從總攻開始到結束不到十分鐘,但,光靠狠勁還不成,還得靠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

這是摘自《狼圖騰》的一段場景,但時空拉回現實,狼真的來了。這陣子,最熱門的議題不外乎《兩岸服貿協議》,大家熱烈討論台灣人的未來。據統計,開放服貿預計將有四○七萬人的工作受影響。因為未來中國人士將以專案管理名義入台,屆時你的老闆、你的同事都有可能是大陸人。也就是說,你不到對岸,但對岸的「狼」會過來!深層的意義是,職場上將有一股新勢力崛起,如果你不改變,環境也會改變;而環境變了,你能不變嗎?

一個台灣人深入狼群,

等待機會快速出擊

二○一三年的夏天,上海、杭州的天空藍到見不著一片雲,四十度的高溫,把人都曬傻了,更把中國的經濟曬暈了,緊縮期正要開始。過去人聲鼎沸、就算晚上八點用餐都得等上好一會兒的餐館,現在可以從容地在七點用餐時間前往,服務員晃來晃去,喊一聲,服務到位。

今年的中國,夏天似乎也該穿上毛衣,因為「凍」啊!高速的經濟需要調整,正當多數人面對這樣嚴峻的環境收起笑容時,浙江杭州西湖畔的外資大樓裡,迎來一位自信、滿面春風的創投資本家,他,是過去國內基金公司老總、媒體寵兒:丁學文。

○六年,丁學文就像人間蒸發似的,消失在台北金融圈;○八年遇上金融海嘯,人在大陸的他見機不可失,馬上出手,第一個「產業整合基金」因此比預期早開花。一直到現在,手上有三個基金,管理新台幣六十億元資產。

今年又是他大展身手的一年,因為行業特性,別人賺錢等多頭、他則等空頭,「我手上一堆子彈,準備獵食,現在經濟不好,估值好談,我已經出手了。」用大陸人打大陸人 闢出狼戰場就像草原狼可以堅苦卓絕地按捺住暫時的飢餓和貪欲,耐心地等到了多年不遇的最佳機會,然後,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解除黃羊的武裝。丁學文也是耐心等候,因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他等到了金融海嘯,也等到了大陸經濟結構的大調整,而他的出手頗有「狼性」味道,一舉中的。

「我告訴你,我在大陸怎麼幹的。我用調研團隊找出中國哪一塊產業是空的,我有錢、技術、品牌、商業模式,然後去挖當地團隊,在背後給他資源。大陸人為什麼要來?我給他認股權和空間,幫他創業,策略是用大陸人打大陸人,我則是原始股東,跟著他一起成長茁壯。」這是台灣人陌生的商業模式,丁學文在大陸戰場卻做得嫻熟。

現在,他一個月跑三個地方:上海、杭州、台北,因為每個點只會停留八到十天,所以,他用人精準、再用制度管人,「我只用復旦和浙大這兩所重點學校的MBA,而且我只用外地生。」原來,中國的大學有個特色,不像台灣一切看分數,他們區分本地人與外地生,通常外地生只能爭搶限量名額,並且錄取分數線比起本地人高上一截。於是,能夠考上名校的「外地生」,本事不用說,必伴隨堅強的意志。

丁學文深刻感受到這群年輕人的積極、進取,頗有當年歌手林強所唱的「啥米攏不驚,向前走」的氣魄,「我用過一名復旦會計系的學生,很可怕,為了學東西、為了專業、為了未來,他可以租一個月人民幣兩百元的小床,每天單趟擠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來上班。」就是這股向前走的氣魄,四年後,這位年輕人已躋身高級白領。

月租人民幣兩百元的住所,你能想像嗎?約當新台幣一千元的房子,怎麼住啊?然後,過年擠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回家鄉,如果買不到坐票,還得站著回去;累了,躺在地板上睡覺,怕影響別人的出入,他們甚至說,「從我身上踩過去沒關係。」外地生就是這樣吃苦,因為背負家裡的經濟壓力,更背負全村、全鄉、全鎮人的期待……,所以,他們不得不行。丁學文正帶領這一批超級優秀、肯吃苦的年輕人打仗。他們的狼性展現在對未來高度的企圖,適逢中國經濟的寒冬,他們出擊的力道更顯狼性。

而丁學文看得透徹,「你給大陸年輕人願景,他就願意拚。台灣年輕人已失去為了更偉大的夢想犧牲眼前生活品質的能力。這,就是兩岸競爭力現階段最大的差異。」剖析得直白,卻讓人不禁為台灣年輕人捏一把冷汗。

說起五年五班的丁學文,一九九○年代進入基金公司,一路扶搖直上,不到四十歲的年紀,已經當上基金公司總經理。年少得志,有錢、有地位,在台灣過得舒服,他直言不諱地說,有好幾年真的沒事做,玩車、品酒成了生活重心,體重不斷上升,「但是那種日子過了一、兩年,你會很討厭自己。」而且一堆媒體記者總愛追著他問,何時退休?打算如何過退休生活?

丁學文省思,在台灣他已經沒有舞台了,金控公司容不下他這個不聽話的「壞壞牌」,更何況,一群四年級生卡位在那裡,「上不去了,奮鬥為啥?」「難道四十歲就只剩退休這條路可選擇嗎?」不,丁學文還想打仗,還想要有一個發光的舞台,於是,他把台灣所累積扎扎實實的專業,搬到對岸去。

但,衝擊是必然的。來到大陸,他發現台灣人有專業沒膽子,大陸人則剛好相反,有膽子沒專業,那怎麼辦呢?「培養膽子啊!而我培養膽子的方式,就是來這裡看看『狼』是怎麼過日子的。」丁學文豪氣地說:「我就是要過來拿他們的膽子!」台灣與中國年輕人 差距一個世代畢竟,兩岸人的生活背景、處事態度大概相差十到十五年。其實,台灣五、六年級生的爸媽也是有膽子、有狼性的。日治時代剛結束時,這群人很窮,什麼都沒有,頂多爛命一條,但做到生意就能過活,在那個年代,多得是拿著一卡皮箱全世界走透透的中小企業。

常聽說三○或四○年代的故事:一個雞蛋切成八小條,因為有八個小孩要吃;只有過年才有雞肉吃,一大家子人頂多吃半隻,還得留半隻請客;上學打赤腳,就算有鞋子也只能掛在脖子上,因為怕穿壞……,凡此種種,台灣的五、六年級生因此還留有「假性」的困頓基因,而這一世代在職場上仍願意吃苦,願意學東西,只是論膽子,卻已經萎縮了。

八○後具國際觀 是中國最強一代一零四資訊科技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也指出,兩岸年輕人的企圖心足足差了一個世代,四年級尾到六年級頭的這一群,因為不想過爸媽的苦日子,不想進工廠,所以保有奮發的鬥志;到了七、八年級生,接收了父母努力的成績,生活優渥,早就沒了憂患意識。

眺望對岸,他們五、六年級生的經歷,類似台灣三、四年級生的大成長環境,父母親一窮二白,窮到沒東西吃,就什麼都敢了!因此,這一群人的狼性特強,渾身是膽,凡事先幹再說,地盤也是先搶了再說!

他們的子女,也就是七、八年級生,或者大陸俗稱的八○後,就像台灣的五、六年級生,雖然沒吃過大苦,但見識過什麼叫作苦,所以他們肯吃苦。同時,他們接受了國際化的洗禮,有國際觀、又肯吃苦,結果是:造就了中國最強的一代。也因此,丁學文這位台灣精英,在大陸的創投公司只用大陸的八○後。

一個經典橋段,出現在丁學文剛到大陸,出差到北京乘坐計程車時。司機問:「你打哪兒來?」不想囉嗦的丁學文說:「上海。」沉寂了一陣子,司機說:「你不是上海來的,你口音是台灣人。」丁學文笑笑回說:「對。」接著司機說:「我差點當台灣人,因為我爸爸是國民黨員,但沒跟著去台灣,小時候我覺得好可惜,現在,我覺得還好我爸沒去。」轟的一聲,這段話對丁學文的刺激好大。中國,連運將都滿懷希望,台灣呢?

而在兩岸跑了四、五年的丁學文,老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管不動北京清華大學那群年輕人,最常碰到的「牆」是,大陸人總會用「你不懂中國法律」、「中國政策不是你想的那樣」來搪塞。「留在外面探是摸不清的」,所以○六年,他放下滿周歲的女兒來到大陸定居。他,決定要來與狼共舞。

與狼共舞何其簡單?第一個要務,當然要懂得以狼的語言溝通,所以丁學文定居大陸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中國的法律與政策。

「剛來的前兩年,我只做兩件事,第一,天天讀他們的法律與政策,讀到我必須常回台灣看眼睛,因為我不想被大陸人唬弄。到了第二年,相關的法律與政策,哪一年出哪些條文,我都滾瓜爛熟。」後來與大陸人交手,丁學文一定與他們先談法律、政策,再談專業。

第二,他閱讀大量有關產業經營的資訊,財經雜誌一本不漏,上海的家連家具都沒幾樣,卻堆了滿滿的報紙,「我把有幫助的剪下來,畫紅線,做成簡報檔,至今累積了六百多頁,這是我認識大陸產業的聖經。」沒放掉過去的專業,再加上來大陸後增強的實力,丁學文熬過與狼共舞最艱難的時期,他現在能夠輕鬆與狼對話。

「狼貪精神」,指的是對工作和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狼殘精神」,是對事業中的障礙毫不留情地攻克;「狼銳精神」是對獵物的絲毫氣味都能敏感察覺,並迅速反應。問丁學文,覺不覺得大陸人很有狼性?他的回答令人莞爾:「可能一群狼在一起久了,所以不覺得誰比較狼。」機會多,是大陸年輕人可以展現狼性的前提;國際化,是大陸年輕人熱情被點燃的催化劑。當世界前五百強企業都聚集在上海、北京時,年輕人自然會學習一流企業的精髓,當與一流人才交手後,他們的眼界就要再拉高一個層級了。

中國窮女孩啃包子,

拚到年薪二五○萬

Emily,一位任職於外商知名軟體公司的業務人員,八○後、東北人。四年前從東北老家來到上海,她掙扎過,因為身上沒錢,只能在浦東與一對母子合租一個房間,睡同一張床。一天,Emily身上只剩下人民幣兩元,這對母子正在吃飯,耐不住餓的她趕快出門在路上閒晃,後來也只買得起五毛錢的包子。

邊上班、邊念書 如願進入上海高級商辦啃著包子,面對黃浦江的滔滔江水,望著對面直衝雲霄的辦公大樓,她在心裡許下一個願望:「有朝一日,我也要在那種高級辦公大樓中,有自己的辦公室。」一股動力、一股願念,Emily邊上班邊念書,強迫自己每天必須規律地睡覺、念書、運動,一年之後考上復旦大學法律研究所。再之後,她進到外商軟體公司上班,而外商公司的辦公室,就坐落在南京西路最昂貴的地段、最高級的大樓:中信泰富廣場。

「狼性目標精神」指在事業目標確定後,鍥而不捨,不達目的絕不甘休的企圖。這位年輕女孩的狼性展現在目標性,初進公司,她月薪約人民幣一萬元,但她將「狼智精神」發揮到極致,把智慧策略充分運用到事業上,最擅長扭轉一手爛牌,或把好牌打出更漂亮的局勢。

曾經,她為了爭取一個大訂單,但公司出具的合約全部是英文,沒人想碰,她則是利用周末兩天不眠不休地翻譯、去搞懂重點內容。

她就是有想做第一的念頭,而她辛苦翻譯,看的是之後的機會,而不只是眼前的單子。因為,她懂得外商老闆對No.1的極度重視。

果然,任何創紀錄的大訂單都與她的名字連上關係,第一個五萬美元、第一個十萬美元、第一個二十萬美元……;今年她又在公司創下了另一個紀錄:拿下一張一百萬美元的單子。

把一手爛牌變好牌 四年薪水翻五倍搶第一,爭著在領導面前被看到,「又是Emily」,領導口中經常蹦出這句話。四年過去,她的年薪衝破五十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二五○萬元),且即將升官;而兩年前,她已在上海置產。曾與陌生人同擠一張床的無奈,最窮時口袋只剩兩元人民幣的困窘,觸發了她的狼性,而狼性也帶領她一步步走向高峰。

Emily的故事,在中國普遍上演中,一份調查也揭示了這個事實。根據《今周刊》委託一○四人力銀行所做的〈兩岸職場狼性調查〉結果發現,他們想升官的企圖心、他們欲求表現的積極態度、他們的自信、他們對出走至全球找機會的渴望……,都遠遠勝過台灣人。

「往死裡幹」是他們的職場精神,過過「小日子」卻是台灣人對現況的態度;但,如果你以為只要留在台灣就能躲過對岸的狼性,繼續享受小確幸,那又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兩岸服貿協議》簽訂,中國人士會以專案管理名義入台,屆時老闆是大陸人、你的同事也有可能是大陸人,你不到對岸,但對岸的「狼」會過來!更何況現在是全球化時代,任何角落的競爭都是火熱的,而你企求的小日子又能延續多久呢?

「火車漸漸在起走,再會我的故鄉和親戚,親愛的父母再會吧!到陣的朋友告辭啦……Oh!再會吧!Oh!啥米攏不驚!

Oh!再會吧!Oh!向前行!……」曾傳唱在台灣五、六年級生間的搖滾風台語歌〈向前走〉,描述異鄉遊子打拚的心情,象徵著台灣敢拚、不怕輸的精神。如今,〈向前走〉唱到對岸去了,那麼,台灣年輕人現在唱的又是哪一首歌?

狼來了!透視中國人的狼性——強者的生存力狼:群動之族。陸地生物中,位處食物鏈最上層的掠食者之一,是群居動物中最有秩序、最有紀律的族群。

特徵1.嗅覺敏銳

在大草原上,狼無時無刻不在窺視羊群活動的狀況,一有機會,馬上出擊。

特徵2.攻擊性強

狼襲擊羊時,往往死咬不放,且在最短的時間裡,能駁倒多少就駁倒多少。

特徵3.集體行動

狼很少單獨出沒,總是團隊作戰,所以有「猛虎還怕群狼」之說。

10大職場狼性精神

狼貪精神 成功欲望強烈,積極追求更高成就。

狼殘精神 對事業中的阻礙,毫不留情地攻克。

狼野精神 突發野勁,在事業的道路上奮力拚搏。

狼暴精神 面對競爭對手,集中全部力量擊倒。

狼紀精神 嚴守紀律,時時警惕,不輕易鬆懈。

狼智精神 善用謀略,以最快速、最少成本達陣。

狼銳精神 對獵物絲毫的氣味能敏感察覺,迅速反應。

狼性目標精神 確立目標後鍥而不捨,不達成絕不罷休。

狼性團隊精神 互助合作,團結一致,不擅自行動。

狼性獻身精神 衝鋒在前,必要時自我奉獻。

不習慣中國人的做事方式,是台灣人西進最大困擾不習慣中國人的做事方式 48.0%

生活不適應 21.3%

中國市場競爭太激烈 16.0% 感覺台灣人被歧視 8.7%

沒有困擾 6.0%

資料來源:《今周刊》851期〈國人西進中國工作大調查〉中國競爭壓力大,不狼也得狼中國2013年春季職場才情報告2011 2012 2013 每周新增職缺數 20萬 25萬 50萬競爭指數 9.6 10.3 15 註:競爭指數為平均一個職缺有多少人求職資料來源:中國知名人力網站智聯招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87

光伏製造行業門檻劃定 行業整合大潮即將啟動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994.html

據記者報導,工信部今天發佈《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要求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製造項目。業內專家指出,光伏製造行業整合大潮即將啟動。

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前10大光伏企業負債總額已超過一千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仍在生產的多晶硅企業只有8家,80%的企業處於停產狀態。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過去我們就是拚命地把產能做大。靠低價競爭去佔領市場。我們95%以上的產品都是出口,由於歐美雙反,這種模式已經走不下去了。
  
今年七月以來,國家出台了加大並網力度、金融支持、清潔能源補貼等一系列扶持光伏行業發展的政策。但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中國光伏電池組件產能超過40GW,佔全球總量的67%。國家也意識到,光伏行業若要徹底走出低迷期,產能過剩問題必須改善。

林伯強:一邊我們儘量要扶持,從終端對設備的需求對光伏產能有一個消化。另外一端就是把門檻提高,這應該是一整套的措施。

記者注意到,此次工信部不僅在多晶硅和單晶硅的光電轉換率上大幅提高了標準,而且要求光伏製造企業每年用於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於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於1000萬元。孟憲淦指出,技術不精的企業將成為破產重組的對象。

孟憲淦:現在多晶硅的成本已經可以做到16-17個美元。但有一些企業它的生產成本就高達80多美元。在這次調整過程中,那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肯定是要被市場淘汰出局。

記者還瞭解到,由工信部主導制定的《光伏行業兼併重組指導意見》目前已完成修訂,將於近期正式出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55

LED行業即將爆發世界大戰 影武者

http://xueqiu.com/1481565998/25601070
高工LED的論壇,現場有20家上市公司及國外品牌企業參加。論壇從LED上、中、下游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得出以下格局結論:

  上游:LED市場需求明顯低於預期。2011年,中國新引進的MOCVD已經陸續投產。儘管市場競爭激烈,價格快速下降,但是國內想涉足LED上游芯片產業的企業仍然很多,部分跨國公司也正在考慮將芯片技術及產能轉移至國內。不過,LED上游投資項目的風險很大,關鍵是市場和技術定位。同時,目前LED關鍵設備和基礎原材料國產化程度還很低,國外設備的降價速度比國內研發生產的設備還要快。有的國外設備已經降價了50%,一直打壓著國產設備市場。

中游:封裝企業已經超出1700家,主要分佈在各類中資、台資、港資、美資等企業,而且企業數量還在繼續增加。目前中國已經聚集了全球近8成的LED封裝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封裝工廠」。與此同時,元器件價格競爭也變得日趨激烈,2011年國內市場白光LED價格較2010年同期下降幅度超過25%。

  下游:LED照明競爭最激烈,市場上有超過上萬家企業。除了LED照明生產企業外,傳統照明企業也轉型進入LED照明領域。還有很多做汽車的、做彩電的、做機械設備的都來投資LED照明產業。而世界巨頭也看好中國市場,紛紛介入LED照明。國內LED照明市場可以用一個「慘」字來形容。目前,LED照明標準、標竿體系都在建立之中,而市場上LED照明產品的價格和質量都非常混亂。

  中國企業的競爭不但是國內市場的競爭,也是全球市場的競爭。中國企業不但要面對歐美高技術的衝擊以及各種專利陷阱,而且還要面對來自越南、印度低勞動力成本國家的衝擊。所以說,LED照明世界大戰將在全球上、中、下游全面展開。如果將LED上、中、下游比作布、染色、時裝的話,那麼首先是芯片市場整合(布),其次是封裝企業整合(染色),最後是應用市場整合(時裝)。誰能做最後的勝利者,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11

雷軍與陳年是真愛,凡客即將「小米化」改造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915.html

凡客每年總能抖弄點風頭來。去年5週年慶,凡客用「拉閘斷電」停服務器來炒作;今年6週年時候將到,供應商揚言跳樓又成了新的噱頭。新的噱頭,還有雷軍,他與凡客創始人陳年亦師亦友,從卓越開始。

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互聯網原生品牌公司,最近兩年來,人們始終看到他似乎都在懸崖邊上。

它過得不好。2011年底之前,它是行業明星,上市近在咫尺。不知道凡客和它的股東們會不會感到後悔,如果時光倒流,也許他們當時就選擇IPO了,畢竟有著40億美元的估值,儘管彼時不是好的窗口期,儘管那會自營B2C第一巨頭的主要投資人私下裡寫信群發給北美的基金經理們意圖狙擊,但凡客上了也就上了,或許日子會比現在好過很多。

那一年,包括阿里系在內,凡客全行業第四,如今,只能堪堪排在第十,下一季,估計就不在前十之列了。

時也,命也。

其實,凡客過得也沒有外界傳得那麼糟。它的投資人知道,凡客已經過去了最艱難的時刻——那是去年底,所有凡客才有史無前例的超級大甩賣清庫存動作,CEO陳年自己說,這是生死存亡、死裡逃生。

活下來的凡客2013年當了大半年的「中國庫存清理專家」。在去年甩庫存甩出心得,甩出風格之後,凡客成了一大批同病相憐服裝品牌的甩貨平台。

不過,凡客真的要如此下去麼?我們很多次說過,凡客數年來最深沉的「天問」——凡客真正的面目到底是什麼?它到底是產品品牌還是渠道品牌?

甩貨平台,以目前的規模做業內第十,品類前三,但價值並不大,至少,投資人會這樣以為。

種種跡象看起來,凡客曾有搖擺。一兩個月前,曾有凡客的供應商告訴ZenNew,凡客已打算徹底放棄自有品牌,跟供應商的訂單只下到今年秋冬款…

不過,一切又很快便會反轉。

凡客不再搖擺了。它還是做產品品牌,這一次是破釜沉舟。

凡客的一位重要投資人前段時間問ZenNew,你覺得凡客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們答:策略搖擺,面孔模糊;又問:陳年如何?ZenNew答:為凡客提供的情懷足夠甚至溢出,但對產品關注還未證明。

我們反問,凡客還會搖擺多久?這位投資人很肯定地回答:不會再搖擺了,重回產品,重回品牌。

他這麼說,是因為從6月開始,一連串的董事會會議上,凡客的命運、出路被反覆審奪。

5月,凡客還在試圖引進第三方品牌,那會真在考慮做「品牌+唯品會」的模式。但效果並不如預期,那套混搭模式看來並無甚希望,董事會開始介入要求陳年為首的管理層重找方向。

凡客的新方向,源於一次酒局。

6月中旬,陳年和雷軍喝酒。局至半酣,雷軍突然問,陳年,我們還是不是兄弟。是兄弟,就把話說明白,凡客的產品不行,凡客對待產品的態度不行。

陳年第一反應很委屈,做了6年服裝,做過那麼多產品,怎麼能說自己和凡客的兄弟們不行呢?你做小米做得好,不就是因為運氣好,趕上智能手機出貨和移動互聯網的大爆發嗎?

這段對話,以陳年喝醉終局。陳年後來說,自己酒量比雷軍大,先倒下是那晚受的刺激很大,羞愧又憤懣所致,這是他和雷軍第一次聊到如此尖銳的敏感的話題。即便是卓越時,他也未曾遭遇到雷軍如此的拷問。

差不多同時,凡客開始啟動G輪融資。董事會和投資人們對凡客和陳年不斷提出拷問挑戰。

凡客的投資人發現,公司費用太高,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加起來基本等於銷售收入,如果持續如此,凡客將是家沒有未來的公司。股東們只可能為新的機會投資,而不可能只是為了挽救它。

董事會希望看到陳年拿出實質性的變化。雷軍的談話讓陳年想到了小米的經驗,他邀請雷軍幫忙診斷。

從6月中旬到8月,即便在發佈紅米、準備小米年度發佈會最忙碌的階段,雷軍和陳年仍密集進行了累計超過60小時的個人交流。其中話題非常尖銳,毫無掩飾:凡客做的就是工廠貨、凡客不專注、凡客對產品沒有好的態度。

雷軍向陳年介紹小米的「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陳年開始疑惑:小米做的是手機,可以單款突進,但凡客做的是服裝,這個行業一直都是每個品類都有大量SKU,有可比性嗎?

雷軍反問:蘋果為什麼就憑一款手機做成功?諾基亞的老闆一下能說出這些年諾基亞到底出過多少款手機嗎?

介紹凡客產品時,陳年說,這些都是優衣庫和GAP的代工廠做的。雷軍說,這本身並不說明什麼,關鍵是面料、工藝、設計凡客自己能掌握多少?對蘋果和小米而言,代工廠只提供產能,以上那些都是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嚴格控制。而凡客之前,打版甚至面料都是靠代工廠。

與雷軍聊完這60小時,陳年自己說,口服心服了。他邀請雷軍到凡客跟凡客的高管們交流。

在凡客,雷軍重點問到了兩個品類。第一個是衝鋒衣,雷軍自己是滑雪愛好者,他問袖子上的魔術貼在零下20度還能不能緊密貼合。但品類負責人的回答卻讓他大搖其頭:「不知道。這款產品是賣給那些不出去旅遊的都市居民的,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

雷軍又問到了凡客去年力推的輕薄羽絨服,和優衣庫相比,有什麼優點?回答是,比優衣庫的克數重一點點,用料多。雷軍轉達了小米的同事評價時的疑問,輕薄羽絨服克數重是優點嗎?

陳年說,這兩個問題應該成為公司最深刻的教訓。

雷軍這次到訪前,凡客方面曾準備了一封精美的PPT,但他沒有看,而是直接開始問。聊完一圈產品,陳年說,他覺得凡客之前犯了大錯,「錯得太TMD離譜了」!

後來,在一次凡客內部管理層會議上,陳年對一眾同僚說,凡客之前迷失得太久了,他本人從2007年盯襯衣之後,就沒有再認真具體地盯產品,自己的產品也都沒有全部用過,「實在令人羞愧」。「七字訣」之前一項都沒做到,太習慣給自己的鬆懈找藉口,「自我辯護、敷衍用戶」是凡客最大也是最根本的陷阱。

這是陳年最新的反思。

實際上,從2011年底開始,陳年開始反思。這場反思匪夷所思地創下了一項業內紀錄:持續至今將近24個月。只不過,在2012年底之前,是反思了過快擴張的貪慾,而現在對產品的反思,是更深的延續。

雷軍給陳年了總結了小米十條經驗,當我們得到這份簡短文本時,也發現這的確是目前對「小米模式」最精簡的詳細描述:

一、大市場。做一個產品需要有足夠大的市場。

二、單品。做單品,而不是做品類。

三、制高點。態度要足夠的好,做不了蘋果,但態度要比蘋果更好。

四、專家。一定要有專家顧問,但不要讓他們背任務,只出點子。

五、真材實料。尤其注重產品細節。

六、成本價。銷售價就是成本價,先做行業的成本價,然後做到摧毀行業的成本價,不要用毛利率來欺騙自己,靠著現在的毛利來賺錢是做不到優秀的。

七、用戶是朋友。

八、設計思路從開始就要追求讓用戶參與。只有把用戶當成朋友,他們才會主動為你做營銷。

九、你做的產品你都用過。

十、尖叫。超出用戶預期。

雷軍還給陳年了三點建議:去管理層,陳年也不叫總裁了,就叫創始人,公司內部以後也不安排那麼副總、助理總裁了;去KPI,讓各事業部專心做好產品;去貪婪,產品沒必要做多。

凡客最後確定的方向是,徹底重新開始全力研究產品,建立口碑,精簡產品線,做不好的或者不確定能不能做好的品類就放棄,集中精力專注有限的核心品類。

所以,童裝等不少雞肋品類被放棄,最後確立了T恤、襯衫、褲裝、帆布鞋、超輕薄羽絨服、POLO衫等有限的七八個品類,而最多時凡客的大品類曾多達19類。伴隨著以過程,因而有了裁員動作,目前凡客員工人數1000多人(不包括如風達與客服),而2011年時頂峰人數曾有一萬多人。期間,凡客從南二環搬遷至北京市郊的亦莊,租金成本也大幅降低,從每平米6元降到了1元。在管理方面,讓各產品事業部丟掉KPI,全力做,依靠一個個優秀單品打開市場。

陳年最近數月開始足不出戶守在公司,不斷與各項目組不斷密集過產品,凡客內部的聲音也說,這一次變得空前的嚴苛。同時,凡客明確提出,設計師團隊制定統一的品牌調性規劃;工藝師、面料師統一服裝的面輔料規格和工藝標準;並成立版房,招募建立自己的版師團隊,不再依賴代工廠,把產品設計、用料、工藝統一在自己掌控中,對產品品質才有足夠的把握。

在接受「小米化改造」思維之後,陳年最優先的想法是做出能引爆市場的產品,他特別在公司做了番解釋,不是淘寶生態中的爆款,而是基本款裡面的極致款,要「一發布就能橫掃市場」。

這是重建品牌,重做口碑的路數。撥亂反正、重回初心,也確有過先例。比如無印良品,由於過度追求銷售業績,忽視設計開發理念,門店擴張過快,遭遇平價對手的阻擊,MUJI2001年一度出現39億日元的虧損。公司瀕臨破產,接手的第三任社長松井忠三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改革使其重回正軌,破釜沉舟的他曾將價值38億日元的不良庫存付之一炬,後來引向重新輝煌的改革核心就是回歸商品品質,改進設計。

有意思的是,去年時任凡客CFO也曾提出,大量的死庫存應該一把火燒掉,公司重頭再來。晚是晚了點,better later than never。

凡客股東之一中信的一位高層幾乎買過所有國內服裝上市公司的股票。陳年問他,你投過的這些公司中,有哪家是你會特別想去買東西的?對方沉思半晌說,不知道會去哪家。

陳年由此發了通感慨,工廠貨思路是所有中國服裝品牌的問題。過去5年,全行業大踏步成長,就有了日後集團貪婪陷入困境。凡客上代銷了一大把19塊的國內品牌甩貨產品,賣這麼慘的價就說明上一代品牌的不作為被新一代消費者唾棄。

陳年在內部會上說,凡客的問題主要責任都在公司一幫所謂的老大身上,也主要在他自己身上。只是從現在開始,時間已經不多了,全公司要轉向做一個「專注、極致、口碑、快」的凡客。

聽起來有意思,夢很美。

ZenNew對此也有著強烈的觀察興趣,不僅事關中國第一個規模化互聯網原生品牌的出路,也是「小米模式」是否有著可移植性的一項關鍵實驗,何況這還是雷軍與陳年的前緣再續。

這一次,凡客的調整,有置之死地,破釜沉舟的決絕,雖千萬人吾往矣。

祝福凡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740

CFP即將借殼上市 李學凌又迎收穫季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953.html

【導讀】2012年,YY的上市讓李學凌聲名鵲起。不過YY並不是李的第一次創業,2000年他便與中青報同事柴繼軍創辦視覺中國集團。而正是這家公司也讓李學凌又迎來了一個收穫季節:8月15日,視覺中國集團與遠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根據協議,視覺中國集團將借遠東實業的殼上市,只待證監會的最終批覆。

關於李學凌和視覺中國的故事,請看《創業家雜誌》2011年八月刊報導節選:

1997年春天,李學凌即將從人民大學哲學系畢業。他開始找工作。這個胖乎乎的眼鏡男大學四年泡得最多的地方是信息管理系的機房,不是掛在雅虎聊天室裡聊天,就是在用彙編語言寫程序。那時候,互聯網熱潮剛剛萌發,網景的財富神話尚未被大多數中國人知曉。李學凌對於工作有自己的原則:一定要在一個企業裡從事主流業務。他獲得了去《中國青年報》工作的機會,擔任記者,並且解決了北京戶口。

從1997年到2002年,他採訪了大量的中國IT行業創業者:張朝陽、王志東、馬云、雷軍、周鴻禕……這都是些後來一度或者正在變成「神」的名字,但當年李學凌接觸他們的時候,這些公司才剛起步,不過三四十個人的規模。他看到了中國互聯網的小時候。

當然,這裡頭也包括丁磊。照李學凌的說法,「早在他股價跌到7毛的時候,我們就在北京三里屯一塊兒喝酒混了。」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但是每個人都對他有印象。李學凌是個刺頭,喜歡對抗式採訪。

他問Intel總裁貝瑞特:「你相信摩爾定律嗎?」

他問張朝陽:「你為什麼不做搜索?」

他對雷軍說:「金山毒霸沒有賽門鐵克好。」

問得多了,李學凌開始從CEO的角度想問題。「他們說我是個觀察家,其實我不是。我經常把自己想成是CEO。如果我是他,我要怎麼發現和解決企業的問題。這是哲學系四年帶來的思維習慣:追問事情的本質。」

李熱愛互聯網,並勤於思考。1998年,他找到周鴻禕,希望合作一個名片交換網站,叫做Lets Card。當時周鴻禕正在做3721,大約覺得一個記者的話不靠譜,沒怎麼太在意。後來,周鴻禕曾經多次跟李學凌開玩笑:如果我們堅持做了,豈不就是Facebook。李還跟周說過怎麼用搜索引擎來生成內容,這就是後來奇虎的雛形。幾年之後,奇虎一度找不到商業模式,氣得周鴻禕笑罵:李學凌你這個孫子,害我賠了3000萬美元。

李學凌的媒體同行林軍(曾任多玩網副總裁)說,「我把觀察者和參與者兩個角色總是分得很開,學凌不然,他做觀察者的目的就是為了從業,我當時感慨,李學凌遲早要自己創業的。後來我才知道,學凌那時已經創業。」

第一個創業機會和陳一舟有點關係。2000年春天,李學凌採訪陳一舟。當時,陳正在做Chinaren,大談互聯網。李學凌心裡想,這哪裡是做互聯網,這不是往死裡整、燒錢嗎?一天中午,他和中青報的同事、攝影記者柴繼軍一塊兒在食堂吃飯,說起了這件事。李學凌有點兒激動,說,這幫人就會燒錢,我們做個不燒錢、能賺錢的生意。

2000年4月,Photo.com圖片網站正式開始運營。李學凌給新浪總編輯陳彤打了個電話,問他要不要照片。陳彤給了他5萬塊錢,並且為每張照片定價50元。此後很多年,中國新聞照片都是這個價錢。

很快,公司更名為CFP視覺中國,並獲得了首次融資。李學凌希望把公司從專業的圖片網站轉型為圖片社區,遭到董事會的否決。2003年,不願因循的李學凌把自己持有的10%的股份賣給了投資人,得到10萬美元(2010年,CFP年銷售收入達到1.5億人民幣,大概是多玩網的四分之三)。

不過李學凌一直沒有遠離CFP,除了是CFP的股東外,與柴繼軍一直保持著「密友」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743

大數據(2):即將發生的資訊科技革命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2585

香港而家落後左係硬件發展,但已經全民知道,全力追趕下3年後應有大改善。香港現在欠缺的,係一場真正的資訊科技革命,令到個人平均生產力可以再突破幾十巴仙,釋放出勞動力去番各行各業。

資訊科技革命,指哪方面?最簡單的,如茶餐廳侍應落單,大部份仲要寫黎寫去,中間個客由等位,坐低真係寫到張單,起碼無左10-15分鐘。現時家庭式個d應該都係齋寫單/寫單+pos,但連鎖用晒pda好多年了,一係直頭放部touchscreen係台度俾人用。如果好似日本一d拉面店俾你睇啱買定飛,一坐低就係食,一日下來翻枱數就勁左好多。

用資訊科技去簡化工作程序,好似大公司d無謂paperwork,係未來的必然趨勢,所有依靠辦公室官僚主義流程維生的朋友,要有學習資訊科技的心理準備,否則遲早會被淘汰,正如之前e-mail如何大面積地令秘書職位消失。

下一步就係所謂的「大數據革命」,下次再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812

歸江:資本市場中速甜點區即將到來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http://xueqiu.com/5545011370/26295451

  中國以股養老的養老金革命以及資本市場中速甜點區即將到來。

  歸江 信璞投資管理合夥人

  中國像一個已過青春期的小夥子,成長速度慢下來,智力發育卻在加速,老百姓口袋裡的錢包開始鼓起來。好日子剛剛開始,我們謂之「中速甜點區」。

  甜點(Sweet Point),也稱甜蜜點,是指在網球、羽毛球和高爾夫球運動中,在拍面中央附近最佳的擊球點。

  我們研究發現,工業化國家成長歷史中,在經濟從高速增長逐漸過渡到中速增長的時期,資本市場會一致性地出現遲到的資本市場高收益期,我們不妨稱之為資本甜點區現象。不過,在中速甜點區到來之前,往往要忍受較長時間的煎熬。

  1964年到1982年間,美國道瓊斯指數在1000點附近徘徊18年之久,隨後18年出現了10倍的飆升;1960年到1968年,日本實際年均GDP增速高達15%,而同期股指年均漲幅僅2.54%;1993年到2003年,韓國經濟10年高增長,伴隨的卻是股指負回報,但在隨後經濟增速放緩的7年裡,股指年化回報卻達到15%;德國在全球經濟中應屬常青樹了,股指同樣也是在經濟高增長的上半場11年內顆粒無收,而在下半場的18年裡卻高歌猛進。

  現在,全世界都擔心中國GDP增速下滑,老百姓也疲憊於上證指數多年的膠著。只要把後視鏡調到更廣的視角,我們就會發現,隨著新政府執政綱領出台,中國的中速甜點區即將到來:居民消費將實質性改善,資本市場會達到最佳回報,國民自信心也會逐漸確立。

  那些最早向民營和外資開放的競爭性行業已經率先進入了甜點區。比如家電行業的格力、美的,紡織行業的申洲國際,都體現出顯著的行業增速放緩後,行業龍頭盈利加速的甜點區現象。

  以空調行業為例,在1994年到2006年間,空調銷量增速達到年化31%,但期間龍頭企業的盈利年增速只有18%。而最近6年空調銷量增速降到9%,龍頭企業年化盈利增速卻提高到46%。這與歐美經濟體的中速甜點區現象一致。

——很多人喜歡微笑曲線前半段的企業,其實行業過了微笑曲線的中間段,劣勢企業被擠下台,才是投資龍頭的好時機,而且這時候優秀企業的質地得到了更好的錘煉,誰更優秀我們也更容易識別出來。除了上訴所講,房地產行業其實也呈現此種規律,2008年後地產行業的增速年均不到10%,但是龍頭卻復合28%左右。

  總體而言,經濟增長放緩後,資本和勞動者都將過剩,資本利率和勞動者工資佔GDP比重也將下降。過多的資本和勞動力在追逐各個行業剩下的少數贏家企業,導致這些企業的資金和人力成本下降,盈利加速提升。這些贏家企業,構成了各個國家股票市場中的成分指數。

  無論是職工儲蓄還是企業留存利潤,早期是通過銀行信貸進入企業產業部門投資。但在經濟增速放緩後,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這些社會留存資本就像中年人的過剩脂肪一樣,不得不堆積到少數贏家企業手中。隨著更多的資本追逐更少的贏家企業,這些企業將步入盈利和市盈率雙升的愉悅中年期。

  大量數據證明,工業化國家在高增長期結束後,勞動者收入佔GDP比重一般會從60%下降到50%左右,而企業和居民的收入增長將越來越依賴於證券市場的財產性收入。美國非金融部門持有的金融資產從早期的一無所有逐漸上升到總資產的三成,自美國實施401K政策後,職工擁有的養老金資產佔證券資產的比重已經超過五成。德魯克在上個世紀70年代出版的《養老金革命》一書中就預言了以股養老的必然性。中國將進入老齡化,而單純的工資收入和基本儲蓄難以覆蓋通脹下的養老成本。

——私募基金大發展!


  新政府的政策指引已經基本明確了中國將選擇以股養老的道路。我們相信,憑藉國家社保過去10年的前瞻性探索,中國以股養老的養老金革命以及資本市場中速甜點區即將到來,中國經濟亦將走向更加穩定健康的發展通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25

德銀:全球太陽能第二輪熱潮即將來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743

德意誌銀行認為全球即將進入第二次太陽能熱潮,與5年前的第一輪熱潮不同,這一次最大的受益者將不再是電池板制造商,而是光電系統總成本的下降,而基於太陽能的金融創新將起到關鍵的作用。 2010年開始各國政府對太陽能電池板廠商的大額補貼,導致太陽能電池板價格被壓低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是那一次熱潮來的快去的更快,大量制造商倒閉,導致太陽能電池板行業迅速整合。 德意誌銀行認為,與過去的補貼不同,三個因素將推動本次太陽能熱潮:繼續走低系統價格,更有力的金融支持,以及逐漸減少的補貼。 “我們認為2014年美國、日本和中國需求將繼續增長。我們預期中國太陽能行業整合,2014年年底各種補貼到期,以及對使用太陽能的資金約束的減少,將是推動需求上升的三大催化劑。” 如果說太陽能行業第一次黃金期主要是電池板成本下降引發的,那麽本次熱潮將是整個系統的成本合理化下降。這意味著價格下跌將主要影響太陽能下遊“行業”,而不是電池板廠商等“上遊行業”。 “電池板價格可能在未來18個月內繼續維持目前的低價……整個行業的融資成本有下降的空間,因為太陽能行業風險曲線正向下移動,金融創新正在降低成本。” 德意誌銀行太陽能行業正擁抱一個新的增長點:金融創新,一種基於太陽能的新融資模式:著名矽谷創業者,特斯拉電動車掌門人Elon Musk的SolarCity公司就是運用這個模式的典型。 SolarCity向太陽能光伏系統生產商購買光伏系統,然後轉售給用戶(個人或者企業)並提供安裝等周邊服務,通過周邊服務的附加值將產品提價並從用戶手里賺取差價。此外由於光伏系統價格不菲,很多用戶不願意一上來就支付巨額的購買費,SolarCity這個時候會自己買下這些光伏系統,並給用戶分期付款或者租賃的選擇,賺取購買費用和分期付款或者租賃費之間的差價。目前SolarCity已經憑借這個模式在美國上市。 德意誌銀行認為: “我們認為如果美國家庭能普遍接受這種模式的融資機構,未來美國家庭太陽能的財務成本將下降200-300個基點,並為整個太陽能行業提供大量流動性。據我們的計算,財務成本每下降100個基點,將導致以千瓦小時計算的均化成本下降1美分。” 最終,重大政策的變化將導致太陽能上網裝機容量激增。新趨勢首先將出現在中國。 “我們對2013年的上網裝機容量預期是6-7千兆瓦,在最近的政策變化下,我們預期中國2013年下半年和整個2014年的裝機容量將激增,預計2014年全年的裝機容量將達到10千兆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75

好萊塢效應:《華爾街之狼》顯示美國股市即將崩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036

华尔街电影

若歷史重演(歷史總是會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這樣重複著),那麼Martin Scorsese導演的《華爾街之狼》應該給投資者敲響警鐘,讓他們意識到市場崩潰即將到來。

——這就是所謂的「好萊塢效應」。

BI稱,這種結論可能有點激進,但是Bond Vigilantes今天公佈了一張有意思的圖。該圖顯示,風靡一時的華爾街電影與股市崩潰存在相關性。存在相關性並不等於因果關係,但是存在線性相關,這是一張非常有趣的圖。比如:

1987年,Oliver Stone的《華爾街》風靡全球,股市修正23%;

2000年,《鍋爐房》火了一把,標普500指數跌去46%;

2009年拍攝的《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然後標普500指數跌了48%。

因此,Martin Scorsese導演是否會令股市反彈毀於一旦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59

中概股跨國審計問題即將解決

來源: http://xueqiu.com/1699980521/27463767

騰訊科技02-06 15:035評論摘要中美接近達成協議,允許美當局審查中國會計公司的審計工作。騰訊科技訊 2月6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周三表示,美國與中國接近達成協議,允許美國當局審查中國會計公司的審計工作。該協議將緩和中美間圍繞審計監管的長期爭議。近年來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爆出一連串會計醜聞,令這一爭論不斷升溫。美國一名法官上個月裁定,四大會計公司的中國事業應中止美國業務六個月時間,這使得兩國間的審計僵局升級。此舉對兩國間為達成範圍更廣的解決方案而舉行的談判有何影響,目前尚不得而知。“我樂觀地認為,我們將可在2014年簽訂長期以來一直盼望達成的協議,令美國方面得以審查PCAOB註冊的公司在中國的審計工作,”PCAOB主席Jim Doty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Doty此後表示,中方和PCAOB仍在交換修改協議草案,仍未確定如何開展審查。中方在協商中一直表示,他們對於美國檢察員在中國境內進行審查感到不快。“我不會對可能的結果置評,不過有多種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包括轉移相關文檔或讓相關人員到中國之外接受調查,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審查,”Doty表示,“我們也許不必非要在中國境內進行(審查)。”他還語氣嚴肅地表示,雙方需要很快達成協議。“我們對解決這一問題的耐心有限,”Doty表示。“最終一定要解決。”@Ricky @釋老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