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新辦將發表“南海爭議”白皮書

據國新辦網站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於2016年7月13日(星期三)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並於當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並答記者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80

南海仲裁公布在即,國防大學少將建言軍隊該這麽幹

7月12日(今天)北京時間下午5點左右(歐洲中部時間上午11時左右),位於荷蘭海牙的仲裁庭將公布由菲律賓單方提起的所謂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結果。

菲律賓單方提起南海仲裁案,加上美國等域外實力的介入,將南海問題推向了歷史上第三次爭議高峰,南海博弈更加複雜激烈。

與此同時,美國“里根”號航母等七艘美軍艦船目前都集結在南海,其中三艘“宙斯盾”驅逐艦在過去兩周多次“悄悄接近”中國南海島礁。7月8日,中國海軍三大艦隊在南海舉行實兵對抗演習。

各方很關註南海仲裁結果公布後,中美及南海爭端聲索國的反應,特別是中國的應對。為此,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少將朱成虎,他認為,“對於東盟國家的聲索與申訴,中國當然需要通過談判來解決,而且解決領土爭端只有通過談判一個途徑來解決。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坦率來說這不是最好的選擇,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選擇。”

朱成虎表示,“美國自身都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稱《公約》)的締約國,到現在美國國會都沒有批準通過《公約》,說明美國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來履行職責的國家,美國沒有權利和資格來批評指責別人。”

談到美國對南海問題的軍事幹涉,朱成虎表示,“我們當然絕對不會像過去那樣。中國軍隊要時刻準備著,絕對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妥協或者讓步。對中國來說,南海問題涉及領土完整和主權問題,所以沒有妥協的余地。”

菲律賓單方提起仲裁“不地道”

第一財經:菲律賓仲裁案主體裁決結果於7月12日公布後,中國如何應對?

朱成虎:中國應對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第一,對不同的事情可能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對東盟國家的聲索與申訴我們當然需要通過談判來解決,而且解決領土爭端只有通過談判一個途徑來解決。

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坦率來說這不是最好的選擇,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選擇。

多邊的平臺來解決領土爭端問題是不可能的。我在新加坡的朋友說,你們為什麽不能跟東盟一起來談這個東西。我說如果東盟先把越南和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南海領土爭端先解決了,解決完了再來和中國一起談,行不行?

多邊不是一個解決領土爭端的平臺,至少不是一個理想平臺。通過多邊來解決、域外國家介入來解決領土爭端的例子不是很多,不能說沒有但不是很多。

中國和越南解決的北部灣劃界問題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既然在越南北部灣我們能解決劃界問題,那麽在南海、在南沙,為什麽不能夠解決?問題是其他各方沒有坐下來認認真真和中國談。

所以中國還是要努力地說服各聲索國通過雙邊談判來解決爭端,其他任何形式中國都不可能接受,特別是域外國家的介入。靠其他國家來幫助聲索國解決南海問題,沒有可能。

還有一個方式就是通過國際仲裁。仲裁不是不可以,中國也不是堅決反對仲裁。但是仲裁必須有一個條件,必須是雙方都同意提起仲裁,這才可以解決。菲律賓單方面地提起仲裁,用我們的話說就是“不地道”。

中國與菲律賓等東盟國家簽署有南海行為宣言(DOC),這個行為宣言明確規定要通過雙邊談判來解決南海爭端,而菲律賓食言了。宣言雖然不是一個國際法,但是中國和東盟十個國家達成的官方文件,應該具有國際法的效力。菲律賓把宣言拋在一邊,跑到仲裁法庭上尋求仲裁,這顯然是違背宣言精神的。

對於海牙仲裁法庭裁決的結果,中國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所以對仲裁法庭可能裁決的這些內容以及結果,中國政府部門,包括法學家、海洋問題專家,在最近這段時間已經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希望仲裁法庭能夠謹言慎行,不要做出使南海形勢進一步惡化的裁決。

第一財經:南海問題對中國的對外關系有何影響?

朱成虎:第一,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會受到一些損害,特別是和聲索國的關系。第二中國在南海的開發活動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第三對中國新提出的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顯然會有破壞性的影響。

南海問題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另外,(在多方壓力下)中國(不得不)需要加大在南海問題上的投資,不投資也很難維持住局面,不投資也很難使南海的形勢得到控制。

當前是南海爭端的第三次高峰

第一財經:您如何看待南海問題?

朱成虎:現在南海問題不平靜,實際上這是南海爭端的第三次高峰。

第一次是在南海發現了石油天然氣資源以後出現的爭端,有些國家開始對這個地方進行申訴。在這以前,20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實際上是沒有爭端的。如果把菲律賓、美國和西方主要國家的地圖拿出來看,他們那個時候都是接受(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的,而且九段線是被美國認可的,九段線也不是中國自己想劃就能劃的,是美國的軍艦去勘探以後劃的。

第二次爭端的高峰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署。公約的簽署帶來一些問題,公約中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和二百海里專屬經濟區的提法,就給其他國家帶來了申訴的機會,也導致了南海問題爭端的第二次高峰。

第三次高峰就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以來。在美國再平衡戰略下,美國樂見南海地區有問題有亂子。其他聲索國和中國比,實力肯定不在一個檔次上,就像美國跟中國比,中國怎麽能在一個檔次上一樣。所以南海問題為美國重返亞太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到目前為止,可以看出,南海的形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有一個大的改觀。中美的博弈、各方圍繞南海的博弈可能會繼續下去。

中國軍隊決不在南海問題上妥協讓步

第一財經:您怎麽看美國作為域外國家介入南海問題?

朱成虎:美國介入南海是一種挑釁的行動。對美國,第一,我們絕對不會同意它介入南海事務,因為美國是域外國家,跟美國一點關系也沒有,美國所講的所謂美國在南海的利益,中國從來沒有破壞過。

美國人講美國在南海有航行自由、企業現實和潛在利益、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嚴肅性等五大利益,這五大利益從來就沒有遭受過中國的破壞和挑戰。

像航行自由,中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南海的航行自由,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當前85%的貿易通過海上貿易實現,中國比誰都需要海上交通線的安全。美國講的這些東西,完全是強詞奪理,而且南海的航行自由完全沒有受到過任何主權國家的挑戰,這實際上是個偽命題。

至於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嚴肅性,美國自身都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到現在美國國會都沒有批準通過《公約》,說明美國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按照《公約》來履行職責的國家,美國沒有權利和資格來批評指責別人。

公司的利益,同樣沒有什麽問題。中國一直是主張和平解決的。中國如果是主張用武力解決,那早就打了。中國要動這些被其他聲索國占領的島嶼易如反掌,只不過是中國為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大局,所以一直采取著克制的行動。

當然中美在什麽叫航行自由、什麽叫無害通過這樣一些問題上是有分歧的。因為美國抵近中國領海線偵查不是無害通過,美國抵線偵查實際上是損害中國國家安全的一種行為,所以不是無害通過。這個問題美國沒有弄清楚,這也是美國作為頭號海洋大國不願意受約束,國會拒絕批準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重要原因。因為一批準美國就要履行《公約》賦予其的職責和義務,美國就沒有權利對別國進行抵近領海線偵查了。

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不是中國與美國有分歧,美國和其他很多沿海國家都是有分歧的。所以很多國家對美國的這種霸權行徑,這種挑釁的行動,損害其他國家安全的行為都是表示不滿的。只不過他們國家小,所以敢怒不敢言。所以對美國,中國要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中方觀點,毫無疑問美國是域外國家,不要在這攪局。

另外對於美國軍事幹涉,我們當然絕對不會像過去那樣。中國軍隊要時刻準備著,絕對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妥協或者讓步。對中國來說南海問題涉及領土完整和主權問題,所以沒有妥協的余地。

中美兩國在南海問題上仍保留著對話的渠道。如果有可能,中國並非不歡迎美國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對話。實際上南海問題已經成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是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互訪和國際場合會見的一個重要話題。這說明中美兩國南海問題的戰略對話的渠道一直是暢通的。

另外要防止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挑撥離間。在南海問題上我們要準備和美國長期地博弈。美國把南海問題作為抓手,所以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妥協的余地不大。美國如果讓步太大,那麽美國對盟國的承諾就會受到質疑;美國的延伸威懾戰略(extended deterrence)就會受到盟友和夥伴國的質疑。因此中國不能指望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做什麽妥協、讓步,可能性不是很大。

中國對美國還是要兩手準備,方方面面都要做工作。除了外交上保持通話,在軍事上我們還是要做好應對的準備。我覺得中美兩軍要就海上和空中行為準則和預防突發事件發生等一些問題進行磋商和談判,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這對中美雙方現階段特別重要,因為如果中美在南海發生擦槍走火,受損害的可能不僅是中方,美國也不會得到太多的好處。

“航行自由”是個偽命題

第一財經:美國介入南海問題背後是什麽?

朱成虎:中國人要看到這樣一個本質,美國在南海的行為只是美國全球戰略和對華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即使沒有南海問題,還可能出現其他問題。美國全球戰略就是要獨霸世界,對華戰略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要遏制中國。美國在中國周邊所采取的這一系列行動沒辦法讓中國人相信美國不是在遏制中國。當然中國發展本身對美國就是一個挑戰,不承認這個事實就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

你看美國人在中國這邊花了那麽大的氣力,花了那麽多的錢,折騰了那麽多的事情,為什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真正跟著美國跑的就是一個日本。中國的影響力在擴大,世界就這麽大,中國的影響力擴大了,美國的影響力就小了嘛。

看看美國的全球戰略,要遏制中國現在哪有多少抓手。經濟上不敢動,因為經濟一動,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致殘了我,同時也損害了你自己。政治上它一直在搞演變,但也一直沒有達到目的。那就通過軍事,給你制造麻煩,通過安全問題來給你制造麻煩。外交上,想孤立中國也孤立不起來。

中美關系發展到今天,如果沒有南海問題,可能還會有什麽西海問題或者東海問題,美國總會要找抓手來折騰中國的。中國可能要有這個思想準備,即使南海問題中國與其他周邊國家談妥了,美國也一定會找其他問題來折騰中國,這是毫無疑問的。這是因為中國現在已經被美國認為要挑戰它霸主地位的這麽一個國家。

所以我們說中美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並不是中國說了算的。中國沒這個權利,中國沒這個影響力,沒強大到那個地步,中國能不能和平發展也不是中國能說了算,要看美國讓不讓中國和平發展。

所以美國人肯定要使各種途徑,政治上怎麽演變,經濟上怎麽折騰你,人民幣國際化怎麽樣遏制你,軍事上絕對要阻止中國成為美國勢均力敵的對手。那麽美國在周邊給中國制造一系列的事端,南海只是一個而已,東海是另一個,包括美國最近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美國對中國的四個“沒想到”

第一財經:您提到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猜疑大大加強,為什麽?

朱成虎:我個人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判斷這幾年在出現變化。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美國在判斷的時候前三十年的發展是符合美國利益的,但是今天中國在美國人的眼里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

中國的發展有好多東西是出乎美國人意料的。

第一,美國沒想到中國會發展那麽快。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紀80年的時候,中國的GDP是美國的8%,今天是70%多,實際上如果你考慮到其他一些因素的話,中國的經濟總量可能已經超過美國的總體了。因為中國的GDP統計實際上是不完全的,因為個體經濟有很多東西都沒有被統計進去。美國沒有想到中國能發展那麽快。

第二,美國沒想到中國發展起來以後要另起爐竈,修正現在這個美國主導下建立起來的經濟秩序。中國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銀行、一帶一路;美國搞一個TPP談了那麽多年,到現在因為美國大選而拖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多國響應,有些國家還積極奔波投入進來,包括拉美和非洲國家,都願意參加一帶一路倡議中。一帶一路是開放型的,而 TPP是封閉型的,思維不一樣,方法不一樣,環境也不一樣。

第三,美國沒想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基本原理在中國怎麽不適用了。美國希望通過市場經濟的發展能夠改變中國的社會政治制度,當然最好能讓共產黨下臺。沒想到中國越發展越強調共產黨的領導。看看其他國家,蘇聯還沒有開始經濟改革共產黨就被推翻了,蘇聯就解體了。我想美國何嘗不想中國像俄羅斯那樣?這樣中國就沒有能力來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當然這我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第四個,美國沒想到中國的軍事實力發展那麽快。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實際上沒有隨著改革開放以後的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實際上是被耽誤了十幾年,中國軍事現代化在1995、1996年才正式開始。短短二十年,中國軍事力量已經發展到讓美國人生畏的地步,這是美國又一個沒想到。

照此速度發展下去,美國認為中國一定會像美國那樣搞侵略擴張,首先要把美國在韓國和日本的駐軍趕出去,然後奪取東亞地區的領導權,然後不斷地向外發展。當然這個邏輯是按照美國的擴張史和霸權維持史推演來的,按美國的看法中國一定會搞侵略擴張,不管中國怎麽說,怎麽解釋。美國人不了解中國以和為貴、共生共贏的文化思想。

基於這樣的判斷美國認為中國將來也會走美國的老路,搞侵略擴張。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哪一天不在打仗?既然要這樣,美國為什麽要讓中國崛起?

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猜疑是基於美國的判斷,而且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當然還有很多美國人是對中國充滿信心的,不像一些精英們說的那樣。但是確實有很多美國人對中國發展判斷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所以才有了美國對中國的一些政策,才有了美國在南海、東海這樣的一些行動。

美國南海政策的六大調整

第一財經:國際及地區格局中哪些變化助推了南海問題的升級?

朱成虎:最大的變化可能還是美國南海政策的調整。美國南海政策大概有六個方面的調整。

第一個調整,美國由在領土和地區問題上的中立調整為現在的選邊站,美國很顯然是站在其他聲索國的一邊來與中國對抗。

第二個調整,美國由過去主張由外交來解決紛爭變為現在主張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加大了軍事部署的力度,而且還在尋求新的軍事基地,可能還會加強軍事同盟,引入域外國家。

第三個調整,美國已經從幕後走向臺前,希望同其他聲索國一起在臺前與中國對抗。現在看來很明顯,這些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有紛爭的國家和中國相比,實力不在一個檔次上,美國擔心這些國家無法實現牽制中國、遏制中國的目的,所以美國不計成本派了那麽多軍艦公然進入中國12海里的領海。

第四個調整,美國由幹預變成今天的幹涉,這完全是一種赤裸裸的幹涉。美國有很多的主張,過去不存在的問題如今都提出來了,甚至包括一些十分奇怪的問題,美國很多行為是置事實於不顧。比如要求中國澄清九段線等。美國和菲律賓之間有兩個條約,都規定了菲律賓的疆界。現在的黃巖島、還有菲律賓占的南沙群島的幾個島礁,都是在菲律賓的疆界之外。而黃巖島是菲律賓通過修改自己國家的憲法把黃巖島劃在國界之內的。美國在南海就願意看著中國出亂子,亂有利於美國從中牟利。所以我覺得這是美國一個非常具有破壞性的舉動。美國罔顧歷史事實,只要是能夠對遏制中國發揮作用,都支持鼓勵。菲律賓這些國家完全是在美國的鼓勵之下而采取一系列的反華行動。

第五個調整,南海爭端從南沙擴大到南海,美國實際上是要擴大南海的爭端的範圍。本來就是南沙的爭端,中國和越南和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爭端,當然和印度尼西亞還有文萊之間在一些海域劃界問題有一些重複,這個是正常的。很多國家都有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當然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有通過談判來解決。在領土問題上中國已經明確地表達了和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沒有爭端。

第六個調整,南海爭端本來是中國與其他聲索國之間的問題,那麽現在美國實際上把南海問題變成了中美之間的問題,而非僅僅是中國和南海聲索國之間的問題。

從美國對南海問題的這些政策調整上可以看出,南海怎麽能夠安寧?美國已經把南海問題作為其落實再平衡戰略、遏制中國的一個抓手。美國把南海問題變成它擴大軍事存在,增加軍事演習,甚至尋求新的軍事立足點的一個重要抓手。美國也把南海問題變成一個在其國內爭取更多軍費支持和開支的一個重要抓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99

習近平: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據人民日報微博,12日,習近平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出席第十八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時強調: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所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的影響。中國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案裁決的主張和行動。中國一貫維護國際法治以及公平和正義,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我們堅定致力於維護南海和平穩定,致力於同直接有關的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0

從毫無爭議到在南海攪渾水,這些國家可是太拼了!

中國外交部7月12日鄭重聲明,由菲律賓單方面惡意推動的仲裁案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用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的話來說,“二戰後相當長時期內,並不存在所謂的南海問題。南海周邊的地區也沒有任何國家對中國在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權提出過異議。直到70年代開始,一些南海周邊國家覬覦南海的豐富自然資源,開始非法侵占南沙島礁”。

多年來,中國始終保持高度克制,主張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和平解決有關爭議。事實上,中國和菲律賓在雙邊文件中早已就通過雙邊談判解決南海有關爭議達成共識。中國也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共同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一致同意通過友好磋商與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目前,中國和東盟國家正在就制定“南海行為準則”進行磋商。可以說,在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問題在不斷朝妥善解決的方向邁進。但菲律賓卻違背《宣言》精神,於2013年1月單方面強推仲裁行為,嚴重損害了這一進程。

這幾年來南海局勢是如何發展的?越南、菲律賓、美國和日本都對南海幹了些什麽?《第一財經日報》梳理了所謂“南海問題”的重大發展節點和攪局者。

2009年~2011年

2009年,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委員會遞交文件,聲明其在南海的主權範圍,與中國主權範圍有所重疊。中國隨後在與聯合國秘書長的正式照會中提出主權聲明。

2010年中旬,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宣稱在南海地區維持現有國際法涉及美國國家利益。中國政府隨後重申在南海地區的主權,並強調南海屬於中國的核心利益。同年8月,中國在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海床上插上了國旗。

2011年上半年,中國與幾個東盟成員國之間的爭端升溫。7月,雙方就合作原則達成共識,並通過一系列外交努力緩解局勢。11月,中國政府倡議在南海問題上相關各方簽署具有法律效應的行動守則,受到東盟成員國的積極回應。

2012年~2013年

2012年,中越爭端升溫。6月,越南國會通過《越南海洋法》,將中國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包含在所謂越南“管轄”範圍內,並要求所有經過南海的船只表明國籍身份(菲律賓也通過了類似的法律)。中國外交部同日重申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任何國家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提出領土主權要求,並依此采取的任何行動,都是非法的、無效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誌軍當天召見越南駐華大使,要求越方立即停止並糾正一切錯誤做法。

7月,中國設立三沙市,政府駐地位於西沙群島永興島,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越南外交部發言人對此發出抗議,越南國家通訊社還發布了越南峴港市、慶和省對中國設立三沙市的書面抗議通稿。

4月,菲律賓海軍在黃巖島攔截8艘中國漁船,並聲稱這些漁民在相關海域進行非法捕撈,由此引發了中菲兩國之間長達兩月的僵局。

2013年1月,菲律賓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依據堅稱自己的主張,並就中國和菲律賓有關南海“海洋管轄權”爭端提起強制仲裁。

在這一年,更多沖突頻現。比如3月,中國漁船就在相關海域與越南漁船發生沖突。在同年10月舉行的東亞峰會上,美國國務卿克里呼籲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與他國進行磋商,中越同意建立工作小組對北部灣進行“共同開發”。

2013年8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國與東盟各國已同意在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探討推進“南海行為準則”進程,以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2014年

2014年,中越關系急劇緊張。5月,中國在西沙群島進行981鉆井平臺的鉆探工作。越南方面派出數十艘船只撞擊、幹擾中國有關公司在該海域的作業。還向該海域派出“蛙人”等水下特工,大量布放漁網、漂浮物等障礙物。截至6月7日17時,越方現場船只最多時達63艘,沖闖中方警戒區及沖撞中方公務船累計達1416艘次。

在海上對中方企業正常作業進行非法強力幹擾的同時,越方還縱容其國內反華遊行示威。5月中旬,數千越南不法分子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在越企業進行打砸搶燒,殘酷殺害4名並打傷300多名中國在越公民,並造成重大財產損失。

5月17日晚,王毅外長與越南外長範平明通電話,代表中國政府就上述打砸搶燒事件向越方提出強烈抗議,要求越方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一切暴力行為,確保所有中國企業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5月中旬,越南在東盟年度峰會上呼籲東盟成員國共同譴責中國,東盟對越南的態度反應冷淡,並在聯合聲明中呼籲各方保持克制。聲明還呼籲啟動早已提出卻始終擱置的行為準則談判。相比之下,美國政府對越南政府表達了高度支持。

6月18日,國務委員楊潔篪前往越南,會見了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和總理阮晉勇。

7月15日,中國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在西沙群島附近的作業順利完成。

同時,菲律賓也開始重新挑起與中國的爭端,並以在菲律賓臨近淺灘偷捕海龜的罪名拘捕了9名中國公民,中國政府對此發出抗議並要求釋放中國公民。

2015年~2016年

2015年10月,菲律賓企圖繞過主權問題通過島礁定義問題的形勢在聯合國海洋法仲裁法庭提交訴訟,仲裁法庭接受審理,而中國政府堅持主權問題在一方不接受的情況下不可仲裁的原則,不接受仲裁法庭的決定。中方對此予以譴責,並否認仲裁法庭的管轄權,明確反對第三方幹預領土爭端。

同月,美國假借“自由航行權”之名將一艘驅逐艦強行駛入中國島嶼12海里範圍之內,並在之後進行了一系列類似行為。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27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就美軍艦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鄰近海域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12月,一架美軍B-52戰略轟炸機飛達中國華陽礁2海里範圍內。中國譴責其為“嚴重軍事挑釁”,美方隨後宣稱這是場失誤。

自2015年以來,日本通過聯合軍演、提供裝備、“聲援”等手段不斷與菲律賓和越南互動,並在多個場合明確支持菲律賓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國際仲裁解決爭端,還刻意與菲律賓、越南等國就海上安全問題進行政策協調,並考慮提供艦艇裝備。

2016年初,日本首相安倍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日本對中國在南海建設人工島礁並試圖在東海開發油氣資源深感關切,呼籲國際社會對此發出更多聲音。

用新華社的一句話來概括此次南海仲裁案:一出由阿基諾三世治下的菲律賓擔當主演、美國幕後操縱、日本充當“托兒”的反華鬧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1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所謂最終裁決像廢紙,中國淡定應對

7月12日17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所謂最終裁決。

中國外交部鄭重聲明,“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於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決,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中國外長王毅當天就所謂南海仲裁庭裁決結果發表談話,進一步闡明中方的態度。 王毅指出,南海仲裁案從頭到尾就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這一本質必須予以徹底的揭露。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是在依法維護國際法治和地區規則。“一個臨時組建的仲裁庭,就菲律賓前任政府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作出所謂裁決,企圖損害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南海問題、國際法及國際關系問題專家表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是政治鬧劇、法律陷阱,中國將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已做好各種應對準備。

同時專家指出,接下來需要關註的重點將從仲裁案本身轉為各方在仲裁案結果公布後的應對與反應。

說理講理:兩個聲明和一份白皮書

中國外交部12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決的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兩份文件。

中國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菲律賓提起仲裁的行為違反國際法。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其適用爭端解決程序的規定,違反了“約定必須遵守”原則,也違反了其他國際法原則和規則。

中國外交部在上述聲明中強調,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中國反對且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

7月13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

王毅昨天還表示,仲裁庭的成立缺乏合法性,對本案不具管轄權,其裁決明顯擴權、越權,不可能產生任何法律效力。

王毅表示,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擁有堅實的歷史和法律根基,不受所謂仲裁庭裁決的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7月12日所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裁決書及新聞稿都僅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當事方、觀察員國和常設仲裁法院會員國,以及在仲裁法院註冊的公眾和媒體,並沒有召開新聞發布會。

著名南海問題專家、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在5月底就曾表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純粹是一個政治挑釁,一出政治鬧劇。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燦榮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仲裁庭的結果是一個政治性的意見,而這種政治性又操縱在美國人手里。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朱鋒表示,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案是一個法律陷阱。無論裁決結果如何,中國政府都不會將仲裁決定適用於中國的南海權益主張,也不會因此改變中國的南海主權聲索立場。

7月12日晚,新華社發表《所謂南海仲裁裁決純屬廢紙》一文,稱這一裁決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註定無效,無法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和海洋權益構成任何影響。

吳士存此前表示:“無論仲裁庭的最終裁決是否對中國有利,因為從一開始中國決定了不參與仲裁庭,從那一刻開始,仲裁庭任何的決定、命令或裁決對中國就沒有法律效力。”

“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不會接受一個沒有經過本國政府(中國政府)同意而且帶有明確政治目的的不公正裁決,從而放棄千百年來中國人民通過先占、管轄和開發經營南海過程中獲得的領土主權、海洋權益和歷史性權利。”吳士存強調。

在12日外交部發表的聲明中,中國政府重申,在領土問題和海洋劃界爭議上,中國不接受任何第三方爭端解決方式,不接受任何強加於中國的爭端解決方案。

吳士存表示:“裁決公布後,中國相應的反制措施是首先會對裁決結果進行評估。這一裁決雖然對中國沒有約束力,中國也不會執行,但要評估這一結果在多大程度上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利益。”

吳士存說:“在評估的基礎之上,中國會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這反制措施也可能是針對特定國家的。”

同時,吳士存認為,中國還會關註觀察是否有其他國家效仿菲律賓走出這一步。他同時強調:“未來的談判或其他爭端雙方認可的方式都應該是為了解決問題、緩解南沙爭議,而不是制造新的爭端和麻煩。”

吳士存指出,如果有其他爭端國效仿菲律賓提起訴訟或仲裁,他們一定會評估其效仿菲律賓做法的代價與收益。而結論是這些國家會“一無所獲”。

中國外交部聲明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遵循《聯合國憲章》確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包括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和平解決爭端原則,堅持與直接有關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朱鋒認為,中國應對南海仲裁案,必須從法理鬥爭、外交鬥爭和國際輿論鬥爭這三個方面來入手。應對南海仲裁案,就是要打好“外交戰”、“法理戰”和“輿論戰”。

中國軍隊堅定捍衛海洋權益

菲律賓南海仲裁結果的公布,意味著南海博弈升級到了更加緊張、更為複雜的新階段。

金燦榮指出,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是在域外大國政治操作下的以法律為外衣的一個戰略行動,與之相配合的,域外大國一定會有後續的措施,包括輿論、外交、經濟手段和軍事威懾。

今年三四月份以來,美國航母打擊編隊長時間在南海滯留。上一次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同時出現在南海,還是在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

就在南海仲裁案公布的當下,美國“里根”號航母等七艘美軍艦船目前正集結在南海,其中三艘“宙斯盾”驅逐艦在過去兩周多次“悄悄接近”中國南海島礁。

7月12日仲裁結果公布當天,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表示,不論仲裁結果如何,都不會影響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不論仲裁結果如何,中國軍隊將堅定不移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堅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應對各種威脅挑戰。

《解放軍報》報道,7月8日,中國海軍三大艦隊在南海舉行實兵對抗演習,實兵實彈。演習參演兵力以南海艦隊兵力為主,包括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部分兵力,涵蓋航空兵、潛艇、水面艦艇和岸防部隊各類作戰平臺。

12日,在被問及中方此次演訓是否與菲律賓仲裁案結果有關時,楊宇軍表示,演訓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做出的例行性安排。

“此次演習針對海上可能出現的情況,立足打贏信息化海上局部戰爭,開展實兵檢驗性訓練,旨在提高海軍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楊宇軍說。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東盟國家的聲索與申訴,中國當然需要通過談判來解決,而且解決領土爭端只有通過談判一個途徑來解決。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坦率來說這不是最好的選擇,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選擇。”

朱成虎認為,中國認為各聲索國應通過雙邊談判來解決爭端,其他任何形式中國都不可能接受,特別是域外國家的介入。靠其他國家來幫助聲索國解決南海問題,沒有可能。

談到美國對南海問題的軍事幹涉,朱成虎表示,“中國軍隊要時刻準備著,絕對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妥協或者讓步。對中國來說,南海問題涉及領土完整和主權問題,所以沒有妥協的余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2

中國政府聲明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為重申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加強與各國在南海的合作,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

一、中國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並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確立了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相關權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收複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曾非法侵占的中國南海諸島,並恢複行使主權。中國政府為加強對南海諸島的管理,於1947年審核修訂了南海諸島地理名稱,編寫了《南海諸島地理誌略》和繪制了標繪有南海斷續線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並於1948年2月正式公布,昭告世界。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來,堅定維護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以及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等系列法律文件,進一步確認了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三、基於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的長期歷史實踐及歷屆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根據中國國內法以及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包括:

(一)中國對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

(二)中國南海諸島擁有內水、領海和毗連區;

(三)中國南海諸島擁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

(四)中國在南海擁有歷史性權利。

中國上述立場符合有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

四、中國一向堅決反對一些國家對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非法侵占及在中國相關管轄海域的侵權行為。中國願繼續與直接有關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南海有關爭議。中國願同有關直接當事國盡一切努力作出實際性的臨時安排,包括在相關海域進行共同開發,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五、中國尊重和支持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願與其他沿岸國和國際社會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5

外交部聲明:南海仲裁案裁決無效 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簡稱“仲裁庭”)於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鄭重聲明,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一、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共和國時任政府單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關爭議提起仲裁。2013年2月19日,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此後多次重申此立場。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指出菲律賓提起仲裁違背中菲協議,違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違背國際仲裁一般實踐,仲裁庭不具有管轄權。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作出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的裁決。中國政府當即聲明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上述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

二、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目的是惡意的,不是為了解決與中國的爭議,也不是為了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而是為了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菲律賓提起仲裁的行為違反國際法。一是菲律賓提起仲裁事項的實質是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有關事項也必然涉及中菲海洋劃界,與之不可分割。在明知領土問題不屬於《公約》調整範圍,海洋劃界爭議已被中國2006年有關聲明排除的情況下,菲律賓將有關爭議刻意包裝成單純的《公約》解釋或適用問題。二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侵犯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享有的自主選擇爭端解決程序和方式的權利。中國早在2006年即根據《公約》第298條將涉及海洋劃界、歷史性海灣或所有權、軍事和執法活動等方面的爭端排除出《公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三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中菲兩國達成並多年來一再確認的通過談判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的雙邊協議。四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中國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在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中作出的由直接有關當事國通過談判解決有關爭議的承諾。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反了《公約》及其適用爭端解決程序的規定,違反了“約定必須遵守”原則,也違反了其他國際法原則和規則。

三、仲裁庭無視菲律賓提起仲裁事項的實質是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問題,錯誤解讀中菲對爭端解決方式的共同選擇,錯誤解讀《宣言》中有關承諾的法律效力,惡意規避中國根據《公約》第298條作出的排除性聲明,有選擇性地把有關島礁從南海諸島的宏觀地理背景中剝離出來並主觀想象地解釋和適用《公約》,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上存在明顯錯誤。仲裁庭的行為及其裁決嚴重背離國際仲裁一般實踐,完全背離《公約》促進和平解決爭端的目的及宗旨,嚴重損害《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嚴重侵犯中國作為主權國家和《公約》締約國的合法權利,是不公正和不合法的。

四、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中國反對且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

五、中國政府重申,在領土問題和海洋劃界爭議上,中國不接受任何第三方爭端解決方式,不接受任何強加於中國的爭端解決方案。中國政府將繼續遵循《聯合國憲章》確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包括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和平解決爭端原則,堅持與直接有關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維護南海和平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6

菲南海案仲裁庭作出無效裁決 中方不接受不承認

據新華社報道,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對此,中方多次聲明,菲律賓共和國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7

國防部:南海仲裁案不論結果如何都不會影響中國在南海權益

7月12日,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將公布最終裁決。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就南海演訓活動答記者問。

國防部表示,中國海軍日前在南海開展的演訓活動,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做出的例行性安排。此次演習針對海上可能出現的情況,立足打贏信息化海上局部戰爭,開展實兵檢驗性訓練,旨在提高海軍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

國防部強調,關於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中國政府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不論仲裁結果如何,都不會影響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不論仲裁結果如何,中國軍隊將堅定不移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堅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應對各種威脅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8

南海仲裁庭或低調宣布結果:郵件信函發布

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結果將從位於荷蘭海牙的和平宮發出,國際常設仲裁庭工作人員此前透露,或“低調”宣布仲裁結果,將釆用郵件和信函方式告之相關方,也會對媒體發送新聞稿,並在網站公布以上文件;但仲裁員不會接受任何采訪,也不會舉行新聞發布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