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民日報再談南海仲裁案:濫用國際法就是沖擊國際秩序

中國堅定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國際法治,這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美國、菲律賓和所謂南海問題仲裁案仲裁庭聯手破壞國際法治的舉動,在國際社會招致廣泛批評並且引起警惕。一段時間以來,國際社會對仲裁案實質的認識越來越清楚。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70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公開發聲,近130個外國政黨和政治組織積極表態,支持中國正當立場、批評美菲和仲裁庭濫用國際法的聲音越來越響亮。

操縱仲裁案的政治勢力想必有些始料未及。美國所代表的西方勢力長期在國際舞臺上拿著大喇叭,對其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翻雲覆雨、顛倒黑白的能力也頗為自負。它們明知所謂仲裁案在法理上站不住腳,卻一意孤行強行推動。殊不知,黑白自有界限,是非自有公論。國際正義的能量從來都是不容低估的。

當然,那些西方勢力尚未甘於挫敗。它們還在拿中國對仲裁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的立場進行糾纏,對中國為堅決捍衛國際法而做針鋒相對鬥爭進行攻擊。但是,它們的算盤從一開始就打錯了。

面對南海仲裁案,中國為什麽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道理很簡單,講理要找對地方。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本是一出政治鬧劇,仲裁庭本身就是違背國際法而建的草臺班子,中國豈會把自己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交付這樣一個沒有任何合法性的仲裁庭品頭論足?仲裁庭渾水摸魚的企圖是徒勞的。聯合國官員現在都忍無可忍地站出來,鄭重申明仲裁庭根本不是聯合國機構。

南海仲裁案撼動不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但其造成的影響卻是惡劣的。這樁惡訴關乎中國的民族情感和國際形象,也關乎國際法治和公理正義。在如此關鍵的問題上,中國又豈能任由他人潑臟水?中國堅定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國際法治,這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理越辯越明,國際正義力量聲勢浩大。我們不能不奉勸那些濫用國際法的國家和政治勢力清醒清醒。

中國獲得廣泛支持,原因在於中國立場合乎國際法、合乎國際正義。連美國《時代》周刊也在文章中談道:不遵從國際原則的國家並非中國;相反,長久以來美國才是那個離群異類。

如此多國家、地區組織、政黨、政治組織站在正義一方積極表態,是出於對當前國際體系所面臨的現實威脅的一種警惕。美國屢屢憑借自身霸權地位,以種種宏大口號,行謀取私利、為禍他人之實,早已惡名遠揚。“凡是有國外勢力幹涉的情況,總會帶來災難。我們認為,如果南海地區有問題,應該由當事國直接協商解決,而不應受外部勢力幹涉。” 南非非國大全國執委會兼中央外事分委會委員易蔔拉欣·伊斯梅爾此前就南海問題所作聲明,反映了國際社會對美國胡亂作為的普遍擔憂。

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背信棄義,仲裁庭擴權、越權、濫權,美國極力施以霸道,這三方綁架國際法的行為無論做得多麽帶勁,都掩蓋不了損害《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權威性和完整性、破壞國際法治的真相,都蒙蔽不了國際社會絕大多數人的眼睛。

法理公義昭彰,人心公道自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15

直擊南海問題發布會:仲裁庭得到菲律賓等國家的資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6年7月13日(星期三)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並於當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並答記者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我們看到,仲裁結果出來之後,有國家表示“這個仲裁裁決對當事雙方都是有效的,都有約束力”,我想請問,中國如果不執行裁決,對他們來說是“違反國際法、將會損害國際聲譽”,中方對此是怎麽看的?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仲裁庭的組成是一個政治操作的結果。仲裁庭的人員組成不具有代表性、權威性。仲裁庭法官是有償服務的,來自菲律賓及可能其他國家。仲裁庭的法官沒有一位來自亞洲。仲裁庭得到菲律賓或其他國家的資助。裁決是沒有約束力的、無效的。

路透社記者:中國下一步打算采取怎樣的措施,是否會向南海地區派更多的軍事設備或軍事設施,是否會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中國海軍在南海活動,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是我們的海域。但是大家看到的是,有一個國家派了龐大的航母艦隊在南海活動,你們自己去評判吧。仲裁之後,中國政府對裁決的立場很明確,我們不會執行、不會裁決。因為它就是一張廢紙,不會得到執行。中國希望和菲律賓能夠回歸到雙邊談判的軌道上來。

至於中國會不會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首先我們要說清楚的是,中國有這個權利,防空識別區制度不是中國的發明,是其他一些大國的發明,中國在東海劃了,在南海是不是需要劃,要根據我們受到威脅的程度。如果我們的安全受到威脅,當然有權劃,這取決於我們的綜合判斷。

人民日報記者:中方為什麽專門就中菲南海爭議發布白皮書?希望通過白皮書傳達什麽信息?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一是我們要澄清一些事實,因為在三年半以前,菲律賓時任政府提起這個仲裁的時候,它的仲裁請求中很多事實被歪曲了,很多法理被他們曲解了。在仲裁庭的審理過程當中,也歪曲了很多事實,包括在適用法律方面歪曲了很多,所以我們首先一個目的是澄清事實,包括要說明中國的南海主權和海洋爭議是歷史形成的,不完全是按照公約的。

第二,中菲之間是有協議的,談判解決南海爭端是唯一出路,這既展示出中國的一個政策,也是想發出一個積極信息,向國際社會、向南海周邊國家,也向我們的鄰居菲律賓展示,中菲南海爭議也好,整個南海爭議也好,只有通過談判來解決,沒有別的出路,不要以為一個仲裁庭能解決問題。

英國BBC記者:中方一直在說希望通過達成共識來解決南海的有關爭議,那麽中國是否願意同其他國家一起分享南海的資源,包括漁業資源和油氣資源?是否有相關一些機制比如說國家之間直接達成雙邊協議來分享這些資源,中國是否打算這樣做?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中國最早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中菲從1996年開始一直保持雙邊的溝通,有漁業方面的溝通,還有建立信任措施工作組,在阿羅約總統時期,中國與菲律賓還就中菲有關爭議海域進行過海洋地質勘探的合作,後來越南加入,也曾進行過三方勘探的合作。我們當初是期待三方海洋地震勘探結束以後,三方能夠把合作轉到下個階段。後來菲律賓政府更換了,我們的合作夥伴的立場也變了,這個合作就停下來了。

我希望這個仲裁結束以後能夠翻過這一頁,仲裁裁決肯定沒有效力,也不會執行,大家還是回到談判之上,通過談判解決爭議,回到合作的軌道,通過合作來分享共同利益。

我想,無論漁業的合作也好、油氣資源合作也好,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是可以達成協議的,我們有這個信心,這是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我們也有這個信心。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有人認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88條第四款有關規定,仲裁庭提起的仲裁事項是否有管轄權應由仲裁庭自行決定,中方認為仲裁庭沒有權力審議中菲南海爭議,您認為依據是什麽?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仲裁庭濫用了公約的第288條,即“即使你遇到了一個所謂涉及公約的解釋和適用的爭議,仲裁庭也應該去查清當事國是不是就解釋適用的問題進行過討論”。很遺憾,仲裁庭這一點沒有查明。所以說,它是在無視很多事實、無視很多程序的基礎上,最後決定說根據第288條第4款,他有權裁定管轄,他完全是濫用程序的過程,它沒有公信力。仲裁庭在這個問題上裁定管轄權的時候,想行使權利,但是沒有有效履行義務,公約有關條款規定的義務沒有履行到。

深圳衛視記者:現在有輿論形容南海仲裁案的判定是一張廢紙,但是真的有相關國家執行這張廢紙的話,劉部長,中方如何應對?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國際法上有個規則叫做“非法行為不產生合法效力”,以此類推,無效的判決也不可能得到執行,不會有約束力。一張廢紙的裁決,也沒有人執行。我想南海有關周邊國家也好、域外國家也好,他們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那個裁決就是一張廢紙,沒有約束力,是無效的。所以誰要想試試,按照這個裁決去執行,去實施他們的行為,我想那也是會構成新的不法行為,中國政府也會采取必要的手段阻止他們。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好多國家的政要,包括支持鼓動這個仲裁案的一些國家的政要,他們也認為這個仲裁其實是不會發生效力的,他們有的時候在不同場合表達,希望中國要克制,或者要什麽,希望這件事情就這麽過去了,實際上世人都知道,這是一張廢紙,實際上起不到任何法律效果,也沒有任何執行力的。

美國有線電視CNN記者:由於申訴是菲律賓提起的,仲裁的裁決已經做出,盡管中方表示不承認、不執行、不接受,如果菲律賓作為申述人的觀點得到了裁決的支持,是不是中方必須要菲律賓也同時不接受裁決,才作為重啟談判的先決條件呢?如果重啟談判之後,因為中方堅持對所有南海諸島及相關水域的主權,是不是也絕對不能談主權方面的問題呢?因為裁決當中也表明了支持菲律賓申訴的一項就是中國的有些行為已經侵犯到了菲律賓主權相關的利益。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我想,中方的願望、中方的政策是希望菲律賓新政府能夠相向而行,認識到這個裁決是一張廢紙,不可能得到執行,能夠放下裁決,把裁決擱到一邊,回到談判桌上。談判的基礎是在尊重歷史事實基礎上,按照國際法進行談判,這是各國談判的基本原則。我們要明確,我們白皮書的主題是“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菲南海爭議”,是要把仲裁裁決擱到一邊,回歸到談判上。裁決也表明了,裁決解決不了爭議,所以不要期望按照裁決去談判來解決爭議。我們要讓菲律賓的朋友們認識到這一點。我希望菲律賓的朋友也都支持中方立場,不要在里面攪局,好像鼓動菲律賓一定要執行裁決。攪局不會有好結果,攪局只會進一步激化南海周邊國家、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相互矛盾。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這個問題也可以看出這個仲裁案的效果是什麽,第一是沒有公信力,第二是加劇了問題的處理難度,毫無意義。

中國日報:最近有一些東盟國家明確表示反對這個南海仲裁案,中方如何看待後仲裁時代中國和東盟之間的關系?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南海問題是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之間的問題,不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關系。由於此事,中國和東盟之間的關系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響。中國與東盟要談合作,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有觀點認為,裁決結果的出臺有助於各方澄清聲索,縮小分歧,並將成為有關國家通過外交方式解決爭議的基礎,劉部長怎麽看?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這個裁決的偏見、它的極端性、它的不公正性、它的非法行決定了這個裁決不可能成為縮小各方分歧的基礎。縮小分歧的基礎還是要回到各方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原則基礎上去。縮小分歧、澄清主張,平臺就是談判平臺,依據就是尊重歷史事實,按照國際法,沒有別的途徑。

鳳凰衛視記者:回到這次裁決的關鍵兩個角色—中國和菲律賓的關系,菲律賓新任總統在當選和上任之後發表了一些言論,尤其是在中菲關系上也有一些積極的言論,對於這個裁決出來之後,中方如何評價杜特爾特的這些言論,還有這份裁決對中菲關系的影響會是怎樣的?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中國和菲律賓實際上從1975年建交,不管菲律賓總統怎麽換,總體上保持了平穩友好的發展過程。所以我們不理解,為什麽阿基諾三世總統當時要提起這個仲裁,侵犯中國的權益。我想,幸好菲律賓政府大選之後更叠了,也給改善中菲關系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們對杜特爾特總統和菲律賓新政府,在南海問題上,在應對仲裁問題上做出的積極表態和姿態是表示歡迎的,我們希望中菲兩國之間能夠回歸到談判解決南海爭議的軌道上去,也為中菲兩國關系轉圜、加強兩國的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相信中菲合作會為兩國人民、為菲律賓人民帶來利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希望菲律賓新政府能夠顧全大局。我們相向而行。

新華社記者:請問劉副部長,我們知道中國於2006年就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做出過排除性聲明,但是卻被仲裁庭判定是不影響它的管轄權,請問對其他同樣做出過類似的排除性聲明的國家,這會有什麽樣的影響?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公約1994年生效以來,做出這個聲明的有30多個國家,包括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當中除了美國之外的其他四個國家,即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都做出這個聲明了,美國到現在還沒有加入公約,美國是在公約之外指手劃腳,讓我們締約國遵守公約,他自己不加入。

在做出聲明的國家中,他們對這次裁決的結果也非常關註,因為這次仲裁庭裁決的結果不僅侵犯到了中國的權利,也損害到了第298條的法律效力,一定意義上也損害到了公約的完整性,損害了公約所確立的爭端解決程序的完整性。我想,將來有關國家也會妥善應對這個問題。

香港中評社記者:我們註意到在大陸努力維護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同時,昨日臺灣當局也發表聲明,認為在南海享有國際法和海洋法之上的權利,也認為這個判決不具有法律效力,想請問劉部長您對於臺灣當局的這一聲明有何評價?另外未來兩岸在共同維護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權益方面還可以做些什麽?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臺灣方面昨天也就這個裁決表明了鮮明的立場,他們反對這個裁決。因為這個裁決侵犯到的是所有中國人的權利,維護南海的主權、維護南海的海洋權利,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共同義務,共同的責任,就是維護我們的主場。兩岸這種分離狀態是歷史造成的,兩岸遲早會同意,但是南海主場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共同的義務,這一點兩岸是有共識的。兩岸之間在國際法學界方面的交流非常廣泛,我想在這一點上,兩岸的共識是不會變的,我們也希望和臺灣同胞一起共同努力,維護好我們的主場。

東方衛視記者:如果菲律賓不回到談判立場,中國會采取什麽措施?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兩國關系就像婚姻一樣,雙方要相向而行。我想,如果菲律賓方面不願意回到談判桌,中國和菲律賓的關系必然會受到影響,目前這種狀況就很難改變。

中國新聞社記者:我的問題是,裁決出臺以後,中方如何看待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作用?會不會停止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進程?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我要說明的首先一點,非常不幸,仲裁庭在審理過程當中否定了DOC的法律效力,特別是否定了DOC第4條規定的“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解決爭議”義務的法律效力。這個解釋,我們有關一些文章、中國國際法協會也進行了批駁,他們仲裁庭否定DOC效力,否定DOC承諾的這個法律效力,是有違國際慣例的,有違國際法院作為最權威的國際機構的判例原則的。東盟國家一直在重申說DOC仍然是東盟國家與中國共同應對南海問題的地區規則。DOC就是中國和東盟國家應對南海國家地區規則。DOC是當年11個國家的外長一起簽字的,簽了字的是有效力的,所以不會因為裁決受到影響。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不會受到影響。爭取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有人說,仲裁案的結果會使中國受到孤立,我想這樣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這個目的也不會實現的。目前已有90多個國家的23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表示公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此外,在答記者問環節前,劉振民發言表示,是菲律賓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而引發爭議。菲律賓的主張毫無法理依據。南沙群島從來不是菲律賓領土的組成部分。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是惡意行為。菲律賓企圖染指中國黃巖島。中國堅決反對菲律賓非法侵占中國島礁;中國堅決捍衛對南海諸島的主權。中國南海諸島擁有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菲律賓對中國黃巖島提出的非法領土要求沒有任何國際法依據。菲律賓是制造和挑起矛盾的始作俑者。

他還表示,有的人或有的國家說,裁決是有約束力的,當事方要執行,這是騙人的鬼話。中國表示希望把和菲律賓的關系拉回到正常軌道。中國希望和菲律賓回歸到雙邊談判的軌道上。

 

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60

國新辦發表南海爭議白皮書:不接受、不承認仲裁判決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6年7月13日(星期三)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並於今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並答記者問。

白皮書2萬余字,除引言外,共包括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由來、中菲已就解決南海有關爭議達成共識、菲律賓一再采取導致爭議複雜化的行動、中國處理南海問題的政策等五部分。

白皮書說,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並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在南海的相關權益,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確立的,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承認,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

白皮書指出,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核心是菲律賓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而產生的領土問題。從歷史和國際法看,菲律賓對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領土主張毫無根據。此外,國際海洋法制度的發展導致中菲出現海洋劃界爭議。中菲兩國曾就妥善處理海上爭議進行多次磋商,就通過談判協商解決有關爭議達成共識,並在雙邊文件中多次予以確認。

白皮書說,菲律賓時任政府2013年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違反中菲通過雙邊談判解決爭議的協議,侵犯中國作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濫用《公約》爭端解決程序。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自始無管轄權,所作出的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中國不接受、不承認該裁決,反對且不接受任何以仲裁裁決為基礎的主張和行動。

白皮書強調,中國一貫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堅定維護和促進國際法治,尊重和踐行國際法,在堅定維護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同時,堅持通過談判協商解決爭議,堅持通過規則機制管控分歧,堅持通過互利合作實現共贏,致力於把南海建設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書表示,中國堅持與地區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堅定維護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積極倡導域外國家尊重地區國家的努力,在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

(綜合新華社、國新辦網站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62

中國外交部:中菲南海爭議只能通過談判來解決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3日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發布白皮書,“一是為了澄清事實,二是為了展示中國的政策”,向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傳遞積極的信息,那就是只能通過談判解決爭議。

劉振民表示,中國政府發表這個白皮書想傳遞幾個信息,表明幾個立場,一是我們要澄清一些事實,因為在3年半以前,菲律賓時任政府提起這個仲裁的時候,它的仲裁請求中很多事實被歪曲了,很多法理被他們曲解了。在仲裁庭的審理過程當中,也歪曲了很多事實,包括在適用法律方面歪曲了很多,所以我們首先一個目的是澄清事實,包括要說明中國的南海主權和海洋爭議是歷史形成的,不完全是按照公約的。

劉振民說,中菲之間是有協議的,談判解決南海爭端是唯一出路,這既展示出中國的一個政策,也是想發出一個積極信息,向國際社會、向南海周邊國家,也向菲律賓展示,中菲南海爭議也好,整個南海爭議也好,只有通過談判來解決,沒有別的出路,不要以為一個仲裁庭能解決問題。

新聞發布會現場。攝影/章軻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攝影/章軻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攝影/章軻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展示《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67

多國表態支持中國 南海白皮書詳述究竟

南海仲裁事件繼續發酵,昨日上午,《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有關爭議》白皮書發布,國務院亦同時介紹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

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紛紛就此事表態,截至目前,明確表態在南海仲裁事件上支持中國的國家不在少數;當然,美、日等國的態度也不言而喻。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朱鋒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從裁決可以看出,南海仲裁庭過度政治化解讀和判斷中國與菲律賓的南海主權爭議,堅定了中國對仲裁庭的拒絕和反對。白皮書和此前的兩項聲明一起,構成了中國應對菲律賓南海仲裁結果的一系列外交組合拳。

多國明確支持中國

其實,早在南海仲裁結果公布前,就有不少國家表態支持中國立場。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近日稱,僅以7月為例,不到10天就有柬埔寨、安哥拉、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巴布亞新幾內亞、塞內加爾加入支持中國陣營。

明確表態支持中國南海問題的國家多為上合組織成員國或觀察員、阿盟和非盟成員國。除了通過雙邊外交的訪問和會晤,多邊關系在中國爭取支持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5月下旬的上合外長會議上,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外長均表示支持中方立場。外長們確認,應在包括《聯合國海洋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原則基礎上維護海洋法律秩序。所有有關爭議均應由當事方通過友好談判和協商和平解決,反對國際化和外部勢力幹預。為此,外長們呼籲恪守上述公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及落實宣言後續行動指針全部條款。除中國外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另外,上合組織觀察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也明確表達了對中國的支持。

5月12日,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通過《多哈宣言》。《宣言》強調,阿拉伯國家支持中國同相關國家根據雙邊協議和地區有關共識,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強調應尊重主權國家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享有的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

在今年4月18日於莫斯科舉行的中俄印外長第十四次會晤中,圍繞南海問題,俄羅斯、印度承諾維護基於國際法原則的海洋法律秩序,認為所有相關爭議應由當事國通過談判解決。

在6月21日的第三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上,中非雙方共同審議通過並發表了《第三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共同聲明》,聲明的立場和中國對解決南海問題的立場一致。

當然,在南海仲裁案上,美國和日本的態度已經不言自明。

圍繞南海爭端,歐盟內部的政策討論主要表現為“原則性的中立”。但隨著仲裁結果的公布,這些原先試圖保持中立的國家也不得不選擇站隊。今年4月,在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外長會議發表《海洋安保聲明》,呼籲所有國家通過國際司法手段解決海洋糾紛,並全面履行具有約束力的仲裁結果。

和英法近期在南海問題上的強硬措辭相比,德國領導人在正式場合的表態始終恪守“原則性中立”的紅線。6月發布的《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聯合聲明》首次把維護海洋秩序寫入政治合作的範疇,該《聯合聲明》稱,中德雙方堅持,在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基礎上維護海洋秩序,以及其中規定的航行和飛越自由。

南海問題白皮書發布

在菲律賓南海仲裁結果公布第二天即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有關爭議》的白皮書,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稱,發布這本白皮書是中國政府應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重要步驟。朱鋒亦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就南海問題發表的第一份白皮書,第一次系統、全面又簡潔地梳理了中國南海政策的歷史沿革,意義確實很重大。

從內容上看,白皮書主要包括五大部分,一是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強調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是歷史上確定的;二是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由來,強調菲律賓非法侵占行為制造了中菲南沙島礁爭議;三是中菲已就解決南海有關爭議達成共識,強調通過談判解決有關爭議是中菲共識和承諾;四是菲律賓一再采取導致爭議複雜化的行動,這部分指出菲律賓企圖擴大對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侵占;五是中國處理南海問題的政策,就南沙群島領土問題、南海海洋劃界問題、爭端解決方式、在南海管控分歧和開展海上務實合作、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共同維護南海和平與穩定等方面闡述中國的政策主張。

“白皮書的發表本身就是對南海仲裁裁決的有力回擊,因為菲律賓南海仲裁裁決不僅歪曲事實,否定中國的南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歷史依據,而且完全偏袒菲律賓。裁決結果可以說非常荒唐。”朱鋒稱。

除了介紹、解讀中國白皮書的內容,劉振民特別重點說明,菲律賓南海仲裁(庭)與位於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PCA)不是一個系統,因為常設仲裁法院為仲裁庭提供了秘書服務,比如菲律賓南海仲裁庭在庭審的時候使用了常設仲裁法院的大廳。

劉振民並稱,菲律賓南海仲裁庭的組成實際上是一個政治操作的結果。5名仲裁員中的4名是由國際海洋法法庭時任庭長的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指定,而柳井俊二是日本安倍政府安保法制懇談會會長。國際法院和海洋法法庭的法官的酬金、薪水是由聯合國支付的,目的是保證他們的獨立性、公正性。而這五名仲裁員是掙錢的有償服務,掙的是菲律賓的錢,可能還有其他方面給的錢。

的確,菲律賓南海仲裁庭指定常設仲裁法院(PCA)作為案件的書記處,常設仲裁法院應當“為仲裁程序提供檔案管理,並根據仲裁庭指令提供適當的書記處服務”。

據聯合國官方微博亦聲明,國際法院是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根據《聯合國憲章》設立,位於荷蘭海牙的和平宮內。這座建築由非營利機構卡內基基金會為國際法院的前身常設國際法院建造。聯合國因使用該建築每年要向卡內基基金會捐款。和平宮另一“租客”是1899年建立的常設仲裁法院,不過和聯合國沒有任何關系。

朱鋒亦稱,菲律賓南海仲裁庭成立的根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是一個臨時性的仲裁機制,但與聯合國常設國際法院不一樣。“菲律賓南海仲裁庭這個機制成立之後,菲仲裁案管轄權的裁定和審理過程中,以及到現在公布的整個仲裁庭的結果,都充滿矛盾沖突,甚至很大程度上越權,濫用司法權力。”

“中國完全不能接受。”朱鋒稱,“中國挑戰仲裁庭的司法管轄權,不僅有理有據,而且從裁決可以看出,南海仲裁庭過度政治化解讀和判斷中國與菲律賓的南海主權爭議,更加堅定了中國政府和中國社會對仲裁庭的拒絕和反對。”

同樣在13日上午,中國政府征用的兩架民航客機先後從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起飛,經過近2個小時的飛行,分別在美濟礁新建機場和渚碧礁新建機場平穩著陸並於當日下午返回海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74

90余國表態支持中國南海立場(附部分名單)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於昨日(7月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中方一再表示,不接受、不承認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的任何裁決。

在此事件中,雖然美國、日本等積極摻和仲裁案,部分西方國家也在“敲邊鼓”,但依然有許多國家明確表態支持中國在南問題上的立場。

據新華社記者12日從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獲悉,目前已有90多個國家的23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表示公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這也從側面證明中國“得道多助”,外交部此前多次表示,“公道自在人心”。

各國支持中國南海立場的密集表態第一波在4月。外交部長王毅先後赴俄羅斯出席中俄印外長第十四次會晤 、訪問東盟三國、再回國參加亞信外長會議,爭取到俄羅斯、印度、文萊、柬埔寨、老撾、岡比亞、波蘭、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11國就相繼表態支持中國南海立場。其中,俄、印、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吉爾吉斯斯坦為“亞信”成員國。斐濟、哈薩克斯坦也很快表態支持。這些國家政黨紛紛發表聲明稱,菲律賓單方面提交的南海仲裁案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雙邊協商方式解決南海問題符合各方利益。

吉爾吉斯斯坦共產黨人黨主席馬薩利耶夫在聲明中表示,南海仲裁案違反了中國同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通過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也違反了中菲兩國就通過雙邊談判解決現有島嶼爭議達成的共識。

蒙古民族民主黨主席恩赫賽汗在聲明中說,將有關敏感爭議問題提交仲裁無益於問題的最終解決,反而有進一步激化矛盾的風險。“通過協商解決問題符合國際和地區各方的共同利益。”

此外,蒙古國新一屆執政黨蒙古人民黨主席、國家大呼拉爾主席米·恩赫包勒德,與另一在野黨蒙古公民意誌綠黨主席岡呼雅格都在各自發表的聲明中稱,主張通過和平方式和直接當事國談判途徑解決南海地區有關爭議。

“中菲之間應坐下來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和平解決問題,不需要受到仲裁庭的影響。”斯里蘭卡泰米爾全國聯盟北部省議會議員斯拉伊瓦·索塞拉特納接受采訪時說,“仲裁庭的裁決不是必須遵守的。”

馬薩利耶夫還指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允許各國不經過仲裁,和平解決爭議。“利用這一權利解決中菲爭議,符合雙方利益,有助於排除外部勢力對地區形勢的幹涉。”

“美國試圖在南海掀起沖突,這不利於南海保持和平穩定。”巴基斯坦正義運動黨國會議員、議會外事國防委員會常委馬紮里在聲明中表示,地區國家有權自主解決本地區的問題和爭端,外部勢力不應幹涉。

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副秘書長、政府計劃與發展部部長哈桑·伊克巴爾認為,域外國家應完全尊重中國和東盟國家為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所作的努力,並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孟加拉國共產黨(馬列)總書記、前工業部部長迪利普·巴魯阿發表聲明支持中國在南海爭端中的立場。

“為維護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中菲應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爭端,運用有關規則和機制管控分歧。”他說,“只有這樣,南海才能變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誼之海,並為亞太地區和平作出貢獻。”

表態支持中國南海立場的官方、主要政黨(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各國密集表態的第二波則向西擴展。5月12日,在多哈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通過《多哈宣言》。《宣言》強調,阿拉伯國家支持中國同相關國家根據雙邊協議和地區有關共識,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強調應尊重主權國家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享有的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

阿盟國家共計22個,除了西亞國家外,還包括埃及、阿爾及利亞、蘇丹、吉布提、利比亞、毛里塔尼亞、索馬里、科摩羅等非洲國家。其中阿爾及利亞、蘇丹、黎巴嫩、也門、沙特、科威特、科摩羅等國還單獨表態支持。

5月18日,多哥、阿富汗跟進。

5月19日,外交部宣布莫桑比克、布隆迪和斯洛文尼亞也加入了支持中國的隊伍。

5月25日,上合組織會議上,各國外長一致確認,所有有關爭議均應由當事方通過友好談判和協商和平解決,反對國際化和外部勢力幹涉。為此,外長們呼籲恪守上述公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及落實宣言後續行動指針全部條款。上合組織除中國,以及已經表態的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外,還包括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第三波則以其他非洲國家為主。包括肯尼亞、坦桑尼亞、贊比亞、喀麥隆、埃塞俄比亞、萊索托、馬拉維、尼日爾、烏幹達、厄立特里亞、塞拉利昂、多哥、阿爾及利亞、蘇丹、加蓬等國。

6月22日,南非政府發表外交部聲明,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6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塞爾維亞期間,簽署了《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聲明明確表示,中塞雙方一致認為,在南海問題上,應根據雙邊協議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規定,由直接當事方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

6月29日,厄瓜多爾高等教育部部長雷內·拉米雷斯表示,南海爭端需要當事國通過直接對話和平解決,這是解決地區領土領海爭端的唯一方式。他贊同中方立場,認為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中菲南海爭議不具有管轄權。

烏拉圭的執政黨廣泛陣線、薩爾瓦多執政黨馬蒂陣線的中央委員等政黨代表,也認為在南海問題上“中國政府選擇了正確的道路”。

根據外交部7月8日的最新消息,近日表態支持中國的還有中非、馬達加斯加、幾內亞比紹、津巴布韋、安哥拉、利比里亞等非洲國家。

就在7月1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名單又添上了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塞內加爾。

非盟、阿盟和上合是明確表態支持的國際政府間組織。

還有一些歐洲國家的政黨支持中國,包括捷克眾議院副議長兼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主席,以及保加利亞第一大黨爭取歐洲進步公民黨副主席。

德國社會民主黨副主席君貝爾本月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解決南海問題的關鍵是對話磋商,“我們支持當事國通過雙邊和多邊等各種談判方式尋求解決爭議的辦法。……任何拒絕理解對方、不願進行談判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這正符合中方反對菲律賓拒絕談判、單方面提起仲裁的立場。

此前,長期在菲律賓外交部從事海洋工作的菲律賓外交部海事中心前秘書長阿爾伯托·恩科米恩達表示,阿基諾政府時期的外交部稱,中菲進行了數十次談判但未能解決爭端,只得提起仲裁。這是外交部在撒謊,因為當年正是他負責這方面的工作,對來龍去脈很清楚,中方一直試圖與菲方談判,但菲方一直沒有回應。

他還指出,美國、日本試圖逼迫中國遵守所謂的仲裁庭裁決,完全是出於地緣政治算計。美國過去幾年確實對南海仲裁案發揮了非常大的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西方重要國家中也有重大變化。就在去年默克爾訪華時,她還大談南中國海主權爭議是嚴重的沖突,建議中國通過多邊法庭解決爭議。但今年,默克爾在南海問題上保持了沈默。

在G7峰會上,美國、日本試圖在宣言中提高對中國的調門,英國首相卡梅倫也附和稱“中國必須尊重仲裁法院的裁決”。但由於無法與德國等統一立場,最後在宣言中,僅僅對東海和南海的情況表示了“關切”。

與這麽多國家明確表態支持中國立場不同,許多西方國家即使沒有表態支持中國,但也沒有站在菲律賓一邊,或要求中國接受仲裁結果。澳大利亞等就謹慎地保持中立。

有些國人對外國的支持不以為然,認為都是小國窮國,沒有什麽意義。對於這一問題,個別西方媒體用自己的行為“完美”解答了。

在6月中旬,已有數十個國家表態支持中國的時候,一些西方媒體故意視而不見,聲稱真正支持中國的只有8個國家。

華春瑩指出:“我們以前知道個別西方媒體有事會把白的說成黑的,現在才知道她們有事居然連簡單的數數和加減也有問題。”

如果各國的支持沒有意義,西方某些人士何必歪曲事實呢?他們迫不及待地說謊,正反射出自身“失道寡助”的境地。

附部分在南海仲裁案中支持中國立場的國家名單:

1俄羅斯

2巴基斯坦

3印度

4沙特阿拉伯

5阿聯酋

6南非

7埃及

8哈薩克斯坦

9波蘭

10捷克

11保加利亞

12斯洛文尼亞

13白俄羅斯

14烏拉圭

15科威特

16卡塔爾

17厄瓜多爾

18孟加拉國

19老撾

20柬埔寨

21約旦

22巴林

23烏茲別克斯坦

24吉爾吉斯斯坦

25塔吉克斯坦

26巴布亞新幾內亞

27也門

28阿曼

29文萊

30阿爾及利亞

31蘇丹

32吉布提

33利比亞

34毛里塔尼亞

35索馬里

36科摩羅

37岡比亞

38黎巴嫩

39敘利亞

40伊拉克

41多哥

42阿富汗

43莫桑比克

44布隆迪

45薩爾瓦多

46肯尼亞

47坦桑尼亞

48贊比亞

49喀麥隆

50埃塞俄比亞

51萊索托

52馬拉維

53尼日爾

54烏幹達

55厄立特里亞

56塞拉利昂

57加蓬

58中非

59馬達加斯加

60幾內亞比紹

61津巴布韋

62安哥拉

63利比里亞

64塞內加爾

65突尼斯

66摩洛哥

......

(綜合新華社、觀察者網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83

中國將在南海搞個大工程,它的作用比航母大

中核集團官方微信在7月14日摘選的一條消息稱,中國科技人正在撐起中國作為全球大國脊梁。隨著中國海上民用核動力技術成熟,中國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核動力平臺及破冰船。

消息稱,中國首艘海洋核動力平臺即將在中船重工集團旗下渤船重工進行總裝建造,而中船重工未來將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動力平臺。

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效果圖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哲達曾於1月27日表示,中國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即海洋核動力平臺)正在規劃中。中國致力於建設海洋強國,所以海洋資源一定要充分地挖掘利用。

海洋核動力平臺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核動力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而得到動力。這種動力強大而持久,使得目前可供開發利用的其他動力在其面前都黯然失色。

消息稱,海洋核動力平臺將為中國南沙島礁提供能源保障及淡水保障。長期以來,由於電力供應問題,南沙島礁駐島官兵淡水供應得不到保障,只能通過小船往島嶼上送桶裝水。

消息稱,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建造將支撐起中國對南海地區進行實際控制、商業開發的能力。未來,得益於南海電力和能源系統建設力度加強,中國將加快南海地區的商業開發。

官方資料顯示,海洋核動力平臺屬國內首創,平臺技術可填補中國在民用核動力船舶領域的技術空白,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對中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消息稱,海洋核動力平臺實現批量建設後,預計每座海洋核動力平臺的投資約為20億元。20座海洋核動力平臺總造價大約為400億元,比打造一個航母艦隊造價便宜。而《中國證券報》在年初引述中國中船重工七一九所副總工程師朱涵超的話說,中船重工的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建設投資約為30億元。

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研發中心是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研發機構。該研發中心由位於湖北的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發起,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海油研究總院等單位共同組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為中核集團旗下單位。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在2015年5月的第三屆能源論壇上,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多用途模塊化小堆總設計師宋丹戎透露,用於海上石油開采方案的浮動式核電站ACP100S已完成總體方案設計,其設計、試驗、關鍵設備研制等環節均已貫通,可很快具備工程應用條件。

而中船重工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一則消息顯示,該公司申報的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已經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同意,這將為實現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零的突破奠定基礎。

國家發改委在複函中同意中船重工設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時表示,根據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精神和中國海洋經濟發展需要,按照《國家能源科技重大示範工程管理辦法》要求,支持中船重工申報的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列為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

第一財經記者在今年早些時候從有關權威渠道獨家獲悉,2月26日在武漢舉行的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建設相關工作推進會,旨在推進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建設。會議表示,要建設一批能夠滿足渤海等海域資源開發需求的海洋核動力平臺。

出席上述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建設相關工作推進會的一位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的先進核電科技成果將應用於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建設。

目前,俄羅斯等國家已經擁有多座海洋核動力平臺。《中國海洋報》曾在2014年引述中船重工七一九所所長楊金成的話介紹,從上世紀50年代起,美國、蘇聯、日本、德國等國家就利用其成熟的核動力艦船技術,開展民用核動力船舶的研究,分別建造了多艘核動力商船和核動力破冰船。目前,俄羅斯擬建造8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為其濱海城市的供電、供熱和海水淡化工程等提供能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70

海南漁民南海如常作業:在自己海域捕魚心里有底

“除了天氣和海況,沒有什麽能影響漁民的發船時間!”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漁民王慶鑒,13日中午目送瓊海02019船與14名船員,從潭門港啟航前往北緯9度42分—10度00分的南沙九章群礁作業。

“前幾天海風大,船期拖了幾天,13日天氣晴好,適合出發。”54歲的王慶鑒從16歲起就隨父親闖蕩南海,“在那里(九章群礁)我們可以捕撈許多龍蝦、蘇眉魚、石斑魚,希望有個好收成。”

地處海南島東部沿海的潭門中心漁港是國家一級漁港,是海南島通往南沙群島最近的港口之一,這里的漁民自古以來就常年前往西沙、中沙、南沙海域捕魚,並留下寶貴的航海“路線圖”——《更路簿》。瓊海目前有37艘漁船在南沙海域作業,大部分來自潭門港。記者13日在潭門鎮看到,這里平靜如常,當地漁民的生產生活並未受到所謂的“南海仲裁案”的影響。

“漁民們從早上七點開始作業,晚上五點多休息。出海一個月了,大部分時間都在避風。”正在主權礁附近海域作業的潭門漁民趙緒豐通過衛星電話告訴記者,漁民兄弟們通過衛星電視看到了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有關新聞,但與之相比,更擔心的還是天氣和漁獲的問題,因為“我們在自己的海域捕魚作業,心里有底!”

今年是中國實行南海伏季休漁制度的第18個年頭,根據休漁制度規定,南海的伏季休漁期為5月16日12時至8月1日12時,休漁海域為北緯12度至“閩粵海域交界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南海海域(含北部灣)。休漁期間,除單層刺網、釣具外,禁止其他作業類型生產。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漁船都在限制範圍內。

當下,正值休漁,海南大部分漁船都停泊在漁港內休整並未出海作業。記者13日在海南島南端的三亞市看到,漁船整齊地停靠在港池內,港口旁的修理廠有漁船正在維修,漁民們開始為8月1日的開漁做準備。

59歲的三亞漁民林鴻琪說,從17歲開始打漁至今40余年,幾乎每年都會前往南海的西沙、中沙海域打漁,以後也將一如既往前往這些海域作業。

林鴻琪表示,南海是中國漁民的祖宗海,海南漁民在祖宗海作業,不受也不怕外界因素的幹擾。

海南省三沙市美濟礁社區居委會主任、漁民林聖平說,目前該社區漁民在南海作業一切正常。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漁政漁監處處長曹愛民也告訴記者,目前海南漁民在南海正常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82

李克強會見越南總理:共同維護好南海地區和平穩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14日下午在烏蘭巴托下榻飯店會見越南總理阮春福。

李克強表示,中越關系去年以來呈現積極發展勢頭,海上、陸上、金融合作三線並舉取得初步成果。中方願同越方加快對接發展戰略,紮實推進產能合作,盡快確定和啟動優先領域合作項目,推動雙邊貿易平衡可持續發展。加強海上合作,加快完成北部灣灣口外海域共同考察後續工作。積極擴大人文交流,增進兩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友好感情。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推動兩國全面戰略合作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阮春福表示,越中是同誌加兄弟的關系,雙方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此系越共十二大後兩國總理首次會晤,對兩國關系具有重要意義。越方將越中關系置於對外關系的頭等優先地位,願繼續保持兩國高層交往,推動各領域合作平衡健康發展,按照雙方達成的共識,推動雙邊海上談判機制取得進展,妥善管控分歧,為本地區和平穩定作出貢獻。

在談及南海問題時, 李克強指出,關於所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中方不承認、不接受的立場是明確的。十多年前,中國同東盟國家達成《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確保了南海地區多年的和 平穩定。未來處理南海問題,還是要在尊重歷史事實基礎上,依據國際法和《宣言》的規定,由當事方通過雙邊對話談判妥善解決。希望越方從中越關系大局出發, 珍惜兩國關系來之不易的發展勢頭,共同維護好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阮春福表示,越方尊重中方關於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立場,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爭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003

東盟未就南海仲裁達成共識 放棄發表聯合聲明

據日本共同社7月14日報道,東盟外交消息人士14日透露,東盟13日晚放棄了發表支持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的聯合聲明。主席國老撾通報各成員國稱“未能達成共識”。

12日,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由菲律賓等國主導的《東盟聯合聲明草案》對仲裁結果給予了肯定,但柬埔寨強烈反對發表聯合聲明,老撾也表示慎重立場。由於東盟並非以少數服從多數而是以全體成員國一致為原則,因此最終未能發表聯合聲明。

報道稱,近年來,東盟國家內部對華態度存在巨大分歧,菲律賓、越南非常強硬,而柬埔寨、老撾等國家則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因此,即使在會議等場合討論南海問題,東盟基本上也很少發表批評中國的聲明。

關於此次南海仲裁案,柬埔寨首相洪森在上月就透露,日本駐柬埔寨大使曾希望柬埔寨在仲裁案結果宣布後表態支持。洪森認為,一些國家事先已經知道結果,並提前向東盟各國施壓,他說:“這不是法律,這是政治事件,我不支持”。

關於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的“裁決”,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認為“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約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目前世界上已有90多個國家的23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公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0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