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百視通推合夥人計劃“徹底開放平臺”, 能否在大屏端再造一個騰訊?

把握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紅利機會,通過開放平臺成就了騰訊,如今,隨著基於家庭娛樂的大屏時代開啟,國內最大的大屏娛樂提供商百視通也祭出開放平臺策略,百視通的開放能否在大屏端再造一個騰訊?

5月18日,百視通召開“未來合夥人大會”,上海廣播電視臺臺長、SMG總裁、東方明珠董事長王建軍,東方明珠副總裁、百視通總裁史支焱出席活動。158家不同領域的企業成為首批“內容合夥人”、“行業合夥人”、“資本合夥人”、“異業合夥人”。此舉表明了坐擁一億跨屏用戶特別是在大屏端用戶數具有絕對優勢的百視通,正式開放 了平臺,有望在大屏端再造一個“騰訊”。

百視通總裁史支焱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百視通通過全面開放平臺,擁抱萬眾創新,全方位跨界連接,落實娛樂+戰略。通過集聚大量的合作創新點,使百視通成為‘孵化的舞臺’,‘變現的平臺’和‘資本的看臺’。”據悉,包括華為、樂視、新東方等公司均成為百視通合夥人,入駐百視通的內容平臺。

對於百視通此次開放平臺的行為,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林森向記者表示,騰訊近年來股價飛速上升,一來得益於騰訊把握住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市場紅利,另一方面是騰訊想明白一個事情,它不可能什麽事情都做到最好,騰訊做好自己的主業,做好平臺就行,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同樣,去年作為大屏發展的元年,說明基於互聯網的大屏市場紅利期已經開啟,百視通此時在大屏端開放平臺有望在大屏端再造一個騰訊一樣的企業。

開放平臺 “專人做專事”

百視通作為重要的內容渠道方,以往歷次的合作大會主要是實力強大的渠道商、氣質高冷的版權內容商。而此次更多的是基於跨界連接,創新孵化而開展合作。

據悉,此次百視通的“合夥”既有和大企業在平臺技術、內容IP、應用開發等面上的合作,也有很多是與細分領域,小微創新在點上的突破,可以算是360行跨界,360度連接。

在接受記者采訪中,百視通總裁史支焱不斷強調“跨界”、“連接”、“共生共享”等概念,並釋放兩個強烈訊號。

首先,合作不設門檻。

史支焱表示,百視通雖然提出了合夥人的四個分類,即內容合夥人、產業合作人、投資合作人、異業合夥人,而是只是形式上做了劃分,對於企業規模、體量、從事的專業領域,都沒有任何限制,甚至“可以和一個人的公司進行合作”。“其實百視通更關註的是中小企業,或者創業型的企業。只要在某一個領域,或者某一個產業鏈點上,能夠有資源,能跟平臺用戶、渠道,甚至百視通的內容進行‘強關聯’,都歡迎他們過來合作。”史支焱坦言。

其次,體系給予支撐。

百視通除了不給合作者設門檻,還先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奉為合作之道。史支焱表示:“對於渴求變現能力的企業,百視通可以提供1億跨屏用戶,IPTV、智能電視、手機APP、OTT等多終端平臺、27省的運營團隊,輔以科學的決策和運營,相信肯定能有豐厚的回報。對於要走得更遠的企業,就需要資本的支撐。百視通這一次搭了一個平臺,邀請投資界的企業、機構和百視通一起參加未來合夥人的發布,目的是搭建一個平臺,讓需要資金支撐的企業和我們投資機構能夠建立一種連接和疊加。如果痛點就是贏利點,耦合之道蘊含生財之道。”

那麽,即便是作為開發的平臺,也有其選擇合作夥伴的標準,百視通對合夥人的要求是什麽?史支焱表示:“撇除硬標準,百視通其實對於合作夥伴的挑選更側重於‘情投意合’,也就是雙方的契合度。具體來看主要是兩方面,一個是前沿的創新力,是指尋找具備獨有性、創造力的項目。另一個是薄發的潛在力,是指開發已有累積但還未充分挖掘的領域。”

史支焱舉例說,百視通一直在做內容,這里就再說一點內容的事情。這個內容不是傳統的節目制作,而是每一個細分市場,比如說像醫療、旅遊、教育等等這些領域。這些細分市場還沒有進一步挖掘,它是以視頻為基礎衍伸的應用和服務。在新媒體領域,這樣的細分市場服務還不是特別到位或者深入,但是需求特別旺盛,就目前來看,還是一個富礦,百視通就可引入相關的醫療、旅遊、教育機構或公司入駐,在大屏端為家庭用戶提供這類服務。

對此,新東方集團副總裁、新東方在線CEO孫暢認為:“通過入駐百視通平臺,最直接的價值就是可以讓我們觸達更多用戶,對於教育行業來說,優質教育資源是稀缺的,大屏幕觸達了廣發用戶群體,特別是教育不夠發達的三四線城市,此外,我們還希望能夠借助大屏端走得更遠,教育本身的培訓之外,深入挖掘終身學習理念的價值。並且在教育行業中,尤其是涉及青少年的教育中,家庭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而大屏端更貼近家庭,新東方等教育企業的入駐,可以在家庭教育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能否成為大屏端的平臺級企業?

林森指出,對於百視通來說,以百視通目前的實力,加上現在順勢開放平臺,具備了在大屏端成為平臺級公司的潛質。“我相信,這三年將是大屏互聯網用戶增長的紅利期,現在有線電視用戶大約兩億,未來三年後有望達到四億甚至五億的規模,這幾年是大屏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事實上,百視通目前擁有1億跨屏用戶,百視通母公司東方明珠最新發布的2017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百視通在IPTV用戶已突破3200萬,東方明珠與兆馳合作的智能電視一體機風行電視去年出貨量300萬臺,OTT用戶規模超過1980萬,可見百視通在大屏端的用戶規模具有絕對優勢。讓百視通具備了成為大屏平臺級企業的用戶基礎。

此外,在理念上,百視通一直強調“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不僅僅是產品端,還有服務端、營銷端。史支焱看來:“合作應該是沒有想象力的邊界的,百視通的NBA+戰略獲得很多關註,以前百視通只跟NBA官方合作,覺得其他渠道都會‘分流’。現在,百視通提出做NBA+的,除了百視通自己來做這個+,還需要更多人一起做這個+。百視通是NBA的官方合作夥伴,NBA在中國還有那麽多合作分布在各個領域,這些都是可以跟百視通+在一起。結果就是,百視通加了NBA,NBA品牌價值也加了,而我們也加了更多合作夥伴,這是一種無限延伸。”

以此次合作為例,合夥人大會現場158家企業,從內容圈到產業界,再到業務上看起來完全不相關的跨界企業,也有關註文化、娛樂、科技領域的資本、投行。這是全新的“組合玩法”,只要找到價值點,誰都可以成為合夥人。

有了這樣的開放精神,百視通可以跨界到更多領域,例如百視通有意進入在線醫療健康領域。史支焱表示,大屏具有“電視里說的”公信力加持屬性,同時由於牌照管控嚴格,相對互聯網信息和其他來源來說,可信度較高。這樣的合作打通“信任感”、“家庭醫生”、“智能生活”,甚至是“社區養老”等多重概念,而且是合作企業之間具有極強的互相背書、互相依托、互相牽制。由於承擔責任,會通過倒逼機制完善產品體系與服務。這種深挖內在合作,會在未來越來越多。而由於結合的深度,創造出來的基本都是“人無我有”的東西。

眾所周知,合夥人大會的其實落腳點在跨界。百視通做未來根本目的就是在跨界,包括內容,技術、產業、投資都是在做跨界的事情。另外,百視通從做看電視的產品,到現在做應用服務的產品,這也是跨界。百視通現在更希望通過跨界產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價值,並與合作者一起分享價值,來把產業做大理順,這也是整個計劃的核心所在。至於百視通能否在大屏端做成移動端騰訊那樣的平臺,史支焱表示:“這是我們的期望,但當務之急就是做好平臺的開放,讓更多專業的合夥人入駐,給用戶提供極致的體驗和服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795

深汕特別區“再造一個深圳”?新城崛起帶動人才渴求

“發展太快了!簡直日新月異,感覺自己正在見證和參與歷史。”最近,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很多在深汕特別合作區(下稱“深汕特別區”)工作的年輕人如是感嘆這座新城的崛起速度。

在這個深圳以東80公里的熱土上,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進駐,施工項目隨處可見。不過,隨著落地項目數量的與日俱增,對人才的需求問題開始顯現。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已經有很多企業進駐深汕特別區,其中一些項目已經投產,這些在建項目和投產的項目產生了招人的需求,尤其是當地難以滿足、需要一定技術含量的崗位。

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效果圖。

未來,隨著更多的項目落地,人才需求可能會激增。此外,雖然進駐深汕特別區的企業大多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對普工的需求量不太大,但是在用工總量增加的帶動下,普工崗位也可能會面臨緊缺局面。

 

更多企業布局

深汕特別區位於汕尾市海豐縣,距廣州200公里、深圳60公里、香港82海里,包括鵝埠、小漠、鲘門、赤石四鎮,總面積468.3平方公里。

2011年2月11日,廣東省委、省政府批複《深汕(尾)特別合作區基本框架方案》,正式成立深汕特別區。這一年,深汕特別區開始了招商工作。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2014年,深汕特別區開始舉辦專門的投資環境推介會進行招商,剛開始簽約的企業不多。

2015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2015年1月,廣東省政府明確深汕特別區財政體制參照順德模式,由省直管。7月23日,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東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服務規定》,深汕特別區的運作有了“基本法”。之後,簽約的企業數量逐步增多,深汕特別區在精準招商和全產業鏈招商上更進一步。

2016年則是深汕特別區大豐收的一年,知名企業密集簽約。隨著可選擇項目的增加,2017年深汕特別區很少舉辦專門的投資環境推介會,但仍有大量企業密集奔赴深汕特別區考察,尋求合作空間;與此同時,深汕特別區內部分開工較早的項目也迎來了竣工季,並開始正式投產。

截止到2017年年底,已經簽約的企業名單中大腕雲集:華為、華潤、騰訊、深業集團、深圳特區建發集團、深圳振業集團、深圳賽格、深圳天健、鹽田港、中交城投、中城建、中廣核和恒大等。

深汕特別合作區與深圳市域並未相連。

2018年到來,大批企業來到深汕特別區尋找商業機會。不過,它們的先行者——已經順利進駐深汕特別區的企業正在加速將商業機會落地。

當地一位官方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已經簽約的企業很多,涉及的產業鏈條廣,除了基礎配套,還有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大數據等。

這些已簽約企業頗有緊迫感,大部分已經在建項目或是已拿了地準備建項目。上述人士說:“在建的項目有四五十個,其中部分項目已經投產了。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引進一些能起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

據深圳媒體報道,截至目前,深汕特別區已引進建設產業項目65個,已供地項目59個,其中竣工投產11個,主體施工25個,樁基建設9個,已落地但未動工14個。

 

人才需求逐漸井噴

企業的紛紛進駐,帶來的是人才需求逐漸井噴。

4月14日至15日,由國家外國專家局、深圳市政府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深圳舉行,深汕特別區首次與深圳10個區一道參展亮相。

在展會上,深汕特別區管委會與21家區內已經或即將投產企業帶來了共506個就業崗位,涉及建築、新能源、先進制造、醫學、光通信、新材料等11個行業,包含高級軟件工程師、財務總監、銷售總監、法務總監、研發工程師、結構工程師、儲備幹部等。

深汕特別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深汕特別區各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不過,招人並非易事。

14日下午1:30左右,在招聘會現場,深圳一家能源再生技術公司正在招機械、機械設計、自動化等領域的工程師。大部分崗位對應聘者均有學歷和工作經驗的要求,比如本科工作三五年以上,等等。

記者發現,投簡歷的人寥寥無幾,3位招聘人員坐在椅子上,百無聊賴地聊天。一位招聘人員告訴記者,該司計劃將研發和生產基地搬到深汕特別區,所以提前儲備人才。

展會第一天通常是投簡歷最多的一天,但是當天上午只收到四五份簡歷,這讓她有點沮喪。“可能是因為我們招聘的崗位多是需要一定的學歷和經驗,而這樣的人基本上都已經或計劃結婚生子了,雖然我們給出的年薪是20萬~30萬元,還算比較高,但是他們不太願意離開家人搬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隔壁的一家基建企業的人氣則與他們有冰火之分。因為展位前排著長長的應聘隊伍,兩位招聘人員在忙碌了半天後,擔心當眾吃飯不雅觀,饑腸轆轆的他們端著盒飯挪到了附近一處無人的展位上大快朵頤。

雖然人氣很旺,但是在談到招聘狀況時,其中一位招聘人員仍是有顧慮。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為業務拓展的需要,他們這次招十幾個人。當天收到的簡歷是不少,但可能是因為當天放出來的崗位很多,而根據此前的招聘經歷,“有多少求職者真的會過去,不好說”。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深汕特別區內已經或將要投產的企業,部分是從總部調骨幹員工駐點到深汕特別區。

在上述人才交流會上,已經在深汕特別區布局的深圳一家企業的招聘負責人潘康告訴求職者,當天招聘的有些崗位有出差要求,比如說信息技術工程師的工作地點是在深圳,但是這一崗位入職半年後要經常去深汕特別區出差。

也有一些企業,比如說建築類,需要的高端技術人員的數量大,總部調人已經滿足不了了,只能從外面招人補充。

分兩步走解決用人問題

用人難是個全國普遍的問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所長阮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外,進駐深汕特別區的企業大多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不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些企業更多的是需要專業技術人才或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而這樣的人才在當地難以招到。在當地比較容易招到的是普工,目前普工用工矛盾還不明顯”。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深汕特別區處在開發初期,與周邊大城市相比,生活和工作等各種條件都有比較大的距離,招人難的問題可能會持續幾年。

建設中的廣汕高鐵將大大改善區域內交通條件。圖為汕尾高鐵站(來源:網絡)

一方面是現已建成的企業招人面臨挑戰,另一方面是更多的企業正在加速產業落地。

4月8日,深汕特別區管委會主任產耀東在會見去當地考察的企業時表示,2018年是深汕特別區的基層基礎全面建設年,正積極推動產業項目落地、強化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民生保障。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深汕特別區內更多的入駐企業建成和投產,人才需求會激增。而該區域現有人口是7.65萬人,未來即便是普工,也可能會面臨緊缺的局面。

阮萌建議,將深汕特別區的建設劃為前期和後期,分兩步走:在前期,人才兩頭跑,比如說周末住在深圳,平時在深汕特別區工作。在後期,在深汕特別區的配套建設完成後,就要吸引人才落戶,紮根於此。

“除了住房,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決教育和醫療問題。而且,生態環境等要素也要上去。”她說。

目前,針對深汕特別區,廣東省、深圳市均已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包括人才將享受深圳市人才入戶安居、補貼等有關政策福利待遇,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可以享有相應補貼等。深汕特別區也在研究出臺引進、留住優秀人才的薪酬、晉升、住房、入戶、子女入學、醫療等保障政策。

此外,深汕特別區並不是普通的產業園區,而是要建成一座新城。根據規劃,該區域要努力建設成一座有特色的美麗濱海產業新城,突出發展先進制造、新興海港兩大特點產業,重點打造先進制造集聚區、新興海港商貿區、濱海生態旅遊區三大特殊區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36

凈負債率181%,何享健家族借美的置業再造百億財富

經歷前兩年的快速發展,美的集團何享健家族的地產業務開始搶奪房地產規模發展的門票,計劃赴香港上市。

5月31日,美的置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美的置業”)在港交所披露預上市文件,其保薦人是法巴及中信里昂證券。文件顯示,美的置業為何享健家族企業,2004年,何享健獲得美的置業集團多數股權,並在2013年設立BVI公司,將股權轉讓給兒媳盧德燕,後通過一致行動人協議安排,共同成為美的置業的控股股東。

作為何享健家族電器之外的又一業務,美的置業此前並未受到足夠關註,但過去幾年里卻經歷一輪快速增長周期,走上一條杠桿擴張之路,此番希冀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打通新的融資渠道。

過去三年悄然擴張

2009年10月,美的建業(英屬維京群島)設立,間接持有美的置業集團全部股權。2013年9月,為獨立發展地產業務,何享健將自己持有的美的建業(英屬維京群島)94.55%股權轉讓給盧德燕,轉讓後,何享健與盧德燕訂立一致行動安排,雙方仍為美的建業(英屬維爾京群島)也即美的置業的實際控制人。

為此次上市而進行重組時,又在美的建業(英屬維爾京群島)上搭建美的置業控股,盧德燕通過美的發展、美恒、美域三家公司全資控股美的置業控股。

招股書顯示,美的置業經營範圍遍布全國11個省份的33個城市及一個直轄市。地區上主要分布於珠三角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長江中遊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及中國西南5個區域。從城市布局看,主要集中在國內二三四線城市,業務集中在華南地區。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2015年~2017年,美的置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83.13億元、119.92億元、177.17億元,複合增長率46%。同時三年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84億元、9.93億元、18.94億元,複合增長率122%。

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土儲總建築面積已達3310萬平方米。其中公司在珠三角地區的項目體量最大,總土儲為840萬平方米,占比33.33%。

高速發展背後,美的置業銷售額不斷變大,根據機構統計,美的置業2017年銷售額約500億元。從招股書合約負債(原科目為預收賬款)同樣可見一斑,2017年美的置業合約負債約363.6億元。

不過,美的置業凈負債率保持高位,2015年凈負債比率為622.1%、2016年凈負債比率為624.7%、2017年凈負債比率為118.9%。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的置業凈負債率181.4%。高出行業平均水平近一倍。

去年,美的置業總裁赫恒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在香港上市原因,稱上市不僅僅是解決短期融資和套現,港股上市公司可以提升獲取資金的能力。

債務結構有待優化

上市融資是所有希冀在規模上有所突破的房地產企業的核心命題,美的置業也不例外。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的置業負債總額1089億。其中,流動負債中銀行及其他借款約107億,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約215億。這意味著,美的置業短期債務約322億。

從非流動負債看,美的置業公司債券約20億,銀行及其他借款約294億。長期債務大概在314億。

美的置業短債比重相對較高。而參考行業公司,很多優質公司短期債務通常占債務總額20%~30%的水平。房地產行業作為一個長周期行業,房企通常會選擇3年~5年債務,而大量短期債務將激增美的置業償債壓力。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美的置業選擇上市,以進一步化解其短期債務壓力。

同時,美的置業通過信托融資及其他融資安排,占到借款總額約34.5%。其在招股書提醒,信托融資受中國保監會監控,存在政策變動的不確定因素,倘若變動,將有可能導致公司融資成本增加;公司還因銀行借款以及信托融資安排,已經產生並預期將繼續產生大量利息開支。

資金成本看,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的置業銀行及其他借款資金成本5.66%,較2017年5.28%有所上升。

事實上,融資難和融資貴是中小房企面臨的巨大問題,今年以來,包括銀行、信托等融資渠道都在收緊,各大房企均面臨償債壓力。

5月30日,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目前項目狀態為“中止”,據悉,該項目品種為私募,擬發行金額為31億元,承銷商/管理人為中泰證券和光大證券。

此外,“花樣年集團(中國)有限公司2018年非公開發行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和 “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2018年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均在近期顯示“中止”。

融資難已經成為房企2018年的關鍵詞,對於中小房企而言,抓緊時間上市尤為重要。

據申萬宏源統計,包含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及定向工具的地產產業債務,2018年全年到期量總計為1949億元,其中三四季度為到期高峰,分別到期量高達932億、698億元。接下來2019年、2020年到期量更加龐大,每年增量都在1000億以上。

顯然,對於沖擊上市的美的置業而言,通過上市以平衡債務結構,提升長期債務的比重,是其加速擴張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路障。

何享健家族財富再飆升

從美的置業控股結構看,何享健家族目前100%持有地產業務。

招股書披露的美的置業股權結構顯示,盧德燕通過名下三家全資公司,持有美的置業上市前的100%股權。何享健則是作為一致行動人,與盧德燕共同享有權益。但他們也並不在公司內擔任任何職務。美的置業的4名執行董事中,董事長赫恒樂、主管戰略規劃和投資拓展的副總裁姚嵬、首席財務官林戈、負責設計的林冬娜均為職業經理人,但他們均有在美的集團任職的履歷。何享健唯一的兒子何劍鋒在美的置業中出任非執行董事,僅就公司營運和管理提供戰略意見及建議。

雖然不在美的集團體系內,美的置業仍然從美的集團身上“借光”不少,其中包括一站式智慧家居及生活解決方案的支持,以及在銀行貸款方面,需求美的集團的信用擔保。

美的置業稱,其競爭優勢是長期形成的品牌、多元化及低成本土地儲備、一站式智慧家居及生活解決方案提供者、高效管理架構及高度標準化營運策略,以及管理團隊積極性高且經驗豐富。

福布斯2018全球富豪榜顯示,何享健目前財富值201億美元,位列中國富豪榜第六位。美的置業如若成功上市,將進一步增加何享健家族財富,參考同級別規模房企,還將帶來超過200億元人民幣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16

“強人時代”落幕,臺灣半導體還能再造一個臺積電嗎?

對於臺灣乃至全球半導體產業來說,張忠謀是一個有分量的名字,在他執掌臺積電的三十年間,這家企業從一家默默無聞、不被看好的公司,成長為全球頂尖的晶圓代工巨擘。

2017財年,臺積電實現營收330億美元(約合2087億元人民幣),凈利潤接近800億元人民幣,其市值高達2200億美元,超過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晶圓代工”模式的成功更是讓張忠謀有了“半導體教父”的美譽。

某種程度上,張忠謀創辦的臺積電不但創造了自己的產業(半導體制造代工業),也創造了客戶的產業(半導體設計產業)。正是因為產業分工漸成氣候,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fabless)不斷湧現,從而造就了高通、英偉達、聯發科、博通等一眾知名半導體設計廠商。

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就曾經公開表達對張忠謀的感謝,“如果沒有臺積電,自己只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

有人說,上世紀70年代是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黃金時代,80年代是日本半導體走向高峰的時代,90年代是韓國半導崛起的時代,那麽,00年代則是在晶圓廠支撐下,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異軍突起的時代。

在以張忠謀為代表的“強人時代”,臺灣半導體人才輩出,其中包括聯發科創始人蔡明介、世界先進前董事長章青駒、創惟科技董事長王國肇、華邦電子創辦人楊丁元。產業的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從 IC 設計公司聯發科、IC 制造的臺積電,到 IC 封測公司日月光組成了最強陣容。

而在目前臺灣的上千家上市公司中,有將近半數比例的廠商從事著與電子產業相關的產品,是名副其實的“電子寶島”,而這些電子公司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上遊半導體公司,包括材料、設備、設計、制造與封測;還有一類是電腦與手機代工廠商及配套零組件公司。

不過伴隨著張忠謀的退休,業內對於臺灣半導體的前景表達了自身的擔憂。即便是張忠謀本人,也承認全球半導體投資高峰已經過去,“半導體的快速成長期已經過去,從1952年到2000年,長達48年的時間,每年平均複合增長率16%,那是很高的數字。2000年以後,大概剩4%到5%,未來10年,我認為也會是4%到5%。”

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加考驗企業的內功。

半導體產業可以模擬成跑步,每個參賽者實際上都是做著類似的動作,只是有人適合長跑,有人適合短跑。臺灣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有來自於外部的,也有來自於內部的,有產業層面的,也有技術層面的。對於下一個十年是否會在臺灣,再一次誕生像臺積電這樣的半導體巨頭,回答顯然是很難。

從外部挑戰來看,集邦拓墣產業研究院研究經理林建宏認為,臺灣在成熟制程節點的制造市占份額將逐步下滑。而內部挑戰則來自於土地、能源、教育政策、薪資水平將降低制造封測再投入的力道。“在PC與智能手機成長趨緩下,市場規模對半導體制造業的推動力道下滑,而在AI、5G、自駕車等議題上,將出現新的市場規模,如在競爭中獲得客戶青睞,將是臺灣半導體制造業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

更重要的是,技術的大爆炸正在改寫半導體行業的格局,站在山頂的科技巨頭比以往任何時候的感覺都更為強烈。以高通為例。雖然在移動時代打敗英特爾等芯片巨頭成為市場上的新秀,但在人工智能、5G未成熟前,對華爾街的狙擊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此前博通的收購要約雖然未能成行,但可以看到,即便是排名靠前的半導體企業,也無法保證自己是否會成為變革中的“犧牲品”。

而新的市場需求也在刺激新的公司出現。龍頭企業為實現規模經濟和降低成本,會持續開展出於戰略整合目的的國際並購。同時,隨著產業進入後摩爾時代,企業也會加快布局新興市場,細分領域競爭格局加快重塑,圍繞物聯網、汽車電子、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並購將會日趨活躍。

對於中國臺灣來說,以IC設計為例,雖然是全球第二大IC設計地區,僅次於美國,其實差距仍然很大,並且並購風潮並不盛行。

這也許和臺灣企業主總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心理有關。臺灣半導體業曾有很強的優勢,但沒有把握時機整並改造,如今許多公司規模都很小,國際布局不足,只能在細分市場競爭。

林建宏認為,半導體產業是高度規模經濟的產業,晶圓代工能蓬勃發展與臺灣在存儲器產業的挫敗皆受到規模經濟的影響。臺灣在整體半導體發展上受限於資源有限,必須將有限的資源投註在特定項目上,因而導致在包含關鍵IP/EDA/材料/設備領域的投資較為缺乏,成為臺灣半導體發展中較薄弱的環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10

顺丰速运:“收1派2”背后的流程再造

1 : GS(14)@2011-02-12 18:49:06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212/184452.html
 1月26日晚10点,北京顺丰速运华北分拨中心现场一片繁忙。200余名员工在分拣流水线前一刻不停地忙碌着,还有近百人坚守在客服和输单岗位上。据北京区部总经理刘晓利介绍,虽然南方遭遇雨雪冰冻天气,但顺丰一直履行着“全年365天无休”的承诺,努力保持全国网络的正常收派,北京顺丰1月份的业务量较2010年12月份增长了50%。

  1  引子

  1月27日,在广州市某广告公司担任助理的小林接受主管委托,要分别向佛山、深圳两家单位快递文件资料。这是春节放假前主管交待的最后任务。然而,听说近期许多家快递公司都已严重爆仓,纷纷停止向客户揽件。小林不知该怎么办?

  听说顺丰速运公司没有出现爆仓现象,小林便准备通过该公司递送物品。上午10:09,小林拨通了该公司的客服电话,说明地址后,等候。

  11:09快递员上门。只见快递员拿出2张运单,交给小林填写完毕,然后贴到包裹上,再拿出2张条形码,分别贴到运单上,最后用一台类似“大哥大”的扫描仪扫了一下,便走了。全部过程不到5分钟。

  快递员离开的时候,时间是11:11分。按照顺丰公司的规定,平时客户呼叫收件后,收递员必须在1小时内揽件,责任到人。小林对这个速度还比较满意。

  不过,由于是春节期间,自1月22日起,不再承诺当日到达。特别担心递送速度的小林,生怕快递件被延误到春节后,下午便到顺丰速运公司官网上查询快递进程。直到1月28日上午,物品终于被递送到收件方,小林这才开始准备放假离开。

  进程显示:

  运单号为****16476608的快递的日期/时间和监控记录:

  2011-01-27 12:07:56 已取件

  2011-01-27 13:06:12 快件到达广州集散点

  2011-01-27 13:28:45 快件离开广州集散点

  2011-01-27 16:26:52 快件离开广州集散中心

  2011-01-27 22:34:31 快件离开深圳集散中心 2011-01-28 06:03:33 快件到达深圳集散点

  2011-01-28 07:58:18 正在派件

  2011-01-28 09:13:24 派件已签收

  2011-01-28 09:20:00 签收人是:贺××

  事实上,这家低调的公司,之所以到春节期间没有出现大范围爆仓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快”。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最理想的物流效率就是“零库存”,而实现零库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物件自始至终保持快速流通的状态”。

  2  严格的系统跟踪流程——快件历程再还原

  顺丰于2010年研发试用的“时效管理系统”包含了对快件跟踪、时效预警、路由规划等系统全部环节的监控。

  重新还原一下小林的快递所经历程,就能知道顺丰速运是怎样做到“快人一步”的。

  从10:09分客户呼叫开始,这就是系统跟踪流程的起点。按照该公司的内部流程规定,1小时内取件,2小时内到点部,12:00左右,快递员将所收件送回“点部”(即四级中转站),运作员(专门负责在各级中转站进行分拣的人员)将其进行分拣后,在条形码上扫描一次,系统显示“已取件”。

  不久,运送车将快件送达“分部”(三级中转站),13:06,分部运作员将其再次分拣,数据库系统显示“快件到达广州集散点”,这个过程也在1小时内完成。由于系统路线设计,该快件须要派送到深圳,故须再次送到“区部”(二级中转站),于是在13:28分再次被搬上车,系统显示为“快件离开广州集散点”。

  本来在平时,到达区部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但这次因为春节返乡员工多,人手不够,车辆频率稍有调慢,只能赶上16:26的车前往深圳区部。

  系统并没向客户显示到达深圳区部的时间,在经过分拣后,“凯撒的归凯撒,人民的归人民”,如果收件地是华东或者华北等区的,将分拣到一级中转站——位于深圳的华南分拨中心。不过小林的快件收件地为深圳,所以到深圳区部(集散中心)后,就只须向下派送了。

  但是可能这一天的加班情况很严重,运作员还须将已经签收的快件底单上传到电脑里。直到22:34,相关的车辆才将小林的快件送出,为了赶时间,快件在前一天晚上须送到集散点。小林的快件直接被放到分部“睡一晚”。

  1月28日早6:03分,集散点的运作员用其公司专用的吧枪(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而成,具备3G手机、GPRS、WiFI、蓝牙等功能)在快件上打了一下,系统自动将其分拨到相应的“点部”,早班司机便将第一批件从分部派送到“点部”。7:58分,当“点部”的仓管员将小林的快件用吧枪扫描后,系统便显示“正在派件”。

  接下来的近2个小时内,点部的收递员便全体出动,迅速将快件派送给收件人。9:13分,收件人确认签收。

  “要保证流通速度快,就像蓄水池一样,上游水来得快,下游放得也快,池子就永远不会溢水。”物流协会专家道出了防爆仓的原理。

  顺丰速运向来以“快人一步”的时效保证在行业中称雄,当然,其服务价格也高于同行。比如,从广东到北京的快件,每单起步价20元,续重2元,起步价格比一些同行的价格高出近一倍,这样才保证了其运营的成本维系。

  做到快,就能赢。这是任何物流企业的不二法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顺丰于2010年研发试用的“时效管理系统”包含了对快件跟踪、时效预警、路由规划等系统全部环节的监控。这样的系统,辅之以经济上的激励措施,公司得以将员工组织得井井有条。

  一位员工自述,现在对派件的出仓时效越来越高,要提高派件处理时效,出仓越早越好,而监控平台终端是以收1(1小时内收件)派2(2小时内派送签收)时效为准,正常要求在8:30前出完仓,预定10:30前派完件。

  如果有收递员超时派送,每天都会有报表数据提取到总部,终端扫描时效是以仓管员吧枪时间为准,因此,收递员试图掩盖都不可能。而超时派件将直接影响到收递员当月业绩考核。

  除此以外,分点部、中转场发车,车标、车牌每次出车都要通过吧枪扫描,这样就能快捷有效地提取车辆与快件信息。每台车上都配备GPS设备,车辆必须按照规划部规划好的线路行驶,如有偏离或绕道,都视为违反公司规定。这样的监控系统,能高效地反馈并纠正整个运营网络出现的问题。

  3  7公里的服务半径——网点布置运筹学

  收递员的吧枪菜单内随时不断更新所在区域的待收件,系统会尽可能地优化收递员的出发时间和频率,以最俭省的路线,完成尽量多的收递任务。

  “多快好省”,是快递公司不断追求的经营管理境界。

  据记者调查,为了让业务开展得既快捷,又省事,顺丰在物流网络优化方面颇费心思。为了确保一线收递员能在1小时内到达所属区域内任何地点,公司规划部会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客户数量与不同商业流通频率下的服务半径,比如二线城市市区的服务半径一般是7公里。

  也就是说,一般城市市区点部的分布以约7公里为单位,按照最优拓扑结构(拓扑这个名词是从几何学中借用来的,网络拓扑是网络形状,或者是它在物理上的连通性。构成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很多种),结合街区的房租成本,进行合理选址。有些CBD区域的点部布局稍微密集,而在郊区则可能远远大于7公里的服务半径。总而言之,不仅从理论上,还要从事实上做到1小时上门没有任何问题。

  顺丰速运的收递员收、发快件的效率比较高,则源于人的流通,也就是说,当客服中心接到发快件的请求后,会向收递员发送指令,收递员的吧枪菜单内随时不断更新所在区域的待收件,系统会尽可能地优化收递员的出发时间和频率,以最俭省的路线,完成尽量多的收递任务。

  除了点部的分布要满足“1小时交通圈”要求,在上一级中转站,也按照时效要求,设置2小时交通圈。这样,只要是在同一个区部,也就是说同一个电话区号范围内,能做到4小时到达。


而为了确保既能有时效,又能节省成本,各级网点的交通车辆基本上都是定时按照规定的频率发车,就像公交车一样。分部每派出一辆车,都必须按照指定路线经过线路上的各个点部。以最短且最省时的线路绕回。

  在跨省、跨区域之间的快件运送,目前国内许多快递公司都采用租用航空公司的货仓方式进行运营,顺丰速运也采用了租机方式,并还有部分包机,但由于民航客机的线路网点布局,并不能最有效地满足快递公司的需要,该公司先后自购2架飞机,专营航空货运。

  据记者了解,顺丰速运自2003年开始包机,加上自购飞机,到2009年底日均运力增长到400吨,日起降20多次。到2010年8月,日运能增加到了700多吨,每日起降40次。

  2010年该公司航空件数量同比增长50%。航空运载能力大大增强,是该公司“让快件保持快速流通状态”的核心资源,甚至对于这次春节前公司避免爆仓,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4  自行研制的“吧枪”——优化先进管理工具

  新的吧枪HHT 4系统,具备3G手机的基本功能,作为终端机,它集合了整个公司的全部IT系统功能,并支持GPRS、WIFI、蓝牙等功能,拍照也不错。

  顺丰这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速运公司,2000年前后决定将加盟商全部收权,改为自建、直营模式。到2002年,经过多番拉锯式较量,该公司将全部的经营网点股权收回,确立了直营模式,并在深圳设立了总部。

  截至2010年底,该公司拥有近8万员工。这么庞大的机构,要实现服务的统一,难度可想而知。不过,该公司早在2007年推广标准化服务,统一快递操作标准,统一企业VI(视觉设计),为提升效率打下了基础。

  如何让有个性与习惯不同的人,在执行业务流程时严格遵守标准?该公司从工具设备上找到了突破口。早在2006年便推广自主研发了吧枪,此后还不断改进吧枪功能。

  自2010年2 月起,公司的工程师就开始参与新式吧枪研发项目,这款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设备——新的吧枪HHT 4系统,具备3G手机的基本功能,作为终端机,它集合了整个公司的全部IT系统功能,并支持GPRS、WIFI、蓝牙等功能,拍照也不错。为了确保功能稳定性,研发部门进行了6次改版。

  2010年8月,该公司全网络所有的二级中转场均使用上述自主研发的新终端。运用条形码技术,小小一台吧枪,能实现公司对所有业务人员的业务跟踪与监控。也就是说,任何一位收递员在工作日的任何时间,到过哪里,操作了哪些业务,总部都能知道。

  该公司的标准化方案一直不断地在实践中改进。

  自2007年起,在全公司内发起“寻找爱迪生”比赛。2010年发起的第四次营运工具设计创意大赛,悬赏万元,请全公司6万一线员工参与研发设计更适合操作的工具。这些创意涉及快件装卸、搬运、分拣、集装、测重等操作环节。

  一线员工不乏创新人才,比如,回单信封的设计员工就荣获第一期奖金10000元。这一作品是在运单反面增加回单信封,使得回单快件操作只需把回单放入撕去面单的信封内就可,可节省文件封,刚刚设计出来就在深圳、北京等地试用,2010年8月1日起全网推广。每月可省5000元至85000元成本。

  吧枪的设计创新,也在为标准化服务,8台终端同时升级70M的数据,10分钟能完成。目前这个吧枪已有十多项专利。

  据顺丰速运内部人员透露,公司目前正在进行快递行业的所谓“五生命周期”研究,即研究快件、客户、资产、人员、资金在公司内部循环的关系。以期今后达到更高的效率。

  5  稳定的团队——让员工依赖自有的管理平台

  单干并不能带走公司的客户,这让员工对公司平台的依赖性大大加强,而聘用制又将员工与公司紧紧地关联起来。

  顺丰速运的合作商——广州的电子商务企业唯品会副总裁唐倚智认为,顺丰值得称道的一是拥有自有飞机,二是团队稳定。快递团队的管理是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有稳定的团队才有稳定的服务质量。”

  如何实现团队稳定?根本原因还是直营模式的强化。直营模式的好处在顺丰被运用得如鱼得水。由于公司管理体系的强大,员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唯一办法就是:严格按照公司的规定工作。

  据记者调查,顺丰对员工的利益分配关系,早期采用分区承包制,公司只通过平台运营来获取利益分成。然而这种方式对员工的约束力较弱,权力过大的分部主管,往往无法约束。在保证服务质量及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方面均存在不利。

  而直营模式确立后,该公司采用聘用制,将员工按月进行绩效考核。在此之前,快递行业曾经出现过互相挖人现象,或者许多管理干部自己出去单干。但该公司凭借管理系统的优势,总能做到比人快,那些出去单干的干部无法实现这样的时效,于是原先的客户再次回头找到顺丰。

  单干并不能带走公司的客户,这让员工对公司平台的依赖性大大加强,而聘用制又将员工与公司紧紧地关联起来。公司一方面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包括专业线、管理线两条发展路径,同时可以在两条通道里互相转换。

  另一方面,考核实行打分制,让员工的表现与收入形成直接的激励关系。而考核体系也在不断提升。比如以前分点部级别评定是考虑利润贡献度,按ABCDE分级。而2010年6月1日后,分点部按照1~23级分级,定级标准是分点部业务量和点部数量。为了照顾艰苦地区的员工,还设立艰苦系数补贴等。

  当然,直营模式带来很多好处,但也有弊端,比如由于网点覆盖需要耗用大量资金,规模扩张就比较缓慢。因此目前为止,顺丰速运的网点覆盖率在同行业内仍然明显偏低。

  防“爆”提示

  建立“系统跟踪流程”;

  建立节日应急预案;

  以最优化的线路布置网点,调配运输车辆,设计运营线路;

  建立标准化作业解决方案;稳定团队。

  本期案例问题单:

  节日期间各大电子商务网站促销力度猛增,快件大量集中投放,导致积压;

  快递公司员工回家过年,人手不够;

  节日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天气原因造成运输困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64

廢物淘金 蛋殼玻璃再造生活產品

1 : GS(14)@2017-06-24 11:58:49

【明報專訊】雞蛋殼和玻璃樽是香港每日生產的固體廢物,絕大部分會成為垃圾運往堆填區;近年,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和企業合作「變廢為寶」,研發「蛋殼循環再造」及「抗菌再生玻璃磚」,兩個研究項目預料幾個月後有成果,相信產品將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明報記者 薛偉傑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技術經理何嘉儀表示,由2005年起美國已經出現從蛋膜提取透明質酸和蛋白質的專利;其後亦有公司從事「蛋膜循環再造」,但經濟和環保效益不算理想。因為1個雞蛋殼約重6克,蛋膜只佔當中幾個百分點,餘下的蛋殼仍會被棄置,能夠循環再造的比例很低,未能大幅減少廚餘;此外,美國回收廠以往需要先用自動化機器將蛋膜從蛋殼剝離,然後才從蛋膜提取透明質酸及蛋白質,既增加成本,很多時亦會有小部分蛋膜緊黏蛋殼,無法剝離。

因此,NAMI近年構思「蛋殼循環再造」,蛋殼毋須先剝離蛋膜,直接循環再造。何嘉儀表示,以往國際間對於蛋殼成成了解不足,誤以為透明質酸和蛋白質含量太低,不值得花工夫提取;但隨着科技進步,透過先進分析儀器,科學家更加了解蛋殼所含的有用成分,NAMI亦相信,有望以合乎成本效益的方式提取有用物質。

首創新技術 蛋殼蛋膜齊再造

NAMI由2016年初開始研究計劃,與世界(集團)合作,整個研究計劃需時18個月,以及大約600萬元經費。其中,世界(集團)出資略多於一半,餘下經費由「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至今年較早時,已經試驗成功。

NAMI的方案,第1步是將回收的蛋殼(連同蛋膜)打成碎片,增加稍後化學反應的接觸面積。然後,將蛋殼和蛋膜碎片放進反應釜內,並加入一種蛋白酶,在衡溫的環境下,令蛋殼和蛋膜中的透明質酸和蛋白質被水解成液態,碳酸鈣則仍然維持在固態。再將液態的透明質酸和蛋白質進行沉純,分離兩者,並烘乾蛋白質。最後,就可以得到液態的透明質酸、粉狀的蛋白質,以及粒狀的碳酸鈣。整個過程不到24小時,亦不需太多人手。

今年4月份,這技術就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得1個金獎。世界(集團)亦已在香港和內地申請專利,將來還可能將專利申請延伸至其他國家和地區。

世界(集團)執行董事鄺波濤表示,透明質酸具多種用途,視乎純度及分子大小,每公斤市價由3000多至10萬元。其中,最高級的透明質酸會應用於藥品;中級的應用於護膚品和化妝品;最低級的可應用於寵物用品。

透明質酸可製藥品護膚品

至於從蛋殼和蛋膜提取出來的蛋白質,包含骨膠原I、骨膠原IV及彈性蛋白等;但要進一步處理的成本相當高,故不會再進行分離,多數以綜合蛋白質出售。這種綜合蛋白粉的每公斤市場價格大約介乎100至400港元,可以用來製造寵物保健品或動物飼料。

至於剩下來最大量的碳酸鈣,普遍應用在PE、PVC等塑料的添加劑,以增加塑料硬度和降低製造成本,每公斤市價介乎1.5至2.5元。

每噸蛋殼創數千元收入

以NAMI現時方案,每處理1噸雞蛋殼連蛋膜,可提取約0.4公斤透明質酸、約50公斤蛋白質,以及900多公斤碳酸鈣。何嘉儀稱,現時估計每處理1噸雞蛋殼帶來數千元收入,因為提取的透明質酸屬於最低級;若將來加裝一部儀器提高純度,以及將分子大小不同的透明質酸分離,可以賣到較高價錢。

鄺波濤表示,該公司在屯門環保園及內地中山市早已設立廠房,從事回收再造業務,可以在現有廠房設新生產線,負責蛋殼循環再造業務。他計劃先投資400萬至500萬元,在屯門廠房內建立1條每日可以處理5噸蛋殼的生產線,現正由NAMI協助設計和規劃,預計最快明年初投產。他估計,投產後3至4年內,可以收回設廠及研發投資,將來可能在中山市廠房建立同類生產線。

此外,何嘉儀表示,香港在2016年進口約24.8億隻蛋,港人每日消耗約680萬隻蛋,產生約40噸蛋殼;但根據非正式市場資訊,每日只有約1噸至2噸蛋殼被回收,比例僅2.5%至5%,主要用作有機肥料,經濟效益不高。她認為,連鎖快餐店和酒店較易將廚餘分類,把蛋殼分開,當世界(集團)的生產線投產後,相信第一步可以先向連鎖快餐店和酒店回收蛋殼。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97&issue=201706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6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