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http://www.techinasia.com/china-next-export-the-alibaba-model/)翻譯:科技公民
譯於:techinasia
最優的20%人士得到晉升和提薪,70%的人給予培訓,激勵讓他們上升至最優秀20%的人當中,最差的10%員工必須走人,切不能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耗在這10%的人身上,這3個層次始終都是保持動態,隨時更換人員。
這是1997年以前,在那之後喬布斯回歸蘋果,至今想來,他在那一年說的兩句話和做的一件事,推動了這個星球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及影響了後來的各種思維,思潮和管理方法,包括今日的人力資源管理趨勢。
他的兩句話是“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與“要麽傑作、要麽狗屎”,他做的那件事:將Mac變成了半透明狀,今天我們講各種互聯網思維,用think different來詮釋,概莫能外;今天我們猜想人類的思維正在透明化,引子不過那個半透明的Mac;今天引流潮流的企業如facebook,小米等在選才、用人的標準和方法上極速趨向二維化:要麽傑作,要麽狗屎,不傑出必須走人。連互聯網釘子戶公司netflix也只講:我們只和“成年人”一起做事。至於雷軍,那更是在習大大面前坦誠:自己成功最重要的是靠人。
移動互聯網時代考核評估體系已經滯後了嗎?將要失效了嗎?我們需要什麽新的方法?為什麽紮克伯格說:一名優秀的工程師能夠抵得上100個普通工程師?怎麽找到那名優秀的工程師?怎麽用好他?
2013年中,據說雷軍又給光景不好的凡客開了藥方:去管理層,陳年也不叫總裁了,就叫創始人,公司內部以後也不安排什麽副總、助理總裁了;去KPI,讓各事業部專心做好產品;去貪婪,產品沒必要做多。三個“去他X的”中,居然兩條和人力資源管理有牽扯。藥方有用嗎?陳看了五年沒能看明白,雷就一針見血一藥回春嗎?現在還不得而知。
但小米模式已然是確確鑿鑿,立在那了,背後的邏輯大家都懂:時代的商業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盯住典型用戶的核心需求,死磕,實現良好用戶體驗,然後借由互聯網的傳播,那些剩下的、所謂非典型用戶也竟然迅速的被影響為典型用戶,其過程宛如病毒傳播,最後取得的成績,令人炫目。而這一切發生,主要“靠人”。
近日,麥當勞宣布其首席營運官(COO)Tim Fenton將在今年10月份退休,而接下來一個略顯意外的消息是麥當勞宣布不會再任命新的COO,徹底取消了這個職位。在現代企業中,COO曾經是個很關鍵的職位,但從數據上看,現在這個職位已經不再重要了。不僅是麥當勞,《商業周刊》的報道稱,2012年只有38%的財富500強公司設有COO位置,而2000年這個比例是48%。去COO,去管理層,追求扁平化…
無獨有偶,海爾張瑞敏也屢屢提出“管理無邊界,企業無領導”,雖然他貌似並不是那個倡導“無邊界組織”的最合適人選。
在《消失的組織架構—超級節點化》一文中提及,以流程為導向的工作團隊的建立,即以發起流程的“節點”來驅動業務的進程,即人人都是核心,人人都不是核心,完全根據企業的需要可以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企業部門間和組織內部的界限日益趨於模糊,大多數工作將通過“虛擬團隊”來完成。
網絡經濟下的企業組織將越來越多地在企業內部和外部使用跨職能的任務團隊,人們必須學會(顯然現在絕大多數還沒學會)在沒有固定職務、沒有命令權威、既不是被控制也不是控制他人的情況下去進行管理,去完成任務,去實現目標。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何去何從?
幾個觀察如下:
1、我們知道,傳統企業的組織架構中,中層的作用主要是上傳下達:即向下級傳達上級的指令並監督執行,同時向上級反饋來自下一級的信息,其次才是人才培養和企業文化傳遞。但這部分工作將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管理工具的廣泛運用而逐漸被取代(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此預言)。
2、傳統企業組織架構象朝鮮人民軍,兵種清晰,層級分明,基礎作戰單元以旅/團為主;而創新公司組織架構象美軍,由於信息技術發達,基礎作戰單元超級扁平化,以特種部隊(介於排和連的編制)為主,縱觀美軍最近幾年的行動,無論是抓薩達姆,還是刺殺本拉登,都是由五角大樓直接指揮特種部隊完成的。
3、也就是說,基於互聯網的創新公司老板本人必須要充當“五角大樓”的角色,而中層應該從一個純管理者變成特種部隊的隊長。傳統商業模式由於足夠成熟,老板一個月真正重大決策不會超過三次,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由於變化快,現場管理和臨機決斷的事宜太多,所以必須縮短決策半徑,必須扁平化。
小米副總裁王川有句誅心的話:當年我們誤入歧途,都抓管理去了。2011年的冬天,索尼迎來了更慘痛的噩耗—年度虧損63億美金,為什麽會這樣?天外伺郎(索尼常務副總)說:績效主義毀了索尼!因實行績效主義,職工逐漸失去工作熱情。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產生“激情集團”的……
公司為統計業績,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卻敷衍了事,出現了本末倒置的傾向。如果你還死心不改,可以回想下諾基亞被收購的慘劇。
至於小米“毀三觀”的管理文化更是把“去管理化”做到了極致:沒有KPI;沒有管理層,超級扁平化;第三,沒有組織架構,不開會。沒有績效管理,沒有級別體系,沒有“員工活動”,沒有“內部溝通”,沒有“內部培訓”,沒有“企業文化”。
如果你說這尚是個例,那麽在北京東南方向千里之外位於有韓國矽谷之稱的城南市Techno Valley H-square 6層的Kakao Talk辦公區中,同樣的組織變革在進行,在Kakao這個擁有500多名員工的公司中,自上而下只有CEO、部長(職能部門負責人或項目組組長)、組員三個級別。
在傳統的韓國公司中如果一名工作多年的員工在晉升部長後重新被降職為主任,通常是一種變相開除的行為,此外新員工在短時間內升職也是不被允許的,而在Kakao這個公司中,員工們已經習慣了這種職能變換,特別是技術和產品部門,甚至沒有固定的組織架構,通常一個新的項目組成立時,過往的組長可能會因為一些技術特點而重新充當組員的角色,而那個提出新產品理念的人則會被任命為組長,沒人會對此有所芥蒂。
為了讓員工們感到更加平等,在Kakao公司內,所有的員工都用英文名字互相稱呼,譬如大家都直接稱呼創始人金範秀叫做 Brian,此外即便是新員工,如果有好的建議和意見都可以直接向社長或是CEO表達,而在傳統的韓國企業中這必須經過層層匯報才可以實現,跨級匯報甚至會被視為企業的一條紅線。
沿著這條不歸路推演下去,商業組織既然有可能三層化,那麽也就有可能兩層化,如果兩層化,那麽管理者必然被leader(領導者)取代,如果管理者被取代,那麽新生的領導者必須同時具備管理和執行的能力,我們可以稱之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leader波粒二象性”,就像量子物理學中描述的光的特性,同時具有管理的波特性,和執行的粒子特性。再大膽想象,在新的管理變革中,更多的“去他X的”將如雨後春筍:
從去管理層、去組織架構、去績效評估開始,到去銷售傭金、去開會、去副總裁、去人事部、去財務部、去運營部、去總裁辦…
而創業家,創新者需要做的僅僅是:讓業務管理來驅動員工管理;管理外部化“透明化”(讓用戶廣泛參與);遊戲化管理 (人人都是遊戲的一分子 )。
好吧,這個時代你擁有了更大的能量和權力,你知道,打造一個偉大的公司的,你只需要55個人就夠了(WhatsApp的55人團隊創造市值190億美金的價值)。最後再免費送你一句話:“營銷很重要,商業模式比營銷重要,產品比商業模式更重要,但牛B的頂尖人物才是最重要的!
口述/基因創投創始人曹允東
整理/i黑馬 石海威
i黑馬:【VC裂變】是i黑馬的新欄目,每期介紹一位當下國內的新銳VC。如果你也是VC界的新鮮血液,並且打算在這里亮相,請加微信號“shallweyo”。
創業的黃金時代來臨了
我總的體會是現在這個時代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創業的黃金時代來臨了。
怎麽說呢,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大的技術變革,這甚至遠遠勝於互聯網帶來的變革。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享受到了技術革命的紅利和中國的人口紅利,這給了創業者非常好的機會去實現彎道超車。更重要的是現在有中國特色的創業項目也越來越多。比如我們投資的一個運營微信大號的公司就非常有意思,在國外就少見這種類型的公司。十幾年之前創業,大家習慣問創業者你和美國哪個公司比較像,但在現在這些小孩身上基本看不到可以和美國類比的東西了。這個態勢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
從風險投資的角度看,變化也是非常劇烈。也就是在2009年以前,風險投資總量還是不多,早期只有IDG、軟銀等為數不多的幾家機構。以往這些基金大部分都是美國人的錢,實際是舊錢,美國人配置在中國地區的風險投資資金規模總量還是不大。現在為啥項目估值非常貴,甚至有些項目貴地非常離譜,項目動輒估值上億美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出現了很多新錢。越來越多像我一樣的國內早期創業者願意把錢拿出來,也去做投資。從錢的角度看,這是創業的黃金時代。因為獲得資本比以前容易多了,以前總的來說是創業者追著錢,現在常常看到錢追著創業者。我們學而思創業的啟動資金只有10萬元,這10萬元還都是東拼西湊,向親戚朋友借錢才湊到的。現在有些創業者在天使階段就能拿到千萬的估值,幾百萬的融資。這和我們過去的時代比,簡直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此外,風險投資機構自身的變化也非常有利於創業者。很多老牌基金在歷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們目前還延續以前成功的做法。但還有很多新基金,比如我們,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比如LP認同長期投資的理念,而不是追求短期收益;比如把錢給創業者的速度更快,和創業者的關系更融洽等。這些變化都使得創業者非常受益。
從創業者的角度看,現在的創業者能從多種渠道獲得豐富的創業知識,這對大家創業還是有很大的幫助。舉個例子,我自己創業的時候,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公交車站、地鐵站忙碌地派發招生傳單,直到有人提醒我應該去學校門口發傳單更有效。雖然現在想想很簡單的道理,但當時就是不明白。現在各種創業媒體,各種創業孵化機構都能提供融資、營銷、團隊搭建、公司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識,創業者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第四個方面就是整個創業的基礎設施更完善了,這樣降低了創業的門檻。10幾年前我們做互聯網的時候,網站還是個技術活,門檻比較高。現在只需要十幾人的團隊,幾十萬就可以利用現成的模板和資源做個非常好的網站。移動互聯網項目三五個人幾個月能做到很好,又輕又快。這些變化都使得創業越來越容易了。這樣就帶來另外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就是這些小項目不見得做成百度阿里,但我們希望它未來會是一個大公司的補充,有朝一日賣個好價錢給大公司,現在這些創業者們也明白這個道理。對於任何投資而言,所要解決的終極問題就是退出的問題。在矽谷,很多年輕創業者的第一桶金都是通過賣掉公司實現的。他們中很少有人追求第一炮就走紅,上市。當然,也有像谷歌和facebook的這樣的天才公司,但他們總是有限的,機會總是有限的。中國未來也會呈現出這種業態,其實對早期投資者來說,是很大的機會。
尋找偉大的基因
因為我是北大生物系畢業,所以把我們基金命名為“基因創投”,我們的Slogan是“尋找偉大的基因”,含義就是我們要投的項目要有可能變成偉大事業的基因。在我看來,偉大基因里包含商業模式和創始人的素質兩個方面。有些商業模式生來就是能長成大象,而有些商業模式最多也就是長大後成了條大狗。更重要的就是創始人的素質。因為現在很多移動互聯網項目大家看不清楚,甚至創始人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麽樣,所以創始人就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他有沒有調整的能力,他的事業格局、人品、胸懷、素質怎麽樣等都決定了未來的成敗。
過去幾年,我們投資了一些還不錯的案子。想要做好投資,一定是要有很好的Business Sense。小馬過河其實在早期,不少業界大佬都與它失之交臂,但我聊了2個小時就決定投資,現在公司的發展情況也非常好。徐小平老師投資靠看人和感覺,我是依賴自己的商業感覺和在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積累。我和徐小平老師也聊過,我好奇為什麽他對人有這麽好的感覺?他說這可能和當年在新東方做出國咨詢有關系,一天有時候見幾百個人,那時候可能給他培養了一定對人的感覺。再舉個例子,當初投貝樂學科英語這個項目,也跟我自己的背景和經驗有很大關系。貝樂做的那塊東西我們之前也花過很多精力在做。我們在學而思的時候就做過外教英語,少兒英語的項目,但沒做起來,後來我和貝樂創始人王寧聊,你怎麽做起來的這個項目?他說他們有一個非常好的通道把美國的老師請到中國來,用一套機制穩定住他們。他這一點非常打動我,我知道他有這個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中國人對少兒英語渴求度非常高,但我們在學而思用的外教是在中國留學的外國學生,穩定度差,素質不高,所以王寧解決了我們當初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就知道他能成。
關於對創業者的要求,之前我們偏好名校畢業,有大公司工作背景的創業者,最近我的想法也有點變化。現在我更喜歡一些年輕的創業者,他們沒什麽背景但做項目的感覺非常好。比如前面說的做微信大號的團隊,團隊里基本都是88、89年的,10個人的團隊運營3000萬用戶。這些小孩背景也不強,但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也很賺錢,讓人難以置信。為什麽我比較喜歡90後?70後80後基本都在解決生活問題,但我們的下一代,90後甚至00後的孩子們基本沒有生活壓力,只要他們有愛好有興趣,會真正顛覆很多事情,中國真正偉大的企業家會出現在90後甚至00後。你要問我原因的話,現在這些90後小孩生長的環境,生活的背景真的不一樣,他們有情懷,希望做一些事情,改變一些東西。早期很多企業家,或者說和我們同時代的企業家缺少這些精神。比如創業動機更多是解決生活問題。對我而言,我自己的公司做得不錯,投資的項目回報也好,也許早就可以退休了,但我現在工作也非常拼。我們做學而思算是很早賺到錢,獲得了經濟上的回報。但學而思能做到今天,我們也並沒有把它單純的作為一家教育機構。總的來說,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項目,現在85年前出生的創業者的項目我們看的時候會非常慎重,同時也不怎麽看90後做的特別重的項目。像珍品網這種商業模式特別重,對庫存、物流、用戶體驗要求非常高,90後要想做好電商就非常難。
從投資行業上看,我們只投教育培訓業和移動互聯網。PC互聯網的紅利越來越少,PC互聯網各個領域的競爭已經白熱化,因此建議創業者選擇PC互聯網起步創業的話要非常慎重。移動互聯網等於是又給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BAT們也面臨入口分散的問題。因此我們現在主要就看移動互聯網相關的項目了。當然,我的老本行教育培訓業也在我們的投資範圍內。
和創業者共同創造價值
隨著市場上錢越來越多,如果一個投資機構能給創業者的只有錢,那這個投資機構難免越來越落伍。我一直有這麽個理念,投資是個和創業者團隊一起創造價值的過程。投資機構除了給錢,還要有創造價值的能力,即大家都經常談到的投後增值服務。我們的投後服務包括這幾個方面,理念、能力、體系化和協同。
理念指的是投資後怎麽處理和創業者團隊的關系。我們的理念是做好一個“被動”的投資人。“被動”投資人的一個形象比喻是創業者自己開車,投資人坐副駕駛。因為我自己做過企業也知道,不希望投資人對我的幹擾太多。因此,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很少去主動幹擾這些公司的運營,一年只參加兩次被投公司的董事會。但“被動”的原則不是說不主動關心被投公司的情況。我們還是通過一些日常的聯系機制了解企業運營的情況。一旦創業者表達了有問題需要協助的願望,我們會非常主動地幫助創業者。
能力指的是投資機構要有能真正幫到創業者的能力。所幸的是,我自己本身是個連續創業者,有互聯網經驗也有教育行業經驗,學而思從零到上市,我的這些經歷多少會對所投的項目們有幫助,無論從資本層面還是運營層面。除我之外,我們基金的合夥人團隊也各自具備不同的幫助創業者的能力。在企業上市的過程中,如果有一個自己的投行家能站在企業的立場上在term sheet條款、上市時機選擇、定價等方面真正為創業者考慮的話,那麽創業者通過上市能實現更大的價值,有時候這甚至是生死攸關的。比如說,北大青鳥先後沖擊納斯達克和紐交所都沒有成功。上市失敗再加上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這個公司目前的業務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我們基金還一位叫溫慧生的合夥人,他給國內上市公司提供過管理咨詢服務,後來又自己創業過,因此在公司經營和管理上能幫創業者解決很多實際的問題。甚至,在盡調這個階段,我們都可能會指出企業的管理問題以及備選的管理改進方案。
體系化指的是我們要有一個體系化的安排去幫助創業者。創業者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根據我們自己創業的經驗和這些年所投項目的經驗總結了創業者在各個方面、各個階段經常遇到的問題,並且準備好了問題解決方法。這樣,當創業者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能迅速有應對的辦法。比如在招聘高管這事上,我們一方面會引導創業者提前根據業務情況預判人員需求,還精選了一些獵頭公司,和他們建立好了業務聯系,建立好了移動互聯網各種核心崗位的人才儲備庫。一旦有招聘需求的時候,我們可以迅速啟動,免得臨時再托朋友,托獵頭去找,這樣能節約大量的時間。你知道,對創業公司來說,有時候一個關鍵高管缺位3個月就很可能失去一個生死攸關的機會。
最後,我們所投的各個項目間也能有協同效應。例如,前面提到的那個微信大號的項目就幫我們投的其他項目做了非常好的推廣工作。創始人們還定期聚會,這種閉門的創始人聚會幹貨非常多,含金量特別高。有時候大家所處的行業不同,但總有一些通用的管理心得體會。
上證指數暴漲3.1%又讓股市成為大媽們的熱門話題了。網友表示美股大跌,A股大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已完成62%。不過金融地產“大象獨舞”的行情也催生了一個新名詞:滿倉踏空。
網友同時認為中國夢正在接近:
大多頭李大霄和任澤平當然也不甘寂寞:
股市哪里突然冒出來那麽多資金?請看但大師分解:
對此有網友表示不服:
股市為什麽漲?有錢就是任性!
最後你要猜什麽時候見頂?XX B基金還能走多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但是另一方面,周末的時間線流速放緩,這意味著平均每條內容的停留時間都相對增加。所以,在專業的傳播公司竭力在計劃表里繞過周末這個黑洞的同時,有些從一開始就沖著“刷爆社交網絡”的內容設計,反而獲得了幾無競爭的感染空間。
從超級課程表創始人余佳文之於《一個90後把整個互聯網圈都激怒了》到“追氣球的熊孩子”NIKOEDWARDS之於《少年不可欺》再到微博營銷大號偉大的安妮之於《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皆選擇了在周末發力,沖擊刷屏之勢。
事實證明,一個時常抱怨不得不忍受自己父輩親朋在朋友圈里分享低級雞湯的用戶,他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從一片市井去了另一片市井,如果將同樣的一碗雞湯貼上葡萄酒的標簽再用鑲金的盤子呈上來,再安排一些贊不絕口的余音,他也會胃口大開。
瞧,那邊臺上的孟醒激動得手舞足蹈,大聲呵斥:“你們這些屌絲的味蕾沒有打開!”
言歸正傳,余佳文的身上已經隱約有了高燃的影子,NIKOEDWARDS則還在與律師商談究竟要向優酷索要多少賠償,剩下值得吐槽的,只有那個販賣夢想的微博“漫畫家”了。
對不起,你只有1%的努力
新浪微博本身盈利難度極大,卻並不影響用戶借助這一平臺賺到真金白銀,擁有逾800萬粉絲的偉大的安妮就是其中之一。
有著強大的粉絲經濟,加上與微博上一眾段子手長久以來的抱團,偉大的安妮在12月13日晚間用自己擅長的插圖繪畫講述了一則“如何走上漫畫家的道路”的故事,言語之間聲淚俱下,情懷滿滿。
這條微博在一天之內引起超過40萬次轉發,而其內容核心——即其創業開發的“快看漫畫”App也在App Store里最高時沖到了免費榜榜首的排名,拿到奇跡一般的單日30萬次下載規模,引起對於二次元圈充滿好奇而又一無所知的互聯網行業滿場驚呼。
其實,這里面誤會很大。
偉大的安妮——以及微博上許多耳熟能詳的“漫畫家”,如郭斯特、使徒子、丁一晨等——都是條漫的創作者,而且在風格上偏重於卡通。
所謂的條漫,指的是從四格漫畫衍生出的一種漫畫體裁,簡而言之,就是脫離了“格數”的規範限制,將某些段子用圖文的形式演繹出來,內容重點在於對白或旁白,繪畫只是輔助表達,故而對畫技要求得以放寬許多。
就在偉大的安妮以“漫畫家”的身份自居並且煽情的講述自己如何付出心力時,大部分傳統漫畫的作者及讀者對此唱出了反調,一個基本的評價是:“這年頭什麽人都可以自稱是漫畫家了”。
就在2年前,已經走紅的偉大的安妮還對媒體表示,稱自己“不希望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漫畫事業,因為覺得人生還有各種可能性,沒必要把自己局限在畫漫畫上”,轉眼之間,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就杳無蹤影,取而代之的就是“1%的生活”,而從繪畫和敘事的專業角度而言,偉大的安妮的畫技,非常罕見的沒有任何進步,用一個國漫作者的話來講,“只要稍微用點心思在畫畫上,就不可能表現得這樣原地踏步”。
必須承認,狹義範疇的二次元圈比較死心眼兒,在這個圈子看來,熱愛畫畫,和熱愛讓畫畫這個興趣更加值錢,是涇渭分明的兩種理想,且不可相互混淆。
所以沒有人會否認偉大的安妮是一個用心經營自己事業的段子手,但是“漫畫家”這個稱謂及其標榜的努力,是有些名過其實的。
90後的創業選秀大賽
“90後”這一標簽已經越來越顯得臉譜化,媒體見了它,就像是海洋里的鯊魚嗅到了千里之外的血絲,興奮、激動且不能自已。
當媒體過度關註一個話題領域、導致題材擠壓過剩而趨於同質化的時候,如同中國娛樂選秀節目淪為“比慘”故事會的現象也會同樣發生,憶苦思甜的時機被大大提前。
偉大的安妮用了很長的篇幅,回憶自己遇到的挫折,生生樹立出臉譜化的反派——告誡創業風險的前輩、最初沒有決定投資的VC、以及“不認同、不相信”她(比如看完後竟然沒有淚流滿面、沒有去下載她的App)的讀者——用以襯托“1%的光芒”,這種貫穿全文的戲劇性,是由設置代入感驅動轉發支持的關鍵。
只是一門生意而已,要不要這麽苦大仇深?
暫且,容我插播另一則故事。
2013年夏天,微軟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創業大賽(征集在Windows Phone上的原創應用產品),華南農業大學的一名研二在讀學生的個人作品獲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一名VC十分欣賞,當即讓助理在會後去攔那名學生,勸其退學,接受自己的十萬元投資,無需合約,但是該學生仍然選擇了買火車票回學校繼續讀書。這名VC在微博上充滿惋惜的講了這則故事,並總結稱“中國的大學生會拜讀喬布斯的故事,但絕大部分不會選擇創業”,卻不曾料到遭遇圍攻,大部分批評聲音認為這名VC過於輕率的試圖影響那名大學生的人生軌跡,且不論十萬元的數字多寡問題,作為一筆風險投資,因為投資項目的失敗而無法獲得回報並不算意外,但是對於為了接受這筆投資而中斷學業的那名學生而言,一旦創業失敗,可能就是萬劫不複。
為什麽我總是說雞湯聽上去無害喝下去有毒?因為那些反複宣揚“堅持下去就會取得成功”的人,根本不會為那些“堅持下去卻沒能取得成功”的結果負責。
微博上的灰鴿子銀水說得更加刻薄:“感覺就像我不支持一下她的App,就變成了過去那麽多嘲笑她欺淩她打擊她鄙視她偉大理想的無數壞人之一一樣,是我作為冷酷無情庸碌無為的大人,背棄了這個美好世界純潔人們一直努力奮鬥的理想。”
美國社會學家認為,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經濟的繁榮,“成年過渡期”——包括五個標誌性階段:完成學業,離開父母,經濟獨立,步入婚姻,生兒育女——逐漸延長,並且產生一定程度上的順利錯亂,很多年輕人在經濟獨立甚至步入婚姻之後,心智仍然沒有能夠離開家庭和學校的環境,如:道德從修身的工具變成指控他人的武器、正義感變成排他和不寬容、價值判斷變成非黑即白的簡單邏輯、情操變成非理性的激情和盲動等。
所以,不必在“90後”的熱點造勢大師面前自慚形穢、急著反思傳播學理論是否過時,這只是一種最原始的——當然也是最有效的——孩童期行為,當一個孩童將玩具從沙發這頭扔到沙發那頭,他心知肚明怎樣會吸引註意,以及“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一效果。
據說,余佳文曾在薛蠻子被抓的當晚發布微博表示慶賀,稱“叫你這個死老頭不投資我”,只因余佳文曾懇求薛蠻子投資超級課程表而沒有如願,你看,他們就是這樣的一群熊孩子,經濟獨立、事業騰飛的熊孩子。
如何評價快看漫畫
不好意思,小標題十分沒有新意的用了知乎體,而以下觀點,當然出自一個“不理解不支持年輕人的夢想”的壞人,不介意被偉大的安妮及其團隊用來當作又一塊墊腳石。
從目前來看,快看漫畫的目標是以作者為單位聚合條漫的各大創作源,進而在這樣一個細分領域拿到門票,形成獨占一個品類的內容分發渠道。在之前創辦工作室的經歷中,偉大的安妮有一些運作IP的經驗,在各大內容平臺都空前重視IP的時代,以此為基礎演變出豐富的商業玩法,也並不難。
問題在於,鏈條雖然完整,但是在聚合和分發兩個端口,快看漫畫沒有想清楚關於如何建立壁壘這個課題。
先說聚合。
昨天,就在快看漫畫下載量激增的同時,它的內容儲備被發現有一大半兒都處於版權雷區里。
微博上的熱門條漫大抵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原創,由創作者運作版權,比如偉大的安妮自己這樣的,一類是搬運或是漢化,由個人或組織將海外的條漫作品引進,比如趙石的故事,版權比較含糊,責任由搬運/漢化者自負。
原創類型的條漫,偉大的安妮基本依靠圈內抱團的形式取得了很少一部分創作者的授權,但是創作者的最大利益,仍然停留在其個人微博和微信等自媒體內,將內容和用戶分流出去,遠非雙贏的選擇,所以即使被冠以“起點模式”的贊譽,快看漫畫做不到起點中文網那樣的流量閉環,也無法通過獨家專供的形式向創作者提供高於在微博和微信能夠獲得商業回報。
我說了,條漫的創作者就是會畫圖的段子手,前向收費基本沒有成功案例,只能後向找企業收取植入式軟廣和品牌合作的費用,而這又回到了粉絲經濟的範疇,一個聚合App的用戶規模和傳播力量,敵不過普遍的社交平臺。
至於搬運或漢化類型的條漫,快看漫畫已經在大量的用戶投訴下連夜刪除侵權內容,這種悄悄盜圖的擦邊球,一旦公司化運作,便很難持續下去。
再說分發。
條漫的連續性很差,它適合用來填補碎片時間——比如在瀏覽社會時事時偶爾插入那麽一條調劑口味——卻不太容易形成App式的專註閱讀體驗,愛喝雞湯的用戶可能確實不少,但是專喝雞湯的用戶還是不多見的。
這勢必會帶來用戶訪問動機和停留時間的短板,站在初創公司的角度,前期的無效用戶樣本越多,就越難通過運營去理解用戶需求,如果拋開給投資方做成績這一考慮,快看漫畫的幾十萬下載量,其實是負面影響(用戶數據的誤導性)居多。
而且,快看漫畫的標準目標用戶,恐怕是最難以駕馭的那群App控——16-24歲的女性,活潑好奇,微博微信美拍淘寶豆瓣一個優酷唱吧樣樣都玩——與這些時間殺手競爭用戶的註意力,快看漫畫身板太弱。
唯一可以想想辦法的,是如何引導用戶將“分享到朋友圈”的功能用起來,趁著微信還沒有下決心清理為朋友圈設置屏障之前,為快看漫畫賦予媒體式的擴散性。
以及……
其實我十分能夠理解創業者想要極盡所能的推廣產品的心態,也可以認同在這個孤掌難鳴時代有時確實需要找到一些相同的慰藉,甚至可以說,實現理想的路徑可以林林總總不受想象限制,且應寬容對待。
不過,創業的本質還是對市場負責,故事動聽,一時無兩,終究不是競爭力。將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逼得去自學編劇,並不是一件對行業有益的事情。
期待終有那麽一天會到來,漫畫就是漫畫,沒有一切精心設下的道德捆綁,手機就是手機,沒有什麽莫名其妙的天生驕傲,創業就是創業,沒有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人格表演。
作者闌夕的微信公眾帳號:techread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2 12:11 編輯 偉大時代的偉大博弈:史上最全A股歷次牛市總結 介紹:本篇是原華夏基金最年輕基金經理崔同魁近期在TFC清華金融俱樂部2015年年會上的主題演講,幹貨很多,慢慢消化。 崔同魁,2008年加入華夏基金,2012-2014年擔任華夏複興和華夏成長基金基金經理。據了解,華夏複興基金其分管部分業績累計收益率接近100%,排名行業前列。 |
1.jpg (40.22 KB, 下載次數: 4)
2.jpg (58.76 KB, 下載次數: 4)
3.jpg (52.2 KB, 下載次數: 2)
4.jpg (139.42 KB, 下載次數: 7)
5.jpg (50.41 KB, 下載次數: 2)
6.jpg (54.85 KB, 下載次數: 2)
7.jpg (135.28 KB, 下載次數: 2)
8.jpg (119.19 KB, 下載次數: 2)
9.jpg (22.3 KB, 下載次數: 2)
10.jpg (115.17 KB, 下載次數: 2)
11.jpg (163.97 KB, 下載次數: 2)
12.jpg (104.83 KB, 下載次數: 2)
13.jpg (47.87 KB, 下載次數: 2)
14.jpg (49.61 KB, 下載次數: 2)
15.jpg (59.08 KB, 下載次數: 2)
16.jpg (54.41 KB, 下載次數: 2)
17.jpg (121.4 KB, 下載次數: 2)
18.jpg (52.8 KB, 下載次數: 4)
19.jpg (89.86 KB, 下載次數: 2)
20.jpg (59.39 KB, 下載次數: 2)
21.jpg (110.16 KB, 下載次數: 2)
22.jpg (114.43 KB, 下載次數: 2)
23.jpg (63.26 KB, 下載次數: 2)
24.jpg (116.03 KB, 下載次數: 2)
25.jpg (125.18 KB, 下載次數: 2)
26.jpg (59.5 KB, 下載次數: 2)
27.jpg (50.58 KB, 下載次數: 2)
28.jpg (137.61 KB, 下載次數: 2)
29.jpg (124.03 KB, 下載次數: 2)
30.jpg (130.69 KB, 下載次數: 2)
31.jpg (73.42 KB, 下載次數: 2)
32.jpg (51.46 KB, 下載次數: 2)
33.jpg (51.26 KB, 下載次數: 2)
34.jpg (47.79 KB, 下載次數: 1)
35.jpg (54.91 KB, 下載次數: 3)
36.jpg (40.22 KB, 下載次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