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宏碁跨足4C 打造家庭「小雲端」 王振堂的新把戲 瞄準二十兆大餅

2010-6-7  今周刊





當宏碁成為全球PC一哥後,下一個成長動能是什麼?在王振堂加入宏碁屆滿三十年前夕,一場會前保密到家的國際記者會中,他宣示要用新武器 「clear.fi」,進入4C市場,帶領宏碁走向下一個十年。

撰文‧賴筱凡

五月天的北京,飄著綿綿細雨,就在毗鄰水立方與鳥巢的隔壁,宏碁將要在這舉辦年度的國際記者會,只見來自歐洲、東南亞、香港、中國的記者紛紛湧入。這些國 際媒體都很好奇,因為宏碁對這場記者會保密到家、絕口不提內容;大家想知道,到底剛當選美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的宏碁董事長王振堂這回要玩什麼把 戲。

創造出自己的「軟實力」

國際記者會的前一晚,宏碁執行長蔣凡可.蘭奇一身輕便地出現在餐廳,對映著外頭閃耀的水立方與鳥巢;這晚蘭奇要與宏碁主管吃頓輕鬆的晚餐,同桌有總跟在蘭 奇身邊的宏碁財務長杜哲明、全球資深副總裁翁建仁、中國區總經理艾倫斯(Oliver Ahrens)、全球品牌行銷副總裁莫貝洛(Gianpiero Morbello),一級主管都到齊了,就缺剛結束香港、新加坡roadshow(海外法人說明會)趕來的王振堂。

這晚,他們不談公司,不談隔日的國際記者會,就連翁建仁都只有微笑以對,他神祕地賣個關子,「這次宏碁要做的,不只有硬體,不是只能影響科技產業三、五年 的產品,而是將會影響消費者未來十年生活的東西。」掛著「source home」的標誌一一在飯店立起;只是,即使看到了記者會主題的標語,宏碁這次要變的把戲仍然讓人摸不著頭緒,直到國際記者會開始的前一刻,大家還在問著 「source home」是什麼意思。

不久後蔣凡可.蘭奇緩緩走上台,用著他那一貫的義大利腔英文,揭露未來十年宏碁要繼續成長的祕密武器——「clear.fi」。

「在筆電晉升第一之後,兩年內宏碁也將在PC市場稱霸。」王振堂一身灰西裝、黃領帶,鏗鏘有力地宣示宏碁的目標;但他的雄心並不只甘於做PC界的龍頭, 「接下來宏碁要做的是新ICT(資通訊)時代的領導者,宏碁要積極進攻六千億美元的4C市場。」王振堂口中所謂的「4C」,指的是Computer(電 腦)、Communication(通訊)、Consumer Eletronics(消費性電子)與Content(內容)。站在一個電腦品牌領導者的高度,王振堂已經嗅到科技產業的風向在改變,「PC發展到現在, 已經開始要進入新紀元,未來的科技世代,將是4C的匯流。」他說,如果說過去三十年,台灣靠著3C硬體發展,在全球科技產業掙下一席之地,接下來的科技新 世代,台廠要力鞏科技潮流的地位,就得將屬於「軟實力」的內容一起放進來。

也就是過去三十年,宏碁只在電腦科技上影響消費者,「但未來,宏碁將深入你的家中,對使用者習慣從根本開始發揮影響力,所以,我們要做 『clear.fi』。」翁建仁說,未來十年,宏碁要將acer品牌的影響力深入家庭,以後不管是打手機、使用電腦、看電視,宏碁都將因為 「clear.fi」,將其影響力滲透到家庭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降低消費者的學習時間

「clear.fi」究竟是什麼東西?能讓王振堂視為宏碁未來十年成長的祕密武器,更是翁建仁口中,能夠全面改變消費者家庭生活習慣。其實 「clear.fi」的概念很簡單,當手機、電腦、電視、電子書等所有消費性電子都能上網時,「clear.fi」要扮演的就是將家庭生活所有消費性電子 統統串起來的角色。

未來,透過「clear.fi」的平台,你可以輕鬆把電子書看到一半的內容存進電腦,手機收到的照片傳到電視放大檢視;宏碁替消費者架構的 「clear.fi」平台,就是家庭生活消費性電子的控制中心,或者說,是家庭生活的「小雲端中心」。

這就像是多年前英特爾最早推動的「數位家庭」概念一樣;但激起的火花有線,如今宏碁重新再提,這次他們要做的不只是硬體的串聯,更要透過 「clear.fi」這個平台,將宏碁在電腦上的使用經驗,全面複製到家庭裡的所有消費性電子產品。

「以前我們談hi-fi(高傳真)、wi-fi(無線上網),但現在時機到了;當智慧手機開始取代傳統手機,筆電讓行動上網更便利,電視上網不再是天方夜 譚,我們希望使用者的習慣是很clear(乾淨)、簡單,所以我們說它是『clear.fi』。」翁建仁之所以為此感到興奮,是因為「clear.fi」 如果成功,將代表宏碁從電腦市場成功滲透進家庭,代表宏碁不再只是硬體公司,更是具有軟體影響力的品牌。

「clear.fi」厲害的地方不再消除異己,而是用開放取代封閉,即使你看的不是貼有宏碁品牌的電視,拿的不是宏碁的liquid手機,電子書也不是宏 碁的,但只要家裡的消費性電子作業系統是微軟、Google Android,甚至是下半年Google將推出的chrome,「clear.fi」統統可以相容。

對此,一名分析師就直指,宏碁要做的,不是去取代其他品牌,而是在其他品牌的產品裡,創造宏碁專屬的使用者經驗。

「以後,我們要比的不是處理器跑多快,記憶體有多大,而是我們能夠給消費者多少的服務創新。」對進入宏碁集團已有二十九個年頭的王振堂來說,三十而立的目 標,這次他放棄過去追逐的硬體規格領先,要打破傳統的框架,用內容的軟實力迎擊,將宏碁帶向下一個十年。

一九八一年十月進到宏碁的王振堂,今年是他加入宏碁集團的第二十九年,接任宏碁總經理到現在也已十九年了。以前電腦品牌打得你死我活,每次都在比誰的機種 處理器跑得較快,誰內建的記憶體比較大?

然而,當現今中國製造把零組件成本壓縮到最低,即使是被《時代》雜誌選為比美國總統歐巴馬還有影響力的王振堂,也不得不思索在台灣硬體產業走窄的路,如何 打破瓶頸,為宏碁找到下一個成長動能。

三倍於PC的4C市場

仰著頭思索的王振堂,丟給了我們一個比較的數據,「如果說PC是兩千多億美元的市場,未來4C的市場是三倍大,就是六千多億美元。」在現今規模經濟主導的 時代裡,各家電腦品牌的產品規格差異逐漸縮小,以後品牌業者最大的競爭要素,不再是在硬體規格追求領先,而是能讓消費者不用再浪費時間學習使用經驗,「這 就是『clear.fi』要做的,它奠定的是宏碁未來的新基礎。」其實,看到未來數位家庭商機的不只有宏碁,早在今年初的CES(北美消費性電子展),三 星就用Samsung Apps軟體商店,來強化未來家庭生活每樣電子產品都需要「溝通」的概念。

當蘋果靠著App Store引爆全球消費者對iPod、iPhone與iPad的追逐,更讓蘋果市值大舉超越軟體巨人微軟,宏碁與三星看準的也是這股「軟實力」的影響力, 唯有「軟硬並進」,才能在未來十年的科技世代裡,繼續站在浪頭上,引領潮流。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數位家庭從概念到成熟時間(年)代表廠商內容1997日立等家電廠主打家電相互連結的應用,開啟「數位家庭」的新頁2003 英特爾提出「數位家庭」概念,形成後來的「數位家庭無線網路標準」(DLNA)聯盟2006英特爾 以Viiv把家電變聰明為號召,推出新一代數位家庭策略,力拱PC為核心,吸引多家廠商加入2010三 星首度用網路商店Samsung Apps,串聯數位家庭裡的電子產品2010宏 碁率先打破品牌疆界,用clear.fi作為一致平台,正式切入軟體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53

郭台銘股東會打包票 今年營收成長一○%必懂!鴻海前進十兆帝國的三關鍵(070-072)

2014-07-07  TWM  
 

 

每年股東會都是鴻海的重頭戲,今年郭台銘更是備齊資料,大方分享讓幕僚緊張、讓投資人信服,又讓郭台銘驕傲的發展藍圖。而當中最重要的關鍵,其實就圍繞在三件事。

撰文‧何佩珊

今年鴻海股東會再次上演一場七小時的馬拉松,六月二十五日,鴻海土城總部大禮堂座無虛席,除了數百位小股東前來朝聖,也包括國內外超過三十位分析師。有人開玩笑:「今年股東會來這麼多人,大概是想拿手機吧!」但就如同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楊應超在報告中所寫:「傳統硬體業務將無法幫鴻海在未來保持每年一○%至一五%的成長。」大家真正想知道的是,未來鴻海有什麼值得期待?

在股東會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自信滿滿地許下今年營收成長一定超過一○%的承諾,意味鴻海今年營收還將再增加近四千億元,突破四兆元大關,而這同時代表著,成長對鴻海將是愈來愈艱鉅的挑戰。

郭台銘知道外界的憂慮,因此罕見地準備近十頁簡報,原本預定二十分鐘的演講,花了近一小時才報告完畢。不同於過去只談集團的亮點,這次溝通的是邁向十兆帝國的策略藍圖。或許可說是郭台銘近年來報告內容最「軟」、「蘋果味最淡」的股東會。

關鍵1終端硬體當前鋒

﹁八爪章魚﹂延伸無限大

鴻海高階主管透露,股東會前其實勸過郭台銘,「不應該秀出這麼多張簡報。」不過郭台銘顯然一點都不怕競爭對手,畢竟「全世界有誰像鴻海一樣,雲、端、網三者兼具?」郭台銘在長達七個小時的股東會裡,沒有一絲疲憊,只有滿滿的自信,「別人想進來我的行業要花四十年,但我要進他的只要兩年!」究竟是什麼樣的佈局藍圖,讓郭台銘的幕僚緊張、讓投資人信服、又讓郭台銘驕傲?

雖然今年郭台銘的談話主軸是轉型,但在鴻海的發展藍圖中,最容易理解,也最能夠吸引目光的還是鴻海最擅長的硬體。他宣佈,鴻海的觸角已經從原本的八屏︵手機、平板、NB、PC、手提電視、傳統電視、教育平板、平板電腦︶,再新添機器人、穿戴裝置和電動車,總共達到十一屏。

這三項新佈局都是時下最熱門話題,也可以預期將是鴻海開拓新疆土的重要前鋒。但就像郭台銘所說:「颱風來的時候,連豬都會飛。」他知道如果沒有抓到核心價值,隨時都可能從高處摔下來。

鴻海智庫執行長楊家彥點明郭台銘的思路,「現在終端產品都已經變成紅海,在跨業競爭的環境下,只做終端的人終將成為弱勢。」即使鴻海已經有四十年的硬體研發製造經驗,和完整的垂直整合佈局,可說是在硬體製造領域發展至極致,但這在新時代還是遠遠不夠。

「穿戴裝置、機器人如果沒有和大數據和雲端平台結合,那都只是玩具、只是潮,禁不起考驗。」郭台銘很清楚什麼才是未來的核心。而他沒有說出口的是,如果有雲端在後台支撐,未來這些硬體就算賠錢做也不用怕。

在硬體背後,未來真正能支撐鴻海成長的,是那個叫作「雲」的大腦。

關鍵2一魚可以多吃

雲端當扮演核心大腦

其實,這不是郭台銘第一年在股東會上談雲了,早在二○一一年他就曾對國內外媒體大秀鴻海的專利雲機櫃。而且他聲稱「全球有超過六○%的資料中心伺服器都是我們做的。」最近臉書當機,郭台銘忍不住酸了廣達,「那︵指臉書的資料中心︶不是我們做的。」還強調「我們做的等級比較高,不會當機。」過去高高在上的客戶惠普如今也放低身段,執行長Meg Whitman親自來台灣尋求合作。如今雙方不僅各出資五○%成立合資公司,惠普還要把硬體和銷售工作統統都交給鴻海,所以鴻海可以在代工費用之外,分得更高的利潤。

這樣的商業模式轉變對鴻海具有重大意義,但就雲端佈局來說,仍只是冰山一角,因為鴻海不只要幫別人建雲,更要建立自己的雲網路︵InterCloud︶。

對內,未來這些散佈全球的雲端中心可以為鴻海分析來自客戶、上百萬名員工、家屬,以及數千家供應鏈夥伴,和未來數百萬個電信客戶所帶進來的龐大資料量,這些數據都將成為鴻海的新金礦。

最直接的例子,郭台銘指出:「我們在全世界十二個國家設有工廠,全都連接起來就會產生大數據,我們就知道這個東西在哪個地方賣得好?哪個地方賣得不好?我們應該準備多少料?」對外,郭台銘以自己的小孩當例子:「妞妞五歲,小虎三歲,他們生過什麼病、吃過什麼藥,從出生開始就有數位化全紀錄,所以人本身就會是大數據。」也就是說,鴻海不只可以用於內部運算,更可以化身雲端供應商,賣這些雲端服務。

因此,今年四月,鴻海已大動作和中國電信數據商世紀互聯結盟,宣佈雙方將陸續在天津等地興建資料中心。業界人士分析,鴻海在得到惠普授權後,不只可以用低價銷售名牌貨,同時也可以用在自家資料中心。另一方面,「鴻海從○九年開始將廠區往中國內陸遷徙,這些沿海基地的空缺正好成為鴻海佈局資料中心的據點。」關鍵34G打通任督二脈

出招就是比別人快一步

但是有好腦袋、有健全的身體,還得打通任督二脈,才可能練出打遍天下的絕世武功。對鴻海來說, 4G通訊就是打通鴻海帝國雲、端佈局的祕密武器。

這也說明了當小股東質疑:「鴻海買入亞太,每股二十元太貴」時,郭台銘卻回應:「很便宜。」雖然有人不免質疑,其他競爭對手就算本身不經營4G,也一樣處在4G連網環境,鴻海想喝牛奶何必自己養牛?但楊家彥解釋,「鴻海所在的產業是不快點創新就會被淘汰,和傳統電信商的思惟完全不同,如果兩邊步調不能一致,要如何創造出最大綜效?」最簡單的例子,當鴻海也具有電信營運商身份時,它比誰都可以更快知道電信業者對網通設備的需求,比所有人都更快想得到下一步該怎麼走,也得以更快嘗試那些因4G而觸發的新應用、新技術。郭台銘透露,因為有4G,鴻海已經開始規畫建立台灣的3D圖資。

從終端硬體、雲端資料中心,再到4G網路,看似三方向佈局,其實都是緊密相連的同一件事──智慧服務生態系。採取合縱連橫策略,一網打盡工作、教育、娛樂、家庭、安全、健康、財產交易採購,以及環保交通這八大生活,將是鴻海眼前最重要的工作。除了目前和軟銀合作機器人、和世紀互聯合建資料中心,鴻海六月三十日上午八點半再公告以三八○九﹒八億韓元(折合新台幣約一一二億元)入股韓國SK集團旗下資訊服務供應商SK C&C,取得四.九%股權。市場解讀,鴻海這一步棋,補足的不只是在IT服務和雲端資料中心的能量,代表的更將是台韓兩大集團在電信網路、物聯網等全方面合作的開展。而且郭台銘已經預告,下半年開始還會有很多高科技投資案陸續公佈。

股東會隔天,鴻海股價上漲了二%,連帶集團個股也跟著收紅,看來郭台銘似乎成功提振了投資者信心。不過不論是內資、外資,市場調升鴻海評等最主要的理由還是在於看好下半年iPhone 6的成長動能。

瑞銀亞太區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謝宗文直言,郭台銘確實看得比別人前面,也先做了準備,「歸根究柢,還是要看他怎麼賺錢?」就如同郭台銘說一五年至一七年都還會是一個調結構的過程,接下來鴻海的執行力能否完美拼出那張十兆帝國的藍圖,還有待時間驗證。

鴻海近三年股東會重要談話

年度談話重點備註

2012‧自動化,未來五到十年自動化機械全部取代人工‧堺十代廠自夏普獨立,目標三年後在台灣上市‧鴻海帝國第七艦隊每年至少要有兩艘艦艇上市‧每年增加三萬個工業用機械人‧堺十代廠2013年開始獲利‧F-乙盛、榮創、樺漢陸續在2013、2014年上市櫃2013‧集團至少還有20隻小金雞‧三個月辦一次小股東說明會‧介紹連接器、奈米碳管、膠材三事業群接班人‧天鈺、鴻騰、英特盛等,預計將陸續上市櫃‧小股東說明會因報名太踴躍沒有成行2014‧2015至2017年做全面性結構調整‧集團佈局從8屏1網1雲增加到11屏3網2雲‧4G要搭配集團的雲、端佈局走向全世界‧7月1日起陸續宣佈重大投資‧鴻海今年營收和獲利成長都從10%起跳‧要做15000美元以下的電動車‧11屏:手機、平板、NB、PC、手提電視、傳統電視、教育平板、平板電腦、機器人、穿戴裝置、電動車‧3網:互聯網、物聯網、智慧電網

‧2雲:霧計算、雲計算

‧6月30日公告入股SKC&C

整理: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34

郭董靠這些祕密武器 實現十兆營收大計 長期布局》三年百件投資案 金額破兆元

2016-03-07  TWM

鴻夏戀若成,將是台日史上最大投資案,但深入了解郭台銘為鴻海寫下的封王劇本中,這只是其中一個篇章,在郭台銘的布局下,鴻海力圖從製造巨人華麗變身。

若鴻海成功入股夏普,這將會是台日史上最大的一樁投資案。然而,對於一個年營收將近四.五兆元帝國的掌舵者、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來說,這只不過是他所擘畫的未來版圖中的一塊拼圖而已。

金額破兆

鴻海投資足跡廣 打擊面遍布八國回顧過去三年,鴻海撒網出去的投資案,大大小小在內估計不下百件,掐頭去尾,粗算金額破兆元。其中,小自不到百萬美元的軟體新創團隊,大到上百億美元規模的太陽能事業,打擊面遍及中、日、台、韓,甚至遠及印度、巴西、捷克、美國等,都可以找到鴻海的投資足跡。

對郭台銘而言,遍布各國的投資背後,除了是鞏固、深化原來的製造優勢,加緊把對手拋諸腦後;更重要的,是想建構下一階段擴張、成長的動能與機會。

過去的鴻海,靠著營收年年高成長不斷壯大,隨著集團營收攀高來到四.五兆元之後,若想維持每年營收至少成長一成的目標,等於每年要創造出相當於兩家台達電的營業規模,這顯然不是靠著吃一顆「蘋果」就可以達標。更何況,郭台銘早已設下二○二四年以前,營收突破十兆元的目標,而現在,距離目標還走不到一半。

然而,鴻海四十多年來的蛻變早已說明,郭台銘從來就不是一位安於現狀的人。早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仍處於顛峰的一二年,他已經開始為鴻海的下一個戰場做準備。

觀察鴻海近幾年所做的投資布局,在鞏固製造優勢方面,他積極打造自動化智慧工廠,提升生產效率,並擴大在新興市場,如印度、巴西的生產基地布局。同時,鴻海持續投入研發,強化集團在光機電整合的製造實力,以鞏固鴻海製造根本的地位。

強化硬體

持續投入研發 鞏固製造王國地位近年來,郭台銘對外,雖然都在強調鴻海尋求轉型的努力,但他卻也不只一次說過,鴻海不會放棄製造。

其中,郭台銘對工業四.○的認識之深與布局之快,就連某國際軟體大廠高階主管也忍不住要對他豎起大拇指,直說郭台銘可以稱得上是工業四.○專家。

而科技業界人士則指出,鴻海能夠長期守穩蘋果最大供應商地位,乃是因為鴻海在垂直整合與精密製造的能力上,確實很有一套,這也是其他競爭對手遲遲無法撼動鴻海地位的關鍵。「我們已經築起一道圍牆。」郭台銘對此向來自信滿滿。

只是,隨著電腦、電視、手機等市場一個個步入成長高原期,甚至是出現萎縮,若鴻海不能找到新出海口,即使技術再高明,終究擺脫不了衰退命運。因此,對郭台銘來說,更艱難、也更重要的任務,是找出足以推動鴻海繼續向前邁進的新動能。

一三年開始,鴻海喊出八屏一網一雲(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可攜式電視、傳統電視、教育醫療屏、數位電子看板,加網路和雲端),後來再增加機器人、穿戴裝置和電動車這三屏,以及物聯網、智慧電網和霧運算,加上八大生活(工作、教育、娛樂、家庭社交、安全、健康、財產交易、環保交通),到現在他常掛口中的「雲移物大智網」(雲端、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智慧生活、網路),其實都指向同一件事:鴻海尋找的已不只是一、兩個如電動車或穿戴裝置這類製造出海口,他擘畫的,是硬體加軟體加服務,一路延伸到通路貿易的解決方案。

鴻海在雲端資料中心的布局是最顯著的例子。

如果在十年前,郭台銘關心的是客戶要多少台伺服器、多少片主機板,而鴻海該如何將成本降到最低,並透過規模來獲利;如今已然不同。鴻海對客戶提出的,是一整套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並從資料中心發展出大數據服務,甚至還直接投資大數據交易所。

再如在智慧車的布局上,鴻海投資車用電池、車用零組件並不意外,但如今他也布局租賃服務公司和車聯網平台,也就是說,未來的鴻海不僅要製造智慧車,也可能直接賣車給消費者、甚至提供出租服務。

擘畫雲端

提出解決方案 發展大數據商機這幾年,郭台銘每談起讓他引以為傲的機器人,總不忘提到,在機器人手指上那十顆鏡頭,就像是十顆眼球;當你到市場買菜時,機器人可以為你打開冰箱,透過鏡頭告訴你,冰箱裡缺什麼、該買什麼。對鴻海來說,製造機器人只是鴻海最基本的生意,甚至可以不必是獲利來源。因為郭台銘更在乎的,是從機器人手指上那顆鏡頭開始,一路串連起來,背後那個物聯網和大數據商機。

「穿戴裝置、機器人如果沒有和大數據和雲端平台結合,那都只是玩具、只是『潮』,禁不起考驗。」郭台銘很清楚什麼才是未來的競爭核心。

這也是為什麼,在一片質疑聲浪中,鴻海還是決定耗費巨資投資電信網路;而在通路市場,他為什麼總是屢敗屢戰。因為他相信,一旦鴻海能將觸角從設計、製造,一路延伸到通路端,再加以雲端和大數據的結合,鴻海與終端客戶之間的距離將不再那麼遙遠。反過來說,鴻海可以比客戶更早一步找出終端市場的需求,也為自己的技術發展找到正確方向。

以迎面而來的5G戰場為例,若鴻海沒有電信營運商的身分,或許就只能在網通客戶摸索出需求後,才能啟動研發和製造;但當鴻海自己化身為營運商,他就能夠比客戶更早一步知道市場在哪裡、應用在哪裡,反過來去引導技術和製造端的發展腳步,讓製造到商貿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此時,再回頭來看夏普這樁親事,也就不難理解。夏普擁有的不只是先進面板技術,鴻海看到的也不只有蘋果訂單。夏普目前握有的CMOS感應器,可能是鴻海未來在智慧車市場的關鍵棋子;而夏普旗下康達智公司的鏡頭模組,擁有足以與大立光比美的實力,都是令郭台銘垂涎不已,一直要補強的垂直整合能力。

延伸觸角

砸巨額投資 全面卡位未來版圖另一方面,夏普生產的手機、電視、各式家電產品,帶給鴻海的想像,絕不只是潛在的代工訂單和採購規模,更是能夠與雲端和大數據進一步整合的智慧家庭、物聯網布局。可以這麼說,一家夏普,滿足鴻海的多種願望。這也無怪乎即使夏普負債累累,營運每況愈下,這四年多來,鴻海仍始終沒有放棄追求。

鴻海集團的投資版圖,已橫跨消費性電子、汽車、醫療、能源、製造、通路、教育、雲端等,以各種你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方式,全面卡位,將觸角伸入未來世界的生活之中。至於成效,郭台銘直言,「投資不是種豆芽菜,需要時間醞釀。」但他總是信心十足,相信過去的努力,會在未來幾年陸續看到成果。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