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福建首富”陈发树10亿买一个“资本帝国”梦?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9/5OMDAwMDE4NTk5OQ.html


新 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左)与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右)

 




编者按

2008年 4月15日,“微软终身荣誉总裁”、原盛大网络总裁荣誉等身的唐骏,以中国第一经理人的身份,踌躇满志地投奔刚刚从紫金矿业里大发其财的福建新晋首富陈发 树旗下,唐骏当时的豪言壮语是:“未来3-5年内将推动旗下5家公司上市,以圆老板陈发树进富豪榜前三名之梦”,其后,又表示“已经为新华都做了5年规 划,要从16亿元发展到100亿元”。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陈发树除了因为号称捐赠83亿,受到广泛质疑,被放在公众舆论的 火山口烤了一把之外,新华都集团旗下并无新增上市企业,唐骏承诺的100亿帝国现在看起来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唐骏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微博上有人说“你的成功很难复制,但是,你的学历可以复制。”

如今,唐骏“博士门”丑闻曝光,当时豪掷10亿请来“中国第一经理人”的陈发树依然躲在幕后,不肯透露只言片语,只有唐骏的秘书 对外宣称,唐骏不会从新华都集团辞职。“福建首富”和“中国第一经理人”之间戏剧化的结合,如今看上去像不像一个“土财主”和一个“老军医”之间的离奇故 事呢?

同题报道:唐骏又一谎言: “联游三个月登陆纳市”

专题策划:真假唐骏

一向擅长娱乐的“打工皇 帝”唐骏,正在品尝被娱乐的滋味。

连日来,“打假斗士”方舟子一路穷追猛打,旁征博引直指唐骏学位造假、创业经历不实等“皇帝新装”,一石 激起了千层浪。

饶有意味的是,唐骏举证从PacificWestern(太平洋西部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方舟子却也有证据表明这是一所没 有获得认证的、卖文凭的野鸡大学。

“为什么在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中找不到他的论文?”方舟子指出。

但唐骏对方舟子的进一 步发难已不再理会,并且明确表示:第一,今后我的名片上会加印一个博士在名字后。第二,法律会让现在和今后那些捏造事实污陷他人者付出代价。

而 此番唐骏被推上风口浪尖,亦牵涉了其此前任职的盛大网络(SNDA)和目前服务的新华都集团。

上市公司牵涉其中

此 次大肆吸引眼球并引发热议的方舟子质疑唐骏事件,已呈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之势。

据方舟子举证,盛大网络200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公 布的招股书中,称唐骏是太平洋西部大学电子工程和日本名古屋大学电子学的双料博士。

而唐骏近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却声称,由于没有在日本获得 博士学位,感到很遗憾,所以要在美国读一个博士学位。在其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唐骏也提到他放弃了将到手的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学位去了美国。

“如 果招股书提供了虚假信息,问题严重了。”方舟子认为,“如果唐骏并没有名古屋大学的博士学位,却在招股书中声称是名古屋大学的博士,那么是向美国证监会 SEC提供了虚假信息,依据美国法律,将会被追究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对此,有分析认为,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文件造假被认为是严重的过错, 即使是非故意的瑕疵,也容易引起股东集体讼诉。但也有律师表示,总裁学历介绍存在纰漏,毕竟和业绩关系不大,不同于专利或者商标,不足以引发公司的法律责 任,要处罚也是针对提供虚假信息的本人。

资料显示,唐骏离开微软后,于2004年2月加入盛大网络任总裁,当年5月13日,盛大网络在纳斯 达克正式挂牌交易。而盛大网络给予唐骏的薪酬是,约250万股的期权,分4年执行。

一个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版本是,在盛大网络4年,唐骏三次 赴华尔街路演,每次都演绎出一段股价翻倍的故事,他自豪地称其路演为“唐骏模式”。

不过,方舟子质疑盛大网络招股书关于唐骏的信息披露问题 已有两天,截至发稿,盛大网络及美国监管部门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事实上,新华都集团实际控制人陈发树为第三大股东的青岛啤酒 (600600.SH,00168.HK),唐骏亦代表其出任董事一职,但该公司在2009年9月15日公布的董监事候选人简历中,对唐骏只是简单提到 “分别在中国、日本和美国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受聘为北京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特聘教授”的模糊介绍,与另一董事候选人山崎史雄和监 事候选人小路明善均公布毕业院校及专业的简历,存在明显差异。

但影响更大的无疑是唐骏担任总裁兼CEO的新华都集团,而唐骏秘书已明确对外 宣称,唐骏不会因此从新华都集团辞职。

“新华都集团旗下已有企业正在运作上市,唐骏事件或多或少都会给其上市进程带来负面影响。”福建一位投资界人士认为。

5 月29日,唐骏在参加2010年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时透露,上海联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于3个月内在纳斯达克主板上市。

联游网络官网资料显 示,唐骏为董事长,曾任盛大网络旗下浩方在线CEO的梁永伦为该公司CEO。

唐骏还是港澳资讯董事长,此前,唐骏亦公开表示,未来3年让港 澳资讯成为国内上市公司,已经在与券商进行接触,希望能尽快上市。此外,唐骏6月10日在长沙说,在3到5年的时间内,将新华都集团的房地产业务运作上 市。

“按唐骏的说法,新华都集团将要上市的企业至少已有3家,联游网络的目标是登陆纳斯达克主板,这种做法显然就是唐骏在复制当年盛大网络 的经验。”上述投资界人士表示。

该人士认为,方舟子质疑唐骏事件是否对新华都集团构成影响,在不到两个月后即可见分晓,因为按唐骏说法推 算,联游网络在8月底之前就可在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其成功与否就是一块检验结果的试金石。

“偶像”的坍塌

“唐 骏更像娱乐明星,而非他的职业经理人角色。”一位多次与唐骏接触的媒体人士认为,“他比一般娱乐界明星做得好是,只要采访过他,基本都会记得你,只要有开 新闻发布会,就会往你的邮箱发邀请函,甚至一家媒体重复邀请好几个记者,有些重大节日还会寄送小礼品。”

唐骏更是在其著作《我的成功可以复 制》中表示,2008年4月15日,我加盟新华都集团的新闻发布会,两百多家媒体齐聚一堂,发出邀请的每份邮件、每条短信、每个电话都出于我自己之手,应 邀前来的媒体记者,我能叫出绝大多数人的名字。

但与对待媒体记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新华都集团人士透露,唐骏极少与公司其他高层沟通,也 几乎不到各部门走动,即使是高层聚餐,他大都一言不发。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10亿元天价“转会”新华都集团后,据唐骏自称,2009年, 合计青岛啤酒和云南白药(000538.SZ)两笔投资,新华都集团的股权投资回报30亿元,投资收益高达84%。

公开资料表明,2009 年5月7日,A-B Jade向陈发树出售其所持青岛啤酒约7.01%的H股股份,每股作价19.83港元,总价2.35亿美元,该交易于当年6月24日完成过户手续。

2009 年9月10日,云南白药第二大股东云南红塔集团将其持有的占12.32%的65813912股国有股,转让给陈发树,每股价格33.543元,转让总价款 为2207596050.22元。

至7月8日收盘,青岛啤酒H股和云南白药股价分别是36.85元与64.83元,陈发树的投资账面收益已 接近翻倍,这表明当初陈发树减持紫金矿业转手这两家公司堪称明智。

不过,据云南白药一季报披露,陈发树受让的股权尚未得到国资委批复,且股 份转让协议约定这笔股权过户至陈发树名下之日起20个月内,不通过任何方式转让或委托他人持有、管理所持有。

“从时间上看,青岛啤酒和云南 白药的投资应与唐骏有关,但港澳资讯就与其宣称的有出入,一些新闻报道皆称是唐骏主导。”前述投资界人士表示。

2008年4月21日公布的 新华都(002264.SZ)招股书申报稿表明,新华都集团持有港澳资讯1706万股,占比51.7%,法定代表人是陈发树。以此推算,早在陈发树聘用唐 骏之前,新华都集团就控制了港澳资讯。

而在2008年6月30日举行的收购港澳资讯新闻发布会上,唐骏放言,将用3年时间,将港澳资讯成功 打造上市,“上市地点应在国内,创业板或A股”。

实际上,唐骏加盟新华都集团之初,曾承诺“未来3-5年内将推动旗下5家公司上市,以圆老 板陈发树进富豪榜前三名之梦”,其后,又表示“已经为新华都做了5年规划,要从16亿元发展到100亿元”。

但时至今日已经两年多时间,新 华都集团旗下并无新增上市企业。

不仅如此,虽然投资收益明显,但新华都集团的实业经营却不尽如人意。

2008年7月31日挂 牌交易的新华都,首日开盘暴涨136.1%,成为当月开盘涨幅最大的上市新股,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其2007年至2009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91 元、0.71元、0.64元,呈现逐年递减之势。

“业界对唐骏的质疑还很多,比如新华都慈善基金在福建注册成立,属于地方性的基金会,约束 不小,但其第一项捐助基金是建立100所希望小学,却没明确建在哪里,而据媒体报道,不少地方却因农村人口减少导致小学校弃用。”上述投资界人士表示。

该人士表示,虽然投资青岛啤酒和云南白药的账面收益看得见,但唐骏前后矛盾或摇摆的地方也不少,比如声称要将新华都集团打造成 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企之一,可是其之前所说的战略是多元化投资,后来又改为多元化实业经营。

或许对于唐骏来说,正如其所说的“我经营我自 己,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打工,而不是为这个企业在打工”。

一份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唐骏演讲片段可以互为映衬:唐骏要离开微软时,比尔·盖茨打 电话给其——你真的不可以留下吗?我可以给你任何位置,随便你选。而唐骏回答,我离开中国太久了,我得回去参加祖国的建设。随后盖茨立即召开董事会会议, 一致同意授予唐骏微软终身荣誉总裁称号。

“这是历史上唯一的微软终身荣誉总裁称号,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就因为 我曾经给盖茨讲了一个八卦的故事……授予我终身荣誉总裁,盖茨就可以一辈子把我留在微软了。”

而唐骏,很大程度上依靠那本被指称前后版本 博士学位表述不一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成为青年导师。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的管理可以复制,我把微软的经验,复制到了盛大,复制到了 新华都。”唐骏说,“我相信我的这些经验,完全可以复制到中国的任何一个企业,在中国、全世界任何一家企业,我都可以去做管理。”

而唐骏和 陈发树的目标能否实现,还有待时间验证,但他们之间戏剧化的开始,如今又有了戏剧化的插曲,是否也会有戏剧化的结局呢?陈发树真的掏了10个亿吗?又或者 只是又一场瞒天过海的炒作而已?








德邦物流:一个物流企业的慢管理样本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3271.html

30岁的陈永建,六年前还只是个有着初中文化的个体户,2004年加入德邦物流广州车队时,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 能进入管理层。目前,他已是公司的高级经理,管理着八名员工,负责与全国的驾驶员沟通。
现在说起自己的晋升经历,陈永建仍然很激动。“2008年4月广州车队准备设立一个指导员的职位,当时我是2007年的明星司机,就被车队推荐到人 事部去面试,对我进行综合考评后,根据面谈和平时的综合绩效,最终我获得了这个全新的职位。”

指导员的工作主要是与上百名司机保持沟通,从新司机招聘、培训到平时的工作情况、工资分配,指导员需要做好司机与公司之间的桥梁工作。

一年下来,陈永建在指导员这个岗位上做得游刃有余,很快就被提升到总部,担任公司文化部员工关系组的高级经理。现在,他要负责的是全国驾驶员的关系 管理。

像陈永建这样的经历,在已经位列全国民营零担公路运输领先企业的德邦物流内并不算少,而这完全得益于德邦物流董事长崔维星制定的员工晋升和干部储备 制度。

都说做货运物流的公司,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司机难管,但是德邦物流就是通过种种晋升和培训制度,让司机们一个个都“死心塌地”地为公司干。

清晰的晋升通道

对于很多物流企业来说,对人才的管理是非常粗糙的,它们并不认为一个司机也有职业生涯。

而在德邦物流,如果想走管理通道,司机也可以向直属领导自荐,直属领导就会有意识地先安排一些统计、数据管理和分析等的工作,并适时培养和推荐。因 为作为德邦的管理层,其中一项考核就是每年下属中有几个人晋升,并且还能得到“伯乐奖”等奖金。

随后的晋升制度和通道也非常清晰,首先是通过自荐或者经理推荐成为储备干部,这其中有至少25%的名额会留给司机等非文职人员,对储备干部进行培训 后,综合考评的前75%都有资格竞聘经理,然后通过面谈、辩论等,就有望走上管理层的工作岗位。

“对于非文职人员的管理也要相对精细化,他们也有职业生涯,我们公司很多高层就是从司机、搬运工等做起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有专员配备研究非文职类 员工的职业发展,也有专业技术类通道和管理通道。”崔维星说,企业只管员工干活,不顾职业荣誉感的管理在五六年前或许还可以,但现在已经过时了。

听起来也许会觉得很新鲜,在德邦物流,参加培训也可以获得奖金。比如打字,崔维星就规定,如果不会打字的员工通过练习,一分钟能打30个字就奖励 200 元,每增加10个再奖50元钱。

陈永建就是得到打字奖励的受益者之一。初中毕业的他以前从来没摸过电脑,到了德邦物流后,发现公司有一间专门的员工活动室供员工学电脑,每个车队都 能分到两到四台,“在这里既可以赚钱,还学了东西,没有理由不学习啊。”陈永建笑称,而学会了电脑,实际的好处也随之出现,“现在随时可以上网看公司的信 息平台,可以对公司的整体情况有更多的了解。”

而除了学电脑学打字,在德邦物流,司机和搬运工都要参加5类培训:技能、安全、企业文化,以及户外拓展和军训。每个季度公司的培训中心都会公布一个 培训列表,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公司还安排了很多外部培训,2~3天或者一个月的都有。另外由于司机和外场的工资是提成制的,为了保证他们既能积极学习,又 不影响到他们的提成,德邦物流还给予参加培训的司机和外场补助10元/小时。

只招应届大学毕业生

而在人员招聘上,德邦物流也有一个曾为业内所讥的做法,只招应届大学毕业生。现在德邦物流的接送员50%是大专生,今年这一比例会达到 60%~70%,司机中也有270多名应届大专生,如果招聘进来没有驾驶证,公司还提供 4个月的技术培训。公司的管理层中也只有5个是外聘的,其他都是从一线提拔上来。在整个中国的物流行业里,能够有这么多的大学生,而且是自我培养起来的比 较少见。

德邦物流副总裁施鲲翔告诉记者,德邦物流从2005年开始做大规模的校园招聘,目前公司的本科大学生已经有4300多人,大专以上的3800多人, 占据员工总人数的一半。而在文职人员中,90%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施鲲翔说,“我们认为,未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网络和服务,而且是人才和管 理。”

而在崔维星看来,司机等非文职人员,在运输这种服务业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们的非文职人员一半时间在与客户直接接触,送货接货过程中,他们 的职业素养代表了德邦物流的品牌形象。德邦物流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是基于3年、5年、10年后的人才梯队建设考虑;招聘大学生从事基础岗位工作不仅能提 高服务质量,还能为基础管理岗位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培养我们敬业的基础岗位员工,让他们享受公司的福利和培训,跟随公司的发展,除了赚钱,职业生涯也要有 收获。”

德邦“慢”模式

德邦物流在目前竞争激烈的零担物流市场中一直算是比较另类的企业。

比如,很多零担物流企业都把运输车队、运输车辆挂靠社会车辆,要么是把运输车辆或者司机外包,但带来的隐患也很多,服务质量与车队安全基本上无法保 障。而德邦物流却完全自购了1600多辆车,并对司机进行集中管理。

在德邦物流,对运输的专注,已经演变为对标准要求的苛刻。就拿拓展网点来说,很多物流企业选择加盟扩张,而德邦物流却选择所有网点和店面都是自建。 其他企业可能只挂一块牌子就开始招揽生意,而德邦物流的每一个店面都是统一的风格、颜色、规格、设施,标准甚至细化到营业厅的灯光亮度和舒适度,宣传板离 地面的高度等。

而要选择一个店址,所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公司有一个评分机制,首先看这一地区经济的情况,网点的建设是与货量挂钩的,货量与国民生产总值挂钩;除 此之外,指标甚至还细化到了新选店面附近300米之内有多少家餐厅,有没有银行、ATM机,有没有大型超市,同行有多少,在不在主干道上,车流量、交通情 况、停车位、广告位等等,一共二三十个指标,列在一个表格中进行打分,分数在80分以上的才能确定开店。如果这个网点90分的话,找点的人还可以得到 1000元的奖励。

这又是一个“浪费”时间、精力和资金的做法,但也正是因为选址的标准极为缜密,到今年德邦物流已经在全国开设了900多个店面,而关闭的只有三家。

在崔维星看来,庞大的车队和繁冗的选址过程并不是公司的累赘,反而能体现竞争力的优势所在。如今,德邦物流也的确得到了快速发展,甚至连续多年保持 60%的增长速度,即使是在2008年全行业利润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也保证了30%~40%的发展速度。

而传统物流企业做大后,可能会把资金用在别的投资上,甚至炒股票,但德邦创立十多年来,从来没有涉及零担物流以外的业务。

上大学时,崔维星喜欢长跑,还曾经获得过学校的长跑冠军。在他看来,做企业如同长跑,心急不得。刚开始的时候要慢一点,稳一点,做得扎实一点,但最 终目标却是要拿第一名。“我希望德邦物流未来在 200~300公斤的零担物流领域做到中国最大最好,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希望在可见的未来能继续保持60%的稳定增长速度。”





买房还是租房: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6560/


 买房还是租房,这是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从租售比的角度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过高,存在泡沫,因此目前应该租房。但是,从投资的角度看,很多人认为房产从长期看是升值的,是投资,而房租却是消费,因此应该买房。那么到底应该买房还是租房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建立了一个模型来计算为期20年的买房和租房的回报净现值。这个模型的主要假设如下:    
买房还是租房: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买房的主要收入是房租和房产升值,主要成本是按揭的债务成本和投入的本金的机会成本,外加房屋持有成本。租房的主要收入是省下来的买房首付款加上每月房租低于按揭款部分的投资收益,主要成本就是房租。把每年的收益/支出按通货膨胀率进行折现,就可以算出买房和租房的回报净现值。当这两个净现值相等时,买房与租房没有区别。      通过这个模型,我发现买房与租房的关系与两个参数相关:租售比和房产升值速度。当房产升值速度很快时,即使是租售比很高,如达到1:30左右,买房也比租房值。而如果房产升值的速度很低,甚至是负值时,只有租售比很低,买房才划算。我利用线性规划中的单变量求解找到了买房和租房的回报净现值相等的情况,绘制了一条曲线。    
买房还是租房: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可以看出,即使未来20年房产不升值,在1:15的租售比情况下买房与租房差不多。而北京目前1:45的租售比意味着未来20年房产升值速度要达到平均每年8%,买房才与租房差不多。如果升值速度低于8%,那么还是租房更合算。而当年东京1:60的租售比意味着未来20年房产升值速度要达到9.5%以上,买房才比租房值。      有了这条曲线,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判断该买房还是租房。如果你预计未来20年房产升值速度为3%左右,那么在1:21或更低的租售比情况下才应该买房。如果你比较保守,认为未来20年房产升值速度为零,那么在1:15或者更低的租售比情况下才应该买房。而如果你对未来非常看好,认为未来20年房产升值速度能达到平均每年11%以上,那么1:120的租售比也不算贵。      另一方面,目前北京和上海高高在上的租售比其实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房产升值的预期。目前1:45的租售比意味着人们预计未来房产平均每年升值的速度在8%以上。确实,过去10年,北京上海的房产升值速度应该不低于8%左右。但是,人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后视镜”看问题,把过去无限延伸到未来。      未来20年还会有8%的速度吗?我不知道。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未来的升值速度达不到8%,以现在的租售比价格买房,不值。




关于银基的一个疑惑部分解除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lap9.html

前几天,做了一个比较大胆或冒险的决定,买入银基,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但不知未来如何。

 

这个交易是在对其了解自认为尚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

 

之所以会这样决策,一是看到A股酒类企业半年报不错,二是看到有人似乎暗示银基有政治背景,三是消费类公司都很高估,银基可能会重估,加上按目前报表估值很便宜,故买入。另外,确认了公司确实有真实业务在做。

 

但也有困惑,其可能走私五粮液的事件目前看似乎过去了,但是万一证监会调查,恐怕又要来个暴跌。

 

还有一个困惑是看五粮液半年报,其"进出口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的销量大减,由于银基主要和这个进出口公司交易,因此推测银基今年会不会也五粮液销量大减。但前一篇讨论银基的文章中梁国兴提到五粮液销售会每年增长20%,这里有不一致之处。

今天,看到如下文献提到“2009年7月,在证监会的督促下,五粮液上市公司与五粮液集团合资以8:2的持股比例,设立“宜宾五粮液酒类销售有限责任公 司”,取代原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间进行五粮液系列酒内销、出口交易。”这就为进出口公司销量大降找到了理由,银基销量不受影响的可能性也 升高了。不过五粮液半年报在关联交易部分并未提到这个新公司,不知为何,是否还无销售呢?值得警惕与关注,若有朋友知道,望赐教。但至少打消了我的部分疑虑。

 ============================================

 

香港证监会盯上银基?五粮液水货问题浮出水面
2009年09月26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体:
 
    五粮液涉嫌证券违规一波未平,银基集团又被传出被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注意”。媒体报道称,因涉嫌假出口、有欺瞒海关走私返回等违法行为,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正给予银基集团“特别关注”,或就此展开调查。
 
   24日晚,银基集团发布澄清公告,否认公司遭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调查;有关中国证监会调查五粮液的相关事宜,不会对公司的运营构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尽管如此,昨日仍有五粮液大经销商指银基走私。凡此种种,令包裹多年的五粮液水货问题再度浮出水面。
 
   银基否认遭香港证监会调查
 
   五粮液最大经销商银基集团涉嫌走私?24日,记者就此进行多方求证。
 
   “我们的政策除非已经起诉,不会评论任何个案和任何调查。”香港廉政公署24日向记者表示。香港证监会态度亦然。当日工作时段,记者多次致电银基集团总机,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却于采访过程中,意外先后从两位银基内部人士处得知,银基集团副总裁、总经理钱雷已然离职。
 
   24日晚间,银基集团发布澄清公告,否认公司遭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调查;并称,有关中国证监会调查五粮液的相关事宜,不会对公司的运营构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即便如此,昨日仍有五粮液大经销商指银基走私。“很多水货来自于银基。”上述经销商向本报称,“但此事是否与五粮液有关,不好评论。”
 
   而另有消息人士则向本报表示,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已将目光投向五粮液最大的经销商、在港上市的银基集团,原因是其涉嫌假出口、走私,只是尚未提起调查。“香港证监会一直在关注此事,并曾进行内部讨论,很有可能对此提起调查。”
 
   银基集团自1997年创立初期即为“五粮液”东南亚地区经销商,并于2001年成为“五粮液”52度酒系列国际免税及完税市场的总经销商,该项代理权将持续至2020年。公司于今年4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
 
   作为五粮液68度、45度高档酒的总代理,五粮液系列酒销售收益占银基集团核心地位。其招股书显示,在 截至2008年3月底的3个财年及截至2008年9月底的6个月,五粮液酒系列收益分别占银基集团总收益79%、88.4%、93.1%及95%。银基集 团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08年9月30日的6个月内,银基经销五粮液系列酒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销售收益分别为2.9亿元和5.4亿元,占五粮液集团 总收益的33%和62%。
 
   五粮液水货之困
 
   三方各执一词背后,是水货对五粮液价格体系的冲击。作为五粮液的主要困扰之一,水货问题一直是其在业内公开的“秘密”。
 
   此前多位五粮液经销商及公司人士向记者称,五粮液“水货”对价格体系的冲击,令人颇为头疼:由于出口的 价格远低于国内产品出厂价,返流的出口产品对国内商品的价格体系造成直接冲击。而鉴于价格承载着高端品牌形象,五粮液近年一直坚守“控量保价”措施,并一 再放话,“五粮液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价格。”
 
   但值得玩味的是,为什么五粮液的水货一直屡禁不止。“其实公司防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对于返流的产品,很容易可以查出源头。”上述五粮液大经销商此前向记者表示,其间涉及复杂利益纠葛。
 
   尽管如此,五粮液水货问题真正引起关注仍在近期。这或与中国证监会的插手整治有所关联。
 
   年7月,在证监会的督促下,五粮液上市公司与五粮液集团合资以8:2的持股比例,设立“宜宾五粮液酒类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取代原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间进行五粮液系列酒内销、出口交易。
 
   据五粮液经销商反映,经销商和原进出口公司签订的计划指标只是转到销售公司,仍原样执行。所需更换的“只是一个账户”。
 
   但五粮液水货的神秘源头,是否将随五粮液最大关联交易链条断裂而被斩断?各消息人士称仍无法评价。
 
   本报记者 张晓华 香港报道
 
   链接
 
   证券维权律师郑名伟:五粮液造假 投资者可索赔
 
   本报讯 (记者戎明迈)证监会23日通报了五粮液公司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 为及较大投资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等违法违规行为。广东恒通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郑名伟对此表示,五粮液 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郑名伟表示,投资者只要在证监会对五粮液进行处罚后,就可以委托律师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五粮液公司赔偿其因造假而导致的损失。

 



金界的另一个观察 vaul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lilk.html

最近有研究了金界的历史报表。

金界,07、08年应收帐大幅增加,估计是严重放松信贷给赌团经纪,结果造成现金持续下降,虚增利润。

此外,历史上折旧也提得相当低,虚增利润。

 

09年,应收帐不再增加,摊销了一部分。看样子这些大额应收帐难以收回,由于一再逾期,部分应收帐计入固定资产,说是2012年还。

 

看来,历史上估值低有道理,因为历史上利润虚增了。

 

09年现金大幅增加,10年上半年继续大幅增加,折旧相对收入的比例也基本恢复正常。

 

总结一下:

1 应收帐真的是借给赌团经纪收不回来还是老板套现的手段?若是前者还可,吸取教训;若是后者就麻烦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 这些应收帐收回的可能性看样子不大了,由于公司现在已不再增加应收帐,故若历史应收帐不是套现手段,那么可以认为公司已吸取教训,不再放松信贷。由于此为历史问题,对现在及未来不会产生本质影响。

当然,若计提坏账,会计影响是会有的,若真出现此情况导致股价大跌,而你又确信公司业务良好,那应该是另一个机会。

 

3 目前看,公司业务走在良好回升状态


筹谋下一个百亿美元 宏碁脚踩多船进军移动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8/4MMDAwMDE5NjM4Mg.html

进军移动通讯的方向已经确定,但走哪条道路,目前暂定Android、OMS,未来可能是其他操作系统平台,宏碁却还在选择与犹豫中。

9月7日,全球第二大PC厂商宏碁首次在大陆发布了自己的两款智能手机终端——T500与E110。T500为针对中移动的定制机型,采用大唐TD-SCDMA芯片及中移动操作系统OMS,E110则采用高通芯片及Android操作平台。

赛迪分析师梁潇认为,两款手机,却采用了两套不同的操作平台及两款不同的芯片平台,表明PC厂商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心态。她认为,这种不确定心态会影响PC厂商在手机领域的拓展。

当天,宏碁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艾仁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移动通讯领域,宏碁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前五大移动通讯厂商,与诺基亚、三星、LG、苹果、RIM等同台竞技。

2009年,宏碁营收达到179亿美元,营收超过200亿美元指日可待,已经超越戴尔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艾仁思告诉记者:“宏碁下一个目标是实现营收300亿美元,新的100亿美元不是来自PC,而是来自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型终端。”

100亿美元新市场

艾仁思认为,以宏碁为代表的PC厂商进军手机市场有两个优势:一是PC时代形成高效的管理、运营体系,包括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生产制造管理等,这会降低进入成本与运营成本;二是PC时代积累的品牌效应,PC过去曾是唯一的智能计算终端。

“未来的手机是智能的计算终端,就像PC一样,而不是传统的嵌入式终端,PC厂商有优势。” 艾仁思说,新的100亿美元市场,不止包括智能手机,还包括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以及内置3G上网模块的上网本。

目前,宏碁已经发布了电子阅读器LumiRead。艾仁思称,宏碁平板电脑正在研发中。宏碁中国副总经理金恺透露,宏碁平板电脑除了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与Atom芯片外,还可能与其他芯片平台及操作系统平台合作,目前正在谈判,尚无结果。

梁潇认为,实现100亿美元不是一个容易的目标,移动领域有不同的供应链体系,不同的产业上、下游,不同的销售渠道,用户对服务也有不同的要求,每个终端都有截然不同的运营体系。

未来这些终端上的应用会部分趋同,但不会全部趋同,因而上述管理及运营体系将各自独立。他认为,一个提供多元计算终端的厂商,需要一个多元化的运营与管理体系与之相匹配,增加管理与运营的复杂性,这会对传统PC厂商形成巨大的挑战。

宏碁目前主要通过运营商与3C卖场合作。金恺表示,宏碁已经与三大运营商展开合作,T500将通过中移动营业厅销售,E11O会与联通进行合作。国美代表出席了发布会并且透露,宏碁两款手机将出现在国美的柜台上。

艾仁思承认,未来宏碁需要更多渠道伙伴,但目前对于宏碁来说,最合适的切入点还是3C卖场与运营商。

PC厂商向移动通讯终端转型,最成功的是苹果,苹果的成功在于重新定义了移动终端:不再仅是一个语音通讯终端,而是通过APP Store集成了各种应用的终端。

宏碁目前已经与百度、腾讯进行了合作,在两款手机上,都内置有QQ即时通讯软件以及百度搜索。艾仁思表示:在中国,宏碁将与更多的应用合作伙伴合作,推出更多本地化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在全球,宏碁正积极地与更多应有合作伙伴合作。

宏碁还没有推出类似苹果APP Sotore的应用商店。金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宏碁正在考虑推出自己的应用商店。

宏碁的移动之道

艾仁思说:移动通讯领域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行业,充满机遇,更充满挑战。

不确定性来自操作系统及芯片系统的多样化:操作系统包括Andriod、ios、Windows Mobile、symbian;芯片厂商包括高通、德州仪器、ARM、苹果(A4芯片)。

过去一切都很简单,紧跟英特尔和微软,英特尔提供芯片,微软提供操作系统。现在操作系统厂商很多,芯片厂商也很多,跟谁都可能胜利,也可能失败,像赌博下注。

2009年,宏碁在北美、欧洲推出了智能手机,均使用高通芯片以及Andriod操作系统。在中国的两款手机,E110也使用高通芯片以及Andriod操作系统,为了靠近中移动,T500使用大唐TD芯片及中移动OMS操作系统。

金恺说:这并不矛盾,Andriod与OMS都以Linux为内核,都是开放平台,宏碁选择的是开放。消息人士透露,正是因为与中移动的谈判双方都认可的合作模式,宏碁手机推迟了在中国的上市时间。该人士说,为了适应中国市场,宏碁修正了自己的战略。

金恺认为,短期内宏碁更看好Andriod平台。Andriod平台之所以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两个原因:一是众多终端厂商选择Android平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领域,Andriod也取得了与手机终端一样的成功。

梁潇认为:苹果之外的硬件厂商在做一个赌博,即Andriod平台可能打败苹果的封闭平台。他说:苹果APP Sotore是屈臣氏这样的超市,软件提供商将自己的产品放在超市货架上,屈臣氏代收费,扣除提成后再返给应用提供商,主动权在苹果手里,可随意盘剥应用 提供商。Andriod则不同,是中关村电脑城那样的大卖场,应用提供商自己搭柜台,自己收费(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主动权在自己手机。

360 公司副总裁李涛也认为:Android平台未来更有前景,360在推出自己的手机杀毒软件时,率先推出基于Symbian平台的杀毒软件,原因是 Symbian占据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超过60%的市场占有率。接下来推出来的是基于Android平台的杀毒软件,尽管Android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目 前还低于微软的Windows Mobile平台以及苹果的iOS平台。

Android之外,苹果还看好MeeGo操作平台。艾仁思说,除了Andriod操作系统外,诺基亚还比较关注英特尔与诺基亚联合推出的操作系统MeeGo以及英特尔Atom芯片。

尽管坚信Android制胜,宏碁现在仍然不敢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金恺透露,宏碁对于Windows Mobile、symbian并没有完全放弃,而是保持关注。

宏碁现在的策略是,力所能及地多踏几条船,不把全部希望押在一个平台上。



一个米厂老板的生存轨迹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11783.html

1969年出生的王建和,2009年把自己的大米厂间接卖给益海嘉里集团后,新建的大米厂今年10月份即将投产,设计日处理稻谷能力250吨,比一墙之隔的益海嘉里(抚州)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每日产能还要多100吨。

2009年3月,王建和的和氏米业卖给了益海嘉里在江西的最大经销商江西省黑尔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黑尔兹”),对大米加工并不精通的黑尔兹又转手将60%的股权卖给了益海嘉里,从此改名益海嘉里(抚州)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与世界500强的益海嘉里集团做邻居,王建和并不担心:“打正规战,我打不过益海嘉里,但在金溪、抚州,甚至江西,要打游击战的话,我不一定输给它。我只见过草挤死树的,没见过树挤死草的。”

金溪当地登记在册的有50多家大米加工厂,实际运营的有30多家,日处理能力上百吨的只有5~6家。在这些米厂中,1991年就开始做大米加工的王 建和算得上鹤立鸡群。王建和的堂弟也是前下属王国强说,王建和很早就开始做大米品牌“爱和”,定位中高端大米,为了保证米质,王建和掏钱承包5000多亩 土地引进推广水稻优质品种“外引7号”,另外还开设米糠油加工厂。王建和的全产业链和综合利用水稻的业务模式与跨国粮油巨头益海嘉里几乎如出一辙。

在金溪,早稻和中晚稻品种加起来至少上百个,米厂加工大米要保证品质的稳定性很难,王建和自建水稻种植基地既希望解决品质差异的问题,也希望为工厂提供稳定的原粮供应,事与愿违的是,这5000多亩的种植基地带给王建和的是一场灾难。

王建和说,承包水稻种植基地的那几年,刚好赶上天灾减产,加上管理顾不过来,王建和欠下了当地农发行上千万元的贷款。在品牌运作方面,王建和还遭遇 了产品被经销商抵制的情况,他说:“我们因为拒绝了经销商要我们50斤一袋的大米少2斤这一类的要求,被经销商抵制,货卖不出去,加上农发行逼债,现金流 断裂,只能把米厂卖给黑尔兹还债。”

出售了米厂的王建和,仍然将米糠油厂控制在自己手里。王建和现在的头衔是江西春雨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从米糠中提取米糠油,王建和能拿到10% 左右的毛利率,而大米加工只有5%的毛利率。缓过劲来后,王建和又重新杀回大米加工业务,日处理250吨水稻的厂房目前基本建设完毕,就等10月份竣工投 产。

王建和说:“益海嘉里做中高端的小包装大米产品,我要开的米厂原料是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每年轮换出来的陈粮,做低端的散装米,副产品米糠我拿来提炼米糠毛油,新上的米厂刚好与米糠油的生产线配合,稻壳可以烧锅炉发电。”

王建和认为,做中高端品牌对自己来说是小牛拉大车,拖不动,比如打造高端品牌,工厂投入机器设备开发市场,需要3~5年的铺垫期。另外,他认为要将产品推进到全国的大卖场、大超市,入场费、广告费铺天盖地,一般民营企业也没有这个实力。

做米厂和米糠油可能还不是王建和的终极选择,他表示,现在已经看上了粮油机械技术服务的机会。



密友爆元配沒憂鬱症 羅惠玲:辜仲諒欠我一個道歉

2010-9-16 TNM




剛與前祕書Jean生女的中信辜家大少辜仲諒,上週四(9日)遭妻子羅惠玲的密友向本刊踢爆指出,「羅惠玲完全沒病,也沒憂鬱症」「是辜仲諒劈腿」,如今真相大白,辜劈腿的對象正是Jean,「辜仲諒自始至終,欠妻子一個道歉。」

羅惠玲5年前走出辜家大門,麻雀變鳳凰故事突然中斷。這幾年,辜仲諒對病妻「不離不棄」,如今,密友吐實,重創辜仲諒「有情有義」的形象。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結局會如何,就交給時間吧!

辜仲諒 小檔案

現職:中信銀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生日:1964年7月31日

家庭: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的長子,和妻羅惠玲、錢姓女友共育有2子1女

學歷:東吳日文系、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

經歷:1988年進入中信銀任職,曾任中信金副董事長、中信銀董事長、中信金總經理、中信銀副總經理;進入中信銀前曾於美國摩根士丹利銀行、日本三菱信託等外商任職

官司:2009年底因紅火案遭檢方以背信、洗錢等罪嫌起訴,一審預定於10月宣判

羅惠玲小檔案

生年:1971年

婚姻:1994年與辜仲諒結婚,生下2子後,1996年在夏威夷補宴客

學歷:復興商工畢業

經歷:公關人員、曾與朋友合夥開花店

本刊上週報導,辜仲諒與老婆羅惠玲協議離婚,並直擊辜新歡、前祕書Jean生女過程;出刊當天下午,人在美國的羅惠玲接獲多位台灣女性友人電話關切。其中一位與辜仲諒夫妻倆熟識,寒暑假會到美國找羅惠玲的密友,忍不住為她抱屈,跳出來向本刊吐露這段婚變實情。

羅惠玲嫁給辜仲諒後,一直扮演沒有聲音的豪門媳婦。就算五年前,羅惠玲走出辜家大門,外界接受辜家說法,以為她「有嚴重憂鬱症」,遠赴美國治療,因而與辜仲諒分居且協議離婚,儘管傳言不正確,但她顧全大局,選擇沉默。

羅惠玲在與弟弟同住的洛杉磯家裡,從網路上看本刊報導,得知辜仲諒與Jean生女,辜家還派車、派隨扈照料的過程,隱忍多年的情緒,終於潰堤。「她放聲大喊:『我要回台灣。』但她一向想著別人的好,最後只會生氣,大哭二天。」這位密友嘆氣:「她不會保護自己。」

外遇得女 電話告知

事實上,這幾天羅惠玲被傷得很重。密友說,上週一(台灣時間七日),羅惠玲突然接到阿仲(辜仲諒閩南語小名)電話:

辜:二天前我生了一個女兒!

羅:你很開心囉!你一直想生個女兒。可不可愛?是不是黑黑的(辜仲諒長子像父親皮膚黑)?

辜:不是。但鼻子很大很像我。

羅:女孩子家鼻子很大好看嗎?媽媽是誰啊?

辜:媽媽是美國人。

羅:是混血兒?

辜:是ABC(美籍華人)。

羅:你可要好好對人家,幫人家做好月子。不要像我生完兒子沒坐月子,連碗雞湯都沒得喝,只有喝白蘭氏雞精。

密 友轉述說:「羅惠玲一聽到是ABC,不是『那個人』,擱在心上多年的大石頭終於放下,這也是辜仲諒多年來第一次向她坦白出軌。她心裡還想,『可以簽字(離 婚)了。』後來,兒子也打來電話,她還幫忙cover阿仲,特別交代兒子,『不要怪父親,要習慣接受這個事實,對新妹妹要像對cousin(堂、表兄弟姊 妹)一樣。』」

不料,二天後,羅惠玲從本刊網路版報導得知,女嬰的母親就是「那個人」,她當年懷疑、辜仲諒始終不認帳的第三者-祕書Jean。多年前的懷疑成了事實,讓她實在難以接受。

高規陪產 酸辜偏袒

更氣人的是,羅惠玲當年也是在天母辜宅附近的中山北路六段上,躲起來生了二個兒子,沒敢告訴自己父母親,更沒坐月子,只能喝辜仲諒買回來的雞精。但Jean不僅上振興醫院生產、有辜家人特別燉的花生豬腳湯、莊淑旂的坐月子餐,還有蓄著小平頭的隨扈全程陪產。

「她看到以前如此熟悉的隨扈,現在去照顧外遇的第三者,真是情何以堪。」密友說,今年七月初,這名隨扈將羅惠玲二個兒子從日本接到美國,陪她過暑假,八月初才接回台灣,沒想到,九月初就陪著Jean生產。

最令人難過的是,辜仲諒到了女兒都生下來,還不吐實情,竟對著羅惠玲扯說女兒的媽是個ABC。這位密友激動之餘,吐露更多驚人實情。

妻患鬱症 並非實情

「羅惠玲完全沒有病,也沒得憂鬱症,無論在台灣或美國,都沒醫生說她有病。若辜家有病歷,他們(指辜家)早就上法院訴請離婚,指控她無法履行妻子或母親的義務與責任,何必千方百計,派律師到美國談離婚,苦等羅惠玲簽字?」密友透露。

「我去美國看羅惠玲,她都快快樂樂的,有好多朋友,還養六隻狗。」這位密友說,辜仲諒不想讓羅惠玲養狗,說狗會剋羅惠玲,除非家裡多擺點「金」,羅惠玲就說:「那你打幾面金牌給我掛,我就是要養狗。」

談到辜仲諒出軌,密友說羅惠玲非常情傷,因為她始終沒有從阿仲嘴裡聽到他承認「錢祕書」三個字。

「對羅惠玲而言,只要婚姻關係還存在,她就是辜太太。不管阿仲是二○○四年、○五年、○六年或○八年與Jean有了新戀情,都是外遇。」多位友人打抱不平,要她「直接去告第三者妨害家庭」「這婚,乾脆離了!」

仍愛大少 不忍提告

雖然很氣,但羅惠玲不打算做啥。密友說:「羅惠玲最怨的,就是阿仲自始至終欠她一個道歉。」說到底,羅惠玲仍放不下這名存實亡的婚姻,一是擔心兒子們的感受,二是她還愛著辜仲諒,無可救藥的。

羅惠玲是普通人家女孩,家住台北縣永和市,只有高職畢業。二十歲那年,在友人的聚會上,認識從美國返台放暑假、大她六歲的辜仲諒;二年後,辜仲諒被父親辜濂松召回中信集團,二人再度重逢,爆出戀情。

辜仲諒深知,一心盼他娶個名媛媳婦的父親不會接受,便與羅私訂終身,躲起來生孩子。辜家兩老見二個孫子都生了,最終還是讓羅惠玲入辜家大門。

辜家三個兒子,老三辜仲立妻子周靖華最早嫁入辜家,最早生二子,也最得辜家兩老寵愛,後來老大帶著妻小搬進老家,辜仲立兒子的長孫地位頓時不見。

祕書情敵 懷疑數年

辜仲諒曾說:「我老婆人漂亮,見過世面,又很有個性,不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跟她結婚是理所當然的事。」但羅惠玲自認,「不是頂漂亮,但也不醜,個性很好。」而也就是覺得全世界都是好人的單純個性,讓辜仲諒喜歡,也讓她因此吃足苦頭。

儘管,婚前辜仲諒就提醒羅惠玲,「妳和我結婚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會樹立很多敵人。」但羅惠玲十分崇拜辜仲諒,「他為人好、朋友多、學問好、有領導能力」,仍勇於結婚。

這幾天,羅惠玲回想起昔日在夏威夷補辦的婚宴上,辜仲諒牽著她的手說,要呵護她一輩子,不會讓她受傷害,永不離棄;婚後,她對辜仲諒的承諾深信不疑,但到了這幾年,敏感的她也嗅出辜仲諒出軌的跡象。

中信集團的金融王國,辜仲諒掌控千億、兆元的資產,但在辜家大宅裡,羅惠玲的世界只有先生與兒子。因此當她發現一些「情敵」的蛛絲馬跡時,頂多就是在屋內吵。

有年全家美國行,辜仲諒在舊金山講手機,羅惠玲發現他和「Jean」通電話,辜仲諒矢口否認,還說沒有這個人。

○四年十一月,辜仲諒到泰國出差,突然「迷航」,上演失蹤記。有人告訴羅惠玲,辜仲諒身邊有個Jean,羅惠玲不諒解,辜仲諒也發飆,硬說羅生病、憑空幻想。二人大吵大鬧,也吵到了辜家兩老。

長輩護短 勸要忍耐

密友說:「當時辜家長輩告誡羅惠玲:『男人都是這樣。』夫人(指辜林瑞慧)也提醒媳婦,生氣時,就帶著兒子到日本,忍一忍。」

辜濂松曾說:「早年我在中信銀上班,若接到太太電話,抱怨傭人,我當天就沒心情工作。」他認為把家庭安穩,才能專心衝刺事業。身為中信集團接班人的辜仲諒,為安頓妻小,○五年將羅惠玲安排住美國加州,兒子們則到日本念書。

密友抱不平說:「其實,羅惠玲是被辜家逼出去的,匆忙中,只帶了一條碎鑽星星首飾。但為了讓阿仲劈腿合理化,羅惠玲被說成有嚴重的憂鬱症。」密友說,羅惠玲的情緒不穩,是來自丈夫的不忠、婚姻的創傷,並不是憂鬱症。

有人說,辜仲諒是羅惠玲此生的貴人,但密友透露,和信醫院的王金龍醫生才是她的貴人,因為她不能向家人、友人傾訴的壓力與想法,只能趁心理輔導時全部傾倒。羅惠玲有去醫院看醫生,但是心理輔導,並非憂鬱症,醫院也從未開過這類病歷。

此外,對這對夫妻而言(一個為官司、一個為情傷),這段苦日子,若非有二個兒子,恐怕熬不過。「兒子是羅和辜的命根子。」密友說,嫁入豪門的羅惠玲,有些自卑,因此生下長子、次子後,特別用心教養,怕被說「本來就不怎麼樣,教出來的兒子,也不怎麼樣。」

一般家庭是「嚴父慈母」,但辜仲諒家則是「嚴母慈父」。密友透露:「二個兒子中,哥哥(長子)以前不會走,爬了很久,直到一歲三個多月,有天試著站起來走出第一步,但沒二步就跌倒,羅惠玲不准旁人幫忙,要他自己站起來,最後辜仲諒捨不得,才一把抱起。」

羅惠玲的家規,包括不准兒子吃飯時看電視,睡覺時間一到,準時將兒子趕上床;但辜仲諒陪著小朋友,負責說床前故事,他怕兒子生在富貴中不知窮滋味,因此編出一個又一個窮小孩「小明的故事」。而羅惠玲出國時,就是父子三人放大假的日子,所有的規矩全被破壞。

由於次子體弱,辜仲諒與羅惠玲在次子出生後,就交代哥哥要照顧弟弟。密友說:「兄弟從小不打架,哥哥一直照顧弟弟,弟弟也離不開哥哥。哥哥運動細胞好,弟弟則獨愛打棒球,哥哥接的第一顆球,就是辜仲諒丟的。而辜仲諒只要有空,都會請棒球界友人一塊指導弟弟。」

如今,這對兄弟一個十六歲、一個十四歲,哥哥長得像父親,身高一百八十多公分,八十公斤,是學校摔角隊隊長,也是足球隊要角,長相較斯文的弟弟,也有一百八十公分。

護夫形象 不出惡言

而究竟要不要與辜仲諒離婚,羅惠玲先考量到的是兒子。「在兒子的心目中,父親是他們的驕傲,我如果對兒子的爸爸說出難聽的話,會破壞兒子心目中的父親形象,我一定不能這樣做。」「兒子們的父親已經做了自私的事,不能再有個自私的母親。」密友轉述她的說法。

這幾天,喜歡鑽牛角尖的羅惠玲想了很多,沉澱不少,對外界不懷好意的形容她,她拒絕回應。

密友說,辜仲諒外遇生女,羅惠玲並不恨他,因為出軌可能「情有可原」,但並不意味「可以原諒」。「夫妻做到這樣,有何意義?下一步要如何讓大家,尤其是小孩不受傷害,才是重要的。」

離婚與否 尚未決定

更重要的是,羅惠玲希望兒子結婚那天,她能全程參與,分享「為人母」的喜悅。

這幾天,羅惠玲一直想起一件事,「六年前,小牛(寒舍蔡辰洋長子蔡伯府)娶媳婦,羅惠玲發現婚禮上,沒有小牛母親的名字,只有賴英里(蔡辰洋第三任妻子),她驚訝地問阿仲,阿仲要她放心,還牽起她的手承諾:『這件事絕對不會發生在妳身上。』」密友說。

如 今,還未簽字離婚的羅惠玲不斷想起此事,向密友說:「我絕對不要兒子的婚禮上,沒有母親的位子,這一點,我非常堅持。」但密友表示:「羅惠玲太愛辜仲諒, 就算發生外遇這樣的事,她還一直為他著想。下一步她會怎麼做?或什麼都不做?實在看不出來。羅惠玲常說,時間會證明也會解決一切。」

辜大少的姻緣路

1991 留學美國的辜仲諒返台過暑假,在朋友聚會上結識羅惠玲。

1992 辜仲諒至捷和建設任職,入股羅惠玲的花店, 2人開始交往。

1994 辜、羅私定終生,後連生2子,因關係不被認可,一度在外租屋。

1996 辜濂松同意婚事,8月2人在夏威夷補行婚宴,羅惠玲住進辜家。

2002 辜仲諒的祕書換成Jean,11月傳已患憂鬱症的羅惠玲不當服藥,被緊急送到和信醫院治療。

2004 11月傳羅惠玲意圖尋短,辜仲諒聽醫生建議偕妻出國,隔年在洛杉磯購屋安頓妻子,2個兒子則送往日本就學。

2005 辜、羅開始協議離婚。

2006 辜仲諒因涉中信金插旗兆豐金弊案遭通緝,滯留海外,與陪在身邊的祕書Jean發展戀情。

2008 11月辜仲諒返台。

2009 Jean向中信銀請辭。

2010 9月Jean替辜仲諒生下1女,羅惠玲密友隨即向本刊澄清羅從未罹患憂鬱症,不原諒辜仲諒外遇,但尚未決定是否離婚。

回應

本刊就羅惠玲密友爆料一事,向辜家查證,辜仲諒友人表示,羅惠玲患病有醫院記錄可查,他們無話可說。

至於辜仲諒去電美國部分,友人證實,辜仲諒週一確實打了3通電話給羅惠玲,但對話內容並無談及新生女娃的長相。

 



熊先生最後一個月 蔡東豪

2010-9-16  NM





索羅斯前拍檔德魯肯米勒 (Stanley Druckenmiller)宣布關閉旗下對沖基金,並退出投資界。德魯肯米勒是對沖基金界最成功人物之一,92年策劃狙擊英鎊,為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大賺 十億美元,名震全球,被認定是令英倫銀行破產的劊子手。十年前,德魯肯米勒受不住工作壓力離開量子基金,之後管理自己和少數客戶資金的對沖基金。

外 界分析德魯肯米勒收山的原因,是過去一段時間他管理對沖基金的投資回報並不理想,今年回報更是負5%,令他沮喪,無法繼續承受壓力。傳媒紛紛發出忠告,一 代投資大師也掌握不到缺乏方向的大市,投資者應引以為鑒。投資者在任何市況都要小心,任何時間都要量力而為,藉着德魯肯米勒收山的新聞,我較有興趣談論 的,是工作狂能否停下來。

首先,德魯肯米勒真的收山?他今年57歲,這代人的57歲等於上代人的47歲,甚至37歲,論體力,德魯肯米勒仍 處盛年。我相信大家一定遇過(或者閣下就是)一些永不言休、永不說不、永遠在作戰狀態的工作狂,這些人無時無刻生龍活虎,世界就在掌握之中,我們做不到 的,他們做得到。他們有一套應付壓力的方法,成就自然比平常人高。我們不會替這些工作狂承受壓力而擔心,因為壓力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反而壓力一下子消 失,他們或會應付不來。

工作壓力可跟對沖基金相提並論的職業,是美式足球教練,他們管理複雜的團隊,心情時時刻刻受賽果影響,大上大落。美 國大學足球界一代宗師,阿拉巴馬州大學足球隊教練Paul Bear Bryant(綽號熊先生)任教至80歲退休,他任教練五十年,本無退意,退休只是外間認為他年紀太大。他退休後一個月心臟病發逝世。對大部分人來說,退 休對身體或有好處,但對工作狂,退休可能是凶兆。

傳媒引述德魯肯米勒的訪問,德魯肯米勒的朋友邀請他十月到蘇格蘭打高爾夫球,他考慮到十月 是傳統上市場最波動的月份,因此婉拒出席。朋友指他已是億萬富豪(德魯肯米勒身家逾三十億美元),竟無法放幾天假去打球,他一定是瘋了。傳媒認為這件事令 德魯肯米勒認真思考人生的意義,是他決定退休的導火線之一。

 

德魯肯米勒不是第一次退休,十年前他帶領量子基金打科網泡沫這 場仗,其間跟家人到佛羅里達州度假。所謂放假,實在電話不離手,不停指揮基金運作。今年出版以對沖基金為題的《More Money Than God》記載了這件事,德魯肯米勒當時覺得自己的生活已到了連工作狂也不能接受的地步——「I am tired, exhausted. I just can't do it.」他向索羅斯攤牌,宣布離開量子基金,轉為打理一個規模較小的對沖基金。問題是,工作狂的世界裡沒半速前進這回事,而全速前進的結果很可能是成功。 工作狂的工作目標是求勝,未必是求財,德魯肯米勒離開索羅斯的時候已經是億萬富豪,他的生活低調,搵錢對他來說可能是一張積分表,記錄了贏輸。德魯肯米勒 一日留在這舞台,他就全力以赴,因為不願輸。

德魯肯米勒最令人佩服的事跡,我認為不是打垮英倫銀行一役,而是科網泡沫期間量子基金反敗為 勝,《More Money Than God》有詳盡記載。德魯肯米勒不相信空洞無物的科網股,他一開始就沽空,但科網股越沽越升,量子基金因而錄得龐大虧損。德魯肯米勒仍然不相信科網股,但 他知道自己錯了,於是找兩個對科網股深信不疑的年輕基金經理回來,由他們主導,掉頭買科網股,為量子基金反敗為勝。工作狂的自尊和自信有異於常人,不過德 魯肯米勒懂得在不服氣下承認錯誤,難度極高。

德魯肯米勒不單是工作狂,也是投資奇才,活在這生活節奏的人能否真正退下舞台,這是我的疑問。 幸運的話,入行的時候有前輩指導,不過退休永冇得學,全靠自己摸索。德魯肯米勒能否把投資上的過人本領發揮在自己的退休工程?我不大看好,因為投資是一件 太有挑戰性的事情,退休生活中找不到合適的取代品。我在想,熊先生去世前一個月是怎樣過。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一个投资者的成长——读巴菲特的信(1)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9095/

  最近正在读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从1957开始。当时巴菲特还只是一个27岁的青年投资者,仅有两年正式的职业投资经验。1954-1956年,巴菲特曾经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在那之前,巴菲特提出免费给格雷厄姆工作,但遭到了拒绝。他给股东的信忠实的记录了一个投资者成长的历程。      在1957-1961年的信中,有几段话吸引了我的注意:      基金的目标      “My continual objective in managing partnership funds is to achieve along-term performance record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Industrial Average. I believe this Average, over a period of years, will more orless parallel the results of leading investment companies. Unless we do achieve this superior performance there is no reason for existence of the partnerships.”      “我管理合伙基金的一贯目标是取得优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长期业绩。我坚信这一平均指数在长期将与领先的投资公司的业绩相类似。除非我们取得这样优异的业绩,否则我们的合伙基金没有理由存在下去。”    
(1960年给合伙人的信)    
 
巴菲特最初的目标是长期业绩超越指数。这个目标至今没有改变。
     如何获得超越市场的业绩    
“However,I have pointed out that any superior record which we might accomplish should not be expected to be evidenced by a relatively constant advantage in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Average. Rather it is likely that if such an advantage is achieved, it will be through better-than-average performance in stable or declining markets and average, or perhaps even poorer- than-average performance in rising markets.”
   “但是,我曾经指出,即使我们可能取得优秀的业绩,这也不能证明我们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优势。如果我们获得优势,也是通过在平稳或下跌市场中超出平均的业绩,在上涨的市场中获得平均业绩,甚至有可能是逊于平均的业绩而达到。”
    (1960年给合伙人的信)
    巴菲特告诉自己的合伙人,自己超越市场不是持续稳定的超越,具有稳定的优势,而是在市场不好时超越,在市场狂热时表现一般,甚至逊色。换句话说,战胜市场不是多赢,而是少输。       
 
衡量业绩的标准
     “I believe in establishing yardsticks prior to the act; retrospectively, almost anything can be made to look good in relation to something or other.    
I have continuously used the Dow-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as our measure of par. It is my feeling that three years is a very minimal test of performance, and the best test consists of a period at least that long where the terminal level of the Dow is reasonably close to the initial level.    
While the Dow is not perfect (nor is anything else) as a measure of performance,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widely known, has a long period of continuity, and reflects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the experience of investors generally with the market.”    
“我坚信在行动前制定标准。因为事后再看,几乎任何事情,相对于某些其他事物,都能显得很好。      
我一直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作为我们衡量的基准。我感觉三年是检验业绩的最短时间。最佳的检验至少要包括三年的时间,而道琼斯指数的终值与初始值相当接近。     
虽然道琼斯指数并不是衡量业绩的完美指标(任何事物都不是),但这个指数有着广为人知,长期的连续性,以及相当准确的反映了市场投资者情况的优势。”      
(1961年给合伙人的信)      
巴菲特选取指数是为了有一个公平的标准。而且,他认为要评价投资业绩最少要三年的时间,而且最好是在这段时间里市场持平。这样才能体现出投资的真实业绩,而不是短期运气,或者随着市场水涨船高。     
保守的投资   
“Many people some years back thought they were behaving in the most conservative manner by purchasing medium or long-term municipal or government bonds. This policy has produced substantial market depreciation in many cases, and most certainly has failed to maintain or increase real buying power.     
Conscious, perhaps overly conscious, of inflation, many people now feel that they are behaving in a conservative manner by buying blue chip securities almost regardless of price-earnings ratios, dividend yields, etc. Without the benefit of hindsight as in the bond example, I feel this course of action is fraught with danger. There is nothing at all conservative, in my opinion, about speculating as to just how high a multiplier a greedy and capricious public will put on earnings.”      
“True conservatism is only possible through knowledge and reason.”      
“多年前很多人认为购买中期或者长期政府债券是最保守的做法。这种方式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而且肯定无法保持或者增加真实购买力。     
由于意识到通胀,甚至过于担心通胀,很多人认为他们不顾市盈率、股息率等指标购买大型蓝筹股是保守的做法。即使不考虑过去债券的例子,我也认为这种做法充满危险。在我看来,投机毫无保守可言,投机只不过是猜想贪婪而变化无常的公众能给盈利多高的倍数。”      
“真正的保守惟有通过知识和理性才有可能。”     
(1961年给合伙人的信)      
 
50年前的忠告同样适合今天的人们。不顾租售比,不考虑价格买房的人并不是在通胀条件下进行保守的保值投资。预期房价不断上涨,其实就是预期贪婪而变化无常的公众将给房子支付更高的价格。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