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董秘那些事兒——諫臣、忙人和職業經理人

http://www.xcf.cn/jpdm/xwbd/201303/t20130308_415929.htm

  前陣子落下帷幕的奧斯卡評選是對電影演員最華麗的詮釋,而在年初的國內資本市場,不少上市公司的董秘也遊走於各大機構組織的董秘評選活動,歲末年初的董秘評選熱鬧非凡。

 

  然而,從近些年媒體和投資者對於董秘的各類爭議話題來看,董秘在這部熱鬧的資本大片裡,出鏡率極高,卻似乎仍舊是一名「資深配角」。以下的幾個爭議話題或許都能從處在「角色之惑」的董秘身上找到影子。

 

  諫臣還是秘書長?

 

  近期,在雪球網上流行著這麼一篇「連載故事」:《也來談談「董事會秘書」這個行當》,據文章內容介紹,該文的作者「西風問道」此前做過三任公司董秘。他一邊吐槽與私募股權投資(PE)的殘酷博弈,一邊也在唏噓自己和公司大股東的信任危機,字裡行間透露出這位前董秘內心的辛酸。他在文中提及了在一次風投項目合作中,老闆和財務總監繞過該董秘,直接與另一家PE合作,在勸說無效後只能喟嘆自己像是一個無奈的「諫臣」,而他也確實預見到了這場合作最後失敗的結局。

 

  董秘是否應該成為顧全大局、敢於向大股東勸諫的諫臣?從有關法規對於董事會秘書的要求來看,這是理所應當的。但諫臣並不好當,隨著董秘越來越成為公司高管層中重要一環,其在諸多事務上或多或少會與大股東產生摩擦,如去年上海金陵前董秘陳炳良的「被輪崗」事件,逼的陳跳出來揭老東家的短,管理層之間的矛盾驟然公開化,這場風波也對現行上市公司治理下的董秘製度設計提出了挑戰。

 

  董秘被迫當諫臣也和董秘自身在公司管理層中的地位有關。在不少上市公司中,尤其在大量由民營企業改制的上市公司中,董秘被單純地視為收發文件、佈置會場的一般性秘書。如此,不少董秘在公司經營管理中存在缺位,缺乏話語權,甚至會出現如上文所說的「進諫」現象。基於此,業內出現了對於董秘稱呼的討論,比如「董事會卿」、「董事會秘書長」等,中汽協上市委秘書長、福田汽車董秘龔敏此前就提出將「董事會秘書」修改為「董事會秘書長」,他認為,通過設立區別於「秘書」的「秘書長」稱謂,既可以提高董秘的地位和威信,消除非專業人士對該職務的誤解,也能更好地發揮其在公司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董秘很忙

 

  諫臣的定位,或許對於董秘來說或許不能定論,但起碼夾帶著輿論對其工作的褒獎和期許,不過在現實的工作生活裡,董秘是一個大忙人。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媒體,在撥通董秘辦電話欲諮詢或者採訪董秘的時候,經常會得到「董秘在開會」、「董秘出差了」等種種回答。去年至今,不少輿論話題都聚焦在董秘們究竟在忙什麼?

 

  這些輿論指責的背後其實還有很多董秘言不由衷的無奈,那就是在公司角色設置上,不少董秘身兼數職。據悉,目前上市公司中職業董秘仍是少數,大部分董秘還分管公司投融資等資本運作方面的工作,有些公司董秘甚至由公司董事長兼任,對部分公司而言,這部分工作才是董秘的主要工作。在職責較複雜的情況下,非職業化的董秘往往對投資者關係的內容不太重視。上文中提到的最「忙」董秘就還身兼著公司副總經理的職務。

 

  當然,兼職公司財務總監的董秘除了會更加忙之外,還可能會有更多的管理風險,一位不願具名的上市公司董秘辦人士就認為董秘兼職財務總監相當於秘書長兼任財政大臣合二為一,讓董秘兼有財務職能對於其工作開展有便利之處,但也有可能因權力過分集中而產生一系列的道德風險。

 

  最「忙」的董秘恐怕要屬山東某上市造紙企業的一位董秘,據公開媒體報導,當時有知情人士透露,該董秘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長期處於「半休假」狀態,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公司,僅在公司掛名,但卻一直領著高薪。

 

  職業董秘在哪裡?

 

  董秘是個「舶來品」,英美公司法上被稱作公司秘書,在香港實行的是特許秘書公會模式。與之相比,內地的董秘仍然定位在公司內部高級僱員,而不是法定聘用的代理人,與國外公司秘書直接對監管機關負責,獨立承擔責任不同,其監督公司遵紀守法的職能發揮受限。

 

  職能的受限與董秘在資本圈裡是一個「全能型選手」有關:擔當公司「對外發言人」;公司與政府主管部門「指定聯繫人」;公司與新聞媒體「窗口」;公司內部管理層之間協調人;公司資本運作參與者等多個角色。所以,前文所提及的董秘很忙,更多的還是因為目前董秘身上的多重身份,如何實現董秘的專職化、職業化成為業內討論的焦點。

 

  職業董秘也確實開始興起,不少上市企業已經將董秘的職能專職化。但職業董秘興起之餘,卻催生出了「職業董秘」:隨著董秘職位越來越職業化,董秘在上市公司供職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據《新財富》董秘生存狀態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底,357家上市公司的362位董秘辭職,分別較2010年、2009年增加37%、50%,創2009年IPO重啟以來辭職董秘人數的新高。」有評論就指出,對於IPO審批流程和人脈關係的熟悉,讓職業董秘們越來越受到擬上市融資的大股東大老闆的青睞,高流動性一方面讓職業董秘身價飆漲,一方面也容易培育造假上市的土壤。

 

  前述董秘辦人士也認為:「企業要通過IPO行政審批才能逐步實上市融資,擁有IPO流程經驗和人脈資源的職業董秘自然成為融資企業的香餑餑,基於此,自然會有不少董秘不以職業化為己任,而是鑽IPO政策的空子,繼而引發利益尋租。因此,一方面應給予董秘相匹配的高管地位和薪酬,避免讓其掉入錢眼裡,一方面也要設立相匹配的責任義務,加強監督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