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彭淮南阻升匯率 唯一民營外匯經紀商受惠 元太交易暴增 肥了北京政協委員

2011-1-10  TWM




受到央行尾盤作價影響,台北外匯經紀商價格波動劇烈,不少匯市交易員,乾脆改在元太外匯經紀公司下單。具官方背景的元太大股東鄧予立,意外成了央行阻升下最大的受惠者。

撰文.歐陽善玲

新 台幣升值壓力大,央行總裁彭淮南每日上演「尾盤作價」戲碼,雖然有效悍衛新台幣收盤匯率維持在三十元以上,但卻引來「央行版匯率失真」之議;相對的,唯一 民營外匯經紀商──元太外匯經紀公司,則因匯率價格被認為真實性較高,近來成交量激增,成為央行阻升新台幣下的意外受惠者。

引人側目的是, 這家受惠公司,背後有位來頭不簡單的大股東。據資料,元太外匯經紀公司董事會中,香港亨達集團擁有四八○萬股,握有二席董事,其中身兼香港亨達集團主席的 鄧予立占有一席。鄧早期在香港外匯市場有「外匯高手」之稱外,目前也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因此,彭淮南強力阻升新台幣,卻意外肥了北京官員。

早在一九七○年代,鄧予立即在香港中銀集團旗下銀行任職並接觸外匯,九○年決定自行創業,成立亨達集團,主要從事外匯業務,並於九八年與和新汽車共同出資,在台成立元太外匯經紀公司,成為央行外匯局特許的「唯二」外匯經紀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民營外匯經紀商。

雖然成功取得特許經營權,但過去十餘年來,元太在國內外匯市場始終只能算是「小配角」。

在台苦心經營人脈與形象

銀行外匯交易員表示,具官方背景的台北外匯公司相對具有代表性,「央行公布的匯價即是來自台北外匯公司」,且流動性較佳,因此平時下單都以台北外匯為主、元太為輔,兩者交易量其實差距頗大,元太約占台北成交量四成左右。

相較於元太「不成氣候」的業務量,鄧予立本人近幾年來則是在台灣快速建立政商關係。在他的部落格相簿中,貼出他與總統馬英九、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行政院副院長陳冲等人合照,高調顯示他的政治人脈。

在 實際動作上,二○○一年納莉颱風重創台灣,鄧予立立刻捐了幾十艘橡皮艇、大量物資支援救災。○四年,馬英九還在台北市長第二任期內,鄧也透過管道贊助大稻 埕碼頭的「煙火慶光復」活動。之後,舉凡台北元宵燈會、煙火音樂節,鄧都慷慨捐助,因此能與不少政治人物維持不錯關係。此外,他也曾在台灣出版兩本著作, 為自己的知名度與形象加分不少。

但在苦心經營人脈與形象之餘,關於鄧予立或亨達集團在台違法吸金、詐騙等負面爭議,近年來時有傳聞,惟截至目前,均無法證實鄧予立直接相關。

如今,元太業務量有所起色,對這位北京政協委員來說,也算是一樁美好的意外收穫。

鄧予立

出生:1950年,香港現職: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亨達集團主席、元太外匯經紀公司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1

昔日「外匯炒手」 空降彰銀新總座

2012-10-15  TCW




十月四日,財政部緊急宣布,由合庫證券董事長唐楚烈接任彰化銀行總經理,毫無公股行庫經歷的唐楚烈閃電空降,不僅讓金融界一片譁然,也引來彰銀工會反對聲浪。

這更是公股銀行史上第一遭,財政部在四個月換三位彰銀總經理,而且一個比一個更引發彰銀內部與外界爭議。

陳允進,最短命總座

不到三個月,因操守下台 此次事件的導火線,來自十月四日閃電請辭彰銀總經理的陳允進。

就在陳允進請辭前一個星期,他被某財經週刊喻為「彰銀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座」,但早在陳允進的報導刊出前兩天,陳允進就被財政部公股小組找去開會,當面要求陳允進簽下辭呈,而當時唐楚烈就已經出現在接替陳允進擔任彰銀總座的名單上,而陳允進也從彰銀「最年輕的總經理」,不到三個月,變成彰銀史上「最短命的總經理」。

陳允進被要求請辭,是因為他遭到檢舉函質疑個人操守有問題,然而,早在今年一月,財政部已接到檢舉函,還曾向彰銀查詢真相,甚至在圈定陳允進之前,也曾接到彰銀內部稽核調查報告,最後卻仍通過這項任命。

直到陳允進七月上任後,金管會再次接到檢舉函,重新展開調查,認為陳允進行為有瑕疵,財政部才亡羊補牢,趕緊換下陳允進。財政部處理陳允進的過程之草率,已經讓彰銀內部員工感到相當詫異與不解。

沒想到,令彰銀員工更傻眼的,是繼任陳允進的人選。

唐楚烈,最外行總座

來自投銀,被視陳沖人馬 彰銀目前是公民共治,台新金是僅次於公股的第二大股東,董事長由台新金派任,總經理則由公股派任。而總經理從內部擢升,是民股、公股及員工間三方長期的默契。

目前彰銀有四位副總經理,台新金派任的賴昭吟早被排除,現任發言人施建安則是在上一次與陳允進共同進行內升評比時落選。財政部次長曾銘宗指出,另外兩位副總經理才剛升任,而上一任總經理陳允進已是內升,因此這次決定向外借才。

過去,公股行庫派任的總經理,不外內升,或從別家公股行庫調任,以達到培養與拔擢人才目的,但唐楚烈不曾在公股行庫歷練過,就能夠從資產規模僅三十一億元、成立不到一年的合庫證券,獲得財政部賞識,空降到資產規模達一兆六千萬元的彰銀,讓外界不解財政部向外借才的標準。

雖然畢業於政治大學銀行系,但唐楚烈長期從事交易員工作,經歷主要是在投資銀行和證券,對於彰銀主要的放款業務並不熟悉。翻開唐楚烈的資歷,換過的工作如走馬燈,待過的單位超過十根手指頭,讓彰銀工會理事長黃水泉直言,他「一直跳來跳去」,非常不穩定。

唐楚烈最早是外匯交易員,待過的外商銀行包括花旗銀行、信孚銀行、華友銀行和漢華銀行等。在花旗銀行時期,唐楚烈曾在商業銀行教父陳聖德麾下,唐楚烈在市場上殺進殺出,甚至大膽與央行對作,曾被央行列為「外匯四大炒手之一」。

離開外商銀行之後,唐楚烈轉進證券業,出任群益證券副總經理,待過債券部和自營部。○八年十一月,陳沖出任永豐金控董事長時期,延攬唐楚烈出任永豐金控財務運籌事業群總經理,負責財務投資。因此金融界把唐楚烈形容為陳沖人馬。不過,唐楚烈在永豐金也待不長,○九年七月底就離職,快進快出的職場風格,充分展現了「交易員個性」。

直到去年十二月合庫金控成立後,新設證券子公司,唐楚烈被任命為合庫證券董事長,才首次跨足公股行庫。唐楚烈擅長財務投資,但三商銀(彰銀、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之中,唯獨彰銀沒有金控資源,既沒有證券,也沒有產險或壽險,交易員出身的唐楚烈似乎難以大展長才。

林維樑,最坎坷總座

退休或留任,被改來改去 財政部派任的最近三任彰銀總經理中,唯一沒引發爭議的是在今年六月一日才退休的前任總經理林維樑。原本,他在去年九月一日,就該屆齡退休,只是當時,財政部正在準備去年十一月的彰銀臨時股東會改選,為了怕影響今年一月總統大選選情,林維樑的任期被延長三個月。

沒想到臨時股東會後,彰銀召開董事會改選董監事,原本要通過林維樑繼續擔任總經理的議案。但開會當天,彰銀卻突然被財政部告知,將提名另一家公股行庫總經理擔任總座,彰銀董事會只好臨時撤銷議案,而措手不及的林維樑開完會後就開始打包,準備走人。

「本來林維樑已經叫來一台卡車準備把他的東西載走,結果,到了傍晚六點多,財政部卻來電告知,由於作業來不及,又讓林維樑繼續做下去,而且一路做到今年六月。」一位彰銀內部人士透露,一天之內,財政部決策大翻轉,派任公股總座的草率程度令人咋舌。

百年老店彰銀四個月內三度更換總經理,財政部處理公股人事的反覆不定,等於拿全民資產開玩笑。

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唐楚烈,比陳允進還年輕四歲,他一上任,等於打破陳允進的紀錄,成為彰銀史上「真正最年輕的總經理」,只是引來彰銀工會反彈的他,能夠待得多久?後續值得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78

「藏匯於民」與外匯再融資機制的建立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11/100481795_all.html#page2
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委託貸款辦公室的建立,是多年來中央銀行所提出的「藏匯於民」策略的具體化,實際上屬於一種外匯再融資機制——外管局(央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外匯融資,商業銀行再向企業提供外匯融資。如同當年的支農再貸款一樣,由於是體現政策意圖的再融資,一般再融資利率普遍較低。

  恰恰在該機構成立前後,美聯儲連續推出第三輪和第四輪量化寬鬆。這意味著人民幣升值預期將得以再度強化,所以,即使是2.5%左右的外匯回報要求,但如果人民幣走出若干個漲停板,資金使用者的匯兌損失將遠高於其融資成本,彼時,恐怕這一再融資機制乏有問津者。

  於是,問題演變為:「民不喜匯,奈何以匯誘之」?即我們應如何進行機制設計,推動外匯再融資機制發揮作用?

匯兌損失的分擔機制

  一般而言,如果預期完全一致,市場就會消失。比如,大家都預期某個產品必然漲價,則賣家會惜售,買家求之而不得,故成交量為零。當前的問題即在於連外管局都預期人民幣匯率必然升值,你是不可能把一堆破爛(美元)賣出去的。無論是主權財富基金還是再融資機制要發揮作用,首當其衝要解決匯率風險承擔問題。

  在一致性預期下,正確的設計似應如下:

  第一,由央行承諾對匯率風險實施保險。假如人民幣不可交割遠期市場價格(NDF)所反映的是一定期間的匯率走勢預期,那麼,央行完全可以對該匯兌風險實施保險。簡言之,假設市場反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未來一定時間升值5%,則央行可以在該時間段內按5%以內的匯兌損失給予補償。這無非就是啟動基礎貨幣投放機制,但保險的神奇性即在於此——保險會平抑人們的恐慌,這往往會導致更少的人以外匯來「擠兌」央行印鈔。

  第二,外幣之間的匯率風險由企業承擔。由於企業在不同地域從事投資,故幣種必有差異。按照商業性原則,這一匯兌風險顯然應由企業承擔。當然,除了人民幣兌美元幾乎肯定升值,其他各幣種間匯率往往是雙向波動的——這既取決於這些國家的基本面因素,也取決於貨幣政策。比如,一旦各國都跟隨美聯儲印鈔,我們就不能肯定美元兌這些國家貨幣匯率的升貶。反過來,恰恰因為存在雙向波動預期,企業是可以通過各種衍生品交易完成低成本套期保值的。

  在機制設計上,如果確認上述兩條,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和再融資機制應該都會比現在更加活躍。

孤獅還是群狼

  第二個問題隨之產生——如果我們實施匯率風險分擔機制實操,主權財富基金自然更加活躍,何不把更多的外匯儲備切割給中投公司經營,何必捨近求遠搞再融資機制?做一比喻,主權財富基金是一隻孤獅,單筆投入大、轉身慢,只適合戰略性投資,故而貌似強大,但很容易為人設一陷阱生擒之。從績效看,會形成零和博弈,別人掙錢我被算計。再融資機制則不然,有如群狼,數千億美元雖為龐然大物,一旦分割為眾多較小的單筆融資,則多元化投入會導致要賺一起賺、要賠一起賠的局面。當然,如果投資得法,還可能出現中資機構在海外盈利能力更強的現象。

  一是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的大筆投資失敗教訓值得記取。如三井購買埃克森大廈,三菱購買洛克菲勒中心;索尼購買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松下購買米高梅-環球公司等。巨大手筆之後是同質化競爭,以及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性的虧損。筆數多、個頭小起碼看起來更加安全——至少跑得快。

  二是我們已經積累了面向實體經濟部門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從1993年起至今的農村合作基金會風險、城市信用社風險、農村信用社重組、融資租賃和信託公司整頓,都曾經涉及一群高風險操作型金融機構的不審慎經營問題。通過商業銀行的風控和內控機制建設,不良資產總量、增量和不良資產率的全面降低,意味著只要按遊戲規則辦,我們實行面向企業的外匯融資不見得會造成比當前更糟的局面。

  三是主權財富基金面臨的配售制。實際上,目前外匯儲備經營和交易是一種遠離經濟學完全競爭市場假設的領域,所以其效率較低。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外匯儲備經營和主權財富基金因其交易大宗性,往往具有定向交易、配售等特點,所以根本不能也不應該用單純的盈利性來衡量。更直接的一個問題是,就算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我們的外匯儲備經營用外幣計價獲利頗豐又如何?很可能我們並不能把這種購買力變成現實,因為我們面臨配售制。因此,如果實行再融資,至少意味著我們的眾多企業利用外匯進入了一個更具競爭性的市場,即我們至少可以買一些企業真實需要的商品、技術和資產。

再融資形式的多樣化

  最後需要思考的一個技術問題,是外匯再融資應該是固定收益還是浮動收益。簡單地說,是外管局借錢給銀行和企業用,還是外管局面向金融機構辦理委託或信託投資更優越?

  要理解這個問題,必須首先解決外匯儲備經營的根本目標問題。

  第一,如果從外匯儲備在適度風險下的保值增值出發,外管局自己經營並主要持有主要國家主權債並無不妥,何必勞師襲遠,以甚至更低的回報率來實行外匯再融資?根本目的還是實體經濟需要。如果外匯儲備經營的戰略目標性更強,盈利性是次要目標,那麼再融資優於信託經營,因為前者更強調根據企業海外經營或佈局需要實行對外匯資金的自主經營,後者則更強調收益率——這似乎是很多學者願意指責外管局的地方,也恰恰是外管局最委屈的地方。既然外匯儲備是中國企業造就的,那麼以低的再融資利率向企業讓利,不也符合讓利於民的政策初衷嗎?

  第二,從外匯儲備多元化經營的角度出發,未來擴展再融資到更為廣義的固定和浮動收益資產組合不失為發展方向,畢竟,同時給儲備資產經營者、金融機構和各類實體經濟部門以金融品種選擇權,肯定優於單一的交易模式。

  作者為廣東金融學院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45

外管局研究用外匯儲備投資美國房地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220

一週前,據華爾街見聞報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已經在紐約第五大道設立新的辦事機構,招聘了約有十幾名工作人員,其投資主要專注於私募股權,房地產,和其他另類資產,希望分散對美國政府債券的投資。

中國加大對美投資領域似乎又有新的發展,彭博社引述兩名直接瞭解情況的消息人士稱,中國正在研究把3.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部分投資到美國的房地產市場。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在發現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復甦現象以後,中國外管局已經開始研究這個問題。中國可以買入房產、投資房地產基金,還可以購買房地產公司的股權或債券。外匯儲備投資的安全問題將被放在首位,但消息人士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表和細節。

美國房地產市場在經歷5年的價格下跌以後,今年一季度,美國獨戶房子(single-family homes)在89%的美國城市都出現了價格上升。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在5月9日發佈的報告顯示,150個美國都市圈中的133個,房屋銷售價格中位數出現了上漲。

外管局並沒有馬上回應彭博社通過傳真提問的問題。

2007年成立的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為了給中國部分外匯儲備尋求更高回報,正在增加穩定回報的資產,包括投資美國基建和房地產。時任中投主席樓繼偉在今年1月香港一個論壇上表示,中投正削減對美國債券的過度依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61

中投的掌門人難題 為3.4萬億外匯儲備尋找「操盤手」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919

要為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找到合適的總操盤手,這是個難題,難題之難在於其既是人事問題,更涉及匯率改革路徑。

2013年5月27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在其官網上公佈,國務院於2013年5月17日決定曾任華融副總裁、工行副行長的李曉鵬任中投監事長,免去金立群中投監事長職務。

不過,中投的董事長一職至今仍然空缺,近日境外媒體《金融時報》報導了中投公司目前的難題——難以物色到一個合適的董事長人選。

作為國際上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董事長一職簡直就是中國3.4萬億外匯儲備操盤手的代名詞,責任重大可想而知。董事長的人選遲遲難定,亦是中投公司處境尷尬的部分投射。

難逃行政色彩

高管的報酬水平很難市場化。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又簡稱CIC,於2007年9月29日成立,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從事外匯資金投資管理業務的國有獨資公司。該公司的註冊資本金為2000億美元,來源於財政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籌集的15500億元人民幣。公司實行的是政企分開、自主經營、商業化運作的模式;業務以境外金融組合產品的投資為主,並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爭取長期投資收益最大化。

雖然設立的初衷是政企分開、市場化運作,但是跟所有官辦的市場化公司一樣,中投也帶有濃重的行政化色彩。從高管構成上,即可窺見一斑:根據公開報導,中投公司的董事長為正部級官員,其他高管中除了寥寥幾位市場化人士之外,大多來自中央機構的高層或者國有銀行中的高管,5名非執行董事分別來自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5個部門。2名獨立董事也是財政部和發改委已經退休的高官。

這種在行政化和市場化之間遊走的機構,其高管不無尷尬。高管既然是政府官員,當然其報酬薪水只能按照行政級別,很難市場化,因此其報酬是相對較低,這為市場化聘請國際一流的投資人才製造了相當大的障礙。

對中投公司而言,人才選拔的標準並不以其投資水平高低而論,從體制內出來的幹部似乎更受青睞。

每天賺3個億才不虧

中投公司的年收益率如果低於10%就會陷入虧損。

拋開人選的難題,中投董事長的位子並不易坐。大有大的難處,中投面臨的最大壓力是每天必須掙到三個億才算不虧損,這是前董事長樓繼偉公開抱怨過的,這三個億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中投公司設立時其資本金2000億美元(當時約合人民幣1.48萬億元)是通過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募集,中投公司需要支付每年5%的利息。另外,最近幾年人民幣兌美元每年的升值幅度接近5%,加上每年5%的利息成本,中投公司的年收益率如果低於10%就會陷入虧損。

作為世界上最龐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之一,決定其投資收益除了其運作模式投資理念和能力等等之外,最為關鍵的還是國際宏觀經濟的運行,國際貨幣幣值的變動,每年保持10%以上的收益率簡直是一個超難完成的任務。所謂船小好掉頭,樓繼偉曾講到過資金規模過於龐大的難題,他寧願從200億美元做起。

不過,中投公司也算理財有道,交出的成績單看上去還不錯。2013年3月份中投總經理高西慶接受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專訪時透露,中投在過去三年內賺了400億美元。

除此之外,中投全資子公司匯金公司也通過持有國有商業銀行實現了賬面資產增值,從2007年評估的900億美元增長到目前的3000億美元。不過這部分的賬面增值與中投的境外投資沒有關係。中投為了減少外界對其政府背景的擔憂,2011年還專門成立了子公司中投國際負責境外投資,中投國際與匯金公司是平行關係。

成果來之不易,中投初涉國際市場時就開局不順。2007年中投尚未正式掛牌,就對摩根士丹利以及黑石進行了投資。這兩筆投資正趕上國際金融危機前夜,不期而至的危機導致這兩筆投資的賬面價值出現大幅度縮水。

但明眼人都清楚,最近幾年,中投公司雖然業績卓著,其收益大頭還是主要依靠子公司匯金公司的壟斷收益,其控股中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中的四大,並持有幾家大的證券公司的股權,在中國宏觀經濟景氣上升時期實現了超額收益,從而支持中投公司的報表不至於太難看。

但是,商業銀行的暴利已經不能持續,業界普遍的共識是,隨著我國宏觀經濟增速的下滑和利率市場化改革,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將會持續上升,而利潤也將持續下降,這就很難保證今後中投公司的收益將會繼續保持此前的輝煌。

根源在於匯改

央行不敢把外匯儲備直接讓中投去做投資。

另外,中投挑什麼人當家,還應考慮到中投未來的定位。

這還要從中投的資金來源,外匯儲備說起。

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比較特殊,不像其他國家外匯儲備大多來源於石油等資源出口換得的外匯,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有三個來源,一個是外匯順差,一個是境外投資,一個是熱錢。

這三個不同的來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關。尤其是境外投資和巨額熱錢,它們大多是預期人民幣必將升值,然後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中國,不僅僅獲取投資收益而且還要享受人民幣升值後的收益。

對於這些海外資金,央行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只能通過印鈔來購買這些外匯。這種行為一方面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為基礎貨幣投放的負債,一方面形成了外匯儲備資產。而基礎貨幣的投放其實是央行向居民借錢,因為這直接稀釋了居民手中貨幣的價值。

一旦預期到人民幣貶值,或者中國經濟中資產價格泡沫破裂,這些資金將迅速撤出。在這個時候央行手中如果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將會遭受人民幣劇烈貶值的風險,重演亞洲金融危機時的一幕,這是誰都不能承受的。

因此,央行不敢把外匯儲備直接讓中投去做投資,而是賣給中投,中投公司的資本金來源方式實為央行建立了一堵防火牆,但這樣也給中投的外匯儲備保值增值任務帶來了巨大的負擔。

事實上,通過這幾年中投的發展就可以看出,對中投模式可能已經有所顧慮,最明顯的標誌是中投成立後,其模式沒有成立時被市場廣泛預期的那樣推廣。

從中投公司醞釀成立的2006年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剛破萬億美元大關,到2013年3月末,外匯儲備餘額已大幅飆升至3.44萬億美元,但是中投公司的資本金額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只是2012年注入資金300億美元,而且還是直接注入美元,而不是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

當初中投公司成立時,市場上普遍認為今後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國家可能會拷貝中投模式,投資設立多個類似中投的公司,而這種設想並未變成現實,取而代之的是,外匯局自己成立公司運作龐大的外匯儲備投資,大部分投資於美國國債,只有少部分做股權投資。中投模式沒有被推廣,意味著中投這種注資模式可能並不被看好,這也就難怪掌門人難選了。

事實上,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外匯儲備價值正在縮水或者將要面臨大幅縮水的情況下,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也就是說,中投的尷尬,反映了外匯儲備管理的難題,而從本質上講,外匯儲備的形成和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直接相關。

或許眼下更重要的不是選出董事長,而是需要思考,堅持多年的人民幣匯率的漸進升值路徑選擇是否需要進行修正?到底是應該先建立健全金融市場,還是先讓匯率自由浮動從而刺激金融市場的完善?

所以,中投公司的董事長是誰,中投公司的運行模式是否持續,外匯儲備如何保值增值等等,這些難題背後,歸根到底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路徑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97

70%黃金外匯儲備縮水 委內瑞拉美元國債收益率暴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036

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在其生命中最後幾年在錯誤的時間押注黃金,隨著金價暴跌,委內瑞拉外匯儲備急劇縮水。

查韋斯此前認為,委內瑞拉應該遠離「美元的獨裁」,並在截止2012年的時間內將委內瑞拉70%的外匯儲備存貯為黃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這是所有新興市場國家中最高的佔比,是鄰國哥倫比亞和巴西的50倍。

在過去的10年中,委內瑞拉從這些黃金外匯儲備中獲得400%的收益,但今年黃金已經下跌了25%,這導致委內瑞拉央行的外匯儲備跌至8個月以來的低點,並損害了委內瑞拉償還外債的能力。上個月委內瑞拉的美元國債收益率已經上漲了62個基點,至11.84%,漲幅0.62%,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平均收益率上漲了57個基點。

「委內瑞拉的外匯儲備遭受了重創,」美銀的經濟學家Francisco Rodriguez表示,如果繼續保持現在的金價水平,「那麼你將更加感覺到委內瑞拉的支付能力正在減弱。」

上週,委內瑞拉央行的外匯儲備從去年的高達299億美元下跌至250億美元以下,即使查韋斯親手挑選的繼任者Nicolas Maduro已經削減了對進口商的美元供應,而這卻導致了委內瑞拉國內物資的緊缺,從手紙到黃油等一切物品都非常緊張。由於委內瑞拉物資短缺的情況惡化,物價以拉美國家最快的速度上漲,上個月標普下調了委內瑞拉的信用評級至8年來的最低點。

今年,委內瑞拉的5年期信用違約掉期已經上漲了377個基點,至1024個基點。根據摩根大通的EMBI全球指數,投資者購買委內瑞拉的美元國債而不是美國國債的溢價高達970個基點,是新興市場中第二高的水平,僅次於阿根廷的國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35

神秘的「四點異動」:外匯市場的操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523

2013年6月28日,美元兌加元在6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中僅用了20分鐘就暴漲0.57個百分點,完成了當月間幅度最大的一次上漲,但是隨後在一小時內又回吐了三分之二的漲幅。

同樣的波動發生在當日倫敦時間下午4點前,彭博社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時14個貨幣對的波動幅度超過了31%,一些主要貨幣對如EUR/USD其波動幅度超過了50%。

頻繁的巨幅波動同樣也發生在著名的匯率指數WM/Reuters上。許多基金經理和學者都認為這些波動的背後可能存在著貨幣交易人為操縱市場的嫌疑,他們通過操縱匯率來扭曲市場上高達數萬億美元規模的投資基金的價值。彭博社在6月早些時候就曾報導過一些交易商通過私下勾結分享市場信息,利用客戶的訂單來推動匯價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移動從而獲取超額利潤。英國FCA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他們正在審查這些指控。

擁有年外匯交易額4200億美元的Russell Investments 的老闆Michael DuCharme指出:我們當時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波動,但是時間很短,一過了下午四點沒一會匯價就回到了正常水平附近,這現象顯然是不正常的。

全球調查

全球的相關監察機構都在調查大型銀行濫用金融基準指數工具的情況。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以及瑞銀集團被查出合計25億美元用於操縱倫敦銀行間拆放款利率(Libor)的資金,5月份時還有更多的銀行因為操縱掉期基準利率(ISDAfix)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傳訊,但是涉事經紀商ICAP集團的CEO Michael Spencer表示經過內部調查之後並沒有找到相關證據。

根據彭博社的採訪中寫到,銀行裡的交易員們控制著日交易量高達4.7萬億美元的貨幣市場,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執行大量的的交易使匯價向有利於他們的方向移動,例如其中一種稱作「操縱收盤價」(banging the close)做法,即在快到收盤時大量建倉,然後在臨收盤前抵銷倉位的做法,以及「誑騙」,即交易員下達買賣指令,但在執行前取消。Michael DuCharme指出,因為倫敦時間下午四點收盤時的基準指數價格決定了他們在之前幾小時內建倉的頭寸的盈利情況,所以這刺激著交易員們去用盡辦法影響指數。一些交易員也表示他們必須在基準指數收盤前的一個「60秒窗口」內進行操作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最大限度的減少自身的風險。

指數特徵

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教授Rosa Abrantes-Metz在2008年的論文中曾寫到:

貨幣市場中的很多場景與我看過的其他市場中的情況類似,比如壟斷價格協定的影響常常在隔天就消失了...你也經常能看到巨大的價格波動集中在一天的某個時間,此時的交易量特別大,因此市場流動性很好。如果我是個監察官,我肯定會關注在這個時段發生的事情。

WM/Reuters基準指數每小時發佈一次160種貨幣的價格,對於常用貨幣則是半小時發佈一次,這決定著眾多基金經理們為他們手中的外匯頭寸將要支付的數額。而這個指數的定價是根據每半小時開始前的60秒窗口期內所有交易的中間價來計算的(不常用貨幣對為每小時前兩分鐘窗口期)。

不透明的市場

外匯市場是金融體系內最大的市場,也是監管最薄弱的一個市場,其中超過50%的交易集中於四大銀行,根據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公司(Euromoney Institutional Investor Plc.)5月所做的一份研究報告,排名第一的德意志銀行佔外匯市場交易量的15%,其次是花旗銀行也擁有接近15%的份額,隨後是各擁有約10%交易量的倫敦巴克萊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不過四家銀行都拒絕對此報告發表評論。

因為銀行可以在交易關閉之前提前收到客戶的訂單,所以一些交易員會和其他公司的同行分享這些信息,所以銀行們可以預見未來的匯率走向。彭博社在6月採訪過的五位交易員,他們表示:

銀行的這種優勢可以幫助使其客戶的利益最大化,某些交易員甚至自己也會開老鼠倉,但是具體情況不便透露。

龐然大物

Investment Technology Group 的投資分析總監James Cochrane指出:即便是微小的匯率變化也能導致投資者們數以億計的虧損,這將吞噬人們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存款和養老金。曾經只是很簡單的基準指數工具如今變成如此龐然大物,並且沒有監察機構來管理它們,這些指數每跳動一個基點都代表著天量的資金。

如果一位投資者想要在6月28日倫敦時間下午3點40分至4點左右依靠WM/Reuters基準價出售十億加拿大元換取相應美元的話,那麼他將比使用市場即期匯率少獲得約540萬美元。

 James Cochrane表示: 如果基金們堅持使用WM/Reuters基準價,那他們的投資組合會受到損失,而且這簡直就是自作自受。

向FCA的申訴

一位管理著歐洲最大的基金的經理匿名向FCA申訴,宣稱匯率一定有被人為操作。之後監管機構向包括法蘭克福德意志銀行、紐約花旗銀行在內的四大行發出了相關資料的索取通知,但是後關於續進展,FCA以及德意志、花旗的發言人都拒絕評論。

彭博社統計了14個主要貨幣對自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間的每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倫敦時間下午4點前30分鐘內出現波幅超過0.2%的情形次數,為了精確統計,這些波動必須是當日內最大的三次單邊移動之一,並且要在隨後4小時內反轉。統計結果中既有流動性最好的貨幣對如EUR/USD。也包括交易量不大的貨幣對如EUR/PLZ(波蘭茲羅提)。

注意觀察可以發現上述特定波動在一些貨幣對上表現的很常見,比如英鎊和美元之間還有歐元和瑞典克朗之間。而體現在其他貨幣對上如美元兌巴西雷亞爾、歐元兌瑞士法郎之間,這些異動平均兩年才發生一次。

指數型基金

兩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交易員表示:

這些異動在月底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證券交易和外匯之間的關聯性。在月底時有很大一部分的交易是由指數型基金發出的,他們買賣股票和債券來完成一攬子證券組合。銀行接受了基金發出的交易指令,大量的這些指令被指向倫敦時間下午4點前的「窗口時間」,那時交易量會激增,如此環境下既可以助力自己的交易,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自己的損失。

路透社和交易商ICAP都拒絕為上述提到的日期提供交易量數據。

根據Morningstar的數據,目前指數型基金管理著全球3.6萬億美元的資產,這些基金經常在月末發給銀行大量訂單,因為在每個月末他們都需要根據在各國投資的指數本月的價值變化來調整對沖匯率風險的外匯頭寸。而且這些訂單多數會被置於下午4點前的一個小時內,銀行業會同意使用基準利率指數作為交易價格而忽略之後的價格動向。

相反的情況

Melvin and Prins在《Equity Hedging and Exchange Rates at the London 4 P.M. Fix》一文中寫道:

既然主要的做市商銀行都在下午4點前知道了所有的訂單,那麼他們完全可以在有利價位預埋自己的訂單或者優先執行自己的訂單以使價格向有利自己的方向移動。

身為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世界銀行顧問的Rosa Abrantes-Metz指出:

頻發的價格異動, 特別是在月末忙碌的交易時段, 可以表明市場被人為操縱了,甚至有可能是幾家機構勾結串通所致。通常交易量比較大的時候,單筆交易對整個市場帶來的衝擊有限,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情況剛好相反,在有大額成交量時操縱市場一樣可以實現,這可能是市場出現病態的一個信號。

巨量交易

美國監管機關已經數次制裁過意圖操縱收盤價(banging the close)的公司。2010年4月CFTC以試圖操縱鉑金、鈀金期貨價格為名對對沖基金公司Moore Capital Management LP罰款2500萬美元;2012年4月以臨近收盤瞬時執行大量訂單試圖操縱原油價格為名,對德國交易商Optiver BV罰款1400萬美元。

黑石集團貨幣及固定收益部總裁Melvin及黑石集團副總裁Prins表示:銀行會因為錯誤的市場判斷而虧損,他們的利潤與所承擔的風險成正比。但是以上兩位人士都拒絕對自己公司報告以外的內容進行評論。

前任紐約黑石集團常務董事現任考文垂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 )院長Mark Taylor指出:

這種現象的部分問題集中在60秒的窗口期,這提供了一個可以大量堆積訂單的機會。通過增加基準指數更新週期比如10分鐘一次,或者日內隨機選擇60秒窗口期,我們可以儘量避免這些問題。

信託責任

摩根斯坦利分析師Paul Aston在2010年5月的一篇報告中指出:一隻追蹤摩根斯坦利世界指數的基金如果只在每月最後一個交易日4點左右交易會導致其年度收益表現比加權平均日間交易低5個百分比。

基金經理們相對來說更關係他們所追蹤的指數表現如何而忽略了最小化他們的交易成本。Russell Investments 的Michael DuCharme說道:

在可能的情況下我會儘量建議客戶不要以固定價格做交易而要注意儘量減少跟蹤誤差,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因為肩負那些託付了養老金給你的人們的期許,你有責任拿出最嚴謹的態度,做出最優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82

外匯互換——新興市場緩解本幣拋售壓力的「罌粟奶」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402

今年至今,因為市場預期美聯儲將收緊貨幣政策,多個存在經常賬戶赤字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都出現了拋售現象。

如果你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並正在努力保持經濟增長的動力,使經濟免受熱錢流動的衝擊,那麼相對於加息而言,使用互換工具或拋售外匯儲備是更有吸引力的可替代方案。

巴黎銀行認為,互換工具給大部分央行提供了更豐富的工具選擇:

...部分(新興市場)央行已經干預外匯市場,希望控制本幣的貶值壓力。然而,這次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干預外匯市場的央行都依賴其它工具,而不是拋售它們的外匯儲備,也就是通過外匯互換提供美元。

在過去幾年裡,巴西央行的國際儲備看似已經達到了最優的水平,該工具一直是巴西央行外匯干預匯率頻繁使用的工具。當巴西央行希望避免美元兌巴西雷亞爾出現巨大波動的時候,它們會選擇通過貨幣互換出售美元,或通過逆向的貨幣互換購買美元。現在,這種外匯干預措施已經被新興市場國家廣泛使用,印度和印尼都緊跟巴西央行的腳步,雖然存在一些不同。我們認為,該工具對土耳其也是可用的。

最近,印度央行就決定與該國的石油企業進行美元對印度盧比的外匯互換交易,希望支持盧比匯率。巴黎銀行解釋了其中的工作原理:

實際上,印度央行正在借美元給石油企業,而不是出售即期的美元。這對市場的即期影響是積極的,因為市場把其解讀成,印度央行已經從市場抽離了石油企業的美元需求。這些互換工具帶來的另一個(意料之外的)後果是,將擴大交叉貨幣的基礎,因為印度央行開始在市場中購買/出售外匯互換工具,可以認為是避免了其即期的外匯儲備數字下跌。而另一個未被市場定價的後果是,如果印度盧比進一步貶值,進口石油的企業可能會面對損失。如果該工具有效,印度盧比升值,來自印度央行的美元貸款在償還時可實現額外的利潤。當如果盧比貶值,那麼石油企業將要承擔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央行就要對這些互換不斷進行展期,或印度政府將不得不承擔財政打擊。在大部分新興經濟體央行中,印度央行是最不願意加息的,但這些外匯干預看起來並不足以緩解盧比貶值的壓力,因為如下圖所示,盧比仍然是表現最差的新興市場貨幣。

很容易看出,這些互換工具有點像現在的部分準備金銀行體系,那些外匯儲備不多的新興市場央行可以利用有限的外匯儲備作為「準備金」,在外匯市場上創造更多美元定價的新貨幣供應。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互換工具有效,新興市場央行將獲得相當大的收益。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會進一步放大問題,加劇市場的拋售,最終這些央行還是只能用真實的外匯儲備滿足市場拋售本幣帶來的美元需求。

而現在看起來,這些央行的命運並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更多地掌握在美聯儲的手上——美聯儲的緊縮速度將決定一切。

巴黎銀行也認為這些工具是高風險的策略:

...雖然它們的干預可能能在很短的期限內穩定外匯市場,但它們並不能解決它們貨幣貶值壓力背後潛在的根本問題——大規模的經常賬戶赤字。同時,它們最終可能將帶來不良的後果:為了填補來自外匯互換工具造成的損失,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接著主權債務被降級,這將導致更難吸引資本流入來填補經常賬戶赤字。

換句話說,這些外匯干預措施在緩解短期投機性頭寸和爭取時間解決深層經濟問題上是可用的。但長期來說,我們將看到更多來自外部的脆弱性,因為全球流動性環境的緊縮只會是時間的問題。

結果,選擇這些臨時措施的國家只是簡單地推遲了潛在的調整時機,同時冒著打擊財政狀況的巨大風險(如果這些國家最終被迫讓本幣貶值)。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可能不能收穫本幣貶值帶來的好處,還可能不得不努力應對信用降級帶來的衝擊。雖然這些情況的出現還有些遙遠,但這正是08年金融危機以後導致中歐和東歐開放經濟體增長下滑的原因——因為在必要的時候,它們沒有讓它們的貨幣貶值。現在還過早作出預測,但基於最近巴西、土耳其、印度和印尼央行的作為判斷,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速可能已經在下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19

你需要知道的全球外匯市場操縱案始末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118

見聞實時新聞隔夜報導,巴克萊將6名涉嫌外匯操縱的交易員停職。美國、亞洲和英國的監管者對多家牽涉外匯操縱的銀行進行調查。即便被罰錢罰不停的摩根大通也表示,各方監管者正調查銀行外匯交易操作。那麼,黑喂狗!下面就是那些你需要知道的答案。

外匯操縱案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從基礎說起,儘管不如股市和債市那麼主流,外匯市場卻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交易員在外匯市場上買進賣出。匯市專家說:

「外匯市場就像荒蠻的大西北,買家需小心。」

專家這麼說的部分原因在於外匯市場受到的監管相對較少,且大量貨幣交易發生在交易所之外的陰暗領域。

外匯操縱案近段時間屢見不鮮,彭博社在6月早些時候就曾報導過一些交易商通過私下勾結分享市場信息,利用客戶的訂單來推動匯價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移動從而獲取超額利潤。英國FCA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他們正在審查這些指控。

他們操縱的是什麼匯率?

被操縱的匯率指數叫WM/ Reuters:

WM/ Reuters匯率指數在倫敦時間下午4點設定,該利率被許多企業和投資者看做基準利率,因為超過40%的每日全球外匯交易在倫敦完成。這就像是24小時後的收盤價,也是個自我監管的市場。

我們以交易最頻繁的歐元/美元為例,歐/美基準指數每半小時發佈一次。該指數的定價是根據每半小時開始前60秒窗口期內所有交易的中值計算而來。如果這60秒內沒有足夠的交易量,利率就基於交易員訂單的中值來定,因此數個規模較小的交易指令可能比一個大規模的交易單帶來的影響要大。而不常用貨幣兌的窗口期是每小時前兩分鐘。

為什麼該利率如此重要?

像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一樣,WM/ Reuters基準利率是金融界外部的人使用的,許多金融界人士可能不會對此過多關注。

但該利率對全社會造成影響,投資調查公司Morningstar預計,當WM/ Reuters基準利率波動時,像社保基金和儲蓄賬戶等3.6萬億美元資金量會隨之波動。

那麼交易員如何操縱利率?

這些大行的交易員是做市商,他們為客戶或者自己銀行買進賣出。

概括的說:交易員快到收盤時大量建倉,然後在臨收盤前抵銷倉位。或者,交易員下達買賣指令,但在執行前取消。

這就是所謂的「操縱收盤價」(banging the close)。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看看操作的細節:

一名有超過10年經驗的交易員稱,如果他在下午3:30收到一筆在4點定盤時賣出10億歐元的歐/瑞指令,那麼他有兩個目標:以最高價賣出自己手中持有的歐元,並壓低歐元/瑞郎匯率,因此他可以在下午4點時以更低的價格從他客戶手中買入。

這樣他就能從參考匯率和他拋售歐元時的更高價格間獲得價差。基準利率波動2個基點將給他帶來20萬瑞郎價值的收益。

交易員說,如果他們不這麼做,將冒著使銀行虧錢的風險。

這些交易員是聰明人,還是混蛋?是聰明的混蛋,還是犯法的聰明混蛋?

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交易/金融監管。

如果你認為監管的基本準則是:1.監管者嘗試寫下法則 2.銀行想辦法繞開這些法則 3. 銀行更勝一籌。那麼你可以把這些案件稱作「風險策略」,而不是「外匯操縱」。

如此說來,這並非意外之財,交易員只不過是用一個策略降低交易風險,但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一名交易員透露,這種「操縱收盤價」並不是每次都能奏效的,首先,高頻率交易的貨幣市場太大。其次,這60秒窗口中可能有別人進來搗亂。

這是不是像libor操縱案?

Libor是由銀行預估得出的,所以Libor醜聞被市場看做銀行操縱。而外匯市場利率是基於實際報價,並非銀行預估。

不過交易員干擾利率市場,可能對我們的養老金構成影響:

美元兌加元在6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中僅用了20分鐘就暴漲0.57個百分點,完成了當月間幅度最大的一次上漲,但是隨後在一小時內又回吐了三分之二的漲幅。

同樣的波動發生在當日倫敦時間下午4點前,彭博社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時14個貨幣對的波動幅度超過了31%,一些主要貨幣兌如歐/美,其波動幅度超過了50%。

所以未來會發生什麼?

很難確切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巴克萊對該6名交易員做停職處理。少數幾個銀行可能會掏出點罰款,開除或處罰交易員。但還是有些許機會能讓犯罪活動繼續開展。

那監管者會改變WM/Reuters基準利率規則,對吧?

當然咯!然後華爾街總會想出如何賺錢的辦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58

外匯縱橫(7):外匯匯率對國際貿易的主要影響 寗零

http://notcomment.com/wp/6474

外匯匯率對國際貿易的主要影響:

  • 外匯匯率的變化影響貿易以外幣為單位的收支(交易風險)
  • 外匯匯率可以改變國家的貿易競爭力(經濟風險)
  • 外匯匯率能夠改變外國人直接投資海外的盈利能力(經濟風險)
  • 外匯匯率可以改變一間公司的綜合財務報表(匯兌風險)

大部分跨國企業,包括金融機構及中央銀行,都會在外匯市場做對冲hedging,不過就千萬唔好over hedge 囉!

如果大家記性好的話,這幾年最矚目的事件就是中信泰富Citic Pacific 的澳幣交易。話說2008年10月當時的主席Larry Yung披露,CP因「未經授權的交易」,損失了HKD15billion!這也令他下台及幾名公司高層職員resigned。

這些交易是對冲一個澳元1.6 billion的潛在收購及其資本開支,當中所用的衍生產品名叫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是當時及到現時一些大企業用作對冲/投機的外匯衍產品。但CP的澳元合同承諾購買總值高達AUD9.44billion,遠超出CP的市值四倍多!這合同迫使CP要一特定日子購買澳元對美元在0.87水平,而當時AUD/USD的水平是0.6670。

在其他國家,如巴西有家禽公司和一家水泥公司,也因為用貨幣衍生工具對冲外匯風險而損失重大。

以下幾星期,筆者會用簡單的文字給大家談談外匯101及一些流行衍生工具。

想:做外匯如打麻將,真的要有幾成LUCK,如果CP坐盤坐到今日就唔知賺幾多了。問題就出在over hedged。可惜可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