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技術聯盟對戰 棄PC闢行動運算新戰場抗Wintel大軍崛起 台廠兩邊壓寶

2010-6-14         今周刊 





後金融海嘯時代,行動運算大為盛 行的年代,過去在PC產業壟斷的Wintel不再不可被挑戰,Google、英偉達連手的抗Wintel聯軍,要用不同利基,來打破Wintel獨大的框 架,讓使用者有更多的選擇權。

撰文.賴筱凡

六月鳳凰花開,一年一度的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也正 式到來。若說年初的CES(北美消費電子展)是科技大廠概念新品的展現,那麼Computex應該就是年中正式產品推出的收成季。

不過,今 年的Computex很不一樣,因為當科技產業走過二○○○年的科技泡沫、○九年的金融海嘯,「今年,科技產業的機會更多了!」繪圖晶片大廠英偉達 (nVIDIA)總裁暨執行長黃仁勳興奮地說。

因為金融海嘯替資本市場帶來財富重新分配,更為科技產業帶來勢力版圖的移動。受到金融海嘯的 重創,壟斷PC產業的龍頭廠Wintel︹指微軟(Microsoft)與英特爾(Intel)的商業聯盟︺產業,壟斷堡壘不再堅不可破,換言之,非 Wintel的廠商機會更多。

Google加英偉達

迸出行動運算新火花

如果說, 二○○○年科技泡沫,走入蕭條的是電腦產業,最後撐過衰退期、帶領高科技產業邁向復甦的也是電腦產業。然而,○九年金融海嘯將電腦產業帶進衰退期,但V型 反轉後,這次帶領景氣復甦的,卻不只是電腦,還多了行動運算裝置(Mobile Computing),不論是今年生命力旺盛的智慧型手機,還是銷售火紅的平板電腦,都一再證明了這項趨勢。

而在這個趨勢下應運而生的,不 是別人,正是Google領軍而起的﹁抗Wintel聯軍﹂。一個是網路搜尋引擎Google,一個是繪圖晶片大廠英偉達,他們有一個相同的訴求:「使用 者可以有更多選擇。」在相同的期望下,兩家廠商之間開始出現交集,他們要證明Wintel的框架是可以被打破,微軟與英特爾更不是大到不能被挑戰。

「英 特爾是很龐大的公司,它很值得被尊敬,但不代表它就不能被挑戰。」黃仁勳話講得直接,對於英特爾、超微(AMD)與英偉達三家電腦晶片廠多年來的恩怨糾 葛,就算英特爾仍舊握有各家電腦廠的命脈,但當電腦不再單純只是電腦,當平板電腦讓行動運算迸出新火花,英特爾將不再是永遠的贏家。今年Computex 中,平板電腦大軍大大地露臉就說明了一切,Wintel不再是電腦廠的唯一選擇,取而代之的,是採用Android平台(以Linux為核心的軟體平台和 作業系統)與英偉達Tegra晶片的平板電腦。

﹁抗Wintel聯軍﹂揭竿而起,平板電腦只是第一炮,Google即將在下半年推出為筆記 型電腦量身打造的Chrome作業系統,更將是﹁抗Wintel聯軍﹂的新力作,台灣的PC供應鏈也不再只是追著微軟、英特爾跑,他們選擇的是兩邊壓寶, 所以今年的Computex格外地熱鬧,不論是﹁Wintel﹂或者是﹁抗Wintel﹂的場合,都能見到台灣PC廠、代工廠大老們穿梭來去。

回 歸中心思想:

到底使用者要的是什麼?

但要對抗Wintel豈是一件容易之事,帶領Chrome作業系統團隊,Google負 責產品管理的全球副總裁桑達(Sundar Pichai)想了想:「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目標只有一個,到底使用者要的是什麼?」從兩年多前桑達的團隊動手開發Chrome開始,他們的目的很簡 單,當瀏覽器已變成電腦使用者最重要的窗口,就該將瀏覽器變得更簡單,因而創造了Chrome;但為了能讓Chrome程式跑得更順暢、更快速,就要有更 完備的使用環境,開發Chrome作業系統的念頭,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被視為下半年電腦產業矚目的焦點—Chrome作業系統,之所以受到 市場高度關注,原因無他,就是Google推出的Android平台實在太成功。僅僅花了兩年時間,市占率在今年第一季就衝上了九.六%。同一時間,在美 國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的統計數據裡,微軟的Windows Mobile平台市占率卻掉到六.八%。桑達更直言,在部分市場,Android的市占率高達二○%,而即將接棒演出的Chrome作業系統,同樣也會有 相同的實力。

桑達是位標準的印度人,談到Chrome作業系統能否青出於藍?對比於四平八穩的專訪回應,他難得展現出十足的自信,「絕對會 (Absolutely)!」因為他很明白,在使用者為尊的新科技時代裡,消費者不再對電腦廠推出的產品照單全收,反過來,電腦廠要思考更多,到底使用者 要什麼,這也是為何桑達總把使用者經驗掛在嘴邊。

軟體、晶片巨頭地位難保

數位家庭商機成新興戰 場

同樣也胸懷扳倒大巨人夢想的,還有黃仁勳。

每年固定在Computex期間回台的黃仁勳,今年格外不同,除了安排兒子到台 灣英偉達辦公室實習外,他要談的不再是PC、超微、英特爾云云,「這次我回來,大家最想找我談的是3D、是Tegra。」黃仁勳的話透露出玄機。確實,金 融海嘯創造了產業板塊重整的機會,但英特爾在PC產業的勢力太龐大,英偉達要扳倒這個巨人,黃仁勳不打算正面迎擊,而選擇抓住新機會,從3D與行動運算的 平板電腦下手。

就在Computex開展第一天的下午,英特爾副總裁浦大衛(David Perlmutter)的年度演講上,也強打3D繪圖效用的新晶片「Sandy Bridge」,甚至直指有了這顆晶片,就不用額外加購其他繪圖晶片,等於是直接衝著3D領頭羊的英偉達而來。倒是黃仁勳聽了之後,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 「3D我們做了五年,才等到市場成熟。」相較於對手的敲鑼打鼓,英偉達寧願讓市場來決定產品價值高低。

但黃仁勳想做的事不僅僅於 此,Tegra晶片在平板電腦的成功,更是英偉達在行動運算上搶灘成功的另一例。其實,早在○八年的Computex上,英特爾就曾推出搭載在MID(行 動上網裝置)的Atom晶片,當時跟進的只有技嘉與BenQ,隨著金融海嘯襲來,英特爾的初期MID產品也幾乎都死在沙灘上。有了這樣的契機,讓黃仁勳嗅 著了機會。

當○八年會計年度英偉達首度出現虧損的時候,黃仁勳卻仍加碼研發費用,投入行動運算產品,「即使股東與公司內部反對聲浪不小,但 我還是把二○%的研發費用都投了進去。」黃仁勳的堅持,是因為他看到行動運算,這塊英特爾的﹁勢力﹂還沒全盤滲透的新利基,英偉達得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顯 然地,即使英特爾已在CPU(電腦處理器)上大舉防堵英偉達搶進市場,卻仍在行動運算產品上,被英偉達抓住了領先的好機會;從Computex上的平板電 腦中,屢屢可見的英偉達Tegra晶片,就明白Wintel框架已不再穩固。

如今,當電腦產業的競爭延燒進入數位家庭,Google與英偉 達都有志一同地看到了電視的商機。誠如三星、宏碁先後揭開數位家庭的發展藍圖後,身為數位家庭核心的電視應用,成了這些科技廠的下一個競爭重點。

不 管是高調宣布與SONY(新力)合作網路電視的Google,抑或是對電視應用虎視眈眈的英偉達,都透露出在數位家庭年代來臨後,繼電腦、行動運算裝置, 這場大戰將一路打進核心的電視應用。

不論如何,在後金融海嘯的年代,當產業龍頭地位鬆動,讓其他廠商有了更多的機會,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 的科技產業競爭一樣會非常熱鬧。

黃仁勳

出生:1963年

現職:英偉達總裁暨執行 長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經歷:巨積(LSI Logic)工程師、超微工程師

桑達

出 生:1967年

現職:Google全球副總裁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碩士、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經歷:應材工程與產品管理、麥肯錫軟體 與半導體管理顧問

巨頭失勢

抗Wintel火苗從平板電腦延燒沒有行動裝置的時代,兩巨頭獨霸市場

PC市占率

英 特爾80%

微軟91%

行動裝置帶動,平台系統百家爭鳴

平板電腦市占率

蘋 果51%

Android24%

微軟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8

移動支付從對戰到結盟

2013-12-16  NCW
 
 

 

在第三方支付的強勢進攻之下,運營商和銀行、銀聯之間不得不相互妥協。

不共同做大NFC近場支付環境,大家就都沒有機會◎ 本刊記者 覃敏 文qinmin.blog.caixin.com “去年年底,13.56MHz 成為國家標準之勢漸定,

中國銀聯與中國移動

的標準之爭告結。當時幾乎整個行業都在說,2013年的移動支付就看 NFC,2013年將是 NFC爆發元年。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 NFC 產業技術專家孫意笑對財新記者說, “結果,2013年,NFC 根本沒有爆發起來。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使用該技術進行近場支付,感應距離約15 厘米,反應時間約0.1秒。相比紅外線、二維碼、聲波等支付方式,NFC 受外部環境限制較少,被視為一種相對成熟的移動近場支付解決方案。

預期的 NFC 爆發為何沒有出現?

在遠程支付翻番發展的2013年,運營商、銀聯和銀行們都在忙什麼?

逼出來的合作

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產品規劃部總經理左明宗對財新記者稱,自己常與運營商的移動支付部門負責人一起探討業務,目前三大運營商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策略基本相同:在遠程支付上,主要是基於話費、寬帶繳費等業務逐步向外滲透;在近場支付上,則是與銀行、公交等外部機構合作發展手機錢包。

“三大運營商在通信業務上有競爭,但在移動支付產業上的競爭並不明顯。 ”左明宗認為,整個移動支付產業的盤子很大,而運營商三家合起來的份額都很小。三家運營商基本達成共識,只有採用同樣的標準,同時投入,才能更快地推動產業鏈成熟。 “預計兩三年內,三家運營商之間不會存在明顯的競爭。 ”三大運營商暫時也放下了與銀行系的爭執,選擇與銀行聯合起來做大移動支付蛋糕。中國銀聯移動支付部副總經理單長勝對財新記者表示,經過幾年探索,運營商、銀聯及銀行已經理順了關係,雙方基於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ment,可信服務管理平台)展開合作。TSM 是一套基於“一卡多應用”技術建立的“空中發卡”及應用管理平台,類似于銀行應用商店,運營商、中國銀聯、銀行、手機廠商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自建。

“TSM 平台主要存在兩種合作模式:一種是單個銀行的應用直接接入運營商的 TSM 平台,在此基礎上各種業務都可以直接討論合作;一種是運營商對接銀聯 TSM平台。 ”左明宗介紹。

另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前一種模式可以與銀行直接對接合作,後一種模式則可不用一家一家地跟銀行談判,節省了時間,但後續合作有點繞彎路。 “這就像租房子,是找房東租還是找中介租。一開始不容易找到房源時會找中介租,有手續費成本,而且日常溝通找中介總有衆多不便。 ”單長勝介紹,銀聯去年年底已經建成TSM 平台,截至今年10月底,接入銀聯 TSM 平台的銀行共15家,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上海銀行、北京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等11家全國性銀行,以及江蘇銀行、南充商業銀行、浙江農信、寧波銀行等4家區域性銀行。未來,中國銀聯TSM 平台將儘快推動所有17家全國性銀行接入,區域性銀行接入的推廣也在加速,總數很快將超過30家。

不管哪種模式,合作都基於 SIM 卡。TSM 平台對接之後,手機頁面上等於開通了銀行應用商店,用戶可以下載適合自己的銀行卡應用。這些應用將存儲到具有NFC 功能的 SIM 卡里,這樣 SIM 卡就變成了銀行卡,支持 NFC 近場支付。

2013年2月,中國銀聯與中國移動完成了首次跨行業的TSM平台對接。6月9日,雙方合作的移動支付平台正式上線,推出了“手機錢包”產品,集成了9家銀行的13個電子卡應用,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

中國電信直到今年11月才發佈 “天翼手機錢包”業務,12月23日起方可辦理。它與中國銀聯、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十多家金融機構達成了合作。

中國聯通至今未與中國銀聯達成合作。但今年10月,中國聯通推出的手機錢包已經與光大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對接。 “中國聯通與銀聯一直存在多種形式的合作,相關 TSM 平台的合作也在商談,未來合作的可能性很大。 ”單長勝說。

單長勝認為,TSM 總體而言是雙贏的合作模式。在業務上,銀聯及銀行負責金融支付交易,運營商負責管理SIM 卡及推廣;在收益上,傳統的金融服務費歸銀聯及銀行,運營商提供的增值服務收入歸運營商。未來,雙方可以探索更多的新業務,獲得的收入再進行分成。

“現在的關鍵是把平台做大,吸引更多的用戶,積極打造移動支付新入口。 ”左明宗說, “我一點都不擔心未來的商業模式,就像支付寶剛出來時不知道會做餘額寶、微信的誕生也不是為了做支付一樣,NFC 近場支付日後的商業模式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只有平台上的應用找到了商業模式,我們才能有商業模式。 ”今年6月,中國銀聯和中國移動開始在14個中心城市試點推廣 NFC-SIM 卡業務,目前試點範圍已擴至29個省分公司,並在各省份增加了發卡網點。

支付方案博弈

這並不是一場容易達成的合作。2012 年6月以前,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在13.56MHz 或2.4GHz 的移動支付標準之爭中大打出手。之後,各家又在具體的移動支付方案上角力博弈。直到今年,基於 NFC 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仍有三種:運營商主推的 SWP-SIM方案、中國銀聯及銀行主推的 SWP-SD 卡方案、手機終端廠商主推的全終端方案。

孫意笑稱,這三種方案的 NFC 天線都集成在手機上,只是安全芯片放置的位置分別在SIM卡、SD卡或手機中。

但安全芯片是移動支付的核心,其位置決定了移動支付終端的掌控權。

“在移動支付領域,誰掌握了移動支付終端意味著誰掌握了用戶。按照一般信用卡分賬方式,發卡行、收單行、銀聯三方的收單手續費分配比例是7 ︰ 2 ︰ 1,未來掌握較多用戶的玩家可能在這盤手續費蛋糕中再分一點。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移動支付業內人士說。

各方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但誰都無法單獨啃下移動支付這塊蛋糕。普天信息產業公司國際事業本部項目總監喬昕分析稱,一開始,大家都寄望于全終端的NFC 方案,結果國際主流的高端手機都在打自己發卡的主意,運營商和銀聯由於難以借此獲取用戶和商戶,自然不願意買單;銀行系想推SD 卡方案,但銀行系對手機廠商的掌控能力遠遠不如運營商,且銀行需要拿出大筆資金定制手機,面對用戶推廣起來有難度;運營商力推 SIM 卡方案,但若沒有銀行支持,拓展商戶也不易。

經過了近一年的博弈,現在終端廠商基本放棄了自己發卡的念頭;運營商、銀聯及銀行,在第三方移動支付快速成長的壓力下,天平也開始向合作一側傾 斜。

艾瑞咨詢分析師王維東介紹,2013 年是移動支付高速發展的一年,但增長主要體現在遠程支付上,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占據優勢,傳統銀行及運營商在努力轉型,但受制于架構、體制等問題進展緩慢。

“運營商很難在遠程支付上拼過第三方支付公司,畢竟後者在互聯網支付領域積累了多年的經驗,運營商的未來還在近場支付。 ”中國聯通支付公司內部人士說。

但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正在撲向近場支付。比如支付寶于2013年1月開始推聲波支付,10月已經可以支持離線近場支付,並計劃進一步向商場、地鐵、校園等場景推廣。支付寶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支付寶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用戶需要什麼樣的支付方式,我們就會提供什麼樣的方式,不分遠程、近場。

現在我們在推廣二維碼、聲波等支付方式,未來也可能推NFC支付方式。 ”在第三方支付的強勢進攻之下,銀聯、運營商不得不相互妥協,選擇了折中的 SWP-SIM 卡方案。其實運營商在這一方案中放棄了更多過去堅持的“訴求” 。改良版的 SWP-SIM 卡方案不再預先內置銀行卡,而是通過下載銀行卡應用實現 NFC 支付,如此一來,銀行卡應用完全由銀行運營,運營商無法獲取用戶的任何金融信息;同時,運營商也不再堅持做自有賬戶,畢竟自有賬戶與銀行賬戶形成直接競爭,可能吞掉原本歸屬於銀行的用戶沉澱資金利息以及一些金融業務。

“我們先要解決生與死的問題,然後才是競爭,才是商業模式。 ”左明宗說,如果不放低姿態,不開放合作,任何一方憑一己之力去做都很難。現在採用SWP-SIM 卡方案合作,獲得的用戶寄托在 SIM 卡上,他們既是銀行的用戶也是運營商的用戶,等平台成長起來之後都會獲益。

產業鏈在觀望

“今年前三季度,整個產業鏈還處於觀望狀態,只有中國移動一家運營商在推,而中國移動之前又有做2.4GHz 的陰影。 ”左明宗說。

NFC 移動近場支付的產業鏈涉及SIM 卡、終端、應用提供商、受理環境等。孫意笑也認為,無論卡商還是終端廠商,早就可以生產出支持 NFC 的產品,但廠商並沒有主動投入大規模生產,因為訂單不多,也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下游供應商覺得機會似乎還在遙遠的地方。

孫意笑透露,去年年底中國移動提出2013年要銷售1000萬台 NFC 手機,並給予160億元補貼以推動 NFC 發展。

但從手機廠商的反饋來看,它們接到的NFC 定制手機訂單遠不如預期,整體規模不超過百萬台。

中國移動的確有心無力。在中國移動內部會議上,移動支付被當作繼語 音通信、移動增值後拉動通信行業的第三波力量。中國移動一直在積極準備產品,籌劃市場推廣,一度計劃于2013年3月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基於 NFC 技術的“手機錢包” ,但這款產品直到6月9日才正式面市。產業鏈磨合緩慢就是移動“手機錢包”難產的根源。

“中國移動、銀聯早就完成了TSM 平台對接,但真正將產品照進現實,還需要與芯片、終端等進行適配。 ”上述移動支付業內人士說,由於芯片、終端等軟硬件無法滿足條件,測試的時間只得一再拉長。

左明宗認為,直至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相繼推出手機錢包業務之後,整個產業鏈才開始真正地動起來。他預計,明年將是 NFC 移動支付真正爆發的一年,終端適配和技術發展將打破現有業務瓶頸。

“目前 NFC 移動支付的主要瓶頸,一是 NFC 手機還未普及,二是用戶還沒有養成刷手機的使用習慣。此外,一些商戶或營業員不會使用受理終端,雖然我們對他們進行了培訓,但這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 單長勝認為。

運營商、銀聯的想法是,要設法帶動產業鏈快跑。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範金橋表示,今年中國移動在市場上發佈了多款支持NFC 的手機終端,2014年新上市手機也將逐步默認具備 NFC 功能。預計未來兩三年,NFC 將成為手機的默認標配,絕大多數用戶也將更換帶有 NFC 的 SIM 卡;在受理環境上,中國銀聯加快了對 POS 終端的改造,已經建成示範商圈120個,累計改造 POS 終端147萬台;在應用場景上,無論銀聯還是運營商都在努力拓展商戶,譬如與電影院、麥當勞、超市、公交等合作。

“不過,現在的效果還非常有限,一般都是運營商通過贈送話費、打折券、小禮物等來吸引用戶。即便這樣,很多拿著 NFC 手機的用戶也還是不用,因為沒這個習慣。 ”孫意笑無奈的說。

孫意笑認為,現在芯片、終端等廠商在產品研發、生產上處於跟隨狀態,看著運營商、銀聯動了才會跟著動一動,不如以往積極。受限于產業磨合,使用 NFC 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完全釋放仍需時日,譬如支付寶早就研發了基於NFC 的近場支付應用,但也一直在等待推出的時機。

運營商和銀行系的合作也在尋找新方案。喬昕介紹,2012年底業內已研發出雙界面 SD 卡方案,將 NFC 天線、安全芯片集成在 SD 卡里,不需要更換手機,只需有 SD 卡槽就可即插即用。

經過一年測試,目前該方案已通過央行檢測,六家供卡商獲得供卡資質,可以付諸商用。 “很多銀行對這種方案感興趣,建行、工行很快將針對該方案進行智能SD卡招標。 ”喬昕說。

單長勝表示,銀聯 TSM 平台是開放的平台,同時支持 SD 卡、SIM 卡、手機,允許銀行、公交公司、手機廠商等各個層面的合作伙伴接入。

不過,SD 卡方案也存在不足。左明宗認為,從物理層面上,SD 雙界面卡只是不需要換 SIM 卡,但仍需換專 屬的 SD 卡。現在很多手機並不支持SD 卡擴展,比如蘋果手機。此外,SD 雙界面卡對手機的兼容性也有一定的需求, “是不是所有的 SD 卡槽都支持這

種特製的 SD卡?”

事 實 上, 運 營 商 仍 心 存 “夢想”——未來的移動支付應實現對綜合賬戶進行管理,將移動支付當作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通過創造更多的O2O (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激發通信用戶的活躍度,提供後續包括金融服務在內的綜合性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906

阿里騰訊對戰移動電商

2014-03-10  NCW  
 

 

競爭的關鍵將在於,誰能更快更多地拓展應用場景,率先培養出用戶習慣 ◎ 本刊記者 朱以師 文zhuyishi.blog.caixin.com 打車大戰硝煙猶在,阿里與騰訊的新一輪大戰又一觸即發。

這次的主戰場在移動電商。

2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給員工發出內部信,稱「移動電商必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領域」 ,2014年,阿里巴巴要 「ALL IN 移動電商」 ,全面從雲打到端,快速建設移動電子商務的生態系統。

與之相配合的是,阿里集團宣佈從3月1日啟動 「手機淘寶3.8生活節」 ,與上千家線下商戶合作,包括百貨商場、品牌專櫃、電影院、KTV 和餐廳,聯手為手機淘寶的消費者提供優惠,可以3.8元購物、吃飯、看電影、唱歌等。同時,還有近萬家線上商舖也會給手機下單的用戶提供特別價格。

騰訊也在加快進度。3月4日晚間,微信官方正式宣佈,此前處於內測階段的微信支付接口,即日起對通過微信認證的服務號全面開放。初期,微信支付面向綜合商城、服務鞋包、運動戶外、美妝用品、數碼家電、母嬰、圖書等20 個類目的實物電商開放;未來微信會根據平台的運營情況,再考慮向其他行業逐步開放。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備受關注的本地生活服務類商戶不在此次微信支付開放申請的類目之中。

今年2月,支付寶宣佈全面停止受理微信場景下的支付接口申請。同時,支付寶會逐步清理已經通過申請的微信商戶。更早之前,淘寶和天貓封掉了來自微信的跳轉鏈接,微信也封掉了 「來往」等應用的分享接口。

阿里巴巴正盡力阻止用戶在微信平台上形成購物消費的習慣;騰訊則試圖 在阿里巴巴的電商生態體系之外,基於微信,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移動電商生態。戰爭不可避免。

在正面戰場之外,阿里巴巴和騰訊 還在另一條隱秘戰線暗自角力,即通過收購、入股或聯盟的方式,拉攏更多的合作夥伴,共同構建移動生態圈。一個接一個的併購交易或傳聞,不斷由此而生。騰訊入股大眾點評,騰訊戰略入股京東商城;阿里巴巴入股奇虎360,阿里巴巴欲聯合軟銀收購 Line 等等;視頻領域也在成為下一個交匯點,阿里巴巴入股華數,阿里巴巴、騰訊與優酷土豆……有些交易已經成真,有些則仍在談判。用優酷土豆CEO 古永鏘的話說,「互聯網現在誰不在談?」

阿里巴巴尋找自己的節奏

2014年春節期間, 「微信紅包」走紅,超過800萬人參與。馬雲在來往 「扎推」中將其比喻為 「偷襲珍珠港」 。微信紅包充分體現了騰訊利用社交關係推廣產品的爆發力,微信支付藉著紅包拓展了上百萬的新用戶。

馬雲在2月28日的員工內部信中直言,阿里巴巴目前在 APP 端的表現不令人滿意,但是, 「我擔心的不是騰訊 紅包對我們的壓力,不是沒有一個或幾個層出不窮的入口,不是能不能開發出殺手級的數據產品,而是自以為是的良好感覺或競爭壓力讓我們迷失自己,忘了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

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在移動時代都有各自的焦慮和不安,阿里巴巴需要找回自己的節奏。馬雲說,以控制為出發點的IT 時代正在走向激活生產力為目的的 DT(Data Technology,數據科技)時代。阿里巴巴有全球最大的商品、用戶、交易數據庫,全球最大的支付平台和信用體系,全球最安全高速的雲計算平台,未來的目標是建立DT 數據時代中國商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具體做法,就是全面打通雲與端,端帶動雲,雲豐富端,內外兼修,快速建設移動電子商務的生態體系。

阿里巴巴的戰略從去年的「ALL IN 無線」調整為今年的 「ALL IN 移動電商」 ,指向更為明確。與此同時,阿里集團還對內部的組織架構再次進行調整。 「主要是在無線方面打通和整合,在橫向上對用戶體系、商家體系和運營體系進行打通。 」一位接近阿里集團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之前阿里巴巴多個部門都涉及無線業務,比如手機淘寶、來往事業部、淘點點事業部、支付寶錢包等,現在會讓無線業務更加「統一化」 ,加強各部門的打通協調,但不是合併到一個部門。在阿里巴巴戰略管理執行委員會層面,小微金融服務集團CEO彭蕾、阿里巴巴集團 COO張勇的分管重心也將向移動電商傾斜。 「手裡的牌很多,但不成炸彈也沒有用。 」阿里巴巴 O2O事業部總經理吳倩說。

阿里巴巴在今年新設立O2O(線上與線下結合)事業部,也是為了將更多的線下商家納入阿里的移動電商生態體系中。手機淘寶的定位從購物入口變成了移動生活消費入口,微淘將成為O2O 的落腳點之一。阿里集團已經與銀泰商業、大悅城、王府井百貨、華聯商場、新世界百貨、萬達影城等多家商戶達成合作。此次砸錢補貼的「手機淘寶3.8 生活節」 ,也是為了推進阿里巴巴移動電商戰略的落地。因為移動電商不僅是PC 端電商的移動化,更重要的是以手機為核心的 O2O 領域——這是規模更大的市場,也是與騰訊爭奪的重點。

一位投資圈人士對馬雲「內部信」的解讀是,阿里巴巴集團可能將在今年年底前赴美國上市,馬雲需要將阿里集團包裝成美國投資人最懂的企業服務公司,電商平台成為提供給企業的一個服務,另外還有雲計算和數據服務;阿里雲會成為重點,推出更多面向企業的服務;同時,阿里會在今年收購一些公司完善雲計算和數據業務,而不再與騰訊 拼燒錢爭奪用戶。

3月份開始,打車大戰已經逐步降溫。快的打車和支付寶接連降低補貼額 度,從最高的每單13元,降低到每單5 元,每天最多兩單。騰訊也相繼跟進,把嘀嘀打車的補貼額度從12元 -20元隨機降低到起步價20元隨機。事實上,兩家通過補貼打車培養用戶移動支付習慣 的目的已經基本達到。據快的打車的最新數據,截至2月28日,快的打車覆蓋城市158個,註冊用戶6750萬人,司機數69萬人,日訂單數達到1200萬。

「接下來,阿里的思路是繼續下沉,成為商業社會的『水電煤』 ,將基礎的雲計算、數據、支付等能力開放出來,把線下的商家資源也納入到阿里的生態體系中來,搭建移動電商生態。 」上述接近阿里集團的人士對財新記者稱,阿里巴巴以平台化運營見長,因此,搭建和理順良性的生態系統,比在客戶端上與騰訊一較長短更有意義。

如同兩個水平相近的拳手,誰能把比賽帶入自己擅長的節奏,誰的贏面就大。之前,阿里強推來往,是在跟著騰訊的節奏在走,顯得有些被動。現在,阿里調整節奏,從「雲+端」入手。雲是基礎設施,是線上和線下商業的 「水電煤」 ,例如用戶和交易數據庫、支付能力的支撐等;端是連接用戶與商品、用戶與服務的應用入口,阿里集團自己有手機淘寶、支付寶錢包、來往,收購或投資入股的有高德地圖、新浪微博、美團、UC 瀏覽器、丁丁優惠和陌陌等。

馬雲在內部信中也說: 「所幸的是,精彩紛呈的端市場才剛剛開始。 」

騰訊變了玩法

騰訊進軍移動電商的最大依託是微信。

而且,微信正在從殺手級應用向生態級 平台演化。微信的異軍突起,也讓騰訊 的思路和玩法發生了巨大變化。

微信的定位是提供連接能力,連接人與人、人與商品、人與服務。這種最基礎的能力,再加上微信支付打通了微信消費鏈條,騰訊看到了通過微信重建一個移動電商生態的新機會。

與PC 時代不同,現在人通過手機24小時在線,模糊了線上與線下的界限,人與商品、服務,可以隨時隨地接入移動互聯網。微信產品助理總經理曾鳴曾表示, 「以前,電商只是在互聯網的場景裡,現在有機會將電商向線下移動,任何一個展示二維碼的平台,都可能成為一個移動電商的線下賣場。 」有了微信之後,騰訊在思路上的最大轉變,是不再追求每一個業務都自己做,而是成為一個提供基礎能力的開放平台,將連接能力、用戶關係、支付能力等對外開放,形成一個生態系統。擅長的業務自己來,不擅長的逐步剝離,注入其他領頭的公司,換得股份,以此卡位,並保證自己對整個生態的把控權。2013年,騰訊將旗下搜索業務加上4.48億美元注入搜狗,換得後者36.5% 的股份。最新的交易傳聞是騰訊將旗下易迅網、QQ網購等電商資產加上現金,併入京東商城,戰略入股京東。另一個已被財新記者證實的傳言是,騰訊視頻有意與優酷土豆整合,當然,優酷也同時在與阿里巴巴談。

關於騰訊與京東的傳聞,一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騰訊 有意以Pre IPO 的方式戰略入股京東,而不是作為上市時的基石投資人進入。

最新的進展是巴克萊將成為騰訊入股京東的財務顧問。雙方談判的核心要點,一是騰訊入股的比例;二是價格,既涉及騰訊對京東的估值,也涉及京東對騰 訊電商資產的估值。

騰訊與京東對這一傳聞均不予置評。客觀上講,如果順利達成,這將是一樁雙贏的交易。京東獲得騰訊背書,上市的估值空間將被打開。騰訊借助京東分享電商紅利,用京東來取代目前佔據微信入口地位的電商易迅,能夠在短時間內極大豐富微信支付的應用場景。

在此之前,騰訊還入股大眾點評,並將微信中 「我的銀行卡」界面下的「今日美食」惟一開放給大眾點評。騰訊總裁劉熾平說, 「吃喝玩樂的O2O 是個苦活,大眾點評走過的路,騰訊沒有必要再走一遍,合作是最好的選擇。 」事實上,在入股大眾點評之前,騰訊旗下也有高朋、F 團、QQ 團購,以及微信針對本地生活服務的 「微生活」 團隊,但是,騰訊做得都不夠好。入股大眾點評,也對外傳達了騰訊的平台邏輯——自己做不好的業務,就交給最擅長的第三方去做,實現平台的最大價值。

大眾點評公司 CEO 張濤也表示,騰訊對大眾點評的幫助最大,騰訊的社交能力可以讓點評的內容傳播更廣、內容更豐富。另外,微信平台還可以構建商戶會員體系,完善 O2O 服務鏈條。

更重要的是,接入微信支付體系後,能在移動端完成一體化閉環體驗。

投資卡位之外,微信也在加速搭建自己的移動電商平台。3月4日,微信對通過認證的服務號全面開放微信支付接口。商家只要申請為服務號,並申請微信認證,填寫相關資料、簽訂合同並繳納保證後,就可以開通微信支付接口,開設微信店舖。目前,微信服務號僅限企業、網店商戶和媒體類服務號申請,個人暫時無法申請。微信支付面向綜合商城、服飾鞋包、運動戶外、美妝用品、家裝家紡、汽車及配件、數碼家電、母嬰用品、圖書等20個類目開放,僅支持實物電商,屬於 B2C 即時到賬服務,不提供擔保交易。開通微信支付的商家需繳納2萬元保證金,手續費率為0.6%。

騰訊內部人士還透露,除了開放微信支付接口,微信還將推出線下的微POS 業務,主要面向本地生活服務商家,商家通過服務員輸入金額之後,自動生成二維碼,消費者使用微信掃碼進 入支付頁面。

這一思路與阿里的平台思路不謀而合——提供最基礎的連接、支付能力,納入更多的線上、線下資源,共建移動電商的平台生態。二者競爭的關鍵將在於,誰能更快更多地拓展應用場景,率先培養出用戶習慣。

阿里、騰訊的平台邏輯

類似:提供最基礎的連

接、支付能力,納入更多的線上線下資源,共

建移動電商的平台生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46

TABLE正面對戰 攪局大師周鴻祎爭做互聯網金融野蠻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2/151110.shtml

吳海生仍能清楚記得,2015年3月16日那天晚上,在深圳一個酒店的大堂里,他和周鴻祎討論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方案一直到淩晨兩點,也正是在這個晚上,周鴻祎下決心要進軍互聯網金融。

當然,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下稱360)董事長周鴻祎的轉變是有原因的。

就在兩年前,周鴻祎還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守住安全領域,不打算涉足互聯網金融。“我對於電商、金融領域沒有什麽積累,基本屬於白癡。有些基金公司和銀行找上門來要跟我們合作,我都沒答應。一來我看不懂,二來我內心還是有很大的疑惑:為什麽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現在都奔著金融去呢?為什麽不能各自幹點有意思的事情?美國的互聯網公司是各自有各自的地盤,不會一股腦都做網絡銀行、做支付,但現在似乎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做金融。我看不明白。”

然而,當各類銀行、平安這類保險公司頻繁都找上門的時候,周鴻祎還是動搖了。360金融CEO吳海生說:“360有一次和平安一位高管溝通時,他們認為360的數據大於淘寶和騰訊的數據,因為他們是社交的或電商的,而我們是橫跨社交、搜索、電商的平臺,所以潛力很大。所以有了深圳之行。”

從深圳回京第二天,周鴻祎就召集所有高管開了一個會,說360會把互聯網金融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之一。吳海生回憶,自此後,360總裁齊向東、CFO姚玨為金融業務開了各種綠色支持通道,幾乎所有事情都破例獲得快速支持。從公司註冊到各種破格招聘,甚至各大金融機構與周鴻祎的會面時間安排,都有特殊待遇。

半年多來,360到底做了什麽?

2015年初,吳海生開始接手籌備互聯網金融的平臺,他是360的老人,曾經負責360的導航開放平臺、瀏覽器開放平臺、視頻開放平臺等各種流量分發的產品,是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

這半年多來,吳海生參與更多的主要在團隊組建、資產類型選擇和技術方案等方面。“我是學經濟學的,有一定知識研究,對於風險的意識是我必須去控制的,也是我最重要的工作,比如交易結構、法律文本,我可以聘請團隊去做,而風險我必須要知道底線在哪里。”

對於風控,360金融主要從三方面來做:首先是資產的選擇。在資產上,360金融和傳統金融機構合作,包括金融、券商、保險。風控有專門一個團隊負責合作機構的準入,通過篩選確保合作的金融機構有足夠的產品設計能力,資產質量足夠高,風控能力足夠強。

其次是資產質量審核。產品經過合作機構風險審核後,360金融還有另外一個團隊專門做資產質量的審核,基本上借鑒銀行成熟的體系對資產進行審核,必要的時候也會做線下的盡調。

最後,360金融還有個風控委員會,所有產品上線之前必須經過風控委員會審批才能上線,風控委員會對技術資產做一些分析,然後讓工作委員會上線,包括產品部門、運營部門、法務部門,從不同角度、不同維度探討這個資產上線之後符不符合用戶的需求、有哪些風險,風險是否可控等。

和阿里巴巴、平安集團分別推出螞蟻金服、陸金所的獨立品牌一樣,360也推出了自己的子品牌“你財富”,毫無懸念地主打“安全賺錢”的概念。

吳海生解釋,360是個安全互聯網公司,和“百度連接人和信息,騰訊連接人和人,淘寶連接人和商品”不一樣,360金融要做的是安全地把人和財富連接在一起。

這半年來,吳海生他們主要做了三款產品:

第一款產品是360系的“寶”類產品。這款產品差點被周鴻祎槍斃,但考慮到平臺一開始就沒有活期產品,用戶會有很大的壓力,所以,還是推出來,主打安全而且收益更高。第二款產品即奇酷公司的股權眾籌會放在360金融平臺上來做。周鴻祎此前就提出,以“股權眾籌”方式做手機,而股權眾籌就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要分支。第三款產品,360金融聯合中證指數公司、大成基金推出了一款大數據“互聯網+”產品——“中證360互聯網+大數據100指數”。

對於360來說,現在或許是切入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好機會。

首先是360多年經營出互聯網行業中的“安全”品牌形象,盡管在一線城市、精英人群、媒體口碑中,360品牌有所爭議,但360的用戶中最死忠的恰恰是那些不太懂電腦和互聯網,年齡又偏大的二三線城市用戶。這個群體正好是最具開發潛力的優質類用戶。畢竟360的安全形象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去打消用戶最大的顧慮,這樣可以避免陷入比拼收益率的泥沼,這是360的優勢。

不過,從今天的溝通會看來,除了安全和流量外,今天發布360產品並沒有看出其他不同之處,到底還有啥招數,吳海生說會在8月透露細節。

TABLE大戰一觸即發

現在,互聯網金融的細分領域幾大業務,比如阿里小貸的類銀行業務並不是誰都能做的。阿里有電商平臺數據和信用體系優勢,能夠根據企業在電商平臺的表現和信譽度來快速作出評估授信。在這項業務上,其它互聯網巨頭要做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和壁壘。

再比如P2P貸款,由於其風險控制難度大、業務複雜性高等特點使互聯網巨頭都未能涉及。剩下大家都涉及的,就是打通支付系統以及基金理財類的業務。

這也是大家都選擇了基金產品的一個原因。說到底,目前大家最關註和最容易切入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還是貨幣基金這類穩健型理財產品的銷售。

而TABLE現在已經具備了搜索、消費、交易的大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其實可以找到基本的行業發展趨勢邏輯,他們紛紛介入大數據指數基金。

相較於傳統指數基金,其創新點在於將大數據引入指數編制中,利用大數據對市場主體情緒進行刻畫和量化,為市場上的指數投資帶來新參考體系。在選股方法和發行渠道上更勝一籌,有助於延伸基金產品線和提高發行效率 。

除了“中證360互聯網+大數據100指數”外,目前市場上還有幾個產品,百度聯合廣發基金、中證指數推出了百發100指數,騰訊與濟安金信、中證指數開發了中證騰安價值100指數,新浪聯合南方基金、深證信息推出大數據策略指數i100和i300,螞蟻金服聯合博時基金、恒生聚源及中證指數發布了淘金100指數。

“我們通過互聯網數據挖掘產品出來,挖掘的結果非常震驚,做之前我還挺擔心的,做了之後發現,今年以來,根據中證提供的模擬的結果我們的漲幅是93.76%,同期百發100是29.92%,南方i100是67.32%,淘金100是64.87%,這個結果還是讓我非常意外的。這說明跨領域的優勢會比垂直領域的優勢更大。所以,我們會把這個優勢發揮到其他領域。”吳海生說。

之前,TABLE在各領域各自為王,阿里的電商,百度的搜索,騰訊的社交,360的安全,如今在互聯網金融這個領域,他們都開始圈地運動,並且正面對戰,作為後來者,攪局大師周鴻祎是否會令互聯網金融市場格局產生變局呢,估計一場新的惡鬥在所難免。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微信聯系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133

華為對戰三星 “世紀大戰”卷土重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973.html

“我們正在慎重評估此事件,並將采取適當措施來維護三星的商業利益。”5月25日下午,三星電子中國區針對華為公司宣布對三星發起專利訴訟事件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回應稱。

北京時間25日淩晨,華為宣布在美國和中國提起對三星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但同時,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不願透露姓名的華為相關人士也傳遞出“對通過談判解決爭端持開放態度”信號。

事件仍在發酵之中,華為對向知名終端廠商收取專利授權費持進取態度,兩個星期前與蘋果達成知識產權交叉授權協議,向蘋果收取專利費。而據上述人士透露,華為歷史上並沒有與三星簽訂過交叉許可協議。

目標是協議和賠償

“訴訟是最後解決爭議的方式,某些情況下也是一種常見方式。”華為上述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

華為提起訴訟的兩個國家中,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市場,同時是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大本營,繼而帶動華為整體業務強勁增長。美國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過去受到美國政府排斥的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在美國市場份額有限,近年來一直試圖打開美國市場。

與此同時,三星在美國手機市場份額僅次於蘋果,美國市場是不容有失的必爭之地。過去幾年,三星手機業務長期飽受下滑壓力,特別是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被眾多國產廠商蠶食。而今年以來,三星手機在全球複蘇勢頭強勁,在中國雖未在份額上一時獲得突破,但對華為手機保持在中國的份額乃至份額持續增長構成潛在阻力。

在多個場合,華為終端業務高管多次提出試圖超越蘋果、三星口號,在基礎通信領域的強大專利優勢,以及在終端領域持續巨額投入,為華為在市場競爭中運用專利戰這把利刃提供了基礎。據華為透露,其提起訴訟的內容,涉及4G標準專利以及和智能手機功能相關的專利。

“這些專利對智能終端產品的用戶體驗和互聯互通十分重要,對三星產品有很高的價值。”華為上述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

不過,華為官方未將對三星的訴訟解釋為通過專利戰爭打擊競爭對手,而是將與三星達成協議並獲得賠償作為目標,“作為主要的移動通信標準必要專利權人,華為致力於在‘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專利許可”,“對沒有經過許可就使用這些專利的公司來說,華為有權獲得合理補償。”

“智能手機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是行業內有大量的專利交叉許可協議來保障合法的技術共享。本著這一理念,華為多年來積極與行業內其他專利持有人進行談判和交叉許可,先後與幾十家業界友商簽署了許可協議。”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丁建新在華為聲明中表示,華為希望三星停止未獲得許可情況下的專利侵權行為。

能打贏嗎?

“這是一個起點,有可能掀起整個行業,甚至整個國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某國產手機廠商高管25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去年以來,專利大戰在手機行業中再次燃起。2015年3月,已退出手機領域的通信設備廠商愛立信在美國本土對蘋果發起訴訟並申請禁令,涉及多項基礎通信專利和手機專利,去年年底,雙方達成和解。

投資銀行ABGSundalCollier的一份報告稱,預計愛立信將在iPad和iPhone營收中收取大約0.5%的專利費。蘋果每年支付給愛立信的專利費可能高達數億美元。5月初,在未出現訴訟情況下,華為與蘋果達成交叉授權協議。

不過,華為要戰勝三星卻並不容易。在通信基礎專利領域,蘋果難以和在通信標準貢獻中占據主導的通信設備巨頭抗衡,三星不僅在基礎專利領域有布局,在手機相關的半導體、屏幕、處理器、閃存領域也有較多布局。

“截至目前,華為公司擁有9800余件美國專利,其中有7400多件是通信技術專利,2200多件數字處理技術專利,這兩項技術占其整個專利儲備的98%。”智慧芽首席專利分析師賈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三星公司的美國專利總數超過12萬件,其中在半導體技術、通信技術的專利都超過3萬件,數字處理技術專利超過2萬件,此外,在存儲技術、光學技術、顯示技術的專利也都在1萬件左右。”賈郡說。

根據北京大學互聯網法律中心《互聯網技術創新專利觀察報告》,去年年底,三星集團在中國地區申請54991份專利,華為申請了53586份專利。

“華為勢頭比較猛,但三星反擊它也比較容易,”上述國產手機廠商高管向記者表示,“專利往往是防守的工具,不是進攻的工具。很多時候,專利訴訟在企業宣傳上起到作用,最終打不打得贏很難說。”

25日,三星電子知識產權中心副社長安承鎬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媒體采訪時暗示,可能發起針對華為的反擊,“不排除采取反訴等方式應對此次法律爭端。”事實上,2012年,蘋果在美國本土對三星手機發起專利訴訟“世紀大戰”,而三星隨後也在韓國本土、日本、德國發起對蘋果的訴訟,整個訴訟曠日持久。

不過分析人士也認為,無論該事件結果如何,在全球品牌宣傳上,華為已經先勝一籌。

“2016年,華為公司的手機銷售目標為1.4億部,其中中高端產品要占到55%。要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提升品牌知名度。通過在中美兩國同時向三星電子發起專利侵權訴訟,華為公司可以達到這一目標。”賈郡表示,通過這次訴訟,可以幫助華為手機在全球擺脫“低端廉價”傳統標簽。

“隨著手機市場逐漸飽和、競爭加劇,如果華為公司和三星電子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還可以降低華為高端品牌手機在全球範圍內侵權風險,如果雙方能夠達成共同開發協議,華為公司還可以從三星電子那里獲得存儲技術、面板技術的經驗。”賈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58

中國男足對戰韓國隊不被看好 連體育總局也忍不住吐槽

北京時間9月1日19時,世預賽12強賽,中國男足將客場迎戰首個對手韓國隊。 而亞足協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投票調查,結果目前只有21%的人認為中國隊能夠取勝。

中國男足首場面對老對手韓國隊,想要取勝難度很大。從歷史戰績來看,最近67年來,中韓兩隊共進行了34場正式比賽,韓國隊取得了19勝僅輸2場,韓國隊毫無疑問占據很大心理優勢。

從硬實力上講,韓國隊實力也在中國隊之上,韓國隊擁有很多來自五大聯賽的球員,實力強勁。

針對本場比賽,亞足聯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投票調查,結果調查最初只有18%的人認為中國隊將取得勝利,韓國隊獲得勝利的投票率則高達68%,認為兩隊戰平的人占14%。

經過13個小時之後,中國隊支持率有所上升。目前有21%的人認為中國隊將客場擊敗韓國,66%的人認為韓國隊將取得勝利,還有13%的參與者認為兩隊將以平局告終。

而此前,國家體育總局刊文稱,中國男足現在嘴上說要學習“女排精神”, 要學細節、 練力量 、“練到吐”,早幹嘛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10

互聯網企業對戰整車企業 汽車無人駕駛誰跑得更快?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09/1197635.html

_____2018-03-09___101741.thumb_head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交通部部長李小鵬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無人駕駛汽車)路上測試相關政策和指導文件”的前夕,廣州市的城區道路上已經出現了兩家開始示範運營的無人駕駛車隊,分別來自景馳科技和小馬智行,同時開放的還有公眾的試乘體驗。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美國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度基於實際路測的權威自動駕駛報告,遙遙領先的也是一家互聯網企業——谷歌的Waymo可在沒有人類司機幹預、不更換輪胎的前提下平均行駛9005公里,位居第二的通用Cruise的成績則為2011公里。

在無人駕駛領域,互聯網企業技術升級、上路測試的聲音此起彼伏,似乎已經走在了傳統車企的前面,大有引領行業發展的意味。而對於被視為無人駕駛的最高理想——L4和L5級別的無人駕駛汽車,也成為互聯網企業爭相宣傳的核心。在這場無人駕駛技術的爭奪賽中,整車企業真就落後了?對此,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智能汽車技術研究所所長戴一凡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智能駕駛汽車落地的推進過程中,並沒有誰領先誰的說法,互聯網企業和傳統汽車企業各具優勢,有望在不同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領域發揮特長。另外,無人駕駛欲真正實現市場化,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高調的互聯網企業和低調的傳統車企

景馳科技和小馬智行總部幾乎是同一時間從美國遷回國內,作為我國智能汽車領域初創企業的代表,雙方均表示,此次正式上路運行的兩支車隊都已經達到了L4級別,雖然目前只能在較小範圍內行駛,但未來將逐漸擴大區域,最終實現全場景、全覆蓋無差別的無人駕駛技術落地。“我們在國內進行了長達兩個月、數百公里的嚴格測試,包含擁擠路段、特殊場景、惡劣天氣、突發情況等多場景,針對暴雨天氣環境,小馬智行還自主研發了暴雨處理模塊。”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彭軍告訴記者。

事實上,更早開始無人駕駛路試的要算百度。去年7月,百度CEO李彥宏乘坐的無人駕駛汽車曾開上北京五環路,在今年中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搭載百度Apollo系統的百余輛比亞迪無人駕駛車隊登臺亮相,並以“8”字交叉跑的路線駛過了港珠澳大橋。

與互聯網企業素來高調的作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整車企業卻低調的多。最近的消息是,3月1日,上海摘得全國首張智能駕駛汽車路測牌照,2018年內率先實現商業化量產。再之前,長安汽車曾進行過一次從重慶到北京全程2000公里的無人駕駛汽車實際道路測試。“這與我國現行的法規政策息息相關,”戴一凡分析道,“實際上,我國傳統車企在智能駕駛測試方面的工作並不少,更多集中在封閉區域和測試場,這也是造成我國目前智能駕駛汽車測試場地如火如荼建設的重要原因。”

汽車商業運營領域的競爭與合作

按照戴一凡的觀點,在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開發與測試上,互聯網企業和傳統整車企業都沒有閑著。那麽,在推動無人駕駛技術落地方面,互聯網企業和傳統汽車企業究竟誰走得更快一些?戴一凡的觀點是,雙方在不同的應用領域各有千秋。

首先是商業應用領域。在戴一凡看來,互聯網企業坐擁國內最高水平甚至是世界一流水平的智能駕駛算法核心技術和團隊,對新技術擁有極高的敏銳性,因此在某些特定的應用場景更有優勢。例如位於機場和碼頭的擺渡車以及其他專用車輛的應用和推廣方面,因其制造門檻較低、對產品速度要求不高,這一塊極有希望成為互聯網企業強勢占領的“陣地”。

但在傳統意義上的汽車商業運營領域,例如出租車、網約車等,“鹿死誰手”就很難判斷。畢竟在汽車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制造方面,互聯網企業的實力遠遠弱於傳統車企,而傳統車企則在核心算法和先進技術的敏銳性方面有較大欠缺,雙方目前都處在爭相布局的階段。彭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不久的將來,小馬智行或將在廣州率先開始無人駕駛網約車運營的探索,以網約車為代表的汽車共享領域也被視為小馬智行推動其無人駕駛技術落地的重要途徑之一。

或許,在汽車商業運營領域,合作才是大勢所趨。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即便可以采用購買車輛後進行系統改裝的方式達到繞開整車企業獨自開發市場的目的,但技術的最終載體仍然是汽車,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效果,讓無人駕駛系統更貼近實際產品,互聯網企業與整車企業合作顯然是更明智的選擇。事實上,在智能汽車的開發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與整車企業選擇了合作。

戴一凡在談到無人駕駛領域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時也指出,應在合適的時候盡量向大企業或大平臺靠攏,傳統整車企業、大型零部件企業都是不錯的合作對象。

汽車私人消費領域傳統車企“風景獨好”

或許在商業運營領域,無人駕駛技術距離落地已經不遠,但毫無疑問,距離無人駕駛汽車真正大規模普及和應用,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且應以在私人汽車消費領域的落地為標誌。而在這一領域擁有強大優勢的則是傳統汽車企業,因其擁有大規模生產和制造方面的實力。

不過,在戴一凡看來,即便在汽車私人消費領域整車企業擁有絕對優勢,但並不意味著整車企業就可以高枕無憂。對於整車企業在智能汽車領域的發展,他建議,首先,在智能駕駛技術發展進程中,整車企業應轉變觀念,積極從傳統的技術集成者轉變為系統供應商或服務運營商,否則就會淪為智能汽車這座金字塔的最底層——單純的產品制造商。

其次,在技術路徑層面,L3級別不可跨越。雖然谷歌Waymo稱“已停止開發要求駕駛者在危險處境下接管汽車的自動輔助駕駛(Autopilot)功能”,選擇人類駕駛員不需要提供操作的“一步到位”方式,但在戴一凡看來,除非整車企業願意放棄近幾年的汽車市場,耗費8~10年的時間直接形成技術成熟、成本可控的L4級產品方案,否則單從企業營業收入的角度來看,L3級別的智能駕駛技術是必選項。

最後,為了盡快彌補傳統車企在核心算法方面的短板,除了與互聯網企業展開戰略合作以外,收購一些具有優勢的初創企業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例如斥資10億美元收購Cruise Automation後,通用汽車在無人駕駛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值得強調的是,戴一凡認為,在收購之後,整車企業應避免讓其傳統的企業管理方式影響到這些新興企業,像通用一樣以Cruise Automation為基礎成立單獨的自動駕駛部門較為可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395

牽手阿里玩轉新零售,星巴克對戰互聯網咖啡

如今,消費者可以點擊餓了麽購買星巴克咖啡了。

8月2日,阿里巴巴(下稱“阿里”)與星巴克宣布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星巴克將依托餓了麽配送體系,逐步上線外送服務;同時,基於盒馬以門店為中心的新零售配送體系,共同打造星巴克“外送星廚”。

從今年9月中旬起,星巴克將在北京和上海的300多家門店通過餓了麽試點外賣服務,並計劃於年底前延伸到全國30多個主要城市2000多家門店。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這並非阿里與星巴克第一次合作,聯手的背後是阿里系布局新零售線下實體消費場景,而星巴克在遇到互聯網咖啡沖擊時借力電商平臺擴大銷售渠道,進行商戰。

新零售再進一步

此次雙方合作內容涉及阿里旗下餓了麽、盒馬、淘寶、支付寶、天貓、口碑等多個業務線。通過阿里首次專為星巴克打造的全渠道中臺系統,星巴克新零售智慧門店將與星巴克星享俱樂部會員系統打通。這意味著消費者既可在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麽、盒馬、口碑等阿里新零售生態里,也可在星巴克自有App下單。

“得益於45000多名夥伴為顧客所創造的獨特體驗,中國已成為星巴克全球發展和創新速度最快的市場。”星巴克咖啡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文·約翰遜(Kevin Johnson)表示,“我們與阿里此次前瞻性的合作將重塑現代零售業,這也是我們不斷超越中國消費者期望的又一里程碑。”

阿里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阿里是在用過去十幾年所打造的從電子商務到支付、物流、雲計算以及最近幾年走向新零售建設的互聯網生態體系的基礎設施,包括阿里旗下的消費者品牌——淘寶、天貓、支付寶、口碑、餓了麽、盒馬等,也包括整個後端的技術、物流等所有基礎設施跟星巴克全面擁抱。”張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後續雙方的合作會覆蓋到從天貓等線上經營、智慧門店到會員體系整合,再到星巴克咖啡的配送、咖啡的制作等各個方面。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此次合作的期限為三年,前後接觸討論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暫時沒有資本層面的合作。

談及外送咖啡的品質,阿里副總裁、CEO助理徐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已經有餓了麽星巴克的專送箱,在溫度、隔熱(冷)等方面都可以滿足星巴克的要求,已做過很多測試。在30分鐘內——8分鐘的制作和22分鐘的配送,經過很多的測試,在配送的22分鐘里,從各個方面體驗的角度,可以滿足消費者希望達到的體驗。”

各懷訴求,商戰暗湧

數月前,在上海高調開設的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當時阿里與星巴克已在該門店進行了技術合作。如今兩大巨頭再度聯手,似乎順理成章。

合作的背後,深藏著各自的算盤。

在業界看來,阿里已進行了一系列並購,主力布局線下消費場景,比如對百聯的聯手、入股大潤發和銀泰商業等。隨著線上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大型電商阿里系和騰訊系都在激烈爭奪線下資源,以布局更多實體消費場景,實現客源導流。星巴克作為全球最大咖啡連鎖企業之一,自然具有極大規模的線下門店資源,這是阿里非常看重的。如今,阿里正加速在零售領域布局。阿里目前新零售發展的業務包括盒馬鮮生、銀泰商業、零售通、零售+四塊業務,分別代表自營增量創新、自營存量改造、平臺化存量改造、平臺化增量創新兩個維度四個區塊。

相對阿里而言,合作對於星巴克的意義或許更大。

7月27日,星巴克發布了2018財年三季報,星巴克全球凈收入63億美元,同比上升11%,營運利潤下降1%到10億美元。其中,中國區門店同店銷售同比下降2%,這是星巴克中國市場9年來第一次出現下滑。

在業界看來,星巴克業績的下滑或許與新型市場競爭對手有關。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瑞幸咖啡帶著互聯網咖啡概念,突然火爆。該品牌於2017年下半年成立,今年5月正式營業。半年之內,瑞幸咖啡因為明星代言、快速開店和高額補貼等互聯網式打法受到市場關註。

就在星巴克與阿里牽手的前一天,瑞幸咖啡在北京舉辦了發布會,宣布強勢進軍輕食市場,在與星巴克擁有相同供應商的情況下,產品定價僅為星巴克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郭謹一對星巴克開展外賣業務表示歡迎,他同時表示,瑞幸咖啡並不是外賣咖啡,而且外賣咖啡並不能代表新零售咖啡,並不能解決性價比和產品品質的問題,消費者會從便利性、產品品質和性價比等角度做出選擇。從潛臺詞上看,對於星巴克推出外賣業務,瑞幸咖啡方面並沒有放在心上。

郭謹一表示,目前瑞幸咖啡有近千家門店已經簽署了租賃合同,相比於傳統咖啡零售門店選址靠經驗,瑞幸咖啡的門店則靠外送訂單的大數據分析來確定,更接近市場需求。瑞幸咖啡由原神州優車集團COO錢治亞創立,5月8日開始正式營業,目前覆蓋13個城市809家門店,擁有350萬用戶,目前瑞幸咖啡正在籌劃進入第14個城市西安。

面對這樣的新型對手,星巴克轉向借力互聯網發力——通過與阿里的合作,發展新零售業務,增加消費場景和可能,把原本只能在門店消費延展到隨時隨地可以在線購買。從線上和線下同步加速爭奪市場份額。

“通過此次與阿里的合作,我們將在數字化領域繼續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全面打通從第一空間到第四空間(生活空間——工作學習空間——線下零售門店——線上零售平臺)的所有限制,中國將成為星巴克全球第一個實現星巴克體驗全空間貫通的市場,這對於我們意義重大。”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王靜瑛表示。

然而,新型對手也不是省油的燈,7月11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君聯資本參與了本次融資。目前,瑞幸咖啡在考慮A+輪融資,準備引進有戰略價值的投資人,不排除BAT中的一家。一場咖啡大戰正在升溫。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53

「手殘女」地鐵爭位逼走少女對戰肥阿姐

1 : GS(14)@2015-08-22 08:32:41

內地地鐵又有乘客上演全武行!日前有網民曝光一段在上海地鐵八號線一列車中拍攝的影片,一名戴眼鏡、左手纏着繃帶的女乘客為搶座位,直接坐到另一名年輕女乘客身上,此時旁邊一名胖大姐看不下去,將年輕女客拉到她另一邊坐,並和搶座女子對罵,力斥其野蠻行為。據發佈者指,搶座女子強調自己「手受傷了」,需要座位,說着便對座位上的年輕女客動起手來。此時,坐在被搶座女乘客身邊的一名短髮「胖阿姨」看不下去了,一手攬住她的肩,不斷安慰着委屈哭泣的她,一邊則不斷和搶座位女子據理力爭,不時爆出「吾今朝就光火了喏」、「我二百多斤肉白長啊」等「金句」。該片引來網民熱議,不少人大讚「胖阿姨」的「義舉」。上海地鐵運營方昨日表示,已注意到該段影片,並呼籲「乘客之間應該相互尊重禮讓,共同維護文明有序的乘車環境」。上海澎湃新聞訪問了片中的視頻中的「胖阿姨」蔣璐贇。她憶述,前日她如常坐地鐵八號線上班,片中被欺負的年輕女客排在自己前面,兩人等了四列車才坐上位子,「坐好之後,她(手纏繃帶女子)才進來,甚麼都沒說就要擠進來,都快坐到小姑娘身上了」。年輕女客開始曾表示,「你跟我講我肯定會讓你的」,但對方沒理會,還變本加厲,一直拿手肘擠她,「想把她擠出去,還打小姑娘」。「(繃帶女)就是看到小的好欺負,我一坐到旁邊馬上就沒聲音了。」蔣阿姨說,被搶座的小姑娘的手臂被抓得很紅,一直哭,她便安慰她,沒想到這段過程被其他乘客拍下傳到網上後,會贏得一片點讚,被稱蔣阿姨是「上海模子」。蔣阿姨是國美電器西藏南路店的客服主管。同事徐阿姨說,蔣阿姨平時為人很直爽,也很熱情,做事很公正,蔣阿姨因為是服務台的員工,所以不管是顧客還是銷售員,她都「幫理不幫親」。但原來蔣阿姨有「三高」,剛出院沒多久。她笑笑說:「當時這種情況下也是摒不牢(忍不住)的。」新民網/上海澎湃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822/192661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50

【Pokemon GO更新】對戰模式未見 揀隻小精靈一齊走!

1 : GS(14)@2016-09-17 16:16:56

《Pokemon GO》這個遊戲大家都很熟悉吧?早前風靡世界各地,不過只是hit了一段時間便極速沒落,身邊不少朋友都表示準備「刪game」,不過早前《Pokemon GO》就推出了更新,未知能否令大家收回成命,延遲「刪game」動作呢?



更新之後大家期待的對戰模式未有出現,不過就新增了一個「夥伴機制(Buddy Pokemon)」,讓用家挑選一隻自己喜歡的小精靈一起到處跑,更新後只需在左下角點一下個人頭像,再在右下角的選項就會找到「Buddy」一欄,挑選小精靈之後便會在自己的人像同時見到「Buddy」,而在遊戲畫面上的頭像亦會同有Buddy頭像。用家亦可以隨時按喜好或需要轉換Buddy,而當你的Buddy跟你走了一段距離之後,便會有屬於該小精靈的Candy。不過大家可能疑惑比卡超(我唔會叫佢做皮卡丘架!)不是伏在玩家的肩膊的嗎?據知這是和動畫情節相符,初頭小智和比卡超合不來,但當你帶着它走10公里得到10粒Candy之後,比卡超就會願意站在你的肩膊上了!雖然這項更新不算吸引,不過可以見到Niantic正打算令《Pokemon GO》有所變動,大家或者可以考慮先不刪game,期待一下將來這「Buddy」可以替你征戰沙場,跟好友對戰吧!記者:方健銘


用家可以挑選一隻自己喜歡的小精靈一起到處跑,更新後只需在左下角點一下個人頭像,再在右下角的選項就會找到「Buddy」一欄。

挑選小精靈之後便會在自己的人像同時見到「Buddy」。

用家亦可以隨時按喜好或需要轉換Buddy,而當你的Buddy跟你走了一段距離之後,便會有屬於該小精靈的Candy。


在遊戲畫面上的頭像亦會同有Buddy頭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5/197709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