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Clark0713指正。)
答案是1983年8月16日。
根據公司註冊署的資料,招股書於1983年7月23日發出,其後於25日招股,招股價2元,發行7,500萬股上市,集資共1.5億。7月28日截止。
8月1日,公司公佈超額逾9.63倍,一手中籤率25%,抽最少8手可中1手。
於8月16日當日上市時,成交活躍,但是表現都不錯,最低和最高只相差3個價位,由2.175元至2.25元,但收市報2.2元,上升10%。另外看到當年盈利29仙,派息20仙,以招股價計市盈率是6.89倍,股息10%,以上市首日價計,市盈率7.58倍,股息9.09%。
當年的副主席是最後被人逐出的梁英偉,另外還有袁天凡也有說兩句,他當年的職位是獲多利公司財務策劃部高級經理。但主席沒有接受訪問,大家都應該猜到是誰吧。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4900
(原載於東周刊15/3)
大行報告,散戶追逐,視為必勝貼士。好短炒,追逐無妨,人多跟飛,每多自我實現 -如某大行二三線股分析員,尤好在股價受制阻力時,出報告勁調升目標價,撻爆阻力。好追破頂之徒,一湧而上,股價直飛雲霄。來回幾次得手,人人視之為股海 明燈,奔走相告大名,下次出報告,信徒更多,威力更大,自我實現力更高。
睇報告難尋股皇
若作戰time-frame,以年來計,欲識股皇於草莽微時,看大行報告,則絕對勞而少功。「唔係嘛?大行精英,飽讀詩書,見多識廣,佢哋都會搵唔到未來股皇?」 無意看輕同行,而全因賣方分析員(sell-side analyst)的「獎勵機制」作崇。
何謂「獎勵機制」?股神拍檔芒格(Charlie T. Munger),曾撰文解釋:聯邦快遞(FedEx)的 一段往事,是了解獎勵機制的最佳案例。速遞業成功與否,簡單不過:快而準,交遞妥貼。知易行難,要員工三更半夜,將貨物搬來運去無停手,「啋你都嘥氣!」 或放慢手腳,或粗心大意,不一而足。管理層扭盡六壬,軟硬兼施,卻發現不論好言相勸,抑或惡言相向,總有某一環節中棍,好似唔遲唔安樂。
後來有一管理層靈機一觸,作出一項小改變:裝運工不以工時支薪,而是以班次計人工。政策一出,成班人脫胎換骨,真正成為聯邦「快」遞。何解?以往不論效率如何,總之搬足一個鐘,就收一個鐘錢,話之你遲飛早飛,與我何干?最好加班,呃埋OT雙工錢,更是妙不可言。但以班次計工資,最緊要快手搞掂,人工袋袋平安,又可早啲番屋企。「獎勵機制」的小小改變,將「揼波鐘」的誘因消除,快而準則有賞,自然事半功倍,變革水到渠成。
大行日耗千金,養住班賣方分析員,免費派貼士,當然不是善心爆棚,普渡股海迷途散戶,早日得成正果,而是相信「貼士 造就成交」。故仔越多,成交越多,佣金自然越多。好公司,真股皇,一買就長揸一世,有入無出,無佣金番,強烈推介,想倒自己米乎?此外,市值太低、成交稀 疏者,對己無益,少寫為妙。市值大,消息多,股價剒,公睇好有理、婆睇淡有理,有大量衍生工具的股票,最受大行歡迎。了解「獎勵機制」,你就會明白,自己 操作,緣何好在二三線股堆中尋寶-四野無人,跟進者稀,找出長期錯價股票的機會,遠高於大股。
二三線易尋寶
一旦明白「獎勵機制」,看世事,會通透很多。例如內銀股管理層,真正老闆係阿爺,借錢給地方起廉租房,利微,隨時本不歸,但唔借要捱鞭,就算萬一出事,到時應已退休,與我何干?匯豐(5)收購H.I.,宏利(945)收購John Hancock,前人風光收購,後人咬牙供股,是為前例。政治借貸,輸就write-down幾成,贏就息差一釐,內銀股估值唔低,真係有鬼。
同一道理,自己新開基金,先行舉家重注認購,遠勝萬言說詞。
(客戶持有匯豐相關衍生工具)
http://partipral-hk.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9.html
亞倫國際 (0684.HK)
早前都有約略研究過呢隻股, 詳見舊文. 整體來講係一間幾唔錯既公司, 當時股價處$4水平屬歷史新高, 以小型工業股來講7倍P/E唔算好貴, 但5.7%左右既股息率就明顯不甚吸引. 至於後來大升至$4.5以上, 或多或少全靠商台骷髏會拎左黎做焦點擊股, 到依家市況不穩慢慢回落至$3.5水平, 又開始有返少少吸引力. 大家可以睇返佢上年11月公佈既中期業績, 營業額增長兩成但因為原材料價格開始回復正常而令毛利率下跌, 結果盈利如果撇除物業公允值變動的話其實係輕微下跌. 雖然係咁, 集團惠州市兩間新廠今年2月已經開始運作, 預期對產能同成本控制方面會有多少幫助, 縱然下半年業績唔會有太大驚喜, 甚至可能比上年度出現倒退, 前景都未至於睇得太淡. 個人預計如果全年每股盈利撇除物業重估倒退1成的話, 即大約每股賺$0.51, 全年派息維持不變. 以P/E 6 計目標買入價為 $3.06; 以息率 7%計目標買入價為$3.28.
聯亞集團 (0458.HK)
有關聯亞既簡單分析可以參考舊文, 此股最大賣點係上年既非現金流虧損或許會影響市場對其既估值, 而今年度業績好大可能扭虧為盈, 屆時獲市場重新估計既機會頗大. 當然大家如果參考圖表, 都可以感受到其實重估過程已經在中期業績公佈後不斷進行中, 現價比高位回落約1成但比起公佈中期業績當日已經上升左超過3成. 近日回得比較急既其中一個原因可能係唔知算唔算同業既永嘉(3322)剛公佈一份令人頗失望既全年業績, 但同永嘉唔同既係: 1. 聯亞零售業務係賺緊錢而永嘉蝕緊過億; 2. 聯亞主要市場於美國而永嘉主要市場於歐洲, 當然兩者未必可以直接比較, 但永嘉來自美國既收入增長近倍或許對聯亞有多少啟示所用. 整體來講我預期聯亞今年至少可以賺1億以上, 保守估計當佢賺1億即每股盈利約$0.38, 派息率4成的話即係全年派$0.16. 以P/E 6計目標買入價為$2.28; 以息率7%計目標買入價為$2.28.
寶光實業 (0084.HK)
另一隻我有曾經簡單研究過既公司, 過去3年寶光總盈利為1.87億, 而總已繳稅項為1.54億, 呢個係一個乜野既數字呢? 寶光既弊處在於存貨週轉速度慢, 資金需求較市面上有售既零售同業為高導致負債較多而且派息較少, 而好處在於業績已經衰到貼地, 但事實上又未必係咁差, 形成將來一好一壞既對比可以好大, 可以搏下到時市場會出現過敏症. 保守估計寶光全年可賺1億即每股盈利約為$0.105, 以P/E 8.5計目標買入價為$0.89; 以息率6%計目標買入價為$0.83.
龍記集團 (0255.HK)
有關龍記既簡析可以參考舊文, 主要想補充既係估值方面. 舊文提過佢全年每股可賺$0.48算係一個頗基本既要求, 而另一個賣點在於派息方面, 上市公司一般來講除非下半年賺少左好多, 否則都好少會下半年派息少過上半年, 而且龍記財政比幾年前大幅改善, 響派息上絕對有疏爽條件, 以下半年派$0.18計, 即全年派$0.36, 當然當中有特別息因素, 但若果撇除特別息, 6成左右既派息率每股仍可以派到$0.3. 以P/E 10計目標買入價為$5.0; 以息率6%計目標買入價亦係$5.0.
震雄集團 (0057.HK)
有關震雄既簡析可以參考舊文, 以中期業績黎睇若果撇除近億元既其他收益, 半年亦賺近1.3億即每股賺$0.21, 觀乎過去幾年既表現同埋行內龍頭海天(1882)最近公佈既業績, 震雄全年非常大可能賺2.6億以上, 而個人覺得就算賺到3億都唔出奇, 即每股可賺$0.47而派息率5成即每股派$0.235. 以P/E 9計目標買入價為$4.23; 以息率6%計目標買入價為$3.92.
慕詩國際 (0130.HK)
個人冇深入研究過呢間野, 對佢既認識比較流於表面, 例如 現金流不錯, 現有1.7億現金而0負債; 存貨週轉速度理想; 過去5年有穩定交稅; 派息比率穩定等等...上年公佈既中期業績公司純利1千7百萬即每股賺$0.06, 以過去幾年一般來講下半年都比上半年多賺2倍以上去推算, 全年能夠賺6千萬都唔應該覺得奇怪. 純利6千萬即每股盈利約為$0.21, 但由於此股盈利可測性較低, 估值或許應該向下調多少, 以P/E 8.5計目標買入價為$1.79; 以息率7%計目標買入價為$1.80.
佐丹奴國際 (0709.HK)
雖然個人冇深入研究過呢間野, 但如果純以中期業績推算, 半年賺2億即每股賺$0.135, 若然全年能夠保持相若表現, 即每股可賺約$0.27, 8成派息率計即每股派$0.216, 由於GIORDANO都算係比較名牌既本地零售股, 以P/E 13計目標買入價為$3.5; 以息率6%計目標買入價為$3.6.
經濟日報 (0423.HK)
經濟日報係其中一隻幾值得留意既傳媒股, 尤其係當南華早報(583)同才庫(550)都相應交出唔錯既成績時, 就更突顯經濟日報既投資/投機價值. 始終如果講到廣告收益令盈利提高的話理應人人都可以受惠, 半年已經賺到7千萬, 當佢全年賺1.4億的話即每股賺約$0.32, 派息率5成的話即每股派$0.16, 以P/E 8計目標買入價為$2.56; 以息率6%計目標買入價為$2.67.
信星集團 (1170.HK)
上市超過15年既鞋廠一間, 10年前集團既盈利高峰期應該在04年, 當時全年可賺過億. 但自從失去大客TIMBERLAND之後盈利節節敗退, 股價亦江河日下, 久而久之形成多少估值上既低估, 直至去年公佈業績, 全年再次賺過億後終於獲得市場重新注視, 股價開始回復正常估值. 今年半年賺6千5百萬, 若然佢下半年仍可交到相若表現, 全年可賺1.3億左右即每股賺$0.195, 5成派息率即係每股派$0.0975. 以P/E 8計目標買入價為$1.56; 以息率6.5%計目標買入價為$1.5. 當然呢個係好表面既睇法, 比較實際既係佢交稅交得果3百萬唔夠, 擺明同過億既純利不符, 呢點就要再小心考慮了.
金界控股 (3918.HK)
將金界放於最後一隻講係因為相對來講佢係最冇懸念既一隻. 全年業績已經公佈而且表現不俗, 績後我都有曾經寫過段簡評, 可以參考舊文. 除左核數師令人不放心外, 獨市經營, 派息率高, 財政健康等等條件都頗吸引. 但個人感覺呢隻股總係有多少陰陽怪氣, 尤其係現價$1.49 即P/E 只得9倍而息率高達7.7%實在平得太明顯. 除左透明度較低外, 究竟佢仲有D咩不足之處係我搵唔到呢? 定係一句市場錯價就可以解釋哂?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7.html
日本地震後,市場在炒什麼?
第一個反應,自然是炒災後重建股,鋼鐵、建材等。但其實也知道很牽強,日本是建築大國,土木建築本領一流,怎會靠中國來重建。
其後,看福島核事件惡化,自然想起核電要放緩,而國家到2020年15%非化石能源目標不變,7000萬千瓦核電裝機沒了,自然要靠風能、太陽能來頂上,所以炒核電以外的新能源。
然而,中國風能、太陽能中心都離大城市很遠,輸電耗費很多,事實上,就在目前,中國的風力電有三分一是不能上網的,浪費掉的。
於是,「特高壓」的概念脫穎而出。特高壓是國家電網之前很受爭議的項目,耗資巨大,等於兩個三峽投資,而且全世界沒有先例。
但只有特高壓電網,才能解決風能上網問題。日本地震讓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中國要建特高壓是必然選擇。
於是,市場轉炒電網股,今天A股市場上,幾個有「特高壓」概念的電網股都升停板了。
反過來,有了特高壓,全國「風能大躍進」指日可期。
風能和電網,幾乎是肯定能受惠日本地震的兩個板塊。
這樣環環相扣的邏輯,讓我不禁佩服他們腦子的轉速之快。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3.html
今天災後重建股大升﹐兩個鋼鐵股都升不少﹐日本重建﹐未必會用中國鋼材﹐但現在幾個日本鋼廠停產﹐起碼減少了中國鋼企的出口競爭。另外﹐日本減產﹐對中國鋼廠的鐵礦石談判也有好處。
建材股升﹐有一隻三林環球升12%﹐是專門出口地板到日本的﹐之前日本市場一直萎縮﹐公司虧損﹐現在可大改觀。估計這是最具重建概念的港股。中国的建材要進入日本市場﹐要符合苛刻的門檻條件﹐既然它的產品已經打進去了﹐再擴大出口就沒問題了。
水泥股升得有點無厘頭。尤其是西部水泥﹐升7%﹐它的生產基地在中國西部﹐就算出口也輪不到它。海螺水泥是比較高端產品﹐勉強有可能出口日本。大華繼顯出報告﹐說水泥是地域性產品﹐運輸費用很貴﹐估計不大可能有中國水泥銷售到日本市場。
這大概是常識。然而﹐我在網上看到另一種說法的版本﹐也有可能推翻這個常識性的看法。有一個論壇上的帖子說(我忘了那裡看到的)﹐日本將加高防波隄﹐整個水泥需求會增加600%﹐而且﹐日本之前因為環保﹐已淘汰了很多水泥生產線﹐產能不足﹐很有可能需要進口大量中國水泥。
我覺得也有一些道理。
海 嘯死了這麼多人﹐作為一個政治家﹐最重要的是讓民眾看到是有在做一些措施來補救。在所有的措施中﹐加高防波隄是最直觀﹐最容易給民眾看到的﹐所以是最有可 能的事後措施。而且﹐只要有一個地方開了頭﹐別的地方必然是恐慌性﹐全國一起﹐不惜代價來加高。當然﹐加高防波隄本身可能沒什麼用﹐但從“作秀”的角度﹐ 是必然的選擇。这是最好的政绩工程,能带来最大的心理安慰,社会成本效益最高。
需求量也很容易計算。假设原來三米高的隄﹐如果加高到十米﹐幾何上來說﹐體積應該是增加六倍吧. 600%的需求增长,可能是这样算出来的,如果是的话,是很牛的算法。
日本水泥產能方面﹐沒有見到任何數據。不過﹐水泥生產有幹法和濕法生產線﹐前者很不環保﹐日本之前淘汰很多﹐而濕法生產線一時建不起來﹐產能不足也是可能。
防波隄工藝簡單﹐對水泥質量要求不高﹐進口中國產品﹐也比較為日本人接受。
如果日本要全國加高防波提﹐在恐慌心理的推動下﹐要短時間落成﹐恐怕也真的要從中國進口水泥的。
這兩個版本﹐不知那個更有道理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hti.html
轉帖
一、編制客觀真實的財務報表是企業實踐誠信原則的第一塊試金石。
二、正確解讀財務報表,勇於面對現實而採取合理有效的行動。
三、要更加系統、全面、多角度地分析和思考企業的財務報表。
四、閱讀財務報表必須有整體性,要瞭解公司的運營模式,不宜以單一的財務數字或財務比率妄下結論。
五、通過現金流量表看企業的競爭力。
六、踏在磐石而不是流沙上——資產質量與競爭力。
七、卓越管理而不是盈餘管理——盈餘品質與競爭力
八、股東權益報酬率——經營質量與競爭力
九、重要的是,要隨時保護自己。
十、聚焦聯結,創造價值。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18-mar-11-2128.html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18-mar-11-0763.html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18-mar-11-3928.html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16-mar-11-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