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開一場演唱會業餘歌手花光買樓積蓄
1 :
GS(14)@2016-10-19 05:28:42對移民來說,要在異鄉取得成功,往往需付出更多努力和勇氣。紐約五名熱愛唱歌的業餘華人歌手,為爭取表演機會獨力舉辦一場大型華語音樂會。年僅22歲、在背後策劃活動的女生Anna說,五人財力有限,但無悔實現夢想,「不想把錢存着,將來只為了買房子」。駐紐約記者:鄭柏齡張安娜(Anna)與另外四名華裔業餘歌手來自五湖四海,包括上海、廣西、台灣等;五人將於10月21日,在紐約市可容納700人的場地Highline Ballroom內,舉行一場名?「Understage Festival」的華語音樂會,一嘗站在舞台上當主角滋味。11歲跟隨家人移民紐約、正職?DJ的Anna透露,花了近四個月籌辦活動,「資金比較緊張,要自己找贊助,歌手不用自費參加但要自付排練費」。為了實現夢想,Anna甘願把積蓄投入演唱會中,「不想只把錢存着,將來只為了買房子,(歌手之夢)說不定有天會成功呢」。自小喜歡唱歌的Anna,自高中起已參加過七次大大小小歌唱比賽,「唱完就沒有了,這裏沒有讓中文歌手發揮的平台,那我就用雙手去創造」。然而,與很多傳統中國家長一樣,父母不樂見Anna以歌手作人生奮鬥目標,「肯定說不出支持,也有勸過我,但我脾氣很絕,(父母)就放棄了」。另一名參加演出的Angellynne,畢業於約翰傑刑事司法學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她曾經到律師樓工作,現時又轉到紐約FIT流行設計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進修時裝採購。Angellynne坦言,當初入學主要為滿足父親期盼,「他比較封建,立志要把我送入法學院的人,更不用說唱歌」。從犯罪學走到演唱會,Angellynne認同華語歌手很難打開美國市場,因此她只把歌唱當成興趣,「要面對現實,(夢想)想想就好,能夠參加演唱會已經挺開心」。緊貼選情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9/19805774
Suki心郁郁日本買樓
1 :
GS(14)@2016-10-19 05:49:27徐淑敏(Suki)為了改進廚藝,最近到東京報讀法國藍帶烹飪課程,她撇下三女和老公黃浩(Kenny),當然心掛掛,Kenny日前帶岳母、胞姊、長女Vianna和孻女Isabella到東京探妻。
Isabella更在當地學習,日前全家三代同堂到公園旅行野餐,親親大自然。Kenny其後還帶大家到一間可以釣魚餐廳,又玩又食。Vianna先後釣到大魚和龍蝦。Suki昨日在電話中說:「今次學廚,雖然喺廚房日日好似打仗咁,但好開心放學返嚟有屋企人陪住我,大女返咗香港返學,過幾日輪到二女放假過嚟探我。」Suki非常享受這次日本學習生活,她還心思思想在當地置業。採訪:楊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19/19805004
老樓周記:買樓睇三關鍵因素
1 :
GS(14)@2016-10-21 05:11:20股神畢菲特有句金句「別人貪婪我恐慌、別人恐慌我貪婪」,今次樓市反彈前完全體現了這投資心法,最怕的場面也同時出現了,便是「別人追價我加價、別人加價我追價」,業主、發展商貪婪癮起,加到你唔信,賣樓賣到下一個跌浪來臨前,正所謂「有得食唔食,罪大惡極」!今次加價,越加越有人買,元朗Grand Yoho累售1,000伙,更締造多個分層銀碼和呎價紀錄,連環購買力即刻爆發,見到買樓客買完樓後個個好開心,覺得「好彩」之外,亦覺得全球印銀紙,息口未必加得咁快,傳統智慧買樓長線實賺的道理永遠適用,令購買力源源不絕。老樓了解買家矛盾的心情,自己亦經常陷入困局,未買樓前想樓市跌、買咗便想樓市升,通常在樓市十字路口徘徊。當明白低入高賣很難掌握時,便要主力看三個入市時機,一是首期、二是工作、三是需要,當三者碰在一起時,便是買樓最佳時機,買了便不要再回頭看,以免後悔。現時可以買到樓的人少過買不到樓的人,因為樓價回升後令負擔能力增加,通過銀行壓力測試的難度同步增加,最近連價值3,000萬的豪宅新盤也有人撻定,便可見撻定並不是上車盤買家的專利,盲搶與盲目只是一字之差。劉兆昌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1/19807174
【我無樓,但我很傑出】80後唔儲錢唔買樓 搞慈善窮遊40國家
1 :
GS(14)@2016-10-22 22:28:55Sonya話柬埔寨垃圾山嘅日出、日落同星空係最靚,尤其日出睇到希望。
「我睇過好多地方嘅日出、日落同星空,最NO.1係柬埔寨嘅垃圾山!」遊歷超過40個國家嘅80後少女Sonya,喺柬埔寨垃圾山見到最難忘嘅片段,「日頭啲人好辛苦搵食,當迎接日落,好快入夜,感覺好無希望,但係跟住望到好靚嘅星空,迎來第二朝嘅日出,原來喺一個最臭、最爛、最差嘅地方,會見到最有希望嘅一幕!」
Sonya遊歷咗超過40個國家,佢話唔只係去旅行,係喺世界生活。
佢話呢位阿根廷小朋友真係贏在射精前,22個月大就跟父母環遊世界。
Sonya四圍去,儲唔到錢,更加唔好話買樓,但係佢活得快樂。
Sonya啱啱結束咗5個月嘅Backpack旅程,遊歷咗中亞、伊朗、土耳其等地,佢話好多人羨慕佢旅行唔係以日計,係以月計,「我同羨慕我嘅人講不如交換吖,佢哋唔制o架,因為我係有自由,但係放棄咗穩定。」喺香港,要追求同香港人不一樣的價值並不容易,但喺世界,Sonya遇到好多比佢更瘋狂嘅人。例如喺塔吉克遇上一家三口嘅阿根廷人,父母旅行咗14年半,「當香港人話要贏在射精前,佢哋個仔就真係贏在射精前,唔止喺旅途上出世,得22個月大已經跟父母環遊世界。」
佢覺得可以為別人嘅生命帶嚟少少光明,係最美麗嘅事,所以成立慈善機構i-Action。
喺內地一個麻瘋病康復村涼山,籌咗12萬起小朋友飯堂,就係藍色屋頂嗰間。
以前啲小朋友喺露天嘅地方,踎喺度食飯,
環遊世界都可能係你嘅夢想,好多人諗住儲一大筆錢退休先去,但係Sonya話根本唔知自己幾時死,而且旅行同錢無關,「首先你真係要無家庭負擔,至於自己嗰部份可以好慳。」好似喺塔吉克同阿富汗國界嗰度,可以揀用200美金搭車,但係Sonya就揀行一個禮拜,「我唔只係去旅行,係喺世界生活。」
而家終於有瓦遮頭!
新嘅project係教採蜂蜜嘅村民做包裝,整副產品,等佢哋可以自食其力。
Sonya話自己從來儲唔到錢,用晒嘅時候就做freelance,寫稿、影相、拍廣告等,賺到一萬兩萬蚊又再去旅行。Sonya話有朋友擔心佢老來乞食,「乞食咪乞食囉,同埋我年輕嘅時候擁有呢啲經歷同寶貴嘅回憶,我好有信心係唔會令我將來乞食!」
Sonya話越多去旅行,越令佢知道世界好多出路,「唔好畀既定嘅框框,框死自己,你可以揀你自己行嘅路。」而Sonya就揀咗行慈善之路,喺2013年成立慈善機構i-Action。當有傑青話唔睇戲、唔social,29歲供完層樓就傑出,但係Sonya唔儲錢、去旅行,29歲服務山區村民起咗幢樓,都唔敢話自己傑出!喺香港買樓,Sonya覺得一啲都唔值,「我唔想死嗰刻,原來仲攬住層樓,但係又未供晒!」佢話如果有500萬買樓,不如分一半出嚟畀有需要嘅人,已經做到好多嘢。好似喺過去兩年,Sonya籌咗12萬為內地一個麻瘋病康復村涼山,起咗個飯堂畀小朋友食飯,「佢哋本身喺露天地方踎喺地下食飯,有一日落毛毛雨,啲水滴落個食物盤度化開,嗰一幕我到o依家仲好記得!」為咗令小朋友有瓦遮頭,做過NGO災難管理嘅Sonya利用佢嘅經驗同熱誠,將朋友嘅善款轉化成磚頭。飯堂建成,o依家幫採蜂蜜嘅村民爭取公平貿易,教佢哋包裝、做副產品,希望佢哋可以自食其力。可以為別人生命帶嚟少少光明,Sonya覺得係最美麗嘅事,不過做呢一切,佢都一再強調自己唔傑出,「好多人畀光環我,但係我畀到涼山村民嘅嘢好少,而且啲錢都唔係我嘅,係人哋捐嘅,我只係帶大家嘅愛心上去。」
i-Action【一行動】
https://www.facebook.com/IActionHK/
Sonya travel& photography
https://www.facebook.com/sonya.travel.photography/場地提供:Something Wild野玩山店地址:灣仔英皇集團中心1樓電話:29975233記者:鄒倩婷(阿仙)攝影:Kaman、峰編導:Kaman剪接:Ro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22/19808606
陸振球:理髮師傅教湯博士買樓
1 :
GS(14)@2016-10-22 22:32:32【明報專訊】大家有沒有聽過西方的「擦鞋童股巿」理論(Shoeshine Boy Theory)?這又稱為零股理論(Odd Lot Theory),據說是若瑟夫.派屈克.甘迺迪(Joseph P. Kennedy, Sr.)上世紀1920年代末時所提出的。老甘迺迪當年聽見路邊的擦鞋童也開始分析起股市行情,隨即便沽清手上的所有股票。
當時許多人問他:「現在股市行情這麼好,為什麼急着出清股票?」老甘迺迪回答:「股市連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擦鞋童都如此熱中,代表現在股市行情已經過熱,沒有投資價值了。」果然,美股沒多久便出現大股災!
最近香港樓巿火熱,連筆者身邊一些向來沒有買樓的朋友,也「投降」終於入巿買樓自住,更有一些突然說要買樓投資。更有趣的是,屬樓神級的物業投資者、紀惠的湯文亮說上周末他去剪頭髮,理髮師傅在他耳邊不停地講樓市,他本來無心裝載,突然間聽到師傅說﹕「湯生,你應該現在買樓」,原來師傅在教湯文亮買樓,湯立刻說聲多謝,「因為,樓市已經發出了下跌聲音,大家亦曾經聽過,當街市婆談論樓市時,樓價就已經見了頂,嚴格來說,還差多少,就是街市婆同你分析樓市,教你買樓時,樓價就很大機會到了頂峰。」
民意傾側 預視樓市轉角
湯文亮的說法有道理嗎?筆者記得,花旗銀行去年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去年第二季多達57%的受訪者看好樓巿會升,結果樓價便在9月見頂,之後花旗再做相似民調,發覺今年首季多達72%受訪者看淡後巿,樓價偏偏在3月左右便見底。不難猜想,以現時身邊的朋友看法,筆者認為若花旗再做相似民調,連理髮師傅也會向樓巿大師教買樓,民調得出的結果是看好樓巿的比例,隨時會高過去年第二季。
智經研究中心公布《香港人,幸福嗎?智經幸福指數》研究報告,以11個主題作分類指標,包括收入及收入再分配、房屋、工作、健康、安全、教育、環境、文娛休閒、家庭、政府管治及公民社會,以及交通,並按上述分類蒐集政府及港大等調查而制訂指數,以2000年為基準年,並每年計算指標數值變化。
據報告,2000至2015年實質人均GDP累計增加56.9%,但同期幸福指數僅升0.4%。當中房屋指數最顯著,去年跌96.9%(圖1灰色棒部分),去年私樓售價指數較2000年升2.3倍,較2003年低位升逾4倍,但私樓住戶月入中位數僅升五成至六成。智經的研究得出港人的房屋的幸福錄得高達96.9%跌幅,並不令人驚奇,Demographia的研究便指出,香港一般住宅的價格已升至等同一般港人的19倍年收入,一個人便努力工作,不吃不喝才可買一個普通的住宅單位,如何會覺得幸福?
擁自置樓 也可以是貧窮戶
近年的一些新盤,要將貨就價的賣只有百餘呎的單位,有報道表示,跑馬地一個最近獲批動工的地盤,其中64個單位的實用面積僅得61平方呎,隨時細過一個車位,將來港人儲十多年的錢,只能居住在這種納米單位,能感覺到幸福,實在不容易,且為了買樓和供樓,也勢必影響其他生活的水平,犧牲了其他方面的「幸福」。
在香港,很多人會覺得,只要有層已供完的樓,那便生活無憂,真的是這樣嗎?根據政府最近公布的扶貧報告,原來在2015年,擁有自置居的18至64歲住戶,其中40.4%屬貧窮戶,屬於65歲相信已退休的人士,就算擁有自置居所,當中更高達56.7%屬於收入低於中位數一半的貧窮戶(圖2)。
自住物業升值 只屬紙上富貴
在香港樓價不斷攀升下,沒有樓的自然慘,有了自住物業,看似家身隨樓價攀升而水漲船高,但卻可能只屬於紙上富貴,由於沒有現金流,不少人都只能是高資產卻低收入人士,所以除非已擁有兩層甚至三層或更多物業收租,還是要懂得其他投資方法以增加現金流收入,近年的逆按揭可幫助一些高齡士透過逆按揭而得到一些收入,紓緩有關問題。
■2016年秋季投資講座股金樓匯大作戰
面對香港的各種不如意事,除了移民,也可想想如何做好投資,賺到錢便能解決不少問題。《明報》本月24日將舉辦「2016年秋季股金樓匯大作戰」投資講座/課程第一擊,邀得多名重量級講者,包括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王弼、天王國際金融行政總裁盧楚仁、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師羅家聰,以及《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陸振球,為大家分析最新投資形勢,做好部署,不容錯過。詳情及報名可登入:link.mingpao.com/47329.htm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41&issue=20161022
布少明:北水買樓 吼大不吼細
1 :
GS(14)@2016-10-24 05:54:51【明報專訊】人幣匯價加快貶值,中間價跌至6年低,港元兌人民幣失守87關口,市場甚至憂慮去年「811暴力貶值」重演,與此同時,內地樓價飈升,多個省巿9月底開始陸續推出「辣招」調控,為規避人民幣貶值及樓巿調整所帶來之風險,敏感的內地資金早已經積極南下佈局,近月加速南下追買本港股樓。
內地人傾向購一手單位
當人人說香港寸金尺土之際,深圳樓價「急起直追」,對比居民收入,當地樓價較香港更難負擔,除深圳外,北京、上海等亦躋身全球樓價最大負擔城巿,樓價升不停,除受「巿場先生」追高,
內地人口密度高,置業需求愈益強勁以外,中華民族那份置業情意結,或多或少成為物業資產升值的推手,近年中國富豪移民海外,對外傳揚「磚頭文化」,加拿大、美國、香港等地區,不乏內地客置業投資,在金融動盪的環境下,中資「踩油」掃貨之勢更見明顯,據稅務局公佈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涉及非本地永久居民(估計以內地客為主)買家交易,增至14個月新高,當中主要涉及住宅新盤,可以看見,近期多個開售新盤揀樓氣氛熱鬧,當中內地買樓收租客比率增加,估計現時內地客入市比例料較年初急增約四成,內地人傾向購入一手單位,除了受惠發展商為豪宅買家提供BSD補貼外,另一個原因是買樓過程涉及的時間相對較少,反觀購入二手物業,需要耐性四周睇樓格價,新盤則不需要勞師動眾,而且發展商明碼實價,不會出現業主反價、封盤的突發情况。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64&issue=20161024
李曉佳﹕買樓的魔力
1 :
GS(14)@2016-10-27 05:36:21【明報專訊】9月至今,曉佳身邊4個朋友買樓,比過去幾年加起來還多。也有相熟的地產經紀拋出金句「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游說曉佳「入飛」。凡此種種,曉佳由空氣中嗅出些許「不對勁」。我當然希望買樓的朋友個個賺錢,但我自己就牢記去年港股「大時代」的教訓,情願搵些穩健的投資。
H小姐周一晚上發來信息,告知買下將軍澳一個新盤3房單位,從早晨8點入場,到夜晚7點才辦完手續回家。我曾迂迴地勸她「發展商的質素及其他東西都要多些了解才投資」,她當時回答,只看中了一種海景戶型,抽不到就作罷。然而,一想到藍塘傲的人龍,我便知道,她無論如何都要出手了。因為這種「奇貨可居」,排隊搶購的盛况,是沒有幾個人可以把持得住,能夠堅持己見的。果然,她退而求其次,買了其他戶型。
跌後反彈最能催人入市
H的先生是大學教授,享受住房津貼,買樓一方面是投資,另一方面是打算退休之後入住。兩公婆挑挑揀揀,「次次老公要買,我都要他再睇睇,結果樓價愈睇愈貴,今次我怎麼都唔夠膽再阻住佢啦。」這兩口子都是謹慎淡定的人,本月中在倫敦旅行時,還不大清楚藍塘傲是什麼,一回香港,就即刻睇樓、入飛、成交,讓我着實意外。
買家最易入市的不是跌市,也不是漲市,而是跌過之後的反彈。有投資股市的人,都明白這一點,樓市也是一樣道理。今年3月是樓價低谷,市况淒清,隨後稍一反彈,就什麼人都被吸進去了。
K先生是一名內地赴港的專業人士,長年在內地各個城市之間飛,口袋也全是人民幣,他本身已有物業,中秋假期又豪擲千萬買下第二個單位,「人民幣這個跌法,我吃不消啊。遲幾個月,價格就差一大截,我當然着急買啦!」他又力薦曉佳出手,激動地說:「你要在將軍澳置業,現在就是你的最後機會!」他的確有資格這般激動。過去10年間,他三次提醒曉佳投資深圳樓盤。每一次都彷彿點石成金,價格成倍飈升。過去他都和風細雨,暗示我入市,此次的激動倒讓我覺得「不對勁」了。
買樓朋友 看不到往日淡定氣色
我便問他在香港供兩層樓的壓力大不大?他說,幾年前在深圳買的單位,已經由100萬元人民幣漲到了700多萬元,「最壞情况就賣了深圳層樓」。我又詢問第二次置業的雙倍稅怎辦,他說,發展商補貼七成,又透露現時佣金回贈的比例也超高。
我指着報紙標題「大手客,內地人佔四成」,笑言大陸炒房團殺到香港。他回答,「哪個炒房團會到香港炒房?大陸的房子半年升五成,香港一年才升了5%。內地人的心態跟我一樣,無非是人民幣下跌,要分散資產,求個穩健。」他再數落我:「你要等到幾時才出手?人民幣跌,內地人的資產要出來,香港的房子怎麼可能跌?」
無論人幣升跌 港樓就是升
這句話似曾相識,前幾年,人民幣升值,也不斷有人說:「人民幣升值,等於來香港買房打個八折 ,香港的樓價怎麼可能跌!」
如果香港的樓價永遠上升,那麼,任何時候上車都不會太晚;如果香港的樓價就快升完,那我也有耐性等到他回落再出手。在此之前,我還是繼續一些我已經花了學費、買了教訓、有所心得的投資吧!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36&issue=20161027
財叔開講 買樓劈價如街市買餸
1 :
GS(14)@2016-10-30 17:44:562016-10-22 iM
買樓上車是不少香港人的目標,本刊主辦的「實戰樓市深度課程系列」講座,將一連三期節錄部分精華內容。第一炮由《百萬Blogger》專欄作者之一財叔主講。
財叔難得開講,當晚雖然下着傾盤大雨,但現場仍然坐無虛席。40歲已達到財務自由的財叔,在講座中細談他的買樓心得和實戰經驗,更即席傳授現場觀眾買樓劈價3招,直言買樓不需要特別學習,只要運用每天街市買餸的「街頭智慧」,就能成功還得心儀價錢。
財叔向讀者傳授買樓心得之餘,明言「教大家去買樓,並不是想大家去賺錢咁簡單」,希望大家達到財務自由後,生活自在滿足之餘,更可造福社會。同場請來他心目中財務自由典範——深水埗明哥擔任嘉賓,讓更多人了解明哥派飯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學習。
周一(17日)由財叔主講的「講樓慈善夜」全場爆滿,讀書不成的財叔,在投資路上卻創出一片天,現時手持約多個住宅、工廈、商舖、車位等,他曾經買入錦英苑、大埔中心等樓盤,之後「一拆二、二拆四」愈買愈多,終達財務自由。
講座甫開始,觀眾有點靜,但經財叔一輪風趣又實用的演解後,與觀眾你來我往,有講有笑。財叔笑言自己曾有外號「廢青樓奴」,直言要達到財務自由的秘訣好簡單,就是先控制好基本生活開支,開支越低,達到財務自由機會越高。
壓縮開支 不怕穿冒牌
奉行「壓縮開支」的財叔,即席親身示範,邀請大家猜猜身上所穿的上衣多少錢?全身衣着總值通常都不超過200元的財叔,身上穿着的是用15元在出口店買來的襯衫,下身則是60元的牛仔褲,腳踏的便裝鞋60元,且聲稱有牌子,但即使是假貨他不介意,「假咪假囉,最重要我不是付出200元去買假貨,60元買的時候就預了是假貨」。財叔同樣將這套邏輯運用在買樓投資上,「去到邊間屋都當『鬼屋』買,若最後不是『鬼屋』,就賺了」。
憑這套「壓縮消費」的理財技巧,財叔走上財務自由之路,生活自在逍遙之餘,亦積極做慈善工作。財叔常說,達到財務自由的意義,在於可以選擇,可以選擇「賺夠唔撈」,也可以選擇追求理想。財叔請來他的「偶像」深水埗明哥講解,為講座帶來另一高潮。
學偶像明哥 回饋社會
明哥多年來在深水埗向無家者及長者派飯,在財叔心目中,明哥才是是超級財務自由的代表,因明哥已毋須再為生活開銷而努力工作,自己不愁兩餐,便主動去關心街坊溫飽。「自從認識明哥之後,我感到慚愧,明哥從不會想如何消費,只是想如何幫人。」
衣着樸素的明哥笑言「做了很多年老闆都仍然是賺不到錢」,他開設的深水埗「北河燒臘飯店」,多年來兩餸一湯都只是賣20多元,又長期義贈飯菜給區內基層人士,難怪明哥曾被網民封為「香港最帥的男人」。
財叔向參與者直言,相信在座每個人生活都過得比明哥好,常聽到不少人認為要搵到錢後才去幫人,「其實唔需要話搵到好多錢,我教大家去買樓,希望將來大家過到自己舒適的生活,財務自由之後,去幫這個社會,這才是我的目標,並唔係想大家去賺錢咁簡單。」
財叔×明哥×iMoney
是次「講樓慈善夜」參加者反應踴躍,現場「北河同行」義工共賣出逾500張飯票,另本刊將按報名人數向明哥購買同等數量飯票,稍後將跟明哥到深水埗派飯,詳情即將公布,密切留意。
樓市FAQ
說過「不會私下答問題」的財叔,今次在講座中幾乎有問必答,令參加者滿載而歸。不少人都紛紛寫紙仔問問題,財叔笑言今次觀眾「人有善心腦袋都比較清醒」,每條問題都是精華,現節錄部分重溫。
■自住好定投資好?
財叔主張不要「人買你又買」,先要搞清楚買樓的目標是自住或投資,自住的用家不用買一個「筍盤」,他舉例,就算單位便宜10萬元,但對住垃圾房,辛苦的都是自己。他指,任何人都預計不到未來樓市升跌,所以最重要是方便自己和住得舒服,不要因看到其他區的潛質就搬。
但投資就不一樣,目標是為賺錢,所以要找一個有機會賺錢的地方,「若今日我說葵涌區(工廈)值得投資,因此大家買入3,000元一呎單位,比起同類盤買貴幾十個巴仙,是沒有意思的」,所以要注意「是買個單位,而不是買個區」,要找一個值得投資的單位更為重要。
但他認為,現時政府推出辣招額外印花稅(SSD)後,買樓已經不再是賺錢的投資,反而市面上有更多的投資工具比買樓出租的回報率更高,更能賺錢。
■何謂買樓好時機?
講座中最多讀者關心的,是何時才是買樓投資的好時機。財叔認為樓市沒有剛性需求,只有租賃才有,因租客才是最有需要的一群,所以租金最能反映現實。當樓價不斷攀高,但租金卻沒有顯著升高,就代表樓價被炒高。
他以數年前的堅尼地城泓都作例,當時西環將興建地鐵,樓價不斷升,甚至比灣仔、北角等有地鐵的地方樓價更高,買家看中將來會發展,所以願意用高價錢買未來,引致樓價飆高。「但租金就可以反映到樓價有沒有支持,升市會比其他升得快,一跌就會跌死」,所以財叔提醒,最重要看租金升幅是否能追到樓價。
財叔提出他悟出的「淨租金回報論」:即扣除管理費後的淨租金收入減利息開支(租金-管理費-利息),差距愈大,就愈值得投資。2002年時他投資第一幢物業時,銀行供款利率2.25厘,管理費僅數百,當時銅鑼灣和灣仔租金回報約10厘,故每個月有近7.75厘回報,「每年就算跌10%,跌到10年後層樓不值錢,租客已經幫手供完層樓,層樓我賺返嚟。」
■資助房屋值得買?
不少人對政府推售的資助房屋持觀望態度,財叔就不建議購買資助房屋。財叔指,除非打算一輩子自住,否則不會考慮買資助房屋,因為買政府資助房屋始終不是自己資產,不可以轉按、加按、套現。財叔曾在專欄以「港人港地」樓盤啟德1號作例,認為買這種房屋等於無折扣居屋,「為甚麼要為了便宜一點,而多了許多限制?最後啟德一號不但沒有便宜到,甚至比附近的譽港灣還要貴,但合約需綁30年,租賣都要政府批,最慘是不知政府懂不懂批,如果屆時政府說未批過這種情況,就會唔知點算。」
他又指,他買樓時的年代不同,因除了買居屋,其他所有房屋都要付三成首期,但若他有得選擇,一定會揀買私樓。加上現在私樓已可做到九成按揭,他找不到理由買資助房屋,並指買資助房屋是「完全無着數」。
■如何揀個好Agent?
要找到「好樓盤」除了自己做足功課外,就要靠地產經紀(Agent)帶路睇樓,所以有個好經紀就事半功倍。財叔如何找到好Agent呢?原來他看中一個地區後,先會找該區五間不同的Agent,每個只睇一層樓,然後一律向他還低三成價,看看Agent反應。「我只會找一個願意嘗試幫買家還價的,因為Agent肯幫你試,才代表有機會成功,若試都不願意試就拒絕客人的,相信該Agent不會為買家成功爭取到最靚價錢。」
財叔說,要令Agent記得你,才能幫助你放盤放得較好,遇到筍盤又會識得找你。他就試過睇樓就只找一棟大廈,並鎖定2、5、8座,讓Agent們一發現該座有盤,都記得有他這個特別客人。
財叔贈劈價3招
財叔向在場人士傳授劈價三招,說到底都是運用「同理心」。財叔叫在場人士想像在羅湖商業城買一對鞋,店主開價300元,大家會劈價多少?現場就有女士大叫30元,引得哄堂大笑。財叔指,劈業主價亦是相樣道理,「但買家又不敢還平業主30萬,常害怕俾人鬧,其實誰會鬧你,要鬧都是鬧Agent」,所以他建議買家還價要開一個比自己心中價更低的價錢,尋找業主的底綫。假如業主叫價300萬元,買家心目中的價錢是270萬元,買家可還價240萬元,這個不合理的低價是用來引導業主再還一口價,「最想聽到業主說『起碼270萬』」,就可從業主的底綫270萬元再調整。財叔笑說,這門還價技巧,主婦每天街市買餸都會用到,是一種「街頭智慧」。
不過財叔又站在業主角度說,他深信「還價即死」,事關當業主心目中想賣300萬元時,他就會開398萬,「我不相信你會還我250萬元,以香港人咁老實,所以係唔係都叫高,只要你還,最怕你唔還,一還就賣!」財叔指他早期賣樓,銀行估價450萬元,他會開550萬元,遇到一個買家肯還價就將盤賣給他。所以財叔提醒,買家覺得值幾多錢,就還幾多。
第二招在舊區買樓比較容易施展,就是帶年幼兒子或年邁母親去睇樓。「臨走的時候埋下伏綫,和兒子說:『雖然喜歡,但爸爸不夠錢,爸爸會努力賺錢,買個大單位。」之後靠Agent向業主爭取,「若業主或agent覺得後生仔有誠意,願意劈價。兒子唔得閒,母親就可以頂上,孝實感動天,呢招通常都可行。」笑得在場觀眾人仰馬翻。
第三招是劈價也要有「同理心」,「若業主在30年前用20萬買入,你還價240萬,業主亦可能接受;相反,業主以高於300萬元買入的話,劈價就幾乎沒可能。」所以買樓前要做足資料搜集,先打聽好業主是何時用甚麼價錢買入,才可以制定劈價策略。
經濟客艙:老公買樓唔落老婆名
1 :
GS(14)@2016-11-08 05:51:10原來我哋都係《失戀急讓》嘅地產經紀項少龍,真愛只係吹水,喺香港冇個過千呎單位,真愛真係可以有情飲水飽咩?至少我條女話我知唔係。你話結錯婚大鑊,定買錯樓事大?其實兩樣嘢都係一世嘅。結錯婚,隔籬嗰個最後未必同你一齊;但買錯樓,條數跟足你一世。星期六凌晨,政府提高買賣住宅物業印花稅劃一15%,想換樓嘅香港中產俾新稅制挾死,更加上唔到車。我個名畀咗阿媽去買樓,佢好得戚話,「好彩快一步買咗,如果唔係想多層樓收租退休,要畀多15%印花稅,罰畀政府」。而繼續同屋企人住嘅我,可見嘅將來都唔再諗咩買樓。喺香港買個400萬嘅單位,新稅項下要畀60萬銀,較舊稅18萬多咗足足42萬,哪有錢?身邊有搵到第一桶金嘅朋友,都為換樓頭痕。「家陣畀雙倍印花稅鎖死啲錢,又要等半年後舊屋賣走先可以退稅;買新樓又唔可以同銀行貸款借足七、八成按揭,點換樓?」講笑話,人哋大陸假離婚避限購,可能家陣香港結婚,老公大條道理唔落老婆名,第時換樓可以慳番筆。結婚、買樓換樓同樣要講timing。不過,政府出招令我哋唔知道幾時先係入市良機。聽英國嘅朋友講,英國樓價同樣被炒起,仲要係俾香港同中國嘅資金炒起,大家寧願租樓住。不過,呢個英國朋友話,香港政府向樓市加辣,睇吓撐到幾耐。佢仲話梁特首想用調控樓市為連任增加籌碼,一定唔work。英國喺今年4月1日都有為樓市加辣,本地或海外買家購入第二個物業,要畀額外3%印花稅。不過,新稅項出台7個月,令英國民怨四起,要求撤走辣招。記得當時有香港買家「趕尾班」喺英國買樓,就好似香港咁,內地人新稅下繼續買。人仔繼續貶值,佢哋走資嘅信念,比我哋香港人要買自住樓更堅定,非本地買家新稅率加至30%都趕唔走。
Captain Cool
https://www.facebook.com/seeforcaptain/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7/19824929
財經評論:買樓要等下世投胎
1 :
GS(14)@2016-11-08 05:51:10港府形容樓市加辣措拖為歷來最辣,印花稅一律加至15%,港人首次上車客則不受影響。港府自2009年開始多次出招,再配合金管局合共七輪逆周期收緊按揭措拖,樓價只曾跌不足1%,之後勁升逾一倍。政府再出招,樓價會跌嗎?專家估計年底前最悲觀樓價會跌一成。信專家不如信過去經驗。港府在2009年10月至2015年2月六年內,推出樓市三辣招及金管局七度收緊按揭,但每次加辣樓價必升,至今樓價累升1.2倍。差估署的全港各類單位售價指數,於2009年10月金管局首度出招收緊樓價2,000萬元豪宅按揭上限至五成時,指數為131.7點。2010年11月,樓價13個月勁升24%,指數升至163.7點,政府首度推出樓市辣招,實施額外印花稅(SSD)打擊炒賣,但只令樓價跌一個月,跌幅僅0.4%。港府同金管局之後又再出招,打擊層面更擴至細價樓。2012年9月及10月推出的兩大辣招,包括趕絕海外買家的買家印花稅(BSD),以及加強版額外印花稅的刑期更加夠3年,期間賣樓重罰最多兩成稅款。惟BSD及SSD都壓不住樓價,到2013年政府向換樓客開刀,實施雙倍印花稅(DSD),唔想畀人買多間。政府再加辣,樓市結局拭目以待。辣招唔係冇料到,只是買樓需求太大。過往政府出大招,新盤銷情九死一生,但將軍澳新盤藍塘傲在加辣後第二日開售,居然仲排長龍,即日賣近八成單位。內地客照畀三成重稅,本地用家不信樓價會大跌。二手市場更見反價。當大家無希望時只能相信,政府每次加辣,只會令更多人買唔起樓,越住越細。買樓,等下世投胎啦。記者:朱連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7/1982479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