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特斯拉計劃於2019年11月正式開始生產SUV車型Model Y,並於兩年後在中國進行生產。特斯拉未就此向第一財經記者做出回應。
據了解,特斯拉正在矽谷向Model Y供應商進行早期的招標。首批Model Y將在特斯拉目前位於Fremont的工廠生產。
不過特斯拉目前還在為Model 3的交付掙紮。新車型是否能夠按計劃推出仍然是一個大大的問號。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最近接受采訪時稱,自己睡在工廠的地板上,並不是因為“這是一個很酷的地方”,而是因為自己“沒辦法回家洗澡”。
馬斯克承認目前特斯拉正在經歷“痛苦期”。Model 3剛推出就吸引了40多萬的訂單,但交付期限卻一拖再拖。截至今年3月底的最後一周,特斯拉公布Model 3周產量為2020臺,不及預期的2500臺。根據特斯拉此前制定的目標,到今年第二季度末,Model 3周產量將達到5000臺。
產量不及預期,也令特斯拉的現金流緊張,這家公司到目前為止還未產生盈利,近期華爾街正在警告瘋狂的資本盡快從特斯拉撤離。
這令特斯拉正在取代蘋果成為華爾街的“大空頭”。根據金融機構S3 Partners的數據,賣空特斯拉的資金過去一個月增長28%達到107億美元。另據調研機構FactSet的數據,目前特斯拉流通股中,賣空的百分比也占到25%。
S3 Partners研究部主管Ihor Dusaniwsk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5周,空頭卷土重來,特斯拉正在成為市場賣空的對象,這種現象自2016年來是第一次見到。”
馬斯克的計劃總是制定的過於激進。他曾在上個月的西南偏南大會上公開承認這是他的問題。投行高盛認為,特斯拉Model 3的生產目標難以完成,可能根本達不到公司宣稱的2000臺左右的量。“我們相信2000臺的目標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的預計是周產量1400臺左右。”高盛分析師David Tamberrino在給投資者的信中寫道。
Model Y看起來是馬斯克制定的又一個“難以完成的計劃”。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通常整車制造商在推出一款新車前兩年到兩年半就要開始選擇供應商,如果特斯拉要在明年年底推出Model Y,但僅僅是現在才開始選擇供應商,那麽一年半的時間是非常緊張的。”
激進的生產目標也意味著公司可能以犧牲生產質量為代價。特斯拉本月初剛剛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召回超過12萬輛Model S,根據中國質檢總局最新公布的信息,涉及中國相關Model S的召回數量超過8000輛。
此外,上個月在矽谷駕駛Model X發生車禍身亡車主的家屬已經對特斯拉提起訴訟,指控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性能缺陷導致了這起車禍。
盡管沒有給出Model Y的具體生產路徑圖,但今年2月,馬斯克曾向分析師宣布,Model Y的產能將達到年產能100萬臺。根據馬斯克的計劃,Model Y在美國Fremont工廠的最高產能將達到50萬。但分析師認為這一目標似乎永遠無法實現。
不過好消息是,中國已經宣布將降低進口汽車關稅,以及將放寬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政策 。這對特斯拉無疑是個重大利好。馬斯克當天就發布Twitter稱:“這是一個重大的舉措。”特斯拉本周股價大漲5%,不過近一個月仍然下跌8%。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累計下跌超過3%。
滴滴即日起在上海取消常態化補貼,清退不合規車輛
滴滴宣布於4月14日起在上海取消常態化補貼,並稱將持續加強不合規車輛的清退工作。滴滴取消補貼主要為響應上海市交通委關於停止補貼大戰的要求。在取消補貼的同時,滴滴還將在上海對全部新註冊車輛啟動線下驗車機制,確保註冊車輛信息的合規性和真實性。滴滴還稱,承諾今後決不率先發動網約車惡性補貼行為,同時呼籲各網約車平臺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提升技術和服務體驗,共同推動出行行業健康發展。
美團點評稱人民需要多個打車平臺 ,避免一家獨大
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大眾剛需類基礎應用應保持2-3家的競爭狀態,尤其避免非用戶選擇性的一家獨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多個打車平臺才能有保障。
蘋果內部警告員工不要泄密,去年12名泄密者遭逮捕
蘋果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警告員工,不要泄露公司未來計劃相關的內部信息,同時還提到“員工可能會因為泄露公司秘密而被采取法律行動和犯罪指控”。蘋果還稱去年共抓到29名泄密者,其中的12名泄密者遭逮捕。這些泄密者包括蘋果公司正式員工、合同工及來自供應鏈的員工。這些人不僅失去了工作,而且在尋找新工作時也遇到了極大的困難。蘋果方面拒絕就相關事宜置評。(彭博社)
馬斯克後悔特斯拉制造過度自動化,稱今年三四季度可盈利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回應《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文章時透露,公司將在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實現盈利,同時現金流轉正,不需要再籌資。上述文章援引投行傑富瑞集團(Jefferies)的估測稱,特斯拉需在今年額外籌資25億美元到30億美元。馬斯克在推文中還表示,特斯拉的過度自動化制造是個錯誤,“確切地說,是我的錯。人力資源被低估了”。在Model 3車型的生產流程中,特斯拉對機器人的使用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這也使得其生產變得更加複雜。馬斯克反思,特斯拉變得“過於自滿”,對自己的核心技術太過自信,“一次性將太多的新技術帶給了Model3”。
騰訊聲明QQ國際版在歐盟地區不會下線
有用戶此前收到QQ國際版推送通知,表示非常抱歉將從5月20日起暫停在歐洲提供運營。對此,騰訊公司發表聲明稱,QQ國際版在歐盟地區不會下線,會繼續為該地區用戶提供服務。5月25日起,歐盟 “通用數據保護法案”將強制執行,無論廠商是否在歐盟境內,只要其產品或服務在歐盟區銷售,並且關系到保存與處理歐盟公民個人數據者都必須遵守此法案。該法案為個人數據安全與隱私權設立嚴格的保護標準,決定了如何合法地應用新技術、業務創新來獲取基於個人數據的巨大價值。屆時,這些互聯網產品必須明確征求用戶的同意後才能使用用戶的數據,此外還需對如何將數據用於廣告進行解釋。騰訊方面尚未就QQ將如何滿足法案要求作出回複。
蘋果在印度試產iPhone 6s Plus 緯創代工
蘋果公司已開始在印度試產iPhone 6s Plus,預計未來2~3周內可進行商業化量產,屆時印度本地產iPhone 6s Plus的售價較當前售價會降低5%至7%。印度媒體今日援引兩位行業高管的消息稱,此次為蘋果在印度代工iPhone 6s Plus的是合作夥伴緯創(Wistron)。上個月,印度卡納塔克邦(Karnataka)政府已經批準了緯創購買43英畝土地的申請,緯創將投資1.05億美元進行土地開發,其中包括建設iPhone組裝工廠。除了代工iPhone SE,還可能代工包括iPhone 6s在內的更多機型。
小米手機殼疑含有害物,小米回應測試標準不適用手機殼
深圳市消委會近日發布的手機保護套比較試驗報告顯示,在201項化學物質測試中,蘋果、小米等5款手機殼檢出了有毒有害物質。小米對此回應稱,手機保護套沒有相應的國家、行業標準。此次比較試驗參考的是歐盟標準EN14372:2004《兒童用品和兒童護理用品—餐具和餵養器具—安全要求及測試》,並不適用手機套。小米表示對手機保護套產品制定有專門的企業標準Q/HDXMT002-2015,經北京市海澱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備案,適用於手機保護套使用的場景,已在產品標簽上明確標識,在生產中嚴格執行,確保產品質量合格。小米公司會與深圳消委交流分析試驗結果,繼續加強產品質量管控,為消費者繼續提供安全放心的產品
特斯拉當地時間5月2日收盤公布第一季度財報,第一季度虧損又創下新高。
在過去的連續五個財季中,特斯拉的現金流已經持續為負。根據彭博社本周的數據統計,特斯拉平均每分鐘燒錢6500美元。
堅稱“不融資”
在截至3月底的財季中,特斯拉凈虧損擴大至7.85億美元,每股虧損4.19美元,幾乎比去年同期3.97億美元的凈虧損翻番。
第一季度特斯拉營收增長至34.1億美元,去年同期營收27億美元。受益於Model 3的交付以及使用新的審計標準,特斯拉汽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9%。
財報公布後,特斯拉盤後股價大跌5.3%。市場擔心特斯拉持續燒錢可能導致現金流緊張,不過馬斯克仍然堅稱:“特斯拉沒有融資計劃。”
特斯拉還計劃在2018年削減4億美元開支。但在華爾街分析師看來,特斯拉進行新的融資並不是馬斯克“想不想”的問題,而是他可能必須得這麽做。分析師認為,特斯拉預計在明年一季度前再次融資。
上個月的《經濟學人》雜誌分析預測,特斯拉今年至少需要融資25億至30億美元才能緩解緊張的現金流。
去年特斯拉曾融資10億美元,並且發行了20億美元的垃圾債。今年3月,穆迪下調特斯拉評級,由“穩定”調降至“負面”。
特斯拉正在取代蘋果成為華爾街的“大空頭”。公司過去三個月股價下跌了15%,今年以來的跌幅超過3%。
不過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將於今年下半年盈利。特斯拉在給股東的財報信中稱:“如果一切按照我們的計劃進行,那麽我們將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實現盈利。”
Model 3“量產地獄”
Model 3的量產計劃是否能如期實現仍是個大大的問號。根據今年4月特斯拉公布的最新量產數據,Model 3周產量僅2020輛,不及第一季度末達到2500輛的預期。
特斯拉重申到今年6月底前,Model 3的周產量將達到5000輛。公司還稱,將率先實現長距離續航的Model 3的交付,之後才會交付短距離續航的低價Model 3版本。目前長續航里程Model 3售價4.4萬美元起,低價版本Model 3的售價為3.5萬美元起。
不過悲觀的投行認為特斯拉無法實現量產目標。“我們相信2000臺的目標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的預計是周產量1400臺左右。”高盛分析師David Tamberrino上個月在給投資者的信中寫道。
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馬斯克承認,對於一些自認為核心的技術太過自信,他表示自己高估了機器自動化生產的能力,認為人類勞動力在很多時候還是有優勢的。
值得註意的是,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有些“不淡定”,華爾街用“詭異”來形容馬斯克的表現。在涉及特斯拉的毛利的時候,他甚至諷刺分析師的問題“非常無聊”。而在涉及到最新的關於有公司起訴特斯拉電動半掛卡車侵權要求賠償20億美元的問題上,馬斯克也冷嘲熱諷不屑回答。相反,他回答了一位熱衷於特斯拉的超級粉絲和投資人好幾個問題。
此前有媒體報道,特斯拉計劃於2019年11月正式開始生產SUV車型Model Y,並於兩年後在中國進行生產。特斯拉未就此向第一財經記者做出回應。
據了解,特斯拉正在矽谷向Model Y供應商進行早期的招標。首批Model Y將在特斯拉目前位於Fremont的工廠生產。
劍橋分析公司停止營運,將在英美申請破產
Facebook用戶資料泄露事件的風暴核心“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5月2日宣布倒閉。劍橋分析在聲明中表示,公司立即停止一切營運,已向公司所在的英國申請破產,此後也將向美國申請。“劍橋分析”的母公司,戰略溝通實驗室集團(SGL Group)創辦人表示,除了“劍橋分析”,母公司也會“收掉”。不具名消息來源指出,戰略溝通實驗室集團不斷流失客戶,“臉書”事件也累積大筆訴訟費用,導致公司必須做出這個決定。
小米在印度推出小米音樂和小米視頻
小米宣布在印度推出Mi Music(米音樂)、Mi Video(米視頻)流媒體服務,這兩項服務已向測試用戶開放,現開始提供給常規用戶使用。小米Mi Music程序融合了Hungama Music服務,有1000多萬首歌曲,覆蓋13種語言,可免費收聽。Mi Video 則與多個流媒體服務合作,可以提供豐富的內容。小米聲稱Mi VideoApp擁有的內容時長已經超過50萬小時,當中80%可以免費觀看。
庫克稱樂於通過其他途徑解決與高通專利糾紛
針對高通公司近期主動調低其專利授權當中作為計費基礎的手機銷售價格取值上限、釋放與蘋果公司和解信號這兩大舉措時,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近日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持歡迎態度並樂於尋求訴訟之外的其他途徑解決與高通的專利糾紛。(CNBC)
長和與小米戰略合作,將在17700家門店銷售小米設備
長江和記5月2日在香港宣布與小米合組全球策略聯盟,將小米的智能手機、智能硬件和生活方式產品引入長江和記旗下在全球的電訊和零售部門。長江和記旗下全球零售及電訊店鋪超過17700間,在11個國家擁有接近1億3000萬活躍移動電訊客戶。當被問及長和會否入股小米,長和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表示,對入股小米有興趣,強調小米是一家好公司,但不能再回應。
馬斯克稱特斯拉將於5月開始重組,將在中國建超級電池工廠
特斯拉汽車公布了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期內特斯拉總營收為34.09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26.96億美元;凈虧損為7.8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凈虧損3.97億美元相比有所擴大。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有信心在第三季度實現現金流轉正。此外,特斯拉本月會展開重組,具體而言為理順所使用的第三方公司數量。馬斯克還宣布特斯拉將在中國建超級電池工廠,但並未公布更多細節。
全國固定寬帶下載速率超20M,4G網絡規模居全球第一
根據寬帶發展聯盟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我國固定寬帶網絡平均下載速率達到20.15Mbit/s,同比提升54.9%。移動寬帶用戶使用4G網絡訪問互聯網時的平均下載速率達到19.12Mbit/s,接近20 Mbit/s,同比2017年第一季度提升54.3%。截至第一季度末,我國光纖寬帶用戶在固定寬帶用戶中占比達到85.3%,居全球第一。移動通信4G基站數量接近340萬,4G網絡的規模全球第一,4G的覆蓋廣度和深度也在快速擴展。
阿里全資收購先聲互聯,中科院聲學專家付強帶隊加盟
阿里巴巴宣布全資收購北京先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但並未透露收購金額。先聲互聯創始人、中科院聲學所前研究員付強,入職阿里達摩院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負責語音交互前端處理技術和方案的研發。阿里巴巴方面稱,和付強一同入職的,包括先聲互聯創始團隊的多名資深專家,他們多為付強在中科院的原班人馬。先聲互聯是國內最早從事語音增強、遠講語音交互接口技術的團隊,曾為阿里、百度、小米等多家公司提供遠程語音交互軟硬件的解決方案。
谷歌創辦社交遊戲公司Arcade
谷歌低調成立了一家社交遊戲創業公司Arcade,創始人及共同所有人邁克爾·塞曼(Michael Sayman)。塞曼19歲時制作了面向青少年的視頻社交應用Lifestage,此前他曾在Facebook擔任產品經理,圍繞與青少年行為有關的技術向同事、高管提供建議。谷歌新聞發言人表示:“Arcade是一個實驗,處在早期萌芽階段,暫時沒有太多細節可供分享。”(彭博社)
本期嘉賓
趙英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田永秋 汽車行業分析師
文字實錄
每分鐘燒6500美元!特斯拉陷破產危機
特斯拉破產的可能性再度引發熱議和深思。日前,特斯拉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凈虧損為7.8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凈虧損3.97億美元相比幾乎翻倍。財報公布後,特斯拉盤後股價大跌5.3%。根據彭博社數據統計,特斯拉平均每分鐘燒錢6500美元,如果不進行額外融資,這家公司難以撐過今年。同時4月底,特斯拉債券再遭下調評級,被兩家大型評級機構穆迪和標準普爾評為“垃圾”債券。市場普遍擔心特斯拉持續燒錢可能導致其現金流緊張,面臨破產。不過CEO馬斯克仍然堅稱:“特斯拉沒有融資計劃。”
特斯拉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張媛:特斯拉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明星企業,但是創新非常艱難,它一路燒錢一路發展一路出名,如何來看待它近期面臨的種種問題?比如評級機構下調它的信用評級,包括彭博社的消息,你認為它遇到的問題是什麽?
資本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逐漸失去耐心
趙英:問題是兩方面,第一作為特斯拉高燒錢、高投入、高風險這種經營模式的企業,它的產品不錯,而且迄今為止,新能源汽車而言,全球再造的新企業,發展也是不錯。但問題是產業化進程和資本市場對它的耐心、容忍,可能產生不同步,對它來說造成威脅。
特斯拉成長周期,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新來者,它有一段是忍受新能源汽車不成熟和開拓的這種風險和成本。如果特斯拉能熬過,資本市場對它的容忍度,它產業化的進程,它作為先行者的好日子就來了,如果熬不到,在這階段是它很危險的地方。
馬斯克在專業化大批量生產方面準備不足
趙英:第二,馬斯克遇到的一個自身問題,作為一個高技術、高風險為特征的高技術企業,在向傳統的汽車經營生產轉型這一關跨越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高的門檻。因為model3是一個大眾化的產品,不是小眾化的,這時候要盈利,突然發現在生產供應鏈的保證上,質量保證上,甚至產能,生產線的組織上,實際上他和傳統企業並沒有那麽大的差異。
但是馬斯克又沒有做好準備,因為他原來準備用開始這種高檔特斯拉的生產,柔性生產來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自有汽車工業以來就有一條規律,你一定是專業化大批量的生產,你才能通過規模經濟來賺錢,那馬斯克到這個階段,他面臨的一些問題,是當時他沒有想到的
特斯拉遠沒到破產邊緣 最壞可能是被收購
田永秋:特斯拉應該遠遠沒有到破產的邊緣,並不像一些資本市場所吹噓的那樣,其實我們知道特斯拉破產的概念已經有兩年到三年的歷史。現在特斯拉碰到的問題,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問題,比如生產線的一些問題。其實把它細分來看,它的問題是在現有時代的要求下,互聯網的這些車,在車里面的創新機制,車聯網,無人駕駛,這些東西是前所未有的,一些新的技術整合到汽車身上來。所以在探索新的領域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是完全不可以避免的。
這時傳統的汽車勢力,有一些資金的勢力,有一些生產的經驗,但是對於新領域探索,仍然沒有經驗,特斯拉爆發出這些問題來講,對於整個行業是一個好事情。個人有一個觀點,倒不是說它破產,將來如果到某一天熬不過去的時候,很可能被其他家並購,這種可能性更大一點。
特斯拉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是什麽?
張媛:特斯拉是以高科技、高投入聞名,它從2010年IPO的時,到目前股價上漲1000%,但是沒有實現盈利。如何來看支持特斯拉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互聯網造車依舊要遵循制造業規律
趙英:最後支持特斯拉成功,還是要按照制造業企業規律,第一把產品制造出來,第二在汽車行業大批量生產,保證可靠性,保證消費者滿意的基礎上推到市場。
從資本生存程度上來說,在美國這種高風險投資的金融環境中,馬斯克的整體企業,對資本的魅力和吸引程度並沒有減弱。他不一定從企業家和市場角度考慮問題,目前遇上這些挫折,可能逼著他走一條接近被市場和金融投資者接受的路徑。
特斯拉仍是汽車“四化”領頭羊
田永秋:這只是特斯拉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小坎。我始終相信,特斯拉代表的汽車“四化”,是這一領域的領頭羊,其他企業現在還只是一個跟隨者,並沒有領先。所以它在領先過程中發現的這些問題,逐漸在得到一些解決。比如100%要求工廠自動化,100%要求無人駕駛達到L3、L4的級別,這些都是其他企業所沒有的。無論從大眾,還是資本市場來講,應該有一個比較長遠的眼光看問題。
張媛:它現在新品model3,在生產上已經出現產能不足,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現在產能遠遠低於他定下的每星期五千輛的生產目標,怎麽來分析?
特斯拉Model 3為何產能低?
田永秋:從特斯拉整體產品戰略來講,從開始做高端,然後逐漸從第一款Roadste,然後modelx,最後做model3。model3是一款面向大眾的產品,從利潤率角度來講,可能modelx、models利潤需更高一些,25%以上。但是這些車畢竟比較貴,是小眾市場,每年的貢獻率對於整個特斯拉來講並沒有那麽高。逐漸隨著model3的產能擴張和model3推向市場後,model3是幫助特斯拉,從一個新興的造車勢力,每年10萬臺的規模,逐漸成長為一年50萬、100萬臺,一個真正的汽車中堅力量。
分析這款車它的重要意義,現在把所有的創新的功能,集合到model3上,同時還要保證model3是以最有競爭力的價格給市場提供,基於這一點考慮,model3的利潤率並不比models或者modelx低多少,但它有一個巨大的數量基數。現在應該有50萬臺的訂單,交付可能1萬多臺,現在每周的5000臺的目標,大概還需要兩三周左右,目前這周的產能生產率,已經從原來的2000臺,到現在為止接近4000臺的水平,照這一趨勢發展,5000臺不是太遠的時間。
特斯拉要從原有生產模式轉軌和調整
趙英:這是特斯拉要從原來的生產模式,比較系統地進行轉軌和調整的問題,Model3準確的定位是機遇和挑戰並存,在美國這種市場競爭最激烈的、水平最高的汽車市場上,能有那麽大訂單,說明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上的前景是相當好。但馬斯卡沒有想到由柔性向大批量有這麽大的轉換空間,所以下一步要面臨的是整體上的一個調整,調整也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
新能源汽車火爆背後隱藏擔憂
近一年來,汽車業朝著新能源、智能出行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無論是擁有雄厚技術儲備的傳統車企,還是國內新勢力造車品牌,都開始紛紛展現在新能源方面的產品實力和戰略布局。然而在火爆市場背後,也有市場人士表示擔心,國內新能源車行業雖然獲得大量投資,但產能過剩,廠家利潤小,同時依賴補貼,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光伏產業。
張媛:國內的新能源車資本熱炒,各種概念也特別多,怎麽來看,是不是特斯拉所面臨的坎,它們一個不能少?
國內新能源汽車和特斯拉至少有十年差距
趙英:肯定是這樣,甚至它們現在還沒到面臨特斯拉這種坎的階段,還早。因為首先要拿出來紮紮實實的、性價比很高的、被市場所接受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這次北京車展有很多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據說很快要推向市場,但其實還是有很大的距離。第一步先是針對確實的市場,能夠推出性價比被消費者所接受的產品;第二步批量生產。國內新能源汽車至少和特斯拉要有十年的差距,在產業化角度。
但特斯拉遇到的問題,新能源汽車企業遇到的一點不會少,為什麽?很多人沒有認識到,特斯拉和國內所謂新勢力造車企業最大區別,所有核心技術不僅是它首創,而且是它自己掌握,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不是這樣,所以從特斯拉角度,國內新勢力造車要充分借鑒,其實面臨的坎,比特斯拉目前還要艱巨的多。
國內造車新勢力有自身後發優勢
田永秋:中國新勢力造車起步稍晚一些,他們有一些後發優勢。不排除像特斯拉面臨到的問題它們也會遇到,但這些人都很聰明,最簡單例子,像生產,特斯拉是自己來生產,到現在為止大概五年的生產經驗。對於這些造車新勢力來講,他們意識到,沒有足夠的經驗怎麽辦?他們又想把產品迅速推向市場,采取像代工這種形式,找一些有經驗的汽車企業,幫他們做這個事情,把最合適的人放到最合適的位置。
從汽車工業歷史看 “代工”模式走不通
趙英:我有不同意見,我認為“代工”這條路從汽車工業發展歷史上看,基本上走不通。沒有任何一個主力汽車廠,或者有心在汽車廠上成大事的汽車主機生產企業,把自己的主力產品包給另外一家。有兩個門檻跨不過去:生產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誰來操縱?再有,萬一砸了牌子算誰的?還有第三雙方協調。
所謂“代工”,其實雙方都是三心二意。新勢力的考慮是輕資產,不冒風險,老勢力傳統車廠,反正也不冒風險,富裕的給裝,另外在中間學習。這些都和汽車要求很嚴密的、統一的指揮體系,和生產供應質量管理體系基本規律相悖。
“代工”是權宜之計 把產品迅速推向市場
田永秋:這些造車新勢力,並不是完全拋開原來路子,即使“代工”形式也不是完全交給別人,什麽都不管。目前看到大概有6、7家公司,造車新勢力已經簽了“代工”協議,並且像蔚來已經推出產品。他們是站在稍微更高的層面看,將來汽車是一個終端,制造只是其中一個環節。雖然制造汽車和制造手機,不是一個層面,但它畢竟是一個制造,把最合適的人放到最合適的地方值得肯定。
他們意識到從特斯拉企業來看,制造是短板,不可否認,但它目前要想把產品迅速推向市場,必須得找一個企業幫它彌補短板,長期來講從汽車行業100年發展歷程來看,確實自己控制是最核心的,所以短期他們通過“代工”幫他們解決迅速推向市場的問題,長期來講還是要自己來建,這是肯定的。
張媛:現在是汽車領域當中的新勢力和傳統工業巨頭之間的融合交匯點,究竟下一步會怎麽發展,如何來看下一步的發展以及融合的態勢?
怎麽看未來汽車產業融合趨勢?
趙英:八個字,不分新舊,無問西東。不分新舊什麽意思?新能源汽車現在面臨著很多傳統汽車企業遇到的同樣問題,傳統汽車也在迅速地自我蛻變,自我叠代。比如新能源汽車很多設計方法、思路,傳統汽車都在學,由於它有自己既有的制造基礎,可能學完以後,可操作性更強。
為什麽叫無問西東?在大變革時期,不能一概而論,哪種路一定好,哪種路一定走不通,要允許嘗試,允許失敗,也允許滅亡。在這中間肯定有崛起的勢力,現在對新東西不要輕易否定,對傳統東西要在新的時代予以改造。隨著新勢力發展的產業化,隨著舊勢力看到新的產業革命的趨勢,實際上是在交叉匯流的。
特斯拉入華之路迎來新局面。
5月14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於5月10日獲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核發的營業執照,註冊資本為1億元,股東為TESLA MOTORS HK LIMITED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為:從事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及進出口業務,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及產品推廣。
截至發稿前,特斯拉中國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沒有更多內容可以提供,需要進一步確認。
此前有報道稱,特斯拉和松下合作預計將在中國共同建立一家新工廠,生產電動車和鋰離子電池。松下首席執行官津賀一弘也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承認:“特斯拉未來將在中國全面投產,我們可以聯合生產鋰電池。”
3月中旬,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表示,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特斯拉將實現盈利和正現金流。
通過調整車型生產線、加快生產節拍,特斯拉逐漸提升產能效率。今年一季度,特斯拉新車交付量接近3萬輛,創一季度最高交付紀錄。其中包含11,730輛Model S、10,070輛Model X以及8,180輛Model 3車型。 Model S與Model X車型凈訂單量創歷年第一季度新高。此外,季末尚有2,040輛Model 3車型、4,060輛Model S與Model X車型正在運輸途中,準備交付給客戶。這一數字比2017年第四季度末環比增加了68%。以上車輛將在第二季度初完成交付。
2018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生產車輛34,494輛,環比增長40%,成為公司歷史上產能最高的一個季度,其中包含24,728輛Model S與Model X車型,以及9,766輛Model 3車型。Model 3車型的產量呈指數級上升,與上一季度相比提升了4倍。
“這對於特斯拉是重要的一步。”獨立汽車分析師張翔對第一財經記者評論說,此前有消息透露特斯拉將在中國生產Model Y,是一款SUV,並且和Model 3共底盤,特斯拉在中國制造是值得期待的。
不過,張翔也指出,在時間進程上不可對特斯拉期望過高,要有跳票的心理準備。即便是特斯拉現在已經開始著手建廠,但是建設新能源汽車廠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需要和當地政府進行一系列溝通,包括水、電、燃氣、環保等相關問題。
“總體來說,如果現在來著手建立,到2020年能生產下線就算不錯了。”張翔直言,此前特斯拉也經常在發布或被披露相關消息後有不同程度的延遲。另外,在張翔看來,目前特斯拉的現金流資金鏈還是比較緊張,所以本次註冊資本較少,只是1億元。
特斯拉董事會正在面臨激進投資者逼宮,他們要求罷免特斯拉三名董事。另有一位持有12股特斯拉股票的個人投資者直接提議讓馬斯克退位。
燒錢過猛導致股東不滿
特斯拉剛剛公布了第一季度財報,虧損再創新高。投資者顯然對這份財報不滿意。上周,養老基金顧問CtW Investment Group向特斯拉股東致信,要求他們針對特斯拉的三名董事會成員投反對票。
CtW認為,這三名董事會成員都是馬斯克的親信,缺乏獨立性。他們包括PayPal的早期投資人以及特斯拉旗下SolarCity的投資人、Valor Equity Partners的創始人Antonio Gracias( 安東尼奧·格萊西亞斯),馬斯克的兄弟、餐廳經營者Kimball Musk(金布爾·馬斯克),以及去年加入特斯拉董事會的默多克之子、21世紀福克斯CEO詹姆斯-默多克。
CtW表示,特斯拉近一年來加速燒錢,虧損已經攀升到總收入的將近20%,這非常令人擔憂。董事會換血將有助於控制特斯拉的財務狀況,避免如此大規模的虧損繼續。
在過去的連續五個財季中,特斯拉的現金流已經持續為負。根據彭博社的數據統計,特斯拉平均每分鐘燒錢6500美元。在截至3月底的財季中,特斯拉凈虧損擴大至7.85億美元,每股虧損4.19美元,幾乎比去年同期3.97億美元的凈虧損翻番。
更有投資人直接建議讓馬斯克從特斯拉董事會主席的職位上撤下。一名個人投資者Jing Zhao(音),起草了一份建議書,股東將於今年6月對是否罷免馬斯克進行投票。值得註意的是,這位投資者僅持有特斯拉12股股票。
在一份代理聲明中,特斯拉建議股東投票支持現在的董事會成員,同時保留馬斯克CEO的位置。聲明還對三名股東的作用做了解釋:Gracia有供應鏈管理專長;默多克對全球市場認識很深;Kimbal Musk在零售和消費市場頗具經驗。
“特斯拉仍在發展階段,我們必須有很好的執行力以實現長期目標。在這個關鍵時候把CEO和董事會主席的職位分裂開來與公司和股東的利益不符。”特斯拉在聲明中表示。
危機中多名高管離職
特斯拉股價今年經歷了過山車行情,正在失去華爾街投資人的寵愛,今年截至目前股價累計下跌3.3%。公司近期已經失去了多名高管。
最新消息稱上周五特斯拉負責汽車工程的高級副總裁Doug Field(道格·菲爾德)離職,對此,特斯拉向第一財經記者予以否認:“Field去休假了,我們尊重Field先生的選擇。”Field於2013年離開蘋果公司加入特斯拉,曾參與包括Model 3在內的特斯拉汽車的開發。
在Model 3步入最關鍵的交付期之際,Field選擇離開也讓人感到不解。上個月,英特爾從特斯拉挖走了負責自動駕駛業務的高管Jim Keller。就在周六,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斯拉負責與美國安全調查部門溝通的技術總監Matthew Schwall加入谷歌旗下自動駕駛部門Waymo。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正在調查多起特斯拉撞車事故,其中包括在加州發生的一起Model X致命事故。在最新一起發生在猶他州的事故中,特斯拉一輛Model S撞向了一輛正在等紅燈的消防車,並且在撞擊前沒有任何剎車行為。美國相關部門正在調查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AutoPilot在事故發生時是否工作。
特斯拉在一份聲明中回應稱:“特斯拉還沒有收集到來自這輛汽車的任何數據,因此無法確認AutoPilot功能當時是否開啟。”
馬斯克在上周五發布Twitter稱,特斯拉的全時驅動(AWD,All Wheel Drive)款Model 3車型即將於今年7月開始投產,特斯拉將從本周起接受預訂。此外,空氣懸架裝備的Model 3將於明年投產。
目前馬斯克正在親自抓特斯拉Model 3的生產。特斯拉重申到今年6月底前,Model 3的周產量將達到5000輛。根據今年4月特斯拉公布的最新量產數據,Model 3周產量僅2020輛,不及第一季度末達到2500輛的預期。
此外,針對近期有網絡文章預測稱蘋果可能今年對特斯拉進行收購的傳聞,特斯拉公司向第一財經記者予以否認:“這是徹頭徹尾的假消息。”
在本月初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因在涉及特斯拉毛利的問題時諷刺伯恩斯坦分析師托尼-薩科納吉(Tony Sacconaghi)“非常無聊”而遭到市場的不滿。一位Sacconaghi的前同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Sacconanghi是十余年來全球排名第一的分析師,很多資本買方會跟隨他的建議。馬斯克公開對他表示不屑,對特斯拉股票會產生影響。”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14日表示,特斯拉正在進行“徹底重組”,以處理生產問題、多名資深員工離職,以及與電動車有關的撞車事故等諸多問題。
據報道,馬斯克在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稱,特斯拉在重組中將“扁平化管理架構,以改善交流”,合並部門職能,以及減少“對我們成功實現使命並不重要”的活動。
特斯拉證實了這封郵件的內容。最先報導此事的媒體是的美國《華爾街日報》。
報道指出,特斯拉公司正處於重要關頭,該公司正試圖挽救Model 3轎車出師不利的局面。這款中間市場車型對特拉斯的成功和未來的盈利能力至為關鍵,早期的生產問題已經影響到特斯拉公司的盈利能力。
過去十年,手機從功能手機變成了智能手機,實現了改變人們生活的飛躍。奇點汽車CEO沈海寅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表示:“智能手機給我們帶來更長尾化,個性化的世界。汽車也將實現從功能汽車到智能汽車的飛躍。”
“用功能和智能的對弈,我們今天回過頭看一下汽車行業,今天汽車行業其實很簡單,我們把今天所有的汽車都稱為叫‘功能汽車’。”沈海寅表示,“現在的汽車里面所有的功能都是在我們研發這款車之前就已經被定義好的。我們今天想把傳統意義上的功能汽車變為智能汽車,智能汽車的定義就跟智能手機是一樣的。”
“今天的電動化,給動力系統帶來更快更安全,更簡單維修的這樣一套動力系統,但是它卻沒有質變,動力系統還是動力系統,傳統笨笨的汽車還是笨笨的汽車。”沈海寅認為,智能化將給汽車帶來質變。
按照沈海寅的設想,智能汽車應該變成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每一個零部件都不是單一為某一個功能而服務的。沈海寅表示:“我們把它變成一個大的系統。就像今天我們的大腦可以控制手和腳,可以控制神經網絡一樣,我們給汽車再安個大腦,不僅僅很簡單的是車機,我來給你提供在線導航,它能夠了解車上各個傳感器發生的事情,它能夠執行我們需要它的操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智能化。”
沈海寅援引數據稱,2025年左右,新的技術可以給我們帶來非常巨大的,達到1500億美元的市場。“這個數據的預測其中包含三個方面,第一個在安全,第二個在自動駕駛,第三個就是智能和互聯方面。”沈海寅介紹道,“中國在智能汽車方面,制定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講到三步走,來去構造智能汽車的生態。到2035年的時候,中國能夠成為汽車大國,這個目標我是百分之一百堅信的。”
為什麽智能汽車對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沈海寅認為有三點,第一是智能汽車解決了交通事故、空氣汙染等痛點;第二是智能汽車跟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的國家科學戰略要求相符;第三是智能汽車給產業的拉動力是非常巨大的。
沈海寅表示,中國未來能夠掌握智能汽車話語權,原因有四點:第一是中國的體制、機制上有這樣的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推動新能源車和智能汽車的發展;第二是汽車行業本身也是巨大的風口,這個風口不僅僅是電動化推進的,也是因為自主品牌本身的影響力在不斷提升,中國制造的部分零部件已經達到世界先進的水平;此外,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可以利用這樣的本土市場去做很多創新,這種創新反過來又可以推動汽車行業的提升;第四是與基礎設施有關,中國在網絡通訊方面發展迅速,5G方面的戰略激進,同時像北鬥能夠給未來的智能汽車提供非常好的基礎。
沈海寅認為,2018年將是汽車行業的奇點。“在今天它才會從零開始,去往一個新的世界里面擴張。”沈海寅說道,“在這個新的世界里面,除了技術變革以外,消費的升級,推廣模式等等各方面也都在發生變化。這種發生變化,給我們帶來宇宙大爆炸一樣的動力來源。”
在談到奇點汽車的企業模式時,沈海寅把它稱作“小米模式”。他表示:“小米模式的核心是高性價比,,和用戶之間建立緊密的關系,通過服務獲取持續性的利潤。”沈海寅認為,汽車行業的大部分消費是發生在車買來以後。“你的洗車、停車、充電、加油,你的汽車保險和汽車金融,這些服務從汽車的生命周期當中它可以貢獻80%的利潤。”他說道,“我們今天完全可以把車通過硬件不賺錢的方式,就可以賣給用戶,使得這種高性價比得到實現。”
“用小米模式打造中國的特斯拉”是奇點汽車的目標。“小米模式是商業模式,特斯拉是汽車的產品。”沈海寅表示,“消費者已經越來越懂生活了,他可以成為生活品質的專家,是他們對新的技術,這樣一些新玩意,像智能音箱也好,智能眼鏡也好,越來越接受,越來越樂意在生活中使用的時候,他們其實享受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品質的提高,在享受科技給我們帶來的每天的樂趣。”
“隨著我們智能汽車的出現,我們的車可以像你一樣無與倫比,像你一樣感知世界,隨之生長。”沈海寅總結道,“數據在智能汽車大的生態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用數據流的方式,實時感受每個車主的屬性,適應用戶本身發生的變化。”
當然,造車不容易,造好車更加不容易。沈海寅承認,奇點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摩拜共享汽車訂單即將交付
摩拜此前宣布將會進軍共享汽車領域,近日其合作商新特汽車CEO稱首款汽車已成型,將會在今年十月向摩拜交付首批訂單。目前,摩拜共享汽車僅在貴陽上線。新能源制造商新特汽車也正式獲得鼎輝投資領投、宏嘉資本等跟投的A輪融資,金額達數億美元。
小米首席架構師首度回應歐盟GDPR新規影響
針對歐盟史上最嚴厲隱私保護法GDPR的正式生效,小米首席架構師、人工智能與雲平臺副總裁崔寶秋博士在中國國際大數據博覽會期間接受一財科技獨家采訪時表示:“整個行業都需要全力提升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意識,加大設計和研發時的投入,以加速符合GDPR的要求。”崔寶秋稱,小米為了符合GDPR條例已經在幾年前就開始進行多方位的投入,從法律規定的研究到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布局,從大數據技術措施到組織措施,在所有業務中全面落實GDPR的要求。
馬雲:大公司的“大”是責任大擔當大
5月27日,在貴陽數博會“大數據助力精準扶貧”高端對話環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分享阿里巴巴參與全面脫貧攻堅的心得。他表示,希望更多的人特別是阿里巴巴員工參與到這場“脫貧攻堅戰”。馬雲表示,公司越大,意味著責任越大,人們的期待也越高。“希望更多的人參與脫貧和扶貧,更多的阿里巴巴的員工參與進來,只有我們自己的員工參與這些,從公益中體驗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有什麽、要什麽和放棄什麽。”阿里巴巴此次宣布將在投入100億脫貧基金的基礎上,撬動經濟體的力量,通過技術支持,最終帶來價值1000億乃至10000億的脫貧效應。
特斯拉中國業務CFO已完成聘請
特斯拉近日宣布了多名高管的任命,包括特斯拉中國CFO詹姆斯·周(JamesZhou)以及能源主管Neeraj Manrao,二者此前分別供職於GE(通用電氣)和蘋果公司。特斯拉在博文中表示:“我們對於在公司繼續增加Model 3新車型時,有這麽多才華橫溢的人們加入特斯拉而感到十分激動。在未來幾天里,我們還會宣布新的任命消息。”中國市場去年為特斯拉完成了總營收的17%,並且特斯拉曾表示在中國建超級工廠的意向。(路透社)
海爾回應世衛組織打臉:誠懇道歉!
世界衛生組織25日公眾號發布推送,稱從未向任何機構頒發過“全球健康空氣領袖品牌”,也從未對海爾的空調產品或服務做過任何評價或評估。27日,海爾官方發布聲明稱,充分認可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官方的聲明,並承諾不在海爾官方平臺轉載、發布任何與事實不符的內容,並表示誠懇地向世界衛生組織及關心海爾空調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歉意。
消息稱iOS12將開放更多NFC功能
據外媒報道,蘋果準備對iPhone的近場通訊芯片NFC進行大規模更新,用戶日後可以使用一臺設備上的NFC技術解鎖其他智能鎖,如車庫門、園區或酒店門等,而目前該項技術主要用於蘋果支付。據接近該項新功能的人士稱,目前已經在使用iPhone進出蘋果園區及辦公室。(Th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