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蔚來汽車在美提交上市文件
騰訊投資的電動汽車初創企業蔚來汽車在美國證券交易所(SEC)秘密提交上市文件,據彭博社援引不願具名的接近人士,融資約為20億美元,但由於尚處早期階段,融資規模也有調整的可能。蔚來汽車計劃最早在今年夏天或秋初接受投資。蔚來汽車對此未予置評。(彭博社)
馬化騰: 騰訊未來要把最重要的數據放在貴州
5月28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數博會上發表演講,他認為,流動的數據、開放的網絡和智能的系統是數字新生態必不可少的組成,並從數字化進程的廣度、深度和精度三個方面闡述了對數字生態的理解。他同時表示,大數據已經成為貴州的一個新名片。目前,騰訊在貴安新建的七星數據中心開始投入一期試運行,未來要把重要的數據存儲在這里。
“差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稱持續展開自查與反思
5月28日,“騰訊投資差評”一事再有進展。差評CEO發布聲明,認為在完成新一輪版權規範之前,接受騰訊投資並不合適。決定將主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並在周末向騰訊表達這一意向,騰訊方面已接受其決定。
特斯拉遠程升級Model3固件,嘗試縮短制動距離
針對美國權威雜誌《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對特斯拉Model 3的“差評”,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已經開始通過遠程方式進行固件升級,以改善汽車的制動性能。《消費者報告》此前刊文稱,由於制動距離太長且控制功能“難以使用”,因此不推薦Model 3。馬斯克在推文中表示,正在通過大量的測試將剎車距離縮短20英尺(約合6.1米)。(Fortune)
已有400多款汽車支持蘋果CarPlay功能
自從蘋果公司推出CarPlay功能已經有三年時間了,蘋果表示已經有超過400輛汽車搭載該功能。CarPlay是蘋果公司發布的車載系統,它將用戶的iOS 設備、iOS使用體驗與儀表盤系統結合,主要可通過Siri、觸屏顯示器以及物理按鍵三種方式可以控制CarPlay。谷歌方面也表示,車載控制系統Android Auto目前也適用超過400款汽車。(CNET)
騰訊科技擬以12.66億元認購誠信電腦24.69%股權
深交所上市公司東華軟件日前發布公告稱,騰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擬以12.66億元認購北京東華誠信電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4.69%股權。本次增資的投資金額將用於向東華軟件增資或向東華軟件提供借款並用於東華軟件的業務經營,和/或聯合騰訊科技共同對外投資,未來不排除騰訊科技直接持有東華軟件股份和/或其他資本合作的可能性。
京東金融稱目前尚無上市時間表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京東金融計劃2019-2020年在A股實現上市,預計市值將達到4000-5000億元人民幣。知情人士稱,京東金融目前正在進行一輪募資,計劃募集規模9000萬元人民幣,將以換購現有股東持股的方式進行該輪募資完成後,京東金融的估值為1000億元人民幣。對此,京東金融回應稱,目前沒有上市時間表,上述信息不實。
美國當地時間6月5日,特斯拉公司CEO、董事會主席埃隆·馬斯克(ElonMusk)在特斯拉股東大會表示,公司計劃在上海建造美國本土外的第一家特斯拉工廠。
隨後,特斯拉全球銷售主管任宇翔(RobinRen)披露了該公司在中國上海建設美國以外首個工廠的計劃。任宇翔承諾,特斯拉不久將披露有關中國合作夥伴和新工廠的更多細節。
對此,特斯拉中國方面相關負責人6月6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確實在周二的股東分享會上,任宇翔確認了會在上海建工廠,並且工廠將會生產整車和電池,但是目前確認信息僅限於這些,特斯拉中國方面沒有更多內容可以透露。
解決產能問題
馬斯克在股東大會上表示,Model3的產量“極有可能”在月底達到周產量5000輛的目標。
事實上,特斯拉此前一直在為Model3的生產問題困擾,該公司一直提供更昂貴版本的Model3,而非3.5萬美元的低配版。不過,馬斯克仍然承諾特斯拉將生產基本配置的車型,並預計其將在2019年第一季度上市。
馬斯克還表示:“我們在Model3的生產方面犯了很多錯誤。我們確信我們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正在解決這些問題。自動化在某些情況下獲得成功,在某些情況下失敗。但很顯然,生產中的某些任務非常適合人工,一些非常適合機器人。最初生產時,使用人工或許是合理的。隨後,將生產過程中最痛苦、困難的部分進行自動化。”
特斯拉成立15年,雖然積累了非常響亮的知名度和不錯的口碑,但直到現在,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不能盈利其實只是表象,更為核心的問題在於無法實現從小批量到大批量生產和交付的跨越,供應鏈管理上存在不足,對生產節奏的把控存在問題。
所以,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此次在上海建廠也有一定解決產能的意味,但最終能否真正解決一部分問題,或是加深產能瓶頸,還有待時間的檢驗。“特斯拉國產的紅利遠不止價格。首先,其本來產能就不夠;第二,可以有政府的資源支持;第三市場反應速度會快很多。所以,在其本身就要國產的前提下,當然是越早越好。”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電池業務疑雲
對於在上海投資建廠,馬斯克還透露,與特斯拉的美國工廠不同,特斯拉新的“Dreadnought”工廠(即上海工廠)將同時生產電池和組裝車輛。
電池作為新能源車的關鍵部件使得電池企業對整車企業尤為重要。
就在去年底,華晨寶馬沈陽動力電池中心正式揭幕。此前華晨寶馬一直與寧德時代合作,後者負責供應動力電池。雙方已經合作完成五款電動車型。華晨寶馬自建動力中心後,意味著雙方合作範圍會相應調整,寧德時代將逐漸轉變為華晨寶馬的電芯供應商。
華晨寶馬CEO魏嵐德(JohannWieland)稱,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存在不確定性,自建電池中心有利於縮短核心零部件產業鏈。
不過,相對於寶馬和寧德時代的合作模式,特斯拉則有其特殊性。業內此前一直看好特斯拉和松下在中國共同建立一家新工廠,兩家公司將一同生產電動車和鋰離子電池。此前在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1),特斯拉與松下已進行了類似的合作。松下首席執行官津賀一弘(KazuhiroTsuga)在5月舉行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特斯拉未來將在中國全面投產,我們可以聯合生產鋰電池。”
即便如此,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電池業務是否會複制其在美國的模式還需觀察。上海交大汽車節能技術研究所所長殷承良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斯拉未來可能全部包攬,包括電池生產,這和馬斯克個人的性格有關,至於可行與否,還要再看,“量上去就好,量上不去就不行。”
殷承良說,未來電池的制造由電池企業來制造,而電池包、電池管理系統則由主機廠來掌控,這個邏輯是對的。正是從這個角度看,寧德時代已經過了拐點,走出來了。
獨立汽車分析師張翔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電池這個行業,獨資電池廠暫時還拿不到補貼等優惠措施。但目前行業有說法,新出臺的電池采購名單準備納入三星等國際企業,在政策支持下,如果特斯拉在華獨資生產電池,值得期待。
美國當地時間6月5日的特斯拉股東大會上,特斯拉公司CEO和董事會主席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Model 3的產量“極有可能”在月底達到周產量5000輛的目標,此外,公司計劃在上海建造美國本土外的第一家特斯拉工廠。
馬斯克還表示,很快在特斯拉內華達超級電池工廠生產的電池將比全球所有電動車公司生產的總和更多。
特斯拉此前一直在為Model 3的生產問題困擾,該公司一直提供更昂貴版本的Model 3,而非3.5萬美元的低配版。不過,馬斯克仍然承諾特斯拉將生產基本配置的車型,並預計其將在2019年第一季度上市。
據外媒報道,在當地時間周二召開的股東大會上,特斯拉全球銷售主管任宇翔(Robin Ren)披露了該公司在中國上海建設美國以外首個工廠的計劃。任宇翔承諾,特斯拉不久將披露有關中國合作夥伴和新工廠的更多細節。
馬斯克表示,與特斯拉的美國工廠不同,特斯拉新的“Dreadnought”工廠將在同一個地方生產電池和組裝車輛。在美國,特斯拉在內華達州經營著一個巨大的超級電池工廠,並在加利福尼亞州的Fremont經營一家汽車裝配廠,用以生產Model S,Model X型和Model 3。
馬斯克還表示:“我們在Model 3的生產方面犯了很多錯誤。我們確信我們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正在解決這些問題。自動化在某些情況下獲得成功,在某些情況下失敗。但很顯然,生產中的某些任務非常適合人工,一些非常適合機器人。最初生產時,使用人工或許是合理的。隨後,將生產過程中最痛苦、困難的部分進行自動化。”
市場各方此前一直看好特斯拉和松下在中國共同建立一家新工廠,兩家公司將在同一屋檐下生產電動車和鋰離子電池。此前在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 1),特斯拉與松下已進行了類似的合作。松下首席執行官津賀一弘(Kazuhiro Tsuga)在五月舉行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特斯拉未來將在中國全面投產,我們可以聯合生產鋰電池。”
特斯拉中國方面相關負責人6月6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確實在周二的股東分享會上,任宇翔確認了會在上海建工廠,並且工廠將會生產整車和電池,但是目前確認信息僅限於這些,特斯拉中國方面沒有更多內容可以透露。
“因為關稅降低,進口車價格在下降,和國產車的價格差也在縮小,特斯拉得趕緊在上海建廠生產。”獨立汽車分析師張翔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如果特斯拉國產化的腳步放慢了的話,以後其在華的價格優勢會越來越小,因為中國政府可能未來會繼續降低關稅。在張翔看來,特斯拉這麽急切宣布建廠計劃,關稅變化的確起推動作用。
關於新能源車生產的關鍵電池方面,張翔表示,從電池這個行業看,獨資電池廠拿不到補貼等優惠措施,但是,目前行業有說法在新出臺的電池采購名單里,準備納入三星等國際企業,在政策支持下,特斯拉在華獨資生產電池值得期待。
戴姆勒宣布將在2021年前推出兩款電動卡車新品,一款是名為Freightliner eCascadia的全電動大型卡車,eCascadia充滿電後能行駛約250英里,另一款是中型貨車Freightliner eM2。戴姆勒表示,今年晚些時候將有30輛eCascadia交付客戶進行測試。
戴姆勒在電動卡車市場的遭到了特斯拉的強烈競爭。特斯拉CEO馬斯克曾透露在11月份會公布全電動卡車Tesla Semi的上市信息,Tesla Sem充滿電後的行駛里程將達到500英里,預計將於2019年上市。
不僅僅是特斯拉,戴姆勒要面對的行業挑戰者還包括德國大眾汽車。大眾汽車早前也宣布在卡車電力驅動系統上投入巨資,連比亞迪開始計劃在加拿大量產短途電動貨車。
戴姆勒北美負責人Martin Daum表示,戴姆勒會迎接來自任何競爭對手的挑戰,Daum 說道:“在貨運車行業,我們是無可爭議的全球領導者,我們打算通過電動卡車和公共汽車繼續將這一優勢延續下去。”
周一,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大漲超5%,此前公司CEO馬斯克表示,8月軟件升級後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將升級到“完全自動駕駛”級別。
上周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從八月份起,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將會升級到9.0版本,從這個版本開始,“我們將會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並強調Autopilot的研發部門把很多資源投放在了車輛行駛安全性方面。目前,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版本號為8.1,可以實現的功能包括車道偏離警告、自動巡航功能、召喚功能和自動車道變換功能等。
自動駕駛技術分為多個級別,按照SAE的分類,“完全自動駕駛”是最高的第五等級,在這種級別下,車輛能夠在任何天氣之下完成操控汽車的動作,人類駕駛員完全無需在道路或是車輛上投入任何註意力,他們甚至可以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睡大覺”。馬斯克所說“完全自動駕駛”,是否就是嚴格意義上的“完全自動駕駛”,目前尚無法證實。根據加州車管局以及第三方市場研究公司的報告,目前谷歌旗下Waymo、通用汽車、日產汽車等等一些行業領先公司已經達到了第四級的高度自動駕駛或是接近第五級的完全自動駕駛水平,而特斯拉、Uber、蘋果等知名公司的自動駕駛技術還相對落後。
不過在發布最新版本Autopilot前,現有版本的缺陷也不容忽視,要知道近年來Autopilot已經卷入多起交通事故,個別案例中Autopilot可能“存在過錯”。上周五消費者倡導組織敦促特斯拉汽車公司解決駕駛員輔助系統Autopilot中的問題,此前政府的一份初步報告稱在一輛Model X發生致命事故發生前的最後6秒鐘司機沒有把手放在車輛的方向盤上。
盡管事故不斷,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勢頭仍然不減。特斯拉日前宣布將堅持推出全自動駕駛功能。
馬斯克上周發推特稱,特斯拉全自動駕駛功能即將於今年8月推出,特斯拉股價周一大漲5%。
多家車企升級輔助駕駛系統
這次軟件的升級將令目前特斯拉的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具有全自動駕駛功能,而此前,該功能僅支持高級的自動巡航控制,處理部分駕駛任務以及在汽車發生安全故障前予以駕駛員警告。
今年以來,多輛特斯拉在開啟輔助駕駛功能時發生事故,引起監管者對這一功能的審查。
馬斯克在周日發布的一條推特中表示:“到今天為止,所有的AutoPilot的資源都將集中於安全。隨著最新版本AutoPilot的推出,我們將會讓全自動駕駛功能變為可能。”他還說到,升級後的AutoPilot功能在汽車變道的時候會變得更加好用。不過,他沒有透露更多與新功能相關的細節。
在特斯拉的官方網站信息中,也沒有關於全自動駕駛功能的細節。特斯拉表示,每一個可用的功能高度取決於各個地方的監管政策。
就在前幾天,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關於特斯拉3月23日在加州的致命事故初步報告出爐,顯示在事發的前6秒中,事故車輛Model X的司機雙手並沒有在方向盤上,並且車輛在事故發生時並未剎車,反而是加速了。這一結果導致監管部門將對特斯拉AutoPilot系統進行更加嚴厲的審查。
除了AutoPilot系統的安全性之外,特斯拉還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是Model 3的量產。馬斯克已經承諾Model 3很快就會實現量產目標。事實上,特斯拉能否在今年實現盈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Model 3的量產情況。
與此同時,傳統車企也在升級自動駕駛輔助功能。通用汽車上周表示,其自動駕駛輔助系統Super Cruise升級後將能夠使得駕駛員更長時間雙手離開方向盤,並且在探測到駕駛員走神的時候自動剎車。通用汽車表示,到2020年所有的凱迪拉克車型都將使用Super Cruise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寶馬和尼桑的部分汽車也已經在駕駛過程中使用輔助駕駛功能,這些功能包括汽車變道、速度控制以及保持車距等。
電子科技公司偉創力(Flex)汽車部門首席技術官Henry Bzei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各大車企都推出了它們的自動駕駛平臺,雖然和很多新技術剛剛起步時一樣,自動駕駛的發展也會面臨阻礙,但是這一趨勢是不會改變的。”偉創力剛剛在上海擴建了研發創新中心,很大一部分任務是和汽車產業鏈的合作夥伴共同研發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中國互聯網公司百度。“偉創力將利用其在電子科技方面的技術經驗進行硬件的研發,百度會專註於軟件研發。”偉創力全球研發副總裁Patrick Boiselle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輔助駕駛”不等於“自動駕駛”
事故頻發卻未讓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放緩,引起了相關保險組織的不滿。近期一個來自英國的保險公司組織發出警告稱:“大多數汽車企業用‘自動駕駛’的概念做營銷,這種趨勢應該緩一緩了。”
為汽車保險公司提供相關安全性測試的機構Thatcham Research表示,汽車制造企業在區分“輔助駕駛”車載系統和“自動駕駛”的時候應該更為明確。該機構指出,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大量混淆視聽的概念,“輔助駕駛”概念的濫用通常會誤導司機,讓其認為他們的車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夠“自動駕駛”。
Thatcham Research分析師Matthew Avery表示:“在消費者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力推新技術是有風險的,因為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他們必須非常清楚地分辨‘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
為了解釋兩者的區別,該機構還使用了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英國的道路上進行測試。在AutoPilot輔助駕駛系統開啟的情況下,這輛Model S能保持在一側車道上行駛,並在前面車輛遇到緊急狀況時隨之剎車。不過,當前面車輛在最後時刻臨時變道的情況下,這輛Model S就來不及做出剎車反應了,結果撞上了一輛停在那里的車。
Avery表示:“這就非常清楚地解釋了司機為什麽不能過分依賴於輔助駕駛系統了。因為它並不能處理緊急路況。”特斯拉在此前的聲明中也曾明確表示:“AutoPilot並不等於‘無人駕駛’,雖然我們一直致力於教育用戶使用AutoPilot系統,但是我們也不斷提醒他們在行駛過程中隨時準備好控制汽車。”
目前市場上L3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準備上路,汽車供應鏈正在投入下一個階段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L3級別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駕駛員可以雙手長時間脫離方向盤,L4是高度自動駕駛,駕駛員雙手可以完全脫離方向盤。
不過保險公司組織建議,汽車制造商應該謹慎對待L3和L4級別自動駕駛的過渡期,最好跳過L3的發展階段,等到L4高度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後再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
特斯拉當地時間周二宣布裁員9%,按照公司目前4.6萬人計算,這一裁員比例將涉及超過4100人。
第一財經記者從特斯拉內部了解到,此次裁員已經計劃了一段時間。但即使在裁員之後,特斯拉的員工相比去年10月的3.3萬人,仍然多出近1萬人。
特斯拉今年以來已經擴招了8000人,此次裁員後,公司將得以重組。馬斯克在寫給員工的信中表示:“公司正在經歷徹底的重組,管理架構將實現扁平化。”
這意味著,在此次裁員中,大部分高管將面臨被裁威脅。一些職能重複的領域職位最容易被涉及。不過,將不會涉及生產方面的人員。
“特斯拉仍將持續吸引傑出人才擔任重要職位,我們非常需要增加生產人員。”馬斯克表示,“裁員是困難的,也是必要的,但希望這個艱難的決定能夠讓我們一勞永逸。”
特斯拉的裁員也意味著公司正在從擴張策略轉向以盈利為目標的策略。美國投資研究機構CFRA分析師Efraim Levy認為,這是特斯拉邁向成熟的表現。他說道:“9%是一個很大的比例,特斯拉不可能一次性地完成。但是這也是公司不得已的選擇,當你過度擴張之後,就必須裁掉多余的人,使運作更為精簡有效。”
盡管馬斯克並不宣稱公司以盈利為目標,但他承認,特斯拉總有一天必須要盈利。他在致員工信中說道:“盈利當然不是驅動我們裁員的因素,但是特斯拉必須節省成本,讓自己賺錢。”
根據特斯拉上個月公布的第一季度財報,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虧損再創新高。在過去的連續五個財季中,特斯拉的現金流已經持續為負。根據彭博社的統計數據,特斯拉目前平均每分鐘燒錢6500美元。
在宣布裁員之前,特斯拉股價一度大漲5%,創下2014年2月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今年6月以來,短線投資者已經在特斯拉股票上賺取了超過20億美元回報。
此前特斯拉已經宣布,如果Model 3達到量產目標,那麽公司將於今年第三季度開始盈利,現金流也將由負轉正。馬斯克還重申特斯拉沒有進一步融資計劃。不過根據分析師預計,特斯拉需要在去年第一季度末前進行新的融資,以支撐公司的正常運作。
今年以來,特斯拉面臨著多重挑戰,除了多次錯失Model 3量產目標外,多起事故的發生也令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utoPilot備受質疑。過去幾個月,特斯拉已有多名高管離職。馬斯克還自曝睡工廠,親自狠抓Model 3生產。
不過,此次裁員不是特斯拉近期的第一次人事調整。去年10月,特斯拉也在全球經歷了一場“人事大整治”。在一項總部發起的評估計劃過後,數百名特斯拉員工接到“開除通知”。
6月5日,特斯拉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將在上海設立首個海外工廠,命名為“無畏艦”(Dreadnought)。今年5月,特斯拉已經在上海註冊了研發公司。去年開始,特斯拉還在中國多個城市發布與工程技術相關的數十個招聘崗位。
美方打響貿易摩擦第二槍,中方對等還擊
8月8日晚,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方決定自8月23日起對16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25%的關稅,又一次將國內法淩駕於國際法之上,是十分無理的做法。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多邊貿易體制,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決定對160億美元自美進口產品加征25%的關稅,並與美方同步實施。
幾乎在同一時間,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公布了對美加征關稅商品清單二的商品,並指出自8月23日12時01分起實施加征關稅。
土耳其里拉盤中暴跌13.5%
當地時間8月10日,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匯率再度出現崩盤,跌幅最高達到13.5%至6.30,隨後雖出現一些反彈,但仍處於歷史最低水平。金融數據機構Factset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土耳其里拉已暴跌30%多,成為僅次於阿根廷的最差經濟體。
土耳其里拉的閃崩已引發歐洲市場的密切關註。由於土耳其銀行資產的40%來自於歐盟其他國家的美元貸款,歐洲央行擔心里拉暴跌會將風險傳染給歐元區其他貸款給土耳其的國家,主要是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從而造成連鎖反應。
【點評】: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出現暴跌,目前捏著一把汗的是歐洲。但同時,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是否會受到連帶拉動,也值得關註。
美土關系交惡,成為此次里拉閃崩的導火索。雙方就是否要釋放一名叫做安德魯·布魯森的美國牧師產生爭議。面對土耳其方面“不放人”的強硬表態,8月1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土耳其內政與司法兩位部長進行制裁,凍結兩人在美國境內的資產;同時,美國企業和個人不得與其進行交易往來。而土方則不示弱,宣布了對等的反制措施:凍結特朗普政府中內政與司法兩位部長在土耳其的個人資產。
馬斯克計劃將特斯拉私有化
當地時間8月7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他希望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並稱資金有保障。
隨後,馬斯克在公司博客上發了一封致全體員工的信,稱這麽做是公司向前發展最好的途徑。至於股東們何去何從,馬斯克認為一種是留在私有化後的特斯拉公司,成為股東;另一種是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股票拋售。馬斯克本人也將維持原來20%的持股,不會尋求對公司的絕對控制。
因為這一消息,特斯拉當日股票大漲11%,收盤價379.57美元/股。
【點評】:短期內無法盈利的狀況一直讓馬斯克備受指責,而私有化可以讓其少受外界輿論幹擾。馬斯克表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特斯拉受制於季度財報周期,這讓特斯拉不得不為了某個季度的業績表現做決策,這種決策不一定適合長期發展。
如果特斯拉私有化成功,那麽這將是史上規模最大的杠桿收購,但收購所需的710億美元巨資從何而來,還是個問題。
長春長生召回問題疫苗
8月7日晚,國務院調查組公布長春長生生物違規生產狂犬病疫苗的調查進展稱,從2014年4月起,長春長生公司在生產狂犬病疫苗過程中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和國家藥品標準的有關規定,在有的批次中混入過期原液、不如實填寫日期和批號、部分批次向後標示生產日期。長春長生目前正在召回相關疫苗。
南昌:頂尖人才首次購房可享全額補貼
8月9日,江西南昌市發布《南昌市人才購房及購房補貼實施辦法(試行)》。經認定的國內各級別人才都可享受南昌市戶籍人口購房政策,並獲不同程度的購房補貼。
根據辦法,國內外頂尖人才若在南昌首次購買商品住房,南昌市將按300平方米的標準給予其全額購房補貼;國家級領軍人才、地方級領軍人才可享有購房款50%、最高分別為200萬元和100萬元的購房補貼;新引進培育的高級技師可享有6萬元購房補貼;畢業五年內,在工業園區企業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可享有10萬元、6萬元購房補貼;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的人才到南昌創新創業和轉化成果,也將分層次享有10萬元、20萬元和30萬元的購房補貼。
【點評】:各地為吸引人才各出招數,力度可觀。小編覺得,吸引人才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怎麽留住人才,讓人才能夠創造價值、體現自身價值。
互金整治辦要求P2P平臺上報“老賴”名單
8月8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互金整治辦”)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下發《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表示,近期P2P網貸機構風險頻發,部分借款人“惡意逃廢債”,逾期不還款,等待P2P平臺資金鏈斷裂倒閉,從而逃脫還款義務,加劇了P2P平臺的風險爆發。各地應根據前期掌握信息,上報借本次風險事件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下一步,全國互金整治辦將協調征信管理部門將上述逃廢債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對相關逃廢債行為人形成制約。互金整治辦要求,各地於8月9日12時前反饋。
證監會對高勇操縱市場案開出18億罰單
8月10日,證監會例會中披露,對高勇操縱市場案做出處罰,罰沒金高達17.9億元。根據調查,其操縱行為主要發生在2015年1~7月。此次案件中,高勇通過其成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從事民間代客理財,從其客戶處聚集超過20億元資金,利用傘形信托賬戶“時節好雨7號”及多個自然人等16個賬戶實施市場操縱,非法獲利高達8.97億元。
【點評】:操縱市場案層出不窮,嚴重影響證券市場秩序,抓到必須嚴懲。
Google有意重返中國市場
8月6日,《人民日報》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發文,針對谷歌計劃重返中國大陸的消息回應稱,歡迎谷歌重返中國大陸,但前提是必須遵守中國法律。8月7日,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朋友圈稱,“這些年來,百度一直被認為是占了Google(谷歌)退出中國的便宜。我們無法證明一件沒有發生的事情。如果現在Google回來,我們正好可以真刀真槍地再PK一次,再贏一次”。
王石出任華大集團聯席董事長
8月4日,王石在個人微博上宣布經華大集團董事會批準,擔任華大集團董事會聯席董事長。王石對此感慨,“(人生旅途)無限風光在險峰”。
華大的掌舵者、控制人汪建此前接受采訪表示,未來王石將關註華大控股的經營層面,而他會更聚焦基因技術層面。
【點評】:汪建曾與王石一起攀登珠峰,王石的這句感嘆蠻應景的。並且華大目前也正處於一個微妙時刻。近期華大基因因為基因檢測效果等遭到質疑,公司股價已從今年初的超過200元,跌到最低不足70元。王石面前的挑戰不少。
法拉第未來遭前CFO起訴
當地時間8月9日,由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前CFO Stefan Krause創立的南加州電動汽車初創企業 EVelozcity向洛杉磯高等法院發起一項針對法拉第未來的訴訟動議,主要抗議法拉第未來繼續使用威脅和欺騙手段阻止其雇員自由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根據EVelozcity的訴訟文件,法拉第未來在雇傭協議中針對競業禁止條款的廣義解釋,即禁止在職或離開公司12個月內的員工直接或間接招攬任何法拉第未來員工致其離開崗位。依照加州《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其行為已構成不正當競爭。
1月29日,法拉第未來在美國加州中部地區法院提交起訴書,指控Stefan Krause在離職前幾天招攬員工跟隨他從事新項目,而他新成立的初創公司可能涉嫌竊取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商業機密。目前該案件尚未了結。
【點評】:法拉第未來和前CFO的互懟到底誰有道理,關鍵是看法拉第未來跟員工簽的競業禁止條款,是否符合美國當地法規。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當地時間周五深夜,特斯拉CEO馬斯克突然發表聲明稱,將放棄特斯拉720億美元私有化項目。這也令這項重大決策成為一場鬧劇,馬斯克也將面臨一系列蓄意操縱市場的起訴。
特斯拉股價目前已經跌至320美元,低於其8月7日宣布私有化消息前的水平。
馬斯克周五深夜發布博客消息稱,經過這段時間的深思熟慮,他越來越感覺到私有化所需要的資金要遠遠超出他原本的預計,原因是他近期收到股東方面的反饋並不支持特斯拉私有化,而且他認為私有化進程將比預期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這對於目前專註於Model 3量產的特斯拉而言沒有好處。
他在公司博客中寫道:“雖然大部分股東對我表示,他們仍然會把股份留在私有化的特斯拉,但是我的感覺是,用言簡意賅的話來說,他們不希望我們這樣做。”馬斯克上一篇博客中寫道,根據他的最佳估計,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股東將選擇轉投私有化的特斯拉。如果真是這樣,將大大減少特斯拉私有化所需的資金。
但現在看來,馬斯克的判斷過於樂觀了。他說道:“很多機構投資者向我解釋稱,他們的內部合規限制了對私有企業的持股,而且個人投資者在私有化後究竟能持有多少特斯拉股票也很難保證。”
從宣布考慮私有化到宣布放棄私有化,其中經歷了不到三周時間,這令人懷疑馬斯克的誠信及領導力。作為企業領導者,馬斯克顯然缺乏克制內斂的品質。他曾在一周前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承認,這條私有化Twitter未經任何人審核,是在他一早開車去機場的路上發出的。消息發出一個多小時後,特斯拉股價應聲大漲僅10%。美國證監會隨即向特斯拉下達傳票。
在外界的壓力下,馬斯克曾表示所謂的“鎖定資金”是指沙特主權基金,並稱:“支持在完成財務和其它盡職調查以及內部為獲得批準而進行的審查程序後,對特斯拉進行私有化進程。”他還指出,特斯拉私有化的大部分資金將會通過股權融資來完成,而非債務融資。這將令特斯拉不會背負巨額債務,特斯拉目前的現金流已經持續減少,負債110億美元。
特斯拉董事會在周四被告知馬斯克將放棄私有化。此前特斯拉董事會為私有化組建的三人特別委員會也已經解散。但這並不意味著私有化的鬧劇告一段落。現在美國證監會將決定馬斯克的命運,如果監管部門證明馬斯克故意誤導市場,他將面臨潛在的懲罰。
據知情者稱,特斯拉已經聘請摩根士丹利為其私有化擔任顧問,投行的介入很可能是為企業募資,這進一步證明了特斯拉此前說的“資金鎖定”不可信。
盡管證監會有可能對馬斯克開出罰單,但是根據美國證監會的處罰規則,此類虛假言論的處罰力度並不高,平均罰款額度為7.5萬美元,這對於身家超過200億美元的馬斯克而言,簡直是九牛一毛,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次“溫和的警告”。
但馬斯克更大的挑戰在於特斯拉Model 3的量產,以及如何為量產籌得資金。“我們必須專註於Model 3的盈利。”馬斯克在博客中寫道。此前,馬斯克已經承諾Model 3實現量產目標後,特斯拉將在今年下半年盈利。分析師認為,如果無法盈利,那麽特斯拉將在未來幾年至少需要再融得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為了推進Model 3量產計劃,特斯拉已經宣布在上海臨港建超級工廠,並於2020年實現量產計劃,目標年產50萬輛Model 3。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