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邢明:天涯17年,我得出的5個反思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8/162972.shtml

邢明:天涯17年,我得出的5個反思
捕手誌 捕手誌

邢明:天涯17年,我得出的5個反思

邢明:海南島的椰子樹,被風刮到快貼近地面了,還能夠活下來,天涯也像海南島的椰子樹一樣,堅韌,頑強。

來源 | 捕手誌(ID:ibushouzhi)

 | 捕手誌

天涯緣起

我最想當一名記者,卻陰差陽錯,誤入IT深處。

1999年,在四通利方特別火的時候,我辭去公務員的工作,辦了個地方門戶網站,叫海南在線。當時天涯社區是海南在線的一個子頻道,但用獨立域名運作。

在創業資本和團隊上,由於我業余一直在炒股,積累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大概2000萬元左右。因此,天涯的資金由我來出,老大也由我來做,一群小夥伴就齊飛海口開始幹活。

這年的3月,經過創始團隊在海口艱苦的努力,天涯BBS的頁面上線了。開辟的第一個論壇就是股市論壇,因為我很喜歡跟人在網上討論股票,我們聚攏的是同一群人,大家都是因為喜歡。畢竟此前,我和早期網民們一樣,每個月繳著不菲的話費只為了網絡上那些虛擬的ID,這當中有朋友也有仇人。

在用戶上,恰好四通利方改版為新浪網,因為定位的調整,一大批習慣了論壇的精英網友,紛紛出走來到天涯社區。這些人大都來自高校、社科院、新華社等機構,屬於中國最先接觸互聯網並有知識的一個群體,他們形成了天涯的基因。

在運營上,早期天涯奉行無為而治。因為一開始我們所有的重心和精力都放在海南在線上,天涯社區自然生長。直到它在Alexa全球排名不斷上升,到排名三五百名的時候,依然只有幾個人在維護。

timg

當時版主都是從網友中義務招募的,站方將治理權力完全下放,版主經過站長審核上崗,對各版高度自治。用戶產生內容,那時我們就跟著用戶的需求和感覺走,欄目都是網友要求開的,股票論壇、關天茶社、煮酒論史等等。

直到2002年,天涯起草了第一部《天涯基本法》。這部被網友視為天涯社區的《憲法》規定了兩項內容:約束權力,保障權利。前者面向站方和版主,後者面向網友。核心的價值觀是:以網友為中心,爭取一個讓大家和睦共處的最大公約數。

明確的制度保障下使得早期的天涯社區呈現出了自由、寬松的輿論環境和民主的治理氛圍。在意見領袖雲集的「關天茶舍」,有一段時間「倒版」(網友對版主不滿要求下任)成了非常流行的一件事,隔三差五的倒版,跟日本選首相一樣。(捕手誌註:關天茶舍內容以討論政治、哲學、社會文化等相關話題為主。)

用戶價值

1999年11月,寧財神在天涯雜談發表《天涯這個爛地方》,正話反說,表達了對天涯的一往深情。這一年,天涯被電腦報評為中國「最有人情味社區」。

timg (2)

2002年4月,慕容雪村開始在天涯連載網絡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短短幾日,閱讀量超過20萬。於是,慕容雪村火了,天涯也火了。

緊接著2004年,我在天涯辦了一個「金烏鴉獎」,主要的內容就是惡搞演員。幾百萬網民積極參與其中,有海報,有主題歌,還可以拉票,比奧斯卡還熱鬧。

現在IP的概念很熱,其實天涯是一個潛在的沒有被開掘的IP金礦。很多電影,比如《滾蛋吧,腫瘤君》《夏洛特煩惱》和《鬼吹燈》等,都和天涯有淵源。

timg (3)

這些都是天涯的根基。社區最核心的就是根基,天涯當時之所以這麽火,是因為我們沒有過早地對它進行商業化,保持了最自然的發展狀態,篩選出了最優秀的基因。

很多老互聯網人都記得2000年-2001年的那場泡沫,那時網絡廣告還沒有起來,國內互聯網企業經歷了痛苦的尋找盈利時期,大家用各種方法增加收入,比如瘋狂地去做彩鈴和彩信的下載。

天涯為了堅守自己的初心,沒有采取任何措施,既沒有拉風投也沒有拉廣告,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控制成本。當時,整個天涯社區就兩個技術,他們采取兩班倒,全天候處理網絡故障。

寒冬過後,網易選擇了多元化發展模式,難以支撐的西祠胡同被藝龍(捕手誌註:當時還叫e龍)以極低的價格收為囊中之物,窄眾社區多數變賣或關閉,天涯已經從一個股民論壇發展成為綜合論壇。2003年會員數量漲至300萬,日訪問量近2000萬,每天有3萬人同時在線。

到2005年7月的一天,我們發現天涯在Alexa上的排名到了全球135名,中文網站第30名,社區類網站第一名。

在這場暴風雪中,天涯貴在堅持,贏在氣質。

融資之路

外界都覺得天涯能夠保持某種清高的態度,是因為我們沒有缺過錢。其實,在2000年到2004年的時候,我們的資金壓力已經非常大了,經常會出現幾個月不發工資的情況,甚至網友們都在討論給天涯捐款的事情,放在現在叫「眾籌」。

這時候,有很多人找上門來想投資天涯。第一個來找我的投資人是王功權,我們一起討論了天涯的商業模式,比如大門不收費,小門收費,你進入天涯是免費的,但里面的一些功能可以收費。雖然討論很熱烈,但投資的事沒有談妥。事後,王功權也表示:如果完全不談商業化,從一個社區角度,我特別喜歡天涯。

2004年,包括新浪和搜狐都向天涯拋出了「橄欖枝」,但他們都想收購而不是入股,而我並不想賣掉天涯。遲遲不融資,導致最困難的時候,天涯的有些事業部壓縮到只有一個人。但是我們克制住了燒錢取暖的欲望,控制成本保存戰鬥力,想盡一切辦法扛過冬天。

2006年,我們終於拿到了聯想和清科的天使投資。2007年完成了來自谷歌和聯想的融資,其中谷歌持有6%的股份。另外,跟谷歌和聯想一起投資的,還有一些個人天使,比如分眾傳媒的江南春和經緯中國的張穎。

timg (4)

為什麽選擇這些投資方?因為他們不那麽苛刻,對天涯比較寬厚,沒有那麽急躁。但是,在天涯拿到天使投資這一年,陳一舟收購了校內網,新浪博客已經上線1年,互聯網已經進入另一個時代了。

微信圖片_20170508113508

 

圖片來源:《艾瑞:2016年中國移動社交系列研究報告》

谷歌當時投資我們,也是為了和百度競爭。百度當時已經有了貼吧和知道兩款產品,於是,谷歌和我們合作做了天涯來吧和天涯問答。它不知道怎麽在中國的監管環境下管理原創內容,覺得我們有經驗。

2009年的時候,中國推出了創業板,這時候有相關人員很希望我們在創業板上市。不到一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國,我們順勢提出回購天涯的股份,想把公司的海外架構拆除。當時我是這樣考慮的,那時候沒有微博,整個互聯網最大的網絡言論平臺就是天涯,影響力很大。

但是與谷歌的漫長談判阻止了這一美好願望。你無緣無故地讓人退出你的股權,人家肯定不幹呀。談判持續了將近兩年,用了三倍溢價做回購。等我們把一切都搞定之後,發現上創業板今非昔比,要排隊了。

而此時的天涯已經達不到創業板上市的要求了。券商告訴我,需要有3000萬-5000萬的盈利。天涯實在包裝不出3000萬-5000萬的利潤。

後來,也有人不斷問我:如果2008年天涯赴美上市成功了,今天又會是怎樣的?

我的反思

這些年,我做過不少反思:

第一個反思是融資上的遲緩。多年以來,天涯保持了低投入、低產出的運營狀態,也因此錯過了一些與資本嫁接的動力與機遇。當時天涯名氣很大,沒有在那時候大規模融資,是一個失誤。我們利用自有資金幹了7年才開始引入外部資本,而很多互聯網公司在成立的第一天就有了外來投資。

如果那時候多融點錢,晚一點考慮盈利的問題,我們也許也變成了一家超級公司。但我們沒有資本的接入,同時又在做一個大平臺戰略,讓我們有點不上不下,顯得很尷尬。

第二個反思是對時機把握的失誤。回購谷歌的股份後,我們過早地把VIE架構改成了國內架構,造成國外資本沒法投資我們,而境內的人民幣基金在那幾年對投資中國互聯網公司還比較謹慎。

第三個反思是對整個業務不夠聚焦,這導致我們遲遲沒有在用戶流量上有一個大突破。同時,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很多細分領域湧現出很多垂直類巨頭。比如,股市論壇這塊,出現了東方財富和雪球,他們在分流我們股市論壇的用戶。博客和微博的興起,也吸走了我們大量寫手和意見領袖。

第四個反思是人才一直制約著天涯的發展。一直有人建議我們搬離海南。實際上我們在北京有不小的辦公室,一度有過雙總部的布局,但後來發現在管理效率上不高。我們總是覺得北京太浮躁了,人才流動性大,但卻忽略了:核心人員久坐海口,對行業很容易產生不了解。

第五個反思是沒有挖掘用戶的金礦。天涯上的用戶過去累計出了八千多本書,出版社和影視公司都在天涯上找題材,但這和我們幾乎沒有關系。而且我們也沒有留住意見領袖,孔二狗、熊頓、當年明月等諸多超級IP、意見領袖的出走,導致一個熱門新聞話題同樣可以在微博上大規模形成吐槽熱議,草根用戶自然隨同流失。意見領袖已經擁有了更好的機會和更大的舞臺,而天涯的發展卻沒能跟得上他們的成長。

其實這些與我自身的性格關系很大,天涯的基因中非常致命的就是對商業並不敏感甚至有些排斥,這是天涯社區活下來的原因,也是很久都不盈利的主因。但如果沒有成熟的贏利模式支撐,網絡社區生死難料,更別提保持獨立的人文風格。

這些年,我們看到一些同行,比我們光鮮,但突然就不見了,我們經歷了這麽多挫折卻還在場上,是因為我們的根基紮得比較深。海南島的椰子樹,被風刮到快貼近地面了,還能夠活下來,天涯也像海南島的椰子樹一樣,堅韌,頑強。

天涯社區 搜狐 邢明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