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版黎智英 把最窮客人變貴人

 

2011-5-30  TCW





十月開始,有線電視將開放跨區經營,過去「一區一家」的半壟斷狀況結束,即將開始的「電視大戰」引來各路人馬,競爭未來的商機。

數位匯流,是其中最大的商機。從富邦、中華電信等大企業,到台中的有線電視業者威達電訊的中型企業,都力推數位匯流的服務。五月,中華聯合集團董事長陳金龍也跳出來推出5TV,重壓這個機會,跟他們搶市場。

數位匯流的商機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過去,你只能選擇一個月付四、五百元收看有線電視,未來,各企業將引進數位匯流技術,改造你家的電視。舉例,現在廠商正在規畫,替現任立委量身訂做有線電 視服務,不只有他的政績專屬頻道播放最新問政畫面,還附有一般頻道,訂閱這個服務,用戶還能在手機、電腦上看電視,甚至可以唱卡拉OK、購物。收費呢?因 為有贊助和購物頻道上架費,價格挑戰零元,用送的!

如果說富邦、中華電信是穿「皮鞋」打仗的正規軍,中華聯合集團旗下的中華聯網寬頻就是穿「草鞋」打仗的游擊隊。這家公司並不知名,連電信公司的員工都少有人聽過。這家公司資本額十三億元,主要業務是替公司安裝電話節費系統、大樓內的電梯廣告系統,和數位電視服務。

沒有專業背景軍校畢業,賣電話卡起家

陳金龍,卻是個特別的人物,他原本只是個沒學歷、沒背景的小士官,靠著賣外勞電話卡起家,建立他的電信事業版圖,接著進軍媒體,有如「台版黎智英」。

走進中華聯網在台中精華區的大樓,董事長會客室裡,擺著數百斤重,一個人高的紅色奇岩,另一邊擺著通體透黑的龍形大茶壺,和三網合一的展示設備並列。在寮國,他還是寮國建設銀行的大股東。

「我是念士官學校的,」陳金龍說,退伍後,他第一次創業,先開了一家樂器行。當時流行校園民歌,吉他賣得好,其他對手都是開音樂教室賣吉他,陳金龍彈得不好,卻照樣開音樂教室,「我請老師來教我,我早上學,晚上教。」

他看準學生學音樂是為了組樂團,出鋒頭,就在店裡裝上舞台、燈光,拿組團當成招徠學生的招牌,他還請大學吉他社的社長來當助教,「後來我開課,一到四樓滿滿是學生,」他笑著說。

後來,他發現音響利潤更高,就開起燈光公司。有一次,一家舞廳招標音響工程,競標者都是工程人員,報告時,都拿出精確規畫,用專業術語分析音響該怎麼擺。

陳金龍沒有音響工程背景,他就問老闆,「平常是不是人少,週末人多?」老闆點頭,陳金龍就從生意面分析,音響該怎麼設,才能讓人少的時候節省成本,週末人 多的時候,坐第一個位置到最後一個位置,效果都一樣;他摸透人性,成功甩開其他只懂技術的對手,老闆頻頻點頭,「我心想,這個案子,我會拿到。」

秘訣一:低價行銷 市場熱銷的,就賣最便宜

陳金龍的第一個秘訣是低價行銷,當時音響器材剛流行,價格混亂,「只有一支麥克風,摔不壞,所有人都指定要用,」他回憶,「那麼多品牌,老闆唯一懂的,只 有這支麥克風的價格。」他故意把麥克風價格壓到業界最低,讓老闆覺得「價格真的有俗」,其實,他早從其他設備補回麥克風少賺的利潤。他還不到三十五歲,錢 就這樣一直湧進來。

沒多久,卡拉OK大流行,商機卻變成他跌跤的危機,「我們自己開工廠,生產喇叭。」他買了一部廂型車,載著音響,到處找樂器行兜售,一開始,看得多買得 少,等到KTV流行的時候,「一部機器只剩五百塊的利潤,」付出大筆資金卻只賺到零頭,過去賺的大把鈔票,又全吐了出來,人生重新歸零。

最低潮的時候,公司只剩下他、太太和兩個員工。有一天,一個朋友來找陳金龍,他在做電信生意,但是業務怎麼推都推不動,來找陳金龍幫忙。

這個生意就是國際節費電話卡,當時台灣還沒開放電信自由化,國際電話費率高得嚇人,陳金龍回憶,打電話回泰國,一分鐘要新台幣二十五元,成本卻不到十三 元,當時台灣有很多國際公司,提供只有官方半價的國際電話服務,誰能把這些便宜的電話卡賣出去,一轉手就是一倍的利潤。

一九八七年,北二高開始動工,工地都是泰勞,現成的市場,他的朋友卻愁眉苦臉,因為要打進這些工地,得要外勞管理員同意,除了中華電信,沒人能把電話卡賣進泰勞宿舍。

「面對問題,才有機會,」陳金龍和管理人員混熟之後發現,對工地的管理人員來說,賣電話卡很麻煩,不但要先拿一筆錢出來買電話卡,還要有專人保管電話卡,對泰勞也不方便,他們要撥打一大串國際電話號碼,才能打回泰國。

秘訣二:簡化產品 設計外勞專用的投幣電話

他的第二個秘訣是簡化產品。他和國際公司合作,設置一台專用的公用電話,「拿起來,直接就能當泰國市內電話打,價錢還是中華電信的一半。」泰勞只要投幣,就能直接撥打泰國市內電話,管理人員還能省下賣電話卡的人力。

每個星期,他到外勞宿舍載回的零錢越來越多,「我一個星期,可以做二十到三十萬元,利潤是五成!」他回憶,收錢回來時,零錢重到車子「頭重腳輕」,開在山路上,車頭都快翹起來了,而這也讓他打下財富基礎,賺進第一桶金。

好賺歸好賺,當電信市場開放後,競爭一日數變,很多人雖然搭上呼叫器流行賺大錢,卻又因為民營大哥大業者崛起,退出市場。陳金龍成立自己的第二類電信公司 (編按:沒有架設實體線路固網或無線基地台,而是承租固網或無線基地台的門號或頻寬來經營業務)應變。要成立第二類電信公司,只要一千萬元資本額,和民營 大哥大業者,規模是千倍以上的差距。

秘訣三:人海戰術 用直銷方式到市場賣門號

陳金龍的行銷天分,讓他再次從對手嘴裡挖出大餅,他和大哥大業者批門號來賣。他的第三個秘訣是發動人海戰術。

「我做生意,都是先從對方的需求想,」當時景氣不好,但他複製在外勞市場的成功經驗:只要產品夠簡單,誘因夠強,沒有賣不掉的產品。

他到菜市場裡,用直銷的方式賣門號。他發明用每日結算結合直銷的方式賣門號,他沒有品牌,卻敢大聲說,「我比王永慶還可靠,」「因為今天賣,明天佣金就給你,你就算被倒,頂多被倒一天!」

從賣音響經驗,他學會把便宜的第一印象,烙進客戶腦海。當時,手機通話價格是每分鐘八元,他的成本是三‧五元,前半年他把售價調到每分鐘三元,流血促銷, 加上高佣金,「那半年,我的用戶增加兩、三萬人。」他回憶,「最高紀錄,我一天賣出八千多個卡片(指手機sim卡),」半年後再慢慢調回他的目標價。每賣 出一個門號,當用戶每撥出一通電話,他就可以拆帳賺錢,最高峰時,他從電信公司手上挖來四十二萬用戶。每一分鐘,都有四十二萬人在幫他賺錢,這一役才真的 替他大賺錢。

但現在中華聯網寬頻究竟有多少實力?採訪中,記者一再追問,「你們一年營收規模多少?」陳金龍只說,「現在還不是說的時候。」

之後,陳金龍的幾次投資,卻不見得每次都有賺到大筆錢,他推過網路電視服務、無線網路服務、加值服務,卻都沒賺到大錢,在電信業者的成本擠壓下,中華聯網 的節費電話卡,規模也逐漸下滑。他購併原本虧損的ETtoday網站(現更名為NOWnews)和卡拉OK製作公司「我歌」的版權,過去八年,他已投資超 過數十億元,自己發展數位匯流平台,把公司未來賭在數位匯流的機會上。

在這個市場裡,中華聯網寬頻只能算是小公司。中華電信副總經理石木標觀察,做數位匯流,要同時在三個螢幕上都能播出內容,技術平台只需要幾千萬元,真正的挑戰是建置可靠後端的機房設備和取得夠豐富的內容,可以預料的是,比投資、比設備,不會是中華聯網寬頻的強項。

他們的機會在於用行銷優勢,搶下大公司到不了的市場,一位業者觀察,一些無力開發數位匯流平台的地方有線電視業者,可能會將他們列入考慮。陳金龍甚至考慮推出購物抵月費的方案,推出免費數位匯流服務。

現在中南部市場上,連夜市都可見數位機上盒在販售,他們加入,表示電視服務大戰已經開打,未來你看電視,將會有更多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7

因為信 黎智英


2011-6-16  NM




What's going on? 到一個新地方,心裡你不期然會這樣問。不管是有意識或直覺地,人都會有好奇心,因為知覺在發生的新生事物好奇就是人生的一切。對新生事物固然好奇,對將要 發生的事情同樣好奇。正在發生的事情會繼續發生下去,發生過的事情卻不能再發生。世事不會重複,正發生的事情卻永遠繼續下去。

如果生老病死便是生命,那麼這些「發生」的過程便是生活。這些「發生」跟人如影隨形,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不缺。生命完結便再沒有生活,沒有生活的生命是走 肉行屍般的死物,既然生而為人卻選擇做走肉行屍,那不是太吃力了嗎?沒有生活的人生,死了是否更化算?放工途中想到人存在的價值這個永恒的問題。平時習慣 路上讀書,今晚可挑不起這個心情,從車上東張西望街景。老婆仔女回來了,個多月沒有見面,他們到底怎麼樣了?想起他們,腦中浮現他們的形象。我什麼也沒有 做,只是在想,一切都只是想像,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但我知道生命在縈繞一些事情蜿蜒蹉跎,我知道我是生活着。你可有試過激怒兄弟姊妹,到他們喊了出來 才甘心,才覺得心涼?不用說,你當然試過!你是壞人嗎?當然不是。他吃了我最喜歡吃的叉燒包,我要報復!你不要假手於人,而要親手奪回公道,好親自嘗到那 痛快的激動!你邪惡嗎?不,你只不過是在生活。人要是沒有報復之心,許多事情便不會發生,令生活少了缺陷。生活一定要有缺陷嗎?沒有缺陷,那你會懺悔嗎? 你會自省嗎?你會謙卑嗎?沒有缺陷的完美人生,那會多可怕!不會懺悔,自省和謙卑的人多麼可悲!缺陷是面鏡子,好照亮你的人生,自戀?自大?那是孤芳自 賞,固步自封,故此是死路一條。沒有了報復之心,不管多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也沒有人出手報復,甚至以惰性的麻木為寬恕,視之為美德,這樣的社會非但大有缺 陷,更無可救藥。是的,個人固然要從缺陷中反省,社會又何嘗不要反省?若然對作奸犯科、傷天害理的人視而不見甚至惰性麻木,讓謀財害命的兇手或強姦犯逍遙 法外,這個世界又還得了?是的,我們不會寬恕這些壞人,我們要報復,將他們繩之於法。故此報復是社會作反省的一個辦法。《聖經》說:「窮人永遠與我們同 在。」 同樣的真理是:「人有原罪,因而人的罪惡也永遠與我們同在。」見到窮人,我們反省,觸發慈悲之心;面對罪惡,我們反省,學曉謙卑。耶穌不也要我們寬恕別人 嗎?是的,我們要寬恕人,而非罪惡。人會懺悔,罪惡可永遠不會懺悔。我們寬恕懺悔的人。懺悔,人因而得到救贖。救贖是愛,愛是寬恕。人可以愛身邊的人卻不 能救贖他們,我們的愛只不過是上天救贖的折射而已。人本來沒有愛,因為上天的救贖才有了愛。福音早就說過了。

在人生路上,每當我們打開一扇門那便猶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我們無從知道從門後走出來的會是魔鬼還是天使,但我們還是打開門,否則人生便沒有出路了!不打 開面前那扇門,一切處於靜止,沒有啥事情發生過,面前這扇門便是個休止符。不打開這扇門,一切無驚無險,但我們也就完蛋了。生活是一連串不斷發生的事情, 將要發生的事情都蘊藏風險。我們眼前擺了個潘朵拉的盒子,那是讓我們去打開的,好讓我們繼續活下去,這個盒子是我們人生路上的清泉。

生命就是驚險,面對驚險就是生活。驚險令生活不斷蛻變,令我們不斷面對新生事物,我們走不掉會不斷犯錯,不斷被救贖,不斷激發對生命的熱愛,不斷衍生激情,在這蜿蜒的蹉跎中不斷自我完善,因為缺陷這面鏡子永遠都在照耀我們。

打開這扇門,若然走出魔鬼來那怎麼辦?魔鬼是在微笑嗎?還是我們向魔鬼微笑?魔鬼是你眼中的影舞者,還是硬要闖進你生命的邪惡?是的,你害怕,未打開門你 已經怕得要死,甚至魔鬼也知道你怕得要死。那個時候你就像個自殘的人,在水中割脈滲血好引誘吃人鯊。心中恐懼,魔鬼又怎不來找你?

當你慌張得眼中只有影舞者,即使打開門後有天使站在面前你也看不到,祂只好黯然退下。本來要發生的好事卻被你的心魔趕走。因為懼怕,多少本來要發生的事情 也就沒有發生過了,多少美好的生活是被影舞者遮蔽了?多少生命又被蹉跎了?我們不信,事情便永遠不會發生。信,便要打開那扇門。不信,那又打開門來幹什 麼?你還要犯無聊嚇唬自己嗎?

打開門,邪惡的魔鬼真的站在面前那又怎麼辦?事情都是這樣發生的。我們看不見上帝,卻要見到魔鬼,那不是太吊詭嗎?不,我們要信便是這個原因。信,我們便有沛然勇氣,這無比的勇氣會把魔鬼嚇得落荒而逃。

儘管看不到祂,我們感受到神賜予的福祉、天使的微笑,因此我們相信。信,門才會為我們打開,門打開魔鬼落荒而逃,因為我們信了。信是打開生活之門的動力, 打開了門、打破寂靜,事情才會發生,才會跳躍出希望。為什麼只有在魔鬼會出沒的地方才有希望?因為有困難的地方我們才會有希望找到解除艱困的辦法,因為驅 散了魔鬼的黑影我們才會看到光芒。

誰要無災無難到公卿的人生?無聊透頂,悶都悶死人,睏都睏死人了。無災無難、無驚無險,你來到世上幹什麼?吃飯拉糞嗎?我六十多歲了,再創業做電視就是不 想無驚無險度過餘生。打開電視這扇門果然有隻猙獰地狡笑的魔鬼跟我撞個正着。我愣了愣,噢,知道了,這是個啟示,空穴來風,魔鬼不會無緣無故站在我眼前 的。我向那狡笑的魔鬼微笑,因為在那猙獰面具背後其實是天使。

上帝彷彿在跟我說,你相信我嗎?我相信。我知道此番經歷帶來啟示,告訴我不要走傳統的路,因為此路不通,故此上天派來魔鬼擋路,不容我硬闖,要我另闢蹊徑。舉頭一看,嘩,果然,新的前景就在柳暗花明中;平坦的大道倒是奏響輓歌的黃泉路。哎,好險啊!

噢,對不起,我忘了他站在那裡。喔,對不起,不能令他心涼了,他太吃力嗎?他會寂寞嗎?呀,還是忘記他吧!

但,你真的要信,相信困難不是條末路,而是要你尋找新的開始。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新的途徑在哪裡。世上沒有先知。但困難會告訴你:此路不通,另闢蹊徑吧!只 要肯去找,你便會找到出路。但,你要相信哦,站在面前的不是魔鬼而是天使的化身,你會讓天使鈴聲在心靈中響起嗎?信吧!前面並無邪惡,那全是嚇唬沒信念的 人的鬼臉,鬼臉的背後是祂的恩典,因為祂做的一切全都是為了你。舉頭望望那面缺陷造的鏡子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75

聰明的蠢人 黎智英

2011-6-30  NM




很難想像國際貨幣基金(IMF) 總裁、下屆法國總統大選大熱人物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 1949-),為了一時之快,竟然狼擒至撕破酒店清理的女工的衣服、拖進廁所強迫她為他口交。這個聰明絕頂的人怎麼會做出這樣的蠢事?他六十二歲了,到了 這把年紀竟然還有這瘋狂的獸性衝動?真是匪夷所思。

我也是六十二歲,知道六十二歲、身體健康的男人該如何抑制性慾衝動。看到卡恩的新聞,我想:在什麼情況下我會性衝動至襲擊一位女士?我先問自己;我會做出這種行徑嗎?在極度性壓抑加上藥物的刺激,我會。

二十多歲時,大多數人的獸性要比人性剛烈。那個年紀,我身無長物、had nothing to lose。要是當時我跟稔熟、有好感的性感美媚獨處一室,又知道她對我也有好感,若然長期沒有性事而有了強烈的性抑鬱,碰巧吸了比大麻更烈的毒品,言語間 她更有意無意地放電挑逗,那麼我會忍不住撲過去擁抱她。初時她若然只是欲拒還迎,到半途了才強烈反抗,那時若然毒品發作,性衝動又到了欲罷不能的臨界點, 我不難會失去理性,甚至有暴力傾向;到了那個地步,恐怕我會不顧一切動粗以求性的發洩。

在這些極端的假設下,我所描述的暴戾畫面尚欠一些可能會出現的細節。譬如,那美媚強烈反抗,用嚴厲的眼光瞪着我,作出哀求:「Jimmy,請不要這樣! 」那麼她嚴厲的眼光會把我從毒品誘發的獸性中清醒過來,動起惻隱之心,那個時候我會羞恥得忘掉暴力的衝動。我會轉而哀求她讓我得嘗所欲,但那也只是個下台 階而已,因為到了那個時候我早已羞恥得落荒而逃,從此不敢再見那美媚了。以我一貫的行事作風,即使在這些極端的假設下,那是唯一可以想像得到會出現的結 果。

我不是個性情暴力的人。我從來未跟女人打過架,即使被打也從不還手,更從未動手打過女人,一生人我從沒跟任何人打過架。年輕時吸了大麻,亢奮起來想打人或是想跟人打架,可是一見到別人凶狠的眼神我便馬上軟下手來了。

十多歲時在工廠工作,放工後待到其他人都走了,我會跟同齡女工留下來傾偈。大家都在青春期,難免會打情罵俏,繼而接吻、愛撫等。每當我想進一步,只要她說一聲不要或是叫不好,我便會馬上停手。

我從來沒想她是欲拒還迎,還是真的不想;只是年紀小,做這樣的事情總有強烈的罪惡感。又或者個性高傲,不願意強人所難,也可能那時我實在不懂事。姑勿論如 何,當別人說了不,我從來未試過仍不顧一切繼續下去。現在想起來,我可能讓許多好玩的機會溜走了,實在戇居,但那也可能替我省掉許多麻煩。

小時候在街頭混飯吃,身邊的都是活在社會邊緣的人。生活空間狹窄而邋遢,他們三餐不繼更為人歧視,生活壓力大, 心裡不無怨懟,性情也變得暴躁。碰到心情特別差的時候,雞毛蒜皮的事也可以令他們跟人打起架來。同是天涯淪落人,打起架來卻像對待殺父仇人般兇狠殘暴,簡 直不可理喻。

試過有個同屋住便因為豉油和生油被挪用而跟人口角,繼而大打出手,最後頭破血流弄得滿身鮮血。我問他為什麼那麼衝動?他只是淡淡地說,鬼叫我今天心情不好, 即使給人打死了也罷就。於此可見他是生活得多麼可憐。

不過,那時我畢竟還是個小孩子,大人的事都與我無關。即使礙於環境或朋友的關係,不能完全置身度外,可是一見到衝突快要升級動粗,我便會借尿遁,逃之夭 夭,從來不跟他人的恩怨糾纏在一起。即使事後給人罵,甚至賞以耳光我也不為所動。永遠置身於他們所謂的義氣之外,因為我天生便沒有暴力傾向,更無法認同他 們的所謂義氣。我真的搞不清,只講友情、不講道理的義氣到底是什麼。

不講道理的義氣不是暴力又是什麼?既然不講道理,挾着義氣美名來哄我為你當炮灰,我才不會笨到為了你的「友情」而斷送生命呢?在街頭的邊緣世界生活,那已經夠苦的了,更還要為義氣而赴湯蹈火?日子是不該這樣過的,我才不肯呢。

經過街頭生活的洗禮,看過許多人無無謂謂地糟蹋一生,我對人生路向的看法也清晰起來。很多人活得苦,覺得生無可戀,因而自暴自棄,結果把生活弄得更苦,甚 至把自己逼進死胡同了,也不想法子走出苦難。人真的是會迷失在苦難中而放棄自己,生出自我毁滅的心魔,他們亦因而活得更苦。

不是只有活在苦難中的人才因為看不到出頭天而興起自我毀滅之心。好些事業如日方中的人,在青雲路上飛黃騰達卻忽然人仰馬翻,卡恩便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了。有 些活在苦難與飛黃騰達這兩個極端中的人因為不曉得自愛,因而萌發自我毀滅的心魔;前者不珍惜生命,後者不為福祉感恩。

我很難想像自己會一聽到手機響便膽怯地躲起來,用手掩着電話細細聲說話。掛上電話後也不敢正眼望老婆,而板起臉孔佯作剛才是在談嚴肅的公事。或是偷情後回 家便故作輕鬆,到老婆問起去過那裡,便娓娓道出編好的故事。這樣做不僅背叛了老婆、辜負了兒女,為了一時之快而作賊心虛,永遠活在內疚和恐慌中。老實說, 我不是沒有面對過誘惑,也不是沒想過要一嘗禁果,而我亦知道跟香汗淋漓的美女欲仙欲死有多香豔、多消魂,但這又值得嗎?

有個跟自己相愛的老婆,有一群見到面便會笑出來的兒女,生活裡全不缺愛,我要是走去偷情,那不是為了情,而只是鹹濕。鹹濕是為了一時之快,只是一時之快, 那又值得為此而付出大得要命的代價嗎?可是許多男人卻又真的為了那一時之快而弄得家散人亡。蠢?不,他們是不知自愛。不知自愛就是因為活得不甘心,覺得自 己應該有更好的。世界上一定會有比你老婆更漂亮、更動人的女人向你放電,難道這就值得你貪新忘舊嗎?難道這便值得你賠上家庭嗎?

做生意也一樣,你也一定會碰上看來更賺錢的機會,難道那就值得你放棄本業撲去擁抱新的機會嗎?果如此,你又還能有真正的事業嗎?活得不甘心的人是不懂得自 愛,這樣的人比蠢更蠢。唉,很多自命聰明的男人就是這麼蠢。卡恩便是活生生的樣辦了。不,人不用太聰明,甘心才是最高的智慧。

以前我跟街頭的邊緣人一起淪落,現今則風光到接觸到社會上的上等人。這個心路歷程,令我看到人生的苦難其實大都是不知自愛的自作孽。是的,我比好些人幸運,我曾經淪落街頭,那番苦難令我看清人生路向。在街頭顛沛流離過而仍不清醒,仍然不知自愛,那麼我還是人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3

孩子,飛翔吧! 黎智英

2011-7-7  NM




小兒子天生便愛穿著漂亮。才不過四歲吧,若然有朋友來家裡玩,或是我們帶他出外,他都一定要穿得好好看的。他很有主見,有特別喜歡的衣服,例如體面、正規的西裝,顏色鮮艷的T-shirt,質料靚、手工好的西褲,及款式新穎、顏色醒目的球鞋。

他行為怪異,但不無原因。母親說我小時候跟他一模一樣。解放後家徒四壁,可是出門探望親友或是去別的什麼場合,即使沒有靚衫穿,我也堅持母親替我洗乾淨舊 衣服熨好才肯出門,故此小兒子愛裝扮的脾性完全是遺傳因子作祟。說到遺傳因子,小兒子的性格也很像我。小時候我愛自己一個人玩,跟其他小孩子在一起我會很 開心,可是過一會兒我便會躲起來自己玩。小兒子這個脾性跟我一樣。不管是有小朋友到家裡來玩,或是他到朋友家去玩,見到一群小朋友他會興奮到高聲歡呼尖 叫,可是一下子便躲到一旁自己玩了。上幼稚園也一樣。他很喜歡上學、很喜歡跟同學在一起,不過他就是不喜歡跟同學玩。老師把他跟其他同學扯在一起,可是趁 老師一個不留神他便會躲到自己的角落去。老師拿他沒法子,甚至擔心他的心理是否有問題,要我們帶他去看心理醫生,我們當然沒有答應。帶天真無邪、心理未受 世事污染的小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我們瘋了嗎?老師認為我們夫婦缺乏現代心理知識,又不肯聽像他般的專家意見,見我們冥頑不靈,便威脅說,不去看心理醫生 嗎,那麼小兒子便不適宜於上他的課,要留級。無可奈何,我們只好讓小兒子退學。幾經考慮,我們決定只好讓小兒子到香港讀書,九月後讓老婆跟他搬回香港去。 小孩子就像未經過紅塵世事的大自然,沒有受過人為武斷和成見(例如對科學的迷信)的洗禮和污染,故此還未被規範在某個「正常」的模式。這便猶如萬綠叢中長 出皎潔的茉莉花,或在皎潔的白茉莉花叢中突然長出嫣紅色的異種爭艷那樣,這是萬物調順和諧的自然界的不確定性。大自然恒久不變,但這種不確定的無常現象卻 經常出現。上天以無常的偶然來反映天長地久、萬世不變的大自然的不確定性,就像萬能的上帝賦予人自由意志那樣。可是小兒子的幼稚園老師卻誓要把萬能的上帝 比下去,執意以他的專業知識改造天真無邪的小孩子,像倒模(die-cast)生產那樣變他為其他小孩子的複製品,這不是很奇怪的一回事嗎?不同的小孩有 不同的情況。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說得好:「Nature's dice are always loaded!」萬物就猶如上帝擲下的骰子,內裡都蘊藏着上帝安排的玄機,追求系統化的理想的人竟然斗膽胡作妄為,抹殺上天的旨意?

按這樣的系統化思維,在大自然裡,特別不合群的茉莉花便是病態,而植物學家便該以武斷的科學原理加以糾正,好統一大自然的一事一物的個性和模樣。同樣,人亦該憑主觀意願糾正所有異常現象,否則便會損害大自然的和諧發展了。

若然真的有這樣的植物學家,大家不難認定他是瘋了,可是持這般想法的所謂教育家卻被捧為培育下一代的專家。現代人視科學為文明的圖騰,故此便以科學為培育 文明的下一代的主軸,以之糾正不「正常」的現象。這樣「正常」下去,南無阿彌陀佛,下一代會有未來嗎?Alleluia!

無論人多麼聰明都不應懷疑上天造物的完整性,上天讓造物中出現異象好引發人的好奇心,驅使他們去探討造物主完整性的奧秘。上帝是完美的。然而要是一切造物都來得完美,人又還有創造的動力嗎?絕無瑕疵的完美世界還何來進步的空間?活在這個完美的世界裡又有啥意思?

上帝賦予人自由意志是要讓每個人都可以不一樣,以不一樣的眼光去看世界,去詮釋、解決問題,以不一樣的方法探討世界萬物,創造更美好的世界,也就是讓人創造出活下去的希望。

上帝萬能,祂要創造完美的人和萬物還不容易嗎?但完美的世界會是個靜止而死寂的世界,為了讓人永遠活下去,上帝因而在大自然界安排不確定的異象,向人展示世界絕不完美,以激勵人們追求完美、不斷創造。

長大了的人心裡難免會留下歲月痕迹、生活殘餘。為口奔馳,成年人沒有不是為了利害而在生活上作權宜妥協。在成年人的眼中,天上繁星僅是遙遙燈火,他們耳中再也聽不見大地撫慰的細語。陽光照亮成年人的視線,卻穿透小孩子的眼睛射進心裡,煥發其心靈。

故此小孩子眼中看到的便是心裡感受到的世界,他心懷天地靈氣,因而與大地心靈相通。大自然依然是他的血脈母親,他的靈魂仍然聆聽着她的呼喚,小孩子睡覺時便透過潛意識與她默默地對話了。睡後醒來,與大自然的溝通為他提供每日的靈糧。童年時,她撫育他的靈性成長。

白嫩的芽苗要靠霧水和泥土的濕氣滋潤才會茁壯起來;急着灌溉,反而令其夭折。小孩子也是一樣,他像天使般純真,那麼就讓他天真無邪的心靈在最敏銳的時候感受天地的撫育,讓他的靈性在樂天的自我、自信中茁壯,讓他更富激情、創意地面對人生的挑戰。

一早便把小孩子規範在某一個模式或形格中,我們無疑可以將他塑造為規規矩矩的大人,讓他變得成熟、老練,但那也令他成為千千萬萬面目模糊、毫無自我,也就 是毫無自信和自尊、毫無創意的成年人的複製品,從此判定要他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拖着成年人的沉重步伐蹣跚而行。這除了扼殺了小孩子的自信、自尊和創意,更悖 逆天理,那是害上了人定勝天的愚蠢傲慢。

長大了,人們往往忘記小時候如何獨坐窗前向外凝望;這個房子是李家的,那是陳家的、何家的、東家的、西家的,眼底景色全都是自己的!彎彎明月,閃閃繁星,想像力翱翔太虛,我問它們:「一千年後你們還在,那時我已不在了,會有人相信我曾經跟過你對話嗎?」

迎面清風帶走了我的靈魂,目窮千里,我知道我並不存在。在這星光燦爛的黑夜,萬家燈火,我是這所有的一切,因為它們都在我眼中,都在我身體裡流轉,故此我 知道自己絕不孤單。在那樣的時候我還未披上為歲月蹉跎的外衣,那時我還天真,還無邪,還可以任意翱翔太虛。就讓我們的孩子飛翔吧!他們怎會寂寞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9

再見巴黎 黎智英

2011-7-14  NM




巴黎!久違了。上一次來,應該是 一年前吧!這兩年來忙得連曾經愛上、陪伴我度過人生最浪漫、最快樂時光的巴黎也忘記了。為了事業,人真的是身不由己啊。人生一定有取捨,難免無奈。享用免 費午餐?那只是痴人夢話而已。往常我認為愛可以給人帶來最高境界的心靈快樂。稍一想想,那恐怕是個一廂情願的想法。不是嗎?對哪個有野心的男人來說,事業 成就帶來的滿足感是不重要的?可是事業野心背後若然沒有強烈的愛,事業成就會帶來真正的滿足感嗎?不會的。故此愛還是最重要的。

要是事業野心不涵蓋熾烈的愛,那個野心反而會是成就事業的魔障。經過多年驗證,我發覺不少人為事業奮鬥而犧牲家庭兒女的愛,最後他們的事業閃爍光輝,個人 卻抱憾終生。不過我依然相信,若然熾烈的事業野心包含了更熾烈的愛,那麼事業成就還是會帶來真正的快樂的。這份熾烈的愛確又讓不少追求事業成就的人像從灰 燼中振翅高飛的鳳凰那樣重拾鬥志,否則一旦事業失敗,他們不早便被野心燃燒為灰燼了嗎?不是由熾烈的愛衍生出來的事業成就只是崇拜偶像而已,那就猶如沒有 神靈的祭壇,只是幻象泡影,真不起來。趕過來巴黎,因為早便約好了朋友六月底在巴黎見面。為了炫耀多年來在巴黎建立的人脈關係,我誇下海口說會介紹幾位巴 黎大廚跟他們認識,不管是巴黎國宴或家常美食都讓他們好好品嘗一番。可惜他們家裡忽然出了事情不能起程,待到雨過天晴,他們重拾愉快心情了才跟他們分享巴 黎美食吧。朋友不能成行,本來便不用趕過來了。事實上我亦有想過,工作忙得不開交,遲些才來巴黎吧。可是一想到老婆兒女已在巴黎殷切地等我來好一陣子了, 那又怎能教他們失望?為了工作,我可以隨便反悔對家人作的承諾嗎?在家庭和工作之間來個平衡,我永遠都不會將家庭放在工作之後的,否則所謂平衡便是自圓其 說甚至是騙人的鬼話了。當然我也拿不起勇氣跟老婆說,既然朋友不來了,那麼我遲些才來巴黎吧。要是我這樣敷衍老婆,她一定會很不高興。有了電郵,隔山也可 以打牛,即使身在半個地球之外仍然可以繼續工作。好,就狠下心來放下工作跑去巴黎吧!從機場出來回到巴黎家中尚未到早上八點鐘。在機上吃了安眠藥,沒胃口 吃東西。可是出機場的一段路上卻飢腸轆轆起來。我在車上想:要不要接老婆仔女到Plaza Anthenee吃頓精彩的早餐?這間酒店的餐廳由名廚Alain Ducasse(1956-)主理,提供我認為是全巴黎最好的早餐。單是那盤華麗堂皇的麵包便夠叫你驚喜了,難得肚餓,我不想錯過吃頓精彩早餐的機會。可 是吃過安眠藥,口裡有重重的苦澀味。哪怕是珍饈美食,這個時候也吃不出真正的味道來。何苦暴殄天物?故此當的士開到家附近,便請司機停下來,我跑過去有名 的麵包店Secco買幾個牛角包。回到家裡,跟老婆坐在露台,手執濃郁咖啡,嘴啖鬆脆牛角包,眼瞰全巴黎清晨美景。那就像跟巴黎來個親密的擁抱一樣,感情 上也算是對久違了的巴黎有個交代吧。

久違了的還有Marche Cler市場的魚販、菜販和肉販們。早餐過後我便和老婆拖着小兒子去探望他們。今天是星期日,市場非常熱鬧,每間店的收銀機前都排了等候付款的人龍,氣氛 就像過節般喜氣洋洋。店員們忙個不可開交、滿額汗水,可又笑口盈盈。那份歡樂是會傳染的,讓人見到亦心情開朗起來。可惜我們熟悉的菜店、肉店老闆都不在。 見到他們店前有大貨車在卸貨,我猜他們是在店後點收貨物吧!不好意思打擾他們,跟夥計打個招呼、作個交代便走了。走到魚店,老闆肥佬 Jean 也不在。我們跟他特別熟絡,不怕唐突,便問夥計他是否在店後打點?說時遲、話時快,肥佬 Jean 已從店後閃出來,給我來個滿是魚腥的熱情擁抱。大家言語不通,所謂寒暄,亦只是拍拍對方的胸膛,互相豎起拇指、打個眼色而已。擁抱過後,他牽着我的手到後 欄,揀了幾隻剛送來的生猛龍蝦,一堆煮熟了的bulot螺,一塊不知名的野生魚魚腩肉,再又盛了一膠袋剛煮好的魚湯,通通放入紙皮箱給我拿走。

我給他放下 兩餅香港帶來的普洱便匆匆離去。他忙成這個樣子,留多一分鐘也不好意思,反正跟着這幾天我還會見他,到時再敍舊吧。礙於時差,晚上不便外出用膳,留在家裡 晚飯。肥佬 Jean 送我的一大箱海鮮剛好是一頓豐富的晚餐。我將龍蝦開邊,鋪上鹹牛油,放進200度的焗爐烤四分鐘。進食的時候,擠幾滴檸檬汁,香氣洋溢鮮甜無比。我用牛油 慢火煎野魚腩至香脆脆的金黃色,蘸些少魚露,三個小孩子們三扒兩撥便吃個清光。Bulot螺是我的至愛,孩子們卻碰也不肯碰,老婆則淺嘗即止;一大堆螺, 讓我開懷大快朵頤,好不痛快!我翻熱魚湯,下點乳酪,添點蒜茸、Rouille醬、乾麵包粒(crouton),一家人喝這個湯喝得樂也融融。我們在歡樂 中享用了這美好的一餐。這一晚不用吃安眠藥也睡得好好的。人一開心便會出現奇蹟,我信焉!翌日,我家的肥仔一定要我到菜市場旁的韓國餐館 Soma 午膳,這是他和妹妹、弟弟及媽媽常去光顧的街坊飯店。老闆娘幾乎每一趟都會問:「怎麼了,你爸爸沒有來?」

肥仔怕老闆娘以為我拋棄家庭走佬了,故此堅持我 第一時間去露露相。老闆娘見到我,果然高興異常,就像見到個拋棄家庭的男人回頭是岸那般興奮;那頓飯,她給我們送這送那。他們做的石頭飯、香辣炒魷魚、金 漬炒豬腩肉片、炸雞翼和BBQ牛肉都非常可口好味。事實上一坐下來見到滿店都是韓國人便知道這家餐館不會差得到哪裡去。店小人客多卻又打理得井井有條,甚 至廁所也乾乾淨淨,可見這是家用心經營的小店。老闆娘老實得就像個鄉下人,埋單時我給他們十元歐羅小費,老闆娘再三推卻才肯收下來,足見她純樸謙敬。店小 又充滿令人流連忘返的人情味,讓人笑着離開。一片熱鬧的菜市場,一家細小的街坊飯店,巴黎用溫馨而窩心的擁抱來歡迎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4

沒有比經驗更聰明的 黎智英

2011-7-21  NM




估不到Frederick已經二 十二歲了,我還以為他才十七、八歲。一晃眼二十年光陰掠過,胖胖而又精靈可愛的小孩子,已長成人,變為高高瘦瘦、滿臉自信、兩眼閃爍着要征服這個世界的野 心的男子漢。他父親是二十年前法國駐香港的領事,他們兩夫婦跟我和太太是好朋友。外交官居無定所,但二十年來跟我們的聯絡從未間斷過,更時有見面,是頗有 緣分的朋友。

第一次去他們家,Frederick便牽着我的手,領我到雪櫃,請我吃他收藏的朱古力,從那一刻起我們便建立了個很投契的關係。猶太人管教孩子從來嚴謹, 在家裡Frederick和他姐姐都不敢放肆,但父母要是不在,或到了外面他們便往往吵起架來,甚至打架,因為兩個孩子的性格都非常倔強。

他們放假時常到我們家或到船上玩,他們爭拗起來常要我做和事老。因此兩姊弟自小便跟我關係頗密切,我甚至拿Frederick作契仔般看待。每次見面,他 都跟我談學業,理想,跟父母、姐姐和朋友的關係等,他又對我年輕時的生活和工作經驗特別感到有興趣。我給他說得最多的是在紐約工作時的一些故事,他從此對 紐約着迷。

到巴黎第二天,邀請他們一家人到間叫L'Auberge Bressane的bristro(日本人譯作「大眾食堂」)吃晚飯,為Frederick餞行,翌日他便起程去紐約見習六個月。他為此很是興奮,而我也 替他興奮,我叫他不要只待六個月;盡量找機會留幾年,好好在紐約這個top of the world的世界頂尖商業環境裡磨煉、磨煉。他正有這個意思,故此會盡力找機會留下來。這是我第一次來這家bristro,是大廚朋友介紹的,老婆已先來 嘗過一趟。見到座上人客都是上了年紀的老饕,我便知道這間餐廳水準一定不錯。可能是說紐約說得太興奮了,喋喋不休,沒有認真留意食物。也可能是時差打亂了 胃口,除了炸田雞腳吃得津津有味,其他菜式我淺嘗即止,沒有留下任何印象,飯後可覺得有些膩滯。好的餐廳不應該是這樣的吧?幸好我們喝了三瓶不錯的酒,埋 單時我發覺每人的平均消費不到一百歐羅,價錢算是非常實惠。說到膩滯,可能是年紀大了吧,我發覺現很難一天之內連續在外吃兩頓佳餚,尤其是西餐;到了吃第 二餐往往一見到放在眼前的食物,哪怕色香味俱全,我也有個壓迫感。換作幾年前,即使肚子一點兒也不餓,也不管放在面前的食物好壞,輕易我便將之吃個清光; 到了現今這個年紀,這個我已經做不到了。

出身貧窮,而又受過舊式家教,我尊重食物,除非可以保留下來,否則一點一滴食物我也不會浪費,非吃完不可。以我母親為例,她九十五歲前,要是見到家人碗裡 有吃剩的飯菜她一定會罵;孫兒吃剩,她會自己拿來吃光。她一百零一歲了,不再彈此調,但仍然是會罵的。跟朋友出外吃飯,我習慣多叫些菜,反正吃剩可以包回 家改天吃。後來發覺改天吃的日子永遠不會到來,最後還是倒掉。學乖了,現在會盡量少叫些菜,即使令人覺得寒酸,心裡也比滿桌吃剩的餸菜好過些。吃東西,我 一向要吃到飽飽、有個充實感才叫過癮,到現在還改不了這個習慣。每一餐都要吃得撐起肚皮,故此一餐飯便殲滅掉整天的胃口。早些時候我決心鍛鍊自己,吃東西 時提醒自己要吃味道而不是吃分量,讓自己從美味中尋求精神的充實感,而不是從分量中追求官能的滿足感。這也就是從細嚼中欣賞食物,而不是以身相許式的忘我 激情投入食物中去。前者是以旁觀者的態度來對待食物,後者是跟食物兩位一體、血脈相連地融會在一起。

人跟食物有個親密的關係,我們真的可以客觀地揣摩食物的真諦嗎?對這個我有點懷疑。可是年紀大了,無論體質和精力都走下坡,這似乎是唯一的選擇了。我熱愛 食物,這是剩下來唯一可以讓我繼續愛它的方法。這就有點像老夫老妻的關係,是一種沒有性慾的愛情。那仍然是愛情,只不過層次昇華,我也正在尋求辦法把自己 跟食物的關係昇華。年紀大了,精力和體質差了,我與事業的關係何嘗不一樣在蛻變?做生意當然要賺錢,否則便無法維持下去了。可是對我來說,金錢已再沒有物 質的光譜;做生意,我不是為了賺錢好讓自己有條件買些什麼,或者擁有些什麼。賺錢不是我做生意的目的。做生意,我思索的是怎樣做才可以事業成功。事業成 功、生意發揚光大便必然賺錢。故此,做生意我不會想辦法賺盡每一塊錢,我只會絞盡腦汁解決每一個問題。在我來說,生意是精神探索的如來,而不是富饒的物質 成果。金錢之於生意,猶如血液之於健康;金錢是衍生生意活力的元素,金錢不是我做生意的目標。

這就猶如血液是一個人體質衰旺的象徵,而非我們追求的健康目標。賺到錢,我不會像茹毛飲血的野人那樣花費金錢。到了這個年紀,我已沒有花錢的精力和慾念。 對我來說,金錢只是事業成功帶來的精神安慰,此外便別無意義了。人生到了這個階段,我跟金錢已沒有個物質的關係,在事業上,我追求的是精神的涅槃。是的, 不管什麼事業都難免會遇上困難,時間在身邊匆匆掠過,人不免會被時間催逼而心煩氣躁。可是只要沉得住氣,不斷自我反省、保持頭腦清醒,時刻提醒自己事業上 追求的並非自圓其說的ego trip,因為你知道自己有面對失敗的謙卑。看到前路困難,你便會知道出路所在,你便會知道成功在望,因為你知道困難是可以克服的,而時間並非衝擊慾念的 物質元素,到了那個時候你知道時間是精神領域裡充實心靈的力量。年紀大了,體質精力差了,反而可以從物質纏綿中得到解脫。虛榮成見少了,精神的提升變得更 旺盛,人亦變得更有自信,因而更能相信自己的追求是對的,事業的滿足感也因而來得更大,這個時候人生追求的意義也來得更清楚了。年紀大了就是有這個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7

黎智英大虧十七億 也要拿下壹電視新聞台執照 壹傳媒 再掀台灣電視產業新風暴

2011-8-1  TWM




最晚年底前,打開電視,就可看到黎智英製作的節目。繼十年前壹傳媒引發的台灣平面媒體革命之後,一場台灣電視史上最大的顛覆與風暴,恐怕也將來臨。

撰文‧劉俞青

今 年六月,香港壹傳媒(○二八二;HK)去年度財報一公布,因為大舉投資台灣壹電視,導致去年由盈轉虧,全年度小虧二千萬港幣,當時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就宣 布,不僅今年不發股利,同時,由於壹傳媒還會持續擴大對壹電視的投資,未來幾年,很可能也不會發股利。黎智英這席發言,等於正式對外宣告,無論還要投注多 少成本,他對這張台灣電視執照,是要定了!

果不其然,七月二十日,黎智英赴國家通訊委員會(NCC)親自報告,企盼四年之久的新聞台執照,終於到手;算算從壹電視成立到拿下執照,黎智英狠虧超過十七億元,才取得這張「鑲金框銀」的執照,這可能是台灣電視史上最貴的一張。

黎智英的拚勁,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國內長期研習新媒體時代的博理基金會架構長賴麒宇直言:「我想不出他(指黎智英的壹電視)有什麼理由不會成功!」

提高戲劇製作費

自認新聞台才可快速有成績繼二○○一年台灣《壹週刊》創刊、○三年《蘋果日報》也跟著來台,如今,壹傳媒登台整整十年之後,這位台灣沒有人不認識的「狗仔大亨」,終於正式宣告:壹電視要來了!

黎 智英想從平面媒體跨行做電視,已經很久了,他在壹傳媒的年報上,「主席報告」一欄親筆寫下,「我們現在將目光轉向台灣的電視產業。寶島電視產業的情況,與 壹傳媒登陸當地前的印刷(即平面)媒體產業相似。明顯地,當地的電視產業素質欠佳、技術落後、缺乏優質頻道提供觀眾挑選。換言之,時機已到,壹傳媒繼改革 報章及雜誌行業的生態後,現要一舉革新電視產業……。」黎智英的主席報告絕非僅止於報告,事實上,早在去年十一月,《今周刊》專訪黎智英時,他首度對外大 談他對壹電視的想法,當時開出的理想、擘畫,都一一實現,包括從去年底開始大送機上盒、他的電影台播的影片要比HBO頻道更快更新,而且壹電視不怕別人抄 襲,黎智英打開壹電視大門,歡迎參觀,一組三百多人的動畫團隊,品質絕對不輸好萊塢電影製作,其中光是一個用三千顆LED燈描繪真人臉部動態的設備,要價 七十五萬美元,他甚至揚言要把戲劇節目每集製作費提高到新台幣五百萬元(目前台灣高成本的偶像劇,一集不超過三百萬元)。

事實證明,他已經在做了,目前還在線上播出的「拜金女王」,每集製作成本新台幣四百六十萬元,但這些,都還不是黎智英最想要的,他說:「新聞台才是最快會交出成績單的頻道。」如今,千呼萬喚,新聞台頻道終於到手,外界都等著看,肥佬黎要如何出手。

搶時間也要搶位置

未登場 枱下交易已熱呼呼台灣電視產業生態特殊,有線電視長期被系統商連手把持的惡質產業環境,就像一條馬其諾防線,整個電視產業因此停滯多年,一動也不動。如今,黎智英來了,他要來突破這道固若金湯的防線,能不能做到?

截 至目前為止,壹電視已經送出四十萬個機上盒,根據壹傳媒表示,平均開機率大約三成,換言之,如今壹電視的新聞台已經在全台約十二萬個家庭播放。接下來,拿 到執照之後,很快地,根據壹傳媒內部評估,最快在八月底、九月初,壹電視就可以登上中華電信的MOD(Multimedia on Demand,中華電信多媒體內容傳輸平台),按照目前MOD約裝設八十幾萬台,開機率二五%計算,約有二十萬個家庭可以收看,這個收視人口換算下來,大 約有○.一的收視。

但肥佬黎的算盤當然不僅於此,畢竟登上有線電視系統,讓民眾打開電視就可以收看,才是壹電視眼前最重要的事。

壹 電視總經理王子云直言,「接下來這個禮拜(指七月下旬),有好幾場硬仗要打。」目前已經有幾家系統商主動上門來探詢合作意願,而和凱擘、中嘉等大型系統商 的談判,也將在近期內登場,壹傳媒的談判有兩大方向「是要搶時間,還是搶好位置?」王子云的答案是:「兩者都要。」所謂搶時間,是指不管頻道位置,能上就 先上,目前有線電視新聞台的區段是從五十台到五十八台,但壹傳媒一時半刻要介入的難度恐怕相當高,因此眼前即使是後面七、八十台的冷門位置,在搶時效的前 提下,無論是購買或租用頻道的方式,能上就先上了。

但明年一月,國內所有頻道將有一次換約潮,屆時壹傳媒無論如何,要卡進這個「黃金區段」,要怎麼卡位?要付出多少代價?誰會被擠出去?將高度考驗各系統商如何看待壹電視帶進的收視率價值。

「放 心,系統商不會對壹電視築起馬其諾防線。」一位系統商大老斬釘截鐵地說。在「利」字當前下,儘管壹電視絕對是所有頻道商可敬可畏的對手,但只要壹電視能夠 帶進亮眼的收視率,「誰會和銀子過不去?」壹電視重金製作的「拜金女王」,已經賣到其他頻道上映,而目前許多三立電視台的節目,也都已經賣給壹電視播出。 此外,中天、緯來都已經和壹電視有業務往來,壹電視還沒正式熱身登場,但枱面下的交易已經熱呼呼。

預計今年年底前,打開電視,觀眾就會看到黎智英精心製作的新聞台、電影台。肥佬黎的媒體就要直接從平面,躍上電視頻道,更直接走進每個台灣人家庭,這一次,黎智英會怎樣顛覆台灣電視產業,值得觀察。

壹 傳媒登台10年,從平面轉戰電視2001年 台灣《壹週刊》創刊2003年 台灣《蘋果日報》創報2007年7月 壹電視成立2009年 壹電視正式向NCC申請成立綜合台、娛樂台、電影台、體育台2010年3月 NCC發給電影台、體育台執照2010年7月 壹電視新聞台網路開播2010年12月 機上盒開播2011年7月 NCC發給新聞台執照

製表: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4

投資 黎智英

2011-8-11  NM




今天看董橋在《蘋果樹下》寫袁勻 亭,說她「仰頭一笑,一臉花影」,多有想像、多豐富的影像、多麼美啊!沒有董橋的功力,而要寫出這個境界?休想。這個文采不是單憑才氣學問便擠得出來的, 而是痴痴地浸淫在文學的萬花色彩裡才會泄出的靈彩。不是這般痴情地投入的人也休想學。動筆之前看董橋的文章我會整天寫不出一隻字來,我會給他的文字嚇窒。 有這樣的人在旁邊而夠膽說自己曉得寫文章,那不是太過分了嗎?可是有個專欄要應付,驚魂甫定還是要動筆的。

這次到意大利的Siena出席Robert Mundell's Santa Colomba Conference。開完會,晚飯時跟祈連活(John Greenwood)坐在一起,他慨然而嘆:若然佛爺(Milton Friedman 1912-2006)尚在,那會多好!他會給今時今日的時勢來個現實世界觀(real world view)。時下聰明絕頂的人太多了,(例如剛從Obama的白宮卸任回到哈佛大學教書的Larry Summers),他們理論多多,手握大權、也文也武,說三道四。祈連活說佛爺可貴之處,除了理論紮實,是他會以最簡單的道理分析眼前的情況。大難當前, 倘若有他開腔,以正視聽,那又多好!我和祈連活都跟佛爺夫婦相熟,講起他們夫婦的故事,我們整夜也講不完。祈連活說起他懷念佛爺夫婦,幾乎每天都上 YouTube看上一個半個小時佛爺的短片,有時甚至失控看上好幾個小時。一言驚醒夢中人,為什麼我這麼笨沒有想過要這樣做!祈連活說,他這個貼士可能是 我在Siena的最大收穫。

說的也是。我依他說的用iPad上YouTube看佛爺生前的演講、訪問,和《Free To Choose》那本書的視像版,嘩啦不得了。這些短片從幾分鐘到幾十分鐘都有,數以百計。佛爺的睿智分析說得鏗鏘有力,道理清晰,一如醍醐灌頂。不管是什 麼的經濟難題,這些短片都是最好的教材,從這些短片你可以看到佛爺以銳利的理據分析過關斬將。不管如何迷惘,經他一說,思路頓即清晰起來,馬上得出結論。 經祈連活一說,我即刻請秘書將網上所有佛爺的短片下載到我的download file去,讓我一有空便可以拿來看一陣子,過癮、過癮。知識誠然是漂亮的。我平時說話多多,在今次會議上卻一句話也沒有說過,只顧專心聆聽經濟學家,金 融、貨幣專家們的見解、分析,而愈聽愈覺得先進國家的經濟金融處境嚴峻。在奧巴馬治下,美國已基本上放棄了對世界經濟和政治的主導權。沒有了美國的主導, 沒有脊樑的歐洲、日本政客都一一變作苟且偷生、胡混過日子的膿包。世界經濟和金融已走入了個死胡同,而這些政客們猶懵然不知。看來世界經濟金融不來一場驚 天動魄的大災難,以美國為首的先進國家領導人是不會醒過來,認真對付深切而嚴重的經濟結構問題,找出解決方案。

在此之前全世界的金融市場將會一片驚濤駭浪;經濟動盪將是常態而非例外!在這樣的關頭,還是避避風頭好。這樣的風頭火勢下投資,哪怕有個豹子膽再又拿驚風 散當飯吃也只會驚惶失措而損手爛腳,犯不着也!投資之道,曉得什麼時候離場比懂得什麼時候進場更為重要,際此變幻時刻還是離場袋起現金攬實老婆瞓個好覺好 得多。從Siena回來,我速速賣掉手上大部分的股票,只剩下一間網絡公司的股票。這公司的生意年年增長兩三成,儘管股價暫時難免會受到衝擊,其價值最終 還是保得住的。至於台灣的地產,反正那是長期投資,兩岸貿易通商愈發達,它們遲早會進一步升值,不用怕。落雨收柴,留住現金在手,大風暴過後將大有作為! 上文提到佛爺掌握世界實況,透過他精闢的經濟分析,往往一語中的,點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投資其實也一樣,我們要是確切掌握一間公司的產品質素及其管理團隊 的優劣,那將會大大提高投資獲利的機會,因為理論和實踐之間,有着很大的知識差距。趙少康便告訴過我一個他親身的投資故事。他兒子大開用蘋果電腦的產品, 覺得很棒,便叫爸爸買蘋果電腦的股票。

趙少康依他說,用兒子的積蓄買了蘋果電腦的股票。買的時候,每股是五十多美元,到股價升至一百一十多元他也沒有賣,後來股價突然又跌回五十多元。空歡喜一 場,他多少對蘋果電腦有了點疑慮,待到股票再升回到七十多元便全數沽出。是的,他賺了四成,那算是不錯了。可是若然他把股票留到現在,股價已漲到四百多 元,那是翻了好幾個番!這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當時大開才不過十多歲,他覺得蘋果電腦好,建議父親投資,於此可見掌握實際情況是投資取勝的關鍵。大開這個孩 子顯然很有投資觸覺,更有天分,現時他在投資銀行當見習,非常投入工作,將來不難會成為極出色的投資家,大家且拭目以待吧!有位我認識了幾十年、在紐約一 間投資基金工作的猶太裔好朋友,他專攻上市不久、規模細小的零售店和酒店業。過去二十多年,他的投資平均每年有近20%的回報,是位成績斐然的投資家。他 投資的原則就是做調查、了解公司的實況。做好資料研究後,他會去光顧零售店,買東西自用或給家人和親戚用,然後記下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意見。他亦會訪問零 售店的顧客,觀察營業員的服務態度,訪問他們,甚至設法試探他們的服務質素。例如要了許多貨品來試,最後不光顧,看他們的態度會怎樣。總之他會從貨品、服 務到管理團隊無微不至地一一探究調查,到每個層面深入了解,直至滿意了他才重錘出擊。

他投資酒店的方法同出一轍。有一次我跟他到New Jersey的酒店作調查,順便去探望一位老朋友。我們入住一間三星級的小酒店,除了到處查看酒店的清潔情況、餐廳的食物,員工的服務態度,他還訪問酒店 的顧客及替他們訂房間的營業部人員,了解其電腦系統和顧客網絡。他更故意弄壞房間裡的電視,看要等多久才有員工來修理,其技能及服務精神如何。鉅細無遺, 事事看個清楚,顯然是他投資成功的要訣,他太明白數據和理論跟真實世界之間的差距了。投資股票固然要掌握實際情況,要投資成功,更要掌握股市和股票的波 動,體味自己的投資心理狀態,學曉應變的技巧。要做到這一點,我建議讀者不妨買本《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來看看。二十多歲時,我便是靠這本書,拿着些少錢在股市賺到夠我創業的第一桶金了。未買股票,我已把這本書看了不知多少遍。這本書的作 者叫Edwin Lefevre,但那是個假名,作者真人是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在上世紀初他是美國最顯赫的股票投資高手之一。這本薄薄的小書充滿投資智慧,讀起來也趣味盎然,值得一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71

這聰明人 黎智英

2011-8-18  NM




從一件事便看得出奧巴馬好唔掂。 他將提高國債借貸上限,視作和共和黨的政治鬥爭,而非時勢逆轉,到了要着實面對美國社會和經濟結構性問題的時刻。做總統,到了千鈞一髮之際尚不曉得借勢而 為,他好打都有限。只有順應時勢,美國的難題才有望解決。奧巴馬是搞社會運動的,而毌視時勢所向,他叻極都有限。

不少人說奧巴馬是美國歷史上最聰明的總統之一。這個說法可能是對的,可是他太相信自己有人定勝天的本事了,以致傲慢到不屑借助時勢的力量,甚至以為他自己 便是時勢,這就是笨了!

聰明人是可以很笨的,當聰明人相信自己是天才的時候,就在剎那間他便笨起來了。這便是奧巴馬的問題了。他是位出色的演說家,更因此而被捧成為天才:「看那 個傳奇的奧巴馬!」「看那個天才橫溢的政治家奧巴馬!」左派名士和傳媒都這樣跟我們說,甚至奧巴馬自己竟然也信以為真!你說他是個聰明人還是個笨蛋?你說 吧!

在去年十一月美國中期選舉中崛起的茶葉黨又怎可能是空穴來風?要是個別一兩個人可以炮製出這樣強大的社會力量,那麼這個人必定是耶穌再生了,凡人休想有這 個本事!可是奧巴馬就是相信這次提債爭議只是兩黨仇恨對峙的化身,而非時勢的指南!有這個想法的人又可以有多聰明?及至民主黨在中期選舉慘敗了,他仍然不 相信那是反映人民討厭他的社會主義路線,而人心取向則一如寫在牆上的大字,是進行深切的社會結構改革。可是,他太自信了,以致看不到時勢人心的轉向。

克林頓當總統的時候,中期選舉民主黨同樣落敗,但局面遠不及現今般嚴峻;他可馬上接受現實,轉軚走其往中間靠右路線,宣布「社會福利時代已然過去!」現在 奧巴馬的局面比當時要嚴峻得多,他可視而不見,還堅持推行他的大政府理想,THE SMART PERSON ACCEPTS, THE IDIOT INSISTS!如果奧巴馬不是個膿包也肯定是個笨蛋!美國經濟已大響警鐘,他卻堅持那只是兩黨鬥爭,更將之演變成一場劇烈的政治鬥爭。他在這場鬥爭中慘 敗,但共和黨也沒有真的贏,而只是贏了政治鬥爭而已,基本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兩黨互相消耗的政治鬥爭是不可能解決基本問題的。兩黨都消耗掉了,哪裡還有心 力推行驚心動魄的基本改革?化解美國當下面對的危機,便要進行徹底的社會結構性改革;要推行這樣的改革,兩黨必須建立共識,方能眾志成城。用什麼方法化解 問題可以商榷,但目標要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凝聚力量解決棘手的問題。要兩黨作這樣的合作,便要有個既有恢宏願景而又有魄力的領導。在奧巴馬身上,我們看不 到個既有願景又有魄力,而又能夠帶領同儕解決困難的領導。

當最需要他站出來領導群雄的時候,他沒有站出來展示領導能力,而只顧躲到幕後跟共和黨惡鬥。這樣做他自以為很聰明,甚至想趁機露一手,因為他只是要贏,而 非解決當前的問題。他沒有承擔的脊樑,亦沒有掌握時勢的雄才偉略,這樣的人即使再聰明也只會被聰明累而已。他就是看不到解決問題的竅門所在,而一頭栽進政 治的鬥智中。有某名士說:「奧巴馬太有腦了,當總統是委屈了他。」(Obama is too cerebral to be a president!)南無阿彌陀佛!太多人相信做總統是一門鬥智的藝術,起碼奧巴馬便顯然是這樣想了。他忘記了當總統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個領導人。智商不 等於魅力,更不等於領導能力。不少知識分子揶揄列根總統的智商低,那可無礙他成就為偉大的總統,因為他是位偉大的領袖!標普抹掉美國國庫債券的金漆,將其 評級從AAA削為黯然失色的AA+,這正好反映出提債爭議是兩黨的一場惡鬥,而非同心同德合力解決問題,因而令問題惡化。美國經濟已到了非要作徹底結構性 改革不可的時刻了;再不洗心革面整頓財政將會喪失對世界經濟和政治的主導權。奧巴馬若然繼續做夢,妄想建造個社會主義的美國,進而建造個美好的世界,那麼 美國將必然喪失對世界的主導權。當總統而這樣不長進,那麼美國又還何來前途可言?沒有美國來主導,世界經濟和政治將紛爭不絕,我們過去幾十年來享受的安定 局面也將一去不返。在紛爭不絕的世界,經濟和政治的交易費用又會來得多高昂?試想想,主導世界經濟和政治的超級大國是我們偉大的祖國而非美國,這個世界又 會是什麼模樣?

奧巴馬沒有正視進而試圖從根本上做起解決當前嚴峻的問題,他陷害的不僅是美國一國的國運而已,他還把全世界的經濟政治前途賠上了。故此今趟被降級的不僅是 美國一國的主權評級而已,全世界也同時被降低了評級。當人們開始懷疑美國的主導地位,他們也將對世界經濟和政治失去信心,這麼一來今後世界金融市場將動盪 不已,沒完沒了。暴風雪將鋪天蓋地,那將是投資者的嚴冬。最近全球股市大跌,縱使迅即反彈收復部分失地,遲些還是會大跌的。而且不止是一次、兩次,而是紛 沓而至,夠驚心動魄的。除非美國和歐洲的領導人有勇氣、有遠見,咬緊牙關正視當前的結構性問題,着實解決。不過只要有一天奧巴馬還呆在白宮,這個世界便不 會由美國來主導。群龍無首,西方國家又怎拿得出徹底解決問題的政治決心和前瞻性智慧?唯有經歷一場鬼哭狼嚎的經濟和財經災難,我們才有望見到真正的改革。 那便要等到美國明年總統大選將奧巴馬踢出白宮,只要有一天他還在白宮,美國和全世界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未來這一年多的投資環境將會令人驚心動魄,尤其是想投資股票一朝發達的人更應加倍小心,因為他們太容易給勃勃雄心衝昏腦袋。精明的投資者要在最興奮的時候 也保持心境平和、頭腦冷靜。要投資成功,便需要有反人性的行為:當別人都充滿希望時你要曉得驚慌。當大部分的人都充滿希望的時候,他們都可能是給衝昏了腦 袋,而那個時候市道也最有可能被催谷到最危機的地步。當大部分人都朝同一個方向投資的時候,真正的機會往往是在反方向的路上。人們不僅是在市道狂升的時候 充滿希望,往往在跌市的時候亦充滿希望。股價下跌,人們自然會希望它趕快止跌回升,結果愈是充滿希望股價反而愈是尋底,直至蝕清光為止。反之,當人們都恐 慌不已的時候我們才應心存希望。股價上升的時候我們害怕它會跌,怕賺到的都會蝕掉,因而賺少少便賣掉股票。可是股票卻往往繼續升,本來可以賺一百元卻變了 只賺得十元的蠅頭小利,因為在應該充滿希望的時候我們反卻恐慌了起來。現在股價跌了,原先賺到的已蝕掉了好一部分,甚至通通蝕掉了。這個時候我們不難仍然 滿懷希望,認為股市既然反彈也就會繼續回升。這是有可能的,但更大的可能卻是股市在反彈中不斷向下沉,這個時候反人性的行為看來才是更為明智之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8

奇遇 黎智英


2011-8-25  NM




那天食飯時間要在中環開會,可幸 有三文治飲料供應充飢。會議一直開沒有停下來,肚餓的人各自拿三文治來充飢,但不是所有參加開會的人一起吃,故此那只是各自充飢而非一頓午餐。吃什麼反倒 沒有所謂,但餐食應該是大家一起分享的。於我而言,用餐即是分享。不僅是分享食物,更是大家聚在一起眉目傳情地分享交流。好多時我一個人吃飯,那是為了充 飢,匆匆吃完了事,沒有個跟別人分享的過程。有些時候即使一個人獨自吃飯,卻依然可以跟別人分享那個過程。

那個星期六,老婆帶了小孩子去參加表姐的生日會,我獨留家中寫稿。剛好在十二點前殺青,一身輕鬆,便躊躇滿志地想吃餐好的。於是到半島酒店的 Gaddi's找大廚David替我做一頓精彩的午餐。是的,他只是做給我一個人吃,但從跟他商量菜單到他弄每一道菜出來,我都跟他打牙骹分享他烹調的樂 趣。在我來說,雖然獨自用膳,那不是充飢而是用餐,因為我跟別人分享了吃的樂趣。又或者,忽然想起某些人、某些日子,我會走到深水埗福榮街的合隆茶樓(已 關門)吃碟濕炒牛河。就像從前那樣倒整小碟芥辣醬落牛河撈勻,趁熱狼吞虎嚥、風捲殘雲吃個清光,然後痛快地坐在那裡讓塞進胃裡的牛河慢慢安頓,好好感受牛 河在胃中暢順滑下,那陣暢快會令我全身鬆軟。這一餐,我是透過回憶跟自己分享過去,那一頓飯是個把我帶回到過去的儀式,這般情景才算是一餐。跟自己分享對 過去的回憶,也不一定要回到從前的地方,只要尋回昔日的情景、類似的氣氛那便夠了。上個星期天我獨自留在香港。家裡有個角落要裝修,很多東西都搬了位置, 好些以前順手拈來的東西一下子都找不着。要找大本的《Webster》字典,竟意外地找到幾十年前跟一些工友拍的相片。當下一股情懷湧上心頭,便奪門而 出,到早上六點前便開門的豆泥茶樓飲茶。還未到六點茶樓已擠滿了人客,人聲鼎沸但各自修行。人客的衣著是一致地灰暗平淡,沒有半點鮮色。置身其間,茶客猶 如坐在自己家中那樣隨隨便便、各適其適,在灰暗的平淡紊雜中梳扒出條理。看在心裡,心裡舒服。那是一份平凡的安樂,久違了卻依然窩心。看着茶客在茶樓中各 自游走,自己沖茶、拿點心,偶爾搭訕。我坐在近門口的圓枱,沖了一壺自己帶來的普洱茶跟身旁的退休小學老師分享。我跟那位女士老師說:「這茶不錯,試試 吧。」之後大家便再沒有別的說話了。到現在,除了那盅排骨蒸飯,我還吃了些什麼點心已記不起來了,腦海中留下的是一幕昔日的情景。那時候在工廠打工,早上 起來,脇下挾張報紙,踢着拖鞋獨自來飲茶的感覺全回來了。難得跟自己分享過去,即使獨自一個人,但這也是很好的一餐。開會時我吃了一件蛋三文治便再沒有胃 口了。開完會已是三點多,有點肚餓,便到上環麥奀記吃了雲吞麵及水餃各一碗,我尤其喜歡廣東水餃。好的廣東水餃包得紮實,咬落在口中綻放蝦仁、半肥瘦豬肉 和韮王濺出的芳香鮮味,其美妙之處無以倫比。吃這種廣東麵食作下午點心,就像從前廣州西關大少抽完鴉片去歎件點心那般折墮、那般雅致。我未抽過鴉片,也沒 有感受過西關大少在緩慢的生活節奏中感覺不到時間在默默流逝的頹廢。我想像得到的,是在炎炎夏日著起絲綢唐裝,慢慢啖着滿口甘香的鮮蝦水餃,那個今夕何夕 的放縱墮落,一定是個好過癮的感覺。起碼那個下午我吃那碗廣東水餃吃得好過癮。我慶幸開那個悶會時曉得留肚才吃到這碗窩心的廣東水餃。

滿心歡喜地踏出麥奀記,不禁問自己什麼時候會再來吃它一頓。然而即使這樣好吃,我可以每天都吃碗廣東水餃?不可以。腦袋裡我馬上給自己下了結論,廣東水餃 好吃,但連續吃上幾天便一定感到厭悶,北方的餃子可不同了。

我的外父是山東人,又是包餃子的高手,他包的餃子讓我食餃子食上了癮。他包的餃子有鄉土的郁香,他用的韮菜和豬肉不僅被醃過,更還有悉心調校出的豐富感, 我一次過吃二、三十隻外父包的餃子,更百吃不厭。北方餃子尤其是那些做得特別好的,就是有個令你百吃不厭的能耐,令你不期然對這簡單、方便而又帶來無窮樂 趣的食品感恩。外父走了後我們有一段很長的日子都沒有吃餃子,因為買回來的都不好吃,直至買到了灣仔水餃園的水餃我們才重新定期吃起餃子來。

搬到台北後,朋友Erica介紹我們去光顧大安路的老牌水餃店,一吃入口我們便知道執到寶,以後一直都有幫襯。幾年前這個店子停了業一段頗長的日子,後來 重開,可是水準不再,那位掌店的勤勞老者也不復見了。這幾年有時會為吃不到認真好的餃子而納悶。宣一給我們介紹過或送過她認為還可以的餃子,水準都不錯, 但我們往往光顧「都一處」,其水準也只是不錯而已。認真好的餃子,台北仍然欠奉。

星期五下午從台北搭飛機回香港。往機場途中收到董橋的短訊,說林青霞從台北帶了兩千隻餃子回香港,給他送了三百隻,他說真的是太好吃了!看到這個短訊,我 又焉能不歡喜萬分?董橋常在家裡做餃子,要是他這個吃慣餃子的人也說林青霞帶來的餃子太好吃了,即使自己未嘗過,我也當自己吃過那餃子的精品了。

董橋文采非凡而品味高,他說某個東西太好吃了,而那又是他日常吃的東西,我又怎能不視之為真理?還有,若然這不是極品,林青霞這大美人又怎會不辭勞苦從台 北帶到香港來送人?有什麼林青霞未吃過?何況她又是最懂得吃餃子的山東人,她從台北帶兩千隻餃子到香港,這些餃子怎會沒有水準?

每次回香港我都搭四點二十分的國泰班機。我們家早吃晚飯,搭這班機回到家裡才不過七點鐘,趕得及跟家人一起吃晚飯。習慣了做的事情總流於公式化,搭這班機 我已搭到沒有感覺,在身邊發生的事情彷彿都變成了電影中的快鏡那樣,一切都只是背景,在我眼中再沒有細節,栩栩如生的是腦海中回到家裡的情景。

在飛機上坐了下來,我照例拿iPad出來看書。這班機用上新款椅子,可以臥睡。一坐下來,我便除下鞋將腳擱在腳踏上。還未看上一行字,便聽到有把中氣十足 的嬌聲叫我:「Jimmy!」 我抬頭一望,只見身穿雪白便服、容光煥發、眼神閃亮,美艷自若猶如下凡觀音的美人站在我跟前。南無阿彌陀佛!竟然是大美人林青霞!我馬上將擱起的腳放下, 要站起來卻給解不開的安全帶拴住,只好尷尬地坐着跟她說話。

我告訴她剛收到董橋的短訊,說她送的餃子非常好吃,還知道她瘋狂地帶了兩千隻回香港。她說要送些到我家,我說:「收到董橋的短訊我已請司機去買,跟他說是 金山南路的興記。他不假思索,說那是林青霞常去光顧的店子。我已買了,不用客氣了。」可是她還是熱情地說要送我。老實說我多想可以在香港吃到那極品餃子, 更何況是林青霞送的!但我哪敢造次?故此不敢接受,在大美人面前受寵若驚,我膽怯得什麼也不敢面對。

林青霞坐在第一行,我坐在她的後面一直不敢朝她那個方向望,慌怕給她發現便不好意思!下機時她走在前面,我一直不敢上前跟她說話,怕走在大美人旁邊自慚形 穢。我平時作威作福,見到大美人則龜縮起來,大美人真的厲害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