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首位女性當選東京都知事 曾任防衛大臣

據日本媒體報道,因舛添要一辭職而舉行的東京都知事選舉31日進行投計票,前防衛相小池百合子(64歲)擊敗了自民黨、公明黨和守護日本之魂黨推薦的前總務相增田寬也(64歲)以及民進黨、共產黨、生活黨和社民黨推薦的媒體人鳥越俊太郎(76歲)等候選人,首次當選東京都知事。小池也是首位女性都知事。自民黨全力支持的增田落敗,對於安倍政府來說可謂受到了重挫。

小池百合子

小池在東京都內的事務所表示“感謝大家的支持”,同時表示決心稱“將推行前所未有、見所未見的都政”。

東京都知事即日本東京行政執行官,主要負責與處理東京都大小事務,如中國北京市市長一職。

小池在未獲得自民黨推薦的情況下宣布參選,自民黨上次因東京都知事選舉而陣營兩分是在1999年。小池在選戰中批評東京都議會最大黨團自民黨及自民黨東京都支部聯合會“僅憑一部分的意見作出決策”等,可以預想其就任知事後與議會之間的對立。

小池提出“東京大改革”的口號,強調徹底的信息公開及削減知事薪酬。她采取了巧用媒體的宣傳戰術獲得了無黨派人群的支持,除自民黨方面外還有來自民進黨、共產黨的支持者,十分廣泛。

曾任首位女性防衛大臣

小池百合子1952年7月15日出生於日本兵庫縣,1977年畢業於埃及開羅大學,大學畢業後做過多年阿拉伯語翻譯,後來改行到日本電視臺和東京電視臺做節目主持人。

20世紀90年代初期,小池百合子初涉政壇。1992年,小池首次當選為參議員。1993年,小池當選為眾議員,之後連任5屆。在加入自民黨之前,小池還先後加入過新陣線黨、自由黨和新保守黨等黨派。

在小泉擔任日本首相期間,小池曾連任兩屆環境大臣,貴為日本內閣在職時間最長的女性閣僚,一度被譽為“小泉內閣一枝花”。

安倍任內,2007年07月04日就任日本防衛大臣,為日本擔任防衛大臣一職的首位女性。

(綜合來源:共同社、中新社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64

多種對策複蘇全球經濟 創新列首位

在全球經濟複蘇乏力的當前,以求合作、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持續增長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又將為全球經濟貢獻何種智慧?G20領導人峰會將於9月4日在中國杭州舉行,這是中國首次成為G20峰會的主席國,也是首次將“創新增長方式”列為重點議題。

8月25日,《二十國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黃皮書(下稱“黃皮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黃皮書對2013~2014年G20中19個國家的創新競爭力進行的比較分析和評價顯示,美國、英國、日本位列前三,中國排名第9位。

從綜合得分來看,2013~2014年,G20大部分成員的創新競爭力得分總體呈上升趨勢,說明這些年G20各成員為了盡快從經濟危機的困局中實現恢複性增長,都采取了“科技創新成為各國實現經濟再平衡、打造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核心”的創新戰略,有力推動了創新能力的提升。

G20關鍵詞:創新

與2014年相比,在G20國家中,創新競爭力處於第一方陣(1~5位)的依次為: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處於第二方陣(6~10位)的依次為:韓國、法國、澳大利亞、中國、意大利;處於第三方陣(11~15位)的依次為:土耳其、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巴西、墨西哥;處於第四方陣(16~19位)的依次為:南非、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亞。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G20國家學者均認為,當前,推動G20討論創新恰逢其時,共同討論制定G20創新行動計劃,對於增強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意義重大。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國際事務研究院教授、G20研究中心主任約翰·柯頓(John Kirton)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G20峰會最讓他期待的,就是中國作為主辦方首次提出的“創新增長藍圖”。“我正在等待中方給出更多的細節。世界已經等不及了,需要這些變化。”柯頓說。

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朱傑進對《第一財經日報》稱,中國在G20議程中首提“創新增長方式”,可見核心還是增長的問題。“從G20機制1999年誕生到現在,各方的期待還是怎樣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包括在金融危機之後,如何推動全球經濟複蘇。”朱傑進說,“中國把‘創新增長方式’放在議程中的首位,強調了G20還是要回應最大的關切,即尋找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急待拉動的全球經濟

在各國GDP歷經幾年溫和增長後,“花無百日紅”的定律再次出現。2016年初至今,世界經濟起伏不定,各國對可能發生的全球範圍內的經濟衰退也不再掉以輕心。其中,新興市場風頭不再,巴西與俄羅斯目前正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國等其他不少新興經濟體的GDP增速也放緩腳步,唯有印度還能保持在7.6%左右的高位。而對於發達經濟體而言,總需求不足與長期增長率不高的現象並存。

面對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今年以來談不上“亮眼”的經濟表現,各大機構未雨綢繆,頻頻發出對當前經濟走勢善意的提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今年年初就表示,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將“令人失望且不平穩”。IMF在7月19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中指出,英國脫歐導致經濟、政治和制度的不確定性使世界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上升,預計今年、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1%、3.4%,均較今年4月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

無獨有偶,世界銀行(WB)也在今年6月將全球經濟的增幅從年初預測的2.9%下調至2.4%。世行給出的下調理由是,發達經濟體增長滯緩、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全球貿易疲軟和資本流動日減。

“這種增長滯緩的局面,凸顯出各國實行促進經濟增長和改善極貧人口生活的政策具有極端重要性。”世行行長金墉說,“經濟增長依然是減貧最重要的驅動器,因此我們非常擔心出口大宗商品的發展中國家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低迷而出現增長大幅放緩。”

科技創新層出不窮

面對各方對全球經濟增長低迷的憂心忡忡,當寬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手段施展的空間被證明不斷縮小且副作用出現時,加大創新的公共投資不僅有利於刺激短期需求,還有利於提升長期增長的潛力。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劉宏松看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和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正是中國提出創新增長方式的背景,“只有創新才能為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也只有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才能使更廣泛的群體獲益,實現包容式發展。”

朱傑進告訴本報記者,“‘創新增長方式’這一議題在中國國內的牽頭方是科技部,就是強調要在實體方面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而不是像之前依賴政府的刺激政策。尤其是寬松的貨幣政策,通過增發貨幣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現在很難再去維系。”在朱傑進看來,“創新增長方式”所尋求的世界經濟增長新動能,只可能來自實體經濟,比如工業革命、科技創新等。

2015年11月最新版的《世界知識產權報告》(WIPR)顯示,在過去300年中,卓越的技術突破幾乎觸及了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並促使世界經濟轉型。目前具有突破性潛力的三項技術分別是3D打印、納米技術和機器人工程,報告還設想了創新驅動型增長的未來前景。

的確,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歐洲都先後高調宣布重振制造業的山河。工業制造業一直是發達經濟體的強項,這些國家要回歸制造業,不可能走老路。從《重整美國制造業框架》、《構築英國的未來》、《面向光輝日本的新成長戰略》,到更加著名的德國工業4.0計劃,不難看出,發達國家重振制造業走的是大幅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新路。大規模使用機器人就是發達國家欲通過創新走出經濟低迷現狀的一種嘗試。

2016年版的《美國總統經濟報告》有史以來第一次將機器人列為了報告的關註對象。這份435頁的報告認為,盡管機器人的出現無可厚非地會帶來失業風險以及隨之產生的焦慮情緒,但是機器人能顯著提升生產力和勞動力增長,占到美國10%的GDP增長和16%的勞動生產率增長。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額達到創紀錄的24.8萬個,與2014年相比出現12%的增幅。IFR認為,這一銷售的趨勢短期內不會終結,甚至預計在2018年會有230萬個工業機器人出現在全球各地的工廠。

3年內工業機器人數量幾近增長10倍的背後,是對傳統人類勞動力的變革。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機器人焊工的價格已從2005年的18.2萬美元,降到2015年的13.3萬美元,但精密性一直在提高。

一邊是機器人價格的下降,一邊卻是傳統人類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美歐和日本的汽車制造業,雇用機器人焊工每小時只要8美元,而雇用人類的時薪卻要25美元。難怪,有分析人士感慨:當使用機器人的代價比雇用人類便宜15%時,全球經濟的重要轉折點已悄然到來。

而在2016年,VR(虛擬現實)技術的走紅,已成為下一個經濟增長的潛力。從Facebook一擲20億美元收購Oculus,到谷歌推出Daydream VR,VR熱度一路飆升,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這一市場,試圖從中分得一杯羹。

高盛的一份報告顯示,鑒於VR技術對醫療、交通、教育、旅遊等與人類生活相關行業的改變,到2020年,VR直播用戶數量有望達到2800萬人,行業的營收規模有望達7.5億美元。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平臺的不斷擴大,VR技術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有待進一步釋放。

創新鴻溝待彌補

不過,在一片大好前景中,創新遇到的瓶頸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通向創新之路並不好走。目前被稱為“網紅”的創新VR技術以及已在生產實踐中廣泛運用的機器人技術,要完全釋放潛在的經濟價值,必須突破當前的瓶頸。就VR技術而言,商業開發仍處於初級階段的最終原因還是缺乏內容的開發。高盛的報告稱,VR技術迅速跳出小眾市場走向大眾,年營收最多可以達到1820億美元。考慮到該產業可能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解決延時和其他技術問題,即使按最慢速度預測,到2025年時VR和AR(增強現實)的年營收也有230億美元。

如果說,表面的技術障礙假以時日一定會被攻克,那麽深層次的創新瓶頸卻是各國希望在盡享創新紅利之前必須邁過的坎。

創新離不開背後各國政府的支持,至關重要的就是科研領域的創新投入。今年8月15日最新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通過對比經濟危機前後各國對創新的投入發現,危機後的創新投入不是穩健向上的。其中,2009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研發支出在2010年增長3.7%,2011年增長5.3%。2012年增長略微放緩,為4.3%,但隨著信心增加,2013年增長達5.2%。但是,2014年呈減弱態勢,全球研發增長4.1%。

報告認為,這是由於巴西、南非等發展中經濟體創新投入減少,發達經濟體研發預算趨緊的疊加效應。經濟危機影響,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對研究經費進行了大幅削減,不過,好在私營部門對科研投資的熱情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政府在公共支出領域的削減。

細分國家而言,這場全球範圍內的創新投入分布並不平均。從黃皮書的排名分布情況看,創新競爭力較高的國家主要為發達國家,美、英、日、德、加、韓、法、澳、意全部處於第一方陣和第二方陣,反映了發達國家長期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較好,其創新投入、創新人才資源和創新制度環境的優勢。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Francis Gurry)每年都參與“全球創新指數”(GII)的制定,他對創新資金投入乏力與創新鴻溝並存的現狀頗為擔憂:“創新需要持續的投入。在2009年危機之前,研發支出每年增速約為7%。2016年的GII數據表明,全球研發在2014年僅增長了4%。這是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高收入經濟體研發預算緊縮的結果,這一點目前依然值得關註。”

此外,制度方面的約束也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創新對經濟活力的激發。

GII指數涉及的128個國家中,拉美是一個重大的創新潛力尚未開發的地區,即便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進入“創新成就者”行列的國家比任何其他地區都多。在拉美,尤其是巴西,已經進入了經濟動蕩期,克服短期的政治和經濟制約、增強長期創新承諾,非常重要。

反觀已連續6年在全球創新能力排名中居第一的瑞士,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創新意識滲入這個國家的方方面面。今年4月,瑞士聯邦主席約翰·施奈德-阿曼(Johann Schneider-Ammann)應邀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分享了瑞士創新的秘密。在他看來,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進步最重要的動力之一。政府需要創造一種鼓勵創造性活動的環境,除了高質量的科研機構、充足的研發投入、人才輸送等,政府還需要學會放手,讓民營領域的企業家精神發揮主導作用。

朱傑進認為,“創新增長方式”除了在科技層面的創新外,還要強調治理模式、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的創新等。“總體來說,這一理念強調回到實體經濟本身、市場本身。畢竟,如何使得更加微觀的經濟主體發揮能動性,很大程度上還是涉及到經濟制度性的改革。這與國內目前主導的供給側改革、結構性改革還是吻合的。這是從供給的角度來尋求經濟創新的活力,而不是簡單地擴大需求、超發貨幣等。”

全球經濟複蘇還是要“多箭齊發”

在全球經濟增速乏力的情況下,不難理解創新被寄予如此厚望。“舊有的增長戰略限於財政或者貨幣政策,這一戰略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還是非常管用的。目前來看,我們需要的是結構性的改革,為21世紀的增長鋪平道路。比如,去除一些不必要的管制,使所有人的行動都能更為便利,為中小企業以及年輕的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工人的就業等。”柯頓說。

此前,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吹風會上表示,制定創新增長藍圖是G20杭州峰會力爭取得的十大成果之一。“這份藍圖不僅將為世界經濟增長找到新的強勁動力,還將在創新、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各領域制定一系列具體行動計劃。我們將努力做到有理念、有行動、有機制,共同為全球增長開辟新路徑。”

 2015年11月15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的G20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題為《創新增長路徑 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講話。

在柯頓看來,習近平主席力推構建“創新的世界經濟”也有細節可循:比如中國加大對科技的重視;從國企轉型,強調新的商業模式;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視;激活創業者的活力;提倡數字經濟的發展;通過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提高生產率等,都是中國正在努力為自身經濟發展與其他國家協同發展創造“創新型”的環境。

針對具體的創新增長方式,劉宏松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除了中國官方給出的解釋,(創新增長方式)包括科技創新、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方面以及結構性改革外,可能還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

至於目前G20各成員國對“創新增長方式”的反響,朱傑進認為,“G20各成員國經濟複蘇的階段不一樣,遇到的經濟困難不一樣。現在‘創新增長方式’還只是原則性的藍圖,起到倡導的作用。”

“不過,在G20中,各方的共識是要使用所有的政策工具來推動經濟增長,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還有結構性改革。其中的因果關系或者優先順序怎麽排列,不同的國家可能會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給出不同的答案。”朱傑進表示。他以美國為例,美國就認為當前還有財政政策調節空間的國家就要發揮更大作用。所以,美國還是更加依靠財政政策,擴大投資、積極的財政政策,而不是結構性改革。

朱傑進表示,無論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還是結構性改革,各方的共識最終還是體現出來:為了尋求經濟複蘇,勢必要遵循“多箭齊發”的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67

姚明入選籃球名人堂 成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籃球運動員

北京時間9月10日,美國城市斯普林菲爾德,2016年耐史密斯籃球名人堂頒獎典禮在此舉行,姚明正式成為名人堂成員。作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籃球運動員,姚明說:“我很久以前就聽說過這個地方(名人堂),今天我來到這里,把夢想變成了現實。”

美國籃球名人堂是設立於1959年,是在紀念為籃球運動做出卓越貢獻的球員、教練、裁判和其他貢獻者。截至目前已經有345人入選了美國籃球名人堂,而在姚明入選之前,名人堂榮譽榜上的非美國籍人士只有15人。姚明不僅入選名人堂的是中國第一人,也是獲得這一榮譽的亞洲第一人。

2002年,作為NBA(美國男籃職業聯賽)歷史上首位國際球員選秀“狀元”,姚明加盟休斯敦火箭隊。

效力火箭隊8個賽季,姚明場均出戰30分鐘以上,貢獻19.0分、9.2個籃板。他曾8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還在2007年、2009年入選NBA第二陣容,2004年、2006年和2008年3次入選NBA第三陣容。

作為身高2米26的大個子中鋒,姚明具備全面的技術:低位背打、左右手皆能得分、優秀的中投以及嫻熟的腳步,蓋帽、傳球、籃板等更不在話下。

而姚明在美職籃的職業生涯中,因為受到傷病的影響,並沒有帶領火箭隊取得過特別耀眼的成績,外界對他入選名人堂產生過質疑。但從數據上看,姚明在征戰美職籃的8年時間里,場均得分能夠得到19分,9.2個籃板,這樣的數據足以讓他和眾多美國傳奇中鋒相媲美。

此外,姚明在火箭隊的恩師範甘迪也力挺弟子,範甘迪說,不能因為傷病就將姚明偉大的成績打折扣,他為火箭和整個聯盟做出的貢獻,同時他也是中美籃球交流的使 者。而姚明的老朋友美職籃傳奇中鋒奧尼爾也表示,姚明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球員,他有著出色的技術和單打能力,可以說獨一無二。他為姚明入選名人堂感到高興, 也為中國感到高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98

中國人過敏性休克誘因首度排序食物排首位,小麥成最大“元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763

7月5日,收割機在甘肅省永靖縣鹽鍋峽鎮的小麥田中作業。(新華社 史有東/圖)

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日前,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在國際上首次發布了中國人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排序,食物成了誘發國人過敏性休克的首要原因。

在不同地區,過敏性休克的誘因存在顯著差異——在美國,花生位列誘因之首,日韓為蕎麥、小麥,新加坡則是燕窩。協和醫院的這項歷時15年的研究,顛覆了此前對於國人過敏性休克誘因的種種猜測,繪出了中國特有的致敏食物譜。

該項研究發表於《亞洲臨床免疫與變態反應雜誌》上。

小麥制品成國人過敏性休克“主兇”

多數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看似問題不大的過敏,可能會在頃刻間奪人性命。過敏性休克,正是這樣一種可危及生命的全身多系統速發變態反應。它就像潛伏在人們身邊的“刺客”,接觸過敏原後,患者可在幾分鐘之內,從輕微的皮膚癥狀,迅速發展成血管性水腫、血壓下降、心律失常、意識喪失、休克甚至死亡。

作為全國過敏性疾病診療中心,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從2000年-2014年接診的逾千例過敏性休克患者中,按一定標準篩選出907例納入研究。研究發現:食物誘因占77%,藥物占7%,昆蟲占0.6%,其余為不明原因的“特發性”休克。

在對誘發過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單進行梳理後,研究人員發現,小麥成了最大“元兇”,占總誘因的37%;水果和蔬菜占20%,位列第二;隨後是豆類和花生、堅果和種子。其中,最常見的致敏水果和堅果分別為桃子和腰果。

研究人員還將907個病例按年齡段分組,發現68%的嚴重過敏反應發生在18-50歲。此外,不同年齡段人群,發生過敏性休克的首因不同——在0-3歲的嬰幼兒中,62%的首因為牛奶;4-9歲的兒童,59%的首因為水果蔬菜。

值得註意的是,在10歲之後的青少年及成人組中,小麥誘發的過敏性休克躍升至首位,且隨年齡增長占比不斷攀升。

專家推測,國內缺少“免面筋”的小麥制品及國人遺傳易感性,或是中國小麥誘發休克比例偏高的原因。日常生活中,面筋蛋白主要存在於小麥、大麥和燕麥的面粉中,麩質過敏癥患者對其十分敏感。

藥物誘發過敏性休克為“小眾”

據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尹佳介紹,誘發過敏性休克的致敏藥物分析,也是本研究的一大亮點。

在此次的研究人群中,由藥物誘發的過敏性休克,排在第一位的是中藥,占37%,其中,清開靈註射液、雙黃連註射液、魚腥草註射液最為常見。抗生素、解熱鎮痛類藥物位列第二、三位。

註射液可直接註射入人體的組織、血管或器官內,吸收快,作用迅速。特別是靜脈註射,藥液直接進入血液循環,出現過敏反應的幾率也比口服、外用等方式高。

值得慶幸的是,只要積極防範,大多數的過敏性休克都是可以避免的。不過,尹佳團隊的研究顯示,在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方面,70%的患者在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急診處理時,使用糖皮質激素,僅有25%使用腎上腺素。而在美國,腎上腺素的使用率高達79%。

“目前國內醫生對過敏性休克認識不足,特別需要對醫生、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培訓教育,提高對腎上腺素在過敏性休克治療中重要性的認識。”尹佳說。

在急救中,正確使用腎上腺素的方法是肌肉註射。腎上腺素可以在短時間內收縮全身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回心血容量,迅速提升血壓。“掌握腎上腺素肌肉註射方法,關鍵時刻能救自己或家人一命。”尹佳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47

“寒流”中的樸槿惠:成韓國首位宣布接受偵查的在任總統

樸槿惠4日在青瓦臺對國民講話,時隔10天再就親信崔順實幕後幹政案道歉,並表示已做好在必要時誠實接受檢察機關調查的思想準備,甚至願意接受特別檢察組的調查。

青瓦臺相關負責人當天表示,總統樸槿惠已向國務總理提名人金秉準移交權限。

此外,據韓國檢方4日消息,“總統親信幹政門”核心人物之一、前青瓦臺附屬秘書鄭虎成3日晚被拘留,檢方正在調查其是否向該事件當事人崔順實轉達青瓦臺機密文件。

樸槿惠再就親信門道歉宣布配合調查

樸槿惠4日就親信崔順實幕後幹政案道歉,樸槿惠稱,痛切地感到自己責任重大,給委以國事予以信任的國民帶來了難以平複的心靈創傷,本來是出於惠及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希望而推動的項目,但在此過程中特定個人被指中飽私囊、違法亂紀,實在令人心痛悲傷,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過錯和失察造成的。樸槿惠還稱,對令隨其施政的公職人員、許多一線人員以及好心幫忙的企業家大失所望而感到愧疚。

11月4日上午,在青瓦臺,韓國總統樸槿惠對國民講話再就親信門道歉。(圖:韓聯社)

樸槿惠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以查明本案真相和責任所在,檢方調查不應受任何限制,應在徹查真相的基礎上予以嚴肅法辦。

韓國在任總統依據憲法享有刑事檢控豁免特權,而樸槿惠成為韓國首位宣布接受檢方偵查的在任總統,在韓國68年憲政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頁。

涉嫌泄露政府機密文件前幕僚被拘留

據韓聯社報道,崔順實被指審閱包含總統演講稿、外交安全機密等政府文件,而鄭虎成涉嫌向崔順實轉達這些文件。疑似為崔順實使用過的平板電腦里被發現儲存著200余份政府文件檔案,而包含這些檔案的文件夾用戶名“narelo”是鄭虎成平時使用的用戶名。

前青瓦臺附屬秘書鄭虎成(圖:韓聯社)

由崔順實掌控的Mir財團前秘書長李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鄭虎成幾乎每天把厚達30厘米的總統報告資料轉達給崔順實,崔順實則審閱這些資料。檢方擬對鄭虎成泄露文件過程等進行調查後,於5日許提請逮捕令。

另一方面,崔順實3日晚被批捕。首爾中央地方法院認為崔順實的犯罪事實明確,逮捕理由和必要性充分,因此3日簽發檢方特別調查本部提請的崔順實逮捕令。檢方將在最長20天的時間里對崔順實的各種疑點開展進一步調查,主要包括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集資過程和崔順實挪用財團資金、審閱政府文件幹預國政、逼迫部分大企業集資、女兒鄭某以不正當手段入學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85

希拉里支持者哭了,原本想見證美國首位女總統的誕生

隨著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的勝出,希拉里支持者陣營的氣氛變得十分沮喪。

據CNN報道稱,這些希拉里的支持者們今晚聚集在一起是為了慶祝希拉里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然而,當選總統的卻是特朗普。

希拉里的支持者相擁而泣(本文圖源:CNN)

一些希拉里的支持者顯然無法接受這個結果,他們相擁而泣。而一些支持者已經離開了場地。

據報道,另一邊,特朗普的支持者們都在歡呼雀躍地慶祝這個結果。

特朗普的支持者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964

“脫歐大佬”搶風頭:成首位與特朗普會面的英國政界人物

英國脫歐領袖奈傑爾•法拉奇周六在紐約會見了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這被特朗普的助手稱為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會議。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當天,法拉奇被發現出現美國第五大道川普大樓的大廳里。當被問到在做什麽的時候,他喊道:“我們只是遊客!”

晚些時候,特朗普的競選經理Kellyanne Conway表示,兩人在當選總統住處內會面。

英國獨立黨領導人奈傑爾·法拉奇周六出現在特朗普大樓里(圖:CNN)

“我認為他們很享受這次會面,實際上,他們有機會談論自由,贏得這一切對世界來說意味著什麽,”Conway說。

法拉奇後來還在Facebook和Twitter中上傳了他和特朗普的合照,並表示“很榮幸今天能有時間和特朗普會面,他很放松,而且有很多好主意。我相信他將會是一個好總統。”

然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一英國獨立黨消息人士表示,這讓英國首相看起來“非常愚蠢”。從表面上看,是尷尬的。據悉,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明年之前都不會與特朗普會面。

不過,唐寧街表示,梅已經與特朗普通過電話,法拉奇作為“中間人”和新一屆美國政府的交往將沒有效力,包括正式的和其他形式的。

作為特朗普的長期支持者,8月份,法拉奇受邀參加特朗普在密西西比舉行的一場競選集會,特朗普向臺下的支持者介紹說:法拉奇是一名“沖破重重障礙、贏得英國脫歐的偉大人物”。

法拉奇也積極為特朗普站臺,表示他以“脫歐派”發動“人民軍隊”將英國從歐盟獨立出來的成功經驗,鼓勵特朗普的支持者們“站起來”,把特朗普送進白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77

劉捷當選江西省委常委 系全國首位70後省級常委

16日據人民網消息,中共江西省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一次全會選舉產生新一屆江西省委常委。

名單如下:鹿心社、劉奇、姚增科、李炳軍、孫新陽、趙愛明、毛偉明、尹建業、殷美根、陳興超、劉捷、趙力平。其中,鹿心社當選為省委書記;劉奇、姚增科當選為省委副書記。

其中,生於1970年1月的劉捷當選為江西省委常委,成為我國首位“70後”省級黨委常委。

劉捷

據資料顯示,劉捷,江蘇丹陽人,1992年從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後赴湘鋼煉鋼廠工作。

1996年到2000年的四年間,劉捷由湘鋼第二煉鋼廠的轉爐車間副主任一步步升任至煉鋼廠廠長。

2003年進入湘潭鋼鐵集團管理層,歷任集團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

2008年8月,38歲的劉捷成為了湖南省商務廳廳長、黨組書記。

2011年12月,在履新廳長3年後,劉捷離開湖南,調江西省任職,履新新余市委副書記,次年2月正式當選為新余市市長,2013年8月升任新余市委書記。

今年9月,時任宜春市市長的蔣斌調任新余市委書記,劉捷轉任江西省委副秘書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42

百度資本首位管理合夥人公布 攜程前CSO武文潔加盟

第一財經獲悉,百度資本今日宣布任命武文潔為第一位管理合夥人。加入百度資本前,武文潔曾先後擔任攜程CFO和CSO(首席戰略官)。

百度在今年10月12日宣布成立百度資本,一期規模200億人民幣,主要投資於泛互聯網領域中後期項目。百度CEO李彥宏兼任百度資本的董事長及投資委員會主席。

據了解,武文潔畢業於南開大學,擁有香港大學金融博士學位、香港科技大學金融碩士學位和南開大學經濟學碩士及學士學位。武文潔於2011年底入職攜程旅行網,曾歷任集團副首席財務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戰略官。武文潔主導並打造了投資運營管理體系和團隊,主導了對除攜程之外的中國前四大在線旅遊公司、住宿共享服務供應商途家和印度最大在線旅遊公司Makemytrip等在內的30多家企業的並購、投資和投後管理。

李彥宏表示,武文潔在互聯網行業研究和大型互聯網企業經營管理與投資實踐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學識,投資業績也有目共睹,其管理風格理性和感性並濟,進取而果敢。他對於武文潔的加入表示非常高興。

而百度資本共計劃招募3位管理合夥人。武文潔是百度資本正式任命的第一位管理合夥人,另外兩位管理合夥人也將很快對外宣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17

中國水電投產裝機量世界首位 “十三五”再投5000 億元

中國《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 - 2020年)》(下稱《水電規劃》)終於出臺。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水電規劃》提到,中國水能投產裝機容量居世界首位。“十三五”期間,國內水電建設投資需求將達到大約5000 億元。

水電建設將帶動水泥、鋼材的消費

11月29日,國家能源局官網公布了《水電規劃》全文。按規劃,全國新開工常規水電和抽水蓄能電站各6000萬千瓦左右,新增投產水電6000萬千瓦,2020年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

其中,常規水電3.4億千瓦,抽水蓄能4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25萬億千瓦時,折合標煤約3.75億噸,在非化石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

與此同時,“西電東送”能力不斷擴大,2020年水電送電規模達到1億千瓦。預計2025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4.7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8億千瓦,抽水蓄能約9000萬千瓦;年發電量1.4萬億千瓦時。

《水電規劃》透露,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水電建設投資需求約5000 億元,其中大中型常規水電約3500億元,小水電約500 億元,抽水蓄能電站約1000億元。按20% 的資本金比例測算“十三五”期間資本金需求為1000億元,融資4000 億元。

其中,西部的四川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是常規水電建設的重點區域,水電建設投資分別達到1800億元、1000億元、300億元;山東、浙江、安徽、福建、河北等省建設投資規模均超100億元。預計常規水電單位千瓦投資在1.3萬元以上,抽水蓄能單位千瓦投資7000元左右。

“十三五”期間,水電建設將帶動水泥、鋼材的消費。水電建設和運行期間還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加大量的稅費收入,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新投產水電運行期年均稅費可達300億元。此外,電站建設對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就業、促進城鎮化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

《水電規劃》還提出了大型基地建設,中小流域開發,抽水蓄能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水電開發扶貧,水電國際合作等十大重點任務。

《水電規劃》提到,基本建成六大水電基地。繼續推進雅礱江兩河口、大渡河雙江口等水電站建設,增加“西電東送”規模,開工建設雅礱江卡拉、大渡河金川、黃河瑪爾擋等水電站。加強跨省界河水電開發利益協調,繼續推進烏東德水電站建設,開工建設金沙江白鶴灘等水電站。加快金沙江中遊龍頭水庫研究論證,積極推動龍盤水電站建設。基本建成長江上遊、黃河上遊、烏江、南盤江紅水河、雅礱江、大渡河六大水電基地,總規模超過1億千瓦。另外,著力打造藏東南“西電東送”接續能源基地。

水電建設仍有很大潛力

《水電規劃》指出,水電是技術成熟、運行靈活的清潔低碳可再生能源,具有防洪、供水、航運、灌溉等綜合利用功能,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根據最新統計,中國水能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約6.6億千瓦,年發電量約3萬億千瓦時,按利用100年計算,相當於1000億噸標煤,在常規能源資源剩余可開采總量中僅次於煤炭。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已突破3億千瓦和1萬億千瓦時,分別占全國的20.9%和19.4%,水電工程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規劃、設計、施工、裝備制造、運行維護等全產業鏈整合能力。中國水能資源總量、投產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與80多個國家建立了水電規劃、建設和投資的長期合作關系,是推動世界水電發展的主要力量。

目前,全球常規水電裝機容量約10億千瓦,年發電量約4萬億千瓦時,開發程度為26%(按發電量計算),歐洲、北美洲水電開發程度分別達54%和39%,南美洲、亞洲和非洲水電開發程度分別為26%、20% 和9%。發達國家水能資源開發程度總體較高,如瑞士達到92%、法國88%、意大利86%、德國74%、日本73%、美國67%。發展中國家水電開發程度普遍較低。

目前中國水電開發的情況是,《水電規劃》顯示,國內水電開發程度為37% (按發電量計算),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還有較廣闊的發展前景。今後全球水電開發將集中於亞洲、非洲、南美洲等資源開發程度不高、能源需求增長快的發展中國家,預測2050年全球水電裝機容量將達20.5億千瓦(2050GW)。

值得關註的是,《水電規劃》指出,目前水電發展還面臨複雜形勢,主要是生態環保壓力不斷加大、 移民安置難度持續提高、 水電開發經濟性逐漸下降以及抽水蓄能規模亟待增加。

《水電規劃》指出,對於建設方案不合理、環境破壞嚴重的電站采取措施逐步淘汰。建立中小水電破壞生態環境懲罰退出機制,落實生態保障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