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服务夕阳人群的朝阳产业


http://www.p5w.net/newfortune/cy/200912/t2730744.htm


 AMED:“家庭+养老院”养老模式

  成立于1982年的美国养老服务机构Amedisys(以下简称AMED)一直以收购积极扩张,形成了“家庭+养老院”的服务模式,并通过一整 套IT体系以及服务项目和流程的标准化,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其模式的可复制性,为进一步收购扩张构建了良好的系统基础。2008年,美国医 疗及护理机构的利润纷纷下降,AMED借机逆势扩张,通过新建和收购新增医疗服务机构174家,将其旗下机构的总数提升至528家,收入规模也相应上升了 70%,达11.87亿美元。不过,扩张也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压力,2008年,由于新收购的家庭代理机构平均上门访问成本比原有机构高11.11美元 /次,以及新员工培训、收购融资的利息等成本支出,AMED的净利润率拉低到7.3%,较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不过,这一数字仍是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的 3倍左右。

  AMED的CEO威廉·博尼(William borne)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在十几岁的时候经常去猎取鳄鱼以及参加摩托车大赛。大学毕业后,他当了一年护士。1982年,他靠抵押贷款创办了AMED。
刚开始公司只有2项不相关的业务:清洁与医院财务顾问。在一次推销业务时,医院院长拒绝了他:“我们不需要理财建议,只是需要一个急诊科的护士。”博尼 于是就承担了这一职位,但在工作过程中他发现,很多慢性病病人其实并不需要住院,在家里也可以进行恢复疗养,这无疑是资源的浪费。在一个病人的劝说下,他 开始开拓家庭健康护理业务。事实上,老人去养老院必须放弃自己熟悉的住处、社交圈子,而且在养老院将目睹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离去,对他们也是巨大的精神压 力。因此老人更倾向于在家中养老。而对于养老服务机构来说,让老人在家里养老也将节约一笔巨大的设施建设费用。
彼时,其公司规模还非常小,银行也不敢再贷款给他。1993年,博尼终于通过一个创投筹集了部分资金,并在1994年借壳上市融得大笔资金后,建立了一整套医院的设施去支撑公司的家庭护理业务,包括外科手术室、实习医生部门等。
1997年,博尼发现这个模式增长太慢,无法突破,于是劝退原来由众多医疗专家组成的董事会,招聘各行业专业人士以搭建新的组织架构,其中包括会计公司 的负责人、上市连锁酒店的CEO、兼职金融教授、健康护理公司的顾问等,开始将业务中心全面转向家庭健康护理业务,并且计划采取连锁的方式扩张。
1998年,美国出台新政策,削减了一半的家庭护理补贴,AMED的收入也相应下降了2/3,这使博尼的计划更加难以实现。在随后的三年中,美国1/3 的家庭护理机构倒闭。就在这段时间,博尼做了当时被公认为疯狂的事情:出售稳健盈利的医院,以1000万美元现金以及1400万美元有息票据,买下了美国 一家家庭护理机构旗下的83个家庭护理中心,而票据的利息竟高达7.5%。这笔交易让他获得了“疯狂卡金”的外号。其后,博尼将收费标准由按固定加提成的 方式调整为按疾病的种类和性质收费。事实上,如果按前一种收费方式,家庭护理机构为了赚取更多利润,会更多地拜访病人,必然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支出。通过 这一系列调整,AMED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了。再加上出售了医院等资产,AMED实现了轻资产模式,并迅速以收购的方式扩张,很快重新实现盈利。
 
家庭+养老院模式
   通过第一轮的转型和扩张,AMED形成了“家庭+养老院”服务的模式,并以家庭养老作为主营业务,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不但降低了经营成本,而且更易于 招揽客户。AMED提供的家庭养老服务一般以预防疾病、调养慢性病为主,以治疗为辅,所以公司针对各种老年常见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编写了不同的防 治规范,由员工教给客户,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出诊次数,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AMED的主要开支项目—医护人员工资与出诊次数挂钩)。再加上利用社工服 务,AMED也减少了一大笔开支。
由于AMED的主要客户是83岁上下的老年人(图1),通常患有一些严重疾病,需要专人看护,于是公司旗下 的养老院就承接了这部分客户的养老服务,让他们每年至少有一个月时间在疗养院里度过。因此,以“家庭+养老院”的养老模式,AMED能够提供客户养老过程 中的所有服务,从而绑定了客户。根据美国家庭护理及养老院协会的预测,在2015年以前,养老院将每年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显然,养老院也将为AMED 提供一个互补的增长机会。随着客户年龄的增大,他们会更加需要疗养院,所以AMED将疗养院看成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增长点。2004年,其疗养院和家庭代理 机构的数量比是1:56,2008年则提高到了1:10(图2)。




而且,公司87%的用户都用医疗保险付账。这部分病人并不是非常在乎费用的高低,也不会特 别在意付款时间。由此,公司于2008年将服务价格上调了9%,每60天的家庭护理疗程平均需要2270美元。同时,公司通常收取第一个疗程60%以及后 续疗程50%的预付款。所以AMED不但利润率高,还可以从医保机构获得预付金并将其用于扩张。而且从医保收回余款的风险也比较低。数据显示,虽然 2008年公司只有13%的业务是由私人付钱,但这部分占应收账款总额的72%。


  建立网络辅助系统
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水平

AMED1994年在纳斯达克上 市,2003年收购了一家IT企业—BeyondNow Technologies,开始构建一整套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服务运营体系。2004年,这一系统获得广泛的关注,而BeyondNow Technologies也多次跻身《福布斯》、《财富》、《商业周刊》等各大媒体的年度成长最快公司排行榜。
这套系统大幅提高了公司的效率 并降低了成本。通过这一系统,患者将约诊时间提交到AMED的管理终端,然后由总部统一协调和安排医生出诊路线,并把病人过去的病历发到医生的笔记本电 脑,这样医生可以迅速而准确诊断病人的病情,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其年报数据显示,AMED新收购的医疗机构由于还没有纳入这一系统,所以这些机构的家庭 护理人员单次访问成本达97.73美元,较其原有家庭代理机构的68.74美元高出42%。而且通过这个系统,老人可以随时跟医生在网上交流自己的病情, 发生紧急情况时,还可通过“护士呼叫系统”寻求帮助。这个系统成为AMED削减成本的有效手段:通过适当的培训和网上沟通,可以减少医生出诊的次数。目 前,AMED一个疗程(60天)内医生上门的次数从19.5次降低到了17.5次。
另外,IT技术的采用,也大大提高了AMED的服务水平。 例如,通过网络系统,其可方便地对当地客户的年纪、饮食习惯等进行统计,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心和个性化的服务。此外,例如AMED建立了一套客户健康风险管 理系统,收集该地区的客户状况,并且对这个地区未来的发病率进行计算,最后对在这个地区建立什么样的分支机构,需要建立多少个,具体建立地点等信息进行决 策。
当然,AMED在网络辅助服务的投资上也非常在意成本,博尼说:“我们要成为第一个移民,而不是探路者。”


  标准化运营,提高业务的可复制性
  随着规模的扩张,对业务和管理的可复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AMED通过对各主要服务项目和管理的标准化,来提高可复制性。
AMED的标准化运营贯穿整个过程。一开始,老人由他们原来的主治医生介绍到AMED进行家庭护理,然后由该主治医师和公司工作人员共同对老人进行诊 断。针对老年常见病的家庭护理,AMED设立了若干个“护理管理程序”。以“Heart @ Home”为例,基于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饮食、运动习惯以及早期发病迹象等,AMED设计了不同的治疗方案、收费标准,降低了护理时的难度,所以新员工 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最后,再由AMED与医疗保险统一收取尾款。而在养老院方面,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AMED也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治疗护理 程序,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在对服务项目的流程实施标准化的同时,AMED还针对老年人对服务态度要求非常高的特点,实施了“零容忍政策”, 并成立了由CEO、CFO、COO等高层联合组成的执法委员会,随时了解客户对服务态度的评价,共同监督这一政策的实施情况。而且还设立了一个首席执法官 的职位,由曾从事过检察官的人担任。这些措施对其品牌的树立也大有帮助。
标准化作业最终是靠员工来执行的,所以AMED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力图通过培训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标准化流程的最佳执行者。在每两个星期举办一次的新员工培训会上,博尼都会出现。另外,AMED还会定期对员工的标准化熟悉程度进行测验。

  快速扩张巩固领先优势
  虽然自建服务网点的投资回收 期只有一年半到两年,但是以收购的方式扩张,可以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因此AMED更加热衷于收购。2004年以来,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仅2008 年一年,就新增了174家服务机构,其中新开设35家家庭代理中心和5家养老院,通过收购获得120家家庭代理中心和14家养老院。在收购而来的机构 中,92个家庭代理机构和11个养老院来自于对另一家家庭护理巨头—TLC健康护理服务公司所有股权的收购,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收购案。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应,降低收购后的整合成本,AMED的一项策略就是不与当地领先的医疗机构竞争,而是将其收归麾下。而且借助收购区域内最大的 健康护理机构,AMED可以快速地得到当地的主要客户、优秀员工以及医疗设施,并且迅速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健康护理机构。2009年10月,AMED宣 布收购新泽西州最大的哈肯萨克市大学医疗中心(非盈利性质),以较低成本掌控了这家拥有超过7200名员工的医疗服务机构,其服务覆盖人群达150万人, 其中20万人是超过65岁的老人。
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发展,不但让AMED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也使其家庭养老服务更有竞争力:在 这些地区,AMED可以更高效地整合服务网络,提高医生的出诊次数,充分发挥标准化流程的效果,获得更高利润。所以AMED一般都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 扩展,为了减轻竞争压力,它先收购其中的佼佼者,然后再在该地域逐步补充建立新的分支机构,以达到一个高效率运转的系统。
通过扩张,AMED的规模迅速膨胀。截至2008年年底,其旗下家庭代理机构达到480家,较2004年的112家增长428.57%,年复合增长率为43.88%;养老院也从2004年的2家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48家(图2)。
伴随机构数量的增长,其收入规模也大幅提升。2008年,AMED营业收入达11.9亿美元,较2004年的2.27亿美元增长了4.24倍;净利润达8668.2万美元,较2004年的3337.8亿美元增长1.6倍(图3)。



规模的扩张不但迅速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合资源,更高效地为 客户提供服务。资料显示,其每个家庭护理人员每日访问客户的次数从2004年的1次左右增长到2008年的接近2次,而且通过标准化运营显著降低了每次拜 访的成本。而很多服务项目的成本,比如健康规范的制作、支付系统的建设等,都是固定的,业务的扩大也会使这些边际成本迅速降低,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消化 完2005年收购的近百个医疗机构后,2007年的收入增加了约29%,净利润增加了70%。
不过,2008年AMED的扩张步伐迈得过大,考验 其进一步整合资源的能力。2008年,AMED旗下机构增加了174家,较上年增长49.15%。而收购的巨额资金需求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财务压力。 AMED以“现金+应付票据”共计4亿美元收购TLC的全部103家机构,而收购现金来自多种渠道,除了公司自有资金外,1.5亿美元为新获得的长期贷 款,0.5亿美元为循环授信,另外1亿美元来自发行高级债券。这无疑吞噬了公司的大量自有资金,2007年底,其持有的现金为5620万美元,而2008 年底则只有280万美元,只有上年的5%。
同时,收购也令其资产负债率迅速提高。2005年,AMED收购了8家连锁家庭护理机构,家庭代理 机构数量从112家增加到了208家,资产负债率从25.7%上升到了43.4%,而销售净利率就从14.7%下降到了7.9%。在加快规模扩张的 2008年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23.7%迅速攀升到47.5%。
而且由于新收购的医疗机构还难以即时发挥协同 效应,拜访病人的成本居高不下等,拖低了公司的利润率。2008年,AMED新收购的家庭代理机构平均每次上门的访问成本比原有机构高11.11美元,这 一微小的区别直接导致其成本上升了2千万美元。另外,培训新员工、安装AMED的系统也有一定的投入,达930万美元;收购TCL的外部融资付出的利息成 本高达1580万美元。这些成本支出使其净利润率下降到了7.3%,较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不过,这一数字仍是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的3倍左右。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多种融资手段助力扩张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老年市场仍是一个新兴市场,很多企业无法达到规模效应。而且开办养老院的利润空 间并不大。2008年,美国绝大多数上市的养老企业都严重亏损。在这个微利的市场里,社区的建设时间长,回收投资成本的时间更长,而且风险也很大,但由于 看好“婴儿潮”即将老龄化这个巨大的市场,很多养老企业不惜代价进行扩张。而在如何解决扩张的资金上,美国最大的两家连锁养老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思路。
一是美国最大的养老企业布鲁克代尔老年关怀(护理)公司(Brookdale Senior Living Inc,NYSE:BKD,以下简称BSL)的高负债模式。2006年,其付出33亿美元巨资收购American Retirement Corporation,而当时公司本身的总资产只有16亿美元。而其采取的融资手段就是利用长期负债获得资金,在44亿美元的总资产里面,22亿美元是 长期负债,而总负债也达到了34亿美元。其长期贷款的平均利率是6.02%,平均期限是4年。
另外一种是日出老年关怀(护理)公司 (Sunrise Senior Living Inc,NYSE:SRZ,以下简称SSL)的REITs模式。SSL利用关联的Sunrise Senior Living REITs(现已被VENTAS INC.收购)置地,然后与其签订长期租赁合同。依托这种模式,SSL实现了轻资产运营,将版图从加拿大扩张到了美国、英国及德国,并将在异地开设分支机 构的风险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REITs。但在金融危机下,REITs模式的“双刃剑”特点就突出出来了:高负债模式在遭遇危机时可以从折旧当中获得现金 流,BSL得到了2.85亿美元的折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得以保持在1.36亿美元,而Sunrise该项则是-1.23亿美元,财务压力非常大(图 1、图2)。




从本质上来说,养老院是个特殊行业,既有营利性,又有福利性,回报率相对较低,投资回收周期长,但管理又比较复杂,在这个行业的扩展经常需要借助金融工具的帮助。


 

  巨大而分散的市场

  AMED的成功跟其所处的行业有很大关系。美国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4年美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为3630万,随着二战后“婴儿潮”时期 出生的人于2011年步入老年期,2050年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增加一倍多,达到8670万人。这无疑将带来一个潜力巨大且需求稳定的养老市场。
家庭护理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根据美国联邦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的精算师估计,到2017年,美国家庭护理的支出将达到650亿美元,从现在占 GDP总量的15%增加到20%。美国《企业家》2002年的调查显示,很多患有长期疾病或者是残疾的老人都依靠所在社区内的义工提供帮助,而且这也是他 们中超过七成唯一接受过的服务。
旺盛的需求使得家庭护理机构的投资回报非常高。以AMED为例,新开一个代理机构只需要25至35万美元,一年半到2年的时间内就可以全部收回投资,而且从开业的第二年开始,每年的收入就可以达到150至200万美元。
由于护理机构进入门槛很低,所以这一市场也孕育了众多的护理机构,在全美有超过9800家,其中超过93%都是私营性质,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地区性的单一小机构,这也为AMED提供了更多的收购机会。
AMED在美国的成功也为中国的养老企业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地方。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字,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4%。2050 年,中国老人总数将达到3亿,大大超过美国当时的8000多万。而现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进入老年化社会。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突破 300万,占户籍人口将近22%,老龄人口的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中国市场多种养老模式萌芽


中国的养老模式处于试水阶段,缺少规模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相当一部分老人进入了“未富先老”尴尬境地,所以除了海南岛等地出现了西方的那种避寒避暑养老外,很多机构或企业创造出了各种具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


  利用土地流转模式进行养老
  2008年10月,首家农村产权交易所在成都挂牌,当日签订的第一批土地流转合同中,就有一例是由成都山水怡养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山水怡养,或公司)利用农村流转土地开发养老社区。
成都山水怡养与沂水村签订了一个三步走的项目:第一步,公司与全村每家每户签订“同意土地流转”框架性协议;第二步,由公司开发建设“国际(成都)山水 怡养美地”,主要为成都市的中老年人提供居住、休闲、医疗、配餐等养老服务,该中心可容纳2000人入住,预计可以解决当地500人的就业;第三,采用同 样模式,继续开发生态农业等项目。
项目运作之初,成都山水怡养以每亩宅基地折合7万元、每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折合3万元股份的价格,取得10% 的村民土地70年使用权,同时为农户新建地震后的永久性住房。另外,以每亩350公斤大米市场价作租金,租用老百姓的土地,这部分占全村总土地数量的 90%。项目建成之后,签协议的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宅基地使用权入股,通过评估定价后,正式成为公司的股东,享受分红。
在经营模式上, 该公司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客户自由选择购买1-70年的怡养居住权。当住宅项目建设好以后,再反哺农业,雇佣当地的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甚至由老人承包一 小片菜地,在农民的帮助下进行耕种。当地廉价的劳动力也大大降低了项目的成本(2年前,彭州沂水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800元)。


  老人“农家乐”
  位于成都近郊的青城山、银厂沟、白水河等景区迎来了成群结队前来消夏避暑、度假 休闲、疗养保健的数千名成都老人,也使这一带成了成都市内老人的“养老部落”。这些“养老部落”分三种居住类型:一是候鸟型,每年夏天居住3-4个月,这 种类型超过60%;二是定居型,除过年过节或单位组织活动外,平时都住在这里,一年要住8-10个月,这种类型超过30%;三是疗养型,主要是大病初愈后 到这里疗养康复。成都近郊“养老部落”的出现,说明养老方式正呈现多元化,这种回归田园的模式,是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一个有益探索。
另外, 上海附近的崇明岛、天目山、苏州、安吉等地区也都在发展这种农家养老模式,环境更适合老人居住,而价格比上海最简陋的养老院还要便宜,一般老人将自己在上 海的房子出租,就足以支付租金。其中崇明岛项目是由上海巾帼服务中心和舒锦、顺基、妙心、来邦等家政公司发起的。在一个农家家里会安置数个老人,每个老人 都有独立的房间。如果老人有什么病痛,就由附近的医院负责解决。


  德国慈善机构在中国改变经营路线
  德国的社会福利企业—奥古斯汀在德国拥有22家护理机构,接纳了7000多位老人在那里安家,另外该公司还提供其他服务,如学校,有障碍儿童治疗机构等,拥有4000多名专业员工,秉承基督教的价值观念,是一个慈善组织。
如今,其旗下奥古新诺上海颐养中心已在上海国际医学院落户,目标人群为家庭管理资产超过10万美元的富裕家庭、上海的华侨、中国海外留学生的父母和跨国 企业外籍主管人士的父母。中心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总规划建筑面积85000平方米,提供500套公寓及相应配套设施。二期工程预计提供750套公寓 及相应配套设施,并同时兴建奥古新诺商务总部和培训基地。整个中心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9.4亿元,在2010年世博会前建成并投入运行。但由于土地审批等 问题,整个项目建设有所延误。
颐养中心的设计全部由德国著名设计事务所担纲。另外,为了更好地提供老人的健康服务,中心与其他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上海国际心脏医院、上海医药研究所、德尔格医疗,而且还计划建设一个茶叶和养生方面的研究中心。
与奥古新诺合作的龙君置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大多已在上海设立中国总部,从学校教育到餐饮娱乐也都形成了一系列的高端配套服务, 而在养老面却仍是空白。因此,奥古新诺作为“目前独一无二的外资高端养老院,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潜力和机会”。不仅仅是上海一地,广州、青岛、大连、北京 等城市都有外资介入养老院产业的身影。■



 专家点评
长安私人资本管理合伙人
姜山


  新从业者如何选择切入点?
刚刚过去的夏天里,笔者陪父母考察了北京两家现下最知名的养老园区。两家的设施新旧、服务水平、管理理念 自有差异,但均是以地产开发经营为核心的模式。父母面对投入高额地产型投资才能获得准专业养老服务、抑或留在条件更优越的家里而得不到专业服务的“两难” 选择,以“岁数不太大、等两三年再看”的托辞将问题搁置起来。
AMED案例的价值在于,为致力发展“家庭养老+疗养院/养老院养老”模式或纯 “家庭养老”模式的从业者提供了成功创造价值的信心,以及一整套从创业到规模经营、再到资本市场的“内外兼修”的经验与教训。个中妙处主文阐释得清晰完 整,笔者不再重复,唯希望结合国情提出若干看法。
致力“走出去”设点入户提供养老服务的从业者,将面对一个巨大而分散、门槛低但短期内难以做精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首先要做的莫过于对细分市场的定位与选择:哪个群体是“未富先老”的老年大众中最有自身或家庭支付能力、或被医保覆盖的部分?
配合细分市场定位,从业者需找到行之有效的客户获取策略,如针对愿为父母支付养老服务的富裕子女营销,再如针对政府医保覆盖的行政、企事业单位退休群体“团购”式营销等。
在上门入户与中心疗养/养老院之间找到最佳的“Point of Sales”,或立足社区,对存量老年站点资源利用整合。
建立“Hub and Spoke”结构,社区养老站点为中心疗养/养老院提供客流并分担工作量,保有一定实物资产量,以利在现有环境下获得长期稳定的融资。



 国泰君安
杜文君


  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养老市场
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3。现阶段,中国养老服务呈现典型的“哑铃状”特 征,一端是政府提供基本服务的传统养老院,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以维持运营;一端是越来越多外资投资的机构,通过高投入高收费的形式实现盈利。而面向大众的专 业化服务机构非常匮乏,而且与市场需求也有很大的错位。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需求大、增长快、要求高与全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少、质量差、增速慢之间的矛盾日 趋尖锐,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投资和运营养老机构中来。
民间机构投资的盈利性,依赖于更成熟的养老市场的形成。当前的养老市场仍以他 人购买力为主,即主要由下一代来产生购买力。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养老市场将逐步过渡到自我购买力市场,老人将主动购买养老服务。就像西方国家一样,老年人 比年轻人有钱,自我购买力非常强大,在吃穿住行上的需求和差异与年轻人区别并不是很大。有了这样的基础,养老产业的投入产出就有了保障。
AMED公司的“家庭+养老院”养老服务模式,非常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中国是一个非常推崇传统孝道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老人进养老院养老是一般民 众不容易接受的。这一养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使市场需求极大地释放出来,为养老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客户保障,有利于鼓励养老机构在构建IT体 系以及服务项目和流程的标准化方面的投资,从而催生规模化企业的诞生。
2008年上映的歌舞片《妈妈咪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里面众多的明星,而是小岛上养老院里老人们年轻鬼马的心态、载歌载舞的快乐气氛。或许这就是值得憧憬的未来中国养老市场前景吧。


  声明:本刊电子版已经独家授权给
全景网
,未经全景网书面授权,禁止任何方式翻印或转载。侵权必究。转载联系电话:0755-83247179,邮件:[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19

夕陽無限好孫道弘

2009-10-29 NM




數碼相機流行,手機鏡頭亦達一千萬像素,導致影相的人愈來愈多,偏偏晒相卻少之又少,傳統沖晒行業更被視為走向夕陽。今年三十一歲的孫道弘,繼承阿爺傳落的這門生意,反而認為夕陽無限好,只要肯靈活變通,沖晒業仍然有排玩。

四年前,孫道弘接手祖業中港照相,隨即大力替旗下快圖美搞數碼印刷精品,並帶來一線曙光。去年經歷金融海嘯,公司收入仍能有輕微增長,令他堅信這行仍有明天。孫道弘檔案

31歲已婚育有一女

00年美國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士

00-03年富士美國及日本分公司工作

05年美國康奈爾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加入中港照相,任執行董事,負責業務發展

08年出任中港照相副主席

踏入數碼攝影年代,傳統菲林生意大受衝擊。柯達早前宣布,停產有七十多年歷史的Kodachrome菲林,全面進軍數碼沖晒。事實上,本港沖晒店的數目,近年正不斷萎縮,高峰期全港有逾千間,現已死剩一半。

代理富士產品四十多年的中港照相副主席孫道弘,亦大嘆生意難做,「近年菲林沖晒每年減少三至四成生意,數碼沖晒的增長好有限,以前好景就鬥開分店,而家無呢支歌仔唱。」

只 有三十一歲的他,四年前從父親孫大倫手中接管這間上市公司,「爸爸察覺到這行的轉變,已經無以前咁好搵,想我幫手起死回生。」中港照相於○一年收購快圖 美,現有八十多間分店,亦同時供應菲林及相紙予一百五十間富士加盟店。去年經濟不景,他即手起刀落,關閉了七間蝕錢的快圖美,反而增加自助晒相機,「慳番 唔少人手,上年生意好差,聖誕節後一般係旺季,但生意比以往跌咗八成,少了人旅行連帶無人晒相。」

喪失中國代理權

雖然生意額急跌,但孫道弘笑言情況「未算最壞」。回想○五年自己剛上任,富士日本總公司便決定收回中港照相的中國區代理權,令初出茅廬的他陣腳大亂,「我哋供貨俾全中國的富士加盟店,佔公司六成收入,直情係重創,當時好徬徨,無諗過有咁大難題。」

事緣當年數碼沖晒正在起飛,富士與柯達兩大沖晒巨擘在中國鬥開分店插旗,柯達的加盟店多達七千多間,較富士多出約二千間。富士日本總公司遂下令要拉攏柯達加盟店過檔,當時孫道弘身為中港照相的執行董事,負責處理這燙手山芋,「其實冇得揀,都要硬住頭皮照做。」

總 公司一句命令,令他相當頭痕。「內地流行裝修補貼,要俾十萬元裝修費補貼店家,佢哋先肯轉做富士加盟店。」惟總公司得個講字,沒有任何金錢資助,費用全由 中港照相負責。另一邊廂,柯達不惜以本傷人還擊,除了提供裝修補貼,更推出免加盟費利誘富士加盟店變節,孫道弘直言猶如鬥燒錢,「內地沖晒業已差不多飽 和,一條街有幾間沖晒店,睇落好有前景,但生意無形中攤薄咗。唔少店鋪做半年就執,等於開一間蝕一間。」更有加盟店乘機搏懵,表面掛上富士招牌,實質用其 他廉價相紙代替。

孫道弘看在眼內,多次和父親合力游說總公司停止擴充,卻不得要領,「日本人做生意太老實,無諗到內地好多蠱惑招,以為好輕 易能打入市場。」他最終認為制唔過,於○六年無奈將中國代理權交還總公司,但獲賠償一億四千萬元和解,「都係一個happy ending,大家方向唔一致,分開仲好。」

結果富士日本接手中國區後,最終亦難以擴充,「根本無咩新人入行,公司又唔肯出錢搵人過檔。」富士惟有諗計幫既有的分店轉型,「睇得出總公司做得好辛苦,要管理幾千間加盟店,唔係容易。」

夠膽批評,記者問他不怕得罪總公司,繼而收回富士在香港的代理權嗎?「外間都有咁傳,但唔擔心得咁多,明知蝕錢都仲做,仲難同股東交代。內地市場係有潛質,但唔應該發展得咁急。」

其 實孫家三代跟富士合作,彼此關係良好,早在六十年代,孫道弘的祖父孫建業,已在當時的富士香港代理任相機維修員。六七年暴動後,該公司負責人叫孫建業頂 手,他遂於六八年創立中港照相,成為富士港澳區的代理至今,八十年代起更得到中國代理權。「同富士合作了四十幾年,我哋已經好似係佢哋一個部門。」

轉攻數碼精品開源

失 掉中國代理權,收入唔見一大截,中港照相的股價亦由○七年高位暴跌近六成,拿了大筆分手費的孫道弘唯有變招求存,「沖晒行業的黃金時期已過,無可能咩都唔 做,要與時並進。」於美國讀書多年的他,發現外國流行用相片印製數碼精品如日曆、相冊及記事簿,「一個月曆大約百多元,比街買的貴少少,但可以加自己張 相,當禮物送俾人都唔會嫌貴。」

其實香港早已有印刷公司引入這種技術,但這類公司只做批發生意,零售層面認識不深,他遂疊埋心水大搞數碼精品,更花了數百萬元添置機器,「公司已經有技術人才,數碼印刷係我哋老本行,點解唔做吖?」

他 首先將旗下的快圖美大翻身,裝修全部改用暖色調,希望一改以往老式沖晒店形象,「我想將間鋪設計到好似精品店,令個客留耐啲,唔似以前晒完相就走。」他認 為以往這類數碼精品,給人感覺「老土」,遂設計了一套軟件,供客人按自己喜好,挑選圖案及款式來編制相簿及月曆;此外,為吸引年輕人注意,他又與 Sanrio及迪士尼合作,客人自製精品後,可加入卡通人物在側,售價約數十元至數百元不等,「一本相簿約五百元,生意額大好多,等於一個客晒幾百張 相。」

孫道弘又豪言,任何物品都可做數碼印刷,「我哋同郵政局合作,推出印有自己相片嘅郵票,真係可以寄出,起初好多客都唔信,以為只係一張普通相。」憑着這些新搞作,即使去年經歷金融海嘯,晒相數量下跌一成,但數碼精品的生意額卻有三倍增長。

說起得意之作,孫道弘趁機揶揄對手柯達,「柯達都想抄我,但我有快圖美帶頭,又送試辦俾其他富士加盟店,佢哋見我做得好自然會跟。柯達的分店各自經營,群龍無首,一定做唔起。」現時快圖美生意額約佔市場三成半。

惟經營了富士沖晒三十多年的譚先生,卻狂踩變招對他們毫無幫助,「我哋家庭式經營,最緊要回本快,做一本相簿工序太繁複,又要拎去富士工場沖晒,寧願晒多幾張相好過。」他直言最能令他們受惠,是停止擴充快圖美,「佢哋知道邊區旺,就開一間喺附近,鬥搶生意。」

人棄我取搞即影即有

穩 定了快圖美的生意,孫道弘下一步是落力替富士相機打開市場。他眼見寶麗萊於○六年停產相機,於是人棄我取,力推即影即有相機。「香港年輕人鍾意有特別效果 的LOMO,就算用菲林都冇所謂,證明好受歡迎,所以我堅持搞落去。」根據GFK市場調查,○七年香港銷量最高的菲林相機,是富士一部很cute的2R即 影即有相機,每年約售出一萬部。

為繼續吸引o靚仔注意,他又主動向迪士尼建議,將卡通人物印上即影即有相機及相紙,成為獨有的香港特別版,結果好評如潮。DC FEVER負責人韓志成也大讚有橋,「女仔客好揼本買相紙,貪佢唔使用軟件慢慢執,都有特別效果。」

去 年寶麗萊更停產菲林,孫道弘順勢搶到警隊這個大客。原來警隊過往沿用寶麗萊,拍攝案發現場的環境證物,自從寶麗萊停產菲林,便遇上有機無菲林用的問題,因 此要大手購入二百部富士即影即有相機,每年還耗用數十萬張菲林,「數碼相機照片可被改動,不可作為呈堂證物,要用即影即有相機拍攝。」雖然寶麗萊將於明年 復產,但價錢走高檔路線,孫道弘謂不怕有威脅。

中港照相一直有經營溢利,只有○四年沙士後,錄得六千多萬元虧損,現時收入已谷底反彈,即使 去年經濟不景,生意額仍然企穩,更有百分之一的輕微增長,孫道弘坦言已相當滿意,更雄心壯志,準備出擊搞學校及新婚市場,「每年都有人畢業同結婚,佢哋都 好肯花錢印製相簿留念。」問他父親如何看待公司轉型,「爸爸唔會特別開口讚,不過見佢印咗幾本相簿收藏,我諗佢心入面都好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9

投資港股:夕陽無限好 阿牛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2300

投資港股:夕陽無限好

我地中學時候學計代數,大家怕且都仲記得少少,就喺要求啲未知數,unknowns,出嚟。要求到unknowns就一定要俾一啲已知數值,knowns,俾我地。冇左呢啲已知數,就唔駛計,冇得計㗎喇。

炒股一樣,來來去去都喺嗰四樣unknown:

1)幾時買

2)買乜

3)最高會喺幾多

4)幾時賣

幾時買,就喺最簡單嘅一條,答案就喺最平嗰時買。但因為我地唔知幾時最低,所以只好熊市最低嗰陣買。

買乜,就喺上幾星期阿牛之之坐坐,講左成個月嗰啲嘢,邊隻好,點解好,點好法。簡稱揀股。

最高喺幾多,冇人知。呢條問題有啲人撈埋第四條來答,就喺如果唔知幾時應該 賣,就自訂一個高位,賺夠就賣。呢個辦法有兩個唔好處;第一,就喺賣左之後如果佢繼續升,就會唔開心;一次就冇所謂,兩次,三次,四次,終於就失去理性, 到價唔捨得賣,或者賣完高追。第二個危險更仆街,就喺價未到,市已經冧左。

所以呢條橋唔得,幾時出貨就靠答第四條好過。因為第四條嘅答案就喺等到牛市三期臨尾,就爆之前沽貨。咁就乾手淨腳。

少年得志股』,衰就衰呢度,就喺佢冇辦法等到牛三,同大市同步,跟大隊收工。佢自己『彈性上下班』,所以炒佢地,就要作出幾時賣貨嘅正確決定。呢個決定喺冇人capable嘅!最大嘅可能性喺買又買得貴,到頂又唔知賣,結果坐喺度睇戲,睇住佢上上落落,南柯一夢。

 

你可能會話,咁牛三末期點睇?咪一樣會睇錯唔識落車。

唔啱。

機會好微,因為啲跡像會好清晰,睇唔到喺自己唔信自己雙眼啫。正如而家個樓市一樣,唔信佢會爆就純喺『唔想信』而已,邊個唔覺得佢高吖,唔通真喺好似啲agent咁講,最多靜兩個禮拜,跟住個市又上過?

夕陽無限好,點會唔知太陽即將下山吖!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晚唐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相對唐初的李白,杜甫的大李杜。樂遊 原,喺唐初盛世時,首都長安郊外的一片燈影樓檯,遊樂之地。即喺長安嘅廸士尼樂園。但到唐末李商隱時,兵禍連年,樂遊園早已荒廢,已成廢園。李商隱黃昏跑 到這裡,走上小山,望番落嚟呢個廢墟,心情可想而知。佢個心十二分明白,唐朝實在已經病入膏肓,冇得救㗎喇。

股市、樓市一樣,時候一到,夕陽無限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77

夕陽產業轉型成最夯觸控面板廠 讓宸鴻用五十五億搶親的達虹十月革命

2011-5-30-  TWM




十個月內,他們讓達虹從落日的彩色濾光片產業,成功轉型為觸控面板廠;他們從只有友達一家客戶,做到世界級客戶下單。他們是達虹轉型成功最大推手——董事長林正一與總經理袁鈞賢。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下午,撼動全球觸控面板版圖的一筆交易,由宸鴻財務長劉詩亮口中宣布:「宸鴻要以五十五.八二億元,從友達手中取得達虹一九.九%股權。」拿下 達虹主導權後,宸鴻的觸控面板市占率衝上三三%,一舉拉開跟其他競爭者的差距後,全球觸控面板龍頭的位置,宸鴻坐得更穩了!

艱辛轉型路 差點兩頭空達虹購併案來得又急又快,就連達虹董事長林正一都是在最後階段才知曉,因為一個月前,達虹內部還沉浸在第一季營收創歷史新高的喜悅之中,他們磨刀霍霍要在今年衝出達虹轉型後的好成績。

拿著觸控面板,林正一仔細地介紹著各項觸控產品,「這是傳統兩片玻璃的,那這個是One Glass(單片玻璃)的模組。」今日在觸控股王宸鴻購併光彩籠罩下的達虹,很難想像十個月前,還在為了是否要全面停掉彩色濾光片產線掙扎。

曾經,達虹(前身為劍度)是友達集團最倚重的彩色濾光片廠,在液晶面板中占達二○%成本,讓達虹走過最輝煌的年代。可是,不到五年的時間,LED背光技術 出現,取代傳統的CCFL(冷陰極管)背光模組;伴隨而來的是一夕成了棄兒,因為不用彩色濾光片,LED背光技術也能做到全彩化。

「所以,我們進達虹的那一天就知道,達虹要轉型。」讓達虹成功轉型的董事長林正一和總經理袁鈞賢,兩人原本是友達集團裡最佳的蓋廠拍檔,當年達虹彩色濾光 片廠在他們手上誕生,卻如今也在他們手中終結,兩年前他們進駐達虹,友達給他們的指令很明確,就是讓達虹轉型,而他們做到了!

打從○七年蘋果的第一支iPhone問世以來,似乎就定下了觸控面板大爆發的分水嶺。觸控功能排山倒海地出現在每一支手機、NB上。在生存線掙扎的彩色濾 光片廠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食人魚,一擁而上都想吃這塊肥肉。所以,和鑫、達虹紛紛轉型,因為觸控面板前段製程與彩色濾光片相似度最高,「想做的人很多,卻沒 想到這根本就是把褲子改成衣服,可以改沒錯,只是改了才發現少了個袖子、少了個扣子。」林正一說。

林正一與袁鈞賢接手達虹後,他們很清楚,觸控面板最重要的就是觸控感測器(touch sensor)這塊敲門磚,但只做前段觸控感測器,不做後段貼合,又無法實際掌握客戶需求。於是,達虹從一開始,就決定要提供觸控面板模組完整解決方案。

但想是一回事,真正做又是另一回事,「我們想得很美好,起先轉一部分製程做觸控,再慢慢把彩色濾光片的比重降下來。」袁鈞賢口中的完美計畫,甚至包含蓋一 座台灣最大的六代觸控面板廠,只是實際演練後才發現,「根本不可能啊,光產線改了一部分彩色濾光片製程做touch sensor,結果,touch sensor沒弄出來,整條(彩色濾光片)線的效率也跟著被影響。」以前達虹做彩色濾光片是有顏色的,可是觸控感測器卻沒顏色,不只如此,反光程度、穿透 率都是關鍵,「就算我們在前段觸控感測器有經驗,後段貼合製程卻不是如此。」袁鈞賢搖了搖頭。過去達虹生產彩色濾光片的供應商只有二十六家,轉做觸控面板 後,林林總總供應商有一二○家,有一些還是新跨進觸控面板產業,甚至連無塵室都沒有,要他們一時建立標準的生產流程,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林正一與袁鈞賢為了如何善用達虹原有的彩色濾光片設備,想破了頭,前段觸控感測器的投資已經投了下去,但彩色濾光片又不能不做,只要一停產,達虹會瞬間沒 了收入,「這是很痛苦的決定啊!」林正一跟團隊討論了半天,以為能無縫接軌的完美計畫,根本就像天方夜譚,但一直猶豫不決也可能落得兩頭空,最後林正一心 一橫,去年八月達虹設下停損點,停了部分彩色濾光片的產線。

林正一、袁鈞賢烙下歷史印記這一停,達虹轉入觸控面板的壓力更大了,因為不成功、便成仁,幸好第四季達虹的四.五代觸控面板產線就開始量產,雖然比起其他同業,達虹慢了一大步,但至少已經導入正軌,就是好消息。

然而,從彩色濾光片轉型觸控面板廠,要改變的不只有生產製造層面,「業務、研發都要重新來過。」林正一不諱言,過去達虹營運起來,就像是友達的另一座工廠,業務不到五人,研發人員也只有二十餘人,更有員工私下透露,反正客戶就是友達一個,出了錯去「罰跪」就是了。

但達虹要做觸控面板廠,一切都會不同,客戶不再是友達一家獨大,業務、研發人員、產品經理都要擴充,加上觸控面板製程、產品都沒有標準化,整體營利模式遠 比以前複雜許多,「以前做彩色濾光片,單一客戶量產很容易,可是現在做觸控面板,每個客戶都是國際級大咖,尺寸又各自相異,對達虹是很大的挑戰。」袁鈞賢 說。

因此,達虹初步要把觸控面板產量先衝高,台中新廠完成,加上彩色濾光片轉換產能,達虹明年產能可望有兩條三.五代線和一條四.五代線,前段產能將大幅倍增,「以目前touch sensor成為戰略物資來看,誰能握有多一點產能,就有機會勝出。」林正一說。

於是,宸鴻會購併達虹,用意已經很明顯,在宸鴻前段觸控感測器的產能吃緊下,手上握有觸控感測器產能的達虹,自然成為嬌豔欲滴、賣相最佳的對象。

走過艱辛的轉型路,林正一與袁鈞賢成功達到友達給他們的任務,讓達虹從落日產業變身成當紅炸子雞,甚至還讓友達口袋賺進二十九.九一億元。而隨著宸鴻入主 達虹,未來達虹將朝更單純的觸控感測器廠邁進,而彩色濾光片在停止生產後,也將成為過去。林正一、袁鈞賢這對最佳拍檔也將歸建友達,他們在短短十個月內促 成達虹轉型,也將在公司歷史上烙下重要印記。

達虹

成立:1994年(原名劍度,2003年友達入股改名達虹)

董事長:林正一

總經理:袁鈞賢

資本額:90億元

主要業務:

彩色濾光片、觸控面板

近三年獲利成績:

2008年EPS為-1.48元2009年EPS為0.06元2010年EPS為-1.27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2

產業夕陽化 停損不如停業

2011-7-18  TCW




Q:網路下載電影方便快速,到出 租店租片的人越來越少,配合總部走複合式經營,兼售保健食品與清潔用品,但此類商品不像可樂、爆米花,可當看DVD時吃的零食,顧客接受度低,也有被強迫 推銷的壓力。如何經營複合式生意,彌補日益下滑的業績?(艷陽電影院DVD出租店林店長)

A:我有位親戚在中部鄉下當西裝師傅,十年前一個月接兩套西服訂單,現在兩個月才有一筆生意,他明知這行已被品牌西服取代,卻眷戀著手藝和老客人,人生的青春歲月和拚搏事業的鬥志,幾乎都已消磨殆盡。

這例子要說明的是,夕陽產業變成朝陽產業不是不可能,但機率極低,你我皆非蘋果執行長賈伯斯,靠一己之力可逆轉趨勢,不敵網路科技衝擊的DVD出租店,和 手工西服店都屬前景黯淡,注定要走入歷史的行業。既然是一樁沒有未來的生意,能帶給顧客的價值又不斷遞減,捫心自問,還有繼續經營的必要性嗎?

我認為,設停損點都多餘,趁有利潤快收掉,轉營有潛力事業,如賣早餐時段總會有人想吃的燒餅油條,只要經營得法,比開DVD出租店有發展機會,別等有限資源耗盡,想轉業已太遲。

身處夕陽產業不會讓人萬劫不復,失去朝陽的心態才會致命。捨不得立刻關店轉業,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念舊心態使然。念舊絕非做生意需要的元素,對個人前途亦 毫無幫助,可說是經營陷阱,你身陷其中,想出走複合店的點子,但從沒聽過有人經營複合店成功,道理淺顯:專門店都做不好,複合店怎可能成功?還可能遭顧客 唾棄,認為店家根本不夠用心把東西做到最好。

所有成功事業都是靠核心產品成功,小店更是如此,豪大雞排就賣那塊雞排,星巴克堅持賣咖啡不供簡餐,鼎泰豐大陸深圳加盟分店兼賣珍珠奶茶,下場則是關門大吉,在在證明品項越多,店倒得越快。

對經營者來說,最難不是加法而是減法,消費者是用減法看一家店,只認定這家店的某一項拿手產品,即使DVD出租店兼賣爆米花、滷味,生意一樣不會好。成功的企業家少,正是因為想不通簡單道理的人多。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6

丟掉夕陽思維 華擎翻身全球第三


2012-2-6  TCW




當個人電腦失去魅力,由平板電腦 取代,受到最大衝擊的科技產業之一,就是個人電腦裡最重要的關鍵零組件:主機板。

國內四大主機板業者,除了華碩成功由筆記型電腦轉型為系統業者之外,技嘉、微星、精英都面臨轉型選擇題,但卻有一家二線主機板公司固守本業,只以二百零五 位員工,就演出一場主機板業的以小搏大的戲碼。

這家公司就是華擎科技,去年每股盈餘(EPS)估為十一元,創下過去四年以來新高,更以二線低階主機板業者之姿,在組裝通路市占率一舉超越營收規模大上近 六倍的微星,攻上全球第三大。

這樣的成績,就連目前主機板二哥—— 技嘉科技副總裁馬孟明都說:「華擎是做得不錯,市場有競爭是好事。」

轉型做不起來難追品牌差距,賠錢出場

過去五年來,主機板業者面臨產業夕陽化,近四年平均售價下滑近七%,逼得所有主機板業者都在進行多角化策略,朝筆記型電腦等異業轉型。華擎卻能專注本業, 異軍突起,第一課,是認清自己的弱點。

其實華擎也曾經受到筆記型電腦的誘惑,甚至想在品牌建立後,成為母公司和碩未來代工產能的出海口。○八年,華擎推出筆電產品,不僅採購規模比不上其他筆電 品牌大廠,加上全球售後維修的成本都超乎華擎想像。一年後,華擎認清現實,小賠出場。

華擎當時員工不到兩百人,要從主機板品牌延伸到筆電市場,這中間的品牌差距不知得花多少錢才能補上,「沒錢,開發成本又高,」前半年賺的錢,後半年全都賠 上了,還倒貼,這讓○八年從總經理吳載灯手中,接下公司管理大權的華擎營運長許隆倫體悟到,要「做我們有優勢的。」

當同業忙轉型,華擎卻回頭顧本業,成為主機板業一個異數。「○九年華擎回頭從低階往上慢慢把高階打通,你去看它的產品種類,高、中、低階的主機板型號只有 別人的一半,既符合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研發費用又降低,華擎的精品策略,夠聚焦,對手腳步亂了,就會有機會,」一位研究機構個人電腦產業分析師指出。

「重新聚焦」自己擅長的事情,說來容易,但,要從低階往高階市場走,又是另一場腦袋革命。

衝刺本業沒換腦袋市場不買帳,高價賣不動

華擎過去只是主機板二線球員,○五年曾創下史上出貨高峰一千萬片,在均價五十美元以下的低階板卡市場,稱霸二線廠。但,低階市場很快就遇到新興市場當地品 牌的殺價競爭,為了要活下去,華擎決定往利潤更高的高階市場前進。

過去低階主機板的新規格,都是吳載灯一個人說了算,許隆倫延續中央集權式的領導風格,沒想到,卻被市場打了一巴掌!

從低階轉到高階,最直覺式的做法,就是把主機板換上最新的晶片組,再把周邊規格同步升級。但,華擎試了半年,發現高階產品賣不動,低階又面臨殺價競爭,加 上金融海嘯的衝擊,讓華擎○八年出貨量掉到四百萬片,連高峰期出貨量的一半都不到。

一顆頭腦變兩百顆激盪員工發想,成功升級

過去做低階產品,只要考慮價格競爭力,但做高階,得了解組裝電腦的重度使用者的需求,從「價格」轉向「使用者」考量,是完全不同的。

「過去的想法全都不能用!」許隆倫說,「那個時候真的很痛苦,自己要改頭換面,把腦袋清空,idea(想法)不會從一個人出來。」在每週一上午例行的主管 會議中,許隆倫改變過去由上而下的單向指示動作,開始一個一個問大家的意見。

行銷、業務蒐集到的市場需求,會和內部研發人員的創意發想互相激盪,討論層級從主管到基層,越來越熱絡。因為「大家知道,每個人的意見有可能改變產品時, 發言是有意義的,全都會幫忙去想(新功能),」華擎資深員工、行銷經理李正揚說出他看到的轉變。

華擎也從過去一人腦袋的公司,變成兩百多個腦袋的公司。而砍掉筆電,華擎選擇聚焦自己的優勢、專注升級自己腦袋時,市場上另一個明顯對比,正是原本主機板 第三大業者微星。

眼看華碩成功變身為筆電品牌廠,技嘉、微星、精英陸續跟進,其中,微星最為積極,○九年喊出要成為全球十大筆電品牌,重心大幅轉向。微星轉型筆電品牌業者 面臨瓶頸,尤其是過去三年,動輒出現單季虧損,EPS都在○‧五元以下低檔徘徊,獲利能力大不如前。

反觀華擎,從低階往高階轉型,平均售價過去四年來一路走高,毛利率還長期領先微星、技嘉。而對手的失策,更讓華擎找到機會,一舉擠進全球主機板組裝通路前 三名。

華擎的故事,顯示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思維。

因為,每一次,英特爾(Intel)晶片組規格升級,就是主機板市場市占率重新洗牌的機會,「(新規格出來)你看到別人沒看到(主機板新功能設計),你就 贏了,」許隆倫說。即便市場很成熟,景氣低迷,華擎沒有忘記升級自己的腦袋,才能為每一次的機會做好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73

專營巴士夕陽工業 林本利


2012-07-12  NM




今年四月,政府宣布延續新巴、龍運巴士及城巴的專營權十年。三間專營巴士公司的主要服務範圍,包括港島區、機場及北大嶼山。專營權到明年中才屆滿,政府在沒有作出公開諮詢和競投的情況下,便急急延續專營權,整個過程缺乏透明度,自然惹來非議。

政 府發言人認為三間公司的服務令乘客感到滿意,它們又承諾會進一步提升服務質素,未來幾年將斥資更換700輛巴士,購置最環保的車輛。在新專營權下,三間巴 士公司新增60項票價優惠,料有7,000至8,000名市民受惠。現時三間巴士公司每日載客量大約60萬人次,新增的票價優惠只可以惠及極少數乘客。未 來幾年,它們將投入數以十億元計的資金購置新巴士,倘若乘客量增長不足,甚至下跌,到時真不知道最終要由誰人去承擔這額外的投資。從數字上看,本地專營巴 士業務已是夕陽工業。過去十多年,特區政府的公共交通政策一直以鐵路為優先,藉着土地補貼和強迫兩鐵合併,並且向港鐵投入數以千億元計的資金,促成港鐵一 間公司獨大的局面。2001年,當時兩鐵還未合併,地鐵(包括機場快綫)及九鐵(包括過境線及輕鐵)的每日載客總量是322萬人次。2011年,港鐵的每 日載客量已上升至451萬人次,十年間上升四成。同一時期,專營巴士的載客量,由每日424萬人次縮減至379萬人次,下跌超過一成。而同期港鐵及專營巴 士公司的每日載客量,則由746萬人次上升至830萬人次,升幅約11%,即每年只增加大約1%。未來幾年,西港島線、南港島線及觀塘線延線相繼落成,港 鐵的網絡進一步擴展,對專營巴士公司的業務帶來極大衝擊。特別是新巴和城巴,過去因為南區和西環一帶沒有鐵路服務,居民要依賴巴士服務前往各區。日後兩區 居民可以選擇乘搭港鐵,對巴士服務需求勢必大幅下降。

此外,港鐵的沙田至中環線正式上馬,大約2020年左右全面通車,到 時將進一步打擊專營巴士公司的過海線生意。現時巴士公司倚靠過海線的利潤補貼乘客量不足的路線,日後若有大量乘客轉乘鐵路過海,巴士公司的利潤必然大減。 事實上政府的公共交通政策,都是協助港鐵去搶走巴士乘客。例如兩元任搭的優惠,會促使更多長者和殘疾人士選擇車資較高的港鐵,享受更大的政府補貼。今年港 鐵回應市民訴求,將加價所得的額外收入全數回饋乘客,提供種種的折扣優惠。這又肯定會搶走巴士公司不少乘客,特別是東涌線的乘客。而最大的問題是本地的鐵 路及專營巴士乘客量增長不足,預計每年不過1%左右。倘若未來十年,港鐵的載客量像過去十年增長四成,巴士載客量便會跌至每月不足300萬人次。到時各間 專營巴士公司的車輛數目,將要削減兩、三成之多。政府明知未來十年專營巴士業務將會大幅萎縮,現在又批出十年專營權,要求巴士公司投資更換車輛。日後若乘 客量不足而令巴士公司經營困難,到時恐怕不是要大幅加價,就是要找納稅人埋單,補貼私營巴士公司做生意賺錢。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59

黃鳴自曝太陽能熱水器黑幕 朝陽產業陷夕陽困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5/5MNDE3XzQ5Nzk5Mw.html

「整個行業已經爛得不像話了。」8月10日,皇明集團創始人、「能源瘋子」黃鳴再一次出現在全國媒體面前。

他細節性地披露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兩大潛規則,「致命支架」和電熱帶隱患導致的「火燒連營」,並炮轟現行的國家標準存在諸多漏洞,呼籲出台強制性安全標準(下簡稱強安標)。

「這不算什麼『潛規則』,行業也沒有黃鳴說的那麼糟」。有太陽能熱水器龍頭企業負責人說,黃鳴言過其實,容易對消費者形成誤導。

對於皇明要求制定強制性安全標準,業內人士多數投贊同票,但對於新標準的可行性以及各方阻力表示擔憂。

另外,皇明太陽能此前三次衝擊上市,均未成功。此舉也被外界質疑別有用心,試圖轉移視線。

黃鳴首度披露「潛規則」

半個月前,黃鳴曾召開主題為「瘋人、瘋語、瘋事」的發布會,情緒激動地大罵一些同行無恥。

「我這次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許多人給我打來電話,勸我不要說,但我今天一定要兌現此前的承諾。」10日下午2點,皇明太陽能在德州太陽谷微排國際酒店舉行「太陽能行業曝潛強標網籌建發佈會」。黃鳴說,「有些行業沒有潛規則,一天都活不下去。」

黃鳴首度披露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兩個潛規則。

一是「致命支架」,市場上大部分普通太陽能支架容易腐蝕、坍塌,造成整機報廢,同時支架比較薄、比較窄,抗風能力弱。日前,一張「海葵」過境吹倒屋頂太陽能的微博帖子被多次轉載,這讓許多人驚嘆:太危險了,簡直是「高空炸彈」!

二是「火燒連營」。電熱帶連接處在樓頂,許多太陽能熱水器在安裝過程中用手工剪裁、打火機密封,燒烤不均勻,密封不嚴,或用電工膠帶纏繞,水汽極易進入,通電後容易造成連電起火。據透露,因為安裝電熱帶暴露導致的火災,在2009年之前就有200多起。

黃鳴表示,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還存在更多的潛規則,涉及工程招標、配件、製造、選材、銷售、安裝及維修等各環節,他未來將每月公佈一條或兩條。

「沒有黃鳴說的那麼糟」

「哪個行業都有潛規則,他這麼做又是何必呢?」北京某太陽能公司李總對黃鳴跳出來「揭黑」不以為然。

太陽能龍頭企業負責人李雷(化名)則向南都記者表示,任何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應該理性看待。

「我不認為這些是所謂的潛規則,應該說是『顯規則』。」李雷說,黃鳴所說的這些問題只是個別現象,比如經銷商在安裝上存在問題,服務不規範。「不能將個案誇大,從而否定整個行業。這樣會對消費者造成一種錯覺,對整個行業信譽造成嚴重損害。」

在李雷看來,太陽能的供熱應用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和鄉鎮地區。在廣闊的農村,太陽能是一個剛性需求,也是最好的熱水解決方案。國家也相繼出台了節能補貼政策來扶持,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太陽能行業的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

行業凸顯兩大弊端

一方說「爛透了」,一方說「潛力無限」,哪一面才是真相?

「買太陽能熱水器?沒有,你去其他商場看看吧。」昨天下午,記者走訪了天河區幾家家電賣場,均被告知沒有太陽能熱水器銷售。賣場銷售人員表示,太陽能熱水器市場近幾年表現差強人意,城市居民不賣賬,用戶紛紛將目光轉向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

記者多方調查發現,太陽能熱水器廣為詬病冬天不熱、使用壽命短這兩大弊端,確實普遍存在。

長沙市雨花區王女士向記者抱怨,家裡購買了一台太陽能熱水器,但是冬天加熱時間太長,而且加熱時會經常出現跳閘現象,保溫效果也差強人意。「以前熱水器加熱後會自動關機保溫,現在根本不保溫了,才用了3個月。」

王女士將她的新太陽能熱水器束之高閣,用上了原來的舊燃氣熱水器,「反正再也不會買太陽能熱水器了」。

「現在市場上很多賣的800元一套的太陽能熱水器,連生產成本都不夠,偷工減料的代價是犧牲掉用戶體驗,犧牲掉整個行業的信譽。」皇明股份總經理王久偉說。

據業內人士分析,太陽能的黃金時期是2007年-2009年,現在整個太陽能行業呈下滑趨勢,去年整個行業的銷售總額在200億到300億之間,還不及格力一家年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曾經的朝陽行業,如今正陷入「日薄西山」的尷尬困境。

著名能源經濟學家、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成秀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分析,目前太陽能發展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產業發展過度分散。大多數 企業在國家政策鼓勵下,一窩蜂發展太陽能,造成了企業規模小、資金投入少、技術含量低、結構粗放化、產品低質化的行業格局;二是市場戰略錯誤。存在「兩頭 在外面」的現象,即原料進口,產品出口。「太陽能由一個新興產業淪為了傳統製造業,模式和路徑都在走以前的老路子。」

皇明挑頭推行「強安標」

「出現質量亂象的根本原因是行業內缺乏強制的安全標準。」黃鳴認為,目前的國家標準只是對熱水系統性能、參數做了約束和規範,且是推薦性標準,涉及產品、質量、安全、壽命的標準不多,存在重大安全缺失,「這給企業留下較大的作弊空間」。

黃鳴坦言,過去七八年間,他時常呼籲全行業升級安全標準及出台強制標準,但收效甚微,相關部門推動乏力。讓黃鳴稍感安慰的是,他自爆產業「潛規則」,換來了「強安標」的加快推進制定。據悉,目前全國太陽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聯繫黃鳴,商討太陽能強制安全標準事宜。

浙江省太陽能協會姚會長支持黃鳴的「撥亂反正」,他說,正是某些企業偷工減料,壓低價格,導致整個行業無序競爭。但他疑慮,皇明主導的「強安標」標準,能 否真正強制執行。「目前行業大約只有10%的企業在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如果不能解決執行和監督問題,黃鳴推行新標準意義並不大。」

家電專家羅清啟則持樂觀態度。他表示,當一家企業提高生產標準,消費者會有一個消費傾向的變化,產品優勝劣汰。那麼其他企業就會跟著提高標準,這是一個點對面的系統化的提升。「新標準的可行性如何,將由消費者和市場來檢驗。」

鏈接

皇明太陽能的「多事之秋」

今年6月27日,皇明太陽能的備註欄中標註著「終止審核」,這已是公司IPO第三次擱淺。

皇明太陽能IP O計劃醞釀已久。早在2007年,皇明便計劃於海外上市,但於同年8月止步;此後皇明轉戰於國內A股市場,2008年底戰略投資者高盛和鼎暉向皇明投資近 1億美元為皇明上市保駕護航,2010年,皇明公告稱已開始接受上市輔導,擬在A股登陸,但最後卻因經銷商揭發所引起的「偷稅門」事件致上市計劃再度流 產。

今年2月,皇明再次啟動IPO征程,但主營業務不振讓其再度折戟。據皇明控股的財務數據,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9月末,皇明控股合併報表的淨利潤分別為1 .97億元、1.09億元、0.75億元和0.28億元,盈利能力明顯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53

在PC的夕陽中賣PC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78
     7月5日晚上11點,戴爾在微博上放出了一條視頻,這是他們認為互動量足夠高的時間。

 

  陳冠希托著一款超薄筆記本電腦出現,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著台詞,「人生在外,最重要不是朋友多,而是超長待機。」24個小時之後,這條微博的轉發量 超過一萬,而作為戴爾的官方賬號,戴爾中國的粉絲還不到18萬。21天後,互聯網上的播放量達到了225萬,微博轉發數量超過了2萬。當然,討論陳冠希的 人更多一些。


  邱欣宇最早不信任這個創意點,因為他認為「沒有人會因為超長待機去選擇一款筆記本電腦」。他是北京遠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合夥人,他們的另一個作品是 「凡客體」。這是遠山與戴爾XPS系列合作的第三套廣告。戴爾大中華區市場總經理肖三樂卻看好這個賣點。陳冠希和「超長待機」只是她營銷計劃的一部分。為 了推廣這個名為XPS系列的高端產品,戴爾至少推出了5支廣告,每個都有一個關鍵詞。


  「我們是時尚的、聰明的、酷的。如果消費者記住這些關鍵詞,戴爾進入他們購買list的幾率就會增大,」肖三樂說:「PC淘汰多快啊,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讓你記住,以後出了XPS17、XPS18,你可能會去選擇它。」陳冠希代言的是XPS 14。


  戴爾向來強調性價比,而不是這些好聽的關鍵詞,你很可能看過他們那些投遞上門的廣告單—標準配置,「只要×999」。但在2006年失去全球PC市場 份額第一的位置之後,創始人邁克爾·戴爾重新出山,決定「要改變他在20多年前一手打造的這家公司的幾乎所有一切」。他開發新的銷售渠道,進行了激進的擴 張:一年之內,戴爾在全球的零售店由零增加到了1.3萬家。


  PC產業江河日下,高利潤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戴爾也無法在這樣的格局中脫身而出。根據今年5月發佈的戴爾2013年第一財季財報,以PC為主的戴爾個人消費者部門營收比去年下滑了12%,而企業解決方案和服務部門則為公司貢獻了50%的毛利。


  它們還有另一個敵人。調研公司Asymco 2012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包括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使用Windows系統的PC佔總出貨量的78%,蘋果Mac電腦佔3.7%,而iPad佔據了11%的份額。


  戴爾XPS系列產品的出現反而讓肖三樂覺得是一個好機會。去年6月,英特爾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提出了超極本的概念,這是一個看起來直擊MacBook Air的PC品類:輕薄、極速開機、續航能力超過7小時,不犧牲其他性能。但2012年上半年,因為價格居高不下,超極本市場的出貨量只有50萬台。英特 爾為了延續自己在PC時代的壟斷地位,不惜提高超極本市場費用的報銷比例,廠商們紛紛開始請大牌明星,就連英特爾也第一次使用了代言人王珞丹。


  戴爾把XPS系列定位在了蘋果競爭者的位置上。從去年的XPS 15z開始,戴爾打出「全球最輕薄15英吋筆記本之一」的概念,不再只強調性能來吸引發燒友,而是希望吸引更多受眾。


  「這一系列的傳播最重要的兩件事,第一錨定傳播參照坐標,就是吃定蘋果,辦自己的事;第二,認清傳播目標,塑造XPS系列的整體形象,而不拘泥於某個單品和某個型號上的絞殺。」邱欣宇說。


  肖三樂很清楚戴爾與蘋果的差距。「現在超極本陣營裡沒有脫穎而出的產品,基本上是所有廠商亂成一團。你去打Air,目的不是要和Air拼,而是在戰團裡往前走一步,讓以後買超極本的人去選你。」


  她和邱欣宇把MacBook Air叫做「水果糖」,意思是「賣點是好看,但要犧牲性能」。「它代表了一個趨勢:我牛逼,我願意犧牲性能來做一個好看的東西。」邱欣宇說。這顯然不是個準確的說法,但這並不妨礙戴爾把XPS 13筆記本定位在「好看」上。


  XPS 13的代言人是蔡康永。遠山用上羅夏心理投射實驗(通過讓被測驗者描述墨跡暗示的內容,來判斷被測驗者的內心狀況)的創意,讓蔡康永對這款產品的外觀表現 出強烈的佔有慾。但後來15秒的廣告投放以後,有觀眾反饋「看不懂」。廣告最後一句台詞是蔡康永和心理醫生的一問一答,「我淺薄麼?淺薄」。


  肖三樂很滿意這個結尾:「讓蔡康永這樣的人說自己淺薄,其實比他裝深刻更好看。他那麼多心靈雞湯,有時候也很哲學。」


  在陳冠希和蔡康永之前,戴爾的廣告還嘗試過文藝青年們,據說這只是遠山靠自己的關係「拉來做一些前期的嘗試」。比如讓蔣方舟穿得像一個兔女郎,反覆叫喊著一句台詞:我不是文藝女青年。


  戴爾在各種媒體渠道密切關注著受眾反應—更準確地說,試圖引導他們的反應。在百度中你能搜到的前幾頁與XPS 14陳冠希廣告相關的內容,幾乎都來自於戴爾的公關公司,包括網友對這個廣告的吐槽。當消費者開始考慮和比較,戴爾以4家IT媒體大概100篇文章的投放 數量去影響他們的選擇。其中有20%的產品評測,30%的新聞和圖片,剩下的份額則來自於IT網站的橫向評測以及導購專題。


  電商的傳統使得戴爾非常重視數據。每週三下午是戴爾和所有廣告代理公司碰頭的時間,他們同時聚在一個會議室裡,代理公司需要挨個按照戴爾的模板提交詳細的數據,市場總監再從傳播量、參與量到轉化量等等每一層的變化中尋找問題。


  每個季度的預算下來之後,肖三樂要解決的是三件事情:讓消費者迅速知道新產品;讓消費者願意考慮新產品,以及如何把預算和流量轉化為銷售額。


  最重要的是轉化率,有幾百人的技術團隊在為這件事情服務。他們在每天的跟蹤中發現低於預期的關鍵字,並根據數學模型去匹配關鍵字的投放。比如對於XPS 14,戴爾選擇的關鍵字除了「陳冠希」、「超極本」,還有「漂亮」、「時尚」與其他詞語的組合。


  在PC的末世賣PC,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營銷的訴求和產品特性吻合度越高,成功率就越大。戴爾從去年啟動的「存錢罐」項目足以說明這一點。


  配合陳冠希廣告的上映,人人網的戴爾主頁上線了一個名為「翻東找希」的任務,用戶完成這個任務可以獲得20元人民幣的積分,存放在自己的「存錢罐」 裡。這些積分可以等額在戴爾的購買頁面中打折,或者兌換一些小東西。這些任務強調與互動行為的匹配,還有幾個人同時參與的小遊戲,就像幾年前流行的偷菜一 樣,思路是找一個理由讓你互動。


  這個主意來自一家成立僅僅三年的內地廣告公司im2.0。截至去年3月,戴爾已經有60多萬人人網粉絲,但流量還沒有發揮作用。im2.0的創始人 Susan Wang對肖三樂提出了社交電子商務的概念。肖三樂為im2.0開出了條件,「1000個人轉化到1個購買率,成本不超過27美元,你就可以做。」


  一年之後,存錢罐已經成為戴爾最活躍的官方主頁,並為戴爾中國帶去了1000多萬美元的銷售額。接近40萬用戶參與其中,主頁的粉絲數量也已經過百萬。現在,這個辦法被im2.0推廣到了QQ空間和騰訊微博。


  學生們對戴爾的反響很好,但XPS的銷量還是未知。這個高端市場競爭激烈。聯想剛剛發佈ThinkPad X1超極本,價格與XPS 13相同。除了更加輕薄之外,前者並沒有對ThinkPad的黑色外觀做出過多更改,這已經喚起了鐵桿用戶的興奮。


  在這樣的境況下,想要得到更好的銷售數據,戴爾需要多一點耐心和努力。「XPS也不是那麼劃時代的產品,沒有好到產品本身能說明一切。所以要給產品一些性格。」肖三樂其實很清楚這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95

職場點滴(11):夕陽行業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3271

有些人三四十歲就要考慮做保安員, 咁佢地二十至三十歲做了甚麼呢? 大家可能以為是少壯不努力,非也!

很多人原來讀完書就做左夕陽行業,一做就是十年, 他們是不是沉醉在安穩的生活呢?非也!

工作一樣辛苦,收入也並不高, 筆者也做過這些工作,畢竟絕大多數的崗位, 說不上舒適,亦不是安穩,根本就是無得揀。

或曰:明知是夕陽行業又做? 此以今非古也! 十年前最當旺的行業是IT,今天在IT界掘到金搵到的人大有人在, 可是絕大多數當年的從業人仕,要不是被淘汰便是要轉型。

行業有周期性,有盛有衰,誰人夠膽說那些行業不是夕陽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