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家電“能效領跑者”新政:沒有補貼,嚴格篩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168.html

家電“能效領跑者”新政:沒有補貼,嚴格篩選

一財網 王珍 2015-11-06 10:23:00

沒有直接的資金補貼,短期內細則的實施,對市場銷售並無立竿見影的效果。只有消費者能效意識逐步提高後,才會促進入圍產品的銷售提升,這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日前,國家發改委等三個部門聯合公布家電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細則,涉及平板電視、變頻空調和家用冰箱三類家電產品。

與以往的激勵政策不同,能效“領跑者”制度沒有直接的資金補貼,更側重於對家電行業節能水平的促進。

不過,每年估計只有約30~60個節能家電產品型號獲得“領跑者”資格,這將是節能技術領先的標誌,也是政府采購的有力背書。

門檻:年銷量不少於1萬臺

據悉,申請的產品範圍包括:待機功率不大於0.5W的液晶電視;500升以上的家用電冰箱;額定制冷量在14000W以下的變頻空調。同時,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一是無論平板電視、變頻空調還是家用電冰箱,都要起碼達到國家能效等級2級;獲得3C認證和節能產品認證;近一年內該品牌產品在省級以上產品質量檢查中無不合格;在中國大陸境內生產和使用。

申請電視、冰箱、空調能效“領跑者”的生產企業還必須滿足以下條件:為中國大陸境內註冊的獨立法人;擁有自主品牌;有完善的銷售、售後服務網絡和質量管理體系;申請的產品,在政策年度內單個產品型號出貨量不少於1萬臺。

企業申報的產品數量有限:冰箱、彩電、變頻空調,每個品牌每類產品(每個尺寸段、每個制冷段)最多申請5個型號,每個型號的子型號(更換顏色、面板款式等)不得超過4個;這三類家電,最終各選出整體性能優異的10-20個產品型號擬為能效“領跑者”產品。

也就是說,彩電、空調、冰箱一年拿到“領跑者”名號的產品型號總數只有大約30-60個。所以,能效“領跑者”制度並不是“普惠制”。

一旦入圍,國家將給予能效“領跑者”名譽獎勵和政策支持,各地也給予相應政策支持。

具體來說,國家將能效“領跑者”產品納入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實行優先采購;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優先選用能效“領跑者”產品;中央基建投資、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節能改造項目,優先選用能效“領跑者”產品。

國家還將建立能效“領跑者”指標與強制性國家標準銜接機制,適時將“領跑者”指標納入冰箱、彩電、變頻空調的產品能效標準。言下之意是,隨著“領跑者”的引領,未來家電能效的國家標準將會逐步提升。

更重要的是,入圍企業可以在入圍產品能效標識本體上直接印刷能效“領跑者”標誌。

影響:主力企業將更受益

奧維雲網(AVC)助理總裁張彥斌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說,本次能效“領跑者”政策對家電企業沒有實質的經濟鼓勵,因而一些企業會有心理落差,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因為沒有直接的資金補貼,短期內細則的實施,對市場銷售並無立竿見影的效果。只有消費者能效意識逐步提高後,才會促進入圍產品的銷售提升,這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張彥斌接著說,從細則的評分標準來看,產品能效水平占70分,產品主要技術占15分,企業能力(企業自主節能技術、推廣服務能力、產品結構)占15分。“這說明能力和技術只是基礎,重要的是產品能效本身。這樣,企業就不會只停在技術能力上,而更註重產品品質。”

雖然沒有資金補貼刺激,但是對企業來說,產品不入圍能效“領跑者”名錄,就無法參與很多政府項目。因此,張彥斌提醒道,“不重視或不參與能效‘領跑者’申報,將會失去很多重要的市場機會。”而且,榮譽獎勵固然比不上資金獎勵現實,但對入圍產品高能效、高品質是一種背書。企業可以作為市場宣傳、產品推廣的一個賣點,有利於品牌形象提升。

他預計,在消費者眼中,標有能效“領跑者”標識的產品,雖說指的是能效方面的高品質,但也會延伸到對產品整體品質的認可。

不過,另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對企業沒有補貼,跟之前的刺激政策完全不同,所以預計沒有之前政策的推力好。‘領跑者’制度,對銷量的刺激看淡。但是,這個政策綁定了政府采購和政策傾斜,所以主力企業在申請中肯定會全力爭取入圍。”

博西家用電器投資(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周小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效領跑者制度有利於行業良性競爭。由於申請的條件是能效2級以上,所以估計最終入圍“領跑者”的產品將比現行能效1級的節能水平還要高20%-30%,是強者中的強者,“我們將積極參與和支持”。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89

四家煤企2015年預虧逾74億 陜煤、中煤“領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876.html

四家煤企2015年預虧逾74億 陜煤、中煤“領跑”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1-29 13:22:00

1月29日,陜西煤業對外表示,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7億~-33億元。去年,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及煤炭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煤炭價格持續大幅下滑,導致公司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

2015年註定是煤企非常悲慘的一年。1月29日,陜西煤業(601225.SH)對外表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7億~-33億元。

對此,陜西煤業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去年,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及煤炭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煤炭價格持續大幅下滑,導致公司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四家上市煤企2015年都已經預虧了,預虧額在74億~85億元之間,值得關註的是,陜西煤業和中煤能源(601898.SH)的預虧額處於“領跑”狀態。

廈門大學能源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等行業分析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煤價沒有明顯止跌、回升跡象的情況下,對於巨虧的上市煤企來說,只能不斷剝離虧損礦井。

凈利同比降93億

1月29日,陜西煤業在發布的2015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中透露,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7億到-33億元;但2014年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為正數,接近9.52億元。

同日,雲煤能源(600792.SH)和大同煤業(601001.SH)也各自發布了2015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分別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7億和-17億元;而2014年,雲煤能源和大同煤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都為正數,分別約為3789萬和1.49億元。

大同煤業給出的虧損理由,幾乎和陜西煤業“如出一轍”,雲煤能源的虧損原因則略有不同,但價格大跌仍是“罪魁”。

雲煤能源方面表示,2015年以來,主要受鋼鐵及焦化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生產持續低迷的影響,焦炭產量下降及產品價格大幅下滑,而原料煤采購價格的降幅小於焦炭價格的降幅,導致公司報告期內出現巨額虧損。

1月22日,中煤能源也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的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按照中國會計準則,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億~-28億元;而2014年全年,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還是正數,約為7.67億元。

煤炭人士應該記得,在1月20日舉行的2015年度煤炭工業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透露,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煤企,2015年前11個月,利潤只有51.3億元,同比減少500億元,降幅為90.7%。《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受邀出席了上述會議,當時姜智敏的這句話可以說是“語驚四座”,自然也是媒體記者追問的焦點。相關報道出來之後,不少讀者都表示驚詫。

但記者粗略統計一下,陜西煤業、雲煤能源、大同煤業和中煤能源,2015年預計凈虧額合計就在74億~85億元之間;而2014年則凈賺19.06億元。換言之,僅僅這四家上市煤企2015年凈利潤,就同比下滑93.06億-104.06億元。

甩賣虧損煤礦

無論是林伯強等第三方獨立分析人士,還是煤企,抑或是行業協會,都有一個基本共識,就是煤價不能趨穩,煤炭行業普遍虧損的局面就不會得到根本扭轉。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煤價並沒有止跌、回升的明顯跡象。

退而求其次,剝離低效資產成為煤企減虧、扭虧的一個重要抓手。去年11月,陜西煤業發布公告稱,擬轉讓其所屬蒲白礦業持有的白水煤礦的100%股權、銅川礦業持有的徐家溝煤礦的100%股權、鴨口煤礦的100%股權及擁有的王石凹相關資產和負債、澄合礦業擁有的王斜礦相關資產和負債,一共是五家煤礦。

據了解,白水煤礦、徐家溝煤礦、鴨口煤礦、王斜礦和王石凹,按照政府部門要求需進行關閉回收,目前都處於虧損狀態,2015年的凈利潤分別約為-6795萬、-9036萬、-8227萬、-5820萬和-1.64億元。

1月29日,陜西煤業內部人士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公司2015年預虧27億~33億元金額中,已經不包括上述五家被轉讓的煤礦了。換言之,如果不將上述五家煤礦甩賣,陜西煤業2015年預虧額度應該會更高。

無獨有偶,2015年12月,中煤能源也發布公告稱,將出售旗下三家公司100%的股權,以及一家鋁業公司75%的股權,作價合計近9.28億元。值得關註的是,這四家公司的主業都不是煤炭,且自2014年以來,便處於虧損狀態。

中宇資訊的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利坦言,現在很多煤企都在拋離與主業不相關的資產,因為市場太差,只能“斷臂求生”,這應該是一個大趨勢。

然而,當被問及“2016年是否會繼續甩賣虧損資產如煤礦?”時,陜西煤業內部人士的回複是“這個不確定”。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42

4月樓市成交再創新高:天津最火爆 廣州領跑一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735.html

在樓市刺激政策頻出的情況下,4月樓市延續了3月的火爆走勢,成交量創下了歷年新高。

天津樓市最火爆

5月4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了《30個典型城市住宅成交報告》,4月份,易居研究院監測的3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593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2%,同比增長61.0%。

30個典型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石家莊、青島、南京、蘇州、杭州、福州、長春、武漢、長沙、南昌、成都、蘭州、貴陽、南寧、唐山、淮安、濰坊、常州、莆田、泉州、常德、襄陽、茂名、九江、北海。其中一線城市4個、二線城市15個、三線城市11個。東部城市18個、中部城市7個、西部城市5個。

對照近7年4月份的成交數據可以看出,相比2010年至2015年6年間的同期水平,2016年4月份3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分別增長了71.9%、203.6%、145.1%、65.2%、109.3%和61.0%。今年4月份市場成交是近7年同期最好的水平,也是歷史上最高的水平。

4月份,30個城市中,有17個城市的成交量出現了環比增長態勢。其中天津市場最火爆,環比增幅為30個城市最高水平,達到38.1%。南寧和九江市場也較熱。而從環比跌幅看,上海、深圳、蘇州、襄陽和杭州跌幅最大,分別為53.2%、46.2%、31.2%、30.4%和24.0%。部分城市3月份市場較火爆、需求提前釋放,所以4月份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也符合市場預期。

易居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綜合考慮環比增幅和同比增幅,並計算綜合增幅,能較好地衡量樓市的冷暖程度。將每個城市的環比增幅賦予60%的權重、同比增幅賦予40%的權重,通過加總計算綜合增幅能夠看出,天津的綜合增幅為125.9%,說明天津市場最熱。深圳的綜合增幅為-43.1%,說明深圳市場較冷。

廣州領跑一線城市

4月份,一二三線30個典型城市成交同比增幅曲線的走勢不一。其中,一線城市的同比增幅由3月的73.5%快速收窄至-8.2%,二線城市由3月的96.4%收窄至88.3%,三線城市則由3月的37.1%擴大至39.1%。4月份三類城市的同比增幅曲線中,二線城市最強勢。

其中,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313萬平方米,環比減少27.8%,同比減少8.2%。4月份交易出現明顯下滑,和滬深兩市政策收緊有關。具體城市看,北上廣深4個城市環比增幅分別為9.5%、-53.2%、0.7%和-46.2%,同比增幅分別為-11.8%、-24.3%、33.5%和-38.4%。

相比上海、深圳樓市受政策影響成交下降,此前不溫不火、素有“價格窪地”之稱的廣州卻走出了特立獨行的上升曲線。中原地產最新數據顯示,4月廣州網簽面積123.49萬平方米,網簽宗數11191套,成為歷史以來第三個網簽破萬的月份。

作為房價最為理性平穩的一線城市,廣州近兩個月的樓市十分火熱。《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走訪廣州多個一手、二手樓盤發現,在成交量猛漲的同時,價格也普遍上調。例如位於天河奧體附近的龍湖首開天宸原著樓盤,一月份主力價位在2.8萬~3萬,目前則已經上漲到3萬至3.1萬左右。

相比一線城市,二線城市要火爆得多。4月份,15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1967萬平方米,環比增長7.8%,同比增長88.3%。二線城市購房政策要比一線城市寬松,而且房屋均價也明顯低於一線城市,所以購房者會積極認購、加速成交。這使得同比增長態勢較為明顯,成交規模創下了2010年以來的月度最高水平。

15個二線城市中,有10個出現了環比增長的態勢。其中天津和南寧的成交環比增幅最大。此前幾個月,全國市場熱點二線城市為蘇州,爾後杭州和天津等市場更惹人關註。而現在杭州市場稍有降溫,天津市場則繼續強勁。

4月份,11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312萬平方米,環比增長2.6%,同比增長39.1%。三線城市市場成交受二線城市的影響,呈現出相對火熱的態勢。對比2010年以來的月度數據,三線城市成交創下了歷史新高。這和三線城市積極去庫存的政策導向有很大關聯。

嚴躍進分析,4月份市場交易和預期一樣,延續了3月份的交易態勢,出現了異常火爆的局面。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預期下,購房者入市的積極性會提高。部分購房者擔心二線城市後續也會收緊政策,因此購房交易熱度很明顯,帶有很強的“搶收”特征。

嚴躍進預計,5月份購房者依然會積極入市,成交規模或弱於4月份,但總體依然處於高位水平。在這樣一個市場趨勢的預判下,房企將積極去庫存和提高銷售業績。同時,房企也能夠適當降低營銷成本,並借此擴大項目的盈利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18

首批能效“領跑者”目錄發布 TCL海爾創維等入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459.html

新版《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將於6月1日起實施,27日,首批能效“領跑者”產品目錄在京發布。依據《辦法》,入圍的企業可在相關產品能效標識上直接印制“領跑者”標誌。

該目錄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計量司副司長張益群介紹,2016年度能效“領跑者”產品包括家用電冰箱、平板電視、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等三類產品,經過企業申報、地方推薦、初次評選、現場能效檢測、二次評選、社會公示等環節層層把關,從參選型號中評選出了2016年度能效“領跑者”產品。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節能處處長趙懷勇介紹,入圍2016年度能效“領跑者”產品目錄的產品共計150個,入圍企業包括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8個生產企業。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流通過程中,入圍企業可在入圍產品能效標識本體上直接印制能效“領跑者”標誌,消費者可通過中國能效標識網、能效“領跑者”網站、能效“領跑者”微信公號查詢相關信息。

2016年度能效“領跑者”產品目錄綜合考慮了產品的市場規模、節能潛力、技術發展趨勢、標準規範、檢測能力等情況,旨在通過樹立標桿、政策激勵、提高標準,形成推動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平不斷提升的長效機制,促進節能減排,助力綠色發展。

“能效標識管理是我國節能管理的重要手段。”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王善成說,能效標識管理有利於加強節能管理,推動節能技術進步,提高用能產品能源效率,推廣高效節能產品。

依據《辦法》,能源效率標識是指表示用能產品能源效率等級等性能指標的一種信息標識,屬於產品符合性標誌的範疇。國家對節能潛力大、使用面廣的用能產品實行能效標識管理。具體產品實行目錄管理。列入國家能效“領跑者”目錄的產品,還應當包括能效“領跑者”相關信息。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負責能效標識管理制度的建立並組織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制定並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能源效率標識的產品目錄》,規定統一適用的產品能效標準、實施規則、能效標識樣式和規格。

《辦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能效標識或者利用能效標識進行虛假宣傳。企業自有檢測實驗室、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在能效檢測中,偽造檢驗檢測結果或者出具虛假能效檢測報告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予以處罰。

能效標識管理是我國節能管理的重要手段。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44

420兆瓦 晶澳拿下首批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近50%份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220.html

全球最大的高性能光伏產品制造商之一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JASO.NSDQ,下稱“晶澳”)在SNEC展會上宣布,公司為山西大同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一期工程提供了總計420兆瓦的高效光伏組件,其中高效單晶組件Percium達150兆瓦,這一數字也占了全國首期光伏“領跑者”示範項目近50%的組件份額,同時也相當於2015年晶澳全球出貨量的10%左右。晶澳執行總裁謝健也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公司十分看好國內及南美等地的發展,未來這兩大地區也將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據記者了解,目前晶澳已與相關公司正在探討於巴西建設新的生產基地一事,一旦達成,這將是晶澳在海外設立的第二家工廠。

光伏“領跑者”計劃,出現在今年6月的一份《關於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下稱“意見”)中,由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國家認監委聯合發布。意見中提出,國家能源局每年安排專門的市場規模實施此計劃,要求項目采用先進技術產品。“領跑者”先進技術產品應達到以下指標:多晶矽組件和單晶矽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為16.5%、17%以上;高倍聚光光伏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0%以上;矽基、銅銦鎵硒、碲化鎘等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分別達到 12%、13%、13%以上。上述新政中的指標,比目前的《光伏制造行業規範條件》(2015年)相對高一點,比如在多晶矽組件的轉換效率要求上,前者為16.5%,“規範”中提出15.5%,高出一個百分點。

由於“領跑者”會設立一些光伏發電示範基地、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等,因此綜合而言,光伏產品制造商將要拿出更高技術的產品來角逐這類示範基地的相關產品選型。就在去年6月25日,國家能源局也發文批準了大同市建設采煤沈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下稱“大同基地”),首個“領跑者”基地由此現身。

謝健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作為“領跑者”計劃的示範項目,大同基地的一期工程總裝機量為950兆瓦,為國家能源局啟動,投資額預計100億元,將建成13個光伏電站,建成後年均上網電量15億千瓦時,年可實現稅收2.6億元、節約標煤48萬噸。

2015年7月,晶澳憑借核心技術優勢被大同市人民政府選為該示範基地2015年項目的投資商,並承接了50兆瓦的“領跑者+新技術+新模式”示範項目。除該中標項目外,晶澳還為三峽集團、華電集團、中電投集團、中廣核、京能集團、合肥陽光電源等6家中標企業在此示範項目中提供總量為370兆瓦的光伏組件產品。

高效單晶組件Percium由晶澳研發,於2013年10月首次推出。其電池采用PERC(背鈍化和局部鋁背場)技術,3年來轉換效率不斷提升。2014年6月20日,Percium高效電池正式量產,在業內率先創造了P型電池量產轉換效率超過20%的記錄。截至目前,其產品轉換效率可達21%,60片組件功率超過295瓦,72片組件功率超過345瓦。除高效單晶Percium組件以外,晶澳還有高效多晶Riecium組件,常規單晶Cypress組件,常規多晶Cypress組件,雙玻組件共計五款組件符合並超過國家“領跑者”標準。

晶澳在2015的全年出貨量為4G瓦,包括3673兆瓦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和組件加工(對外部客戶出貨),電池及電池來料加工為265兆瓦,對自己下遊光伏項目的出貨量是53.5兆瓦。因此,420兆瓦的規模量已占據約公司去年總出貨的10%以上。與此同時,其去年全年的收入為135億元,毛利率17%,2014財年晶澳的收入則為113億人民幣,毛利率15.6%。2016年晶澳的產能將增長30%,其中太陽能電池產能將增至5.5G瓦,光伏組件增至5.5G瓦。

產能擴張上,晶澳正在積極推進全球各地的戰略布局。位於宣化區京張奧物流園區的晶澳1吉瓦組件項目,日前已正式開工。項目達產後,晶澳將以張家口為中心,把銷售輻射至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區,預計年實現銷售額40億元,上繳稅金1.2億元,帶動光伏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該項目的總投資額為6億元,占地153.85畝,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包括聯合廠房14000平方米、原料倉10330平方米、成品倉17446平方米等。在海外,去年10月23日晶澳的第一個海外工廠馬來西亞檳城巴六拜工業園的400兆瓦高性能光伏電池廠已開業,總投資額為4.46億元,有700個就業崗位。而在不久前,晶澳也與相關企業達成交鑰匙合作,預計在南美的巴西投資300兆瓦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36

亮瞎了!印度以7.9%的GDP增速領跑全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949.html

和以往數據更新緩慢的情形相比,如今的印度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全球展現自己在經濟上的靚麗成績。

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印度2016~2017財年第一季度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速加快到了7.9%。這一搶眼的數據不僅讓印度穩居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領跑地位,也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新興市場。

今年GDP增速或將飆至8%

雖然對於印度統計的可靠性仍然不乏質疑聲,但印度中央統計局表示,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是在前一個季度7.2%的增速基礎上獲得的。

根據印度官方統計,截至今年3月的2015~2016財年內,印度GDP增速為7.6%,符合此前官方預期,比2014~2015財年的GDP增速7.2%高出了0.4個百分點。

根據公開報道,印度總理莫迪將在6月7~8日訪問美國,期間他將與美國企業界的高管會談。毫無疑問,這一數據將會給他的推銷演講提供十足的底氣。

2014年,莫迪上臺時曾公開承諾,將致力於使印度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恢複生機。執政期間,他增加了國防與基礎建設方面的開支,並實行低利率政策以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

由於印度通脹率的下降,印度央行將基準利率降低到了6.5%,為5年以來的最低值,並暗示未來還有可能進一步降低。

莫迪政府的部長一致認為,印度經濟的驚人表現應當歸功於莫迪總理推行了關鍵的經濟改革,為印度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印度工業聯合會總幹事乾德傑(Chandrajit Banerjee)則將上述的最新數據稱之為“歡呼的理由”。他認為,根據這一數據可以預判,由於強大的宏觀經濟基礎、積極樂觀的商業預期以及刺激增長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印度本財年的經濟增速將逼近8%。

質疑和爭議仍在

然而,仍有部分經濟學家和商業領袖對印度驚人的經濟增速持懷疑態度。在他們看來,除了GDP以外,印度的其他經濟數據,包括銀行信用、商業信心指數等都缺乏上升勢頭。除此之外,印度的銀行壞賬率創下了15年以來的新高,產能利用率處於低位,私人投資相對疲軟。

在經歷了兩個相對沈悶的雨季後,投資者正在期待一場夏季季風來激活印度農村居民的消費。印度儲備銀行(RBI)也在等待和評估這場將於6月開始的季風可能帶來的價值,由此決定是否要進一步降低利率為消費註入活力。

資本經濟學領域的印度經濟學家沙阿(Shilan Shah)表示:“印度經濟的增長最近加速是有據可循的,但最新公布的這個GDP數據有點讓人難以相信。”

毫無疑問,印度經濟的真實狀況顯然不能只用GDP數據來簡單描述。印度國內對於莫迪政府的爭議和質疑聲並未因為GDP的表現而減弱。

曾經視莫迪的當選為最大歷史性勝利的選民開始抱怨,這位曾經信誓旦旦的總理並沒有實現每月為100萬名印度青年創造就業機會的承諾。

與此同時,商業領袖也因為印度執政黨阻止了全國統一商品及服務稅法案而備受挫折。該法案原本可以將印度的29個邦統一成一個市場,破除各自為政從的現狀而有效助推GDP的增長。

甚至有一些明顯利好的改革也不得不在短期內產生負面影響。有論調認為,莫迪政府的反腐敗和反“黑錢”束縛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畢竟那里曾是洗錢的主要去處,與此同時也降低了銀行的效益。

今年9月,印度央行行長拉詹(Raghuram Rajan)的任期將結束。投資者也在觀望,政府是否會延續這位央行行長力推的改革。

拉詹是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曾是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的他也是預見到全球金融危機的經濟學家之一。2013年8月,他被任命為印度最高金融監管者。

這位備受贊譽的經濟學家在印度並不缺少反對力量。他因要求負債的商界巨頭償還銀行債務而受到富豪指責,也因維持高利率而遭到人民黨議會成員的批評。有印度政治家甚至指責拉詹“蓄意要破壞印度的經濟”。

此外,作為原油的進口大國,印度的經濟受益於過去幾年里全球油價的下跌。但近期原油價格開始出現回升,重回50美元每桶的價格,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印度經濟降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59

世行:土耳其領跑全球私人資本基建投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998.html

2015年全球私人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保持在1116億美元,該數字比前5年的平均水平低10%。《第一財經日報》從世界銀行(下稱“世行”)私人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數據庫獲得的信息顯示,究其原因,是在中國、巴西和印度的投資承諾額逐漸減少。而土耳其成為新寵,以包括伊斯坦布爾新機場在內的兩大新項目領跑全球。

同時,可再生資源行業投資迅猛,從全球來看,可再生能源吸引了私人資本參與投資額的近三分之二,其中太陽能項目投資額比過去5年平均水平攀升72%。

土耳其領跑全球

2015年,土耳其共達成7個項目,交易總額447億美元,創出新高,其中兩個大型交通項目吸收全球投資40%,即356億美元的伊斯坦布爾新機場IGA機場(包括向政府繳納的291億美元特許經營費)和64億美元的格貝茲-伊茲密爾高速公路項目。

從全球來看,雖然與2014年持平,但2015年全球私人資本基礎設施投資比前5年的平均水平低10%,原因是在中國、巴西和印度的投資承諾額逐漸減少。特別是巴西的投資額僅為45億美元,同2014年的472億美元相比大幅下滑,與前5年的投資增長趨勢背道而馳。盡管這三大傳統重量級國家占全球項目總數的44%,但其投資總額僅占全球投資總額的10%,而2014年這一比例為54%。

“數據顯示在其他新興經濟體的投資快速增加,達到99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2%。”世行集團公私合作局副局長克里夫∙哈里斯表示,“這些國家中有11個國家2015年承諾投資額至少達10億美元,遠高於上年。”

在中斷了兩年或者更長時間後重返投資市場的國家包括薩爾瓦多、格魯吉亞、立陶宛、黑山、烏幹達和贊比亞。哈里斯表示,從地區來看,非洲和歐洲中亞地區的私人資本基礎設施投資出現上升,但落後於東亞太平洋、拉美加勒比、中東北非和南亞地區。

可再生能源吸金

2015年可再生能源投資突飛猛進,太陽能領域的私人資本基礎設施投資猛增至94億美元,高出過去5年平均水平72%。

可再生能源整體上占全球投資的63%,標誌著風能、水力和地熱發電的使用更加廣泛。交通行業吸引投資承諾額最多,達699億美元,占全球投資的63%,其次是能源占34%,水務占4%。在2015年的300個項目中,能源項目數量最多,為205個,其次為交通項目55個,供水與汙水項目40個。

此外,項目規模在過去4年也趨於擴大,2015年平均規模達到空前的4.193億美元。數據顯示,2015年大型項目占主導,40個項目超過5億美元創下新高。2015年投資額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為土耳其、哥倫比亞、秘魯、菲律賓和巴西,共計740億美元,占發展中國家獲得的全球投資額的66%。

世界銀行集團私人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數據庫是關於發展中國家投資趨勢的全球主要數據來源,涵蓋能源、交通、水務及汙水行業的基礎設施項目。數據庫的時間範圍為1990年~2015年,涉及139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經濟體的逾8000個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20

娛樂傳媒行業領跑 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將超美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591.html

6月13日,普華永道發布《2016年-2020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預測,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的收入將在未來五年內實現4.4%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從2015年的1.72萬億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2.14萬億美元。

展望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廣告、電影業和視頻遊戲這三個領域發展動力強勁,預計今後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能夠達到13.9%、18.9%和7.4%。“科技支撐起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總體發展,而文化內容依然是吸引觀眾的核心。”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TMT主管合夥人周偉然向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

廣告、電影領跑

在這次統計的子行業中,互聯網廣告和電影業表現尤為亮眼。伴隨互聯網普及化,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廣告市場,2015年行業收入達到232億美元,占全球該行業收入的29%。而受到中國市場帶動,亞太地區互聯網廣告收入也將達到13.2%的複合增長率。

在2015年,互聯網廣告將首次超越廣播廣告,而這首先發生在中國。事實上,國內目前還有很大的潛在市場尚未被挖掘:2015年,中國寬帶家庭的普及率為42.5%,大多數家庭依然沒有寬帶接入。隨著寬帶普及率提升,互聯網廣告還有巨大增長空間。

同時,對比傳統的固定端廣告,新興的移動產業將成為更具潛力的增長平臺。根據預測,互聯網廣告在移動端的收入,將從2015年的23.3億美元升至2020年的71.2億美元。到2020年,移動端互聯網的用戶數量大約是固定寬帶家庭用戶的四倍以上。

另一方面,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移動網絡購票途徑打通帶動電影行業表現。中國在電影娛樂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9.1%,遠高於全球5.97%增長率。“到2017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電影票房收入最高的國家。”周偉然說道。

“我們觀察到,中國的電影娛樂行業將在今後五年中持續發展。高質量的、貼近生活的本土電影正在獲得更多的融資,而海外電影引進的配額制也在一定意義上扶植了本土電影。”普華永道香港娛樂及媒體行業合夥人邱麗婷表示,“與此同時,中國的人均電影屏幕數量遠遠低於美國。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中國影院在以平均每天新增15塊熒幕的速度擴大。這種供需兩旺的局面無疑會大舉推動行業的增長。”

然而,市場繁榮的背後也隱含著競爭。周偉然認為,目前的視頻點播和新型的互聯網雲服務已經對電影業的發行窗口期帶來了沖擊。而一旦移動端對電影票價補貼下降,單場電影票價提升,可能給予這兩項服務沖擊電影市場的機會。

VR將推動遊戲增長

報告指出,未來十五年,中國的視頻遊戲行業總收入將從89億美元上升128.5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7.4%。而虛擬現實和在線微支付業務模式的擴張將推動遊戲產業增長。2015年,在線微支付遊戲總收入已經超過實體遊戲,預計到2020年,中國市場的這一類別收入將躋身全球第三。

由於缺少強勁的主機品牌,相比日本,主機類遊戲長期以來在中國增長並不明顯,而電腦遊戲以及社交遊戲長期處於高增長狀態。“日本擁有像Sony、任天堂等強勢的主機遊戲品牌,積累了一部分忠實用戶,而中國遊戲大部分消費市場是手遊,這跟玩家群體以及消費習慣有很大關系。”周偉然說道。

而虛擬現實的技術將有可能彌補國內主機遊戲上的短板。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合夥人蔡智鋒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技術發展,VR硬件將是未來視頻遊戲一個重要的輸出平臺。“VR是應用的技術,遊戲是第一實現的方向,現在很多人也在想如何把內容移植到VR平臺上,各行各業也在做這方面嘗試。”

然而目前虛擬現實硬件技術尚不成熟,硬件變現在現有階段尚不可行。周偉然認為,VR硬件產業需要到2018年才有突破性的收入來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15

重慶GDP憑什麽連續十個季度領跑全國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後,地方的經濟“半年報”也將逐漸揭曉。

重慶市統計局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000.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較全國高3.9個百分點。重慶市統計局副局長張富民在發布2016年上半年重慶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重慶經濟已經連續十個季度全國領先,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自2014年第一季度開始,重慶取代天津,經濟增速開始在全國各省份領跑。

分行業來看,重慶經濟增速高速增長,與工業制造業的高速增長密不可分。在全國工業經濟下行情況下,上半年,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較全國高4.2個百分點。

這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4個保持了增長,占87.2%。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消費品、材料和能源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0.1%、21.6%、11.1%、9.4%、7.4%、5.7%和7.6%。

張富民表示,在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背後,企業效益也在有所提升,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8336.17 億元,增長8.8%,實現利潤總額496.33億元,增長23.5%,較全國高17.1個百分點。

當地一位學者對本報分析,這幾年重慶的產業發展得非常不錯,尤其是汽車和電子兩大產業都做得很大。與此同時,重慶也在布局機器人、通用航空和3D打印等新興產業,確保未來後續產業也能跟得上。

實體制造業良好發展態勢之下,重慶的民間投資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速。上半年,重慶民間投資3619.74億元,增長9.5 %,比全國高出6.7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上半年,占全市民間投資近5成的工業民間投資完成1670.01 億元,增長28.2%,比全市工業投資增速高11.9個百分點。從占比看,工業民間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的比重達70.4%,主要投向汽車、電子等支柱產業,大量的民間投資投向實體經濟,表明全市實體經濟活力強勁。

值得註意的是,在實體制造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重慶的樓市保持較為平穩的態勢。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2807.87萬平方米,增長20.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6.9%。商品房銷售額1505.08億元,增長19.5%,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7.0%。

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顯示,6月重慶平均房價為6942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微漲0.41%。在西部地區,這一價格排在蘭州、昆明、成都、南寧、西安等城市之後。從這個數據看,重慶的房價可謂相當平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61

27省份半年報:重慶西藏領跑 長江中上遊強勁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全國經濟數據後,各地統計局也紛紛披露了自己的“半年報”。從已公布的27個省份的數據來看,重慶和西藏同以10.6%的增速領跑,長江中上遊整體表現仍比較強勁,東北、西北等地增速比較靠後。

長江中上遊最強勁

重慶市統計局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000.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較全國高3.9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自2014年第一季度開始,重慶取代天津,經濟增速開始在全國各省份領跑。目前重慶經濟增速已經連續十個季度全國第一。

緊隨其後的是西藏和貴州,這兩個省份經濟增速也都在10%以上。其中毗鄰重慶的貴州上半年GDP為4936.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

此外,位居長江中上遊的幾個省份表現也相當不錯,比如江西增速達到9.1%,排名第五,安徽增速8.6%位居第六,湖北也達到8.2%。

為何長江中上遊表現最為強勁?區域經濟專家、貴州省政府參事胡曉登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首先,長江中上遊幾個省份因為遠離沿海,外向度比較低,所以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貿出口受阻對它們的影響相對較小。

其次,東北、華北、西北等地過於依賴能源、重化等傳統產業,產業結構老化,長江中上遊地區的產業結構相比而言更為豐富,能源與經濟體系的構建較為完備,受能源價格下行的沖擊較小。

胡曉登說,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長江中上遊地區到長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方便。這幾年產業布局和調整效果不錯,產業結構比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轉移落地。比如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等發展良好。

以重慶為例,在全國工業經濟下行情況下,上半年,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較全國高4.2個百分點。這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4個保持了增長,占87.2%。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消費品、材料和能源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0.1%、21.6%、11.1%、9.4%、7.4%、5.7%和7.6%。

貴州上半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83.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1.0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40.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0.7個百分點。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總體來看,長江中上遊地區的產業層次搭配更好。這些地方也有不少重工業,但相比東北等地,長江中上遊的重工業如重型機械等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這些地方的勞動力比較充沛、水資源豐富、更貼近市場,是產業轉移的主要選擇地。“尤其是生產要素的綜合平衡方面,優勢比較明顯。”

這些地方為何速度慢

一些省份的經濟增速則比較靠後,其中雲南和河北的經濟增速均只有6.6%,吉林只有6.7%,內蒙古也只有7.1%。

這其中,西南的雲南受工業下行影響較大。數據顯示,上半年雲南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72.96億元,同比增長4.7%,第二產業投資1258.67億元,同比下降7.8%,比去年同期下降16.8個百分點,占全省投資比重為19.6%,比去年同期下降5.6個百分點。

雲南省統計局分析,目前雲南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穩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受煙草行業影響,工業經濟低位運行,經濟發展面臨多重困難,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數據顯示,上半年,雲南煙草制品業工業增加值降幅為11.7%,比去年同期回落19.6個百分點,較一季度降幅擴大3.9個百分點。

除了雲南,其他經濟增速靠後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和華北。這些地區大部分省份對資源性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依賴度比較大,轉型艱難,目前在發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例如,吉林比上年同期增長6.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增速持平。吉林省增速居全國第24位,比一季度前進4位。這也是時隔兩年之後,吉林省經濟增速首次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不過,即便如此,該增速在全國仍比較靠後。

山西、遼寧和黑龍江迄今仍沒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但從一季度的數據以及今年以來的走勢看,上半年的數據估計不會樂觀。

胡曉登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東北、西北、華北等省份能源重化產業占比高,這些地方傳統的優勢產業非常強大,所以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不夠豐富。比如東北的傳統重工業,市場轉型變化巨大,但當地轉型升級沒有跟上。“原來的幾大支柱主導型產業都受國內國外形勢變化的影響,整體產業業態不夠豐滿,路徑依賴十分嚴重。”

 “東北的重工業很多已經比較老化,不太適應市場的需求。”彭澎說。

27個省份“半年報”

省份

GDP(億))

上半年增速

一季度增速

重慶

8000.82

10.60%

10.70%

西藏

 

10.60%

10.70%

貴州

4936.61

10.50%

10.30%

天津

8500.91

9.20%

9.10%

江西

7827.4

9.10%

9.10%

安徽

11028.5

8.60%

8.60%

福建

11812

8.30%

8.30%

青海

1068.98

8.30%

8.30%

江蘇

36531.7

8.20%

8.30%

湖北

14114.76

8.20%

8.10%

海南

2008.95

8.10%

9.70%

河南

17954.9

8.00%

8.20%

寧夏

1203.72

7.90%

6.90%

甘肅

2720.99

7.80%

7.30%

浙江

20762

7.70%

7.20%

湖南

13613.5

7.60%

7.30%

四川

14222.3

7.50%

7.40%

廣東

37357.59

7.40%

7.30%

山東

31688.3

7.30%

7.30%

陜西

8207.85

7.20%

7.60%

廣西

7311.64

7.20%

7%

內蒙古

7579.98

7.10%

7.20%

上海

12956.99

6.70%

6.70%

北京

11413.8

6.70%

6.90%

吉林

5604.85

6.70%

6.20%

河北

14467.7

6.60%

6.50%

雲南

5806.57

6.60%

6.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